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24555A - 控制对焦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控制对焦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124555A CN107124555A CN201710399859.8A CN201710399859A CN107124555A CN 107124555 A CN107124555 A CN 107124555A CN 201710399859 A CN201710399859 A CN 201710399859A CN 107124555 A CN107124555 A CN 10712455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hase
- acquisition parameters
- image
- face
- focu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Automatic Focus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控制对焦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方法,包括:采集待拍摄图像;当通过人脸识别检测到所述待拍摄图像中包含人脸时,获取影响对焦的拍摄参数数值;若所述拍摄参数数值满足任一预先测试的稳定参数条件,则启用第一对焦模式对所述待拍摄图像的人脸进行对焦,所述第一对焦模式为相位对焦模式。上述控制对焦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快速判断当前是否适合对人脸进行相位对焦,有效提高对人脸进行相位对焦时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与光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控制对焦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高速发展,用户使用移动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进行拍照也越来越频繁。拍摄的图像可包括人物图像及风景图像,当需要拍摄人物图像时,通常需要对人脸进行对焦,将人脸作为最佳清晰点进行拍照。智能移动终端基本可实现对人脸进行自动对焦,而相位对焦作为一种对焦速度极快的自动对焦模式受到用户的喜爱。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例如,需要进行拍摄的人像区域太小、人像区域忽大忽小,或是人像皮肤过于光滑等原因,将会影响到对人脸进行相位对焦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对焦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提高对人脸进行相位对焦时的准确性。
一种控制对焦的方法,包括:
采集待拍摄图像;
当通过人脸识别检测到所述待拍摄图像中包含人脸时,获取影响对焦的拍摄参数数值;
若所述拍摄参数数值满足任一预先测试的稳定参数条件,则启用第一对焦模式对所述待拍摄图像的人脸进行对焦,所述第一对焦模式为相位对焦模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拍摄参数数值不满足所述预先测试的稳定参数条件,则启用第二对焦模式对所述待拍摄图像的人脸进行对焦,所述第二对焦模式为非相位对焦的其它对焦模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采集待拍摄图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影响对焦的拍摄参数类型,并分别为所述拍摄参数类型选取不同的参数条件进行测试,得到所述拍摄参数类型的对应稳定参数条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确定影响对焦的拍摄参数类型,并分别为所述拍摄参数类型选取不同的参数条件进行测试,得到所述拍摄参数类型的对应稳定参数条件,包括:
分别选取多个不同的与所述拍摄参数类型对应的参数条件;
在各个参数条件下分别连续采集多帧测试图像,并判断采集的多帧测试图像在对应参数条件下的相位差是否稳定,所述测试图像的中央设置有测试人像;
若采集的多帧测试图像在对应参数条件下的相位差稳定,则确定所述对应参数条件为稳定参数条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判断采集的多帧测试图像在对应参数条件下的相位差是否稳定,包括:
获取各帧测试图像在传感器上成像的左相位及右相位;
根据所述左相位及右相位计算对应帧测试图像的相位差;
分别判断相邻的两帧测试图像的相位差之间的差值是否均小于预设阈值,若小于,则采集的多帧测试图像在对应参数条件下的相位差稳定。
一种控制对焦的装置,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待拍摄图像;
数值获取模块,用于当通过人脸识别检测到所述待拍摄图像中包含人脸时,获取影响对焦的拍摄参数数值;
启用模块,用于若所述拍摄参数数值满足任一预先测试的稳定参数条件,则启用第一对焦模式对所述待拍摄图像的人脸进行对焦,所述第一对焦模式为相位对焦模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启用模块,还用于若所述拍摄参数数值不满足所述预先测试的稳定参数条件,则启用第二对焦模式对所述待拍摄图像的人脸进行对焦,所述第二对焦模式为非相位对焦的其它对焦模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条件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影响对焦的拍摄参数类型,并分别为所述拍摄参数类型选取不同的参数条件进行测试,得到所述拍摄参数类型的对应稳定参数条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条件确定模块,包括:
选取单元,用于分别选取多个不同的与所述拍摄参数类型对应的参数条件;
判断单元,用于在各个参数条件下分别连续采集多帧测试图像,并判断采集的多帧测试图像在对应参数条件下的相位差是否稳定,所述测试图像的中央设置有测试人像;
确定单元,用于若采集的多帧测试图像在对应参数条件下的相位差稳定,则确定所述对应参数条件为稳定参数条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判断单元,包括:
相位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各帧测试图像在传感器上成像的左相位及右相位;
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左相位及右相位计算对应帧测试图像的相位差;
判断子单元,用于分别判断相邻的两帧测试图像的相位差之间的差值是否均小于预设阈值,若小于,则采集的多帧测试图像在对应参数条件下的相位差稳定。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方法。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方法。
上述控制对焦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采集待拍摄图像,当通过人脸识别检测到待拍摄图像中包含人脸时,获取影响对焦的拍摄参数数值,若拍摄参数数值均满足预先测试的稳定参数条件,则启用第一对焦模式对待拍摄图像的人脸进行对焦,第一对焦模式为相位对焦模式,可快速判断当前是否适合对人脸进行相位对焦,有效提高对人脸进行相位对焦时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框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对焦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确定稳定参数条件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判断采集的多帧测试图像在对应参数条件下的相位差是否稳定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对焦的装置的框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条件确定模块的框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框图。如图1所示,该移动终端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和网络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移动终端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及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控制对焦的方法。该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支撑整个移动终端的运行。移动终端中的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计算机可读指令的运行提供环境。网络接口用于与服务器进行网络通信。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等,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移动终端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也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该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或者个人数字助理或穿戴式设备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移动终端的限定,具体的移动终端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控制对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0,采集待拍摄图像。
当移动终端接收到照相功能的开启指令时,可根据该照相功能的开启指令开启摄像头,并通过摄像头采集待拍摄图像,并展示在移动终端的屏幕上。
步骤S220,当通过人脸识别检测到待拍摄图像中包含人脸时,获取影响对焦的拍摄参数数值。
移动终端可对待拍摄图像进行人脸识别,提取待拍摄图像中的图像特征,并根据预先建立的人脸识别模型对提取的图像特征进行分类,根据分类结果判断待拍摄图像中是否包含人脸,其中,人脸识别模型可预先根据大量的样本图像进行训练构建,图像特征可包括像素的灰度差值、梯度特征及待拍摄图像的直方图特征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当通过人脸识别检测到待拍摄图像中包含有人脸时,即说明需要对人脸进行对焦,则可获取影响对焦的拍摄参数数值。进一步地,可预先确定影响对焦的拍摄参数类型,影响对焦的拍摄参数类型可包括光照强度、与人脸对应的物距、摄像头抖动的方向及移动量等。移动终端可根据预先确定的影响对焦的拍摄参数类型,获取与各个影响对焦的拍摄参数类型对应的拍摄参数数值。
步骤S230,若拍摄参数数值满足任一预先测试的稳定参数条件,则启用第一对焦模式对待拍摄图像的人脸进行对焦,第一对焦模式为相位对焦模式。
移动终端可获取与拍摄参数类型对应的稳定参数条件,其中,稳定参数条件,指的是当移动终端在该参数条件下能够保证对人脸进行相位对焦时的相位差稳定,稳定参数条件可为一个或多个,每个稳定参数条件中设定有与各拍摄参数类型对应的稳定数值范围。移动终端可预先测试得到稳定参数条件,当进行拍照时,若待拍摄图像中包含有人脸,可将获取的拍摄参数数值逐一与各条稳定参数条件进行比较,若拍摄参数数值满足任一稳定参数条件,则启用第一对焦模式对待拍摄图像的人脸进行对焦,对焦完成后即可进行拍照生成对应的图片,其中,满足稳定参数条件指的是获取的拍摄参数数值均在稳定参数条件设定的对应稳定数值范围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对焦模式为相位对焦(Phase DetectionAuto Focus,PDAF)模式,其中,相位对焦指的是通过相位检测进行自动对焦,通过找到对焦区域相位差最小的点作为对焦准确的点。相比于其它对焦模式,相位对焦模式的对焦过程更快,且能降低处理器的计算负担。
例如,移动终端获取的拍摄参数数值,包括光照强度100lux(勒克斯)、与人脸对应的物距为0.5m(米)、摄像头抖动的方向为左右、抖动移动量为0.2cm(厘米),则将上述拍摄参数数值与预先测试的稳定参数条件进行比较,检测出上述拍摄参数数值满足稳定参数条件:光照强度≥100lux,与人脸对应的物距≤1m,摄像头抖动的方向为左右,抖动移动量≤0.5cm,则可启用相位对焦对待拍拍摄图像的人脸进行对焦,并进行拍照。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控制对焦的方法,还包括:若拍摄参数数值不满足预先测试的稳定参数条件,则启用第二对焦模式对待拍摄图像的人脸进行对焦,第二对焦模式为非相位对焦的其它对焦模式。
若获取的拍摄参数数值均不满足预先测试的稳定参数条件,则启用第二对焦模式对待拍摄图像的人脸进行对焦,其中,第二对焦模式可为非相位对焦的其它对焦模式,例如反差对焦模式、激光对焦模式、测距对焦模式等自动对焦模式,也可为手动对焦模式等。若拍摄参数数值不满足预先测试的稳定参数条件,则直接采用其它对焦模式进行人脸对焦,无需通过相位检测,更加快速便捷地判断移动终端当前是否适合对人脸进行相位对焦。
上述控制对焦的方法,采集待拍摄图像,当通过人脸识别检测到待拍摄图像中包含人脸时,获取影响对焦的拍摄参数数值,若拍摄参数数值均满足预先测试的稳定参数条件,则启用第一对焦模式对待拍摄图像的人脸进行对焦,第一对焦模式为相位对焦模式,可快速判断当前是否适合对人脸进行相位对焦,有效提高对人脸进行相位对焦时的准确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控制对焦的方法,还包括:确定影响对焦的拍摄参数类型,并分别为拍摄参数类型选取不同的参数条件进行测试,得到拍摄参数类型的对应稳定参数条件。
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确定影响对焦的拍摄参数类型,并分别为拍摄参数类型选取不同的参数条件进行测试,得到拍摄参数类型的对应稳定参数条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2,分别选取多个不同的与拍摄参数类型对应的参数条件。
移动终端可确定影响对焦的拍摄参数类型,针对各个拍摄参数类型选取不同的测试数值,并将各个拍摄参数类型对应的不同的测试数值进行组合,作为不同的参数条件进行测试。例如,确定影响对焦的拍摄参数类型可包括光照强度及与人脸对应的物距,分别选取光照强度的测试数值包括100lux、80lux、50lux及30lux,与人脸对应的物距的测试数值包括0.5m、1m及1.5m,将上述选取的测试数值进行组合,可生成12种参数条件,包括:光照强度100lux、与人脸对应的物距0.5m;光照强度80lux、与人脸对应的物距0.5m;光照强度50lux、与人脸对应的物距0.5m;光照强度30lux、与人脸对应的物距0.5m;光照强度100lux、与人脸对应的物距1m;光照强度80lux、与人脸对应的物距1m;光照强度50lux、与人脸对应的物距1m;光照强度30lux、与人脸对应的物距1m;光照强度100lux、与人脸对应的物距1.5m;光照强度80lux、与人脸对应的物距1.5m;光照强度50lux、与人脸对应的物距1.5m;光照强度30lux、与人脸对应的物距1.5m。可以理解地,拍摄参数类型并不限于上述的光照强度及与人脸对应的物距,也可包含其它拍摄参数类型,确定的影响对焦的拍摄参数类型越多,则选取的对应的参数条件越多。
步骤S304,在各个参数条件下分别连续采集多帧测试图像。
移动终端选取参数条件后,可分别针对于各个参数条件进行测试,调整与各个参数条件匹配的拍摄参数数值,从而判断对应参数条件下图像的相位差是否稳定。移动终端可分别连续采集多帧测试图像进行测试,例如15帧、20帧或30帧等,测试图像中可设置有测试人像,测试人像可以是仿真人像或是真人,进一步地,可在测试图像的中央设置有测试人像,可使得测试结果更为准确。
步骤S306,判断采集的多帧测试图像在对应参数条件下的相位差是否稳定,若是,则执行步骤S308,若否,则执行步骤S310。
移动终端调整与参数条件匹配的拍摄参数数值对采集的多帧测试图像进行测试,若采集的多帧测试图像在该参数条件下相位差稳定,则可将该参数条件确定为稳定参数条件,否则,则确定为不稳定参数条件。其中,相位差稳定指的是采集的多帧测试图像的相位差不会出现跳变,也即,每帧测试图像的相位差较接近,不同帧测试图像的相位差的差异在预设阈值内。
进一步地,将参数条件确定为稳定参数条件后,可根据测试结果将该参数条件包含的与各个拍摄参数类型对应的测试数值转化为对应的稳定数值范围,例如,参数条件为光照强度100lux、与人脸对应的物距0.5m被确定为稳定参数条件,可转化为对应的光照强度≥100lux,与人脸对应的物距≤0.5m。还可根据测试结果对多条稳定参数条件进行合并,例如,稳定参数条件包括光照强度100lux、与人脸对应的物距0.5m,以及光照强度80lux、与人脸对应的物距0.5m,则可合并转化成光照强度≥80lux、与人脸对应的物距≤0.5m等。
步骤S308,确定对应参数条件为稳定参数条件。
步骤S310,确定对应参数条件为不稳定参数条件。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取多个不同的与拍摄参数类型对应的参数条件进行全方位测试,从而确定稳定参数条件,可更全面、准确地对移动终端当前是否适合对人脸进行相位对焦进行判断,可有效提高对人脸进行相位对焦时的准确性。
如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306判断采集的多帧测试图像在对应参数条件下的相位差是否稳定,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2,获取各帧测试图像在传感器上成像的左相位及右相位。
移动终端通过摄像头采集多帧测试图像,进行测试图像采集时,光线从摄像的镜头进入,被自动对焦系统光路中的一个分离透镜分成两束,分别投射到图像传感器的两组CCD阵列上。移动终端可分别获取光线被投射到图像传感器上生成的左相位及右相位。
步骤S404,根据左相位及右相位计算对应帧测试图像的相位差。
移动终端根据获取的测试图像在图像传感器上的左相位及右相位,并计算左相位与右相位之差,得到该帧测试图像的相位差。进一步地,移动终端可将相位差与预设相位差进行比较,若该相位差大于预设相位差,说明对焦效果差,可将对应参数条件确定为不稳定参数条件。
步骤S406,分别判断相邻的两帧测试图像的相位差之间的差值是否均小于预设阈值,若小于,则采集的多帧测试图像在对应参数条件下的相位差稳定。
移动终端在参数条件下,分别计算采集的多帧测试图像的相位差,若采集的多帧测试图像的相位差均小于预设相位差,则进一步判断相邻的两帧测试图像的相位差之间的差值是否均小于预设阈值,从而判断相位差是否出现跳变。若相邻的两帧测试图像的相位差之间的差值均小于预设阈值,则说明移动终端采集的测试图像在该参数条件下相位差稳定,在该参数条件下可对人脸进行相位对焦。
在本实施例中,可准确判断参数条件下移动终端采集的测试图像的相位差是否稳定,从而确定参数条件是否为稳定参数条件,可全面、准确地对移动终端当前是否适合对人脸进行相位对焦进行判断,可有效提高对人脸进行相位对焦时的准确性。
如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控制对焦的装置500,包括采集模块510、数值获取模块520及启用模块530。
采集模块510,用于采集待拍摄图像。
数值获取模块520,用于当通过人脸识别检测到待拍摄图像中包含人脸时,获取影响对焦的拍摄参数数值。
启用模块530,用于若拍摄参数数值满足任一预先测试的稳定参数条件,则启用第一对焦模式对待拍摄图像的人脸进行对焦,第一对焦模式为相位对焦模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启用模块530,还用于若拍摄参数数值不满足预先测试的稳定参数条件,则启用第二对焦模式对待拍摄图像的人脸进行对焦,第二对焦模式为非相位对焦的其它对焦模式。
上述控制对焦的装置,采集待拍摄图像,当通过人脸识别检测到待拍摄图像中包含人脸时,获取影响对焦的拍摄参数数值,若拍摄参数数值均满足预先测试的稳定参数条件,则启用第一对焦模式对待拍摄图像的人脸进行对焦,第一对焦模式为相位对焦模式,可快速判断当前是否适合对人脸进行相位对焦,有效提高对人脸进行相位对焦时的准确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控制对焦的装置500,除了包括采集模块510、数值获取模块520及启用模块530,还包括条件确定模块。
条件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影响对焦的拍摄参数类型,并分别为拍摄参数类型选取不同的参数条件进行测试,得到拍摄参数类型的对应稳定参数条件。
如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条件确定模块,包括选取单元602、判断单元604及确定单元606。
选取单元602,用于分别选取多个不同的与拍摄参数类型对应的参数条件;
判断单元604,用于在各个参数条件下分别连续采集多帧测试图像,并判断采集的多帧测试图像在对应参数条件下的相位差是否稳定,测试图像的中央设置有测试人像;
确定单元606,用于若采集的多帧测试图像在对应参数条件下的相位差稳定,则确定对应参数条件为稳定参数条件。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取多个不同的与拍摄参数类型对应的参数条件进行全方位测试,从而确定稳定参数条件,可更全面、准确地对移动终端当前是否适合对人脸进行相位对焦进行判断,可有效提高对人脸进行相位对焦时的准确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判断单元604,包括相位获取子单元、计算子单元及判断子单元。
相位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各帧测试图像在传感器上成像的左相位及右相位。
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左相位及右相位计算对应帧测试图像的相位差。
判断子单元,用于分别判断相邻的两帧测试图像的相位差之间的差值是否均小于预设阈值,若小于,则采集的多帧测试图像在对应参数条件下的相位差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可准确判断参数条件下移动终端采集的测试图像的相位差是否稳定,从而确定参数条件是否为稳定参数条件,可全面、准确地对移动终端当前是否适合对人脸进行相位对焦进行判断,可有效提高对人脸进行相位对焦时的准确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如图7所示,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具体技术细节未揭示的,请参照本发明实施例方法部分。该计算机设备可以为包括手机、平板电脑、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POS(Point of Sales,销售终端)、车载电脑、穿戴式设备等任意终端设备,以计算机设备为手机为例:
图7为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相关的手机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参考图7,手机包括:射频(Radio Frequency,RF)电路710、存储器720、输入单元730、显示单元740、传感器750、音频电路760、WiFi模块770、处理器780、以及电源790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所示的手机结构并不构成对手机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其中,RF电路710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可将基站的下行信息接收后,给处理器780处理;也可以将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RF电路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双工器等。此外,RF电路710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上述无线通信可以使用任一通信标准或协议,包括但不限于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Radio Service,GPR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电子邮件、短消息服务(Short MessagingService,SMS)等。
存储器720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78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720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手机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720可主要包括程序存储区和数据存储区,其中,程序存储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的应用程序、图像播放功能的应用程序等)等;数据存储区可存储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通讯录等)等。此外,存储器7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输入单元73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手机700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输入单元730可包括触控面板732以及其他输入设备734。触控面板732,也可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732上或在触控面板732附近的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在一个实施例中,触控面板732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780,并能接收处理器78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732。除了触控面板732,输入单元730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734。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734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显示单元740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手机的各种菜单。显示单元740可包括显示面板742。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742。在一个实施例中,触控面板732可覆盖显示面板742,当触控面板732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78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78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742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7中,触控面板732与显示面板742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手机的输入和输入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732与显示面板742集成而实现手机的输入和输出功能。
手机700还可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750,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742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手机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板742和/或背光。运动传感器可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通过加速度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手机姿态的应用(比如横竖屏切换)、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此外,手机还可配置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等。
音频电路760、扬声器762和传声器764可提供用户与手机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760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762,由扬声器762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另一方面,传声器764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760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处理器780处理后,经RF电路710可以发送给另一手机,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720以便后续处理。
WiFi属于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手机通过WiFi模块770可以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它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
处理器780是手机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手机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720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720内的数据,执行手机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手机进行整体监控。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78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78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780中。
手机700还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790(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790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78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手机700还可以包括摄像头、蓝牙模块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移动终端所包括的处理器780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控制对焦的方法。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控制对焦的方法。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控制对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待拍摄图像;
当通过人脸识别检测到所述待拍摄图像中包含人脸时,获取影响对焦的拍摄参数数值;
若所述拍摄参数数值满足任一预先测试的稳定参数条件,则启用第一对焦模式对所述待拍摄图像的人脸进行对焦,所述第一对焦模式为相位对焦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拍摄参数数值不满足所述预先测试的稳定参数条件,则启用第二对焦模式对所述待拍摄图像的人脸进行对焦,所述第二对焦模式为非相位对焦的其它对焦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采集待拍摄图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影响对焦的拍摄参数类型,并分别为所述拍摄参数类型选取不同的参数条件进行测试,得到所述拍摄参数类型的对应稳定参数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影响对焦的拍摄参数类型,并分别为所述拍摄参数类型选取不同的参数条件进行测试,得到所述拍摄参数类型的对应稳定参数条件,包括:
分别选取多个不同的与所述拍摄参数类型对应的参数条件;
在各个参数条件下分别连续采集多帧测试图像,并判断采集的多帧测试图像在对应参数条件下的相位差是否稳定,所述测试图像的中央设置有测试人像;
若采集的多帧测试图像在对应参数条件下的相位差稳定,则确定所述对应参数条件为稳定参数条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采集的多帧测试图像在对应参数条件下的相位差是否稳定,包括:
获取各帧测试图像在传感器上成像的左相位及右相位;
根据所述左相位及右相位计算对应帧测试图像的相位差;
分别判断相邻的两帧测试图像的相位差之间的差值是否均小于预设阈值,若小于,则采集的多帧测试图像在对应参数条件下的相位差稳定。
6.一种控制对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待拍摄图像;
数值获取模块,用于当通过人脸识别检测到所述待拍摄图像中包含人脸时,获取影响对焦的拍摄参数数值;
启用模块,用于若所述拍摄参数数值满足任一预先测试的稳定参数条件,则启用第一对焦模式对所述待拍摄图像的人脸进行对焦,所述第一对焦模式为相位对焦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启用模块,还用于若所述拍摄参数数值不满足所述预先测试的稳定参数条件,则启用第二对焦模式对所述待拍摄图像的人脸进行对焦,所述第二对焦模式为非相位对焦的其它对焦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条件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影响对焦的拍摄参数类型,并分别为所述拍摄参数类型选取不同的参数条件进行测试,得到所述拍摄参数类型的对应稳定参数条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条件确定模块,包括:
选取单元,用于分别选取多个不同的与所述拍摄参数类型对应的参数条件;
判断单元,用于在各个参数条件下分别连续采集多帧测试图像,并判断采集的多帧测试图像在对应参数条件下的相位差是否稳定,所述测试图像的中央设置有测试人像;
确定单元,用于若采集的多帧测试图像在对应参数条件下的相位差稳定,则确定所述对应参数条件为稳定参数条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单元,包括:
相位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各帧测试图像在传感器上成像的左相位及右相位;
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左相位及右相位计算对应帧测试图像的相位差;
判断子单元,用于分别判断相邻的两帧测试图像的相位差之间的差值是否均小于预设阈值,若小于,则采集的多帧测试图像在对应参数条件下的相位差稳定。
11.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399859.8A CN107124555B (zh) | 2017-05-31 | 2017-05-31 | 控制对焦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PCT/CN2018/087611 WO2018219170A1 (zh) | 2017-05-31 | 2018-05-21 | 控制对焦的方法、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399859.8A CN107124555B (zh) | 2017-05-31 | 2017-05-31 | 控制对焦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124555A true CN107124555A (zh) | 2017-09-01 |
CN107124555B CN107124555B (zh) | 2020-01-10 |
Family
ID=59728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399859.8A Active CN107124555B (zh) | 2017-05-31 | 2017-05-31 | 控制对焦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124555B (zh) |
WO (1) | WO2018219170A1 (zh)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88829A (zh) * | 2017-11-23 | 2018-04-06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的对焦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
CN107942463A (zh) * | 2017-11-02 | 2018-04-20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对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CN108495031A (zh) * | 2018-03-22 | 2018-09-04 |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拍照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
WO2018219170A1 (zh) * | 2017-05-31 | 2018-12-0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控制对焦的方法、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09361868A (zh) * | 2018-11-27 | 2019-02-19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对焦方法、摄影装置和对焦装置 |
CN111279683A (zh) * | 2018-05-07 | 2020-06-12 | 合刃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 拍摄控制方法及电子装置 |
CN111491105A (zh) * | 2020-04-24 | 2020-08-0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的对焦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CN112188083A (zh) * | 2020-08-31 | 2021-01-05 | 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相机拍摄参数稳定性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2235563A (zh) * | 2019-07-15 | 2021-01-15 |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对焦测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3747070A (zh) * | 2021-09-10 | 2021-12-03 | 昆山丘钛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摄像头模组的对焦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861743B (zh) * | 2023-02-20 | 2023-06-02 | 上海励驰半导体有限公司 | 基于车载台架的人脸识别装置测试方法、系统及车机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94298A (zh) * | 2015-07-14 | 2015-10-21 | 厦门美图之家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选择对焦模式的对焦触发方法和系统 |
CN105763805A (zh) * | 2016-02-29 | 2016-07-13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 |
CN105915806A (zh) * | 2016-06-29 | 2016-08-31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图片拍摄方法及装置 |
CN106249508A (zh) * | 2016-08-15 | 2016-12-21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自动对焦方法和系统、拍摄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124555B (zh) * | 2017-05-31 | 2020-01-1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控制对焦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2017
- 2017-05-31 CN CN201710399859.8A patent/CN107124555B/zh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5-21 WO PCT/CN2018/087611 patent/WO2018219170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94298A (zh) * | 2015-07-14 | 2015-10-21 | 厦门美图之家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选择对焦模式的对焦触发方法和系统 |
CN105763805A (zh) * | 2016-02-29 | 2016-07-13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 |
CN105915806A (zh) * | 2016-06-29 | 2016-08-31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图片拍摄方法及装置 |
CN106249508A (zh) * | 2016-08-15 | 2016-12-21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自动对焦方法和系统、拍摄装置 |
Cited B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8219170A1 (zh) * | 2017-05-31 | 2018-12-0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控制对焦的方法、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07942463A (zh) * | 2017-11-02 | 2018-04-20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对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CN107888829A (zh) * | 2017-11-23 | 2018-04-06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的对焦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
CN107888829B (zh) * | 2017-11-23 | 2020-08-28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的对焦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
CN108495031A (zh) * | 2018-03-22 | 2018-09-04 |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拍照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
CN111279683A (zh) * | 2018-05-07 | 2020-06-12 | 合刃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 拍摄控制方法及电子装置 |
CN109361868A (zh) * | 2018-11-27 | 2019-02-19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对焦方法、摄影装置和对焦装置 |
CN109361868B (zh) * | 2018-11-27 | 2020-09-25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对焦方法、摄影装置和对焦装置 |
CN112235563A (zh) * | 2019-07-15 | 2021-01-15 |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对焦测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1491105A (zh) * | 2020-04-24 | 2020-08-0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的对焦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CN112188083A (zh) * | 2020-08-31 | 2021-01-05 | 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相机拍摄参数稳定性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2188083B (zh) * | 2020-08-31 | 2022-02-11 | 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相机拍摄参数稳定性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3747070A (zh) * | 2021-09-10 | 2021-12-03 | 昆山丘钛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摄像头模组的对焦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124555B (zh) | 2020-01-10 |
WO2018219170A1 (zh) | 2018-12-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124555A (zh) | 控制对焦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7770451A (zh) | 拍照处理的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 |
CN107820011A (zh) | 拍照方法和拍照装置 | |
CN106371086B (zh) | 一种测距的方法和装置 | |
WO2019020014A1 (zh) | 解锁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 |
CN103871051A (zh) |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07241552B (zh) | 一种图像获取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终端 | |
CN107145886A (zh) | 光学指纹采集方法及相关产品 | |
CN107124556A (zh) | 对焦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移动终端 | |
CN107302632A (zh) | 一种移动终端拍摄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6648118A (zh) | 一种基于增强现实的虚拟教学方法与终端设备 | |
CN106961553A (zh) | 移动设备的对焦测试方法和系统、移动设备 | |
CN106851119B (zh) | 一种图片生成的方法和设备以及移动终端 | |
CN107942463A (zh) | 对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7968917B (zh) | 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计算机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7147823A (zh) | 曝光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移动终端 | |
CN107995422A (zh) | 图像拍摄方法和装置、计算机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3869977B (zh) | 图像显示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07085718B (zh) | 人脸检测方法和装置、计算机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7580181A (zh) | 一种对焦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3421211A (zh) | 光斑虚化的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7330867A (zh) | 图像合成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 |
US10706282B2 (en) | Method and mobile terminal for processing image and storage medium | |
CN110163036B (zh) | 一种图像识别方法及装置 | |
CN110177207A (zh) | 逆光图像的拍摄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after: OPPO Guangdo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Address before: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Op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