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78392A - 无线信号发射天线、无线信号接收天线、无线信号发射系统、无线信号发射方法和无线信号接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信号发射天线、无线信号接收天线、无线信号发射系统、无线信号发射方法和无线信号接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78392A
CN107078392A CN201480082878.2A CN201480082878A CN107078392A CN 107078392 A CN107078392 A CN 107078392A CN 201480082878 A CN201480082878 A CN 201480082878A CN 107078392 A CN107078392 A CN 1070783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antenna element
antenna
wireless
wireless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8287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平部正司
丸次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0783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8392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8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phase diversity (e.g. phase sweep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06Arrays of individually energised antenna units similarly polarised and spaced apart
    • H01Q21/20Arrays of individually energised antenna units similarly polarised and spaced apart the units being spaced along or adjacent to a curvilinear pa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26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 H01Q3/3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between the radiating elements of an arr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2Chan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ignal
    • H04L5/04Chan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ignal the signals being represented by different amplitudes or polarities, e.g. quadriplex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当进行无线通信时,可以将信号形成为螺旋波束(H),可以改变信号的螺距,并且可以发射和接收具有不同螺距的多个螺旋波束(H)。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信号发射天线(10),其包括:具有在圆周上等间隔配置的N个天线元件(A1、...、AN)(其中,N是满足N≥2的整数)的信号发送装置(A);以及信号分配装置(B),其用于从输入的第一信号(S)生成彼此具有相位差的N个第二信号(G1、...、GN)并分别输出N个第二信号(G1、...、GN)到N个天线元件(A1、...、AN),使得从该信号发送装置(A)输出具有螺旋倾斜的等相面的螺旋波束(H)。

Description

无线信号发射天线、无线信号接收天线、无线信号发射系统、 无线信号发射方法和无线信号接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信号形成螺旋波束并将其无线传输的无线信号发射天线、无线信号接收天线、无线信号发射系统、无线信号发射方法和无线信号接收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用于无线通信的频率范围内的通信正在接近极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将轨道角动量(OAM)添加入无线信号以使信号形成螺旋波束并发射和接收该信号的通信技术正在研究之中。形成为螺旋波束的信号具有将等相面以螺旋形式扭转的特征。通过改变螺旋波束的等相面的螺距,有可能形成无限正交模式信号。因此,通过对于无线通信使用螺旋波束,有可能在相同频率上执行多个通信,从而实现更高速度和更高容量的通信。
例如,在非专利文献1和非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使用处于添加了轨道角动量的螺旋波束的信号的通信的研究。非专利文献1公开了螺旋波束的形成,其中通过使用具有反射单元51的OAM天线50将轨道角动量添加到信号上,其中在抛物面天线的一部分上作出切口,如图16所示。非专利文献2公开了实验,该实验示出:作为使用OAM天线50形成螺旋波束并发射信号的结果,该信号可以在位于远距离的接收点处被接收。
引用列表
非专利文献
NPL1:"BR witnesses experiment on Radio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OAM)with potential for drastic improvement in spectrum efficiency",ITU,Internet(URL:http://www.itu.int/en/ITU-R/trends/OAM/Pages/default.aspx)
NPL2:Fabrizio Tamburini和其他五位,New Journal of Physics2012/3/1"Encoding many channels on the same frequency through radio vorticity:firstexperimental test",Internet(URL:http://iopscience.iop.org/1367-2630/14/3/ 033001)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根据非专利文献1和非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OAM天线50,有可能形成螺旋波束并发射信号。对于实际的高速和高容量通信,需要对具有不同螺距的多个螺旋波束的多路复用。然而,由于OAM天线50通过使用反射单元51—其中在抛物面天线的一部分形成切口—来物理地形成螺旋波束,所以不可能改变螺旋波束的螺距。因此,非专利文献1和非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OAM天线具有不可能形成具有不同螺距的多个螺旋波束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线信号发射天线、无线信号接收天线、无线信号发射系统、无线信号发射方法、和无线信号接收方法,其针对无线通信可以将信号形成螺旋波束并改变该信号的螺距,并且进一步那个同时使用具有不同螺距的多个螺旋波束以用于无线通信。
解决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方面是一种无线信号发射天线,包括信号发送装置,其具有在圆周上等间隔配置的N个天线元件(其中N是满足N≥2的整数);以及信号分配装置,用于从输入的第一信号生成彼此具有相位差的N个第二信号,并将N个第二信号分别输出到N个天线元件,使得从该信号发送装置输出具有螺旋倾斜的等相面的螺旋波束。
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方面是一种无线信号接收天线,包括信号接收装置,其具有在圆周上等间隔配置的X个天线元件(其中X是满足X≥2的整数);以及信号合成装置,用于分别接收由信号接收装置从该N个天线元件接收的具有螺旋倾斜的等相面的螺旋波束作为X个第二信号,将相位差添加到该X个第二信号中的每一个,并且合成并输出第一信号。
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方面是一种无线信号发射方法,包括从输入的第一信号生成彼此具有相位差的N个第二信号;以及将该N个第二信号分别输出到N个天线元件,使得从具有在圆周上等间隔配置的N个天线元件(其中N是满足N≥2的整数)的信号发送装置输出具有螺旋倾斜的等相面的螺旋波束。
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方面是一种无线信号接收方法,包括分别接收由具有在圆周上等间隔配置的X个天线元件(其中X是满足X≥2的整数)的信号接收装置从该N个天线元件接收的具有螺旋倾斜的等相面的螺旋波束作为X个第二信号,向该X个第二信号中的每一个添加相位差,从其合成第一信号,并输出第一信号。
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方面是一种无线信号发射系统,包括信号发送装置,用于通过N个天线元件(其中N是满足N≥2的整数)来输出发射信号;以及信号分配装置,用于从输入的第一信号生成彼此具有相位差的N个第二信号,并将该N个第二信号分别输出到该N个天线元件,其中N个天线元件在圆周上等间隔配置。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方面的无线信号发射天线、无线信号接收天线、无线信号发射系统、无线信号发射方法和无线信号接收方法,有可能将信号形成螺旋波束并改变信号的螺距以用于无线通信,以及进一步同时使用具有不同螺距的多个螺旋波束以用于无线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发射天线的结构的视图。
图2是示出使用Butler矩阵馈电电路的信号分配电路的原理的视图。
图3是示出由信号发送装置A形成螺旋波束的方式的视图。
图4是示出使用具有多个输入端口的Butler矩阵馈电电路的信号分配电路的原理的视图。
图5是示出由无线发射天线形成螺旋波束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发射天线中包括的信号分配电路的结构的视图。
图7是示出将M个不同的第一信号输入无线发射天线的状态的视图。
图8是示出由无线发射天线形成M个不同螺旋波束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接收天线的结构的视图。
图10是示出由无线接收天线接收螺旋波束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接收天线中包括的信号合成电路的结构的视图。
图12是示出由无线接收天线接收M个不同的螺旋波束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13是示出根据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发射和接收系统的结构的视图。
图14是示出根据第七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发射天线的修改的示例的视图。
图15是示出根据第八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发射天线的结构的视图。
图16是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OAM天线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以下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如图1所示,无线发射天线(无线发射系统)10包括:信号发送装置A,其具有在圆周上等间隔配置的N个天线元件A1、A2、...、AN(其中N是2或2以上的整数);信号输入端口(信号输入装置)C,其用于输入第一信号S1、...、SM;以及信号分配电路(信号分配装置)B,其用于将输入的第一信号S1、...、SM以相等功率分配给N个第二信号的S2并将它们分别输出到天线元件A1、A2、...、AN。通过这种结构,无线发射天线10可以通过天线元件A1、A2、...、AN从输入的第一信号S1、...、SM形成并发射处于螺旋波束的发射信号。
例如,天线元件A1、...、AN在直径为30cm的圆周上等间隔配置。这些多个天线元件A1、...、AN构成信号发送装置A。信号发送装置A对应于反射单元51,该反射单元51是具有图16所示的切口的抛物面天线。例如,可以使用抛物面天线作为天线元件A1、...、AN中的每个天线元件。信号发送装置A和信号分配电路B通过信号波导D连接。信号波导D具有N个相等长度的信号线D1、...、DN。信号线D1、...、DN连接N个信号分配电路B的信号发送端口B1、...、BN和天线元件A1、...、AN。同轴电缆或波导可用作信号线D1、...、DN。
信号分配电路B将从多个信号输入端口C1、...、CM中的任一个输入的第一信号S以相等功率分配给N个第二信号G1、...、GN,并从信号发送端口B1、...、BN发送它们。可以使用例如Butler矩阵馈电电路作为信号分配电路B。通常已知Butler矩阵用于改变发射波束的方向。
如图2所示,根据使用Butler矩阵馈电电路的信号分配电路B,当从信号输入端口C1输入第一信号S1时,以分配式的方式从信号发送端口B1、...、BN以相等功率输出N个第二信号G1、...、GN。此时,信号分配电路B将具有线性斜率θ1的相位差添加到N个第二信号G1、...、GN以从信号发送端口B1、...、BN发送。使用这样的性质形成螺旋波束H。具体而言,将具有相等长度的信号线D1、...、DN从信号发送端口B1、...、BN连接到天线元件A1、...、AN(参见图1)。
此外,天线元件A1、...、AN在圆周上等间隔配置。因此,当以特定的扭转方向(向右扭转或向左扭转)以指定的间隔顺序地从天线元件A1、...、...AN发送第二信号G1、...、GN时,螺旋波束H从信号发送装置A形成,如图3所示。螺旋波束的扭转方向根据天线元件A1、...、AN与信号线D1、...、DN之间的对应而改变。形成螺旋波束H的OAM的模式含有N=2的情况。在N=2的情况下,扭转方向可以是向右扭转和向左扭转中的任何一个。在N=3以上的情况下,可以确定螺旋波束H的扭转方向。
如图4所示,Butler矩阵通常具有多个信号输入端口C1、...、CM(其中M是满足M≤N的正整数),并且通过改变用于输入第一信号S1、...、SM的信号输入端口C1、...、CM,有可能改变出现在信号发送端口B1、...、BN处的线性倾斜的相位差的斜率θN。例如,输入到信号输入端口C2的第一信号S2被输出作为被添加具有线性斜率θ2的相位差的第二信号G1、...、GN。使用这样的性质,可以与信号输入端口C1、...、CM相对应地来改变螺旋波束H的螺距。因此,有可能形成从信号发送装置A输出的信号作为螺旋波束H,该螺旋波束H具有对应于信号输入端口C1、...、CM的螺距,其等相面螺旋地倾斜。
具体地,信号分配电路B从输入的第一信号S生成彼此具有相位差的N个第二信号G1、...、GN,并将该N个第二信号G1、...、GN分别输出到N个天线元件A1、...、AN,使得从信号发送装置A输出螺旋形波束H,其等相面螺旋地倾斜。此时,信号分配电路B分配信号以使得具有指定相位差的第二信号G1、...、GN被输入到信号发送装置A中相邻的天线元件A1、...、AN,该相位差在圆周方向上以增量步长(以相等的差)增加。尽管在以上说明中示出了使用用于信号分配电路B的Butler矩阵馈电电路的示例,但是可以使用任何电路,只要它可以输出第二信号G1、...、GN,使得螺旋波束H从在圆周上等间隔配置的天线元件A1、...、AN中的每个天线元件形成。此外,添加至第二信号的相位差不必处于相等的间隔(相等的差)。
下面将参照图5简要描述由无线发射天线10形成螺旋波束H的无线发射方法的过程。
在无线发射天线10中,信号分配电路B将输入到信号输入端口C1、...、CM中的任何一个的第一信号S分配成具有相等功率的N个第二信号G1、...、GN。信号分配电路B将增量相位差加到待输出的N个第二信号G1、...、GN中的每一个(S101)。信号分配电路B分别将N个第二信号G1、...、GN分配给N个天线元件A1、...、AN,以使得从信号发送装置A形成等相面螺旋倾斜的螺旋波束H(S102)。
如上所述,根据无线发射天线10,从天线元件A1、...、AN中的每一个输出的信号可以形成为其等相面螺旋倾斜的螺旋波束H。此外,根据无线发射天线10,当将信号形成为螺旋波束H时,螺旋波束H的螺距可以任意改变。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无线发射天线10中,从天线元件A1、...、AN中的每一个输出的信号被形成为具有与信号输入端口C1、...、CM相对应的螺距的螺旋形波束,其等相面为螺旋地倾斜。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无线发射天线10形成具有不同螺距的多个螺旋波束以用于多路复用通信。在下面的描述中,对于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那些部件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名称和符号,并且视情况省略了冗余描述。
如图6所示,无线发射天线10包括具有多个信号输入端口C1、...、CM和多个信号发送端口B1、...、BN的信号分配电路B。在该示例中示出了具有8(=M)输入、8(=N)输出Butler矩阵馈电电路的信号分配电路B的结构。当第一信号S1、...、SM被输入到信号输入端口C1、...、CM中的任一个时,将具有不同线性斜率的相位差添加至其,并从信号发送端口B1、...、BN分别输出具有相等功率的N个第二信号G1、...、GN(见图4)。因此,从输入的第一信号S,与信号输入端口C1、...、CM相对应地形成具有不同螺距的M个螺旋波束H1、...、HM。
如图7所示,当M个不同的第一信号S1、...、SM分别输入到M个信号输入端口C1、...、CM时,具有不同线性斜率θ1、...、θN的相位差分别被添加到与信号输入端口C1、...、CM相对应的具有相等功率的N个第二信号B1、...、BN,并且从信号发送端口B1、...、BN分别输出具有相等功率的N个第二信号G1、...、GN。与信号输入端口C1、...、CM相对应的第二信号G1、...、GN以相等间隔在指定时间从天线元件A1、...、AN顺序输出,具有不同螺距的M个螺旋波束H1、...、HM由此同时形成。因此,无线发射天线10可以同时多路复用并发射多个螺旋波束H1、...、HM。
下面将参照图8简要描述由无线发射天线10形成具有不同螺距的多个螺旋波束H的无线发射方法的过程。
在无线发射天线10中,信号分配电路B将输入到信号输入端口C1、...、CM中的每一个的M个不同的第一信号S1、...、SM中的每一个与信号输入端口C1、...、CM相对应地分配并输出到具有相等功率的N个第二信号G1、...、GN(S200)。信号分配电路B向N个分配的第二信号G1、...、GN中的每一个添加不同的增量相位差,并从信号发送端口B1、...、BN输出它们(S201)。信号分配电路B将第二信号G1、...、GN分别分配给N个天线元件A1、...、AN,使得信号发送装置A形成M个不同的螺旋波束H,其等相位表面螺旋地倾斜(S202)。
如上所述,根据无线发射天线10,有可能同时多路复用并发射多个螺旋波束H1、...、HM。
[第三示例性实施例]
具有与无线发射天线10相同结构的天线也可以用作无线发射天线10的接收天线。
如图9所示,无线接收天线20包括:信号接收装置K,该信号接收装置K具有在圆周上等间隔配置的X个天线元件K1、...、KX(其中X是2或2以上的整数);信号合成电路(信号合成装置)T,其用于从具有相等功率的X个第二信号P1、...、PX合成第一信号Q,该X个第二信号P1、...、PX分别从天线元件K1、...、KX接收;以及信号输出装置R,其具有Y个信号端口R1、...、RY(其中Y是满足Y≤X的正整数)以用于输出第一信号Q。通过这种结构,无线接收天线20从信号输出端口R1、...、RY将接收到的螺旋波束H作为第一信号Q输出。天线元件K1、...、KX的数目X可以大于无线发射天线10中的天线元件A1、...、AN的数目N.
例如,天线元件K1、...、KX在直径为30cm的圆周上等间隔配置。这些多个天线元件K1、...、KX构成信号接收装置K。例如,可以使用抛物面天线作为天线元件K1、...、KX中的每一个。信号接收装置K和信号合成电路T通过信号波导U连接。信号波导U具有相等长度的X个信号线U1、...、UX。信号线U1、...、UX连接X个信号合成电路T的信号输入端口V1、...、VX和天线元件K1、...、KX。同轴电缆或波导可用作信号线U1、...、UX。
信号合成电路T从输入自多个信号输入端口V1、...、VX的具有相等功率的第二信号P1、...、PX合成信号,并根据螺旋波束H的螺距来从信号输出端口R1、...、RY中的任一个输出所合成的信号作为第一信号Q。例如,可以使用Butler矩阵馈电电路作为信号合成电路T。信号合成电路T具有与无线发射天线10(参见图2)中的信号分配电路B相同的结构。因此,如果第二信号P1、...、PX以相反的方式输入到信号分配电路B,则合成并输出第一信号Q,其是信号合成电路T的操作。因此,无线接收天线20可以通过与无线发射天线10的操作相反的操作来输出螺旋波束H作为第一信号Q。
具体地,由具有在圆周上等间隔配置的X个天线元件K1、...、KX的信号接收装置K接收的、其等相面螺旋倾斜的波束被分别从N个天线元件K1、...、KX作为X个第二信号P1、...、PX输入到信号合成电路T,并且信号合成电路T将相位差添加至X个第二信号P1、...、PX中的每一个,从其合成第一信号Q并输出该第一信号Q。然后,信号合成电路T将指定的相位差添加到从信号接收装置K中的相邻的天线元件输入的X个第二信号P1、...、PX,使得相位差在圆周方向上的以减量步长降低。
尽管在以上说明中示出了使用用于信号合成电路T的Butler矩阵馈电电路的示例,但是可以使用任何电路,只要它可以从在圆周上等间隔的每个天线元件K1、...、KX接收螺旋波束H,并输出第一信号Q。另外,要加到第二信号P1、...、PX的相位差不必相等间隔。
下面参照图10描述由无线接收天线20接收螺旋波束H的过程。
当从无线发射天线10发射螺旋波束H时,无线接收天线20从在圆周上等间隔配置的X个天线元件K1、...、KX分别顺序地接收处于特定扭转方向的第二信号P1、...、PX,(S300)。由于已经向第二信号P1、...、PX中的每一个添加了增量相位差,因此信号合成电路T将与增量相位差相反的减量相位差添加到第二信号P1、...、PX中的每一个并从其合成(S301)。信号合成电路T从信号输出端口R1、...、RY中的任一个输出第一信号Q(S302)。
如上所述,根据无线接收天线20,有可能将所接收的螺旋波束H作为第一信号Q输出。
[第四示例性实施例]
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无线接收天线20可以接收由无线发射天线10发射的具有不同螺距的Y个多路复用螺旋波束H,并将它们输出为Y个第一信号Q。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名称和符号用于与其它示例性实施例中那些部件相同的部件,并且视情况省略冗余描述。
如图11所示,无线接收天线20包括具有多个信号输入端口V1、...、VX和多个信号输出端口R1、...、RY的信号合成电路T。在该示例中示出了具有X=8和Y=8的Butler矩阵馈电电路的信号合成电路T的结构。信号合成电路T具有与第二实施例中的信号分配电路B相同的结构。具体地,当信号合成电路T接收到具有不同螺距的Y个螺旋波束时,将具有和与信号输出端口R1、...、RY相对应的斜率相反的斜率的线性相位差分别添加到X个所接收的第二信号P1、...、PX,从其合成Y个第一信号Q,并且通过与信号分配电路B相反的操作分别从信号输出端口R1、...、RY输出Y个第一信号Q.
下面将参照图12描述由无线接收天线20接收包含具有不同螺距的Y个螺旋波束H的信号的过程。
当从无线发射天线10发射具有不同螺距的Y个螺旋波束H时,无线接收天线20从在圆周上等间隔配置的X个天线元件K1、...、KX分别接收处于特定扭转方向的第二信号P1、...、PX(S400)。由于增量相位差被添加到第二信号P1、...、PX,信号合成电路T将与该增量相位差相反的减量相位差添加到第二信号P1、...、PX中的每一个,并从其合成第一信号Q(S401)。信号合成电路T从信号输出端口R1、...、RY输出Y个第一信号Q(S402)。
如上所述,根据无线接收天线20,有可能接收由无线发射天线10发射的具有不同螺距的Y个多路复用螺旋波束H,并将它们作为Y个第一信号Q输出。
[第五示例性实施例]
通过上述无线发射天线10和无线接收天线20,有可能使用螺旋波束H来无线地发射和接收信号。
如图13所示,无线发射和接收系统100包括无线发射天线10和无线接收天线20。根据无线发射和接收系统100,有可能发射和接收包含具有不同螺距的Y个多路复用的螺旋波束H的信号。
[第六示例性实施例]
如非专利文献2中所述,随着发射和接收距离变得更长,螺旋波束H的外直径像环面一样增加。另一方面,可以基于发射和接收距离来改变无线接收天线20的、配置了天线元件K1、...、KX的圆周的直径。例如,当发射和接收距离长时,无线接收天线20的圆周的直径可以被扩大。此外,为了抑制螺旋波束H的外直径的增加,可以基于发射和接收距离来改变无线发射天线10的、配置了天线元件A1、...、AN的圆周的直径。例如,当发射和接收距离长时,无线发射天线10的圆周的直径可以被扩大。
[第七示例性实施例]
如图14所示,无线发射天线10的天线元件A1、...、AN可以是替代抛物面天线的、阵列天线的子阵列,其形成无线发射天线40。同样地,无线接收天线20的天线元件K1、...、KX可以是阵列天线的子阵列,而不是抛物面天线(未示出)。
[第八示例性实施例]
如图15所示,无线发射天线30包括:M个其它信号输入端口Z1、...、ZN,其用于输入与第一信号S正交的M个不同的其它第一信号W以用于形成螺旋波束J,该螺旋波束J是由无线发射天线10发射的螺旋波束H的正交偏振波;以及另一信号分配电路E,其接收其它第一信号W并输出与第二信号G1、...、GN正交的N个其它第二信号F1、...、FN。由此,无线发射天线30可以发射具有VH偏振波的螺旋波束I。通过使用具有与无线发射天线30相同结构的无线接收天线(未示出),有可能接收具有VH偏振波的螺旋波束I并输出M个第一信号和M个不同的其它第一信号。
应当注意,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例性实施例,并且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以许多方式变化。例如,对于天线元件A1、...、AN以及天线元件K1、...、KX,除了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的那些之外,例如还可以使用偶极子天线、螺旋形天线或喇叭天线。此外,对于接收端处的天线元件K1、...、KX,可以使用Yagi天线。
尽管将本发明描述为以上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硬件配置,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本发明可以通过执行DSP(数字信号处理)的给定处理来实现,并且它可以通过在DSP(数字信号处理器)上执行程序来实现,或者通过在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ASIC(专用集成电路)上配置的逻辑电路来实现。
程序可以使用任何类型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来存储和提供给计算机。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任何类型的有形存储介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包括磁存储介质(诸如软盘、磁带、硬盘驱动器等)、光磁存储介质(诸如磁光盘)、CD-ROM(只读存储器)、CD-R、CD-R/W、和半导体存储器(诸如掩模ROM、PROM(可编程ROM)、EPROM(可擦除PROM)、闪速ROM、RAM(随机存取存储器)等)。程序可以使用任何类型的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提供给计算机。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包括电信号、光信号、和电磁波。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经由有线通信线路——诸如电线或光纤或无线通信线路向计算机提供程序。
虽然已经参照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具体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在形式和细节上进行各种改变。
附图标记列表
10 无线发射天线
20 无线接收天线
30 无线发射天线
40 无线发射天线
50 OAM天线
51 反射单元
100 无线发射和接收系统
A 信号发送装置
A1、...、AN 电线元件
B 信号分配电路
B1、...、BN 信号发送端口
C1、...、CM 信号输入端口
D 信号波导
D1、...、DN 信号线
E 信号分配电路
F1、...、FN 其它第二信号
G1、...、GN 第二信号
H 螺旋波束
H1、...、HM 螺旋波束
I 螺旋波束
J 螺旋波束
K 信号接收装置
K1、...、KX 天线元件
M 整数
N 整数
P1、...、PX 第二信号
Q 第一信号
R 信号输出方式
R1、...、RY 信号输出端口
S1、...、SM 第一信号
T 信号合成电路
W 第一信号
X 整数
Y 整数
Z1、...、ZN 信号输入端口

Claims (24)

1.一种无线信号发射天线,包括:
信号发送装置,所述信号发送装置具有在圆的圆周上等间隔的N个天线元件(其中,N是满足N≥2的整数);以及
信号分配装置,所述信号分配装置用于从输入的第一信号生成彼此具有相位差的N个第二信号,并且将所述N个第二信号分别输出到所述N个天线元件,使得从所述信号发送装置输出具有螺旋倾斜的等相面的螺旋波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信号发射天线,其中,所述信号分配装置分配信号,使得具有指定的相位差的所述第二信号被输入到在所述信号发送装置中相邻的所述天线元件,所述相位差在所述圆周方向上以增量步长增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信号发射天线,其中,当输入M个不同的第一信号(其中,M是满足M≤N的整数)时,所述信号分配装置生成所述第二信号并将所述第二信号分别输出到所述N个天线元件,使得从所述信号发送装置输出M个不同的螺旋波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信号发射天线,进一步包括:
另一信号分配装置,所述另一信号分配装置用于接收与所述第一信号正交的M个不同的其它第一信号,并且输出与所述第二信号正交的N个其它第二信号,使得所述信号发送装置形成所述螺旋波束的正交偏振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信号发射天线,其中,基于信号发射和接收距离来改变所述天线元件所位于的所述圆周的直径。
6.一种无线信号接收天线,包括:
信号接收装置,所述信号接收装置具有在圆的圆周上等间隔的X个天线元件(其中,X是满足X≥2的整数);以及
信号合成装置,所述信号合成装置用于接收由所述信号接收装置从所述N个天线元件接收的具有螺旋倾斜的等相面的螺旋波束分别作为X个第二信号,将相位差添加到所述X个第二信号中的每一个,从其合成第一信号,并且输出所述第一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信号接收天线,其中,所述信号合成装置将指定的相位差添加到从所述信号接收装置中相邻的所述天线元件输入的所述X个第二信号,使得所述相位差在所述圆周方向上以减量步长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信号接收天线,其中,当所述信号接收装置接收Y个不同的螺旋波束(其中,Y是满足Y≤X的整数)时,所述信号合成装置分别从所述N个天线元件接收第二信号,并且生成Y个不同的第一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信号接收天线,进一步包括:
另一信号合成装置,所述另一信号合成装置用于当所述信号接收装置接收所述螺旋波束的正交偏振波时,输出与所述第一信号正交的另一第一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信号接收天线,其中,基于信号发射和接收距离来改变所述天线元件所位于的所述圆周的直径。
11.一种无线信号发射系统,包括:
信号发送装置,所述信号发送装置用于通过N个天线元件(其中N是满足N≥2的整数)来输出发射信号;以及
信号分配装置,所述信号分配装置用于从输入的第一信号生成彼此具有相位差的N个第二信号,并将所述N个第二信号分别输出到所述N个天线元件,其中,
所述N个天线元件在圆的圆周上等间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信号发射系统,其中,当输入M个不同的第一信号(其中,M是满足M≤N的整数)时,所述信号分配装置生成所述第二信号并将所述第二信号分别输出到所述N个天线元件,使得从所述信号发送装置输出M个不同的发射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无线信号发射系统,其中,所述信号发送装置输出OAM发射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无线信号发射系统,其中,所述信号发送装置输出具有螺旋倾斜的等相面的发射信号。
15.一种无线信号发射方法,包括:
从输入的第一信号生成彼此具有相位差的N个第二信号;以及
将所述N个第二信号分别输出到N个天线元件,使得从信号发送装置输出具有螺旋倾斜的等相面的螺旋波束,所述信号发送装置具有在圆的圆周上等间隔的所述N个天线元件(其中,N是满足N≥2的整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线信号发射方法,其中,信号被分配,使得具有指定的相位差的所述第二信号被输入到所述信号发送装置中相邻的所述天线元件,所述相位差在所述圆周方向上以增量步长增加。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信号发射方法,其中,当M个不同的第一信号(其中,M是满足M≤N的整数)被输入时,生成所述第二信号并将所述第二信号分别输出到所述N个天线元件,使得从所述信号发送装置输出M个不同的螺旋波束。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无线信号发射方法,包括:
接收与所述第一信号正交的M个不同的其它第一信号,并且输出与所述第二信号正交的N个其它第二信号,使得所述信号发送装置形成所述螺旋波束的正交偏振波。
19.根据权利要求15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信号发射方法,其中,基于信号发射和接收距离来改变所述天线元件所位于的所述圆周的直径。
20.一种无线信号接收方法,包括:
接收由信号接收装置从N个天线元件接收的具有螺旋倾斜的等相面的螺旋波束分别作为X个第二信号,对所述X个第二信号中的每一个添加相位差,从其合成第一信号,并且输出所述第一信号,所述信号接收装置具有在圆的圆周上等间隔的X个天线元件(其中,X是满足X≥2的整数)。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无线信号接收方法,其中,将指定的相位差添加到从所述信号接收装置中相邻的所述天线元件输入的所述X个第二信号,使得所述相位差在所述圆周方向上以减量步长减小。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无线信号接收方法,其中,当所述信号接收装置接收Y个不同的螺旋波束(其中,Y是满足Y≤X的整数)时,分别从所述N个天线元件输入第二信号,并且生成Y个不同的第一信号。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无线信号接收方法,包括:
当所述信号接收装置接收所述螺旋波束的正交偏振波时,输出与所述第一信号正交的另一第一信号。
24.根据权利要求20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信号接收方法,其中,基于信号发射和接收距离来改变所述天线元件所位于的所述圆周的直径。
CN201480082878.2A 2014-10-22 2014-10-22 无线信号发射天线、无线信号接收天线、无线信号发射系统、无线信号发射方法和无线信号接收方法 Withdrawn CN10707839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4/005369 WO2016063315A1 (ja) 2014-10-22 2014-10-22 無線信号送信アンテナ、無線信号受信アンテナ、無線信号送信システム、無線信号送信方法および無線信号受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78392A true CN107078392A (zh) 2017-08-18

Family

ID=55760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82878.2A Withdrawn CN107078392A (zh) 2014-10-22 2014-10-22 无线信号发射天线、无线信号接收天线、无线信号发射系统、无线信号发射方法和无线信号接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3) US10177829B2 (zh)
EP (1) EP3211715A4 (zh)
CN (1) CN107078392A (zh)
RU (1) RU2667312C1 (zh)
WO (1) WO2016063315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86007A (zh) * 2018-10-26 2019-04-0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Butler矩阵的平面轨道角动量天线
CN111009723A (zh) * 2018-10-05 2020-04-14 东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天线结构和包括天线结构的显示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36572A1 (ja) * 2014-03-13 2015-09-1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空間光受信装置および空間光受信方法
WO2018216438A1 (ja) * 2017-05-24 2018-11-29 国立大学法人電気通信大学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アンテナ装置
JP6751051B2 (ja) * 2017-05-25 2020-09-02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JP6807292B2 (ja) * 2017-09-25 2021-01-06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Oam多重通信システム、oam多重送信装置、oam多重受信装置およびoam多重通信方法
JP7067622B2 (ja) * 2018-08-02 2022-05-1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oam送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7151780B2 (ja) 2018-11-02 2022-10-1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Oam受信装置、及び、oam受信方法
JP7306205B2 (ja) 2019-10-03 2023-07-1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Oam受信装置、oam受信方法、及びoam伝送システム
CN112038766B (zh) * 2020-09-17 2021-10-29 上海交通大学 高增益八模态涡旋电磁波反射面天线的波束汇聚设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62756A (en) * 1968-06-03 1971-02-09 Texas Instruments Inc Multiple polarization spiral antenna
GB2410130A (en) 2004-01-19 2005-07-20 Roke Manor Research Planar phased array radio antenna for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OAM) vortex modes
WO2012084039A1 (en) 2010-12-22 2012-06-2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n antenna arrangement
US9705190B2 (en) * 2011-03-02 2017-07-11 Keysight Technologies Singapore (Holdings) Ptd. Ltd. Over-the-air test
JP5632530B2 (ja) * 2011-03-09 2014-11-2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偏波角度分割ダイバシチ無線送信機、無線受信機、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WO2012175629A1 (en) 2011-06-24 2012-12-27 Università Degli Studi Di Padova A tele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xploiting the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EP2951889A1 (en) * 2012-12-26 2015-12-0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electromagnetic beams
US9553687B1 (en) * 2014-02-27 2017-01-24 Raytheon Company Orthogonal m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09723A (zh) * 2018-10-05 2020-04-14 东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天线结构和包括天线结构的显示设备
CN109586007A (zh) * 2018-10-26 2019-04-0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Butler矩阵的平面轨道角动量天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177829B2 (en) 2019-01-08
US20170331543A1 (en) 2017-11-16
WO2016063315A1 (ja) 2016-04-28
EP3211715A4 (en) 2017-10-18
US10673511B2 (en) 2020-06-02
RU2667312C1 (ru) 2018-09-18
EP3211715A1 (en) 2017-08-30
US20200244332A1 (en) 2020-07-30
US20190229795A1 (en) 2019-07-25
US11115102B2 (en) 2021-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78392A (zh) 无线信号发射天线、无线信号接收天线、无线信号发射系统、无线信号发射方法和无线信号接收方法
CN101816101B (zh) 用于多振子天线的馈电网络
CN102683897B (zh) 天线、基站及波束处理方法
CN102812645B (zh) 天线、基站及波束处理方法
US8350770B1 (en) Configurable ground plane surfaces for selective directivity and antenna radiation pattern
CN101479885A (zh) 天线阵列校准
CN104600437A (zh) 一种交织极化的多波束天线
JP6586064B2 (ja) アンテナ
WO2001078435A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using multiple sectored cells
JP5868546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昇降機制御・監視システム、および、変電設備制御・監視システム
JP6374019B2 (ja) アンテナのモジュール化の実現方法及び装置、アンテナモジュール
CN106664573B (zh) 一种波束成形网络及基站天线
CN103338464A (zh) 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03682682B (zh) 一种多波束天线系统
WO2023045092A1 (zh) 用于增强室内信号覆盖的三维oam天线架构实现方法及系统
CN205790400U (zh) 波束形成网络
EP2654121B1 (fr) Réseau de formation de faisceau d'antenne à faible encombrement pour réseau antennaire circulaire ou tronc-conique
US6831601B1 (en) Circular array scanning with sum and difference excitation
CN105917591B (zh) 一种波束配置方法及设备
CN102685767B (zh) 天线、基站和信号处理方法
AU747695B2 (en) Signal transmission antenna mast
Jothilakshmi Vishnu Prakash et al. Miniaturised multiband two‐element coaxial continuous transverse stub antenna for satellite C‐band applications
JP6616249B2 (ja) レンズアンテナ装置
CN105974369A (zh) 一种多路全相位微波数控移相器控制系统及方法
JPWO2016103670A1 (ja) アンテ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818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