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61553A - 移动设备的对焦测试方法和系统、移动设备 - Google Patents

移动设备的对焦测试方法和系统、移动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61553A
CN106961553A CN201710191054.4A CN201710191054A CN106961553A CN 106961553 A CN106961553 A CN 106961553A CN 201710191054 A CN201710191054 A CN 201710191054A CN 106961553 A CN106961553 A CN 1069615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device
focusing
image
control panel
sce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9105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元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19105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61553A/zh
Publication of CN1069615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615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24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7/00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for television systems or their details
    • H04N17/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for television systems or their details for television cameras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移动设备的对焦测试方法和系统、移动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当前场景对移动设备的图像采集装置进行自动对焦;接收拍摄指令,根据所述拍摄指令进行拍摄获取图像;计算所述图像的清晰度,得到对焦分数;发送切换场景指令到控制板,以使所述控制板根据所述切换场景指令进行场景切换。实现了精准控制对焦时间,以及精确的场景切换,对焦准确度高,检测移动设备的对焦性能准确性高。

Description

移动设备的对焦测试方法和系统、移动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运动检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设备的对焦测试方法和系统、移动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拍摄功能的快速发展,用户对移动设备的拍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为此,需要对移动设备的对焦性能进行测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设备的对焦测试方法和系统、移动设备,可以准确检测移动设备的对焦性能。
一种移动设备的对焦测试方法,包括:
根据当前场景对移动设备的图像采集装置进行自动对焦;
接收拍摄指令,根据所述拍摄指令进行拍摄获取图像;
计算所述图像的清晰度,得到对焦分数;
发送切换场景指令到控制板,以使所述控制板根据所述切换场景指令进行场景切换。
一种移动设备的对焦测试系统,包括带图像采集装置的移动设备、增距镜、传动装置、控制板和电机,所述移动设备与所述控制板通信连接,所述控制板与所述电机通信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传动装置相连,所述增距镜固定在所述传动装置上靠近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一端;
所述移动设备用于根据当前场景对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进行自动对焦,接收到拍摄指令,根据所述拍摄指令进行拍摄获取图像,计算所述图像的清晰度得到对焦分数,并发送切换场景指令到所述控制板;
所述控制板用于接收所述切换场景指令,并根据所述切换场景指令控制所述电机转动带动所述传动装置和所述增距镜转动进行场景切换。
一种移动设备,包括图像采集装置、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当前场景对移动设备的图像采集装置进行自动对焦;
接收拍摄指令,根据所述拍摄指令进行拍摄获取图像;
计算所述图像的清晰度,得到对焦分数;
发送切换场景指令到控制板,以使所述控制板根据所述切换场景指令进行场景切换。
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设备的对焦测试方法和系统、移动设备,实现了精准控制对焦时间,以及精确的场景切换,对焦准确度高,检测移动设备的对焦性能准确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移动设备的对焦测试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移动设备的对焦测试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移动设备的对焦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移动设备的对焦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板的工作流程图;
图6为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设备相关的手机的部分结构的框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移动设备的内部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可以理解,本发明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测试图像称为第二测试图像,且类似地,可将第二测试图像称为第一测试图像。第一测试图像和第二测试图像两者都是测试图像,但其不是同一测试图像。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移动设备的对焦测试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移动设备的对焦测试系统包括移动设备110、控制板120、电机130、增距镜140和传动装置150。移动设备110与控制板120通信连接,控制板120与电机130通信连接,电机130与传动装置150相连,增距镜140固定在传动装置150的一端。
移动设备110上设有图像采集装置112。图像采集装置112可为摄像头等。移动设备110可为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或穿戴式设备等。
控制板120用于接收移动设备110的控制指令,根据控制指令控制电机130转动。控制板120可为ARM、单片机或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等。
移动设备110与控制板120之间通过有线通信接口或无线通信接口进行通信连接。有线通信接口可为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无线通信接口可为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蓝牙、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信)等接口。
增距镜140是一种镜头组,用于把焦距延长至多倍的镜头附属装置。增距镜140固定在传动装置150上靠近图像采集装置112的一端。增距镜140可通过位于图像采集装置112与拍摄对象的光路上实现远焦场景测试,偏离图像采集装置112与拍摄对象的光路实现近焦场景测试。拍摄对象是指待拍摄的测试图像。
传动装置150可为传动杆或传动条等。传动装置150受电机130驱动而转动。增距镜140随着传动装置150转动。
上述移动设备的对焦测试系统的工作过程为:移动设备110用于根据当前场景对所述图像采集装置112进行自动对焦,接收到拍摄指令,根据所述拍摄指令进行拍摄获取图像,计算所述图像的清晰度得到对焦分数,并发送切换场景指令到所述控制板120;控制板120用于接收所述切换场景指令,并根据所述切换场景指令控制所述电机130转动带动所述传动装置150和所述增距镜140转动进行场景切换。
图像采集装置112根据当前场景中拍摄对象进行自动对焦。当前场景是指当前进行对焦测试的场景。当前场景可为近焦场景或远焦场景。图像采集装置112完成对焦后,移动设备110可接收到用户触发操作而产生的拍摄指令。用户触发操作可为单击、双击拍摄按钮等。计算图像的清晰度可采用SFR(Spatial Frequency Response,空间频率响应算法)得到对焦分数。SFR算法是通过检测黑白边缘过渡区域的频率响应来判断是否清晰。
在一个实施例中,移动设备的对焦测试系统还包括一张测试图像160。如图1所示,控制板120用于控制所述电机130转动,并通过所述电机130转动控制所述传动装置150转动,以带动所述增距镜140转动。测试图像160固定在图像采集装置112的光路上。测试图像可为黑白格图或其他测试图像等。
若所述增距镜140转动到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112的镜头相对应,则为远焦场景;若所述增距镜140转动到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112的镜头不对应,则为近焦场景。
相对应是指增距镜140与图像采集装置112的镜头对齐,使得增距镜140可以增加镜头的焦距。不对应是指增距镜140与图像采集装置112的镜头未对齐,增距镜140无法增加镜头的焦距。
控制板120还用于将启动电机进行场景切换的结果反馈给移动设备110。
在一个实施例中,移动设备的对焦测试系统还包括两张测试图像。如图2所示,两张测试图像包括第一测试图像162和第二测试图像164,其中,所述第一测试图像162与所述增距镜140固定在所述传动装置150的一端,所述第二测试图像164位于所述传动装置150的另一端,且所述增距镜140与所述第二测试图像164相对应,所述增距镜140与所述第一测试图像162不对应。
所述控制板120用于控制所述电机130转动,并通过所述电机130转动控制所述传动装置150转动,以带动所述增距镜140、第一测试图像162和第二测试图像164转动。
若所述增距镜140和第二测试图像164转动到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112的镜头相对应,则为远焦场景;若所述第一测试图像162转动到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112的镜头相对应,则为近焦场景。
控制板120还用于将启动电机进行场景切换的结果反馈给移动设备110。
可以理解的是,图1和图2中的移动设备的对焦测试系统可包括支架170,支架170用于支撑传动装置150。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设备的对焦测试系统,通过移动设备发送切换场景指令到控制板,通过控制板控制实现场景切换,再对切换后的场景进行自动对焦,拍摄图像并计算清晰度得到对焦分数,实现了自动测试移动设备的对焦性能,可以批量对移动设备进行对焦性能测试,提高了测试效率,且准确性高;且通过移动设备控制进行场景切换,可以精确掌握对焦时间,并且可以快速统计对焦结果。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设备110还用于判断测试是否结束,若是,则发送关闭指令到所述控制板120,以使所述控制板120关闭控制场景切换功能;若否,则所述移动设备110继续根据所述当前场景对移动设备110的图像采集装置112进行自动对焦。
移动设备110通过判断各场景的测试次数是否达到对应的预设次数,若是,测试结束,若否,测试未结束。场景可包括远焦场景和近焦场景。可针对远焦场景和近焦场景分别设置对应的预设次数。远焦场景和近焦场景对应的预设次数可相同或不同。例如,远焦场景对应的预设次数为100次,近焦场景对应的预设次数可为100次。
控制板120还用于将关闭控制场景切换功能的结果反馈给移动设备110。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设备110还用于在所述根据当前场景对移动设备110的图像采集装置112进行自动对焦之前,检测所述移动设备110的图像采集装置112是否稳定;若所述移动设备110的图像采集装置112稳定,则根据当前场景对移动设备110的图像采集装置112进行自动对焦。
移动设备110检测所述移动设备的图像采集装置112的是否存在连续超过预设帧数的曝光时间是固定不变的;若存在连续超过预设帧数的曝光时间是固定不变的,则表示所述移动设备110的图像采集装置112稳定。
预设帧数可根据需要设定,如5帧。曝光时间是指为了将光投射到照相感光材料的感光面上,快门所要打开的时间,即快门打开到关闭的时间间隔。曝光时间固定不变是指不发生变化。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设备110还用于发送启动指令到所述控制板120;所述控制板120还用于根据所述启动指令启动控制场景切换功能。控制板120还用于将启动控制场景切换功能的启动结果反馈给移动设备110。通过移动设备110发送启动指令实现对控制板120的场景切换功能的控制,能够精准的掌握对焦时间。
在某些实施例中,控制板120还用于将出现的错误代码反馈给移动设备110。移动设备110根据错误代码分析确定控制板120是否发生锁死事件等。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移动设备的对焦测试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一种移动设备的对焦测试方法,运行于移动设备上,包括步骤302至步骤308。其中:
步骤302,根据当前场景对移动设备的图像采集装置进行自动对焦。
移动设备根据当前场景中拍摄对象对移动设备的图像采集装置进行自动对焦。当前场景可为远焦场景或近焦场景。拍摄对象是指待拍摄的测试图像。测试图像可为黑白格图或测试图卡等。
步骤304,接收拍摄指令,根据所述拍摄指令进行拍摄获取图像。
移动设备接收到用户触发操作产生的拍摄指令,对拍摄对象进行拍摄获取图像。触发操作可为单击、双击、短按、长按等操作。短按是指按压时长小于第一预设时长。长按是指按压时长大于第二预设时长。第一预设时长和第二预设时长可根据需要设定,且第二预设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
步骤306,计算所述图像的清晰度,得到对焦分数。
采用SFR计算图像的清晰度得到对焦分数。
步骤308,发送切换场景指令到控制板,以使所述控制板根据所述切换场景指令进行场景切换。
移动设备发送切换场景指令到控制板,控制板控制电机带动传动装置和增距镜转动实现场景切换。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设备的对焦测试方法,根据场景进行自动对焦,接收拍摄指令进行拍摄图像,并计算图像的对焦分数,发送场景切换指令到控制板,通过控制板控制场景切换,实现了精准控制对焦时间,以及精确的场景切换,对焦准确度高,检测移动设备的对焦性能准确性高。
在某些实施例中,该移动设备的对焦测试方法中,在所述发送切换场景指令到控制板,以使所述控制板根据所述切换场景指令进行场景切换之后,还包括:
判断测试是否结束;若是,则发送关闭指令到所述控制板,以使所述控制板关闭控制场景切换功能;若否,则继续执行所述根据当前场景对移动设备的图像采集装置进行自动对焦的步骤。
具体地,移动设备通过判断各场景的测试次数是否达到对应的预设次数,若是,测试结束,若否,测试未结束。场景可包括远焦场景和近焦场景。可针对远焦场景和近焦场景分别设置对应的预设次数。远焦场景和近焦场景对应的预设次数可相同或不同。例如,远焦场景对应的预设次数为100次,近焦场景对应的预设次数可为100次。
在某些实施例中,该移动设备的对焦测试方法中,在所述根据当前场景对移动设备的图像采集装置进行自动对焦之前,还包括:检测所述移动设备的图像采集装置是否稳定;若所述移动设备的图像采集装置稳定,则根据当前场景对移动设备的图像采集装置进行自动对焦。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所述移动设备的图像采集装置是否稳定包括:检测所述移动设备的图像采集装置的是否存在连续超过预设帧数的曝光时间是固定不变的;若存在连续超过预设帧数的曝光时间是固定不变的,则表示所述移动设备的图像采集装置稳定。预设帧数可根据需要设定,如3帧等。通过检测连续预设帧数的曝光时间是否不变来确定图像采集装置是否稳定,检测简便且准确。
在某些实施例中,该移动设备的对焦测试方法中,在所述检测所述移动设备的图像采集装置是否稳定之前,还包括:发送启动指令到所述控制板,以使所述控制板根据所述启动指令启动控制场景切换功能。
在某些实施例中,该移动设备的对焦测试方法还包括:接收控制板对启动指令、场景切换指令和关闭指令中至少一种的反馈数据。对启动指令的反馈数据可为启动成功或启动失败。对场景切换指令的反馈数据可为场景切换成功或场景切换失败。对关闭指令的反馈数据可为关闭控制场景切换功能成功或失败。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移动设备的对焦测试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一种移动设备的对焦测试方法,运行于移动设备上,图像采集装置为摄像头。其中:
步骤402,移动设备启动对焦测试应用程序。
对焦测试应用程序是指用于进行对焦测试的应用。移动设备接收到用户触发对焦测试应用程序,则启动该对焦测试应用程序。
步骤404,移动设备发送启动指令到控制板。
移动设备发送启动指令到控制板,控制板根据启动指令启动控制场景切换功能。
步骤406,启动摄像头。
接收点击摄像头应用程序的启动指令,根据该启动指令启动摄像头。
步骤408,判断摄像头是否稳定,若是,执行步骤410,若否,执行步骤408。
可以理解的是,步骤408可包括:检测所述移动设备的图像采集装置的是否存在连续超过预设帧数的曝光时间是固定不变的;若存在连续超过预设帧数的曝光时间是固定不变的,则表示所述移动设备的图像采集装置稳定。
步骤410,根据当前场景对摄像头进行自动对焦。
当前场景可为近焦场景或远焦场景等。
步骤412,接收拍摄指令,根据所述拍摄指令进行拍摄获取图像。
移动设备接收到用户触发拍摄按钮等产生的拍摄指令,根据拍摄指令进行拍摄获取拍摄对象的图像。
步骤414,计算所述图像的清晰度,得到对焦分数。
具体地,移动设备可采用SFR计算图像的清晰度,得到对应的对焦分数。
步骤416,发送切换场景指令到控制板。
移动设备发送切换场景指令到控制板,控制板根据切换场景指令控制电机转动带动传动装置实现场景切换。
步骤418,判断测试是否结束,若是,则执行步骤420,若否,执行步骤412。
移动设备通过判断各场景的测试次数是否达到对应的预设次数,若是,测试结束,若否,测试未结束。场景可包括远焦场景和近焦场景。可针对远焦场景和近焦场景分别设置对应的预设次数。远焦场景和近焦场景对应的预设次数可相同或不同。例如,远焦场景对应的预设次数为100次,近焦场景对应的预设次数可为100次。
步骤420,发送关闭指令到控制板。
移动设备发送关闭指令到控制板。控制板根据关闭指令关闭控制场景切换功能,并将关闭指令的执行结果反馈给移动设备。
步骤422,关闭对焦测试应用程序。
移动设备可接收关闭对焦测试应用程序的指令后,关闭对焦测试应用程序;移动设备也可以在检测到结束测试后计时,达到预设时间后关闭对焦测试应用程序等。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板的工作流程图。如图5所示,控制板的工作过程包括:
步骤502,上电并初始化。
控制板通电后,进行初始化。例如控制板为ARM,其进行初始化可为初始化异常向量表(中断向量表)、初始化存储器系统、初始化堆栈、初始化有特殊要求的端口和设备、初始化应用程序的运行环境等。
步骤504,检测是否接收到移动设备发送的指令,若是,则执行步骤506,若否,执行步骤504。
实时检测是否接收到移动设备发送的指令,若是,则进行后续判断,若否,则继续检测。
步骤506,判断是否接收到启动指令,若是,执行步骤508,若否,执行步骤512。
启动指令是指移动设备发送给控制板启动控制场景切换功能的指令。
步骤508,启动控制场景切换功能。
控制板启动控制场景切换功能。
步骤510,发送反馈数据到移动设备。
反馈数据可包括对启动指令的反馈数据、对场景切换指令的反馈数据、对关闭指令的反馈数据等。
对启动指令的反馈数据可为启动成功或启动失败;对场景切换指令的反馈数据可为场景切换成功或场景切换失败;对关闭指令的反馈数据可为关闭控制场景切换功能成功或失败。
步骤512,判断是否接收到切换场景指令,若是,则执行步骤514,若否,执行步骤516。
步骤514,启动电机,控制电机进行场景切换,再执行步骤510。
控制板控制电机启动,并控制电机转到带动传动装置旋转,实现场景切换。
步骤516,判断是否接收到关闭指令,若是,执行步骤518,若否,执行步骤520。
步骤518,关闭控制场景切换功能,再执行步骤510。
步骤520,检测错误代码。
错误代码可为防止发生死锁事件等而设计的代码。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设备。如图6所示,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具体技术细节未揭示的,请参照本发明实施例方法部分。该移动设备可以为包括手机、平板电脑、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POS(Point of Sales,销售终端)、车载电脑、穿戴式设备等任意终端设备,以移动设备为手机为例:
图6为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设备相关的手机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参考图6,手机包括:射频(Radio Frequency,RF)电路610、存储器620、输入单元630、显示单元640、图像采集装置650、音频电路660、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模块670、处理器680、以及电源690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6所示的手机结构并不构成对手机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其中,RF电路610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可将基站的下行信息接收后,给处理器680处理;也可以将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RF电路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双工器等。此外,RF电路610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上述无线通信可以使用任一通信标准或协议,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ofMobile communication,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电子邮件、短消息服务(Short Messaging Service,SMS)等。
存储器620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68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620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手机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620可主要包括程序存储区和数据存储区,其中,程序存储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的应用程序、图像播放功能的应用程序等)等;数据存储区可存储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通讯录等)等。此外,存储器6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输入单元63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手机600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输入单元630可包括触控面板63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632。触控面板631,也可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631上或在触控面板631附近的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在一个实施例中,触控面板63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680,并能接收处理器68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631。除了触控面板631,输入单元630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632。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63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显示单元640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手机的各种菜单。显示单元640可包括显示面板641。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641。在一个实施例中,触控面板631可覆盖显示面板641,当触控面板63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68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68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64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6中,触控面板631与显示面板64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手机的输入和输入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631与显示面板641集成而实现手机的输入和输出功能。
图像采集装置650可为摄像头,用于拍摄图像。
音频电路660、扬声器661和传声器662可提供用户与手机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660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661,由扬声器661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另一方面,传声器662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660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处理器680处理后,经RF电路610可以发送给另一手机,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620以便后续处理。
WiFi属于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手机通过WiFi模块670可以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它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虽然图6示出了WiFi模块670,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其并不属于手机600的必须构成,可以根据需要而省略。
处理器680是手机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手机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620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620内的数据,执行手机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手机进行整体监控。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68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68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680中。
手机600还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690(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68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手机600还可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比如陀螺仪、图像传感器、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641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手机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板641和/或背光。运动传感器可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通过加速度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手机姿态的应用(比如横竖屏切换)、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此外,手机还可配置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等。
手机600还包括蓝牙模块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移动设备所包括的处理器680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当前场景对移动设备的图像采集装置进行自动对焦;
接收拍摄指令,根据所述拍摄指令进行拍摄获取图像;
计算所述图像的清晰度,得到对焦分数;
发送切换场景指令到控制板,以使所述控制板根据所述切换场景指令进行场景切换。
在某些实施例中,处理器680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在所述发送切换场景指令到控制板,以使所述控制板根据所述切换场景指令进行场景切换之后,判断测试是否结束;若是,则发送关闭指令到所述控制板,以使所述控制板关闭控制场景切换功能;若否,则继续执行所述根据当前场景对移动设备的图像采集装置进行自动对焦的步骤。
在某些实施例中,处理器680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在所述根据当前场景对移动设备的图像采集装置进行自动对焦之前,检测所述移动设备的图像采集装置是否稳定;
若所述移动设备的图像采集装置稳定,则根据当前场景对移动设备的图像采集装置进行自动对焦。
在某些实施例中,处理器680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所述检测所述移动设备的图像采集装置是否稳定包括:检测所述移动设备的图像采集装置的是否存在连续超过预设帧数的曝光时间是固定不变的;若存在连续超过预设帧数的曝光时间是固定不变的,则表示所述移动设备的图像采集装置稳定。
在某些实施例中,处理器680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在所述检测所述移动设备的图像采集装置是否稳定之前,发送启动指令到所述控制板,以使所述控制板根据所述启动指令启动控制场景切换功能。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移动设备的内部结构框图。如图7所示,如图7所示,该终端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图像采集装置和网络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终端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可读指令,该计算机可读指令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一种移动设备的对焦测试方法。该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支撑整个终端的运行。终端中的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计算机可读指令的运行提供环境。网络接口用于与控制板进行网络通信,如向控制板发送指令,以及接收控制板发送的反馈数据等。终端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等,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终端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也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该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或者个人数字助理或穿戴式设备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终端的限定,具体的终端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等。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移动设备的对焦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当前场景对移动设备的图像采集装置进行自动对焦;
接收拍摄指令,根据所述拍摄指令进行拍摄获取图像;
计算所述图像的清晰度,得到对焦分数;
发送切换场景指令到控制板,以使所述控制板根据所述切换场景指令进行场景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设备的对焦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发送切换场景指令到控制板,以使所述控制板根据所述切换场景指令进行场景切换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测试是否结束;
若是,则发送关闭指令到所述控制板,以使所述控制板关闭控制场景切换功能;
若否,则继续执行所述根据当前场景对移动设备的图像采集装置进行自动对焦的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设备的对焦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当前场景对移动设备的图像采集装置进行自动对焦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移动设备的图像采集装置是否稳定;
若所述移动设备的图像采集装置稳定,则根据当前场景对移动设备的图像采集装置进行自动对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设备的对焦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所述移动设备的图像采集装置是否稳定包括:
检测所述移动设备的图像采集装置的是否存在连续超过预设帧数的曝光时间是固定不变的;
若存在连续超过预设帧数的曝光时间是固定不变的,则表示所述移动设备的图像采集装置稳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设备的对焦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检测所述移动设备的图像采集装置是否稳定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启动指令到所述控制板,以使所述控制板根据所述启动指令启动控制场景切换功能。
6.一种移动设备的对焦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带图像采集装置的移动设备、增距镜、传动装置、控制板和电机,所述移动设备与所述控制板通信连接,所述控制板与所述电机通信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传动装置相连,所述增距镜固定在所述传动装置上靠近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一端;
所述移动设备用于根据当前场景对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进行自动对焦,接收到拍摄指令,根据所述拍摄指令进行拍摄获取图像,计算所述图像的清晰度得到对焦分数,并发送切换场景指令到所述控制板;
所述控制板用于接收所述切换场景指令,并根据所述切换场景指令控制所述电机转动带动所述传动装置和所述增距镜转动进行场景切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设备的对焦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设备的对焦测试系统还包括一张测试图像;所述控制板用于控制所述电机转动,并通过所述电机转动控制所述传动装置转动,以带动所述增距镜转动;
若所述增距镜转动到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镜头相对应,则为远焦场景;若所述增距镜转动到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镜头不对应,则为近焦场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设备的对焦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设备的对焦测试系统还包括第一测试图像和第二测试图像,其中,所述第一测试图像与所述增距镜固定在所述传动装置上靠近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一端,所述第二测试图像位于所述传动装置的另一端,且所述增距镜与所述第二测试图像相对应,所述增距镜与所述第一测试图像不相对应;
所述控制板用于控制所述电机转动,并通过所述电机转动控制所述传动装置转动,以带动所述增距镜、第一测试图像和第二测试图像转动;
若所述增距镜和第二测试图像转动到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镜头相对应,则为远焦场景;若所述第一测试图像转动到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镜头相对应,则为近焦场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设备的对焦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设备还用于判断测试是否结束,若是,则发送关闭指令到所述控制板,以使所述控制板关闭控制场景切换功能;若否,则所述移动设备继续根据所述当前场景对移动设备的图像采集装置进行自动对焦。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设备的对焦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设备还用于在所述根据当前场景对移动设备的图像采集装置进行自动对焦之前,检测所述移动设备的图像采集装置是否稳定;若所述移动设备的图像采集装置稳定,则根据当前场景对移动设备的图像采集装置进行自动对焦。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设备的对焦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设备还用于发送启动指令到所述控制板;所述控制板还用于根据所述启动指令启动控制场景切换功能。
12.一种移动设备,包括图像采集装置、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710191054.4A 2017-03-27 2017-03-27 移动设备的对焦测试方法和系统、移动设备 Pending CN1069615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91054.4A CN106961553A (zh) 2017-03-27 2017-03-27 移动设备的对焦测试方法和系统、移动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91054.4A CN106961553A (zh) 2017-03-27 2017-03-27 移动设备的对焦测试方法和系统、移动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61553A true CN106961553A (zh) 2017-07-18

Family

ID=59471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91054.4A Pending CN106961553A (zh) 2017-03-27 2017-03-27 移动设备的对焦测试方法和系统、移动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61553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25741A (zh) * 2017-12-28 2018-06-2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清晰度测试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9451301A (zh) * 2018-11-20 2019-03-08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终端对焦测试的装置及其方法
CN109981869A (zh) * 2017-12-27 2019-07-05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基于图像技术测量透镜致动器振荡周期的方法及测试设备
CN110602395A (zh) * 2019-09-10 2019-12-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摄像头的控制方法
CN112040121A (zh) * 2020-08-19 2020-12-04 欧菲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调焦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12235563A (zh) * 2019-07-15 2021-01-15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对焦测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235503A (zh) * 2019-07-15 2021-01-15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对焦测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64246A (zh) * 2013-01-30 2013-04-24 信利光电(汕尾)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模组测试平台
CN104199229A (zh) * 2014-09-23 2014-12-10 深圳市度信科技有限公司 半自动调焦机及其操作方法
CN204203622U (zh) * 2014-11-03 2015-03-11 深圳市锋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手机摄像头生产测试用增距仪器
CN205353566U (zh) * 2015-12-15 2016-06-29 广东光阵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模组自动对焦功能测试装置
CN205507194U (zh) * 2016-03-30 2016-08-24 富港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自动调焦及测试装置
CN205793081U (zh) * 2016-05-13 2016-12-07 富港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自动测试装置
CN106406020A (zh) * 2016-10-25 2017-02-1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自动对焦测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64246A (zh) * 2013-01-30 2013-04-24 信利光电(汕尾)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模组测试平台
CN104199229A (zh) * 2014-09-23 2014-12-10 深圳市度信科技有限公司 半自动调焦机及其操作方法
CN204203622U (zh) * 2014-11-03 2015-03-11 深圳市锋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手机摄像头生产测试用增距仪器
CN205353566U (zh) * 2015-12-15 2016-06-29 广东光阵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模组自动对焦功能测试装置
CN205507194U (zh) * 2016-03-30 2016-08-24 富港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自动调焦及测试装置
CN205793081U (zh) * 2016-05-13 2016-12-07 富港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自动测试装置
CN106406020A (zh) * 2016-10-25 2017-02-1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自动对焦测试装置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81869A (zh) * 2017-12-27 2019-07-05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基于图像技术测量透镜致动器振荡周期的方法及测试设备
CN109981869B (zh) * 2017-12-27 2020-10-02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基于图像技术测量透镜致动器振荡周期的方法及测试设备
CN108225741A (zh) * 2017-12-28 2018-06-2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清晰度测试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9451301A (zh) * 2018-11-20 2019-03-08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终端对焦测试的装置及其方法
CN112235563A (zh) * 2019-07-15 2021-01-15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对焦测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235503A (zh) * 2019-07-15 2021-01-15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对焦测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235563B (zh) * 2019-07-15 2023-06-30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对焦测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602395A (zh) * 2019-09-10 2019-12-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摄像头的控制方法
CN112040121A (zh) * 2020-08-19 2020-12-04 欧菲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调焦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61553A (zh) 移动设备的对焦测试方法和系统、移动设备
CN103400108B (zh) 人脸识别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7124555A (zh) 控制对焦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6778585A (zh) 一种人脸关键点跟踪方法和装置
CN106959761B (zh) 一种终端拍照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6027916A (zh) 一种补光拍照方法及终端
CN104516812A (zh) 一种软件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07124557A (zh) 对焦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终端
CN106371086B (zh) 一种测距的方法和装置
CN107124556A (zh) 对焦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移动终端
CN107942463A (zh) 对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7277752A (zh) 蓝牙连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4298587A (zh) 一种代码覆盖测试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9309614A (zh) 一种消息修改方法、移动终端、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04375886A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9086761A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08197934A (zh) 一种支付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5120158B (zh) 移动终端的拍摄方法及装置
CN107085718B (zh) 人脸检测方法和装置、计算机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147823A (zh) 曝光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移动终端
CN110413497B (zh) 异常监控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958936A (zh) 应用程序切换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330867A (zh) 图像合成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106582006A (zh) 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射击游戏交互方法及装置
CN109561255A (zh) 终端拍照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