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63805A -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63805A
CN105763805A CN201610116255.3A CN201610116255A CN105763805A CN 105763805 A CN105763805 A CN 105763805A CN 201610116255 A CN201610116255 A CN 201610116255A CN 105763805 A CN105763805 A CN 1057638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reshold
imaging device
focal modes
focusing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1625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63805B (zh
Inventor
吴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11625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63805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638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638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638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638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Automatic Focus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方法,控制方法用于控制成像装置采用第一对焦模式或第二对焦模式对焦,第一对焦模式为相位对焦模式,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成像装置的图像传感器的感光度;判断感光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及在感光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控制成像装置采用第二对焦模式对焦。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能够使得成像装置在低光环境下即使采用较高的感光度成像,也能成功实现对焦。

Description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成像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成像装置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成像装置,在低光环境下可能需采用较高的感光度(ISO)成像,导致图像的色噪可能较大,从而影响相位对焦的实现,最终导致成像装置可能无法对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及一种控制装置。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成像装置采用第一对焦模式或第二对焦模式对焦,所述第一对焦模式为相位对焦模式,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成像装置的图像传感器的感光度;
判断所述感光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及
在所述感光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控制所述成像装置采用所述第二对焦模式对焦。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能够使得成像装置在低光环境下即使采用较高的感光度成像,也能成功实现对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
在所述感光度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判断所述感光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
在所述感光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时判断所述图像传感器的色噪强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及
在所述色噪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阈值时控制所述成像装置采用所述第二对焦模式对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判断所述图像传感器的色噪强度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阈值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图像传感器输出的连续两帧图像;及
处理所述两帧图像并确定所述两帧图像的差异为所述色噪。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对焦模式为反差式对焦模式,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在所述噪点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阈值时控制采用所述成像装置采用所述第一对焦模式进行对焦以获得所述成像装置的对焦镜头的预估移动方向;及
控制所述成像装置采用所述第二对焦模式并参考所述预估移动方向进行对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在所述感光度小于所述第二阈值时控制所述成像装置采用所述第一对焦模式进行对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输入以设定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第二阈值及/或所述第三阈值。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成像装置依次增大所述感光值;
在每个所述感光值下控制所述成像装置采用所述第一对焦模式进行多次对焦并记录对焦成功次数;及
根据每个所述感光值及对应的所述对焦成功次数确定所述第一阈值及所述第二阈值。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成像装置以使所述感光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而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
控制所述成像装置依次增大所述感光值并测量对应的色噪;
在每个所述感光值下控制所述成像装置采用所述第一对焦模式进行多次对焦并记录预估对焦方向的正确次数;及
根据每个所述感光值对应的所述色噪及对应的所述正确次数确定所述第三阈值。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对焦模式为激光对焦模式。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控制装置,旨在实现所述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成像装置采用第一对焦模式或第二对焦模式对焦,所述第一对焦模式为相位对焦模式,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成像装置的图像传感器的感光度;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感光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及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感光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控制所述成像装置采用所述第二对焦模式对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
第二判断模块,在所述感光度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判断所述感光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
第三判断模块,在所述感光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时判断所述图像传感器的色噪强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及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噪点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阈值时控制所述成像装置采用所述第二对焦模式对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判断模块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图像传感器输出的连续两帧图像;及
处理单元,用于处理所述两帧图像并确定所述两帧图像的差异为所述色噪。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对焦模式为反差式对焦模式,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第三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噪点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阈值时控制所述成像装置采用所述第一对焦模式进行对焦以获得所述成像装置的对焦镜头的预估移动方向;及
第四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成像装置采用所述第二对焦模式并参考所述预估移动方向进行对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第五控制模块,在所述感光度小于所述第二阈值时控制所述成像装置采用所述第一对焦模式进行对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设定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输入以设定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第二阈值及/或所述第三阈值。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第六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成像装置依次增大所述感光值;
第七控制模块,在每个所述感光值下控制所述成像装置采用所述第一对焦模式进行多次对焦并记录对焦成功次数;及
第一确定模块,根据每个所述感光值及对应的所述对焦成功次数确定所述第一阈值及所述第二阈值。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第八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成像装置以使所述感光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而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
第九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成像装置依次增大所述感光值并测量对应的色噪;
第十控制模块,用于在每个所述感光值下控制所述成像装置采用所述第一对焦模式进行多次对焦并记录预估对焦方向的正确次数;及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每个所述感光值对应的所述色噪及对应的所述正确次数确定所述第三阈值。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对焦模式为激光对焦模式。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包括所述成像装置及所述控制装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装置包括手机或平板电脑。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成像装置包括前置相机或/及后置相机。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某些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某些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某些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某些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某些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某些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某些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某些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某些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某些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某些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某些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制。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成像装置采用第一对焦模式或第二对焦模式对焦。第一对焦模式为相位对焦模式。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成像装置的图像传感器的感光度;
S2:判断感光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及
S3:在感光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控制成像装置采用第二对焦模式对焦。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100用于控制成像装置采用第一对焦模式或第二对焦模式对焦。第一对焦模式为相位对焦模式。控制装置100包括获取模块101、第一判断模块102及第一控制模块103。获取模块101用于获取成像装置的图像传感器的感光度。第一判断模块102用于判断感光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第一控制模块103用于在感光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控制成像装置采用第二对焦模式对焦。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可以由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100实现。例如,步骤S1可以获取模块101由实现,步骤S2可以由第一判断模块102实现,步骤S3可以由第一控制模块103实现。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100能够使得成像装置在低光环境下即使采用较高的感光度成像,也能成功实现对焦。
具体地,在相位对焦技术中,图像传感器的像素点通常由左右像素点成对组成。成像装置分别生成左像素点的数据波形和右像素点的数据波形。当左像素点的数据波形和右像素点的数据波形波形重合时,所拍摄的图片最为清晰,即对焦成功。由此,成像装置可以根据左、右像素点的数据波形的相位差计算出成像装置中的镜片组的移动方向和距离进而实现对焦。
相位对焦技术在正常光线下通常能成功实现对焦。然而在暗光环境下,成像装置中的图像传感器可能需要采用较高的感光度(ISO)成像,导致图像的色噪可能较大,进而影响到左、右像素点的数据波形。在这种情况下,左、右像素点的数据波形可能无法重合并最终导致成像装置可能处于反复移动镜片组的状态而无法实现对焦。
另一方面,第二对焦模式包括反差式对焦和激光对焦。反差式对焦根据焦点处画面的对比度变化,寻找对比度最大时的镜头位置。当所拍摄的图像对比度最大时,成像最清晰,即实现对焦。而激光对焦利用红外激光集中性强不易扩散的特性,通过记录红外激光从装置发射出来,经过目标表面反射,最后再被测距仪接收到的时间差,来计算目标到测试仪器的距离。此距离即为对焦过程中的物距,再根据镜片组的焦距计算出所需要调整的像距的具体数值进而调整对焦位置,实现对焦。通常情况下,这两种对焦方式受暗光环境的影响较小。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100首先通过获取模块101获取成像装置的图像传感器的感光度。然后,通过第一判断模块102判断所述感光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可以理解,该第一阈值可以通过测试得到也可以通过用户输入的方式进行设定。在感光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通过第一控制模块103控制成像装置采用第二对焦模式。
如此,通过在成像装置在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切换对焦模式,能够使得成像装置在低光环境下即使采用较高的感光度成像,也能实现对焦。
请参阅图3及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
S4:在感光度小于第一阈值时判断感光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
S5:在感光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判断图像传感器的色噪强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及
S6:在色噪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时控制成像装置采用第二对焦模式对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100还包括:第二判断模块104、第三判断模块105及第二控制模块106。第二判断模块104用于在感光度小于第一阈值时判断感光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第三判断模块105用于在感光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判断图像传感器的色噪强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第二控制模块106用于在噪点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时控制成像装置采用第二对焦模式对焦。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中的步骤S4可以由第二判断模块104实现,步骤S5可以由第三判断模块105实现,步骤S6可以由第二控制模块106实现。
具体地,在感光度小于第一阈值并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区间范围内,成像装置采用第一对焦模式是能够实现对焦的。然而,在此区间内,成像装置采用第一对焦模式可能出现对焦不精准的情况。此时,需要根据图像传感器的色噪强度判断是否需要切换为第二对焦模式。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100在感光度小于第一阈值时通过第二判断模块104判断感光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若感光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再通过第三判断模块105判断图像传感器的色噪强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若所述色噪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则通过第二控制模块106控制成像装置采用第二对焦模式对焦。可以理解,第二阈值和第三阈值同样可以通过测试得到或者通过用户输入的方式进行设定。
如此,能够避免成像装置在感光度小于第一阈值并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区间范围内,出现对焦不准确的情形。
请参阅图5及图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5包括以下步骤:
S51:获取图像传感器输出的连续两帧图像;及
S52:处理两帧图像并确定两帧图像的差异为色噪。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三判断模块105包括获取单元1051及处理单元1052。获取单元1051用于获取图像传感器输出的连续两帧图像。处理单元1052用于处理两帧图像并确定两帧图像的差异为色噪。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中的步骤S51可以由获取单元1051实现,步骤S52可以由处理单元1052实现。
具体地,控制装置100首先通过获取单元1051获取图像传感器输出的连续两帧图像。然后处理单元1052再对比两帧图像,并将两帧图像的差异部分确定为色噪。
如此,可以确定图像色噪进而判断色噪强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
请参阅图7及图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对焦模式为反差式对焦模式,。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7:在噪点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时控制成像装置采用第一对焦模式进行对焦以获得成像装置的对焦镜头的预估移动方向;及
S8:控制成像装置采用第二对焦模式并参考预估移动方向进行对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对焦模式为反差式对焦模式,控制装置100还包括第三控制模块107及第四控制模块108。第三控制模块107用于在噪点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时控制成像装置采用第一对焦模式进行对焦以获得成像装置的对焦镜头的预估移动方向。第四控制模块108用于控制成像装置采用第二对焦模式并参考预估移动方向进行对焦。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中的步骤S7可以由第三控制模块107实现,步骤S8可以由第四控制模块108实现。
可以理解,在噪点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时,虽然通过相位对焦模式获得的数据波形不能准确计算出对焦位置,但采用此对焦模式的预估移动方向仍然是准确的。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100在噪点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时,首先通过第三控制模块107控制成像装置采用第一对焦模式进行对焦以获得成像装置的对焦镜头的预估移动方向。然后通过第四控制模块108控制成像装置采用第二对焦模式并参考预估移动方向进行对焦。
如此,可以使得成像装置将第一对焦模式切换为反差式对焦模式时,减少后续对焦步骤进而减少对焦时间。
请参阅图9及图1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
S9:在感光度小于第二阈值时控制成像装置采用第一对焦模式进行对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100包括第五控制模块109。第五控制模块109用于在感光度小于第二阈值时控制成像装置采用第一对焦模式进行对焦。
在感光度小于第二阈值时,采用第一对焦模式也能成功实现对焦。另一方面,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对焦模式相对于反差式对焦模式,对焦速度更快。因此,在感光度小于第二阈值时,采用第一对焦模式进行对焦。
请参阅图11及图1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S10:接收用户输入以设定第一阈值、第二阈值及/或第三阈值。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100包括设定模块110。设定模块110用于接收用户输入以设定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第二阈值及/或所述第三阈值。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中的步骤S10可以由设定模块110实现。
具体地,设定模块110与成像装置的用户界面连接,并接收用户的输入。用户输入包括触屏或者按键的方式,增大或减小对应的数值。
如此,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设定第一阈值、第二阈值及/或所述第三阈值的具体数值,进而提高用户体验。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11:控制成像装置依次增大感光值;
S12:在每个感光值下控制成像装置采用第一对焦模式进行多次对焦并记录对焦成功次数;及
S13:根据每个感光值及对应的对焦成功次数确定第一阈值及第二阈值。
请参阅图1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100还包括第六控制模块111、第七控制模块112及第一确定模块113。第六控制模块111用于控制所述成像装置依次增大所述感光值。第七控制模块112用于在每个所述感光值下控制所述成像装置采用所述第一对焦模式进行多次对焦并记录对焦成功次数。第一确定模块113用于根据每个所述感光值及对应的所述对焦成功次数确定所述第一阈值及所述第二阈值。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中的步骤S11可以由第六控制模块111实现,步骤S12可以由第七控制模块112实现,步骤S13可以由第一确定模块113实现。
如此,可以通过测试的方式确定所述第一阈值及所述第二阈值。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
S14:控制成像装置以使感光值小于第一阈值而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
S15:控制成像装置依次增大感光值并测量对应的色噪;
S16:在每个感光值下控制成像装置采用第一对焦模式进行多次对焦并记录预估对焦方向的正确次数;及
S17:根据每个感光值对应的色噪及对应的正确次数确定第三阈值。
请参阅图1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100还包括第八控制模块114、第九控制模块115、第十控制模块116及第二确定模块117。第八控制模块114用于控制所述成像装置以使所述感光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而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第九控制模块115用于控制所述成像装置依次增大所述感光值并测量对应的色噪。第十控制模块116用于在每个所述感光值下控制所述成像装置采用所述第一对焦模式进行多次对焦并记录预估对焦方向的正确次数。第二确定模块117用于根据每个所述感光值对应的所述色噪及对应的所述正确次数确定所述第三阈值。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中的步骤S14可以由第八控制模块114实现,步骤S15可以由第九控制模块115实现,步骤S16可以由第十控制模块116实现,步骤S17可以由第二确定模块117实现。
如此,可以通过测试的方式确定所述第三阈值。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对焦模式为激光对焦模式。激光对焦模式相对于相位对焦模式,受暗光环境影响较小。另一方面,激光对焦模式相对于反差式对焦模式,对焦速度更快。因此,可以采用激光对焦模式作为第二对焦模式。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100未展开的其它部分,可参照以上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的对应部分,在此不再详细展开。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包括了如上所述的成像装置及控制装置100。具体地,成像装置包括前置相机或/及后置相机。电子装置包括手机或平板电脑。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模块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21)

1.一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用于控制成像装置采用第一对焦模式或第二对焦模式对焦,所述第一对焦模式为相位对焦模式,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成像装置的图像传感器的感光度;
判断所述感光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及
在所述感光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控制所述成像装置采用所述第二对焦模式对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
在所述感光度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判断所述感光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
在所述感光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时判断所述图像传感器的色噪强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及
在所述色噪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阈值时控制所述成像装置采用所述第二对焦模式对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图像传感器的色噪强度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阈值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图像传感器输出的连续两帧图像;及
处理所述两帧图像并确定所述两帧图像的差异为所述色噪。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对焦模式为反差式对焦模式,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在所述噪点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阈值时控制所述成像装置采用所述第一对焦模式进行对焦以获得所述成像装置的对焦镜头的预估移动方向;及
控制所述成像装置采用所述第二对焦模式并参考所述预估移动方向进行对焦。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在所述感光度小于所述第二阈值时控制所述成像装置采用所述第一对焦模式进行对焦。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输入以设定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第二阈值及/或所述第三阈值。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成像装置依次增大所述感光值;
在每个所述感光值下控制所述成像装置采用所述第一对焦模式进行多次对焦并记录对焦成功次数;及
根据每个所述感光值及对应的所述对焦成功次数确定所述第一阈值及所述第二阈值。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成像装置以使所述感光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而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
控制所述成像装置依次增大所述感光值并测量对应的色噪;
在每个所述感光值下控制所述成像装置采用所述第一对焦模式进行多次对焦并记录预估对焦方向的正确次数;及
根据每个所述感光值对应的所述色噪及对应的所述正确次数确定所述第三阈值。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对焦模式为激光对焦模式。
10.一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成像装置采用第一对焦模式或第二对焦模式对焦,所述第一对焦模式为相位对焦模式,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成像装置的图像传感器的感光度;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感光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及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感光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控制所述成像装置采用所述第二对焦模式对焦。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
第二判断模块,在所述感光度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判断所述感光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
第三判断模块,在所述感光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时判断所述图像传感器的色噪强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及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噪点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阈值时控制所述成像装置采用所述第二对焦模式对焦。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判断模块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图像传感器输出的连续两帧图像;及
处理单元,用于处理所述两帧图像并确定所述两帧图像的差异为所述色噪。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对焦模式为反差式对焦模式,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第三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噪点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阈值时控制所述成像装置采用所述第一对焦模式进行对焦以获得所述成像装置的对焦镜头的预估移动方向;及
第四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成像装置采用所述第二对焦模式并参考所述预估移动方向进行对焦。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第五控制模块,在所述感光度小于所述第二阈值时控制所述成像装置采用所述第一对焦模式进行对焦。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设定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输入以设定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第二阈值及/或所述第三阈值。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第六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成像装置依次增大所述感光值;
第七控制模块,在每个所述感光值下控制所述成像装置采用所述第一对焦模式进行多次对焦并记录对焦成功次数;及
第一确定模块,根据每个所述感光值及对应的所述对焦成功次数确定所述第一阈值及所述第二阈值。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第八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成像装置以使所述感光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而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
第九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成像装置依次增大所述感光值并测量对应的色噪;
第十控制模块,用于在每个所述感光值下控制所述成像装置采用所述第一对焦模式进行多次对焦并记录预估对焦方向的正确次数;及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每个所述感光值对应的所述色噪及对应的所述正确次数确定所述第三阈值。
18.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对焦模式为激光对焦模式。
19.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成像装置及如权利要求10-18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包括手机或平板电脑。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装置包括前置相机或/及后置相机。
CN201610116255.3A 2016-02-29 2016-02-29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 Active CN1057638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16255.3A CN105763805B (zh) 2016-02-29 2016-02-29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16255.3A CN105763805B (zh) 2016-02-29 2016-02-29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63805A true CN105763805A (zh) 2016-07-13
CN105763805B CN105763805B (zh) 2019-03-08

Family

ID=56332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16255.3A Active CN105763805B (zh) 2016-02-29 2016-02-29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6380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24555A (zh) * 2017-05-31 2017-09-0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对焦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147851A (zh) * 2017-05-31 2017-09-0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照片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WO2021031833A1 (zh) * 2019-08-21 2021-02-25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控制装置、摄像系统、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50847A (zh) * 2008-12-15 2010-06-23 索尼株式会社 图像拾取装置和聚焦控制方法
JP2012049201A (ja) * 2010-08-24 2012-03-08 Fujifilm Corp 撮像素子及び撮像装置
CN103430073A (zh) * 2011-03-31 2013-12-04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及程序
CN103918249A (zh) * 2011-08-30 2014-07-09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和成像方法
CN104755980A (zh) * 2012-10-26 2015-07-0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及其对焦控制方法
CN104811620A (zh) * 2015-04-28 2015-07-29 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对焦方法及对焦系统
CN105007425A (zh) * 2015-07-23 2015-10-2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反差式对焦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763801A (zh) * 2016-02-29 2016-07-1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50847A (zh) * 2008-12-15 2010-06-23 索尼株式会社 图像拾取装置和聚焦控制方法
JP2012049201A (ja) * 2010-08-24 2012-03-08 Fujifilm Corp 撮像素子及び撮像装置
CN103430073A (zh) * 2011-03-31 2013-12-04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及程序
CN103918249A (zh) * 2011-08-30 2014-07-09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和成像方法
CN104755980A (zh) * 2012-10-26 2015-07-0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及其对焦控制方法
CN104811620A (zh) * 2015-04-28 2015-07-29 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对焦方法及对焦系统
CN105007425A (zh) * 2015-07-23 2015-10-2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反差式对焦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763801A (zh) * 2016-02-29 2016-07-1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数码创意编著: "《Nikon D610数码单反摄影从入门到精通》", 23 March 2015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24555A (zh) * 2017-05-31 2017-09-0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对焦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147851A (zh) * 2017-05-31 2017-09-0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照片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WO2018219170A1 (zh) * 2017-05-31 2018-12-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对焦的方法、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147851B (zh) * 2017-05-31 2019-12-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照片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7124555B (zh) * 2017-05-31 2020-01-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对焦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1031833A1 (zh) * 2019-08-21 2021-02-25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控制装置、摄像系统、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63805B (zh) 2019-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63798A (zh)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5554403B (zh)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3165098A (zh) 自动调整电子显示器设置的系统和方法
CN105635571B (zh) 拍照控制方法、拍照控制装置及拍照系统
CN103837828A (zh) 一种摄像模组马达的行程曲线测试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5739706A (zh)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5763805A (zh)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5791680A (zh)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6210527B (zh) 基于mems移动的pdaf校准方法和装置
CN105791685A (zh)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5657274A (zh)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5681668B (zh)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5704378A (zh)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5872378A (zh)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6131311B (zh) 调整移动终端的屏幕背光亮度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5657276A (zh)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5549301B (zh)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5763766A (zh)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6027889B (zh)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5763801A (zh)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5763802A (zh)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5791683A (zh)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5681670B (zh)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5681667A (zh)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6101554B (zh) 摄像头对焦方法、装置以及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23860 No. 18, Wu Sha Beach Road, Changan Town, Dongguan, Guangdong

Applicant after: OPPO Guangdo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3859 No. 18, Wu Sha Beach Road, Changan Town, Dongguan,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