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10642B - 车用电动机 - Google Patents

车用电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10642B
CN107210642B CN201680006633.0A CN201680006633A CN107210642B CN 107210642 B CN107210642 B CN 107210642B CN 201680006633 A CN201680006633 A CN 201680006633A CN 107210642 B CN107210642 B CN 1072106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stator
wall
supporting member
vehicula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0663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10642A (zh
Inventor
细井启
细井启一
辻山周
辻山周一
川村干夫
渡边信吾
增山浩规
利根川健
太田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a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a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a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2106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106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106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106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on from ingress, e.g. water or fing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8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magnetic stationary parts on to, or to, the stator structures
    • H02K1/187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magnetic stationary parts on to, or to, the stator structures to inner st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1/00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H02K21/1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 H02K21/2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around the armatures, e.g. flywheel magneto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6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 H02K5/161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radially supporting the rotary shaft at both ends of the ro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5/00Pumping cooling-air or liquid coolants
    • F01P5/02Pumping cooling-air; Arrangements of cooling-air pumps, e.g. fans or blowers
    • F01P5/04Pump-driving arrangements
    • F01P2005/046Pump-driving arrangements with electrical pump dri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5/00Pumping cooling-air or liquid coolants
    • F01P5/02Pumping cooling-air; Arrangements of cooling-air pumps, e.g. fans or blowers
    • F01P5/04Pump-driv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5/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2205/09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drain passages or by venting, breathing or pressure compensa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车用电动机(1)包括:定子(22);定子支承构件(8),该定子支承构件对定子(22)进行支持;转轴(20),该转轴经由轴承件(23)能自由旋转地支承于定子支承构件(8)且沿水平方向延伸;转子(21),该转子的底壁(21a)能一体旋转地与转轴(20)结合;以及轴承座(24),该轴承座具有在内周侧对轴承件(23)进行支承的圆筒状的筒部(24a),在筒部(24a)的铅垂下侧(V4)形成有排水孔(24h)。在定子支承构件(8)设有供筒部(24a)插入的圆筒状的轴套部(81a)。在轴套部(81a)的内周面的铅垂下方区域,以沿轴套部(81a)的内周面的周向设有将来自排水孔(24h)的水滴向外部排出的排水结构。

Description

车用电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用电动机。本申请基于2015年6月17日提交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5-122044号要求优先权,并将该申请的内容援引于此。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汽车等车辆中使用的电动机(车用电动机),存在例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电动机。上述电动机包括:定子,该定子卷绕有线圈;支承构件,该支承构件对定子进行支承;转轴,该转轴经由轴承件能自由旋转地支承于定子支承构件,并且沿水平方向延伸;以及转子,该转子以对定子进行覆盖的方式形成为圆筒状,在周壁部设有磁体,并且底壁部与转轴能一体旋转地结合。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便于将浸入内部的水滴向外部排出,而在沿转轴延伸的圆筒状的定子固定管道的铅垂下方区域设置排水结构,从而使来自上述排水结构的水滴沿定子支承构件排出到外部。
另一方面,近年来,要求提高将车用电动机安装于车辆时的布局性及与车辆的外部连接器的连接操作性,例如,希望能以转轴为中心自由地调节车用电动机相对于车辆的安装角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2-9540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的车用电动机中,排水结构仅对应规定的安装角度。因而,存在如下技术问题,即,若从对车辆的布局性及与车辆的外部连接器的连接操作性等理由出发,改变车用电动机相对于车辆的安装角度,则车用电动机的排水结构的性能将会受到损害。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包括将浸入内部的水滴排出到外部的排水结构的车用电动机中,在不损害排水结构的性能的情况下,提高车用电动机安装于车辆时的布局性及与车辆的外部连接器的连接操作性。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第一方面所记载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用电动机,包括:定子,该定子卷绕有线圈;支承构件,该支承构件对定子进行支承;转轴,该转轴经由轴承件能自由旋转地支承于上述定子支承构件,并且沿水平方向延伸;转子,该转子具有圆盘状的底壁和圆筒状的周壁,其中,上述底壁对所述转轴的轴线方向的所述定子的一侧进行覆盖,上述周壁从所述底壁的外周端立起,以对上述定子的外周侧进行覆盖,在上述周壁设有磁体,并且上述底壁能一体旋转地与所述转轴结合;以及轴承座,该轴承座具有在内周侧对所述轴承件进行支承的圆筒状的筒部,在所述筒部的铅垂下侧形成有排水孔,在所述定子支承构件设有轴承座插入部,该轴承座插入部具有供所述筒部插入的圆筒状的轴套部,在上述轴套部的内周面的铅垂下方区域,沿上述轴套部的内周面的周向设有将来自上述排水孔的水滴向外部排出的排水结构。
第二方面所记载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用电动机,其中,上述排水结构是从上述轴套部的内周面向径向外侧凹陷且与上述轴套部的外部连通的多个凹部。
第三方面所记载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用电动机,其中,多个上述凹部以在周向上排列的方式配置于上述轴套部的内周面的一部分。
第四方面所记载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用电动机,其中,在所述定子支承构件设有圆筒状的水进入限制壁,该水进入限制壁对所述转子的周壁的开口侧的端部的外周进行覆盖,在上述水进入限制壁的内周面的铅垂下方区域中,将流到上述水进入限制壁的水滴向外部排出的排水用凹部遍及与上述排水结构对应的范围设置。
第五方面所记载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用电动机,其中,上述定子支承构件和底座构件设置迷宫结构,该迷宫结构具有将进入到内部的水滴向外部排出的排水通路,并包括防止异物进入到上述排水通路中的异物进入防止部。
第六方面所记载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用电动机,其中,上述排水通路包括朝上述轴线方向的上述底座构件的一侧开口的底座侧排水通路,上述异物进入防止部包括立起壁,该立起壁从定子支承构件中的、面向上述底座侧排水通路的部分向铅垂上方立起,并且从上述轴线方向的一侧对上述底座侧排水通路进行覆盖。
第七方面所记载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用电动机,其中,上述轴承座还包括环状的凸缘部,该凸缘部从上述筒部向径向外侧立起,在上述凸缘部设有安装部,该安装部能在将上述排水孔配置于上述筒部的铅垂下侧的状态下,对以上述转轴为中心的上述定子支承构件的安装角度进行调节。
第八方面所记载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用电动机,其中,上述车用电动机用作车辆的散热器冷却用电动风扇的驱动源。
发明效果
根据第一方面所记载的技术方案,在轴套部的内周面的铅垂下方区域中,沿轴套部的内周面的周向设有将来自排水孔的水滴向外部排出的排水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当将车用电动机安装到车辆时,即使在对以转轴为中心的、车用电动机相对于车辆的安装角度进行调节的情况下,也能在沿轴套部的内周面的周向的排水结构的设定范围内,确保排水结构的性能。此外,能在沿轴套部的内周面的周向的排水结构的设定范围内,将以转轴为中心的、车用电动机相对于车辆的安装角度调节至规定的角度。因而,能在不损害排水结构的性能的情况下,提高安装到车辆时的布局性。此外,还能提高与车辆侧的外部连接器的连接操作性。
根据第二方面所记载的技术方案,排水结构是从轴套部的内周面向径向外侧凹陷且与轴套部的外部连通的多个凹部。在这种情况下,在将车用电动机安装到车辆时,即使在对以转轴为中心的车用电动机相对于车辆的安装角度进行调节的情况下,也能顺利地从各凹部向外部排水。此外,与将排水结构设为在轴套部的内周面的周向上连续的一个凹部的情况相比,能提高由轴套部实现的筒部的支承强度。因而,能稳定地支承轴承座。
根据第三方面所记载的技术方案,多个凹部以在周向上排列的方式配置于轴套部的内周面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只要将形成于筒部的排水孔形成在与上述配置对应的范围(筒部的铅垂下侧的一部分)即可,因此,无需过度增加排水孔。
因而,容易确保筒部的正圆度,并能提高轴承座的加工精度。
根据第四方面所记载的技术方案,在水进入限制壁的内周面的铅垂下方区域中,将流到水进入限制壁的水滴向外部排出的排水用凹部遍及与排水结构对应的范围设置。在这种情况下,在将车用电动机安装到车辆时,即使在对以转轴为中心的、车用电动机相对于车辆的安装角度进行调节的情况下,也能在沿轴套部的内周面的周向的排水结构的设定范围内,确保排水用凹部的性能。
根据第五方面所记载的技术方案,定子支承构件和底座构件设置迷宫结构,该迷宫结构包括异物进入防止部,该异物进入防止部防止异物进入到将进入到内部的水滴向外部排出的排水通路中。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能防止异物进入到排水通路中,因此,能防止排水通路堵塞,从而能经由排水通路顺利地排水。
根据第六方面所记载的技术方案,异物进入防止部包括立起壁,该立起壁从定子支承构件中的、面向底座侧排水通路的部分向铅垂上方立起,并且从轴线方向的一侧对底座侧排水通路进行覆盖。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能防止异物进入到排水通路中,因此,能防止底座侧排水通路堵塞,从而能经由底座侧排水通路顺利地排水。
根据第七方面所记载的技术方案,在轴承座的凸缘部设有安装部,该安装部能在将排水孔配置于筒部的铅垂下侧的状态下,对以转轴为中心的定子支承构件的安装角度进行调节。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能在不增加排水孔的情况下将轴承座安装于定子支承构件,因此,容易确保筒部的正圆度,并能提高轴承座的加工精度。
根据第八方面所记载的技术方案,将车用电动机用作车辆的散热器冷却用电动风扇的驱动源。在这种情况下,能实现高效的排水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从电动机轴向一侧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动机进行观察的图。
图2是从电动机轴向另一侧对上述电动机进行观察的图。
图3是图1的III-III剖视图。
图4是表示上述电动机的轴承座的立体图。
图5是从电动机轴向一侧对上述轴承座进行观察的图。
图6是从电动机轴向一侧对上述电动机的支架的的主要部分进行观察的图。
图7是表示供上述轴承座插入的轴承座插入部的立体图。
图8是包括图3的主要部分和图2的VIII-VIII截面的图,其是用于对设于上述支架和底座构件的迷宫结构进行说明的图。
图9是用于对上述支架的安装角度进行说明的图,其是表示使支架宽度方向中心线沿铅垂方向的状态的图。
图10是用于对上述支架的安装角度进行说明的图,其是表示使支架宽度方向中心线相对于铅垂方向朝支架宽度方向一侧倾斜的状态的图。
图11是用于对上述支架的安装角度进行说明的图,其是表示使支架宽度方向中心线相对于铅垂方向朝支架宽度方向另一侧倾斜的状态的图。
图12是图1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其是用于对上述电动机的转子的定位用孔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电动机整体)
图1至图3示出实施方式的电动机1(车用电动机)的一个示例。另外,图中符号CP表示无刷电动机2的输出轴20(转轴)的中心。此外,图中符号CL表示输出轴20的轴线。以下,将输出轴20的中心称作“电动机中心”,将沿轴线CL的方向称作“电动机轴向”,将与轴线CL正交的方向称作“电动机径向”,将绕轴线CL旋转的方向称作“电动机周向”。在此,电动机轴向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的“轴线方向”。
此外,图中符号V1表示电动机轴向的一侧,符号V2表示电动机轴向的另一侧。此外,图中符号V3表示铅垂方向的上侧(铅垂上侧),符号V4表示铅垂方向的下侧(铅垂下侧)。
电动机1包括无刷电动机2(被驱动体)和对无刷电动机2进行控制的控制器3。电动机1例如用作车辆的散热器冷却用电动风扇的驱动源,固定于下述的输出轴20的风扇主体(未图示)以与车辆的散热器(未图示)对置的方式经由凸缘部80b、82b固定设置于车辆侧。
(无刷电动机)
以下,参照图1及图3进行说明。无刷电动机2包括:输出轴20,该输出轴20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沿水平方向延伸,并形成轴线CL;转子21,该转子21能与输出轴20一起旋转;以及定子22,该定子22能产生用于使转子21与输出轴20一起旋转的磁场。
转子21包括:圆盘状的底壁21a,该底壁21a对定子22的电动机轴向的一侧V1进行覆盖;圆筒状的周壁21b,该周壁21b从底壁21a的外周端立起,以对定子22的外周侧进行覆盖,并且在电动机轴向的另一侧V2形成开口部21i;圆环状的檐部21d,该檐部21d从周壁21b的开口部21i侧的端部朝径向外侧立起。在底壁21a的径向中心部形成有供输出轴20插通的圆筒状的轴套部21h。
底壁21a能一体旋转地与输出轴20结合。例如,通过将输出轴20压入并固定于轴套部21h,从而使转子21能与输出轴20一起旋转。利用粘接剂等在周壁21b的径向内侧面设有多块磁体21c。
转子21受到定子22所产生的磁场而能与输出轴20一起旋转。
定子22配置于转子21的周壁21b的径向内侧。定子22通过螺栓22d固定于支架8(定子支承构件)。在定子22的径向内侧设有轴承座24,该轴承座24供起到输出轴20的轴承件的作用的一对轴承23嵌装。轴承座24与定子22一起被螺栓22d固定。
定子22包括:圆筒状的定子铁心22a;绝缘性的绝缘体22b,该绝缘体22b安装于多个齿部的电动机轴向两侧,多个上述齿部突出设置于定子铁心22a的径向外侧;以及导电性的线圈22c,该线圈22c卷装在绝缘体22b上。线圈22c对应于U相、V相、W相这三相。本实施方式的无刷电动机2是包括U相、V相、W相这三相的线圈22c的三相无刷电动机。
线圈22c的末端部从转子21的开口部21i一侧拉出,并与以贯穿支架8的开口80m的方式配置于上述开口部21i侧的母线单元25连接。母线单元25具有将来自外部的电力供给至线圈22c的作用。例如,母线单元25包括:与各相线圈22c的卷绕开始端(未图示)连接的U相用母线、V相用母线及W相用母线(以下,称作“U~W相用母线”);以及与各相线圈22c的卷绕结束端(未图示)连接的中性点用母线。各母线中的、U~W相用母线包括三个供电端子25a,三个供电端子25a从开口部21i朝向控制器3以沿电动机轴向的方式延伸。各供电端子25a通过电阻焊接等而与配设于底座构件5的三相母线的电动机侧端部125电连接。
(控制器)
控制器3包括:端子4,该端子4具有多个母线100;树脂制的底座构件5,该底座构件5配设有端子4;多块电子元件65、66,该电子元件65、66分别与多条母线100电连接;功率器件7,该功率器件7将电力供给至无刷电动机2,并且对无刷电动机2的驱动进行控制;支架8,该支架8安装于底座构件5;以及盖9、10(主体盖9及端子盖10),该盖9、10对底座构件5进行覆盖。在底座构件5上构成有用于对无刷电动机2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
(底座构件)
以下,参照图2及图3进行说明。底座构件5包括底座主体50,该底座主体50在电动机轴向上具有厚度,且在从电动机轴向观察的俯视观察时呈矩形板状。底座构件5包括在俯视观察时从底座主体50向铅垂上侧V3突出的第一连接器51及第二连接器52、和从底座主体50向铅垂下侧V4突出的端子连接部53。例如,底座构件5通过使用了树脂等绝缘材料的嵌件成形而在内部配设有多根母线100。在端子连接部53的面向输出轴20的位置形成有开口部53h,该开口部53h在底座构件5的厚度方向上开口(贯穿)。
在底座主体50与端子连接部53之间形成有凸缘部50f,该凸缘部50f具有在俯视观察时沿底座主体50的铅垂下侧V4的倾斜角部(锥部)延伸且沿端子连接部53的外周部延伸的轮廓。
在底座主体50的铅垂上侧V3的角部形成有凸缘部50g,该凸缘部50g在俯视观察时呈在顶部具有圆角的三角形。
在凸缘部50f、50g形成有未图示的贯通孔,该贯通孔在底座构件5的厚度方向上开口(贯穿)。例如,通过将螺栓18插通到底座构件5的凸缘部50f、50g的贯通孔,并将螺栓18拧入支架8的各安装孔(未图示),从而能将底座构件5紧固固定于支架8。
(支架)
以下,参照图1及图3进行说明。支架8在电动机轴向上包括:支架主体80,该支架主体80呈沿底座主体50的外形的形状;轴承座插入部81,该轴承座插入部81呈沿端子连接部53的外形的形状;以及电动机支架部82,该电动机支架部82呈沿无刷电动机2的外形的形状。例如,支架8由铝等导热性好的金属材料形成。
(支架主体)
支架主体80包括:主体底座部80a(参照图3),该主体底座部80a在电动机轴向另一侧V2具有平坦的表面;多个(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宽度方向两端各一个,共计两个)凸缘部80b(参照图1),多个上述凸缘部80b从主体底座部80a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向宽度方向外侧突出;多个销型的散热翅片80c(参照图3),多个上述散热翅片80c从主体底座部80a的面上向电动机轴向的一侧V1突出;连接肋部80d(参照图3),该连接肋部80d以将在铅垂方向上相邻的多个散热翅片80c之间连接的方式呈直线状地延伸;以及多个凸型的散热翅片80e(参照图1),多个上述散热翅片80e从主体底座部80a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向宽度方向外侧突出。在凸缘部80b上形成有在电动机轴向上开口的贯通孔80h。
(轴承座插入部)
在轴承座插入部81上形成有朝电动机轴向开口的贯通孔81h。在轴承座插入部81中面向开口部81h(参照图3)的部分设有供轴承座24的筒部24a插入的圆筒状的轴承座插入轴套部81a(轴套部)。轴承座插入轴套部81a作为与无刷电动机2一体连接的电动机连接轴套部而发挥功能。
(电动机支架部)
电动机支架部82包括:底座部82a(参照图3),该底座部82a在电动机轴向的另一侧V2具有平坦的表面;多个(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凸缘部82b,多个上述凸缘部82b从底座部82a的外周部朝电动机径向外侧突出;以及多个销型的散热翅片82c(参照图3),多个上述散热翅片82c在底座部82a的面上朝电动机轴向的另一侧V2突出。在凸缘部82b形成有在电动机轴向上开口的贯通孔82h。
例如,通过将螺栓(未图示)插通到支架8的各凸缘部80b、82b的贯通孔80h、82h,并将螺栓拧入车辆侧的各安装孔(未图示),从而能将电动机1紧固固定于未图示的车辆。另外,能调节电动机1相对于车辆的安装姿势,更具体而言,能将以输出轴20为中心的电动机1相对于车辆的安装角度调节成规定的角度。
(主体盖)
以下,参照图2及图3进行说明。从电动机轴向的另一侧V2观察,主体盖9呈沿底座主体50的外形的矩形。主体盖9包括:顶板部90,该顶板部90对底座主体50进行覆盖;以及盖壁部91,该盖壁部91从顶板部90向底座主体50立起。盖壁部91从电动机轴向的另一侧V2观察呈矩形的环状,并包围底座主体50。
在顶板部90设有使主体盖9与底座主体50卡定的卡定部92(参照图2)。
卡定部92在顶板部90的宽度方向两端部设有多个(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宽度方向两端各两个,共计四个)。
卡定部92包括:一对脚部92a,该一对脚部92a从顶板部90向底座主体50延伸;以及连接部92b,该连接部92b将一对脚部92a的末端部连接。
在底座主体50上设有与卡定部92的连接部92b卡定的爪部50j(参照图2)。
爪部50j以与主体盖9的卡定部92对置的方式在底座主体50的宽度方向两端部设有多个(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宽度方向两端各两个,共计四个)。
(端子盖)
从电动机轴向的另一侧V2观察,端子盖10呈沿端子连接部53的外形的形状。端子盖10配置在将配设于底座构件5的三相母线的电动机侧端部125和输出轴20的紧固部20j覆盖的位置处,并将无刷电动机2(U~W相用母线)的三个供电端子25a和对应的电动机侧端部的电连接部覆盖。在端子连接部53与端子盖10之间设有环状的密封件40。
端子盖10包括:顶板部11,该顶板部11对端子连接部53进行覆盖;以及盖壁部12,该盖壁部12从顶板部11向端子连接部53立起。盖壁部12包括从电动机轴向的另一侧V2观察呈环状的、包围端子连接部53的盖壁部12。
端子连接部53包括隔着密封件40而与盖壁部12的外周侧接触的环状的底座壁部53a。
(轴承座)
以下,参照图3、图4及图5进行说明。轴承座24包括:圆筒状的筒部24a,该筒部24a在内周侧对一对轴承23进行支承;以及圆环状的凸缘部24d,该凸缘部24d从筒部24a的电动机轴向的一侧V1的端部向径向外侧立起。筒部24a包括:圆筒状的第一筒部24b,该第一筒部24b对一对轴承23中的、电动机轴向一侧V1的轴承进行支承;以及呈圆筒状的第二筒部24c,该第二筒部24c对一对轴承23中的、电动机轴向的另一侧V2的轴承进行支承,并且比第一筒部24b的直径小。在第二筒部24c的铅垂下侧V4且靠近第一筒部24b的部分形成有排水孔24h,该排水孔24h在厚度方向上开口(贯穿)于第二筒部24c,且呈沿第二筒部24c的内周面的周向的长孔形状。
在凸缘部24d上形成有贯通孔24i、24j、24k,该贯通孔24i、24j、24k在厚度方向上开口(贯穿)于凸缘部24d,并且从电动机轴向观察呈圆形。在此,贯通孔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安装部”的一个示例。另外,图中符号24m表示形成于凸缘部24d的缺口部。
贯通孔24i、24j、24k设有多个(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三个,共计九个)。贯通孔24i、24j、24k以沿电动机周向的方式隔开间隔地配置于圆环状的凸缘部24d的电动机径向中央部处。从电动机轴向观察,各贯通孔24i、24j、24k以在电动机周向上隔开大致相等的间隔(例如120°左右的间隔)的方式配置。
从电动机轴向观察,各贯通孔24j、24k以相对于贯通孔24i在电动机周向上隔开规定间隔(例如45°左右的间隔)的方式配置。在图5中,符号H1、H2、H3分别表示穿过电动机中心CP和各贯通孔24i、24j、24k的中心P1、P2、P3的直线。此外,符号θ1表示直线H1与直线H2所成的角度,符号θ2表示直线H1与直线H3所成的角度。此外,角度θ1、θ2分别相当于各贯通孔21j、24k相对于贯通孔24i的配置角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别设为45°左右。各贯通孔24i、24j、24k在将排水孔24h配置于筒部24a的铅垂下侧的状态下,能调节支架8相对于电动机中心CP的安装角度。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架8的安装角度能相对于电动机中心CP各自调节到图6所示的角度A1、A2(以支架宽度方向心线C1为基准,在一侧和另一侧各45°左右)
(轴承座的安装结构)
参照图6,当从电动机轴向的一侧V1观察时,轴承座插入部81设有多个(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轴承座安装部89,三个上述轴承座安装部89从轴承座插入部81的外周部向电动机径向外侧突出。各轴承座安装部89以在电动机周向上隔开大致相等间隔(例如,120°左右的间隔)的方式设置。在各轴承座安装部89上形成有在电动机轴向上开口(贯穿)且从电动机轴向观察呈圆形的安装孔89h。
例如,通过将螺栓22d插通到轴承座24的凸缘部24d的各贯通孔24i(或各贯通孔24j、24k),并隔着定子22将螺栓22d拧入各轴承座安装部89的安装孔89h,从而能将轴承座24与定子22一起紧固固定于支架8(参照图8)。
(排水结构)
以下,参照图7及图8进行说明。在轴承座插入轴套部81a的内周面的铅垂下方区域形成有将来自排水孔24h的水滴向外部排出的多个(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凹部81i、81j、81k。多个凹部81i、81j、81k以在周向上排列的方式配置于轴承座插入轴套部81a的内周面的一部分。在此,多个凹部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排水结构”的一个示例。
在将电动机1用作车辆的散热器冷却用风扇的驱动源的情况下,电动机1配置于车辆前方的发动机舱内的情况较多,而该部位处于雨水落入或是来自主动轮的浸水环境。因而,在电动机1中,尤其希望高效的排水结构。
各凹部81i、81j、81k从电动机轴向观察时从轴承座插入轴套部81a的内周面向径向外侧呈U字形地凹陷。各凹部81i、81j、81k在与第二筒部24c对置的部位处沿电动机轴向延伸,而与轴承座插入轴套部81a的外部(电动机轴向的另一侧V2的开口)连通。藉此,即使在因雨水落入或来自主动轮的浸水等,而使得水滴进入轴承座24内的情况下,也能将来自排水孔24h的水滴经由各凹部81i、81j、81k排出到外部。
以下,参照图6进行说明。将穿过电动机中心CP且穿过支架8的宽度方向中心的直线称作“支架宽度方向中心线”。图中符号C1表示支架宽度方向中心线。当从电动机轴向观察时,凹部81i以底部(最深的部分)位于支架宽度方向中心线C1上的方式配置。当从电动机轴向观察时,各凹部81j、81k以相对于凹部81i在电动机周向上隔开规定间隔(例如45°左右的间隔)的方式配置。在图6中,符号L1、L2分别表示穿过电动机中心CP和各凹部81j、81k的底部(最深部分)的直线。此外,符号A1表示支架宽度方向中心线C1与直线L1所成的角度,符号A2表示支架宽度方向中心线C1与直线L2所成的角度。另外,角度A1、A2分别相当于各凹部81j、81k相对于凹部81i的配置角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别设为45°左右。
(由支架的安装角度实现的排水的流动)
以下,参照图5、图8、图9进行说明。在图9中,符号W10表示由凹部81i实现的排水的流动。通过将螺栓22d的插通部位设为轴承座24的凸缘部24d的各贯通孔24i,从而能设为在使支架宽度方向中心线C1沿铅垂方向的状态下,将排水孔24h配置于筒部24a的铅垂下侧的状态。
如图9所示,在使支架宽度方向中心线C1沿铅垂方向的状态下,凹部81i配置于轴承座插入轴套部81a的铅垂下侧的最下部(排水孔24h的正下方)。藉此,在使支架宽度方向中心线C1沿铅垂方向的状态下,如箭头W10所示,能使来自排水孔24h的水滴一边向铅垂下侧V4流动,一边向外部排出。
以下,参照图5、图8、图10进行说明。在图10中,符号W11表示由凹部81j实现的排水的流动。通过将螺栓22d的插入部位设为轴承座24的凸缘部24d的各贯通孔24j,从而能设为在使支架宽度方向中心线C1相对于铅垂方向朝支架宽度方向一侧倾斜的状态(例如,以支架宽度方向中心线C1为基准,朝一侧倾斜45°左右的状态)下,将排水孔24h配置于筒部24a的铅垂下侧的状态。
如图10所示,在使支架宽度方向中心线C1相对于铅垂方向朝支架宽度方向一侧倾斜的状态下,凹部81j配置于轴承座插入轴套部81a的铅垂下侧的最下部(排水孔24h的正下方)。藉此,在使支架宽度方向中心线C1相对于铅垂方向朝支架宽度方向一侧倾斜的状态下,如箭头W11所示,能使来自排水孔24h的水滴一边向铅垂下侧V4流动,一边向外部排出。
以下,参照图5、图8、图11进行说明。在图11中,符号W12表示由凹部81k实现的排水的流动。通过将螺栓22d的插入部位设为轴承座24的凸缘部24d的各贯通孔24k,从而能设为在使支架宽度方向中心线C1相对于铅垂方向朝支架宽度方向另一侧倾斜的状态(例如,以支架宽度方向中心线C1为基准,朝另一侧倾斜45°左右的状态)下,将排水孔24h配置于筒部24a的铅垂下侧的状态。
如图11所示,在使支架宽度方向中心线C1相对于铅垂方向朝支架宽度方向另一侧倾斜的状态下,凹部81k配置于轴承座插入轴套部81a的铅垂下侧的最下部(排水孔24h的正下方)。藉此,在使支架宽度方向中心线C1相对于铅垂方向朝支架宽度方向另一侧倾斜的状态下,如箭头W12所示,能使来自排水孔24h的水滴一边向铅垂下侧V4流动,一边向外部排出。
(水进入限制壁)
以下,参照图6及图8进行说明。在电动机支架部82的电动机轴向的一侧V1的外周缘形成有圆筒状的水进入限制壁85,该水进入限制壁85将转子21的周壁21b的开口部21i侧的端部(檐部21d)的外周覆盖。水进入限制壁85与轴承座插入轴套部81a同轴配置。
水进入限制壁85具有使从电动机支架部82的铅垂上侧V3想要朝供电接点及控制器3等配置的电动机中心CP一侧流入的水滴,沿着外周面向铅垂下侧V4滴下,来限制水滴进入电动机中心CP一侧的作用。
另外,转子21的檐部21d起到对滴下到周壁21b的外周面的水滴朝周壁21b的开口部21i侧流入的情况进行限制的限制壁的作用,同时还起到周壁21b的加强部的作用。
在电动机支架部82的电动机轴向一侧V1形成有比水进入限制壁85的直径小的呈圆筒状的第一圆筒壁86和比第一圆筒壁86的直径小的呈圆筒状的第二圆筒壁87。第一圆筒壁86和第二圆筒壁87分别与轴承座插入轴套部81a同轴配置。在第一圆筒壁86和第二圆筒壁87的径向内侧形成有倾斜面86a、87a,该倾斜面86a、87a在图8的剖视时分别以越靠电动机轴向一侧V1,越是位于径向外侧的方式倾斜。
第一圆筒壁86和第二圆筒壁87与水进入限制壁85同样地,也使从电动机支架部82的铅垂上侧V3想要朝供电接点和控制器3等配置的电动机中心CP一侧流入的水滴沿外周面向铅垂下侧V4滴下。因而,具有限制水滴向电动机中心CP一侧进入的作用。藉此,对水滴向电动机中心CP一侧的进入进行双重、三重限制。
如图6所示,当从电动机轴向一侧V1观察时,在电动机支架部82的底座部82a的电动机轴向一侧V1且由第二圆筒壁87围成的区域,形成有从轴承座插入轴套部81a放射状地延伸的多个肋部81r。
(排水用凹部)
以下,参照图6及图8进行说明。在水进入限制壁85的内周面的铅垂下方区域中,将流到水进入限制壁85的水滴向外部排出的排水用凹部85b遍及与轴承座插入轴套部81a的多个凹部81i、81j、81k(排水结构)对应的范围设置。当从电动机轴向一侧V1观察时,排水用凹部85b的设定范围采用比直线L1与直线L2所成的角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为90°左右)大的角度范围。另外,支架8的开口80m的设定范围从电动机轴向一侧V1观察时,也采用比直线L1与直线L2所成的角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为90°左右)大的角度范围。
当从电动机轴向一侧V1观察时,水进入限制壁85的除了排水用凹部85b以外的内周面的整个区域形成为圆形曲面。以下,将水进入限制壁85中的、具有除了排水用凹部85b以外的、呈上述圆形曲面的内周面的部分称作“一般部”。排水用凹部85b相对于一般部85a朝径向外侧凹陷,并且以沿水进入限制壁85的内周面的周向的方式形成。排水用凹部85b形成于水进入限制壁85的根部一侧(图8的V2侧)至延伸端(图8的V1侧)的范围内,并与外部(电动机轴向一侧V1的开口)连通。
例如,排水用凹部85b的凹陷的深度设定为,在水滴通过表面张力附着于排水用凹部85b内的水进入限制壁85的根部一侧的角落,附着的水滴冻结成冰块的情况下,该冰块部不会与转子21的周壁21b的开口部21i一侧的端部(檐部21d)接触的深度。
以下,参照图1进行说明。在将支架8安装于无刷电动机2的状态下,水进入限制壁85的内周面以与转子21的周壁21b的开口部21i一侧的端部(檐部21d)隔开间隙的方式对置。由于排水用凹部85b相对于一般部85a朝径向外侧凹陷,因此,在排水用凹部85b中,相比于一般部85a,与转子21的周壁21b的开口部21i一侧的端部(檐部21d)的分开宽度在局部上有所放大。
(迷宫结构)
以下,参照图8进行说明。排水通路70包括电动机侧排水通路71、底座侧排水通路72和开口侧排水通路73。电动机侧排水通路71由轴承座24的第二筒部24c的外周面和轴承座插入轴套部81a的多个凹部81i、81j、81k围成,并且沿电动机轴向延伸。底座侧排水通路72朝底座构件5的电动机轴向一侧V1开口。开口侧排水通路73形成在从底座构件5向电动机轴向一侧V1突出且被开口80m围成的底座侧轴套部53b的铅垂下侧的面与后述的立起壁88a的上表面(面向开口80m的面)之间。排水通路70在支架8和底座构件5的连接部分等处弯曲成曲柄状,并形成迷宫结构。
(异物进入防止部)
以下,参照图6及图8进行说明。上述迷宫结构包括防止异物进入排水通路70的异物进入防止部88。异物进入防止部88包括立起壁88a,该立起壁88a从支架8的电动机支架部82中的、面向底座侧排水通路72的部分朝铅垂上方立起,并且从电动机轴向一侧V1将底座侧排水通路72覆盖。立起壁88a形成在形成支架8的开口80m的开口形成部中的铅垂下侧的部分处。立起壁88a的上缘(开口80m一侧的端缘)从电动机轴向(电动机轴向一侧V1)观察时呈平缓的U字形。
(由迷宫结构实现的排水的流动)
在图8中,箭头W1、W2、W3、W4表示排水的流动。例如,从排水孔24h滴下的水滴如箭头W所示那样流到电动机侧排水通路71内。流到电动机侧排水通路71内的水滴如箭头W1所示那样,在电动机侧排水通路71内流向电动机轴向另一侧V2。流向电动机轴向另一侧V2的水滴如虚线箭头W2所示那样在底座侧轴套部53b的纸面背后侧或纸面近前侧迂回而流向铅垂下侧V4,并流到开口侧排水通路73内。
另一方面,进入到端子盖10内的水滴如箭头W4所示那样,经由底座侧排水通路72内而流到开口侧排水通路73内。
流到开口侧排水通路73内的水滴如箭头W3所示那样,沿立起壁88a的电动机轴向一侧V1的部分等且向着铅垂下侧V4流动。接着,该水滴经由第二圆筒壁87、第一圆筒壁86和水进入限制壁85的排水用凹部85b等排水引导壁向外部排出。
(转子定位用孔)
如图1所示,在转子21的底壁21a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八个)贯通孔26、27,多个上述贯通孔26、27在底壁21a的厚度方向上开口(贯穿)。多个贯通孔26、27以沿着圆盘状的底壁21a的外周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当从电动机轴向(电动机轴向一侧V1)观察时,各贯通孔26、27呈沿圆盘状的底壁21a的外周缘的圆弧状地延伸的长孔形状。藉此,与将各贯通孔的形状设为从电动机轴向观察时呈圆形的情况相比,能实现转子21的轻量化。
多个贯通孔26、27中的、具有与贯通孔26不同的形状的贯通孔27(异形孔)起到转子21的定位用的孔的作用。以下,将起到转子21的定位用的孔的作用的贯通孔称作“转子定位用孔”。转子定位用孔27仅设有一个。藉此,在转子21组装时,只要着眼于一个转子定位用孔27即可。因而,与设置多个(例如两个)转子定位用孔的情况相比,能进一步防止转子21的错误组装。
如图12所示,转子定位用孔27包括:长孔部27a,该长孔部27a从电动机轴向观察时呈沿圆盘状的底壁21a的外周缘的圆弧状地延伸的长孔形状;第一缺口部27b,该第一缺口部27b形成于长孔部27a的电动机周向的一端侧;以及第二缺口部27c,该第二缺口部27c形成于长孔部27a的电动机周向的另一端侧。藉此,与仅在长孔部的电动机周向的一端侧形成缺口部的情况相比,电动机周向的转子21的重量平衡得到保持。由此,能防止声音及振动等的产生。
在底壁21a的形成长孔部27a的部分中的、位于电动机径向内侧的部分处,朝向长孔部27a的内侧形成有厚壁部28,该厚壁部28向(电动机轴向外侧)呈平缓的凸状。图中符号S1表示由第一缺口部27b实现的减少部分的体积,符号S2表示由第二缺口部27c实现的减少部分的体积,符号S3表示由厚壁部25实现的增加部分的体积。
例如,以仅与减少部分的体积S1、S2的合计量抵消的方式设定增加部分的体积S3。即,以与因第一缺口部27b和第二缺口部27c而减少的重量相抵消的方式设定厚壁部28的重量。藉此,与仅形成第一缺口部27b和第二缺口部27c的情况(未形成厚壁部28的情况)相比,由于在转子定位用孔27与其它贯通孔26之间重量平衡得到保持,因此,能防止声音及振动等的产生。
如图9所示,设于底座构件5的第一连接器51和第二连接器52在使支架宽度方向中心线C1沿铅垂方向的状态下,向铅垂方向上侧V3突出。在此,例如,在电动机1的上侧的布局存在限制的情况下,若还考虑设置空间的问题及车辆的外部线缆的连接操作性,则很难以图9的姿势进行布局。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在不损害排水结构的性能的情况下,如图10及图11所示那样将电动机1的安装角度调节为任意角度。因而,即使在电动机1的上侧的布局存在限制的情况下,也能将电动机1布局在有限的设置空间内,此外,还能根据需要,提高与车辆侧的外部连接器的连接操作性。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上述实施方式的电动机1包括:定子22,该定子22卷绕有线圈22c;支架8,该支架8对定子22进行支承;输出轴20,该输出轴20经由轴承23能自由旋转地支承于支架8,并且沿水平方向延伸;转子21,该转子21具有圆盘状的底壁21a和圆筒状的周壁21b,其中,上述底壁21a对输出轴20的轴线方向的定子22的一侧进行覆盖,上述周壁21b从底壁21a的外周端立起,以对定子22的外周侧进行覆盖,在周壁21b上设有磁体21c,且底壁21a能一体旋转地与输出轴20结合;以及轴承座24,该轴承座24具有在内周侧对轴承23进行支承的圆筒状的筒部24a,在筒部24a的铅垂下侧形成有排水孔24h,在支架8上设有轴承座插入部81,该轴承座插入部81具有供筒部24a插入的圆筒状的轴承座插入轴套部81a。在轴承座插入轴套部81a的内周面的铅垂下方区域中,以沿轴承座插入轴套部81a的内周面的周向的方式设有将来自排水孔24h的水滴向外部排出的排水结构。
在上述结构中,在轴承座插入轴套部81a的内周面的铅垂下方区域中,以沿轴承座插入轴套部81a的内周面的周向的方式设有将来自排水孔24h的水滴向外部排出的排水结构。因而,在将电动机1安装于车辆时,即使在对以输出轴20为中心的、电动机1相对于车辆的安装角度进行调节的情况下,也能在沿轴承座插入轴套部81a的内周面的周向的排水结构的设定范围内确保排水结构的性能。此外,能在沿轴承座插入轴套部81a的内周面的周向的排水结构的设定范围内,将以输出轴20为中心的、电动机1相对于车辆的安装角度调节至规定的角度。因而,能在不损害排水结构的性能的情况下,提高安装到车辆时的布局性,还能提高与车辆侧的外部连接器的连接操作性。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排水结构是多个凹部81i、81j、81k,多个上述凹部81i、81j、81k从轴承座插入轴套部81a的内周面向径向外侧凹陷,并且与轴承座插入轴套部81a的外部连通。因而,在将电动机1安装到车辆时,即使在将以输出轴20为中心的、电动机1相对于车辆的安装角度调节至规定的角度的情况下,也能从各凹部81i、81j、81k向外部顺利地排水。此外,与将排水结构设为在轴承座插入轴套部81a的内周面的周向上连续的一个凹部的情况相比,能提高由轴承座插入轴套部81a实现的筒部24a的支承强度。因而,能稳定地对轴承座24进行支承。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凹部81i、81j、81k以在周向上排列的方式配置于轴承座插入轴套部81a的内周面的一部分。因而,由于只要在与上述配置对应的范围(筒部24a的铅垂下侧的一部分)形成排水孔24h即可,因此,无需过度增加排水孔。因而,能容易确保筒部24a的正圆度,并能提高轴承座24的加工精度。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水进入限制壁85的内周面的铅垂下方区域中,将流到水进入限制壁85的水滴向外部排出的排水用凹部85b遍及与排水结构对应的范围设置。因而,在将电动机1安装到车辆时,即使在将以输出轴20为中心的、电动机1相对于车辆的安装角度调节至规定的角度的情况下,也能在沿轴承座插入轴套部81a的内周面的周向的排水结构的设定范围内确保排水用凹部85b的性能。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迷宫结构,该迷宫结构具有排水通路70,该排水通路70将进入到内部的水滴向外部排出,上述迷宫结构包括异物进入防止部88,该异物进入防止部88防止异物进入到排水通路70中。因而,由于能防止异物进入到排水通路70中,因此,能防止排水通路70堵塞,从而能经由排水通路70顺利地排水。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异物进入防止部88包括立起壁88a,该立起壁88a从支架8中的、面向底座侧排水通路72的部分朝铅垂上方立起,并且从电动机轴向一侧V1对底座侧排水通路72进行覆盖。因而,由于能防止异物进入到底座侧排水通路72中,因此,能防止底座侧排水通路72堵塞,从而能经由底座侧排水通路72顺利地排水。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轴承座24的凸缘部24d设有安装部(贯通孔24i、24j、24k),该安装部能在将排水孔24h配置于筒部24a的铅垂下侧的状态下,对以输出轴20为中心的支架8的安装角度进行调节。因而,能在不增加排水孔24h的情况下,将轴承座24安装于支架8。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电动机1用作车辆的散热器冷却用电动风扇的驱动源。在这种情况下,能实现高效的排水结构。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排水结构设为多个凹部81i、81j、81k,多个上述凹部81i、81j、81k从轴承座插入轴套部81a的内周面向径向外侧凹陷,并且与轴承座插入轴套部81a的外部连通。然而,并不局限于此,例如,还可以采用在轴承座插入轴套部81a的内周面的周向上连续的一个凹部。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凹部81i、81j、81k的配置数目设为三个,但并不局限于此。另外,关于各贯通孔24i、24j、24k的配置数目、轴承座安装部89的配置数目也不局限于三个。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异物进入防止部88采用包括立起壁的结构,该立起壁从支架8中的、面向底座侧排水通路72的部分朝铅垂上方立起,并且从电动机轴向一侧V1对底座侧排水通路72进行覆盖。然而,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作为异物进入防止部,也可以在支架8中的、面向底座侧排水通路72的部分设置独立于支架8的壁部。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电阻焊接来进行三相母线的电动机侧端部125与各供电端子25a的连接。然而,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TIG焊接等电弧焊接或是激光焊接等来进行。
此外,底座构件5、支架8、主体盖9、端子盖10、无刷电动机2和母线100等的材质或形状等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由铝来形成母线100。此外,还可以由铁(碳素钢)等金属材料形成支架8。
此外,对将电动机1用于车辆的散热器冷却用电动风扇的驱动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除此之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能适当地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置换为公知的构成要素。
(符号说明)
1 电动机(车用电动机);
2 无刷电动机(电动机);
4 端子;
5 底座构件;
8 支架(支架支承构件);
20 输出轴(转轴);
21 转子;
21a 底壁;
21b 周壁;
21c 磁体;
22 定子;
22c 线圈;
23 轴承(轴承件);
24 轴承座;
24a 筒部;
24d 凸缘部;
24h 排水孔;
24i、24j、24k 贯通孔(安装部);
53 端子连接部;
70 排水通路;
72 底座侧排水通路;
81 轴承座插入部;
81a 轴承座插入轴套部(轴套部);
81i、81j、81k 凹部(排水结构);
85 水进入限制壁;
85b 排水用凹部;
88 异物进入防止部;
88a 立起壁;
CL 输出轴的轴线(转轴的轴线)。

Claims (15)

1.一种车用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子,该定子卷绕有线圈;
定子支承构件,该定子支承构件对所述定子进行支承;
转轴,该转轴经由轴承件能自由旋转地支承于所述定子支承构件,并且沿水平方向延伸;
转子,该转子具有圆盘状的底壁和圆筒状的周壁,其中,所述底壁对所述转轴的轴线方向的所述定子的一侧进行覆盖,所述周壁从所述底壁的外周端立起,以对所述定子的外周侧进行覆盖,在所述周壁设有磁体,并且所述底壁能一体旋转地与所述转轴结合;以及
轴承座,该轴承座具有在内周侧对所述轴承件进行支承的圆筒状的筒部,在所述筒部的铅垂下侧形成有排水孔,
在所述定子支承构件设有轴承座插入部,该轴承座插入部具有供所述筒部插入的圆筒状的轴套部,
在所述轴套部的内周面的铅垂下方区域,沿所述轴套部的内周面的周向设有将来自所述排水孔的水滴向外部排出的排水结构,
所述排水结构是从所述轴套部的内周面向径向外侧凹陷且与所述轴套部的外部连通的多个凹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凹部以在周向上排列的方式配置于所述轴套部的内周面的一部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定子支承构件设有圆筒状的水进入限制壁,该水进入限制壁对所述转子的周壁的开口侧的端部的外周进行覆盖,
在所述水进入限制壁的内周面的铅垂下方区域中,将流到所述水进入限制壁的水滴向外部排出的排水用凹部遍及与所述排水结构对应的范围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定子支承构件设有圆筒状的水进入限制壁,该水进入限制壁对所述转子的周壁的开口侧的端部的外周进行覆盖,
在所述水进入限制壁的内周面的铅垂下方区域中,将流到所述水进入限制壁的水滴向外部排出的排水用凹部遍及与所述排水结构对应的范围设置。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用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支承构件和底座构件设置迷宫结构,该迷宫结构具有将进入到内部的水滴向外部排出的排水通路,并包括防止异物进入到所述排水通路中的异物进入防止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用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水通路包括朝所述轴线方向的所述底座构件的一侧开口的底座侧排水通路,
所述异物进入防止部包括立起壁,该立起壁从定子支承构件中的、面向所述底座侧排水通路的部分向铅垂上方立起,并且从所述轴线方向的一侧对所述底座侧排水通路进行覆盖。
7.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用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座还包括环状的凸缘部,该凸缘部从所述筒部向径向外侧立起,
在所述凸缘部设有安装部,该安装部能在将所述排水孔配置于所述筒部的铅垂下侧的状态下,对以所述转轴为中心的所述定子支承构件的安装角度进行调节。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用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座还包括环状的凸缘部,该凸缘部从所述筒部向径向外侧立起,
在所述凸缘部设有安装部,该安装部能在将所述排水孔配置于所述筒部的铅垂下侧的状态下,对以所述转轴为中心的所述定子支承构件的安装角度进行调节。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用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座还包括环状的凸缘部,该凸缘部从所述筒部向径向外侧立起,
在所述凸缘部设有安装部,该安装部能在将所述排水孔配置于所述筒部的铅垂下侧的状态下,对以所述转轴为中心的所述定子支承构件的安装角度进行调节。
10.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用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用电动机用作车辆的散热器冷却用电动风扇的驱动源。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用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用电动机用作车辆的散热器冷却用电动风扇的驱动源。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用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用电动机用作车辆的散热器冷却用电动风扇的驱动源。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用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用电动机用作车辆的散热器冷却用电动风扇的驱动源。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用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用电动机用作车辆的散热器冷却用电动风扇的驱动源。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用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用电动机用作车辆的散热器冷却用电动风扇的驱动源。
CN201680006633.0A 2015-06-17 2016-05-27 车用电动机 Active CN1072106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22044A JP6132877B2 (ja) 2015-06-17 2015-06-17 車両用電動モータ
JP2015-122044 2015-06-17
PCT/JP2016/065732 WO2016203929A1 (ja) 2015-06-17 2016-05-27 車両用電動モー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10642A CN107210642A (zh) 2017-09-26
CN107210642B true CN107210642B (zh) 2019-02-15

Family

ID=57545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06633.0A Active CN107210642B (zh) 2015-06-17 2016-05-27 车用电动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720811B2 (zh)
JP (1) JP6132877B2 (zh)
CN (1) CN107210642B (zh)
WO (1) WO20162039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39069B2 (ja) * 2017-12-15 2021-03-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JP6621114B2 (ja) 2018-02-21 2019-12-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CN113056646B (zh) * 2018-10-19 2022-04-0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浴室干燥机
DE112018008039T5 (de) * 2018-10-26 2021-06-10 Borgwarner Inc. Rotations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r Verwendung derselben
DE102019102318A1 (de) * 2019-01-30 2020-07-30 Nidec Gpm Gmbh Pumpe aufweisend einen Elektromotor mit Steckeranbindung in Form eines Zwischenringes
CN113490806A (zh) * 2019-02-26 2021-10-08 加特可株式会社 变速器壳体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95402A (ja) * 2010-10-25 2012-05-17 Mitsuba Corp 車両用電動モータ
JP2012145010A (ja) * 2011-01-11 2012-08-02 Mitsuba Corp 電動ファン
JP2014108030A (ja) * 2012-11-30 2014-06-09 Mitsuba Corp 電動モータ及びファンモー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323146A (en) * 1941-11-24 1943-06-29 Gen Motors Corp Breather plug for electric motors
GB2225672B (en) * 1988-09-22 1992-10-07 Johnson Electric Ind Mfg Splashproof cover for an electric motor
JPH02211379A (ja) * 1989-02-10 1990-08-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始動電動機の排水装置
GB2239563B (en) * 1989-12-06 1994-03-23 Mitsuba Electric Mfg Co Drain device of revolving electric machine
US5767596A (en) * 1996-10-03 1998-06-16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Dynamoelectric machine and processes for making the same
US5872410A (en) * 1996-10-18 1999-02-16 Reliance Electric Industrial Company Motor terminal and capacitor box
JP3426151B2 (ja) * 1998-03-16 2003-07-14 アスモ株式会社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2002078275A (ja) * 2000-08-30 2002-03-15 Denso Corp 水抜きパイプ
ITPD20010277A1 (it) * 2001-11-27 2003-05-27 Askoll Holding Srl Dispositivo anticondensa particolarmente per motori elettrici.
FR2856852B1 (fr) * 2003-06-27 2006-09-29 Asmo Co Ltd Ensemble moteur pour climatiseur pour vehicules
JP2007037280A (ja) * 2005-07-27 2007-02-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インバータ一体型回転電機
EP1947343B1 (de) * 2007-01-18 2017-03-15 Grundfos Management A/S Pumpenaggregat
US7492071B2 (en) * 2007-05-17 2009-02-17 Wang Chaohai Water-resistant electric motor
US8049385B2 (en) * 2008-11-06 2011-11-01 Nidec Motor Corporation Liquid deflecting baffle for an electric motor
FR2939245B1 (fr) * 2008-11-28 2011-04-01 Bernard L Dispositif de connexion d'un servomoteur a au moins un cable electrique.
CN101929465B (zh) * 2009-06-19 2013-12-11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排水泵
EP2779368B1 (en) * 2011-11-11 2021-03-0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for vehicl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95402A (ja) * 2010-10-25 2012-05-17 Mitsuba Corp 車両用電動モータ
JP2012145010A (ja) * 2011-01-11 2012-08-02 Mitsuba Corp 電動ファン
JP2014108030A (ja) * 2012-11-30 2014-06-09 Mitsuba Corp 電動モータ及びファンモー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019635A1 (en) 2018-01-18
JP6132877B2 (ja) 2017-05-24
US10720811B2 (en) 2020-07-21
CN107210642A (zh) 2017-09-26
WO2016203929A1 (ja) 2016-12-22
JP2017011791A (ja) 2017-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10642B (zh) 车用电动机
KR100908396B1 (ko) Bldc 모터용 스테이터, 이를 이용한 더블로터/싱글스테이터 구조의 bldc 모터 및 자동차용 냉각 장치
US7839038B2 (en) Electric motor case with folded out mounting tabs and economical motor-fan module packaging
JP4924595B2 (ja) 集中巻モータ用の集中配電部材
KR100376756B1 (ko) 차량용 교류 발전기의 고정자
US9479020B2 (en) Electric machine with stator's welded-side pitch less that rotor's pitch
JP4405428B2 (ja) モータ端子部構造
CN103238266B (zh) 双转子马达
BRPI0718547A2 (pt) Máquina elétrica
WO2013069152A1 (ja) 車両用回転電機
CN103918168B (zh) 车用旋转电机
US7291948B2 (en) Alternator with a cooling fan rotated with a rotor
CN108886292A (zh) 马达
JP2018033197A (ja) インバータ一体形回転電機
JP2006340585A (ja) 車両用電動モータ
CN106797152B (zh) 车用旋转电机
US20080079324A1 (en) Vehicular alternating current generator
JP2019529843A (ja) 斜めに延びる軸の軸線を有する窓ガラス開閉調整装置用駆動装置
JP2019022327A (ja) 空調用ブロアモータユニット
JP5742921B2 (ja) 車両用ブラシレス交流発電機
JPH05161295A (ja)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US20160111931A1 (en) Rotary machine
JP5395192B2 (ja)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JP6077851B2 (ja) 端子台の周辺構造
JP2004080854A (ja) 車両用回転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