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23883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23883A
CN107123883A CN201710058349.4A CN201710058349A CN107123883A CN 107123883 A CN107123883 A CN 107123883A CN 201710058349 A CN201710058349 A CN 201710058349A CN 107123883 A CN107123883 A CN 1071238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busbar
fitting portion
terminal
touch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5834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23883B (zh
Inventor
儿玉晋司
山本寿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0608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9578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1293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9578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1238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238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238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238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33Bases, cases made for use in extreme conditions, e.g. high temperature, radiation, vibration, corrosive environment, press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1/00Coupling parts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counterpart
    • H01R31/08Short-circuiting members for bridging contacts in a counterpa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22Bases, e.g. strip, block, panel
    • H01R9/24Terminal blocks
    • H01R9/26Clip-on terminal blocks for side-by-side rail- or strip-moun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01R13/113Resilient sockets co-operating with pins or blades having a rectangular transverse s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1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01R13/6272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comprising a single latching a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7/00Four or more poles

Abstract

连接器(1)具备:汇流条(7),其具有多个接触部(3)和将该多个接触部(3)一体地连结的连结部(5);第1壳体(13),其由合成树脂构成,具有将汇流条(7)的连结部(5)压入在内部且在内部配置多个接触部(3)的第1嵌合部(11);多个端子(17),其分别具有与汇流条(7)的接触部(3)接触的被接触部(15);以及第2壳体(23),其由合成树脂构成,具有第2嵌合部(19)和多个端子收容室(21),该第2嵌合部(19)能够与第1壳体(13)的第1嵌合部(11)嵌合,该多个端子收容室(21)设置在该第2嵌合部(19)的内部并分别收容多个端子(17)的被接触部(15)。端子(17)的被接触部(15)与端子收容室(21)的内壁的间隙(C)被设定为因汇流条(7)与第2壳体(23)的热冲击的差而引起的端子(17)的被接触部(15)的移动量以上。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技术的连接器,已知如下的连接器,具备:汇流条,其具有并排配置的多个接触部和将该多个接触部一体地连结的连结部;以及第1壳体,其由合成树脂构成,具有作为第1嵌合部的开口部,在该开口部的内部压入有设置在该汇流条的连结部的卡止部,并在该开口部的内部配置多个接触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该现有技术的连接器中,除了上述部件外,还具备:多个端子,其分别具有与被第1壳体收容的汇流条的接触部接触的被接触部;第2嵌合部,其能够与第1壳体的开口部嵌合;以及第2壳体,其由合成树脂构成,设在该第2嵌合部的内部,且分别收容有多个端子。
而且,通过使第1壳体的开口部与第2壳体的第2嵌合部嵌合,从而接触部与被接触部接触,汇流条与多个端子电气地连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73938号公报(JPH07-073938A)
发明内容
在现有技术的连接器中,在第1壳体的第1嵌合部与第2壳体的第2嵌合部已嵌合的状态下,显著的温度变化等有可能使各部件受到热冲击。
一旦受到该热冲击,汇流条的多个接触部追随汇流条的连结部的热膨胀或热收缩而在第1壳体的第1嵌合部内移动,多个端子的被接触部追随第2壳体的端子收容室的热膨胀或热收缩而在第2壳体的第2嵌合部内移动。
然而,汇流条和第2壳体由不同的材料形成,因此各自固有的热膨胀系数不同,热膨胀或热收缩的量产生不同,汇流条的接触部与端子的被接触部的移动量产生差异。如果反复发生这样的移动量产生差异的热冲击,则接触部与被接触部之间发生磨损,电阻有可能上升。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能够抑制因热冲击而导致的汇流条的接触部与端子的被接触部之间的电阻上升。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具备:汇流条,其具备并排地配置的多个接触部和将该多个接触部一体地连结的连连结部;第1壳体,其由合成树脂构成,具备将汇流条的连结部压入在内部并在内部配置有多个接触部的第1嵌合部;多个端子,其分别具备与汇流条的接触部的接触的被接触部;以及第2壳体,其由合成树脂构成,具备第2嵌合部和多个端子收容室,该第2嵌合部能够与第1壳体的第1嵌合部嵌合该多个端子收容室并排地设置在第2嵌合部的内部且分别收容多个端子的被接触部。端子的被接触部与端子收容室的内壁的间隙被设定为因汇流条与第2壳体的热冲击的差而引起的端子的被接触部的移动量以上。
由于端子的被接触部与端子收容室的内壁的间隙被设定为因汇流条与第2壳体的热冲击的差而引起的端子的被接触部的移动量以上,因此,即使热冲击使汇流条和第2壳体发生热膨胀或热收缩,由于端子的被接触部与端子收容室的内壁的间隙,端子收容室的内壁与端子的被接触部不会接触,端子收容室内的端子的被接触部的配置位置不会发生变动。
由于不会发生因热冲击而引起的汇流条与第2壳体的热膨胀或热收缩导致端子的被接触部的配置位置发生变动,因此能够抑制汇流条的接触部与端子的被接触部之间的磨损,能够抑制因热冲击而引起的汇流条的接触部与端子的被接触部之间的阻力上升。
优选地,汇流条的接触部和端子的被接触部在与多个端子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接触,端子在端子收容室内与多个端子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移动被限制,端子的被接触部与端子收容室的内壁的间隙被设置在端子的被接触部处的多个端子的排列方向的两侧、与端子收容室的内壁处的多个端子的排列方向的两侧壁之间。
汇流条的接触部与端子的被接触部在与多个端子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接触,端子在端子收容室内与多个端子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移动被限制,因此在端子收容室内,端子的被接触部不会在与多个端子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发生晃荡,能够使汇流条的接触部与端子的被接触部的接触稳定。
另外,端子的被接触部与端子收容室的内壁的间隙被设置在端子的被接触部处的多个端子的排列方向的两侧、与端子收容室的内壁处的多个端子的排列方向的两侧壁之间,因此能够确保汇流条的接触部与端子的被接触部的接触,并且能够抑制因热冲击而引起的汇流条的接触部与端子的被接触部之间的磨损。
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具备:汇流条,其具备多个接触部和将多个接触部一体地连结的连结部;第1壳体,其具备将汇流条的连结部压入在内部的插入口、和与该插入口连通并将接触部配置在内部的第1嵌合部;多个端子,其分别具备与汇流条的接触部接触的被接触部;第2壳体,其具备第2嵌合部和多个端子收容室,该第2嵌合部能够与第1壳体的第1嵌合部嵌合,该多个端子收容室设置在第2嵌合部的内部且分别收容多个端子;以及板,其由与第2壳体相同的材料形成,被配置在第1壳体的第1嵌合部与第2壳体的第2嵌合部之间,具备被汇流条的多个接触部插通的多个插入孔。
具有被汇流条的多个接触部插通的多个插入孔的板由与具有分别收容多个端子的多个端子收容室的第2壳体相同的材料形成,因此,能够使因热冲击而引起的板和第2壳体的热膨胀或热收缩的量相等。
因此,在第1壳体的第1嵌合部与第2壳体的第2嵌合部已嵌合的状态下,能够使追随板的热膨胀或热收缩而移动的汇流条的接触部的移动量与追随第2壳体的热膨胀或热收缩而移动的端子的被接触部的移动量相等。
因此,能够抑制因反复热冲击而引起的汇流条的接触部与端子的被接触部之间的磨损,能够抑制因热冲击而引起的汇流条的接触部与端子的被接触部之间的电阻上升。
优选地,汇流条的接触部经由可挠部而与连结部一体地连结。
由于汇流条的接触部经由可挠部而与连结部一体地连结,因此可挠部使接触部容易地追随板的热膨胀或热收缩而移动,能够进一步抑制汇流条的接触部与端子的被接触部之间的磨损。
优选地,第1壳体由与第2壳体相同的材料形成,板的两侧面与第1壳体的第1嵌合部和第2壳体的第2嵌合部中任一者的内壁面抵接。
由于第1壳体、第2壳体、及板由相同材料形成,且板的两侧面与第1壳体的第1嵌合部和第2壳体的第2嵌合部中任一者的内壁面抵接,因此,容易地使板的热膨胀或热收缩与第1壳体或第2壳体的热膨胀或热收缩同步,能够进一步抑制汇流条的接触部与端子的被接触部之间的磨损。
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能够实现以下的效果,即能够提供能够抑制因热冲击而引起的汇流条的接触部与端子的被接触部之间的电阻上升的连接器。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4的(a)是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汇流条的立体图,图4的(b)是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汇流条的主视图,图4的(c)是图4的(b)的C-C剖视图。
图5是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第1壳体的立体图。
图6是本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第1壳体的主视图。
图7是图6的D-D剖视图。
图8是图6的E-E剖视图。
图9的(a)是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端子的立体图,图9的(b)是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端子的主视图,图9的(c)是图9的(b)的F-F剖视图。
图10是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第2壳体的立体图。
图11是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第2壳体的主视图。
图12是图11的G-G剖视图。
图13是图11的H-H剖视图。
图14是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15是图14的A-A剖视图。
图16是图14的B-B剖视图。
图17是图15的重要部分放大图。
图18是图16的重要部分放大图。
图19的(a)是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汇流条的立体图,图19的(b)是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汇流条的主视图,图19的(c)是图19的(b)的C-C剖视图。
图20是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第1壳体的立体图。
图21是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第1壳体的主视图。
图22是图21的D-D剖视图。
图23是图21的E-E剖视图。
图24的(a)是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端子的立体图,图24的(b)是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端子的主视图,图24的(c)是图24的(b)的F-F剖视图。
图25是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第2壳体的立体图。
图26是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第2壳体的主视图。
图27是图26的G-G剖视图。
图28是图26的H-H剖视图。
图29是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板的立体图。
图30是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板的主视图。
图31是图30的I-I剖视图。
图32是图30的J-J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使用图1-13,针对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1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1具备:汇流条7,其具有并排地配置的多个接触部3和将该多个接触部3一体地连结的连结部5;第1壳体13,其由合成树脂构成,具有第1嵌合部11,汇流条7的连结部5被压入在第1嵌合部11的内部,多个接触部3被配置在第1嵌合部11的内部;多个端子17,其分别具有与汇流条7的接触部3接触的被接触部15;以及第2壳体23,其由合成树脂构成,具有第2嵌合部19和多个端子收容室21,该第2嵌合部19能够与第1壳体13的第1嵌合部11嵌合,该多个端子收容室21并排地设置在该第2嵌合部19的内部且分别收容多个端子17的被接触部15。
端子17的被接触部15与端子收容室21的内壁的间隙C被设定为因汇流条7与第2壳体23的热冲击的差而引起的端子17的被接触部15的移动量以上。
汇流条7的接触部3与端子17的被接触部15在与多个端子17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发生接触。端子17在端子收容室21内在与多个端子17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移动被限制。端子17的被接触部15与端子收容室21的内壁的间隙C被设置在端子17的被接触部15处的多个端子17的排列方向的两侧、与端子收容室21的内壁处的多个端子17的排列方向的两侧壁20、20之间。
汇流条7由铜合金等导电性材料构成,通过对被形成为薄板状的母材实施冲切加工等,从而由使多个接触部3和连结部5连续的一个部件形成。
多个接触部3被并排地配置在汇流条7的一端侧,并分别形成为触片状。多个接触部3由在汇流条7的另一端侧与连结部5连续的一个部件一体地形成。
在连结部5被压入于第1壳体13的插入口9的状态下,多个接触部3被并排地配置在第1壳体13的第1嵌合部11的内部。
连结部5由与汇流条7的另一端侧连续的一个部件形成为薄板状。在连结部5,设有等间隔地并排地配置的多个卡止孔31。在连结部5的两侧面,分别突出设置有大小2个卡止突起33、35。
通过将汇流条7插入到第1壳体13的第1嵌合部11的内部,从而连结部5被插入到设在第1嵌合部11的底部的插入口9。利用连结部5向插入口9的插入,卡止突起33、35被压入到插入口9的内部,汇流条7被固定在第1壳体13。
第1壳体13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性材料构成,被形成为框体状,具备插入口9和第1嵌合部11。
插入口9被设置在第1壳体13的一端侧的内部,并在第1嵌合部11的底部侧开口。在插入口9的底部侧,设置有压入部37和卡止突部39。
压入部37被台阶状地分别设置在插入口9的底部侧的两侧面。通过将汇流条7的连结部5插入到插入口9内,从而将汇流条7的卡止突起33、35压入到压入部37。
卡止突部39在插入口9的底部侧在压入部37、37间以与汇流条7的多个卡止孔31对应的方式并排地突出设置有多个。多个卡止突部39在汇流条7的卡止突起33、35被压入到压入部37的状态下分别卡止于汇流条7的多个卡止孔31,并阻止连结部5从插入口9脱落。
在汇流条7的连结部5被压入于插入口9的状态下,汇流条7的多个接触部3成为并排地配置在第1嵌合部11的内部的状态。
第1嵌合部11被以将插入口9的开口侧作为底部、并朝向第1壳体13的另一端侧开口的方式形成为罩状。在第1嵌合部11的上表面,设置有供第2壳体23的锁部53插入的槽部41。在槽部41内的端部,突出设置有将锁部53卡止的被锁部43。
在第1嵌合部11,在内周侧嵌合第2壳体23的第2嵌合部19。通过第1嵌合部11与第2嵌合部19的嵌合,配置在第1嵌合部11内的汇流条7的多个接触部3与收容在第2嵌合部19内的多个端子17的被接触部15连接。
多个端子17由铜合金等导电性材料构成,为具有箱状的被接触部15的阴型端子。另外,多个端子17在分别连接到电源、设备等的电线(未图示)的末端部压接有压接部45而被电气连接。
在多个端子17的被接触部15,分别设置有弹性片47。弹性片47由基端侧从被接触部15的底壁连续的一个部件形成,自由端侧被向被接触部15的上壁弯曲形成,并被设置为能够向被接触部15内挠曲。
在弹性片47的自由端侧,设置有以成为与汇流条7的接触部3的触点的方式弯曲形成的触点部49。从被接触部15的开口将汇流条7的接触部3插入,从而触点部49在与多个端子17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利用弹性片47的作用力而与接触部3接触,汇流条7与多个端子17电气连接。
端子17向汇流条7的接触部3与端子17的触点部49的接触方向的移动因突出设置在端子17的被接触部15的下表面的限制突部50与端子收容室21的内壁的上表面的抵接而被限制。
通过限制端子收容室21内的端子17的移动,在端子收容室21内,端子17的被接触部15不会在汇流条7的接触部3与端子17的触点部49的接触方向发生晃荡,能够使汇流条7的接触部3与端子17的被接触部15的接触稳定化。
多个端子17被以将被接触部15侧从第2壳体23的开口插入到内部、且被接触部15位于第2嵌合部19侧的方式分别收容在第2壳体23内的多个端子收容室21。此时,能够挠曲地设置在端子收容室21内的卡止矛状部件51卡止在端子17的被接触部15,阻止从第2壳体23脱落。
第2壳体23由合成树脂等与第1壳体13相同的绝缘性材料构成,被形成为框体状,并具备第2嵌合部19和多个端子收容室21。
第2嵌合部19成为第2壳体23的外形部分中的被收容在第1壳体13的第1嵌合部11内的部分。在第2嵌合部19的上表面,能够挠曲地设置有锁部53。
锁部53通过使第2嵌合部19嵌合在第1壳体13的第1嵌合部11内从而被插入到第1壳体13的槽部41内,在第1嵌合部11与第2嵌合部19正确嵌合的状态下,锁部53卡止于槽部41内的被锁部43。
在锁部53的端部,设置有操作部55,在第1嵌合部11与第2嵌合部19的正确嵌合状态下,该操作部55露出到槽部41的外部,并能够通过按压操作使锁部53挠曲,解除锁部53与被锁部43的卡止。
在能够嵌合到第1壳体13的第1嵌合部11内的第2嵌合部19内,设置有多个端子收容室21。
多个端子收容室21被以在第2壳体23的宽度方向与汇流条7的多个接触部3对应的方式并排地设置在第2嵌合部19的内部。端子收容室21的一端侧以能够将端子17的被接触部15插入的方式开口,另一端侧以能够将汇流条7的接触部3插入的方式开口。
在多个端子收容室21中,端子17的被接触部15分别被从一端侧的开口插入,端子17被收容配置为另一端侧的开口与被接触部15的开口为相同位置。
这样,通过使在端子收容室21中收容有端子17的第2壳体23的第2嵌合部19嵌合在第1壳体13的第1嵌合部11内,从而将汇流条7的接触部3从端子收容室21的开口插入,并插入到端子17的被接触部15内,与触点部49接触,汇流条7与多个端子17电气连接。
在这样构成的连接器1中,在第1壳体13的第1嵌合部11与第2壳体23的第2嵌合部19已嵌合的状态下,有时因显著的温度变化等而对第1壳体13、第2壳体23、及汇流条7产生热冲击。
如果受到这样的热冲击,则由于汇流条7与第2壳体23是由如铜合金、合成树脂等那样不同的材料形成,因此各自固有的热膨胀系数不同,热膨胀或热收缩的量产生不同。
此处,例如在多个端子17在第2壳体23的多个端子收容室21内,端子17的被接触部15的两侧面与端子收容室21的两侧壁20、20抵接的情况下,如果第2壳体23受到热冲击,则端子17的被接触部15追随第2壳体23的端子收容室21的热膨胀或热收缩而在第2壳体23的第2嵌合部19内移动。
另一方面,汇流条7的多个接触部3追随汇流条7的连结部5的热膨胀或热收缩而在第1壳体13的第1嵌合部11内移动。
因此,在端子17的被接触部15的两侧面与端子收容室21的两侧壁20、20抵接的情况下,如果连接器1受到热冲击,则导致汇流条7的接触部3与端子17的被接触部15的移动量产生差异。
如果反复受到使汇流条7的接触部3与端子17的被接触部15的移动量产生差异的热冲击,则在汇流条7的多个接触部3与多个端子17的被接触部15之间、具体是与被接触部15内的触点部49之间,发生磨损,可能引起接触部3与被接触部15之间的电阻上升。
因此,在连接器1中,端子17的被接触部15与端子收容室21的内壁的间隙C被设定为因汇流条7与第2壳体23的热冲击的差而引起的端子17的被接触部15的移动量以上。
具体而言,间隙C被设定为:在端子17的被接触部15的两侧面与端子收容室21的两侧壁20、20抵接的情况下,追随第2壳体23的热冲击所导致的端子收容室21的热膨胀或热收缩而移动的端子17的被接触部15的移动量以上。
因此,间隙C被设置在端子17的被接触部15处的多个端子17的排列方向的两侧、与端子收容室21的内壁处的多个端子17的排列方向的两侧壁20、20之间。间隙C被设定为随着从汇流条7的连结部5的中心侧向两侧面而逐渐变宽。
这是因为,例如如果汇流条7发生了热膨胀,则对于位于连结部5的比中心更靠外侧的位置的接触部3,除了需要考虑连结部5的中心部分的热膨胀所引起的移动量之外,还需要考虑自身所处的部分因连结部5的热膨胀而引起的移动量。
这样,通过设定端子17的被接触部15与端子收容室21的内壁的间隙C,从而即使热冲击使汇流条7和第2壳体23发生热膨胀或热收缩,端子17的被接触部15与端子收容室21的两侧壁20、20也不会接触,端子收容室21内的端子17的被接触部15的配置位置不会变动。
因此,在第1壳体13的第1嵌合部11与第2壳体23的第2嵌合部19已嵌合的状态下,即使连接器1反复受到热冲击,也能够抑制在汇流条7的多个接触部3与多个端子17的被接触部15内的触点部49之间产生的磨损,能够抑制接触部3与被接触部15之间的电阻上升。
在这样的连接器1中,端子17的被接触部15与端子收容室21的内壁的间隙C被设定为因汇流条7与第2壳体23的热冲击的差而引起的端子17的被接触部15的移动量以上。因此,即使热冲击使汇流条7与第2壳体23发生热膨胀或热收缩,由于端子17的被接触部15与端子收容室21的内壁的间隙C,端子收容室21的内壁与端子17的被接触部15不会接触,端子收容室21内的端子17的被接触部15的配置位置不会变动。
因此,在这样的连接器1中,热冲击所导致的汇流条7与第2壳体23的热膨胀或热收缩不会使端子17的被接触部15的配置位置发生变动。因此,能够抑制汇流条7的接触部3与端子17的被接触部15之间的磨损,并能够抑制热冲击所导致的汇流条7的接触部3与端子17的被接触部15之间的电阻上升。
另外,汇流条7的接触部3和端子17的被接触部15在与多个端子17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接触,端子17在端子收容室21内与多个端子17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移动被限制。因此,在端子收容室21内,端子17的被接触部15不会在与多个端子17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发生晃荡,能够使汇流条7的接触部3与端子17的被接触部15的接触稳定。
而且,端子17的被接触部15与端子收容室21的内壁的间隙C被设置在端子17的被接触部15处的多个端子17的排列方向的两侧、与端子收容室21的内壁处的多个端子17的排列方向的两侧壁20、20之间。因此,能够确保汇流条7的接触部3与端子17的被接触部15的接触,并且抑制热冲击所引起的汇流条7的接触部3与端子17的被接触部15之间的磨损。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1中,虽然将汇流条7的连结部5的两侧压入到第1壳体13的插入口内的两侧壁20,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在连结部5设置卡止部,并使该卡止部压入到设置在插入口内的卡止孔的构成等,汇流条7与第1壳体13的压入可以是任意的构成。
(第2实施方式)
使用图14-32,针对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进行说明。
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1具备:汇流条7,其具有多个接触部3和将该多个接触部3一体地连结的连结部5;第1壳体13,其具有将汇流条7的连结部5压入到内部的插入口9、和与该插入口9连通并将接触部3配置在内部的第1嵌合部11;多个端子17,其分别具有与汇流条7的接触部3接触的被接触部15;以及第2壳体23,其具有能够与第1壳体13的第1嵌合部11嵌合的第2嵌合部19、和设置在该第2嵌合部19的内部并分别收容多个端子17的多个端子收容室21。
在第1壳体13的第1嵌合部11与第2壳体23的第2嵌合部19之间,配置有板27,该板27具有被汇流条7的多个接触部3插通的多个插入孔25。板27由与第2壳体23相同的材料形成。
汇流条7的接触部3经由可挠部29而与连结部5一体连结。
第1壳体13由与第2壳体23相同的材料形成。板27的两侧面与第1壳体13的第1嵌合部11的内壁面抵接。
汇流条7由铜合金等导电性材料构成,通过对被形成为薄板状的母材实施切除加工等,从而由使多个接触部3与连结部5连续的一个部件形成。
多个接触部3在汇流条7的一端侧被等间隔地并排地配置,分别被形成为触片状。多个接触部3经由可挠部29而与连结部5一体地形成。可挠部29被形成为比接触部3细,并能够向多个接触部3的汇流条7的宽度方向移动。
多个接触部3在连结部5被压入于第1壳体13的插入口9的状态下并排配置在第1壳体13的第1嵌合部11的内部。
连结部5由与汇流条7的另一端侧连续的一个部件形成为薄板状。在连结部5,设置有等间隔地并排地配置的多个卡止孔31。在连结部5的两侧面,分别突出设置有大小2个卡止突起33、35。
连结部5通过将汇流条7插入到第1壳体13的第1嵌合部11的内部,从而被插入到设置在第1嵌合部11的底部的插入口9。利用连结部5向插入口9的插入,卡止突起33、35被压入到插入口9的内部,汇流条7被固定在第1壳体13。
第1壳体13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性材料构成,被形成为框体状,并且具备插入口9和第1嵌合部11。
插入口9被设置在第1壳体13的一端侧的内部,并且在第1嵌合部11的底部侧开口。在插入口9的底部侧,设置有压入部37和卡止突部39。
压入部37被台阶状地分别设置在插入口9的底部侧的两侧面。通过将汇流条7的连结部5插入到插入口9内,从而将汇流条7的卡止突起33、35压入到压入部37。
卡止突部39在插入口9的底部侧在压入部37间以与汇流条7的多个卡止孔31对应的方式并排地突出设置有多个。在汇流条7的卡止突起33、35被压入到压入部37的状态下,多个卡止突部39分别卡止在汇流条7的多个卡止孔31,防止连结部5从插入口9脱落。
在汇流条7的连结部5被压入在插入口9中的状态下,汇流条7的多个接触部3成为并排地配置在第1嵌合部11的内部的状态。
第1嵌合部11以将插入口9的开口侧作为底部、并朝向第1壳体13的另一端侧开口的方式被形成为罩状。在第1嵌合部11的上表面,设置有供第2壳体23的锁部53插入的槽部41,在槽部41内的端部,突出设置有对锁部53进行卡止的被锁部43。
在第1嵌合部11,在内周侧嵌合第2壳体23的第2嵌合部19。通过第1嵌合部11与第2嵌合部19的嵌合,配置在第1嵌合部11内的多个接触部3与收容在第2嵌合部19内的多个端子17的被接触部15连接。
多个端子17由铜合金等导电性材料构成,为具有箱状的被接触部15的阴型端子。多个端子17在分别连接到电源、设备等的电线(未图示)的末端部压接有压接部45而被电气连接。
在多个端子17的被接触部15,分别设置有弹性片47。弹性片47的基端侧由从被接触部15的底壁连续的一个部件形成,自由端侧被向被接触部15的上壁弯曲形成,并被设置为能够向被接触部15内弯曲。
在弹性片47的自由端侧,设置有以成为与汇流条7的接触部3的触点的方式弯曲形成的触点部49。从被接触部15的开口将汇流条7的接触部3插入,从而触点部49利用弹性片47的作用力而与接触部3接触,汇流条7与多个端子17电气连接。
多个端子17分别被以被接触部15侧被从第2壳体23的开口插入到内部、且被接触部15位于第2嵌合部19侧的方式收容在第2壳体23内的多个端子收容室21。此时,卡止被能够挠曲地设置在端子收容室21内的卡止矛状部件51卡止在端子17的被接触部15,阻止从第2壳体23脱落。
第2壳体23由合成树脂等与第1壳体13相同的绝缘材料构成,被形成为框体状,并具备第2嵌合部19和多个端子收容室21。
第2嵌合部19为第2壳体23的外形部分中的被收容在第1壳体13的第1嵌合部11内的部分。在第2嵌合部19的上表面,能够挠曲地设置有锁部53。
锁部53通过使第2嵌合部19嵌合在第1壳体13的第1嵌合部11内从而被插入到第1壳体13的槽部41内,在第1嵌合部11与第2嵌合部19正确嵌合的状态下,锁部53卡止于槽部41内的被锁部43。
在锁部53的端部,设置有操作部55,在第1嵌合部11与第2嵌合部19的正确嵌合状态下,该操作部55露出到槽部41的外部,并能够通过按压操作使锁部53挠曲,解除锁部53与被锁部43的卡止。
在能够嵌合到第1壳体13的第1嵌合部11内的第2嵌合部19内,设置有多个端子收容室21。
多个端子收容室21被以与汇流条7的多个接触部3对应的方式在第2壳体23的宽度方向等间隔且并排地设置在第2嵌合部19的内部。端子收容室21的一端侧以能够将端子17的被接触部15插入的方式开口,另一端侧以能够将汇流条7的接触部3插入的方式开口。在多个端子收容室21中,端子17的被接触部15分别被从一端侧的开口插入,端子17被收容配置为另一端侧的开口与被接触部15的开口为相同位置。
通过使在端子收容室21中收容有端子17的第2壳体23的第2嵌合部19嵌合在第1壳体13的第1嵌合部11内,从而从端子收容室21的开口将汇流条7的接触部3插入,并插入到端子17的被接触部15内,与触点部49接触,汇流条7与多个端子17电气连接。
在能够嵌合的第1壳体13的第1嵌合部11与第2壳体23的第2嵌合部19之间,配置有板27。
板27由合成树脂等与第1壳体13及第2壳体23相同的绝缘材料构成,并被形成为具有与第1壳体13的第1嵌合部11的内径相等的外径的长方体状。
在板27上,在与配置在第1壳体13的第1嵌合部11内的汇流条7的多个接触部3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作为贯通孔的多个插入孔25。通过将板27收容到压入有汇流条7的第1壳体13的第1嵌合部11内,从而多个插入孔25分别被汇流条7的多个接触部3插通,并保持多个接触部3。
板27与第1壳体13的第1嵌合部11的作为底壁面的定位部57抵接,从而其在对第1嵌合部11内的插入位置进行定位。另外,板27的两侧面与第1嵌合部11的内壁面抵接,防止板27在第1嵌合部11内晃荡。
利用板27的插入孔25来保持被配置在第1嵌合部11内的汇流条7的多个接触部3,从而能够使多个接触部3追随因热冲击而引起的板27的热膨胀或热收缩地移动。
多个接触部3经由可挠部29与连结部5一体地连结,因此容易移动,能够使接触部3容易地追随板27的热膨胀或热收缩而移动。
在这样构成的连接器1中,在第1壳体13的第1嵌合部11与第2壳体23的第2嵌合部19已嵌合的状态下,如果受到热冲击,则被板27的插入孔25保持的汇流条7的多个接触部3追随板27的热膨胀或热收缩而移动,被收容在第2壳体23的多个端子收容室21内的多个端子17的被接触部15追随第2壳体23的热膨胀或热收缩而移动。
此处,第2壳体23与板27由同材料形成,因此热冲击所引起的汇流条7的多个接触部3的移动量与多个端子17的被接触部15的移动量相等。
因此,在汇流条7的多个接触部3与多个端子17的被接触部15之间、具体而言与被接触部15内的触点部49之间,能够抑制磨损的发生,并能够抑制接触部3与被接触部15之间的电阻上升。
在连接器1中,具有被汇流条7的多个接触部3插通的多个插入孔25的板27由与具有分别收容多个端子17的多个端子收容室21的第2壳体23相同的材料形成。因此,能够使因热冲击而引起的板27和第2壳体23的热膨胀或热收缩的量相等。
因此,在第1壳体13的第1嵌合部11与第2壳体23的第2嵌合部19已嵌合的状态下,能够使追随板27的热膨胀或热收缩而移动的汇流条7的接触部3的移动量、与追随第2壳体23的热膨胀或热收缩而移动的端子17的被接触部15的移动量相等。
因此,在连接器1中,能够抑制因反复热冲击而引起的汇流条7的接触部3与端子17的被接触部15之间的磨损,能够抑制因热冲击而引起的汇流条7的接触部3与端子17的被接触部15之间的电阻上升。
汇流条7的接触部3经由可挠部29与连结部5一体地连结。因此,利用可挠部29,接触部3容易追随板27的热膨胀或热收缩而移动,能够进一步抑制汇流条7的接触部3与端子17的被接触部15之间的磨损。
第1壳体13、第2壳体23、及板27由相同材料形成,板27的两侧面与第1壳体13的第1嵌合部11的内壁面抵接。因此,能够容易地使板27的热膨胀或热收缩与第1壳体13的热膨胀或热收缩同步,能够进一步抑制汇流条7的接触部3与端子17的被接触部15之间的磨损。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中,虽然板被收容配置在第1壳体的第1嵌合部内,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将板收容配置在第2壳体的第2嵌合部。
在该情况下,例如,也可以在第2壳体的第2嵌合部的嵌合方向的前侧(多个端子收容室的前侧)设置有能够在内部收容板的罩状的开口部,并在与多个端子收容室的开口对应的位置设置板的插入孔。
产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因热冲击而引起的汇流条的接触部与端子的被接触部之间的阻力上升的连接器。

Claims (3)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汇流条,其具备多个接触部和将所述多个接触部一体地连结的连结部;
第1壳体,其具备将所述汇流条的连结部压入在内部的插入口、和与所述插入口连通并将所述接触部配置在内部的第1嵌合部;
多个端子,其分别具备与所述汇流条的接触部接触的被接触部;
第2壳体,其具备第2嵌合部和多个端子收容室,所述第2嵌合部能够与所述第1壳体的第1嵌合部嵌合,所述多个端子收容室设置在所述第2嵌合部的内部且分别收容所述多个端子;以及
板,其由与所述第2壳体相同的材料形成,被配置在所述第1壳体的第1嵌合部与所述第2壳体的第2嵌合部之间,具备被所述汇流条的多个接触部插通的多个插入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汇流条的接触部经由可挠部而与所述连结部一体地连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壳体由与所述第2壳体相同的材料形成,
所述板的两侧面与所述第1壳体的第1嵌合部和所述第2壳体的第2嵌合部的任一者的内壁面抵接。
CN201710058349.4A 2013-05-20 2014-05-14 连接器 Active CN1071238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06085A JP5995781B2 (ja) 2013-05-20 2013-05-20 コネクタ
JP2013-106085 2013-05-20
JP2013-112936 2013-05-29
JP2013112936A JP5995783B2 (ja) 2013-05-29 2013-05-29 コネクタ
CN201480029052.XA CN105247741B (zh) 2013-05-20 2014-05-14 连接器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29052.XA Division CN105247741B (zh) 2013-05-20 2014-05-14 连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23883A true CN107123883A (zh) 2017-09-01
CN107123883B CN107123883B (zh) 2019-05-03

Family

ID=5193349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58349.4A Active CN107123883B (zh) 2013-05-20 2014-05-14 连接器
CN201480029052.XA Active CN105247741B (zh) 2013-05-20 2014-05-14 连接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29052.XA Active CN105247741B (zh) 2013-05-20 2014-05-14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07123883B (zh)
WO (1) WO201418893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39695B2 (ja) * 2017-06-14 2019-07-0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JP7088110B2 (ja) * 2019-03-28 2022-06-2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JP7088109B2 (ja) * 2019-03-28 2022-06-2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JP7140034B2 (ja) * 2019-04-10 2022-09-2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10427A1 (de) * 1989-07-28 1991-01-30 Siemens Nixdorf Informationssysteme Aktiengesellschaft Steckverbinder für Leiterplatten
JPH09270282A (ja) * 1997-03-14 1997-10-14 Nippon Antenna Co Ltd 同軸コネクター
KR101293921B1 (ko) * 2012-07-19 2013-08-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통합형 커넥터
CN103891055A (zh) * 2011-11-09 2014-06-25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接合连接器
CN104769788A (zh) * 2012-11-07 2015-07-08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74250B2 (ja) * 1993-09-01 2002-04-1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およびジョイント端子
JP4842857B2 (ja) * 2007-02-28 2011-12-2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端子の固定構造および該端子の固定構造を備えた車載用の分岐接続コネクタ
JP5489352B2 (ja) * 2010-06-25 2014-05-1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多重通信用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JP6082525B2 (ja) * 2011-03-24 2017-02-15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多極雌コネクタ及び多極雄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10427A1 (de) * 1989-07-28 1991-01-30 Siemens Nixdorf Informationssysteme Aktiengesellschaft Steckverbinder für Leiterplatten
JPH09270282A (ja) * 1997-03-14 1997-10-14 Nippon Antenna Co Ltd 同軸コネクター
CN103891055A (zh) * 2011-11-09 2014-06-25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接合连接器
KR101293921B1 (ko) * 2012-07-19 2013-08-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통합형 커넥터
CN104769788A (zh) * 2012-11-07 2015-07-08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47741A (zh) 2016-01-13
WO2014188933A1 (ja) 2014-11-27
CN105247741B (zh) 2017-04-26
CN107123883B (zh) 2019-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32645B (zh) 接地连接装置以及线束
JP6774757B2 (ja) 自動車産業用の電気コンタクト手段および電気ケーブル組立体
US9455516B2 (en) Contact socket for an electrical plug connector
JP6342608B2 (ja) 雌端子
US20170047677A1 (en) Terminal fitting
CN105247741B (zh) 连接器
CN107534257A (zh) 接头连接器
CN106340771A (zh) 用于安全约束系统的电插头连接器
CN104769784B (zh) 具有绝缘部的插入式连接器
CN106716728A (zh) 用于电连接器的端子
US20130210279A1 (en) Wire line connector
JP2011154944A (ja) 雌型端子金具
JP2007059096A (ja) 雌端子金具
CN107666047A (zh) 连接器
US20130337704A1 (en) Connector
CN105390881B (zh) 插座连接器及插头连接器
CN103840349A (zh) 带侦测功能的i/o连接器及其制作方法
CN202159789U (zh) 电连接器
JP2013118123A (ja) 雌側端子の構造
TWM502985U (zh) 軌道型電聯接端子裝置
JP2005038761A (ja) 雌型端子
JP4871628B2 (ja) コネクタ
KR100780735B1 (ko) 저가형 커넥터
JP2014007012A (ja) 圧着端子
CN104170174A (zh) 电接触元件、插接件壳体和插接连接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