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27928A - 线束的制造方法、线束的制造装置、线束及保持部件 - Google Patents

线束的制造方法、线束的制造装置、线束及保持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27928A
CN107127928A CN201611160021.5A CN201611160021A CN107127928A CN 107127928 A CN107127928 A CN 107127928A CN 201611160021 A CN201611160021 A CN 201611160021A CN 107127928 A CN107127928 A CN 1071279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harness
hole
maintaining part
holding section
cloth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6002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27928B (zh
Inventor
铃木诚
伊藤裕亮
荻野阳介
古木健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Daiwa Kasei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Daiwa Kasei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Daiwa Kasei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1279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279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279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279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4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injection moulding around inserts or for coating articles
    • B29C45/14065Positioning or centering articles in the moul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B60R16/0215Protecting, fastening and routing mean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29C45/2602Mould construction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29C45/2669Moulds with means for removing excess material, e.g. with overflow cavi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46Means for plasticising or homogeni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or forcing it into the mould
    • B29C45/53Means for plasticising or homogeni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or forcing it into the mould using injection ram or pist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72Heating or cooling
    • B29C45/73Heating or cooling of the mou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01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for manufacturing wire harnesses
    • H01B13/01209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contact members with insulating base, case or sleeve
    • H01R43/24Assembling by moulding on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30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o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34Electrical apparatus, e.g. sparking plugs or part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30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o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 H02G3/32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o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using mounting clam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sertion Pins And Rivets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高效地制造具有布线束、保持该布线束的保持部及组装到车体的卡合部的线束、且能应对形状不同的卡合部的线束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以及由此制造的线束及保持部件。为了制造具有用于安装到车体的卡合部和保持布线束的保持部的线束而使用模具,该模具具有贯穿配置布线束的布线束配置孔、将配置的布线束的外周包围的环状的保持部成形空间、和与保持部成形空间连通的卡合部配置空间。在卡合部配置空间中配置之后成为卡合部的预先准备的镶嵌部件。使熔融树脂从镶嵌部件的贯穿孔流入,而将保持部成形空间填充,并冷却固化。

Description

线束的制造方法、线束的制造装置、线束及保持部件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享有于2016年2月26日提交的名称为“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製造装置、ワイヤーハーネス及び保持部品”的日本专利申请2016-036241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布线束的保持部件、具有该保持部件的线束、该线束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在车辆中,在车体铺设线束等被安装物。在该情况下,由保持部件对形成线束的布线束进行捆扎保持,在此基础上,将该保持部件组装到车体。在这样的保持部件中,具有将布线束用带子进行捆扎的所谓带扣等(参照专利文献1)。在带扣中,设置有带子作为保持布线束的保持部,并且设置有用于安装到车体的卡合部,且这些部件形成为一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4177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如上述那样以手工操作对布线束进行捆扎的保持部件,进行了在线束上直接成形上述那样的保持部件的技术的开发。即,在模具内配置线束,并向模具内注射树脂,从而将在该线束的外周环状包围的保持部和与该保持部呈一体的卡合部一体且同时成形的技术。根据该技术,由于能同时进行保持部的成型和将线束进行捆扎的捆扎操作,因此能省略由操作员的手进行的捆扎操作,能大幅改善操作效率。
然而,在该技术中,在卡合部的形状变得复杂的情况下,新产生了树脂在模具内有可能无法到达成形卡合部的空间的末端的问题。
作为该新问题的解决方法,可以考虑提高树脂的注射压力以使树脂进入成形空间内的末端的方法。然而,在该情况下,在所成型的保持部有可能产生形状异常。具体而言,在成型时,在成形环状保持部的圆柱状成形空间的中心配置布线束,树脂进入在该布线束的外侧形成的环状空间。由此,成型环状的保持部。然而,在以较高注射压力使树脂流入该环状空间时,布线束被该树脂挤压,而从该圆柱状的成形空间的中心偏移。其结果是,所成型的保持部在布线束偏移一侧厚度变薄,而不能维持保持强度。根据不同情况,所成型的保持部还有可能在布线束偏移一侧中断而不能成为环状。此外,多个布线部件的束即布线束在其外表面具有凹凸。即,在形成布线束的圆柱状的布线部件间,在外表面相邻的布线部件彼此之间产生沿该布线部件的长度方向的多个槽。在提高注射压力的情况下,树脂还有可能沿该槽而漏出到外部。
另一方面,关于模具而存在其他问题。卡合部根据车体侧的安装孔的形状而有各种形状。因此,如果对于该各形状而分别使用专用的模具,则需要很多模具,而导致成本增加。进一步的,由于需要区分使用多个模具,因此操作效率也较差。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高效地制造具有布线束、保持该布线束的保持部及组装到车体的卡合部的线束、且能应对不同形状的卡合部的线束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以及由此制造的线束及保持部件。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发明效果
解决上述问题的线束的制造方法,是具有用于安装到车体的卡合部、由多个布线部件构成的布线束、和保持所述布线束的保持部的线束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使用模具,该模具具备:贯穿配置所述布线束的布线束配置孔;将在所述布线束配置孔的中途区间配置的所述布线束的外周包围的环状的保持部成形空间;将成为所述卡合部的镶嵌部件以设置于该镶嵌部件上的贯穿孔与所述保持部成形空间连通的方式配置于内部的卡合部配置空间;以及使熔融树脂从配置于所述卡合部配置空间中的所述镶嵌部件的贯穿孔流入的树脂流入口,
在所述模具中,在所述布线束配置孔中贯穿配置所述布线束、且在所述卡合部配置空间中配置所述镶嵌部件的状态下,使熔融树脂从所述树脂流入口流入,并将该熔融树脂经所述镶嵌部件的贯穿孔而向所述保持部成形空间填充,之后,进行冷却固化,从而形成线束,其中,该线束具备所述布线束、所述保持部和由所述镶嵌部件构成的所述卡合部,所述保持部一体具有在所述保持部成形空间内以与所述布线束的具有凹凸的外周面紧贴的状态成形的环状部及在所述贯穿孔内成形的芯部、且以与所述镶嵌部件结合的形式成形。
解决上述问题的线束,其特征在于,具备:
布线束,其由多个布线部件构成;
保持部,其为树脂制且一体形成与所述布线束的具有凹凸的外周面紧贴而将该布线束以包围的形式保持的环状部及从所述环状部的外周面向外侧突出的芯部;
卡合部,其为树脂制且一体形成能插入车体侧的预定的安装孔内的轴部、能向所述安装孔的周边部卡合组装的卡合组装部、及与所述保持部连接的连结部;和
贯穿孔,其在所述卡合部贯穿形成,且在内部配置所述芯部。
解决上述问题的保持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保持部,其为树脂制且一体形成与由多个布线部件构成的布线束的具有凹凸的外周面紧贴而将该布线束以包围的形式保持的环状部及从所述环状部的外周面向外侧突出的芯部;
卡合部,其为树脂制且一体形成能插入车体侧的预定的安装孔内的轴部、能向所述安装孔的周边部卡合组装的卡合组装部、及与所述保持部连接的连结部;和
贯穿孔,其在所述卡合部贯穿形成,且在内部配置所述芯部。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能同时进行保持部的成型和捆扎线束的捆扎操作,因此能省略以往那样的由操作员的手进行的捆扎操作,能大幅改善操作效率。此外,根据上述本发明,由于预先准备具有复杂形状的卡合部作为镶嵌部件,因此不会在卡合部产生形状异常。
此外,在上述构成中,可将模具设为以下构成:将具有树脂流入口(所谓的浇口)和卡合部的配置空间的第一模具、以及与第一模具一同形成保持部的成形空间或者具有保持部的成形空间整体的第二模具合模。根据该构成,在将熔融树脂从具有树脂流入口的第一模具向具有保持部成形空间的第二模具引导时,镶嵌部件(即,成形后的卡合部)的贯穿孔成为树脂从第一模具向第二模具的通过路径。由此,根据各种卡合部的形状而准备多种具有树脂流入口的第一模具,另一方面,能使第二模具成为与该全部的第一模具对应的共用的模具。由此,即使是具有形状不同的卡合部的线束,也能高效地制造。
此外,所成型的保持部一体形成保持布线束的环状部和在卡合部的贯穿孔内填充的芯部。如果卡合部及保持部的树脂材料相同,则在成型时两者在贯穿孔内一体化,保持部不会从卡合部脱落。此外,即使卡合部和保持部的树脂材料不相同,只要将卡合部的贯穿孔的形状设为具有阻止芯部从该贯穿孔脱落的防脱部的形状,则更加难以发生保持部从卡合部的脱落。例如,如果芯部形成为具有在芯部的轴线方向上该轴线方向的垂直截面与保持部侧开口成为相同截面的中心轴部和向该轴线的正交方向鼓出的外周部,则防脱部为该外周部。
此外,布线束在其外周面存在凹凸。而且,该凹部成为沿布线束的长度方向的槽。因此,填充到保持部成形空间内的树脂有可能沿布线束的外周面的槽向外部漏出。根据上述构成,由于树脂流入口位于卡合部配置空间侧,而使树脂首先通过卡合部配置空间(即,卡合部的贯穿孔)后到达保持部成形空间。到达保持部成形空间的树脂随着温度下降而粘度增高,进而压力也下降,因此,难以从呈凹部的布线彼此的间隙向外部泄漏,在防漏的观点上也很合适。此外,到达保持部成形空间的树脂的压力的下降意味着将位于环状的保持部成形空间中心的布线束从该中心推出的力的下降,因此在能可靠地成型环状的保持部的观点上也很合适。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线束的侧面的图。
图1B是图1A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将图1A及图1B的线束组装到车体侧的状态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3A是成为图1A及图1B的线束的卡合部的镶嵌部件的主视图。
图3B是图3A的镶嵌部件的俯视图。
图3C是图3A的镶嵌部件的仰视图。
图4是表示制造图1A及图1B的线束的制造装置中的模具的开模状态的图。
图5是表示图4的制造装置中的模具的合模状态的图。
图6是简要地表示图4的制造装置的电学构成的框图。
图7是表示在图4的制造装置中位于上侧的可动模的下表面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在图4的制造装置中位于下侧的固定模的上表面和配置于固定模上的第一及第二滑动模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在图4的制造装置中的固定模上配置布线束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在图4的制造装置中固定模的上表面的图。
图11是表示在图4的制造装置中在固定模的上表面配置的第一滑动模的与第二滑动模的合模面的图。
图12是表示在图4的制造装置中在固定模的上表面配置的第二滑动模的与第一滑动模的合模面的图。
图13是使用将处于图5的合模状态的模具在C方向上剖切的剖视图来表示熔融树脂向模具内的填充过程的图。
图14是使用将处于图5的合模状态的模具在D方向上剖切的剖视图来表示在模具内填充熔融树脂后的状态的图。
图15是使用与图14相同的截面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变形例的第一例的图。
图16是由图15的模具成形的线束的主视图。
图17是使用与图14相同的截面来说明图15的变形例的第二例的图。
图18是使用与图13相同的截面来说明图15的变形例的第三例的图。
图19是使用与图13相同的截面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变形例的图。
图20是使用与图13相同的截面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变形例的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变形例所涉及的线束的立体图。
图22A是从第一方向观察成为图21的线束的卡合部的镶嵌部件的立体图。
图22B是从与图22A不同的第二方向观察成为图21的线束的卡合部的镶嵌部件的立体图。
图23是使用与图13相同的截面来说明图21的线束的制造过程的图。
图24A是图23的I-I剖视图。
图24B是图23的II-II剖视图。
图2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变形例所涉及的线束的立体图。
图26A是从第一方向观察成为图25的线束的卡合部的镶嵌部件的立体图。
图26B是从与图26A不同的第二方向观察成为图25的线束的卡合部的镶嵌部件的立体图。
图27是使用与图14相同的截面来说明图25的线束的制造过程的图。
图2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变形例所涉及的线束的立体图。
图29A是从第一方向观察成为图28的线束的卡合部的镶嵌部件的立体图。
图29B是从与图29A不同的第二方向观察成为图28的线束的卡合部的镶嵌部件的立体图。
图30是使用与图13相同的截面来说明图28的线束的制造过程的图。
图3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七变形例所涉及的线束的立体图。
图32是表示成为图31的线束的卡合部的镶嵌部件的立体图。
图33是使用与图13相同的截面来说明图31的线束的制造过程的图。
图34A是图33的I-I剖视图。
图34B是图33的II-II剖视图。
图3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八变形例所涉及的镶嵌部件的主视图。
图36是使用与图13相同的截面来说明使用图35的镶嵌部件的线束的制造过程的图。
图3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变形例所涉及的镶嵌部件的立体图。
图38是使用与图13相同的截面来说明使用图37的镶嵌部件的线束的制造过程的图。
图39是使用与图14相同的截面来说明本发明的第十变形例的线束的制造过程的图。
图40是使用与图14相同的截面来说明与图39的制造过程相关的第一具体例的图。
图41是使用与图14相同的截面来说明与图39的制造过程相关的第二具体例的图。
图42是使用与图14相同的截面来说明与图39的制造过程相关的第三具体例的图。
图43是表示在图42的中央图中合模状态的滑动模的上表面的图。
图44是使用与图14相同的截面来说明与图39的制造过程相关的第四具体例的图。
符号说明
1:线束;10:保持部件;11:卡合部;11A:轴部;11D:连结部;110:镶嵌部件;110H:贯穿孔;110F:槽部;12保持部;12P:芯部;12F:槽填充部;12R:环状部;12D:连结部;2:成型机;2A:供给装置(树脂供给构件);2B:控制部;20:模具;20X:可动模;20Y:固定模(保持部成形用的固定模);20M:镶嵌部件成形用的固定模;20W、20Z:滑动模;20G:流入口(浇口);201:卡合部配置空间;202:保持部成形空间;205:贯穿孔(布线束配置孔);205X:贯穿方向;21:卡合部配置用凹部;22:保持部形成用凹部;23:孔形成部;5:布线部件;50:布线束;50A:布线束的外周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所示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如图1A及图1B所示,本实施例的保持部件10形成为树脂成型体,该树脂成型体使用于安装到车体的卡合部11和保持由多个布线部件5构成的布线束50的保持部12成为固定状态。线束1具有该保持部件10和由该保持部件10的保持部12以紧贴状态保持的布线束50。布线部件5是具备由一根或多根导线构成的导电性芯线和将该芯线的外周覆盖的绝缘性覆盖部的公知部件。
如图2所示,卡合部11是通过插入在车体100侧的线束安装部设置的预定的安装孔100H中并在安装孔的内部卡合而组装到车体100侧的部位。卡合部11具有:轴部11A,其成为能在车体100侧的预定的安装孔100H内插入的柱形状;弹性部11B及抵接部11C,它们成为能向该安装孔100H的周边部101卡合组装的卡合组装部;以及连结部11D,其与保持部12连接,且该11A~11D是成为一体的树脂制成的部位。卡合部11通过插入于安装孔100H的弹性部11B和不插入的抵接部11C而在车体100侧以夹持形成安装孔100H的孔周边部101的形式成为卡合状态,从而组装到车体100侧。
弹性部11B设置于轴部11A的前端(向安装孔100H插入的插入方向的前端)侧。具体而言,弹性部11B成为随着从轴部11A的前端侧(与保持部12相反侧)朝向后端侧(保持部12侧)而向外扩展地延伸的形状,且其延伸前端侧能以基端侧为起点而朝轴部11A侧向内弹性变形。在向车体100侧组装时,弹性部11B利用其弹性变形而以向内收缩的形式插入于安装孔100H的内部,并且在插入后弹性复原而向外扩展,从而作为防止从安装孔100H脱落的弹性卡合部发挥功能。
抵接部11C设置于轴部11A的后端侧。具体而言,抵接部11C从轴部11A的后端侧朝前端侧向外扩展地延伸,在向车体100侧组装时,不插入安装孔100H中,而是抵接部的前端与安装孔100H的周边面抵接。在本实施例中,轴部11A的后端部是与保持部12连接的连结部11D。
如图1A及图1B所示,保持部12是以捆扎状态保持布线束50的部位,且以与布线束50的外周面50A紧贴的形式具有形成为环状以包围布线束50外周的环状部12R。环状部12R形成为将布线束50包围的圆筒状。环状部12R的内周面12A成为与具有凹凸的布线束50的外周面形状相应的凹凸形状。即,在本实施例中,成为保持部12的内周面12A以进入布线束50的外周面50A的凹凸间隙的形式紧贴的状态。
此外,保持部件10的特征在于按照以下形式制造:在保持部12的成型的同时,还进行由保持部12进行的布线束50的捆扎保持。由此,能得到对布线束50进行捆扎保持而形成的线束1。进一步,保持部件10以相对于过后成为卡合部11的预先准备的镶嵌部件110(参照图3A~图3C)将保持部12结合的形式来制造。即,保持部件10通过使用成为卡合部11的镶嵌部件110的镶嵌成形来制造。
如图3A~图3C所示,成为卡合部11的镶嵌部件110具有以贯穿自身11的形式形成的贯穿孔110H。贯穿孔110H是在轴部11A的顶端面(也称为前端面)11a开口且将连结部11D及轴部11A在其轴线方向上贯穿的空间。此外,镶嵌部件110在贯穿孔110H的后端侧(结合保持部12的那一侧)具有以在相对于该贯穿孔110H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使该贯穿孔110H的孔宽度扩大的形式开口的贯穿孔宽度扩大开口部110F。如图3C所示,此处的贯穿孔宽度扩大开口部110F是在轴部11A的后端面(即,连结部11D的保持部12侧的端面)11d成形的、在与轴部11A的轴线正交的方向上直线状延伸的槽部110F。贯穿孔110H以在该槽部110F的槽底面11f开口的形式贯穿形成。槽部110F在大致椭圆形状的后端面11d中朝短轴方向直线状地形成。再有,大致椭圆形状的后端面11d在从轴部11A的前端侧隔着轴部11A而向互相远离侧扩展地延伸的两个弹性部11B的排列方向上具有长轴方向。
此外,如图1A所示,所成型的保持部12是环状部12R、在镶嵌部件110的贯穿孔110H内填充的芯部12P、和同样地在镶嵌部件110的槽部110F内填充的槽填充部12F成为一体的树脂制成的部位。环状部12R成为将布线束50以包围的方式保持的圆筒状。芯部12P成为从该环状部12R的外周面向外侧突出的柱状。更具体而言,芯部12P是在贯穿形成于镶嵌部件110的贯穿孔110H内填充的形状,且成为与贯穿孔110H对应的形状。芯部12P呈圆柱状。槽填充部12F成为在芯部12P的基端侧(环状部12R那侧)在相对于芯部12P的轴线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形状。更具体而言,槽填充部12F成为从芯部12P的基端侧向成为筒状的环状部12R的轴线方向或径向延伸的形状。槽填充部12F成为从芯部12P的基端侧向在环状部12R的径向上且相对于该芯部12P的轴线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形状。
再有,在使用镶嵌部件110(参照图3A~图3C)来成形保持部12时,镶嵌部件110和保持部12的树脂材料相同。因此,在成形时互相熔接而一体化,且不能看到彼此的边界。因此,成形后的卡合部11中的贯穿孔110H及槽部110F和保持部12中的芯部12P及槽填充部12F互相一体化,且成为不能彼此视觉识别的状态。
此处,对本实施例中的线束1及保持部件1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对线束1及保持部件10的制造所使用的成型机(制造装置)2进行说明。如图4~图6所示,成型机2具备:模具20,其形成有能向内部供给熔融树脂的保持部成形空间202(参照图4及图5);树脂供给装置2A,其向该保持部成形空间202(参照图13及图14)供给熔融树脂(树脂供给构件:参照图4~图6);和控制部2B,其控制该熔融树脂的供给(树脂供给控制构件:参照图6)。
树脂供给装置2A采用柱塞方式,如图6所示,具备:缸体2A0;材料投入口2A1,其向该缸体2A0投入成为熔融树脂的树脂材料;柱塞2A2,其对缸体2A0内的熔融树脂进行加压并挤出;驱动机构2A3,其驱动柱塞2A2;热塑部(熔融部)2A4,其发热以使缸体2A0内的树脂材料熔融;和操作部2A5,其接受用于供给熔融树脂的预定的树脂供给操作。驱动机构2A3具有成为驱动源的伺服电机和将伺服电机的旋转输出转换为柱塞2A2的加压动作(挤出动作)的机构,缸体2A0内的已计量的树脂材料以熔融状态由柱塞2A2挤出,并从喷嘴2A6注射。
控制部2B是公知的微型计算机,在树脂供给装置2A的操作部2A5进行上述树脂供给操作的情况下,驱动树脂供给装置2A的驱动机构2A3及热塑部2A4,并将缸体2A0内的已计量的树脂材料作为熔融树脂向保持部成形空间202内供给(控制构件)。
接着,对模具20进行说明。如图4及图5所示,模具20具有可动模20X和固定模20Y及第一滑动模20Z和第二滑动模20W,这两者以导引销29A、29B插穿导引孔28A、28B的形式对位并合模,从而在内部形成保持部成形空间202(参照图13及图14)。固定模20Y例如以相对于工作台等预定构造物不会产生位置偏移的定位状态(例如相对于预定构造物固定的状态)配置。另一方面,可动模20X一体具有树脂供给装置(树脂供给构件)2A,并且是设有用手握持的握持部(也可称为把手部)2A9的便携型模具。
树脂供给装置2A具有用于将熔融树脂向外部供给的操作部2A5。如图6所示,操作部2A5与控制部2B连接,控制部2B在用户对该操作部2A5进行了预定的树脂供给操作的情况下驱动树脂供给装置2A(热塑部2A4及驱动机构2A3)以执行熔融树脂的外部供给。
操作部2A5在可动模20X中设置于能由将握持部2A9握持的使用者的手进行操作的位置处。具体而言,如图4及图5所示,此处的操作部2A5是在柱状的握持部2A9的顶上部设置的按钮。即,本实施例的可动模20X可以说是具有握持部2A9和包括操作部2A5的树脂供给装置(树脂供给构件)2A的手枪式(handguntype)树脂供给装置。因此,能容易地进行熔融树脂的树脂供给操作。但是,操作部2A5也可设置于能用与将握持部2A9握持的手不同的另一只手进行操作的位置处,或者也可与可动模20X分别设置。
模具20具有在合模状态下成形保持部件10的保持部成形空间202(参照图13及图14)。再有,图13用实线的阴影区域表示将图5的模具20在C方向上剖切时的一侧的剖切面,但是,虚线的阴影区域表示的不是剖切面,而表示第一滑动模20Z的与第二滑动模20W的合模面20z(参照图11)。再有,对于与图13的剖切面相反侧的另一侧的剖切面(即,第二滑动模20W的与第一滑动模20Z的合模面20w(参照图12)露出一侧的模具20的截面),虽稍有不同,但与图13同样,因此省略图示。
此外,如图7~图9所示,模具20具有贯穿孔形成用凹部25,该贯穿孔形成用凹部形成将布线束50贯穿配置的贯穿孔205(也称为布线束配置孔:参照图13),并且,在贯穿孔205的中途区间具有保持部形成用凹部22,该保持部形成用凹部形成将贯穿配置的布线束50的外周包围的保持部成形空间202(参照图13及图14)作为成形空间。进一步,为了配置成为卡合部11的预先准备的镶嵌部件110,模具20具有卡合部配置用凹部21,该卡合部配置用凹部形成相对于圆柱状的保持部成形空间202在其外周侧连通的卡合部配置空间(也称为镶嵌部件配置空间:参照图13及图14)201。各凹部21、22、25在模具20的合模状态下形成对应的空间201、202、205(参照图13及图14)。由此,在模具20内,形成保持部成形空间202和在卡合部配置空间201内配置的镶嵌部件110的贯穿孔110H连通的形式的成形空间。
如图10所示,固定模20Y在主体部20Y0的上表面20y形成有凹部20y0,且分体的成型品造形部(所谓的套匣)20Y1嵌入该凹部20y0。在成型品造形部20Y1形成有形成贯穿孔205下侧的贯穿孔形成用凹部25、形成保持部成形空间202下侧的保持部形成用凹部22以及夹入部27。
如图9所示,第一及第二滑动模20Z、20W相对于主体部20Z0、20W0嵌合成型品造形部20Z1、20W1,该成型品造形部20Z1、20W1具有互相的合模面(抵接面:参照图11及图12)20z、20w。在成型品造形部(所谓的套匣)20Z1、20W1形成有形成贯穿孔205上侧的贯穿孔形成用凹部25、形成保持部成形空间202上侧的保持部形成用凹部22以及配置卡合部配置空间201下侧的卡合部配置用凹部21。
如图7所示,可动模20X在主体部20X0的下表面20x形成有凹部20x0,且在该凹部20x0嵌入有分体的成型品造形部(所谓的套匣)20X1。在成型品造形部20X1形成有配置卡合部配置空间201上侧的卡合部配置用凹部21。进一步,在成型品造形部20X1形成有按压部26,该按压部以合模时的压力从上侧按压配置于固定模20Y的贯穿孔形成用凹部25处、且由夹入部27夹持配置的布线束50。
保持部成形空间202由上述成型品造形部20Y1、20Z1、20W1形成。
此外,如图13及图14所示,模具20在卡合部配置空间201具有使熔融树脂流入的流入口(所谓的浇口)20G。具体而言,流入口20G在卡合部配置空间201中设置于离成为与保持部成形空间202的边界的连通部212(参照图14)最远的位置处。
卡合部配置空间201是用于配置成为卡合部11的预先准备的镶嵌部件110的空间。如图13及图14的上图所示,在配置于卡合部配置空间201中的镶嵌部件110的贯穿孔110H中,流入口(浇口)20G位于轴部11A的前端面11a侧的开口内。而且,贯穿孔110H成为从该流入口20G到达保持部成形空间202的树脂流入路径。即,如图13及图14的中图所示,熔融树脂从流入口(浇口)20G首先流入贯穿孔110H内。然后,如图13及图14的下图所示,流入贯穿孔110H内的熔融树脂向与贯穿孔110H的出口连接的保持部成形空间202内流入。具体而言,流入贯穿孔110H内的熔融树脂首先进入槽部110F内,且以在该槽的长度方向上扩展的形式向保持部成形空间202内流入。由于存在该槽部110F,而使熔融树脂从贯穿孔110H内向保持部成形空间202内的流入变得流畅。
另一方面,模具20在保持部成形空间202具有孔形成部23。孔形成部23在保持部成形空间202中位于与贯穿配置于贯穿孔205中的布线束50的外周面50A接触的位置,且形成相对于所成型的环状的保持部12在内外方向(径向)上贯穿的孔部12H(参照图2)。
如图13及图14所示,孔形成部23在保持部成形空间202中设置于与卡合部配置空间201(具体而言为流入口20G)相反侧。孔形成部23相对于卡合部配置空间201的流入口20G设置于正相反的位置。在使熔融树脂从流入口20G流入的情况下,以该熔融树脂的压力将布线束50向流入口20G的相反侧推压。由于存在孔形成部23,而使布线束50以载置于该孔形成部23的形式被保持于环状的保持部成形空间202的中心位置(中心部),因此能确保环状的保持部成形空间202,且能可靠地将保持部12成型为环状。即,孔形成部23作为本发明的中心位置保持构件发挥功能。
孔形成部23作为从形成保持部成形空间202的保持部形成用凹部22的内周壁面22A(换言之,位于保持部成形空间202外周的模具20的内周壁面22A:参照图14)中的、与流入口20G相反侧的内周壁面22A在环状的保持部成形空间202内向内突出的突出部而设置。
另一方面,保持部成形空间202在自身的周向的孔形成部23所位于的区间内以在贯穿孔205(参照图13)的贯穿方向205X上的孔形成部23的两端侧成对的形式具有在上述周向上延伸的槽部24。由于存在槽部24,因此保持部成形空间202成为以避开孔形成部23的形成区域的形式环状延续的空间。
再有,孔形成部23及槽部24也可形成于保持部成形空间202的流入口20G侧。在该情况下,在贯穿孔205贯穿配置的布线束50以承受来自上下两个孔形成部23的抵接的形式保持于贯穿孔205内的中心位置(中心位置保持构件)。
此外,如图8及图9所示,模具20在固定模20Y中具有夹持配置于贯穿孔形成用凹部25(贯穿孔205)的布线束50的夹入部27。夹入部27作为将配置于贯穿孔形成用凹部25的布线束50的各布线部件5以不散乱的紧贴状态临时配置的临时配置部发挥功能,并且还作为使配置的布线束50以通过环状的保持部成形空间202的中心的方式进行定位的定位部发挥功能。本实施例的夹入部27在贯穿孔205的贯穿方向205X上位于保持部成形空间202的两端侧,且在这两侧夹持布线束50地进行定位。夹入部27以从位于下侧的固定模20Y的上表面20y(参照图10)向可动模20X侧(上方)对置地突出的形式形成,以夹持配置于贯穿孔205的布线束50。
在制造保持部件10及由该保持部件10将布线束50捆扎保持而成的线束1时,使用该模具20,首先,如图9所示,在成为贯穿孔205的贯穿孔形成用凹部25贯穿配置有布线束50的固定模20Y上配置滑动模20W、20Z(参照图8),再配置可动模20X。此时,在滑动模20W、20Z的一侧的卡合部配置用凹部21,配置后来成为卡合部11的镶嵌部件110。然后,在滑动模20W、20Z中从上方内侧向下方内侧贯穿形成的自身的导引孔28B内,插穿在可动模20X中同样地从上方内侧向下方内侧延伸的导引销29B,从而使可动模20X接近固定模20Y。由此,滑动模20W、20Z以在固定模20Y上滑动的形式互相接近,如图5那样合模。由此,通过滑动模20W、20Z这两者的卡合部配置用凹部21形成卡合部配置空间201。而且,成为在该卡合部配置空间201的内部配置有镶嵌部件110的状态。
接着,由树脂供给装置2A,从卡合部配置空间201侧使熔融树脂流入保持部成形空间202内(参照图13)。即,使熔融树脂从浇口20G并从成为卡合部11的镶嵌部件110的贯穿孔110H内通过槽部110F内向保持部成形空间202流入。然后,使流入的熔融树脂冷却固化。由此,成型具有芯部12P和槽填充部12F及环状部12R的保持部12。然后,将模具20打开,并取出布线束50及保持部件10。由此,可得到具有在布线束50的外周面50A紧贴的状态的保持部12和卡合部11的保持部件10,进而可得到具有该布线束50和该保持部件10的线束1。再有,在打开模具20时,通过使可动模20X从固定模20Y离开,而使滑动模20W、20Z以在固定模20Y上滑动的形式互相远离。
再有,成为卡合部11的镶嵌部件110的树脂材料和保持部12的树脂材料相同。因此,两者通过冷却固化而一体化。由此,卡合部11和保持部12成为一体的保持部件10。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在预先准备成为卡合部11的镶嵌部件110的基础上,与该镶嵌部件110成为一体地成型保持部12。因此,也能使卡合部11成为复杂的形状。而且,由于能同时进行保持部12的成型和对布线束50进行捆扎的捆扎操作,因此能省略现有的由操作员的手进行的捆扎操作,能大幅改善操作效率。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如果分别准备各种形状的成为卡合部11的镶嵌部件110,再分别准备能将这些镶嵌部件配置于内部的第一及第二滑动模20W、20Z(根据不同情况,还有可动模20X),则通过更换上侧的第一及第二滑动模20W、20Z(根据不同情况,还有可动模20X)而能制造具有各种形状的卡合部11的线束1。此时,下侧的固定模20Y能对该第一及第二滑动模20W、20Z(根据不同情况,还有可动模20X)通用,因此是高效的。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这不过是例示,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可以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主旨的情况下,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进行添加及省略等各种改变。
以下,对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其他实施例、变形例进行说明。再有,对具有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功能的部位标注相同标记并省略详细说明。此外,上述实施例和下述示例可以在不产生技术矛盾的范围内适当组合实施。
在上述实施例中,只要保持部件10的保持部12与布线束50的外周面50A紧贴即可,保持部件10可相对于布线束50的外周面50A以该紧贴状态一体地固定,也可不固定,任一种情况均可。
虽然上述实施例的孔形成部23作为突出部形成,但是,也可不是突出部,而是相对于保持部形成用凹部22的内周壁面22A能装拆地嵌合配置的、与保持部形成用凹部22分体的成型品造形部(所谓的套匣)。在该情况下,通过在内周壁面22A形成用于嵌合配置成型品造形部的凹部,而能将成型品造形部定位配置。
此外,作为不使用孔形成部23的方法,有将贯穿配置于贯穿孔205中的布线束50的延伸方向(贯穿方向205X)上的保持部成形空间202的宽度设为构成布线束50的一根布线部件5的圆形截面的直径的2倍以下的方法。由此,即使布线部件5弯曲,但是由于环状的保持部成形空间202的宽度较窄而不会进入其中,因此能可靠地确保环状的保持部成形空间202。此外,由于环状的保持部成形空间202的宽度较窄,而使所成型的保持部12也成为宽度较窄的部分,有助于材料的削减。
下面,对本发明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在上述实施例的构成的情况下,如果在例如熔融树脂的流入时受到的压力较大,则配置于贯穿孔205的布线束50被从环状的保持部成形空间202的中心位置向外挤出,而有可能成为与形成保持部成形空间202的内周壁面22A抵接的状态。在该情况下,不能确保保持部成形空间202,且应成型的环状的保持部12有可能在该抵接的部位中断,而以不是环状的形状成型。未能成型为环状的保持部12有可能不能将布线束50捆扎保持。
因此,在本发明中,可在模具20设置中心位置保持构件,该中心位置保持构件将配置于贯穿孔205中的布线束50进行保持以使布线束通过环状的保持部成形空间202的中心部。
在本发明的第一变形例中,作为中心位置保持构件,如图1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采用具备第一按压构件的构成,该第一按压构件至少在模具20合模后从多个方向按压配置于贯穿孔205中的布线束50的外周面50A。本变形例的第一按压构件成为设置有按压部件20P和控制部(按压控制构件)2B的构成,按压部件20P对配置于贯穿孔205中的布线束50的外周面50A进行按压,控制部2B使按压部件20P在对该布线束50以通过环状的保持部成形空间202的中心部的方式进行保持的按压状态和不进行按压的非按压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根据本变形例,能通过按压部件20P而将配置于贯穿孔205内的布线束50可靠地定位保持于保持部成形空间202的中心部,因此能可靠地成形环状的保持部12。
按压部件20P可设置成围绕配置于贯穿孔205中的布线束50的外周设置多个、且各按压部件向布线束50进行前进动作和后退动作。作为按压部件20P,有从配置于贯穿孔205中的布线束50的正下位置朝布线束的中心方向向上按压的按压部件,控制部2B驱动按压部件驱动部(例如电机)来作为按压力的产生源2P,并能使按压部件20P在上下方向上进行前进动作及后退动作。
再有,对于按压力的产生源,不局限于上述按压部件驱动部(例如电机等)2P那样的电源驱动源,也可使用液压、气压、施力部件(例如弹簧等)。如果是施力部件,则随着模具20的合模而立刻作用按压力。
此外,本变形例的按压部件20P配置有多个。即,本变形例的按压部件20P除了从配置于贯穿孔205中的布线束50的正下位置朝布线束的中心按压的按压部件之外,还有将该布线束50从其他位置向布线束的中心按压的按压部件,且各按压部件通过由控制部2B驱动控制的按压部件驱动部(例如电机)2P来进行工作,以能将该布线束50保持于中心。
再有,在本变形例中,在按压部件20P的前端与布线束50抵接的状态下实施树脂成形,因此,按压部件的前端与上述实施例的孔形成部23同样地发挥功能,且在所成形的保持部12由该按压部件20P形成在内外方向上贯穿的孔部12H(参照图16)。模具20的保持部成形空间202与上述实施例同样地在贯穿方向205X上的按压部件20P的前端的两端侧在周向上连通,从而确保环状的形状。
此外,在第一变形例中,作为中心位置保持构件(第一按压构件),如图15所示,采用了设置有对布线束50的外周面50A从多个方向进行按压的按压部件20P的构成,但是,如图17所示,只要至少存在对布线束50的外周面50A从与保持部成形空间202和卡合部配置空间201的连通部212相反侧(此处为下方)进行按压的按压部件20P即可。由于存在从下方进行按压的按压部件20P,而能在下侧对抗从上方进入保持部成形空间202内的熔融树脂的压力,因此能防止布线束50的弯曲,并能保持于保持部成形空间202内的中心位置。
此外,在第一变形例中,作为中心位置保持构件(第一按压构件),如图15所示,采用了设置有对布线束50的外周面50A以贯穿保持部成形空间202的套匣的形式进行按压的按压部件20P的构成,但是,如图18所示,也可采用添加对布线束50的外周面50A以不贯穿保持部成形空间202的形式进行按压的按压部件20P的构成。此外,也可将第一变形例设为变更为以不贯穿保持部成形空间202的形式进行按压的按压部件20P的构成。在图18的情况下,具有贯穿保持部成形空间202的按压部件20P和布线束50的长度方向两侧的按压部件20P、20P。
此外,在本发明的第二变形例中,作为中心位置保持构件,如图19所示,采用了具备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模具20合模后对配置于贯穿孔205中的布线束50在其长度方向(换言之,贯穿孔205的贯穿方向)205X上从两端侧进行拉伸的拉伸构件的构成。第二变形例的拉伸构件的构成具备拉伸部件20Q和控制部(拉伸控制构件)2B,拉伸部件20Q对布线束50进行拉伸以使其通过环状的保持部成形空间202的中心部,控制部2B在将该布线束50用拉伸部件20Q进行拉伸而保持为直线状的拉伸状态和没有进行拉伸的非拉伸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也通过拉伸部件20Q将配置于贯穿孔205内的布线束50定位保持于保持部成形空间202的中心部,因此,能可靠地成形没有中断的环状保持部12。
拉伸部件20Q例如在保持部形成用凹部22的两侧具备夹入部27A、27A。夹入部27A、27A作为夹压保持布线束50的夹压部发挥功能。控制部2B驱动例如具有电机的驱动机构2Q来作为驱动源,并由夹入部27A、27A将布线束50以夹压的形式进行保持,而能在该夹压的状态下互相离开地进行动作。再有,各驱动机构2Q将未图示的驱动源的驱动力(此处为旋转输出)经同样未图示的公知的齿轮机构传递到夹入部27A、27A,并将该驱动力转换为夹入部27A、27A的夹压力及分离动作力。
再有,对于使夹入部27A、27A分离的拉伸力的产生源,不局限于上述电机那样的电动驱动源,也可使用液压、气压等。
此外,在本发明中,可采用具备防卡入构件的构成,该防卡入构件在第一滑动模(第一对置模)20Z和第二滑动模(第二对置模)20W的合模时防止布线束50卡入。在已经描述的实施例中,第一及第二滑动模20Z、20W在模具20的合模时从第一侧和与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互相接近以夹持布线束50,并以在该布线束50的周边抵接的形式合模。但是,在该抵接时,存在第一及第二滑动模20Z、20W将布线束50卡入的问题。由于存在防卡入构件,而能防止此时的卡入。
在图18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一变形例中,采用具备第二按压构件的构成作为防卡入构件,该第二按压构件从布线束50的外周面50A中的该第一及第二滑动模20Z、20W的抵接位置侧进行按压。该第二按压构件采用设置有从布线束50的外周面50A中的该第一及第二滑动模20Z、20W的抵接位置侧进行按压的按压部件26S的构成。根据本变形例,由按压部件26S对配置于贯穿孔205内的布线束50进行按压以不接近第一及第二滑动模20Z、20W的抵接位置,因此不用担心将布线束50卡入。
按压部件26S相当于在上述实施例中从可动模20X向下方突出的按压部26(参照图7),但是,本实施例的按压部件26S是在可动模20X的下方开口的按压部件容纳部20S内以向下方突出的状态容纳的、与可动模20X不同的部件。在按压部件26S,在与按压布线束50的前端面相反的后方侧配置施力部件(此处为弹簧)2S。在模具20的合模时可动模20X接近固定模20Y之际,按压部件26S相对于布线束50的外周面50A从上方抵接,并且随着该接近的进行而以克服施力部件2S的作用力的形式向按压部件容纳部20S内被压入。在合模完成时,按压部件26S通过施力部件2S的作用力而被保持于按压部件的中心面按压布线束50的外周面50A的状态。
再有,对于按压力的产生源,可不局限于施力部件2S(弹簧),也可使用电动、液压、气压等。
此外,由作为防卡入构件的按压部将6S对布线束50进行的按压至少在模具20的合模时施行即可。但是,在图18中,由于按压力的产生源是施力部件2S(弹簧),因此在模具20打开之前作用力持续。因而,即使在模具20的合模完成后的熔融树脂的流入时,也对配置于贯穿孔205中的布线束50向下方进行按压。
此外,作为本发明的其他变形例,有以下构成:在夹持贯穿孔205中的保持部成形空间202的两端侧,在模具20设置树脂泄漏抑制构件,该树脂泄漏抑制构件抑制或防止熔融树脂向贯穿配置于该贯穿孔205中的布线束50的长度方向205X泄漏。
在该第三变形例中,作为树脂泄漏抑制构件,如图20所示,采用了设置有冷却构件的构成,该冷却构件在模具20合模后在将熔融树脂向保持部成形空间202内供给时,对夹持贯穿孔205(贯穿孔形成用凹部25)中的保持部成形空间202(保持部形成用凹部22)的两端侧进行冷却。作为布线部件5的束的布线束50成为其外周面50A在长度方向上具有多个槽的形状,因此,进入保持部成形空间202的熔融树脂有可能经该槽而向布线束50的长度方向(贯穿方向205X)扩展、并向保持部成形空间202外泄漏。根据本变形例,能使向保持部成形空间202外泄漏的熔融树脂在漏出前冷却固化。更具体而言,由于向保持部成形空间202外漏出的部分冷却固化,因此该冷却固化的部分成为壁部而使后续的熔融树脂不会泄漏。
在该情况下,作为冷却构件,可使用例如配置于模具内而作为冷却部发挥功能的冷却用的套匣。通过冷却该套匣272,而能防止熔融树脂的泄漏。具体而言,可按照以下形式实施:将在保持部形成用凹部22的两侧,对配置于贯穿孔205中的布线束50从布线束的外周侧进行夹入的夹入部27B、27B作为冷却用的套匣,并在其内部形成冷却剂通路,使冷却水等冷却剂20r通过该冷却剂通路20R内。在该情况下,通过将夹入部27B、27B设为铍青铜等导热率良好的材料的套匣,而能增加冷却效果。此外,可由控制部2B来控制冷却剂20r向冷却剂通路20R内的供给。再有,导热率良好的材料此处是指导热率为不锈钢以上的材料,更具体而言,可以是导热率满足25.5W/m·℃的材料。
此外,在本发明中,作为树脂泄漏抑制构件,可采用以与保持部成形空间202的贯穿方向205X上的两侧邻接的形式配置将布线束50环状包围的橡胶等弹性部件的构成。如果该弹性部件配置成将贯穿配置于贯穿孔205中的布线束50的外周面50A包围并按压,则由于具有弹力性的弹性部件以填补间隙的形式相对于具有凹凸的布线束50的外周面50A紧贴,因此能防止填充到保持部成形空间202的熔融树脂的侧漏(即,向贯穿方向205X的泄漏),且能抑制由侧漏的树脂引起的余料部的形成。
此外,在本发明中,可采用具备第三按压构件作为树脂泄漏抑制构件的构成,该第三按压构件至少在模具20合模后从与保持部成形空间202和卡合部配置空间201的连通部212相反侧按压配置于贯穿孔205中的布线束50的外周面50A。作为树脂泄漏的侧漏(向贯穿方向205X的泄漏)的原因之一,可考虑以下状况:由于熔融树脂的压力布线束的上侧被按压向下方,而在上侧出现间隙,进而从该间隙产生侧漏。因此,如果对配置于贯穿孔205中的布线束50从与保持部成形空间202和卡合部配置空间201的连通部212相反侧向该连通部212进行按压,则能防止该间隙的产生,从而能防止树脂泄漏的侧漏。
再有,该第三按压构件可以是图15或图17、图18所示的已描述的第一按压构件。即,还可以利用由按压部件20P对布线束50的外周面50A从下方向上方进行按压的构成作为树脂泄漏抑制构件。
再有,在已描述的图18的变形例中,构成第二按压构件的按压部件26S对配置于形成贯穿孔205下侧的固定模20Y的贯穿孔形成用凹部25中的布线束50在隔着合模后的第一及第二滑动模20Z、20W的两侧从上方向下方进行按压。由于该按压部件26S在合模完成后的熔融树脂的流入时也对布线束50向下方进行按压,因此,即使熔融树脂从第一及第二滑动模20Z、20W向布线束50的长度方向205X漏出,该按压部件26S也能防止继续向外流出。即,成为上述第二按压构件的按压部件26S也作为树脂泄漏抑制构件发挥功能。
此外,在本发明的第四至第六变形例中,连结部11D如图21、图25及图28所示那样形成为向相对于轴部11A的轴线方向正交侧延伸的延伸部(也称为袖部),以能在线束1及保持部件10中将卡合部11设置于从保持部12离开的位置处。而且,保持部12具有与该连结部11D的延伸前端侧(与轴部11A相反侧)结合并连接的连结部12D。
在图21所示的第四变形例的保持部件10的情况下,卡合部11的连结部11D成为从呈环状的保持部12的外周侧向该保持部12所保持的布线束50的延伸方向205X延伸的单袖部。另一方面,卡合部11的轴部11A在该连结部11D和布线束50的排列方向205Y(此处,进一步为与布线束50的长度方向205X正交的方向)上具有轴线,且向从保持部12离开的方向延伸。
在图25所示的第五变形例的保持部件10的情况下,卡合部11的连结部11D成为从呈环状的保持部12的外周侧向保持部的切线方向205Z延伸的单袖部。另一方面,卡合部11的轴部11A在该连结部11D的延伸前端处在与该延伸方向205Z和布线束50的长度方向205X这两者正交的方向205Y上具有轴线,且向从保持部12离开的方向延伸。
在图28所示的第六变形例的保持部件10的情况下,具有两个保持部12,卡合部11的连结部11D成为向这两个保持部12分别延伸的两袖部。此处的保持部12在布线束50的长度方向205X上排列两个并定位。而且,卡合部11位于该保持部12之间(此处为中间位置)。两个连结部11D从轴部11A的后端向该保持部12互相反向地延伸。即,两个连结部11D成为一条直线状。
在该第四至第六变形例中,包括连结部11D的卡合部11作为图22A和图22B、图26A和图26B、及图29A和图29B所示那样的镶嵌部件110而预先准备,并将该镶嵌部件配置于模具20内然后成型保持部12。所成型的保持部12具有对于该镶嵌部件110(即,之后的卡合部11)的连结部11D而将该连结部的外周包围的环状的连结部12D。
镶嵌部件110的连结部11D从轴部11A侧延伸而贯穿保持部12的连结部12D,且贯穿过去的前端部11G相对于保持部12的连结部12D而向连结部的贯穿方向的相反侧(轴部11A侧)抵接。因此,连结部11D的前端部11G在保持部12的成形后假设没有与镶嵌部件一体化时作为防止保持部12从连结部11D脱落的防脱部发挥功能。前端部11G成为在连结部11D的前端侧弯曲的弯曲部。
此外,与已描述的实施例同样,镶嵌部件110具有将轴部11A在其轴线方向上贯穿的贯穿孔110H。贯穿孔110H也贯穿位于轴部11A的后端部处的连结部11D。而且,连结部11D在与轴部11A相反侧的面11d具有槽部110F。贯穿孔110H以在该槽部110F的槽底面11f开口的形式贯穿形成。该槽部110F的形状是与已描述的实施例不同的部分。
槽部110F具有主槽部110F1和末端槽部110F2,主槽部110F1从该贯穿孔110H的位置在连结部11D的延伸方向上形成,末端槽部110F2在主槽部的前端侧在连结部11D的宽度方向(即,与连结部11D的延伸方向和轴部11A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主槽部110F1主要起到将从贯穿孔110H流入的熔融树脂向保持部成形空间202侧引导的功能。另一方面,末端槽部110F2是与保持部成形空间202的连通部分,起到扩大与保持部成形空间202的连通面积,以使熔融树脂高效地进入到保持部成形空间202内的功能。
在制造第四至第六变形例的保持部件10及线束1的情况下,可分别使用图23、图27及图30的模具20。首先,与已描述的实施例同样地,使模具20成为将布线束50配置于贯穿孔205中且将镶嵌部件110配置于卡合部配置空间201中的状态,并成为合模状态。接着,利用树脂供给装置2A使熔融树脂从卡合部配置空间201侧流入保持部成形空间202内(参照图23、图27及图30)。即,使熔融树脂从浇口20G且从成为卡合部11的镶嵌部件110的贯穿孔110H内通过槽部110F内向保持部成形空间202流入。再有,在图30的情况下,熔融树脂从贯穿孔110H向两个连结部11D的各槽部110F分叉流入,并向位于各槽部的前端处的保持部成形空间202流入。
此处的槽部110F处于槽开口侧由布线束50覆盖的状态。由此,主槽部110F1内成为由布线束50和槽部110F的内壁面包围的通路(参照图24A)。从贯穿孔110H流入槽部110F内的熔融树脂通过该通路而到达末端槽部110F2。末端槽部110F2的延伸方向两端侧没有被布线束50覆盖(参照图24B),且熔融树脂从该两端侧向保持部成形空间202流入,并将保持部成形空间202填充。
再有,保持部成形空间202是成形将布线束50外周包围的环状部12R的环状部成形空间202R和将镶嵌部件110的连结部11D的外周包围的连结部成形空间202D连通的空间。
然后,流入的熔融树脂冷却固化。由此,成型具有芯部12P和槽填充部12F及环状部12R的保持部12。然后,打开模具20,并取出布线束50及保持部件10。由此,可得到图21、图25及图28所示的保持部件10,进而得到线束1。
如图31所示,本发明的第七变形例也与上述第四至第六变形例同样,具有在线束1及保持部件10中能将卡合部11设置于从保持部12离开的位置处的连结部11D。但是,在其制造方法中,存在与上述第四至第六变形例不同之处。
该主要不同之处在于,镶嵌部件110的贯穿孔110H不位于轴部11A,而仅位于连结部11D。此处的贯穿孔110H以将连结部11D的前端部(即,保持部12侧的端部)在其厚度方向上贯穿的形式形成为直线状。此外,如图32所示,连结部11D在与轴部11A相反侧的面11d具有槽部110F。贯穿孔110H以在该槽部110F的槽底面11f开口的形式贯穿形成。此处的槽部110F在与布线束50的长度方向205X和贯穿孔110H的贯穿方向这两者正交的方向上直线状地形成。
在制造第七变形例的保持部件10及及线束1的情况下,可使用图33、图34A及图34B所示的模具20。首先,与已描述的实施例同样地,使模具20成为将布线束50配置于贯穿孔205中且将镶嵌部件110配置于卡合部配置空间201中的状态,并成为合模状态。接着,利用树脂供给装置2A使熔融树脂从卡合部配置空间201侧的树脂流入口20G流入。该熔融树脂从设置于连结部11D的贯穿孔110H内和槽部110F内通过并向保持部成形空间202内流入。然后,使流入的熔融树脂冷却固化。由此,成型具有芯部12P和槽填充部12F及环状部12R的保持部12。然后,打开模具20,并取出布线束50及保持部件10。由此,可得到图31所示的保持部件10,进而得到线束1。在图33中,将贯穿孔110H和在该贯穿孔的内部成形的芯部12P设为符号12P(110H)、将槽部110F内和在该槽部的内部成形的槽填充部12F设为12F(110F)来进行图示。在以后的图中也使用同样的符号。
再有,在第七变形例的情况下,配置有树脂流入口20G以使熔融树脂最先流入镶嵌部件110的贯穿孔110H,因此,在保持部12的连结部12D形成到达镶嵌部件110的贯穿孔110H开口的位置处的凹部。
本发明的第八及第九变形例是与图1A及图1B的实施例同样的线束1及保持部件10,但是,制造所使用的镶嵌部件110的形状不同(参照图35及图37)。除该镶嵌部件110的形状以外,对于制造方法与其他实施例相同。
在已描述的实施例中,在使用镶嵌部件110来成型保持部12时,镶嵌部件110和保持部12的树脂材料相同。因此,在成型时镶嵌部件110和保持部12互相熔接而一体化,从而使这两者成为结合状态。然而,在镶嵌部件110和保持部12的树脂材料不同的情况下,有时这两者并没有一体化。第八及第九变形例适于如上述那样在成型时镶嵌部件110和保持部12没有一体化的情况。更具体而言,在第八及第九变形例中,在保持部12的芯部12P设有防脱部12p。利用该防脱部12p,来阻止保持部12的芯部12P从镶嵌部件110(即,卡合部11)的贯穿孔110H脱落,其结果是,成为阻止镶嵌部件110和保持部12分离的结合状态。
例如,如图36及图38所示,芯部12P可以以具有中心轴部12q和外周部12p的形式形成,中心轴部12q在该轴线方向上该轴线方向的垂直截面与保持部侧开口成为相同截面,外周部12p在该轴线的正交方向上鼓出。在该情况下,外周部12p成为防脱部。
在第八变形例中,如图36所示,镶嵌部件110的贯穿孔110H成为在该轴线方向上越靠近保持部12侧截面面积越小的锥形形状。因此,在该贯穿孔110H中填充的保持部12的芯部12P也成为与贯穿孔110H相同的锥形形状。上述防脱部12p是在成为上述锥形形状的芯部12P中形成锥形形状的斜面的外周部12p。
在第九变形例中,如图38所示,镶嵌部件110的贯穿孔110H成为在该轴线方向的中途区间(此处为中间位置)具有向外扩展的鼓出空间的形状。因此,在该贯穿孔110H中填充的保持部12的芯部12P也与贯穿孔110H同样地在中途区间具有向外扩展的外周部(也称为鼓出部或大径部)12p。该外周部12p成为上述防脱部12p。
在第十变形例中,没有如已描述的实施例那样预先准备镶嵌部件110,而是连续地进行镶嵌部件110的成型和保持部12的成型。
首先,成型镶嵌部件110。此处,如图39所示,使用已描述的实施例中的可动模20X和形成卡合部配置空间201的滑动模20W、20Z。进一步,使用镶嵌部件成形用的固定模20M。
固定模20M具有模底部20m1、突出部20m2、槽形成用突条部20m4、和贯穿孔形成用套匣部20m3。突出部20m2是从模底部20m1向上方突出的部位,且从滑动模20W、20Z的下方嵌入以填满贯穿孔形成用凹部25和保持部形成用凹部22。槽形成用突条部20m4是从该突出部20m2的上端面向上方突出的突条部,且是成形镶嵌部件110的槽部110F的部位。贯穿孔形成用套匣部20m3是从槽形成用突条部20m4向上方柱状(此处为圆柱状)延伸的柱状部,且是成形镶嵌部件110的贯穿孔110H的部位。
模具2000通过将可动模20X、配置于可动模下侧的滑动模20W、20Z、和配置于滑动模下侧的固定模20M合模而形成。在合模的模具2000内,仅存在卡合部配置空间201作为成形空间。该卡合部配置空间201是之后配置镶嵌部件110的空间,但是,此处也是成形镶嵌部件110的空间,因此,也可称为卡合部成形空间(也可称为镶嵌部件成形空间)201。该模具2000的树脂流入口(所谓的浇口)20G位于贯穿孔形成用套匣部20m3的上方。
对于该模具2000,利用树脂供给装置2A使熔融树脂流入该树脂流入口20G(参照图39的上图)。由此,在模具2000的卡合部配置空间201内填充熔融树脂。使填充的熔融树脂冷却固化,而成为镶嵌部件110。
接着,使可动模20X和滑动模20W、20Z维持当前的状态,并配置已描述的实施例的固定模20Y代替固定模20M进行合模(参照图39的中央图)。但是,如图9所示,此时的固定模20Y成为在贯穿孔形成用凹部25配置有布线束50的状态。通过该合模,而得到已描述的实施例的模具20。即,此时的模具20如例如图13的上图所示那样成为使可动模20X、滑动模20W、20Z和固定模20Y合模,并在内部形成保持部成形空间202,并且在内部的卡合部配置空间201内配置有镶嵌部件110的状态。
对于该模具20,再次利用树脂供给装置2A使熔融树脂从树脂流入口20G流入模具20内(参照图39的下图)。该熔融树脂与已描述的实施例同样地从设置于镶嵌部件110的贯穿孔110H内和槽部110F内通过而流入保持部成形空间202内。然后,使流入的熔融树脂冷却固化。由此,成型保持部12。然后,通过打开模具20,并取出布线束50及保持部件10,而得到与已描述的实施例同样的保持部件10,进而得到线束1。
再有,如上图所示,模具2000中,固定模20M的贯穿孔形成用套匣部20m3的前端(图中的上端)与树脂流入口20G重叠,而有可能妨碍熔融树脂从树脂流入口20G向卡合部配置空间201流入。
因此,例如,如图40所示,有在贯穿孔形成用套匣部20m3的前端面(图中的上端面)和树脂流入口20G之间形成微小间隙的方法。熔融树脂从该微小间隙流入卡合部配置空间201内(参照图40上图)。在冷却固化后取下固定模20M而得到的卡合部配置空间201内的镶嵌部件110成型以后成为贯穿孔110H的非贯穿状态的贯穿孔预定部110h(参照图40的中央图)。即,镶嵌部件110具有成为柱状空间的贯穿孔预定部110h和在贯穿孔预定部的上端设置的薄的薄膜部110L。然后,在该镶嵌部件110配置于卡合部配置空间201内的状态下,将固定模20Y相对于可动模20X和滑动模20W、20Z合模。在对于合模的模具20而再次使熔融树脂从树脂流入口20G流入时,该熔融树脂突破薄膜部110L(参照图40下图)。由此,贯穿孔预定部110h成为贯穿孔110H。突破薄膜部110L的熔融树脂从该贯穿孔110H内向槽部110F内流入,然后向保持部成形空间202内流入。然后,通过使流入的熔融树脂冷却固化,而成型保持部12。然后,打开模具20,并取出布线束50及保持部件10,从而可得到与已描述的实施例同样的保持部件10,进而可得到线束1。
此外,如图41所示,有将贯穿孔形成用套匣部20m3的前端设为尖细形状的方法。熔融树脂从成为尖细形状的贯穿孔形成用套匣部20m3的前端的外周侧通过而向卡合部配置空间201内流畅地流入(参照图41上图)。在冷却固化后取下固定模20M而得到的卡合部配置空间201内的镶嵌部件110成型尖细形状的贯穿孔110H(参照图41中央图)。此时,即,贯穿孔110H的上端具有比树脂流入口20G面积小的开口。然后,在该镶嵌部件110配置于卡合部配置空间201内的状态下,将固定模20Y相对于可动模20X和滑动模20W、20Z合模。在对于合模的模具20而再次使熔融树脂从树脂流入口20G流入时,该熔融树脂从比树脂流入口20G面积小的开口流入贯穿孔110H内(参照图41下图)。流入贯穿孔110H内的熔融树脂从该贯穿孔110H内向槽部110F内流入,进而向保持部成形空间202内流入。然后,通过使流入的熔融树脂冷却固化,而成型保持部12。然后,打开模具20,并取出布线束50及保持部件10,从而可得到与已描述的实施例同样的保持部件10,进而可得到线束1。
此外,如图42所示,有在贯穿孔形成用套匣部20m3的前端面(图中的上端面)和树脂流入口20G之间成型将树脂流入口20G封挡的舌片110N的方法。熔融树脂从用于成形舌片110N的舌片成形空间20n流入卡合部配置空间201内(参照图42上图)。在冷却固化后将固定模20M取下而得到的卡合部配置空间201内的镶嵌部件110成型贯穿孔110H(参照图42中央图及图43)。但是,在贯穿孔110H的上端开口形成有舌片110N。如图43所示,舌片110N设置成从贯穿孔110H的上端开口的内周缘11i的一部分区间向该上端开口内延伸,并将树脂流入口20G封挡。另一方面,允许舌片110N的前端上下弹性变形。在该镶嵌部件110配置于卡合部配置空间201内的状态下,将固定模20Y相对于可动模20X和滑动模20W、20Z合模。然后,在对于合模的模具20再次使熔融树脂从树脂流入口20G流入时,该熔融树脂对封挡树脂流入口20G的舌片110N向下方进行压下(参照图42下图)。由此,树脂流入口20G和贯穿孔110H连通,熔融树脂从该贯穿孔110H内向槽部110F内流入,进而向保持部成形空间202内流入。然后,通过使流入的熔融树脂冷却固化,而成型保持部12。然后,打开模具20,并取出布线束50及保持部件10,从而可得到与已描述的实施例同样的保持部件10,进而可得到线束1。
此外,如图44所示,可分别设置用于成型镶嵌部件110的树脂流入口20G2和用于成型保持部12的树脂流入口20G1,并在成型各部件的时机使熔融树脂从对应的树脂流入口20G2、20G1流入。

Claims (9)

1.一种线束的制造方法,是具有用于安装到车体的卡合部、由多个布线部件构成的布线束、和保持所述布线束的保持部的线束的制造方法,所述线束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使用模具,该模具具备:贯穿配置所述布线束的布线束配置孔;将在所述布线束配置孔的中途区间配置的所述布线束的外周包围的环状的保持部成形空间;将成为所述卡合部的镶嵌部件以设置于该镶嵌部件上的贯穿孔与所述保持部成形空间连通的方式配置于内部的卡合部配置空间;以及使熔融树脂从配置于所述卡合部配置空间中的所述镶嵌部件的贯穿孔流入的树脂流入口,
在所述模具中,在所述布线束配置孔中贯穿配置所述布线束、且在所述卡合部配置空间中配置所述镶嵌部件的状态下,使熔融树脂从所述树脂流入口流入,并将该熔融树脂经所述镶嵌部件的贯穿孔而向所述保持部成形空间填充,之后,进行冷却固化,从而形成线束,其中,该线束具备所述布线束、所述保持部和由所述镶嵌部件构成的所述卡合部,所述保持部一体具有在所述保持部成形空间内以与所述布线束的具有凹凸的外周面紧贴的状态成形的环状部及在所述贯穿孔内成形的芯部、且以与所述镶嵌部件结合的形式成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镶嵌部件在所述贯穿孔的所述保持部结合一侧具有以使该贯穿孔的孔宽度扩大的形式开口的贯穿孔宽度扩大开口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束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模具设置中心位置保持构件,该中心位置保持构件对配置于所述布线束配置孔中的布线束进行保持以使其通过环状的所述保持部成形空间的中心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束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中心位置保持构件而具备孔形成部,该孔形成部位于与贯穿配置于所述布线束配置孔中的所述布线束的外周面接触的位置、且形成相对于所成型的环状的保持部在内外方向上贯穿的孔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镶嵌部件一体成形有在所述保持部的成型后成为所述卡合部时插入车体侧的预定的安装孔内的轴部、成为从所述轴部向外扩展的形状且相对于所述安装孔的周边部卡合组装的弹性卡合部、和与所述保持部结合连接的连结部,
所述连结部是向相对于所述轴部的轴线方向正交的一侧延伸的袖部,并在该连结部的延伸前端侧与所述保持部结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束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镶嵌部件在所述轴部沿该轴部的轴线方向形成所述贯穿孔,该贯穿孔也贯穿位于所述轴部的端部处的所述连结部,所述连结部沿该连结部的延伸方向形成有槽部,所述贯穿孔与该槽部内连通,
在所述模具中,在所述布线束配置孔中贯穿配置所述布线束、且在所述卡合部配置空间中配置所述镶嵌部件的状态下,使熔融树脂从所述树脂流入口流入时,该熔融树脂以通过所述贯穿孔和所述槽部内的形式向所述保持部成形空间内流入,且在将所述贯穿孔内和所述槽部内及所述保持部成形空间内填充的状态下进行冷却固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和所述镶嵌部件用不同的树脂材料成形,通过填充到所述贯穿孔内并冷却固化而成形的所述保持部的芯部具有阻止从成为所述卡合部的该镶嵌部件脱落的防脱部。
8.一种线束,其特征在于,具备:
布线束,其由多个布线部件构成;
保持部,其为树脂制且一体形成与所述布线束的具有凹凸的外周面紧贴而将该布线束以包围的形式保持的环状部及从所述环状部的外周面向外侧突出的芯部;
卡合部,其为树脂制且一体形成能插入车体侧的预定的安装孔内的轴部、能向所述安装孔的周边部卡合组装的卡合组装部、及与所述保持部连接的连结部;和
贯穿孔,其在所述卡合部贯穿形成,且在内部配置所述芯部。
9.一种保持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保持部,其为树脂制且一体形成与由多个布线部件构成的布线束的具有凹凸的外周面紧贴而将该布线束以包围的形式保持的环状部及从所述环状部的外周面向外侧突出的芯部;
卡合部,其为树脂制且一体形成能插入车体侧的预定的安装孔内的轴部、能向所述安装孔的周边部卡合组装的卡合组装部、及与所述保持部连接的连结部;和
贯穿孔,其在所述卡合部贯穿形成,且在内部配置所述芯部。
CN201611160021.5A 2016-02-26 2016-12-15 线束的制造方法、线束的制造装置、线束及保持部件 Active CN1071279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36241 2016-02-26
JP2016036241A JP6289523B2 (ja) 2016-02-26 2016-02-26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27928A true CN107127928A (zh) 2017-09-05
CN107127928B CN107127928B (zh) 2019-05-28

Family

ID=596792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60021.5A Active CN107127928B (zh) 2016-02-26 2016-12-15 线束的制造方法、线束的制造装置、线束及保持部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908486B2 (zh)
JP (1) JP6289523B2 (zh)
CN (1) CN10712792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43626B2 (en) * 2015-03-25 2019-07-09 Daiwa Kasei Industry Co.,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wire harness
JP6819637B2 (ja) * 2018-03-20 2021-01-2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経路規制部材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6985246B2 (ja) * 2018-12-28 2021-12-22 大和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係合部材
JP7382754B2 (ja) * 2019-07-30 2023-11-17 大和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配策材の結束構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61913A (ja) * 1984-12-29 1986-07-22 大和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ネスを配設するための結束固定具
JPS63153721U (zh) * 1987-03-30 1988-10-07
JP2005341776A (ja) * 2004-05-31 2005-12-08 Daiwa Kasei Ind Co Ltd ベルトクランプ
CN103460536A (zh) * 2011-04-01 2013-12-18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具有闩锁的保护管及用于该具有闩锁的保护管的制造设备
CN104115354A (zh) * 2012-02-17 2014-10-22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滑动型夹具和夹具单元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06465A (en) * 1998-06-23 1999-05-25 Yazaki Corporation Low insertion force and high retention force Christmas tree-type clip
JP2000289047A (ja) 1999-04-12 2000-10-17 Yazaki Corp 一体成形回路体の製造方法
JP4609832B2 (ja) 2003-07-02 2011-01-12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クランプ一体成形型フラットケーブル
JP4215653B2 (ja) 2004-01-14 2009-01-28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熱可塑性樹脂成形部材の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への成形方法及び成形装置
JP4712530B2 (ja) 2005-11-08 2011-06-29 大和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長尺部材の固定方法
JP2013041677A (ja) 2011-08-11 2013-02-28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およびその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JP5846802B2 (ja) 2011-08-11 2016-01-2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およびその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JP6011449B2 (ja) 2013-05-14 2016-10-19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モールド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JP6145356B2 (ja) * 2013-08-07 2017-06-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線保護部材
JP6205209B2 (ja) 2013-08-27 2017-09-2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線保護部材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61913A (ja) * 1984-12-29 1986-07-22 大和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ネスを配設するための結束固定具
JPS63153721U (zh) * 1987-03-30 1988-10-07
JP2005341776A (ja) * 2004-05-31 2005-12-08 Daiwa Kasei Ind Co Ltd ベルトクランプ
CN103460536A (zh) * 2011-04-01 2013-12-18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具有闩锁的保护管及用于该具有闩锁的保护管的制造设备
CN104115354A (zh) * 2012-02-17 2014-10-22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滑动型夹具和夹具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246997A1 (en) 2017-08-31
JP6289523B2 (ja) 2018-03-07
CN107127928B (zh) 2019-05-28
US9908486B2 (en) 2018-03-06
JP2017152340A (ja) 2017-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27928A (zh) 线束的制造方法、线束的制造装置、线束及保持部件
EP3231312B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watertight zipper
CN106003556B (zh) 线束的制造方法、线束的制造装置、线束及保持部件
JP4568720B2 (ja) バイザー付ヘルメット
CN104136305A (zh) 操纵装置、其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US20040234712A1 (en) Method of molding hollow component with high strength and sealability and the hollow component
JP2004001424A (ja) 射出成形方法及び射出成形用金型及び樹脂成形品及びインサート樹脂部品
JP2017082858A (ja) ギヤ、ギヤ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224618B2 (ja) ブラシの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US20060214324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fin and mechine for performing the method
JP2006192836A (ja) インサート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JP3129594B2 (ja) 射出成形金型
CN104552747B (zh) 光学组件的制造方法
JP2015084627A (ja) 保護材付き配線材の製造方法
CN101462337B (zh) 模制品的制造方法
JP2019154463A (ja) スライダーの引手およびスライダーの引手の製造方法
JP5432191B2 (ja) 複合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JP2017082859A (ja) ギヤおよび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08188892A (ja) プラスチック接合成形品の成形方法およびプラスチック接合成形品の成形用の金型
JP3972843B2 (ja) 中空成形品の成形方法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成形用金型
JP4861911B2 (ja) 合成樹脂製コイルスプリングの製造方法及び合成樹脂製コイルスプリングの中間物並びに合成樹脂製コイルスプリングの製造に用いられる金型
US20040238994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fin
JP6734720B2 (ja) 樹脂成形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449515B2 (ja) 射出成形型および射出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JP5928122B2 (ja) 射出成形用金型及び樹脂製保持器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