CN107277312A - 配件设备、摄像设备、控制设备、镜头设备和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配件设备、摄像设备、控制设备、镜头设备和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77312A
CN107277312A CN201710219158.1A CN201710219158A CN107277312A CN 107277312 A CN107277312 A CN 107277312A CN 201710219158 A CN201710219158 A CN 201710219158A CN 107277312 A CN107277312 A CN 1072773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camera
picture pick
angular speed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1915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77312B (zh
Inventor
关博纪
杉田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06991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78836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14521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78628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2773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773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773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773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 H04N23/663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interchangeable camera parts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1Motion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1Motion detection
    • H04N23/6811Motion detection based on the image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1Motion detection
    • H04N23/6812Motion detection based on additional sensors, e.g. acceleration sens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1Motion detection
    • H04N23/6815Motion detection by distinguishing pan or tilt from mo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H04N23/687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by shifting the lens or sensor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1/00Still video camer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04Synchronising
    • H04N5/06Generation of synchronising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38Transmitter circuitry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television signals according to analogue transmission standar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Camera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配件设备、摄像设备、控制设备、镜头设备和控制方法。该配件设备在与摄像设备之间设置用于从所述摄像设备向所述配件设备提供通知的通知通道、用于从所述配件设备向所述摄像设备发送数据的第一数据通信通道和用于从所述摄像设备向所述配件设备发送数据的第二数据通信通道。配件控制器响应于接收到作为所述通知的发送请求,从计时器获取接收到所述发送请求的第一时刻,并且响应于经由所述第二数据通信通道从所述摄像设备接收到特定命令,获取与所述第一时刻或基于所述第一时刻所获取的第二时刻相对应的配件信息。所述配件控制器经由所述第一数据通信通道将所述配件信息发送给所述摄像设备。

Description

配件设备、摄像设备、控制设备、镜头设备和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相互通信的摄像设备(以下称为“照相机主体”)和诸如可更换镜头等的配件设备。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进行跟拍(follow shot)辅助处理的摄像设备。
背景技术
在包括能够可拆卸地安装配件设备的照相机主体的配件可更换照相机系统中,照相机主体和配件设备相互进行通信,从而从照相机主体控制配件设备,并且将控制配件设备所需的数据从配件设备提供给照相机主体。特别地,在使用可更换镜头来拍摄所要记录的运动图像或者所要显示的实时取景运动图像的情况下,需要与摄像周期同步的平滑镜头控制,从而需要使得照相机主体中的摄像定时与可更换镜头中的控制定时同步。因此,需要照相机主体在一个摄像周期内完成来自可更换镜头的数据的接收以及向可更换镜头的各种命令和请求的发送。
然而,照相机主体从可更换镜头所要接收的数据量的增大和摄像周期的缩短(也就是说,帧频的增大)在更短时间内需要大数据量通信。
另一方面,提供如下的照相机系统:在用户进行移动被摄体的跟拍时,该照相机系统通过根据利用可更换镜头中包括的陀螺传感器所检测到的角速度和照相机主体中包括的图像传感器上的被摄体图像的移动量移动图像稳定透镜,来进行跟拍辅助处理。为了进行良好的跟拍辅助处理,需要使得照相机主体计算被摄体在图像传感器上的移动量的时间点与可更换镜头检测角速度的时间点精确地同步。
日本专利5247859号公开了如下的照相机系统,其中该照相机系统通过将通信端子的信号电平保持在预定电平并持续预定时间段以上、然后与垂直同步信号同步改变通信端子的信号电平,来将垂直同步信号的时间点通知给可更换镜头。
然而,在日本专利5247859号所公开的照相机系统中,在短时间内需要大数据量通信的情况下,难以获得使通信端子的信号电平保持在预定电平的预定时间段。此外,存在用于向可更换镜头发送例如调焦驱动命令的其它通信抑制了信号电平的及时控制的情况。
另外,日本特开2006-317848公开了如下的方法,其中该方法使得能够通过检测被摄体的移动速度和镜头一体化照相机的摇摄速度之间的差、并且使用图像稳定功能校正该差,来进行良好的跟拍。日本特开2015-161730公开了如下的方法,其中该方法通过根据曝光时间段和帧频改变抖动检测器的输出时间点(即,角速度的检测时间点)以使得角速度的检测时间点与被摄体(被摄体图像)的运动矢量的检测时间点一致,来提高被摄体的移动速度的检测精度。
然而,日本特开2006-317848和日本特开2015-161730所公开的方法没有用于镜头可更换照相机系统,而是仅用于镜头一体化照相机。为了提高镜头可更换照相机系统的跟拍辅助处理的性能,需要适当管理被摄体的运动矢量或移动速度的检测时间点、以及角速度的检测时间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能够在镜头可更换摄像系统中通过使用在配件设备和摄像设备相互之间被精确同步的数据来进行计算、控制和其它处理的配件设备和摄像设备。本发明还提供能够提高跟拍辅助处理的性能的控制设备等。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可拆卸地安装至摄像设备的配件设备。所述配件设备包括:配件通信器,其被配置成在与所述摄像设备之间设置三个通道,所述三个通道是用于从所述摄像设备向所述配件设备提供通知的通知通道、用于从所述配件设备向所述摄像设备发送数据的第一数据通信通道和用于从所述摄像设备向所述配件设备发送数据的第二数据通信通道;配件控制器,其被配置成进行经由所述配件通信器与所述摄像设备的数据通信,并且被配置成获取随时间变化的配件信息;以及计时器,其被配置成对时间进行计数,其中,所述配件控制器被配置成:响应于经由所述通知通道从所述摄像设备接收到作为所述通知的发送请求,从所述计时器获取接收到所述发送请求的第一时刻,响应于经由所述第二数据通信通道从所述摄像设备接收到特定命令,获取与所述第一时刻或基于所述第一时刻所获取到的第二时刻相对应的配件信息,以及经由所述第一数据通信通道将所述配件信息发送给所述摄像设备。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可拆卸地安装配件设备的摄像设备。所述摄像设备包括:照相机通信器,其被配置成在与所述配件设备之间设置三个通道,所述三个通道是用于从所述摄像设备向所述配件设备提供通知的通知通道、用于从所述配件设备向所述摄像设备发送数据的第一数据通信通道和用于从所述摄像设备向所述配件设备发送数据的第二数据通信通道;以及照相机控制器,其被配置成进行经由所述照相机通信器与所述配件设备的数据通信,其中,所述照相机控制器被配置成:经由所述通知通道向所述配件设备提供作为所述通知的发送请求,经由所述第一数据通信通道向所述配件设备发送特定命令,其中,所述特定命令用于使所述配件设备获取与接收到所述发送请求的第一时刻相对应的配件信息、或者获取与基于所述第一时刻所获取到的第二时刻相对应的配件信息,所述配件信息随时间而变化,以及经由所述第二数据通信通道从所述配件设备接收与所述第一时刻或所述第二时刻相对应的配件信息。
作为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配件设备和摄像设备的摄像系统。
作为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控制配件设备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配件设备能够可拆卸地安装至摄像设备,并且被配置成在与所述摄像设备之间设置三个通道,所述三个通道是用于从所述摄像设备向所述配件设备提供通知的通知通道、用于从所述配件设备向所述摄像设备发送数据的第一数据通信通道和用于从所述摄像设备向所述配件设备发送数据的第二数据通信通道,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所述配件设备响应于经由所述通知通道从所述摄像设备接收到作为所述通知的发送请求,来获取接收到所述发送请求的第一时刻;使所述配件设备响应于经由所述第二数据通信通道接收到特定命令,来获取与所述第一时刻或基于所述第一时刻所获取到的第二时刻相对应的配件信息;以及使所述配件设备经由所述第一数据通信通道将所述配件信息发送给所述摄像设备。
作为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控制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其中,能够将配件设备可拆卸地安装至所述摄像设备,并且所述摄像设备被配置成在与所述配件设备之间设置三个通道,所述三个通道是用于从所述摄像设备向所述配件设备提供通知的通知通道、用于从所述配件设备向所述摄像设备发送数据的第一数据通信通道和用于从所述摄像设备向所述配件设备发送数据的第二数据通信通道,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所述摄像设备经由所述通知通道向所述配件设备提供作为所述通知的发送请求;使所述摄像设备经由所述第一数据通信通道向所述配件设备发送特定命令,其中,所述特定命令用于使所述配件设备获取与接收到所述发送请求的第一时刻相对应的配件信息、或者获取与基于所述第一时刻所获取到的第二时刻相对应的配件信息,所述配件信息随时间而变化;以及使所述摄像设备经由所述第二数据通信通道从所述配件设备接收与所述第一时刻或所述第二时刻相对应的配件信息。
作为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设备(摄像设备),包括:运动矢量检测器,其被配置成在第一时间段中检测运动矢量;计算器,其被配置成根据所述第一时间段来设置角速度检测器检测第一角速度的角速度检测时间段;以及通信器,其被配置成:将所述角速度检测时间段和与所述第一时间段相对应的第一ID信息相互关联地进行发送,以及将所述角速度检测时间段内所检测到的第一角速度和与所述第一角速度相对应的第二ID信息相互关联地进行接收,其中,在所述第一ID信息和所述第二ID信息相互一致的情况下,所述计算器被配置成通过使用与所述第一ID信息相对应的第一时间段内所检测到的运动矢量和与所述第二ID信息相对应的第一角速度来计算被摄体的角速度。
作为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设备(镜头设备),包括:通信器,其被配置成将检测第一角速度的角速度检测时间段和第一ID信息相互关联地进行接收,其中,所述第一ID信息与作为检测运动矢量的运动矢量检测时间段的第一时间段相对应,所述角速度检测时间段是根据所述第一时间段而设置的;以及角速度检测器,其被配置成在所述角速度检测时间段中检测所述第一角速度,其中,所述通信器被配置成将所述第一角速度和与所述第一角速度相对应的第二ID信息相互关联地进行发送,其中所述第二ID信息与所述第一ID信息一致。
一种摄像设备,其中能够将镜头设备可拆卸地安装至所述摄像设备,所述摄像设备包括:图像传感器,其被配置成对经由所述镜头设备所形成的被摄体图像进行光电转换;运动矢量检测器,其被配置成通过使用根据来自所述图像传感器的输出所生成的图像信号,在第一时间段中检测运动矢量;计算器,其被配置成根据所述第一时间段来设置角速度检测器检测第一角速度的角速度检测时间段;以及通信器,其被配置成:将所述角速度检测时间段和与所述第一时间段相对应的第一ID信息相互关联地发送给所述镜头设备,以及将所述角速度检测时间段内所检测到的第一角速度和与所述第一角速度相对应的第二ID信息相互关联地进行接收,其中,在所述第一ID信息和所述第二ID信息相互一致的情况下,所述计算器被配置成通过使用与所述第一ID信息相对应的第一时间段内所检测到的运动矢量和与所述第二ID信息相对应的第一角速度,来计算被摄体的角速度。
一种镜头设备,其能够可拆卸地安装至摄像设备,所述镜头设备包括:摄像光学系统;通信器,其被配置成将检测第一角速度的角速度检测时间段和与第一时间段相对应的第一ID信息相互关联地进行接收,其中,所述角速度检测时间段是根据作为检测运动矢量的运动矢量检测时间段的所述第一时间段来设置的;以及角速度检测器,其被配置成在所述角速度检测时间段中检测所述第一角速度,其中,所述通信器被配置成将所述第一角速度和与所述第一角速度相对应的第二ID信息相互关联地发送给所述摄像设备,其中所述第二ID信息与所述第一ID信息一致。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第一时间段中检测运动矢量;根据所述第一时间段来设置角速度检测器检测第一角速度的角速度检测时间段;将所述角速度检测时间段和与所述第一时间段相对应的第一ID信息相互关联地进行发送;以及将所述角速度检测时间段内所检测到的第一角速度和与所述第一角速度相对应的第二ID信息相互关联地进行接收,其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第一ID信息和所述第二ID信息相互一致的情况下,通过使用与所述第一ID信息相对应的第一时间段内所检测到的运动矢量和与所述第二ID信息相对应的第一角速度,来计算被摄体的角速度。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检测第一角速度的角速度检测时间段和第一ID信息相互关联地进行接收,其中,所述第一ID信息与作为检测运动矢量的运动矢量检测时间段的第一时间段相对应,所述角速度检测时间段是根据所述第一时间段而设置的;以及在所述角速度检测时间段中检测所述第一角速度,其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第一ID信息与同所述第一角速度相对应的第二ID信息彼此一致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角速度和所述第二ID信息相互关联地进行发送。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方面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和2的照相机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示出实施例1和2中的通信电路的结构的框图。
图3示出实施例1和2中在照相机主体和可更换镜头之间发送和接收的信号的波形。
图4示出实施例1和2中在照相机主体和可更换镜头之间的通信定时。
图5是示出实施例1中在照相机主体中所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实施例1中在照相机主体中所进行的另一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实施例1中在可更换镜头中所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实施例1中在可更换镜头中所进行的另一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实施例2中在照相机主体中所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实施例2中在可更换镜头中所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3和4的照相机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12是示出在实施例3和4的照相机主体中所进行的摄像同步通信处理的流程图。
图13是示出在实施例3和4的照相机主体中所进行的曝光设置处理的流程图。
图14是示出在实施例3和4的照相机主体中所进行的曝光处理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实施例3和4的可更换镜头中的同步信号通信接收处理的流程图。
图16是示出实施例3和4的可更换镜头中的镜头角速度检测时间段接收处理的流程图。
图17是示出实施例3和4的可更换镜头中的被摄体角速度接收处理的流程图。
图18是示出实施例3和4的可更换镜头中的曝光开始时间接收处理的流程图。
图19是示出实施例3和4的可更换镜头中的跟拍辅助结果发送处理的流程图。
图20是实施例3和4的照相机系统中的跟拍辅助处理的时序图。
图21是实施例4的照相机主体中的曝光设置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以下所述的本发明的各实施例可以单独实现、或者根据需要或在将来自各实施例的元件或特征组合在一个实施例中是有益的情况下,作为多个实施例或其特征的组合来实现。
实施例1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实施例1)的包括作为摄像设备的照相机主体200和作为配件设备的可更换镜头100的摄像系统(以下称为“照相机系统”)的结构。
照相机主体200和可更换镜头100经由稍后所述的各自的通信器相互发送控制命令和内部信息。
通信器兼容各种通信方法,并且根据所要通信的数据的种类和其通信目的,相互同步地将各自的通信格式切换成同一格式,这样使得能够针对各种情况选择最佳通信格式。首先将说明可更换镜头100和照相机主体200的具体结构。可更换镜头100和照相机主体200经由包括连接机构的安装件300相互机械且电连接。可更换镜头100经由设置在安装件300中的电源端子(未示出)来从照相机主体200接收电力供给,并且向稍后所述的各种致动器和镜头微计算机提供其工作所需的电源。可更换镜头100和照相机主体200经由设置在安装件300中的通信端子(图2所示)相互通信。
可更换镜头100包括摄像光学系统。从被摄体(OBJ)侧开始,摄像光学系统包括物镜101、用于改变倍率的变倍透镜102、用于光量控制的光圈单元(光圈)114、用于图像模糊校正的图像稳定透镜103和用于调焦的调焦透镜104。
分别通过透镜保持器105和106来保持变倍透镜102和调焦透镜104。通过在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轴(通过虚线所示)延伸的光轴方向上可移动的导向杆(未示出)来引导透镜保持器105和106,并且分别通过步进电动机(M)107和108在光轴方向上驱动透镜保持器105和106。步进电动机107和108与驱动脉冲同步转动,并且分别移动变倍透镜102和调焦透镜104。
在与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轴垂直的方向上移动图像稳定透镜103,以降低由于用户手抖动等所导致的图像模糊。
作为配件控制器的镜头微计算机111控制可更换镜头100中的各种操作。镜头微计算机111包括镜头通信器112,并且经由镜头通信器112接收从照相机主体200所发送的控制命令和从照相机主体200所输出的发送请求。镜头微计算机111进行与控制命令相对应的各种镜头控制,并且经由镜头通信器112发送与发送请求相对应的镜头数据。
镜头微计算机111根据作为计算机程序的镜头通信控制程序,来进行与同照相机主体200(即,稍后所述的照相机微计算机)的通信有关的操作。
另外,镜头微计算机111响应于控制命令中的变焦命令和调焦驱动命令,来向变焦驱动器119和调焦驱动器120输出变焦驱动信号和调焦驱动信号以使这些驱动器驱动步进电动机107和108,从而进行用于控制利用变倍透镜102的变倍操作的变焦处理和用于控制利用调焦透镜104的调焦操作的AF(自动调焦)处理。
可更换镜头100设置有可由用户转动操作的手动调焦环(未示出)和用于检测手动调焦环的转动操作量的调焦编码器(未示出)。镜头微计算机111使得调焦驱动器120将步进电动机108驱动与调焦编码器所检测到的手动调焦环的转动操作量相对应的驱动量,从而进行MF(手动调焦)。
光圈单元114包括光圈叶片114a和114b。通过霍尔元件115检测光圈叶片114a和114b的开闭状态,并且通过放大器122和A/D转换器123将检测结果输入给镜头微计算机111。镜头微计算机111根据来自A/D转换器123的输入信号,向光圈驱动器121输出光圈驱动信号以使光圈驱动器121驱动光圈致动器(ACT)113,从而控制光圈单元114的光量控制操作。
可更换镜头100还包括由振动陀螺仪等所构成的抖动传感器(以下称为“陀螺传感器”)129。镜头微计算机111根据陀螺传感器129所检测到的抖动(角速度),通过图像稳定驱动器125驱动由音圈电动机等所构成的图像稳定致动器(ACT)126,从而进行用于控制图像稳定透镜103的移动的图像稳定处理。此外,在用户在平摇照相机系统的同时进行用于拍摄移动被摄体的跟拍的情况下,镜头微计算机111进行如下所述的用于在与照相机微计算机205进行通信时控制图像稳定透镜103的移动的跟拍辅助处理。
可更换镜头100还包括作为以微秒精度计数时间的自由振荡计时器(free-runtimer)的计时器130。可更换镜头100还包括由可重写易失性存储器所构成的并且暂时存储镜头微计算机111进行的控制所需的数据的镜头存储器(配件存储器)128。镜头微计算机111使得镜头存储器128将通过陀螺传感器129所获取到的角速度和通过计时器130所获取到的时间相互关联地存储。
照相机主体200包括由CCD传感器或者CMOS传感器等所构成的图像传感器201、A/D转换器202、信号处理器203、记录器(存储器)204、照相机微计算机205和显示单元206。
图像传感器201对可更换镜头100中的摄像光学系统所形成的被摄体图像进行光电转换,以输出作为模拟电信号的摄像信号。
A/D转换器202将来自图像传感器201的模拟摄像信号转换成数字摄像信号。信号处理器203对来自A/D转换器202的数字摄像信号进行各种图像处理以生成视频信号。信号处理器203根据该视频信号来生成表示被摄体图像的对比度状态(即,摄像光学系统的焦点状态)的焦点信息和表示曝光状态的亮度信息。信号处理器203将视频信号输出给显示单元206。显示单元206显示该视频信号作为用于确认摄像构图和焦点状态的实时取景图像。另外,信号处理器203将该视频信号输出给记录器204。记录器204记录该视频信号。
每当通过图像传感器201对被摄体图像进行光电转换(电荷累积)时,信号处理器203还生成垂直同步信号,以将垂直同步信号输入给照相机微计算机205。照相机微计算机205获取从垂直同步信号的输入时间点起已过去电荷累积时间段的一半的时间点,作为电荷累积时间段的中心时间。电荷累积时间段是图像传感器201的曝光时间段。以下将电荷累积时间段的中心时间称为“累积中心时间”。信号处理器203可以输入用于表示累积中心时间的信号,以使得照相机微计算机205获取累积中心时间。照相机微计算机205包括作为以微秒精度计数时间的自由振荡计时器的计时器209。
照相机存储器210由可重写易失性存储器构成。照相机存储器210存储从图像传感器201所获取的数字摄像信号、信号处理器203所生成的视频信号和从镜头微计算机111所接收到的镜头数据。此外,照相机存储器210暂时存储通过照相机微计算机205所进行的各种控制操作所需的数据。
作为照相机控制器的照相机微计算机205响应于来自包括摄像指示开关和各种设置开关(未示出)的照相机操作单元207的输入,来控制照相机主体200。照相机微计算机205响应于变焦开关(未示出)的用户操作,通过照相机微计算机205中所包括的照相机通信器208,来将与变倍透镜102的变倍操作有关的控制命令发送给镜头微计算机111。此外,照相机微计算机205通过照相机通信器208来发送与依赖于亮度信息的光圈单元114的光量控制操作有关的控制命令和与依赖于焦点信息的调焦透镜104的调焦操作有关的控制命令。照相机微计算机205根据作为计算机程序的照相机通信控制程序,来进行与同镜头微计算机111的通信有关的操作。
接着,参考图2,将说明在照相机主体200(照相机微计算机205)和可更换镜头100(镜头微计算机111)之间所构成的通信电路以及在它们之间所进行的通信。照相机微计算机205具有用于管理与镜头微计算机111的通信的设置的功能和用于提供诸如发送请求等的通知的功能。另一方面,镜头微计算机111具有用于生成镜头数据的功能和用于发送镜头数据的功能。
照相机微计算机205包括照相机通信接口电路208a,并且镜头微计算机111包括镜头通信接口电路112a。照相机微计算机205(照相机数据收发器208b)和镜头微计算机111(镜头数据收发器112b)通过设置在安装件300中的通信端子(通过三个框所示)以及照相机通信接口电路208a和镜头通信接口电路112a相互通信。在本实施例中,照相机微计算机205和镜头微计算机111进行使用三个通道的三线异步串行通信。照相机数据收发器208b和照相机通信接口电路208a构成照相机通信器208。镜头数据收发器112b和镜头通信接口电路112a构成镜头通信器112。尽管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了利用三个通道的三线异步串行通信,但是可以使用其它数量个线的串行通信和通道。
这三个通道是作为通知通道的发送请求通道、第一数据通信通道和第二数据通信通道。使用发送请求通道来从照相机微计算机205向镜头微计算机111提供诸如镜头数据的发送请求(发送指示)和稍后所述的通信设置的切换请求(切换指示)等的通知。通过在作为第一电平的High(高)和作为第二电平的Low(低)之间切换发送请求通道上的信号电平(电压电平),来经由发送请求通道提供通知。以下将提供给发送请求通道的发送请求信号称为“请求发送信号RTS”。
使用第一数据通信通道来将镜头数据从镜头微计算机111发送给照相机微计算机205。以下将作为信号通过第一数据通信通道从镜头微计算机111发送给照相机微计算机205的镜头数据(配件数据)称为“镜头数据信号DLC”。使用第二数据通信通道来将照相机数据从照相机微计算机205发送给镜头微计算机111。以下将作为信号通过第二数据通信通道从照相机微计算机205发送给镜头微计算机111的照相机数据称为“照相机数据信号DCL”。将请求发送信号RTS从作为通信主机的照相机微计算机205提供给作为通信从机的镜头微计算机111。照相机数据信号DCL包括从照相机微计算机205发送给镜头微计算机111的各种控制命令和发送请求命令。镜头数据信号DLC包括从镜头微计算机111发送给照相机微计算机205的各种镜头数据。照相机微计算机205和镜头微计算机111预先设置它们的通信速度,并且以与该设置相对应的通信比特率进行通信(发送和接收)。通信比特率表示每秒可传输的数据量,并且以bps(比特每秒)为单位来表示。照相机微计算机205和镜头微计算机111通过使得能够进行数据的相互发送和接收的全双工通信方法来相互进行通信。
参考图3,将说明照相机微计算机205和镜头微计算机111之间的通信过程。图3示出作为最小通信单位的一帧的通信信号的波形。在一帧中,照相机数据信号DCL和镜头数据信号DLC在其数据格式上具有相互不同的部分。
首先,将说明镜头数据信号DLC的数据格式。作为大的部分,一帧的镜头数据信号DLC包括作为第一帧的数据帧和作为后续帧的BUSY(忙)帧。
在不进行数据传输的非传输状态下,镜头数据信号DLC的信号电平保持处于High。
镜头微计算机111在1位时间段内将信号电平设置成Low,以向照相机微计算机205提供开始镜头数据信号DLC的一帧发送的通知。该1位时间段被称为一个数据帧起始处的“起始位ST”。接着,镜头微计算机111在从随后的第二位到第九位的8位时间段内发送1字节镜头数据。以从最高数据位D7开始依次继续数据位D6、D5、D4、D3、D2和D1的顺序、并且以最低数据位D0结束的高位在前格式,来排列数据位。
然后,镜头微计算机111在第十位添加1位奇偶信息PA,并且在表示一帧结束的终止位SP的时间段内,将镜头数据信号DLC的信号电平设置成High。因此,从起始位ST开始的数据帧结束。
此后,镜头微计算机111在终止位SP之后添加BUSY帧。BUSY帧表示作为从镜头微计算机111向照相机微计算机205的通知(以下称为“BUSY通知”)的通信待机请求BUSY的时间段。镜头微计算机111保持镜头数据信号DLC的信号电平处于Low,直到终止通信待机请求BUSY为止。
将说明是否存在BUSY通知的判断方法;通过照相机微计算机205来进行该判断。图3所示的波形包括位位置B1和B2。照相机微计算机205选择这些位位置B1和B2中的一个作为用于判断是否存在BUSY通知的BUSY判断位置P。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采用从位位置B1和B2中选择BUSY判断位置P的数据格式。该数据格式使得能够解决下面的问题:根据镜头微计算机111的处理性能,改变从镜头数据信号DLC的数据帧的发送起、直到判断为存在BUSY通知为止(镜头数据信号DLC被设置成Low)的处理时间。在进行照相机微计算机205和镜头微计算机111之间的数据通信之前,通过照相机微计算机205和镜头微计算机111之间的通信来设置是选择位位置B1还是B2作为BUSY判断位置P。BUSY判断位置P并非必须被固定在位位置B1或者B2,并且可以根据照相机微计算机205和镜头微计算机111的处理性能来改变。
接着,将说明照相机数据信号DCL的数据格式。一帧中的照相机数据信号DCL的数据格式的规范与镜头数据信号DLC是共通的。
然而,禁止向照相机数据信号DCL添加BUSY帧,这不同于镜头数据信号DLC。
接着,将说明照相机微计算机205和镜头微计算机111之间的通信过程。照相机微计算机205将请求发送信号RTS的信号电平设置成Low(换句话说,使请求发送信号RTS有效),以向镜头微计算机111提供发送请求。通过请求发送信号RTS的有效(Low)而检测到发送请求的镜头微计算机111进行用于生成要发送给照相机微计算机205的镜头数据信号DLC的处理。然后,在完成镜头数据信号DLC的发送准备之后,镜头微计算机111开始通过第一数据通信通道来发送一帧的镜头数据信号DLC。
在请求发送信号RTS有效之后,镜头微计算机111在通过照相机微计算机205和镜头微计算机111相互设置的时间段内,开始镜头数据信号DLC的发送。也就是说,针对镜头微计算机111,没有设置下面的严格限制:在从请求发送信号RTS的有效起到开始镜头数据信号DLC的发送的时间段内,必须设置在输入第一时钟脉冲之前所要发送的镜头数据。
接着,响应于检测到作为从镜头微计算机111所接收到的镜头数据信号DLC的数据帧的开头位的起始位ST(也就是说,响应于开始接收镜头数据信号DLC),照相机微计算机205使得请求发送信号RTS的信号电平返回High,换句话说,使请求发送信号RTS无效。
照相机微计算机205从而终止发送请求,并且开始通过第二数据通信通道的照相机数据信号DCL的发送。可以在开始照相机数据信号DCL的发送之前或者之后,进行请求发送信号RTS的无效。仅需要在完成镜头数据信号DLC的数据帧的接收之前来进行这些无效和发送。
在需要向照相机微计算机205提供BUSY通知的情况下,已发送了镜头数据信号DLC的数据帧的镜头微计算机111向镜头数据信号DLC添加BUSY帧。照相机微计算机205监视是否存在BUSY通知,并且在提供BUSY通知时,对于随后的发送请求禁止请求发送信号RTS的有效。镜头微计算机111在通过BUSY通知来禁止来自照相机微计算机205的发送请求的时间段内执行必要处理,并且在完成随后的通信准备之后终止BUSY通知。在BUSY通知被终止、并且完成了照相机数据信号DCL的数据帧的发送的情况下,许可对于随后的发送请求、照相机微计算机205使请求发送信号RTS有效。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响应于在照相机微计算机205中发生通信开始事件时使请求发送信号RTS有效,镜头微计算机111开始向照相机微计算机205发送镜头数据信号DLC的数据帧。另一方面,检测到镜头数据信号DLC的起始位ST的照相机微计算机205开始向镜头微计算机111发送照相机数据信号DCL的数据帧。根据需要,镜头微计算机111向镜头数据信号DLC的数据帧添加BUSY帧以提供BUSY通知,然后终止BUSY通知以结束一帧通信处理。在该通信处理中,照相机微计算机205和镜头微计算机111相互发送和接收1字节数据。
接着,将说明在本实施例的照相机系统中所进行的跟拍辅助处理。图4示出在跟拍辅助处理中照相机微计算机205和镜头微计算机111之间的通信定时、以及从陀螺传感器129的角速度的获取定时。累积时间段401是图像传感器201针对各摄像帧的电荷累积时间段。图像传感器201响应于作为触发的垂直同步信号VD来进行电荷累积。在每一预定摄像帧时间段(本实施例中为1/30秒)生成垂直同步信号VD。也就是说,生成垂直同步信号VD的定时是图像传感器201中的电荷累积的开始定时。
本实施例将电荷累积时间段的长度(快门速度)设置为1/50秒。各累积时间段401(即,各摄像帧)设置有用于将该累积时间段401与其它累积时间段401进行区别的帧标识符。
在作为上述图像传感器201的电荷累积时间段(累积时间段401)的中心时间的各累积中心时间,照相机微计算机205通过照相机数据信号DCL的发送来向镜头微计算机111提供累积中心通知402。累积中心通知402包括与相对于累积中心时间点的延迟时间有关的信息,其中,该累积中心时间点是与响应于来自镜头微计算机111的BUSY通知所设置的累积中心时间相对应的时间点。累积中心通知402还包括用于识别当前累积时间段(即,当前摄像帧)的帧标识符。照相机微计算机205可以从计时器209获取累积中心时间点。以下将照相机微计算机205所获取到的累积中心时间点(预定时间点)称为“照相机累积中心时间点”。
在可更换镜头100中,陀螺传感器129以4kHz的采样频率来检测角速度。每当以该采样频率获取角速度时(以下将该定时称为“角速度采样定时”),镜头微计算机111将所获取到的角速度与此时从计时器130所获取到的时间点一起存储至镜头存储器128。
接收到累积中心通知402的镜头微计算机111通过使用稍后所述的RTS时间点和累积中心通知402中所包括的延迟时间,来计算镜头累积中心时间点。然后,镜头微计算机111使用存储在镜头存储器128中的角速度和时间点,通过线性插值方法来计算镜头累积中心时间点的角速度(该角速度是配件信息,并且以下将其称为“累积中心角速度”)。镜头微计算机111还将所计算出的累积中心角速度和所接收到的帧标识符相互关联地存储至镜头存储器128。照相机微计算机205在从累积中心通知402的发送起过去了预定时间之后将用于请求获取(发送)该角速度的角速度请求403设置给照相机微计算机208中的照相机数据信号DCL,并且开始与镜头微计算机111的通信以向其提供角速度请求403。接收到角速度请求403的镜头微计算机111通过镜头数据信号DCL将累积中心角速度及相关的帧标识符(以下将该帧标识符称为“角速度检测帧标识符”)发送给照相机微计算机205。
照相机微计算机205在每一摄像帧中获取(计算)根据使用图像传感器201所获取的摄像信号所生成的视频图像中(即,图像传感器201的摄像面上)的被摄体图像的移动量(该移动量是照相机信息)。各摄像帧中所计算出的被摄体图像的移动量与该摄像帧的累积中心时间的被摄体图像的移动量相对应。
然后,照相机微计算机205根据所计算出的摄像面上的被摄体图像的移动量和从镜头微计算机111所获取到的累积中心角速度,来计算针对当前摄像帧的跟拍校正量(作为控制信息)。跟拍校正量的该计算(生成)对应于与摄像有关的照相机处理。在计算跟拍校正量时,照相机微计算机205确认已经计算出摄像面上的被摄体图像的移动量的电荷累积时间段的帧标识符(以下将该帧标识符称为“移动量计算帧标识符”)与从镜头微计算机111所接收到的角速度检测帧标识符是否一致。如果这些帧标识符相互一致,则照相机微计算机205计算针对当前摄像帧的跟拍校正量。如果这些帧标识符相互不一致,则照相机微计算机205使用针对前一摄像帧所计算出的跟拍校正量来作为针对当前摄像帧的跟拍校正量。
响应于来自照相机操作单元207的用户摄像指示,照相机微计算机205向镜头微计算机111发送包括所计算出的跟拍校正量的跟拍校正通知。接收到跟拍校正通知的镜头微计算机111通过图像稳定驱动器125将图像稳定致动器126驱动与跟拍校正通知中所包括的跟拍校正量相对应的驱动量。
镜头微计算机111从而控制图像稳定透镜103的移动以进行跟拍辅助处理。
图5是示出通过照相机微计算机205所进行的用于使得镜头微计算机111识别精确的累积中心时间点的处理的流程图。照相机微计算机205根据上述照相机通信控制程序,执行该处理和稍后所述的其它处理。
响应于从信号处理器203所输入的或者直接来自信号处理器203的垂直同步信号而获取到累积中心时间的照相机微计算机205进入步骤S501。在步骤S501,照相机微计算机205从计时器209获取当前时间点,以将其作为用作获取累积中心时间的时间点的照相机累积中心时间点而存储至照相机存储器210。
接着,在步骤S502,照相机微计算机205确认是否通过镜头数据信号DLC提供了BUSY通知。如果提供了BUSY通知,则照相机微计算机205再次确认是否提供了BUSY通知。如果BUSY通知被终止(换句话说,在完成了镜头数据信号DLC的接收之后),照相机微计算机205进入步骤S503。
在步骤S503,照相机微计算机205从计时器209获取当前时间点,并且计算BUSY通知被终止的当前时间点和步骤S501中存储在照相机存储器210中的照相机累积中心时间点之间的差(延迟时间)。然后,照相机微计算机205将所计算出的延迟时间和用于识别当前摄像帧的帧标识符设置给照相机数据信号DCL。
此后,在步骤S504,照相机微计算机205使请求发送信号RTS有效以使得镜头微计算机111开始与照相机微计算机205的通信。在步骤S505,照相机微计算机205等待从镜头微计算机111所发送的镜头数据信号DLC的起始位ST。这里从镜头微计算机111所发送的镜头数据信号DLC与不包括有意义的信息的单纯响应数据相对应。
在步骤S506,检测到镜头数据信号DLC的起始位ST的照相机微计算机205将在步骤S503中所设置的照相机数据信号DCL发送给镜头微计算机111。也就是说,照相机微计算机205通过照相机数据信号DCL来将累积中心通知(相对于照相机累积中心时间点的延迟时间和帧标识符)作为特定命令发送给镜头微计算机111。在相对于利用镜头微计算机111的BUSY通知的终止和利用照相机微计算机205的请求发送信号RTS的有效没有延迟的情况下,照相机微计算机205检测镜头数据信号DLC的起始位ST、并且开始累积中心通知的发送。因此,可以将上述延迟时间视为从照相机累积中心时间点起、直到响应于请求发送信号RTS的有效而开始累积中心通知的发送和接收的时间点为止的延迟时间。
然后,在步骤S507,照相机微计算机205接收来自镜头微计算机111的镜头数据信号DLC。在本实施例中,这里通过照相机微计算机205所接收到的镜头数据信号DLC不包括任何有意义的信息。
接着,参考图6的流程图,将说明通过照相机微计算机205所进行的用于从镜头微计算机111获取角速度的处理。从使用图像传感器201所生成的视频信号中已经获取到摄像面上的被摄体图像的移动量(以下称为“当前摄像帧中的被摄体移动量”)的照相机微计算机205进入步骤S901。
在步骤S901,照相机微计算机205将角速度请求设置给照相机通信器208中的照相机数据信号DCL,以开始用于向镜头微计算机111发送角速度请求的通信。在步骤S902,照相机微计算机205通过镜头数据信号DLC从镜头微计算机111接收累积中心角速度。这里所接收到的镜头数据信号DLC包括与累积中心角速度相关的角速度检测帧标识符。
接着,在步骤S903,照相机微计算机205确认与当前摄像帧中的被摄体移动量相关的移动量计算帧标识符与步骤S902中从镜头微计算机111所接收到的角速度检测帧标识符是否一致。如果这些帧标识符相互一致,则照相机微计算机205进入步骤S904。如果这些帧标识符相互不一致,则照相机微计算机205进入步骤S905。
在步骤S904,照相机微计算机205根据当前摄像帧中的被摄体移动量和在步骤S902所接收到的累积中心角速度,来计算针对当前摄像帧的跟拍校正量。然后,照相机微计算机205将所计算出的跟拍校正量和累积中心时间点一起存储至照相机存储器210。
另一方面,在步骤S905,照相机微计算机205从照相机存储器210读出针对一个先前摄像帧所计算出并存储的跟拍校正量。然后,照相机微计算机205将这一先前跟拍校正量作为针对当前摄像帧的跟拍校正量与当前摄像帧中的累积中心时间点一起存储至照相机存储器210。
接着,在步骤S906,照相机微计算机205判断是否从照相机操作单元207输入了用户摄像指示。
如果输入了用户摄像指示,则照相机微计算机205进入步骤S907,以通过照相机数据信号DCL来将包括步骤S904或S905中存储在照相机存储器210中的跟拍校正量的跟拍校正通知发送给镜头微计算机111。然后,照相机微计算机205结束该处理。
接着,参考图7的流程图,将说明通过镜头微计算机111所进行的处理。镜头微计算机111根据上述镜头通信控制程序,来执行该处理和稍后所述的其它处理。
响应于在步骤S601中检测到图5的步骤S504中通过照相机微计算机205使请求发送信号RTS有效,镜头微计算机111进入步骤S602。在步骤S602,镜头微计算机111从计时器130获取当前时间点以将其作为使请求发送信号RTS有效的RTS时间点(第一时间点)而存储至镜头存储器128。
接着,在步骤S603,镜头微计算机111确认是否存在优先于跟拍辅助处理的任何处理。这类优先处理包括变焦处理和AF处理。如果存在这类优先处理,则镜头微计算机111返回至步骤S603。如果不存在优先处理,则镜头微计算机111进入步骤S604。
在步骤S604,镜头微计算机111将镜头数据信号DLC发送给照相机微计算机205。这里所发送的镜头数据信号DLC是在图5的步骤S505中通过照相机微计算机205所接收到的响应数据,并且不包括有意义的信息。
接着,在步骤S605,镜头微计算机111接收来自照相机微计算机205的照相机数据信号DCL。然后,在步骤S606,镜头微计算机111解释所接收到的照相机数据信号DCL中所包括的命令。所接收到的照相机数据信号DCL中所包括的这类命令包括调焦驱动命令和累积中心通知;各命令由命令及其参数构成。累积中心通知的参数由相对于照相机累积中心时间点的延迟时间和帧标识符构成。
接着,在步骤S607,镜头微计算机111判断所接收到的命令是否是作为特定命令的累积中心通知。如果所接收到的命令是累积中心通知,则镜头微计算机111进入步骤S608。如果所接收到的命令不是累积中心通知,则镜头微计算机111结束该处理。
在步骤S608,镜头微计算机111从存储在镜头存储器128中的RTS时间点减去在步骤S606中所接收到的延迟时间,以获取镜头累积中心时间点(第二时间点)。如上所述,可以将从RTS时间点所减去的延迟时间视为从照相机累积中心时间点起到通过镜头微计算机111开始累积中心通知的接收的时间点为止的延迟时间。开始累积中心通知的接收的时间点对应于RTS时间点。因此,使用这些RTS时间点和延迟时间所计算出的镜头累积中心时间点对应于照相机累积中心时间点。
接着,在步骤S609,镜头微计算机111使用在各角速度采样定时存储在镜头存储器128中的角速度和用于获取该角速度的时间点的多个组合,通过线性插值方法来计算累积中心角速度。镜头微计算机111还将所计算出的累积中心角速度和在步骤S606中所接收到的帧标识符(该帧标识符变成角速度检测帧标识符)相互关联地存储至镜头存储器128。然后,镜头微计算机111结束该处理。
接着,参考图8的流程图,将说明镜头微计算机111所进行的用于向照相机微计算机205发送累积中心角速度的处理。响应于在步骤S1001通过照相机数据信号DCL从照相机微计算机205接收到角速度请求,镜头微计算机111进入步骤S1002。
在步骤S1002,镜头微计算机111从镜头存储器128读出累积中心角速度以及相关的角速度检测帧标识符,并且从镜头存储器128中删除所读出的这些累积中心角速度和角速度检测帧标识符。
接着,在步骤S1003,镜头微计算机111通过镜头数据信号DLC将在步骤S1002所读出的累积中心角速度和角速度检测帧标识符发送给照相机微计算机205。
在本实施例中,照相机微计算机205通过照相机数据信号DCL,来将相对于响应于添加至镜头数据信号DLC的BUSY帧所设置的照相机累积中心时间点的延迟时间发送给镜头微计算机111。镜头微计算机111从RTS时间点减去照相机累积中心时间点,从而可以获取到与照相机主体200中的精确的累积中心时间点相对应的镜头累积中心时间点。该处理使得即使向镜头数据信号DLC添加了BUSY帧、或者镜头数据信号DLC的发送延迟,镜头微计算机111也能够获取到照相机主体200中的精确的累积中心时间点。
结果,可更换镜头100可以获取用于获取照相机主体200中的摄像面上的被摄体移动量的时间点的角速度(累积中心角速度)。也就是说,可以在用于获取照相机主体200中的摄像面上的被摄体移动量的定时和用于获取可更换镜头100中的角速度的定时之间实现精确的同步。因此,可以避免由于用于获取摄像面上的被摄体移动量的时间点和用于获取角速度的时间点之间的差所导致的跟拍辅助处理的精度降低。换句话说,可以进行高精度(良好)的跟拍辅助处理。
实施例2
接着,将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实施例2)。实施例1说明了下面的情况:在镜头微计算机111正发送BUSY通知期间,照相机微计算机205不能请求镜头微计算机111进行通信(也就是说,不能使请求发送信号RTS有效)。另一方面,本实施例将说明下面的情况:在镜头微计算机111正发送BUSY通知期间,照相机微计算机205可以使请求发送信号RTS有效。
可更换镜头100和照相机主体200的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并且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与实施例1中的构件相同的构件。
参考图9的流程图,将说明本实施例中通过照相机微计算机205所进行的处理。响应于从信号处理器203所输入的或者直接来自信号处理器203的垂直同步信号而获取到累积中心时间的照相机微计算机205进入步骤S701。在步骤S701,与镜头微计算机111是否正发送BUSY通知无关地,照相机微计算机205使请求发送信号RTS有效以使得镜头微计算机111开始通信。
然后,响应于检测到步骤S703中从镜头微计算机111所发送的镜头数据信号DLC的起始位ST,照相机微计算机205通过照相机数据信号DCL来将累积中心通知作为特定命令发送给镜头微计算机111。在本实施例中,已经获取到累积中心时间的照相机微计算机205立即使请求发送信号RTS有效,并且镜头微计算机111响应于请求发送信号RTS的有效,将镜头数据信号DLC发送给照相机微计算机205。照相机微计算机205响应于检测到所接收到的镜头数据信号DLC的起始位ST,还将累积中心通知发送给镜头微计算机111。在相对于请求发送信号RTS的有效(也就是说,相对于累积中心时间的获取)没有延迟的情况下,发送累积中心通知。因此,可以视为在与照相机累积中心时间点相同的时间点正进行累积中心通知。
步骤S704与实施例1所述的图5中的步骤S507相同。
接着,参考图10的流程图,将说明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镜头微计算机111所进行的处理。响应于在步骤S801检测到图9的步骤S701中通过照相机微计算机205使请求发送信号RTS的有效,镜头微计算机111进入步骤S802。
在步骤S802,镜头微计算机111从计时器130获取当前时间点,以将其作为使请求发送信号RTS有效的RTS时间点(第一时间点)存储至镜头存储器128。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已经获取到累积中心时间的照相机微计算机205立即使请求发送信号RTS有效(图9的步骤S701)。因此,镜头微计算机111检测到该有效的RTS时间点与对应于照相机微计算机205获取到累积中心时间的时间点(照相机累积中心时间点)的镜头累积中心时间点相对应。
随后的步骤S803~S807与实施例1所述的图7中的步骤S603~S607相同。
当在步骤S807中从照相机微计算机205所接收到的命令是作为特定命令的累积中心通知时,镜头微计算机111进入步骤S808。在步骤S808,镜头微计算机111使用在各角速度采样定时存储在镜头存储器128中的角速度和用于获取该角速度的时间点的多个组合,通过线性插值方法来计算RTS时间点的角速度、即累积中心角速度。镜头微计算机111还将所计算出的RTS时间点的角速度和步骤S806中所接收到的帧标识符(该帧标识符变成角速度检测帧标识符)相互关联地存储至镜头存储器128。然后,镜头微计算机111结束该处理。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照相机微计算机205进行与实施例1中参考图6所述的处理相同的处理,并且镜头微计算机111进行与实施例1中参考图8所述的处理相同的处理。因而,进行跟拍辅助处理。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即使从镜头微计算机111正发送BUSY通知,已经获取到累积中心时间的照相机微计算机205也立即使请求发送信号RTS有效。因此,镜头微计算机111获取通过照相机微计算机205使请求发送信号RTS有效的RTS时间点作为镜头累积中心时间点。该处理使得即使向镜头数据信号DLC添加了BUSY帧、或者镜头数据信号DLC的发送延迟,镜头微计算机111也能够获取照相机主体200中的精确的累积中心时间点。
结果,可以在用于获取照相机主体200中的摄像面上的被摄体移动量的定时和用于获取可更换镜头100中的角速度的定时之间实现精确的同步,从而可以进行高精度(良好)的跟拍辅助处理。
以上各实施例说明了下面的情况:镜头微计算机111获取角速度作为随着时间变化的配件信息。然而,配件信息可以是诸如变倍透镜102、调焦透镜104或者图像稳定透镜103的位置等的其它信息,只要该信息随着时间变化即可。此外,尽管以上各实施例说明了用于进行跟拍辅助处理的情况,但是可以在进行跟拍辅助处理以外的诸如控制处理或者计算处理等的其它处理的情况下使用以上各实施例所述的通信。
上述各实施例使得能够在镜头可更换照相机系统中使用获取定时被相互精确同步的数据来进行诸如控制处理或者计算处理等的处理。
实施例3
参考图11,将说明作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实施例3)的摄像系统(或者摄像设备)的镜头可更换照相机系统10。图11示出本实施例的照相机系统10的结构。照相机系统10包括作为摄像设备的照相机主体1100和作为能够可拆卸地安装至照相机主体1100的镜头设备(或者配件设备)的可更换镜头1200。
如图11所示,可更换镜头1200经由镜头安装件12可拆卸地安装至照相机主体1100。可更换镜头1200设置有包括调焦透镜1201、变焦(变倍)透镜1202、光圈单元(光圈)1203和图像稳定透镜1204的摄像光学系统。尽管图11将调焦透镜1201、变焦透镜1202和图像稳定透镜1204示出为单个透镜,但是其各自可以由多个透镜构成。入射到摄像光学系统的来自被摄体(未示出)的光束到达图像传感器1102,以在图像传感器1102上形成被摄体图像(光学图像)。
首先,将说明照相机主体1100的结构。在照相机主体1100中,快门1101控制图像传感器1102的曝光量。图像传感器1102由CCD传感器或者CMOS传感器构成,并且将被摄体图像光电转换成模拟摄像信号。图像传感器1102可以包括焦点检测用的多个像素(焦点检测像素)。A/D转换器1103将从图像传感器1102所输出的模拟摄像信号转换成数字摄像信号,以将数字摄像信号输出给图像处理器1140和存储器控制器1105。如图11所示,当镜1112位于摄像光学系统的摄像光路上(也就是说,位于下降位置)时,光学取景器1114及镜1112和1113使得用户能够观察被摄体图像。定时生成器1104向稍后所述的图像传感器1102、A/D转换器1103、图像处理器1140、存储器控制器1105和系统控制器1130提供时钟信号和同步信号。
图像处理器1140对来自A/D转换器1103的数字摄像信号或者来自存储器控制器1105的数据进行诸如像素插值处理和颜色转换处理等的预定图像处理,以生成图像数据。图像处理器1140使用所生成的图像数据来进行预定计算处理。图像处理器1140判断图像数据中的被摄体(被摄体图像)的位置,并且通过使用被摄体的颜色和形状来追踪被摄体。图像处理器1140还包括运动矢量检测器1141。运动矢量检测器1141在第一时间段内通过使用被摄体在图像数据(视频数据)中的多个帧上的位置来检测运动矢量(运动矢量的量)。被摄体的位置包括被摄体的左上坐标、高度和宽度。经由存储器控制器1105来将通过图像处理器1140所进行的计算的结果输出给系统控制器1130。
存储器控制器1105控制A/D转换器1103、定时生成器1104、图像处理器1140、存储器1107、记录器1108和图像显示单元1106。通过存储器控制器1105将从图像处理器1140输出的图像数据写至存储器1107和记录器1108。存储器1107和记录器1108各自将图像数据存储为视频数据或者静止图像数据。存储器1107由易失性存储器构成,并且用作为系统控制器1130的工作区。记录器1108由设置在照相机主体1100内部的、或者可拆卸地安装至照相机主体1100的非易失性存储器构成,并且用作为图像记录区域。
图像显示单元1106由LCD等构成,并且用作为显示与图像处理器1140所生成的或者记录在记录器1108中的图像数据相对应的视频图像或者静止图像的电子取景器(EVF)。快门控制器1110响应于来自系统控制器1130的控制信号,与镜控制器1111一起控制快门1101。镜控制器1111响应于来自系统控制器1130的控制信号,控制镜1112相对于摄像光路的下降(插入)和上升(退避)操作。
系统控制器1130响应于来自第一快门开关(SW1)1115、第二快门开关(SW2)1116、照相机操作单元1117和存储器控制器1105的输入信号,控制包括照相机主体1100和可更换镜头1200的照相机系统10整体。也就是说,系统控制器1130响应于输入信号,控制照相机主体1100中的图像传感器1102、存储器控制器1105、快门控制器1110和镜控制器1111,并且还经由照相机I/F1120控制可更换镜头1200。
用户操作的第一快门开关(SW1)1115指示系统控制器1130开始诸如AF处理、AE处理和AWB处理等的操作。用户操作的第二快门开关(SW2)1116指示系统控制器1130开始曝光操作。接收到曝光开始指示的系统控制器1130控制镜控制器1111、快门控制器1110和存储器控制器1105,并且经由照相机I/F 1120控制可更换镜头1200以开始曝光操作、即图像传感器1102的摄像操作和记录器1108的图像记录操作。系统控制器1130响应于过去了预定曝光时间而结束图像传感器1102的摄像操作。
然后,系统控制器1130使A/D转换器1103将从图像传感器1102所输出的模拟摄像信号转换成数字摄像信号,使图像处理器1140生成作为静止图像数据的图像数据,并且使存储器控制器1105存储静止图像数据。当进行跟拍辅助处理时,存储器控制器1105将静止图像数据与用于拍摄静止图像数据的摄像条件和跟拍辅助处理的结果(以下称为“跟拍辅助结果”)一起存储。此后,系统控制器1130使存储器控制器1105将静止图像数据作为压缩图像数据或者RAW图像数据存储至记录器1108。将摄像条件和跟拍辅助结果作为EXIF信息记录在静止图像数据中。
照相机操作单元1117包括诸如电源on/off按钮、其它按钮和触摸面板等的操作部件,并且向系统控制器1130输出与针对各个操作部件的用户操作相对应的指示。系统控制器1130响应于来自照相机操作单元1117的指示,进行照相机主体1100中所设置的诸如AF模式、AE模式和跟拍辅助模式等的操作模式的切换。照相机电源控制器1118管理设置给照相机主体1100的外部电池和内置电池。当移除电池或者剩余电池电量变成0时,照相机电源控制器1118进行照相机主体1100的操作的强制切断处理。系统控制器1130响应于强制切断处理而切断向可更换镜头1200的电源。
系统控制器1130中所包括的AF控制器1131控制AF处理。在AF处理中,AF控制器1131根据用户所选择的AF模式,基于经由照相机I/F 1120从可更换镜头1200所获取到的诸如调焦透镜1201的位置和摄像光学系统的焦距等的镜头信息、并且基于稍后所述的AF评价值,来计算调焦透镜1201的驱动量。AF控制器1131经由系统控制器1130中所包括的通信控制器1133以及照相机I/F 1120,来将调焦透镜1201的驱动量发送给可更换镜头1200。在AF模式是相位差AF模式或者摄像面相位差AF模式的情况下,AF控制器1131计算经由镜1112和副镜(未示出)在焦点检测传感器、或者图像传感器1102的焦点检测像素上所形成的成对被摄体图像的相位差作为AF评价值,并且根据该相位差来计算调焦透镜1201的驱动量。另一方面,在AF模式是对比度AF模式的情况下,AF控制器1131通过使用图像处理器1140根据数字摄像信号或者视频数据所计算出的对比度评价值作为AF评价值,来计算调焦透镜1201的驱动量。AF控制器1131响应于诸如单点AF模式、多点AF模式和面部检测AF模式等的AF评价模式中的用户所选择的模式,来切换在摄像区域中计算AF评价值的AF框的位置。
系统控制器1130中所包括的AE控制器1132控制AE处理。在AE处理中,AE控制器1132根据用户选择的摄像模式(AE模式),通过使用经由照相机I/F1120从可更换镜头1200所获取到的诸如全开放F值和焦距等的镜头信息、以及AE评价值,来计算AE控制量(包括光圈控制量、快门速度和曝光灵敏度)。
AE控制器1132经由通信控制器1133和照相机I/F 1120将光圈控制量发送给可更换镜头1200。
AE控制器1132将快门速度输入给快门控制器1110,并且将曝光灵敏度输入给图像传感器1102。在摄像模式是取景器摄像模式的情况下,AE控制器1132根据从亮度检测器(未示出)所获取到的AE评价值,来计算AE控制量,其中,该亮度检测器检测经由镜1112和1113在其上所形成的被摄体图像的亮度。另一方面,在摄像模式是实时取景摄像模式的情况下,AE控制器1132根据图像处理器1140所计算出的AE评价值,来计算AE控制量。AE控制器1132还根据诸如评价测光模式、平均测光模式和面部检测测光模式等的测光模式中的用户所选择的模式,来切换计算AE评价值的AE框的位置、以及所赋予的加权量。
系统控制器1130中所包括的跟拍辅助控制器(计算器)1134控制跟拍辅助处理。在实时取景摄像模式下进行跟拍辅助处理,并且仅在可更换镜头1200兼容跟拍辅助处理时才可以进行该跟拍辅助处理。在可更换镜头1200不兼容跟拍辅助处理的情况下,跟拍辅助控制器1134在跟拍辅助模式下仅控制图像流量。具体地,跟拍辅助控制器1134根据可更换镜头1200中所包括的角速度检测器1208所检测到的角速度(以下称为“镜头角速度”),来计算用于将曝光期间的图像模糊量限制至预定量的快门速度,并且将该快门速度提供给AE控制器1132,从而控制图像流量。在照相机主体1100包括角速度检测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使用该角速度检测器来获取角速度。
另一方面,在可更换镜头1200兼容跟拍辅助处理的情况下,在跟拍辅助模式下,跟拍辅助控制器1134经由照相机I/F 1120请求可更换镜头1200进行用于跟拍辅助处理的操作。跟拍辅助控制器1134还使用经由照相机I/F 1120从可更换镜头1200所获取到的镜头角速度和诸如焦距等的镜头信息、以及从图像处理器1140中的运动矢量检测器1141所输入的运动矢量,来计算被摄体的角速度(以下称为“被摄体角速度”)。在本实施例中,被摄体角速度不仅包括角速度,而且还包括被摄体的角加速度。
此外,跟拍辅助控制器1134使用帧频和快门速度来计算镜头角速度检测时间段的设置值,从而使得镜头角速度检测时间段与作为上述第一时间段的运动矢量检测时间段一致(相对应)。经由通信控制器1133和照相机I/F 1120,将被摄体角速度和镜头角速度检测时间段的设置值发送给可更换镜头1200。镜头角速度检测时间段的设置值设置有ID。将作为第一ID信息的该ID(以下称为“第一检测时间段ID”)添加至镜头角速度检测时间段,以使得跟拍辅助控制器1134能够确定在哪一镜头角速度检测时间段中检测到从可更换镜头1200所要获取的镜头角速度。因此,镜头角速度还设置有作为第二ID信息的ID(以下称为“第二检测时间段ID”)。将镜头角速度与第二检测时间段ID相关联地从可更换镜头1200发送给照相机主体1100。
跟拍辅助控制器1134将与第一检测时间段ID一致的检测时间段ID(以下称为“运动矢量检测时间段ID”)分配给作为第一时间段的运动矢量检测时间段。跟拍辅助控制器1134将在该运动矢量检测时间段中所检测到的运动矢量(量)和所分配的运动矢量检测时间段ID相互关联地存储至系统控制器1130中的内部存储器(未示出)、或者存储器1107中。如上所述,跟拍辅助控制器1134将第一检测时间段ID添加至被设置成与运动矢量检测时间段一致的镜头角速度检测时间段,并且将与第一检测时间段ID一致的运动矢量检测时间段ID添加至运动矢量检测时间段。然后,跟拍辅助控制器1134将被摄体角速度、镜头角速度检测时间段的设置值和第一检测时间段ID发送给可更换镜头1200。
可更换镜头1200中的镜头控制器1210将从照相机主体1100所接收到的第一检测时间段ID与从照相机主体1100所接收到的镜头角速度检测时间段中所检测到的镜头角速度相关联地作为角速度信息存储至镜头控制器1210中的内部存储器(未示出)、或者存储器1212中。镜头控制器1210响应于来自照相机主体1100的请求,将具有第二检测时间段ID的镜头角速度发送给照相机主体1100。
照相机主体1100中的跟拍辅助控制器1134将与运动矢量相关的运动矢量检测时间段ID(即,检测时间段ID)与同从可更换镜头1200所接收到的镜头角速度相关的第二检测时间段ID进行比较。跟拍辅助控制器1134根据第一检测时间段ID和第二检测时间段ID是否相互一致,来判断是否已在预期定时进行了与可更换镜头1200的通信。
照相机主体1100的系统控制器1130中的通信控制器1133控制照相机主体1100和可更换镜头1200之间的通信处理。响应于通过照相机I/F 1120检测到可更换镜头1200被安装至照相机主体1100,通信控制器1133开始照相机主体1100和可更换镜头1200之间的通信,以接收镜头信息并发送照相机信息和各种驱动命令。例如,在将摄像模式设置成实时取景摄像模式、并且可更换镜头1200兼容跟拍辅助处理的情况下,通信控制器1133响应于来自定时生成器的摄像同步信号的输入,来进行用于通知从摄像同步信号的输入起、直到开始通信为止的通信开始延迟时间的同步信号通信。当响应于用户对第二快门开关(SW2)1116的操作而开始曝光时,通信控制器1133从可更换镜头1200接收与跟拍辅助结果有关的信息。在实时取景摄像模式下,响应于来自定时生成器1104的摄像同步信号的输入,通信控制器1133总地接收包括调焦透镜1201的位置、光圈单元1203的光圈状态(F值)和焦距等的镜头信息。
照相机I/F 1120是用于照相机主体1100和可更换镜头1200之间的通信的接口。照相机I/F 1120使得照相机主体1100中的系统控制器1130能够经由连接器20和通信控制器1133、通过使用电子信号来进行与可更换镜头1200中的镜头控制器1210的通信,从而使得能够在系统控制器1130和镜头控制器1210之间发送和接收控制命令和镜头信息。
接着,将说明可更换镜头1200的结构。沿光轴OA在光轴方向上移动调焦透镜1201,以改变摄像光学系统的焦点状态。通过镜头控制器1210控制调焦控制器1205来驱动调焦透镜1201。调焦控制器1205将诸如调焦透镜1201的位置等的焦点信息输出给镜头控制器1210。
在光轴方向上移动变焦透镜1202,以改变摄像光学系统的焦距。通过镜头控制器1210控制变焦致动器1206来驱动变焦透镜1202。变焦控制器1206将诸如焦距等的变焦信息输出给镜头控制器1210。光圈单元1203具有用于改变所穿过的光量的可变孔径(F值)。通过镜头控制器1210控制光圈控制器1207来驱动光圈单元1203。光圈控制器1207将诸如F值等的光圈信息输出给镜头控制器1210。
在与光轴OA垂直的方向上移动图像稳定透镜1204以降低由于用户的手抖动等造成的照相机抖动所导致的图像模糊。通过镜头控制器1210控制图像稳定控制器1209来驱动图像稳定透镜1204。图像稳定控制器1209将诸如图像稳定范围等的图像稳定信息输出给镜头控制器1210。
角速度检测器1208检测可更换镜头1200在橫摆方向和俯仰方向上的镜头角速度,以将所检测到的镜头角速度输出给镜头控制器1210。通过镜头控制器1210来控制角速度检测器1208。可以向照相机主体1100设置角速度检测器。
镜头操作单元1211包括调焦操作环、变焦操作环、AF/MF开关和IS(图像稳定)on/off开关,并且根据用户操作向镜头控制器1210输出指示。镜头控制器1210响应于镜头操作单元1211的用户操作,切换设置在可更换镜头1200中的各种功能的操作模式。存储器1212由易失性存储器构成。
镜头控制器1210响应于来自镜头操作单元1211和镜头I/F 1220的输入信号,控制调焦控制器1205、变焦控制器1206、光圈控制器1207、图像稳定控制器1209和角速度检测器1208。因此,镜头控制器1210控制可更换镜头1200整体。另外,镜头控制器1210响应于经由镜头I/F 1220从照相机主体1100接收到镜头信息请求,经由镜头I/F 1220将从其它控制器1205~1207和1209所输入的镜头信息以及角速度检测器1208所检测到的镜头角速度发送给照相机主体1100。
镜头I/F 1220是用于可更换镜头1200和照相机主体1100之间的通信的接口。镜头I/F 1220使得可更换镜头1200中的镜头控制器1210能够经由连接器20、通过使用电子信号来进行与照相机主体1100中的系统控制器1130的通信,从而使得能够在镜头控制器1210和系统控制器1130之间发送并接收镜头信息和控制命令。
接着,参考图12的流程图,将说明通过照相机主体1100中的系统控制器1130所进行的摄像同步通信处理。图12示出在照相机主体1100处于实时取景摄像模式、并且安装至照相机主体1100的可更换镜头1200兼容跟拍辅助处理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摄像同步通信处理。系统控制器1130根据作为计算机程序的照相机通信控制程序,来执行该处理和稍后所述的其它处理。该摄像同步通信处理在实时取景摄像模式(也就是说,正进行实时取景摄像)下进行,并且该处理是用于使得系统控制器1130在输入摄像同步信号时进行与可更换镜头1200的摄像同步通信的处理。
首先,在步骤S1201,系统控制器1130判断当前是否正进行实时取景摄像。如果正进行实时取景摄像,则系统控制器1130进入步骤S1202。如果没有正进行实时取景摄像,则系统控制器1130结束该摄像同步通信处理。
在步骤S1202,系统控制器1130判断是否输入了摄像同步信号。
如果输入了摄像同步信号,则系统控制器1130进入步骤S1203。如果没有输入摄像同步信号,则系统控制器1130返回至步骤S1201。
在步骤S1203,系统控制器1130将输入摄像同步信号的时间点作为摄像同步信号时间点存储至系统控制器1130中的内部存储器(未示出)或者存储器1107中。
接着,在步骤S1204,系统控制器1130判断是否还有未完成的镜头通信。如果还有未完成的镜头通信,则系统控制器1130进入步骤S1205。如果没有未完成的镜头通信,则系统控制器1130进入步骤S1206。
在步骤S1205,系统控制器1130进行未完成的镜头通信,然后进入步骤S1206。
在步骤S1206,系统控制器1130判断是否进行同步信号通信。在可更换镜头1200兼容跟拍辅助处理、并且设置了跟拍辅助模式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器1130判断为进行同步信号通信,并且进入步骤S1207。另一方面,在判断为不进行同步信号通信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器1130返回至步骤S1201。
在步骤S1207,系统控制器1130测量从摄像同步信号时间点起经过的时间,并且将该经过的时间作为延迟时间(以下称为“同步信号通信延迟时间”)存储至内部存储器或者存储器1107。
接着,在步骤S1208,系统控制器1130经由照相机I/F 1120进行向可更换镜头1200的同步信号通信。同步信号通信发送包括同步信号通信延迟时间的数据(发送数据)。
接着,在步骤S1209,系统控制器1130经由照相机I/F 1120进行用于向可更换镜头1200发送镜头角速度检测时间段的设置值通信(镜头角速度检测时间段接收处理),然后返回至步骤S1201。系统控制器1130发送从跟拍辅助控制器1134所输入的上述镜头角速度检测时间段的设置值作为设置值通信的发送数据。如上所述,镜头角速度检测时间段的设置值包括从跟拍辅助控制器1134所输出的第一检测时间段ID。
上述摄像同步通信处理使得照相机主体1100能够向可更换镜头1200通知摄像同步信号,并且使得照相机主体1100能够设置镜头角速度检测时间段。
接着,参考图13的流程图,将说明通过照相机主体1100中的系统控制器1130和跟拍辅助控制器1134所进行的曝光设置处理。图13示出在照相机主体1100处于实时取景摄像模式、并且安装至照相机主体1100的可更换镜头1200兼容跟拍辅助处理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曝光设置处理。在实时取景图像摄像模式下,针对每一帧进行曝光设置处理,以进行针对下一帧的曝光控制。
首先,在步骤S1301,系统控制器1130判断是否正进行实时取景摄像。如果正进行实时取景摄像,则系统控制器1130进入步骤S1302。如果没有正进行实时取景摄像,则系统控制器1130结束该曝光设置处理。
在步骤S1302,系统控制器1130判断是否到了针对下一帧的图像传感器1102的曝光设置定时。如果到了该曝光设置定时,则系统控制器1130进入步骤S1303。如果仍未到该曝光设置定时,则系统控制器1130返回至步骤S1301。
在步骤S1303,系统控制器1130根据AE控制量和所设置的摄像模式,来计算曝光设置值。系统控制器1130还将曝光设置值输出给存储器控制器1105,以进行针对下一帧的曝光控制。
接着,在步骤S1304,系统控制器1130使得跟拍辅助控制器1134判断是否进行跟拍辅助处理。在可更换镜头1200兼容跟拍辅助处理、并且设置了跟拍辅助模式的情况下,跟拍辅助控制器1134判断为进行跟拍辅助处理,然后进入步骤S1305。另一方面,在判断为不进行跟拍辅助处理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器1130返回至步骤S1301。
在步骤S1305,跟拍辅助控制器1134根据针对下一帧的曝光设置值等,来计算镜头角速度检测时间段的设置值作为相对于摄像同步信号时间点的相对时间,以使得镜头角速度检测时间段与运动矢量检测时间段一致(对应)。所计算出的镜头角速度检测时间段的设置值在上述步骤S1209被发送给可更换镜头1200。镜头角速度检测时间段的设置值包括第一检测时间段ID。
如上所述,将第一检测时间段ID添加至镜头角速度检测时间段,以使得跟拍辅助控制器1134能够确定在哪一镜头角速度检测时间段中检测到从可更换镜头1200所获取的镜头角速度。因此,镜头角速度还设置有第二检测时间段ID,并且与第二检测时间段ID相关联地发送给照相机主体1100。
接着,作为步骤S1306,跟拍辅助控制器1134判断与所要使用的运动矢量相对应的运动矢量检测时间段ID(即,第一检测时间段ID)与同从可更换镜头1200所接收到的镜头角速度相对应的第二检测时间段ID是否一致。如果这些ID相互一致,则跟拍辅助控制器1134进入步骤S1307。如果这些ID相互不一致,则跟拍辅助控制器1134进入步骤S1308。
在步骤S1307,跟拍辅助控制器1134使用从可更换镜头1200所接收到的镜头角速度和诸如焦距等的镜头信息、以及从图像处理器1140(运动矢量检测器1141)所输入的运动矢量,来计算被摄体角速度。如上所述,被摄体角速度不仅包括角速度,而且还包括角加速度。跟拍辅助控制器1134还将所计算出的被摄体角速度输入给通信控制器1133。被摄体角速度设置有与用于计算被摄体角速度的镜头角速度相对应的角速度获取时间点。
在步骤S1308,通信控制器1133进行被摄体角速度通信,以将具有第一检测时间段ID的被摄体角速度发送给可更换镜头1200,然后返回至步骤S1301。
上述曝光设置处理使得照相机主体1100能够进行针对下一帧的曝光控制,并且能够设置响应于下一摄像同步信号而要向可更换镜头1200通知的镜头角速度检测时间段。此外,该曝光设置处理使得照相机主体1100能够将被摄体角速度发送给可更换镜头1200以及接收来自可更换镜头1200的镜头角速度。
接着,参考图14的流程图,将说明通过照相机主体1100中的系统控制器1130和跟拍辅助控制器1134所进行的曝光处理。图14示出在照相机主体1100处于实时取景摄像模式、并且安装至照相机主体1100的可更换镜头1200兼容跟拍辅助处理的情况下所进行的实时取景曝光处理。在实时取景图像摄像模式下,响应于来自第二快门开关(SW2)1116的曝光开始指示(摄像开始指示),开始该实时取景曝光处理。
首先,在步骤S1401,系统控制器1130通过经由通信控制器1133与可更换镜头1200的通信,来向可更换镜头1200通知曝光开始定时(摄像开始定时)。
接着,在步骤S1402,系统控制器1130控制快门控制器1110和图像传感器1102,以进行用于获取图像数据的曝光处理。通过图像传感器1140和存储器控制器1105,将所获取到的图像数据存储至存储器1107。
接着,在步骤S1403,系统控制器1130使得跟拍辅助控制器1134判断是否进行跟拍辅助处理。在可更换镜头1200兼容跟拍辅助处理、并且设置了跟拍辅助模式的情况下,跟拍辅助控制器1134判断为进行跟拍辅助处理,然后进入步骤S1404。另一方面,在判断为不进行跟拍辅助处理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器1130进入步骤S1405。
在步骤S1404,跟拍辅助控制器1134经由通信控制器1133进行用于接收来自可更换镜头1200的跟拍辅助结果的通信。跟拍辅助控制器1134从而获取使用被摄体角速度所进行的曝光处理中的图像稳定结果作为跟拍辅助结果。然后,跟拍辅助控制器1134进入步骤S1405。
在步骤S1405,系统控制器1130生成要包括在图像文件中的EXIF信息。经由存储器控制器1105将EXIF信息存储至存储器1107。在本实施例中,除包括摄像模式、焦距、快门速度和F值的摄像条件以外,该EXIF信息还包括步骤S1404中所接收到的跟拍辅助结果。
接着,在步骤S1406,系统控制器1130控制图像处理器1140以使其根据图像数据和EXIF信息来生成图像文件。系统控制器1130还经由存储器控制器1105将图像文件存储至存储器1107,然后将图像文件记录至记录器1108。
上述曝光处理使得照相机主体1100能够从可更换镜头1200获取曝光处理中所进行的跟拍辅助处理的结果,并且将该跟拍辅助结果添加至图像数据、或者将跟拍辅助结果显示在图像显示单元1106上。
接着,参考图15的流程图,将说明通过可更换镜头1200中的镜头控制器1210所进行的用于从照相机主体1100接收同步信号通信的同步信号通信接收处理。图15示出在照相机主体1100处于实时取景摄像模式、并且安装至照相机主体1100的可更换镜头1200兼容跟拍辅助处理的情况下所进行的同步信号通信接收处理。响应于从照相机主体1100接收到同步信号通信,在可更换镜头1200中开始该处理。系统控制器1130根据作为计算机程序的镜头通信控制程序,来执行该处理和稍后所述的其它处理。
首先,在步骤S1501,镜头控制器1210获取用于可更换镜头1200中的时间管理的自由振荡计时器的当前时间点,以存储进行同步信号通信的时间点(以下将该时间点称为“同步信号通信时间点”)。将同步信号通信时间点存储至镜头控制器1210中的内部存储器或者存储器1212。
接着,在步骤S1502,镜头控制器1210判断是否通信了同步信号通信的预定通信数据长度,也就是说,是否完成了整个数据通信(发送和接收)。如果尚未完成整个数据通信,则镜头控制器1210重复步骤S1502,直到完成整个数据通信为止。另一方面,如果完成了整个数据通信,则镜头控制器1210进入步骤S1503。
在步骤S1503,镜头控制器1210从在步骤S1501中所存储的同步信号通信时间点减去所接收到的同步信号通信的数据中所包括的同步信号通信延迟时间。该减法提供了(设置了)与照相机主体1100中的摄像同步信号时间点一致的镜头内摄像同步信号时间点(即,可更换镜头1200中的摄像同步信号的时间点)。
上述同步信号通信接收处理使得可更换镜头1200能够获取与照相机主体1100中的摄像同步信号时间点一致的镜头内摄像同步信号时间点。
接着,参考图16的流程图,将说明通过可更换镜头1200中的镜头控制器1210所进行的用于从照相机主体1100接收镜头角速度检测时间段的设置值通信的上述镜头角速度检测时间段接收处理。图16示出在照相机主体1100处于实时取景摄像模式、并且安装至照相机主体1100的可更换镜头1200兼容跟拍辅助处理的情况下所进行的镜头角速度检测时间段接收处理。响应于从照相机主体1100接收到镜头角速度检测时间段的设置值通信,在可更换镜头1200中开始该处理。
首先,在步骤S1601,镜头控制器1210判断是否通信了镜头角速度检测时间段的设置值通信的预定通信数据长度,也就是说,是否完成了整个数据通信(发送和接收)。如果尚未完成整个数据通信,则镜头控制器1210重复步骤S1601,直到完成整个数据通信为止。另一方面,如果完成了整个数据通信,则镜头控制器1210进入步骤S1602。
在步骤S1602,镜头控制器1210根据接收到的步骤S1601中所进行的设置值通信的数据中所包括的镜头角速度检测时间段的设置值以及图15的步骤S1503中所计算出的镜头内摄像同步信号时间点,来设置镜头内角速度检测时间段。镜头控制器1210还从角速度检测器1208获取镜头内角速度检测时间段的镜头角速度。然后,镜头控制器1210将所接收到的步骤S1601中所进行的设置值通信的数据中所包括的第一检测时间段ID以及被摄体角速度通信中所接收到的角速度获取时间点添加至所获取到的镜头角速度,并且将这些数据存储至内部存储器或者存储器1212。镜头控制器1210期望将跟拍辅助处理有效这一事实存储至存储器1212。
上述镜头角速度检测时间段接收处理使得可更换镜头1200能够设置与照相机主体1100中的运动矢量检测时间段一致的镜头内角速度检测时间段。
接着,参考图17的流程图,将说明通过可更换镜头1200中的镜头控制器1210所进行的用于从照相机主体1100接收被摄体角速度的被摄体角速度接收处理。图17示出在照相机主体1100处于实时取景摄像模式、并且安装至照相机主体1100的可更换镜头1200兼容跟拍辅助处理的情况下所进行的被摄体角速度接收处理。响应于从照相机主体1100接收到被摄体角速度通信,在可更换镜头1200中开始该处理。
首先,在步骤S1701,镜头控制器1210将图16的步骤S1602中所存储的镜头角速度和与第一检测时间段ID相对应的第二检测时间段ID准备(设置)至发送缓冲器,以将这些数据发送给照相机主体1100。
接着,在步骤S1702,镜头控制器1210开始向照相机主体1100发送镜头角速度和第二检测时间段ID(即,开始被摄体角速度通信),并且判断是否通信了被摄体角速度通信的预定通信数据长度,也就是说,是否完成了整个数据通信(发送和接收)。如果尚未完成整个数据通信,则镜头控制器1210重复步骤S1702,直到完成整个数据通信为止。另一方面,如果完成了整个数据通信,则镜头控制器1210进入步骤S1703。
在步骤S1703,镜头控制器1210将被摄体角速度存储至内部存储器或者存储器1212,以为曝光开始定时做好准备。
上述被摄体角速度接收处理使得可更换镜头1200能够在照相机主体1100的曝光开始定时之前获取被摄体角速度。
接着,参考图18的流程图,将说明通过可更换镜头1200中的镜头控制器1210所进行的用于从照相机主体1100接收曝光开始定时的曝光开始定时接收处理。图18示出在照相机主体1100处于实时取景摄像模式、并且安装至照相机主体1100的可更换镜头1200兼容跟拍辅助处理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曝光开始定时接收处理。响应于从照相机主体1100接收到曝光开始定时通信,在可更换镜头1200中进行该处理。
首先,在步骤S1801,镜头控制器1210判断在曝光处理中是否要进行跟拍辅助处理。例如,镜头控制器1210通过参考存储器1212的在图16的步骤S1602中写入数据的区域来进行该判断。如果要进行跟拍辅助处理,则镜头控制器1210进入步骤S1802。如果不进行跟拍辅助处理,则镜头控制器1210进入步骤S1804。
在步骤S1802,作为预测器的镜头控制器1210根据当前时间点以及在图17的步骤S1703所存储的被摄体角速度、被摄体的角加速度和角速度获取时间点,来预测当前时间点的当前被摄体角速度。换句话说,镜头控制器1210计算静止图像拍摄之前的预测被摄体角速度。具体地,在T表示当前时间点,V表示所要预测的当前被摄体角速度,v、a和t分别表示被摄体角速度、被摄体的角加速度和角速度获取时间点的情况下,镜头控制器1210进行通过下面的表达式(1)所表示的预测计算。
V=v+a*(T-t) (1)
用于预测计算的表达式(1)仅是一个例子,并且可以使用其它表达式或者方法。
接着,在步骤S1803,镜头控制器1210使用当前被摄体角速度来控制图像稳定控制器1209,以进行跟拍辅助处理。例如,镜头控制器1210根据角速度检测器1208所检测到的角速度来获取图像稳定量(摇摄量)g,并且通过使用下面的表达式(2)来计算跟拍辅助控制量G。
G=V-g (2)
用于计算跟拍辅助控制量G的表达式(2)仅是一个例子,并且可以使用其它表达式。控制图像稳定透镜1204以在与跟拍辅助控制量G相反的方向上移动与跟拍辅助控制量G相同的量,这样使得能够获取移动被摄体是静止的所拍摄静止图像(图像数据)。
在步骤S1804,镜头控制器1210仅使用来自角速度检测器1208的图像稳定量g来进行图像稳定处理,以降低由于用户手抖动所造成的图像模糊。
上述曝光开始定时接收处理使得可更换镜头1200能够将曝光处理中所进行的跟拍辅助处理的跟拍辅助结果发送给照相机主体1100,并且使得照相机主体1100能够将跟拍辅助结果记录至所获取的图像数据。
接着,参考图19的流程图,将说明通过可更换镜头1200中的镜头控制器1210所进行的用于将跟拍辅助结果发送给照相机主体1100的跟拍辅助结果发送处理。
图19示出在照相机主体1100处于实时取景摄像模式、并且安装至照相机主体1100的可更换镜头1200兼容跟拍辅助处理的情况下所进行的跟拍辅助结果发送处理。响应于从照相机主体1100接收到跟拍辅助结果请求,在可更换镜头1200中进行该处理。
首先,在步骤S1901,镜头控制器1210将诸如步骤S1802中所预测的被摄体角速度等的跟拍辅助结果准备(设置)至发送缓冲器,以将跟拍辅助结果发送给照相机主体1100。
接着,在步骤S1902,镜头控制器1210开始向照相机主体1100发送跟拍辅助结果(也就是说,开始跟拍辅助结果通信),并且判断是否通信了跟拍辅助结果通信的预定通信数据长度,也就是说,是否完成了整个数据通信(发送和接收)。如果尚未完成整个数据通信,则镜头控制器1210重复步骤S1902,直至完成整个数据通信为止。另一方面,如果完成了整个数据通信,则镜头控制器1210结束该跟拍辅助结果发送处理。
上述跟拍辅助结果发送处理使得可更换镜头1200能够将跟拍辅助结果发送给照相机主体1100。
上述处理使得可更换镜头1200能够接收添加了从用于获取镜头角速度的时间点(角速度获取时间点)起到开始曝光所经过的时间的被摄体角速度,从而实现更高精度的跟拍辅助处理。
接着,参考图20的时序图,将说明通过照相机系统10(照相机主体1100和可更换镜头1200)所进行的跟拍辅助处理。图20示出在照相机主体1100处于实时取景摄像模式、并且安装至照相机主体1100的可更换镜头1200兼容跟拍辅助处理的情况下的跟拍辅助模式下的处理定时。
摄像同步信号1001表示从定时生成器1104输出同步信号的定时。摄像电荷累积1002表示进行图像传感器1102的电荷累积的时间段。响应于各摄像同步信号1001,从其上部起读出图像传感器1102中的累积电荷。同步信号通信1003表示图12的步骤S1208中进行同步信号通信的定时。镜头角速度检测时间段通信1004表示图12的步骤S1209中进行镜头角速度检测时间段通信的定时。
被摄体角速度通信1005表示图13的步骤S1308中进行被摄体角速度通信的定时。
镜头角速度检测时间段1006表示图16的步骤S1602中所设置的镜头角速度检测时间段。在镜头角速度检测时间段结束之后,计算该时间段内的镜头角速度,并且将该镜头角速度与镜头角速度检测时间段的设置值通信中所包括的第一检测时间段ID和角速度获取时间点一起进行存储。
角速度输出1007表示来自角速度检测器1208的输出。镜头控制器1210在镜头角速度检测时间段1006中对角速度输出1007进行采样。例如,当响应于摄像同步信号1010而进行同步信号通信1011时,镜头控制器1210计算与摄像同步信号1010的时间点一致(相对应)的镜头内摄像同步信号时间点。
然后,进行镜头角速度检测时间段通信1012。结果,将被计算成与同前一摄像同步信号相对应的曝光设置处理中的运动矢量检测时间段(第一时间段)1013一致的镜头角速度检测时间段的设置值发送给可更换镜头1200。此外,与该镜头角速度检测时间段的设置值相关联地,将与分配给运动矢量检测时间段1013的第一检测时间段ID一致的运动矢量检测时间段ID 1020发送给可更换镜头1200。该处理使得镜头控制器1210能够设置镜头内角速度检测时间段1014。利用被摄体角速度通信1015将通过完成镜头内角速度检测时间段1014所获取到的镜头角速度以及与镜头角速度检测时间段通信1012所获取到的第一检测时间段ID一致的第二检测时间段ID一起发送给照相机主体1100。在第一检测时间段ID和第二检测时间段ID相互一致的情况下,跟拍辅助控制器1134通过使用所接收到的镜头角速度和在运动矢量检测时间段1013中所获取到的运动矢量,来计算被摄体角速度。
重复上述处理,使得照相机主体1100能够向可更换镜头1200连续发送精确的被摄体角速度。
如上所述,作为本实施例的控制设备的摄像设备包括运动矢量检测器(1141)、计算器(跟拍辅助控制器1134)和通信器(通信控制器1133和照相机I/F1120)。
运动矢量检测器被配置成在第一时间段(运动矢量检测时间段1013)检测运动矢量。计算器被配置成根据第一时间段来设置通过角速度检测器(1208)检测角速度的角速度检测时间段。角速度检测时间段与第一时间段或者同第一时间段相对应的预定时间段一致。通信器被配置成将角速度检测时间段和与第一时间段相对应的第一ID信息相互关联地进行发送。通信器还被配置成相互关联地接收角速度检测时间段所检测到的角速度和与该角速度相对应的第二ID信息。计算器被配置成在第一ID信息和第二ID信息相互一致的情况下,通过使用与第一ID信息相对应的第一时间段内所检测到的运动矢量和与第二ID信息相对应的角速度来计算被摄体的角速度(步骤S1306和S1307)。计算器可以被配置成在第一ID信息和第二ID信息相互不一致的情况下,不通过使用与第一ID信息相对应的第一时间段内所检测到的运动矢量和与第二ID信息相对应的角速度来计算被摄体的角速度信息(步骤S1306)。
第一ID信息和第二ID信息的一致表示在适当定时进行通信(发送和接收)。另一方面,第一ID信息和第二ID信息不同表示由于通信频带不足和负荷增大而导致不是在适当定时进行通信。因此,照相机主体1100将发送给可更换镜头1200的第一ID信息和从可更换镜头1200所接收到的第二ID信息进行比较,以判断是否适当进行了通信(发送和接收)。
此外,镜头设备(控制设备)包括通信器(镜头控制器1210和镜头I/F 1220)和角速度检测器(1208)。通信器被配置成相互关联地接收根据作为运动矢量检测时间段的第一时间段所设置的角速度检测时间段和与第一时间段相对应的第一ID信息。角速度检测器被配置成在角速度检测时间段中检测角速度。通信器被配置成将所检测到的角速度和与所检测到的角速度相对应的第二ID信息相互关联地进行发送。第一ID信息和第二ID信息相互一致。
在本实施例中,照相机主体1100将添加了第一检测时间段ID的镜头角速度检测时间段的设置值发送给可更换镜头1200。此外,可更换镜头1200将根据镜头角速度检测时间段的设置值所检测到的镜头角速度和第二检测时间段ID一起发送。
该通信使得照相机主体1100能够根据第一检测时间段ID和第二检测时间段ID的一致性来判断角速度的检测定时,这样实现了具有能够精确地计算被摄体角速度的跟拍辅助功能的镜头可更换照相机系统。
实施例4
接着,将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实施例4)。本实施例提供能够更精确地计算被摄体角速度的跟拍辅助功能。本实施例的基本结构与实施例3相同,并且通过与实施例3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与实施例3中的构件相同的构件。
在第一检测时间段ID和第二检测时间段ID相互不一致的情况下,实施例3不进行被摄体角速度计算(步骤S1307)。然而,第一检测时间段ID和第二检测时间段ID的这种不同可能表示由于通信频带不足和负荷增大因而不能进行适当定时的通信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先前获取到的数据(即,过去数据)或者再次进行通信(即,进行重试处理),使得能够进行成功的被摄体角速度计算。因此,在第一检测时间段ID和第二检测时间段ID相互不一致的情况下,本实施例的照相机系统进行重试处理。
参考图21的流程图,将说明通过本实施例的照相机主体1100中的系统控制器1130和跟拍辅助控制器1134所进行的曝光设置处理。图21示出在照相机主体1100处于实时取景摄像模式、并且安装至照相机主体1100的可更换镜头1200兼容跟拍辅助处理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曝光设置处理。如实施例3一样,为了进行针对下一帧的曝光控制,在实时取景图像摄像模式下,针对每一帧进行曝光设置处理。图21中的步骤S2101~S2105与图13中的步骤S1301~S1305相同,因此省略对其的说明。
在步骤S2106,跟拍辅助控制器1134判断与检测要使用的运动矢量的运动矢量检测时间段相对应的运动矢量检测时间段ID(即,第一检测时间段ID)与同从可更换镜头1200所接收到的镜头角速度相对应的第二检测时间段ID是否一致。如果这些检测时间段ID相互一致,则跟拍辅助控制器1134进入步骤S2110。如果这些检测时间段ID相互不一致,则跟拍辅助控制器1134进入步骤S2107。
在步骤S2107,跟拍辅助控制器1134判断作为先前从可更换镜头1200所接收到的过去数据的多个第二检测时间段ID是否包括与同检测要使用的运动矢量的运动矢量检测时间段相对应的运动矢量检测时间段ID一致的第二检测时间段ID。如果过去的第二检测时间段ID包括与运动矢量检测时间段ID一致的第二检测时间段ID(以下称为“特定过去ID”),则跟拍辅助控制器1134将与该特定过去ID相对应的镜头角速度重新设置为用于计算的镜头角速度,并且进入步骤S2110。另一方面,如果第二检测时间段ID没有包括特定过去ID,则跟拍辅助控制器1134进入步骤S2108。
在步骤S2108,跟拍辅助控制器1134从可更换镜头1200再次接收、即再次获取作为具有第三检测时间段ID(第三ID信息)的第二角速度的镜头角速度。
接着,在步骤S2109,跟拍辅助控制器1134判断步骤S2108中再次获取到的再次获取第三检测时间段ID与同检测要使用的运动矢量的运动矢量检测时间段相对应的运动矢量检测时间段ID是否一致。如果这些检测时间段ID相互一致,则跟拍辅助控制器1134进入步骤S2110。如果这些检测时间段ID相互不一致,则跟拍辅助控制器1134进入步骤S2111。
在步骤S2110,跟拍辅助控制器1134使用从可更换镜头1200所接收到的镜头角速度和诸如焦距等的镜头信息以及从图像处理器1140所输入的运动矢量,来计算被摄体角速度。如实施例3一样,被摄体角速度不仅包括角速度,而且还包括角加速度。跟拍辅助控制器1134将所计算出的被摄体角速度输入给通信控制器1133。如实施例3一样,被摄体角速度设置有与用于计算被摄体角速度的镜头角速度相对应的角速度获取时间点。
在步骤S2111,通信控制器1133进行被摄体角速度通信,以将具有第二检测时间段ID的被摄体角速度发送给可更换镜头1200,然后返回至步骤S1201。
上述曝光设置处理使得照相机主体1100能够进行针对下一帧的曝光控制,并且设置响应于下一摄像同步信号要发送给可更换镜头1200的镜头角速度检测时间段。此外,该曝光设置处理使得照相机主体1100能够将被摄体角速度发送给可更换镜头1200,并且接收来自可更换镜头1200的镜头角速度。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期望将通信器(通信控制器1133和照相机I/F1120)配置成相互关联地接收与镜头角速度检测时间段不同的时间段内所检测到的第二角速度和与该第二角速度相对应的第三ID信息。期望将计算器(跟拍辅助控制器1134)配置成在第一ID信息和第二ID信息相互不一致并且第一ID信息和第三ID信息相互一致的情况下,通过使用与第三ID信息相对应的第二角速度,来计算被摄体角速度。换句话说,期望将计算器配置成使用与第一ID信息相对应的第一时间段内所检测到的运动矢量和与第三ID信息相对应的第二角速度,来计算被摄体角速度。期望在检测到与第二ID信息相对应的镜头角速度之后的时间段内,检测与第三ID信息相对应的第二角速度。
期望将计算器配置成在第一ID信息与第二ID信息不一致并且第一ID信息与第三ID信息不一致的情况下,使得角速度检测器再次获取镜头角速度作为第三角速度(步骤S2108)。期望将通信器配置成相互关联地接收再次获取到的角速度和与再次获取到的角速度相对应的第四ID信息。期望将计算器配置成在第一ID信息和第四ID信息相互一致的情况下,通过使用与第一ID信息相对应的第一时间段内所检测到的运动矢量和再次获取到的与第四ID信息相对应的角速度,来计算被摄体角速度。
还期望将计算器配置成在第一ID信息和第四ID信息相互不一致的情况下,不通过使用与第一ID信息相对应的第一时间段内所检测到的运动矢量和再次获取到的与第四ID信息相对应的角速度来计算被摄体角速度(步骤S2109)。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照相机主体1100将添加了第一检测时间段ID的镜头角速度检测时间段的设置值发送给可更换镜头1200。此外,可更换镜头1200将根据镜头角速度检测时间段的设置值所检测到的角速度与第二检测时间段ID一起发送。该通信使得照相机主体1100能够根据第一检测时间段ID和第二检测时间段ID的一致性来判断角速度的检测定时。另外,在第一检测时间段ID和第二检测时间段ID相互不一致的情况下,照相机主体1100进行重试处理。由此,本实施例实现了具有能够更精确地计算被摄体角速度的跟拍辅助功能的镜头可更换照相机系统。
其它实施例
还可以通过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介质(还可被更全面地称为“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示(例如,一个以上的程序)以进行一个以上的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并且/或者包括用于进行一个以上的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电路(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的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以及通过下面的方法来实现本发明,其中,通过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例如从存储介质读出并执行计算机可执行指示以进行一个以上的上述实施例的功能、以及/或者通过控制一个以上的电路以进行一个以上的上述实施例的功能来进行该方法。计算机可以包含一个以上的处理单元(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并且可以包括分离的计算机或者分离的计算机处理器的网络以读出和执行计算机可执行指示。可以通过例如网络或者存储介质将计算机可执行指示提供给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例如一个以上的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分布式计算系统的存储器、光盘(诸如紧凑型光盘(CD)、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蓝光光盘(BD)TM等)、闪存存储器装置和存储卡等。
尽管已经参考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解释,以包含所有这类修改、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28)

1.一种配件设备,其能够可拆卸地安装至摄像设备,所述配件设备包括:
配件通信器,其被配置成在与所述摄像设备之间设置三个通道,所述三个通道是用于从所述摄像设备向所述配件设备提供通知的通知通道、用于从所述配件设备向所述摄像设备发送数据的第一数据通信通道和用于从所述摄像设备向所述配件设备发送数据的第二数据通信通道;
配件控制器,其被配置成进行经由所述配件通信器与所述摄像设备的数据通信,并且被配置成获取随时间变化的配件信息;以及
计时器,其被配置成对时间进行计数,
其特征在于,所述配件控制器被配置成:
响应于经由所述通知通道从所述摄像设备接收到作为所述通知的发送请求,从所述计时器获取接收到所述发送请求的第一时刻,
响应于经由所述第二数据通信通道从所述摄像设备接收到特定命令,获取与所述第一时刻或基于所述第一时刻所获取到的第二时刻相对应的配件信息,以及
经由所述第一数据通信通道将所述配件信息发送给所述摄像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件设备,其中,所述配件控制器被配置成: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发送请求,经由所述第一数据通信通道向所述摄像设备发送响应数据,以及
响应于在所述摄像设备开始接收所述响应数据,接收从所述摄像设备所发送的所述特定命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件设备,其中,
所述摄像设备被配置成在结束接收响应数据之后,向所述配件设备提供所述发送请求,
所述特定命令包括与从预定时刻起、直到提供所述发送请求为止的延迟时间有关的信息,以及
所述配件控制器被配置成从所述第一时刻减去所述延迟时间以获取与所述预定时刻相对应的所述第二时刻,并且被配置成获取与所述第二时刻相对应的配件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件设备,其中,所述预定时刻是针对所述摄像设备中的各摄像帧的曝光时间段的中心时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件设备,其中,
所述特定命令包括用于识别所述摄像设备中的摄像帧的帧标识符,以及
所述配件控制器被配置成将与所述第一时刻或所述第二时刻相对应的配件信息同所述帧标识符相关联地发送给所述摄像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配件设备,其中,还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被配置成检测所述配件设备的角速度,
其中,所述配件控制器被配置成获取与所述角速度有关的信息作为所述配件信息。
7.一种摄像设备,其中能够将配件设备可拆卸地安装至所述摄像设备,所述摄像设备包括:
照相机通信器,其被配置成在与所述配件设备之间设置三个通道,所述三个通道是用于从所述摄像设备向所述配件设备提供通知的通知通道、用于从所述配件设备向所述摄像设备发送数据的第一数据通信通道和用于从所述摄像设备向所述配件设备发送数据的第二数据通信通道;以及
照相机控制器,其被配置成进行经由所述照相机通信器与所述配件设备的数据通信,
其特征在于,所述照相机控制器被配置成:
经由所述通知通道向所述配件设备提供作为所述通知的发送请求,
经由所述第一数据通信通道向所述配件设备发送特定命令,其中,所述特定命令用于使所述配件设备获取与接收到所述发送请求的第一时刻相对应的配件信息、或者获取与基于所述第一时刻所获取到的第二时刻相对应的配件信息,所述配件信息随时间而变化,以及
经由所述第二数据通信通道从所述配件设备接收与所述第一时刻或所述第二时刻相对应的配件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设备,其中,所述照相机控制器被配置成:
经由所述第一数据通信通道从所述发送请求被提供至的所述配件设备接收响应数据,以及
响应于开始接收所述响应数据,向所述摄像设备发送所述特定命令。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设备,其中,还包括计时器,所述计时器被配置成对时间进行计数,
其中,所述照相机控制器被配置成在结束接收响应数据之后,向所述配件设备提供所述发送请求,以及
所述特定命令包括与从使用所述计时器计数得到的时间点所获取到的预定时刻起、直到所述发送请求被提供给所述配件设备为止的延迟时间有关的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像设备,其中,所述预定时刻是针对所述摄像设备中的各摄像帧的曝光时间段的中心时刻。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设备,其中,所述照相机控制器被配置成使用与所述第一时刻或所述第二时刻相对应的配件信息来进行与摄像有关的照相机处理。
12.根据权利要求7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设备,其中,所述照相机控制器被配置成从所述配件设备获取与角速度有关的信息作为所述配件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设备,其中,
所述照相机控制器被配置成针对各摄像帧获取与摄像有关的照相机信息,并且还被配置成将所述照相机信息与用于识别该摄像帧的帧标识符相关联地保持,
所述特定命令包括所述配件设备中与所述配件信息相关联的帧标识符,以及
所述照相机控制器被配置成通过使用帧标识符相互一致的所述照相机信息和所述配件信息,来进行与摄像有关的照相机处理。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摄像设备,其中,所述照相机控制器被配置成:
从所述配件设备获取与角速度有关的信息作为所述配件信息,
获取与被摄体图像在摄像面上的移动量有关的信息作为所述照相机信息,以及
使用与所述角速度有关的信息和与所述移动量有关的信息,来进行所述照相机处理。
15.一种摄像系统,其包括摄像设备和能够可拆卸地安装至所述摄像设备的配件设备,其中,
所述摄像设备包括照相机通信器并且所述配件设备包括配件通信器,所述照相机通信器和所述配件通信器分别被配置成设置三个通道,所述三个通道是用于从所述摄像设备向所述配件设备提供通知的通知通道、用于从所述配件设备向所述摄像设备发送数据的第一数据通信通道和用于从所述摄像设备向所述配件设备发送数据的第二数据通信通道,
所述配件设备包括:
配件控制器,其被配置成进行经由所述配件通信器与所述摄像设备的数据通信,并且被配置成获取随时间变化的配件信息;以及
计时器,其被配置成对时间进行计数,
所述摄像设备包括照相机控制器,所述照相机控制器被配置成进行经由所述照相机通信器与所述配件设备的数据通信,
其特征在于,所述配件控制器被配置成:
响应于经由所述通知通道从所述摄像设备接收到作为所述通知的发送请求,从所述计时器获取接收到所述发送请求的第一时刻,
响应于经由所述第二数据通信通道从所述摄像设备接收到特定命令,获取与所述第一时刻或基于所述第一时刻所获取到的第二时刻相对应的配件信息,以及
所述照相机控制器被配置成经由所述第二数据通信通道从所述配件设备接收与所述第一时刻或所述第二时刻相对应的配件信息。
16.一种用于控制配件设备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配件设备能够可拆卸地安装至摄像设备,并且被配置成在与所述摄像设备之间设置三个通道,所述三个通道是用于从所述摄像设备向所述配件设备提供通知的通知通道、用于从所述配件设备向所述摄像设备发送数据的第一数据通信通道和用于从所述摄像设备向所述配件设备发送数据的第二数据通信通道,所述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使所述配件设备响应于经由所述通知通道从所述摄像设备接收到作为所述通知的发送请求,来获取接收到所述发送请求的第一时刻;
使所述配件设备响应于经由所述第二数据通信通道接收到特定命令,来获取与所述第一时刻或基于所述第一时刻所获取到的第二时刻相对应的配件信息;以及
使所述配件设备经由所述第一数据通信通道将所述配件信息发送给所述摄像设备。
17.一种用于控制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其中,能够将配件设备可拆卸地安装至所述摄像设备,并且所述摄像设备被配置成在与所述配件设备之间设置三个通道,所述三个通道是用于从所述摄像设备向所述配件设备提供通知的通知通道、用于从所述配件设备向所述摄像设备发送数据的第一数据通信通道和用于从所述摄像设备向所述配件设备发送数据的第二数据通信通道,所述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使所述摄像设备经由所述通知通道向所述配件设备提供作为所述通知的发送请求;
使所述摄像设备经由所述第一数据通信通道向所述配件设备发送特定命令,其中,所述特定命令用于使所述配件设备获取与接收到所述发送请求的第一时刻相对应的配件信息、或者获取与基于所述第一时刻所获取到的第二时刻相对应的配件信息,所述配件信息随时间而变化;以及
使所述摄像设备经由所述第二数据通信通道从所述配件设备接收与所述第一时刻或所述第二时刻相对应的配件信息。
18.一种控制设备,包括:
运动矢量检测器,其被配置成在第一时间段中检测运动矢量;
计算器,其被配置成根据所述第一时间段来设置角速度检测器检测第一角速度的角速度检测时间段;以及
通信器,其被配置成:
将所述角速度检测时间段和与所述第一时间段相对应的第一ID信息相互关联地进行发送,以及
将所述角速度检测时间段内所检测到的第一角速度和与所述第一角速度相对应的第二ID信息相互关联地进行接收,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ID信息和所述第二ID信息相互一致的情况下,所述计算器被配置成通过使用与所述第一ID信息相对应的第一时间段内所检测到的运动矢量和与所述第二ID信息相对应的第一角速度来计算被摄体的角速度。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控制设备,其中,在所述第一ID信息和所述第二ID信息相互不一致的情况下,所述计算器被配置成不通过使用与所述第一ID信息相对应的第一时间段内所检测到的运动矢量和与所述第二ID信息相对应的第一角速度进行被摄体的角速度的计算。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控制设备,其中,
所述通信器被配置成将与所述角速度检测时间段不同的时间段内所检测到的第二角速度和与所述第二角速度相对应的第三ID信息相互关联地进行接收,以及
在所述第一ID信息和所述第二ID信息相互不一致、并且所述第一ID信息和所述第三ID信息相互一致的情况下,所述计算器被配置成通过使用与所述第一ID信息相对应的第一时间段内所检测到的运动矢量和与所述第三ID信息相对应的第二角速度,来计算被摄体的角速度。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控制设备,其中,在检测到与所述第二ID信息相对应的第一角速度之后的时间段内检测与所述第三ID信息相对应的第二角速度。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控制设备,其中,
在所述第一ID信息和所述第二ID信息不一致、并且所述第一ID信息和所述第三ID信息不一致的情况下,所述计算器被配置成使所述角速度检测器再次获取所述第一角速度,
所述通信器被配置成将再次获取到的第一角速度和与再次获取到的第一角速度相对应的第四ID信息相互关联地进行接收,以及
在所述第一ID信息和所述第四ID信息相互一致的情况下,所述计算器被配置成通过使用与所述第一ID信息相对应的第一时间段内所检测到的运动矢量和与所述第四ID信息相对应的再次获取到的第一角速度,来计算被摄体的角速度。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控制设备,其中,在所述第一ID信息和所述第四ID信息相互不一致的情况下,所述计算器被配置成不通过使用与所述第一ID信息相对应的第一时间段内所检测到的运动矢量和与所述第四ID信息相对应的再次获取到的第一角速度进行被摄体的角速度的计算。
24.一种控制设备,包括:
通信器,其被配置成将检测第一角速度的角速度检测时间段和第一ID信息相互关联地进行接收,其中,所述第一ID信息与作为检测运动矢量的运动矢量检测时间段的第一时间段相对应,所述角速度检测时间段是根据所述第一时间段而设置的;以及
角速度检测器,其被配置成在所述角速度检测时间段中检测所述第一角速度,
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器被配置成将所述第一角速度和与所述第一角速度相对应的第二ID信息相互关联地进行发送,其中所述第二ID信息与所述第一ID信息一致。
25.一种摄像设备,其中能够将镜头设备可拆卸地安装至所述摄像设备,所述摄像设备包括:
图像传感器,其被配置成对经由所述镜头设备所形成的被摄体图像进行光电转换;
运动矢量检测器,其被配置成通过使用根据来自所述图像传感器的输出所生成的图像信号,在第一时间段中检测运动矢量;
计算器,其被配置成根据所述第一时间段来设置角速度检测器检测第一角速度的角速度检测时间段;以及
通信器,其被配置成:
将所述角速度检测时间段和与所述第一时间段相对应的第一ID信息相互关联地发送给所述镜头设备,以及
将所述角速度检测时间段内所检测到的第一角速度和与所述第一角速度相对应的第二ID信息相互关联地进行接收,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ID信息和所述第二ID信息相互一致的情况下,所述计算器被配置成通过使用与所述第一ID信息相对应的第一时间段内所检测到的运动矢量和与所述第二ID信息相对应的第一角速度,来计算被摄体的角速度。
26.一种镜头设备,其能够可拆卸地安装至摄像设备,所述镜头设备包括:
摄像光学系统;
通信器,其被配置成将检测第一角速度的角速度检测时间段和与第一时间段相对应的第一ID信息相互关联地进行接收,其中,所述角速度检测时间段是根据作为检测运动矢量的运动矢量检测时间段的所述第一时间段来设置的;以及
角速度检测器,其被配置成在所述角速度检测时间段中检测所述第一角速度,
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器被配置成将所述第一角速度和与所述第一角速度相对应的第二ID信息相互关联地发送给所述摄像设备,其中所述第二ID信息与所述第一ID信息一致。
27.一种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第一时间段中检测运动矢量;
根据所述第一时间段来设置角速度检测器检测第一角速度的角速度检测时间段;
将所述角速度检测时间段和与所述第一时间段相对应的第一ID信息相互关联地进行发送;以及
将所述角速度检测时间段内所检测到的第一角速度和与所述第一角速度相对应的第二ID信息相互关联地进行接收,
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第一ID信息和所述第二ID信息相互一致的情况下,通过使用与所述第一ID信息相对应的第一时间段内所检测到的运动矢量和与所述第二ID信息相对应的第一角速度,来计算被摄体的角速度。
28.一种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检测第一角速度的角速度检测时间段和第一ID信息相互关联地进行接收,其中,所述第一ID信息与作为检测运动矢量的运动矢量检测时间段的第一时间段相对应,所述角速度检测时间段是根据所述第一时间段而设置的;以及
在所述角速度检测时间段中检测所述第一角速度,
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第一角速度和与所述第一角速度相对应的第二ID信息相互关联地进行发送,其中所述第二ID信息与所述第一ID信息一致。
CN201710219158.1A 2016-03-31 2017-03-31 配件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72773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69915 2016-03-31
JP2016069915A JP6788368B2 (ja) 2016-03-31 2016-03-31 アクセサリ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これらの制御方法
JP2016-145210 2016-07-25
JP2016145210A JP6786288B2 (ja) 2016-07-25 2016-07-25 撮像装置、レンズ装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77312A true CN107277312A (zh) 2017-10-20
CN107277312B CN107277312B (zh) 2021-05-18

Family

ID=58687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19158.1A Active CN107277312B (zh) 2016-03-31 2017-03-31 配件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0187561B2 (zh)
CN (1) CN107277312B (zh)
DE (1) DE102017106834B4 (zh)
GB (2) GB255587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91256A (zh) * 2018-02-23 2019-08-30 欧姆龙株式会社 图像传感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49724B2 (ja) * 2016-04-07 2020-09-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ブレ補正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JP6877907B2 (ja) 2016-07-25 2021-05-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アクセサリ装置、撮像システムおよびこれらの制御方法
JP6682392B2 (ja) 2016-07-25 2020-04-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アクセサリ装置、撮像システムおよびこれらの制御方法
JP2019125890A (ja) * 2018-01-15 2019-07-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ブレ補正装置、カメラ本体、像ブレ補正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1971526B (zh) * 2018-02-28 2022-07-29 德弗里茨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计量系统
US10979616B2 (en) * 2018-11-29 2021-04-13 Sony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lens assembly and a camera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21667A (zh) * 2006-02-13 2007-08-22 佳能株式会社 具有图像稳定功能的照相机、其照相机体及其可互换镜头
CN102457679A (zh) * 2010-10-27 2012-05-16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和附件及其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3209295A (zh) * 2012-01-13 2013-07-17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镜头单元及其控制方法
JP2014126859A (ja) * 2012-12-27 2014-07-07 Canon Inc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US20140313313A1 (en) * 2000-05-03 2014-10-23 Leica Biosystems Imaging, Inc. Fully automatic rapid microscope slide scanner
US20140368725A1 (en) * 2009-06-05 2014-12-18 Apple Inc. Continuous autofocus mechanisms for image capturing devices
JP2015161730A (ja) * 2014-02-26 2015-09-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振れ補正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光学機器、撮像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24242B2 (ja) 1975-10-16 1983-05-20 株式会社クラレ テイシユウシユクフホウワポリエステルジユシノエンシンセイケイホウ
EP0352778B1 (en) 1988-07-29 2000-05-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utomatic focus adjusting device in camera system
JP3466895B2 (ja) * 1997-12-12 2003-1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装置、撮像装置、撮像システム、カメラユニット、及びレンズユニット
US7593055B2 (en) * 2004-07-27 2009-09-22 Fujifilm Corporation Camera system, camera main body, and camera head
JP2006317848A (ja) 2005-05-16 2006-11-24 Canon Inc 静止画撮像装置
JP4504873B2 (ja) 2005-05-31 2010-07-1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カメラシステム、本体アダプタおよびヘッドアダプタ
US7725017B2 (en) * 2005-11-09 2010-05-25 Panasonic Corporatio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image pickup system
JP5106064B2 (ja) 2007-11-27 2012-12-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レンズユニット
US8542989B2 (en) * 2008-05-15 2013-09-24 Panasonic Corporation Camera system, camera body and interchangeable lens
JP2011250221A (ja) * 2010-05-28 2011-12-08 Sony Corp 撮像システム、撮像装置、交換レンズ、撮像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447364B2 (ja) * 2010-06-29 2014-03-19 株式会社ニコン 交換レンズ、カメラボディおよ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JP2013020021A (ja) * 2011-07-08 2013-01-31 Pentax Ricoh Imaging Co Ltd シャッタ制御装置
JP5984574B2 (ja) 2012-08-14 2016-09-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撮像装置
US20140132781A1 (en) * 2012-11-09 2014-05-15 I.Am.Symbolic, Llc Mobile device camera accessory
JP2015145901A (ja) 2014-01-31 2015-08-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6282152B2 (ja) 2014-03-20 2018-02-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512907B2 (ja) * 2015-04-08 2019-05-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フト素子制御装置、シフト素子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光学機器
JP6716206B2 (ja) 2015-07-02 2020-07-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レンズ装置およびデータ通信処理プログラム
JP6643159B2 (ja) * 2016-03-23 2020-0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装置、制御装置、及びそれらの制御方法
JP6214709B2 (ja) * 2016-03-31 2017-10-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アクセサリ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313313A1 (en) * 2000-05-03 2014-10-23 Leica Biosystems Imaging, Inc. Fully automatic rapid microscope slide scanner
CN101021667A (zh) * 2006-02-13 2007-08-22 佳能株式会社 具有图像稳定功能的照相机、其照相机体及其可互换镜头
US20140368725A1 (en) * 2009-06-05 2014-12-18 Apple Inc. Continuous autofocus mechanisms for image capturing devices
CN102457679A (zh) * 2010-10-27 2012-05-16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和附件及其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3209295A (zh) * 2012-01-13 2013-07-17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镜头单元及其控制方法
JP2014126859A (ja) * 2012-12-27 2014-07-07 Canon Inc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JP2015161730A (ja) * 2014-02-26 2015-09-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振れ補正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光学機器、撮像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91256A (zh) * 2018-02-23 2019-08-30 欧姆龙株式会社 图像传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104248A1 (en) 2019-04-04
US10944895B2 (en) 2021-03-09
GB2555875A (en) 2018-05-16
GB2567943A (en) 2019-05-01
DE102017106834B4 (de) 2023-02-02
GB201814163D0 (en) 2018-10-17
US10187561B2 (en) 2019-01-22
DE102017106834A1 (de) 2017-10-05
CN107277312B (zh) 2021-05-18
GB2555875B (en) 2020-05-20
GB2567943B (en) 2020-11-04
GB201704919D0 (en) 2017-05-10
US20170289430A1 (en) 2017-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77312A (zh) 配件设备、摄像设备、控制设备、镜头设备和控制方法
CN101672974B (zh) 自动聚焦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3364921B (zh) 焦点调节装置和照相机系统
CN103475811B (zh)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镜头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JP5503347B2 (ja) 交換レンズ、カメラボディ及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CN106254761B (zh) 镜头单元、照相机系统和光圈控制方法
CN106027876B (zh) 摄像装置和摄像方法
CN102137233B (zh) 照相机和照相机的测光方法
CN107111104A (zh) 可换镜头、相机主体以及相机
CN107231513A (zh) 摄像系统、摄像设备、镜头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6238581B2 (ja) 撮像装置及び焦点検出方法
CN105629428A (zh) 光学设备以及镜头控制方法
CN103379285B (zh) 摄像装置、透镜单元、通信控制方法和光圈控制方法
CN107710067A (zh) 图像拍摄装置、镜头装置和数据通信处理程序
CN102833482B (zh) 调整自动聚焦的设备和方法
CN110058474A (zh) 可换镜头
CN102833470B (zh) 数字拍摄设备
CN102833481B (zh) 数字拍摄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5306807A (zh) 照相机控制装置以及照相机控制方法
JP2010160271A (ja) 撮像装置
CN107659766A (zh) 控制设备和方法、摄像设备和系统、镜头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5589171B (zh) 摄影装置以及照相机系统
CN106161927B (zh) 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CN105991952B (zh) 拍摄装置、图像再生方法及记录介质
CN105100593B (zh) 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