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00796B - 一种三元丁腈胶乳的加氢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元丁腈胶乳的加氢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00796B
CN107200796B CN201610150975.1A CN201610150975A CN107200796B CN 107200796 B CN107200796 B CN 107200796B CN 201610150975 A CN201610150975 A CN 201610150975A CN 107200796 B CN107200796 B CN 1072007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nary
hydrogenation
nbr latex
reaction
solid cont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5097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00796A (zh
Inventor
毕海鹏
徐林
关敏
邵明波
佟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Priority to CN20161015097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00796B/zh
Publication of CN1072007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007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007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007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CTREATMENT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RUBBERS
    • C08C19/00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rubber
    • C08C19/02Hydrogenation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三元丁腈胶乳加氢领域,公开了一种三元丁腈胶乳的加氢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三元丁腈胶乳、加氢催化剂和配体混合;(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在氢气存在下依次进行第一加氢反应和第二加氢反应,所述第一加氢反应的反应温度为0‑30℃,所述第二加氢反应的反应温度为50‑180℃;(3)去除步骤(2)得到的反应产物中的溶剂。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对三元丁腈胶乳进行加氢,能够提高加氢催化剂的加氢反应活性和加氢产物的加氢度,加氢产物较加氢前三元丁腈胶乳中的丁腈橡胶而言无明显凝胶增长,且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易实施、加氢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三元丁腈胶乳的加氢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三元丁腈胶乳加氢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三元丁腈胶乳的加氢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汽车制造、机械加工、冶金密封、工程建设、石油工业等行业的不断发展,对于高端聚合物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三元丁腈橡胶不仅具有二元丁腈橡胶固有的耐油性、耐磨性、耐老化性和气密性,还兼具优异的机械稳定性和冻解稳定性,应用领域更加广泛。
近些年在丁腈橡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氢化丁腈橡胶产品,不仅拥有良好的耐磨、耐低温、耐氧化、耐臭氧等二元丁腈橡胶、三元丁腈橡胶的性能,更重要的是,氢化丁腈橡胶具有极佳的热稳定性,这些性质使得它在高端聚合物中占有了一席之地,用量逐年上升。
美国专利申请US 7265185B2介绍了对羧基丁腈橡胶的加氢,使用铑络合物进行均相加氢,产品加氢度可以达到95%以上。但是,对于一般三元丁腈橡胶而言,其主要是通过乳液聚合方法制得,需经过脱除溶剂和助剂、压块成型等多步工艺生产为固体三元丁腈橡胶,再使用溶剂对其进行溶解后,才能进行均相溶液加氢,存在工艺过程冗长、生产成本高等问题。如能直接进行乳液加氢,将大大缩短氢化丁腈橡胶的生产工艺流程,降低生产成本。但是对于三元丁腈橡胶的乳液加氢而言,现有的乳液加氢方法生产成本较高,反应温度高,能耗高,加氢催化剂反应活性较低且产物凝胶含量较高,加氢产物的加氢度也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方法的三元丁腈胶乳加氢过程中生产成本较高、不易实施(反应温度高、能耗高)、加氢催化剂反应活性较低、加氢产物的加氢度有待提高、产品凝胶含量较高的缺陷,提供一种生产成本较低、更易实施(反应温度较低、操作简单、能耗低)、加氢催化剂的加氢反应活性高、加氢产物的加氢度得到明显提高且加氢产物无明显凝胶增长的三元丁腈胶乳的加氢方法。
本发明的发明人在研究中意外发现,在三元丁腈胶乳加氢的过程中,先将三元丁腈胶乳、加氢催化剂和配体混合,然后将混合物在氢气存在下依次进行反应温度为0-30℃的第一加氢反应和反应温度为50-180℃的第二加氢反应,将低温加氢反应与高温加氢反应结合使用,使反应更易实施(反应温度较低、操作简单、能耗低),不仅能够明显提高加氢催化剂的加氢反应活性,获得更快的反应速度,缩短反应时间,而且能够明显提高加氢产物的加氢度,且加氢产物无明显凝胶增长,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三元丁腈胶乳加氢的成本。
因此,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元丁腈胶乳的加氢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三元丁腈胶乳、加氢催化剂和配体混合;
(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在氢气存在下依次进行第一加氢反应和第二加氢反应,所述第一加氢反应的反应温度为0-30℃,所述第二加氢反应的反应温度为50-180℃;
(3)去除步骤(2)得到的反应产物中的溶剂。
本发明的三元丁腈胶乳的加氢方法,能够提高加氢催化剂的加氢反应活性,获得更快的反应速度,缩短反应时间,能够明显提高加氢产物的加氢度,且加氢产物较加氢前三元丁腈胶乳中的丁腈橡胶而言无明显凝胶增长。同时,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易实施(反应温度较低、操作简单、能耗低)等优点,能够有效降低三元丁腈胶乳的加氢成本。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元丁腈胶乳的加氢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三元丁腈胶乳、加氢催化剂和配体混合;
(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在氢气存在下依次进行第一加氢反应和第二加氢反应,所述第一加氢反应的反应温度为0-30℃,所述第二加氢反应的反应温度为50-180℃;
(3)去除步骤(2)得到的反应产物中的溶剂。
本发明方法步骤(1)中,对于将三元丁腈胶乳、加氢催化剂和配体混合的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为本领域常用的各种方法,只要将前述物质进行混合即可,例如可以为先在反应釜中加入三元丁腈胶乳,充排脱气后再加入加氢催化剂和配体,进行混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充排脱气发生在加氢反应前,是指将反应釜中的空气置换为惰性气体或氢气,惰性气体例如可以为氮气。对于充排脱气的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为本领域常用的各种方法,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提高加氢催化剂的加氢反应活性并增大加氢产物的加氢度,优选情况下,三元丁腈胶乳的固含量为0.5%-5%。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三元丁腈胶乳的固含量(固含物的含量)是指将三元丁腈橡胶乳液烘干后,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占三元丁腈胶乳的质量的百分比。
对于固含量为0.5%-5%的三元丁腈胶乳而言,一般情况下,商购获得的三元丁腈胶乳的固含量较高(大多在40%以上),因此需要重新进行配制获得所需固含量的三元丁腈胶乳,对于配制的具体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为本领域常用的各种方法,只要得到的三元丁腈胶乳的固含量为0.5%-5%即可。优选情况下,固含量为0.5%-5%的三元丁腈胶乳的配制方法包括:向固含量不大于35%的三元丁腈胶乳中加入有机溶剂,配制成固含量为0.5%-5%的三元丁腈胶乳;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固含量不大于35%的三元丁腈胶乳的固含量为2%-35%,更进一步优选为2%-15%;或者,
固含量为0.5%-5%的三元丁腈胶乳的配制方法包括:向固含量大于35%的三元丁腈胶乳中加入水,配制成固含量不大于35%的三元丁腈胶乳,再向固含量不大于35%的三元丁腈胶乳中加入有机溶剂,配制成固含量为0.5%-5%的三元丁腈胶乳;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固含量不大于35%的三元丁腈胶乳的固含量为2%-35%,更进一步优选为2%-15%。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可以在配制得到固含量不大于35%的三元丁腈胶乳之后先进行充排脱气,然后再配制固含量为0.5%-5%的三元丁腈胶乳,再加入加氢催化剂和配体,进行混合。
对于有机溶剂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为本领域中能够与三元丁腈胶乳混溶,且能够溶解加氢催化剂和配体(以及助剂)的各种有机溶剂,加入有机溶剂后为了使胶乳不会破乳、分层和絮凝,优选情况下,有机溶剂为芳烃、芳烃被烷基或卤素取代的衍生物、卤代烷烃、酮和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优选地,有机溶剂为苯、甲苯、二甲苯、氯苯、二氯苯、三氯苯、丙酮、丁酮和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更进一步优选地,有机溶剂为苯、甲苯、二甲苯、氯苯、二氯苯和三氯苯中的一种与丙酮和丁酮中的一种组成的混合溶剂,前者(即苯、甲苯、二甲苯、氯苯、二氯苯和三氯苯中的任意一种)与后者(丙酮或丁酮)的体积比为3:1-1:3。
对于三元丁腈胶乳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为本领域中的各种三元丁腈胶乳,优选情况下,三元丁腈胶乳为丁二烯和异戊二烯中的一种、丙烯腈和甲基丙烯腈中的一种与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乙酯中的一种形成的三元丁腈胶乳,进一步优选为丁二烯、丙烯腈和甲基丙烯腈中的一种与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乙酯中的一种形成的三元丁腈胶乳。具体地,对于三元丁腈胶乳的合成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为本领域常用的各种合成方法,只要为丁二烯和异戊二烯中的一种、丙烯腈和甲基丙烯腈中的一种与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乙酯中的一种经聚合反应形成即可,例如可以为经乳液聚合直接制得的三元丁腈胶乳,也可以为使用丁腈橡胶经乳化后所形成的三元丁腈胶乳,此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赘述。前述三元丁腈胶乳也可通过商购获得。以三元丁腈胶乳的固含物的重量为基准,三元丁腈胶乳中丁二烯或异戊二烯的含量可以为45-84重量%,丙烯腈或甲基丙烯腈的含量可以为15-50重量%,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乙酯中的一种的含量可以为1-10重量%。
本发明方法步骤(1)中,对于加入的加氢催化剂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为本领域常用的各种用于丁腈橡胶加氢的催化剂,优选情况下,加氢催化剂具有以下通式:(RmA)zRhXn,其中,每一个R独立地选自C1-C8的烷基、C4-C8的环烷基、C6-C15的芳基或C7-C15的芳烷基;A选自磷、砷、硫或亚砜基团S=O;X选自氢或阴离子;z是2,3或4;m是2或3;n是1,2或3。为了进一步提高加氢催化剂的加氢反应活性并增大加氢产物的加氢度,进一步优选地,加氢催化剂为(PPh3)3RhCl。本发明上述的加氢催化剂(RmA)zRhXn可以通过商购获得。
优选情况下,加氢催化剂具有以下通式:M1 aM2 bXmLn,其中,M1为铑,M2为钌,X为氯、溴和氢中的一种或多种,L为有机单膦、有机双膦、有机铈和含氮、硫或氧的有机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1≤a≤6,1≤b≤3,3≤m≤7,6≤n≤21。为了进一步提高加氢催化剂的加氢反应活性并增大加氢产物的加氢度,进一步优选地,加氢催化剂中,M1为铑,M2为钌,X为氯,L为有机单膦;更进一步优选地,a:b:m:n为(1-3):1:(3-5):(6-12),最优选地,L为三苯基膦,a:b:m:n为3:1:5:12。
加氢催化剂M1 aM2 bXmLn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制备,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L和溶剂加入反应瓶,在搅拌下回流溶解;
(2)将M1和M2的金属卤化物混合后溶于热溶剂,在回流温度下加入反应瓶反应;
(3)除去溶剂,得到结晶或粉末状加氢催化剂。
为了提高加氢催化剂的加氢反应活性并增大加氢产物的加氢度,优选情况下,加氢催化剂的加入量为三元丁腈胶乳中固含物的质量的0.01-5%,进一步优选为0.05-1%。
本发明方法步骤(1)中,为了增大加氢产物的加氢度,优选情况下,配体为有机单膦、有机双膦、有机铈和含氮、硫或氧的有机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优选地,配体为有机单膦和/或有机双膦;更一步优选地,配体为三苯基膦、1,3-双(二苯基膦)丙烷和1,4-双(二苯基膦)丁烷中的至少一种。
对于加氢催化剂和配体中的有机单膦、有机双膦、有机铈和含氮、硫或氧的有机化合物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为本领域常用的各种有机单膦、有机双膦、有机铈和含氮、硫或氧的有机化合物,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增大加氢产物的加氢度,优选情况下,配体的加入量为加氢催化剂质量的1-20倍,进一步优选为4-15倍。
本发明方法步骤(1)中,为了提高加氢度并降低凝胶含量,优选情况下,步骤(1)中,在混合时还加入助剂,即,步骤(1)为将三元丁腈胶乳、加氢催化剂、配体和助剂混合。对于助剂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为本领域常用的各种助剂,优选情况下,助剂为脂肪族三级胺、芳香族三级胺、脂肪族醚和芳香族醚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优选地,助剂为三乙胺(即N,N-二乙基乙胺)、二异丙基乙基胺(即N,N-二异丙基乙胺)和四氢糠醇乙基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为了进一步提高加氢度并降低凝胶含量,优选情况下,助剂的加入量为加氢催化剂质量的0.5-10倍,进一步优选地,助剂的加入量为加氢催化剂质量的1-5倍。
本发明方法步骤(2)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加氢催化剂的加氢反应活性并增大加氢产物的加氢度,优选情况下,所述第一加氢反应的条件包括:反应温度为0-30℃,进一步优选为10-25℃;氢气压力为0.05-15Mpa,进一步优选为1-5Mpa;反应时间为1-120分钟,进一步优选为20-40分钟。
本发明方法步骤(2)中,为了进一步增大加氢产物的加氢度,优选情况下,第二加氢反应的条件包括:反应温度为50-180℃,进一步优选为80-150℃;氢气压力为0.1-15Mpa,进一步优选为4-12Mpa;反应时间为1-20小时,进一步优选为4-16小时。
本发明方法步骤(3)中,对于去除步骤(2)得到的反应产物中的溶剂的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各种方法,例如可以通过乙醇凝聚、水蒸气蒸馏法等去除步骤(2)得到的反应产物中的大部分的溶剂,从而析出加氢产物,然后进行干燥以除去加氢产物含有的少部分溶剂。对于除去加氢产物含有的溶剂的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各种方法,优选情况下,除去溶剂的方法为真空干燥,真空干燥的条件包括:温度为50-100℃,时间为1-10小时。
实施例
以下的实施例将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因此限制本发明。
以下实施例和对比例中,加氢度的测定方法为溴碘法(具体参见溴碘法测定氢化丁睛橡胶加氢度.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2,29(3),46-48)。
以下实施例和对比例中,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采用商购自TOSOH公司的型号为HLC-8320的凝胶渗透色谱仪测定,以THF为流动相,以窄分布聚苯乙烯为标样,温度为40℃。
凝胶含量的测定方法:称取w1克干胶,加入氯苯,配成1g/100mL的溶液,溶解24小时后,将溶液倒入已恒重(w2克)的滤网过滤,再将盛有不溶物的滤网干燥至恒重,重量记为w3克,则凝胶含量为:(w3-w2)/w1*106ppm。
加氢催化剂(PPh3)3RhCl购自Acros公司,记为C1。
RhCl3.H2O、RuCl3.H2O均购自昆明铂锐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制备例1
本制备例用于说明加氢催化剂M1 aM2 bXmLn(C2)的制备方法,其中,M1为铑,M2为钌,X为氯,L为三苯基膦,a:b:m:n为2:1:4:9。
将4.5克PPh3在氩气保护下溶于70℃热乙醇溶液中,并将溶解后的溶液加入到反应瓶中;称取0.5克RhCl3.H2O和0.23克RuCl3.H2O在氩气保护下溶于乙醇溶液中,78℃下加热回流,将RhCl3.H2O和RuCl3.H2O的乙醇溶液滴加入反应瓶中反应2.5小时,降温至25℃,抽滤,用乙醚洗涤,得到粉末状的Rh:Ru=2:1的加氢催化剂,记为C2。
制备例2
本制备例用于说明加氢催化剂M1 aM2 bXmLn(C3)的制备方法,其中,M1为铑,M2为钌,X为氯,L为三苯基膦,a:b:m:n为3:1:5:12。
将6克PPh3在氩气保护下溶于70℃热乙醇溶液中,并将溶解后的溶液加入到反应瓶中;称取0.75克RhCl3.H2O和0.23克RuCl3.H2O在氩气保护下溶于乙醇溶液中,78℃下加热回流,将RhCl3.H2O和RuCl3.H2O的乙醇溶液滴加入反应瓶中反应2.5小时,降温至25℃,抽滤,用乙醚洗涤,得到粉末状的Rh:Ru=3:1的加氢催化剂,记为C3。
制备例3
本制备例用于说明加氢催化剂M1 aM2 bXmLn(C4)的制备方法,其中,M1为铑,M2为钌,X为氯,L为三苯基膦,a:b:m:n为1:1:3:6。
将3克PPh3在氩气保护下溶于70℃热乙醇溶液中,并将溶解后的溶液加入到反应瓶中;称取0.25克RhCl3.H2O和0.23克RuCl3.H2O在氩气保护下溶于乙醇溶液中,78℃下加热回流,将RhCl3.H2O和RuCl3.H2O的乙醇溶液滴加入反应瓶中反应2.5小时,降温至25℃,抽滤,用乙醚洗涤,得到粉末状的Rh:Ru=1:1的加氢催化剂,记为C4。
制备例4
向充满氮气的聚合釜中加入去离子水115g、乳化剂溶液(将去离子水0.35g、十二烷基硫酸钠1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8g、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购自百灵威科技有限公司,下同)0.8g和亚甲基二萘磺酸钠0.2g混合而成)、丙烯腈32g、叔十二碳硫醇0.7g、丙烯酸甲酯6g、丁二烯62g、过氧化二异丙苯0.25g、雕白块0.25g,混合。控制温度29±1℃,维持反应8小时,然后向其中加入补加液(将去离子水5g、十二烷基硫酸钠0.05g、壬基酚聚氧乙烯醚0.04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04g、叔十二碳硫醇0.2g混合而成),混合,并在55±1℃维持反应6小时。制得三元丁腈胶乳S1(数均分子量=8.3万,分子量分布=3.8),固含量为45.5%,去除溶剂后测得其凝胶含量为694ppm。
制备例5
向充满氮气的聚合釜中加入去离子水115g、乳化剂溶液(将去离子水0.35g、十二烷基硫酸钠1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8g、壬基酚聚氧乙烯醚0.8g、亚甲基二萘磺酸钠0.2g混合而成)、丙烯腈30g、叔十二碳硫醇0.7g、丙烯酸3.5g、丁二烯65g、过氧化二异丙苯0.25g、雕白块0.25g,混合。控制温度29±1℃,维持反应8小时,然后向其中加入补加液(将去离子水5g、十二烷基硫酸钠0.05g、壬基酚聚氧乙烯醚0.04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04g、叔十二碳硫醇0.2g混合而成),混合,在55±1℃维持反应6小时。制得三元丁腈胶乳S2(数均分子量=7.2万,分子量分布=3.7),固含量为44.0%,去除溶剂后测得其凝胶含量为729ppm。
制备例6
合成过程如制备例5,不同的是,用30g甲基丙烯腈代替30g丙烯腈,用4.0g甲基丙烯酸代替3.5g丙烯酸,记为S3(数均分子量=7.5万,分子量分布=3.9),固含量为44.4%,去除溶剂后测得其凝胶含量为704ppm。
制备例7
合成过程如制备例5,不同的是,用2.5g甲基丙烯酸甲酯代替3.5g丙烯酸,记为S4(数均分子量=7.0万,分子量分布=3.8),固含量为43.9%,去除溶剂后测得其凝胶含量为642ppm。
实施例1-12
本发明的实施例1-12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三元丁腈胶乳的加氢方法。
(1)向三元丁腈胶乳中加入去离子水,配制成固含量为p%的三元丁腈胶乳,充排脱气;
(2)向固含量为p%的三元丁腈胶乳中加入有机溶剂,配制成固含量为q%的三元丁腈胶乳,然后将配制好的固含量为q%的三元丁腈胶乳加入至反应釜中;
(3)在反应釜中加入加氢催化剂、配体和助剂,混合;
(4)充入氢气,搅拌,进行反应,反应的条件包括:反应温度为b℃,氢气压力为aMPa,反应时间为c分钟;
(5)升温至e℃、保持氢气压力为d MPa,反应f小时;
(6)加氢产物由乙醇凝聚析出,并在60℃下真空干燥8小时。
实施例1-12中,三元丁腈胶乳、固含量p%、固含量q%、加氢催化剂、配体、助剂、催化剂/三元丁腈胶乳中固含物(即加氢催化剂与三元丁腈胶乳中固含物的质量比)、配体/催化剂(即配体与加氢催化剂的质量比)、助剂/催化剂(即助剂与加氢催化剂的质量比)、a-f和得到的加氢产物的加氢度、凝胶含量的测定结果见表1。
对比例1-6
对比例1-4中三元丁腈胶乳、固含量p%、固含量q%、加氢催化剂、配体、助剂、催化剂/三元丁腈胶乳中固含物(即加氢催化剂与三元丁腈胶乳中固含物的质量比)、配体/催化剂(即配体与加氢催化剂的质量比)、助剂/催化剂(即助剂与加氢催化剂的质量比)分别与实施例1-4相同,不同的是,对比例1-4方法中无低温加氢反应。对比例5与对比例1相比,不同的是将对比例1的反应时间f延长。对比例6与实施例1相比,不同的是将低温加氢反应改为高温加氢反应。对比例1-6中,三元丁腈胶乳、固含量p%、固含量q%、加氢催化剂、配体、助剂、催化剂/三元丁腈胶乳中固含物(即加氢催化剂与三元丁腈胶乳中固含物的质量比)、配体/催化剂(即配体与加氢催化剂的质量比)、助剂/催化剂(即助剂与加氢催化剂的质量比)、a-f和得到的加氢产物的加氢度、凝胶含量的测定结果见表2。
对比例7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不同的是,(1)在反应釜中加入加氢催化剂、配体和助剂,混合,充排脱气;(2)充入氢气,搅拌,进行反应,反应的条件包括:反应温度为15℃,氢气压力为3MPa,反应时间为30分钟;(3)向S1中加入去离子水,配制成固含量为12%的三元丁腈胶乳,然后向固含量为12%的三元丁腈胶乳中加入有机溶剂,配制成固含量为1.6%的三元丁腈胶乳,并将配制好的固含量为1.6%的三元丁腈胶乳加入至反应釜中,混合;(4)升温至100℃、保持氢气压力为6MPa,反应8小时;(5)加氢产物由乙醇凝聚析出,并在60℃下真空干燥8小时。其中,有机溶剂、加氢催化剂、配体、助剂、催化剂/三元丁腈胶乳中固含物、配体/催化剂、助剂/催化剂的条件同实施例1。
经测定,加氢产物的加氢度为88.2%,凝胶含量为916ppm。
将实施例1与实施例5-6相比,步骤(3)低温加氢反应的温度为10-25℃时,能够进一步提高加氢产物的加氢度,进一步降低加氢产物的凝胶含量。
将实施例1与实施例7-8相比,步骤(4)高温加氢反应的温度为80-150℃时,能够进一步提高加氢产物的加氢度。
将实施例1与实施例9-10相比,当有机溶剂为苯、甲苯、二甲苯、氯苯、二氯苯和三氯苯中的一种与丙酮和丁酮中的一种组成的混合溶剂时,能够进一步提高加氢产物的加氢度,进一步降低加氢产物的凝胶含量。
将实施例4与实施例11-12相比,加氢催化剂M1aM2bXmLn(M1为铑,M2为钌,X为氯,L为三苯基膦)中,a:b:m:n为3:1:5:12时,能够进一步提高加氢产物的加氢度,进一步降低加氢产物的凝胶含量。
将实施例1-4分别与对比例1-4比较可知,在高温加氢反应前增加反应温度为0-30℃的低温加氢反应的步骤,能够有效的提高反应速率,增大加氢产物的加氢度,进一步降低加氢产物的凝胶含量。
将实施例1与对比例5相比,在高温加氢反应前若无反应温度为0-30℃的低温加氢反应的步骤,在将反应时间f延长2小时的反应条件下,仍无法获得相似的加氢度,说明先后进行低温加氢反应和高温加氢反应能够明显提高加氢反应的反应速率,有效提高加氢产物的加氢度,且能进一步降低加氢产物的凝胶含量。
将实施例1与对比例6相比,将低温加氢反应改为高温加氢反应,产品加氢度并无改善效果,说明先后进行低温加氢反应和高温加氢反应能够明显提高加氢反应的反应速率,有效提高加氢产物的加氢度,且能进一步降低加氢产物的凝胶含量。
将实施例1与对比例7相比,改变三元丁腈胶乳和加氢催化剂的加料顺序,会造成低温加氢反应与高温加氢反应相结合加氢效果的下降,排除了加氢催化剂在低温加氢反应中与氢气发生反应使得催化剂结构改变从而导致催化剂催化活性改变的可能性,同时加氢产物中凝胶含量增长。
本发明的三元丁腈胶乳的加氢方法,能够提高加氢催化剂的加氢反应活性,获得更快的反应速度,缩短反应时间,能够明显提高加氢产物的加氢度,且加氢产物较加氢前三元丁腈胶乳中的丁腈橡胶而言无明显凝胶增长。同时,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易实施(反应温度较低、操作简单、能耗低)等优点,能够有效降低三元丁腈胶乳的加氢成本。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29)

1.一种三元丁腈胶乳的加氢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三元丁腈胶乳、加氢催化剂和配体混合;
(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在氢气存在下依次进行第一加氢反应和第二加氢反应,所述第一加氢反应的反应温度为0-30℃,所述第二加氢反应的反应温度为50-150℃;
(3)去除步骤(2)得到的反应产物中的溶剂;
所述加氢催化剂具有以下通式:M1 aM2 bXmLn,其中,M1为铑,M2为钌,X为氯、溴和氢中的一种或多种,L为有机单膦、有机双膦、有机铈和含氮、硫或氧的有机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1≤a≤6,1≤b≤3,3≤m≤7,6≤n≤21;或者
所述加氢催化剂具有以下通式:(RmA)zRhXn,其中,每一个R独立地选自C1-C8的烷基、C4-C8的环烷基、C6-C15的芳基或C7-C15的芳烷基;A选自磷、砷、硫或亚砜基团S=O;X选自氢或阴离子;z是2,3或4;m是2或3;n是1,2或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加氢反应的条件包括:反应温度为0-30℃;氢气压力为0.05-15Mpa;反应时间为1-120分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加氢反应的条件包括:反应温度为10-25℃;氢气压力为1-5Mpa;反应时间为20-40分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加氢反应的条件包括:反应温度为50-150℃;氢气压力为0.1-15Mpa;反应时间为1-20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加氢反应的条件包括:反应温度为80-150℃;氢气压力为4-12Mpa;反应时间为4-16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1)中,所述三元丁腈胶乳的固含量为0.5%-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三元丁腈胶乳的配制方法包括:向固含量不大于35%的三元丁腈胶乳中加入有机溶剂,配制成固含量为0.5%-5%的三元丁腈胶乳;或者,
所述三元丁腈胶乳的配制方法包括:向固含量大于35%的三元丁腈胶乳中加入水,配制成固含量不大于35%的三元丁腈胶乳,再向固含量不大于35%的三元丁腈胶乳中加入有机溶剂,配制成固含量为0.5%-5%的三元丁腈胶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固含量不大于35%的三元丁腈胶乳的固含量为2%-15%。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有机溶剂为芳烃、芳烃被烷基或卤素取代的衍生物、卤代烷烃、酮和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有机溶剂为苯、甲苯、二甲苯、氯苯、二氯苯、三氯苯、丙酮、丁酮和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有机溶剂为苯、甲苯、二甲苯、氯苯、二氯苯和三氯苯中的一种与丙酮和丁酮中的一种组成的混合溶剂,两者的体积比为3:1-1:3。
12.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三元丁腈胶乳为丁二烯与丙烯腈和甲基丙烯腈中的一种与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乙酯中的一种形成的三元丁腈胶乳。
13.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加氢催化剂为(PPh3)3RhCl。
14.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M1为铑,M2为钌,X为氯,L为有机单膦。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a:b:m:n为1-3:1:3-5:6-12。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L为三苯基膦,a:b:m:n为3:1:5:12。
1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加氢催化剂的加入量为所述三元丁腈胶乳中固含物的质量的0.01-5%。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加氢催化剂的加入量为所述三元丁腈胶乳中固含物的质量的0.05-1%。
1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配体为有机单膦、有机双膦、有机铈和含氮、硫或氧的有机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配体为有机单膦和/或有机双膦。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配体为三苯基膦、1,3-双(二苯基膦)丙烷和1,4-双(二苯基膦)丁烷中的至少一种。
22.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配体的加入量为所述加氢催化剂质量的1-20倍。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配体的加入量为所述加氢催化剂质量的4-15倍。
24.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1)中,在混合时还加入助剂,所述助剂为脂肪族三级胺、芳香族三级胺、脂肪族醚和芳香族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助剂为三乙胺、二异丙基乙基胺和四氢糠醇乙基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助剂的加入量为所述加氢催化剂质量的0.5-10倍。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助剂的加入量为所述加氢催化剂质量的1-5倍。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助剂的加入量为所述加氢催化剂质量的0.5-10倍。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助剂的加入量为所述加氢催化剂质量的1-5倍。
CN201610150975.1A 2016-03-16 2016-03-16 一种三元丁腈胶乳的加氢方法 Active CN1072007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50975.1A CN107200796B (zh) 2016-03-16 2016-03-16 一种三元丁腈胶乳的加氢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50975.1A CN107200796B (zh) 2016-03-16 2016-03-16 一种三元丁腈胶乳的加氢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00796A CN107200796A (zh) 2017-09-26
CN107200796B true CN107200796B (zh) 2018-12-28

Family

ID=59903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50975.1A Active CN107200796B (zh) 2016-03-16 2016-03-16 一种三元丁腈胶乳的加氢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007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728337B1 (en) * 2017-12-18 2022-02-09 ARLANXEO Deutschland GmbH Hydrogenation of nitrile butadiene rubber latex
KR20210104663A (ko) * 2018-12-17 2021-08-25 아란세오 도이치란드 게엠베하 Peg 아크릴레이트-hnbr 공중합체의 생성 공정
CN113248804A (zh) * 2021-05-21 2021-08-13 山东东都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耐低温汽车密封胶条及其制备方法
CN116041621B (zh) * 2021-10-28 2023-08-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氢化丁腈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4149520B (zh) * 2021-12-09 2023-03-24 北京化工大学 一锅法制备氢化丁腈胶乳的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774A (zh) * 1997-04-22 1997-12-17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 一种丁腈橡胶加氢的方法
CN1199051A (zh) * 1997-05-08 1998-11-18 南帝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不饱和共聚物加氢的方法及其所用的含双金属的催化剂体系
CN101733159A (zh) * 2009-11-13 2010-06-16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温控加氢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在丁腈橡胶加氢中的应用
CN104271607A (zh) * 2012-04-28 2015-01-07 朗盛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丁腈橡胶的氢化
CN105175581A (zh) * 2015-09-25 2015-12-23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亲水性氨基化氢化丁腈橡胶的制备方法及所得产物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774A (zh) * 1997-04-22 1997-12-17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 一种丁腈橡胶加氢的方法
CN1199051A (zh) * 1997-05-08 1998-11-18 南帝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不饱和共聚物加氢的方法及其所用的含双金属的催化剂体系
CN101733159A (zh) * 2009-11-13 2010-06-16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温控加氢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在丁腈橡胶加氢中的应用
CN104271607A (zh) * 2012-04-28 2015-01-07 朗盛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丁腈橡胶的氢化
CN105175581A (zh) * 2015-09-25 2015-12-23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亲水性氨基化氢化丁腈橡胶的制备方法及所得产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00796A (zh) 2017-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00796B (zh) 一种三元丁腈胶乳的加氢方法
EP2147932A1 (en) Process for the continuous hydrogenation of carbon-carbon double bonds in an unsaturated polymer to produce a hydrogenated polymer
CN104428325B (zh) 基于二烯的聚合物胶乳的氢化
CN107406474A (zh) 包含聚烯烃‑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有机锌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63098B (zh) 基于二烯烃的聚合物胶乳的氢化
US10000583B2 (en) Nano-sized hydrogenated diene-based latex particles
JP7282776B2 (ja) ニトリルブタジエンゴムラテックスの水素化
EP3008077B1 (en) Ruthenium- or osmium-based complex catalysts
EP3004123B1 (en) Ruthenium-based complexes, their preparation and use as catalysts
JP5536385B2 (ja) 不飽和ポリマー中の炭素−炭素二重結合の連続水素化方法
KR20120050505A (ko) 니트릴 고무의 복분해를 위한 루테늄계 촉매
CN107200794B (zh) 一种丁腈胶乳的加氢方法
CN105542037B (zh) 一种不饱和共聚物的加氢方法
CN107200797A (zh) 一种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KR20170137834A (ko) 루테늄- 또는 오스뮴-기재 착물 촉매
CN105622783B (zh) 一种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PT2272588E (pt) Catalisador para a hidrogenação de compostos insaturados
CN107200795B (zh) 一种含有极性基团的聚合物的加氢方法
JP7248677B2 (ja) ルテニウム錯体触媒を使用してニトリルゴムを製造するためのプロセス
CN106413890A (zh) 钌基三唑碳烯络合物
CN105392792B (zh) 钌基或锇基络合物催化剂
JP6246803B2 (ja) その場で合成される触媒の存在下におけるジエン系ポリマーラテックスの水素化
CN107001402B (zh) Tebbe络合物的制造方法
JP2021519681A (ja) 水素化触媒組成物及びニトリルゴムの水素化のためのその使用
KR20160018518A (ko) 루테늄- 또는 오스뮴-기재 착물 촉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