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39610A - 蓄电装置及盖部件 - Google Patents

蓄电装置及盖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39610A
CN107039610A CN201611010056.0A CN201611010056A CN107039610A CN 107039610 A CN107039610 A CN 107039610A CN 201611010056 A CN201611010056 A CN 201611010056A CN 107039610 A CN107039610 A CN 1070396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ortion
spacer
cover
storage device
charge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1005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39610B (zh
Inventor
岁冈芳昌
寺口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0396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396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396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396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74Terminals, e.g. extensions of current collectors
    • H01G11/76Terminals, e.g. extensions of current collec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tegration in multiple or stacked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08Structural combinations, e.g. assembly or connection, of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with other electric components, at least one hybrid or EDL capacitor being the main compon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10Multiple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e.g. arrays or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78Cases; Housings; Encapsulations; Mountings
    • H01G11/82Fixing or assembling a capacitive element in a housing, e.g. mounting electrodes, current collectors or terminals in containers or 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6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8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 H01M50/291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3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interconn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7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omprising an arrangement of two or more busbars within a container structure, e.g. busbar modu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在各位置的尺寸偏差的蓄电装置、及用于所述蓄电装置的盖部件。本实施方式具备:隔离物;多个蓄电元件,其在第一方向上与隔离物排列,并具有外部端子;盖部件,其保持与外部端子连接的汇流条,并沿着蓄电元件扩展;隔离物在其第二方向的端部具有连接盖部件的第一连接部,盖部件具有第二连接部,该第二连接部以朝着离开隔离物的方向的移动被限制的状态与第一连接部卡合。

Description

蓄电装置及盖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蓄电元件的蓄电装置、以及在蓄电装置中将蓄电元件覆盖的盖部件。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具备汇流条模块的电源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具体地,如图14所示,该电源装置具备电池集合体602和汇流条模块610,其中,该电池集合体602由排成一列的多个方形电池601构成,该汇流条模块610安装在电池集合体602的上表面。
多个电池601各自在上表面的宽度方向两端具有正极603和负极604。在电池集合体602中,正极603及负极604以沿直线交替排列的方式沿着电池601的重叠方向(以下,称作“第一方向”。)排成两列。
汇流条模块610具有多个汇流条611和壳体613,其中,汇流条611通过连接互相相邻的电池601的正极603及负极604,从而将多个电池601串联,壳体613收纳多个汇流条611。多个汇流条611各自在板状的金属上具有插入互相相邻的电极正极603及负极604的一对贯通孔612。壳体613形成为与电池集合体602的上表面大致相等的大致长方形,与电池集合体602的上表面重合。在壳体613的宽度方向端部沿直线设有多个汇流条收纳部614。即,多个汇流条收纳部614在壳体613中配置为沿汇流条模块610的宽度方向隔开间隔的两列。
对于以上述方式构成的汇流条模块610,电池601的正极603或负极604插入汇流条611的贯通孔612,在该状态下,在正极603及负极604旋合螺母605,由此将汇流条模块610安装到电池集合体602的上表面。
但是,在电源装置600中,汇流条模块610仅在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固定于电池集合体602(即,在宽度方向的中央部未进行固定),故而在各位置处产生尺寸偏差(具体而言,在第一方向上的各位置的高度尺寸的偏差),由此,在设置电源装置600时有时会难以插入到设置空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3898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抑制在各位置处的尺寸偏差的蓄电装置、以及用于所述蓄电装置的盖部件。
本发明的蓄电装置具备:
隔离物;
蓄电元件,其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隔离物相邻,并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的端面具有外部端子;
盖部件,其保持与所述外部端子连接的汇流条,并沿着所述蓄电元件的具有所述外部端子的端面扩展;
所述隔离物在第二方向上的端部具有连接所述盖部件的第一连接部,
所述盖部件具有以在第二方向上的朝着离开所述隔离物的方向的移动被限制的状态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卡合的第二连接部。
在所述蓄电装置中,
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方具有从第一方向的两侧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另一方抵接的一对抵接面。
另外,在所述蓄电装置中,
所述隔离物沿第一方向排列有多个,
所述多个隔离物中的至少两个隔离物各自具有所述第一连接部,
所述盖部件具有多个第二连接部,该多个第二连接部配置在与具有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所述至少两个隔离物的该第一连接部各自相对应的位置。
另外,在所述蓄电装置中,
所述盖部件具有:多个划分部,沿第一方向排列;连接部,将相邻的所述划分部彼此连接,并且,使所述划分部彼此能够沿第一方向接近分离;
所述多个划分部各自保持所述汇流条。
另外,在所述蓄电装置中,
所述盖部件的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将所述第一连接部卡止的卡止部和从第二方向观察时与所述卡止部相邻的空隙部。
另外,在所述蓄电装置中,
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基部和宽幅部,所述基部从所述隔离物的第二方向的端部延伸,所述宽幅部与所述基部的前端连接且与第二方向正交的面的尺寸比所述基部大。
另外,本发明的盖部件为,
在具备隔离物和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隔离物相邻并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的端面具有外部端子的蓄电元件的蓄电装置中沿着所述蓄电元件的具有所述外部端子的端面扩展,
所述盖部件具有与所述外部端子连接的汇流条,
所述盖部件保持所述汇流条,并且具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以第二方向上的朝着离开所述隔离物的方向的移动被限制的状态与设于所述隔离物的第二方向的端部的第一连接部卡合。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可以抑制在各位置处的尺寸偏差的蓄电装置、以及用于所述蓄电装置的盖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处于盖部件被卸下的状态的蓄电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处于所述盖部件被卸下的状态的蓄电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所述蓄电装置所具备的蓄电元件的立体图。
图5是所述蓄电元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用于说明第一隔离物和第二隔离物的立体图。
图7是第二连接部及其周边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8是盖部件的俯视图。
图9是图8的A部分的放大图。
图10是处于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嵌合的状态的图9的X-X位置的剖面图。
图11是处于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嵌合的状态的图9的XI-XI位置的剖面图。
图12是用于对其他实施方式的盖部件的划分连接部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13是用于对其他实施方式的盖部件的划分连接部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14是以往的电源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蓄电装置、2A…内部隔离物、20A…基部、21A…限制部、22A…第一连接部、221…根部、222…宽幅部、223…突出部、201A…第一隔离物、202A…第二隔离物、2B…外部隔离物、20B…基部、201B…基部主体、202B…外部接触部、203B…内部接触部、21B…限制部、3…保持部件、30…终端部件、300…主体、301…压接部、31…框架、310…第一连接部、311…第二连接部、312…支承部、313…加强部、4…绝缘体、40…第一绝缘部、41…第二绝缘部、42…第三绝缘部、43…第四绝缘部、5…盖部件、50…汇流条、501…孔、51…划分部、511…配线部、512…保持部、513…板状部、514…第一部位、515…第二部位、516…第二连接部、517…卡止部、518…抵接部、519…空隙部、52、52A…划分连接部、521…爪部、522…收纳部、10…蓄电元件、11…电极体、12…壳体、120…壳体主体、121…盖板、123…封闭部、124…本体部、125…第一壁、126…第二壁、13…外部端子、15…绝缘部件、600…电源装置、601…电池、602…电池集合体、603…正极、604…负极、605…螺母、610…汇流条模块、611…汇流条、612…贯通孔、613…壳体、614…汇流条收纳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11,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各构成部件(各构成要素)的名称是本实施方式的名称,有可能与背景技术中的各构成部件(各构成要素)的名称不同。
如图1~图3所示,蓄电装置具备:多个内部隔离物(隔离物)2A、蓄电元件10、盖部件5,其中,多个内部隔离物2A沿第一方向(规定的方向)排列;蓄电元件10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图2中的上下方向)的端面具有外部端子13,并且配置在相邻的内部隔离物2A之间;盖部件5保持将对应的外部端子13彼此连接的汇流条50,并且沿着蓄电元件10的具有外部端子13的端面扩展。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具备外部隔离物2B和保持部件3,其中,外部隔离物2B与第一方向上的最外侧的蓄电元件10相邻,保持部件3将蓄电元件10及隔离物(内部隔离物2A及外部隔离物2B)保持为一个整体。该保持部件3由金属等具有导电性的部件构成。蓄电装置1还具备配置在多个蓄电元件10与保持部件3之间的绝缘体4。
亦如图4及图5所示,蓄电元件10具备:包含正极及负极的电极体11、收纳电极体11的壳体12、配置在壳体12的外表面上的一对外部端子13。蓄电元件10还具备配置在电极体11与壳体12之间的绝缘部件15等。
壳体12具有:具有开口的壳体主体120、将壳体主体120的开口关闭的盖板121。
壳体主体120具备:板状的封闭部123、与封闭部123的周缘连接的筒状的本体124。
本体124具备:隔开间隔相互对置的一对第一壁125、隔着一对第一壁125相互对置的一对第二壁126。第一壁125及第二壁126各自形成为矩形。第一壁125及第二壁125以相互的凸缘对接的状态相邻。相邻的第一壁125及第二壁126的端缘彼此遍及全长连接。由此,本体124成为矩形筒状。本体124的一端被封闭部123封闭,本体124的另一端开口。即,壳体主体120具有有底的矩形筒形状。本实施方式的本体124形成为扁平的矩形筒状。
盖板121是将壳体主体120的开口封住的板状部件。具体地,在法向视图中,盖板121具有与壳体主体120的开口周缘部相对应的轮廓形状。即,在法向视图中,盖板121是沿一个方向(一对第二壁126相对的方向)具有长边的矩形状的板材。
在本实施方式的壳体12中,盖板121的周缘部与壳体主体120的开口周缘部重合而封住该壳体主体120的开口,在该状态下,将盖板121和壳体主体120间的边界部焊接。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具备沿一方向排列的多个蓄电元件10。多个蓄电元件10各自将壳体12的第一壁125朝着一个方向排列。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蓄电元件10的排列方向(第一方向)设为直角坐标系中的X轴。另外,将蓄电元件10的第二壁126相对的方向(第三方向)设为直角坐标系中的Y轴,将盖板121和封闭部123相对的方向(第二方向)设为直角坐标系中的Z轴。而且,在各附图辅助性地图示有分别与X轴方向、Y轴方向及Z轴方向相对应的直角坐标轴。
如图3所示,蓄电装置1具备两种隔离物2A、2B。具体地,蓄电装置1具备:配置在相邻两个蓄电元件10之间的内部隔离物2A、与多个蓄电元件10中最靠端部的蓄电元件10相邻的外部隔离物2B。在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中,内部隔离物2A设有多个,如图6所示,这些多个内部隔离物2A包括:不与盖部件5连接的第一隔离物201A、与盖部件5连接的第二隔离物202A。
如图2、图3及图6所示,第一隔离物201A具有基部20A和限制部21A,其中,基部20A与蓄电元件1(具体为壳体主体120的第一壁125)相邻,限制部21A防止与该基部20A相邻的两个蓄电元件10相对于该基部20A的位置偏移。
第一隔离物201A的基部20A在蓄电元件10之间沿与X轴方向正交的方向(Y-Z面(包含Y轴及Z轴的面)方向)扩展。该基部20A具有与相邻两个蓄电元件10中的一个蓄电元件10相对的第一面、和与所述两个蓄电元件10中的另一个蓄电元件10相对的第二面。本实施方式的基部20A在其与相邻于X轴方向两侧的蓄电元件10中的至少一个之间形成流体(例如,用于调节蓄电元件10的温度的流体)能够流通的流路。
基部20A具有配置在与蓄电元件10的盖板121相对应位置的第一端和位于该第一端的相反侧的第二端,其中,该第二端配置在与蓄电元件10的封闭部123相对应的位置。另外,基部20A具有配置在与蓄电元件10的一个第二壁126相对应位置的第三端和位于该第三端的相反侧的第四端,其中,该第四端配置在与蓄电元件10的另一个第二壁126对应的位置。
基部20A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沿Y轴方向延伸。另外,基部20A的第三端及第四端沿Z轴方向延伸。由此,基部20A从X轴方向观察时具有大致矩形的轮廓。该轮廓的大小在从X轴方向观察时与蓄电元件10的第一壁125大致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中,在基部20A的第一面与蓄电元件10之间、及基部20A的第二面与蓄电元件10之间的至少一方,形成有用于使流体(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为用于调节蓄电元件10的温度的流体)通过的流路。
限制部21A沿着与基部20A相邻的蓄电元件10上的Y轴方向端部从该基部20A朝着X轴方向两侧分别延伸。具体地,限制部21A形成于基部20A的各角部。即,内部隔离物2A具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为四个)限制部21A。如上所述,这些限制部21A防止与基部20A相邻的两个蓄电元件10相对于该基部20A的沿Y-Z面方向上的位置偏移。由此,限制部21A限制与内部隔离物2A相邻的两个蓄电元件10沿Y-Z面方向的相对移动。
与第一隔离物201A相同地,第二隔离物202A具有基部20A和限制部21A。另外,第二隔离物202A具有连接盖部件5的第一连接部22A。即,第二隔离物202A与第一隔离物201A在结构上的区别在于,第二隔离物202A具有第一连接部22A。由于第二隔离物202A的基部20A及限制部21A的结构与第一隔离物201A的基部20A及限制部21A相同,故而以下仅对第一连接部22A进行详细的说明。
第一连接部22A配置在基部20A的Z轴方向端部(图6中的上端部)上的Y轴方向的中途位置。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部22A配置在基部20A的所述端部上的Y轴方向中央。具体地,亦如图7所示,第一连接部22A从基部20A的第一端(具体为第一端的Y轴方向中央位置)沿Y轴方向延伸。详细地,第一连接部22A具有根部221和宽幅部222,其中,根部221从基部20A的第一端沿Z轴方向笔直延伸,宽幅部222与根部221的前端连接,并且其X-Y面(包含X轴及Y轴的面)方向的尺寸比根部221大。另外,第一连接部22A具有从根部221及宽幅部22中的至少一方朝着X轴方向两侧突出的一对突出部223。本实施方式的突出部223在X轴方向上的根部221及宽幅部222的两侧跨过该根部221和宽幅部222沿Z轴方向延伸。
本实施方式的根部221在Z轴方向的各位置上的截面(X-Y面方向的截面)为相同大小的矩形。即,根部221为矩形柱状。在本实施方式的宽幅部222中,从Y轴方向观察时的宽度与根部221相同,从X轴方向观察时的宽度随着从Z轴方向的根部221侧朝向前端(图7中的上端)而变小。该宽幅部222的根部221侧的端部从根部221向Y轴方向两侧突出。即,宽幅部222的根部221侧的端部的Y轴方向的尺寸大于根部221。
在配置于蓄电元件10之间而沿X轴方向排列的多个内部隔离物2A中,第二隔离物202A隔着一个或多个进行配置。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具备多个第二隔离物202A。
如图3所示,外部隔离物2B隔着蓄电元件10与内部隔离物2A相邻配置。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具备一对外部隔离物2B。一对外部隔离物2B分别与多个蓄电元件10中最靠端部的蓄电元件10相邻。即,外部隔离物2B以夹持沿X轴方向排列的多个蓄电元件10的方式设有一对。
具体地,外部隔离物2B具有沿Y-Z面方向扩展的基部20B、和对与该基部20B相邻的蓄电元件10的位置偏移进行限制的限制部21B。本实施方式的外部隔离物2B的基部20B与包含于保持部件3的终端部件30相对(相邻)。即,外部隔离物2B配置在蓄电元件10与终端部件30之间。
外部隔离物2B的基部20B具有:基部主体201B、外部接触部202B、内部接触部203B,其中,基部主体201B为沿Y-Z面方向扩展的板状;外部接触部202B从基部主体201B的一个面朝着终端部件30突出,并且与终端部件30抵接;内部接触部203B从基部20B的另一个面朝着蓄电元件10突出,并且与该蓄电元件10抵接。
基部20B利用内部接触部203B在其与该基部20B相邻的蓄电元件10之间形成用于使流体通过的流路。另外,基部20B利用外部接触部202B在基部主体201B与终端部件30之间形成间隙。
限制部21B朝着与基部20B相邻的蓄电元件10延伸。限制部21B形成于基部20B(具体为基部主体201B)的各角部。如上所述,该限制部21B防止与基部20B相邻的蓄电元件10相对于该基部20B在Y-Z面方向上的位置偏移。即,限制部21B对外部隔离物2B和与该外部隔离物2B相邻的蓄电元件10件在Y-Z面方向上的相对移动进行限制。
如图2及图3所示,保持部件3具备:配置在与各外部隔离物2B相邻各位置的一对终端部件30、将该一对终端部件30分别连接的框架31。
一对终端部件30各自沿Y-Z面方向扩展。一对终端部件30各自具有主体300和压接部301,其中,主体300具有与蓄电元件10相对应的轮廓(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矩形状的轮廓),压接部301从主体300朝着外部隔离物2B的基部20B突出,并且与从该基部20B延伸的外部接触部202B抵接。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终端部件30为金属制。
框架31沿X轴方向延伸,并且将一对终端部件30彼此连接。在本实施方式的保持部件3中,框架31将一对终端部件30(主体300)的Y轴方向两端彼此连接。即,保持部件3具有一对框架31。
具体地,框架31具有:在Z轴方向上的与蓄电元件10的盖板121相对应的位置沿X轴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部310、在Z轴方向上的与蓄电元件10的封闭部123相对应的位置沿X轴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部311。另外,框架31具有沿Z轴方向延伸且将第一连接部310和第二连接部311的X轴方向端部彼此连接的一对支承部312。另外,框架31具有沿Z轴方向延伸且将第一连接部310和第二连接部311的X轴方向中间部位彼此连接的加强部313。这样,通过用一对支承部312将第一连接部310和第二连接部311的端部彼此连接,框架31形成为框体状。
绝缘体4由具有绝缘性的材料构成。该绝缘体4配置在具有导电性的框架31与多个蓄电元件10之间。具体地,绝缘体4具有:沿X轴方向延伸且配置在第一连接部310与多个蓄电元件10之间的第一绝缘部40、沿X轴方向延伸且配置在第二连接部311与所述多个蓄电元件10之间的第二绝缘部41。另外,绝缘体4具有沿Z轴方向延伸且配置在支承部312与蓄电元件10之间的一对第三绝缘部42。绝缘体4还具有沿Z轴方向延伸且配置在加强部313与蓄电元件10之间的第四绝缘部43。一对第三绝缘部42分别将第一绝缘部40和第二绝缘部41的X轴方向端部彼此连接。另外,在X轴方向上与加强部313相对应的位置,第四绝缘部43将第一绝缘部40和第二绝缘部41连接。
如图1所示,盖部件5是在Z轴方向上与沿X轴排列的多个蓄电元件10重合(即,从Z轴方向的一侧将多个蓄电元件10覆盖)的板状部件。本实施方式的盖部件5从Z轴方向观察时具有大致矩形的轮廓。
具体地,亦如图8所示,盖部件5具有:沿X轴方向排列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为五个)划分部51、将沿X轴方向相邻的划分部51彼此连接的划分连接部52。在本实施方式的盖部件5中,相邻划分部51的对置的端缘彼此大致平行,该对置的端缘彼此由划分连接部52连接。
多个划分部51各自保持汇流条50。该汇流条50是由金属等具有导电性的部件构成的板状部件,能够将与相邻蓄电元件10相对应的外部端子13彼此导通连接。本实施方式的汇流条50是具有矩形轮廓的薄板状部件。另外,汇流条50在与相邻蓄电元件10的各外部端子13在Z轴方向上重合的位置具有孔501。即,汇流条50具有两个孔501。在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中,将划定该孔501的汇流条50的孔周缘部和外部端子13焊接。
具体地,划分部51具有:配置有电线等的配线部511、在配线部511的Y轴方向两侧保持汇流条50的保持部512、在Y轴方向的保持部的外侧沿X-Y面方向扩展的板状部513。本实施方式的划分部51是树脂制的一体成形件。
配线部511具有:沿X-Y面方向扩展的(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为矩形板状的)第一部位514、从第一部位514的Y轴方向端缘相对于该第一部位514立起的一对第二部位515。该配线部511沿X轴方向排列,从而在盖部件5的Y轴方向中央部形成沿X轴方向延伸的槽状部位。该槽状部位被用作电线等的配线空间等。在本实施方式的配线部511配置有与为了测定各蓄电元件10的温度而配置在盖部件5与蓄电元件10的盖板121之间的热敏电阻连接的电线等。
第一部位514具有第二连接部516,该第二连接部516以在Z轴方向上的朝着离开内部隔离物2A(第二隔离物202A)的方向的移动被限制的状态与第一连接部22A卡合。该第二连接部516配置在与第二隔离物202A的第一连接部22A相对应的位置(具体在Z轴方向的重合位置)。
具体地,亦如图9~图11所示,第二连接部516具有:将第一连接部22A的宽幅部222卡止的一对卡止部517、限制第一连接部22A的X轴方向移动的一对抵接部(抵接面)518、在X轴方向上与一对卡止部517各自相邻的空隙部519。需要说明的是,图9只是第二连接部516的图,图10及图11是第一连接部22A与第二连接部516卡合后的状态图。
一对卡止部517各自从第一部位541朝着内部隔离物2A延伸。而且,在使盖部件5与内部隔离物2A卡合时,该一对卡止部517以前端彼此间的间隔沿Y轴方向扩大的方式弹性变形,从而允许第一连接部22A的宽幅部222通过,并且,所述前端部在宽幅部222通过后弹性复原而回到初始位置,从而将宽幅部222卡止。由于上述卡止,盖部件5沿Z轴方向上的朝着离开内部隔离物2A(第二隔离物202A)的方向的移动被限制。本实施方式的一对卡止部517各自是前端沿互相接近的方向延伸的L字状的部位。
一对抵接部518从X轴方向两侧与第一连接部22A抵接。详细地,一对抵接部518从X轴方向两侧夹持处于在一对卡止部517卡止有宽幅部222的状态下的第一连接部22A。此时,一对抵接部518与一对突出部223的X轴方向前端抵接。由此,一对抵接部518限制第一连接部22A的X轴方向移动。
第二连接部516具备:与一对卡止部517中的一方卡止部517的两侧(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为Y轴方向两侧)相邻的两个空隙部519、与一对卡止部517中的另一方卡止部517的两侧相邻的两个空隙部519。由于这些空隙部519的存在,在使盖部件5与内部隔离物2A卡合时,第二连接部516容易以一对卡止部517的前端彼此间的间隔沿Y轴方向扩大的方式弹性变形。
回到图8,保持部512是通过包围汇流条50的周缘而保持该汇流条50的矩形筒状部位。另外,板状部513是在Y轴方向上的保持部512的外侧将蓄电元件10等覆盖的部位。
划分连接部能够弹性变形,并设为能够通过弹性变形而将该划分连接部52所连接的划分部51彼此沿X轴方向接近分离。本实施方式的划分连接部52是树脂制的U字状部位。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盖部件5中,利用多个划分连接部52连接相邻的划分部51彼此。
如上述构成的蓄电装置1可以如下进行制造。
如图1~图3所示,沿X轴方向交替配置蓄电元件10与内部隔离物2A。接着,以从X轴方向的外侧将交替排列的蓄电元件10和内部隔离物2A全部夹持的方式,配置一对外部隔离物2B。此时,在通过配置于相邻蓄电元件10之间而沿X轴方向排列的多个内部隔离物2A的列中,第二隔离物202A配置在与盖部件5的第二连接部516相对应的位置,第一隔离物201A配置在第二隔离物202A之间。
接着,将蓄电元件10及隔离物(内部隔离物2A及外部隔离物2B)作为一个整体保持在保持部件3。具体地,在外部隔离物2B的外侧分别配置终端部件30,通过一对框架31将该一对终端部件30连结。此时,在框架31与多个蓄电元件10之间配置绝缘体4(参照图2)。
其次,安装盖部件5。具体地,使第二隔离物202的第一连接部22A和盖部件5的相对应的第二连接部516分别嵌合(参照图10及图11)。由此,由保持部件3保持的多个蓄电元件10中的盖板121侧的部位被盖部件5覆盖。此时,由盖部件5保持的多个汇流条50各自以将由保持部件3保持的多个蓄电元件10串联的方式设置(跨设)于相邻蓄电元件10的外部端子13之间。
在该状态下,将设于汇流条50上的孔501的周缘部和外部端子13焊接(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为激光焊接),完成蓄电装置1的制作。
根据以上的蓄电装置1,在配置于蓄电元件10之间的第二隔离物202A的Z轴方向上的端部的Y轴方向中途位置,盖部件5以不能沿Z轴方向分离的状态固定在第二隔离物202A。因此,可以抑制盖部件5的Y轴方向中央部的翘起等,由此,能够抑制在蓄电装置1各位置处的尺寸偏差(即,在X轴方向各位置处的Z轴方向上的尺寸偏差)。
在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中,第二连接部516具有从X轴方向两侧与第一连接部22A抵接的一对抵接部518(参照图10),故而可以抑制X轴方向上的第二隔离物202A的移动。由此,在蓄电装置1中产生X轴方向的加速度时,能够防止来自其他的蓄电元件10等的由该加速度引起的作用力(惯性力等)集中在配置于所述加速度相反侧的最外侧的蓄电元件10。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中,第二隔离物202A在沿X轴方向排列的多个内部隔离物2A中隔着若干个配置,盖部件5的第二连接部516配置在与第二隔离物202A的第一连接部22A各自相对应的位置。因此,可以在X轴方向上的多处位置限制内部隔离物2A向X轴方向的移动。由此,能够进一步分散在蓄电装置1中产生X轴方向的加速度时的在各蓄电元件10等产生的作用力(惯性力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盖部件5保持将相对应的外部端子13彼此连接的汇流条50,并且具有以Z轴方向上的朝着离开内部隔离物2A(第二隔离物202A)的方向的移动被限制的状态与第一连接部22A卡合的第二连接部516,其中,第一连接部22A设置在多个内部隔离物2A中的至少一个内部隔离物2A(第二隔离物202A)的Z轴方向端部的Y轴方向中途位置。
因此,在制造蓄电装置1时,以使第二连接部516与第二隔离物202A的第一连接部22A卡合的方式,将盖部件5覆盖在沿X轴方向排列的多个蓄电元件10上,从而能够抑制盖部件5的Y轴方向中央部翘起。由此,可以防止盖部件5所保持的汇流条50从各蓄电元件10的外部端子13翘起(即,汇流条50和外部端子13紧密接触),由此,能够容易且可靠地进行汇流条50和外部端子13的焊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盖部件5中,第二连接部516沿X轴方向隔开间隔配置有多个。即,具有第一连接部22A的第二隔离物202A在沿X轴方向排列的多个内部隔离物2A中隔着一个或多个进行配置。因此,在制造蓄电装置1时,在以使与各第一连接部22A对应的第二连接部516分别与该第一连接部22A卡合的方式将盖部件5覆盖在沿X轴方向排列的多个蓄电元件10上时,多个蓄电元件10的位置能够在X轴方向被更适当地分配。由此,盖部件5所保持的汇流条50和要焊接该汇流条50的外部端子13间的相对位置变得更接近事先设定的相对位置(设计值),能够更容易且可靠地进行汇流条50和外部端子13的焊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盖部件5中,划分出了沿X轴方向排列的多个划分部51,而且,通过连接部,相邻划分部51彼此能够接近分离地连接。因此,即使第二隔离物202A和第二隔离物202A间的间隔由于蓄电元件10膨胀、收缩等而从事先设定的尺寸(设计值)偏离,也能够通过改变划分部51彼此的间隔而容易使第一连接部22A和第二连接部516卡合。由此,在制造蓄电装置1时,在将盖部件5覆盖在沿X轴方向排列的多个蓄电元件10上时,可以抑制所述膨胀、收缩等对汇流条50和要焊接汇流条50的外部端子13间的相对位置造成的影响。其结果是,在上述制造时,能够使汇流条50和外部端子13间的相对位置更接近事先设定的相对位置,能够更准确可靠地进行汇流条50和外部端子13的焊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蓄电元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其显然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施加各种变更。例如,可以向某实施方式的结构增加其他的实施方式的结构,或者,可以将某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替换成其他的实施方式的结构。还可以将某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删除。
第二连接部516中的一对卡止部517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定。上述实施方式的一对卡止部517各自为L字状的部位,但只要是能够以盖部件5沿Z轴方向的朝着离开第二隔离物202A的方向的移动被限制的状态与第一连接部22A卡合即可,也可以是其他的形状。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中,第二隔离物202A的第一连接部22A在基部20A的第一端设有一个,但不限于该结构。第一连接部22A也可以在基部20A的第一端设有多个。在该情况下,在与沿Y轴方向排列的第一连接部22A相对应的各位置配置有盖部件5的第二连接部516。根据该结构,在配置于蓄电元件10之间的第二隔离物202A的基部20A的第一端上的Y轴方向的多个位置,盖部件5以不能沿Z轴方向分离的状态固定在第二隔离物202A。因此,可以更可靠地抑制盖部件5的Y轴方向中央部的翘起。由此,可以更可靠地抑制蓄电装置1在各位置的尺寸偏差(即,X轴方向各位置上的Z轴方向的尺寸偏差)。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中,第一连接部22A从第二隔离物202A的基部20A突出并嵌入到盖部件5的第二连接部516,但不限于该结构。也可以是,第一连接部22A从盖部件5的第一部位514等突出,并且嵌入到设置在第二隔离物202A的基部20A上的第二连接部516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中,盖部件5的第二连接部516具有一对卡止部517和一对抵接部518,但不限于该结构。第二连接部516也可以只具有一对卡止部517。即使利用该结构,也可以在配置于蓄电元件10之间的第二隔离物202A的基部20A的第一端的Y轴方向中途位置,使盖部件5以不能沿Z轴方向分离的状态固定在第二隔离物202A。
上述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的内部隔离物2A包括不具备第一连接部22A的第一隔离物201A,但不限于该结构。所有的内部隔离物2A也可以都具有第一连接部22A。此时,至少一个内部隔离物2A的第一连接部22A也可以不与盖部件5连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的盖部件5中,划分连接部52弹性变形,由此相邻的划分部51能够彼此接近分离,但不限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划分连接部52具有铰链部,相邻的划分部51能够通过铰接的转动或弯折而彼此接近分离。
另外,如图12及图13所示,也可以是,划分连接部52A具有呈钩状弯折或弯曲的爪部的爪部521和X轴方向的尺寸比爪部521大的收纳部522,在收纳部522内部收纳有爪部521,从而相邻的划分部51彼此能够接近分离。在这种结构中,爪部521能够在收纳部522内进行X轴方向的位移。因此,也可以构成为,当相邻的划分部51彼此接近到规定程度以上时,划分连接部52A能够通过爪部521与设有收纳部522的划分部51或与收纳部522的一部分的卡止等来进行固定。
在盖部件5中,多个划分部51可以形成为一体,多个划分部51也可以各自分开形成并通过机械方式连接。
本发明能够通过以下形式实施。
(1)
一种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隔离物;
蓄电元件,其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隔离物相邻,并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的端面具有外部端子;
盖部件,其保持与所述外部端子连接的汇流条,并沿着所述蓄电元件的具有所述外部端子的端面扩展;
所述隔离物在第二方向上的端部具有连接所述盖部件的第一连接部,
所述盖部件具有以在第二方向上的朝着离开所述隔离物的方向的移动被限制的状态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卡合的第二连接部。
(2)
上述(1)记载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方具有从第一方向的两侧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另一方抵接的一对抵接面。
(3)
上述(1)或(2)记载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隔离物沿第一方向排列有多个,
所述多个隔离物中的至少两个隔离物各自具有所述第一连接部,
所述盖部件具有多个第二连接部,该多个第二连接部配置在与具有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所述至少两个隔离物的该第一连接部各自相对应的位置。
(4)
上述(1)~(3)中任一项记载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盖部件具有:多个划分部,沿第一方向排列;连接部,将相邻的所述划分部彼此连接,并且,使所述划分部彼此能够沿第一方向接近分离;
所述多个划分部各自保持所述汇流条。
(5)
上述(1)~(4)中任一项记载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盖部件的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将所述第一连接部卡止的卡止部和从第二方向观察时与所述卡止部相邻的空隙部。
(6)
上述(1)~(5)中任一项记载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基部和宽幅部,所述基部从所述隔离物的第二方向的端部延伸,所述宽幅部与所述基部的前端连接且与第二方向正交的面的尺寸比所述基部大。
(7)
一种盖部件,其特征在于,在具备隔离物和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隔离物相邻并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的端面具有外部端子的蓄电元件的蓄电装置中沿着所述蓄电元件的具有所述外部端子的端面扩展,
所述盖部件具有与所述外部端子连接的汇流条,
所述盖部件保持所述汇流条,并且具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以第二方向上的朝着离开所述隔离物的方向的移动被限制的状态与设于所述隔离物的第二方向的端部的第一连接部卡合。
(8)
一种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该蓄电装置具备:
隔离物;
蓄电元件,其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隔离物相邻,并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的端面具有外部端子;
盖部件,其保持与所述外部端子连接的汇流条,并沿着所述蓄电元件的具有所述外部端子的端面扩展;
所述隔离物在第二方向上的端部具有连接所述盖部件的第一连接部,
所述盖部件具有以在第二方向上的朝着离开所述隔离物的方向的移动被限制的状态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卡合的第二连接部,
所述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
将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卡合;
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卡合之后,将所述汇流条和所述外部端子焊接。
(9)
上述(8)记载的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包括:
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卡合之前,将至少一个所述隔离物和多个所述蓄电元件以该隔离物和该蓄电元件沿第一方向交替排列的方式配置;
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卡合工序与所述汇流条和所述外部端子的焊接工序之间,对所述多个蓄电元件和所述盖部件在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
所述盖部件具有以分别保持所述汇流条的状态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划分部、和将相邻的划分部彼此连接且所述划分部能够彼此沿第一方向接近分离的连接部,
所述多个蓄电元件和所述盖部件在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位置的调整通过改变所述划分部彼此间的间隔来进行。

Claims (7)

1.一种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隔离物;
蓄电元件,其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隔离物相邻,并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的端面具有外部端子;
盖部件,其保持与所述外部端子连接的汇流条,并沿着所述蓄电元件的具有所述外部端子的端面扩展;
所述隔离物在第二方向上的端部具有连接所述盖部件的第一连接部,
所述盖部件具有以在第二方向上的朝着离开所述隔离物的方向的移动被限制的状态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卡合的第二连接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方具有从第一方向的两侧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另一方抵接的一对抵接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离物沿第一方向排列有多个,
所述多个隔离物中的至少两个隔离物各自具有所述第一连接部,
所述盖部件具有多个第二连接部,该多个第二连接部配置在与具有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所述至少两个隔离物的该第一连接部各自相对应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部件具有:多个划分部,沿第一方向排列;连接部,将相邻的所述划分部彼此连接,并且,使所述划分部彼此能够沿第一方向接近分离;
所述多个划分部各自保持所述汇流条。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部件的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将所述第一连接部卡止的卡止部和从第二方向观察时与所述卡止部相邻的空隙部。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基部和宽幅部,所述基部从所述隔离物的第二方向的端部延伸,所述宽幅部与所述基部的前端连接且与第二方向正交的面的尺寸比所述基部大。
7.一种盖部件,其特征在于,在具备隔离物和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隔离物相邻并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的端面具有外部端子的蓄电元件的蓄电装置中沿着所述蓄电元件的具有所述外部端子的端面扩展,
所述盖部件具有与所述外部端子连接的汇流条,
所述盖部件保持所述汇流条,并且具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以第二方向上的朝着离开所述隔离物的方向的移动被限制的状态与设于所述隔离物的第二方向的端部的第一连接部卡合。
CN201611010056.0A 2015-11-16 2016-11-16 蓄电装置及盖部件 Active CN1070396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23900A JP6617009B2 (ja) 2015-11-16 2015-11-16 蓄電装置、及びカバー部材
JP2015-223900 2015-11-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39610A true CN107039610A (zh) 2017-08-11
CN107039610B CN107039610B (zh) 2021-01-12

Family

ID=58691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10056.0A Active CN107039610B (zh) 2015-11-16 2016-11-16 蓄电装置及盖部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461292B2 (zh)
JP (1) JP6617009B2 (zh)
CN (1) CN10703961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04473A (zh) * 2020-02-14 2022-09-02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池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379608B1 (en) * 2017-03-23 2020-04-22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Connection assembly for a traction battery in particular for electric vehicles
JP6878320B2 (ja) * 2018-01-16 2021-05-26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接続モジュール用カバー、および接続モジュール
CN111902962A (zh) * 2018-03-23 2020-11-06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蓄电装置
WO2020166182A1 (ja) * 2019-02-12 2020-08-20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池モジュール
EP3967116A1 (en) * 2019-05-10 2022-03-16 Volvo Truck Corporation A system for arranging ecus in a chassis of a vehicle
CN112582719B (zh) * 2019-09-29 2022-04-29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单元、电池模组、储能系统及电动车辆
KR20210069975A (ko) * 2019-12-04 2021-06-14 에스케이이노베이션 주식회사 배터리 모듈
KR20210069974A (ko) * 2019-12-04 2021-06-14 에스케이이노베이션 주식회사 셀케이스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모듈
JP7182094B2 (ja) * 2020-02-27 2022-12-0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バスバーモジュール
WO2022030122A1 (ja) * 2020-08-04 2022-02-10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35875A (zh) * 2011-09-29 2013-04-10 锂能源日本有限公司 组电池
US20130273404A1 (en) * 2010-10-30 2013-10-17 Sanyo Electric., Ltd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4953056A (zh) * 2014-03-31 2015-09-3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模块化电池模组壳体和具有其的电池模组
CN105322123A (zh) * 2014-07-31 2016-02-10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蓄电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43851A (ja) 1993-02-15 1994-09-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池接続装置
JP2003161073A (ja) 2001-11-27 2003-06-06 Toyoda Gosei Co Ltd 蓋体の開閉機構
JP2004262509A (ja) 2003-03-03 2004-09-24 Honda Motor Co Ltd 樹脂製の蓋体構造
JP4775070B2 (ja) 2006-03-29 2011-09-2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ワンタッチ開閉容器
JP2013105545A (ja) 2011-11-10 2013-05-30 Toyota Motor Corp 電池ユニット
JP5772524B2 (ja) 2011-11-11 2015-09-02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池配線モジュール
WO2013084941A1 (ja) 2011-12-09 2013-06-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モジュール
JP5757252B2 (ja) 2012-02-08 2015-07-29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配線モジュール
JP6104514B2 (ja) 2012-03-14 2017-03-29 株式会社東芝 二次電池装置
JP2013247056A (ja) 2012-05-29 2013-12-09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電池配線用モジュール
JP6140519B2 (ja) 2013-05-07 2017-05-3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バスバモジュール及び電源装置
JP6243624B2 (ja) 2013-05-07 2017-12-0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バスバモジュール及び電源装置
JP6163361B2 (ja) 2013-06-07 2017-07-1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バスバモジュール及び電源装置
JP5995790B2 (ja) 2013-06-18 2016-09-2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配線モジュール
JP6186922B2 (ja) 2013-06-18 2017-08-3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配線モジュール
JP6135343B2 (ja) 2013-07-09 2017-05-3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配線モジュール及び蓄電モジュール
JP5737351B2 (ja) 2013-09-05 2015-06-17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5153554A (ja) 2014-02-13 2015-08-2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配線モジュール
JP6191872B2 (ja) 2014-02-14 2017-09-06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配線モジュール及び蓄電モジュール
CN105470420B (zh) * 2014-09-30 2020-01-07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蓄电装置
JP2016072230A (ja) * 2014-09-30 2016-05-09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73404A1 (en) * 2010-10-30 2013-10-17 Sanyo Electric., Ltd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3035875A (zh) * 2011-09-29 2013-04-10 锂能源日本有限公司 组电池
CN104953056A (zh) * 2014-03-31 2015-09-3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模块化电池模组壳体和具有其的电池模组
CN105322123A (zh) * 2014-07-31 2016-02-10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蓄电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04473A (zh) * 2020-02-14 2022-09-02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池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617009B2 (ja) 2019-12-04
US10461292B2 (en) 2019-10-29
CN107039610B (zh) 2021-01-12
JP2017091948A (ja) 2017-05-25
US20170141371A1 (en) 2017-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39610A (zh) 蓄电装置及盖部件
US10211434B2 (en) Battery pack
US9209550B2 (en) Battery wiring module
EP3005442B1 (en) Battery connector assembly
EP2575193B1 (en) Battery pack
US11005142B2 (en) Busbar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US7604507B1 (en) Battery interface assembly
US9184432B2 (en) Cell wiring module
US10629873B2 (en) Bus bar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CN103733382B (zh) 汇流条板
CN108780861A (zh) 电源装置
JP6604270B2 (ja) 電池配線モジュール
CN102055152B (zh) 电接线盒
JP6047343B2 (ja) バスバーモジュール用収容部
CN106972142B (zh) 推进式夹
JP6309499B2 (ja) バスバモジュール及び電池パック
KR20190122477A (ko) 직/병렬 연결을 용이하게 하는 구조를 갖는 배터리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KR101797693B1 (ko) 밀착 절곡부가 형성되어 있는 전지셀 접속부재를 사용하여 제조되는 전지팩
CN107104217A (zh) 蓄电装置
CN108475754A (zh) 布线模块
CN108028344A (zh) 布线模块
JP7044614B2 (ja) バスバーモジュール、電池モジュール、電池パック及び電池セル接続方法
CN109980143A (zh) 蓄电装置
US10411231B2 (en) Energy storage apparatus
US8679671B2 (en) Integrated sense lead module fr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