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11160B - 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其制造方法、供给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取记录介质 - Google Patents

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其制造方法、供给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取记录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11160B
CN107111160B CN201580070473.1A CN201580070473A CN107111160B CN 107111160 B CN107111160 B CN 107111160B CN 201580070473 A CN201580070473 A CN 201580070473A CN 107111160 B CN107111160 B CN 1071111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yeglass
prism
measurement point
pair
ey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7047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11160A (zh
Inventor
加贺唯之
伊藤步
神津和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 Ltd Of Hao Ya Eyeglass Thailand
Original Assignee
Co Ltd Of Hao Ya Eyeglass Thailan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 Ltd Of Hao Ya Eyeglass Thailand filed Critical Co Ltd Of Hao Ya Eyeglass Thailand
Publication of CN1071111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111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111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111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6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bifocal; multifocal ; progressive
    • G02C7/061Spectacle lenses with progressively varying focal power
    • G02C7/063Shape of the progressive surface
    • G02C7/066Shape, location or size of the viewing zon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01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24Methods of designing ophthalmic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6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bifocal; multifocal ; progressiv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6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bifocal; multifocal ; progressive
    • G02C7/061Spectacle lenses with progressively varying focal pow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6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bifocal; multifocal ; progressive
    • G02C7/061Spectacle lenses with progressively varying focal power
    • G02C7/063Shape of the progressive surfa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6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bifocal; multifocal ; progressive
    • G02C7/061Spectacle lenses with progressively varying focal power
    • G02C7/063Shape of the progressive surface
    • G02C7/065Properties on the principal lin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14Mirrors; Pris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01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02B2027/0132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comprising binocular systems
    • G02B2027/0136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comprising binocular systems with a single image source for both ey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yegla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涉及双眼用的眼镜镜片的技术。在佩戴者佩戴眼镜镜片时,在该眼镜镜片中将成为佩戴者的鼻子侧的方向设为内侧水平方向,将成为耳朵侧的方向设为外侧水平方向时,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的每一个具有用于观看有限距离的物体的部分,该部分具有当佩戴者通过该部分观看该物体时使视线朝向与该物体不同的方向的内棱镜的形状。

Description

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其制造方法、供给系统及计算机可读 取记录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其制造方法、供给系统及供给程序。
背景技术
现今,作为视力矫正用的眼镜镜片,已知有各种镜片。例如,可举出仅设置了一个用于观看规定距离的区域的单焦点镜片、虽然是单焦点镜片但是度数随着远离该区域而变化的单焦点镜片、相对于这些镜片具有度数连续地变化的部分(所谓渐进部)的渐进屈光力镜片(在本说明书中也是渐进多焦点镜片。)等。
作为渐进屈光力镜片,例如可举出专利文献1所记载那样的一种镜片,其具有用于观看远处的具有远用屈光力的远用部、用于观看近处的具有近用屈光力的近用部、以及存在于远用部和近用部之间的渐进部。进而,在专利文献1的眼镜镜片中,使远用部和近用部分别包括具有不同的屈光力的棱镜。棱镜是为了矫正斜视、隐斜视、固视差异等佩戴者的症状而作为处方提供的。以下,将该棱镜称为处方棱镜。在专利文献1的[0004]中教导了在双眼的棱镜没有被正确地开处方的情况下,物体会看上去重影、看上去远近感不同。在专利文献1中,其目的在于通过使渐进多焦点镜片具有正确开处方的棱镜,由此在观看远处和观看近处时均能够舒适地进行双眼观看(专利文献1的[0005])。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9567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现在,关于眼镜镜片,正在进行用于使佩戴者能够清晰地观看物体的研究。其中,渐进屈光力镜片由于像远用部和近用部这样具有多焦点,因此能够对随着年龄增加导致眼睛的调节力下降的佩戴者提供极其清晰的视野。
然而,尽管渐进屈光力镜片的性能较高,但是渐进屈光力镜片的普及程度还是处于与上述各种单焦点镜片同等或其以下的状况。
为了探寻上述状况的原因,本发明人对各年龄段的眼镜镜片的佩戴者进行了调查。其结果为,通过本发明人的调查,明确了存在以下隐含的需求。即,明确了以下情况:在所有年龄段当然都存在想要清晰地观看物体的需求,但佩戴者的年龄段越高,在佩戴眼镜时想要放大观看物体的需求就越大。也明确了该需求特别是在观看位于有限距离的物体时会增大。
而且,还明确了在佩戴眼镜镜片时想要放大观看物体这样的需求不仅是渐进屈光力镜片,在单焦点镜片、其它镜片中也同样存在。
作为用于回应该需求的方法,可举出使放大镜(lupe)对于眼镜框可自由拆装,能够将放大镜作为附件插入在眼镜镜片和物体之间的方法。然而,在该方法的情况下需要以可拆装附件的方式变更眼镜框的结构。这样对于佩戴者来说眼镜框的选择的自由度会明显降低。而且,需要对眼镜框进一步加工,费用会增加。另外,在制作了眼镜镜片的基础上还需要放大镜,对于佩戴者来说费用也会增加。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通过佩戴眼镜镜片来视觉感知到放大了物体的技术。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本发明人考虑了需要不使用附件而使眼镜镜片本身具有放大功能。基于该考虑,本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想到如下方法:不是通过一枚眼镜镜片,而是通过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来解决上述问题。
具体而言,使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的每一个具有处方棱镜以外的内棱镜。由此,在视线穿过眼镜镜片时,有意使双眼之间产生视差。并且还想到了以下方法:利用在双眼观看时作为在佩戴者的脑中进行的处理的、从各眼睛入射的各物体像的融合(即融像),从而使佩戴者视觉感知到放大了物体的像。
像这样有意产生视差的方法,是与如上所述的以往的眼镜镜片(特别是渐进屈光力镜片)作为卖点的“使佩戴者能够清晰地观看物体”完全相反的技术思想。此外,“视觉感知到放大了物体”是符合自然规律和技术思想的方案,这点将在之后详细阐述。
基于以上的见解所做出的本发明的方式如下所述。
本发明的第1方式是一种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
在佩戴者佩戴了眼镜镜片时在该眼镜镜片中将成为佩戴者的鼻子侧的方向设为内侧水平方向,将成为耳朵侧的方向设为外侧水平方向时,
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的每一个具有用于观看有限距离的物体的部分,该部分具有当佩戴者通过该部分观看该物体时使视线朝向与该物体不同的方向的内棱镜的形状。
本发明的第2方式根据第1方式所述的方式,其中,
用于观看有限距离的物体的所述部分为近用部。
本发明的第3方式根据第1或第2方式所述的方式,其中,
在各个眼镜镜片中具有度数连续地变化的部分。
本发明的第4方式根据第3方式所述的方式,其中,
在佩戴者佩戴所述眼镜镜片时在所述眼镜镜片中将成为天地的天的一侧的方向设为上方,将成为地的一侧的方向设为下方时,
具有所述内棱镜的部分是所述眼镜镜片中的特定距离用度数测量点、棱镜度数测量点、或配适点的下方的部分。
本发明的第5方式根据第3或第4方式所述的方式,其中,
在佩戴者佩戴所述眼镜镜片时在所述眼镜镜片中将成为天地的天的一侧的方向设为上方,将成为地的一侧的方向设为下方时,
所述眼镜镜片具有用于观看特定距离的部分、用于观看比该特定距离近的距离的近用部、以及在该部分与该近用部之间度数变化的渐进部,并且满足以下的式子:
PN-PF<ADD×h/10
在此,PF表示用于观看特定距离的部分的度数测量点的棱镜量(Δ), PN表示近用度数测量点的棱镜量(Δ)。另外,关于棱镜量,将外棱镜设为正,将内棱镜设为负。
此外,ADD表示下加光度数(D),h为所述眼镜镜片的内移量(mm),从连接所述眼镜镜片的上方顶点到下方顶点的上下直线观察,将鼻子侧设为正,将耳朵侧设为负。
本发明的第6方式根据第5方式所述的方式,其中,
所述眼镜镜片满足以下的式子:
|PN-PF-ADD×h/10|≥0.25。
本发明的第7方式根据第3~第6中任一方式所述的方式,其中,
在佩戴者佩戴所述眼镜镜片时在所述眼镜镜片中将成为天地的天的一侧的方向设为上方,将成为地的一侧的方向设为下方时,
在所述眼镜镜片中的所述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中,具有将在水平方向上剖视所述部分时的眼镜镜片的物体侧的表面和眼球侧的表面的至少任一个的形状朝向所述眼镜镜片的下方连续地扭曲的形状,以使所述内棱镜朝向所述眼镜镜片的下方增加。
本发明的第8方式根据第7方式所述的方式,其中,
在作为与穿过所述眼镜镜片具有的2个隐藏标记的直线平行的直线、并且为穿过连接特定距离用度数测量点和近用度数测量点的线段之间的任一个点的直线上,从主注视线穿过的点起±15mm的位置处的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差的绝对值为0.25D以上。
本发明的第9方式根据第8方式所述的方式,其中,
连接所述特定距离用度数测量点和所述近用度数测量点的线段之间的任一个点位于以所述特定距离用度数测量点和所述近用度数测量点的中点为基准的竖直方向上±3mm的范围。
本发明的第10方式根据第7方式所述的方式,其中,
在作为与穿过所述眼镜镜片具有的2个隐藏标记的直线平行的直线、并且为穿过位于连接特定距离用度数测量点和近用度数测量点的线段之间的任一个点的直线上,在从主注视线穿过的点起±5mm的位置处的水平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差的绝对值为0.12D以上。
本发明的第11方式根据第10方式所述的方式,其中,
连接所述特定距离用度数测量点和所述近用度数测量点的线段之间的任一个点位于以所述特定距离用度数测量点和所述近用度数测量点的中点为基准的竖直方向上±3mm的范围。
本发明的第12方式根据第3~第7中的任意方式所述的方式,其中,
从所述眼镜镜片中的所述部分观察,在外侧水平方向和内侧水平方向的部分也具有所述内棱镜的形状。
本发明的第13方式根据第12方式所述的方式,其中,
在佩戴者佩戴所述眼镜镜片时在所述眼镜镜片中将成为天地的天的一侧的方向设为上方,将成为地的一侧的方向设为下方时,
在作为与穿过所述眼镜镜片具有的2个隐藏标记的直线平行的直线、并且为穿过从连接特定距离用度数测量点和近用度数测量点的线段的中点起垂直上方3mm处的点的直线上,在从主注视线穿过的点起±15mm的位置处的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差的绝对值为0.25D以上。
本发明的第14方式根据第12方式所述的方式,其中,
在作为与穿过所述眼镜镜片具有的2个隐藏标记的直线平行的直线、并且为穿过连接特定距离用度数测量点和近用度数测量点的线段的中点的直线上,在从主注视线穿过的点起±15mm的位置处的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差的绝对值为0.25D以上。
本发明的第15方式根据第12方式所述的方式,其中,
在佩戴者佩戴所述眼镜镜片时在所述眼镜镜片中将成为天地的天的一侧的方向设为上方,将成为地的一侧的方向设为下方时,
在作为与穿过所述眼镜镜片具有的2个隐藏标记的直线平行的直线、并且为穿过从连接特定距离用度数测量点和近用度数测量点的线段的中点起垂直下方3mm处的点的直线上,在从主注视线穿过的点起±15mm的位置处的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差的绝对值为0.25D以上。
本发明的第16方式根据第3~第7中任一方式所述的方式,其中,
其使所述内棱镜从所述眼镜镜片中的所述部分向外侧水平方向和内侧水平方向减少。
本发明的第17方式根据第16方式所述的方式,其中,
在佩戴者佩戴所述眼镜镜片时在所述眼镜镜片中将成为天地的天的一侧的方向设为上方,将成为地的一侧的方向设为下方时,
在作为与穿过所述眼镜镜片具有的2个隐藏标记的直线平行的直线、并且为穿过从连接特定距离用度数测量点和近用度数测量点的线段的中点起垂直下方3mm处的点的直线上,在从主注视线穿过的点起±5mm的位置处的水平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差的绝对值为0.12D以上。
本发明的第18方式根据第16方式所述的方式,其中,
在作为与穿过所述眼镜镜片具有的2个隐藏标记的直线平行的直线、并且为穿过连接特定距离用度数测量点和近用度数测量点的线段的中点的直线上,在从主注视线穿过的点起±5mm的位置处的水平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差的绝对值为0.12D以上。
本发明的第19方式根据第16方式所述的方式,其中,
在佩戴者佩戴所述眼镜镜片时在所述眼镜镜片中将成为天地的天的一侧的方向设为上方,将成为地的一侧的方向设为下方时,
在作为与穿过所述眼镜镜片具有的2个隐藏标记的直线平行的直线、并且为穿过从连接特定距离用度数测量点和近用度数测量点的线段的中点起垂直上方3mm处的点的直线上,在从主注视线穿过的点起±5mm的位置处的水平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差的绝对值为0.12D以上。
本发明的第20方式根据第3~第19中的任意方式所述的方式,其中,
所述内棱镜的量为2Δ以下。
本发明的第21方式是一种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的制造方法,具有:
在佩戴者佩戴眼镜镜片时在该眼镜镜片中将成为佩戴者的鼻子侧的方向设为内侧水平方向,将成为耳朵侧的方向设为外侧水平方向时,
设计工序,使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的每一个具有用于观看有限距离的物体的部分,使该部分具有当佩戴者通过该部分观看该物体时使视线朝向与该物体不同的方向的内棱镜的形状;和
制造工序,基于所述设计工序的结果制造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
本发明的第22方式是一种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的供给系统,具有:
在佩戴者佩戴眼镜镜片时在该眼镜镜片中将成为佩戴者的鼻子侧的方向设为内侧水平方向,将成为耳朵侧的方向设为外侧水平方向时,
接收部,其接收所述眼镜镜片相关的信息;
设计部,其基于所述眼镜镜片相关的信息,使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的每一个具有用于观看有限距离的物体的部分,使该部分具有当佩戴者通过该部分观看该物体时使视线朝向与该物体不同的方向的内棱镜的形状;以及
发送部,其对通过所述设计部获得的设计信息进行发送。
本发明的第23方式是一种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的供给程序,使计算机作为以下各部发挥功能:
在佩戴者佩戴眼镜镜片时在该眼镜镜片中将成为佩戴者的鼻子侧的方向设为内侧水平方向,将成为耳朵侧的方向设为外侧水平方向时,所述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的供给程序作为:
接收部,其接收所述眼镜镜片相关的信息;
设计部,其基于所述眼镜镜片相关的信息,使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的每一个具有用于观看有限距离的物体的部分,使该部分具有当佩戴者通过该部分观看该物体时使视线朝向与该物体不同的方向的内棱镜的形状;以及
发送部,其对通过所述设计部获得的设计信息进行发送。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通过佩戴眼镜镜片来视觉感知到放大了物体的技术。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SILO现象的概略平面图,(a)表示在根据辐辏要求对视标进行双眼观看而在脑中进行融像时,视觉感知到视标小并且接近的情况 (所谓的Small In:SI);(b)表示在根据散开要求对视标进行双眼观看而在脑中进行融像时,视觉感知到视标大且远离的情况(所谓Large Out:LO)。
图2是说明在对佩戴者而言是正视的方向且是双眼球的中央前方配置物体时,佩戴者通过内棱镜感知到的物体的位置(换言之为虚像的位置) 的概略俯视图。
图3是在图2的基础上,说明物体的大小(换言之是虚像的大小)的图。
图4是对β(放大倍率)的说明图,是在图3添加了各标记的图。
图5是表示在佩戴者观看远处时,当没有佩戴眼镜镜片时两视线平行而成为自然的视线,但由于加入内棱镜而将双眼过度散开的视线强加于佩戴者的情况的概略俯视图。
图6的左侧的分布图表示在物体侧的表面(外表面)形成有渐进面、使眼球侧的表面(内表面)成为球面的所谓外表面渐进镜片的、将球面度数(S)设为0.00D、将散光度数(C)设为0.00D、将下加光度数(ADD) 设为3.50D的眼镜镜片的表面平均度数。分布图的右侧示出分布图的各相应部分的眼镜镜片的水平剖面形状。
图7是示出佩戴者从外棱镜受到的影响的概略俯视图。
图8是本实施方式中的眼镜镜片的概略平面图。
图9是表示在与实施例3对应的内容中,在眼镜镜片中主注视线穿过的部分α及其侧方的内棱镜的控制的情况的概念图。
图10是表示在与实施例6对应的内容中,在眼镜镜片中主注视线穿过的部分α及其侧方的内棱镜的控制的情况的概念图。
图11是概略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眼镜镜片的制造方法中的设计工序的流程图。
图12是概略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眼镜镜片的供给系统的框图。
图13是与比较例3(参照例)涉及的眼镜镜片相关的图,(a)是表面像散的分布图,(b)是表面平均度数的分布图,(c)是示出沿着通过内表面的形状观看物体时的视线的光线的偏移量、即棱镜作用的量的图,(d) 是(c)的局部的放大图。
图14是示出在实施例3中作为将内表面连续地扭曲的结果而对镜片赋予的棱镜量的图,横轴表示在将穿过2个隐藏标记的线段和主注视线相交的点设为原点的情况下的、主注视线和内表面的切点的竖直方向的位置,正方向表示眼镜镜片的上方,负方向表示眼镜镜片的下方,纵轴表示被赋予的棱镜量。
图15是示出在实施例4中作为将内表面连续地扭曲的结果而对镜片赋予的棱镜量的图,横轴表示在将穿过2个隐藏标记的线段和主注视线相交的点设为原点的情况下的、主注视线和内表面的切点的竖直方向的位置,正方向表示眼镜镜片的上方,负方向表示眼镜镜片的下方,纵轴表示被赋予的棱镜量。
图16是示出在实施例5中作为将内表面连续地扭曲的结果而对镜片赋予的棱镜量的图,横轴表示在将穿过2个隐藏标记的线段和主注视线相交的点设为原点的情况下的、主注视线和内表面的切点的竖直方向的位置,正方向表示眼镜镜片的上方,负方向表示眼镜镜片的下方,纵轴表示被赋予的棱镜量。
图17是示出在实施例6中作为将内表面连续地扭曲的结果而对镜片赋予的棱镜量的图,横轴表示在将穿过2个隐藏标记的线段和主注视线相交的点设为原点的情况下的、主注视线和内表面的切点的竖直方向的位置,正方向表示眼镜镜片的上方,负方向表示眼镜镜片的下方,纵轴表示被赋予的棱镜量。
图18是示出在实施例7中作为将内表面连续地扭曲的结果而对镜片赋予的棱镜量的图,横轴表示在将穿过2个隐藏标记的线段和主注视线相交的点设为原点的情况下的、主注视线和内表面的切点的竖直方向的位置,正方向表示眼镜镜片的上方,负方向表示眼镜镜片的下方,纵轴表示被赋予的棱镜量。
图19是示出在实施例8中作为将内表面连续地扭曲的结果而对镜片赋予的棱镜量的图,横轴表示在将穿过2个隐藏标记的线段和主注视线相交的点设为原点的情况下的、主注视线和内表面的切点的竖直方向的位置,正方向表示眼镜镜片的上方,负方向表示眼镜镜片的下方,纵轴表示被赋予的棱镜量。
图20是与实施例3涉及的眼镜镜片相关的图,(a)是表面像散的分布图,(b)是表面平均度数的分布图,(c)是示出沿着通过内表面的形状观看物体时的视线的光线的偏移量、即棱镜作用的量的图,(d)是(c)的局部的放大图。
图21是与实施例4涉及的眼镜镜片相关的图,(a)是表面像散的分布图,(b)是表面平均度数的分布图,(c)是示出沿着通过内表面的形状观看物体时的视线的光线的偏移量、即棱镜作用的量的图,(d)是(c)的局部的放大图。
图22是与实施例5涉及的眼镜镜片相关的图,(a)是表面像散的分布图,(b)是表面平均度数的分布图,(c)是示出沿着通过内表面的形状观看物体时的视线的光线的偏移量、即棱镜作用的量的图,(d)是(c)的局部的放大图。
图23是与实施例6涉及的眼镜镜片相关的图,(a)是表面像散的分布图,(b)是表面平均度数的分布图,(c)是示出沿着通过内表面的形状观看物体时的视线的光线的偏移量、即棱镜作用的量的图,(d)是(c)的局部的放大图。
图24是与实施例7涉及的眼镜镜片相关的图,(a)是表面像散的分布图,(b)是表面平均度数的分布图,(c)是示出沿着通过内表面的形状观看物体时的视线的光线的偏移量、即棱镜作用的量的图,(d)是(c)的局部的放大图。
图25是与实施例8涉及的眼镜镜片相关的图,(a)是表面像散的分布图,(b)是表面平均度数的分布图,(c)是示出沿着通过内表面的形状观看物体时的视线的光线的偏移量、即棱镜作用的量的图,(d)是(c)的局部的放大图。
图26是将比较例3中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分为水平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图(a)和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图(b)的图。
图27是将实施例3中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分为水平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图(a)和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图(b)的图。
图28是将实施例4中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分为水平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图(a)和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图(b)的图。
图29是将实施例5中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分为水平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图(a)和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图(b)的图。
图30是将实施例6中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分为水平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图(a)和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图(b)的图。
图31是将实施例7中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分为水平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图(a)和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图(b)的图。
图32是将实施例8中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分为水平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图(a)和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图(b)的图。
图33是在实施例3和比较例3中,在作为与图8的穿过印刻在眼镜镜片上的2个隐藏标记的水平基准线平行的直线、并且为穿过从连接远用度数测量点和近用度数测量点的线段的中点起垂直上方3mm处的点的直线上,将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绘制而成的图。
图34是在实施例4和比较例3中,在作为与图8的穿过印刻在眼镜镜片上的2个隐藏标记的水平基准线平行的直线、并且为穿过连接远用度数测量点和近用度数测量点的线段的中点的直线上,将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绘制而成的图。
图35是在实施例5和比较例3中,在作为与图8的穿过印刻在眼镜镜片上的2个隐藏标记的水平基准线平行的直线、并且为穿过从连接远用度数测量点和近用度数测量点的线段的中点起垂直下方3mm处的点的直线上,将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绘制而成的图。
图36是在实施例6和比较例3中,在作为与图8的穿过印刻在眼镜镜片上的2个隐藏标记的水平基准线平行的直线、并且为穿过从连接远用度数测量点和近用度数测量点的线段的中点起垂直下方3mm处的点的直线上,将水平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绘制而成的图。
图37是在实施例7和比较例3中,在作为与图8的穿过印刻在眼镜镜片上的2个隐藏标记的水平基准线平行的直线、并且为穿过连接远用度数测量点和近用度数测量点的线段的中点的直线上,将水平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绘制而成的图。
图38是在实施例8和比较例3中,在作为与图8的穿过印刻在眼镜镜片上的2个隐藏标记的水平基准线平行的直线、并且为穿过从连接远用度数测量点和近用度数测量点的线段的中点起垂直上方3mm处的点的直线上,将水平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绘制而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按以下顺序说明本实施方式。
1.本发明的技术思想
1-1.技术背景
1-2.倍率变化的估算
2.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
2-1.眼镜镜片的结构
2-2.与现有技术的不同
2-3.确定方法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天地的天的方向设为上方,将地的方向设为下方。通过佩戴者透过眼镜镜片将视线从上方向下方移动,从而眼睛向内侧辐辏。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佩戴者的鼻子一侧称为内侧水平方向,将耳朵一侧称为外侧水平方向。
另外,本说明书中的水平方向是指在散光轴和棱镜基底方向的定义下的0或180度方向,针对其与水平基准线的方向一致的例子进行说明,该水平基准线连接了用于向眼镜框安装的2个对准基准标记(所谓隐藏标记)。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水平基准线是在眼镜镜片(装框加工前的圆镜片)的上方顶点和下方顶点的中间水平延伸的线。
<1.本发明的技术思想>
(1-1.技术背景)
对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背景进行说明。
在完成本发明的背景中,研究了人的生物学视觉特性。作为该视觉特性,首先,可举出被称为SILO现象的视觉特性(例如文献《基础双眼视觉》,兴隆出版社,关真司著,修订再版:2009年4月1日)
该SILO现象是Small In Large Out的首字母。
在SILO现象中,在人按照辐辏要求(即,使眼睛辐辏)对视标进行双眼观看而在脑中进行融像时,如图1(a)所示,视觉感知到视标小且接近(所谓Small In:SI)。
与之相反,在人按照散开要求(即,不使眼睛辐辏)对视标进行双眼观看而在脑中进行融像时,如图1(b)所示,视觉感知到视标大且远离(所谓Large OUT:LO)。
上述SILO现象如以下所述能够在几何光学上说明。
例如,图1(a)是发生SI的例子,如果在用右眼能看到左视标、用左眼能看到右视标的状况(即如同在双眼的视线中过度地产生辐辏一样地产生视差的状况)下,则在两视线相交处(即与视标相比接近眼球处)产生融像。这样的话如图1(a)所示,视觉感知到视标小并且接近。
与之相反,图1(b)是发生LO的例子,如果在用右眼能看到右视标、用左眼能看到左视标的状况(即在双眼的视线中没有产生辐辏的散开状态下产生了视差的状况)下,两视线相交处(即视标更远处)发生融像。这样的话如图1(b)所示,视觉感知到视标大并且远离。
另外,在其它资料(文教大学信息学部《信息研究》第46号、《使用融像方程的可变焦的立体成像观景器(Stereo Photo Viewer)》,广内哲夫著,出版日2012年1月)中,也记载了一种技术,其利用双眼的视差,利用针对左眼用图像和右眼用图像的双眼的视差,被检测者在通过融像来感知图像时,能够感知到在感觉图像远离的同时被放大。
如上所述,本发明人得到了由于融像而产生SILO现象的见解。并且,本发明人得到了是否能够将该SILO现象应用在眼镜镜片上这样的至今为止本领域技术人员中无人想到的见解。并且,本发明人得到了通过使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的每一个具有内棱镜,从而发挥如图1(b)所示的LO 功能这样的前所未闻的见解。
以下,使用图2和图3简单地说明通过具有内棱镜来使如图1(b)所示的LO功能得以发挥的理由。图2是说明在对佩戴者而言是正视的方向且是双眼球的中央前方配置物体时,佩戴者通过内棱镜感知到的物体的位置(换言之为虚像的位置)的概略俯视图。图3是在图2的基础上,说明物体的大小(换言之是虚像的大小)的图。此外,在图2和图3中,将到物体的距离设为400mm,将到虚像的距离设为400+dWmm,将瞳孔间距离设为32mm×2=64mm。
如图2所示,佩戴者双眼观看图2中的“物体”(实线)。然而,通过在眼镜镜片具有内棱镜,佩戴者的眼球即使稍微朝向辐辏的相反方向的散开的方向(虚线),也能够双眼观看物体。
其结果为,各眼睛的视线方向变成图3所示那样。如前所述,脑中的融像在各眼的视线相交处进行。其结果为,“虚像”在比物体远离的地方被感知,另一方面,被感知到比物体的实像放大。
另外,虚像被感知到比实像放大是在具有内棱镜之前和之后视角不变的情况下实现的。但是,反而言之,如果在佩戴者佩戴眼镜镜片前后不改变包含视角在内的诸多条件,则通过具有内棱镜仍然能够感知到虚像被放大,仍然能够实现上述举出的本发明的效果。
(1-2.倍率变化的估算)
以下,说明通过具有内棱镜的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而使虚像比实像放大时的放大倍率。另外,放大倍率也和每个佩戴者的辐辏、眼球转动的程度、佩戴者的脑中的融像有关,因此存在每个佩戴者的个体差异。另一方面,为了尽可能详细地说明本实施方式,以下举出一个典型的代表性示例,使用图4说明放大倍率。
图4是在图3中添加了各附图标记的图。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I:虚像的水平方向的大小(mm)
O:实像(物体)的水平方向的大小(mm)
W:在对佩戴者而言正视的方向上的眼球中心和实像之间的距离(mm)
dW:在对佩戴者而言正视的方向上的实像和虚像之间的距离(mm)
H:瞳孔间距的一半(mm)
h:虚像和实像之间的水平方向的偏移量(mm)
L:眼球中心和实像的中央部分之间的距离(mm)
P:内棱镜的量(Δ)
另外,1Δ意味着光通过棱镜在前方1m处在水平方向上偏移1cm。仅针对以下式的(式1)~(式8),关于棱镜量,将内棱镜设为正,将外棱镜设为负。
此外,上述h(偏移量)与后述的内移量的标号相同,但含义不同。仅针对以下的(式1)~(式8),将h规定为虚像和实像之间的水平方向的偏移量。
首先,根据图4,以下的式子成立。
I:O=W+dW:W···(式1)
将(式1)变形,变为以下的式子。
I/O=1+dW/W···(式2)
在此,如果将β设为放大倍率(=I/O),则(式2)变为以下的式子。
β=1+dW/W···(式3)
另一方面,关于P,根据普伦蒂斯的公式导出以下的式子。
P=(h/10)[cm]/(L/1000)[m]
=100×h/L···(式4)
针对h将(式4)变形,当设为L≈W时变为如下的式子。
h=W×P/100···(式5)
此外,H和h具有以下的关系。
H:h=W+dW:dW···(式6)
将(式6)变形,变为以下的式子。
dW=W×h/(H-h)···(式7)
根据(式3)和(式7),导出以下的式子。
β=H/(H-h)=H/{H-W×P/100}···(式8)
根据上述(式8),虽然是代表性例子,但能够计算放大倍率的估算值。
例如,当设为H=32mm、W=400mm、P=1Δ时,β=1.14。这意味着,佩戴者通过佩戴该一对眼镜镜片,能够视觉感知到物体放大了10%左右。当然,上述(式8)是仅使用几何学关系推导出的式子,因此根据该式并不能够完全说明通过融像而感知的像的大小,但可以认为能够说明与像的放大缩小有关的关系本身。
以上的说明将焦点集中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上。以下,说明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例的一对眼镜镜片。
<2.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
本实施方式的一个方式是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作为是一对眼镜镜片的理由,如上所述,是为了在有意使两视线产生视差的基础上巧妙地利用通过双眼观看产生的融像,使佩戴者感知到放大了物体的虚像。各眼镜镜片是物体侧的表面(外表面)和眼球侧的表面(内表面)组合而成的镜片。另外,关于在以下没有记载的结构,可以适当采用公知的眼镜镜片的结构。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一对眼镜镜片只要是用于视力矫正就没有特别限定。也就是说,也可以是仅设置一个用于观看规定距离的区域的单焦点镜片,也可以是在为单焦点镜片的同时度数随着远离该区域而变化的单焦点镜片,也可以是设置有小镜片的双焦点镜片,或者是具有度数连续地变化的部分(所谓渐进部)的渐进屈光力镜片。
此外,在渐进屈光力镜片中,既可以是具有远用部和近用部的渐进多焦点镜片,也可以是不具有远用部而具有中间部(例如用于观看 400cm~40cm的距离的物体的部分)和近用部的渐进多焦点镜片(所谓中近镜片),还可以是具有近用部和用于观看更近的物体(例如小于100cm 的距离)的近用部的渐进多焦点镜片(所谓近近镜片)。
但是,本实施方式的各眼镜镜片具有用于观看有限距离的物体的部分。如作为本发明的见解而阐述过的那样,这与放大观看物体的需求会在观看位于有限距离的物体时增大有关,特别是也与前面所述的SILO现象会根据辐辏的程度而产生的情况有关。即,在仅能够观看远处的眼镜镜片的情况下,由于与SILO现象的关联性变弱,可能无法期望如上述那样的虚像的放大视觉效果,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各眼镜镜片具有用于观看有限距离的物体的部分。
另外,对于上述列举的眼镜镜片,可以是具有反映散光处方的散光度数的形状,还可以是在上述内棱镜之外另设置有处方棱镜的眼镜镜片,该处方棱镜用于矫正斜视、隐斜视、固视差异等佩戴者的症状。
(2-1.眼镜镜片的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一个大的特征是,当佩戴者通过用于观看有限距离的物体的部分来观看该物体时,在该部分具有使视线朝向与该物体不同的方向的内棱镜的形状。换言之,该部分具有使沿着视线的光线朝向与该物体不同的方向的内棱镜的形状。
另外,用于观看有限距离的物体的部分优选为近用部。如上所述,这是因为通过观看近处来产生辐辏,从而更可靠地感知到虚像被放大。以下,例示该部分为近用部的情况。
但是,当然,该部分也可以不是近用部而是中间部,也可以是用于观看更近处物体的近用部。
另外,作为在具有内棱镜时的、各个眼镜镜片中的用于观看有限距离的物体的部分的具体形状,没有特别限制。即,也可以使内表面的形状整体一律倾斜地具有内棱镜。此外,也可以仅使近用部局部地将内表面的形状倾斜来具有内棱镜。相反地,对于内表面的形状整体而言,可以以棱镜的量连续变化的方式附加内棱镜,也可以对近用部附加那样的内棱镜。
另外,在具有度数连续变化的部分的单焦点镜片、具有远用部和近用部和渐进部的渐进屈光力镜片中,优选存在附加内棱镜的方式。在[实施方式2]中阐述该方式。
另外,具有的内棱镜的量只要是在双眼观看时能够视觉感知到虚像比实像放大,就没有特别限定。
此外,在双眼观看时,只要是通过融像能自由放大观看,也可以使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的每一个具有不同量的内棱镜的形状。但是,为了使双眼观看时的平衡更良好,优选使眼镜镜片分别具有:各个眼镜镜片的内棱镜的量的差为0.25Δ以下(更优选为等量)的内棱镜的形状。
以下,例示使各个眼镜镜片的内棱镜的量相等的情况。此外,本说明书主要进行针对单个眼镜镜片的说明,但只要没有特别记载,以下说明的内容是例示对左眼用的眼镜镜片和右眼用的眼镜镜片同样适用的内容。
(2-2.与现有技术的不同)
不论是专利文献1还是其它使眼镜镜片具有棱镜的文献,具有棱镜的目的均在于使视线朝向物体方向。只要是以佩戴者能够清晰地观看物体为目标,不论单焦点镜片、渐进屈光力镜片等眼镜镜片的种类,该目的都是为了引入棱镜的大前提。至少,关于为了有意使视线朝向与该物体不同的方向而具有与处方棱镜不同的棱镜的眼镜镜片,还没有为人所知。
对此,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眼镜镜片也能实现SILO 现象,使一对眼镜镜片的每一个具有内棱镜,有意使双眼的视线产生视差。由此,能够使佩戴者感知到比实像放大了的虚像。
(2-3.确定方法)
另外,眼镜镜片是否具有本实施方式的内棱镜是能够唯一地辨别的。送到佩戴者手中的眼镜镜片无一例外地附加有记载了处方值的镜片袋。该镜片袋当然也记载有处方棱镜相关的信息。此外,即使在镜片袋上没有信息的情况下,在眼镜镜片本身也记载有作为标记的信息。
结果,在对眼镜镜片调查了棱镜量,结果是为内棱镜并且是与记载在棱镜袋的处方棱镜不同的值的情况下,实际的视线方向与处方棱镜所设想的视线方向当然不同,从而该眼镜镜片反映了本发明的技术思想。
[实施方式2]
<3.与内棱镜的形状有关的优选例>
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阐述与内棱镜的形状有关的优选例。另外,酌情省略与上述实施方式重复的内容。
以下,按以下顺序说明本实施方式。
3-1.对于正视时的散开的应对
3-2.对于非预期的外棱镜的应对
另外,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眼镜镜片只要是在眼镜镜片具有度数连续变化的部分(渐进部),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眼镜镜片可以是具有用于观看远处(例如无限远~400cm)的远用部和用于观看近处 (例如100cm以下)的近用部的所谓渐进多焦点镜片、度数随着远离一个用于观看规定距离的区域而变化的具有正度数的单焦点镜片。当然,既可以是在外表面存在渐进面的外表面渐进镜片,也可以是在内表面存在渐进面的内表面渐进镜片,此外还可以是在双面分配度数的变化的双面渐进镜片。
以下,为了便于说明,例示作为渐进多焦点镜片的内表面渐进镜片(外表面是球面)来说明。
(3-1.对于正视时的散开的应对)
如上所述,另外,在具有内棱镜时的作为各个眼镜镜片中的用于观看有限距离的物体的部分的具体形状,没有特别限制。
另一方面,在渐进屈光力镜片的情况下,与如上述那样的一律附加内棱镜相比,优选使远用度数测量点、棱镜度数测量点、或配适点的下方处具有如上述那样的内棱镜。当然,该内棱镜是在处方棱镜之外准备的棱镜。与以往的眼镜镜片不同,通过该内棱镜在双眼观看时产生视差的内容如上所述。
优选上述例子的理由如下所述。
例如,对于具有远用部、近用部和渐进部的渐进屈光力镜片,考虑对整个部分一律附加内棱镜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如图5所示,当佩戴者通过眼镜镜片的远用部观看远处的物体时,如果没有佩戴眼镜镜片则两视线平行而成为自然的视线,但由于加入内棱镜而将如双眼过度散开那样的视线强加于佩戴者。即在上述情况下,在通过近用部或渐进部观看物体时,由于观看位于有限距离的物体,因此确实能够享受上述虚像的放大视觉效果即本发明的效果。另一方面,当佩戴者通过远用部观看物体时,被迫进行非预期的散开,有可能导致多余的疲劳。
然而,通过使远用度数测量点、棱镜度数测量点、或配适点的下方具有上述的内棱镜,从而在两视线是平行的远用部在双眼观看时不会产生视差。其结果为,佩戴者在观看远处时,两视线平行而成为自然的视线。另一方面,佩戴者在观看位于有限距离的物体时能够视觉感知到放大了物体的虚像。
(3-2.对于非预期的外棱镜的应对)
在渐进多焦点镜片中,作为成为度数连续变化时的基准的线,设定有称为主注视线或子午线(以下例示“主注视线”。)的线。
顾名思义,本说明书中的主注视线是指,在佩戴者佩戴眼镜镜片而从上方向下方移动视线时,在眼镜镜片中视线穿过的部分汇聚而形成的线。该主注视线成为在设计眼镜镜片时的基础。
如专利文献1的图1等所示,在从眼镜镜片的上方朝向下方着眼于主注视线时,在眼镜镜片的下方,主注视线朝向佩戴者的鼻子一侧(内侧水平方向)弯曲。这是在从上方向下方移动视线时的双眼同时朝向鼻子一侧的眼球的动作(即辐辏眼球运动)引起的。当视线朝向下方时视线内移地变化,主注视线也模仿该变化。
主注视线内移意味着,在正视眼镜镜片时,主注视线并不总是存在于连接眼镜镜片的上方顶点和下方顶点的垂直线上。由此,眼镜镜片不该具有的棱镜效果显现。
使用图6对此进行说明。图6的左侧的分布图表示在物体侧的表面(外表面)形成有渐进面、使眼球侧的表面(内表面)成为球面的所谓外表面渐进镜片的、将球面度数(S)设为0.00D、将散光度数(C)设为0.00D、将下加光度数(ADD)设为3.50D的眼镜镜片的表面平均度数。分布图的右侧示出分布图的各相应部分的眼镜镜片的水平剖面形状。
点F是主注视线上的、存在于远用部的点(例如远用度数测量点)。在以穿过点F的方式用水平线A-A'对眼镜镜片进行剖视的情况下,点F处的外表面的切线和内表面的切线的斜率几乎没有产生差异。
另一方面,点N是主注视线上的、存在于近用部的点(例如近用度数测量点)。如上所述,由于辐辏眼球运动,在近用部中主注视线向鼻子一侧 (内侧水平方向)弯曲。其结果为,在以穿过点N的方式用水平线B-B' 对眼镜镜片进行剖视的情况下,点N从剖视时的眼镜镜片的顶点偏离,点 N处的外表面的切线和内表面的切线的斜率产生差异。由于该斜率的差异,导致沿着视线的光线发生折射。即在本例中,由于考虑辐辏而设定主注视线,所以会在眼镜镜片的近用部的主注视线上产生非预期的棱镜。
更糟糕的是,上述非预期的棱镜变成使沿着视线的光线向佩戴者的耳朵一侧(外侧水平方向)折射的外棱镜。如果产生非预期的外棱镜,则佩戴者的眼睛会被迫进行更大的辐辏。使用图7对此进行说明。图7是示出佩戴者受到的来自外棱镜的影响的概略俯视图。在佩戴者观看近处的物体时,如果不产生外棱镜,则如虚线那样不使眼球过度地内移即可。然而由于产生外棱镜,所以为了辨认物体必须使视线变成如实线那样的视线。此时与虚线相比,使双眼的眼球均过度内移。这意味着佩戴者的眼睛会被迫进行更大的辐辏。由于该多余的辐辏,难以避免会导致佩戴者的多余的疲劳。
迄今为止,在具有度数连续变化的部分(例如渐进部)的眼镜镜片中,主要将着眼点放在了佩戴者根据佩戴者的眼前的物体和佩戴者之间的距离 (即前后方向的距离)来调节眼睛。然而,通过本发明人的深入研究,得到如下见解:佩戴者的辐辏(即左右方向、水平方向上的距离)很可能会对佩戴者的佩戴感造成很大的影响。
另外,在图6中举出外表面渐进镜片作为例子,但即使是在内表面存在渐进面的内表面渐进镜片、或者是在两个面中分配了度数的变化的双面渐进镜片,又或者是双面渐进镜片中的、实施了符合眼睛的特性的最佳设计的双面复合型渐进镜片,对眼镜镜片而言都从上方朝向下方具有正度数。因此,与图6所示相同地,即使是内表面渐进镜片,进而即使是随着从用于观看规定距离的一个区域离开而度数变化的具有正度数的单焦点镜片,在考虑了佩戴者的辐辏的主注视线穿过的部分中都可能产生非预期的外棱镜。
以下针对佩戴者的眼球的辐辏量由于非预期的外棱镜的量是如何变化的进行说明。
例如,佩戴者的眼球的辐辏量I(mm)大致可以通过下述的式子近似求出。
I=H/{I×(1/V-D/1000)+1}···(式9)
此处,H为单眼瞳孔间距离(mm),1为目标距离(mm),V为顶点间距离(mm),D为水平方向的镜片的屈光力(D)。
另一方面,非预期的外棱镜能够通过将普伦蒂斯的公式变形的以下的式子(式10)进行估算。另外,对于该变形的细节在后述的(式11~13) 进行说明。
P=ADD×h/10···(式10)
此处,P为棱镜量(Δ),h为从眼镜镜片的水平剖面形状的顶点到主注视线上的点(例如图6的点N)之间的水平距离(mm),h的绝对值相当于眼镜镜片中的所谓内移量。另外,以下,关于h的符号,从眼镜镜片的水平剖面形状的顶点(在本例中连接眼镜镜片的上方顶点和下方顶点的上下直线(竖直线))观察,将鼻子一侧设为正、将耳朵一侧设为负,但以下省略正的符号。另外,水平剖面形状的顶点可以规定为与穿过2个隐藏标记的直线垂直、且包含连接2个隐藏标记的线段的中点的平面,与水平剖面形状相交的点。另外,图6的点N处的h为2.51mm。
当观察(式10)时,可知下加光度数(ADD)越大,非预期的外棱镜越大。
在佩戴着作为远用的处方度数的S为0.00的单焦点镜片的人的情况下,将单眼瞳孔间距离设为32mm,将顶点间距离设为27mm,在观看35cm 远的近处物体时需要的辐辏量根据(式9)估算为2.29mm。另一方面,同一个人佩戴将S设为0.00、将ADD设为3.50D的渐进屈光力镜片来观看 35cm远的近处物体时,如果使近用部的水平方向的镜片的屈光力近似为3.50D,则此时所需要的辐辏量为2.51mm。
即,在将ADD设为3.50D的情况下,与没有下加光度数的情况相比,非预期的外棱镜增大,其结果为,必须使眼球多进行约10%的辐辏。
因此,本发明人新发现了一个课题,其提供一种关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的物体的放大视觉的基础上抑制多余的辐辏的眼镜镜片的技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为想到如下结构:为了至少部分抵消上述非预期的外棱镜,使眼镜镜片具有使沿着视线的光线向佩戴者的鼻子一侧(内侧水平方向)折射的内棱镜。
其结果为,作为本实施方式而想到的结构为如下结构:在考虑了佩戴者的辐辏的主注视线穿过的渐进部中的部分中具有内棱镜的形状,该内棱镜将在该部分中可能产生的外棱镜的至少一部分抵消。
另外,如上所述,主注视线是指在眼镜镜片中视线穿过的部分汇聚而形成的线。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说明,将渐进多焦点镜片中的主注视线定义为连接远用度数测量点和近用度数测量点的线(后述的图 8)。此外,在实用方面,在确定实际的镜片的主注视线的位置时也能够应用。
但是,当然,本实施方式的抵消对象仅是“在作为眼镜镜片中度数连续变化的部分、并且为考虑了佩戴者的辐辏的主注视线穿过的部分中,可能产生的外棱镜”。换言之,如果满足考虑了辐辏的主注视线不是连接上方顶点和下方顶点的上下直线(垂线)的条件,则对主注视线的形状(直线、曲线均可)没有限定。鉴于根据佩戴者主注视线的形状本来就可能变化,作为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眼镜镜片的镜片,不需要唯一地规定主注视线本身的形状和位置。
言归正传,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由于主注视线向鼻子一侧弯曲而产生非预期的外棱镜,通过预先将原来眼镜镜片的形状设为能够发挥内棱镜功能的形状,也能够降低外棱镜的不良影响。因此,通过预先将眼镜镜片设为能够发挥内棱镜功能的形状,能够消除因辐辏而可能产生的非预期的外棱镜。
上述内棱镜若能够部分抵消上述外棱镜,则与以往相比,就能够抑制多余的辐辏。作为一个例子,例如可以考虑到像差的平衡而进行50%的矫正。但是,抵消的比例当然越多越好。因此,上述内棱镜优选抵消上述外棱镜的80%以上(更优选为90%以上,特别优选为95%以上)。
另外,在考虑了辐辏的佩戴者的主注视线穿过的部分中产生的非预期的外棱镜的量,能够通过普伦蒂斯的公式(式10)进行估算。并且,根据估算的外棱镜也可以确定内棱镜的量,通过使眼镜镜片具有该内棱镜的量,能得到本实施方式的眼镜镜片。
当用算式规定上述内容时,如下所述。
首先,图8是本实施方式中的眼镜镜片的概略平面图。点F为远用度数测量点,点N为近用度数测量点。如上所述,h是从眼镜镜片的水平剖面形状的顶点到主注视线上的点(例如图6的点N)之间的水平距离(mm),也是点F和点N的水平方向的距离(mm)。h的绝对值相当于眼镜镜片中的所谓内移量。此外,点F′是从点F起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了距离h的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点F′测量远用部的水平方向的棱镜量,在点N测量近用部的水平方向的棱镜量。通过这样做,能够消除由于与下加光度数独立的处方的远用度数而产生的棱镜作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点F′和点N之间的棱镜量来构建用于估算非预期的外棱镜的算式。
首先,求出点F′和点N处的棱镜量。当应用先前举出的普伦蒂斯的公式(式10)时,变为如下所示。
PF=DF×h/10···(式11)
PN=DN×h/10···(式12)
此处,PF表示点F’及点F的棱镜量(Δ),PN表示点N的棱镜量(Δ)。另外,关于棱镜量,将外棱镜设为正,将内棱镜设为负。但是,在本说明书中,也有时在标明是内棱镜还是外棱镜的同时省略符号。此时,在进行“外棱镜增加”的表现的情况下,是指外棱镜的程度在增大,是指“外棱镜的量的绝对值在增加”的意思。
此外,DF表示远用部的水平方向的度数(屈光度,power)(D),DN表示近用部的水平方向的度数(屈光度)(D)。
此处,非预期的外棱镜用(PN-PF)表示。因此,在不包含特殊的棱镜的以往的一般渐进多焦点镜片中,以下的式子成立。
PN-PF=(DN×h/10)-(DF×h/10)
=(DN-DF)×h/10
=ADD×h/10···(式13)
非预期的外棱镜的量(Δ)能够通过(ADD×h/10)进行估算。即,表示当在实际的眼镜镜片中测量的(PN-PF)比(ADD×h/10)小时,非预期的外棱镜的至少一部分被抵消。其结果为,也可以用以下的式子规定本实施方式的眼镜镜片。
PN-PF<ADD×h/10···(式14)
在该(式14)的基础上,还优选满足以下的(式15)。
|PN-PF-ADD×h/10|≥0.25···(式15 )
(式15)的左边表示“附加内棱镜所导致的非预期的外棱镜的减少情况”。即,(式15)表示非预期的外棱镜被抵消处方的棱镜的1步的量(0.25Δ) 以上。另外,优选(式15)的左边设为超过0.25Δ的值。
另外,在作为本发明的对象的眼镜镜片中,当规定“考虑了佩戴者的辐辏的主注视线穿过的部分”(以下也仅称为“部分α”。)时,则在实用上规定成连接远用度数测量点F和近用度数测量点N的线段附近的部分也没有问题,这仅是一个例子。
此外,作为部分α处的眼镜镜片的具体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是部分α处的内表面的具体形状),可举出以下形状。即,优选在部分α的至少一部分中,具有将在水平方向上剖视部分α时的眼镜镜片的物体侧的表面和眼球侧的表面的至少任一个的形状朝向眼镜镜片的下方连续地(逐渐地) 扭曲的形状,以使内棱镜朝向眼镜镜片的下方增加。这意味着使双眼观看的视差连续地(逐渐地)增大。
具体在实施例的项目中阐述,相对于考虑非预期的外棱镜之前的渐进面的光学布局(后述的比较例3、图13(a)(b)),在远用度数测量点F或棱镜度数测量点P的下方的部分中将在水平方向上剖视时的眼镜镜片的内表面形状朝向眼镜镜片的下方连续地扭曲的是实施例3~5,其中以下例示的实施例3的光学布局为图20(a)、(b)。
在实施例3的图20(b)和比较例3的图13(b)之间,表面平均度数的差异较小。其原因在于,即使附加了棱镜,也只是从表面的上方到下方在主注视线上的点上使水平剖面形状的切线的斜率连续地变化的状态下构成渐进面,由渐进面获得的平均的度数本身没有太大变动。但是,当然由于将表面形状连续地扭曲,因此在实施例3中,图20(a)所示的表面像散的分布图本身略偏向鼻子一侧的下方。此外,伴随于此,关于表面像散的分布图,在实施例3和比较例3之间大为不同。
另一方面,使实施例3的眼镜镜片的形状(曲线)本身在部分α的侧方进行变形的例子为实施例6,在与实施例6同样的设计条件下改变了内表面形状扭曲方式的例子为实施例7、8。以下,例示实施例6。在实施例 6中,在实施例3的眼镜镜片的表面的侧方使曲线本身变形,在部分α的侧方将内棱镜的量抑制得低。因此,在实施例6的表面像散的分布图(图23(a))中,能够得到与考虑非预期的外棱镜之前的渐进面的表面像散的分布图(比较例3、图13(a))近似的布局的表面像散。另一方面,由于在表面的侧方使曲线本身变形,因此在实施例6的表面平均度数的分布图 (图23(b))中,近用部随着朝向下方而向鼻子一侧倾斜。
以下详细阐述上述内容。
首先,阐述实施例3涉及的内容。如上所述,为了抵消非预期的外棱镜,需要使眼镜镜片具有发挥内棱镜功能的形状。为了将其实现,需要使前面举出的图6中的主注视线上的点处的外表面的切线和内表面的切线的斜率产生差异,并且需要向发挥内棱镜功能的方向产生倾斜。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优选的例子中,为了使图6中的主注视线上的点处的外表面的切线的斜率和内表面的切线的斜率之间产生差异,在部分α的远用度数测量点F或棱镜度数测量点P的下方的部分中,使在水平方向上剖视时的眼镜镜片的内表面形状朝向眼镜镜片的下方连续地扭曲。此时,在眼镜镜片的内表面中,主注视线上的点的切线设定为在鼻子一侧时为水平方向的剖视下方,在耳朵一侧时为水平方向的剖视上方。由此,能够使内棱镜朝向眼镜镜片的下方连续地增加,能够使眼镜镜片具有这样的内棱镜。上述的扭曲形状是考虑到本实施方式中例示的主注视线为了反映佩戴者的辐辏而朝向眼镜镜片的下方逐渐地向鼻子一侧弯曲的情况的的基础上的形状。
上述列举的内容是针对部分α的说明。以下还说明部分α以外的部分的形状。另外,此时使用图9和图10进行说明。图9和图10是示出在眼镜镜片中主注视线穿过的部分α和其侧方中的内棱镜的控制情况的概念图。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在图9和图10中将主注视线用直线表示。这是为了使主注视线沿着Y轴的措施,并不表示主注视线在上下方向上直线状地延伸。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从本实施方式的眼镜镜片中的部分α观察,在外侧水平方向和内侧水平方向的部分也具有内棱镜的形状。这是随着使部分α具有内棱镜的情况,结果在部分α的侧方也同样具有内棱镜的形状。以图9而言,按照图9(a)→(b)→(c)的顺序,将在水平方向上剖视时的眼镜镜片的内表面形状的整体朝向眼镜镜片的下方连续地扭曲。该形状由于采用使眼镜镜片从水平方向的一端到另一端同样地具有内棱镜的形状,因此对眼镜镜片的加工比较简单。其结果为在采用上述结构的情况下,眼镜镜片的制造效率提高。
另外,上述内容与后述的实施例3~5对应。
此处,也能够从表面屈光力的分布这一方面来规定上述内容。以下进行说明。图26是将后述的比较例3(参考例即具有内棱镜之前的原来的渐进面)中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分为水平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图(图26(a))和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图(图26(b))的图。
另外,针对后述的实施例3和实施例6,也在图27和图30中设有同样的图。
此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能够如下求出。
在存在某个表面的情况下,表面上的各个点处的最大、最小的曲率和其方向是唯一确定的。由于表面屈光力是曲率乘以折射率的系数的结果,所以这意味着表面上的各点处的最大、最小的表面屈光力和其方向也唯一地确定。此处,当将最大、最小的表面屈光力分别设为Dmax、Dmin,将最大屈光力的方向设为AX时,表面上的各个点处的任意方向(θ)的表面屈光力能够用以下的欧拉公式计算求出。
D=Dmax×COS2(θ-AX)+Dmin×SIN2(θ-AX)···(式1 6)
水平方向的表面屈光力通过将θ=0或180代入(式16)来求出,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通过将θ=90或270代入该式来求出。像这样通过在表面上的各个点求出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得到如图21(a)和(b) 这样的图。
此外,(式16)的(Dmax+Dmin)/2表示表面平均度数,|Dmax-Dmin| 表示表面像散。
当对示出具有内棱镜之前的原来的渐进面的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的图26(b)和与上述内容对应的实施例3的图27(b)进行比较时,在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中大为不同。
另外,在本例中,在水平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中没有产生大的差异的原因是,在本例中只不过是在水平方向上赋予内棱镜,在水平方向上对眼镜镜片的内表面的曲线的形状本身没有加以变更。但是,当在垂直方向观察时,曲线的形状发生变化,产生如上述那样的差异。
在此,在图33中示出在作为与图8的穿过附加(例如印刻)在眼镜镜片上的2个隐藏标记的水平基准线平行的直线、并且为穿过从连接远用度数测量点F和近用度数测量点N的线段的中点起垂直上方3mm处的点的水平直线上,将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绘制而成的图。另外,图33的原点是穿过上述2个隐藏标记的中心的竖直线和上述水平直线相交的点。但是,主注视线穿过的点是从原点向鼻子一侧的水平方向移动了0.9mm(此处为 -0.9mm)的点。
在后述的实施例3中进行说明,当观看图33时,当比较从主注视线穿过的点起+15mm的位置处的表面屈光力和从主注视线穿过的点起-15mm 的位置处的表面屈光力时,可知比较例3和各实施例之间存在大的差异。即,在比较例3的情况下,两者之间不存在屈光力的差异,另一方面,在实施例3中,鼻子一侧的屈光力变高。这在将眼镜镜片具有的内棱镜的量设为0.25Δ的情况下(实施例3-1)、设为0.50Δ的情况下(实施例3-2),也是同样的。
另外,在本例中,由于例示了图8所述的鼻子一侧的左侧的左眼用眼镜镜片,因此结果成为这样,但如果是右眼用眼镜镜片则示出相反的情况。因此,如果要明确比较例3和实施例3(进而本实施方式)之间的差异而对本例进行规定,则规定如下。
·在作为与穿过2个隐藏标记的水平基准线平行的直线、并且为穿过从连接远用度数测量点F和近用度数测量点N的线段的中点起垂直上方 3mm处的点的水平直线上,从主注视线穿过的点起±15mm的位置处的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差的绝对值为0.25D以上(优选为0.30D以上,更优选为0.60D以上)。
另外,实施例3-1中的上述绝对值为0.38D,实施例3-2中的上述绝对值为0.76D。
此外,关于与本实施例对应的其它实施例4~5,也可以在使规定该绝对值的水平直线的配置变化的基础上,进行如上述那样的规定。例如也可以设置如以下这样的规定。
·在作为与穿过2个隐藏标记的水平基准线平行的直线、并且为穿过连接远用度数测量点F和近用度数测量点N的线段的中点的直线上,从主注视线穿过的点起±15mm的位置处的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差的绝对值为0.25D以上(优选为0.40D以上,更优选为0.70D以上)。
·在作为与穿过2个隐藏标记的水平基准线平行的直线、并且为穿过从连接远用度数测量点F和近用度数测量点N的线段的中点起垂直下方 3mm处的点的直线上,从主注视线穿过的点起±15mm的位置处的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差的绝对值为0.25D以上(优选为0.40D以上,更优选为 0.80D以上)。
另外,也可以以单体的形式采用上述各规定,但为了突出本例的特征,也优选酌情地组合来采用。
与此相对,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另一个例子,如图10所示,举出抑制部分α的侧方的内棱镜的量的方法。具体而言,是减小从部分α向外侧水平方向和内侧水平方向附加的内棱镜的方法。
的确,为了抵消非预期的外棱镜,应当使眼镜镜片具有内棱镜,但有可能在部分α的侧方将水平方向的棱镜感知为一种形变。为了排除这样的可能性,需要在部分α的侧方将水平方向的棱镜(内棱镜)的量抑制得低。即,需要如上述例子那样在水平方向整体上扭曲了表面形状后,使侧方的扭曲恢复原状。本例是通过眼镜镜片的度数的变化(即表面形状的进一步变形)来实施抑制该内棱镜的量的例子。作为具体的结构,在图10中如图10(a)→(b)→(c)的形状变化所示那样,是在表面的侧方使曲线本身在水平方向上变形的结构。根据该结构,能够提供在抑制非预期的外棱镜的产生的同时在侧方使形变减少的眼镜镜片。
另外,上述内容与后述的实施例6~8对应。
与前面举出的实施例3所对应的内容同样地,也能够从表面屈光力的分布的方面来规定上述内容。以下进行说明。图30是将后述的实施例6 中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分为水平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图(图30(a)) 和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图(图30(b))的图。
当对示出具有内棱镜之前的原来的渐进面的水平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的图26(a)和与上述内容对应的实施例6的图30(a)进行比较时,在水平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中大为不同。这是因为在水平方向上对眼镜镜片的内表面的曲线的形状本身施加了改变。
此处,在图36中示出在作为与图8的穿过印刻在眼镜镜片上的2个隐藏标记的水平基准线平行的直线、并且为穿过从连接远用度数测量点和近用度数测量点的线段的中点起垂直下方3mm处的点的水平直线上,将水平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绘制而成的图。另外,图36与前面举出的图33(实施例3)对应的实施例6涉及的图,关于图中内容省略说明。
在后述的实施例6中会进行说明,当观看图36时,当比较从主注视线穿过的点(垂直虚线)起+5mm的位置的表面屈光力和从主注视线穿过的点起-5mm的位置的表面屈光力时,可知比较例3和实施例6之间存在大的差异。即,在比较例3的情况下,两者之间几乎不存在屈光力的差异,另一方面,在实施例6中,耳朵一侧的屈光力变高。这在将眼镜镜片具有的内棱镜的量设为0.25Δ的情况下(实施例6-1)、设为0.50Δ的情况下(实施例6-2),也是同样的。
另外,由于在本例中例示了图8中的鼻子一侧的左侧的左眼用眼镜镜片,因此结果成为这样,但如果是右眼用眼镜镜片则示出相反的情况。因此,如果要明确比较例3和实施例6(进而本实施方式)之间的差异而对本例进行规定时,则规定如下。
·在作为与穿过2个隐藏标记的水平基准线平行的直线、并且为穿过从连接远用度数测量点和近用度数测量点的线段的中点起垂直下方3mm 处的点的直线上,从主注视线穿过的点起±5mm的位置处的水平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差的绝对值为0.12D以上(优选为0.20D以上,更优选为0.40D 以上)。
另外,实施例6-1中的上述绝对值为0.22D,实施例6-2中的上述绝对值为0.50D。
此外,关于与本实施例对应的其它实施例7~8,也可以在使规定该绝对值的水平直线的配置变化的基础上,进行如上述那样的规定。例如也可以设置如以下这样的规定。
·在作为与穿过2个隐藏标记的水平基准线平行的直线、并且为穿过连接远用度数测量点F和近用度数测量点N的线段的中点的直线上,从主注视线穿过的点起±15mm的位置处的水平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差的绝对值为0.12D以上(优选为0.20D以上,更优选为0.40D以上)。
·在作为与穿过2个隐藏标记的水平基准线平行的直线、并且为穿过从连接远用度数测量点F和近用度数测量点N的线段的中点起垂直上方 3mm处的点的直线上,从主注视线穿过的点起±15mm的位置处的水平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差的绝对值为0.12D以上(优选为0.20D以上,更优选为 0.40D以上)。
另外,也可以以单体的形式采用上述各规定,但为了突出本例的特征,也优选酌情地组合来采用。
作为该情况下的内棱镜的附加量,只要是能够实现上述功能的量就可以是任意的。但是,现在,根据本发明人的调查,在渐进镜片的情况下,并且在从镜片上方(例如远用部)向镜片下方(近用部)附加内棱镜时,如果其附加量为2Δ以下,则即使将佩戴者的个体差异加以考虑,也能够大致可靠地得到放大视觉效果,并且能够将因表面的扭曲而产生的像散、形变的影响抑制到最小限度。
另外,在上述举出的实施例3、实施例6中设定的棱镜量是考虑了期望的β(放大倍率)和以规定的比例抵消非预期的外棱镜这样的多个内容来确定的。另一方面,也可以另外估算根据期望的β(放大倍率)确定的棱镜量和用于以规定的比例抵消非预期的外棱镜的棱镜量。并且,也可以将对2个棱镜量单纯进行加法运算的结果作为内棱镜的量,但在该内棱镜的量过大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对2个棱镜量分别附加权重的基础上进行加法运算。无论如何,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人的调查,如果内棱镜的量为 2Δ以下,则即使将佩戴者的个体差异加以考虑,也能够大致可靠地得到放大视觉效果,并且能够将因表面的扭曲而产生的像散、形变的影响抑制到最小限度。
[实施方式3]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上述的“一对眼镜镜片”相关的技术、即眼镜镜片的设计方法(制造方法)、眼镜镜片供给系统及眼镜镜片供给程序。
以下,按以下顺序说明本实施方式。
4.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的设计方法(制造方法)
4-1.准备工序
4-2.设计工序
4-3.制造工序
5.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的供给系统
5-1.接收部
5-2.设计部
5-3.发送部
6.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的供给程序
<4.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的设计方法(制造方法)>
以下,阐述本实施方式的眼镜镜片的设计方法(制造方法)。另外,在以下记载中,省略对与上述各实施方式重复的部分的记载。此外,在以下记载中,对于没有记载的内容,也可以采用公知的技术。例如,也可以酌情采用WO2007/077848号公报记载的眼镜镜片的供给系统相关的记载内容。
(4-1.准备工序)
在本工序中,为随后进行的设计工序做准备。作为该准备,首先取得在设计眼镜镜片时需要的信息。作为眼镜镜片相关的信息,大致分为:作为镜片商品固有的数据的商品固有信息、和作为佩戴者固有的数据的佩戴者固有信息。在商品固有信息中包含镜片原料的折射率n、渐进带长所代表的渐进面设计参数等相关的信息。在佩戴者固有信息中包含与远用度数 (球面度数S、散光度数C、散光轴AX、棱镜度数P、棱镜基底方向PAX 等)、下加光度数ADD、布局数据(远用PD、近用PD、视点位置等)、镜框形状、表示镜框和眼睛的位置关系的参数(前倾角、外倾角、顶点间距离)等相关的信息。
(4-2.设计工序)
接下来,在本工序中,基于眼镜镜片相关的信息,进行眼镜镜片的设计。此时,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的每一个具有用于观看有限距离的物体的部分(例如近用部),使该部分具有当佩戴者通过近用部观看该物体时使视线朝向与该物体不同的方向的内棱镜的形状。
作为设计方法,可以采用使眼镜镜片具有棱镜的公知的设计方法。例如,基于眼镜镜片相关的信息,预先制作与在附加使视差产生的本实施方式的内棱镜之前的原来的渐进面的光学布局相关的事先设计信息。在此基础上,也可以对事先设计信息进行附加内棱镜的设计。
另外,与上述原来的渐进面的光学布局相关的事先设计信息也可以在准备工序中获得。
按步骤记载上述设计工序,例如如下所述。
(4-2-1.事先设计信息的获得步骤)
在本步骤中,预先获得与上述原来的渐进面的光学布局相关的事先设计信息。
(4-2-2.具有的内棱镜的量的确定步骤)
在本步骤中,确定内棱镜的量。作为确定方法,例如也可以在上述的 (式8)中确定作为目标的β(放大倍率),并进行逆运算来确定P。此时,也预先确定使双眼用的眼镜镜片的每一个具有何种程度的量的内棱镜(例如设为等量或设置差值)。
(4-3.制造工序)
在本工序中,基于设计工序的结果制造眼镜镜片。关于具体的制造方法,也可以采用公知的方法。例如,也可以将通过设计工序得到的设计数据输入到加工机,对镜片毛胚进行加工来制造眼镜镜片。
另外,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酌情追加上述工序以外(例如清洗工序、镀膜等)的工序。
另外,本实施方式是一种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的设计方法(制造方法)。前面所述的工序是关于一对眼镜镜片中的一个镜片的工序。因此,对另一个眼镜镜片也进行上述的各工序。另外,也可以在最初就将眼镜镜片的每一个具有的内棱镜设定为等量。
作为此外的内容,例如,也可以将[实施方式2]所述的内容应用于本实施方式的设计工序。以下进行说明。
在设计工序时,使上述部分α(即在眼镜镜片中度数连续地变化的部分且考虑了佩戴者的辐辏的主注视线穿过的部分)具有将在该部分可能产生的非预期的外棱镜的至少一部分抵消的内棱镜的形状。
作为设计方法,例如,基于眼镜镜片相关的信息,预先制作与考虑非预期的外棱镜之前的原来的渐进面的光学布局相关的事先设计信息(后述的比较例3)。在此基础上,也可以对事先设计信息应用上述举出的与后述的实施例3~5对应的方法(表面形状的扭曲)、与后述的实施例6~8对应的手法(在扭曲了表面形状的基础上使侧方的扭曲恢复原状),来设计部分α和侧方的部分及除此之外的部分。
另外,与上述原来的渐进面的光学布局相关的事先设计信息也可以在准备工序中获得。
当按步骤记载上述设计工序时,例如如下所述。在图11中,示出概略地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设计工序的流程图。
(4-2-1.事先设计信息的获得步骤)
在本步骤中,预先获得与上述原来的渐进面的光学布局相关的事先设计信息。
(4-2-2'.非预期的外棱镜的量的计算步骤)
本步骤只不过是优选进行的步骤,根据事先设计信息,能够通过上述普伦蒂斯的公式(式10)对眼镜镜片的内表面的各点处的非预期的外棱镜的产生量进行估算。本步骤可以通过例如设计部中的运算单元进行计算,也可以通过例如外部的服务器、云来计算外棱镜的产生量。
(4-2-3'.具有的内棱镜的量的确定步骤)
本步骤只不过是优选进行的步骤,与由前面的步骤得到的非预期的外棱镜的量对应地计算具有的内棱镜的量。另外,也可以在最初设定抵消非预期的外棱镜中的百分之几,根据该设定来确定内棱镜的向下方的增加量。
在没有进行之前的(4-2-2'.非预期的外棱镜的量的计算步骤)的情况下,进行使眼镜镜片具有预先确定的量的内棱镜的设计。在该情况下,在此重新进行(4-2-2'.非预期的外棱镜的量的计算步骤)。并且,比较预先确定的量的内棱镜和计算出的非预期的外棱镜的量,判定是否至少在部分α中充分抵消了非预期的外棱镜(4-2-4'.判定步骤)。
其结果为,如果抵消程度充分,则结束设计工序,向制造工序转移。另一方面,如果抵消程度不充分,则在追加一定量的内棱镜的基础上,比较追加后的内棱镜的量和非预期的外棱镜的量,进行判定。反复进行该判定直至抵消程度达到充分。
另外,如上所述,也可以考虑期望的β(放大倍率)和以规定的比例抵消非预期的外棱镜的多个内容来确定棱镜量,也可以另外估算根据期望的β(放大倍率)确定的棱镜量和用于以规定的比例抵消非预期的外棱镜的棱镜量。
在该情况下,在上述(4-2-4'.判定步骤)中,也可以与上述例子相反地,仅预先设定期望的β(放大倍率),计算能够以期望的程度将非预期的外棱镜的量抵消的内棱镜的量,使用(式8)根据该内棱镜的量来计算出β' 后,判定β'是否为期望的β以上(或者在规定的范围,例如0.8×β≤β'≤1.2×β)。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制造一种能够视觉感知到放大了物体的、且能够抵消至少一部分非预期的外棱镜的眼镜镜片。
<5.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的供给系统>
以下阐述本实施方式的眼镜镜片供给系统。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眼镜镜片供给系统中,具有控制以下阐述的各部的控制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包含控制部在内的各部设置在眼镜镜片的设计制造商方具备的计算机(设计制造商方终端30)的例子进行说明。图12是概略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眼镜镜片供给系统1的框图。
(5-1.接收部31)
在接收部31中,从眼镜店方终端20的信息存储部21乃至收发部22 经由公共线路5接收眼镜镜片相关的信息。该信息如上所述。另外,该信息也可以包含与上述原来的渐进面的光学布局相关的事先设计信息。该信息是通常通过眼镜店方具有的计算机(眼镜店方终端20)的输入单元而输入的信息。当然,也可以从眼镜店方终端20以外的场所(例如外部的服务器、云4)酌情地取得该信息。
(5-2.设计部32)
在设计部32中,基于眼镜镜片相关的信息,使近用部具有当佩戴者通过该部分观看该物体时使视线朝向与该物体不同的方向的内棱镜的形状。为了设计眼镜镜片的光学布局,优选在设计部32中具有用于计算光学参数的运算单元321。但是,在从眼镜店方终端20以外的场所取得的信息中存在附加内棱镜之前的光学布局的情况下,极端地说,也可以在设计部32 中只进行将内棱镜附加在该光学布局中。此外,也可以根据本结构来进行作为[实施方式2]所述的、之前所述的优选例的设计工序的内容。
另外,关于具体的设计方法,如<4.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的设计方法(制造方法)>所述。
(5-3.发送部34)
在发送部34中,发送通过设计部32得到的设计信息。另外,作为发送目的地,可举出眼镜店方终端20。将设计信息(进一步说,将该设计信息根据表面像散分布图、平均度数分布图进行可视化后的信息)发送到眼镜店方,由眼镜店方确认该设计信息,若没有问题,则向制造眼镜镜片的制造商发送该设计信息,委托制造眼镜镜片。另外,在设计制造商也能够进行眼镜镜片的制造的情况下,从眼镜店方终端20向设计制作商方终端 30发送委托制造眼镜镜片相关的信息。
另外,在同一装置内存在发送部34和眼镜镜片的加工机(未图示)的情况下,将眼镜镜片供给系统1称为眼镜镜片制造装置也是无妨的。
另外,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酌情追加上述各部以外的结构。例如,如 <4.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的设计方法(制造方法)>所述,可以另外设置根据作为目标的β(放大倍率)对P进行逆运算的运算部(未图示)、估算非预期的外棱镜的量的运算部(未图示),也可以通过设计部32中的运算单元321进行上述运算。结果将所得到的内棱镜的量(根据情况,加上与放大倍率β对应的内棱镜的量)发送到设计部32,也可以从设计部32得到反映了该内棱镜的量的设计信息。此外,也可以设置进行上述判定步骤的判定部33。该判定部33也可以作为设计部32的一部分的结构。
<6.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的供给程序>
在用于使之前所述的眼镜镜片供给系统1运转的程序及其存储介质中,也反映了本实施方式的技术思想。即,通过采用使计算机(终端)至少作为接收部31、设计部32和发送部34发挥功能的程序,最终能够供给通过佩戴眼镜镜片而自由地视觉感知到放大了物体的眼镜镜片,优选能够供给抑制多余的辐辏的眼镜镜片。
[总结]
根据本实施方式,使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的每一个具有处方棱镜之外的内棱镜。由此,在视线穿过眼镜镜片时,有意地使双眼之间产生视差。在此基础上,利用在双眼观看时作为在佩戴者的脑中进行的处理的、从各眼睛入射的各物体像的融合(即融像),使佩戴者能够视觉感知到放大了物体的像。
其结果为,能够满足使用者的年龄段越高在佩戴眼镜镜片时就越想要放大观看物体的需求,能够满足特别是在观看位于有限距离的物体时增大的该需求。
而且,对于该需求,不用另外准备放大镜(lupe)。因此,对于佩戴者而言眼镜框的选择自由度扩大,并且通过制作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能够满足上述需求。其结果为,能够抑制费用增加,能够以合理的价格向佩戴者提供一对眼镜镜片。
进而,根据优选例,通过使远用度数测量点、棱镜度数测量点、或配适点的下方处具有上述的内棱镜,在两视线为平行的远用部,在双眼观看时不会产生视差。其结果为,佩戴者在观看远处时,两视线平行而成为自然的视线。另一方面,佩戴者在观看位于有限距离的物体时能够视觉感知到放大了物体的虚像。
进而,根据优选例,即使由于主注视线向鼻子一侧弯曲而产生非预期的外棱镜,通过预先将原来眼镜镜片的形状设为能够发挥内棱镜功能的形状,也能够降低外棱镜的不良影响。即,通过预先将眼镜镜片设为能够发挥内棱镜功能的形状,能够消除因辐辏而可能产生的非预期的外棱镜。其结果为,能够抑制多余的辐辏。
另外,通过抑制多余的辐辏能够发挥如下效果:例如在佩戴者佩戴了不具有渐进部的单纯的单焦点镜片的情况下,即使佩戴者将单焦点镜片换成渐进屈光力镜片,也不会产生不舒适感。
[变形例]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能够导出通过发明的构成要素、其组合而能得到的特定效果的范围内,也包含施加了各种变更、改良的方式。
(眼镜镜片)
在中近镜片、近近镜片的情况下,由于设想佩戴者进行手边工作的情况,因此处于观看细小文字、处理细小物体的状态、或总是辐辏的状态,因而在中近镜片或近近镜片的情况下,本发明带来的效果极大。
另外,在中近镜片、近近镜片的情况下,上述的(式14)和(式15) 中的远用部改称为用于观看特定距离的部分(例:远用度数测量点F→特定距离用度数测量点)即可,近用部成为用于观看比该特定距离近的距离的区域。
另外,在[实施方式2]中,即使在度数随着远离用于观看规定的距离的一个区域而变化的具有正度数的单焦点镜片的情况下,也只是在上述情况中例如远用部(用于观看远处的、稳定且度数大致恒定的区域)变得不存在,而仍然存在朝向眼镜镜片的下方附加正度数的渐进部。此外,即使不存在远用度数测量点,也可以将表示确认在眼镜镜片上的规定位置处是否确保了规定的度数的意思的度数测量点改称为上述的“用于观看特定距离的部分的度数测量点”。
此外,在如上述那样的单焦点镜片的情况下,由于不存在远用部,因此也不存在远用度数测量点,进而在名义上也不存在上述的内表面渐进镜片中定义的“主注视线”。然而,即使佩戴上述单焦点镜片也仍然会产生辐辏,因此仍然会产生非预期的外棱镜的问题。因此,即使对于如上述那样的单焦点镜片,也能够使用与上述情况同样的方法使该单焦点镜片具有内棱镜。在实用方面,作为用于确定主注视线的方法,将上述“用于观看特定距离的部分的度数测量点”设为假设的远用度数测量点,将连接该点和近用度数测量点N的线段确定为主注视线。
(扭曲形状)
在[实施方式2]中,由于举出了内表面渐进镜片的情况,因此例示了扭曲内表面形状的情况。另一方面,如果在水平方向剖视眼镜镜片时,主注视线穿过的部分的外表面的切线和内表面的切线之间的斜率产生差异,则会产生棱镜效果。因此,可以将外表面的形状朝向眼镜镜片的下方连续地扭曲,也可以将双面连续地扭曲。
此外,在[实施方式2]中,举出了从远用度数测量点F或棱镜度数测量点P附近向下方连续地扭曲表面形状而连续地增加内棱镜的例子,但也可以不连续地扭曲表面形状,例如通过使内表面的形状整体一律倾斜而产生内棱镜。但是,由于辐辏朝向下方逐渐向鼻子一侧弯曲,在侧方的情况下水平方向的棱镜容易被识别为形变,因此优选前面举出的扭曲方式。
此外,也可以将之前举出的扭曲方式应用于部分α的一部分。最终只要能够至少部分抵消非预期的外棱镜即可。但是,为了取得眼镜镜片的形状的平衡,也优选对部分α整体应用之前举出的扭曲方式。
进而,假设度数变动的部分只占了眼镜镜片的一部分,仅在该部分度数连续地变化的情况下,只在该部分的部分应用上述的形状即可。原本产生非预期的外棱镜而给佩戴者带来较大影响的是眼镜镜片的成为正度数的部分。因此,只要能够在该部分α中抵消外棱镜的至少一部分即可。
实施例
接下来示出实施例来具体说明本发明。当然,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实施例。
在本项目中,如之前简单阐述的那样,首先,举出作为参照例的比较例。以下阐述的各比较例是涉及具有内棱镜之前的眼镜镜片的例子。
与之相对,以下阐述的各实施例是涉及对比较例附加了当佩戴者通过近用部观看该物体时使视线朝向与该物体不同的方向的内棱镜的形状的眼镜镜片的例子。
以下,说明各个例子。
<比较例1(参照例)>
在本例中,制作一对用于老视眼镜的单焦点镜片。作为各镜片的参数,将球面度数(S)设为+1.50D,将散光度数(C)设为0.00D。作为其它参数,将基线设为4.00D,将折射率设为1.60,棱镜处方设为零,中心厚度设为2.00mm。
在该基础上,基于在之前举出的图3和图4中H、W等与[实施方式 1]中所述的相同的条件下(H=32mm,W=400mm),(式8)成立的假定,计算出β(放大倍率)。在本例中,水平方向(内侧水平方向或外侧水平方向)的棱镜量为零,因此,自然地,β=1.00。
<实施例1>
使用与比较例1(参照例)同样的参数,制作一对用于老视眼镜的单焦点镜片。但是,在本例中,对眼镜镜片的每一个一律附加内棱镜。棱镜的量设为1Δ。
在该基础上,根据(式8)计算出β(放大倍率)。其结果为,β=1.14,可知相对于物体的实像,虚像变为1.14倍(增加14%)的大小,对于佩戴者而言能够视觉感知到放大了物体。
<比较例2(参照例)>
在本例中,作为各眼镜镜片,采用了在内表面具有远用部和近用部以及存在于两者之间的渐进部的内表面渐进镜片(外表面为球面)。因此,以下示出的结果是与内表面相关的结果。将球面度数(S)设为0.00D,将散光度数(C)设为0.00D,将下加光度数(ADD)设为1.50D。作为其它参数,将基线设为4.00D,将折射率设为1.60,棱镜处方设为零,中心厚度设为2.00mm。
在本例中,水平方向(内侧水平方向或外侧水平方向)的棱镜量为零,因此,自然地,β=1.00。
<实施例2>
使用与比较例2(参照例)同样的参数,制作一对内表面渐进镜片。但是,在本例中,对眼镜镜片的每一个一律附加内棱镜。棱镜的量设为1Δ。
在该基础上,根据(式8)计算出β(放大倍率)。其结果为,β=1.14,可知相对于物体的实像,虚像变为1.14倍(增加14%)的大小,对于佩戴者而言能够视觉感知到放大了物体。
在以下例子中,阐述应用了[实施方式2]的(3-1.对于正视时的散开的应对)和(3-2.对非预期的外棱镜的应对)的例子。
首先,如前面简单阐述的那样,首先作为参照例,存在比较例3。比较例3是针对“非预期的外棱镜”采取了应对方案之前的眼镜镜片的例子。
与之相对,在实施例3中,为了应对“正视时的散开”,对比较例3 设定为在棱镜度数测量点P的下方的部分处具有内棱镜。而且,为了应对“非预期的外棱镜”,将在水平方向剖视时的眼镜镜片的内表面形状朝向眼镜镜片的下方连续地扭曲。本例是涉及采取了如以上这样的应对方案的眼镜镜片的例子。
进而,实施例6是涉及使实施例3的眼镜镜片的形状(曲线形状本身) 在部分α的侧方在水平方向上变形的眼镜镜片的例子。
以下,说明各个例子。
<比较例3(参照例)>
在本例中,将眼镜镜片的外表面设为球面,将内表面设为渐进面,将球面度数(S)设为0.00D,将散光度数(C)设为0.00D,将下加光度数(ADD)设为2.00D。作为其它参数,将基线设为4.00D,将折射率为1.60,棱镜处方设为零,中心厚度设为2.00mm,在将连接2个隐藏标记的线段的中点设为原点的情况下,远用度数测量点F的坐标设为(0.0,8.0),近用度数测量点N的坐标设为(-2.5,-14.0),棱镜度数测量点的坐标设为(0.0,0.0),配适点设为(0.0,4.0)。在本例中,假定连接远用度数测量点F和近用度数测量点N的两点的直线是相当于主注视线的部分。
结果所得到的原来的渐进面的光学布局相关的事先设计信息为图13。图13的(a)是表面像散的分布图,(b)是表面平均度数的分布图,(c) 是示出在沿着通过内表面的形状观看物体时的视线的光线的偏移量、即棱镜作用的量的图,(d)是(c)的局部的放大图。此处,图13(c)示出俯视眼镜镜片(本次为内表面)时的位置和实际视线穿过的位置处的相关关系。另外,在图13(c)中网格间距为2.5mm(以下同样)。
例如,在图13(c)中,赋予从原点起向鼻子一侧移动2.5mm的垂直方向的直线(粗线)。如果在没有度数变化的单焦点镜片的情况下,则由于不会产生非预期的外棱镜,因此与眼镜镜片上的粗线相当的部分和与该粗线相当的网格线应当一致(即没有水平方向的视线的偏移)。因此,图13(c)是比较例,在眼镜镜片的上部,网格线和粗线均是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形式而一致。
然而,在比较例3中,在眼镜镜片的下部,如图13(d)所示,网格线与粗线相比逐渐向鼻子一侧位移。也就是说,这表示在佩戴者观看眼镜镜片的下部时,产生了非预期的外棱镜,即向鼻子一侧过度辐辏。如之前举出的图7所示,由于产生非预期的外棱镜,因此为了辨认物体,双眼的眼球均会过度内移。图13(c)和(d)表示该结果。
另外,以下该网格线代表的意思相同。
另外,在本例和后述的实施例中将散光度数设定为0.00D。另一方面,也可能存在眼镜镜片反映了散光处方而具有散光度数的情况。但是,即使在该情况下,只要对与散光处方对应的散光度数进行矢量减法运算,在渐进多焦点镜片的情况下对远用测量基准点处的表面像散进行矢量减法运算即可。由此,能够得到与图13(b)对应的表面平均度数的分布图。
<实施例3>
相对于比较例3的眼镜镜片,在本例中以具有内棱镜的方式,在眼镜镜片的内表面中,主注视线上的点的切线设定为在鼻子一侧时为水平方向的剖视下方,在耳朵一侧时为水平方向的剖视上方。另外,通过从棱镜度数测量点P到近用度数测量点N连续地扭曲内表面,使眼镜镜片连续地具有内棱镜。棱镜度数测量点P处的内棱镜的量设为零,近用度数测量点N 处的内棱镜的量设为0.25Δ(实施例3-1)和0.50Δ(实施例3-2)。因此,在近用度数测量点N处,β(放大倍率)在实施例3-1中为1.03,在实施例 3-2中为1.07,从而能够视觉感知到放大了物体,实现本发明的效果。
图14(实施例3-2)示出这样连续地扭曲内表面的结果。图14的横轴表示在将穿过2个隐藏标记的线段和主注视线相交的点(作为一例,为2 个隐藏标记的中心)设为原点的情况下的主注视线和内表面的切点的竖直方向的位置,正方向表示眼镜镜片的上方,负方向表示眼镜镜片的下方,纵轴表示作为连续地扭曲内表面的结果而附加的内棱镜量(符号负)。
如图14所示,以如下方式设计眼镜镜片:通过从与棱镜度数测量点P 对应的点(作为与穿过2个隐藏标记的水平基准线平行的直线、并且穿过棱镜度数测量点P的直线和主注视线相交的点)朝向眼镜镜片的下方连续地扭曲内表面的形状,内棱镜的绝对值连续地增加。
并且,在本例中得到的设计信息为图20(实施例3-2)。图20的(a) 是表面像散的分布图,(b)是表面平均度数的分布图,(c)是示出沿着通过内表面的形状观看物体时的视线的光线的偏移量、即棱镜作用的量的图, (d)是(c)的局部的放大图。
例如,在图20(c)中,赋予从原点起向鼻子一侧移动2.5mm的垂直方向的直线(粗线)。在本例中,即使在眼镜镜片的下部,即使产生了非预期的外棱镜,由于使眼镜镜片的内表面具有内棱镜的形状,所以与眼镜镜片上的粗线相当的部分和与该粗线相当的网格线一致(即没有水平方向的视线的偏移)。因此,在图20(c)和图20(d)中,在眼镜镜片的上部,网格线和粗线均是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形式而一致。即在本例中,能够抑制多余的辐辏。
另外,如上所述,如作为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图的图27(b) 和将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绘制而成的图33所示,在作为与穿过2个隐藏标记的水平基准线平行的直线、并且为穿过从连接远用度数测量点F和近用度数测量点N的线段的中点起垂直上方3mm处的点的直线上,以主注视线穿过的位置为基准±15mm处的表面屈光力的差分的绝对值在实施例 3-1中为0.38D,在实施例3-2中为0.76D,均在规定的0.25D以上。在本例中,主注视线确定为连接远用度数测量点F和近用度数测量点N的线段,上述主注视线穿过的位置以图28的X坐标来说为-0.9mm。
另外,在本例和以后的例子中,该“主注视线穿过的位置”的值相当于距连接眼镜镜片的上方顶点和下方顶点的上下直线(竖直线)的水平距离、或者距穿过2个隐藏标记的中点且与连接2个隐藏标记的线段垂直的直线的水平距离(之前所述的所谓内移量h)。在先前所述的例子中,例示眼镜镜片的水平剖面形状的顶点起的水平距离,但在除此之外的情况下本发明也可以应用。
<实施例4>
在本例中,设计条件与实施例3相同,只是将连续地附加内棱镜的方式变成如图15所示那样。具体地,将远用度数测量点F和棱镜测量点P 的中间位置作为起始点,连续地附加内棱镜。使近用度数测量点N处的内棱镜的量为0.25Δ(实施例4-1)、和0.50Δ(实施例4-2)。另外,各例子中的β(放大倍率)是与实施例3相同的值。
在本例中得到的设计信息为图21。在图21(c)和图21(d)中,在眼镜镜片的上部,网格线和粗线均是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形式而一致。即在本例中,也能够抑制多余的辐辏。
另外,如作为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图的图28(b)和将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绘制而成的图34所示,在作为与穿过2个隐藏标记的水平基准线平行的直线、并且为穿过连接远用度数测量点和近用度数测量点的线段的中点的直线上,以主注视线穿过的位置为基准±15mm处的表面屈光力的差分的绝对值在实施例4-1中为0.41D,在实施例4-2中为0.78D,均在规定的0.25D以上。在本例中,上述的主注视线穿过的位置以图34的 X坐标来说为-1.25mm。
<实施例5>
在本例中,设计条件与实施例3相同,只是将连续地附加内棱镜的方式变成如图16所示那样。具体地,将配适点作为起始点,连续地附加内棱镜。使近用度数测量点N处的内棱镜的量为0.25Δ(实施例5-1)、和0.50Δ (实施例5-2)。另外,各例子中的β(放大倍率)是与实施例3相同的值。
在本例中得到的设计信息为图22。在图22(c)和图22(d)中,在眼镜镜片的上部,网格线和粗线均是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形式而一致。即在本例中也能够抑制多余的辐辏。
另外,如作为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图的图29(b)和将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绘制而成的图35所示,在作为与穿过2个隐藏标记的水平基准线平行的直线、并且为穿过从连接远用度数测量点和近用度数测量点的线段的中点起垂直下方3mm处的点的直线上,以主注视线穿过的位置为基准±15mm处的表面屈光力的差分的绝对值在实施例5-1中为0.45D,在实施例5-2中为0.88D,均在规定的0.25D以上。在本例中,上述的主注视线穿过的位置以图35的X坐标来说为-1.59mm。
以上,根据实施例3~5的结果,可知也能够进行以下的规定。
·使部分α具有将在水平方向上剖视该部分α时的眼镜镜片的物体侧的表面和眼球侧的表面的至少任一个的形状朝向眼镜镜片的下方连续(逐渐)地扭曲的形状。
在此基础上,
·在作为与穿过眼镜镜片具有的2个隐藏标记的水平基准线平行的直线、并且为穿过位于连接远用度数测量点F和近用度数测量点N的线段之间的任一个点的直线上,从主注视线穿过的点起±15mm的位置处的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差的绝对值为0.25D以上。
除此之外,
·连接远用度数测量点F和近用度数测量点N的线段之间的任一个点,位于以远用度数测量点F和近用度数测量点N的中点作为基准的竖直方向上±3mm的范围。
<实施例6>
在本例中,使实施例3的眼镜镜片的形状(曲线形状本身)在部分α的侧方变形。作为具体的变形方法,首先,与实施例3同样地,通过从棱镜度数测量点P到近用度数测量点N连续地扭曲内表面,使眼镜镜片连续地具有内棱镜。使棱镜度数测量点P处的内棱镜的量为零,使近用度数测量点N处的内棱镜的量为0.25Δ(实施例6-1)和0.50Δ(实施例6-2)。另外,各例子中的β(放大倍率)是与实施例3相同的值。在此基础上,为了接近作为参照例的比较例3中的图13(a)的表面像散的分布图,在部分α的侧方使内表面的形状逐渐地变形,进行适当设计。
并且,在实施例6-2中,在变成了图23(a)的状态下结束变形。结果得到的眼镜镜片的表面平均度数的分布图是图23(b),(c)是示出在通过内表面的形状观看物体时的视线的变动的图,(d)是(c)的局部的放大图。
例如,在图23(c)中,赋予从原点起向鼻子一侧移动2.5mm的垂直方向的直线(粗线)。在本例中,即使在眼镜镜片的下部,即使产生了非预期的外棱镜,由于眼镜镜片的内表面具有内棱镜的形状,所以与眼镜镜片上的粗线相当的部分和与该粗线相当的网格线一致(即没有水平方向的视线的偏移)。因此,在图23(c)和(d)中,在眼镜镜片的上部,网格线和粗线均是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形式而一致。即在本例中,能够抑制多余的辐辏。
并且,在本例的表面像散的分布图(图23(a))中,能够得到与考虑非预期的外棱镜之前的渐进面的表面像散的分布图(比较例3、图13(a)) 近似的布局的表面像散。
另外,如上所述,如作为水平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图的图30(a) 和将水平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绘制而成的图36所示,在作为与穿过2个隐藏标记的水平基准线平行的直线、并且为穿过从连接远用度数测量点和近用度数测量点的线段的中点起垂直下方3mm处的点的直线上,以主注视线穿过的位置为基准±5mm处的表面屈光力的差分的绝对值在实施例6-1中为 0.22D,在实施例6-2中为0.50D,均在规定的0.12D以上。在本例中,主注视线确定为连接远用度数测量点和近用度数测量点的线段,上述主注视线穿过的位置以图36的X坐标来说为-1.59mm。
<实施例7>
在本例中,设计条件与实施例6相同,只是将连续地附加内棱镜的方式变成如图18所示那样。具体地,将远用度数测量点和棱镜测量点的中间位置作为起始点,连续地附加内棱镜。使近用度数测量点N处的内棱镜的量为0.25Δ(实施例7-1)、和0.50Δ(实施例7-2)。另外,各例子中的β(放大倍率)是与实施例3相同的值。
另外,在图18中,在远用度数测量点F的上方(远用部)棱镜附加量为正(即具有外棱镜的形状),而在远用度数测量点F的下方(渐进部和近用部)棱镜附加量为负(即具有内棱镜的形状)。因此,即使是具有像图 18那样的棱镜附加的例子,也仍然能够通过内棱镜抵消在度数连续变化的部分中产生的非预期的外棱镜。
在本例中得到的设计信息为图24。在图24(c)和图24(d)中,在眼镜镜片的上部,网格线和粗线均是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形式而一致。即在本例中也能够抑制多余的辐辏。
另外,如作为水平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图的图31(a)和将水平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绘制而成的图37所示,在作为与穿过2个隐藏标记的水平基准线平行的直线、并且为穿过连接远用度数测量点和近用度数测量点的线段的中点的直线上,以主注视线穿过的位置为基准±5mm处的表面屈光力的差分的绝对值在实施例7-1中为0.20D,在实施例7-2中为0.46D,均在规定的0.12D以上。在本例中,上述的主注视线穿过的位置以图37的 X坐标来说为-1.25mm。
<实施例8>
在本例中,设计条件与实施例6相同,只是将连续地附加内棱镜的方式变成如图19所示那样。具体地,将远用度数测量点作为起始点,连续地附加内棱镜。使近用度数测量点N处的内棱镜的量为0.25Δ(实施例8-1)、和0.50Δ(实施例8-2)。另外,各例子中的β(放大倍率)是与实施例3 相同的值。
另外,在图19中,在远用度数测量点F的上方(远用部)棱镜附加量为正(即具有外棱镜的形状),而在远用度数测量点F的下方(渐进部和近用部)棱镜附加量为负(即具有内棱镜的形状)。因此,即使是具有像图 19那样的棱镜附加的例子,也仍然能够通过内棱镜抵消在度数连续变化的部分中产生的非预期的外棱镜。
在本例中得到的设计信息为图25。在图25(c)和图25(d)中,在眼镜镜片的上部,网格线和粗线均是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形式而一致。即在本例中,也能够抑制多余的辐辏。
另外,如作为水平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分布图的图32(a)和将水平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绘制而成的图38所示,在作为与穿过2个隐藏标记的水平基准线平行的直线、并且为穿过从连接远用度数测量点和近用度数测量点的线段的中点起垂直上方3mm处的点的直线上,以主注视线穿过的位置为基准±5mm处的表面屈光力的差分的绝对值在实施例8-1中为0.24D,在实施例8-2中为0.47D,均在规定的0.12D以上。在本例中,上述的主注视线穿过的位置以图38的X坐标来说为-0.90mm。
以上,根据实施例6~8的结果,可知也能够进行以下的规定。
·使部分α具有将在水平方向上剖视该部分α时的眼镜镜片的物体侧的表面和眼球侧的表面中的至少任一个的形状朝向眼镜镜片的下方连续 (逐渐)地扭曲的形状。
在此基础上,
·在作为与穿过眼镜镜片具有的2个隐藏标记的水平基准线平行的直线、并且为穿过位于连接远用度数测量点F和近用度数测量点N的线段之间的任一个点的直线上,从主注视线穿过的点起±15mm的位置处的水平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差的绝对值为0.12D以上。
除此之外,
·连接远用度数测量点F和近用度数测量点N的线段之间的任一个点,位于以远用度数测量点和近用度数测量点的中点为基准的竖直方向上±3mm的范围。
以上的结果,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在上述诸多效果的基础上通过佩戴眼镜镜片来视觉感知到放大了物体的技术,优选能够提供在此基础上还抑制多余辐辏的眼镜镜片的技术。
附图标记说明
1…(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的供给系统
20…眼镜店方终端
21…信息存储部
22…收发部
30…设计制作商方终端
31…接收部
32…设计部
321…运算单元
33…判定部
34…发送部
4…外部服务器、云
5…公共线路

Claims (20)

1.一种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在佩戴者佩戴了眼镜镜片时在该眼镜镜片中将成为佩戴者的鼻子侧的方向设为内侧水平方向,将成为耳朵侧的方向设为外侧水平方向时,
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的每一个具有用于观看有限距离的物体的部分,该部分具有当佩戴者通过该部分观看该物体时使视线朝向与该物体不同的方向的内棱镜的形状,
所述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的每一个具有度数连续地变化的部分α,
在所述部分α、和从所述部分α观看向所述外侧水平方向及所述内侧水平方向的部分也具有所述内棱镜的形状,
从所述部分α朝向所述外侧水平方向和所述内侧水平方向,所述内棱镜的附加量连续减少到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其中,
用于观看有限距离的物体的所述部分是近用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其中,
在佩戴者佩戴所述眼镜镜片时在所述眼镜镜片中将成为天地的天的一侧的方向设为上方,将成为地的一侧的方向设为下方时,
具有所述内棱镜的部分是所述眼镜镜片中的特定距离用度数测量点、棱镜度数测量点、或配适点的下方的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其中,
在佩戴者佩戴所述眼镜镜片时在所述眼镜镜片中将成为天地的天的一侧的方向设为上方,将成为地的一侧的方向设为下方时,
所述眼镜镜片具有用于观看特定距离的部分、用于观看比该特定距离近的距离的近用部、以及在该部分与该近用部之间度数变化的渐进部,并且满足以下的式子:
PN-PF<ADD×h/10
在此,PF表示用于观看特定距离的部分的度数测量点的棱镜量(Δ),PN表示近用度数测量点的棱镜量(Δ),另外,关于棱镜量,将外棱镜设为正,将内棱镜设为负,
此外,ADD表示下加光度数(D),h为所述眼镜镜片的内移量(mm),从连接所述眼镜镜片的上方顶点到下方顶点的上下直线观察,将鼻子侧设为正,将耳朵侧设为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其中,
所述眼镜镜片满足以下的式子:
|PN-PF-ADD×h/10|≥0.25。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其中,
在佩戴者佩戴所述眼镜镜片时在所述眼镜镜片中将成为天地的天的一侧的方向设为上方,将成为地的一侧的方向设为下方时,
在所述眼镜镜片中的所述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中,具有将在水平方向上剖视所述部分时的眼镜镜片的物体侧的表面和眼球侧的表面的至少任一个的形状朝向所述眼镜镜片的下方连续地扭曲的形状,以使所述内棱镜朝向所述眼镜镜片的下方增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其中,
在作为与穿过所述眼镜镜片具有的2个隐藏标记的直线平行的直线、并且为穿过连接特定距离用度数测量点和近用度数测量点的线段之间的任一个点的直线上,从主注视线穿过的点起±15mm的位置处的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差的绝对值为0.25D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其中,
连接所述特定距离用度数测量点和所述近用度数测量点的线段之间的任一个点位于以所述特定距离用度数测量点和所述近用度数测量点的中点为基准的竖直方向上±3mm的范围。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其中,
在作为与穿过所述眼镜镜片具有的2个隐藏标记的直线平行的直线、并且为穿过连接特定距离用度数测量点和近用度数测量点的线段之间的任一个点的直线上,在从主注视线穿过的点起±5mm的位置处的水平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差的绝对值为0.12D以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其中,
连接所述特定距离用度数测量点和所述近用度数测量点的线段之间的任一个点位于以所述特定距离用度数测量点和所述近用度数测量点的中点为基准的竖直方向上±3mm的范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其中,
在佩戴者佩戴所述眼镜镜片时在所述眼镜镜片中将成为天地的天的一侧的方向设为上方,将成为地的一侧的方向设为下方时,
在作为与穿过所述眼镜镜片具有的2个隐藏标记的直线平行的直线、并且为穿过从连接特定距离用度数测量点和近用度数测量点的线段的中点起垂直上方3mm处的点的直线上,在从主注视线穿过的点起±15mm的位置处的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差的绝对值为0.25D以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其中,
在作为与穿过所述眼镜镜片具有的2个隐藏标记的直线平行的直线、并且为穿过连接特定距离用度数测量点和近用度数测量点的线段的中点的直线上,在从主注视线穿过的点起±15mm的位置处的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差的绝对值为0.25D以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其中,
在佩戴者佩戴所述眼镜镜片时在所述眼镜镜片中将成为天地的天的一侧的方向设为上方,将成为地的一侧的方向设为下方时,
在作为与穿过所述眼镜镜片具有的2个隐藏标记的直线平行的直线、并且为穿过从连接特定距离用度数测量点和近用度数测量点的线段的中点起垂直下方3mm处的点的直线上,在从主注视线穿过的点起±15mm的位置处的垂直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差的绝对值为0.25D以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其中,
在佩戴者佩戴所述眼镜镜片时在所述眼镜镜片中将成为天地的天的一侧的方向设为上方,将成为地的一侧的方向设为下方时,
在作为与穿过所述眼镜镜片具有的2个隐藏标记的直线平行的直线、并且为穿过从连接特定距离用度数测量点和近用度数测量点的线段的中点起垂直下方3mm处的点的直线上,在从主注视线穿过的点起±5mm的位置处的水平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差的绝对值为0.12D以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其中,
在作为与穿过所述眼镜镜片具有的2个隐藏标记的直线平行的直线、并且为穿过连接特定距离用度数测量点和近用度数测量点的线段的中点的直线上,在从主注视线穿过的点起±5mm的位置处的水平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差的绝对值为0.12D以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其中,
在佩戴者佩戴所述眼镜镜片时在所述眼镜镜片中将成为天地的天的一侧的方向设为上方,将成为地的一侧的方向设为下方时,
在作为与穿过所述眼镜镜片具有的2个隐藏标记的直线平行的直线、并且为穿过从连接特定距离用度数测量点和近用度数测量点的线段的中点起垂直上方3mm处的点的直线上,在从主注视线穿过的点起±5mm的位置处的水平方向的表面屈光力的差的绝对值为0.12D以上。
17.根据权利要求3~5、11~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其中,
所述内棱镜的量为2Δ以下。
18.一种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的制造方法,具有:
在佩戴者佩戴眼镜镜片时在该眼镜镜片中将成为佩戴者的鼻子侧的方向设为内侧水平方向,将成为耳朵侧的方向设为外侧水平方向时,
设计工序,使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的每一个具有用于观看有限距离的物体的部分,使该部分具有当佩戴者通过该部分观看该物体时使视线朝向与该物体不同的方向的内棱镜的形状,所述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的每一个具有度数连续地变化的部分α,在所述部分α、和从所述部分α观看向所述外侧水平方向及所述内侧水平方向的部分也具有所述内棱镜的形状,从所述部分α朝向所述外侧水平方向和所述内侧水平方向,所述内棱镜的附加量连续减少到零;和
制造工序,基于所述设计工序的结果制造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
19.一种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的供给系统,具有:
在佩戴者佩戴眼镜镜片时在该眼镜镜片中将成为佩戴者的鼻子侧的方向设为内侧水平方向,将成为耳朵侧的方向设为外侧水平方向时,
接收部,其接收所述眼镜镜片相关的信息;
设计部,其基于所述眼镜镜片相关的信息,使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的每一个具有用于观看有限距离的物体的部分,使该部分具有当佩戴者通过该部分观看该物体时使视线朝向与该物体不同的方向的内棱镜的形状,所述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的每一个具有度数连续地变化的部分α,在所述部分α、和从所述部分α观看向所述外侧水平方向及所述内侧水平方向的部分也具有所述内棱镜的形状,从所述部分α朝向所述外侧水平方向和所述内侧水平方向,所述内棱镜的附加量连续减少到零;
发送部,其对通过所述设计部获得的设计信息进行发送;以及
制造部,其基于所述设计部的设计信息来制造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
20.一种计算机可读取记录介质,其记录有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的供给程序,使计算机作为以下各部发挥功能:
在佩戴者佩戴眼镜镜片时在该眼镜镜片中将成为佩戴者的鼻子侧的方向设为内侧水平方向,将成为耳朵侧的方向设为外侧水平方向时,
接收部,其接收所述眼镜镜片相关的信息;
设计部,其基于所述眼镜镜片相关的信息,使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的每一个具有用于观看有限距离的物体的部分,使该部分具有当佩戴者通过该部分观看该物体时使视线朝向与该物体不同的方向的内棱镜的形状,所述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的每一个具有度数连续地变化的部分α,在所述部分α、和从所述部分α观看向所述外侧水平方向及所述内侧水平方向的部分也具有所述内棱镜的形状,从所述部分α朝向所述外侧水平方向和所述内侧水平方向,所述内棱镜的附加量连续减少到零;
发送部,其对通过所述设计部获得的设计信息进行发送。
CN201580070473.1A 2014-12-26 2015-12-28 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其制造方法、供给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取记录介质 Active CN1071111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66555A JP6495005B2 (ja) 2014-12-26 2014-12-26 両眼用の一対の眼鏡レンズ、その製造方法、供給システム、および供給プログラム
JP2014-266555 2014-12-26
PCT/JP2015/086465 WO2016104808A1 (ja) 2014-12-26 2015-12-28 両眼用の一対の眼鏡レンズ、その製造方法、供給システム、および供給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11160A CN107111160A (zh) 2017-08-29
CN107111160B true CN107111160B (zh) 2019-11-15

Family

ID=561508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70473.1A Active CN107111160B (zh) 2014-12-26 2015-12-28 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其制造方法、供给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取记录介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578888B2 (zh)
EP (1) EP3239765A4 (zh)
JP (1) JP6495005B2 (zh)
CN (1) CN107111160B (zh)
WO (1) WO20161048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04363B (zh) * 2014-04-03 2019-08-30 依视路国际公司 用于生产定制渐进式眼科镜片的方法
US10921614B2 (en) 2017-12-31 2021-02-16 Neurolens, Inc. Low-convergence negative power spectacles
US11360329B2 (en) * 2017-12-31 2022-06-14 Neurolens, Inc. Negative power eye-strain reducing lens
US10908434B2 (en) 2018-01-01 2021-02-02 Neurolens, Inc. Negative power lens with off-axis curvature center
JP2022187118A (ja) * 2021-06-07 2022-12-19 ホヤ レンズ タイランド リミテッド 眼鏡レンズ、および、眼鏡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327984A (ja) * 2006-06-06 2007-12-20 Tokai Kogaku Kk 累進屈折力レンズのプリズム量チェック方法
CN101151570A (zh) * 2005-02-03 2008-03-26 杰弗里·P·克拉尔 具有底向内棱镜的多焦镜片
WO2010111113A1 (en) * 2009-03-24 2010-09-30 Crossbows Optical Limited Opthalmic lenses having reduced base out prism
CN104246581A (zh) * 2012-02-21 2014-12-24 昆士兰科技大学 延缓近视发展和/或治疗或预防近视或近视相关疾病或状况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113077A1 (de) 1981-04-01 1983-02-17 Georg Dr.med. 7901 Oberkirchberg Eckert Prismenbrille als sehhilfe
US5204702A (en) * 1991-04-15 1993-04-20 Ramb, Inc. Apparatus and process for relieving eye strain from video display terminals
JP3899659B2 (ja) 1998-04-08 2007-03-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累進多焦点レンズ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129435A (en) * 1998-04-09 2000-10-10 Nike, Inc. Decentered protective eyewear
FR2850763B1 (fr) 2003-02-03 2005-07-01 Essilor Int Lentille aphtalmique a addition progressive de puissance et de prisme
US7104647B2 (en) * 2005-02-03 2006-09-12 Krall Jeffrey P Multi-focal ophthalmic lens with base in prism
US7789508B2 (en) * 2005-11-18 2010-09-07 Padula I William V Progressive enhanced visual field prism
JP5043683B2 (ja) 2005-12-26 2012-10-10 Hoya株式会社 眼鏡レンズの供給システム
US8696116B2 (en) * 2010-09-13 2014-04-15 Daniel D. Gottlieb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eating vision neglect
US9298021B2 (en) * 2013-08-15 2016-03-29 eyeBrain Medical, Inc. Methods and lenses for alleviating asthenopia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1570A (zh) * 2005-02-03 2008-03-26 杰弗里·P·克拉尔 具有底向内棱镜的多焦镜片
JP2007327984A (ja) * 2006-06-06 2007-12-20 Tokai Kogaku Kk 累進屈折力レンズのプリズム量チェック方法
WO2010111113A1 (en) * 2009-03-24 2010-09-30 Crossbows Optical Limited Opthalmic lenses having reduced base out prism
CN104246581A (zh) * 2012-02-21 2014-12-24 昆士兰科技大学 延缓近视发展和/或治疗或预防近视或近视相关疾病或状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39765A4 (en) 2018-08-29
EP3239765A1 (en) 2017-11-01
WO2016104808A1 (ja) 2016-06-30
JP6495005B2 (ja) 2019-04-03
US20180004010A1 (en) 2018-01-04
CN107111160A (zh) 2017-08-29
US10578888B2 (en) 2020-03-03
JP2016126147A (ja) 2016-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11160B (zh) 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其制造方法、供给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取记录介质
US8356896B2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far and near reference points
CN107111159A (zh) 双眼用的一对眼镜镜片、其制造方法、供给系统及供给程序
TW200900781A (en) Multifocal lens having a progressive optical power region and a discontinuity
CN102741735A (zh) 连续镜度渐变的镜片
JP2012022288A (ja) 累進屈折力レンズの設計方法、累進屈折力レンズ設計システム、および累進屈折力レンズ
EP1849035A1 (en) Multi-focal ophthalmic lens with base in prism
JP3617004B2 (ja) 両面非球面型累進屈折力レンズ
CN102830505B (zh) 一种个性化渐进多焦点眼用镜片的制备方法
CA2250616C (en) Ophthalmic lens
CN106104363B (zh) 用于生产定制渐进式眼科镜片的方法
JP2011203705A (ja) 眼鏡レンズ及びその設計方法
TW201617690A (zh) 用於智慧型眼用佩戴品之處方鏡片
CN102681205A (zh) 渐进屈光力镜片
JP6557258B2 (ja) 眼鏡レンズ、その製造方法、供給システム、および供給プログラム
CN102681206A (zh) 渐进屈光力镜片
JP6226873B2 (ja) 眼用累進レンズ及び半仕上げレンズブランクの組を決定する方法
JP5789108B2 (ja) 累進屈折力レンズおよびその設計方法
JPWO2020004620A1 (ja) 累進屈折力レンズの設計方法、製造方法、設計システム及び累進屈折力レンズ
JP5832765B2 (ja) 累進屈折力レンズおよびその設計方法
CN106796359B (zh) 渐进屈光力镜片的设计方法及制造方法以及渐进屈光力镜片制造系统
EP3889674A1 (en) Pair of progressive power lenses and design method for the same
JP2012198257A (ja) 累進屈折力レンズの設計方法
JP2010237402A (ja) 累進屈折力眼鏡レンズ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201979A (ja) 眼鏡レンズおよび眼鏡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