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89171B - 摄影装置以及照相机系统 - Google Patents
摄影装置以及照相机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589171B CN105589171B CN201510750131.6A CN201510750131A CN105589171B CN 105589171 B CN105589171 B CN 105589171B CN 201510750131 A CN201510750131 A CN 201510750131A CN 105589171 B CN105589171 B CN 10558917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perture
- lens
- focus
- camera
- focus len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2123 tempo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571 cok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450 mo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08340 Araliac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5035 Panax pseudoginseng ssp. pseudo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3140 Panax quinquefoliu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367 arter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151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33 diameter control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ferric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Fe]O[Fe]=O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8434 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60 hair shin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86 head m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49 pul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514 refle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5170 shellfish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462 vei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28 wave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28—Systems for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focusing signals
- G02B7/36—Systems for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focusing signals using image sharpness techniques, e.g. image processing techniques for generating autofocus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5—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fluencing optical camera component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 G03B13/36—Autofocus system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05—Diaphrag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3—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based on contrast or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s of image signals, e.g. hill climbing method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28—Systems for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focusing signals
- G02B7/36—Systems for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focusing signals using image sharpness techniques, e.g. image processing techniques for generating autofocus signals
- G02B7/38—Systems for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focusing signals using image sharpness techniques, e.g. image processing techniques for generating autofocus signals measured at different points on the optical axis, e.g. focussing on two or more planes and comparing image data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2—Diaphrag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1—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image capture or setting capture paramet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Automatic Focus Adjustment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Focusing (AREA)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Camera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摄影装置以及照相机系统,无论光圈值如何,都能够抑制基于光圈值的变化的对焦位置的移动,并且使用便利性好。具有:镜头控制部,其控制摄影光学系统中包括的对焦镜头的移动;以及存储部,其存储对应于光圈位置的焦点偏离量,在使对焦镜头向基于由焦点检测部检测出的峰值位置的对焦位置移动的过程中,根据检测出峰值位置时的光圈位置、使对焦镜头移动的期间的光圈位置、以及存储部所存储的焦点偏离量校正使对焦镜头移动的位置(S232、S234、S235)。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摄影光学系统内具有光圈的摄影装置中,在改变光圈的开口量的情况下即使对焦位置发生了变化,也能够进行对准了焦点的摄影的摄影装置以及照相机系统。
背景技术
摄影光学系统的焦点对准动作是在使光圈开放的状态下进行的,而且在进行正式摄影时将光圈缩小为成为适当曝光的光圈值或所设定的光圈值后进行。在通常的摄影光学系统中,伴随光圈值的变更并通过像差等的影响而使得对焦镜头的对焦位置移动,有时会成为焦点未对准被摄体的图像。为了解决这种情况,在日本国公开专利2013-057784号公报(以下称作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摄像装置中,对应于所检测出的焦点位置而限制光圈的控制范围,从而使之成为焦点对准了被摄体的图像。
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摄像装置中,虽然能够拍摄对准了焦点的图像,然而在正式摄影时,光圈值的范围会被限制。在摄影时,使模糊状态和景深如何是重要的要素,在专利文献1中,光圈值被限制,使用便利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光圈值无关地,能够抑制基于光圈值的变化的对焦位置的移动,并且使用便利性优良的摄影装置以及照相机系统。
本发明的摄影装置具有能够改变光圈开口的摄影光学系统和对通过了所述摄影光学系统的光束进行摄像并输出图像信号的摄像部,所述摄影装置具有:光圈位置检测部,其检测与所述摄影光学系统的光圈开口对应的光圈位置;镜头控制部,其控制所述摄影光学系统中包括的对焦镜头的移动;存储部,其存储对应于所述光圈位置的焦点偏离量;以及焦点检测部,其检测基于所述图像信号的对比度值表现为峰值的所述对焦镜头的位置,其中,在使所述对焦镜头向基于由所述焦点检测部检测出的对比度值表现为峰值的位置的对焦位置移动的过程中,所述镜头控制部根据检测出所述对比度值表现为峰值的位置时的光圈位置、使所述对焦镜头移动的期间内的光圈位置、以及所述存储部所存储的焦点偏离量,校正使所述对焦镜头移动的位置。
本发明的照相机系统具有:更换镜头,其具有能够改变光圈开口的摄影光学系统;以及照相机主体,其能够拆装该更换镜头,所述更换镜头具有:光圈位置检测部,其检测与所述摄影光学系统的光圈开口对应的光圈位置;镜头控制部,其控制所述摄影光学系统中包括的对焦镜头的移动;以及存储部,其存储对应于所述光圈位置的焦点偏离量,所述照相机主体具有:主体控制部,其与所述镜头控制部进行通信;以及光圈位置存储部,其存储从所述镜头控制部发送且被所述主体控制部接收的所述光圈位置,所述主体控制部将存储于所述光圈位置存储部中的存储光圈位置发送给所述镜头控制部,所述镜头控制部根据所述存储光圈位置、使所述对焦镜头移动的期间的光圈位置、以及所述存储部所存储的焦点偏离量,校正使所述对焦镜头移动的位置。
本发明的照相机系统具有:更换镜头,其具有能够改变光圈开口的摄影光学系统;以及照相机主体,其能够拆装该更换镜头,所述更换镜头具有:光圈位置检测部,其检测与所述摄影光学系统的光圈开口对应的光圈位置;镜头控制部,其控制所述摄影光学系统中包括的对焦镜头的移动;以及存储部,其存储对应于所述光圈位置的焦点偏离量,所述照相机主体具有与所述镜头控制部进行通信的主体控制部,所述镜头控制部根据使所述对焦镜头移动前的光圈位置、使所述对焦镜头移动的期间的光圈位置、以及所述存储部所存储的焦点偏离量,校正使所述对焦镜头移动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无论光圈值如何,都能够抑制基于光圈值的变化的对焦位置的移动,使用便利性优良的摄像装置以及照相机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的镜头镜筒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的照相机主体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照相机主体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照相机主体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镜头镜筒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镜头镜筒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镜头镜筒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镜头镜筒的对焦驱动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镜头镜筒的光圈追踪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0是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镜头镜筒中,进行扫描驱动时的时序图。
图11是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镜头镜筒中,进行绝对驱动时的时序图。
图12是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镜头镜筒中,不变更对焦镜头的驱动目标位置的情况下的时序图。
图13是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镜头镜筒中,进行摆动驱动时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用于数字照相机中的例子。该数字照相机具有可以改变光圈开口的摄影光学系统,且具有摄像部。通过该摄像部将被摄体像转换为图像数据,并且根据该转换后的图像数据,使被摄体像在配置于主体的背面上的显示部进行实时画面显示。摄影者通过观察实时画面显示,从而确定构图和快门时机。在释放操作时,将图像数据记录于记录介质中。在选择了再现模式时,能够将记录于记录介质中的图像数据再现显示于显示部上。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的镜头镜筒100的结构的框图,图2是表示安装了镜头镜筒100的照相机主体200的结构的框图。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镜头镜筒100是更换镜头式,然而不限于此,镜头镜筒100当然也可以是固定于照相机主体200上的类型。
镜头镜筒100内配置有包括变焦镜头组的光学系统,此外,还配置有限制在光学系统内通过的光束的光圈部。即,在镜头镜筒100内,利用镜框107保持着用于形成被摄体像的摄影镜头101~105和光圈106。其中,对焦镜头组102用于焦点调节,且能够在光轴O方向上移动。此外,变焦镜头组103用于焦点距离调节,且能够在光轴O方向上移动。其他的镜头组101、104、105被固定于镜框107上,或者能够在光轴O方向上移动。
在对焦镜头组102与变焦镜头组103之间,配置有开口直径(开口量)可变,并且用于限制在光学系统内通过的光束的光圈106。当然,光圈106的位置也可以是对焦镜头组102与变焦镜头组103之间的位置以外的位置。
对焦镜头组102通过FCS群用步进电动机111而能够在光轴O方向上移动。此外,光圈106被光圈用步进电动机112控制成开口直径在从开放状态到最小光圈状态之间的范围内。由于使用步进电动机,因而光圈值和对焦镜头102的位置可通过对自检测基准值起的步进电动机的步数进行计数而检测出来。当然,还可以通过GMR传感器、光遮断器等的外部位置检测手段检测光圈位置和对焦镜头组102的位置。
驱动器113与FCS群用步进电动机111和光圈用步进电动机112连接,并且进行对各个步进电动机的驱动控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步进电动机,然而不限于此,当然也可以采用音圈电动机等其他的致动器。在使用音圈电动机等的情况下,另行设置检测对焦镜头组102的位置和光圈106的光圈值的检测部进行检测。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器113和光圈用步进电动机112作为检测与摄影光学系统的光圈开口对应的光圈位置的光圈位置检测部而发挥功能。
此外,变焦镜头组103根据以转动自由的方式设置于镜头镜筒100的外周的变焦环(未图示)的手动转动操作而在光轴O方向上移动。另外,还可以设置对变焦镜头组103在光轴O方向上进行驱动的驱动部(例如,DC电动机、步进电动机或音圈电动机等),根据镜头镜筒100和照相机主体200的电动变焦操作进行变焦。
变焦(ZM)位置检测部114检测变焦镜头103的位置。作为该位置检测,例如既可以利用检测变焦镜头组103的位置的编码器来检测绝对位置,也可以将根据变焦镜头103的移动而输出的光遮断器PI(相对位置检测用)与检测基准位置的光遮断器PI(绝对位置检测用)组合起来检测绝对位置。
镜头CPU120根据存储于存储部(未图示)中的程序,按照来自照相机主体200的指令(针对镜头镜筒100的指令)等,进行镜头镜筒100的控制。
镜头CPU120内具有位置检测部121、指令处理部122、控制数据存储部123、光圈控制部124、对焦控制部125。这些各部分也可以通过镜头CPU120内的硬件进行处理,而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存储于存储部中的程序通过软件进行处理。
位置检测部121输入变焦位置检测部114的检测结果,并检测变焦镜头组103的位置。指令处理部122接收从照相机主体200发送来的指令,并执行与指令对应的处理。
此外,镜头CPU120内具有存储光圈控制数据和对应于光圈值的焦点偏离量的控制数据存储部123。该控制数据存储部123存储变焦镜头组103的位置与光圈106的开口量之间的关系、光圈值与对焦镜头组102的焦点偏离量之间的关系。该控制数据存储部123作为存储对应于光圈位置的焦点偏离量的存储部而发挥功能。此外,控制数据存储部123作为存储通过扫描动作而检测对比度值的峰值位置时的光圈位置的第2存储部发挥功能(参照图6的S225)。另外,光圈位置和光圈值能够通过存储于控制数据存储部123中的参数而彼此进行转换,在这里基于同样的意义而加以描述。
光圈控制部124在通过指令处理部122从照相机主体200处接收到了驱动光圈106的指令时,根据该指令,经由驱动器113驱动光圈用步进电动机112,进行光圈106的驱动控制。在进行该驱动控制时,根据存储于控制数据存储部123中的变焦镜头组103的位置与光圈106的开口量之间的关系、以及通过位置检测部121检测出的变焦镜头组103的位置,设定光圈106的开口量。
对焦控制部125在通过指令处理部122从照相机主体200处接收到了驱动对焦镜头组102的指令时,根据该指令,经由驱动器113驱动FCS群用步进电动机111,进行对焦镜头组102的驱动控制。
对焦控制部125作为控制摄影光学系统中包含的对焦镜头的移动的镜头控制部发挥功能。此外,对焦控制部125在进行对焦镜头的控制时,根据存储于控制数据存储部123中的光圈值与对焦镜头组的焦点偏离量之间的关系、使对焦镜头移动前的光圈位置、以及使对焦镜头移动期间的光圈位置,校正使对焦镜头移动的位置(例如,参照图7的S232、S234、S235、图10~图13)。
对焦控制部125作为进行如下的扫描动作的AF控制部发挥功能,在该扫描动作中,一边使对焦镜头在规定的范围内移动,一边根据摄像部输出的图像信号检测对比度值的峰值位置(例如,参照图10)。此外,该对焦控制部125在执行扫描动作的过程中校正使对焦镜头移动的位置时,校正规定的范围(例如,参照图10)。
此外,对焦控制部125作为镜头控制部发挥功能,一边使对焦镜头在规定的范围内移动,一边进行根据摄像部输出的图像信号检测对比度值的峰值位置的扫描动作(例如,参照图11)。此外,该镜头控制部作为如下的镜头控制部发挥功能,其在通过镜头控制部使对焦镜头向基于峰值位置的对焦位置移动的过程中,根据检测到峰值位置时的光圈位置、使对焦镜头移动的期间的光圈位置、以及上述存储部所存储的焦点偏离量,校正使对焦镜头移动的位置(例如,参照图11)。
此外,对焦控制部125作为如下的镜头控制部发挥功能,其根据存储光圈位置、使对焦镜头移动的期间的光圈位置、以及存储部所存储的焦点偏离量,校正使对焦镜头移动的位置(参照图4的S111a、S117a、图7的S232、S234、S235、图10~图13)。
此外,对焦控制部125作为如下的镜头控制部发挥功能,其根据使对焦镜头移动前的光圈位置、使对焦镜头移动的期间的光圈位置、以及存储部所存储的焦点偏离量,校正使对焦镜头移动的位置(参照图7的S232、S234、S235、图10~图13)。
此外,对焦控制部125作为如下的镜头控制部发挥功能,其在光圈位置发生变化的期间内,将对焦镜头的位置、以及校正了由光圈位置的变化引起的焦点偏离后的对焦镜头的位置发送给主体控制部(参照图7的S236)。
在镜头镜筒100与照相机主体200之间通过连接器206电连接。即,通过连接器206而使得镜头CPU120与系统控制器201内的主体CPU201a能够通信,此外,将来自电源电路218的电源提供给镜头镜筒100。
此外,在镜头镜筒100内的光学系统的光轴O上且在照相机主体内,配置有快门205和摄像部202。快门205在摄影时,通过快门驱动机构204,根据来自系统控制器201的控制信号,在由快门秒时确定的时间之内使被摄体光束通过。此外,在实时画面显示时快门205处于开放状态。
摄像部202中设有摄像元件和摄像控制部,对通过镜头镜筒100内的光学系统而形成的被摄体像进行光电转换,并将图像数据输出给系统控制器201。摄像部202根据来自系统控制器201的控制信号,进行摄像元件的电荷蓄积和读出等的控制。摄像部202作为如下的摄像部发挥功能,其对在摄影光学系统中通过的光束进行摄像并输出图像信号。
系统控制器201上连接着显示部208、存储介质210、非易失性存储器212、易失性存储器214、照相机操作部216、电源电路218。
显示部208具有配置于照相机主体200的背面等上的显示监视器和电子取景器等,并根据来自摄像部202的图像数据进行实时画面显示。此外,显示部208读出记录于存储介质210中的图像数据,进行已记录图像的再现显示。进而,还进行菜单画面等各种模式和调整的设定用的画面显示。
存储介质210是能够装填的存储卡等能够进行电改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在对摄影者进行了释放按钮的全部按下而进行了正式摄影的指示时所取得的图像数据进行了用于图像记录的图像处理后,存储介质210记录该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
非易失性存储器212是闪存ROM等可电改写的存储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212中存储有在主体CPU201中用于照相机整体的控制的程序,并且还存储有照相机系统的调整值等。
易失性存储器214是DRAM、SDRAM等可电改写的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214暂时存储来自摄像部202的图像数据(在图像处理部201b中进行图像处理)。此外,易失性存储器214还可以用作主体CPU201a的工作存储器等。非易失性存储器212或易失性存储器214作为存储由镜头控制部发送且被主体控制部接收的光圈位置的光圈位置存储部发挥功能(参照图4的S111a、S117a)。
照相机操作部216包括用于由摄影者对照相机做出各种指示的操作部件,检测这些操作部件的操作状态,并将检测结果输出给系统控制器201。系统控制器201根据来自照相机操作部216的检测信号,进行照相机系统的控制。
作为照相机操作部216内的操作部件,有电源开关216a、第1释放开关216b、第2释放开关216c、摄影模式拨盘、光圈预览按钮、动态图像录像按钮等。电源开关216a是用于开始照相机系统的操作的开关。第1释放开关216b是在释放按钮的半按下状态下接通的开关,第2释放开关216c是在释放按钮的全按下状态下接通的开关。
电源电路218与电池220连接,将来自电池220的电源电压稳定为供给电压,并提供给照相机系统的各部分。
系统控制器201内具有主体CPU201a、图像处理电路201b、焦点检测电路201c。图像处理电路201b对来自摄像部202的图像数据实施实时画面显示用和图像记录用的各种图像处理。
焦点检测电路201c使用来自摄像部202的图像数据,提取出图像数据的高频成分并计算对比度值。将镜头镜筒100内的对焦镜头组102移动至对焦位置,以使得该对比度值成为峰值。焦点检测电路201c作为根据图像信号检测对比度值的焦点检测部发挥功能,并且还作为检测基于图像信号的对比度值表现出峰值的对焦镜头的位置的焦点检测部发挥功能。
主体CPU201a根据存储于非易失性存储器212中的程序,控制照相机系统整体的各部分。主体CPU201a能够与镜头镜筒100内的镜头CPU120进行通信,并且通过镜头CPU120控制镜头镜筒100内的各部分。主体CPU201a作为与镜头控制部进行通信的主体控制部发挥功能。该主体控制部将存储于光圈位置存储部中的存储光圈位置发送给镜头控制部。
接着,使用图3和图4所示的流程图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主体200的动作。该流程是由设置于照相机主体200内的主体CPU201a根据存储于非易失性存储器212中的程序执行的。
在电源开关216a被接通,照相机主体200的电源接通时,开始图3和图4所示的流程。首先,判定是否安装有镜头(S101)。这里,根据设置于照相机主体200上的安装检测开关(未图示)等,判定镜头镜筒100的安装。另外,除了利用开关以外,还可以根据照相机主体200内的主体CPU201a是否能够与镜头镜筒100的镜头CPU120进行通信来判定。
在步骤S101中的判定结果是安装有镜头的情况下,接下来开始镜头通信(S102)。这里,利用公知的方法,经由通信部,在照相机主体200内的主体CPU201a与镜头镜筒100内的镜头CPU120之间开始通信。
接着,开始实时画面的显示(S103)。这里,根据来自设置于照相机主体200内的摄像元件的图像数据,在显示部208上开始实时画面(也称作实时取景图像)的显示。
在开始了实时画面的显示后,接下来判定镜头是否已被卸下(S104)。这里,根据镜头安装开关的状态等,判定镜头镜筒100是否已从照相机主体200上被卸下。在该判定的结果是镜头已被卸下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101。
另一方面,在步骤S104中的判定结果是镜头未被卸下的情况下(即,仍然处于安装状态的情况),接下来判定电源是否断开(S105)。这里,根据设置于照相机主体200上的电源开关等的操作部件的操作状态进行判定。在该判定的结果是电源断开的情况下,进行结束处理(S106),结束本流程。
另一方面,在步骤S105中的判定结果是电源并未断开的情况下(即,电源仍为接通的状态的情况),接下来判定是否处于动态图像模式中(S107)。例如,通过将摄影模式拨盘切换为动态图像模式等,从而判定摄影者是否设定为动态图像模式。
在步骤S107中的判定结果为并非动态图像模式中的情况下,接下来判定光圈预览是否开启(S108)。通常,在实时画面显示中,光圈106处于开放状态,然而在该状态下实际上无法确认在光圈缩小的状态下的景深。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了光圈预览按钮等用于操作光圈预览的操作部件,在操作了该操作部件的情况下,执行将光圈106设定为手动或自动设定的光圈值的光圈预览。
在步骤S108中的判定结果为光圈预览开启的情况下,进行光圈驱动指示(S109)。这里,照相机主体200内的主体CPU201a对镜头镜筒100内的镜头CPU120输出光圈驱动指示的指令。镜头CPU120在接收到该指令时,在步骤S221~S224(参照图6)中执行预览。当执行了光圈驱动指示时,返回步骤S104。
在步骤S108中的判定结果为光圈预览并未开启的情况下,接下来判定第1释放开关是否断开(S110)。在摄影者一边观察实时画面,一边在某种程度上确定了构图时,作为摄影准备状态,进行释放按钮的半按下。基于释放按钮的半按下操作,第1释放开关216b接通。在该步骤中,判定第1释放开关216b是否接通。在该判定的结果是第1释放开关216b并未接通、即未进行释放按钮的半按下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104。
在步骤S110中的判定结果为第1释放开关接通、即释放按钮正被半按下的情况下,进行AF处理(S111)。这里,根据来自照相机主体200内的摄像部202的图像数据并通过对比度AF等进行焦点调节。此时,照相机主体200内的主体CPU201a对镜头镜筒100内的镜头CPU120输出用于进行对焦镜头组102的驱动的指令,进行焦点调节。
另外,作为AF处理,具体而言执行被称为爬山AF的检测对比度成为峰值的对焦镜头位置的扫描驱动、将对焦镜头向该峰值位置驱动进行对焦的绝对驱动、以及使对焦镜头以规定的振幅在光轴方向上移动并在端点处检测对比度的摆动驱动等。
在进行了AF处理后,将确定为对焦时的光圈值发送至镜头侧(S111a)。在照相机主体200上安装有镜头镜筒100的情况下,如果在步骤S102开始了镜头通信,则在照相机主体200与镜头镜筒100之间,每隔规定时间都进行镜头通信,并且从镜头镜筒100发送光圈106的光圈值信息。此外,从照相机主体200向镜头镜筒100发送同步信号,镜头镜筒100内的各功能块在该同步信号的时机取得对焦镜头位置、光圈位置、变焦位置。在该步骤中,在通过对比度AF等进行了焦点调节时,将检测到对比度值的峰值时的光圈106的光圈值信息发送给镜头镜筒100内的镜头CPU120。即,一边使对焦镜头移动,一边由焦点检测电路201c检测对比度值,并且将检测出对比度值的峰值时所检测到的光圈值作为存储光圈位置。
在将确定了对焦时的光圈值发送至镜头镜筒侧后,判定第1释放开关是否断开(S112)。这里,判定在步骤S110中由摄影者半按下了释放按钮后,手指是否离开了释放按钮。在该判定的结果为第1释放开关216b断开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104。
另一方面,在步骤S112中的判定结果为第1释放开关并未断开、即维持了释放按钮的半按下状态时,接下来判定第2释放开关是否接通(S113)。在摄影者一边观察实时画面,一边通过释放按钮的半按下来对准焦点,确定构图并进行摄影的情况下,进行释放按钮的全按下(比半按下进一步按下的状态)。基于释放按钮的全按下操作,第2释放开关216c接通。在该步骤中,判定第2释放开关216c是否接通。在该判定的结果为第2释放开关并未接通、即释放按钮仍为半按下状态而未被全按下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112。
在步骤S113中的判定结果为第2释放开关接通时,进行摄影处理(S114)。这里,照相机主体CPU201a对光圈106和快门进行控制以成为适当的曝光,并且从摄像部202取得静态图像的图像数据,由图像处理电路201b对图像数据实施记录用的图像处理。
进行了摄影处理后,存储图像数据(S115)。这里,将在步骤S114的摄影处理中进行了图像处理以用于记录的图像数据记录于照相机主体内的记录介质210中。在进行了图像数据的存储后,返回步骤S104。
在步骤S107中的判定结果为处于动态图像模式中的情况下,接下来判定动态图像录像按钮是否接通(S116)。摄影者观察实时画面,为了开始动态图像摄影而操作动态图像录像按钮,因此在该步骤中,根据动态图像录像按钮的操作状态进行判定。该判定的结果为动态图像录像按钮未被操作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104。
另一方面,在步骤S116中的判定结果为动态图像录像按钮接通的情况下,进行AF处理(S117)。在AF处理中,利用基于来自照相机主体200内的摄像元件的图像数据的对比度AF等,进行焦点调节。此时,照相机主体200内的主体CPU对镜头镜筒100内的镜头CPU120输出用于进行对焦镜头组102的驱动的指令,进行焦点调节。在步骤S111的AF处理中,也可以进行所谓的单次AF(若实现了1次对焦,则结束焦点调节动作),而在步骤S117中,进行基于所谓的连续AF(在对焦后当焦点偏离时再次进行自动焦点调节,以始终维持对焦状态的自动焦点调节)的AF处理。
在进行了AF处理后,将确定了对焦时的光圈值发送至镜头侧(S117a)。在该步骤中,与步骤S111a同样地,在通过对比度AF等进行了焦点调节时,将检测出对比度值的峰值时的光圈106的光圈值信息发送给镜头镜筒100内的镜头CPU120。即,将在主体控制部确定了对焦状态时通过光圈位置检测部检测出的光圈值作为存储光圈位置。
在将确定了对焦时的光圈值发送至镜头镜筒侧后,进行AE处理(S118)。这里,基于根据来自照相机主体200内的摄像元件的图像数据而取得的亮度信息,控制光圈106、摄像元件的电子快门、ISO感光度等,以成为适当的曝光。在光圈106的控制中,主体CPU201a对镜头CPU120输出光圈控制用的指令。
在进行了AE处理后,进行动态图像录像(S119),并进行录像数据的存储(S120)。这里,从摄像元件取得动态图像用的图像数据,并对其进行图像处理以用于动态图像记录,将该处理后的图像数据记录于照相机主体内的记录介质210。
在进行了录像数据存储后,接下来判定动态图像录像按钮是否断开(S121)。这里,判定是否断开了在步骤S116中接通的动态图像录像按钮、即是否解除了动态图像录像按钮的按下。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按下动态图像录像按钮的期间内,进行动态图像的录像,然而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在按下了动态图像录像按钮时开始动态图像的录像,以后在手指离开了动态图像录像按钮时仍然继续进行动态图像的录像,而在再次按下了动态图像录像按钮时结束动态图像的录像。
在步骤S121中的判定结果为动态图像录像按钮并未断开、即动态图像录像按钮仍为被操作的状态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117,继续进行动态图像的录像。另一方面,在步骤S121中的判定结果为动态图像录像按钮为断开、即动态图像录像按钮的操作已被解除的情况下,结束动态图像的录像,返回步骤S104。
接着,使用图5至图7所示的流程图,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镜头镜筒100的动作。本流程是由设置于镜头镜筒100内的镜头CPU120根据存储于镜头镜筒100内的存储部(未图示)中的程序而执行的。
在照相机主体200内的电源接通,镜头镜筒100的电源也随之接通时,开始图5至图7所示的流程。首先,进行镜头的初始化(S201)。这里,进行机械性的初始化以使得摄影镜头101~105、光圈106等的机械位置成为初始位置,并且进行各种标记等的电气初始化。
在进行了镜头初始化后,接下来成为待机状态(S202)。当镜头镜筒100未接收到来自照相机主体200的用于指示动作的指令时、或不存在变焦环和距离环等设置于镜头镜筒100中的操作部件的操作的情况下,不开始动作。在该步骤中,等待来自照相机主体200的指令的接收等,在接收到指令或对操作部件进行了操作时,进入步骤S203。
在脱离了待机状态后,判定是否存在AF指示(S203)。在照相机主体200中,如果在步骤S111和S117等进行了AF处理,则根据主体侧的焦点检测,对镜头CPU120发送用于驱动对焦镜头组102的指令。在该步骤中,根据是否接收到了用于该AF指示的指令而进行判定。
在步骤S203中的判定结果为存在AF指示的情况下,转移至AF状态(S204),执行对焦驱动(S205)。这里,指令处理部122转移至AF状态,根据来自照相机主体200的指示,对焦控制部125朝着目标位置以目标速度进行FCS群用步进电动机111的驱动控制。后面使用图8描述步骤S205的对焦驱动处理的详细动作。
在步骤S203中的判定结果为不存在AF指示的情况下,接下来判定是否存在MF开始指示(S206)。镜头镜筒100的焦点对准有AF(自动焦点调节)和MF(手动焦点调节)这2种,并且能够在照相机主体200侧进行AF和MF的设定,在该步骤中,根据来自照相机主体侧的指令来判定是否在照相机主体200侧设定了MF模式。
在步骤S206中的判定结果为存在MF开始指示的情况下,转移至MF状态(S207),判定距离环(未图示)是否被旋转(S208)。这里,指令处理部122转移至MF状态,根据设置于镜头镜筒100的外周且自由旋转的距离环的旋转方向和旋转量,执行MF(手动焦点调节)。在步骤S208中的判定结果为距离环被旋转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05,根据所检测出的旋转方向和旋转量进行手动焦点调节。
在步骤S208中的判定结果为距离环未被旋转的情况下,接下来判定是否存在MF结束指示(S209)。这里,在照相机主体侧,根据来自照相机主体侧的指令来判定是否解除了MF模式的设定。在该判定的结果为存在MF结束指示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208,继续进行MF模式。
在步骤S209中的判定结果为存在MF结束指示的情况下,接下来判定是否处于对焦镜头驱动中(S210)。如果在步骤S208中操作了距离环,则FCS群用步进电动机111驱动对焦镜头组102,然而对于距离环的动作而言,对焦镜头组102的驱动存在延迟。因此,即使在存在MF结束指示的情况下,有时对焦镜头组102的驱动也未结束。
在步骤S210中的判定结果为对焦镜头处于驱动中的情况下,进行FCS群用步进电动机111的停止处理(S211)。
在步骤S205中进行了对焦驱动处理时、或S206中的判定结果为不存在MF开始指示的情况下、或步骤S210中的判定结果为对焦镜头未处于驱动中的情况下、或在步骤S211中进行了FCS电动机的停止处理的情况下,接下来判定是否存在光圈控制指示(S221)。照相机主体200在步骤S109的光圈预览时的光圈驱动指示时、步骤S114的摄影处理时、步骤S118的动态图像录像时的AE处理时等情况下,将用于进行光圈控制指示的指令输出给镜头CPU120。在该步骤S221中,判定是否已发送了该用于进行光圈控制指示的指令。
在步骤S221中的判定结果为存在光圈控制指示的情况下,接下来设定光圈目标位置(S222),并且设定光圈目标速度(S223),开始光圈电动机驱动(S224)。照相机主体200在将用于进行光圈控制指示的指令输出给镜头CPU120的情况下,会发送来所设定的光圈值,因此根据该光圈值、当前的焦点距离、以及存储了在控制数据存储部123中存储的变焦镜头组103的位置与光圈106的开口量之间的关系的控制数据存储部123的存储值,运算用于从当前的光圈值到达所接收到的光圈值的驱动步数,从而设定光圈目标位置。并且,设定朝向该所设定的目标位置进行驱动时的光圈目标速度。在设定了光圈目标位置和光圈目标速度后,通过光圈电动机(光圈用步进电动机112)开始光圈106的光圈驱动控制。
在开始了光圈电动机的驱动后,接下来存储光圈指示值(S225)。这里,将从照相机主体200发送来的光圈控制指示用的指令中所包括的光圈指示值存储于控制数据存储部123。其原因在于,在光圈控制尚未结束的情况下,有时摄影者会进行变焦操作,这种情况下,需要控制光圈106的开口直径以成为由照相机主体200指示的光圈值(参照步骤S226、S227)。此外,如果光圈值发生变化,则光学系统的对焦位置也会发生变化,因而如后所述,使用该被存储的光圈值,计算对焦位置的校正量(参照S232)。
在存储了光圈指示值后,接下来判定是否发生了变焦(ZM)位置变更(S226)。这里,摄影者对变焦环(或照相机主体侧的变焦操作部件)进行转动操作,判定焦点距离是否发生了变更。作为焦点距离的变更的发生,例如可以根据由变焦位置检测部114检测出的焦点距离的时间性变化来判定。
在步骤S226中的判定结果为发生了变焦位置变更的情况下,进行目标位置的更新(S227)。在焦点距离发生了变化时,为了成为由照相机主体200指示的光圈值,必须改变光圈106的开口直径。在该步骤中,变更在步骤S222中设定的光圈目标位置,以成为由照相机主体200指示的光圈值。
在步骤S221中的判定结果为不存在光圈控制指示的情况下,接下来判定是否发生了变焦(ZM)位置变更(S228)。如上所述,如果操作了设置于镜头镜筒100上的变焦环等,则光学系统的焦点距离会发生变化。在该步骤中,例如根据由变焦位置检测部114检测出的焦点距离的时间性变化,判定变焦位置是否发生了变更。在该判定的结果为未发生变焦位置的变更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202。
在步骤S228中的判定结果为发生了变焦位置的变更的情况下,接下来执行光圈追踪处理(S229)。这里,即使通过变焦操作而使得焦点距离发生了变化,也进行光圈106的开口量(开口直径)的控制,以维持从照相机主体200侧指示的光圈值。后面使用图9描述该光圈追踪处理的详细动作。
当在步骤S229中进行了光圈追踪处理时、或步骤S226中的判定结果为未发生变焦位置变更的情况下、或在步骤S227中进行了目标位置更新时,接下来进行是否处于光圈电动机驱动中的判定(S231)。根据镜头镜筒100内的光圈用步进电动机112的光圈驱动状态进行判定。
在步骤S231中的判定结果为处于光圈电动机驱动中的情况下,进行焦点移动校正量的运算(S232)。如上所述,摄影镜头的光学系统的对焦位置会根据光圈值的变化而变化。在主体侧,在步骤S111a或S117a中,取得确定了对焦时的光圈值并发送给镜头侧。在镜头侧,接收该确定了对焦时的光圈值并将其存储于控制数据存储部123中,此外,在步骤S225中存储了光圈指示值。在该步骤中,根据这些所存储的光圈值求出光圈值的变化,并且根据光圈值的变化来运算光学系统的对焦位置的校正量。
在运算了焦点移动校正量后,接下来判定FCS电动机是否处于驱动中(S233)。这里,根据对焦镜头组102的驱动用的FCS群用步进电动机111的驱动状态进行判定。
在步骤S233中的判定结果为处于FCS电动机的驱动中的情况下,更新FCS目标位置(S234)。会由于光圈值发生变化而使得对焦镜头组102的驱动目标位置偏离了对焦位置。于是,根据在步骤S232中运算得到的焦点移动校正量来更新目标位置。
另一方面,在步骤S233中的判定结果为并非处于FCS电动机的驱动中的情况下,将FCS驱动焦点移动校正量(S235)。由于光圈值发生变化,因而对焦位置发生偏离。于是,将对焦镜头组102的位置移动在步骤S232中运算得到的焦点移动校正量。
在步骤S234中更新了FCS目标位置后、或在步骤S235中将FCS驱动了焦点移动校正量时,接下来进行发送用脉冲运算(S236)。发送用脉冲是用于对照相机主体进行发送的表示对焦镜头的位置的脉冲数,对于从照相机主体发送来的对焦位置,在镜头镜筒100侧将对焦位置校正光圈的变化量。在该步骤中,运算并发送与校正后的对焦位置对应的脉冲。
当在步骤S236中进行了发送用脉冲的运算时、或步骤S231中的判定结果为光圈电动机并非处于驱动中的情况下,接下来判定是否存在通信结束指示(S237)。在照相机主体200侧,在通过电源断开等而在照相机主体200与镜头镜筒100之间结束通信的情况下,会在电源断开之前对镜头镜筒100侧发送来通信结束的指令。于是,在该步骤中,判定是否存在通信结束的指示。
在步骤S237中的判定结果为不存在通信结束的指示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202。另一方面,在判定的结果为存在通信结束的指示的情况下,进行通信结束处理(S238),并结束镜头通信的流程。
如上,在镜头通信的流程中,根据使对焦镜头移动前的光圈值(参照图6的S225)、使对焦镜头移动的期间的光圈值(参照图4的S111a、S117a)、以及控制数据存储部123所存储的焦点偏离量,校正使对焦镜头移动的位置(参照图7的S232)。因此,在使对焦镜头移动至了对焦位置时,即使在变更了光圈106的光圈值时对焦位置发生了偏离的情况下,也能够校正该偏离量,因此能够拍摄对准了焦点的图像。
此外,在镜头通信的流程中,在使对焦镜头向基于对比度的峰值位置的对焦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图4的S111、S117、图5的S205),在校正要使对焦镜头移动的目标位置时,将存储于控制数据存储部123中的确定了对焦时的光圈位置用作使对焦镜头移动前的光圈位置,从而校正要使对焦镜头移动的位置(参照图7的S232)。因此,即使在使对焦镜头向对焦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光圈值发生了变化,也能够拍摄出对准了焦点的图像。
此外,在镜头通信的流程中,当从照相机主体200接收到光圈控制的指令时,读出当前的光圈位置和当前的变焦位置,并且从控制数据存储部123中使用变焦位置与光圈的开口量的关系,运算用于从当前的光圈值到达所接收的光圈值的驱动步数,进行光圈用步进电动机112的驱动(图6的S221~S224)。因此,无论变焦位置如何,都能够控制为正确的光圈值。
此外,在镜头通信的流程中,在根据从照相机主体200接收的光圈控制的指令进行光圈控制的过程中,在进行了变焦操作的情况下,根据基于该变焦操作的焦点距离的变化,更新光圈的目标位置(图6的S226,S227)。因此,能够正确地控制为照相机主体200所指示的光圈值。
接着,使用图8,说明图5的步骤S205所示的对焦驱动处理的动作。在进入了对焦驱动处理的流程后,首先,设定目标位置(S301),并且设定目标速度(S302)。在从照相机主体200侧发送来用于进行AF处理的指令的情况下,还会一并发送来目标位置。于是,镜头CPU120内的对焦控制部125设定用于到达目标位置的FCS群用步进电动机111的驱动脉冲数(目标位置),并且设定到达目标位置为止的脉冲率(目标速度)。
在步骤S301和S302中设定了目标位置和目标速度时,开始FCS电动机的驱动(S303)。这里,通过驱动器113驱动FCS群用步进电动机111,并且开始向目标位置驱动对焦镜头组102。
在开始了FCS电动机的驱动后,接下来判定是否处于对焦电动机驱动中(S304)。FCS群用步进电动机111驱动在步骤S301中设定的步数。
在步骤S304中的判定结果为对焦电动机处于驱动中的情况下,结束对焦驱动处理并返回原本的流程。另一方面,在并非处于对焦电动机的驱动中的情况下,进行对焦控制结束处理(S305)。然后,在结束了该结束处理时返回原本的流程。
接着,使用图9,说明图6的步骤S229所示的光圈追踪处理的动作。在进入了光圈追踪处理的流程后,首先,进行照相机主体的最新指示值的读出(S401)。在从照相机主体200接收到用于进行光圈控制的指令时,在步骤S225中,将光圈指示值存储于光圈控制数据存储部123中。这里,读出存储于控制数据存储部123中的最新的光圈指示值。
在读出了最新的指示值时,接下来进行当前光圈值(当前的光圈控制脉冲位置)pls的读出(S402)。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步进电动机用于光圈106的驱动,因而当前的光圈值能够通过步进电动机的驱动步数的计数值(光圈控制脉冲位置)pls来求出。
在读出了当前光圈值后,接下来进行当前变焦(ZM)位置的读出(S403)。这里,根据变焦位置检测部114的检测输出,读出当前的变焦位置。
接着,判定最新的指示值是否小于当前变焦(ZM)位置的开放Fno.(S404)。光圈106的开放Fno会根据焦点距离而发生变化,通常若焦点距离变长,则开放Fno.也会变大。有时在步骤S403中读出的当前设定的焦点距离的情况下,会无法设定在步骤S401中读出的来自照相机主体200的光圈值。于是,在该步骤中,判定能否对光圈106设定在照相机主体200侧设定的光圈值。
在步骤S404中的判定结果为最新的指示值小于当前ZM位置的开放Fno.的情况下,利用当前ZM位置的开放Fno.完全囊括了最新的指示值(S405)。这里,由于无法设定为在照相机主体200侧设定的光圈值,因而采用当前所设定的焦点距离时的开放Fno。
在进行了步骤S405中的处理后、或步骤S404中的判定结果为最新的指示值并未小于当前ZM位置的开放Fno.的情况下,接下来判定最新的指示值是否大于当前ZM位置的最大Fno.(S406)。光圈106无法在光圈最为缩小的状态(最大Fno.)下进一步缩小,此外,该最大Fno.会根据焦点距离而变化。于是,在该步骤中,判定能否将光圈106设定为在照相机主体200侧设定的光圈值。
在步骤S406中的判定结果为最新的指示值大于当前ZM位置的最大Fno.的情况下,利用当前ZM位置的最大Fno.完全囊括了最新的指示值(S407)。这里,由于无法设定为在照相机主体200侧设定的光圈值,因而采用当前所设定的焦点距离时的最大Fno。
在进行了步骤S407中的处理后、或步骤S406中的判定结果为最新的指示值未大于当前ZM位置的最大Fno.的情况下,接下来运算目标光圈位置(光圈控制脉冲位置)pls(S408)。这里,使用在步骤S401~S403中读出的由照相机主体指示的光圈值、当前的光圈值和当前的焦点距离,运算用于从存储于光圈控制数据存储部123中的变焦镜头组的位置和光圈控制脉冲位置到达目标光圈值的驱动pls数(步进电动机的驱动步数、目标光圈控制脉冲位置与当前的光圈控制脉冲位置之差)。
在运算了目标光圈位置(光圈控制脉冲位置)pls后,接下来进行光圈电动机的驱动(S409)。这里,光圈控制部124通过驱动器113进行光圈用步进电动机112的驱动控制,并进行光圈106的控制。
这样,在光圈追踪处理中,即使通过变焦操作而使得焦点距离发生了变更,也根据焦点距离的变更来控制光圈的开口量(光圈控制脉冲位置),以维持该变更前的光圈值。另外,焦点距离的检测是以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的,并且以该时间间隔来进行光圈106的开口直径的控制。另外,在按下了动态图像录像按钮而处于动态图像录像中的情况下,作为光圈的开口直径的控制而进行静音动作。
接着,使用图10至图13所示的时序图,说明在使对焦镜头移动过程中光圈值发生了变更的情况下的动作。
图10表示在进行对比度AF时,在对对焦镜头进行扫描驱动时光圈值发生了变化的情况。图10的曲线图10a示出光圈值的时间性变化,图10的曲线图10b示出对焦镜头位置的时间性变化,图10的曲线图10c示出焦点位置的时间性变化。在对比度AF中,使对焦镜头移动,计算与各对焦镜头位置对应的对比度值(实际情况是一边进行驱动一边进行计算,不是在各对焦镜头位置处停止),检测出所计算的对比度值成为峰值的对焦镜头位置。进而,将与所检测出的峰值对应的对焦镜头位置确定为对焦位置,并且将对焦镜头向该对焦镜头位置驱动。
在图10的时刻t11,在本例中,对焦镜头位置被设定为100[pls],焦点位置被设定为1[m],并且光圈106被设定为开放光圈值(在本例中,如图10的曲线图10a所示,光圈值的阿贝数(apex)值为AV3)。在该时刻t11,为了通过对比度AF来检测对焦位置,而朝向处于无限远侧的目标位置(在图10的示例中,对焦镜头位置为5000[pls],焦点位置为4.9[m])开始扫描驱动。开始了扫描驱动后,以规定的时间间隔或规定的对焦镜头位置间隔计算对比度值,此外,将此时的光圈106的光圈值关联起来存储。
此外,在图10所示的示例中,在时刻t12,为了利用光圈值(本例中为AV5)进行正式摄影,由光圈用步进电动机112朝着目标光圈值(AV5)开始光圈驱动。在此期间内,与对焦镜头位置关联起来,存储光圈值和对比度值。而且,使用开始对焦镜头的驱动前的光圈值和当前的光圈值,运算焦点移动校正量(图7的S232),从而校正目标的对焦镜头位置。在图10的曲线图10b中,实线为校正了目标位置的情况下的对焦镜头位置,虚线为不驱动光圈(不校正目标位置)的情况下的对焦镜头位置。此外,在图10的曲线图10c中,实线为与校正目标位置的情况下的对焦镜头位置对应的焦点位置,虚线为不驱动光圈(不校正目标位置)的情况下的焦点位置。另外,对于开始对焦镜头的驱动前的光圈值,在开始对焦镜头的驱动前取得光圈值并预先存储于存储器(控制数据存储部123)中。
成为时刻t13时,光圈106到达目标的光圈值(本例中为AV5)。此外,对焦镜头位置到达当初的目标位置(本例中为5000[pls])。然而,由于光圈106的光圈值发生了变化,从而与对焦镜头的目标位置相当的焦点位置移动了焦点移动校正量,与对焦镜头的当初的目标位置5000[pls]相当的焦点位置并非当初的目标的4.9[m],而是变化为4.8[m]。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光圈值运算焦点移动校正量,并且校正对焦镜头的目标位置,使对焦镜头向校正后的目标位置(本例中为6000[pls])移动。
成为时刻t14时,对焦镜头到达校正后的目标位置(本例中为6000[pls])。该对焦镜头位置是当初作为目标的焦点位置(本例中为4.9[m])。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扫描驱动时,根据光圈值而校正对焦镜头的目标位置,因此能够移动至作为目标的焦点位置(对焦位置)处。因此,即使在扫描驱动中光圈发生了变化,也能够针对所设定的扫描范围,进行适当的扫描驱动和对比度值的检测,而不会使得实际的扫描范围过多或不足。此外,在扫描驱动中,存储取得对比度值时的对焦镜头位置和与之对应的光圈值,并且根据光圈值校正所取得的对比度值以求出校正对比度值,从而能够判定适当的峰值。因此,即使在扫描驱动中光圈发生了变化,也能够进行正确的AF动作。
接着,使用图11,说明在绝对驱动过程中光圈106的光圈值发生了变化的情况。图10所示的扫描驱动指的是为了检测对比度值的峰值而使对焦镜头移动的驱动。另一方面,图11所示的绝对驱动指的是在通过扫描驱动而检测出了峰值后,使对焦镜头移动至与最终的峰值位置对应的对焦镜头位置处的驱动。即,在扫描驱动时,检测对比度值的峰值,使用包括其前后在内的3点的对比度值和对应的对焦镜头位置进行插值运算,求出对应于真正的峰值的对焦镜头位置。而且,将使对焦镜头向对应于峰值的对焦镜头位置处移动时的驱动称作绝对驱动。
图11与图10同样,图11的曲线图20a表示光圈值的时间性变化,图11的曲线图20b表示对焦镜头位置的时间性变化,图11的曲线图20c表示焦点位置的时间性变化。
在图11的时刻t21,在本例中对焦镜头位置被设定为4500[pls],焦点位置被设定为4.7m,并且光圈106被设定为开放光圈值(在本例中如图11的曲线图20a所示,光圈值的阿贝数值是AV3)。这里,将确定了对焦时的光圈值作为开放光圈值(AV3)。在该时刻t21,通过扫描驱动并使用插值法等计算对应于峰值的对焦镜头位置,并求出与该插值后的峰值对应的对焦镜头位置,将该位置作为目标位置(在本例中对焦镜头位置为5000[pls],焦点位置为4.9[m]),开始绝对驱动。
此外,在图11所示的示例中,在时刻t22,为了利用光圈值(本例中为AV5)进行正式摄影,光圈用步进电动机112朝向目标光圈值(AV5)开始光圈驱动。在图11的曲线图20b中,实线是校正了目标位置的情况下的对焦镜头位置,虚线是不进行光圈驱动(不校正目标位置)的情况下的对焦镜头位置。此外,在图11的曲线图20c中,实线是与校正目标位置的情况下的对焦镜头位置对应的焦点位置,虚线是不进行光圈驱动(不校正目标位置)的情况下的焦点位置。
到达时刻t23时,光圈106到达目标的光圈值(本例中为AV5)。此外,对焦镜头位置到达当初的目标位置(本例中为5000[pls])。然而,由于光圈106的光圈值发生了变化,从而与对焦镜头的目标位置相当的焦点位置移动了焦点移动校正量,焦点位置并非当初的目标的4.9[m],而是变化为4.85[m]。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峰值检测时的光圈值和当前的光圈值,运算焦点移动校正量(图7的S232),将作为目标的对焦镜头位置(本例中为5000[pls])校正为当初目标的焦点位置4.9m(本例中为5100[pls]),进而驱动对焦镜头。另外,作为峰值检测时的光圈值,是将在机体侧进行扫描驱动的过程中检测出峰值时的光圈值作为存储光圈位置进行存储,并从机体侧发送至镜头侧(图4的S111a、117a)。此外,也可以将存储光圈值与向对焦位置处的绝对驱动的指令一起从机体侧发送至镜头侧。
在到达时刻t24时,成为对焦镜头校正后的目标位置(本例中为5100[pls])。该对焦镜头位置是当初作为目标的焦点位置(本例中为4.9[m])。
如上,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绝对驱动时,根据光圈值校正对焦镜头的目标位置,因此能够将对焦镜头移动至作为目标的焦点位置(对焦位置)处。亦即,在绝对驱动动作中,即使用户进行了变更光圈的操作,也能够进行适当的对焦动作以获得对焦状态。
接着,使用图12,说明在对焦的状态下进行摄影动作时,进行光圈动作而使得光圈值发生变化的情况。另外,图12与图10同样,图12的曲线图30a表示光圈值的时间性变化,图12的曲线图30b表示对焦镜头位置的时间性变化,图12的曲线图30c表示焦点位置的时间性变化。
在图12中,在时刻t31光圈开始光圈缩小动作。然后,在时刻t32,光圈缩小至作为目标的光圈值。在时刻t32~t33的期间进行正式曝光,并且在该期间通过摄像部202取得记录用的图像数据。到达时刻t33时,正式曝光结束,将光圈向开放状态开始驱动,在到达时刻t34时,光圈成为开放状态。
在图12的曲线图30b和曲线图30c中,实线表示的是进行了焦点移动量校正的情况下的对焦镜头位置和焦点位置。此外,虚线表示的是不进行焦点移动量校正的情况下的对焦镜头位置和焦点位置。
如图12的曲线图30b和曲线图30c的虚线所示,在光圈的光圈值发生了变化时,焦点位置也会发生变化。因此,根据光圈值的变化,使对焦镜头的位置移动,以保持对焦状态。这里,设被摄体的距离为1m,即在被摄体上对焦的焦点位置为1[m]。此外,通过将光圈从开放位置设定为AV5,从而受到光学的像差等的影响而焦点位置1[m]会偏离为1.1[m]。在这种状态下,如图12的曲线图30a所示,在正式曝光过程中使光圈值发生变化,并且如图12的曲线图30b的虚线所示,在不根据光圈值的变化使对焦镜头的位置移动的情况下,如图12的曲线图30c的虚线所示焦点位置变化为1.1[m],因此拍摄到在正式曝光中未对准焦点的图像。
在图12所示的示例中,通过进行焦点移动量校正(实线所示),从而在时刻t31~t34的期间内,使对焦镜头位置发生变化(参照图12的曲线图30b),使得焦点位置被保持固定(1[m]、参照图12的曲线图30c)。另一方面,当不进行焦点移动量校正时(虚线所示),则在时刻t31~t34的期间内,不使对焦镜头位置发生变化(参照图12的曲线图30b),因此正式曝光中的焦点位置从1[m]变化为1.1[m](参照图12的曲线图30c)。即,成为未对准焦点的图像。
接着,使用图13,说明在摆动驱动过程中光圈106的光圈值发生变化的情况。另外,图13与图10同样,图13的曲线图40a表示光圈值的时间性变化,图13的曲线图40b表示对焦镜头位置的时间性变化,图13的曲线图40c表示焦点位置的时间性变化。
在照相机主体200侧处于动态图像摄影中(图4的S107中的“是”、S116~S121)的AF处理(S117)中,一边进行摆动驱动,一边进行基于对比度AF的焦点检测。即,在对比度AF中,在焦点偏离且对比度值降低的情况下,无法唯一地确定朝向对焦的对焦镜头的驱动方向。于是,以某个位置为中心沿着光轴方向以规定的振幅对对焦镜头进行前后驱动(将该驱动称作摆动驱动),并且根据在振幅的端点取得的对比度值的差异来确定驱动方向。此外,使摆动驱动的中心位置移动以使得基于摆动驱动的光轴前后的端点的对比度值成为相同,从而能够一边进行摆动驱动一边维持对焦状态。将这种动作也称作摆动驱动。
在图13所示的示例中,在时刻t41,从当前的对焦镜头位置(100[pls])、焦点位置(1[m])起,向作为最终的目标位置的对焦镜头位置(5000[pls])、焦点位置(5[m])开始摆动驱动。因此,如图13的曲线图40b、曲线图40c所示,使对焦镜头在光轴方向上小刻度地前后移动,并将其向目标位置驱动。
在到达时刻t42时,向光圈的目标值开始缩小光圈,在时刻t43,到达光圈的目标值。在此期间内,光圈106的光圈值会发生变化,从而如图13的曲线图40c的虚线所示,焦点位置偏离。进而,继续进行对焦镜头的摆动驱动,在时刻t44,停止摆动驱动。此外,在摆动驱动过程中,在摆动动作的端点处通过摄像部202取得图像数据并计算对比度值,并将其与对焦镜头的位置和光圈值关联起来存储于存储器等中。
在图13的曲线图40b和曲线图40c中,实线表示的是进行了焦点移动量校正的情况下的对焦镜头位置和焦点位置。此外,虚线表示的是不进行焦点移动量校正的情况下的对焦镜头位置和焦点位置。
根据图13可知,在光圈的光圈值发生变化时,焦点位置也会发生变化。因此,根据光圈值的变化,计算焦点移动校正量,并对利用该焦点移动校正量进行了校正后的对焦镜头进行驱动。
在图13所示的示例中,如果不进行焦点移动量校正(虚线所示),则在时刻t42~t44的期间进行摆动驱动(参照图13的曲线图40b),然而由于会偏离于作为目标的对焦镜头位置,因此无法取得适当的对比度值。此外,在时刻t44未到达作为目标的焦点位置(参照图13的曲线图40c)。另一方面,通过进行焦点移动量校正(实线所示),在时刻t42~t44的期间内,对焦镜头位置发生变化(参照图13的曲线图40b),在时刻t44,到达作为目标的焦点位置(参照图13的曲线图40c)。通过进行对应于光圈动作的焦点移动量校正,校正对焦镜头位置,从而进行作为目标的摆动驱动,能够取得适当的对焦镜头位置处的对比度值。因此,能够在不受到由光圈动作引起的光圈值的变化的影响的情况下检测对焦位置。此外,还可以将在摆动驱动中取得的对比度值与光圈值对应起来存储,并利用光圈值来校正所取得的对比度值以求出校正对比度值。而且,通过使用校正对比度值来判定朝向对焦的对焦镜头的驱动方向,从而能够进行适当的判定,能够缩短实现对焦所需的时间。
如上,根据图10至图13所示的时序图可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移动对焦镜头的过程中光圈值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根据光圈值的变化计算焦点移动校正量,并根据该焦点移动校正量来校正对焦镜头的驱动目标位置。因此,即使光圈值变化,也能够通过对准了焦点的图像取得实时画面和记录图像。
另外,作为图11所示的绝对驱动,在通过对比度AF检测出对比度值的峰值后,利用插值法计算对应于真正的峰值的对焦镜头位置,并向该计算出的对焦镜头位置进行驱动。然而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应用于由摄影者设定摄影距离的绝对值,并向该摄影距离进行驱动的情况。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根据使对焦镜头移动前的光圈位置、使对焦镜头移动的期间内的光圈位置、以及存储部所存储的焦点偏离量,校正使对焦镜头移动的位置(图7的S232、S234、S235)。因此,无论光圈值如何,都能够降低基于光圈值的变化的对焦位置的移动,使得使用便利性变得更好。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作为AF方式,说明了使用对比度AF的示例。然而不限于此,在采用相位差AF等其他的AF方式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本发明。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于摄影的设备,使用数字照相机进行了说明,然而作为照相机而言,既可以是数字单反照相机或紧凑型数字照相机,也可以是摄像机、摄影机等动态图像用的照相机,进而,还可以是在移动电话、智能手机、移动信息终端(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个人数字助理)、个人计算机(PC)、平板型计算机、游戏设备等中内置的照相机。无论何种情况,在进行自动焦点调节动作时,只要是存在光圈值发生变化的可能性的设备,就能够应用本发明。
此外,关于在本说明书说明的技术中的主要通过流程图说明的控制而言,大多可通过程序进行设定,而有时也可以收纳于记录介质或记录部中。作为在该记录介质、记录部中的记录方式,既可以在制品出厂时记录,也可以使用所发布的记录介质,还可以通过因特网下载。
此外,关于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动作流程,为了方便起见而使用“首先”、“接着”等表现顺序的用语进行了说明,然而对于未做特别说明的内容而言,并非表示必须按照所述顺序加以实施。
本发明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实施阶段中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对结构要素变形并使其具体实现。此外,通过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公开的多个结构要素的适当组合,能够形成各种发明。例如,可以删除在实施方式示出的所有结构要素中的某几个结构要素。进而,还可以适当组合不同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要素。
Claims (5)
1.一种摄影装置,其具有能够改变光圈开口的摄影光学系统和对通过了所述摄影光学系统的光束进行摄像并输出图像信号的摄像部,所述摄影装置具有:
光圈位置检测部,其检测与所述摄影光学系统的光圈开口对应的光圈位置;
镜头控制部,其控制所述摄影光学系统中包括的对焦镜头的移动;
存储部,其存储对应于所述光圈位置的焦点偏离量;以及
焦点检测部,其检测基于所述图像信号的对比度值表现为峰值的所述对焦镜头的位置,
其中,在使所述对焦镜头向基于由所述焦点检测部检测出的表现为峰值的位置的对焦位置移动的过程中,所述镜头控制部根据检测出所述对比度值表现为峰值的位置时的光圈位置、使所述对焦镜头移动的期间的光圈位置、以及所述存储部所存储的对应于光圈位置的焦点偏离量,校正使所述对焦镜头移动的位置,
其中,在一边由所述镜头控制部进行使所述对焦镜头在规定的范围内移动的扫描驱动,一边由所述焦点检测部根据所述摄像部输出的图像信号来检测对比度表现为峰值的位置时,所述镜头控制部根据进行所述扫描驱动前的光圈位置、使所述对焦镜头移动的期间的光圈位置、以及所述存储部所存储的焦点偏离量,变更所述规定的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装置,其中,
所述镜头控制部在进行所述扫描驱动时,存储与所述焦点检测部检测对比度值时对应的对焦镜头的位置和光圈位置,根据所存储的所述光圈位置校正所述对比度值并检测表现为峰值的位置。
3.一种照相机系统,其具有:更换镜头,其具有能够改变光圈开口的摄影光学系统;以及照相机主体,其能够拆装该更换镜头,
所述更换镜头具有:
光圈位置检测部,其检测与所述摄影光学系统的光圈开口对应的光圈位置;
镜头控制部,其控制所述摄影光学系统中包括的对焦镜头的移动;以及
存储部,其存储对应于所述光圈位置的焦点偏离量,
所述照相机主体具有:
主体控制部,其与所述镜头控制部进行通信;以及
光圈位置存储部,其存储从所述镜头控制部发送且被所述主体控制部接收的所述光圈位置,
所述主体控制部将存储于所述光圈位置存储部中的存储光圈位置发送给所述镜头控制部,
所述镜头控制部根据所述存储光圈位置、使所述对焦镜头移动的期间的光圈位置、以及所述存储部所存储的对应于光圈位置的焦点偏离量,校正使所述对焦镜头移动的位置,
其中,所述照相机主体还具有:
摄像部,其对通过了所述摄影光学系统的光束进行摄像并生成图像信号;以及
焦点检测部,其根据所述图像信号检测对比度值,
所述主体控制部一边使所述对焦镜头移动一边检测所述对比度值而检测出所述对比度值的峰值,在检测出所述对比度值的峰值时,将存储于所述光圈位置存储部中的光圈位置发送给所述镜头控制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相机系统,其中,
所述存储光圈位置表示在所述主体控制部确定了对焦状态时由所述光圈位置检测部检测出的光圈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相机系统,其中,
所述照相机主体具有:
摄像部,其对通过了所述摄影光学系统的光束进行摄像并生成图像信号;以及
焦点检测部,其根据所述图像信号检测对比度值,
所述焦点检测部进行摆动动作以确定对焦状态,所述摆动动作是如下的动作:一边由所述镜头控制部根据规定的中心位置和规定的振幅使所述对焦镜头移动,一边根据在所述振幅的端点处由所述摄像部拍摄的图像信号来检测对比度值。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227944A JP6516443B2 (ja) | 2014-11-10 | 2014-11-10 | カメラシステム |
JP2014-227944 | 2014-11-1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589171A CN105589171A (zh) | 2016-05-18 |
CN105589171B true CN105589171B (zh) | 2019-01-18 |
Family
ID=55913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750131.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589171B (zh) | 2014-11-10 | 2015-11-06 | 摄影装置以及照相机系统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756259B2 (zh) |
JP (1) | JP6516443B2 (zh) |
CN (1) | CN10558917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172635B1 (ko) * | 2018-07-20 | 2020-11-03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조리개 모듈 |
CN109489601A (zh) * | 2018-11-21 | 2019-03-19 | 嘉兴中润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 位移传感器应用的可行性验证装置及方法 |
JP6746857B2 (ja) * | 2019-01-31 | 2020-08-26 | エスゼット ディージェイアイ テクノロジー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Sz Dji Technology Co.,Ltd | 画像処理装置、撮像装置、無人航空機、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113293A (ja) * | 2004-10-14 | 2006-04-27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撮影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537487A (en) * | 1983-09-01 | 1985-08-27 |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 Automatic focus control system with backlash correcting arrangement |
US5319413A (en) * | 1988-05-16 | 1994-06-07 |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 Camera system |
JPH07115580A (ja) * | 1993-10-15 | 1995-05-02 | Canon Inc | オートフォーカス装置 |
JPH0933791A (ja) * | 1995-07-21 | 1997-02-07 | Sony Corp | 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
JP3950707B2 (ja) * | 2002-02-22 | 2007-08-0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光学機器 |
JP2007248507A (ja) * | 2006-03-13 | 2007-09-27 | Fujinon Corp | ピント情報表示システム |
JP5629456B2 (ja) * | 2009-12-15 | 2014-11-1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KR101579737B1 (ko) * | 2010-01-05 | 2015-12-2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자동초점 조절 장치 및 카메라 시스템 |
JP5537186B2 (ja) * | 2010-02-24 | 2014-07-02 | オリンパス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 アタッチメントレンズ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
JP2011239131A (ja) * | 2010-05-10 | 2011-11-24 | Canon Inc | 撮像装置 |
JP5705883B2 (ja) * | 2011-02-07 | 2015-04-22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レンズ装置 |
JP5812706B2 (ja) * | 2011-06-14 | 2015-11-1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光学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
JP5800611B2 (ja) * | 2011-07-07 | 2015-10-28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撮影装置 |
JP6019556B2 (ja) | 2011-09-08 | 2016-11-02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焦点検出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カメラ。 |
JP2013098779A (ja) * | 2011-11-01 | 2013-05-20 | Nikon Corp | 動画撮影装置 |
JP5889010B2 (ja) * | 2012-01-31 | 2016-03-2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
JP2013200543A (ja) * | 2012-02-22 | 2013-10-03 | Olympus Imaging Corp |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
JP2013229738A (ja) * | 2012-04-25 | 2013-11-07 | Nikon Corp | デジタルカメラ |
JP6003199B2 (ja) * | 2012-05-08 | 2016-10-05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レンズ交換式カメラシステムおよびレンズデータ取得プログラム |
JP5616934B2 (ja) * | 2012-09-14 | 2014-10-29 | オリンパス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 焦点調節装置、カメラシステム及び焦点調節方法 |
JP6033015B2 (ja) * | 2012-09-14 | 2016-11-30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光学機器 |
JP2014085406A (ja) * | 2012-10-19 | 2014-05-12 | Nikon Corp | 撮像装置 |
JP5486662B2 (ja) * | 2012-11-12 | 2014-05-07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及びカメラ本体 |
-
2014
- 2014-11-10 JP JP2014227944A patent/JP6516443B2/ja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11-06 US US14/935,165 patent/US9756259B2/en active Active
- 2015-11-06 CN CN201510750131.6A patent/CN10558917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113293A (ja) * | 2004-10-14 | 2006-04-27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撮影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6090924A (ja) | 2016-05-23 |
JP6516443B2 (ja) | 2019-05-22 |
CN105589171A (zh) | 2016-05-18 |
US20160134786A1 (en) | 2016-05-12 |
US9756259B2 (en) | 2017-09-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075240B (zh) | 镜头可换式数码相机 | |
CN108024053A (zh) | 摄像装置、焦点调节方法和记录介质 | |
US20140092269A1 (en) | Camera system | |
US8890995B2 (en) | Image pickup apparatus,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and image pickup method | |
CN106254761B (zh) | 镜头单元、照相机系统和光圈控制方法 | |
CN104285172B (zh) | 图像拾取装置、透镜装置以及图像拾取系统 | |
US8447179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pplying multi-autofocusing (AF) using contrast AF | |
KR20150030557A (ko) | 렌즈 교환식 시스템 카메라의 제어방법 및 제어장치 | |
CN105589171B (zh) | 摄影装置以及照相机系统 | |
US20160173758A1 (en) | Focus detection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for focus detection apparatus | |
US8970772B2 (en) | Digital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 |
JP6202953B2 (ja) | 光学機器 | |
US20110164867A1 (en) | Digital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hat apply high-speed multi-autofocusing (af) | |
US20180007295A1 (en) | Focus adjustment device and focus adjustment method | |
US8351777B2 (en) | Image pickup apparatus having focusing function and its control method | |
JP2019004416A (ja) | 撮像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 |
JP2003279843A (ja) | 自動合焦機能を有する画像入力装置 | |
JP2014035505A (ja) | レンズ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これらの制御方法 | |
JP2017223846A (ja) |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 |
JP7464557B2 (ja) | 監視カメラ、監視カメラシステム及び監視カメラの校正方法 | |
JP5904714B2 (ja) | 焦点検出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焦点検出装置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 |
JP7024790B2 (ja) | 交換レンズ装置、撮像装置、撮像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
JP6257231B2 (ja) | 撮像装置及びこ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 |
JP2004109673A (ja) | アクセサリー装置、カメラシステム、カメラおよびレンズ装置 | |
JP2016024392A (ja) |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フォーカス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08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Aozhixin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Corp.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11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