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77998B - 用于电切换元件的接触弹簧和托架以及电切换元件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电切换元件的接触弹簧和托架以及电切换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77998B
CN107077998B CN201580055426.XA CN201580055426A CN107077998B CN 107077998 B CN107077998 B CN 107077998B CN 201580055426 A CN201580055426 A CN 201580055426A CN 107077998 B CN107077998 B CN 1070779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spring
bracket
hook
attachment mechanism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5542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77998A (zh
Inventor
M.古特曼
R.米克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yco Electronics Austria GmbH
Original Assignee
Tyco Electronics Austria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yco Electronics Austria GmbH filed Critical Tyco Electronics Austria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70779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79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779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79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H01H50/56Contact spring s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H01H50/56Contact spring sets
    • H01H50/58Driving arrangemen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therewith; Mounting of driving arrangements on arm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64Driv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movable part of magnetic circuit and contact
    • H01H50/641Driv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movable part of magnetic circuit and contact intermediate part performing a rectilinear movement
    • H01H50/642Driv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movable part of magnetic circuit and contact intermediate part performing a rectilinear movement intermediate part being generally a slide plate, e.g. a car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Springs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Measuring Leads Or Probes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Breakers (AREA)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 Conta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切换元件的接触弹簧(1)、一种用于电切换元件的托架(79)和一种电切换元件,特别是托架继电器。为了提供接触弹簧(1)、托架(79)和电切换元件,由此辅助将托架(79)安装在至少一个接触弹簧(1)上,以及为了提供制造紧凑的电切换元件的可能性,对于接触弹簧(1),根据本发明旨在接触弹簧(1)具有至少一个钩形附接机构(27),该至少一个钩形附接机构(27)具有至少部分地朝向接触弹簧(1)的接触部位(11)往回弯曲的至少一个材料舌部(39)。对于托架,根据本发明旨在托架具有用于接触弹簧(1)的至少一个附接结构(95),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附接结构(95)具有接触弹簧轴杆(97),其垂直于托架(79)的电枢侧端部(83)和弹簧侧端部(85)之间的连接线(87)延伸。对于托架继电器,本发明旨在附接弹簧(1)的钩形附接机构(27)接收在托架(79)的附接机构(95)的接触弹簧轴杆(97)中,其中,接触弹簧轴杆(97)垂直于托架(79)的电枢侧端部(83)和弹簧侧端部(85)之间的连接线(87)直线地延伸,其中,钩形附接机构(27)和附接结构(95)以可拆卸方式形成形状配合。

Description

用于电切换元件的接触弹簧和托架以及电切换元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电切换元件的接触弹簧,特别是用于具有托架的托架继电器的接触弹簧,其中,接触弹簧具有至少一个接触部位和至少一个钩形附接机构。本发明也涉及用于电切换元件的托架,特别是用于托架继电器的托架,所述托架具有电枢侧端部和弹簧侧端部,其中,至少一个附接结构被设置在弹簧侧端部处以用于接触弹簧。此外,本发明涉及具有托架且具有至少一个接触弹簧的托架继电器,其中,所述托架具有弹簧侧端部,所述弹簧侧端部具有至少一个附接结构,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接触弹簧具有钩形附接机构。
背景技术
接触弹簧、托架和托架继电器在现有技术中已知。托架通常是在继电器电枢和至少一个接触弹簧之间的至少部分绝缘的连接元件。因此托架的一个问题在于将电枢的移动传递到至少一个接触弹簧。在该情形中,在安装状态下,所述至少一个接触弹簧的附接机构被连接到托架的附接结构。已知的弹簧通常具有钩形附接机构以便连接到托架。这些钩形附接机构通常被形成为从接触弹簧延伸离开的突出部。在安装期间,托架的可由槽形孔形成的至少一个附接结构被放置到所述至少一个钩形附接机构上。为了将通常已经被布置在壳体中的接触弹簧的钩形附接机构旋拧到托架的附接结构中,托架必须进行枢转运动,使得附接机构能穿到所述孔中。然而,这种类型的安装是复杂的,并且要求在电切换元件的壳体中存在足够的空间用于托架的枢转运动。这可能妨碍电切换元件的紧凑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问题因此在于制造可用的接触弹簧、托架和托架继电器,它们解决上述问题并且允许部件的简单安装,而不需要对于托架的旋拧运动所需的额外的空间。
对于上述类型的接触弹簧,根据本发明的问题得以解决在于,钩形附接机构具有至少一个材料舌部,所述材料舌部至少部分地(in sections)朝向接触部位往回弯曲。
这里,往回弯曲意味着,在往回弯曲的部段中,材料舌部至少部分地指向其余的接触弹簧,例如接触部位。如果材料舌部从接触部位延伸离开,则其必须被弯曲超过90°,以便再次向后指。该构造允许托架直线移动地被放置在接触弹簧上,钩形附接机构,特别是往回弯曲区域旨在是可弹性偏转的,以便形成卡扣配合钩,以用于与托架形状配合地卡扣连接。在该情形中,往回弯曲的材料舌部作用为用于托架的对应附接结构的引导件和/或安全装置或抓持机构。
对于用于上述类型的电切换元件的托架,根据本发明的问题得以解决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附接结构具有接触弹簧轴杆(shaft),所述接触弹簧轴杆垂直于电枢侧端部和弹簧侧端部之间的连接线延伸。
特别地,接触弹簧轴杆可用于将托架连接到接触弹簧的附接机构。由于接触弹簧轴杆垂直于电枢侧端部和弹簧侧端部之间的连接线,所以托架能通过平行于接触弹簧轴杆的直线移动而连接到接触弹簧。在该情形中,接触弹簧附接机构可插入到接触弹簧轴杆中。因而不要求托架的旋拧运动或枢转。托架因而能被简单地放置到已经预安装的接触弹簧上。
对于上述托架继电器,根据本发明的问题得以解决在于,接触弹簧的钩形附接机构接收在附接结构的接触弹簧轴杆中,所述接触弹簧轴杆垂直于托架的电枢侧端部和弹簧侧端部之间的连接线以直线延伸,其中钩形附接机构和附接结构以可拆卸方式形成形状配合(form fit)。
根据本发明的托架继电器因而提供的优点在于,托架能通过直线移动连接到接触弹簧。对于安装,托架和至少一个接触弹簧能朝向彼此直线地移动,使得所述至少一个接触弹簧的钩形附接机构插入并推进到接触弹簧轴杆中,直到其至少部分地接收在接触弹簧轴杆中。接触弹簧轴杆和钩形附接机构之间形成的形状配合的扣合连接可特别有利地提供托架和所述至少一个接触弹簧的可拆卸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可进一步通过各种分别有利的构造来改进,所述有利构造能够视需要而被组合。下文将探讨这些构造和与其相关的优点。
根据第一有利构造,钩形附接机构的横截面可随着远离接触弹簧的其余部分而渐缩。结果,附接机构能够特别好地插入到托架中对应的孔中。
材料舌部的往回弯曲部段可延伸到材料舌部的自由端。
钩形附接机构优选向上和向前突出。这里,向上意味着在离开接触弹簧的其余部分的方向上。向上意味着与其垂直。钩形附接机构的向上突出部段优选地在附接机构的区域中的接触弹簧的平面内,并且向前突出的部段延伸出该平面。
钩形附接机构可具有两个材料舌部,所述两个材料舌部至少部分地往回弯曲到所述接触部位上并且由此在相反方向上突出。以此方式,可获得双卡扣配合钩。可替选地,材料舌部可弯曲成使得其在接触弹簧的两侧突出。
根据本发明的接触弹簧的特别简单的安装能够获得在于,钩形附接机构构造可弹性变形的卡扣配合钩。在该情形中,特别地,材料舌部可以是至少部分可弹性偏转的。材料舌部能够朝向接触部位偏转或者能够被弹性地压缩。通过压缩钩形附接机构,其可以被引入到托架的对应孔构造中。可替选地,钩形附接机构可以被刚性地构造。该构造可以是有帮助的,例如,如果托架的附接结构被弹性地构造成连接到钩形附接机构。
钩形附接机构可被构造成与接触弹簧是一体的。一体构造能带来若干优点。一方面,特别简单且便宜的制造是可能的。特别地,通过从接触弹簧的材料冲压弯曲,能够构造钩形附接机构。与分开生产钩形附接机构并且然后将其连接到接触弹簧相比,这种制造较为简单。进一步的优点在于,通常为薄壁片金属板的接触弹簧材料具有用于弹性可偏转材料舌部的足够的弹性。结果,弹性可变性的卡扣配合钩可以特别简单地被形成。
根据进一步有利的构造,材料舌部可以被弯曲不止一次,并且可以在端部段中自身往回弯曲。这可具有的优点是,没有尖锐的边缘从钩形附接机构突出。结果,一方面,可便于钩形附接机构插入到托架上的孔中。特别地,能够减少在插入到托架中时钩形附接机构粘连的风险或者损坏托架的风险。另一方面,该构造能在具有根据本发明的接触弹簧的继电器的操作结构中提供优点。在端部段中自身往回弯曲的材料舌部能提供引导表面,在操作期间,托架的一部分能被通过所述引导表面引导。特别地,至少在钩形附接机构的区域中,所述端部段能至少部分地垂直于接触弹簧的其余部分。材料舌部的端部段然后能大体平行于托架的移动方向延伸。在继电器的操作期间,托架然后能至少通过附接结构的一部分邻接端部段并且沿着它滑动,因为端部段被布置成平行于托架的移动方向延伸。结果,在继电器的操作期间,能避免托架钩在钩形附接机构上或者损坏附接机构和/或托架。
为了使得弯曲不止一次且在端部段中自身往回弯曲材料舌部具有足够的行程(stroke),材料舌部的端部段可与接触弹簧间隔开。特别地,该端部段可与材料舌部自身间隔开。优选地,端部段与从接触弹簧的其余部分以直线延伸出来的材料舌部部段间隔开。材料舌部的端部段和接触弹簧之间的间隔可确定材料舌部在接触弹簧的其余部分的方向上的最大行程。
表达“弯曲”旨在包含材料舌部形状的变化,其中弯曲围绕一半径发生,并且表达“弯曲”也旨在包含屈曲或折曲。
在钩形附接机构的基部处,能存在至少一个肩部。肩部能特别地由接触弹簧的一侧形成,钩形附接机构从接触弹簧的所述一侧突出。肩部能用作止挡元件并且因此能限定最大深度、钩形附接机构能被引入到托架中的程度。
为了能被连接到切换元件中的处在安装状态的托架,而不被托架损坏和/或损坏托架,所述至少一个肩部能具有至少一个支撑表面,在接触弹簧的材料厚度的方向上,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表面大于所述材料厚度。接触弹簧通常具有连续的材料厚度。如果不是该情形,则在肩部的区域中,支撑表面能在材料厚度的方向上大于材料厚度。
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表面能与钩形附接机构侧向间隔开。以此方式,通过钩形附接机构和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表面能建立特别宽的用于连接到托架的连接区域。
肩部中的凹部可以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接触表面和钩形附接机构之间。凹部能形成用于托架的并不抵靠在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表面上的元件的空间。
为了提供能被尽可能简单地制造的特别大的支撑表面,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表面能由从接触弹簧的其余部分弯曲离开的材料舌部形成。弯曲材料舌部能从接触弹簧的其余部分大体以直角弯曲。材料舌部优选被弯曲超过90°,使得其一定程度上往回弯曲到接触弹簧的其余部分上。结果,能形成离开接触弹簧指向的带圆角支承区域,这能特别有利于防止与支承托架倾斜。弯曲材料舌部优选在与钩形附接机构的材料舌部相同的方向上突出。弯曲材料舌部在该情形中优选带有较短部段向上突出并且带有较长部段向前突出。向前突出的较短部段在该情形中能确定从接触弹簧的其余部分起的支撑表面的距离。向前突出的部段优选较长,以便形成尽可能大的支撑表面。
接触弹簧具有至少一个细长的子部件,并且所述至少一个钩形附接机构能被布置在纵向子部件是长边上。在长边上的布置是有利的,以便于制造特别紧凑的切换元件。在接触弹簧的长边上的布置的进一步优点在于,在附接机构的区域中,作用到接触弹簧上的力的作用能首先导致接触弹簧绕细长的子部件的纵向轴线扭曲。该扭曲可以是期望的,以便于接触弹簧的接触部位从配合触点分离。
作为所述至少一个钩形附接机构在长边上的布置的替选,布置也可发生在接触弹簧的细长的子部件的短边上。钩形附接机构然后能从接触弹簧向上突出,平行于细长的子部件的纵向方向。
在托架可接合以移动接触弹簧的所述至少一个钩形附接机构的区域中,接触弹簧能具有至少一个加强元件。结果,视需要,能形成特定的加强接触弹簧。加强元件可优选平行于接触弹簧的纵向方向。如果这样的触头的钩形附接机构布置在长边上,接触弹簧可在纵向方向上通过加强元件加强,但是绕纵向方向的旋转仍然是可能的。
所述至少一个加强元件优选形成为接合痕。接合痕能被特别简单地制造,例如通过冲压。
为了提供用于特别紧凑的电切换元件的接触弹簧,接触弹簧能以直角弯曲,以便形成两个腿。这些腿中的一个具有所述至少一个接触部位和所述至少一个钩形附接机构,并且附接腿设置有附接装置,用于将接触弹簧附接在电切换元件的壳体中。
根据本发明的托架能通过至少一个附接结构进一步改进,所述至少一个附接结构具有至少一个止挡表面,所述至少一个止挡表面界定所述接触弹簧轴杆,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止挡表面从所述连接线垂直延伸离开,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止挡表面由颚形突出部形成。止挡表面能用于将继电器的电枢的移动传递到接触弹簧上。
接触弹簧轴杆可拥有在插入端处的插入孔和在与插入端相反的抓持端处的接收腔,所述至少一个颚形突出部从接触弹簧轴杆的内部空间到所述接收腔被重新定位。插入端优选地在与托架的电枢侧端部和弹簧侧端部之间的连接线垂直的方向上释放接触弹簧轴杆。接收腔能特别用于接收接触弹簧的钩形附接机构,使得托架被可拆卸地连接到接触弹簧。接触弹簧轴杆的横截面在该情形中优选比接触弹簧的钩形附接机构窄。当钩形附接机构被插入通过接触弹簧轴杆时,附接机构能被弹性地压缩,并且在至少弹性压缩部段被布置在接收腔中时能被再次释放。以此方式,能在接触弹簧和托架之间形成卡扣配合连接。
可替换地,或者除此之外,接触弹簧轴杆的内壁可以是弹性可偏转的。当接触弹簧的钩形附接机构被插入时,然后可替选地或者除了附接机构的弹性压缩之外,接触弹簧轴杆可以被弹性地拓宽,直到附接机构被布置在接收腔中为止。以此方式,也能在接触弹簧和托架之间发生卡扣配合连接。
为了避免通过与接触弹簧接触而损坏托架和/或损坏接触弹簧,除了接触弹簧轴杆之外,托架还能具有至少一个支撑颚。所述至少一个支撑颚在该情形中优选垂直于接触弹簧轴杆的纵向方向延伸。所述至少一个支撑颚可特别地用于支承在接触弹簧支撑表面上的目的。
根据本发明的托架继电器能通过凸轮继电器改进,所述凸轮继电器具有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接触弹簧和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托架。
钩形附接机构在被引入的接触弹簧的长边上的位置能限定托架的作用点。例如,在限定托架的移动范围的情形中,接触弹簧的偏转,特别是在接触部位的区域中,能通过钩形附接机构的位置根据杠杆原理设定。
当所述至少一个接触弹簧被托架移动时,托架到所述至少一个接触弹簧的力的传递优选经由托架的所述至少一个止动表面发生。当托架处于安装状态中时,止动表面能通过所述至少一个接触弹簧邻接接触弹簧,并且因而将力均匀地传递到接触弹簧,而不由此损坏接触弹簧。由于止动表面优选界定接触弹簧轴杆自身,在接触弹簧的附接机构的区域中,止动表面以传递力的方式作用在接触弹簧上。
在安装状态中,钩形附接机构优选地不突出超过托架的上侧。这有利于继电器中的托架的畅通移动。
通过其至少一个支撑颚,托架优选地支承在所述至少一个接触弹簧的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表面上。在该情形中,托架的支撑颚和接触弹簧的支撑表面具有优选彼此部分平行的部段,使得托架能相对于接触弹簧移动,而不在支撑颚和支撑表面之间的接触部位处引起对托架和/或接触弹簧的损坏。
钩形附接机构的深度优选大于接触弹簧轴杆的深度。结果,钩形附接机构能被弹性压缩在插入轴中。钩形附接机构一被布置在接收腔中,就能再次被释放并恢复其初始深度,因为接收腔比接触弹簧轴杆的其余部分深。具体元件的深度在该情形中平行于托架的电枢侧端部和弹簧侧端部之间的连接线延伸。
在接收腔的区域中,托架优选具有侧向界定脊部,其侧向界定接触弹簧轴杆。侧向界定脊部优选向下,即在所述至少一个颚形突出部的方向上,延伸比接收腔更深。当继电器处于安装状态中时,侧向界定脊部能被布置在接触弹簧的钩形附接机构的肩部中的凹部中。以此方式,能防止托架和接触弹簧在该区域中接触。可替选地,接触弹簧轴杆也能具有单独的侧向界定脊部,所述单独侧向脊部然后被布置在接触弹簧的肩部中的凹部中。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参考附图地使用有利实施例通过举例方式更为详细地解释本发明。根据上述论述,对于特定地应用,相应地,通过举例方式以实施例描述的特征的组合可以通过附加的特征实现。根据上述讨论,如果个别特征的作用在具体应用中不重要,则这一特征也可在所述实施例中被省略。
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将总是被用于具有相同功能和/或相同结构的元件。
在附图中:
图1a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有利实施例的接触弹簧的透视图;
图1b示出图1a的接触弹簧的钩形附接机构的放大视图;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有利实施例的托架的透视图;
图3示出通过图2的托架的接触弹簧轴杆的截面;
图4示出通过具有引入的接触弹簧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2和图3的托架的接触弹簧轴杆的截面;
图5示出通过第一实施例的托架的支撑颚区域的侧视图;
图6示出通过具有引入的格局第二实施例的接触弹簧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托架的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所有以下附图示出一坐标系,该坐标系使用根据本发明的接触弹簧的方向进行限定,其参考图1示出。
图1a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接触弹簧1。接触弹簧1可以以直角弯曲,使得其具有附接腿3和切换腿5。附接腿3优选地具有附接结构7,用于将接触弹簧1附接到电切换元件的壳体。在所示实施例中,仅作为举例,一组孔9被示出为附接结构7。
切换腿5具有大体上细长的形状,其沿着纵向方向L延伸。纵向方向L平行于所示出的Y轴线。接触部位11布置在切换腿5上。接触部位11优选由触点形成。接触部位11优选地布置在接触弹簧1的背离附接腿3的端部13上。根据本发明的接触弹簧1可以具有多个两个的接触部位11,或者仅具有一个单个的接触部位11。根据本发明的接触弹簧1同样不限于以直角弯曲的形状。接触弹簧1可以具有适合于接触弹簧1的任意形状。特别地,接触弹簧1也可以具有整上细长的形状,或者仅由连续的细长本体组成。
切换腿5形成细长子部件15。细长子部件15沿着纵向方向L延伸。细长子部件15具有两个长边17、19和两个短边21和23。短边21由附接腿3和切换腿5之间的弯曲部25形成。相反的短边23具有接触部位11。接触部位11优选与短边23齐平。
参照图1b详细描述的钩形附接机构27布置在长边17上。
图1b示出钩形附接机构27及其附近周围的放大视图。钩形附接机构27从接触弹簧1向上和向前突出。附接机构27优选地从长边17突出。在图中,向上是在沿Z方向,向前是在沿X方向。向上突出的部分基本上由轴杆29形成。轴杆29大体上向上以直线延伸。在轴杆的下端部31,轴杆29在纵向方向L上变宽。
轴杆29形成材料舌部33的开始部段。材料舌部33优选地被形成为与接触弹簧1是一体的。材料舌部33被形成到钩形附接机构27中。材料舌部33具有往回弯曲到接触部位11的部段35。往回弯曲部段35形成钩形附接机构27的向前突出的部分。
往回弯曲部段35优选地被弯曲,使得轴杆29和往回弯曲部段35之间的角度α是30°至50°。角度α特别优选地是40°±5°。往回弯曲部段35因此从钩形附接机构27的区域中的接触弹簧1的平面E弯曲超过90°。在40±5°的角度的情况下,往回弯曲部段35因此从与Z方向平行的E平面弯曲140°±5°。轴杆29和往回弯曲部段35之间的过渡区域形成第一弯曲部37。
材料舌部33优选具有第二弯曲部39。第二弯曲部39位于往回弯曲部段35的下端41。通过第二弯曲部39形成端部段43,其在材料舌部33自身上往回弯曲。端部段43优选地至少部分地指向上方。端部段43因此优选地突出到轴杆29和往回弯曲部段35之间的中间空间45中。以此方式,能够获得钩形附接机构27,其不具有尖锐的边缘,当附接机构27被引入托架中时,不会有尖锐的边缘导致倾斜或损坏。
端部段43优选地与接触弹簧1间隔开。结果,端部段43与轴杆29间隔开。端部段43和接触弹簧1之间的距离47优选地大于接触弹簧1的材料厚度M。往回弯曲部段35与端部段43一起可以朝向接触弹簧1或者朝向轴杆29偏转距离47。由于接触弹簧1的材料49一般是弹性的,往回弯曲部段35和端部段43一起可弹性地朝向轴杆29偏转。结果形成为卡扣配合钩51。钩形附接机构27因此形成可弹性变形的卡扣配合钩51。
肩部55和57位于钩形附接机构27的基部53处。接触侧肩部55具有支撑表面59。支撑表面59在材料厚度M的方向61上大于材料厚度M。
支撑表面59由弯曲材料舌部63形成。材料舌部63在材料厚度M的方向61上的整体宽度65大于材料厚度M。材料舌部63具有从接触弹簧1向上延伸离开接触弹簧1的直的轴杆部段67和弯曲部段69。弯曲部段69优选地从接触弹簧1的平面E弯曲超过90°,使得弯曲部段69和轴杆部段67之间的角度β优选小于90°,特别优选地是70°±5°。这一明显的弯曲因此是有利的,因为弯曲部段69的端部71因而不向上凸出超过支撑表面59的最高点73。作为结果,可以避免使贴附(laid-on)的托架的损坏或倾斜。
支撑表面59或材料舌部63与钩形附接机构27在侧向上间隔开。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侧向上意味着在纵向方向L上,即,在接触弹簧1的平面E内。在支撑表面59和钩形附接机构27之间具有凹部75。第二凹部77被布置在第二肩部57上,在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在第二肩部57处没有支撑表面。凹部75和77向下突出到切换腿5中。凹部75和77可用于接收托架的部分,而托架和接触弹簧1之间不在这一位置发生触碰。
可替选地或除支撑表面59之外,第二肩部57可具有支撑表面。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托架79的透视图,并且图3示出通过图2的托架79的平行于X轴的纵向部段。
托架79具有托架本体81,托架本体81具有大体上细长的形状。托架79拥有电枢侧端部83和弹簧侧端部85。本体81以大体上细长的形式沿着在电枢侧端部83和弹簧侧端部85之间的连接线87延伸。在图中,连接线87被示出与坐标系的X方向平行。
托架79优选具有大体上连续平直的上侧105。上侧105优选被构造成不具有向上突出的元件。结果,例如可能的是,托架79可以在连接线87的方向上沿着一表面滑动。例如,托架79可以沿着电切换元件的壳体壁滑动,以便由该壳体壁引导。
托架79在其电枢侧端部83处具有电枢连接元件89。电枢连接元件89可构造成使得当托架79被垂直于连接线87而安装时,其可被连接到电枢。电枢连接元件89具有用于连接到电枢的钩状突出部91。电枢可接合在钩状突出部91中,以便沿着连接线87在其电枢侧端部83处拉动托架79。为此,电枢连接元件89可具有用于电枢的止挡表面93。
托架在其弹簧侧端部85处具有用于接触弹簧的附接结构95。可替换地,托架79也可具有用于同时致动多个接触弹簧的多个附接结构95。所述多个附接结构95可例如侧向于连接线87彼此并排地布置,和/或沿着连接线87彼此前后地布置。
托架79优选被形成为与电枢连接元件89和所述至少一个附接结构95是一体的。特别优选地,托架79采用绝缘材料诸如塑料通过注塑成形工艺制成。
附接结构95具有接触弹簧轴杆97。接触弹簧轴杆97垂直于连接线87延伸并且限定插入方向99。在图中,插入方向99被布置成平行于Z方向。接触弹簧轴杆97拥有插入端118和与插入端相反的抓持端122。插入端118优选被布置在接触弹簧轴杆97的指向远离上侧105的一端,而抓持端122优选与上侧105齐平。
接触弹簧轴杆97在连接线87的方向上由两个颚形突出部101和103界定。颚形突出部101和103向下突出。
颚形突出部101和103沿着连接线87彼此前后定位。在该情形中,更为远离电枢侧端部83定位的颚形突出部103形成用于接触弹簧的托架79的拉动元件107。布置在拉动元件107和电枢侧端部83之间的颚形突出部101形成用于接触弹簧的邻接元件109。如果所述托架79被用于电切换元件,其中,当承受磁力时,电枢沿电枢侧端部83的方向拉动托架,则拉动元件107可以沿相同的方向拉动接触弹簧。当电枢上的磁驱动力变弱时,通过沿着连接线87作用在拉动元件上或到颚形突出部103上的弹簧恢复力,接触弹簧可向前移动托架79或者在弹簧侧端部85指向的方向上移动托架79。相比之下,如果在电切换元件中使用托架89,在所述电切换元件中的托架78通过磁力在电枢上的作用而沿弹簧侧端部85方向移动时,则可通过邻接元件109移动接触弹簧,并且接触弹簧因此可触发切换过程。在磁力作用停止后,接触弹簧再次通过其恢复力将压力施加到邻接元件109上,并且能沿电枢侧端部83的方向移动托架79。
在一电切换元件中,其中,磁驱动力使托架沿朝向电枢侧端部83的方向移动,根据本发明的托架79优选地具有颚形突出部103,其比颚形突出部101更远地向下延伸。结果,颚形突出部103可以代表外延的拉动元件107。
为了在颚形突出部103和接触弹簧之间传递力,颚形突出部103形成止挡表面111。在该情形中,与连接线87平行的止挡表面111的表面法线113指向电枢侧端部83的方向。止挡表面111在弹簧侧端部85的方向上界定接触弹簧轴杆97。
颚形突出部101形成第二止挡表面115。第二止挡表面115优选地平行于止挡表面111。第二止挡表面115的表面法线117可与连接线87平行地指向弹簧侧端部85的方向。
在插入端118处,插入孔119在颚形突出部101和103之间延伸。插入孔119可用于将接触弹簧的附接机构插入到接触弹簧轴杆97中。为了辅助附接机构的插入,接触弹簧轴杆97在插入孔119的区域中可向下地拓宽。
在与插入端119相反的抓持端122处,接触弹簧轴杆97具有接收腔123。接收腔123可用于接收接触弹簧的附接机构。特别地,接收腔123可用于接收接触弹簧的卡扣配合钩或其它附接机构,并且特别地,当卡扣配合钩在经过接触弹簧轴杆97被弹性压缩后,卡扣配合钩可以松弛状态接收在接收腔123中。
接收腔123的深度125大于接触弹簧轴杆97的深度127。在该情形中,每一个深度限定为平行于连接线87。为了形成接收腔,颚形突出部103从接触弹簧轴杆97的内部空间129、在接收腔123的区域中重新定位。在该情形中,颚形突出部103的重新定位部段132在电枢侧端部83的方向上从内部空间129移位。重新定位部段131限定接收腔123的高度133。
在接收腔123的区域中,接触弹簧轴杆97由侧向界定脊部135界定。侧向界定脊部135优选比接收腔123向下延伸地更深。这意味着,界定脊部135的高度137优选大于接收腔123的高度133。界定脊部135和接收腔123都优选与托架79的上侧105齐平。
为了增大颚形突出部103的稳定性,颚形突出103可具有加强肋139。加强肋139垂直于止挡表面111向前延伸远离颚形突出部103。加强肋139在弹簧侧端部85的方向上延伸。在该情形中,加强肋139优选被支撑在接收腔123的底面141上。加强肋139优选被形成为与颚形突出部103和接收腔123的底面141是一体的。加强肋139的上端143优选与托架79的在接收腔123的高度处的前端齐平。
在接收腔123的区域中,托架79具有至少一个支撑颚145。所述至少一个支撑颚145优选从颚形突出部101侧向地并且向前地延伸。向下地,即在颚形突出部101和103的方向上,所述至少一个支撑颚具有支撑表面147。支撑表面147可用于将托架79放置在接触弹簧上。
图4示出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接触弹簧1和根据本发明的托架79的纵向截面,二者都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并且参考图1至图3被描述。在该情形中,仅示出接触弹簧轴杆97和钩形附接机构27周围的区域。
托架79和接触弹簧1可以是根据本发明的电切换元件(未示出)的一部分,特别是托架继电器的一部分。该电切换元件在该情形中也可具有多个根据本发明的托架79和/或接触弹簧1。
图4以安装状态A示出接触弹簧1和托架79。在该情形中,钩形附接机构27安置在接收腔123中。
为了实现安装状态A,接触弹簧1或钩形附接机构27沿着直线插入方向99插入到接触弹簧轴杆97中。由于参考图1至图3所示所述的接触弹簧1和托架79的构造,可以发生托架通过直线移动插入到钩形附接机构27。在该情形中,不要求托架79的枢转或倾斜或托架79的旋拧移动。钩形附接机构27在该情形中穿过插入孔119进入到接触弹簧轴杆97中。钩形附接机构27的深度149优选大于接触弹簧轴杆97的深度127。结果,钩形附接机构27可在接触弹簧轴杆97中被弹性地压缩。附加地或替选地,所述两个钩形突出部101和103中的至少一个也可被弹性地构造,使得它们可从钩形附接机构27弹性地偏转到接触弹簧轴杆97外侧。然而,优选地是,仅钩形附接机构27被弹性地构造。一旦钩形附接机构27被布置在接收腔123中,则该钩形附接机构可再次松弛并且获得其深度149。
在安装状态A中,通过基本上平行于接收腔123的内部下底面151延伸的材料舌部33的端部段43,钩形附接机构27然后被固定,抵抗重新穿入到接触弹簧轴杆97中。优选地,材料舌部33的端部段43和第一弯曲部37之间的外部间隔153小于接收腔的高度133。结果,可防止钩形附接机构27在安装状态A中突出超出托架的上侧105。
在安装状态A中,颚形突出部103优选延伸到接触部位11的高度。颚形突出部103优选与接触部位11在侧向上间隔开,使得其不能直接承靠在一个接触部位11上。
图5示出参考图4描述的据本发明的接触弹簧1和根据本发明的托架79的组合的侧视图。
在安装状态A中,支撑颚145承靠在接触弹簧1的支撑表面59上。由于接触弹簧1的支撑表面59优选由弯曲材料舌部63形成,材料舌部63往回弯曲到接触弹簧1的其余部分,所以支撑颚145抵靠在材料舌部63的最高点73上并且因而抵靠在圆角区域上。结果,能够防止当托架79相对于接触弹簧1移动时在支撑颚145和支撑表面59之间的接触点处产生材料磨损。
在安装状态A中,侧向界定脊部135能突出到凹部75和77中,使得托架79和接触弹簧1之间的材料磨损也能在这些点处被避免。
图6示出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接触弹簧1的钩形附接机构27区域和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托架79的接触弹簧轴杆97的区域的纵向截面,其中,接触弹簧1和托架79是根据第二实施例形成的。为了简洁起见,这里仅讨论与参考图1至图5描述的接触弹簧1和托架79的第一实施例的不同。
接触弹簧1具有加强元件155。加强元件155被形成为接合痕(seam)156并且其垂直于连接线87以细长方式延伸。加强元件155优选地平行于接触弹簧1的细长子部件15的纵向方向L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托架79具有颚形突出部103,其向下延伸超过接触弹簧1的加强元件155。结果,当托架79在电枢侧端部的方向上移动时,止挡表面111可撞靠加强元件155,并且因此使接触弹簧1移动。加强元件155在该情形中可防止接触弹簧在邻接颚形突出103的区域中弯曲地通过,并且同时将接触弹簧1的力均匀地分布至该区域。可替换地,或者如在参考图1a和图1b描述的接触弹簧的第一实施例中,当力通过颚形突出部103作用时,也可期望接触弹簧1的轻微弯曲地通过,以便辅助接触位点11与配合触头分开。
颚形突出部101可形成使得第二止挡表面115以倾斜方式延伸,与接触弹簧轴杆97的内部空间129分离。结果,插入孔119向下拓宽,其结果是可辅助钩形附接机构27的插入。
附图标记 55肩部
57肩部
1接触弹簧 59支撑表面
3附接腿 61材料厚度的方向
5切换腿 63材料舌部
7附接结构 65整体宽度
9孔 67轴杆部段
11接触部位 69弯曲部段
13背离附接腿的端部 71端部区域
15细长子部件 73最高点
17长边 75凹部
19长边 77凹部
21短边 79托架
23短边 81托架本体
25弯曲部 83电枢侧端部
27钩形附接机构 85弹簧侧端部
29轴杆 87连接线
31轴杆下端部 89电枢连接元件
33材料舌部 91突出部
35往回弯曲部段 93电枢止挡表面
37第一弯曲部 95附接结构
39第二弯曲部 97接触弹簧轴杆部
41往回弯曲部段的下端 99插入方向
43端部段 101颚形突出部
45中间空间 103颚形突出部
47端部段和接触弹簧之间的空间 105上侧
107拉动元件
49接触弹簧的材料 109邻接元件
51卡扣配合钩 111止挡表面
53基部 113表面法线
115第二止挡表面
117表面法线
118插入端
119插入孔
122抓持端
123接收腔
125接收腔的深度
127接触弹簧轴杆的深度
129内部空间
132重新定位部段
133接收腔的高度
135侧向界定脊部
137高度界定脊部
139加强肋
141接收腔的底面
143加强肋的上端
145支撑颚
147支撑表面
149钩形附接机构的深度
151接收腔的内底面
153外部间隔
155加强元件
156接合痕
A安装状态
α角度
β角度
E平面
M材料厚度
L纵向方向

Claims (15)

1.一种用于电切换元件的组件,所述组件具有:
托架(79),所述托架(79)具有弹簧侧端部(85),所述弹簧侧端部(85)处具有至少一个附接结构(95),所述附接结构(95)具有接触弹簧轴杆(97),所述接触弹簧轴杆(97)垂直于所述托架(79)的电枢侧端部(83)和弹簧侧端部(85)之间的连接线(87)直线地延伸,
接触弹簧(1),所述接触弹簧(1)具有至少一个接触部位(11)和至少一个钩形附接机构(27),所述钩形附接机构(27)具有至少一个材料舌部(33),所述至少一个材料舌部(33)至少部分地朝向所述接触部位(11)往回弯曲,所述材料舌部(33)被弯曲多于一次,并且在端部段(43)中在自身上往回弯曲;
其中,所述接触弹簧(1)的钩形附接机构(27)接收在所述托架(79)的附接结构(95)的接触弹簧轴杆(97)中,其中,所述钩形附接机构(27)和所述附接结构(95)形成形状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钩形附接机构(27)形成可弹性变形的卡扣配合钩(5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钩形附接机构(27)被构造成与所述接触弹簧(1)是一体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舌部(33)的所述端部段(43)从所述接触弹簧(1)间隔开。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钩形附接机构(27)的基部(53)处具有至少一个肩部(55、5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肩部(55、57)具有至少一个支撑表面(59),在所述接触弹簧(1)的材料厚度(M)的方向(61)上,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表面(59)大于所述材料厚度(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表面(59)从所述钩形附接机构(27)在侧向上间隔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表面(59)由弯曲的材料舌部(63)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弹簧(1)具有至少一个细长子部件(15),并且所述至少一个钩形附接机构(27)布置在所述细长子部件(15)的长边(17、19)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弹簧(1)在所述至少一个钩形附接机构(27)的区域中具有至少一个加强元件(155)。
11.一种用于电切换元件的托架(79),所述托架(79)具有电枢侧端部(83)和弹簧侧端部(85),其中,至少一个附接结构(95)设置在所述弹簧侧端部处以用于接触弹簧(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附接结构(95)具有接触弹簧轴杆(97),所述接触弹簧轴杆(97)垂直于所述电枢侧端部(83)和所述弹簧侧端部(85)之间的连接线(87)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托架(79),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附接结构(95)具有至少一个止挡表面(111、115),所述至少一个止挡表面(111、115)界定所述接触弹簧轴杆(97),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止挡表面(111、115)垂直地延伸离开所述连接线(87),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止挡表面(111、115)由颚形突出部(103、105)形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托架(79),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弹簧轴杆(97)拥有在插入端(118)处的插入孔(119)和在与所述插入端(118)相反的抓持端(112)处的接收腔(123),从所述接触弹簧轴杆(97)的内部空间(129)到所述接收腔,所述至少一个颚形突出部(101、103)重新定位。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托架(79),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79)用于托架继电器。
15.一种托架继电器,具有托架(79)和至少一个接触弹簧(1),其中,所述托架(79)具有弹簧侧端部(85),所述弹簧侧端部(85)具有至少一个附接结构(95),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接触弹簧(1)具有钩形附接机构(27),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弹簧(1)的钩形附接机构(27)接收在所述附接结构(95)的接触弹簧轴杆(97)中,所述接触弹簧轴杆(97)垂直于所述托架(79)的电枢侧端部(83)和弹簧侧端部(85)之间的连接线(87)直线地延伸,其中,所述钩形附接机构(27)和所述附接结构(95)形成形状配合。
CN201580055426.XA 2014-10-13 2015-10-12 用于电切换元件的接触弹簧和托架以及电切换元件 Active CN1070779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4220700.2A DE102014220700B4 (de) 2014-10-13 2014-10-13 Kontaktfeder für ein elektrisches Schaltelement und Kammrelais
DE102014220700.2 2014-10-13
PCT/EP2015/073564 WO2016058990A1 (en) 2014-10-13 2015-10-12 Contact spring and cradle for an electrical switching element and sam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77998A CN107077998A (zh) 2017-08-18
CN107077998B true CN107077998B (zh) 2019-09-13

Family

ID=54260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55426.XA Active CN107077998B (zh) 2014-10-13 2015-10-12 用于电切换元件的接触弹簧和托架以及电切换元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504675B2 (zh)
JP (1) JP6442604B2 (zh)
CN (1) CN107077998B (zh)
DE (1) DE102014220700B4 (zh)
WO (1) WO2016058990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77053A (zh) * 2001-03-22 2002-10-30 蒂科电子奥地利有限责任公司 电开关器件
EP1420428A1 (en) * 2002-11-12 2004-05-19 Omron Corporation Electromagnetic relay
EP1681699A1 (en) * 2004-07-14 2006-07-19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Electromagnetic relay
EP2131377A1 (de) * 2008-06-04 2009-12-09 Gruner AG Relais mit Doppel-Ankerwippe
JP2011014402A (ja) * 2009-07-02 2011-01-20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電磁継電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31527A (en) * 1952-11-04 1956-01-17 Gen Railway Signal Co Electromagnetic relays
US3493903A (en) 1968-08-05 1970-02-03 Westinghouse Air Brake Co Electromagnetic relay with a suspended armatur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77053A (zh) * 2001-03-22 2002-10-30 蒂科电子奥地利有限责任公司 电开关器件
EP1420428A1 (en) * 2002-11-12 2004-05-19 Omron Corporation Electromagnetic relay
EP1681699A1 (en) * 2004-07-14 2006-07-19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Electromagnetic relay
EP2131377A1 (de) * 2008-06-04 2009-12-09 Gruner AG Relais mit Doppel-Ankerwippe
JP2011014402A (ja) * 2009-07-02 2011-01-20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電磁継電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4220700A1 (de) 2016-04-14
US20170213679A1 (en) 2017-07-27
JP6442604B2 (ja) 2018-12-19
CN107077998A (zh) 2017-08-18
US10504675B2 (en) 2019-12-10
DE102014220700B4 (de) 2018-10-11
JP2017534144A (ja) 2017-11-16
WO2016058990A1 (en) 2016-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80183B2 (en) Slide rail assembly
EP2874249B1 (en) Pin contact comprising a contact body produced as a stamped bent part and a solid contact pin
CN101600372B (zh) 用于推出器的推出杆以及推出器和家具
CN105789943B (zh) 电联接端子结构
JP3180815U (ja) ケーブルマネージメントフレームとスライドレール用連結装置
CN104425936A (zh) 连接器
CN105992485B (zh) 滑轨总成
CN101247007A (zh) 具有弹性杆的连接器
CN206518325U (zh) 抽屉侧壁和抽屉
CN107077998B (zh) 用于电切换元件的接触弹簧和托架以及电切换元件
CN103579802B (zh) 电的带误差补偿的电路板钎焊安装-插塞连接器
CN103080567A (zh) 固定装置
CN105323999B (zh) 滑轨总成
CN106469868B (zh) 阴端子配件
CN104363793B (zh) 抽屉后壁
CN209046166U (zh) 固线夹和空调器
CN101677158A (zh) 具有前金属壳的电连接器
CN201383448Y (zh) 按钮开关
CN209015957U (zh) 一种复位键结构
EP2979582B1 (en) Slide rail assembly
CN210643261U (zh) 一种抽屉的三节连动滑轨装置
CN204153953U (zh) 一种过滤器安装框架
DE102006006484A1 (de) Steckerteil und Buchsenteil für eine elektrische Steckverbindung und elektrische Steckverbindungs-Anordnung mit einem solchen Steckerteil und Buchsenteil
CN209190557U (zh) 一种用于自动化定位装置的保压机构
CN1476125A (zh) 弹性夹的弹簧夹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