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51373A - 旋转电机及旋转电机用绝缘件 - Google Patents

旋转电机及旋转电机用绝缘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51373A
CN107251373A CN201580076421.5A CN201580076421A CN107251373A CN 107251373 A CN107251373 A CN 107251373A CN 201580076421 A CN201580076421 A CN 201580076421A CN 107251373 A CN107251373 A CN 1072513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ss
inboard portion
stator
electric wire
rotating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7642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51373B (zh
Inventor
森修
森修一
岩野宏治
小原雄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2513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513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513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513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4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for insulating the magnetic circuit or part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3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 H02K3/3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between conductors or between conductor and core, e.g. slot in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21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 H02K3/52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for generally annula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4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02K1/146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consisting of a generally annular yoke with salient poles
    • H02K1/148Sectional co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6Stator cores with slots for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1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arranged in slo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3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 H02K3/3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between conductors or between conductor and core, e.g. slot insulation
    • H02K3/345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between conductors or between conductor and core, e.g. slot insulation between conductor and core, e.g. slot in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3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 H02K3/38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around winding heads, equalising 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Abstract

旋转电机(1)包含:转子(10),其以轴(3)为中心进行旋转;定子(6),其由卷绕有电线(9C)的多个铁芯(8)组合成环状而成,配置于所述转子的在与所述轴正交的方向上的外侧;以及绝缘件(20、30),其具有外侧部分(21)、内侧部分(22)、主体部(23)、凹部(24)、以及壁(25),安装于所述铁芯的与所述轴平行的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其中,该外侧部分配置于所述定子的径向外侧,该内侧部分配置于所述定子的径向内侧,该主体部将所述外侧部分和所述内侧部分连结且卷绕有所述电线,该凹部设置于所述外侧部分的与所述内侧部分相对的部分,对所述电线进行收容,该壁设置于所述凹部的所述内侧部分侧而对所述凹部的一部分进行覆盖。

Description

旋转电机及旋转电机用绝缘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电机及旋转电机用绝缘件,该旋转电机具有将定子铁芯与定子的绕组之间绝缘的绝缘件。
背景技术
旋转电机的定子具有:定子铁芯,其具有磁轭和齿,该磁轭在旋转电机的转子进行旋转的轴的周围呈环状排列而固定,该齿从磁轭向径向凸出;以及绕组,其卷绕于各齿,配置于在齿间形成的槽。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所述,定子具有将定子铁芯与绕组之间绝缘的绝缘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431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关于定子的铁芯所具有的绕组,卷绕开始的部分与卷绕结束的部分的电位差最大。假设,在由于产品的波动而导致卷绕开始的部分和卷绕结束的部分彼此接近的情况下,铁芯所具有的绕组在卷绕开始的部分与卷绕结束的部分之间开始放电的电压有可能会降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在旋转电机的定子的铁芯所具有的绕组处开始放电的电压的降低进行抑制的旋转电机。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实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旋转电机包含转子、定子、以及绝缘件。转子以轴为中心进行旋转。定子由卷绕有电线的多个铁芯组合成环状而成,配置于所述转子的与所述轴正交的方向上的外侧。绝缘件具有外侧部分、内侧部分、主体部、凹部、以及壁,该外侧部分配置于所述定子的径向外侧,该内侧部分配置于所述定子的径向内侧,该主体部将所述外侧部分和所述内侧部分连结且卷绕有所述电线,该凹部设置于所述外侧部分的与所述内侧部分相对的部分,对所述电线进行收容,该壁设置于所述凹部的所述内侧部分侧而对所述凹部的一部分进行覆盖。绝缘件安装于所述铁芯的与所述轴平行的方向上的一个端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对在旋转电机的定子的铁芯所具有的绕组处开始放电的电压的降低进行抑制的旋转电机。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涉及的旋转电机的斜视图。
图2是表示将实施方式涉及的旋转电机沿与旋转轴平行且经过旋转轴的平面进行切断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A-A矢向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定子铁芯的俯视图。
图5是图4的B-B矢向视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绝缘件的斜视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绝缘件的主视图。
图8是图7的C-C矢向视图。
图9是图7的D-D矢向视图。
图10是表示在绝缘件处卷绕电线时的状态的图。
图11是表示在绝缘件处卷绕电线时的状态的图。
图12是表示在绝缘件处卷绕电线时的状态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涉及的绝缘件的外侧部分的与内侧部分相对的表面的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涉及的绝缘件的图。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涉及的绝缘件的斜视图。
图16是将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涉及的绝缘件的一部分放大后的图。
图17是从内侧部分侧观察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涉及的绝缘件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旋转电机及旋转电机用绝缘件进行详细说明。本发明不限定于下面所示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在实施方式中,旋转电机只要具有在定子铁芯处卷绕有电线的定子即可,并不限定种类。另外,旋转电机不限定于电动机即产生动力的装置,也可以为产生电力的发电机。
图1是实施方式涉及的旋转电机的斜视图。图2是表示将实施方式涉及的旋转电机沿与旋转轴平行且经过旋转轴的平面进行切断后的状态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旋转电机1具有框体2和轴3。如图2所示,框体2收容有:一对轴承4T、4B,它们对轴3进行支撑;定子6;以及转子10,其具有安装有轴3的转子铁芯5以及在转子铁芯5安装的永磁铁7。转子铁芯5安装于轴3。轴3及转子10以轴Zr为中心进行旋转。下面,适当地将轴Zr称为旋转中心轴Zr。
框体2具有筒状的侧部2S、在侧部2S的一端安装的第1凸缘2T、以及在侧部2S的另一端安装的第2凸缘2B。如图2所示,侧部2S具有沿与轴3及转子10的旋转中心轴Zr平行的方向贯穿的通孔2SH。在实施方式中,侧部2S是将四方柱的4个角部设为向旋转中心轴Zr凸出的曲面的形状,但侧部2S的形状不限定于这种形状。
侧部2S在内表面2SI安装定子6。侧部2S的内表面2SI的沿与旋转中心轴Zr正交的平面进行切断时的剖面为圆形。定子6配置于侧部2S的通孔2SH。转子10配置于定子6的内侧。侧部2S的通孔2SH由在侧部2S的一个端部安装的第1凸缘2T和在另一个端部安装的第2凸缘2B所封闭。定子6及转子10被收容于由侧部2S、第1凸缘2T、以及第2凸缘2B包围的空间即通孔2SH内。
第1凸缘2T具有由安装有转子铁芯5的轴3贯穿的孔2TH。在第1凸缘2T的孔2TH安装有轴承4T。在第2凸缘2B安装有轴承4B。如上所述,轴3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由一对轴承4T、4B进行支撑,因此轴3及转子10隔着一对轴承4T、4B而由第1凸缘2T和第2凸缘2B进行支撑。在实施方式中,一对轴承4T、4B为滚珠轴承,但不限定于此。
图3是图2的A-A矢向视图。图3示出了从图2的箭头A方向观察将旋转电机1沿与旋转中心轴Zr正交的平面进行切断后的剖面的状态。定子6具有定子铁芯8和在定子铁芯8的齿处卷绕有电线的绕组9。定子铁芯8是由多个铁芯8S组合成环状而形成的环状构造体。在实施方式中,定子铁芯8是由12个铁芯8S形成的,但形成定子铁芯8的铁芯8S的数量没有限定。形成定子铁芯8的各铁芯8S是将多个作为磁体的电磁钢板的圆板层叠而形成的。定子6由具有绕组9的多个铁芯8S组合成环状而成,配置于转子10的在与旋转中心轴Zr轴正交的方向、即定子铁芯8的径向上的外侧。
转子10配置于环状构造体即定子铁芯8的径向内侧。径向是图3的由箭头RD表示的方向,是与转子10的旋转中心轴Zr正交的方向。转子10的转子铁芯5是圆柱形状的构造体。转子铁芯5是将多个作为磁体的电磁钢板的圆板层叠而形成的。在转子铁芯5的外周面5P安装有多个永磁铁7。多个永磁铁7沿顺着转子铁芯5的圆周的方向CRD,交替地配置N极和S极。在实施方式中,转子10具有10个永磁铁7,但转子10所具有的永磁铁7的数量没有限定。
在实施方式中,永磁铁7通过粘接而安装于转子铁芯5,但将永磁铁7安装至转子铁芯5的方法不限定于此。在实施方式中,永磁铁7安装于转子铁芯5的外周面5P,但也可以安装于在转子铁芯5设置的沿旋转中心轴Zr方向贯穿的孔。
图4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定子铁芯的俯视图。形成作为环状构造体的定子铁芯8的多个铁芯8S具有磁轭8SY和齿8ST。作为环状构造体的定子铁芯8的中心轴为旋转中心轴Zr。磁轭8SY的从旋转中心轴Zr的方向观察到的形状为圆弧形状。齿8ST从磁轭8SY的圆弧的内周部侧向旋转中心轴Zr凸出。多个铁芯8S的圆弧形状的磁轭8SY的端部彼此组合而形成环状而成的定子铁芯8。如图4所示,通过在铁芯8S的齿8ST处卷绕电线9C,从而形成绕组9。绕组9收容于在相邻的铁芯8S的齿8ST的部分处形成的狭缝8SL。
图5是图4的B-B矢向视图。在铁芯8S的与转子10的旋转中心轴Zr平行的方向上的一个端部8TA处安装作为旋转电机用绝缘件的绝缘件20,在另一个端部8TB处安装作为旋转电机用绝缘件的绝缘件30。绝缘件20、30将铁芯8S与绕组9之间绝缘。绕组9是通过电线9C卷绕于铁芯8S及绝缘件20、30而形成的。在实施方式中,绝缘件20、30是通过将树脂注塑成型而制造出的一体的部件,但只要绝缘件20、30将铁芯8S与绕组9之间电绝缘,则无论材料及制造方法如何均可。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绝缘件的斜视图。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绝缘件的主视图。图8是图7的C-C矢向视图。图9是图7的D-D矢向视图。在铁芯8S的一个端部8TA安装的绝缘件20具有:外侧部分21,其配置于图3及图4所示的定子6的径向RD的外侧;内侧部分22,其配置于定子6的径向内侧;主体部23,其将外侧部分21和内侧部分22连结且被卷绕电线9C;凹部24,其设置于外侧部分21的与内侧部分22相对的部分,对电线9C进行收容;以及壁25,其设置于凹部24的内侧部分22侧,对凹部24的一部分进行覆盖。在实施方式中,绝缘件20还具有:第1凹部26i,其用于将形成绕组9的电线9C导入至图5所示的铁芯8S;以及第2凹部26e,其用于将卷绕于铁芯8S的电线9C引出至铁芯8S的外部。
安装绝缘件20的、铁芯8S的一个端部8TB,是将形成绕组9的电线9C导入至铁芯8S,并将在铁芯8S及绝缘件20、30处卷绕的电线9C从铁芯8S引出侧的端部。在铁芯8S的另一个端部8TA安装的绝缘件30既可以为与绝缘件20不同的构造,也可以为绝缘件20。
在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外侧部分21在与内侧部分22相对侧具有凹部24。凹部24向定子6的径向RD的外侧凹入,在外侧部分21的与内侧部分22相对侧以及绝缘件20的外侧端20TE形成开口。壁25向凹部24的开口部伸出,对凹部24的一部分进行覆盖。如图7所示,凹部24对形成绕组9的电线9C进行收容。
由于凹部24向外侧部分21凹入,因此如图7及图8所示,如果在凹部24中收容电线9C,则所收容的部分配置于外侧部分21侧。即,在凹部24中收容的电线9C的位置相比于外侧部分21的与内侧部分22的相对面21P而位于外侧部分21侧。相对面21P是在绝缘件20的主体部23处卷绕的电线9C进行接触的部分,因此避免了收容于凹部24而配置于与相对面21P相比的外侧部分21侧的电线9C与在绝缘件20的主体部23处卷绕的电线9C之间的接触。并且,凹部24被壁25覆盖了一部分。因此,在凹部24中收容的电线9C如图7、图8以及图9所示,通过壁25而更可靠地避免与在绝缘件20的主体部23处卷绕的电线9C之间的接触。
如图8所示,将形成绕组9的电线9C的被导入至绝缘件20的部分适当地称为导入部电线9Cst,将绕组9的卷绕结束的部分的电线9C称为最后一匝电线9Ced。关于在图4及图5所示的1个铁芯8S处卷绕的绕组9,导入部电线9Cst的电位最低,最后一匝电线9Ced的电位最高。因此,绝缘件20的导入部电线9Cst与最后一匝电线9Ced之间的电位差最大。如果局部放电开始电压、即在导入部电线9Cst与最后一匝电线9Ced之间开始放电的电压降低,则发生两者的短路的可能性变高,因此导入部电线9Cst与最后一匝电线9Ced之间优选可靠地实现绝缘。
如上所述,绝缘件20通过凹部24及壁25而避免导入部电线9Cst与最后一匝电线9Ced之间的接触,并且导入部电线9Cst与最后一匝电线9Ced之间至少具有壁25的厚度量的距离。并且,在导入部电线9Cst与最后一匝电线9Ced之间隔着由绝缘材料形成的壁25。通过这样的构造,绝缘件20确保导入部电线9Cst与最后一匝电线9Ced之间的绝缘,因此能够对局部放电开始电压的降低进行抑制。其结果,绝缘件20能够对在旋转电机1的定子铁芯8所具有的绕组9处开始放电的电压的降低进行抑制。
通过在最后一匝电线9Ced安装绝缘管,从而也能够确保导入部电线9Cst与最后一匝电线9Ced的绝缘。但是,在最后一匝电线9Ced安装绝缘管的作业需要耗费工时,并且需要绝缘管的材料费用,因此定子6及旋转电机1的制造费用会上升。在具有绝缘件20的铁芯8S处安装绕组9时,只需在将电线9C收容于凹部24之后将电线9C卷绕于铁芯8S,将最后一匝电线9Ced从绝缘件20引出,因此无需在最后一匝电线9Ced安装绝缘管。因此,通过使用具有绝缘件20的铁芯8S,从而定子6及旋转电机1的制造费用的上升被抑制。并且,由于导入部电线9Cst配置于外侧部分21侧,因此能够避免导入部电线9Cst从外侧部分21的相对面21P凸出。其结果,绕组9的卷绕散乱的情况得到抑制,且绕组9的占有率提高,因此旋转电机1的性能提高。
在实施方式中,如图6及图9所示,凹部24及壁25从绝缘件20的外侧端20TE向安装端20TI延伸。安装端20TI为绝缘件20的一部分,且是图8所示的绝缘件20安装于铁芯8S的部分。如图9所示,凹部24及壁25沿与旋转中心轴Zr平行的方向延伸。
如图9所示,绝缘件20的主体部23具有:将电线9C向绝缘件20导入侧的侧面23SI;将电线9C从绝缘件20引出侧的侧面23SE;以及绝缘件20的外侧端20TE侧的侧面23ST。这些侧面23SI、23SE、23ST之中的将电线9C向绝缘件20导入侧的侧面23SI与旋转中心轴Zr平行。将下述方向称为绝缘件20的宽度方向W,即,从将电线9C向绝缘件20导入侧的侧面23SI朝向将电线9C从绝缘件20引出侧的侧面23SE的方向或者其相反方向。
图9所示的凹部24内的凹部内壁面24W将电线9C在绝缘件20的宽度方向W上的位置限制在凹部24内。在实施方式中,凹部内壁面24W的位置与侧面23SE在绝缘件20的宽度方向W上的位置对齐。通过这样的构造,如果一边使电线9C在凹部24内与凹部内壁面24W抵接,一边将电线9C卷绕于绝缘件20、30及铁芯8S,则能够在从凹部24至主体部23之间对电线9C的弯曲进行抑制。通过对电线9C的弯曲进行抑制,从而能够在将电线9C卷绕于绝缘件20、30及铁芯8S时,对由电线9C的弯曲引起的绕组9的第1匝的翘起进行抑制。因此,绝缘件20能够对绕组9的第1匝与最后一匝之间的接触进行抑制。
图10、图11以及图12是表示在绝缘件处卷绕电线时的状态的图。在将电线9C向绝缘件20进行卷绕的情况下,如图10所示,电线9C一边被向外侧部分21按压,一边向主体部23进行移动。于是,电线9C被导入至凹部24内。凹部24内的电线9C为前面所述的导入部电线9Cst。绕组9在被保持在凹部24内的状态下,向图5所示的绝缘件20、30及铁芯8S进行卷绕。
如图11及图12所示,绕组9的最后一匝电线9Ced隔着壁25而与凹部24内的导入部电线9Cst相交叉。这样,避免了最后一匝电线9Ced与导入部电线9Cst之间的接触,因此绝缘件20的凹部24及壁25能够对绕组9的局部放电开始电压的降低进行抑制。
图13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涉及的绝缘件的外侧部分的与内侧部分相对的表面的图。在绝缘件20的外侧部分21,作为与内侧部分22相对的表面,存在壁25的局部的表面25P、和相比于凹部24而位于绝缘件20的宽度方向W的外侧的表面21Pg。表面21Pg是在将电线9C导入至凹部24时电线9C进行接触的表面。在实施方式中,表面25P的位置和表面21Pg的位置相同。通过这样的构造,电线9C从表面21Pg向凹部24内进行移动时的移动量变少,因此电线9C被顺畅地导入至凹部24内。另外,通过将表面25P的位置与表面21Pg的位置设为相同,从而能够避免导入部电线9Cst凸出至相对面21P侧,因此绕组9的卷绕散乱的情况被可靠地抑制,并且在主体部23处卷绕的绕组9的占有率的降低被抑制。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涉及的绝缘件的图。第1变形例涉及的绝缘件20'所具有的壁25'的表面25P'配置于与表面21Pg'相比的内侧部分22'侧。表面21Pg'是与凹部24'相比位于绝缘件20'的宽度方向W的外侧的表面。通过这样的构造,电线9C从表面21Pg向凹部24内进行移动时的移动量变得比实施方式涉及的绝缘件20少,因此电线9C会被更顺畅地导入至凹部24'内。
另外,绝缘件20'也与实施方式的绝缘件20相同地,通过凹部24'及壁25',确保导入部电线9Cst与最后一匝电线9Ced之间的绝缘,因此能够对局部放电开始电压的降低进行抑制。其结果,绝缘件20'也能够对在旋转电机1的定子铁芯8所具有的绕组9处开始放电的电压的降低进行抑制。另外,绝缘件20'也无需在最后一匝电线9Ced安装管,因此定子6及旋转电机1的制造费用的上升被抑制。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涉及的绝缘件的斜视图。第2变形例涉及的绝缘件20a与实施方式涉及的绝缘件20是同样的,但不同点在于,与凹部24a相比位于绝缘件20a的宽度方向W的外侧的表面21Pag的位置、以及相对面21Pa具有凸条27。绝缘件20a的其他构造与绝缘件20相同。
如图15所示,外侧部分21a的与内侧部分相对的表面21Pa之中的、与凹部24a相比位于绝缘件20a的宽度方向W的外侧的部分21Pag,与除了部分21Pag以外的部分21Paex相比配置于定子6的径向RD的外侧。在下面,将与凹部24a相比位于绝缘件20a的宽度方向W的外侧的部分21Pag适当地称为导入面21Pag,将除了部分21Pag以外的部分21Paex适当地称为相对面21Paex。
图16是将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涉及的绝缘件的一部分放大后的图。图16的实线所示的电线9C示出了下述状态,即,在导入面21Pag配置于与相对面21Paex相比的定子6的径向RD的外侧的情况下,即,采用绝缘件20a的情况下,电线9C向凹部24a内进行导入的状态。图16的双点划线所示的电线9C示出了下述状态,即,在导入面21Pag与相对面21Paex处于同一面内的情况下,电线9C向凹部24a内进行导入的状态。
在导入面21Pag配置于与相对面21Paex相比的定子6的径向RD的外侧的情况下,与导入面21Pag和相对面21Paex处于同一面内的情况相比,在将电线9C从表面21Pag向凹部24a内进行导入时的导入角度被缓和。如果将导入角度变小,则与导入角度大的情况相比,电线9C向凹部24a移动时的动作变少。即,如果将导入角度变小,则电线9C的急剧的动作减少,因此在电线9C向凹部24a导入时,能够降低电线9C从凹部24a脱离的可能性。作为结果,绝缘件20a能够可靠地将电线9C导入至凹部24a,因此能够对定子6及旋转电机1的生产性的降低进行抑制。
图17是从内侧部分侧观察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涉及的绝缘件的图。如图15及图17所示,外侧部分21a的与内侧部分22a相对应的表面即绝缘件20a的相对面21Pa在凹部24a的外侧且在凹部24a延伸的方向的前方具有凸条27,该凸条27沿与旋转中心轴Zr平行的方向而向内侧部分22a凸出。凸条27从相对面21Pa之中的、与导入面21Pag相比位于安装端20TIa侧的相对面21Paex凸出。
凸条27与主体部23a相对。在本变形例中,凸条27的与凸条27延伸的方向正交的剖面的形状为三角形。凸条27的与主体部23a相对的部分的从相对面21Paex起的凸出量最大,随着远离主体部23a,从相对面21Paex起的凸出量逐渐变小。电线9C从凸出量小的部分越过凸条27,而收在凸条27和主体部23a之间,因此电线9C变得容易越过凸条27。凸条27的前面所述的剖面的形状并不限定于三角形,也可以为四边形、圆形、椭圆形或者将三角形的斜边设为曲线的形状。
通过这样的构造,在凹部24a中收容的电线9C沿凸条27卷绕于绝缘件20a,因此绕组9的成为第1匝的电线9C的位置被固定。因此,具有凸条27的绝缘件20a能够抑制绕组9的卷绕散乱的情况以及成为第1匝的电线9C从壁25飞出的情况,因此能够对定子6及旋转电机1的生产性的降低进行抑制。
在本变形例中,绝缘件20a既可以具有将导入面21Pag配置于与相对面21Paex相比的定子6的径向RD的外侧的构造和凸条27两者,也可以具有两者之中的任一者。
在实施方式、第1变形例以及第2变形例中,绝缘件20、20'、20a能够应用于将多个电磁钢板层叠得到的层叠铁芯以及使磁性材料的粉末成型得到的铁芯这两者。另外,关于绝缘件20、20'、20a,无需对铁芯8S进行加工,仅通过绝缘件20、20'、20a就能够取得诸如对局部放电开始电压的降低进行抑制、对定子6及旋转电机1的制造费用的上升进行抑制、以及提高绕组9的占有率等效果。
在实施方式、第1变形例以及第2变形例中,绝缘件20、20'、20a在自身的宽度方向W的一方具有凹部24、24'、24a以及壁25、25'、25a,但不限定于这样的构造。凹部24、24'、24a以及壁25、25'、25a也可以沿绝缘件20、20'、20a的宽度方向W进行设置。
以上的实施方式示出的结构表示本发明的内容的一个例子,既能够与其他公知的技术进行组合,也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对结构的一部分进行省略或者变更。
标号的说明
1旋转电机,2框体,3轴,5转子铁芯,6定子,7永磁铁,8定子铁芯,8S铁芯,8TA一个端部,8TB另一个端部,9绕组,9C电线,9Ced最后一匝电线,9Cst导入部电线,10转子,20、20'、20a、30绝缘件,20TE外侧端,20TI安装端,21、21'、21a外侧部分,21P、21Pa相对面,21Pag表面(导入面),21Paex表面(相对面),22、22'、22a内侧部分,23、23a主体部,23SI、23SE、23ST侧面,24、24'、24a凹部,24W凹部内壁面,25、25'、25a壁,27凸条。

Claims (8)

1.一种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包含:
转子,其以轴为中心进行旋转;
定子,其由卷绕有电线的多个铁芯组合成环状而成,配置于所述转子的与所述轴正交的方向上的外侧;以及
绝缘件,其具有外侧部分、内侧部分、主体部、凹部、以及壁,安装于所述铁芯的与所述轴平行的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其中,该外侧部分配置于所述定子的径向外侧,该内侧部分配置于所述定子的径向内侧,该主体部将所述外侧部分和所述内侧部分连结且卷绕有所述电线,该凹部设置于所述外侧部分的与所述内侧部分相对的部分,对所述电线进行收容,该壁设置于所述凹部的所述内侧部分侧而对所述凹部的一部分进行覆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及所述壁沿与所述轴平行的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部分的与所述内侧部分相对应的表面之中的、将所述电线向所述凹部进行导入的部分,与除了所述进行导入的部分以外的部分相比配置于所述定子的径向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部分的与所述内侧部分相对的表面,在所述凹部的外侧且在所述凹部延伸的方向的前方具有凸条,该凸条沿与所述轴平行的方向而向所述内侧部分凸出。
5.一种旋转电机用绝缘件,其安装于由卷绕有电线的多个铁芯连结成环状而成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端部,该旋转电机用绝缘件的特征在于,包含:
外侧部分,其配置于所述定子的径向外侧;
内侧部分,其配置于所述定子的径向内侧;
主体部,其将所述外侧部分和所述内侧部分连结,且被卷绕所述电线;
凹部,其设置于所述外侧部分的与所述内侧部分相对的部分,对所述电线进行收容;以及
壁,其设置于所述凹部的所述内侧部分侧而对所述凹部的一部分进行覆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电机用绝缘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及所述壁沿与所述定子的中心轴平行的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电机用绝缘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部分的与所述内侧部分相对应的表面之中的、将所述电线向所述凹部进行导入的部分,与除了所述进行导入的部分以外的部分相比配置于所述定子的径向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旋转电机用绝缘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部分的与所述内侧部分相对的表面,在所述凹部的外侧且在所述凹部延伸的方向的前方具有凸条,该凸条沿与所述中心轴平行的方向而向所述内侧部分凸出。
CN201580076421.5A 2015-02-18 2015-02-18 旋转电机及旋转电机用绝缘件 Active CN1072513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5/054495 WO2016132494A1 (ja) 2015-02-18 2015-02-18 回転電機及び回転電機用インシュレー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51373A true CN107251373A (zh) 2017-10-13
CN107251373B CN107251373B (zh) 2018-10-02

Family

ID=553470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76421.5A Active CN107251373B (zh) 2015-02-18 2015-02-18 旋转电机及旋转电机用绝缘件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008896B2 (zh)
JP (1) JP5866081B1 (zh)
KR (1) KR101858914B1 (zh)
CN (1) CN107251373B (zh)
TW (1) TWI560973B (zh)
WO (1) WO201613249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64436B2 (ja) * 2016-11-08 2022-11-01 デュポン帝人アドバンスドペーパー株式会社 絶縁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9132338A1 (ko) 2017-12-26 2019-07-04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스테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모터
KR102523836B1 (ko) * 2018-01-18 2023-04-20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모터
KR102633273B1 (ko) * 2018-08-30 2024-02-05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모터
KR102644795B1 (ko) * 2018-09-03 2024-03-0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모터
JP2020102959A (ja) * 2018-12-21 2020-07-02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作業機及び電動作業機用モータにおけるステータへのコイルの形成方法
KR102635370B1 (ko) * 2019-01-08 2024-02-0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모터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23843A (ja) * 1995-02-17 1996-08-30 Yaskawa Electric Corp モータのコイル端末固定方法
JP2001314055A (ja) * 2000-04-27 2001-11-09 Toshiba Kyaria Kk 固定子、電動機及び圧縮機用電動機
JP2006187073A (ja) * 2004-12-27 2006-07-13 Ichinomiya Denki:Kk インシュレータ、固定子及びモータ
JP2008043107A (ja) * 2006-08-08 2008-02-21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モータ用コア部品
CN203660725U (zh) * 2012-11-13 2014-06-18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9202A (ja) 1994-06-30 1996-01-19 Fanuc Ltd 同期式モータのインシュレータ
JP2001178059A (ja) 1999-12-15 2001-06-29 Yaskawa Electric Corp 電動機の電機子
JP2005269755A (ja) 2004-03-18 2005-09-29 Japan Servo Co Ltd 分割コアを持つ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の巻線ボビン
JP4106375B2 (ja) 2005-09-26 2008-06-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JP4786380B2 (ja) * 2006-03-24 2011-10-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絶縁構造
JP2008043105A (ja) 2006-08-08 2008-02-21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モータ用分割コア
JP5333996B2 (ja) * 2007-08-17 2013-11-06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固定子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回転電機
JP5379550B2 (ja) * 2009-04-21 2013-12-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機子
JP5267541B2 (ja) 2010-11-11 2013-08-21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ボビン及び回転電機
CN106887915B (zh) * 2011-02-14 2019-02-0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定子
JP5751927B2 (ja) * 2011-05-13 2015-07-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JP5785863B2 (ja) * 2011-12-02 2015-09-30 株式会社日立産機システム 電動機の固定子および永久磁石式回転電機
CN104218698B (zh) * 2013-06-03 2017-11-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定子、旋转电机和旋转电机的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23843A (ja) * 1995-02-17 1996-08-30 Yaskawa Electric Corp モータのコイル端末固定方法
JP2001314055A (ja) * 2000-04-27 2001-11-09 Toshiba Kyaria Kk 固定子、電動機及び圧縮機用電動機
JP2006187073A (ja) * 2004-12-27 2006-07-13 Ichinomiya Denki:Kk インシュレータ、固定子及びモータ
JP2008043107A (ja) * 2006-08-08 2008-02-21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モータ用コア部品
CN203660725U (zh) * 2012-11-13 2014-06-18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70102018A (ko) 2017-09-06
US20180034336A1 (en) 2018-02-01
JPWO2016132494A1 (ja) 2017-04-27
CN107251373B (zh) 2018-10-02
US10008896B2 (en) 2018-06-26
KR101858914B1 (ko) 2018-05-16
TWI560973B (en) 2016-12-01
JP5866081B1 (ja) 2016-02-17
WO2016132494A1 (ja) 2016-08-25
TW201631864A (zh) 2016-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51373B (zh) 旋转电机及旋转电机用绝缘件
US9531227B2 (en) Stator structure for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JP5877035B2 (ja) 平角線の巻線構造
EP3176912B1 (en) Stator and rotating machine
US20100320864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 bar-wound stator with rotated conductors
CN104426277A (zh) 电磁电机用定子的线圈绝缘结构
CN106416024A (zh) 轴向间隙型旋转电机
CN107078565A (zh) 用于旋转电机的定子
US9197103B2 (en) Stator core for electric rotary apparatus
US11404930B2 (en) Insulator, and stator and motor comprising same
US20180351417A1 (en)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stator,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stator
CN109478813B (zh) 轴向间隙型旋转电机
JP5343625B2 (ja) 回転電機用インシュレーター及び回転電機用ステーター
US9118223B2 (en) Electric motor
JP6337132B2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回転電機
US20200220410A1 (en) Insulator, and stator and motor comprising same
JP5873262B2 (ja) アウターロータ型モータ
JP2008061442A (ja) 平角線の巻線構造、電動機、平角線の巻装方法及び平角線の成形方法
US9843247B2 (en)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Grosse et al. Needle winding technology for symmetric distributed windings
US9209672B2 (en) Electric motor
JP2012257362A (ja) 回転電機のカセットコイル
JP2014192997A (ja) 電動モータ
JP2019205311A (ja) 電動機、固定子、電動機の製造方法
JP2010148170A (ja) ギャップワインディングモ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