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69058A - 一种车位加层装置及用于其的自动挡车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位加层装置及用于其的自动挡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69058A
CN107269058A CN201710422979.5A CN201710422979A CN107269058A CN 107269058 A CN107269058 A CN 107269058A CN 201710422979 A CN201710422979 A CN 201710422979A CN 107269058 A CN107269058 A CN 1072690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king stall
vehicle
parking
elevating plate
parking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2297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69058B (zh
Inventor
杜典清
程美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Fuxin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Fuxi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Fuxin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Fuxi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42297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69058B/zh
Publication of CN1072690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690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690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690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6/00Buildings for parking cars, rolling-stock, aircraft, vessels or like vehicles, e.g. garages
    • E04H6/08Garages for many vehicles
    • E04H6/12Garages for many vehicles with mechanical means for shifting or lifting vehic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6/00Buildings for parking cars, rolling-stock, aircraft, vessels or like vehicles, e.g. garages
    • E04H6/42Devices or arrangements peculiar to garages, not covered elsewhere, e.g. securing devices, safety devices, monitoring and operating schemes; centering devices
    • E04H6/422Automatically operated car-pa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 Vehicle Cleaning, Maintenance, Repair, Refitting, And Outrigg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位加层装置及用于其的自动挡车装置,包括相互叠置的地面车位层及与其一体的第二层,沿车身宽度方向,车位内侧两根螺杆均连接一根同步轴;沿车身长度方向,各侧两螺杆间均夹置一根驱动轴,各驱动轴通过各自的同步齿轮箱与各自端头的螺杆传动连接;两侧的升降大梁与设置在升降大梁内的升降车位板连接固定,升降车位板与地面平行。还设置自动挡车装置,在需要挡车时,自动挡车装置能够在车位升降板的开孔槽中转动而凸出于车位升降板上表面,或者在需要车辆通过时转到至少与车位升降板上板面平行或者低于车位升降板上板面的位置。不占用车位外相邻的空间,由一个车位变成两个车位且方便操作,独特结构的挡车装置该装置安全可靠。

Description

一种车位加层装置及用于其的自动挡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存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室内或地下家用车位的空间拓展装置,也可用于小型商业领域及室外场所。
背景技术
当前,城市楼房或者小区大都建有地下车库或者户外车库,分成若干车位,采取租赁或者出售方式给住户使用。由于车库内车位有限,一般一户只能分配一个室内车位甚至更少。如果说住户不只一台小车,则多余小车无处停放,给家庭生活带来不便。
同户外车位相比,室内车位有四大特殊性,给车位高度方向空间拓展带来了困难。
一是室内车位高度空间受限。室内车位都是地下室或者是防空工事结构,高度不高,有些车位上方还有水暧、电线管道等设施。这就使车位加层高度受限制。
二是室内车位宽度空间受限。室内车位往往是2.2—2.5米宽,而且是一个紧挨一个,相邻间隔距离为0。即使是有些相邻车位间有间隔,也都是存在有承重墙、顶粱柱。这就使升降车位轮廓不能超出自己车位的范围。
三是地基基础薄弱。有的地下车库是2层以上车库,其间只有一层混凝土地板,不可能承受很重的机械设备,这就要求升降车位轻便,各支撑点受力均衡。
四是电源供应困难。由于是每一个车位是一个独立用户,很难保证每一个车位有一个计费电源插座,大多数地下车位是只有照明灯光,没有安装动力电源的。这就很难保障升降车位能随时工作。
相对室内车位,户外家用车位在高度上不受限制,地基坚固,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电源供应困难。小区很难保证每个家用车位都有电源或者说很难保证每个家用车位随时都有电源,这就很难保障升降车位能随时工作。
二是车位宽度空间受限。车位大多是2.2—2.5米宽,而且是一个紧挨一个,相邻间隔为0。这就使升降车位轮廓不能超出自己车位的范围。
三是车位处于户外,日晒夜露,风吹雨打,容易老旧。
目前市场上有多种双层或者多层车位机构,但由于以上原因,不能适用于室内家用车位安装使用。具体原因如下:
(一)在结构和体积上不适用于室内。目前市场上已有几种类型双层车位。
第一种属于多用户一体化双层车位结构。虽然可用于室内,但有三大缺点:一是集体使用,不能单户独立使用。二是要专人调度,三是使用钢绳或者链条提升,升降过程中容易晃动。四是停车数量是“2N-1”(如四个连体双层车位不能停放8台车,而只能停放7台车),也就是说不能停满,必须留一个空车位,否则不能调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专利201620929973.8专利采取 “库外垂直提升”方式,能做到多层车库,又从客观上解决了“不能停满”的问题,但是这种方法存在三个问题:一是要求双层车位侧方必须有足够空位。二是该结构侧方采取水平安装电机,顶上采取垂直安装电机。不仅高度空间需求大,而且宽度要求很宽,必须要占用相邻车位的空间。三是该技术只能解决多用户一体化车位,不能单户独立 。这显然不适用于家庭车位使用。
第二种是单用户独立使用的“单体两柱双层车位结构”。车位里面结合处采用液压机构形成夹合式的两层支撑板,虽然是单用户可独立使用,但是也存在三大缺陷。一是该机构宽度要求很宽,车位里面结合处占用相邻车位空间。二是自重很重,并且整个重量集中,对地基础要求很高。三是采取液压方式,需要液压设备。需要这显然不适用于室内家庭车位使用。
第三种是单体一柱式双层车位。一是柱子宽度宽,二是所有力量集中于一柱,钢柱受力大,对地基础要求高,不适应室内家用车位使用。
第四种是单用户独立使用的“单体四柱双层车位结构”,一是四柱分别固定在车位的四角,前两支柱影响汽车倒车时的转弯半径。二是普遍采用钢绳或者链条提升,升降过程中容易晃动。
(二)没有挡车防滑装置,存在事故隐患。目前所有类似专利和市场上的多层车位,都要没有挡车防滑装置,这样。一旦二层以上车位的汽车有可能因为忘记拉手刹而滑出车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车位加层装置,结构简单、稳固安全,使得室内家用车位便利加层,由一个车位变成两个车位且方便操作,提高车位资源的利用率,方便人民生活工作,节省生活成本,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进一步的,在此基础上提供一种用于车位加层装置的自动挡车装置,避免车辆因为忘记拉手刹而打滑造成安全隐患。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位加层装置,包括相互叠置的地面车位层及与其一体的第二层,其特征在于:车位加层装置为矩形六面体框架,其中,框架的四个立柱除各设置钢骨架外还各设置一根竖直螺杆,相邻的立柱间水平方向由支撑梁连接支撑;沿车身宽度方向,位于车位内侧的两根螺杆均通过各自的同步齿轮箱连接一根同步轴,两根同步轴分别连接在减速机的输出轴上且同步旋转,减速机和直流电机连接并位于两根同步轴的对接处;位于车位进口处的两根螺杆之间不设置同步轴;沿车身长度方向,左右两侧各侧两螺杆间均夹置一根驱动轴,各驱动轴的末端均通过各自的同步齿轮箱与各自端头的螺杆传动连接;沿车身长度方向,在左右侧驱动轴上方,各侧的两螺杆之间均设置一水平的升降大梁,两侧的升降大梁与设置在升降大梁内的升降车位板连接固定,升降车位板与地面平行。
进一步的,在立柱上设置升降控制开关,包括上升档和下降档;升降控制开关与直流电机连接; 220V电源依次连接变压器、整流器和充放电控制器,蓄电池与充放电控制器连接;充放电控制器根据用车需要选择性与升降控制开关的上升档和下降档连接;当外部没有220V电源或者是停电时,充放电控制器自动断开连接整流器而连通蓄电池,蓄电池通过充放电控制器、升降控制开关向直流电机提供电源,供直流电机工作。
进一步的,位于车位进口处左右两立柱相对于车位升降板前方边缘往内缩进设定距离,或者与车位升降板前方边缘在同一个竖直平面内。
进一步的,各同步轴端头的同步齿轮箱中均包含三个互相啮合的伞形齿轮,其中,一个连接各自同步轴的一端、一个连接各自螺杆的底端,另一个连接各自对应驱动轴的一端,连接同步轴的伞形齿轮在与同步轴连接处设置同步孔;车位进口方向,各驱动轴的另一端处的同步齿轮箱均包含两个相互啮合的伞形齿轮,其中一个连接驱动轴的另一端,另一个连接各自螺杆的底端。
进一步的,各螺杆上端和下端均设置螺杆固定座,螺杆固定座由外壳和轴承组成;顶部的螺杆固定座固定在连接横梁和钢骨架连接处,底部的螺杆固定座固定在同步齿轮箱外,其中顶部螺杆固定座使用圆锥形滚子轴承,底部螺杆固定座使用普通轴承。
进一步的,还设置有上下两层分别设置且相互配合使用的挡车装置,包括上下两层且分别布置在车辆前后轮外侧的相互配合挡车桩;下层挡车桩包括至少在车位后方设置的一排往上凸出于地面的固定挡车桩;上层挡车桩均设置在车位升降板上,包括靠近车位进口处的自动挡车装置、以及位于车位后方并固定往上凸起于车位升降板的空心挡车桩;该空心挡车桩外轮廓与下层车位的固定挡车桩外轮廓一致;所述自动挡车装置在需要挡车时,能够在车位升降板的开孔槽中转动而凸出于车位升降板上表面,或者在需要车辆通过时转到至少与车位升降板上板面平行或者低于车位升降板上板面的位置,相应的,上层挡车桩中的空心挡车桩将下层车位的固定挡车桩套置在自身的空心体中。
进一步的,当车位升降板下降到最低位置时,空心挡车桩与下层车位的固定挡车桩上下套置接触或上下对应间隔。
进一步的,上层挡车桩和下层挡车桩的前轮和后轮处均沿车辆宽度方向成直线设置成一排,与此对应,车位升降板的开孔槽长度也沿车辆宽度方向设置。
进一步的,自动挡车装置包括活动挡车桩、连杆、曲柄、拉伸弹簧、弹簧固定桩;活动挡车桩沿车辆宽度方向的长度小于开孔槽,活动挡车桩沿车辆长度方向的截面为不平行四边形,不平行四边形包括一条长对角线AB和一条段对角线CD,活动挡车桩能绕平衡点旋转而使得长对角线凸出于车位升降板或者至少与车位升降板平行;活动挡车桩绕平衡点旋转时的轮廓的垂直投影距离与车位升降板的开孔槽宽度相匹配;
活动挡车桩长对角线所在的四边形一点B点连接连杆的一端,连杆的另一端与曲柄连接;曲柄为V型角度小于或者等于90度曲柄,曲柄的V型一端E同时连接拉伸弹簧的端头、和连杆的另一端,曲柄V型另一端F连接滑轮,当滑轮接触地面时,连杆保持大致水平;拉伸弹簧另一个端头固定在弹簧固定桩上,使得拉伸弹簧保持基本水平的方向设置;弹簧固定桩固定在车位升降板的下板面上,且沿车身长度方向远离车位升降板的开孔槽设置;自动挡车装置的整体高度使得在需要停车或出车时,车位升降板能够下降在底层并尽可能靠近地面,且滑轮接触地面而沿车身长度方向滑动。
进一步的,还在螺杆上端和底端设置限位器;在车位升降板的下板面设置红外感应探测器;还在车位升降板上方设置防雨防晒装置。
进一步的,当车位升降板离开地面上升后,滑轮脱离地面,在拉伸弹簧拉力下,连杆向左移动,活动挡车桩顺时针转动,使得活动挡车桩长对角线所在A端向上而穿过开孔槽凸出于车位升降板;当车位升降板下降处在底层时,曲柄下端滑轮与地面接触,且由于车位升降板下降压迫滑轮滑动,克服拉伸弹簧拉力,使得曲柄以V型封闭点为圆心顺时针转动约45°,通过连杆推动活动挡车桩逆时针旋转大约90°,使得长对角线所在A端旋转到低于或与车位升降板平行位置,前挡车桩消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存在如下显著区别:
本发明与中国专利ZL201620929973.8的区别,该专利与本发明在“螺杆升降”方面有相近之处,但二者在本质上有四大区别。
(一)动力传动方式及结构不一样。中国专利ZL201620929973.8属于“串联式”传动。而本发明采取的是“并联式”传动。
中国专利ZL201620929973.8动力传动方式是:“升降伺服电机直接安装在主立柱中的前A柱上端,并依次与螺旋锥齿轮换向器A、升降螺杆A进行同轴向垂直连接,螺旋锥齿轮换向器A与螺旋锥齿轮换向器B之间,通过连杆进行横向连接,同时螺旋锥齿轮换向器B再与升降螺杆B进行同轴向垂直连接;升降柄A和升降柄B中的升降螺母滑块A、升降螺母滑块B与升降螺杆之间螺纹连接”;而本发明动力传动方式是:电机通过减速机后,再通过两根两侧同步轴同时将动力传给两个同步齿轮箱,再由两个同步齿轮箱分别带动内侧两个螺杆和两个驱动轴,再由两个驱动轴分别带动进口方向两侧的螺杆转动,从而带动移动车位板升降。
(二)升降车位移动途径不一样。中国专利ZL201620929973.8专利采取的是“库外提升法”,就是说二层及以上的升降车位是从车位旁边上升到指定高度后再平行移动到车位的上方的。
而本发明车位移动途径是:二层及以上的升降车位是直接提升到指定高度,给一层车位让出空间。
(三)四柱位置不一样。中国专利ZL201620929973.8专利有一主体框架,“其主体框架由4根主立柱和若干根横梁刚性连接。”从其原理和示意图来看,4根主立柱应该是立于一层基本车位的四角。通常情况下,车位进口处有支柱对汽车倒车有一定的影响。即汽车倒进第一层车位时,柱子容易碰撞到汽车。
本发明采取进口方向前方的两柱缩进一定距离的方法。两柱缩进后,汽车倒车时的转变半径增大,相比之下,倒车时汽车两侧碰撞两柱的可能性更小一些。
(五)服务的对象不一样。中国专利ZL201620929973.8专利已说明:该专利“可构成单车位七层立体停车库。为增加主体框架的稳定性,在4根主立柱的贴地处,还可以设置贴地横梁;为防止暴晒,在4根主立柱的上部顶端处,还可以设置顶篷横梁,方便安装顶篷。”由此可见,主要是“户外型”车位使用者。
而本发明是典型的室内用户,是专门针对符合特定条件(即现有车位空高不低于410厘米)的室内家用车位用户,而且只能由一个车位变成两个车位。
5、使用安装的条件不一样。中国专利ZL201620929973.8专利一是要求空间高度较高。二是成排车位同时安装时,相邻车位之间要有一定的宽度空间,以便于水平移动的电机23的安装。三是车位旁边必须有一个车位面积的空间,而本发明钢框架只有10 厘米厚,所有结构都不需要超出车位范围,相邻车位之一间无须间隔,可成排同时安装使用,互相不影响。
6、供电方式不一样。中国专利ZL201620929973.8专利只能使用外部电源,而本发明既可使用外部电源,也可使用蓄电池供电。以保证无论在电源是否有保证的情况下,随时使用。
综上所述,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活动车位采取垂直起降方式,宽度窄,不占用车位外相邻的空间,克服了“中国专利ZL201620929973.8”专利的不足。钢骨架为“四柱式”结构。每个柱子均使用10厘米左右宽的角钢制成,无论是一户车位独立安装还是一排家用车位同时安装,相邻车位均互不影响,同时受益。
2、四柱支撑式结构,受力均衡,每个钢柱承载的重量较轻,且受力均匀。对地面基础强度要求不高,无论是一层地下车位还是多层室内车位都可承受和安装。
3、前方两柱缩进。通常情况下,车位进口处有支柱对汽车倒车有一定的影响。两柱缩进后,汽车倒车时的半径改变,相比之下,倒车时汽车两侧碰撞两柱的可能性更小一些,特别是对右侧靠墙体的室内车位倒车时更有帮助。
4、上下车位都有挡车桩。一层车位后挡车桩为实心,升降车位后挡车桩为空心,与一层车位后挡车桩位置一致,并且内空间大于一层车位后挡车桩。当升降车位处在一层时,升降车位后挡车桩自然套在一层车位后挡车桩上与之重合,成为一体。当升降车位离开一层上升后,各自成为独立的后轮挡车桩。
升降车位前挡车桩为自动挡车机构。当升降车位处在一层时,升降车位前挡车桩下沉与升降车位面板水平一致,不影响汽车进出。当升降车位离开一层上升后,其前挡车桩自动升起,以防止汽车滑出车位。
5、配备移动(备用)电源。在没有电源或者临时性停电在情况下,不影响车位正常使用。同时,电瓶是便携式,平时安装在车位密封箱里面,能量用完后,可随手、随车带到家中或者任何可充电的地方充电。也可以在车库管理部门公用充电电源处充电。
6、升降车位机构为组合式。车位是利用连接杆,将两个长方形钢框组合成正方体框架。拆开运输,组合使用。重量轻,体积小,拆装简单,乔迁方便。
7、采用螺杆式驱动升降,螺杆本身具有自锁功能,运行更加安全可靠。同时,移动车位有(限位器)辅助保险装置,升降车位上升到顶后,一旦下面有车、人或者其他物体,升降车位就会被锁定,降不下来,确保生命财产安全。
8、配备防雨防晒装置,最大限度地保护汽车。对户外家用车位除有升降车位外,在钢骨架顶层安装雨阳棚,将户外车位变成“室内”,确保汽车不经太阳雨水侵蚀。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的车位加层装置及用于其的自动挡车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的车位加层装置及用于其的自动挡车装置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的车位加层装置及用于其的自动挡车装置第三个实施例的结构图(带有防雨防晒装置,可用于户外型家用车位)。
图4为车位加层装置其中一侧的传动结构示意图(同步齿轮箱壳体去除后的结构原理)。
图5为车位加层装置中同步齿轮箱内部结构放大图。
图6为车位加层装置中升降大梁和升降车位板的拆分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车位加层装置的电气控制图。
图8为本发明车位加层装置的自动挡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车轮压着状态)。
图9为本发明的自动挡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车轮经过之后状态)。
图10为本发明停车使用状态图(底层车辆未示出)。
图11为本发明螺杆1顶部的螺杆固定座结构。
图12为本发明螺杆1底部的螺杆固定座结构。
图13为本发明传动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10,根据本发明实施的车位加层装置第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由多根钢骨架16构成的矩形六面体框架,其中,四个立柱钢骨架16各相邻设置一根竖直螺杆1,沿车身宽度方向,车位内侧的两根螺杆1均各自通过各自的同步齿轮箱5连接一根同步轴8,两根同步轴8分别通过联轴器连接在减速机10的输出轴上且同步旋转,减速机10和直流电机11连接;位于车位进口处的两根螺杆1之间不设置同步轴8,仅仅由进口支撑梁16-1支撑两侧立柱。
沿车身长度方向,各侧的两根螺杆1均夹置一根驱动轴3,各驱动轴3的末端均通过同步齿轮箱5与各自端头的螺杆1传动连接;
沿车身长度方向,在各侧的两螺杆1之间设置升降大梁6,如图6,两侧的升降大梁6与水平设置在升降大梁6内侧的升降车位板7连接固定。
如图2的实施例为顶部钢骨架16精简,并同时减少立柱高度的变形设置。
如图3的实施例示为带有防雨防晒装置20,可用于户外型家用车位的变形设置。
如图4-5所示,将同步齿轮箱5壳体去除后的结构原理。一侧两根螺杆1下端装通过伞形齿轮5-1反向安装的同步齿轮箱5分别与驱动轴3两端的伞形齿轮5-1啮合,内侧两根螺杆1均还各自与同步轴8连接的伞形齿轮5-1啮合(未示出)。螺杆1通过同步轴8和驱动轴3作用同步同方向转动。由于螺杆1螺纹相同,转动方向一致,升降大梁6在螺杆1的作用下,两端水平上升,并带动升降车位板7升降。
如图5所示,同步轴8通过伞形齿轮5-1的同步孔5-2与伞形齿轮5-1连接,该伞形齿轮5-1与螺杆1下部的伞形齿轮5-1啮合;与此同时,该螺杆1下部的伞形齿轮5-1还与驱动轴3轴端的一个伞形齿轮啮合(未示出)。而在进口支撑梁16-1两端的同步齿轮箱(未示出)中,则仅有螺杆1下部的伞形齿轮5-1与驱动轴3轴端的另一个伞形齿轮啮合,该驱动轴3轴端的另一个伞形齿轮轴不设置同步孔5-2。
如图7所示本发明的电气控制图。电气控制构建如图1沿地面平展开来,避免停车使碰撞车辆底盘。其中,如图7,220V电源通过变压器降低电压,经过整流器整流,变成直流电源。经过充放电控制器后分两路输出:
第一路:向蓄电池14充电,充满后自动停止充电,损耗时自动充满,使蓄电池14始终保持充满电状态。
第二路:经升降控制开关13向直流电机11提供电源,供直流电机11工作。
在升降控制开关13中,当用户按下向下↓时,开关拨头S1、S2分别与a、b连接,充放电控制器经过升降控制开关13向直流电机11提供正向直流电源,直流电机11顺时针转动,升降车位板7下降。
当用户按下向上↑时,开关拨头S1、S2分别与a1、b1连接,充放电控制器经过升降控制开关13向直流电机11提供反向直流电源,直流电机11逆时针转动,升降车位板7上升。
当外部没有220V电源或者是停电时。充放电控制器自动断开整流器,连通蓄电池14,蓄电池14通过充放电控制器、升降控制开关13向直流电机11提供电源,供直流电机11工作。
如图1、8-9,本发明的挡车装置包括上下两层分别设置、且分别布置在车辆前后轮外侧的挡车桩,其中,如图1所示,上层挡车桩包括位于车位升降板7车位进口处的自动挡车装置、以及位于车位里头的空心挡车桩19;自动挡车装置的活动挡车桩19-2能够在车位升降板7的开孔槽中转动而凸出于车位升降板7上表面,或者转到至少与车位升降板7板面平行或者低于车位升降板7板面的位置;由于下层车位进口处立柱钢骨架16之间的连接横梁16-1可以设置为挡车装置,因而,下层车位进口处不另设置挡车桩,而仅仅在车位里头固定设置下层挡车桩19-1;当车位升降板7下降到最低位置时,空心挡车桩19与下层挡车桩19-1上下套置或上下对应间隔; 上层挡车桩和下层挡车桩19-1均沿车辆宽度方向设置,车位升降板7的开孔槽也沿车辆宽度方向设置,可以间隔分段设置,也可以整体设置。
如图8和9所示为本发明的自动挡车装置的活动挡车桩19-2在车轮压着状态和挡车状态示意图,自动挡车装置包括活动挡车桩19-2、连杆19-3、曲柄19-4、弹簧19-5、弹簧固定桩19-6;活动挡车桩19-2横截面为不平行四边形,不平行四边形包括一条长对角线AB和一条段对角线CD,活动挡车桩19-2能绕平衡点(图8和图9中不平行四边形ABCD上的圆形所示)旋转而使得长对角线凸出于车位升降板7或者至少与车位升降板7平行;活动挡车桩19-2绕平衡点旋转时的轮廓的垂直投影距离与车位升降板7的开孔槽宽度相匹配(略小于开孔槽宽度);
活动挡车桩19-2长对角线所在的四边形一点B点连接连杆19-3的一端,连杆19-3的另一端与曲柄19-4连接;曲柄19-4为V型角度小于或者等于90度曲柄,曲柄19-4的V型一端E同时连接拉伸弹簧19-5的端头、和连杆19-3的另一端,曲柄V型另一端F连接滑轮,当滑轮接触地面时,连杆19-3保持大致水平;弹簧19-5另一个端头固定在弹簧固定桩19-6上,使得弹簧19-5保持基本水平的方向设置;弹簧固定桩19-6固定在车位升降板7的下板面上,且沿车身长度方向远离车位升降板7的开孔槽设置。自动挡车装置的整体高度尽可能减小,以使车位升降板7能够在停止状态尽可能靠近地面。
可以想象的更优的设计中,可以在地面上与滑轮对应处设置滑槽,由此避免跑偏,且能使车位升降板7尽可能接近地面,充分利用车位的高度空间。
如图9,当车位升降板7离开地面上升后,这时升降车位已经离开地面,汽车在空中,所以必须要卡死车轮,防止汽车滑下来。车位升降板7离开地面使得滑轮脱离地面,在弹簧19-5拉力下,连杆19-3向左移动,活动挡车桩19-2顺时针转动,使得活动挡车桩19-2长对角线所在A端向上,发挥挡车作用,以防止升降车位汽车滑出车位。
如图8,当车位升降板7下降处在底层(紧贴地面或稍间隔地面)时,曲柄19-4下端滑轮与地面接触,且由于车位升降板7下降压迫滑轮滑动,克服弹簧19-5拉力,使得曲柄19-4以V型封闭点为圆心顺时针转动约45°,通过连杆19-3推动活动挡车桩19-2逆时针旋转大约90°,使得长对角线所在A端旋转到与车位升降板7平行位置;前挡车桩消失,汽车无障碍进出。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本发明还在螺杆1上端和底端设置限位器17,限定升降高度。
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本发明还在车位升降板7的下板面设置红外感应探测器2和其他感应器,避免下方有人或其他障碍物,影响使用安全。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在实现确定重心平衡前提下,实现“两柱缩进”式的支柱结构。即进口方向前方的两立柱16相对于车位升降板7往内缩进一定距离(150厘米左右),两柱缩进后,汽车倒车时的转变半径增大,相比之下,倒车时汽车两侧碰撞两柱的可能性更小一些。优选的,位于车位进口处的两立柱16之间设置连接横梁16-1,升降车位板的进口边缘沿车辆长度方向伸出于连接横梁16-1,则可以扩大底层车位的左转右转角度,进而缩小车位前的停车和出车距离。升降车位板的进口边缘与连接横梁16-1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的情况当然也是可以的,只是对于停车的要求会苛刻点。两者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进一步,还在各螺杆顶端和底端设置螺杆固定座24。螺杆固定座24由外壳24-1和轴承组成(螺杆固定座本身固定在何处,顶部的固定在连接横梁9和钢骨架16连接处,底部的固定在同步齿轮箱5壳体外侧(未图示)),其中顶部螺杆固定座使用圆锥形滚子轴承25(如图11),底部螺杆固定座24使用普通轴承26(如图12),鉴于螺杆承受较大的重力,充分利用圆锥滚子轴承承受以径向为主的径、轴向联合载荷的特性,以使螺杆处于“吊”的状态下工作,依靠拉力承受汽车重量,以避免螺杆被汽车重力压弯(见附图)。
如图10,为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层停放了车辆23的示意图。
本发明的使用过程如下图13:
当家庭2台车都不在车库内;先回家的车为1号车,后回家的车为2号车;升降大梁 6处于车库底部并与驱动轴3平行;交流电源供应正常。
两台车入库过程:1号车开进车位升降板7;按升降控制开关13的上升按钮↑,直流电机11工作,减速机10工作,带动左右侧同步轴8同时工作,驱动左右侧同步齿轮箱5,分别带动两侧的驱动轴3,进而使得四个螺杆1同步动作,带动两侧升降大梁 6同步上升使得车位升降板7上升;当车位升降板7上升至上限位时停止;这时,2号车进入底层车位,两台车入库工作过程完毕。
两台车开出车库过程:将2号车先驶离底层车位;再按升降控制开关13的下降按钮↓,所有机构反向运动;车位升降板7下降到下限位时停止与地面间隔微距平行;1号车驶离车位升降板7,两台车开出车库过程完成。
当外部电源停止时,蓄电池14通过充放电控制器、升降控制开关13向直流电机11提供电源,供直流电机11工作。
或者当外部没有电源时,蓄电池14提供电源。当蓄电池14电源耗到额定值时,用户可拆下蓄电池14,用1、2号汽车携带到其他地方充电。
综上,本发明以螺杆升降驱动垂直移动车位升降,实现“并联式”两侧同步驱动传动方式;单体双层车位是由两个传动结构完全相同的平面钢骨架组成,电机通过减速机后,再通过左右两侧的同步轴8同时将动力传给两个同步齿轮箱,再由两个同步齿轮箱分别带动两个车位内侧螺杆和驱动轴,同时由两个驱动轴分别带动两侧进口处的螺杆转动,从而带动移动车位板升降。同步齿轮箱结构由两个伞形齿轮垂直咬合,当同步孔在同步轴作用下转动时,通过两个伞形齿轮垂直咬合传动和驱动轴作用,驱动螺杆1同步转动。
采用这种方式有两点好处:一是并联平行传动路径最短,效率最高。二是减速机同时向两侧传动,由于两侧传动机构完全一样,传动路径完全一样,受力大小完全一样,因而两侧产生的磨损和机械误差一样。确保升降车位板水平运行。
同时,上下车位均设置挡车桩。一层车位后挡车桩为实心,升降车位后挡车桩为空心,与一层车位后挡车桩位置一致,并且内空间大于一层车位后挡车桩。当升降车位处在一层时,升降车位后挡车桩自然套在一层车位后挡车桩上与之重合。当升降车位离开一层上升后,各自成为独立的后轮挡车桩。
再其次,外接电源与蓄电池并用的供电方式。本专利配备移动(备用)电源。在没有电源或者临时性停电在情况下,不影响车位正常使用。同时,电瓶是便携式,平时安装在车位密封箱里面,能量用完后,可随手、随车带到家中或者任何可充电的地方充电。也可以在车库管理部门公用充电电源处充电。
再其次,本发明的两侧钢骨架组合结构由两块结构相同的钢骨架16分别位于两侧,用四根连接横梁9将其连接以构成立体结构。拆开运输,组合使用。
最后,能够配备防雨防晒装置。对户外家用车位除有升降车位外,在钠骨架顶层安装雨阳棚,将户外车位变成“室内”,减小太阳雨水对汽车的侵蚀,最大限度地保护汽车。可以扩大使用范围,增加本发明适用性。
由此,本发明的家用车位加层装置,使得室内家用车位加层简单易行,同时,在此基础上提供配套的用于家用车位加层装置的自动挡车装置,避免车辆因为忘记拉手刹而打滑造成安全隐患。

Claims (10)

1.一种车位加层装置,包括相互叠置的地面车位层及与其一体的第二层,其特征在于:车位加层装置为矩形六面体框架,其中,框架的四个立柱除各设置钢骨架外还各设置一根竖直螺杆,相邻的立柱间水平方向由支撑梁连接支撑;沿车身宽度方向,位于车位内侧的两根螺杆均通过各自的同步齿轮箱连接一根同步轴,两根同步轴分别连接在减速机的输出轴上且同步旋转,减速机和直流电机连接并位于两根同步轴的对接处;位于车位进口处的两根螺杆之间不设置同步轴;沿车身长度方向,左右两侧各侧两螺杆间均夹置一根驱动轴,各驱动轴的末端均通过各自的同步齿轮箱与各自端头的螺杆传动连接;沿车身长度方向,在左右侧驱动轴上方,各侧的两螺杆之间均设置一水平的升降大梁,两侧的升降大梁与设置在升降大梁内的升降车位板连接固定,升降车位板与地面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位加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立柱上设置升降控制开关,包括上升档和下降档;升降控制开关与直流电机连接; 220V电源依次连接变压器、整流器和充放电控制器,蓄电池与充放电控制器连接;充放电控制器根据用车需要选择性与升降控制开关的上升档和下降档连接;当外部没有220V电源或者是停电时,充放电控制器自动断开连接整流器而连通蓄电池,蓄电池通过充放电控制器、升降控制开关向直流电机提供电源,供直流电机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位加层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车位进口处左右两立柱相对于车位升降板前方边缘往内缩进设定距离,或者与车位升降板前方边缘在同一个竖直平面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位加层装置,其特征在于:各同步轴端头的同步齿轮箱中均包含三个互相啮合的伞形齿轮,其中,一个连接各自同步轴的一端、一个连接各自螺杆的底端,另一个连接各自对应驱动轴的一端,连接同步轴的伞形齿轮在与同步轴连接处设置同步孔;车位进口方向,各驱动轴的另一端处的同步齿轮箱均包含两个相互啮合的伞形齿轮,其中一个连接驱动轴的另一端,另一个连接各自螺杆的底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位加层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螺杆上端和下端均设置螺杆固定座,螺杆固定座由外壳和轴承组成;顶部的螺杆固定座固定在连接横梁和钢骨架连接处,底部的螺杆固定座固定在同步齿轮箱外,其中顶部螺杆固定座使用圆锥形滚子轴承,底部螺杆固定座使用普通轴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位加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在螺杆上端和底端设置限位器;在车位升降板的下板面设置红外感应探测器。
7.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车位加层装置的自动挡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上下两层分别设置且相互配合使用的挡车装置,包括上下两层且分别布置在车辆前后轮外侧的相互配合挡车桩;下层挡车桩包括至少在车位后方设置的一排往上凸出于地面的固定挡车桩;上层挡车桩均设置在车位升降板上,包括靠近车位进口处的自动挡车装置、以及位于车位后方并固定往上凸起于车位升降板的空心挡车桩;该空心挡车桩外轮廓与下层车位的固定挡车桩外轮廓一致;所述自动挡车装置在需要挡车时,能够在车位升降板的开孔槽中转动而凸出于车位升降板上表面,或者在需要车辆通过时转到至少与车位升降板上板面平行或者低于车位升降板上板面的位置,相应的,上层挡车桩中的空心挡车桩将下层车位的固定挡车桩套置在自身的空心体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挡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车位升降板下降到最低位置时,空心挡车桩与下层车位的固定挡车桩上下套置接触或上下对应间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挡车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层挡车桩和下层挡车桩的前轮和后轮处均沿车辆宽度方向成直线设置成一排,与此对应,车位升降板的开孔槽长度也沿车辆宽度方向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挡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自动挡车装置包括活动挡车桩、连杆、曲柄、拉伸弹簧、弹簧固定桩;活动挡车桩沿车辆宽度方向的长度小于开孔槽,活动挡车桩沿车辆长度方向的截面为不平行四边形,不平行四边形包括一条长对角线AB和一条段对角线CD,活动挡车桩能绕平衡点旋转而使得长对角线凸出于车位升降板或者至少与车位升降板平行;活动挡车桩绕平衡点旋转时的轮廓的垂直投影距离与车位升降板的开孔槽宽度相匹配;
活动挡车桩长对角线所在的四边形一点B点连接连杆的一端,连杆的另一端与曲柄连接;曲柄为V型角度小于或者等于90度曲柄,曲柄的V型一端E同时连接拉伸弹簧的端头、和连杆的另一端,曲柄V型另一端F连接滑轮,当滑轮接触地面时,连杆保持大致水平;拉伸弹簧另一个端头固定在弹簧固定桩上,使得拉伸弹簧保持基本水平的方向设置;弹簧固定桩固定在车位升降板的下板面上,且沿车身长度方向远离车位升降板的开孔槽设置;自动挡车装置的整体高度使得在需要停车或出车时,车位升降板能够下降在底层并尽可能靠近地面,且滑轮接触地面而沿车身长度方向滑动。
CN201710422979.5A 2017-06-07 2017-06-07 一种车位加层装置及用于其的自动挡车装置 Active CN1072690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22979.5A CN107269058B (zh) 2017-06-07 2017-06-07 一种车位加层装置及用于其的自动挡车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22979.5A CN107269058B (zh) 2017-06-07 2017-06-07 一种车位加层装置及用于其的自动挡车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69058A true CN107269058A (zh) 2017-10-20
CN107269058B CN107269058B (zh) 2023-01-10

Family

ID=600661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22979.5A Active CN107269058B (zh) 2017-06-07 2017-06-07 一种车位加层装置及用于其的自动挡车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69058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71556A (zh) * 2017-11-08 2018-02-09 贵州大学 一种易于操作的工业3d仿真机床升降结构
CN108590271A (zh) * 2018-04-20 2018-09-28 武汉商学院 一种三层车辆停车库
CN108979255A (zh) * 2018-08-07 2018-12-11 江苏金冠停车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塔库载车板防坠落自动装置
CN109235954A (zh) * 2018-11-16 2019-01-18 徐州恒奥立体车库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车库的库门系统
CN109537962A (zh) * 2018-11-16 2019-03-29 徐州恒奥立体车库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车库的两侧防刮提示装置
CN111749518A (zh) * 2020-05-22 2020-10-09 广东明和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简易升降立体车库及其控制方法
CN112267663A (zh) * 2020-10-14 2021-01-26 四川泰兴装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高空施工用安全防护装置
CN113945121A (zh) * 2021-10-28 2022-01-18 贵州航天特种车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具有双发射装置的自行式火箭炮
CN114476444A (zh) * 2022-01-21 2022-05-13 汶上县圣元环保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卸料智能管理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24881A1 (ja) * 2009-08-28 2011-03-03 Ihi運搬機械株式会社 駐車装置
CN204112804U (zh) * 2014-07-08 2015-01-21 天津市中环富士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立体停车设备的抗停电驱动装置
CN104481184A (zh) * 2014-12-28 2015-04-01 梁崇彦 一种四立柱门架式两层停车设备上台板螺杆升降驱动系统
CN105735701A (zh) * 2015-01-29 2016-07-06 成都西部泰力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立体停车装置
CN206801140U (zh) * 2017-06-07 2017-12-26 武汉富鑫康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车位加层装置及用于其的自动挡车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24881A1 (ja) * 2009-08-28 2011-03-03 Ihi運搬機械株式会社 駐車装置
CN204112804U (zh) * 2014-07-08 2015-01-21 天津市中环富士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立体停车设备的抗停电驱动装置
CN104481184A (zh) * 2014-12-28 2015-04-01 梁崇彦 一种四立柱门架式两层停车设备上台板螺杆升降驱动系统
CN105735701A (zh) * 2015-01-29 2016-07-06 成都西部泰力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立体停车装置
CN206801140U (zh) * 2017-06-07 2017-12-26 武汉富鑫康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车位加层装置及用于其的自动挡车装置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71556A (zh) * 2017-11-08 2018-02-09 贵州大学 一种易于操作的工业3d仿真机床升降结构
CN108590271A (zh) * 2018-04-20 2018-09-28 武汉商学院 一种三层车辆停车库
CN108979255A (zh) * 2018-08-07 2018-12-11 江苏金冠停车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塔库载车板防坠落自动装置
CN109235954A (zh) * 2018-11-16 2019-01-18 徐州恒奥立体车库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车库的库门系统
CN109537962A (zh) * 2018-11-16 2019-03-29 徐州恒奥立体车库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车库的两侧防刮提示装置
CN111749518A (zh) * 2020-05-22 2020-10-09 广东明和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简易升降立体车库及其控制方法
CN112267663A (zh) * 2020-10-14 2021-01-26 四川泰兴装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高空施工用安全防护装置
CN113945121A (zh) * 2021-10-28 2022-01-18 贵州航天特种车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具有双发射装置的自行式火箭炮
CN114476444A (zh) * 2022-01-21 2022-05-13 汶上县圣元环保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卸料智能管理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69058B (zh) 2023-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69058A (zh) 一种车位加层装置及用于其的自动挡车装置
CN104895365B (zh) 一种滑行摇曳式剪叉立体车库
CN101660366B (zh) 太阳能驱动双层自走式停车设备
CN206801140U (zh) 一种车位加层装置及用于其的自动挡车装置
CN101832042A (zh) 不占道路边停车装置
CN108547492A (zh) 立体停车库
CN105257037A (zh) 一种旋转式立体车库
CN204754361U (zh) 一种滑行摇曳式剪叉立体车库
CN108019067A (zh) 一种升降横移自行车库
CN109208965A (zh) 一种太阳能旋转升降双层停车库
CN107842230A (zh) 一种小型仓储式插拔停车架双层立体停车设备及控制方法
CN202945838U (zh) 地上地下多层停车自动升降车库
CN106401231A (zh) 一种手动式立体车库
CN206753147U (zh) 一种双层停车装置
CN206220604U (zh) 负二正二升降横移停车设备
CN100460258C (zh) 一种能自动上下台阶的装置及上下台阶方法
CN108756341A (zh) 一种智能立体车库
CN205502671U (zh) 一种立体型快速充电系统
CN2251596Y (zh) 一种机械化立体旋臂式汽车贮运装置
CN209369439U (zh) 一种混合电力能源立体车库
CN202731385U (zh) 全位立体车库
CN201206347Y (zh) 单元组合三维立体停车场
CN201747096U (zh) 便捷式全自动多层汽车泊位
CN206035025U (zh) 一种利用太阳能供电的垂直升降立体车库
CN209556473U (zh) 圆形回转式立体停车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