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17479A - 连接器端子、电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端子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端子、电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端子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17479A
CN107017479A CN201610967037.0A CN201610967037A CN107017479A CN 107017479 A CN107017479 A CN 107017479A CN 201610967037 A CN201610967037 A CN 201610967037A CN 107017479 A CN107017479 A CN 1070174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forming region
support
contact
bonder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6703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远藤隆吉
椋木淳
松下大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 Pex Inc
Original Assignee
Dai Ichi Seik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 Ichi Seiko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 Ichi Seik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0174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17479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03Contact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e.g. plating, or coating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01R13/112Resilient sockets forked sockets having two le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22Bases, e.g. strip, block, panel
    • H01R9/24Terminal blocks
    • H01R9/26Clip-on terminal blocks for side-by-side rail- or strip-moun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directly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71Details
    • H01R12/772Strain reliev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 H01R13/41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by frictional grip in grommet, panel or ba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68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fuse
    • H01R13/684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fuse the fuse being removable
    • H01R13/688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fuse the fuse being removable with housing part adapted for accessing the fu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1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 H01R4/16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ben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1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manufacturing contact members, e.g. by punching and by ben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01R13/113Resilient sockets co-operating with pins or blades having a rectangular transverse s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68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fuse
    • H01R13/684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fuse the fuse being removab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端子、电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端子的制造方法。连接器端子包括:沿确定方向延伸的第1、第2臂部;连结第1臂部的一端侧和第2臂部的一端侧的连结部,形成为分支成两叉状的形状;第1接触部,由一端连接于第1臂部的另一端侧且以与一端和另一端所在的侧相反的一侧的弯曲部分为基点使另一端与一端重叠而成的弯曲状态的一张板形成,与朝向连结部插入的零件端子接触;第2接触部,由一端连接于第2臂部的另一端侧且以与一端和另一端所在的侧相反的一侧的弯曲部分为基点使另一端与一端重叠而成的弯曲状态的一张板形成,与插入的所述零件端子接触,与第1接触部相对。与第1接触部的弯曲部分的弯曲中心线正交的直线与第2臂部相交。

Description

连接器端子、电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端子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端子、电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端子的制造方法。详细地说,涉及将零件端子压入并固定于一对接触部之间的连接器端子、电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端子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有用于安装熔断器的电连接器。熔断器例如由扁平型熔断器或者板熔断器构成。一对板状连接端子从熔断器的熔断器主体突出。熔断器例如作为阳连接端子发挥功能。在电连接器设有由叉形端子或者Y端子构成的连接器端子。连接器端子具有一对端子接触部。熔断器的板状连接端子被压入并夹持于一对端子接触部之间。
关于这样的连接器端子,已知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连接器端子。
图25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连接器端子30x的立体图。连接器端子30x包括基板连接部31x、一对端子接触部32x以及端子主体33x。基板连接部31x要插入印刷电路板。端子主体33x支承一对端子接触部32x。
端子接触部32x夹持熔断器(阳连接端子)的板状连接端子。在端子接触部32x弯折形成有与端子主体33x相连地设置的弯折片。端子接触部32x的弯折片是阳连接端子所接触的部位。弯折片具有对折的弯折部321x和向弯折部321x的前方弯折而成的接触部322x。作为接触部322x的镀敷面的板面接触于熔断器的板状连接端子。因此,能够防止损伤熔断器的板状连接端子或者产生划伤。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14-01365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连接器端子中,不使相对的接触部322x的接触面彼此之间扩大就能够形成接触面。因此,能够防止端子主体33x的大型化并且提高熔断器夹持能力。
然而,在夹持熔断器时,若能利用接触部322x进一步增加对阳连接端子的接触载荷,则能够进一步提高由接触部322x带来的对阳连接端子的连接可靠性。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与零件端子之间的连接可靠性的连接器端子、电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端子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第1观点的连接器端子包括:
沿确定了的方向延伸的第1臂部和第2臂部;
连结部,其连结所述第1臂部的一端侧和所述第2臂部的一端侧,形成为分支成两叉状的形状;
第1接触部,其由一端连接于所述第1臂部的另一端侧且以与另一端和该一端所在的侧相反的一侧的第1弯曲部分为基点使另一端与该一端重叠而成的弯曲状态的一张板形成,其与朝向所述连结部插入了的零件端子相接触;以及
第2接触部,其由一端连接于所述第2臂部的另一端侧且以与另一端和该一端所在的侧相反的一侧的第2弯曲部分为基点使另一端与该一端重叠而成的弯曲状态的一张板形成,其与插入了的所述零件端子相接触,与所述第1接触部相对,
与所述第1弯曲部分的弯曲中心线正交的线与所述第2臂部相交。
根据本发明,与所述第1弯曲部分的弯曲中心线正交的线与所述第2臂部相交,因此能够使与零件端子接触的部分向朝着连结部插入了的零件端子靠近。因而,本发明的连接器端子能够以较高的接触载荷接触固定阳连接端子。
与所述第2弯曲部分的弯曲中心线正交的线也可以与所述第1臂部相交。
期望的是,所述第1臂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2臂部的延伸方向互为平行。
期望的是,所述第1接触部包括:
第1支承部,其从所述第1臂部延伸设置;
所述第1弯曲部分,其设于所述第1支承部的顶端;
第1折回部,其以所述第1弯曲部分为基点向所述第1支承部折叠,从所述第1支承部向所述第1臂部的另一端侧延伸;以及
第1接触片,其与所述零件端子相接触,
在所述第1支承部形成有朝向所述第1接触片延伸的圆弧状的第1突出部,
所述第1接触片的端面与所述第1突出部的突出部分的轮廓形状相应地形成为朝向插入了的所述零件端子鼓起的圆弧面。
优选的是,所述第2接触部包括:
第2支承部,其从所述第2臂部延伸设置;
所述第2弯曲部分,其设于所述第2支承部的顶端;
第2折回部,其以所述第2弯曲部分为基点向所述第2支承部折叠,从所述第2支承部向所述第2臂部的另一端侧延伸;以及
第2接触片,其与所述零件端子相接触,
在所述第2支承部形成有朝向所述第2接触片延伸的圆弧状的第2突出部,
所述第2接触片的端面与所述第2突出部的突出部分的轮廓形状相应地形成为朝向插入了的所述零件端子鼓起的圆弧面。
通过如此构成第1接触部和第2接触部,第1接触片与第2接触片之间的间隔朝向零件端子的拔脱方向扩大,因此能够易于将零件端子插入到接触片彼此之间。并且,接触片与第1突出部和第2突出部的突出部分的轮廓形状相应地形成为朝向零件端子鼓起的圆弧面,因此第1突出部和接触片成为一体,第1突出部抑制第1接触片的变形。第2突出部和接触片成为一体,第2突出部抑制第2接触片的变形。
期望的是,在所述第1支承部的一侧的面形成有第一凹部,在另一侧的面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凹部相对应的第一凸部,
在所述第1折回部的一侧的面形成有第二凹部,在另一侧的面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凹部相对应的第二凸部,
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凹部相互嵌合。
利用第一凸部和第二凹部,能够使第1支承部和第1折回部在密合了的状态下一体化。
期望的是,在所述第二凸部形成有第三凹部。
在形成第三凹部时将第1折回部按压于第1支承部,因此能够设为进一步密合第1支承部和第1折回部的状态。
期望的是,在所述第二凹部形成有与所述第三凹部相对应的第三凸部,
在所述第一凸部形成有第四凹部,
所述第三凸部和所述第四凹部相互嵌合。
第一凸部和第二凹部相互嵌合,并且,第三凸部和第四凹部相互嵌合,因此能够更加使第1接触部一体化,能够设为进一步密合第1支承部和第1折回部的状态。
本发明的第2观点的电连接器包括:
本发明的第1观点的连接器端子;以及
外壳,其用于收纳所述连接器端子,由绝缘性的原材料形成。
本发明的第3观点的连接器端子的制造方法是制造本发明的第1观点的连接器端子的制造方法,其中,该连接器端子的制造方法包括:
第一工序,在该第一工序中,形成如下这样的金属板,该金属板包括:成为所述第1臂部和所述第2臂部的臂部形成区域;连结部形成区域,其从所述臂部形成区域延伸,成为所述连结部;以及接触部形成区域,其从所述臂部形成区域延伸,成为所述第1接触部和所述第2接触部;
第二工序,在该第二工序中,从所述接触部形成区域对成为与所述零件端子相接触的第1接触片和第2接触片的接触片形成区域进行弯折,使所述第1接触片和所述第2接触片相对;以及
第三工序,在该第三工序中,将所述接触部形成区域的另一端向一端折叠,以使与所述第1弯曲部分的所述弯曲中心线正交的线与所述第2臂部相交、使与所述第2弯曲部分的所述弯曲中心线正交的线与所述第1臂部相交。
期望的是,所述接触部形成区域包括:
从所述臂部形成区域延伸的成为第1支承部和第2支承部的支承部形成区域;
成为向所述第1支承部和所述第2支承部折叠的第1折回部和第2折回部的折回部形成区域;以及
所述接触片形成区域,
在所述支承部形成区域形成有圆弧状的第1突出部和第2突出部,
在所述第二工序中,将所述接触片形成区域与所述第1突出部和所述第2突出部的突出部分的轮廓形状相应地形成为圆弧面。
通过设为这样的第二工序,第1接触片与第2接触片之间的间隔朝向零件端子的拔脱方向扩大,因此能够易于将零件端子插入到第1接触片与第2接触片之间。并且,第1接触片和第2接触片与第1突出部和第2突出部的突出部分的轮廓形状相应地形成为朝向零件端子鼓起的圆弧面,因此第1突出部和第1接触片成为一体,第1突出部抑制第1接触片的变形。第2突出部和第2接触片成为一体,第2突出部抑制第2接触片的变形。
期望的是,该连接器端子的制造方法还包括第四工序,在该第四工序中,从所述支承部形成区域的那一侧对重叠着的所述支承部形成区域和所述折回部形成区域实施冲压。
通过具备这样的第四工序,在支承部形成区域和折回部形成区域各自的相对面形成有凹凸,使其相互嵌合,因此能够使支承部形成区域和折回部形成区域密合,使其一体化。
期望的是,该连接器端子的制造方法还包括第五工序,在该第五工序中,从所述折回部形成区域的那一侧对在所述第四工序中形成于所述支承部形成区域和所述折回部形成区域的凸部实施冲压。
通过具备这样的第五工序,在利用在第四工序中形成的支承部形成区域和折回部形成区域形成的凹凸内形成朝向相反的凸凹,因此能够使支承部形成区域和折回部形成区域以进一步密合的状态一体化。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能够使与零件端子接触的部分向朝着连结部插入了的零件端子靠近。因此,本发明的连接器端子能够以较高的接触载荷接触固定阳连接端子。作为结果,能够提高与零件端子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和安装于该电连接器的熔断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4是图2所示的电连接器的IV-IV线剖视图。
图5是图2所示的电连接器的V部放大图。
图6是将熔断器插入到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连接器端子中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7是图6所示的将熔断器插入到连接器端子中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图7所示的连接器端子的立体图。
图9是图8所示的连接器端子的侧视图。
图10A是图8所示的连接器端子的接触部的放大图。
图10B是表示连接器端子的使用状态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图8所示的连接器端子的制造工序的图,是表示在冲切加工之后对接触部形成区域实施了压扁加工的金属板的立体图。
图12是用于说明接着图11的连接器端子的制造工序的图,是表示利用减薄拉深弯曲加工对接触片进行了弯折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2所示的金属板的接触部形成区域的放大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端子的立体图。
图15是图14所示的连接器端子的接触部的放大图。
图16是图15所示的接触部的XVI-XVI线剖视图。
图17是图15所示的接触部的XVII-XVII线剖视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端子的立体图。
图19是图18所示的连接器端子的接触部的放大图。
图20是图19所示的接触部的XX-XX线剖视图。
图21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端子的接触部的剖视图。
图22是表示将汇流条连接于第四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端子的接触部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3是表示将印刷电路板连接于第四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端子的接触部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4是表示将线缆连接于第四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端子的腿部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5是表示以往的连接器端子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电连接器
20:绝缘外壳
21:外壳主体部
22:支承腿
23:固定腿
24:端子收纳室
24a:端子压入部
24b:熔断器插入部
24c:窄幅部
301、302、303、304:连接器端子
31:腿部
31r:腿部形成区域
32:臂部(第1臂部)
32’:臂部(第2臂部)
32a:一端侧
32b:另一端侧
32c:台阶部
32r:臂部形成区域
33:连结部
331:压入卡定部
332:宽幅部
33r:连结部形成区域
34A:接触部(第1接触部)
34A’:接触部(第2接触部)
34B、34C、34D:接触部(第1接触部、第2接触部)
34a:一端
34b:另一端
34c:折回线
34d:弯曲部分(第1弯曲部分、第2弯曲部分)
34r:接触部形成区域
341:支承部(第1支承部、第2支承部)
341a:一端
341p:突出部(第1突出部、第2突出部)
341d1:第一凹部
341p1:第一凸部
341d2:第四凹部
341p2:第四凸部
341r:支承部形成区域
342:折回部(第1折回部、第2折回部)
342a:一端
342r:折回部形成区域
342d1:第二凹部
342p1:第二凸部
342d2:第三凹部
342p2:第三凸部
343:接触片(第1接触片、第2接触片)
343a:接触面
343r:接触片形成区域
35:腿部
100:熔断器
101:板状连接端子(零件端子)
102:熔断器主体
110:汇流条
111:分支部
111a:端子部(零件端子)
112:主干部
120:印刷电路板
121:基板主体
122:端子部(零件端子)
130:线缆
131:线筒
132:绝缘筒
F1:插入方向
F2:拔脱方向
L1:弯曲中心线
L2:直线
P1:金属板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基于图1~图13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
图1~图5所示的电连接器10用于将用于保护电路免受过电流的影响的熔断器100电连接于印刷电路板(未图示)。熔断器100包括熔断器主体102和从熔断器主体102的两端向相同方向突出了的一对板状连接端子101。板状连接端子101作为阳连接端子发挥功能。
电连接器10包括连接器端子301以及由绝缘性的原材料形成的绝缘外壳20。绝缘外壳20例如由树脂形成。
绝缘外壳20在从板状连接端子101的插入侧观察时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绝缘外壳20包括外壳主体部21、四根支承腿22、固定腿23。
支承腿22从外壳主体部21的底部各自的角部突出。固定腿23向要安装的印刷电路板插入,为了固定电连接器10而使用。固定腿23形成于绝缘外壳20的底部的中央部。固定腿23使一对半圆筒形状相对而形成为圆筒形。在固定腿23的顶端形成有在插入到印刷电路板中时卡定于通孔的开口缘的楔部。在如此构成的绝缘外壳20中形成有八个端子收纳室24。
在一个端子收纳室24中形成有熔断器插入部24b和两个端子压入部24a。以一对连接器端子301相对的状态将其压入于端子压入部24a。在熔断器插入部24b中可收纳熔断器主体102。在端子压入部24a的下端部形成有窄幅部24c(参照图4)。被从绝缘外壳20的下方压入的连接器端子301的压入卡定部卡定于窄幅部24c。
如图6~图9所示,连接器端子301是整体的轮廓形成为Y字状的叉形端子。连接器端子301是通过对进行了电镀加工的板材实施冲切加工并且实施弯折加工而形成的。
连接器端子301包括腿部31、臂部32(第1臂部)和臂部32’(第2臂部)、连结部33、接触部34A(第1接触部)和接触部34A’(第2接触部)。
腿部31要插入供电连接器10安装的印刷电路板(未图示)。腿部31从连结部33的底部突出。腿部31形成为细长针状。腿部31将与形成于印刷电路板的布线图案导通地连接。
臂部32、32’以沿确定了的方向延伸的方式成对设于连结部33。一个臂部32(第1臂部)的延伸方向与另一个臂部32’(第2臂部)的延伸方向互为平行。在本实施方式中,臂部32、32’以沿着连接器端子30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
连结部33连结臂部32的一端侧32a和臂部32’的一端侧32a,形成为V字状或者两叉状。在连结部33形成有压入卡定部331和宽幅部332。压入卡定部331和宽幅部332是从连结部33的侧部突出的大致三角形状的突起。
压入卡定部331卡定于端子收纳室24(参照图4)。详细地说,压入卡定部331在向端子收纳室24压入时与形成于绝缘外壳20的端子收纳室24的窄幅部24c相卡定。
宽幅部332是比压入卡定部331更向外侧突出的矩形形状的部位。宽幅部332通过宽度形成得比端子收纳室24的开口的宽度宽,从而防止连接器端子301向端子收纳室24的过度的进入。
如图10A所示,接触部34A由一张板形成。构成接触部34A的板是接触部34A的一端34a连接于臂部32的另一端侧32b且以图10A中的右侧的弯曲部分34d(第1弯曲部分)为基点使另一端34b与一端34a重叠而成的弯曲状态的板。
同样地,接触部34A’由一张板形成。构成接触部34A'的板是接触部34A'的一端34a连接于臂部32'的另一端侧32b且以图10A中的左侧的弯曲部分34d(第2弯曲部分)为基点使另一端34b与一端34a重叠而成的弯曲状态的板。
如图7所示,接触部34A、34A’以成对相对着的状态分别配置于臂部32、32’,以与向连结部33插入了的板状连接端子101(零件端子)相接触。
接触部34A、34A’分别包括支承部341(第1支承部、第2支承部)、弯曲部分34d(第1弯曲部分、第2弯曲部分)、折回部342(第1折回部、第2折回部)、接触片343(第1接触片、第2接触片)。
支承部341从臂部32、32’的另一端侧32b向与板状连接端子101的插入方向F1相反的拔脱方向F2延伸。折回部342以与支承部341折叠的方式从支承部341向臂部32、32’的另一端侧32b延伸。接触片343是与板状连接端子101相接触的部位。
在支承部341分别形成有朝向接触片343延伸的圆弧状的突出部341p(参照图11)。支承部341的厚度形成为臂部32、32’的另一端侧32b的厚度的一半。
如图10A所示,支承部341和折回部342所弯折的弯曲部分34d形成得宽度比支承部341和折回部342各自的中央部分宽度窄,以使弯折容易。折回部342的厚度形成为臂部32的另一端侧32b的厚度的一半。
与接触部34A的弯曲部分34d的弯曲中心线L1正交的直线L2同与一对接触部34A、34A’中的另一接触部34A’相连接的臂部32’相交。另外,与接触部34A’的弯曲部分34d的弯曲中心线L1正交的直线L2同与一对接触部34A、34A’中的另一接触部34A相连接的臂部32相交。
接触片343与突出部341p的突出部分的轮廓形状相应地形成为朝向插入了的板状连接端子101鼓起的圆弧面。在接触片343形成有与板状连接端子101相接触的接触面343a。
基于图11~图13说明如以上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10的连接器端子301的制造方法。
首先,如图11所示,制造连接器端子301的作业人员通过冲压加工利用模具对板面被电镀加工了的金属制的板材进行冲切,形成金属板P1(第一工序)。金属板P1包括:成为腿部31的腿部形成区域31r;成为臂部32、32’的一对臂部形成区域32r;从臂部形成区域32r延伸设置、成为连结部33的连结部形成区域33r;以及从臂部形成区域32r延伸设置、要成为接触部34A、34A’的一对接触部形成区域34r。
另外,接触部形成区域34r分别包括要成为支承部341的支承部形成区域341r、要成为折回部342的折回部形成区域342r以及要成为接触片343的接触片形成区域343r。
接下来,作业人员以使接触部形成区域34r的厚度成为臂部形成区域32r的厚度的一半的方式压扁接触部形成区域34r。利用该压扁,使金属板P1的接触部形成区域34r的厚度比臂部形成区域32r、连结部形成区域33r以及腿部形成区域31r的厚度薄。其结果,在接触部形成区域34r和臂部形成区域32r之间的分界形成台阶部32c。
接下来,如图12所示,作业人员对接触片形成区域343r实施减薄拉深弯曲加工,使一对接触片形成区域343r相对(第二工序)。此时,接触片343的接触面343a以成为朝向相对方向鼓起的圆弧面的方式进行弯折。
接下来,如图13所示,作业人员将接触部形成区域34r各自的另一端34b向一端34a折叠。详细地说,以支承部形成区域341r和折回部形成区域342r的直线状的分界部分为折回线34c,将成为折回部342的折回部形成区域342r的一端342a向支承部341的一端341a折叠。
此时,作业人员以使与接触部34A的弯曲部分34d(参照图10A)的弯曲中心线L1正交的直线L2与臂部32’相交的方式将接触部形成区域34r的另一端34b向一端34a折叠。
另外,作业人员以使与接触部34A'的弯曲部分34d(参照图10A)的弯曲中心线L1正交的直线L2与臂部32相交的方式将接触部形成区域34r的另一端34b向一端34a折叠(第三工序)。
通过如此地将折回部342向支承部341折叠,接触部34A、34A’靠近。
另外,在上述制造方法中,第三工序在第二工序之后进行,但也可以在第二工序之前进行。根据以上,图8所示的连接器端子301的制造完成。
接下来,基于图6、7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10的使用状态。
如图7所示,接触片343从折回部342向与插入方向F1、拔脱方向F2正交的方向突出地形成。
因此,若将熔断器100的板状连接端子101向连接器端子301插入,则并非冲切加工时产生的断裂面、而是平滑的镀敷面即接触面343a与熔断器100的板状连接端子101相接触。
因而,能够防止损伤板状连接端子101、产生划伤。另外,由于接触面343a是镀敷面,因此能够使接触面343a与板状连接端子101之间的摩擦较小,能够进行平滑的插拔。
并且,如图6所示,接触片343沿着板状连接端子101呈圆弧状弯曲,因此能够一边牢固地夹持板状连接端子101,一边使其与板状连接端子101之间的摩擦较小。
以上,如说明的那样,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端子301,与接触部34A的弯曲部分34d的弯曲中心线L1正交的直线L2与另一接触部34A’相交。另外,与接触部34A’的弯曲部分34d的弯曲中心线L1正交的直线L2与另一接触部34A相交。因此,能够使镀敷处理过的平滑的接触片343的接触面343a向朝着连结部33插入了的板状连接端子101靠近。
因而,连接器端子301能够以较高的接触载荷接触固定阳连接端子,因此能够提高其与作为阳连接端子(零件端子)的板状连接端子10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另外,连接器端子301能够通过调整接触部34A与接触部34A’之间的间隔来提高连接器端子301的设计的自由度。
另外,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臂部32的延伸方向与臂部32’的延伸方向互为平行。因此,形成如下这样的接触部34A、34A’:与一接触部34A、34A’的弯曲部分34d的弯曲中心线L1正交的直线L2与连接于另一接触部34A’,34A的臂部32、32’相交。其结果,能够使设于折回部342的接触片343向板状连接端子101靠近。
另外,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接触片343形成为朝向板状连接端子101鼓起的圆弧面。因此,接触片343彼此间的间隔朝向板状连接端子101的拔脱方向F2扩大,因此能够易于将板状连接端子101向接触片343彼此之间插入。并且,接触片343是与突出部341p的突出部分的轮廓形状相应地朝向板状连接端子101鼓起的圆弧面,因此突出部341p和接触片343成为一体,突出部341p抑制接触片343的变形,因此能够提高接触部34A、34A’的强度。
另外,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支承部341和折回部342的厚度比臂部32、32’的另一端侧32b的厚度薄。因此,能够抑制将折回部342与支承部341相叠合时的厚度。特别是,支承部341和折回部342的厚度是臂部32的另一端侧32b的厚度的一半,因此能够使将折回部342与支承部341相叠合时的厚度同臂部32、32’的厚度相同。
并且,如图9和图10A所示,在弯折了折回部342时,折回部342的端面与台阶部32c的端面相对且靠近。
在该状态下,如图10B所示,若将板状连接端子101插入到一对接触部34A、34A’之间,折回部342分别欲向成为与板状连接端子101相反的外侧的方向R、R’挠曲。
然而,通过使折回部342与台阶部32c相接触,能够限制折回部342的向外侧的挠曲。
在支承部341形成有突出部341p,因此即使在接触片343夹入板状连接端子101时相对地接触片343被板状连接端子101推动,突出部341p也从里侧支承接触片343。因而,接触片343能够牢固地夹入板状连接端子101。
(第二实施方式)
基于图14~图17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端子。另外,为了容易理解,设定XYZ坐标并适当地参照。
如图14和图15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端子302从接触部34B各自的背面侧的面(+Y侧的面)实施冲压。利用该冲压,在连接器端子302形成有从正面侧的面(-Y侧的面)突出的第二凸部342p1。在形成有第二凸部342p1的方面,连接器端子302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端子301不同。
如图16和图17所示,在连接器端子302的接触部34B的支承部341的一侧的+Y侧的面(与折回部342侧相反的面)形成有第一凹部341d1。另外,在支承部341的另一侧的-Y侧的面形成有与第一凹部341d1相对应的第一凸部341p1。
在折回部342的一侧的+Y侧的面(靠支承部341侧的面)形成有第二凹部342d1。另外,在另一侧的-Y侧的面形成有与第二凹部342d1相对应的第二凸部342p1。
而且,第一凸部341p1和第二凹部342d1相互嵌合。
该第一凹部341d1以及第一凸部341p1和第二凹部342d1以及第二凸部342p1能够通过从成为支承部341的支承部形成区域341r(参照图13和图14)的一侧的面侧朝向折回部形成区域342r实施冲压来形成(第四工序)。
根据以上,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凸部341p1和第二凹部342d1相互嵌合。因此,能够使接触部34B的支承部341和折回部342在密合着的状态下一体化。而且,能够使在折回部342流动的电流向支承部341高效地流动。作为结果,能够增大连接器端子302的额定电流。
另外,在插拔熔断器100的板状连接端子101时,能够防止折回部342与支承部341分开。
(第三实施方式)
基于图18~图20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端子。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横切一对接触部的剖视图由于与图16相同,因此省略图示。另外,为了容易理解,设定XYZ坐标并适当地参照。
第三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端子303在如图18和图19所示那样对第二凸部342p1的正面实施冲压的方面与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端子302不同。
如图18~图20所示,在连接器端子303的接触部34C的支承部341的一侧的+Y侧的面(与折回部342侧相反的面),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形成有第一凹部341d1。另外,在支承部341的另一侧的-Y侧的面形成有与第一凹部341d1相对应的第一凸部341p1。
在折回部342的一侧的+Y侧的面(支承部341侧的面)形成有第二凹部342d1。另外,在另一侧的-Y侧的面形成有与第二凹部342d1相对应的第二凸部342p1。
而且,第一凸部341p1和第二凹部342d1相互嵌合。
并且,在第二凸部342p1形成有第三凹部342d2。
该第三凹部342d2能够通过进一步使小径的冲头从折回部342的另一侧的-Y面的侧朝向第二凸部342p1地对第三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端子303的接触部34B实施冲压而形成(第五工序)。
根据以上,在第三实施方式中,通过朝向第二凸部342p1实施冲压,将折回部342按压于支承部341,因此能够设为进一步密合支承部341和折回部342的状态。
(第四实施方式)
基于图21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端子。另外,为了容易理解,设定XYZ坐标并适当地参照。
另外,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从折回部侧观察的立体图与图18相同,横切一对接触部的剖视图与图16相同,因此省略图示。
如图21所示,在连接器端子304的接触部34D的支承部341的一侧的+Y侧的面(与折回部342侧相反的面)形成有第一凹部341d1。另外,在支承部341的另一侧的-Y侧的面形成有与第一凹部341d1相对应的第一凸部341p1。
在折回部342的一侧的+Y侧的面(靠支承部341侧的面)形成有第二凹部342d1。另外,在另一侧的面形成有与第二凹部342d1相对应的第二凸部342p1。
而且,第一凸部341p1和第二凹部342d1相互嵌合。
并且,在第二凸部342p1形成有第三凹部342d2。另外,在第二凹部342d1形成有与第三凹部342d2相对应的第三凸部342p2。
在第一凸部341p1形成有第四凹部341d2。另外,在第一凹部341d1形成有与第四凹部341d2相对应的第四凸部341p2。
而且,第三凸部342p2和第四凹部341d2相互嵌合。
该第三凹部342d2以及第三凸部342p2和第四凹部341d2以及第四凸部341p2能够通过进一步使小径的冲头从折回部342的另一侧的面侧朝向第二凸部342p1地对第三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端子303的接触部34B实施冲压而形成(第五工序)。
根据以上,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作为形成于支承部形成区域341r和折回部形成区域342r各自的相对面的凹凸的第一凸部341p1和第二凹部342d1相互嵌合,并且,朝向相反的凸凹作为第三凸部342p2和第四凹部341d2形成于该凹凸内,并相互嵌合。因此,能够进一步使接触部34D一体化,能够设为使支承部341和折回部342比第二实施方式的接触部34B和第三实施方式的接触部34C更加密合的状态。
因而,连接器端子304能够增大额定电流,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插拔板状连接端子101时的折回部342的强度。
另外,本发明的连接器端子不限于与例如图1和图7所示的熔断器100相连接,能够与接头端子、汇流条、印刷电路板等各种电气·电子设备的零件端子相连接。
在图22中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端子304与汇流条连接的实施方式。
图22所示的汇流条110由包括弯折成L字状的顶端部成为端子部111a的平行的两根分支部111和将分支部111彼此间相连且在一方向上延伸的主干部112的F字状的导电金属板形成。
连接器端子304以一对接触部34D的排列方向与未图示的绝缘外壳平行的方式两个并列地配置。汇流条110的端子部111a以夹在两个连接器端子304的接触部34D之间的方式与之接触。
如此,即使连接器端子304是汇流条110,一对接触部34D也能够以较高的接触载荷接触固定分支部111的端子部111a。
在图23中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端子304与印刷电路板连接的实施方式。
图23所示的印刷电路板120包括基板主体121(绝缘基板)和两个端子部122。端子部122由金属薄膜(布线图案)形成。
与图22同样地,连接器端子304以一对接触部34D的排列方向与未图示的绝缘外壳平行的方式两个并列地配置。印刷电路板120的端子部122以夹在两个连接器端子304的接触部34D之间的方式与之接触。
如此,即使是印刷电路板120,连接器端子304的一对接触部34D也能够以较高的接触载荷接触固定印刷电路板120的端子部122。
另外,第一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端子301~304的腿部31不限于与印刷电路板连接,能够与端子、线缆连接。
在图24中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端子304的接触部34D与熔断器100连接、腿部35与线缆连接的实施方式。
在图24所示的腿部35安装有线筒131和绝缘筒132。线筒131压接固定芯线的从线缆130的绝缘包覆层暴露的部分。绝缘筒132把持线缆130的绝缘包覆层的外周。通过线缆130被压紧连接(日文:かしめられる)于该腿部35,从而线缆130固定于连接器端子304。
如此,通过将线缆130连接于连接器端子304,能够将线缆130电连接于熔断器100。
另外,在图22和图23中,第四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端子304与汇流条110、印刷电路板120连接,但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端子301~第三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端子303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另外,线缆130连接于图24所示的连接器端子304的腿部35,但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端子301~第三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端子303中,将腿部31替换为腿部35,同样也能够连接于线缆130。
本发明能够不脱离本发明的广义的精神和范围地设为各种各样的实施方式和变形。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是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说明的,并非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即,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而非实施方式表示。而且,在权利要求书中以及与其同等的发明的意义的范围内实施的各种各样的变形被视为本发明的范围内。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适合于压入零件端子而使其接触固定于一对接触部之间的连接器端子,因此能够在电气·电子产业、汽车产业等领域广泛地作为与印刷电路板嵌合的各种电气·电子设备用的连接器或者车载用的连接器加以利用。

Claims (13)

1.一种连接器端子,其中,该连接器端子包括:
沿确定了的方向延伸的第1臂部和第2臂部;
连结部,其连结所述第1臂部的一端侧和所述第2臂部的一端侧,形成为分支成两叉状的形状;
第1接触部,其由一端连接于所述第1臂部的另一端侧且以与另一端和该一端所在的侧相反的一侧的第1弯曲部分为基点使另一端与该一端重叠而成的弯曲状态的一张板形成,其与朝向所述连结部插入了的零件端子相接触;以及
第2接触部,其由一端连接于所述第2臂部的另一端侧且以与另一端和该一端所在的侧相反的一侧的第2弯曲部分为基点使另一端与该一端重叠而成的弯曲状态的一张板形成,其与插入了的所述零件端子相接触,与所述第1接触部相对,
与所述第1弯曲部分的弯曲中心线正交的线与所述第2臂部相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中,与所述第2弯曲部分的弯曲中心线正交的线与所述第1臂部相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中,所述第1臂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2臂部的延伸方向互为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中,所述第1接触部包括:
第1支承部,其从所述第1臂部延伸设置;
所述第1弯曲部分,其设于所述第1支承部的顶端;
第1折回部,其以所述第1弯曲部分为基点向所述第1支承部折叠,从所述第1支承部向所述第1臂部的另一端侧延伸;以及
第1接触片,其与所述零件端子相接触,
在所述第1支承部形成有朝向所述第1接触片延伸的圆弧状的第1突出部,
所述第1接触片的端面与所述第1突出部的突出部分的轮廓形状相应地形成为朝向被插入了的所述零件端子鼓起的圆弧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中,所述第2接触部包括:
第2支承部,其从所述第2臂部延伸设置;
所述第2弯曲部分,其设于所述第2支承部的顶端;
第2折回部,其以所述第2弯曲部分为基点向所述第2支承部折叠,从所述第2支承部向所述第2臂部的另一端侧延伸;以及
第2接触片,其与所述零件端子相接触,
在所述第2支承部形成有朝向所述第2接触片延伸的圆弧状的第2突出部,
所述第2接触片的端面与所述第2突出部的突出部分的轮廓形状相应地形成为朝向被插入了的所述零件端子鼓起的圆弧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中,
在所述第1支承部的一侧的面形成有第一凹部,在另一侧的面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凹部相对应的第一凸部,
在所述第1折回部的一侧的面形成有第二凹部,在另一侧的面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凹部相对应的第二凸部,
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凹部相互嵌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中,
在所述第二凸部形成有第三凹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中,
在所述第二凹部形成有与所述第三凹部相对应的第三凸部,
在所述第一凸部形成有第四凹部,
所述第三凸部与所述第四凹部相互嵌合。
9.一种电连接器,其中,该电连接器包括:
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所述连接器端子;以及
外壳,其用于收纳所述连接器端子,由绝缘性的原材料形成。
10.一种连接器端子的制造方法,其是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端子的制造方法,其中,该连接器端子的制造方法包括:
第一工序,在该第一工序中,形成如下这样的金属板,该金属板包括:成为所述第1臂部和所述第2臂部的臂部形成区域;连结部形成区域,其从所述臂部形成区域延伸,成为所述连结部;以及接触部形成区域,其从所述臂部形成区域延伸,成为所述第1接触部和所述第2接触部;
第二工序,在该第二工序中,从所述接触部形成区域对成为与所述零件端子相接触的第1接触片和第2接触片的接触片形成区域进行弯折,使所述第1接触片和所述第2接触片相对;以及
第三工序,在该第三工序中,将所述接触部形成区域的另一端向一端折叠,以使与所述第1弯曲部分的所述弯曲中心线正交的线与所述第2臂部相交,使与所述第2弯曲部分的所述弯曲中心线正交的线与所述第1臂部相交。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端子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接触部形成区域包括:
从所述臂部形成区域延伸的成为第1支承部和第2支承部的支承部形成区域;
成为向所述第1支承部和所述第2支承部折叠的第1折回部和第2折回部的折回部形成区域;以及
所述接触片形成区域,
在所述支承部形成区域形成有圆弧状的第1突出部和第2突出部,
在所述第二工序中,将所述接触片形成区域与所述第1突出部和所述第2突出部的突出部分的轮廓形状相应地形成为圆弧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端子的制造方法,其中,
该连接器端子的制造方法还包括第四工序,在该第四工序中,从所述支承部形成区域的那一侧对重叠着的所述支承部形成区域和所述折回部形成区域实施冲压。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端子的制造方法,其中,
该连接器端子的制造方法还包括第五工序,在该第五工序中,从所述折回部形成区域的那一侧对在所述第四工序中形成于所述支承部形成区域和所述折回部形成区域的凸部实施冲压。
CN201610967037.0A 2015-10-30 2016-10-28 连接器端子、电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端子的制造方法 Withdrawn CN10701747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14683 2015-10-30
JP2015214683A JP6075431B1 (ja) 2015-10-30 2015-10-30 コネクタ端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17479A true CN107017479A (zh) 2017-08-04

Family

ID=57209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67037.0A Withdrawn CN107017479A (zh) 2015-10-30 2016-10-28 连接器端子、电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端子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728881B2 (zh)
EP (1) EP3163682A1 (zh)
JP (1) JP6075431B1 (zh)
KR (1) KR101847292B1 (zh)
CN (1) CN10701747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30723A (zh) * 2018-05-08 2020-09-04 株式会社Lg化学 立式直接pcb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1537722S (zh) * 2015-02-23 2015-11-16
USD877084S1 (en) * 2017-07-17 2020-03-03 Samtec,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USD877700S1 (en) * 2017-07-17 2020-03-10 Samtec,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TW202135401A (zh) * 2020-03-10 2021-09-16 日商宏致日本股份有限公司 接觸件與連接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26010A (ja) * 2000-05-17 2001-11-22 Fujikura Ltd フォーク端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1235246A2 (en) * 2001-02-22 2002-08-28 J.S.T. Mfg. Co., Ltd. Fuse holder
US6781503B1 (en) * 2003-04-24 2004-08-24 Yazaki Corporation Fuse assembly for differently structured fuses
CN201323172Y (zh) * 2008-11-05 2009-10-07 安泰汽车电气系统(昆山)有限公司 汽车保险丝盒及其保险丝插接板
CN203026683U (zh) * 2013-01-31 2013-06-26 合兴集团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型母端子
CN103531934A (zh) * 2012-07-03 2014-01-22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连接器端子及其制造方法
CN204118331U (zh) * 2014-06-10 2015-01-21 唐虞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的致动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58971A (en) * 1982-06-14 1984-07-10 Amp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tab receptacle and connector
JP2917517B2 (ja) 1990-11-28 1999-07-12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6227882B1 (en) * 1997-10-01 2001-05-08 Berg Technology, Inc. Connector for electrical isolation in a condensed area
JP2000215937A (ja) * 1999-01-20 2000-08-0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フラットケ―ブル用コネクタ
JP2000311738A (ja) * 1999-04-27 2000-11-07 Yazaki Corp 電気コンタクト
DE19944280C1 (de) * 1999-09-15 2001-02-01 Framatome Connectors Int Elektrischer Buchsenkontakt mit Führungssteg
JP2003272743A (ja) * 2002-03-12 2003-09-26 Fujikura Ltd 接続端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気接続構造
JP4007279B2 (ja) * 2003-08-07 2007-11-1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雌端子金具
US7291046B2 (en) * 2005-08-22 2007-11-06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Electrical contact assembly
JP2012028076A (ja) * 2010-07-21 2012-02-09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電線付き端子金具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956902B2 (ja) * 2012-10-22 2016-07-27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8944857B2 (en) * 2012-10-22 2015-02-03 Apple Inc. Power connectors having common clip assembly
CN104348009A (zh) * 2013-07-25 2015-02-11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电源连接器
US9634445B1 (en) * 2016-06-15 2017-04-25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Electrical bus bar connector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26010A (ja) * 2000-05-17 2001-11-22 Fujikura Ltd フォーク端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1235246A2 (en) * 2001-02-22 2002-08-28 J.S.T. Mfg. Co., Ltd. Fuse holder
US6781503B1 (en) * 2003-04-24 2004-08-24 Yazaki Corporation Fuse assembly for differently structured fuses
CN201323172Y (zh) * 2008-11-05 2009-10-07 安泰汽车电气系统(昆山)有限公司 汽车保险丝盒及其保险丝插接板
CN103531934A (zh) * 2012-07-03 2014-01-22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连接器端子及其制造方法
CN203026683U (zh) * 2013-01-31 2013-06-26 合兴集团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型母端子
CN204118331U (zh) * 2014-06-10 2015-01-21 唐虞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的致动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30723A (zh) * 2018-05-08 2020-09-04 株式会社Lg化学 立式直接pcb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75431B1 (ja) 2017-02-08
JP2017084728A (ja) 2017-05-18
EP3163682A1 (en) 2017-05-03
US9728881B2 (en) 2017-08-08
KR101847292B1 (ko) 2018-04-09
US20170125934A1 (en) 2017-05-04
KR20170051309A (ko) 2017-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17479A (zh) 连接器端子、电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端子的制造方法
TWM502983U (zh) 軌道型電聯接端子之導電接線結構
WO2014034418A1 (ja) 接続端子
US9009962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onnector terminal and connector terminal
CN103996918A (zh) 具有端子臂延伸保护部的阴型电连接器
JP5858024B2 (ja) 同軸コネクタプラグ
JP2002025674A (ja) 接続端子
JP2014093282A (ja) 雄端子
US20200021047A1 (en) Press-fit terminal and substrate assembly
JP2014099370A (ja) 端子金具および電線の接続構造
US6416366B2 (en) Terminal metal fitting
JP2012195228A (ja) 雄型端子
CN110416787A (zh) 接触件、连接器以及连接装置
JP2015125895A (ja) 中継コネクタ用端子製造方法
JP2019102220A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JP2018129252A (ja) 板状導電部材の接続構造及び板状導電路
JP5660415B1 (ja) 雌端子
JP2015185243A (ja) 音叉端子
US8827753B2 (en) Insertion contact for arrangement at a contact support
CN109088227A (zh) 防水正反插usb插座
JP2014013650A (ja) コネクタ端子
JP2018018688A (ja) 端子及びコネクタ
JP2012190708A (ja) 接続端子
JP2004350377A (ja) 回路体および該回路体を収容した自動車用電気接続箱
WO2015125682A1 (ja) 接続端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804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