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61797B - 一种环境处理设备生产线缆智能自动取线分线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环境处理设备生产线缆智能自动取线分线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61797B
CN107161797B CN201710490066.7A CN201710490066A CN107161797B CN 107161797 B CN107161797 B CN 107161797B CN 201710490066 A CN201710490066 A CN 201710490066A CN 107161797 B CN107161797 B CN 1071617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on
sliding
shaft
respectively arranged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9006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61797A (zh
Inventor
张荟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Tin Yi High Tech Zon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Tin Yi High Tech Zon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Tin Yi High Tech Zon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Tin Yi High Tech Zon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49006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161797B/zh
Publication of CN1071617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617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617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617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7/00Replacing or remov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B65H67/02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spent cores or receptacles and replacing by supply packages at paying-out st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49/00Unwinding or paying-out filamentary material; Supporting, storing or transporting packages from which filamentary material is to be withdrawn or paid-out
    • B65H49/18Methods or apparatus in which packages rotate
    • B65H49/20Package-supporting devices
    • B65H49/32Stands or framewor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1/00Forwar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4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electric cords or electric power cables
    • B65H2701/341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electric cords or electric power cables in a manufacturing proces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境处理设备生产线缆智能自动取线分线平台,包括有一底盘,所述底盘上设置有一第一支撑盘,所述第一支撑盘上设置有并排设置的线槽,所述线槽内分别设置与一转动的线辊,所述滑动支撑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转动的第一转轴和一第五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五转轴上分别设置有一转动的驱动轮和一从动轮,所述驱动轮与所述从动轮分别分别设置有一转动的转动链条,两侧所述转动链条上分别设置有一圈相对应的连接块,两侧连接块与所述线辊相对应,能够通过所述转动链条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转动块的转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转动块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对线辊进行输送,并且能够对线缆进行抽取,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环境处理设备生产线缆智能自动取线分线平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分线平台,具体涉及一种环境处理设备生产线缆智能自动取线分线平台,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将对电力线辊进行自动装卸并且能够对线缆进行自动取线的智能电力取线分线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其中在现在的环境处理处理的过程中离不开环境处理设备,其中在环境处理设备的生产过程中线缆能够将各个部件进行正常的连接,从而能够保证到环境处理设备的正常工作,其中在环境处理设备的生产中由于线缆的规格多所以在配线的过程中就需要用到大量的线辊,在现在的线缆配线的过程中由于线缆的规格多所以就需要将不同规格的线辊安装到线架上,从而能够在配线的过程中抽取不同规格的线缆进行配线,虽然利用现有的线架能够将线辊进行固定,但是还存在以下问题:
由于线缆的规格种类繁多,所以就需要大量的线辊,其中在将线辊固定到线架上的过程中大多都要利用叉车完成,但是由于线辊的数量过多所以就需要叉车进行不间断的对线辊进行插取,从而就进一步的增加了工人的工作量。
并且在对线辊上的线缆进行抽取的过程中大多都是利用人工完成,由于线辊的规格不同所以就不能通过机器来自动的完成作业,从而就进一步的造成了工人工作量的增加,进一步的造成了工作效率的降低。
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环境处理设备生产线缆智能自动取线分线平台,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环境处理设备生产线缆智能自动取线分线平台,能够通过转动链条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连接块的滑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转动块的滑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线辊的滑动,从而实现了对所述线辊的安装和更换,避免了利用叉车安装更换线辊造成的麻烦,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工作效率,并且能够通过所述所述滑动底座在所述底盘上滑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二支撑盘的滑动,在所述第二支撑盘上设置有一滑动的滑动盘,在所述滑动盘上设置有一转动的取线盘,从而能够通过所述滑动盘的滑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取线盘的滑动,从而能够在取线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所述滑动盘的滑动能够调整到合适的位置,从而能够通过所述取线盘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将线辊上的线缆进行抽取,从而避免了人工抽取线缆造成的麻烦,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工作效率。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环境处理设备生产线缆智能自动取线分线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底盘,所述底盘上设置有一第一支撑盘,所述第一支撑盘上设置有并排设置的线槽,所述线槽内分别设置有一转动的线辊。能够在所述第一支撑盘上设置有并排设置的线槽,能够将所述线辊设置在所述线槽内,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对不同规格的线辊进行放置,从而避免了集中存放线辊造成的混乱。
所述线槽的两侧分别包括有一设在所述第一支撑盘上的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内分别设置有一滑动的滑动支撑块,两个所述滑动支撑块上分别设置有一转动的滑动支撑架,所述底盘上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滑动支撑架相对应的第一滑槽,所述滑动支撑架分别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所述滑动支撑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转动的第一转轴和一第五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五转轴上分别设置有一转动的驱动轮和一从动轮,所述驱动轮与所述从动轮分别设置有一转动的转动链条,两侧所述转动链条上分别设置有一圈相对应的连接块,两侧所述转动链条同步转动,两侧连接块与所述线辊相对应,所述底盘内设置有一第四电机,所述第四电机带动所述转动链条的转动,且所述底盘上还设置有控制所述转动链条分别相对应转动的踏板。能够在对所述线辊进行固定放置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踩踏踏板,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连接转块的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蜗杆的转动,能够通过所述蜗杆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驱动轮的转动,从而能够带动所述转动链条的转动,能够通过所述转动链条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连接转块的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线辊的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实现对所述线辊的安装固定,从而能够避免了利用叉车升降所述线辊造成的麻烦,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工作效率。
所述底盘上设置有一滑动的滑动底座,所述滑动底座上设置有一第二支撑盘,所述第二支撑盘上设置有一滑动的滑动盘,所述滑动盘上设置有一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内设置有一转动的取线盘,所述取线盘上设置有一线盘转槽,所述线盘转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圈相对应摆动的摆动支架,所述摆动支架上分别设有一相对应的挤压盘,所述挤压盘与所述线辊相对应,所述转动槽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线辊相对应设置的顶压滑盘,两侧所述顶压滑盘分别与所述摆动支架相对应,所述顶压滑盘分别顶压所述摆动支架,所述滑动盘上设置有一与所述转动槽相对应连通的输线孔,所述第二支撑盘上设置有与所述输线孔相对应的第一线口,所述滑动盘内还设置有一在所述输线孔内摆动的切割刀盘。能够通过所述取线盘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摆动支架的转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摆动支架在所述顶压滑盘上的滑动,能够进一步的对所述摆动支架进行顶压,从而能够利用所述挤压盘对线缆进行挤压,能够通过所述取线盘的继续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线缆的滑动,从而能够达到抽取线缆的目的,从而进一步的避免人工抽取线缆造成的麻烦,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工作效率。
所述滑动底座内设置有一带动所述取线盘转动的第三电机,所述滑动底座内设置有一带动所述滑动盘升降的第二电机。能够通过所述第三电机控制所述取线盘的转动,从而能够实现对线缆的自动抽取目的,并且能够通过所述第二电机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滑动盘的升降,从而能够实现对不同高度的线辊进行线缆的抽取。
进一步的,所述线槽的两侧分别包括有一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盘上的支撑块,两侧所述支撑块上分别设置有一相对应的放置槽,所述线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放置槽相对应的第三转轴,两侧所述连接块上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第三转轴相对应的凹槽,所述第三滑槽呈T型设置,且所述滑动支撑块上分别设置有一相对应的第一转孔,两侧所述滑动支撑架的一端分别连接有一在所述第一转孔内转动的第四转轴,两侧所述滑动支撑架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一相对应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分别设置有一在所述底盘上转动的支撑转轮。能够通过所述滑动支撑块在所述第三滑槽内滑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滑动支撑架在所述第一支撑盘上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调整所述滑动支撑架与所述线槽的位置,并且能够通过所述支撑转轮在所述底盘上转动,能够进一步的保证到所述滑动支撑架的正常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底盘内还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第一滑槽相对应连通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一转轴上分别设置有一在所述第二滑槽内转动的蜗轮,所述底盘内还分别设置有一在所述第二滑槽内转动的蜗杆,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相对应啮合转动连接,所述第四电机上设置有一在所述底盘内转动的第九转轴,所述第九转轴上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蜗杆相对应的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上分别对应啮合连接有一第四锥齿轮,所述第四锥齿轮上分别设置有一第十转轴,所述第十转轴与两侧对应设置的蜗杆其中一所述蜗杆相对应,所述底盘内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第十转轴相对应的控制滑腔,所述蜗杆与所述第十转轴分别在所述控制滑腔内转动,且所述控制滑腔内还设置有一滑动的连接转块,所述连接转块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呈方形设置的卡接槽,所述第十转轴与所述蜗杆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卡接槽相对应的方形头,所述底盘内还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连接转块相对应的底座内槽,所述底盘内分别设置有一在所述底座内槽内滑动的第三顶压杆,所述连接转块上分别设置有一呈圆环状设置的第五凹槽,所述第五凹槽内分别设置有一转动的转动环,所述第三顶压杆分别对应连接在所述转动环上,所述底座内槽呈L型设置,所述底座内槽内分别设置有一连接在所述底盘上的第十二转轴,所述第十二转轴上分别设置有一转动的第四顶压杆,所述第四顶压杆的一端分别设置有一第十一转轴,所述第三顶压杆分别在所述第十一转轴上转动,且所述底座内槽内还分别设置有一拉紧所述第四顶压杆的第三弹簧,所述踏板分别对应连接在所述第四顶压杆的另一端,所述连接转块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卡接槽相对应连通的开口,所述开口分别呈梯形设置。能够通过所述蜗杆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蜗轮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一转轴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转动链条的转动,能够通过所述转动链条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线辊的滑动,从而能够实现对线辊的安装和更换,并且能够通过所述踩踏所述踏板,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连接转块的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使所述第十转轴与所述蜗杆进行相对应的连接,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蜗杆的转动,从而能够达到控制所述蜗杆转动的目的,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转动链条的转动,能够通过踩踏所述踏板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连接转块的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蜗杆的转动,能够在对所述线辊进行安装固定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踩踏所述踏板,从而能够达到控制所述线辊滑动的目的,能够进一步的避免了利用叉车对线辊进行安装固定造成的麻烦,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每相邻两个所述蜗杆上分别对应设置有一第一链轮,两个所述第一链轮之间分别通过一第一链条相对应连接。能够通过第一链条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保证到两个所述蜗杆能够相对应的同步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槽内设置有一在所述滑动盘内转动的第六转轴,所述取线盘设置在所述第六转轴上,所述滑动盘内设置有一转动腔,所述第六转轴上设置有一在所述转动腔内转动的第一锥齿轮,所述线盘转槽的两侧分别包括有一圈设置在所述取线盘上的线盘凹槽,两侧所述线盘凹槽相对应设置,在所述线盘凹槽内分别设置有一连接在所述取线盘上的第十三转轴,所述摆动支架分别在所述第十三转轴上转动,所述取线盘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摆动支架相对应的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上分别设置有一拉紧所述摆动支架的第一弹簧,所述转动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相对应的顶压支架,所述顶压支架上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线辊相对应的顶压滑盘,所述顶压滑盘呈半圆形设置且分别挤压所述摆动支架,所述滑动盘内还设置有一与所述转动腔相对应连通的第一滑孔,所述第三电机上设置有一驱动杆,所述驱动杆呈方形设置,且所述驱动杆在所述第一滑孔内滑动,所述转动腔内还设置有一与所述第一锥齿轮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上设置有一与所述驱动杆相对应的第二滑孔,所述第二滑孔呈方形设置。能够通过所述驱动杆的转动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一锥齿轮的转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的相对应啮合连接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取线盘的转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取线盘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摆动支架转动,能够通过所述摆动支架在所述顶压滑盘上的滑动,能够进一步的对所述摆动支架进行顶压,能够进一步利用所述挤压盘对线辊上的线缆进行过挤压,从而能够在所述取线盘转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的带动线辊上的线缆滑动,从而达到抽取线缆的目的,从而进一步的避免了人工抽取线缆造成的麻烦,进一步的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盘上设置有一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一第一电机驱动的转动轮,所述转动轮上设置有一第八转轴,所述第八转轴上设置有一转动的第一压杆,所述第一压杆的端部设置有一第九转轴,所述滑动盘内设置有一与所述输线孔相对应连通的第二凹槽,所述滑动盘内还设置有一与所述第二凹槽相对应连通的支撑滑孔,所述第九转轴上设置有一转动的第二压杆,所述第二压杆在所述支撑滑孔内滑动,且所述切割刀盘连接在所述第二压杆上,所述切割刀盘在所述第二凹槽内滑动。能够通过所述转动轮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一压杆的转动,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压杆做圆周运动能够进一步的推动所述第二压杆做直线运动,能够进一步的推动所述切割刀盘动作,从而够在抽取完毕线缆以后,能够进一步的利用所述切割刀盘将线缆切割断,从而达到自动切割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盘上设置有一与所述第一线口相对应连通的第四滑槽,所述第四滑槽呈T型设置,所述滑动盘呈T型设置且分别在所述第四滑槽内滑动,所述滑动盘上设置有一螺纹孔,所述第二电机上设置有一螺纹轴,所述螺纹轴与所述螺纹孔相对应啮合连接。能够通过所述第二电机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螺纹轴的转动,能够利用所述螺纹轴与所述螺纹孔的相对应啮合连接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滑动盘的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调整所述取线盘的高度位置。
所述滑动盘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第七转轴,所述第七转轴分别设置有一转动的第一转轮,所述第一转轮分别在所述第四滑槽内转动。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转轮在所述第七转轴上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利用所述第一转轮对所述滑动盘进行支撑,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保证到所述滑动盘的正常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底座上设置有一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内设置有一气垫,所述滑动底座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排相对应的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内分别设置有一转动的万向转轮。能够通过所述气垫在所述底盘上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保证到所述滑动底座的正常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调整所述取线盘的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安装固定所述线辊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转动链条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连接块的滑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转动块的滑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线辊的滑动,能够进一步的将所述线辊固定安装在所述线槽内,从而实现了对所述线辊的安装和更换,避免了利用叉车安装更换线辊造成的麻烦,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工作效率,并且能够通过所述所述滑动底座在所述底盘上滑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二支撑盘的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调整所述第二支撑盘与所述线辊的位置,在所述第二支撑盘上设置有一滑动的滑动盘,在所述滑动盘上设置有一转动的取线盘,从而能够通过所述滑动盘的滑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取线盘的滑动,从而能够在取线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所述滑动盘的滑动能够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在所述取线盘上设置有摆动支架,能够通过所述摆动支架的摆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挤压盘的动作,从而能够通过所述挤压盘能够进一步的对线辊上的线缆进行挤压,从而能够通过所述取线盘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将线辊上的线缆进行抽取,从而避免了人工抽取线缆造成的麻烦,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环境处理设备生产线缆智能自动取线分线平台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环境处理设备生产线缆智能自动取线分线平台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滑动盘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二锥齿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切割刀盘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取线盘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滑动支撑架与第一滑槽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滑动支撑架与滑动支撑块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踏板与连接转块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底盘所设蜗杆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连接转块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滑动底座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支撑块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盘、2第一支撑盘、3线槽、4线辊、5滑动底座、6第二支撑盘、7滑动盘、8取线盘、9第一线口、10滑动支撑架、11驱动轮、12从动轮、13转动链条、14第一滑槽、15第二滑槽、16第一转轴、17放置槽、18蜗轮、19蜗杆、20第二转轴、21支撑转轮、22支撑块、23第三转轴、24第三滑槽、25滑动支撑块、26第一转孔、27第四转轴、28第五转轴、29连接块、30第四滑槽、31转动槽、32第六转轴、33第一锥齿轮、34第二锥齿轮、35线盘转槽、36线盘凹槽、37摆动支架、38挤压盘、39连接支架、40第一弹簧、41顶压支架、42输线孔、43第一凹槽、44第一电机、45转动轮、46切割刀盘、47第七转轴、48第一转轮、49螺纹孔、50螺纹轴、51第八转轴、52第一压杆、53第九转轴、54第二压杆、55支撑滑孔、56第二凹槽、57转动腔、58第一滑孔、59第二滑孔、60驱动杆、61第三凹槽、62气垫、63第四凹槽、64万向转轮、65第二电机、66第三电机、67底座内槽、68第四电机、69第九转轴、70第三锥齿轮、71第四锥齿轮、72第一链轮、73第一链条、74连接转块、75第十转轴、76卡接槽、77第五凹槽、78转动环、79第三顶压杆、80第十一转轴、81第三弹簧、82第十二转轴、83第四顶压杆、84踏板、85第十三转轴、86顶压滑盘、87控制滑腔、88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13所示,一种环境处理设备生产线缆智能自动取线分线平台,包括有一底盘1,所述底盘1上设置有一第一支撑盘2,所述第一支撑盘2上设置有并排设置的线槽3,所述线槽3内分别设置有一转动的线辊4。在所述底盘1上设置有一第一支撑盘2,所述第一支撑盘2上设置有并排设置的线槽3,所述线槽3设置有多排,并且所述线槽3设置的数量能够根据设计的需要进行设置,在所述线槽3内设置有转动的线辊4,在所述线辊4上设置不同规格的线缆,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线辊4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对线缆进行拿取配线。
所述线槽3的两侧分别包括有一设在所述第一支撑盘2上的第三滑槽24,所述第三滑槽24内分别设置有一滑动的滑动支撑块25,两个所述滑动支撑块25上分别设置有一转动的滑动支撑架10,所述底盘1上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滑动支撑架10相对应的第一滑槽14,所述滑动支撑架10分别在所述第一滑槽14内滑动,所述滑动支撑架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转动的第一转轴16和一第五转轴28,所述第一转轴16与所述第五转轴28上分别设置有一转动的驱动轮11和一从动轮12,所述驱动轮11与所述从动轮12分别设置有一转动的转动链条13,两侧所述转动链条13上分别设置有一圈相对应的连接块29,两侧所述转动链条13同步转动,两侧连接块29与所述线辊4相对应,所述底盘1内设置有一第四电机68,所述第四电机68带动所述转动链条13的转动,且所述底盘1上还设置有控制所述转动链条13分别相对应转动的踏板84。在所述线槽3的两侧分别包括有一设在所述第一支撑盘2上的第三滑槽24,所述第三滑槽24分别设置在所述线槽3的两侧,并且在所述第三滑槽24内分别设置有一滑动的滑动支撑块25,在所述滑动支撑块25上分别设置有一转动的滑动支撑架10,在所述底盘1上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滑动支撑架10相对应的第一滑槽14,并且所述滑动支撑架10的端部能够分别在所述第一滑槽14内滑动,在所述滑动支撑架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第一转轴16和一第五转轴28,所述第一转轴16能够在所述滑动支撑架10上转动,在所述第一转轴16上分别设置有一驱动轮11,在所述第五转轴28上分别设置有一转动的从动轮12,在所述驱动轮11和所述从动轮12上分别设置有一转动链条13,从而能够通过驱动轮11的转动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转动链条13的转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从轮轮12能够进一步的保证到所述转动链条13的正常转动,在所述转动链条13上分别设置有一圈连接块29,两侧所述连接块29能够相对应设置,并且两侧所述转动链条13能够同步的转动,两侧所述连接块29与所述线辊4相对应,从而能够通过所述转动链条13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连接块29的转动,从而能够通过两侧所述连接块29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线辊4的升降,从而能够通过所述转动链条13的转动能够对所述线槽3内的线辊4进行升降更换,并且能够通过所述滑动支撑块25在所述第三滑槽24内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实现对所述两侧所述滑动支撑架10的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转动链条13的能够在并排所述线槽3处进行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对所述线槽3内线辊4进行更换和固定,从而避免了利用叉车更换线辊4造成的麻烦,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工作效率,在所述底盘1内设置有一第四电机68,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四电机68的转动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转动链条13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线辊4的升降,并且在所述底盘1上还设置有一控制所述转动链条13转动的踏板84,所述踏板84设置的数量与所述线槽3设置的数量相对应,从而能够通过所述踏板84能够分别的控制所述转动链条13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控制不同所述线槽3内的线辊4的升降,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对不同所述线槽3内的线辊4进行更换,从而避免了利用叉车不间断的对所述线辊4进行更换固定造成的麻烦,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工作效率。
所述底盘1上设置有一滑动的滑动底座5,所述滑动底座5上设置有一第二支撑盘6,所述第二支撑盘6上设置有一滑动的滑动盘7,所述滑动盘7上设置有一转动槽31,所述转动槽31内设置有一转动的取线盘8,所述取线盘8上设置有一线盘转槽35,所述线盘转槽35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圈相对应摆动的摆动支架37,所述摆动支架37上分别设有一相对应的挤压盘38,所述挤压盘38与所述线辊4相对应,所述转动槽31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线辊4相对应设置的顶压滑盘86,两侧所述顶压滑盘86分别与所述摆动支架37相对应,所述顶压滑盘86分别顶压所述摆动支架37,所述滑动盘7上设置有一与所述转动槽31相对应连通的输线孔42,所述第二支撑盘6上设置有与所述输线孔42相对应的第一线口9,所述滑动盘7内还设置有一在所述输线孔42内摆动的切割刀盘46.在所述底盘1上设置有一滑动的滑动底座5,在所述滑动底座5上设置有一第二支撑盘6,从而能够通过所述滑动底座5在所述底盘1上滑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二支撑盘6的滑动,在所述第二支撑盘6上设置有一滑动的滑动盘7,所述滑动盘7能够垂直的在所述第二支撑盘6上滑动,在所述滑动盘7上设置有一转动槽31,所述转动槽31呈凹形设置,在所述转动槽31内设置有一转动的取线盘8,在所述取线盘8上设置有一线盘转槽35,所述线盘转槽35呈圆环状设置,并且在所述线盘转槽35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圈相对应的摆动支架37,所述摆动支架37设置的数量能够根据设计的需要进行设置,并且所述摆动支架37能够分别的在所述取线盘8上转动,并且在所述摆动支架37上分别设置有一相对应的挤压盘38,从而能够通过所述摆动支架37的摆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挤压盘38的摆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滑动底座5的滑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二支撑盘6的滑动,从而能够带动所述滑动盘7的滑动,能够将所述滑动盘7进一步滑动到所述线辊4的位置,从而能够通过所述取线盘8的转动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摆动支架37的转动,从而能够通过两侧所述挤压盘38能够对所述线辊4上的线缆进行夹紧,从而能够通过所述摆动支架37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线缆的转动,在所述转动槽3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顶压滑盘86,从而能够通过所述顶压滑盘86能够分别的对所述摆动支架37进行顶压,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对所述挤压盘38进行顶压,能够利用两侧所述挤压盘38能够对线缆进行挤压,能够通过所述取线盘8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对线缆进行抽取,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实现了从线辊4上抽取线缆的目的,从而避免了人工抽取线缆造成的麻烦,从而进一步的降低工人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在所述滑动盘7上设置有一与所述转动槽31相对应连通的输线孔42,在所述第二支撑盘6设置有第一线口9,从而能够通过所述取线盘8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对线缆尽心那个抽取,从而能够使线缆在所述输线孔42内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使线缆在线口9滑脱出,从而实现了对线缆进行抽取的目的,并且在所述滑动盘7内设置有一切割刀盘46,从而能够通过所述切割刀盘46能够进一步的对线缆进行切割,从而实现了对线缆进行抽取的目的,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人的工作量。
所述滑动底座5内设置有一带动所述取线盘8转动的第三电机66,所述滑动底座5内设置有一带动所述滑动盘7升降的第二电机65。能够通过所述第三电机66的转动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取线盘8的转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取线盘8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对所述线辊4上的线缆进行抽取,并且能够通过所述第二电机65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滑动盘7的升降,从而能够通过所述滑动盘7的升降能够对不同高度线辊4上的线缆进行抽取,从而进一步的避免人工抽取线缆造成的麻烦,进一步的提高工作效率。
如图1、图7、图8和图13所示,所述线槽3的两侧分别包括有一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盘2上的支撑块22,两侧所述支撑块22上分别设置有一相对应的放置槽17,所述线辊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放置槽17相对应的第三转轴23,两侧所述连接块29上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第三转轴23相对应的凹槽,所述第三滑槽24呈T型设置,且所述滑动支撑块25上分别设置有一相对应的第一转孔26,两侧所述滑动支撑架10的一端分别连接有一在所述第一转孔26内转动的第四转轴27,两侧所述滑动支撑架10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一相对应的第二转轴20,所述第二转轴20上分别设置有一在所述底盘1上转动的支撑转轮21。在所述线槽3的两侧分别包括有一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盘2上的支撑块22,在所述支撑块22上分别设置有一放置槽17,所述放置槽17分别呈半圆形设置,并且两侧所述支撑块22位置相对应,在所述线辊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第三转轴23,并且两侧所述第三转轴23能够进一步的放置在所述放置槽17内,从而能够进一步的通过所述放置槽17能够将所述线辊4进一步固定在所述线槽3内,在所述连接块29上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第三转轴23相对应的凹槽,从而能够通过所述转动链条13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连接块29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使所述连接块29上的凹槽卡接在所述第三转轴23上,从而能够通过所述转动链条13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线辊4的滑动,从而实现对所述线辊4的更换和安装,从而避免了利用叉车更换安装造成的麻烦,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工作效率,所述第三滑槽24呈T型设置,所述滑动支撑块25呈T型设置,在所述滑动支撑块25上分别设置有一第一转孔26,在两侧所述滑动支撑架10上分别设置有一第四转轴27,所述第四转轴27能够在所述第一转孔26内转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四转轴27在所述第一转孔26内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滑动支撑架10的转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滑动支撑块25在所述第三滑槽24内滑动,能够进一步的使所述滑动支撑架10在所述第一支撑盘2上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调整所述滑动支撑架10与所述线槽3的位置,从而能够对所述线槽3内的线辊4进行更换,并且所述滑动支撑架10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一第二转轴20,在所述第二转轴20上分别设置有一转动的支撑转轮21,从而能够利用所述支撑转轮21在所述底盘1上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对所述滑动支撑架10进行支撑,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保证到所述滑动支撑架10的正常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保证到所述滑动支撑架10调整到与所述线槽3合适的位置。
如图1、图2、图7、图9、图10、图11所示,所述底盘1内还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第一滑槽14相对应连通的第二滑槽15,所述第一转轴16上分别设置有一在所述第二滑槽15内转动的蜗轮18,所述底盘1内还分别设置有一在所述第二滑槽15内转动的蜗杆19,所述蜗杆19与所述蜗轮18相对应啮合转动连接,所述第四电机68上设置有一在所述底盘1内转动的第九转轴69,所述第九转轴69上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蜗杆19相对应的第三锥齿轮70,所述第三锥齿轮70上分别对应啮合连接有一第四锥齿轮71,所述第四锥齿轮71上分别设置有一第十转轴75,所述第十转轴75与两侧对应设置的蜗杆19其中一所述蜗杆19相对应,所述底盘1内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第十转轴75相对应的控制滑腔87,所述蜗杆19与所述第十转轴75分别在所述控制滑腔87内转动,且所述控制滑腔87内还设置有一滑动的连接转块74,所述连接转块7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呈方形设置的卡接槽76,所述第十转轴75与所述蜗杆19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卡接槽76相对应的方形头,所述底盘1内还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连接转块74相对应的底座内槽67,所述底盘1内分别设置有一在所述底座内槽67内滑动的第三顶压杆79,所述连接转块74上分别设置有一呈圆环状设置的第五凹槽77,所述第五凹槽77内分别设置有一转动的转动环78,所述第三顶压杆79分别对应连接在所述转动环78上,所述底座内槽67呈L型设置,所述底座内槽67内分别设置有一连接在所述底盘1上的第十二转轴82,所述第十二转轴82上分别设置有一转动的第四顶压杆83,所述第四顶压杆83的一端分别设置有一第十一转轴80,所述第三顶压杆79分别在所述第十一转轴80上转动,且所述底座内槽67内还分别设置有一拉紧所述第四顶压杆83的第三弹簧81,所述踏板84分别对应连接在所述第四顶压杆83的另一端,所述连接转块7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卡接槽76相对应连通的开口88,所述开口88分别呈梯形设置。
在所述底盘1内还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第一滑槽14相对应连通的第二滑槽15,在所述第一转轴16上分别设置有一蜗轮18,所述蜗轮18能够分别再所述第二滑槽15内转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蜗轮18的转动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一转轴16的转动,在所述第二滑槽15内还分别设置有一转动的蜗杆19,所述蜗轮18能够分别与所述蜗轮19相对应啮合连接,从而能够通过所述蜗杆19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蜗轮18的转动,从而能够带动所述第一转轴16的转动,在所述第四电机68上设置有一第九转轴69,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四电机68的转动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九转轴69的转动,在所述第九转轴69上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蜗杆19相对应的第三锥齿轮70,所述第三锥齿轮70设置的位置分别与所述蜗杆19相对应,在所述第三锥齿轮70上分别设置有一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四锥齿轮71,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三锥齿轮70的转动能够分别的带动所述第四锥齿轮71的转动,在所述第四锥齿轮71上分别设置有一第十转轴75,从而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第十转轴75的转动,在所述底盘1内还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第十转轴75相对应的控制滑腔87,所述第十转轴75能够在所述控制滑腔87内转动,所述蜗杆19能够分别在所述控制滑腔87内转动,在所述控制滑腔87内还设置有一滑动的连接转块74,所述连接转块74能够在所述控制滑腔87内转动,在所述连接转块74的两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呈方形设置的卡接槽76,所述第十转轴75与所述蜗杆19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一方形头,从而能够使所述蜗杆19与所述第十转轴75能够分别的卡接在所述卡接槽76内,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使所述第十转轴75分别的与所述蜗杆19相对应连接,从而能够通过所述蜗杆19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一转轴16的转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转轴16的转动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驱动轮11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转动链条13的转动,在所述底盘1内还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连接转块74相对应的底座内槽67,所述底座内槽67设置的位置分别与所述连接转块74相对应,在所述底盘1内分别设置有一在所述底座内槽67内滑动的第三顶压杆79,所述连接转块74上分别设置有一第五凹槽77,所述第五凹槽77分别呈圆环状设置,在所述第五凹槽77内分别设置有一转动的转动环78,所述第三顶压杆79分别对应连接在所述转动环78上,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三顶压杆79的滑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转动环78的滑动,所述连接转块74能够分别的在所述转动环78内转动,所述底座内槽67呈L型设置,在所述底座内槽67内分别设置有一第十二转轴82,在所述第十二转轴82上分别设置有一转动的第四顶压杆83,所述第四顶压杆83分别呈L型设置,在所述第四顶压杆83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一第十一转轴80,所述第三顶压杆79能够分别的在所述十一转轴80上转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四顶压杆83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三顶压杆79的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连接转块74的滑动,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蜗杆19与所述第十转轴75的连接和分离,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蜗杆19的转动,从而能够控制所述转动链条13的转动,在所述底座内槽67内设置有一第三弹簧81,所述第三弹簧81能够分别拉紧所述第四顶压杆83,从而能通过所述第三弹簧81对所述第四顶压杆83的拉动,能够进一步的对所述连接转块74进行拉动,从而进一步的防止所述第十转轴75和所述蜗杆19的随意连接,所述踏板84分别对应连接在所述第四顶压杆83上,从而能够在踩踏所述踏板84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第四压杆83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连接转块74的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第十转轴75与所述蜗杆19的相对应连接,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转动链条13的转动,能够进一步对所述线辊4进行升降控制,在所述连接转块7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开口88,并且所述开口88分别呈梯形设置,从而能够利用所述开口88能够进一步的方便所述蜗杆19与所述第十转轴75能够顺利的卡接在所述卡接槽76内,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使所述第十转轴75带动所述蜗杆19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实现控制所述转动链条13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实现对所述线槽3内的线辊4进行安装和更换,并且能够通过通过所述蜗杆19的转动能够带动所述蜗轮18转动的同时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滑动支撑架10的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对不同所述线槽3内的线辊4进行安装和更换。
每相邻两个所述蜗杆19上分别对应设置有一第一链轮72,两个所述第一链轮72之间分别通过一第一链条73相对应连接,在所述线槽3的两侧分别包括有一设置在所述底盘1内的蜗杆19,所述蜗杆19设置的数量能够根据所述线槽3设置的数量进行设定,在每相邻两个所述蜗杆19上分别设置有一相对应的第一链轮72,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链轮72之间通过所述第一链条73相对应连接,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保证所述线槽3两侧设置的蜗杆19能够同步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使两侧所述转动链条13能够相对应的同步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保证到对所述线辊4进行正常的输送。
如图3、图4、图6和图12所示,所述转动槽31内设置有一在所述滑动盘7内转动的第六转轴32,所述取线盘8设置在所述第六转轴32上,所述滑动盘7内设置有一转动腔57,所述第六转轴32上设置有一在所述转动腔57内转动的第一锥齿轮33,所述线盘转槽35的两侧分别包括有一圈设置在所述取线盘8上的线盘凹槽36,两侧所述线盘凹槽36相对应设置,在所述线盘凹槽36内分别设置有一连接在所述取线盘8上的第十三转轴85,所述摆动支架37分别在所述第十三转轴85上转动,所述取线盘8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摆动支架37相对应的连接支架39,所述连接支架39上分别设置有一拉紧所述摆动支架37的第一弹簧40,所述转动槽3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相对应的顶压支架41,所述顶压支架41上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线辊4相对应的顶压滑盘86,所述顶压滑盘86呈半圆形设置且分别挤压所述摆动支架37,所述滑动盘7内还设置有一与所述转动腔57相对应连通的第一滑孔58,所述第三电机66上设置有一驱动杆60,所述驱动杆60呈方形设置,且所述驱动杆60在所述第一滑孔58内滑动,所述转动腔57内还设置有一与所述第一锥齿轮33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二锥齿轮34,所述第二锥齿轮34上设置有一与所述驱动杆60相对应的第二滑孔59,所述第二滑孔59呈方形设置。在所述转动槽31内设置有一转动的第六转轴32,所述第六转轴32能够在所述滑动盘7所设的转孔内转动,所述取线盘8设置在所述第六转轴32上,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六转轴32的转动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取线盘8的转动,在所述滑动盘7内设置有一空腔即转动腔57,在所述第六转轴32的端部设置有一第一锥齿轮33,所述第一锥齿轮33能够在所述转动腔57内转动,在所述线盘转槽35的两侧分别包括有一圈设置所述取线盘8上的线盘凹槽36,所述线盘凹槽36设置的数量能够根据设计的需要进行设置,所述线盘凹槽36分别与所述线盘转槽35相对应连通,并且两侧所述线盘凹槽36相对应设置,在所述线盘凹槽36内分别设置有一第十三转轴85,所述摆动支架37分别在所述第十三转轴85上转动,在所述取线盘8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摆动支架37相对应的连接支架39,在所述连接支架39上分别设置有一第一弹簧40,所述第一弹簧40分别与所述摆动支架37相对应连接,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弹簧40分别对所述摆动支架37进行拉紧,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对所述挤压盘38进行拉紧,从而能够进一步的防止所述挤压盘38随意的动作,在所述转动槽3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相对应设置的顶压支架41,在所述顶压支架41上分别设置有一顶压滑盘86,所述顶压滑盘86分别呈半圆设置,并且所述顶压滑盘86设置的位置分别与所述线辊4相对应,所述顶压滑盘86分别挤压所述摆动支架37,从而能够在所述取线盘8转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的使所述摆动支架37在所述顶压滑盘86上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利用所述顶压滑盘86对所述摆动支架37进行顶压,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摆动支架37摆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利用所述挤压盘38对线辊4上的线缆进行挤压,从而能够在所述取线盘8继续转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的对线缆进行转动,从而达到抽取线缆的目的,并且在所述滑动盘7内设置有一第一滑孔58,所述第一滑孔58与所述转动腔57相对应连通,并且在所述第三电机66上设置有一驱动杆60,从而能够利用所述第三电机66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驱动杆60的转动,并且所述驱动杆60呈方形设置,所述驱动杆60能够在所述第一滑孔58内转动,在所述转动腔57内设置有一转动的第二锥齿轮34,所述第二锥齿轮34与所述第一锥齿轮33相对应啮合连接,在所述第二锥齿轮34上设置有一第二滑孔59,所述第二滑孔59呈方形设置,所述驱动杆60能够在所述第二滑孔59内滑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驱动杆60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二锥齿轮34的转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二锥齿轮34与所述第一锥齿轮33的相对应啮合连接,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六转轴32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取线盘8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达到抽取线缆的目的。
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滑动盘7上设置有一第一凹槽43,所述第一凹槽43内设置有一第一电机44驱动的转动轮45,所述转动轮45上设置有一第八转轴51,所述第八转轴51上设置有一转动的第一压杆52,所述第一压杆52的端部设置有一第九转轴53,所述滑动盘7内设置有一与所述输线孔42相对应连通的第二凹槽56,所述滑动盘7内还设置有一与所述第二凹槽56相对应连通的支撑滑孔55,所述第九转轴53上设置有一转动的第二压杆54,所述第二压杆54在所述支撑滑孔55内滑动,且所述切割刀盘46连接在所述第二压杆54上,所述切割刀盘46在所述第二凹槽56内滑动。在所述滑动盘7上设置有一第一凹槽43,在所述第一凹槽43内设置有一第一电机44驱动的转动轮45,从而能够利用所述第一电机44的转动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转动轮45的转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转动轮45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一压杆52做圆周运动,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压杆52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二压杆54做直线运动,从而能够利用所述支撑滑孔55对所述第二压杆54进行支撑,从而能够利用所述第二压杆54推动所述切割刀盘46做直线运动,能够在抽取线缆完毕以后,能够利用所述切割刀盘46对线缆进行切割,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完成线缆的抽取作业,从而避免了人工抽取线缆造成的麻烦,进一步的提高工作效率。
如图2、图3和图12所示,所述第二支撑盘6上设置有一与所述第一线口9相对应连通的第四滑槽30,所述第四滑槽30呈T型设置,所述滑动盘7呈T型设置且分别在所述第四滑槽30内滑动,所述滑动盘7上设置有一螺纹孔49,所述第二电机65上设置有一螺纹轴50,所述螺纹轴50与所述螺纹孔49相对应啮合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盘6上设置有一第四滑槽30,所述第四滑槽30呈T型设置,并且所述第一线口9分别与所述第四滑槽30相对应连通,所述滑动盘7呈T型设置,并且所述滑动盘7能够在所述第四滑槽30内滑动,在所述第二电机65上设置有一螺纹轴50,从而能够能够通过所述第二电机65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螺纹轴50的转动,所述滑动盘7上设置有一螺纹孔49,从而能够通过所述螺纹轴50与所述螺纹孔49相对应啮合连接,从而能够在所述螺纹轴50转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滑动盘7的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对不同高度的线辊4进行线缆的抽取。
所述滑动盘7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第七转轴47,所述第七转轴47分别设置有一转动的第一转轮48,所述第一转轮48分别在所述第四滑槽30内转动。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转轮48在所述第七转轴47上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利用所述第一转轮48对所述滑动盘7进行支撑,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保证到所述滑动盘7的正常滑动。
如图1和图12所示,所述滑动底座5上设置有一第三凹槽61,所述第三凹槽61内设置有一气垫62,所述滑动底座5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排相对应的第四凹槽63,所述第四凹槽63内分别设置有一转动的万向转轮64。在所述滑动底座5的底部设置有一第三凹槽61,在所述第三凹槽61内设置有一气垫62,从而能够利用所述气垫62对所述滑动底座5进行支撑,从而能够保证到所述滑动底座5在所述底盘1上能够正常的滑动,并且能够通过所述万向转轮64在所述底盘1上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保证到所述滑动底座5的正常滑动,能够进一步的方便控制所述取线盘8的位置,从而能够对不同位置的线辊4进行抽取线缆。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7)

1.一种环境处理设备生产线缆智能自动取线分线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底盘,所述底盘上设置有一第一支撑盘,所述第一支撑盘上设置有并排设置的线槽,所述线槽内分别设置有一转动的线辊;
所述线槽的两侧分别包括有一设在所述第一支撑盘上的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内分别设置有一滑动的滑动支撑块,两个所述滑动支撑块上分别设置有一转动的滑动支撑架,所述底盘上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滑动支撑架相对应的第一滑槽,所述滑动支撑架分别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所述滑动支撑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转动的第一转轴和一第五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五转轴上分别设置有一转动的驱动轮和一从动轮,所述驱动轮与所述从动轮分别设置有一转动的转动链条,两侧所述转动链条上分别设置有一圈相对应的连接块,两侧所述转动链条同步转动,两侧连接块与所述线辊相对应,所述底盘内设置有一第四电机,所述第四电机带动所述转动链条的转动,且所述底盘上还设置有控制所述转动链条分别相对应转动的踏板;
所述底盘上设置有一滑动的滑动底座,所述滑动底座上设置有一第二支撑盘,所述第二支撑盘上设置有一滑动的滑动盘,所述滑动盘上设置有一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内设置有一转动的取线盘,所述取线盘上设置有一线盘转槽,所述线盘转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圈相对应摆动的摆动支架,所述摆动支架上分别设有一相对应的挤压盘,所述挤压盘与所述线辊相对应,所述转动槽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线辊相对应设置的顶压滑盘,两侧所述顶压滑盘分别与所述摆动支架相对应,所述顶压滑盘分别顶压所述摆动支架,所述滑动盘上设置有一与所述转动槽相对应连通的输线孔,所述第二支撑盘上设置有与所述输线孔相对应的第一线口,所述滑动盘内还设置有一在所述输线孔内摆动的切割刀盘;
所述滑动底座内设置有一带动所述取线盘转动的第三电机,所述滑动底座内设置有一带动所述滑动盘升降的第二电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环境处理设备生产线缆智能自动取线分线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槽的两侧分别包括有一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盘上的支撑块,两侧所述支撑块上分别设置有一相对应的放置槽,所述线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放置槽相对应的第三转轴,两侧所述连接块上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第三转轴相对应的凹槽,所述第三滑槽呈T型设置,且所述滑动支撑块上分别设置有一相对应的第一转孔,两侧所述滑动支撑架的一端分别连接有一在所述第一转孔内转动的第四转轴,两侧所述滑动支撑架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一相对应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分别设置有一在所述底盘上转动的支撑转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环境处理设备生产线缆智能自动取线分线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内还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第一滑槽相对应连通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一转轴上分别设置有一在所述第二滑槽内转动的蜗轮,所述底盘内还分别设置有一在所述第二滑槽内转动的蜗杆,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相对应啮合转动连接,所述第四电机上设置有一在所述底盘内转动的第九转轴,所述第九转轴上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蜗杆相对应的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上分别对应啮合连接有一第四锥齿轮,所述第四锥齿轮上分别设置有一第十转轴,所述第十转轴与两侧对应设置的蜗杆其中一所述蜗杆相对应,所述底盘内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第十转轴相对应的控制滑腔,所述蜗杆与所述第十转轴分别在所述控制滑腔内转动,且所述控制滑腔内还设置有一滑动的连接转块,所述连接转块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呈方形设置的卡接槽,所述第十转轴与所述蜗杆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卡接槽相对应的方形头,所述底盘内还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连接转块相对应的底座内槽,所述底盘内分别设置有一在所述底座内槽内滑动的第三顶压杆,所述连接转块上分别设置有一呈圆环状设置的第五凹槽,所述第五凹槽内分别设置有一转动的转动环,所述第三顶压杆分别对应连接在所述转动环上,所述底座内槽呈L型设置,所述底座内槽内分别设置有一连接在所述底盘上的第十二转轴,所述第十二转轴上分别设置有一转动的第四顶压杆,所述第四顶压杆的一端分别设置有一第十一转轴,所述第三顶压杆分别在所述第十一转轴上转动,且所述底座内槽内还分别设置有一拉紧所述第四顶压杆的第三弹簧,所述踏板分别对应连接在所述第四顶压杆的另一端,所述连接转块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卡接槽相对应连通的开口,所述开口分别呈梯形设置;
每相邻两个所述蜗杆上分别对应设置有一第一链轮,两个所述第一链轮之间分别通过一第一链条相对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环境处理设备生产线缆智能自动取线分线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槽内设置有一在所述滑动盘内转动的第六转轴,所述取线盘设置在所述第六转轴上,所述滑动盘内设置有一转动腔,所述第六转轴上设置有一在所述转动腔内转动的第一锥齿轮,所述线盘转槽的两侧分别包括有一圈设置在所述取线盘上的线盘凹槽,两侧所述线盘凹槽相对应设置,在所述线盘凹槽内分别设置有一连接在所述取线盘上的第十三转轴,所述摆动支架分别在所述第十三转轴上转动,所述取线盘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摆动支架相对应的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上分别设置有一拉紧所述摆动支架的第一弹簧,所述转动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相对应的顶压支架,所述顶压支架上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线辊相对应的顶压滑盘,所述顶压滑盘呈半圆形设置且分别挤压所述摆动支架,所述滑动盘内还设置有一与所述转动腔相对应连通的第一滑孔,所述第三电机上设置有一驱动杆,所述驱动杆呈方形设置,且所述驱动杆在所述第一滑孔内滑动,所述转动腔内还设置有一与所述第一锥齿轮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上设置有一与所述驱动杆相对应的第二滑孔,所述第二滑孔呈方形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环境处理设备生产线缆智能自动取线分线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盘上设置有一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一第一电机驱动的转动轮,所述转动轮上设置有一第八转轴,所述第八转轴上设置有一转动的第一压杆,所述第一压杆的端部设置有一第九转轴,所述滑动盘内设置有一与所述输线孔相对应连通的第二凹槽,所述滑动盘内还设置有一与所述第二凹槽相对应连通的支撑滑孔,所述第九转轴上设置有一转动的第二压杆,所述第二压杆在所述支撑滑孔内滑动,且所述切割刀盘连接在所述第二压杆上,所述切割刀盘在所述第二凹槽内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环境处理设备生产线缆智能自动取线分线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盘上设置有一与所述第一线口相对应连通的第四滑槽,所述第四滑槽呈T型设置,所述滑动盘呈T型设置且分别在所述第四滑槽内滑动,所述滑动盘上设置有一螺纹孔,所述第二电机上设置有一螺纹轴,所述螺纹轴与所述螺纹孔相对应啮合连接;
所述滑动盘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第七转轴,所述第七转轴分别设置有一转动的第一转轮,所述第一转轮分别在所述第四滑槽内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环境处理设备生产线缆智能自动取线分线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底座上设置有一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内设置有一气垫,所述滑动底座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排相对应的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内分别设置有一转动的万向转轮。
CN201710490066.7A 2017-06-25 2017-06-25 一种环境处理设备生产线缆智能自动取线分线平台 Active CN1071617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90066.7A CN107161797B (zh) 2017-06-25 2017-06-25 一种环境处理设备生产线缆智能自动取线分线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90066.7A CN107161797B (zh) 2017-06-25 2017-06-25 一种环境处理设备生产线缆智能自动取线分线平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61797A CN107161797A (zh) 2017-09-15
CN107161797B true CN107161797B (zh) 2019-10-29

Family

ID=59819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90066.7A Active CN107161797B (zh) 2017-06-25 2017-06-25 一种环境处理设备生产线缆智能自动取线分线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1617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10295B (zh) * 2020-09-18 2022-04-05 深圳市德林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配线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909786A1 (de) * 1989-03-24 1990-09-27 Schlafhorst & Co W Vorrichtung zum transportieren von kopsen und huelsen zwischen im verlauf des transportes wechselnden ebenen
US5246177A (en) * 1990-08-08 1993-09-21 Teijin Seiki Co., Ltd. Yarn winding apparatus of an automatic bobbin changing type
WO2014041475A1 (en) * 2012-09-14 2014-03-20 Salmoiraghi S.P.A. Improved self-propelled device on overhead monorail for the vertical movement of carriages in particular for transporting yarn bobbins or the like
CN106586668A (zh) * 2016-12-27 2017-04-26 徐州领君仁驰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高速放线机
CN106672294A (zh) * 2017-03-13 2017-05-17 湖北富亿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防水材料打包装置
CN206218950U (zh) * 2016-11-08 2017-06-06 天津春源龙润微灌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塑胶管材收卷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909786A1 (de) * 1989-03-24 1990-09-27 Schlafhorst & Co W Vorrichtung zum transportieren von kopsen und huelsen zwischen im verlauf des transportes wechselnden ebenen
US5246177A (en) * 1990-08-08 1993-09-21 Teijin Seiki Co., Ltd. Yarn winding apparatus of an automatic bobbin changing type
WO2014041475A1 (en) * 2012-09-14 2014-03-20 Salmoiraghi S.P.A. Improved self-propelled device on overhead monorail for the vertical movement of carriages in particular for transporting yarn bobbins or the like
CN206218950U (zh) * 2016-11-08 2017-06-06 天津春源龙润微灌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塑胶管材收卷机
CN106586668A (zh) * 2016-12-27 2017-04-26 徐州领君仁驰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高速放线机
CN106672294A (zh) * 2017-03-13 2017-05-17 湖北富亿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防水材料打包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61797A (zh) 2017-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63109B (zh) 一种钢管填充切割设备
CN105621016A (zh) 一种循环接料装置
CN206985334U (zh) 一种高效电缆收卷装置
CN107161797B (zh) 一种环境处理设备生产线缆智能自动取线分线平台
CN107825741A (zh) 一种医疗美容用植物精华液高效提取设备
CN105082602B (zh) 旋转式压机
CN102962297A (zh) 收排线装置
CN106816311B (zh) 一种变压器自动化绕线装置
CN112454408A (zh) 一种装卸机械手钳口调节杆
CN114654003B (zh) 下联板精加工的纹路铣削装置
CN204918983U (zh) 编织机全自动圆盘间隔送芯结构
CN207759659U (zh) 一种饮料瓶分道整理装置
CN212652596U (zh) 一种钢筋双向弯曲机
CN213170568U (zh) 一种无缝面料制造设备
CN201530030U (zh) 异型滚压成型机
CN107470518A (zh) 一种矩形弹簧绕制设备
CN208166184U (zh) 一种胶带加工用上料装置
CN203512939U (zh) 一种鱼盘绕绳机
CN208180469U (zh) 一种新型覆膜机
CN201483786U (zh) 圆盘压榨机
CN201483784U (zh) 圆盘压榨机
CN220882580U (zh) 一种亚克力板修边机
CN217731262U (zh) 一种纺织品生产纺织架的调节机构
CN211165470U (zh) 一种新型回转式粉末成型机
CN216261963U (zh) 一种筛钻机用筛盘翻转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009

Address after: 221000 north side of Huangshan Road, BEIGOU Town, Xinyi City, X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Wuxi Xinyi Industrial Park)

Applicant after: Jiangsu tin Yi High-tech Zon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266600 Hill garden, the Great Wall Road, Chengyang District, Shandong, Qingdao, E703

Applicant before: Zhang Hui Fe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