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06205B - 导管 - Google Patents

导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06205B
CN107206205B CN201680007473.1A CN201680007473A CN107206205B CN 107206205 B CN107206205 B CN 107206205B CN 201680007473 A CN201680007473 A CN 201680007473A CN 107206205 B CN107206205 B CN 1072062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heter
slit
distal end
tear
peripheral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0747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06205A (zh
Inventor
沟口博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odm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odm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odm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odma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2062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062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062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062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9Guide wires
    • A61M25/09041Mechanisms for insertion of guide wi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025/0177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having external means for receiving guide wires, wires or stiffening members, e.g. loops, clamps or lateral tub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025/018Catheters having a lateral opening for guiding elongated means lateral to the cathet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025/0183Rapid exchange or monorail cathe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025/0188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having slitted or breakaway lume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9Guide wires
    • A61M2025/09008Guide wires having a ballo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避免从体内管腔拔出时的导线的卡挂的新构造的单轨式导管。在轴(12)的前端部分(18)形成有导线内腔(20)的单轨式导管(10)中,在导线内腔(20)的周壁部设置撕裂容易部(36),在导管(10)拔出时导线发生了卡挂之际,周壁部在撕裂容易部(36)撕裂而使导线能够从导线内腔(20)向外部脱离。

Description

导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医疗领域中使用的导管,尤其是涉及在轴的前端部分形成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导线内腔的单轨式导管。
背景技术
以往,在医疗领域中使用各种导管。例如用户能够将导管向血管或腹腔等体内插入而注入药液等、或者采集血液或体液,此外,能够利用通过导管而插入到体内的器件进行治疗、检查等。具体而言,例如向血管的狭窄部位插入导管,利用设置于导管前端部分的气囊而使狭窄部位扩张,由此进行恢复血流的手术等。
这样的导管通过从体外经皮地插入到血管等体内管腔,并通过预先导入到管腔的导线进行引导而到达应处置的位置。因此,在导管中形成有供导线插通的导线内腔。作为导管,除了在轴的全长范围内形成有导线内腔的整体更换型的导管之外,还已知有仅在轴的前端部分形成有导线内腔的快速更换型等的单轨式导管。单轨式导管例如在日本特开平10-85339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
在单轨式导管中,导线内腔的前端侧端口位于导管前端面,导线内腔的基端侧端口位于导管外周面。由此,导线内腔的全长比导管的全长短。因此,导管构成为能够容易地插入或拔出导线,且构成为,能够设定得比导管的插拔所需的导线的长度短。
然而,在单轨式导管中,在从被导线引导而插入到体内管腔的状态拔出之际,若留置于体内管腔的导线在比导线内腔的基端侧端口靠近前侧的位置挠曲,则有可能无法顺利地进入基端侧端口而卡挂到基端侧端口周缘。
当发生这样的导线的卡挂时,无可避免地成为拔出导管的作业中的较大的障碍。尤其是在导线成为环状等而强力地卡挂的状态下,也有可能无法拔出导管。当强制拔出导管时,还考虑导管以被导线卡挂的基端侧端口附近为起点而断裂,从而使前端侧分离脱落。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8533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此,本发明是以上述情况为背景而完成的,其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避免从体内管腔拔出时的导线卡挂的新构造的单轨式导管。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是一种导管,其是在轴的前端部分形成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导线内腔的单轨式导管,所述导管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导线内腔的周壁部形成有撕裂容易部,该撕裂容易部是长度方向的撕裂强度比周向的撕裂强度小的部分。
在成为按照本方式的构造的导管中,当从体内管腔拔出时导线卡挂于导线内腔的基端侧端口之际,作用于基端侧端口周缘的卡挂力相对于导线内腔的周壁部而作为切入力或扩开力发挥作用。此时,由于在导线内腔的周壁部设置有预定被撕裂而使撕裂强度小的撕裂容易部,因此,在上述切入力、扩开力的作用下,撕裂容易部以沿长度方向被切开的方式撕开。其结果是,发生了卡挂的导线被允许通过撕开的撕裂容易部而从导线内腔向外部脱离,从而导线通过撕裂容易部从导线内腔脱离。
因此,防止了通过被卡挂的导线而向导管的前端部分施加过大的外力,也避免了导管断裂而导致仅前端侧分离的不良情况。而且,通过导线经由撕裂容易部从导线内腔脱离而消除了导线的卡挂的导管能够与导线独立地从体内管腔容易拔出。
因此,在成为按照本方式的构造的导管中,不会损害导线内腔的全长短这一上述那样的单轨式导管的优点,避免了因导线的卡挂而引起的导管拉拔操作时的问题,从而能够稳定地实现良好的操作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方式中的撕裂容易部期望在导线内腔的周壁部与中心轴大致平行地形成,由此,能够借助导线内腔的卡挂时施加的外力而更加顺利地被撕裂。但是,也可以以相对于导线内腔的中心轴倾斜、弯曲、挠曲等的方式而沿导线内腔的周壁部的长度方向设置撕裂容易部,由此,还能够例如实施撕裂强度的调节等。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构成为,所述撕裂容易部包括切入部,该切入部不沿壁厚方向贯通所述导线内腔的周壁部。
在成为按照本方式的构造的导管中,通过设置不沿壁厚方向贯通的切入部的狭缝,能够使周壁部的撕裂强度局部地减小而形成撕裂容易部。另外,在本方式中,由于切入部未被贯通,因此,能够利用未贯通而残留的部分来确保周壁部上的撕裂容易部的耐撕裂强度,并且,通过调节切入部的深度,还能够适当地设定撕裂容易部的耐撕裂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方式的未贯通的切入部也能够通过针对例如以规定厚度形成的导线内腔的周壁部,使用切刀等以规定深度切出未贯通的切口而形成,但也能够如以下的方式所记载的那样,作为在周壁部的厚度方向上层叠的层叠构造,也能够通过预先形成沿厚度方向贯通特定的层部分的狭缝而实现。
即,本发明的第三方式在所述第二方式的导管的基础上,包括:第一筒状部,其是内壁形成所述导线内腔、且形成有沿壁厚方向贯通的第一狭缝的筒状构件;以及第二筒状部,其相对于所述第一筒状部沿壁厚方向覆盖所述第一筒状部,所述切入部通过由所述第二筒状部覆盖所述第一狭缝而形成。
这样,通过形成仅贯通成为层叠构造的特定的层部分的第一狭缝,能够在导线内腔的周壁部,容易且以稳定的厚度方向的尺寸形成沿厚度方向具有固定尺寸的狭缝。另外,通过在形成有第一狭缝的层的内周面和外周面的两侧分别设置不具有狭缝的筒状部来覆盖狭缝,从而也能够使狭缝的开口以不露出导线内腔的周壁部表面的方式形成。
本发明的第四方式在所述第一方式~第三方式中任一方式的导管的基础上,所述撕裂容易部包括第二狭缝,该第二狭缝沿壁厚方向贯通所述导线内腔的周壁部。
在成为按照本方式的构造的导管中,通过设置沿壁厚方向贯通导线内腔的周壁部的第二狭缝,能够更加可靠地形成周壁部的撕裂容易部。需要说明的是,本方式中的第二狭缝也可以为,例如在导线内腔的全长范围内形成,借助导线内腔的周壁部的弹性、刚性而使该狭缝在正常时维持为闭合的状态,另一方面,在通过导线的卡挂而被施加异常的外力时,作为撕裂容易部的狭缝打开。尤其优选的是,本方式中的第二狭缝能够按照以下的方式形成。
即,本发明的第五方式在所述第四方式的导管的基础上,所述第二狭缝在所述导线内腔的周壁部的长度方向上局部地形成。
在成为按照本方式的构造的导管中,在撕裂容易部存在形成有沿壁厚方向贯通的第二狭缝的部分和未形成第二狭缝的部分,因此,能够利用未形成第二狭缝的部分来确保周壁部中的撕裂容易部的耐撕裂强度。另外,通过调节形成有沿壁厚方向贯通的第二狭缝的部分和未形成第二狭缝的部分的长度的比例,还能够适当地设定撕裂容易部的耐撕裂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方式的贯通壁部的第二狭缝除了例如以规定的间隔形成为孔眼状之外,也能够按照以从周壁部的轴向的一端部起未达到另一端的规定长度延伸的方式、或者以在周壁部的轴向的中间部分处未达到两端部的长度延伸的方式等形成为任意的长度、个数、形状等。另外,也能够将第二方式的未贯通导线内腔的周壁部的切入部和第四方式的贯通导线内腔的周壁部的第二狭缝一并设置于周壁部的长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等而构成撕裂容易部。
本发明的第六方式在所述第一方式~第五方式中任一方式的导管的基础上,所述导线内腔的基端侧端口包括细尖开口缘,该细尖开口缘是开口宽度在所述长度方向上朝向所述导线内腔的所述周壁部中的所述撕裂容易部而变窄的部分。
在成为按照本方式的构造的导管中,导线内腔的基端侧端口包括细尖开口缘,该细尖开口缘是在轴的长度方向上朝向撕裂容易部而变窄的部分,由此,卡挂了的导线在基端侧端口内朝向撕裂容易部被引导。其结果是,卡挂了的导线的撕裂力有效地对撕裂容易部发挥作用,从而更加稳定地实现因导线内腔的周壁部的撕裂而产生的导线的脱离作用。
本发明的第七方式在所述第一方式~第六方式中任一方式的导管的基础上,在所述轴的远端侧设置有气囊,所述导线内腔的基端侧端口形成于比所述气囊靠前端侧的位置。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例如超声波图像诊断导管(IVUS)、吸引导管、微型导管(贯通用导管)等单轨式的各种导管,但也能够有利地应用于尤其是如本方式那样,仅在从气囊朝前端侧延伸的导管前端部分形成有较短的导线内腔的气囊导管。在这样的气囊导管中,考虑到向体内管腔的弯曲部的追随性等而要求高度的柔软性,因此,在如上述那样容易因导线的卡挂而产生前端部的断裂分离的问题的导管中,通过应用本发明,能够维持导管前端部的柔软性,并且,能够使卡挂了的导线从导线内腔脱离而容易进行导管拔出操作。
发明效果
在成为按照本发明构造的单轨式导管中,在从体内管腔拔出时导线内腔卡挂于导线内腔的基端侧端口的情况下,导线能够从设置于导线内腔的周壁部的撕裂容易部向内腔外脱离。因此,能够避免由卡挂的导线向导管前端部作用过大的外力,也能够防止导管前端部的断裂分离,从而容易对导管进行拔出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气囊导管的整体的说明图。
图2是将图1所示的气囊导管的主要部分放大示出的立体图。
图3是将在图1所示的气囊导管中形成有导线内腔的前端部分放大示出的纵剖视图。
图4是图3中的IV-IV剖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构成图1所示的气囊导管的前端管的构造的示意图,(a)是纵剖视图,(b)是横剖视图。
图6是示意地示出图5所示的前端管的其他方式的纵剖视图。
图7是示出图5所示的前端管的其他方式的示意图,(a)是纵剖视图,(b)是横剖视图,(c)是示出应用于气囊导管的前端部分的应用状态的纵剖面说明图。
图8是示出图5所示的前端管的其他方式的示意图,(a)是纵剖视图,(b)是横剖视图。
图9是示出图5所示的前端管的其他方式的示意图,(a)是纵剖视图,(b)是横剖视图。
图10是示出图5所示的前端管的其他方式的示意图,(a)是纵剖视图,(b)是横剖视图。
图11是将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气囊导管的前端部分放大示出的、与图3对应的纵剖视图。
图12是图11中的XII-XII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示出本发明的导管的一实施方式的气囊导管10的整体图。本实施方式的气囊导管10在进行经皮的血管形成术的手术时使用。具体而言,例如手术医生沿着事先插入到血管的导线,将气囊导管10向狭窄或堵塞血管的病变部位插入。气囊导管10向血管内插入,直至前端侧到达规定的位置为止。手术医生能够在基端侧对气囊导管10进行操作,利用设置于前端侧的气囊使血管的病变部位扩张而实施血流恢复的处置。图1的左方为气囊导管10的远端侧,右方为气囊导管10的近端侧。
更详细而言,气囊导管10具有规定长度的轴12。在轴12的基端部连接有衬套14。基端部为操作者的近端侧。在轴12的前端附近设置有能够沿径向扩张变形的气囊16。这种包含轴12、衬套14以及气囊16的气囊导管10的基本构造如所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是公知的。
在轴12的内部,形成有从衬套14到气囊16的供排内腔。而且,能够从与衬套14连接的外部管路通过供排内腔而相对于气囊16供给或排出压力流体。气囊16能够在压力流体的作用下进行扩张以及收缩。
轴12的前端部分18从气囊16的前端侧进一步朝向前端侧突出规定长度。前端部分18在向血管插入等时容易碰撞到血管壁,因此期望特别柔软且容易变形。因此,例如也可以将由比轴12的主体部分软的材料形成的前端顶点固接于轴12的主体部分的前端。即,前端部分18也可以通过一体地连接前端顶点而构成。
如图3所示,在从气囊16向前端侧突出的轴12的前端部分18形成有导线内腔20。图3的左方为气囊导管10的远端侧,右方为气囊导管10的近端侧。导线内腔20在前端部分18的内部沿长度方向延伸。导线内腔20是在前端侧端口22与基端侧端口24之间延伸的贯通孔。前端侧端口22在轴12的前端面开口。基端侧端口24在轴12的前端部分18的外周面开口。基端侧端口24形成于比气囊16靠前端侧的位置。
即,本实施方式的导线内腔20仅形成于轴12中从气囊16突出的前端部分18。即,气囊导管10是导线不在轴12的全长范围内插通的单轨式导管。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线内腔20的基端侧端口24是在轴12的前端部分18的外周面开口的开口部(参照图2)。基端侧端口24的形状为,从规定的位置朝向前端而开口宽度从两侧变窄并逐渐减小的形状。具体而言,基端侧端口24包括细尖开口缘26。细尖开口缘26是开口缘的宽度朝向前端而变窄的缘部。另外,如图3所示,基端侧端口24的周缘部以从基端侧朝向前端侧稍微变高的方式倾斜。因此,基端侧端口24的周缘部的高度中的细尖开口缘26的前端的高度最高。高度相当于导线内腔20距轴线的最短距离。即,基端侧端口24的周缘部中的细尖开口缘26的前端距导线内腔20的轴线最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轴12的前端部分18配设有前端管30。前端管30是以大致固定的圆形剖面延伸的笔直的筒状构件(第一筒状部)。前端管30从轴12的前端面朝向基端侧而延伸至导线内腔20的基端侧端口24的附近。前端管30的内孔形成导线内腔20。
另外,作为第二筒状部的轴12的前端部分18在壁厚方向上覆盖作为第一筒状部的前端管30。即,前端管30的外周面的大致整个面被轴12的前端部分18覆盖。因此,前端部分18覆盖前端管30的部分成为,前端管30为内周壁部且轴12的前端部分18为外周壁部的双层的周壁构造。这样,导线内腔20的周壁部包括由作为内周壁部的前端管30和作为外周壁部的前端部分18构成的双层的周壁构造。这种层叠构造的周壁部通过如下方式获得:例如向预先准备的设置有前端管30的成形腔室填充规定的树脂材料,使树脂层在前端管30的外周面成形,由此与树脂成形同时地形成前端管30被一体化的前端部分18。
需要说明的是,形成轴12的前端部分18的材质和形成前端管30的材质均未特别限定。适当地采用软质的合成树脂材料,以使得除了满足与用途相应的耐药性等之外,整体还能够满足轴前端所要求的柔软性和本发明所要求的撕裂性。具体例示的话,能够适当使用聚氨酯树脂、聚酰胺树脂、聚烯烃等来作为形成轴12的前端部分18和前端管30的材料。
参照图3至图5对设置于导线内腔20的周壁部的撕裂容易部36进行说明。在以埋设状态配置于轴12的前端部分18的前端管30的筒壁部形成有切入状的狭缝32。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于前端管30的狭缝32是在厚度方向上贯通前端管30的筒壁部的第一狭缝(参照图4)。另外,在前端管30的长度方向上,狭缝32以比前端管30短的长度局部地形成(参照图3)。由此,在前端管30的长度方向上也残留有狭缝未形成部分34。狭缝未形成部分34是在沿着狭缝32延伸的假想线上不形成狭缝32的部分。
更具体而言,也如图5所示,在前端管30的长度方向上从前端朝向基端侧以规定长度延伸的切入状的狭缝32和从基端以规定长度延伸的切入状的狭缝32形成于前端管30。在长度方向上,两个狭缝32之间为狭缝未形成部分34。另外,前端管30的基端侧开口部在狭缝32的形成部分被扩开。以进入该扩开的部分的方式配置轴12的基端侧端口24的细尖开口缘26。
这样,构成导线内腔20的周壁部的轴12的前端部分18成为双层构造,在成为其一层的前端管30形成有狭缝32。通过在前端管30形成狭缝32,使前端部分18处的撕裂强度在狭缝32所处的圆周位置处局部地减小。由此,前端部分18容易沿着狭缝32在长度方向上被撕裂。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轴12的前端部分18,设置有沿着前端管30的狭缝32、32在轴向上呈直线状延伸的撕裂容易部36。
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狭缝32形成在前端部分18的圆周且形成有导线内腔20的基端侧端口24的范围内。即,基端侧端口24位于狭缝32的延长线上。基端侧端口24的细尖开口缘26为开口宽度朝向狭缝32而变窄的形状。细尖开口缘26的前端位于狭缝32的延长线上。
在使用这种气囊导管10实施血流恢复处置时,例如,手术医生将导线经皮地向血管内插入并将前端引导至病变部位。然后,手术医生将导线从基端侧插入到气囊导管10的导线内腔20,将气囊导管沿着导线导入至血管内的病变部位。然后,从衬套14通过供排内腔向气囊16供给压力流体而使其扩张。由此,能够使血管的病变部位扩张。需要说明的是,在进行扩张处置后,通过供排内腔18从气囊16排出压力流体而使气囊16收缩,之后从血管拔出气囊导管10。
在此,本实施方式的气囊导管10避免了如下的不良情况:在从血管拔出时,如图3的假想线(双点划线)所示,在导线38弯曲成环状等而卡挂于导线内腔20的基端侧端口24的状态下,无法从导引导管(未图示)拔出气囊导管10,或者气囊导管10从基端侧端口24沿横截方向断裂而仅使前端部分18留置在血管内。
即,当导线38弯曲而卡挂于基端侧端口24时,利用从外部施加于气囊导管10的拉拔力,将导线38强力地按压于基端侧端口24的开口周缘。该按压力作为朝向前端侧推开基端侧端口24的开口周缘而撕裂该开口周缘的外力被施加于导线内腔20的周壁部。其结果是,导线内腔20的周壁部在撕裂容易部36处,通过外力从基端侧朝向前端侧被撕裂,撕裂容易部36的撕裂强度在圆周上局部被减小。与此同时,导线38通过撕裂部分从导线内腔20向外部脱离。
而且,当撕裂部分从基端侧端口24逐渐地在导线内腔20的周壁部延伸、且撕裂部分到达前端侧端口22而形成于全长范围内时,导线38从导线内腔20脱离。由此,导线38相对于气囊导管10的卡挂完全被解消。因此,气囊导管20从血管的拉拔不会被导线38阻碍而能够容易地进行。
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基端侧端口24处的前端侧周缘部包括开口宽度朝向撕裂容易部36而逐渐地变窄的细尖开口缘26。因此,卡挂于基端侧端口24的导线38的按压位置沿着前端开口缘26朝向细尖开口缘26的前端被引导。细尖开口缘26的前端位于撕裂容易部36的延长线上。这样,以导线38与基端侧端口24的接触部分被导向接近于撕裂容易部36的位置的方式形成有基端侧端口24。而且,导线38相对于基端侧端口24的周缘部的按压力作为将撕裂容易部36撕裂的撕裂力而更加有效且稳定地发挥作用。由此,能够稳定地发挥导线38的卡挂的解除作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构成前端部分18的前端管30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分残留有狭缝未形成部分34。通过变更狭缝未形成部分34的长度,也能够调节前端部分18处的耐撕裂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即便存在狭缝未形成部分34,由于形成于其长度方向两侧的狭缝32、32的端部间在撕裂方向上接近地对置配置,因此,沿着基端侧的狭缝32的形成部分而发生于前端部分18的撕裂部也在长度方向上呈大致直线地延伸,继续成长至到达位于大致延长线上的前端侧的狭缝32的形成部分。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狭缝32从前端管30的前端开口部朝向基端侧形成。由此,前端管30的前端开口部的变形刚性、进而轴12的前端部分18处的前端开口部的变形刚性由狭缝32设定得更加小。由此,也容易将尤其是容易碰撞到血管等管腔内表面的轴12的最前端部设定得比基端侧柔软。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将轴12的最前端部设定得更加柔软,因此,还能够将从前端管30的前端开口部朝向基端侧延伸的切入部形成于与构成上述撕裂容易部36的狭缝32不同的圆周上的适当位置。
然而,上述实施方式例示出构成导线内腔20的周壁部的轴12的前端部分18处的撕裂容易部36的一方式。在本发明中,能够采用在圆周上的特定部位使前端部分18的撕裂强度降低的各种方式。以下例示出这其他几个方式。
图6例示出所述实施方式所采用的前端管中的狭缝的形成部分和未形成部分的其他方式。即,在图6所示的方式中,在成为与所述实施方式同样构造的前端管40中,沿壁厚方向贯通的狭缝42在轴向上从基端侧朝向前端侧以规定长度连续地形成。即,在本方式的前端管40中,狭缝42在轴向上从基端跨越中央而延伸至前端附近,狭缝未形成部分44从狭缝42的前端延伸至前端管40的前端。
这种方式的前端管40也能够代替所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前端管30而使用。该方式也能够获得与所述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尤其是在本方式的前端管40中,形成从轴向一侧朝向另一侧延伸的一个狭缝42(第一狭缝)即可,因此,与具备从轴向两侧延伸的两个狭缝的所述实施方式的前端管30相比,制作变得容易。
此外,图7示出代替所述实施方式中采用的前端管而能够采用的其他方式的前端管46。本方式的前端管46在全长范围内呈大致圆筒形状。在前端管46,以大致固定间隔形成有分别沿轴向延伸的多个狭缝48(第一狭缝)。多个狭缝48形成在同一线上。多个狭缝48分别具有规定的长度。多个狭缝48中的相邻的狭缝48之间是未形成狭缝的狭缝未形成部分49。换言之,在本方式中,狭缝48与狭缝未形成部分49交替地形成,撕裂容易部由孔眼状的狭缝形成。
如图7(c)所示,这种方式的前端管46也能够代替所述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前端管30而使用。由此,与所述实施方式同样地,在间断地形成了狭缝48的部位处,形成在导线内腔20的周壁部上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撕裂容易部36,能够发挥与所述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在本方式中,由于狭缝48与狭缝未形成部分49交替地配置,因此,撕裂强度弱的部分与强的部分交替地位于撕裂容易部。因此,在由卡挂了的导线38撕裂导线内腔20的周壁部时,将撕裂容易部撕裂的触感更加容易传递至拔出气囊导管10的手术医生的操作手,从而能够积极地促进手术医生的意识而进行更加慎重的操作。需要说明的是,在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多个狭缝48各自的长度大致相同。但是,多个狭缝48的长度也可以彼此不同。
然而,在如图1~5所示的所述实施方式和图6~7所示的其他方式那样在前端管的长度方向上形成狭缝形成部分和狭缝未形成部分的情况下,期望在轴向上,狭缝形成部分的合计长度大于狭缝未形成部分的合计长度。由此,在导线38发生了卡挂时,导线内腔20的周壁部更加容易在撕裂容易部36被撕裂而实现导线38的脱离。
需要说明的是,图7(c)是所述实施方式中的与图3对应的纵剖视图,针对成为与所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构造的构件和部位,为了易于理解而标注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另外,图7(a)、(b)是所述实施方式中的与图5对应的示意图,是与实际的比例尺无关地为了容易理解特征构成部分而放大图示出的图。另外,本方式的前端管46的基端侧也可以如图5(a)、(b)所示的所述实施方式那样成为被切开而扩开的锥形状。
另外,能够代替图7所示的前端管46而采用的另外的其他方式的前端管分别示于图8(a)、(b)、图9(a)、(b)、图10(a)、(b)。
在图8(a)、(b)所示的前端管50形成有狭缝52(第一狭缝),该狭缝52沿壁厚方向贯通圆周上的一个部位,且从基端侧沿轴向连续地延伸至前端侧。即,本方式的前端管50被狭缝52在全长范围内切开。而且,该狭缝52被成为前端管50的外层的轴12的前端部分18覆盖,由此形成撕裂容易部36。
在图9(a)、(b)所示的前端管56形成有狭缝58,该狭缝58从内周面朝向外周面以未在壁厚方向上贯通的深度而形成。狭缝58从前端管56的基端沿轴向连续地延伸至前端。而且,形成有狭缝58的前端管56的外周面由轴12的前端部分18覆盖而成为双层构造,由此在导线内腔20的周壁部形成撕裂容易部36。
在图8及图9所示的前端管50、56中,通过在轴向的全长范围内以大致固定剖面延伸的狭缝52、58来形成撕裂容易部36。因此,设置于前端管50、56的撕裂容易部的耐撕裂强度在全长范围内大致固定。因此,在导线38发生了卡挂时,导线内腔20的周壁部能够沿着撕裂容易部36更加顺畅且稳定地被撕裂,从而解除导线的卡挂。
在图9所示的前端管56中,撕裂容易部处的耐撕裂强度也可以在长度方向上变化。例如狭缝58的壁厚方向的深度也可以在前端管56的长度方向上不同。
此外,在图10(a)、(b)所示的前端管60中,与图8所示的前端管50同样地,沿壁厚方向贯通的狭缝62(第一狭缝)在轴向的全长范围内连续地形成。此外,在前端管60的外周装配有大致圆环状的标记64。该标记64例如由铂等X射线不透射性材料形成,考虑到手术中的基于X射线的视觉确认性而具有适当的轴向长度。
另外,上述标记64构成为,通过具有超过半周的周向长度而卡定于前端管60的外周面。在标记64上形成有在圆周上的一个部位被切断的开口部66。在标记64装配于前端管的状态下,开口部66位于在圆周上与前端管60的狭缝62相同的位置。
而且,通过使装配有标记64的前端管60的外周面被轴12的前端部分18覆盖,由此导线内腔构成为双层的周壁构造。如上所述,狭缝62与开口部66位于在圆周上相同的位置。因此,在圆周上狭缝62与开口部66所处的部分的长度方向上的撕裂强度比其他部分小。由此,在导线发生了卡挂时,在导线内腔的周壁部上,从狭缝62通过标记64的开口部66而到达外周面的撕裂部沿壁厚方向贯通形成。
因此,能够与可在手术中利用X射线识别的标记64的装配构造一并地在轴12的前端部分18实现与所述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与所述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是指,在导线内腔20的周壁部上形成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撕裂容易部36,从而能够迅速地消除在拔出气囊导管10时的导线的卡挂。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0所示的方式中使用的前端管60的狭缝构造不局限于图示的狭缝构造,也可以使用例如图5~9所示的狭缝构造。另外,若使用可容易断裂的材质和形状尺寸,则也可以不必在标记64的圆周上形成开口部66。例如,也可以使用通过由卡挂的导线38施加的外力而切断的环状的标记64。另外,标记64的具体的形状和个数也未限定。例如,也可以沿着前端管60的长度方向装配多个标记。
根据上述的记载明确可知,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通过由轴12的前端部分18覆盖分别形成有狭缝32、42、48、52、58、62的前端管30、40、46、50、56、60,由此构成包含未沿壁厚方向贯通导线内腔20的周壁部的切入部的撕裂容易部36。
此外,构成导线内腔20的周壁部的轴12的前端部分18处的撕裂容易部36能够如上述那样通过采用前端管30、40、46、50、56、60而容易实现,但即便不使用这样的前端管,也能够实现。
具体而言,导线内腔20的周壁部也可以由未使用前端管且以单一树脂层形成的前端部分18构成。例如如图11~12所示,通过在长度方向上形成从前端部分18的外周壁朝向内周壁而沿壁厚方向延伸规定深度的狭缝70,也能够构成包含未沿壁厚方向贯通导线内腔20的周壁部的切入部的撕裂容易部36。狭缝70也可以从前端部分18的内周壁朝向外周壁沿壁厚方向形成为规定的深度。
另外,在这样的由单一层构成的前端部分18处,也可以在轴向上局部地形成沿壁厚方向贯通的狭缝(第二狭缝),或者将沿壁厚方向贯通的狭缝(第二狭缝)在轴向上间断地形成为孔眼状,或者在轴向的全长范围内形成沿壁厚方向贯通的狭缝(第二狭缝)。
另外,也可以在由单一层构成的前端部分18,将图10所示的标记64装配于导线内腔20的周壁部。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其他几个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通过关于这些具体方式例的记载而限定性地解释。
例如,导线内腔的周壁部也可以为三层以上的层叠构造。在该情况下,撕裂容易部也可以通过在三层以上的多个层中的一个以上的层形成狭缝来设置。
另外,作为导线内腔的周壁部中的撕裂容易部的具体方式,并不局限于例示那样的狭缝。例如在将编组了的碳纤维等强化纤维呈筒状地埋设于周壁部时,在筒状的强化纤维中的圆周上的规定位置处形成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切断部,由此也能够构成包含未沿壁厚方向贯通导线内腔20的周壁部的切入部的撕裂容易部。另外,撕裂容易部也可以由狭缝和切断部的组合构成。
或者,通过在构成导线内腔的周壁部的树脂层配合沿长度方向取向的短纤维,或者使树脂的分子构造的排列方向沿长度方向偏置等,由此与周向相比,使轴向的撕裂强度降低,从而也能够构成撕裂容易部。
根据上述的说明可理解,本发明的导管中的撕裂容易部期望通过使长度方向上的撕裂强度在导线内腔的周壁部的圆周上局部地减小而构成。但是,并不局限于仅在导线内腔20的外周壁的圆周上特定的部位处形成撕裂容易部的方式。即,如所述实施方式和多个其他方式所示,通过在通过导线内腔20的外周壁的圆周上的一个部位处设定撕裂容易部,具有能够确定并设计预定撕裂的部位等的优点。但是,即便在例如因纤维取向或分子排列的偏置等而在圆周的多个部位处设定撕裂容易部的情况下,通常与导线内腔的卡挂相伴的外力也集中地作用于一个部位,一个部位处的撕裂沿长度方向延伸。另外,由于导线通过撕裂最先达到全长的撕裂容易部而脱离,因此,能够有效地发挥成为目的的导线的脱离作用。
另外,也可以在圆周上的多个部位处设置撕裂容易部。即,也可以在导线内腔的周壁部设置多个撕裂容易部。在该情况下,即便在导线的卡挂位置发生于未预定的部位的情况下、或因某种原因而使一个撕裂容易部的撕裂受到阻碍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其他撕裂容易部的撕裂作用以失效保护的方式发挥功能。在该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以多个撕裂容易部的耐撕裂强度相互不同的方式设置多个撕裂容易部,来对发生撕裂的部位进行主次区分。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气囊导管为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导管的种类也可以不为气囊导管。导管例如也可以为超声波图像诊断导管(IVUS)、吸引导管、微型导管(贯通用导管)等单轨式的各种导管。
另外,前端部分18的例如由比轴12的主体部分软的材料形成的前端顶点也可以通过固接于轴12的主体部分的前端并一体连接而构成。在该情况下,导线内腔由前端顶点的内腔形成即可。具体而言,在前端顶点的前端形成前端侧端口,且在前端顶点的外周壁形成基端侧端口即可。另外,前端顶点的周壁构造也可以由一层构成,还可以由多个层构成。在由多个层构成前端顶点的周壁构造的情况下,形成各层的材料也可以彼此不同。另外,例如,也可以通过仅在内层形成了撕裂容易部36的双层的筒状构件与导管前端接合来构成前端部分18。在该情况下,导线内腔形成为双层的筒状构件即可。例如,导线内腔的前端侧端口形成于双层的筒状构件的前端面。导线内腔的基端侧端口形成于双层的筒状构件的外周面。
导线内腔的基端侧端口的形状例如也可以为矩形状、三角形状等多边形状或椭圆等圆形。另外,基端侧端口也可以不包含细尖开口缘。例如,基端侧端口的开口缘的宽度也可以在长度方向上固定。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细尖开口缘26的前端位于狭缝32的延长线上。但细尖开口缘26的前端也可以不位于狭缝32的延长线上。例如细尖开口缘26的前端也可以与狭缝32的延长线上分离规定的距离。
此外,虽未一一列举,但本发明也能够在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而加以各种变更、修正、改良等的方式中被实施,另外,这样的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也当然都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附图标记说明:
10:气囊导管;12:轴;18:前端部分;20:导线内腔;22:前端侧端口;24:基端侧端口;26:细尖开口缘;30、40、46、50、56、60:前端管;32、42、48、52、58、62、70:狭缝;34、44、49:狭缝未形成部分;36:撕裂容易部;38:导线;64:标记;66:开口部。

Claims (6)

1.一种导管,其是在轴的前端部分形成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导线内腔的单轨式导管,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导线内腔的周壁部形成有撕裂容易部,该撕裂容易部是长度方向的撕裂强度比周向的撕裂强度小的部分,
所述导管包括:
第一筒状部,其是内壁形成所述导线内腔、且形成有沿壁厚方向贯通的第一狭缝的筒状构件;以及
第二筒状部,其相对于所述第一筒状部沿壁厚方向覆盖所述第一筒状部,
所述导线内腔的基端侧端口包括细尖开口缘,该细尖开口缘是开口宽度在所述长度方向上朝向所述导线内腔的所述周壁部中的所述撕裂容易部而变窄的部分,
所述第一筒状部的基端侧开口部在所述第一狭缝的形成部分被扩开,以进入该被扩开的部分的方式配置所述基端侧端口的所述细尖开口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中,
所述撕裂容易部包括切入部,该切入部不沿壁厚方向贯通所述导线内腔的周壁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管,其中,
所述切入部通过由所述第二筒状部覆盖所述第一狭缝而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中,
所述撕裂容易部包括第二狭缝,该第二狭缝沿壁厚方向贯通所述导线内腔的周壁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管,其中,
所述第二狭缝在所述导线内腔的周壁部的长度方向上局部地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中,
在所述轴的远端侧设置有气囊,
所述导线内腔的基端侧端口形成于比所述气囊靠前端侧的位置。
CN201680007473.1A 2015-03-30 2016-03-18 导管 Active CN1072062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69706 2015-03-30
JP2015069706A JP6727757B2 (ja) 2015-03-30 2015-03-30 カテーテル
PCT/JP2016/058621 WO2016158475A1 (ja) 2015-03-30 2016-03-18 カテーテ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06205A CN107206205A (zh) 2017-09-26
CN107206205B true CN107206205B (zh) 2020-04-03

Family

ID=57005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07473.1A Active CN107206205B (zh) 2015-03-30 2016-03-18 导管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727757B2 (zh)
KR (1) KR102051722B1 (zh)
CN (1) CN107206205B (zh)
WO (1) WO2016158475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29269A1 (en) * 1996-09-11 1998-03-18 Schneider (Europe) Ag Catheter system
CN102335023A (zh) * 2010-07-16 2012-02-01 泰尔茂株式会社 吸引导管
CN103301550A (zh) * 2012-03-12 2013-09-18 株式会社戈德曼 导管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89087A (en) * 1991-09-19 1995-02-14 Baxter International Inc. Fully exchangeable over-the-wire catheter with rip seam and gated side port
US5383853A (en) * 1992-11-12 1995-01-24 Medtronic, Inc. Rapid exchange catheter
WO1996010434A1 (en) * 1994-10-04 1996-04-11 Medtronic, Inc. Rapid exchange catheter
US6007522A (en) * 1996-09-13 1999-12-28 Boston Scientific Corporation Single operator exchange biliary catheter
JP2000279507A (ja) * 1999-03-30 2000-10-10 Nippon Zeon Co Ltd 低温ブロー成形バルーンを有する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
US8016752B2 (en) * 2003-01-17 2011-09-13 Gore Enterprise Holdings, Inc. Puncturable catheter
US20040143286A1 (en) * 2003-01-17 2004-07-22 Johnson Eric G. Catheter with disruptable guidewire channel
WO2006015323A2 (en) * 2004-07-29 2006-02-09 Wilson-Cook Medical Inc. Catheter with splittable wall shaft and peel tool
DE602005023731D1 (de) * 2004-07-29 2010-11-04 Wilson Cook Medical Inc Katheterschaft mit trennbarer Wand
EP3682932B1 (en) * 2008-01-14 2021-06-30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Medical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29269A1 (en) * 1996-09-11 1998-03-18 Schneider (Europe) Ag Catheter system
CN102335023A (zh) * 2010-07-16 2012-02-01 泰尔茂株式会社 吸引导管
CN103301550A (zh) * 2012-03-12 2013-09-18 株式会社戈德曼 导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58475A1 (ja) 2016-10-06
KR20170127415A (ko) 2017-11-21
CN107206205A (zh) 2017-09-26
JP6727757B2 (ja) 2020-07-22
KR102051722B1 (ko) 2019-12-03
JP2016187527A (ja) 2016-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84512B2 (ja) 供給デバイスおよびボルスタ装置、ならびにその作成方法
EP3038693B1 (en) Delivery catheter apparatus
US20030225393A1 (en) Low profile transpyloric jejunostomy system and method to enable
JP2019511338A (ja) 安全な導尿カテーテ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03101520A2 (en) Low profile transpyloric jejunostomy system and method to enable
EP2692391A1 (en) Catheters and methods for the treatment of bodily passages
JP5521195B2 (ja) 内視鏡用挿入補助具
CN107530532B (zh) 用于在患者的体内的管中实施治疗的装置和方法
JP5886542B2 (ja) 医療用デバイス
US11571239B2 (en) Intravascular catheter having an expandable incising portion and medication delivery system
US20090054872A1 (en) Endovascular Device Tip Assembly
US10632291B2 (en) Medical elongated body
CN107206205B (zh) 导管
JP5896101B2 (ja) 弁付カテーテル
CN109498968B (zh) 一种导丝锚定球囊组件
EP3603722A1 (en) Balloon cathet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edical elongated body
US20240082113A1 (en) Gastrojejunal tube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use
JP2018050732A (ja) カテーテルシステム
JP2022152272A (ja) 医療用長尺体、及び医療器具組立体
JP2017042230A (ja) チューブ
JP2002315836A (ja) ガイドワイヤ導入補助具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カテーテル
JP2018130232A (ja) 医療用長尺体
JP2018166921A (ja) 医療用長尺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