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91132B - 鞍座型车辆的排气装置 - Google Patents

鞍座型车辆的排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91132B
CN107091132B CN201710082781.7A CN201710082781A CN107091132B CN 107091132 B CN107091132 B CN 107091132B CN 201710082781 A CN201710082781 A CN 201710082781A CN 107091132 B CN107091132 B CN 1070911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ddle
muffler
section
type vehicle
ride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8278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91132A (zh
Inventor
仓泽侑史
村木悠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22478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45746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0911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911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911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911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1/00Silenc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method of silencing
    • F01N1/08Silenc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method of silencing by reducing exhaust energy by throttling or whirling
    • F01N1/089Silenc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method of silencing by reducing exhaust energy by throttling or whirling using two or more expansion chambers in ser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1/00Silenc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method of silencing
    • F01N1/08Silenc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method of silencing by reducing exhaust energy by throttling or whirling
    • F01N1/082Silenc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method of silencing by reducing exhaust energy by throttling or whirling the gases passing through porous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1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N1/00 - F01N5/00, F01N9/00, F01N11/00
    • F01N13/08Other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exhaust conduits
    • F01N13/082Other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exhaust conduits of tailpipe, e.g. with means for mixing air with exhaust for exhaust cooling, dilution or evacu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2340/00Dimens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xhaust system, e.g. length, diameter or volume of the apparatus; Spatial arrangements of exhaust apparatuses
    • F01N2340/04Dimens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xhaust system, e.g. length, diameter or volume of the apparatus; Spatial arrangements of exhaust apparatu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an exhaust pipe, manifold or apparatus in relation to vehicle frame or particular vehicle par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2570/00Exhaust treating apparatus eliminating, absorbing or adsorbing specific elements or compounds
    • F01N2570/22Water or humid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2590/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adapted to particular use, e.g. for military applications, airplanes, submarines
    • F01N2590/04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adapted to particular use, e.g. for military applications, airplanes, submarines for motorcy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鞍座型车辆的排气装置。该鞍座型车辆的排气装置包括消音器(80)和连接到内燃机(2)的排气管(70)。消音器具有用作外壳(81或181)的外壳体(82或182)和限定多个膨胀隔室(83)的隔板(84)。排气管具有设置在第一膨胀隔室(83A)中的下游开口端(72),第一膨胀隔室(83A)是膨胀隔室中处于最靠下位置的一个膨胀隔室。消音器具有提供第一膨胀隔室和消音器的外部之间的流体连通的排水孔(91或191)。消音器包括具有双壁结构的管状构件(85或185),在该双壁结构中,内壳体设置在外壳体中,并且覆盖件(92或197)设置在第一膨胀隔室中,与排水孔成覆盖关系。

Description

鞍座型车辆的排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在鞍座型车辆上的排气装置,该排气装置设置有排气管和消音器。
背景技术
如以下提到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已知作为用在鞍座型车辆上的传统排气装置的设置有消音器和排气管的排气装置,排气管具有连接到内燃机的上游部分和连接到消音器的下游部分。
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排气装置的消音器包括用作外壳的外壳体和将外壳体的内部划分成多个膨胀隔室的隔板。在将排气装置安装在鞍座型车辆上时,在膨胀隔室中处于外壳体中的最靠下位置的一个膨胀隔室中设置排水孔。
然而,由于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结构使得排气管的下游开口端和排水孔设置在同一膨胀隔室中,因此从排气管的下游开口端释放的排气声音有可能直接从排水孔直接漏出。
为了减少从排水孔漏出的排气声音,排气管的下游开口端和排水孔必须彼此分隔开。如果它们必须设置在同一膨胀隔室中且处于分隔开的位置,则消音器的大小往往会过大。
如果排气管的下游开口端在与排水孔所处的膨胀隔室不同的膨胀隔室中开口,则对根据内燃机的输出而设置的排气管长度施加了限制,从而内燃机难以表现出所期望的输出特性。
另一方面,如果排水孔设置在另一个膨胀隔室中,则排气孔可能不设置在消音器中的下部位置处,并且可能发现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2013-160084A(图1、图2和图6)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依据以上传统技术做出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在鞍座型车辆上的排气装置,其中,排气管的下游开口端设置在消音器中的最靠下位置设置的第一膨胀隔室中,并且即使第一膨胀隔室和排水孔保持彼此流体连通,排水孔也能够执行其功能并且减少来自排水孔的声音泄漏。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鞍座型车辆的排气装置,该排气装置包括:消音器;以及排气管,该排气管具有连接到内燃机的上游部分和连接到所述消音器的下游部分;所述消音器具有用作外壳的外壳体和将所述外壳体的内部划分成多个膨胀隔室的隔板;所述膨胀隔室包括第一膨胀隔室,当所述排气装置安装在所述鞍座型车辆上时,所述第一膨胀隔室处于最靠下位置,所述排气管具有处于所述第一膨胀隔室中的下游开口端,所述消音器具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提供所述第一膨胀隔室和所述消音器的外部之间的流体连通;其中,所述消音器包括具有双壁结构的管状构件,所述双壁结构具有所述外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外壳体中的内壳体;并且覆盖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膨胀隔室中,与所述排水孔成覆盖关系。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在包括至少所述第一膨胀隔室的范围内具有设置在所述外壳体中的所述内壳体,其中,所述外壳体和所述内壳体之间限定有空间;所述内壳体具有流体连通区域,所述第一膨胀隔室和所述空间通过所述流体连通区域保持彼此流体连通;并且所述排水孔被限定在所述外壳体中并且被所述内壳体覆盖,所述内壳体面对所述排水孔并且用作所述覆盖件,其中,所述空间夹在所述内壳体和所述排水孔之间。
在本发明的其他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消音器的纵向方向与所述鞍座型车辆的纵向方向对准;并且所述排水孔在所述鞍座型车辆的纵向方向上与所述流体连通区域分隔开。
在本发明的其他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流体连通区域包括设置在比所述排水孔低的位置的第一流体连通区域和设置在比所述排水孔高的位置的第二流体连通区域。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水孔在所述鞍座型车辆的横向方向上与所述流体连通区域分隔开。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水孔在所述鞍座型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向内与所述流体连通区域分隔开。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流体连通区域设置在穿过所述消音器的相对于所述鞍座型车辆的横向方向来说的中心延伸的假想竖直平面上且在所述消音器的下部部分中。
在本发明的其他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气管的所述下游开口端设置在穿过所述消音器的相对于所述鞍座型车辆的横向方向来说的中心延伸的假想竖直平面的相对于所述鞍座型车辆的横向方向的一侧,并且所述排水孔设置在所述假想竖直平面的相对于所述鞍座型车辆的横向方向的另一侧。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气管具有第一管片段、第二管片段和第三管片段,所述第一管片段的前端连接到所述消音器并且在所述第一膨胀隔室中向后延伸,所述第二管片段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一管片段的后端并且转为所述鞍座型车辆的前向方向,所述第三管片段连接到所述第二管片段的另一端并且向前延伸,使得所述下游开口端处于所述第一膨胀隔室中;并且所述第三管片段在所述消音器的中设置在所述鞍座型车辆的横向方向上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一管片段和所述排水孔在所述消音器的中设置在所述鞍座型车辆的横向方向上的另一侧。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消音器的纵向方向与所述鞍座型车辆的纵向方向对准;所述外壳体包括所述管状构件、连接到所述管状构件的前端的前封盖和连接到所述管状构件的后端的后封盖;并且所述内壳体具有管状形状并且设置在所述管状构件内。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管状构件的所述外壳体和所述内壳体具有不同壁厚度并且被设置成彼此紧密接触。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消音器被安装在所述管状构件上的支撑托架悬于动力单元;所述管状构件的下部部分和所述支撑托架在穿过所述消音器的相对于所述鞍座型车辆的横向方向来说的中心延伸的假想竖直平面上彼此附接;并且所述排水孔在所述鞍座型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偏离所述假想竖直平面。
在本发明的其他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消音器的纵向方向与所述鞍座型车辆的纵向方向对准;所述外壳体包括管状构件、连接到所述管状构件的前端的前封盖和连接到所述管状构件的后端的后封盖;所述消音器被安装在所述前封盖上的支撑托架悬于动力单元;所述前封盖的下部部分和所述支撑托架在穿过所述消音器的相对于所述鞍座型车辆的横向方向来说的中心延伸的假想竖直平面上彼此附接;并且所述排水孔在所述鞍座型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偏离所述假想竖直平面。
本发明的效果
用根据本发明的鞍座型车辆的排气装置,当将排气装置安装到鞍座型车辆上时处于最靠下位置的第一膨胀隔室中捕获的水等从提供第一膨胀隔室和消音器外部之间的流体连通的排水孔充分排放出去。
此时,由于排水孔被设置在第一膨胀隔室中的覆盖件覆盖,因此即使排气管的下游开口端处于第一膨胀隔室中并且第一膨胀隔室和排水孔保持彼此流体连通,也防止排气声音直接导向排水孔。因此,排水孔能够执行其功能,同时从排水孔漏出的声音减少。
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鞍座型车辆的排气装置,由于第一膨胀隔室和排水孔通过限定在内部壳体中的流体连通区域保持彼此流体连通,因此当排气装置安装在鞍座型车辆上时处于最低位置的第一膨胀隔室中捕获的水等通过流体连通区域充分释放到外壳体中限定的排水孔的外部。
此时,由于排水孔被作为隔着空间面对排水孔的覆盖件的内壳体覆盖,因此即使排气管的下游开口端处于第一膨胀隔室中并且第一膨胀隔室和排水孔保持彼此流体连通,也防止排气声音被直接导向排水孔,而是被衰减。因此,排水孔能够执行其功能,同时从排水孔漏出的声音减少。
此外,因为排气管的下游开口端处于第一膨胀隔室中,所以外壳的包括第一膨胀隔室的部分容易由于从下游开口端释放的压力波而发生振动。然而,因为外壳在包括至少第一膨胀隔室的范围内包括具有双壁结构的管状构件(该双壁结构包括外壳体和设置在外壳体中的内壳体),所以以上提及的范围内的外壳的刚性增大,因振动而造成的声音的影响减小。
根据本发明的特定形式,排水孔在鞍座型车辆的纵向方向上与流体连通区域分隔开。因此,除了以上之外,流体连通区域和排水孔之间的距离增大,以使声音的漏出进一步减少。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特定形式,因为设置在较低位置的第一流体连通区域和设置在较高位置的第二流体连通区域在鞍座型车辆的纵向方向上与排水孔分隔开,所以漏出的声音减少,同时,在比排水孔的位置中捕获的水等可容易地释放,并且从比排水孔高的位置向着比排水孔低的位置流动的水等也可被有效地释放。
在本发明的其他具体形式中,排气孔在鞍座型车辆的横向方向上与流体连通区域分割开。因此,流体连通区域和排气孔之间的距离增大,以进一步减少声音的漏出。
在本发明的具体形式中,排水孔在鞍座型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向内与流体连通区域分隔开。用这种布置,即使从排水孔漏出声音,已经从排水孔漏出的声音在车辆横向方向上向内辐射。因此,已经从排水孔漏出的声音不太容易被位于车辆横向方向上靠外的人(即,位于车辆周围的人)听到,使得声音漏出的影响可减少。
根据本发明的特定形式,流体连通区域设置在重力方向上的消音器的最低端。因此,消音器中产生的水等可容易地穿过流体连通区域,因此可有效地从排水孔释放。
根据本发明的特定形式,排气管的下游开口端和排水孔在鞍座型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彼此分隔开,从而增大下游开口端和排水孔之间的距离,从而使来自排水孔的声音的泄漏减少,并且使车辆纵向方向上的消音器的大小减小。
在本发明的特定形式中,即使排气管具有第一管部分、第二管部分和第三管部分,排气管的下游开口端和排水孔在消音器中在鞍座型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彼此分隔开,从而增大下游开口端和排水孔之间的距离,使从排水孔漏出的声音减少,并且防止第一管片段和第三管片段彼此物理干扰。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特定形式,排水孔大范围被管状的内壳体覆盖,内壳体面对排水孔,其中,空间夹在在内壳体和排水孔之间。因此,大范围延伸的空间有效用于进一步减少声音漏出。
在本发明的其他具体形式中,管状构件具有其中具有不同壁厚度并因此具有不同振动特性的内壳体和外壳体保持彼此紧密接触的双壁结构。因此,管状构件高度能够使声音衰减。
根据本发明的特定形式,在支撑托架附接于管状构件的下部部分的情况下,排水孔相对于鞍座型车辆的横向方向偏离管状构件和支撑托架彼此附接的位置。因此,排水孔的位置没有物理干扰管状构件和支撑托架彼此附接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特定形式,在支撑托架附接于前封盖的下部部分的情况下,排水孔相对于鞍座型车辆的横向方向偏离管状构件和支撑托架彼此附接的位置。因此,排水孔的位置没有物理干扰前封盖和支撑托架彼此附接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包含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用在鞍座型车辆上的排气装置的小型摩托车的部分右视图,在图中省略了前轮侧。
图2是沿着图1的线II-II截取的摩托车的后下部部分的后剖视图。
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排气装置的左剖视图,示出了与图1相反的从左边观察的排气管的一部分和消音器。
图4是沿着图3的线IV-IV截取的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排气装置的俯视剖视图,以水平横截面示出了外壳体,除了在图示中去除了上部部分(面对观察者)的其部分之外,并且示出了诸如排气管的管和将管保持在外部轮廓中的诸如隔板的构件。
图5是沿着图3和图4的线V-V截取的消音器的前部部分的横向剖视图。
图6是沿着图3和图4的线VI-VI'截取的排气管保持器和外壳体的横向剖视图。
图7是沿着图3和图4的线VII-VII截取的隔板的后视图。
图8是沿着图3的线VIII-VIII截取的视图,示出了内部壳体的底表面的外部轮廓。
图9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排气装置的左剖视图,示出了如图3中一样从左边观察的排气管的一部分和消音器。
图10是沿着图9的线X-X截取的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排气装置的俯视剖视图,以水平横截面示出了外壳体,除了在图示中去除了上部部分(面对观察者)的其部分之外,并且示出了诸如排气管的管和将管保持在外部轮廓中的诸如隔板的构件(除了其一些部分外)。
图11是沿着图9和图10的线XI-XI截取的消音器的前部部分的横向剖视图。
图12是沿着图9和图10的线XII-XII截取的排气管保持器和外壳体的横向剖视图。
图13是沿着图9和图10的线XIII-XIII截取的隔板的后视图。
[对参考符号的描述]
1…摩托车,2…内燃机,3…动力传输装置,4…车辆车架,5…动力单元,6…后轮,7…排气装置,21…曲轴,23…气缸盖,40B…后部主框架构件,50…动力单元壳体,51…吊架,52…支撑托架,70…排气管,70A…第一管片段,70Aa…放大管片段,70B…第二管片段,70C…第三管片段,71…排气排放管,72…下游开口端,73…排气孔,80…消音器,81…外壳,82…外壳体,83…膨胀隔室,83A…第一膨胀隔室,83B…第二膨胀隔室,84…隔板,85…管状构件,85a…内周表面,86…前封盖,87…后封盖,88…排气管支架,89…流体连通管,90…空间,91…排水孔,92…内壳体,92a…前端,92b…后端,92c…增大直径部分,92d…较小直径部分,92e…倾斜部分,94…焊缝,95…凹陷,181…外壳,182…外壳体,185…管状构件,185a…内周表面,191…排水孔,192…内壳体,197…覆盖构件(在要求保护的本发明中,“覆盖件”),C…相对于车辆横向方向的(管状构件85和185的)中心,D…(排水孔91和191的)中心轴,Vp…假想竖直平面,S…假想道路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图1至图8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用在鞍座型车辆上的排气装置。
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提到的诸如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向上、向下方向等的方向应当与上面安装了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排气装置的鞍座型车辆(诸如摩托车)的方向一致。在附图中,箭头FR代表车辆的向前方向,箭头LH代表车辆的向左方向,箭头RH代表车辆的向右方向,并且向上UP代表车辆的向上方向。
以上定义也适用于随后将参照图9至图13描述的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用在鞍座型车辆上的排气装置。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作为鞍座型车辆的小型摩托车1的部分右视图,在图中省略了前轮侧。图2是沿着图1的线II-II截取的摩托车1的后下部分的后剖视图。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摩托车1包括能摆动动力单元(下文中,被简称为“动力单元”)5,动力单元5具有内燃机2和动力传输装置3,动力传输装置3用于将来自内燃机2的动力传输到后轮6,内燃机2和动力传输装置3彼此一体地组合。动力单元5能竖直摆动地安装在车辆车架4上并且设置在乘客座位10下方。内燃机2是单缸四冲程周期发动机。动力单元5安装在摩托车1上,曲轴21沿着摩托车1的横向方向在动力单元壳体50中延伸。
虽然在图1中未示出,但一对左右前叉管由设置在车辆车架4前端的头管上的转向柱能转向地支撑,前轮旋转支撑在该对左右前叉管上。方向把安装在转向柱的上端上。
车辆车架4包括主框架,主框架相对于头管向下和向后倾斜地延伸并且分支成基本上水平向后延伸的一对左右主框架构件40A,从而提供鞍座区41,在鞍座区41中,头管和乘客座位10之间形成小空间,以便乘客容易地跨骑,如图1中所示。
脚踏板11设置在鞍座区41上方并且连接到未示出的前覆盖件的后下部部分。
左右主框架构件40A通过脚踏板11后方的十字框架42彼此连接,并且向后且向上倾斜地延伸到一对左右后部主框架构件40B中,左右后部主框架构件40B随后以减小的梯度弯曲并且向后延伸。
用于存放头盔等的存放壳体12和油箱13被支撑在后部主框架构件40B之间,并且位于乘客座位10下方,乘客座位10与存放壳体12和油箱13成覆盖关系设置。
车辆车架4被主要由合成树脂制成的主体覆盖件14覆盖。
在图1中,参考符号15指代后挡泥板,16指代主支架和17指代侧之间。主支架16是用实线指示的,此时它未在使用(如在摩托车1正在前行时),侧之间17是用双点划线指示的,此时它在使用。
动力单元5由其前部部分的内燃机2和其后部部分的左侧延伸的动力传输装置3的整体组合形成,并且包括设置在动力单元壳体50的前下部部分上的吊架51。
用作摩托车1的驱动轮的后轮6与动力传输装置3的后端部分的右侧相邻地设置并且可旋转地支撑在其上,动力传输装置3设置在动力单元壳体50的后部部分的左侧。
动力单元5通过悬挂联杆18在吊架51处能竖直摆动地支撑于枢转板43,枢转板43安装在十字框架42和后部主框架构件40B的下部部分上。动力单元5具有左后部分,左后部分被后部缓冲板19支撑于后部主框架构件40B上,以能朝向和背离后部主框架构件40B移动。
内燃机2具有气缸体22、气缸盖23和盖罩24,气缸体22、气缸盖23和盖罩24向前倾斜且几乎水平,并且它们连续堆叠并紧固于动力单元壳体50的前部部分。
在动力传输装置3上方,设置有连接到进气管25的节气阀体26以及联接到节气阀体26的空气过滤器27,进气管25从内燃机2的气缸盖23的上部部分延伸。
从气缸盖23的下部部分延伸的排气管70向右偏离并且向下延伸,然后向后弯曲并且连接到消音器80,从而构成排气装置7。
消音器80被支撑托架52悬于动力单元壳体50,并且定位在后轮6的右侧。
消音器80从前向后向上倾斜地导向,并且其上一半被安装在其上的消音器盖53覆盖。
图3是排气装置7的左剖视图,示出了与图1的图示相反的从左边观察的排气管70的一部分和消音器80。
排气装置7包括消音器80和排气管70,排气管70具有连接到内燃机2的上游端和连接到消音器80的下游端。消音器80具有用作外壳81的外壳体82和将外壳体82的内部划分成多个膨胀隔室83的隔板84。
图3示出外壳81的竖直横截面,除了在图示中去除了左边一半(面对观察者)的其部分之外,并且示出了诸如排气管70的管和将管保持在外部轮廓中的诸如隔板84的构件。
根据本实施方式,排气装置7只具有一个隔板84,并且隔板84的前部区域(即,在图3中,隔板84的左侧)用作第一膨胀隔室83A,并且隔板84的后部区域(即,在图3中,隔板84的右侧)用作第二膨胀隔室83B。
图4是沿着图3的线IV-IV截取的排气装置7的俯视剖视图,示出了外壳81的水平横截面,除了在图示中去除了上部一半(面对观察者)的其部分之外,并且示出了诸如排气管70的管和将管保持在外部轮廓中的诸如隔板84的构件。
消音器80的纵向方向与车辆的纵向方向对准。外壳体82具有:中央管状构件85,其构成外壳体82的大部分;前封盖86,其连接到管状构件85的前端并且具有供排气管70插入的插入部分;以及后封盖87,其连接到管状构件85的后端并且供排气排放管71附接。
排气管70具有:第一管片段70A,其在假想竖直平面Vp的左侧在其前端连接到消音器80的前封盖86并且在第一膨胀隔室83A中向后延伸,竖直平面Vp穿过管状构件85的相对于车辆横向方向的来说的中心延伸;第二管片段70B,其具有与第一管片段70A的后端连接的一端并且转成车辆的向前方向;以及第三管片段70C,其连接到第二管片段70B的另一端并且设置在假想竖直平面Vp的右侧,第三管片段70C向前延伸,使得其下游开口端72位于第一膨胀隔室83A中。
具体地,第一管片段70A包括放大管片段70Aa,放大管片段70Aa在其与前封盖86的接合处附近将排放气体处理催化剂容纳在其中。在放大管片段70Aa后方,第一管片段70A的直径减小并且向后延伸,并且插入穿过限定在排气管支架88中的第一管片段保持孔88a并且被其保持。然后,第一管片段70A插入穿过隔板84中限定的第一管片段插入孔84a并且被其保持,并且具有设置在第二膨胀隔室83B中的后端。
第二管片段70B的一端连接到第一管片段70A的后端,第二管片段70B在第二膨胀隔室83B中形成从假想竖直平面Vp的左侧到右侧的U转弯。第二管片段70B的另一端连接到第二膨胀隔室83B中的第三管片段70C的上游端。
第三管片段70C插入穿过隔板84中限定的第三管片段插入孔84c并且被其保持,延伸到第一膨胀隔室83A中,插入穿过排气管支架88中限定的第三管片段保持孔88c并且被其保持,并且具有设置在第一膨胀隔室83A中的下游开口端72。
如图6(该图为沿着图3和图4的线VI-VI’截取的排气管支架88和外壳81的剖视图)所示,排气管支架88是保持第一管片段70A和第三管片段70C并将它们附接到随后将描述的内壳体92的横梁状构件,并且排气管支架88没有划分第一膨胀隔室83A的内部。
第三管片段70C的在下游开口端72下游延伸的部分用作排气孔73,排气孔73的管壁被穿透并且具有用于将排气压力逐渐放出到第一膨胀隔室83A的闭合下游端。
在图4和图6中,参考符号92f指代在内壳体92中限定并且有助于将排气管支架88焊接到内壳体92的焊接开口。
如图7(该图为沿着图3和图4的线VII-VII截取的隔板84的后视图)所示,隔板84具有流体连通管插入孔84d,流体连通管插入孔84d限定在隔板84中,在第一管片段插入孔84a和第三管片段插入孔84c之间并且略微低于第一管片段插入孔84a和第三管片段插入孔84c,并且提供第一膨胀隔室83A和第二膨胀隔室83B之间的流体连通的流体连通管89被固定插入流体连通管插入孔84d中。
排气排放管71附接到后封盖87,以在排气装置7安装在摩托车1上时向后延伸并且略微向下向外倾斜。
内燃机2排出的排放气体经排气管70的第一管片段70A的放大管片段70Aa中的排放气体处理催化剂处理,此后流过第一管片段70A以经过第一膨胀隔室83A,然后流过第二管片段70B以经过第二膨胀隔室83B,并且从设置在第三管片段70C的下游开口端72下游的排气孔73流入第一膨胀隔室83A中。
在已经将排气压力释放在第一膨胀隔室83A中之后,排放气体流过流体连通管89,进入在其中废气进一步释放排气压力的第二膨胀隔室83B中,此后,废气经过排气排放管71排放出去。
如图1所示,由于消音器80从前向后向上倾斜地导向,因此当排气装置7安装在摩托车1上时,最向前定位在消音器80中的第一膨胀隔室83A设置在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膨胀隔室83的最靠下位置中。
最靠下位置的第一膨胀隔室83A将排气管70的下游开口端72容纳在其中。提供消音器80的内部与其外部之间的流体连通的排水孔91被设置成提供第一膨胀隔室83A和消音器80的外部之间的流体连通。
具体地,消音器80的外壳81包括具有内壳体92和外壳体82的双壁结构的管状构件85,内壳体92在其本身和外壳体82之间的空间90限定在包括外壳体82内的第一膨胀隔室83A的范围内。内壳体92具有流体连通区域93,第一膨胀隔室83A和空间90通过流体连通区域93保持彼此流体连通。
内壳体92可延伸到超出第一膨胀隔室83A的范围内,但应该设置在包括至少第一膨胀格式83A的范围内。
排水孔91被限定在外壳体82的管状构件85中。排水孔91被隔着空间90面对排水孔91的内壳体(在要求保护的本发明中,“覆盖件”)92覆盖。换句话讲,内壳体92被设置成贯穿排水孔91的中心轴D延伸。
因此,流入第一膨胀隔室83A中或者在第一膨胀隔室83A产生的水等流过内壳体92的流体连通区域93和空间90,到达提供第一膨胀隔室83A和消音器80外部之间的流体连通的排水孔91。
隔板84大体全部保持与外壳体82的管状构件85的内周表面85a接触。隔板84具有水通道凹陷84e,水通道凹陷84e限定在隔板84的外周缘部分中,相对于车辆横向方向从管状构件85的中心C竖直向下,背离管状构件85的内周表面85a,从而允许沿着内周表面85a流动的水等穿过水通道凹陷84e。
因此,流入第二膨胀隔室83B中或者在第二膨胀隔室83B中产生的水等流过隔板84的水通道凹陷84e,进入第一膨胀隔室83A中,在第一膨胀隔室83A中,水等流过内壳体92的后流体连通区域93,到达排水孔91。
在图3和图7中,参考符号85b指代焊接开口,焊接开口被限定在管状构件85中,用于辅助将隔板84焊接到管状构件85。
根据本实施方式,如上所述,由于第一膨胀隔室83A和排水孔91通过内壳体92中限定的流体连通区域93彼此保持流体连通,因此当将排气装置7安装到摩托车1上时处于最靠下位置的第一膨胀隔室83A中捕获的水等通过流体连通区域93,穿出限定在外壳体82中的排水孔91而充分释放。
此时,由于排水孔91被作为隔着空间90面对排水孔91的覆盖件的内壳体92覆盖,因此即使排气管70的下游开口端72处于第一膨胀隔室83A中,第一膨胀隔室83A和排水孔91保持彼此流体连通,也通过内壳体92防止排气声音直接导向排水孔91。因此,排水孔91能够执行其功能,同时减少了从排水孔91漏出声音。
此外,当排气管70的下游开口端72处于第一膨胀隔室83A中时,外壳81的包括第一膨胀隔室83A的部分由于从下游开口端72释放的压力波而容易发生振动。然而,因为外壳81在包括至少第一膨胀隔室83A的范围内包括具有双壁结构的管状构件85(该双壁结构包括外壳体82和设置在该外壳体中的内壳体92),所以在以上提及的范围内的外壳81的刚性增大,并且因振动而造成的声音的效果减弱。
如图3和图4所示,具有管状形状的内壳体92设置在管状构件85内。管状的内壳体92具有直径增大的前端92a和后端92b,并且还具有直径增大部分92c,直径增大部分92c被焊接到外壳体82的管状构件85的内表面。
在图3中,参考符号85c指代焊接开口,焊接开口限定在管状构件85中并且用于辅助将内壳体92焊接到管状构件85。
如图8(该图为沿着图3的线VIII-VIII截取的示出内壳体92的底表面的外轮廓的视图)所示,通过将平金属板卷成被焊接于焊缝94的管来形成内壳体92,其前端92a和后端92b的直径增大并且其外径与管状构件85的内径一致。
直径增大部分92c和通向内壳体92的较小直径部分92d的倾斜部分92e在其中限定有凹陷95,凹陷95设置在焊缝94的延长部分上。由于凹陷95设置在焊缝94中,因此焊缝94处的内壳体92的焊接量减小。
当内壳体92附接到管状构件85时,限定在直径增大部分92c和倾斜部分92e中的凹陷95提供流体连通区域93。如图5(该图为沿着图3和图4的线V-V截取的消音器80的前部部分的剖视图)所示,因为直径增大部分92c中的凹陷95在管状构件85的内周表面85a上的流体连通区域93处没有形成台阶,所以防止水汇集在流体连通区域93处,并且实现了使水等经过流体连通区域93的优选布置。
限定在较小直径部分92d和管状构件85之间的空间90可被玻璃棉等填充。
如图8所示,凹陷95(即流体连通区域93)设置在内壳体92的前端和后端中。如图3所示,排水孔91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与流体连通区域93分隔开。因此,流体连通区域93和排水孔91之间的距离增大,使声音的漏出进一步减少。
此外,由于消音器80从前向后向上倾斜地倾斜,因此内壳体92也从前向后向上倾斜地倾斜,并且设置在内壳体92的前端和后端中的流体连通区域93包括设置在比排水孔91低的位置的第一流体连通区域93A和设置在比排水孔91高的位置的第二流体连通区域93B。因为第一流体连通区域93A和第二流体连通区域93B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与排水孔91分隔开,所以声音的漏出减少,同时可容易地释放捕获在比排水孔91低的位置中的水等,并且还可有效地释放从比排水孔91高的位置朝向比排水孔91低的位置流动的水等。
如图2和图6所示,流体连通区域93设置在穿过消音器80的管状构件85的相对于车辆横向方向来说的中心C延伸的假想竖直平面Vp上且在消音器80的下部部分中,并且设置在重力方向上的最低端。因此,在消音器80中产生的水等可容易地穿过流体连通区域93,因此可有效地从排水孔91释放。
根据本实施方式,排水孔91在车辆横向方向上与流体连通区域93分隔开。
因为排水孔91在车辆横向方向上与流体连通区域93分隔开,所以流体连通区域93和排水孔91之间的距离增大,使声音的漏出进一步减少。
此外,排水孔91在车辆横向方向上向内与流体连通区域93分隔开。用这种布置,即使声音从排水孔91漏出,已经从排水孔91漏出的声音也在车辆横向方向上向内辐射。因此,已经从排水孔91漏出的声音不太容易被位于车辆横向方向上靠外的人(即,位于车辆周围的人)听到,使得声音漏出的影响可减少。
如图1所示,摩托车1具有侧支架17。常常,侧支架17设置在排气装置7的另一侧,即,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摩托车1的左侧。当侧支架17在使用中从而支撑摩托车1立在地面(图2中用双点划线指示为假想道路表面S)上时,摩托车1向着设置有侧支架17的左边倾斜。
当排水孔91在车辆横向方向上向内(即,向左)与流体连通区域93分隔开时,当侧支架17在如图中所示使用时,排水孔91的中心轴D几乎竖直取向。因此,排水孔91非常能够当侧支架17在使用时从消音器80释放水等。
如图4中所示,排气管70的下游开口端72处于假想竖直平面Vp的相对于车辆横向方向的右侧,假想竖直平面Vp贯穿相对于车辆横向方向的消音器80的管状构件85的中心C,并且排水孔91处于假想竖直平面Vp的相对于车辆横向方向的左侧(参见图6)。该布置有效地将排气管70的下游开口端72和排水孔91在消音器80中在车辆横向方向上彼此分隔开,从而增大下游开口端72和排水孔91之间的距离以减少声音从排水孔91漏出,并且减小消音器80在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大小。
根据本实施方式,如上所述,排气管70具有:第一管片段70A,其前端连接到消音器80并且向后在第一膨胀隔室83A中延伸;第二管片段70B,其具有与第一管片段70A的后端连接的一端并且转为车辆的向前方向;以及第三管片段70C,其连接到第二管片段70B的另一端并且向前延伸,使得其下游开口端72处于第一膨胀隔室83A中。在消音器80中,第三管片段70C处于车辆横向方向上的右侧,而第一管片段70A和排水孔91处于车辆横向方向的左侧。
即使根据实施方式,排气管70具有第一管片段70A、第二管片段70B和第三管片段70C,排气管70的下游开口端72和排水孔91在消音器80中在车辆横向方向上彼此分隔开,从而增大排气管70的下游开口端72和排水孔91之间的距离,以使从排水孔91漏出的声音减少,并且防止第一管片段70A和第三管片段70C彼此物理干扰。
根据本实施方式,此外,消音器80的纵向方向与车辆的纵向方向对准。外壳体82具有管状构件85、与管状构件85的前端连接的前封盖86和与管状构件85的后端连接的后封盖87。形状是管状的内壳体92安装在管状构件85中。排水孔91大范围被管状的内壳体92覆盖,内壳体92作为覆盖件面对排水孔91,空间90夹在内壳体92和排水孔91之间。大范围延伸的空间90用于进一步减少声音漏出。当管状的内壳体92安装在外壳体82的管状构件85中时,有效地使易发生振动的管状构件85具有高刚性,以减少因振动而引起的声音的影响。
根据本第一实施方式,如图1、图2和图6所示,消音器80被安装在管状构件85上的支撑托架52悬于动力单元5。管状构件85的下部部分和支撑托架52在穿过消音器80的相对于车辆横向方向来说的的中心C延伸的假想竖直平面Vp上彼此附接,并且排水孔91在车辆横向方向上偏离假想竖直平面Vp。
因此,当支撑托架52安装在管状构件85的下部部分上时,由于排水孔91相对于车辆横向方向偏离管状构件85和支撑托架52彼此附接的位置,因此排水孔91的位置没有物理干扰管状构件85和支撑托架52彼此附接的位置。
支撑托架52可安装在管状构件85或前封盖86上。
以上,已经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鞍座型车辆的排气装置。
现在,以下将参照图9至图13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鞍座型车辆的排气装置。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消音器80的管状构件185(其中内壳体192设置在外壳体182中)不同于如图1和图2中所示的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消音器80的管状构件85(其中内壳体92设置在外壳体82中),而排水孔191的位置不同于如图2中所示的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排水孔91。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排气装置的其他结构细节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那些相同。因此,将在随后对第二实施方式的描述中提及图1和图2和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其他示出的细节。
在本第二实施方式中,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相同参考符号来指代在结构和功能上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部分相同的部分,并且将进行简要描述或者以下将根本不进行描述。
另外,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相同参考符号加上“100”来指代在结构和功能上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部分不同的那些部分,加上“100”旨在明确指示它们的关联性。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从气缸盖23的下部部分延伸的排气管70向右偏离并且向下延伸,然后向后完全并且连接到消音器80,从而构成排气装置7。
消音器80被支撑托架52悬于动力单元壳体50,并且设置在后轮6的右侧。
消音器80从前向后向上倾斜地导向,并且其上一半被安装在其上的消音器盖53覆盖。
图9是排气装置7的右剖视图,示出了如图3中一样从左边观察的排气管70的一部分和消音器80。
排气装置7包括消音器80和排气管70,排气管70具有连接到内燃机2的上游端和连接到消音器80的下游端。消音器80具有用作外壳181的外壳体182和将外壳体182的内部划分成多个膨胀隔室83的隔板84。
在图9中,以竖直剖视图示出了外壳181和保持管的构件(诸如隔板84),除了在图示中去除了左边一半(面对观察者)的其部分之外,并且用外部轮廓示出了诸如排气管70的管。
根据本实施方式,排气装置7只具有一个隔板84,并且隔板84的前部区域(即,在图9中,隔板84的左侧)用作第一膨胀隔室83A,并且隔板84的后部区域(即,在图9中,隔板84的右侧)用作第二膨胀隔室83B。
图10是沿着图9的线X-X截取的排气装置7的俯视剖视图,以水平剖视面示出了外壳181,除了在图示中去除了上部一半(面对观察者)的其部分之外,并且示出了诸如排气管70的管和将管保持在外部轮廓中的构件(诸如隔板84),除了其一些部分之外。
消音器80的纵向方向与车辆的纵向方向对准。外壳体182具有:中央管状构件185,其构成外壳体182的大部分;前封盖86,其连接到管状构件185的前端并且具有供排气管70插入的插入部分;以及后封盖87,其连接到管状构件185的后端并且供排气排放管71附接。
具体地,消音器80的管状构件185具有其中内壳体192安装在外壳体182中的双壁结构。
在管状构件185中,内壳体192具有比外壳体182小的壁厚度。具有不同壁厚度的外壳体182和内壳体192被设置成彼此紧密接触。其中具有不同壁厚度并因此具有不同振动特性的外壳体182和内壳体192保持彼此紧密接触的双壁结构使管状构件185高度有效用于使声音衰减。
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壳体182和内壳体192被示出为保持紧密接触,但它们可被组装成其间设置有一定间隙的双壁结构中。
排气管70具有:第一管片段70A,其前端在假想竖直平面Vp的左侧连接到消音器80的前封盖86并且在第一膨胀隔室83A中向后延伸,假想竖直平面Vp穿过管状构件85的相对于车辆横向方向来说的中心延伸;第二管片段70B,其具有与第一管片段70A的后端连接的一端并且转成车辆的向前方向;以及第三管片段70C,其连接到第二管片段70B的另一端并且设置在假想竖直平面Vp的右侧,第三管片段70C向前延伸,使得其下游开口端72设置在第一膨胀隔室83A中。
具体地,第一管片段70A包括放大管片段70Aa,放大管片段70Aa在其与前封盖86的接合处附近将排放气体处理催化剂容纳在其中。在放大管片段70Aa后方,第一管片段70A的直径减小并且向后延伸,并且插入穿过限定在排气管支架88中的第一管片段保持孔88a并且被其保持。然后,第一管片段70A插入穿过在隔板84中限定的第一管片段插入孔84a并且被其保持,并且具有设置在第二膨胀隔室83B中的后端。
第二管片段70B的一端连接到第一管片段70A的后端,第二管片段70B在第二膨胀隔室83B中形成从假想竖直平面Vp的左侧到右侧的U转弯。第二管片段70B的另一端连接到第二膨胀隔室83B中的第三管片段70C的上游端。
第三管片段70C插入穿过隔板84中限定的第三管片段插入孔84c并且被其保持,延伸到第一膨胀隔室83A中,插入穿过排气管支架88中限定的第三管片段保持孔88c并且被其保持,并且具有设置在第一膨胀隔室83A中的下游开口端72。
内壳体192与外壳体182的内表面紧密接触地从排气管支架88前方的位置延伸到与隔板84重叠的位置。在内壳体192和外壳体182的纵向方向上,内壳体192比外壳体182短。
如图12(该图是沿着图9和图10的线XII-XII截取的排气管支架88和外壳81的横向剖视图)所示,排气管支架88是保持第一管片段70A和第三管片段70C并且将它们附接到内壳体92的横梁状构件,并且排气管支架88没有划分第一膨胀隔室83A的内部。
第三管片段70C的在下游开口端72下游延伸的部分用作排气孔73,排气孔73的管壁被穿透并且具有用于将排气压力逐渐放出到第一膨胀隔室83A的闭合下游端。
在图9和图12中,参考符号192f指代排气管支架88、内壳体192和外壳体182被塞焊接的塞焊接点。塞焊接点192f用于将内壳体192相对于外壳体182设置,并且还用于将管状构件185构造为其中具有不同壁厚度并因此具有不同振动特性的内壳体192和外壳体182保持彼此紧密接触的双壁结构。因此,管状构件185高度能够使从第三管片段70C的排气孔73释放到第一膨胀隔室83A中的排放气体所产生的排气声音衰减。
如图13(该图是沿着图9和图10的线XIII-XIII截取的隔板84的后视图)所示,隔板84具有流体连通管插入孔84d,流体连通管插入孔84d限定在隔板84中,在第一管片段插入孔84a和第三管片段插入孔84c之间并且略微低于第一管片段插入孔84a和第三管片段插入孔84c,并且提供第一膨胀隔室83A和第二膨胀隔室83B之间的流体连通的流体连通管89被固定插入流体连通管插入孔84d中。
排气排放管71附接到后封盖87,以在排气装置7安装在摩托车1上时向后延伸并且略微向下向外地倾斜。
从内燃机2排出的排放气体经排气管70的第一管片段70A的放大管片段70Aa中的排放气体处理催化剂处理,此后流过第一管片段70A以经过第一膨胀隔室83A,然后流过第二管片段70B以经过第二膨胀隔室83B,并且从设置在第三管片段70C的下游开口端72下游的排气孔73流入第一膨胀隔室83A中。
在已经释放了第一膨胀隔室83A中的排气压力之后,排放气体流过流体连通管89进入在其中排放气体进一步释放排气压力的第二膨胀隔室83B中,此后,排放气体经过排气排放管71排放出去。
如图1所示,由于消音器80从前向后向上倾斜地导向,因此当排气装置7安装在摩托车1上时,最向前设置在消音器80中的第一膨胀隔室83A处于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膨胀隔室83的最靠下位置中。
最靠下位置的第一膨胀隔室83A将排气管70的下游开口端72容纳在其中。提供消音器80的内部与其外部之间的流体连通的排水孔91被设置成提供第一膨胀隔室83A和消音器80的外部之间的流体连通。
具体地,如图9、图10和图11(该图是沿着图9和图10的线XI-XI截取的消音器80的前部部分的横向剖视图)所示,排水孔191形成在外壳体182的前封盖86的下部部分中。排水孔191被与排水孔191成面对关系的前封盖86的内表面附接的覆盖构件(在要求保护的本发明中,“覆盖件”)197覆盖。具体地,覆盖构件197设置在排水孔91的中心轴D上。
因此,流入第一膨胀隔室83A中或者在第一膨胀隔室83A产生的水等流向前封盖86并且到达排水孔191。
排水孔191可形成在前封盖86或由内壳体192和外壳体182制成的管状构件185中。在任一种情况下,覆盖构件197被设置成覆盖第一膨胀隔室83A中的排水孔191,即,设置在排水孔191的中心轴D上。
隔板84大体全部保持与外壳体182的管状构件185的内周表面185a接触。隔板84具有水通道凹陷84e,水通道凹陷84e限定在隔板84的外周缘部分中,在相对于车辆横向方向从管状构件185的中心C竖直向下方向上,背离管状构件185的内周表面185a,从而允许沿着内周表面185a流动的水等穿过水通道凹陷84e。
因此,流入第二膨胀隔室83B中或者在第二膨胀隔室83B中产生的水等流过隔板84的水通道凹陷84e,进入第一膨胀隔室83A中,在第一膨胀隔室83A中,水等到达排水孔91。
如图10、图12和图13所示,内壳体192紧密附接到外壳体182的管状构件185的内周表面185a,除了内周表面185a的下中心部分185d外。已经经过水通道凹陷84e的水等不受阻挡地顺着内周表面185a的下中心部分185d流动,并且到达排水孔191。
根据本第二实施方式,如上所述,当将排气装置7安装到摩托车1上时处于最靠下位置的第一膨胀隔室83A中捕获的水等穿过提供给第一膨胀隔室83A和消音器180外部之间的流体连通的排水孔191排放出去。
此时,由于排水孔91被设置在第一膨胀隔室83A中的覆盖构件197覆盖,因此即使排气管70的下游开口端72设置在第一膨胀隔室83A中并且第一膨胀隔室83A和排水孔91保持彼此流体连通,也防止排气声音直接导向排水孔91。因此,排水孔91能够执行其功能,同时减少了从排水孔91漏出声音。
此外,当排气管70的下游开口端72设置在第一膨胀隔室83A中时,外壳181的包括第一膨胀隔室83A的部分由于从下游开口端72释放的压力波而容易发生振动。然而,因为外壳181设置有具有双壁结构的管状构件185(该双壁结构包括外壳体182和设置在该外壳体中的内壳体192),所以外壳181的刚性增大,并且因振动而造成的声音的影响减弱。
在管状构件185中,内壳体192具有比外壳体182小的壁厚度。具有不同壁厚度的外壳体182和内壳体192被设置成彼此紧密接触。
其中具有不同壁厚度并因此具有不同振动特性的外壳体182和内壳体192保持彼此紧密接触的双壁结构使管状构件185高度有效用于使声音衰减。
根据本第二实施方式,如图1、图2和图11所示,消音器80被安装在管状构件185上的支撑托架52悬于动力单元5。管状构件185的下部部分和支撑托架52在穿过消音器80的相对于车辆横向方向来说的中心C延伸的假想竖直平面Vp上彼此附接,并且排水孔191在车辆横向方向上偏离假想竖直平面Vp。
因此,当支撑托架52安装在管状构件185的下部部分上时,由于排水孔191相对于车辆横向方向偏离管状构件185和支撑托架52彼此附接的位置,因此排水孔191的位置没有物理干扰管状构件185和支撑托架52彼此附接的位置。
支撑托架52可安装在管状构件185或前封盖86上。
替代地,消音器80可被构造为其纵向方向与车辆的纵向方向对准,外壳体182可具有:管状构件185;前封盖86,其连接到管状构件185的前端;以及后封盖87,其连接到管状构件185的后端,消音器80可被安装在前封盖86上的支撑托架52悬于动力单元5,前封盖86的下部部分和支撑托架52可在穿过消音器80的相对于车辆横向方向来说的中心C延伸的假想竖直平面Vp上彼此附接,并且排水孔91可在车辆横向方向上偏离假想竖直平面Vp。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支撑托架52安装在前封盖86的下部部分上,由于排水孔191相对于车辆横向方向偏离前封盖86和支撑托架52彼此附接的位置,因此排水孔191的位置没有物理干扰前封盖86和支撑托架52彼此附接的位置。
以上,已经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鞍座型车辆的排气装置。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但是可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进行许多改变和修改。
例如,鞍座型车辆不限于小型摩托车(如同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小型摩托车),而是可以是不同类型的摩托车、小型机动车等。内燃机可以是包括不同数量的气缸的不同类型。
排气装置的各种组件被描述为布置成以示出实施方式的目的而示出的布局中。然而,它们可布置成其他布局,例如,水平翻转布局,这应该被理解为被本发明覆盖。

Claims (13)

1.一种鞍座型车辆的排气装置,该排气装置包括:
消音器(80);以及
排气管(70),该排气管(70)具有连接到内燃机(2)的上游部分和连接到所述消音器(80)的下游部分;
所述消音器(80)具有用作外壳(81、181)的外壳体(82、182)和将所述外壳体(82、182)的内部划分成多个膨胀隔室(83)的隔板(84);
所述膨胀隔室(83)包括第一膨胀隔室(83A),当所述排气装置安装在所述鞍座型车辆(1)上时,所述第一膨胀隔室(83A)处于最靠下位置,所述排气管(70)具有处于所述第一膨胀隔室(83A)中的下游开口端(72),所述消音器(80)具有排水孔(91、191),所述排水孔(91、191)提供所述第一膨胀隔室(83A)和所述消音器(80)的外部之间的流体连通;
其中,所述消音器(80)包括具有双壁结构的管状构件(85、185),所述双壁结构具有所述外壳体(82、182)和设置在所述外壳体(82、182)中的内壳体(92、192);并且
覆盖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膨胀隔室(83A)中,与所述排水孔(91、191)成覆盖关系,
通过所述隔板(84)的外周部背离所述管状构件(85、185)的内周表面(85a、185a)而形成水通道凹陷(84e),所述水通道凹陷(84e)设置于所述消音器(80)的车辆横向方向中心(C)的竖直下方,所述排水孔(91)在车辆横向方向上向内与所述水通道凹陷(84e)分隔开而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座型车辆的排气装置,其中,所述外壳(81)在包括至少所述第一膨胀隔室(83A)的范围内具有设置在所述外壳体(82)中的所述内壳体(92),其中,所述外壳体(82)和所述内壳体(92)之间限定有空间(90);
所述内壳体(92)具有流体连通区域(93),所述第一膨胀隔室(83A)和所述空间(90)通过所述流体连通区域(93)保持彼此流体连通;并且
所述排水孔(91)被限定在所述外壳体(82)中并且被所述内壳体(92)覆盖,所述内壳体(92)面对所述排水孔(91)并且用作所述覆盖件,其中,所述空间(90)夹在所述内壳体(92)和所述排水孔(9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鞍座型车辆的排气装置,其中,所述消音器(80)的纵向方向与所述鞍座型车辆(1)的纵向方向对准;并且
所述排水孔(91)在所述鞍座型车辆(1)的纵向方向上与所述流体连通区域(93)分隔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鞍座型车辆的排气装置,其中,所述流体连通区域(93)包括设置在比所述排水孔(91)低的位置的第一流体连通区域(93A)和设置在比所述排水孔(91)高的位置的第二流体连通区域(93B)。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鞍座型车辆的排气装置,其中,所述排水孔(91)在所述鞍座型车辆(1)的横向方向上与所述流体连通区域(93)分隔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鞍座型车辆的排气装置,其中,所述排水孔(91)在所述鞍座型车辆(1)的横向方向上向内与所述流体连通区域(93)分隔开。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鞍座型车辆的排气装置,其中,所述流体连通区域(93)设置在穿过所述消音器(80)的相对于所述鞍座型车辆(1)的横向方向来说的中心(C)延伸的假想竖直平面(Vp)上且在所述消音器(80)的下部部分中。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鞍座型车辆的排气装置,其中,所述排气管(70)的所述下游开口端(72)设置在穿过所述消音器(80)的相对于所述鞍座型车辆(1)的横向方向来说的中心(C)延伸的假想竖直平面(Vp)的相对于所述鞍座型车辆(1)的横向方向的一侧,并且所述排水孔(91)设置在所述假想竖直平面(Vp)的相对于所述鞍座型车辆(1)的横向方向的另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鞍座型车辆的排气装置,其中,所述排气管(70)具有第一管片段(70A)、第二管片段(70B)和第三管片段(70C),所述第一管片段(70A)的前端连接到所述消音器(80)并且在所述第一膨胀隔室(83A)中向后延伸,所述第二管片段(70B)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一管片段(70A)的后端并且转为所述鞍座型车辆(1)的前向方向,所述第三管片段(70C)连接到所述第二管片段(70B)的另一端并且向前延伸,使得所述下游开口端(72)处于所述第一膨胀隔室(83A)中;并且
所述第三管片段(70C)在所述消音器(80)中设置在所述鞍座型车辆(1)的横向方向上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一管片段(70A)和所述排水孔(91)在所述消音器(80)中设置在所述鞍座型车辆(1)的横向方向上的另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鞍座型车辆的排气装置,其中,所述消音器(80)的纵向方向与所述鞍座型车辆(1)的纵向方向对准;
所述外壳体(82)包括所述管状构件(85)、连接到所述管状构件(85)的前端的前封盖(86)和连接到所述管状构件(85)的后端的后封盖(87);并且
所述内壳体(92)具有管状形状并且设置在所述管状构件(85)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座型车辆的排气装置,其中,所述管状构件(185)的所述外壳体(182)和所述内壳体(192)具有不同壁厚度并且被设置成彼此紧密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鞍座型车辆的排气装置,其中,所述消音器(80)被安装在所述管状构件(85、185)上的支撑托架(52)悬于动力单元(5);
所述管状构件(85、185)的下部部分和所述支撑托架(52)在穿过所述消音器(80)的相对于所述鞍座型车辆(1)的横向方向来说的中心(C)延伸的假想竖直平面(Vp)上彼此附接;并且
所述排水孔(91、191)在所述鞍座型车辆(1)的横向方向上偏离所述假想竖直平面(Vp)。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11所述的鞍座型车辆的排气装置,其中,所述消音器(80)的纵向方向与所述鞍座型车辆(1)的纵向方向对准;
所述外壳体(182)包括管状构件(185)、连接到所述管状构件(185)的前端的前封盖(86)和连接到所述管状构件(185)的后端的后封盖(87);
所述消音器(80)被安装在所述前封盖(86)上的支撑托架(52)悬于动力单元(5);
所述前封盖(86)的下部部分和所述支撑托架(52)在穿过所述消音器(80)的相对于所述鞍座型车辆(1)的横向方向来说的中心(C)延伸的假想竖直平面(Vp)上彼此附接;并且
所述排水孔(191)在所述鞍座型车辆(1)的横向方向上偏离所述假想竖直平面(Vp)。
CN201710082781.7A 2016-02-18 2017-02-16 鞍座型车辆的排气装置 Active CN1070911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28501 2016-02-18
JP2016028501 2016-02-18
JP2016-224787 2016-11-18
JP2016224787A JP6457465B2 (ja) 2016-02-18 2016-11-18 鞍乗型車両の排気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91132A CN107091132A (zh) 2017-08-25
CN107091132B true CN107091132B (zh) 2019-07-02

Family

ID=596486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82781.7A Active CN107091132B (zh) 2016-02-18 2017-02-16 鞍座型车辆的排气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091132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34126U (zh) * 1987-02-24 1988-09-02
JPH04334714A (ja) * 1991-05-10 1992-11-20 Suzuki Motor Corp 小型エンジンのマフラ
EP1975384A1 (en) * 2007-03-30 2008-10-01 HONDA MOTOR CO., Ltd. Exhaust device for motorcycle engine
CN101936200A (zh) * 2009-06-26 2011-01-05 铃木株式会社 消音器装置及摩托车
CN103410586A (zh) * 2013-05-27 2013-11-27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消声器结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34126U (zh) * 1987-02-24 1988-09-02
JPH04334714A (ja) * 1991-05-10 1992-11-20 Suzuki Motor Corp 小型エンジンのマフラ
EP1975384A1 (en) * 2007-03-30 2008-10-01 HONDA MOTOR CO., Ltd. Exhaust device for motorcycle engine
CN101936200A (zh) * 2009-06-26 2011-01-05 铃木株式会社 消音器装置及摩托车
CN103410586A (zh) * 2013-05-27 2013-11-27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消声器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91132A (zh) 2017-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33199B2 (ja) エンジンの排気装置
EP1749989B1 (en) Exhaust system and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US8042649B2 (en) Vehicular muffler and motorcycle incorporating same
CN101254818B (zh) 机动二轮车的发动机悬挂装置
US9803522B2 (en) Exhaust structure of straddle-type vehicle, and vehicle incorporating same
JP2007008442A (ja) 自動二輪車の排気装置
US7644800B2 (en) Motorcycle exhaust structure
JP2013193626A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キャニスター配置構造
JP2016068844A (ja) 鞍乗り型車両
CN101269692B (zh) 摩托车
EP3059407A1 (en) Exhaust muffler
JP2012180803A (ja) 小型車両用エアクリーナ構造
EP3321486B1 (en) Straddled vehicle
JP6909932B2 (ja) 鞍乗型車両のエアクリーナー装置
CN107091132B (zh) 鞍座型车辆的排气装置
JP5770238B2 (ja) 車両の排気構造
JP6236700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消音器構造
JP4726702B2 (ja) 自動二輪車
CN110475711B (zh) 跨骑型车辆
CN101985895B (zh) 消声器
US10619538B2 (en) Exhaust device of engine
JP6951552B2 (ja) 内燃機関の排気装置
JP6457465B2 (ja) 鞍乗型車両の排気装置
JP6034827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排気装置
JPH1086873A (ja)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