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57433A - 对焦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对焦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57433A
CN107257433A CN201710459606.5A CN201710459606A CN107257433A CN 107257433 A CN107257433 A CN 107257433A CN 201710459606 A CN201710459606 A CN 201710459606A CN 107257433 A CN107257433 A CN 1072574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est
face area
focusing
face
focu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5960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57433B (zh
Inventor
李小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45960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57433B/zh
Publication of CN1072574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57433A/zh
Priority to US16/008,322 priority patent/US10602055B2/en
Priority to JP2019544741A priority patent/JP7311418B2/ja
Priority to KR1020197023858A priority patent/KR102137921B1/ko
Priority to PCT/CN2018/091352 priority patent/WO2018228503A1/en
Priority to EP18178015.6A priority patent/EP3416373B1/en
Priority to ES18178015T priority patent/ES2856336T3/es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574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574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 G06V40/161Detection; Localisation; Normal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 H04N23/61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where the recognised objects include parts of the human bod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7Camera operation mode switching, e.g. between still and video, sport and normal or high- and low-resolution m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2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based on the phase dif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3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based on contrast or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s of image signals, e.g. hill climbing metho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5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comprising setting of focusing reg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1Motion detection
    • H04N23/6811Motion detection based on the image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for display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the camera
    • H04N23/635Region indicators; Field of view indicator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焦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对焦方法,包括:进入拍预览模式,获取图像中的人脸感兴趣区域;采用相位对焦模式对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进行对焦;当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稳定时,触发辅助对焦模式对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进行再次对焦。上述对焦方法,一旦确定人脸感兴趣区域后采用相位对焦模式进行对焦处理。也即,拍照预览模式出现了人脸,那么不管人脸怎么移动,人脸一直都会是清晰的。同时,待人脸感兴趣区域稳定时,触发辅助对焦模式对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进行再次对焦。通过相位对焦模块和辅助对焦模式的混合对焦,可以大大减少对焦时间,快速而又精准的实现对人脸感兴趣区域的自动对焦。

Description

对焦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对焦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终端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智能终端拍照功能使用越来越频繁,对人物拍照也越来越多,商城、景点、名胜古迹随处可见合影和自拍的人群,所以目前业界终端的拍照相机都支持人脸对焦功能,人脸对焦是以人脸检测的区域为主来触发对焦,就相当于人脸为最佳清晰点的实现对焦拍照。
在对人脸拍照进行时,一般是在获取的人脸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ROI)稳定之后才触发自动对焦(Automatic Focus,AF)模式完成拍照。但是,如果拍照过程中拍摄对象发生移动,拍出来的照片就会模糊不清。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对焦模糊不清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确保人脸移动中且保持人脸清晰且对焦快而准的对焦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一种对焦方法,包括:
进入拍照预览模式,获取图像中的人脸感兴趣区域;
采用相位对焦模式对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进行对焦;
当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稳定时,触发辅助对焦模式对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进行再次对焦。
上述对焦方法,在拍照预览模式,获取图像中的人脸感兴趣区域,一旦确定人脸感兴趣区域后采用相位对焦模式进行对焦处理。也即,拍照预览模式出现了人脸,那么不管人脸怎么移动,人脸一直都会是清晰的。同时,待人脸感兴趣区域稳定时,触发辅助对焦模式对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进行再次对焦。通过相位对焦模块和辅助对焦模式的混合对焦,可以大大减少对焦时间,快速而又精准的实现对人脸感兴趣区域的自动对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稳定的判断包括:
检测并判断连续N帧图像的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的位置信息是否发生变化;
若连续N帧图像的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的位置信息均未发生变化,则表明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稳定;
若所述连续N帧图像中的任意一帧图像的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的位置信息发生变化,则表明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不稳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的位置信息为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的边框坐标参数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当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不稳定时,则继续采用相位对焦模式对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进行对焦,直到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稳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对焦模式为反差对焦模式或激光对焦模式。
此外,还提供一种对焦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在拍照预览模式的图像的人脸感兴趣区域;
第一对焦模块,采用相位对焦模式对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进行对焦;
第二对焦模块,当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稳定时,触发辅助对焦模式对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进行再次对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对焦模块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连续N帧图像的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的位置信息;
判断单元,判断连续N帧图像的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的位置信息是否发生变化;
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确定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的稳定或不稳定,当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不稳定时,生成第一对焦信号,当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不稳定时,生成第二对焦信号;
对焦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对焦信号,并触发辅助对焦模式对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进行再次对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焦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对焦信号,继续采用相位对焦模式对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进行对焦,直到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稳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的位置信息为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的边框坐标参数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对焦模式为反差对焦模式或激光对焦模式。
此外,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成像装置、显示装置、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进入拍照预览模式,获取图像中的人脸感兴趣区域;
采用相位对焦模式对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进行对焦;
当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稳定时,触发辅助对焦模式对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进行再次对焦。
此外,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进入拍照预览模式,获取图像中的人脸感兴趣区域;
采用相位对焦模式对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进行对焦;
当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稳定时,触发辅助对焦模式对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进行再次对焦。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终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对焦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人脸感兴趣区域的显示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对焦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对焦装置的结构框架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终端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的步骤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终端。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发明的说明,其本身并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与“单元”可以混合地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焦装置可以应用在终端中,例如计算机或移动终端等可以拍照的终端。
其中,终端可以以各种形式来实施。例如,本发明中描述的终端可以包括诸如手机、智能电话、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平板电脑(PAD)、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导航装置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下面,假设终端是移动终端。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除了特别用于移动目的的元件之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构造也能够应用于固定类型的终端。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终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终端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成像装置110、处理器120、存储器130、内存储器140、网络接口150、扬声器160、显示装置170和输入装置180。其中,终端的存储器130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可读指令。该计算机可读指令被处理器120执行时以实现一种对焦方法。该处理器120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支撑整个终端的运行。终端中的内存储器140为存储器130中的计算机可读指令的运行提供环境。网络接口150用于与服务器进行网络通信。终端的显示屏170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等,输入装置180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终端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也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终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终端的限定,具体的终端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对焦方法的流程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对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0:进入拍照预览模式,获取图像中的人脸感兴趣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焦方法是在终端上进行拍照的场景下实现的。当用户想要拍照时便启动终端的成像装置110,该成像装置110可以是前置摄像头、后置摄像头、双摄像头等。启动终端的成像装置110,进入拍照预览模式,通过预设的人脸识别算法,检测图像中的人脸,并获取图像中人脸的位置信息。其中,图像中的人脸通常被人脸框围合起来,人脸框的边界参数信息记为人脸位置信息。人脸框可以方框、圆形框或其他几何形状的闭合框。
具体地,当人脸框为方框时,人脸位置信息包括人脸框起点的横、纵坐标信息、人脸框的长度信息和人脸框的宽度信息。
根据检测的人脸位置信息,预设的自动对焦算法(AF)会将获取的人脸位置信息转换为对焦过程需要使用的人脸感兴趣区域信息(Region of Interest,ROI)。人脸感兴趣区域是机器视觉、图像处理中,从被处理的图像以方框、圆、椭圆、不规则多边形等方式勾勒出需要处理的区域。在Halcon、OpenCV、Matlab等机器视觉软件上常用到各种算子(Operator)和函数来求得人脸感兴趣区域(ROI),并进行图像的下一步处理。一般,上述转换过程是将人脸框变大、拉长等使其形成人脸感兴趣区域。
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人脸感兴趣区域为从被处理的图像以方框的方式勾勒出需要处理的区域。人脸感兴趣区域的位置信息为所述方框的边框坐标参数信息,参考图3,边框坐标参数信息为该方框的某一个顶点的横、纵坐标信息O(x,y)、方框的长度信息L以及方框的宽度信息W。
步骤S220:采用相位对焦模式对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进行对焦。
对每一帧图像中的对人脸感兴趣区域采用相位对焦模式进行对焦。相位对焦(Phase Detection Auto Focus,PDAF),又可以称之为相位检测自动对焦。相位对焦,它的原理是在感光元件上预留出一些遮蔽像素点,专门用来进行相位检测,通过像素之间的距离及其变化等来决定对焦的偏移值从而实现准确对焦。其中,相位检测只是检测偏移量,只提供信号“焦点准确”或者“不准确”,对焦系统根据信号波峰位置就可知晓偏移的方向。
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相位对焦是将自动对焦传感器与像素传感器直接集成在一起,既从像素传感器上拿出左右相对的成对像素点,分别对场景中的物体进行进光量等信息的检测。通过比对左右两侧的相关值情况,便会迅速找出准确的对焦点,之后镜片马达便会一次性将镜片推动到相应位置完成对焦。
相位对焦不需要镜头的反复移动,对焦行程短了很多,对焦过程干净不犹豫、行程短、速度快。利用相位对焦的速度快、对焦准的特性,不需要等待人脸稳定,实现对人脸的实时追焦。
步骤S230:当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稳定时,触发辅助对焦模式对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进行再次对焦。
通过检测连续多帧图像中的人脸感兴趣区域是否稳定,当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稳定时,触发辅助对焦模式对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进行再次对焦。通过相位对焦模式这种粗对焦方式能够快速确认大致的对焦区域,待人脸感兴趣区域稳定后,采用辅助对焦方式进行精对焦,确定最准确的对焦位置。也即,通过相位对焦模块和辅助对焦模式的混合对焦,可以大大减少对焦时间,快速而又精准的实现对人脸感兴趣区域的自动对焦。
上述对焦方法,根据检测到的图像中的位置信息确定对焦过程中的人脸感兴趣区域,一旦确定人脸感兴趣区域后采用相位对焦模式进行对焦处理。也即,拍照预览模式出现了人脸,那么不管人脸怎么移动,人脸一直都会是清晰的。同时,待人脸感兴趣区域稳定时,触发辅助对焦模式对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进行再次对焦。通过相位对焦模块和辅助对焦模式的混合对焦,可以大大减少对焦时间,快速而又精准的实现对人脸感兴趣区域的自动对焦。
在一个实施例中,人脸感兴趣区域稳定的判断标准为:检测并判断连续N帧图像的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的位置信息是否发生变化。
具体地,连续N帧图像中的N的范围为3~5,即,3≤N≤5。
当N=3时,首先,检测第一帧图像中的人脸感兴趣区域的位置信息并存储。接着检测第二帧图像中的人脸感兴趣区域的信息,并判断第二帧图像中的人脸感兴趣区域的位置信息相对于第一帧图像中的人脸感兴趣区域的位置信息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则表明人脸感兴趣区域不稳定。若没有发生变化,则继续检测第三帧图像中的人脸感兴趣区域的位置信息,并判断第三帧图像中的人脸感兴趣区域的位置信息相对于第一帧图像中的人脸感兴趣区域的位置信息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则表明人脸感兴趣区域不稳定;若发生变化,则表明人脸感兴趣区域稳定。
可选的,当N=4或N=5时,也可以利用上述方法判断连续N帧图像中人脸感兴趣区域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检测连续N帧图像的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的位置信息是否发生变化的具体步骤包括:
检测并判断连续N帧图像的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的边框坐标参数信息是否发生变化。具体地,人脸感兴趣区域为封闭的方框,则边框坐标参数信息为该方框的某一个顶点(O)的横、纵坐标信息、方框的长度信息以及方框的宽度信息。在判断的过程中,若连续N帧图像的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的边框坐标参数信息中的任意参数发生变化,则认为人脸感兴趣区域不稳定。若连续N帧图像的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的边框坐标参数信息中的所有参数均未发生变化,则认为人脸感兴趣区域稳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4,对焦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440:当检测到人脸感兴趣区域不稳定时,则继续采用相位对焦模式对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进行对焦,直到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稳定。
其中步骤S210、S220、S230与图2中的步骤S210、S220、S230一一对应,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340可以理解为:当第二帧图像中的人脸感兴趣区域的位置信息与第一帧图像中的人脸感兴趣区域的位置信息不一致时,则对第二帧图像中的人脸感兴趣区域继续采用相位对焦模式进行对焦。若第三帧图像中的人脸感兴趣区域的位置信息与第二帧图像中的人脸感兴趣区域的位置信息仍然不一致时,则对第三帧图像中的人脸感兴趣区域继续采用相位对焦模式进行对焦,直到第三帧到第五帧图像中的人脸感兴趣区域的位置信息均与第二帧图像中的人脸感兴趣区域的位置信息一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对焦模式为反差对焦模式。
在反差对焦技术中,成像装置110开始对焦时驱动镜头逐渐移动,根据预设算法实时地计算镜头移动过程中对焦区域的聚焦值,发现聚焦值逐渐上升,合焦时图像帧的对焦区域的聚焦值最大(对焦区域清晰度最高)。聚焦值FV通常是对成像装置110输出的图像进行处理后得出的用于表征图像清晰度的数据。一般地,对焦区域的对比度越高,图像的聚焦值越高。反差式对焦模式通过寻找图像聚焦值最高时对应的对焦位置以实现对焦。
具体地,采用反差对焦模式,粗扫描以第一步长进行较大范围的搜索。假设马达总行程为1000,在粗扫描过程中,马达以第一步长(80)开始搜索,马达每移动80的距离,则计算一个聚焦值。马达移动的过程中,聚焦值聚焦递增,直到马达移动至聚焦值聚焦呈现递减趋势的某一位置(A)时,粗扫描过程结束,进入精细扫描的步骤。精细扫面从粗扫描过程结束的位置点(A)以第二步长(30)开始往回搜索,在精细扫描的过程中,马达每移动30的距离,则计算一个聚焦值,马达移动的过程中,聚焦值聚焦递增,直到马达移动至聚焦值聚焦呈现递减趋势的某一位置(B)时,精细扫描过程结束。获取位置点A、位置点B以及精细扫描的过程中不与A、B重合的任一位置点Q的马达驱动距离以及对应的聚焦值,根据获取的这三个位置点的拟合一个简单的二次函数,然后获取该二次函数的顶点纵坐标,即为合焦时图像帧的对焦区域的最大聚焦值,驱动马达移动至该二次函数的顶点横坐标,即可完成对焦。
可选的,所述辅助对焦模式还可以为激光对焦模式。
终端通过在后置摄像头旁边安装红外激光传感器,向被摄物体发射低功率激光,当撞到障碍物(对焦目标)时就会原路返回被传感器接收,然后再根据运动时间计算距离计算出与被摄物体之间的距离,之后镜间马达便直接将镜片推到相应位置,完成对焦。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对焦装置。参考图5,对焦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510,用于获取在拍照预览模式的图像的人脸感兴趣区域;
第一对焦模块520,采用相位对焦模式对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进行对焦;
第二对焦模块530,当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稳定时,触发辅助对焦模式对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进行再次对焦。
上述对焦装置,获取模块510根据检测到的图像中的位置信息获取对焦过程中的人脸感兴趣区域,一旦确定人脸感兴趣区域后第一对焦模块520采用相位对焦模式进行对焦处理。也即,拍照预览模式出现了人脸,那么不管人脸怎么移动,人脸一直都会是清晰的。同时,待人脸感兴趣区域稳定时,第二对焦模块530触发辅助对焦模式对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进行再次对焦。通过相位对焦模块和辅助对焦模式的混合对焦,可以大大减少对焦时间,快速而又精准的实现对人脸感兴趣区域的自动对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对焦模块530包括:
检测单元531,用于检测连续N帧图像的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的位置信息;
判断单元533,判断连续N帧图像的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的位置信息是否发生变化;
控制单元535,用于根据所述判断单元533的判断结果确定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的稳定或不稳定,当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不稳定时,生成第一对焦信号,当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不稳定时,生成第二对焦信号;
对焦单元537,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对焦信号,并触发辅助对焦模式对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进行再次对焦。
具体地,连续N帧图像中的N的范围为3~5,即,3≤N≤5。
当N=3时,首先,检测第一帧图像中的人脸感兴趣区域的位置信息并存储。接着检测第二帧图像中的人脸感兴趣区域的信息,并判断第二帧图像中的人脸感兴趣区域的位置信息相对于第一帧图像中的人脸感兴趣区域的位置信息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则表明人脸感兴趣区域不稳定。若没有发生变化,则继续检测第三帧图像中的人脸感兴趣区域的位置信息,并判断第三帧图像中的人脸感兴趣区域的位置信息相对于第一帧图像中的人脸感兴趣区域的位置信息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则表明人脸感兴趣区域不稳定;若发生变化,则表明人脸感兴趣区域稳定。
可选得,当N=4或N=5时,也可以利用上述方法判断连续N帧图像中人脸感兴趣区域的稳定性。
控制单元535根据所述判断单元533的判断结果确定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稳定性,当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不稳定时,生成第二对焦信号。对焦单元537接收所述第二对焦信号,并触发辅助对焦模式对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进行再次对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对焦模式为反差对焦模式。
在反差对焦技术中,成像装置110开始对焦时驱动镜头逐渐移动,根据预设算法实时地计算镜头移动过程中对焦区域的聚焦值,发现聚焦值逐渐上升,合焦时图像帧的对焦区域的聚焦值最大(对焦区域清晰度最高)。聚焦值FV通常是对成像装置110输出的图像进行处理后得出的用于表征图像清晰度的数据。一般地,对焦区域的对比度越高,图像的聚焦值越高。反差式对焦模式通过寻找图像聚焦值最高时对应的对焦位置以实现对焦。
可选的,所述辅助对焦模式还可以为激光对焦模式。
终端通过在后置摄像头旁边安装红外激光传感器,向被摄物体发射低功率激光,当撞到障碍物(对焦目标)时就会原路返回被传感器接收,然后再根据运动时间计算距离计算出与被摄物体之间的距离,之后镜间马达便直接将镜片推到相应位置,完成对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焦模块520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对焦信号,继续采用相位对焦模式对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进行对焦,直到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稳定。
可以理解为:当第二帧图像中的人脸感兴趣区域的位置信息与第一帧图像中的人脸感兴趣区域的位置信息不一致时,则第一对焦模块520对第二帧图像中的人脸感兴趣区域继续采用相位对焦模式进行对焦。若第三帧图像中的人脸感兴趣区域的位置信息与第二帧图像中的人脸感兴趣区域的位置信息仍然不一致时,则第一对焦模块520对第三帧图像中的人脸感兴趣区域继续采用相位对焦模式进行对焦,直到第三帧到第五帧图像中的人脸感兴趣区域的位置信息均与第二帧图像中的人脸感兴趣区域的位置信息一致。
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的位置信息为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的边框坐标参数信息。
具体地,人脸感兴趣区域为封闭的方框,则边框坐标参数信息为该方框的某一个顶点(O)的横、纵坐标信息、方框的长度信息以及方框的宽度信息。在判断的过程中,若连续N帧图像的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的边框坐标参数信息中的任意参数发生变化,则认为人脸感兴趣区域不稳定。若连续N帧图像的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的边框坐标参数信息中的所有参数均未发生变化,则认为人脸感兴趣区域稳定。
上述对焦装置中各个模块的划分仅用于举例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将对焦装置按照需要划分为不同的模块,以完成上述对焦装置的全部或部分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如图1所示,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具体技术细节未揭示的,请参照本发明实施例方法部分。一种终端,包括成像装置110、处理器120、存储器130、显示装置170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12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终端所包括的处理器120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步骤S610:进入拍照预览模式,获取图像中的人脸感兴趣区域;
步骤S620:采用相位对焦模式对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进行对焦;
步骤S630:当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稳定时,触发辅助对焦模式对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进行再次对焦。
上述终端中处理器120在执行程序时,根据检测到的图像中的位置信息确定对焦过程中的人脸感兴趣区域,一旦确定人脸感兴趣区域后采用相位对焦模式进行对焦处理。也即,拍照预览模式出现了人脸,那么不管人脸怎么移动,人脸一直都会是清晰的。同时,待人脸感兴趣区域稳定时,触发辅助对焦模式对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进行再次对焦。通过相位对焦模块和辅助对焦模式的混合对焦,可以大大减少对焦时间,快速而又精准的实现对人脸感兴趣区域的自动对焦。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120执行时实现的步骤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该程序(指令)被处理器120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步骤S710:进入拍照预览模式,获取图像中的人脸感兴趣区域;
步骤S720:采用相位对焦模式对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进行对焦;
步骤S730:当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稳定时,触发辅助对焦模式对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进行再次对焦。
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被执行时,根据检测到的图像中的位置信息确定对焦过程中的人脸感兴趣区域,一旦确定人脸感兴趣区域后采用相位对焦模式进行对焦处理。也即,拍照预览模式出现了人脸,那么不管人脸怎么移动,人脸一直都会是清晰的。同时,待人脸感兴趣区域稳定时,触发辅助对焦模式对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进行再次对焦。通过相位对焦模块和辅助对焦模式的混合对焦,可以大大减少对焦时间,快速而又精准的实现对人脸感兴趣区域的自动对焦。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对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入拍照预览模式,获取图像中的人脸感兴趣区域;
采用相位对焦模式对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进行对焦;
当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稳定时,触发辅助对焦模式对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进行再次对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稳定的判断包括:
检测并判断连续N帧图像的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的位置信息是否发生变化;
若连续N帧图像的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的位置信息均未发生变化,则表明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稳定;
若所述连续N帧图像中的任意一帧图像的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的位置信息发生变化,则表明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不稳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的位置信息为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的边框坐标参数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焦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不稳定时,则继续采用相位对焦模式对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进行对焦,直到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稳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对焦模式为反差对焦模式或激光对焦模式。
6.一种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在拍照预览模式的图像的人脸感兴趣区域;
第一对焦模块,采用相位对焦模式对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进行对焦;
第二对焦模块,当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稳定时,触发辅助对焦模式对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进行再次对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对焦模块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连续N帧图像的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的位置信息;
判断单元,判断连续N帧图像的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的位置信息是否发生变化;
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确定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的稳定或不稳定,当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不稳定时,生成第一对焦信号,当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不稳定时,生成第二对焦信号;
对焦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对焦信号,并触发辅助对焦模式对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进行再次对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焦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对焦信号,继续采用相位对焦模式对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进行对焦,直到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稳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的位置信息为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的边框坐标参数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对焦模式为反差对焦模式或激光对焦模式。
11.一种终端,包括成像装置、显示装置、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进入拍照预览模式,获取图像中的人脸感兴趣区域;
采用相位对焦模式对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进行对焦;
当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稳定时,触发辅助对焦模式对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进行再次对焦。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进入拍照预览模式,获取图像中的人脸感兴趣区域;
采用相位对焦模式对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进行对焦;
当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稳定时,触发辅助对焦模式对所述人脸感兴趣区域进行再次对焦。
CN201710459606.5A 2017-06-16 2017-06-16 对焦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072574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59606.5A CN107257433B (zh) 2017-06-16 2017-06-16 对焦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6/008,322 US10602055B2 (en) 2017-06-16 2018-06-14 Method of focusing, terminal,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JP2019544741A JP7311418B2 (ja) 2017-06-16 2018-06-14 焦点合わせの方法、端末、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可読記憶媒体
KR1020197023858A KR102137921B1 (ko) 2017-06-16 2018-06-14 포커스 방법, 단말기 및 컴퓨터 판독 가능 저장 매체
PCT/CN2018/091352 WO2018228503A1 (en) 2017-06-16 2018-06-14 Method of focusing, terminal,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EP18178015.6A EP3416373B1 (en) 2017-06-16 2018-06-15 Method of focusing, terminal,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ES18178015T ES2856336T3 (es) 2017-06-16 2018-06-15 Método de enfoque, terminal y medio de almacenamiento legible por ordenado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59606.5A CN107257433B (zh) 2017-06-16 2017-06-16 对焦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57433A true CN107257433A (zh) 2017-10-17
CN107257433B CN107257433B (zh) 2020-01-17

Family

ID=60023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59606.5A Active CN107257433B (zh) 2017-06-16 2017-06-16 对焦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602055B2 (zh)
EP (1) EP3416373B1 (zh)
JP (1) JP7311418B2 (zh)
KR (1) KR102137921B1 (zh)
CN (1) CN107257433B (zh)
ES (1) ES2856336T3 (zh)
WO (1) WO2018228503A1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11618A (zh) * 2017-12-27 2018-04-13 上海传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拍照的处理方法、终端及终端可读存储介质
CN108401109A (zh) * 2018-03-18 2018-08-1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获取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WO2018228503A1 (en) * 2017-06-16 2018-12-20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of focusing, terminal,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0545384A (zh) * 2019-09-23 2019-12-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对焦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031249A (zh) * 2019-12-26 2020-04-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辅助对焦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491105A (zh) * 2020-04-24 2020-08-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对焦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352417A (zh) * 2019-10-31 2021-02-09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拍摄设备的对焦方法、拍摄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2752029A (zh) * 2021-01-22 2021-05-04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对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4390201A (zh) * 2022-01-12 2022-04-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对焦方法及其装置
CN114449152A (zh) * 2020-10-30 2022-05-0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对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466130A (zh) * 2020-11-09 2022-05-10 哲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器、装置、方法及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32903A1 (zh) * 2016-02-03 2017-08-10 徐鹤菲 与可见光复用的生物特征复合成像系统和方法
WO2022016550A1 (zh) * 2020-07-24 2022-01-27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拍摄方法、拍摄装置及存储介质
US20230015621A1 (en) * 2021-07-06 2023-01-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Autofocus (af) and auto exposure control (aec) coordination
WO2023027293A1 (en) * 2021-08-23 2023-03-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auto focus of scene
KR20240011793A (ko) 2021-08-23 2024-01-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장면의 자동 초점을 위한 방법 및 전자 디바이스
KR20230033994A (ko) * 2021-09-02 2023-03-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복수의 카메라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78354A (ja) * 2007-05-02 2008-11-13 Fujifilm Corp 撮像装置
US20090284645A1 (en) * 2006-09-04 2009-11-19 Nikon Corporation Camera
US20100097515A1 (en) * 2008-10-22 2010-04-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uto focusing apparatus and auto focusing method, and image sensing apparatus
US20160295101A1 (en) * 2015-04-02 2016-10-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6385542A (zh) * 2016-10-11 2017-02-0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拍照对焦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713750A (zh) * 2016-12-19 2017-05-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对焦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6791427A (zh) * 2017-01-10 2017-05-31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对焦处理方法及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70450A (ja) * 2003-08-25 2005-03-17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ビデオカメラ
JP2006053545A (ja) * 2004-07-12 2006-02-23 Canon Inc 光学機器
JP4697606B2 (ja) 2007-01-24 2011-06-0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影装置及び合焦制御方法
JP2008191391A (ja) * 2007-02-05 2008-08-21 Nikon Corp 焦点調節装置、カメラ
JP2011234015A (ja) 2010-04-26 2011-11-17 Kyocera Corp 端末装置
JP5853594B2 (ja) * 2011-10-31 2016-02-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873336B2 (ja) 2012-01-05 2016-03-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焦点調節装置
CN104159037A (zh) 2014-08-26 2014-11-19 厦门美图之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拍照的自拍方法
JP2016142925A (ja) * 2015-02-02 2016-08-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KR102622489B1 (ko) * 2015-07-31 2024-01-09 소니그룹주식회사 촬상 장치, 촬상 방법, 및 프로그램
CN106060407A (zh) 2016-07-29 2016-10-26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对焦方法及终端
JP2018087860A (ja) * 2016-11-28 2018-06-07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07257433B (zh) 2017-06-16 2020-01-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对焦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84645A1 (en) * 2006-09-04 2009-11-19 Nikon Corporation Camera
JP2008278354A (ja) * 2007-05-02 2008-11-13 Fujifilm Corp 撮像装置
US20100097515A1 (en) * 2008-10-22 2010-04-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uto focusing apparatus and auto focusing method, and image sensing apparatus
US20160295101A1 (en) * 2015-04-02 2016-10-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6385542A (zh) * 2016-10-11 2017-02-0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拍照对焦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713750A (zh) * 2016-12-19 2017-05-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对焦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6791427A (zh) * 2017-01-10 2017-05-31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对焦处理方法及终端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228503A1 (en) * 2017-06-16 2018-12-20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of focusing, terminal,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10602055B2 (en) 2017-06-16 2020-03-24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of focusing, terminal,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7911618A (zh) * 2017-12-27 2018-04-13 上海传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拍照的处理方法、终端及终端可读存储介质
CN108401109B (zh) * 2018-03-18 2020-08-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获取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8401109A (zh) * 2018-03-18 2018-08-1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获取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545384A (zh) * 2019-09-23 2019-12-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对焦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545384B (zh) * 2019-09-23 2021-06-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对焦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352417A (zh) * 2019-10-31 2021-02-09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拍摄设备的对焦方法、拍摄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WO2021081909A1 (zh) * 2019-10-31 2021-05-06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拍摄设备的对焦方法、拍摄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2352417B (zh) * 2019-10-31 2022-03-29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拍摄设备的对焦方法、拍摄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1031249A (zh) * 2019-12-26 2020-04-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辅助对焦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491105A (zh) * 2020-04-24 2020-08-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对焦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491105B (zh) * 2020-04-24 2021-07-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对焦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4449152A (zh) * 2020-10-30 2022-05-0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对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449152B (zh) * 2020-10-30 2023-09-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对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466130A (zh) * 2020-11-09 2022-05-10 哲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器、装置、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752029A (zh) * 2021-01-22 2021-05-04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对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2752029B (zh) * 2021-01-22 2022-11-18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对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4390201A (zh) * 2022-01-12 2022-04-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对焦方法及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511685A (ja) 2020-04-16
EP3416373A1 (en) 2018-12-19
US10602055B2 (en) 2020-03-24
CN107257433B (zh) 2020-01-17
EP3416373B1 (en) 2020-12-30
ES2856336T3 (es) 2021-09-27
US20180367725A1 (en) 2018-12-20
WO2018228503A1 (en) 2018-12-20
JP7311418B2 (ja) 2023-07-19
KR20190104216A (ko) 2019-09-06
KR102137921B1 (ko) 2020-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57433A (zh) 对焦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0877353B2 (en) Continuous autofocus mechanisms for image capturing devices
CN107087107A (zh) 基于双摄像头的图像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06416222A (zh) 实时捕获曝光调整手势
CN111601040B (zh) 摄像头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11375097B2 (en) Lens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terminal
US20160165141A1 (en) Camera timer
CN103327244A (zh) 一种基于角速度检测的摄像对焦方法及装置
CN105827951A (zh) 一种运动对象拍照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2822412B (zh) 曝光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5493493A (zh) 摄像装置、摄像方法及图像处理装置
CN113099122A (zh) 拍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290299B (zh) 成像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4079837A (zh) 一种基于图像传感器的对焦方法及装置
CN103034042A (zh) 一种全景拍摄方法及装置
CN107517345A (zh) 拍摄预览方法及拍摄设备
CN107439005A (zh) 一种确定对焦窗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5959534A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866782A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EP3139588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tting a focus of a camera
CN112653841B (zh) 拍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A2731887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continuous autofocus power consumption
CN115134532A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3873147A (zh) 视频录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399092A (zh) 拍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4461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after: OPPO Guangdo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Address before: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Op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