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88853A - 维修扳手及配管的连接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维修扳手及配管的连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88853A
CN107088853A CN201610417046.2A CN201610417046A CN107088853A CN 107088853 A CN107088853 A CN 107088853A CN 201610417046 A CN201610417046 A CN 201610417046A CN 107088853 A CN107088853 A CN 1070888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x nut
maintenance wrench
arc sections
edge
mainten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1704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川畑龙二
鲛岛敬
鲛岛敬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UNKA BOEKI KOGY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UNKA BOEKI KOGY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UNKA BOEKI KOGYO CO Ltd filed Critical BUNKA BOEKI KOGY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0888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888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13/00Spanners; Wrenches
    • B25B13/02Spanners; Wrenches with rigid jaws
    • B25B13/08Spanners; Wrenches with rigid jaws of open jaw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13/00Spanners; Wrenches
    • B25B13/48Spanners; Wrenches for special purposes
    • B25B13/50Spanners; Wrenches for special purposes for operating on work of special profile, e.g. pipes
    • B25B13/5008Spanners; Wrenches for special purposes for operating on work of special profile, e.g. pipes for operating on pipes or cylindrical objects
    • B25B13/5016Spanners; Wrenches for special purposes for operating on work of special profile, e.g. pipes for operating on pipes or cylindrical objects by externally gripping the pipe
    • B25B13/5025Spanners; Wrenches for special purposes for operating on work of special profile, e.g. pipes for operating on pipes or cylindrical objects by externally gripping the pipe using a pipe wrench type tool
    • B25B13/5033Spanners; Wrenches for special purposes for operating on work of special profile, e.g. pipes for operating on pipes or cylindrical objects by externally gripping the pipe using a pipe wrench type tool with fixed jaw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7/00Hand to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parts or objec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B27/14Hand to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parts or objec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assembling objects other than by press fit or detaching same
    • B25B27/143Hand to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parts or objec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assembling objects other than by press fit or detaching same for installing wire thread inserts or tubular threaded inse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维修扳手及配管的连接方法,能够在固定六角螺母形状部的状态下,切实且更简单地进行配管的连接作业。该维修扳手具有:维修扳手本体,其在基端侧具有小六角螺母把持部,在前端侧具有形成大六角螺母把持部的开口端部;以及金属板,其安装在开口端部的厚度方向的至少一方的端面上,小六角螺母把持部具有:一对的第1直边部及第1圆弧部,大六角螺母把持部具有:第2直边部及一对的第2圆弧部,金属板具有在俯视时,从小六角螺母把持部的内部边缘伸出的第1边部和从大六角螺母把持部的内部边缘伸出的第2边部。

Description

维修扳手及配管的连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空调的配管作业的工具。
背景技术
调节室内的温度的空调为由配管连接室内机和室外机的结构。该配管连接从室内机延伸的室内机侧配管和从室外机延伸的室外机侧配管。在室内机侧配管的前端部形成连接部,该连接部由在外周面形成螺纹槽的螺纹部、固定于螺纹部的基端侧的六角螺母形状部和形成于螺纹部的前端侧的锥形部构成。另外,在室外机侧配管的前端部也形成连接部,该连接部由铜管扩口(flare)部和插入室外机侧配管的紧固用六角螺母构成。
将室内机侧配管及室外机侧配管连接的作业,通过将室外机侧配管的扩口部推压到室内机侧配管的外螺纹管接头的锥形部,并利用扳手将六角螺母形状部固定的状态下,使用棘轮式的扭矩扳手等,将紧固用六角螺母与室内机侧配管的连接部的螺纹部螺合而实施。六角螺母形状部,由于没有统一的规格而使各工厂的尺寸的偏差较大,因此,现有技术中,使用可调整下颚部及上颚部的间隔的活动扳手将六角螺母形状部固定。
然而,在为活动扳手时,由于必须转动蜗轮齿轮调整下颚部及上颚部的间隔,而使连接作业繁杂。另外,六角螺母形状部的宽度一般为8mm以下的小尺寸,因此夹持量较小,如果不是熟练的作业者则难以使用活动扳手。
在对六角螺母形状部的固定不充分的状态下,旋转紧固用六角螺母时,会导致室内机侧配管与六角螺母形状部一起旋转,而导致紧固不良。
发明内容
由于空调的配管连接作业,必须在室内机附近的制约的立脚点的狭小的空间进行,从而需要一种能够将六角螺母形状部切实固定的简单的工具。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维修扳手,(1)其在进行将前端部为锥形状且在外周面形成有螺纹槽部及六角螺母形状部的第1管状部件,和前端具有铜管扩口部且在管路上穿插有六角螺母的第2管状部件,在管路方向上相互对接,并通过将所述六角螺母与所述螺纹槽部紧固,而将所述第1管状部件和所述第2管状部件相互连接的连接作业时,把持所述六角螺母形状部,禁止所述第1管状部件的转动动作,该维修扳手的特征在于,具有:形成开口端部的维修扳手本体,在该开口端部的基端侧形成有小六角螺母把持部,前端侧形成有大六角螺母把持部;以及金属板,其安装在所述开口端部的厚度方向的至少一方的端面,所述小六角螺母把持部具有:一对的第1直边部,其在沿相对于所述维修扳手本体的长度方向倾斜的倾斜方向延伸,且在相对于所述倾斜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相互对置;及第1圆弧部,其形成在连结所述第1直边部的基端部的位置,所述大六角螺母把持部具有:第2直边部,其在所述倾斜方向延伸,且在所述垂直方向相互对置;及一对的第2圆弧部,其设置在上述的第2直边部的各自的基端部,所述金属板具有在俯视时,从所述小六角螺母把持部的内部边缘伸出的第1边部,和从所述大六角螺母把持部的内部边缘伸出的第2边部。
(2)基于上述(1)记载的维修扳手,所述金属板安装在所述开口端部的厚度方向的两端面。
(3)基于上述(1)或(2)记载的维修扳手,所述第1边部从所述第1圆弧部的边缘伸出,所述第2边部从所述第2直边部及所述第2圆弧部的边缘伸出。
(4)基于上述(1)~(3)中任意一项记载的维修扳手,所述第1直边部和所述第2圆弧部,由与所述大六角螺母把持部所把持的所述六角螺母形状部的面相面接触的缺口形状部连接设置。
(5)基于上述(1)~(4)中任意一项记载的维修扳手,连结所述第2圆弧部的中点和所述第2圆弧部的曲率中心点的直线,与所述维修扳手本体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6)基于上述(1)~(5)中任意一项记载的维修扳手,所述开口端部的厚度方向的尺寸为4mm以上8mm以下。
(7)基于上述(1)~(6)中任意一项记载的维修扳手,所述维修扳手在对室内温度调节用室内机和室外机进行配管作业时使用,所述第1管状部件从所述室内机伸出,所述第2管状部件从所述室外机伸出。
(8)使用在上述(7)中记载的维修扳手,将所述第1管状部件及所述第2管状部件相互连接的配管连接方法,其中,在利用所述维修扳手把持所述六角螺母形状部,而禁止所述第1管状部件做转动动作的状态下,使用棘轮式扭矩扳手将所述六角螺母紧固于所述螺纹槽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将六角螺母形状部固定的状态下,通过适当的目标扭矩值紧固,能够更切实且简单地进行配管的连接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空调的框线图。
图2是维修扳手本体的俯视图。
图3是维修扳手的俯视图。
图4是开口端部的放大图(大六角螺母固定时)。
图5是开口端部的放大图(小六角螺母固定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空调的框线图。参照同图,空调1包含室内机2、室外机3、气管4及液管5。室外机3用于进行制冷剂和收进内部的外气之间的热交换,室内机2在进行冷气运转时为冷凝器的功能,室内机2在进行暖气运转时为蒸发器的功能。
室内机2用于制冷剂与收进内部的室内空气之间的热交换,室内机2在进行冷气运转时为蒸发器的功能,室内机2在进行暖气运转时为冷凝器的功能。
气管4,其一端与室内机2连接,另一端与室外机3连接,在室内机2的附近具有连接部40。液管5,其一端与室内机2连接,其另一端与室外机3连接,在室内机2的附近具有连接部50。
在进行暖气运转时,将从室外机3的压缩机(未图示)吐出的高压制冷剂经由气管4向室内机2输送。该高压制冷剂,在设置于室内机2的热交换器(未图示)中,与从室内收进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按照上述,室内机2作为冷凝器的功能,利用室内机2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加热的室内空气向室内吹出,由此实施室内的暖气运转。
从室内机2流出的制冷剂经由液管5流入室外机3,而形成为减压的低压的制冷剂。该低压的制冷剂,流入室外机3的热交换器,与从室外机3的外部收进的外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从室外机3的热交换器流出的制冷剂由室外机3的压缩机再压缩。
接下来,对气管4的连接部40的结构进行说明。连接部40由室内机侧连接部41(相当于第1管状部件)和室外机侧连接部42(相当于第2管状部件)构成。室内机侧连接部41,由六角螺母形状部41a、螺纹槽部41b、锥形部41c及管本体41d构成。六角螺母形状部41a设定在室内机侧连接部41中直径尺寸最大,从气管4伸出。六角螺母形状部41a为与管本体41d一体的结构。六角螺母形状部41a在气管4的连接时,利用本发明的维修扳手固定,具体地在后面说明。
螺纹槽部41b设置在夹持六角螺母形状部41a并与管本体41d对置的位置,形成直径比六角螺母形状部41a小,且直径比管本体41d大。锥形部41c设置在夹持螺纹槽部41b且与六角螺母形状部41a对置的位置,并随着离开螺纹槽部41b而直径尺寸变小。锥形部41c中直径最大的大径部具有与螺纹槽部41b大致相同的直径尺寸,直径最小的小径部形成在面向室外机侧连接部42的位置。
室外机侧连接部42包含铜管扩口部42a及扩口螺母42b,上述的构件为各自独立的构件。也就是说,铜管扩口部42a与气管4构成为一体,扩口螺母42b以可插入及脱离气管4的方式插入。
以将铜管扩口部42a的内周面与锥形部41c的外周面接触的状态下,将扩口螺母42b紧固于螺纹槽部41b,由此,能够将室内机侧连接部41及室外机侧连接部42连接。此时,如果不将室内机侧连接部41提前固定为不能转动的状态,会导致室内机侧连接部41与扩口螺母42b一起转动,从而导致紧固不良。因此,利用本发明的维修扳手,实施在将室内机侧连接部41的六角螺母形状部41a固定的状态下,使扩口螺母41b紧固于螺纹槽部41b的作业。
接下来,对液管5的连接部50的结构进行说明。连接部50由室内机侧连接部51(相当于第1管状部件)和室外机侧连接部52(相当于第2管状部件)构成。室内机侧连接部51由六角螺母形状部51a、螺纹槽部51b、锥形部51c及管本体51d构成。六角螺母形状部51a设定为室内机侧连接部51中直径最大的尺寸,并从液管5伸出。六角螺母形状部51a与管本体51d构成为一体。六角螺母形状部51a在液管5连接时,利用本发明的维修扳手固定,具体的在后面说明。
螺纹槽部51b设置在与管本体51d夹持六角螺母形状部51a的、对置的位置,直径比六角螺母形状部51a小,且直径比管本体51d大。锥形部51c设置在与六角螺母形状部51a夹持螺纹槽部51b的、对置的位置,并随着离开螺纹槽部51b而直径尺寸变小。锥形部51c中直径最大的大径部具有与螺纹槽部51b大致相同的直径尺寸,直径最小的小径部形成在与室外机侧连接部52相向的位置。
室外机侧连接部52包含扩口部52a及扩口螺母52b,上述的构件各自独立设置。也就是说,扩口部52a与液管5形成为一体的结构,扩口螺母52b以可插入及脱离液管5的方式插入。
在使扩口部52a的内周面与锥形部51c的外周面接触的状态下,将扩口螺母52b与螺纹槽部51b紧固,由此能够将室内机侧连接部51及室外机侧连接部52连接。此时,如果不将室内机侧连接部51提前固定为不能转动的状态下,也会导致室内机侧连接部51与扩口螺母52b一起转动,从而致使紧固不良。因此,利用本发明的维修扳手,将室内机侧连接部51的六角螺母形状部51a固定的状态下,实施将扩口螺母51b紧固于螺纹槽部51b的作业。
下面参照图2及图3对维修扳手进行详细说明。图2是维修扳手本体的俯视图,图3是维修扳手的俯视图。在上述的图中,X轴、Y轴及Z轴是相互垂直的三轴,X轴对应于维修扳手(维修扳手本体)的长度方向,Y轴对应于维修扳手(维修扳手本体)的厚度方向。图3表示金属板延伸的区域的剖面线,是表示透视金属板下隐藏的开口端部的图。
维修扳手本体10具有把手部部11、开口端部12及开口端部22。该开口端部12能够功能性的划分为小六角螺母把持部13及大六角螺母把持部14。在维修扳手本体10能够使用铬·钒钢、铬钼钢等的金属。
把手部部11沿X轴方向延伸,并具有在维修扳手本体10的厚度方向(Y轴方向)贯通的小径的把手部开口部11a。把手部开口部11a例如能够是直径为4mm的圆形开口部。将穿入该把手部开口部11a的带子,挂在保管场所的挂钩(未图示),由此能够将维修扳手100在保持悬挂的状态下保管。
小六角螺母把持部13包含一对的第1直边部131及第1圆弧部132。一对的第1直边部131向相对于维修扳手本体10的长度方向(也就是X轴方向)倾斜的倾斜方向T1延伸,形成在与倾斜方向T1垂直的垂直方向T2相互对置的位置。一对的第1直边部131形成相互相同的长度。倾斜方向T1和X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倾斜角度α时,倾斜角度α优选为角度12度~18度。
一对的第1直边部131的垂直方向T2的优选的隔开距离为14.0mm~14.4m。第1圆弧部132的优选的曲率半径为从5.0mm到7.0mm。
大六角螺母把持部14包含一对的第2直边部141及一对的第2圆弧部142。一对的第2直边部141在相对于维修扳手本体10的长度方向(也就是X轴方向)倾斜的倾斜方向T1延伸,并形成在倾斜方向T1垂直的垂直方向T2相互对置的位置。也就是说,大六角螺母把持部14的第2直边部141在与小六角螺母把持部13的第1直边部131平行的方向延伸。
一对的第2直边部141中,一方为第2直边部141a,另一方为第2直边部141b时,第2直边部141a及第2直边部141b形成为相互相同的长度。
一对的第2圆弧部142中在一方为第2圆弧部142a,另一方为第2圆弧部142b时,第2圆弧部142a及第2圆弧部142b都形成为大致的半圆形。穿过第2圆弧部142a的中点及曲率中心点的直线T3和X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β时,在β角为锐角的位置形成第2圆弧部142a。穿过第2圆弧部142b的中点及曲率中心点的直线T4和X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γ时,在γ角为锐角的位置形成第2圆弧部142b。
第2圆弧部142a及第2圆弧部142b的曲率半径,例如可设定为1.2mm~1.8mm。
在第2直边部141a的前端侧形成有在相对于X轴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的微小的缺口部143a,在第2直边部141b的前端侧,形成有在相对于X轴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的微小的缺口部143b。即,上述的缺口部143a、缺口部143b,为了使六角螺母形状部41a(51a)容易从T1方向进入,而使开口直径扩大。
在第2圆弧部142a的基端部形成有在沿相对于X轴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的缺口部144a。经由该缺口部144a,第1直边部131及第2圆弧部142a连接设置。在第2圆弧部142b的基端部形成沿相对于X轴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的缺口部144b。经由该缺口部144b,第1直边部131及第2圆弧部142b连接设置。上述的缺口部144a及缺口部144b的功能在后面具体说明。
开口端部22在功能上能够划分为小六角螺母把持部23及大六角螺母把持部24。小六角螺母把持部23包含一对的第1直边部231及第1圆弧部232。一对的第1直边部231在沿相对于维修扳手本体10的长度方向(也就是说X轴方向)倾斜的倾斜方向T1′延伸,并形成在与倾斜方向T1′垂直的垂直方向T2′上相互对置的位置。倾斜方向T1′能够与倾斜方向T1为相同的方向。在使倾斜方向T1′和X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倾斜角度α′时,倾斜角度α′的优选的角度为12度~18度。
一对的第1直边部231的垂直方向T2′的优选的隔开距离为12.0mm~12.4m。第1圆弧部232的优选的曲率半径为从4.5mm到6.5mm。
大六角螺母把持部24包含一对的第2直边部241及一对的第2圆弧部242。一对的第2直边部241在沿相对于维修扳手本体10的长度方向(也就是X轴方向)倾斜的倾斜方向T1′延伸,并形成在与倾斜方向T1′垂直的垂直方向T2′相互对置的位置。在倾斜角度α′,由于与小六角螺母保持部23的第1直边部231同样而省略对其的说明。
一对的第2直边部241中,使一方为第2直边部241a,另一方为第2直边部241b时,第2直边部241a及第2直边部241b形成为相互相同的长度。
一对的第2圆弧部242中,使一方为第2圆弧部242a,另一方为第2圆弧部242b时,第2圆弧部242a及第2圆弧部242b都形成为大致的半圆形。穿过第2圆弧部242a的中点及曲率中心点的直线T3′和X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β′时,β′角在锐角位置形成第2圆弧部242a。穿过第2圆弧部242b的中点及曲率中心点的直线T4′和X轴方向之间的夹角γ′时,在γ′角为锐角的位置形成第2圆弧部242b。
第2圆弧部242a及第2圆弧部242b的曲率半径,例如能够设定为1.2mm~1.8mm。
在第2直边部241a的前端侧形成沿相对于X轴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的微小的缺口部243a,在第2直边部241b的前端侧形成沿相对于X轴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的微小的缺口部243b。即,上述的缺口部243a、缺口部243b,为了将六角螺母形状部41a(51a)容易地从T1′方向进入,而使开口径扩大。
在第2圆弧部242a的基端部形成在沿相对于X轴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的缺口部244a。经由该缺口部244a,第1直边部231及第2圆弧部242a连续设置。在第2圆弧部242b的基端部形成沿相对于X轴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的缺口部244b。经由该缺口部244b,第1直边部231及第2圆弧部242b连接设置。上述的缺口部244a、缺口部244b的功能在后面具体说明。
在上述的结构中,小六角螺母把持部13对应于14mm直径的六角螺母形状部41a(51a),大六角螺母把持部14对应于19mm直径的六角螺母形状部41a(51a),小六角螺母把持部23对应于12mm直径的六角螺母形状部41a(51a),大六角螺母把持部24对应于17mm直径的六角螺母形状部41a(51a)。在实际的作业现场,存在六角螺母形状部41a(51a)的直径尺寸不同的情况,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维修扳手100,能够使4种类的直径尺寸不同的六角螺母形状部41a(51a)以不能转动的方式固定。
维修扳手本体10的厚度方向(Y轴方向)的尺寸可设定为4mm以上8mm以下。上述对应于空调的配管作业中使用的六角螺母形状部41a(51a)的常用的宽度。即,由于六角螺母形状部41a(51a)的宽度非常小,作为一般工具的活动扳手夹持量较小,在配管连接时,存在使六角螺母形状部41a(51a)转动的情况。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维修扳手100,即使为上述宽度较小的六角螺母形状部41a(51a),也能够切实地以不能转动的状态固定。
参照图3,在开口端部12的厚度方向(Z轴方向)的两端面安装金属板50。安装的方法例如可以是焊接。金属板50大致呈沿着开口端部12的外边的形状,但一部分从开口端部12的边缘突出。该突出部由第1边部501及第2边部502形成。
第1边部501从第1圆弧部132的边缘向直线T1方向延伸。在使用小六角螺母把持部13将直径14mm的六角螺母形状部41a(51a)固定时,存在维修扳手100在其厚度方向(Y轴方向)偏离位置的问题。在发生该位置偏离时,六角螺母形状部41a(51a)与第1边部501的内表面抵触而能够防止维修扳手100过度偏离位置,从而能够防止维修扳手100从六角螺母形状部41a(51a)脱落。
第2边部502从一对的第2直边部141及一对的第2圆弧部142的边缘向直线T2方向延伸。在使用大六角螺母把持部14将直径19mm的六角螺母形状部41a(51a)固定时,会存在维修扳手100在其厚度方向(Y轴方向)偏离位置的情况。在该位置偏离时,六角螺母形状部41a(51a)会抵触第2边部502的内表面,而防止维修扳手100过度偏离位置,因此,能够防止维修扳手100从六角螺母形状部41a(51a)脱落。
此时,在俯视中,第2边部502面积比第1边部501的面积大的理由,是考虑不能转动地固定的六角螺母形状部41a(51a)的尺寸。即,在把持直径19mm的大尺寸六角螺母形状部41a(51a)的情况下,通过使六角螺母形状部41a(51a)所抵触的第2边部502的面积较大,能够切实防止维修扳手100在配管连接时脱落。
在开口端部22的厚度方向(Z轴方向)的两端面安装有金属板60。金属板60呈大致沿开口端部22的外缘的形状,其一部分从开口端部22的边缘突出。该突出部由第1边部601及第2边部602形成。第1边部601的功能作用与第1边部501相同,因此在此省略对其的详细地说明。第2边部602的功能作用与第2边部502相同,因此在此省略对其的详细地说明。
图4是开口端部12的放大图,表示在大六角螺母把持部14直径19mm的六角螺母形状部41a(51a)以不能转动的方式固定的状态。六角螺母形状部41a(51a)中相互对置的两个面利用一对的第2直边部141夹持。因此,由于利用第2直边部141能够禁止六角螺母形状部41a(51a)的转动动作,在进行扩口螺母42b(52b)的紧固时,能够防止与室内机侧连接部41(51)一起转动而紧固不良。
另外,在使用棘轮式扭矩扳手对扩口螺母42b(52b)紧固时,能够切实地紧固直至得到目标扭矩。因此,作业者基于目标扭矩到达时从棘轮式扭矩扳手发出的声音信息,能够容易地把握连接作业正确地完成。
另外,由于为了避免与六角螺母形状部41a(51a)的角部干涉而设置第2圆弧部142,使六角螺母形状部41a(51a)的角部与维修扳手100接触,从而能够防止发生R状塑性变形。当然,在开口端部22也能够得到相同的效果。
而且,由于六角螺母形状部41a(51a)的面与缺口部144a、144b面接触,从而能够防止在六角螺母形状部41a(51a)施加过度的压力。
图5是开口端部12的放大图,表示在小六角螺母把持部13使直径14mm的六角螺母形状部41a(51a)不能转动地固定的状态。六角螺母形状部41a(51a)中相互对置的两个面与一对的第1直边部131对置。因此,由于利用第1直边部131能够禁止六角螺母形状部41a(51a)的转动动作,使在扩口螺母42b(52b)的紧固时,能够防止室内机侧连接部41一起转动且紧固不良。
另外,由于为了避免与六角螺母形状部41a(51a)的角部干涉而设置第1圆弧部132,而能够防止六角螺母形状部41a(51a)的角部与维修扳手100接触而发生R状的塑性变形。当然,在开口端部22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变形例1)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开口端部12(开口端部22)的厚度方向(Z轴方向)的两端面安装金属板50(金属板60),但也可仅在一方的端面安装金属板50(金属板60)。此时,即使在六角螺母形状部41a(51a)的宽度比开口端部12(开口端部22)的厚度大时,通过使六角螺母形状部41a(51a)从未设置金属板50(金属板60)侧的端面突出,能够将六角螺母形状部41a(51a)以不能转动的方式固定。
在本变形例1中,通过保持金属板50(金属板60)的内表面按压于六角螺母形状部41a(51a)的状态,能够防止维修扳手100脱落,而且,将六角螺母形状部41a(51a)以不能转动的状态固定。
(变形例2)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维修扳手本体10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开口端部12及开口端部22,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也可省略一方的开口端部12(开口端部22)。
【符号说明】
10 维修扳手本体
11 把手部部
12、22 开口端部
13、23 小六角螺母把持部
131、231 第1直边部
132、232 第1圆弧部
14、24 大六角螺母把持部
141、241 第2直边部
142、242 第2圆弧部
143、144、243、244 缺口部
41a、51a 六角螺母形状部

Claims (8)

1.一种维修扳手,其在进行将前端部为锥形状且在外周面形成有螺纹槽部及六角螺母形状部的第1管状部件,和前端具有铜管扩口部且在管路上穿插有六角螺母的第2管状部件,在管路方向上相互对接,并通过将所述六角螺母与所述螺纹槽部紧固,而将所述第1管状部件和所述第2管状部件相互连接的连接作业时,把持所述六角螺母形状部,禁止所述第1管状部件的转动动作,该维修扳手的特征在于,具有:
形成开口端部的维修扳手本体,在该开口端部的基端侧形成有小六角螺母把持部,前端侧形成有大六角螺母把持部;以及
金属板,其安装在所述开口端部的厚度方向的至少一方的端面,
所述小六角螺母把持部具有:
一对的第1直边部,其在沿相对于所述维修扳手本体的长度方向倾斜的倾斜方向延伸,且在相对于所述倾斜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相互对置;及
第1圆弧部,其形成在连结所述第1直边部的基端部的位置,
所述大六角螺母把持部具有:
第2直边部,其在所述倾斜方向延伸,且在所述垂直方向相互对置;及
一对的第2圆弧部,其设置在上述的第2直边部的各自的基端部,
所述金属板具有在俯视时,从所述小六角螺母把持部的内部边缘伸出的第1边部,和从所述大六角螺母把持部的内部边缘伸出的第2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维修扳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板安装在所述开口端部的厚度方向的两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维修扳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边部从所述第1圆弧部的边缘伸出,
所述第2边部从所述第2直边部及所述第2圆弧部的边缘伸出。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维修扳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直边部和所述第2圆弧部,由与所述大六角螺母把持部所把持的所述六角螺母形状部的面相面接触的缺口形状部连接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维修扳手,其特征在于,
连结所述第2圆弧部的中点和所述第2圆弧部的曲率中心点的直线,与所述维修扳手本体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维修扳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端部的厚度方向的尺寸为4mm以上8mm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维修扳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维修扳手在对室内温度调节用室内机和室外机进行配管作业时使用,
所述第1管状部件从所述室内机伸出,所述第2管状部件从所述室外机伸出。
8.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维修扳手,将所述第1管状部件及所述第2管状部件相互连接的配管连接方法,其中,
在利用所述维修扳手把持所述六角螺母形状部,而禁止所述第1管状部件做转动动作的状态下,使用棘轮式扭矩扳手将所述六角螺母紧固于所述螺纹槽部。
CN201610417046.2A 2016-02-18 2016-06-14 维修扳手及配管的连接方法 Pending CN10708885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29277A JP2017144526A (ja) 2016-02-18 2016-02-18 フィックスレンチ及び配管の接続方法
JP2016-029277 2016-02-1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88853A true CN107088853A (zh) 2017-08-25

Family

ID=59648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17046.2A Pending CN107088853A (zh) 2016-02-18 2016-06-14 维修扳手及配管的连接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7144526A (zh)
CN (1) CN107088853A (zh)
TW (1) TW20172995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69308A (zh) * 2017-11-09 2018-02-09 北京水木天蓬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超声刀的扭力扳手和超声刀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00406432A1 (en) * 2019-06-28 2020-12-31 Bruce Ardente Wrench for removing and installing a water tank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37400U (zh) * 1975-09-09 1977-03-16
JPS56171165U (zh) * 1980-05-19 1981-12-17
JPH0451368U (zh) * 1990-09-06 1992-04-30
JPH0586469U (ja) * 1992-04-30 1993-11-22 鐘紡株式会社 スパナ
US6131492A (en) * 1999-05-04 2000-10-17 Mai; Hsiao-Feng Fixed wrench
US7117767B1 (en) * 2005-05-18 2006-10-10 Goh Seng Kiat Double open-end claded-head wrench
CN101109586A (zh) * 2006-07-19 2008-01-23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空调器室内外机连接配管
CN101623856A (zh) * 2009-05-15 2010-01-13 童立云 集成多功能扳口的开口扳手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37400U (zh) * 1975-09-09 1977-03-16
JPS56171165U (zh) * 1980-05-19 1981-12-17
JPH0451368U (zh) * 1990-09-06 1992-04-30
JPH0586469U (ja) * 1992-04-30 1993-11-22 鐘紡株式会社 スパナ
US6131492A (en) * 1999-05-04 2000-10-17 Mai; Hsiao-Feng Fixed wrench
US7117767B1 (en) * 2005-05-18 2006-10-10 Goh Seng Kiat Double open-end claded-head wrench
CN101109586A (zh) * 2006-07-19 2008-01-23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空调器室内外机连接配管
CN101623856A (zh) * 2009-05-15 2010-01-13 童立云 集成多功能扳口的开口扳手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69308A (zh) * 2017-11-09 2018-02-09 北京水木天蓬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超声刀的扭力扳手和超声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144526A (ja) 2017-08-24
TW201729950A (zh) 2017-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065785B2 (ja) 溝付きの内面を有する改良された熱伝達管
USRE49842E1 (en) Flaring and swaging bits, and methods using same
CN107088853A (zh) 维修扳手及配管的连接方法
KR101603978B1 (ko) 파이프 확관 펀치
US9498815B2 (en) Apparatus for flaring a double-walled tube
JP2007071528A (ja) ターンフィン凝縮器
JP6542984B2 (ja) パイプ拡管パンチ
JP4550451B2 (ja) 内面溝付伝熱管及び内面溝付伝熱管を用いた熱交換器
EP3002078A1 (en) Transition joint for welding dissimilar materials
JP6878918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EP2378222A3 (de) Kälteanlage mit Wärmerückgewinnung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der Kälteanlage
CN103837014A (zh) 换热器及其连接方法
KR20150025272A (ko) 브레이징 노를 이용한 콘덴서 헤더용 연결파이프 제조방법
JP7310017B2 (ja) フィッティング装置及びこれを含むサービスバルブ
CN205261995U (zh) 一种片式微通道冷凝器
CN205008498U (zh) 一种金属内孔胀大工装
CN110167691A (zh) 配管用开孔工具和使用配管用开孔工具的配管接合方法
TWI672181B (zh) 用於摺緣及拓寬金屬管的旋轉插件、摺緣鑽頭
JP2006218517A (ja) 金属製絞り管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JP2015038414A (ja) 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
JP6549934B2 (ja) 圧着式管継手装置
CN208968107U (zh) 空调压缩机用储液器
JP6335746B2 (ja) 熱交換器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ES2234831T3 (es) Uso de tubos de cinc-titanio segun en988 y procedimiento de doblado para la fabricacion de codos de tubo.
JP2017096439A (ja) コンデンサ用配管継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825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