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12648A - 洗涤装置的驱动单元、包括其的双洗涤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洗涤装置的驱动单元、包括其的双洗涤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12648A
CN107012648A CN201710063604.4A CN201710063604A CN107012648A CN 107012648 A CN107012648 A CN 107012648A CN 201710063604 A CN201710063604 A CN 201710063604A CN 107012648 A CN107012648 A CN 1070126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motor
wash mill
driver element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6360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12648B (zh
Inventor
金赫德
安秉焕
孙久永
裵镛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6017518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170089753A/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0126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126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126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126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7/00Details specific to washing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21/00 - D06F25/00
    • D06F37/30Driving arrangements 
    • D06F37/304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electric motor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1/00Washing installations comprising an assembly of several washing machines or washing units, e.g. continuous flow assemblie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3/00Control of operations performed in washing machines or washer-dryers 
    • D06F33/30Control of washing 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or target of the control 
    • D06F33/32Control of operational steps, e.g. optimisation or improvement of operational steps depending on the condition of the laundry
    • D06F33/36Control of operational steps, e.g. optimisation or improvement of operational steps depending on the condition of the laundry of washing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103/00Parameters monitored or detected for the control of domestic laundry washing machines, washer-dryers or laundry dryers
    • D06F2103/38Time, e.g. duration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105/00Systems or parameters controlled or affected by the control systems of washing machines, washer-dryers or laundry dryers
    • D06F2105/46Drum speed; Actuation of motors, e.g. starting or interrupting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9/00Combinations of a washing machine with other separate apparatus in a common frame or the like, e.g. with rinsing apparatu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3/00Control of operations performed in washing machines or washer-dryers 
    • D06F33/30Control of washing 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or target of the control 
    • D06F33/46Control of the energy or water consumption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3/00Control of operations performed in washing machines or washer-dryers 
    • D06F33/30Control of washing 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or target of the control 
    • D06F33/48Preventing or reducing imbalance or noise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9/00Details of washing machine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type of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9/00 - D06F27/00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ain Body Construction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Laundry Dryers (AREA)
  • Cleaning By Liquid Or Stea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包括多个洗涤部的双洗涤装置中,当多个洗涤部同时进行洗涤时,控制成马达的动作互相部重叠的双洗涤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本发明的洗涤装置的驱动单元包括定子、滚筒轴、及转子,转子包括转子框架、磁体及使转子框架和滚筒轴的相结合的连接器,转子框架包括安装磁体的侧壁、在侧壁的下部末端水平延伸的底壁、形成于底壁的空气流入部,空气流入部包括:外气流入通道,从底壁朝向定子向凸出而成,并且包括半径方向上的内侧壁、半径方向上的外侧壁、使内侧壁和外侧壁的上部相连接的上侧壁、及使内侧壁和外侧壁的前端相连接的前侧壁;开口,由内侧壁的后端、外侧壁的后端及上侧壁而成,使空气从转子框架的外部流入至转子框架内部。

Description

洗涤装置的驱动单元、包括其的双洗涤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包括多个洗涤部的双洗涤装置(twin laundry mac hine)中,当多个洗涤部同时进行洗涤时,控制成马达的动作互相不重叠的双洗涤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善用于驱动滚筒的马达的散热性的双洗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在尺寸小于普通洗涤装置且频繁暴露于高温的使用环境中的双洗涤装置的子洗涤装置中,能够改善散热性的双洗涤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改善用于驱动滚筒的马达的散热性的洗涤装置的驱动单元及包括其的洗涤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洗涤装置是一种通过洗涤、脱水和/或烘干等各种功能来处理洗涤物的装置。
这种洗涤装置包括:利用洗剂的柔顺功能、由洗涤槽或洗涤翼的旋转而产生的水流功能以及洗涤叶片所施加的机械力来对衣物或寝具等洗涤物进行洗涤的洗衣机;施加热风或冷风对洗涤物进行烘干的烘干机;施加蒸汽而去除衣物褶皱的翻新机(refresher)等,例如兼备烘干功能的洗衣机还可以组合提供各种功能。
在一般的洗衣机中,需供应最小限度的用于洗涤的洗涤水,在具有大容量洗涤槽的情况下,存在有洗涤少量洗涤物时需要很多洗涤水的问题。
为应付这种要求,提供了用于处理少量洗涤物的迷你洗衣机或婴儿专用洗衣机。
但是,当分开设置并使用普通的洗涤装置和迷你洗衣机时,存在空间上的问题。而且,当使用具有互不相同形状的洗涤装置和迷你洗衣机时,存在设计上的问题。
为应付这种要求,提供了具有两个洗涤部的双洗涤装置。双洗涤装置设置成具有一个主体的形状。即,第一洗涤部和第二洗涤部设置成具有一个主体的形状,由此实现了空间应用、使用便利以及华丽设计的非常显著的效果。
双洗涤装置的第一洗涤部可以为尺寸相对较大的主洗涤装置,第二洗涤部可以为尺寸相对较小的子洗涤装置或迷你洗涤装置。当然,第一洗涤部的用于进行洗涤或烘干的容量大于第二洗涤部。因此,用户可以根据用途选择性洗涤装置,并且可以在各个洗涤装置中赋予特殊化了的功能。因此,当仅仅具有任一洗涤装置时,可以提供无法得到的特殊化了的功能。
在多个洗涤部同时进行洗涤的情况下,当两个双洗涤装置同时工作的时,随之产生振动,由此发生异常,从而发生瞬间耗电量急剧上升的问题。这是因为,这些洗涤部优选完全不机械分离,因此任一的振动直接对另一个洗涤装置产生影响。
对于双洗涤装置的使用情况而言,考虑到卫生方面主要使用第二洗涤部,因此在处理婴儿衣物或内衣等中使用。由此,第二洗涤部多使用在将洗涤水加热为高温并进行洗涤的煮洗上。煮洗不是单纯地将洗涤水加热成高温的,其用于维持高温的时间也相对较长。即,洗涤水在相对较长的时间以高温状态进行洗涤。
为进行煮洗,驱动加热器而将洗涤水加热成高温。但是,与具有通常尺寸的第一洗涤部不同,第二洗涤部相对较小且内部空间也非常狭小。因此,高温加热洗涤水时所产生的热量可能容易传递到周围的结构。
尤其,高温的热量可能会影响到用于驱动第二洗涤部的驱动部。作为一例,高温可能会传递到第二洗涤部的用于驱动滚筒的马达。
马达因自身的驱动也产生热量。当马达暴露在自身设定的温度以上的高温时,会发生无法顺利地进行驱动且马达破损或停止驱动的问题。尤其,使产生很多热的定子不暴露在过热的环境中是非常重要的。
在图1中,示出现有洗涤装置的马达的转子的概略性结构,在图2中,示出图1所示的空气流入部的圆周方向上的截面。
未图示的马达的定子安装在外桶的外侧后壁。而且,滚筒在外桶的内部安装成能够进行旋转。
如图1所示,转子10包括转子框架20和多个磁体60。转子框架20包括多个磁体60沿着圆周方向安装的侧壁(side wall)60和底壁(bottom wall)40。
所述底壁40的中心部与滚筒轴相连接。因此,如果转子通过定子和转子之间的电磁力进行旋转,则转子的旋转力传递到滚筒轴和滚筒。
以图1所示的基准,侧壁60从底壁40向上部垂直延伸而成。即,侧壁60可以从环状底壁的半径方向上的末端向上部垂直延伸而成。
因这种侧壁60和底壁40之间的形状关系,转子框架20具有容器形状,从而形成内部空间。定子位于该内部空间。
如已知那样,定子穿过中央部安装于外桶,绕组(coil)设置于从定子的中央部朝向半径方向远离的位置,空气流入部41对应这种定子的位置而设置。即,空气流入部41设置于底壁40。所述空气流入部41沿着圆周方向可以设置多个。
在所述底壁40的中心部形成有集线器(hub)50,在所述集线器50可安装有未图示的连接器(connector)。而且,所述连接器可以与滚筒轴相连接。
在所述底壁40可形成有凸起部44,所述凸起部44沿着圆周方向可具有多个。所述凸起部44和空气流入部41可交替地形成。
所述凸起部44可以对所述转子框架20、尤其是底壁40的刚性进行补强。由于所述底壁40以薄板形状形成,因此在转子10进行旋转时可能会产生扭曲或松弛(floppy),为了使其最小化可形成凸起部44。
所述空气流入部41可设置成使外部空气、即冷空气从转子外侧向转子内侧流入。即,以图2为基准,可设置成空气从转子的下部向转子的上部流入。
当定子10进行旋转时,通过叶片(blade)42在转子的内部、即设置定子的空间中产生空气流动,来使转子内部的压力相对低于转子外部。而且,被定子加热的空气具有上升的倾向。
因此,当定子10进行旋转时,较冷的外部空气经由开口41流入至定子内部,定子内部的热空气上升并经由定子和转子之间的间隙或定子和外桶之间的空间向外部排出。
具有这种空气流入部41的结构的转子在冷却定子方面上并不存在大的问题。
与现有的马达不同,用于驱动第二洗涤部的马达不仅暴露在马达、尤其是定子本身所产生的热量中,而且可能会暴露在从相邻的高温外桶传递而来的热量中。因此,需要有效地对这种热量进行散热,从而持续地维持顺畅的滚筒驱动。
但是,现有的具有空气流入部41的转子,只对定子本身所产生的热量进行冷却,在从高温外桶传递的热量多出的情况下,无法提供满意的冷却性能。
这个可以认为是,在外部空气向转子内部流入的开口与转子的旋转方向并行或平行的方面上引起的。即,可以认为是在外气无法顺畅地流入到转子内部的方面上引起的。
而且,由于叶片42与开口相邻地向定子方向延伸,并且所述叶片位于转子内部,因此直接使转子内部的空气流动。由此,叶片42将温度相对外气高的空气吹响定子方向,因此冷却效率变低。
为提高冷却效率,可以考虑进一步增加叶片42的高度。但是,这种叶片具有定子方向上的高度,因此叶片高度的增加会受到限制。即使在增加叶片高度的情况下,也需增加转子自身的高度,因此同样受到狭小空间和相对较小尺寸的限制。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不仅对定子本身所产生的热量,也可以对从周边的高温环境传递而来的热量有效地、高效地进行散热的马达及包括其的洗涤装置的驱动单元。
而且,还需要提供一种,对在第二洗涤部的驱动单元所产生的热量高效地进行散热,从而提高可靠性的第二洗涤部及包括其的双洗涤装置。
同时,还需要提供一种,使第二洗涤部的驱动单元所产生的热量对第一洗涤部产生的影响最小化,由此均提高了第一洗涤部和第二洗涤部的可靠性和耐久性,从而整体上提高了可靠性和耐久性的双洗涤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如上所述的现有洗涤装置及双洗涤装置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在具有互相独立地进行洗涤的多个洗涤部的双洗涤装置中,多个洗涤部同时进行洗涤的情况下,以马达的动作互相不重叠的方式设定并进行控制的双洗涤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更有效地、高效地冷却用于驱动滚筒的驱动单元的洗涤装置及双洗涤装置。同时,提供一种具有可靠性的洗涤装置的驱动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在双洗涤装置的尺寸较小的第二洗涤部中能够更有效地、高效地冷却驱动单元的双洗涤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效地冷却驱动单元、尤其是马达的定子的洗涤装置及双洗涤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无需追加安装或设置另行的结构,通过改变现有转子的结构来能够实现冷却的洗涤装置及双洗涤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通过将空气流入结构和凸起结构一体形成来更能提高冷却效率,同时能够在结构上改善刚性的转子及包括其的洗涤装置或双洗涤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著提高散热性的洗涤装置的驱动单元及包括其的洗涤装置。
本发明的双洗涤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洗涤部,其具有第一外桶和用于使所述第一外桶进行动作的第一马达;第二洗涤部,其具有第二外桶和用于使所述第二外桶进行动作的第二马达,并且独立于所述第一洗涤部进行动作;第一控制部,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洗涤部;第二控制部,其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洗涤部,其中,所述第一控制部将用于进行基于运转设定的洗涤、漂洗、脱水过程中的所述第一马达的动作划分为运动(motion)单位,将所述第一马达进行一次任一运动的时间设定为一个动作区间,并且控制成所述第一马达的动作区间和所述第二马达的动作区间不重叠。
本发明的双洗涤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双洗涤装置包括:第一洗涤部,其具有第一外桶和用于使所述第一外桶进行动作的第一马达;第二洗涤部,其具有第二外桶和用于使所述第二外桶进行动作的第二马达,并独立于所述第一洗涤部而进行动作,所述双洗涤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所述第一马达在第一动作区间的期间进行向容纳于所述第一外桶的洗涤物赋予洗涤效果的多个运动中的第一运动的步骤;所述第二马达对应所述第一动作区间,在第一关闭区间的期间待机的步骤;在所述第一动作区间结束时,所述第二马达在第二动作区间的期间进行向容纳于所述第二外桶的洗涤物赋予洗涤效果的多个运动中的第二运动的步骤;所述第一马达对应于所述第二动作区间,在第二关闭区间的期间待机的步骤;以及所述第一马达和所述第二马达在设定成互相不重叠的动作区间的期间分别重复进行由多个动作构成的运动的步骤。
在所述实施例的双洗涤装置的用于驱动滚筒的马达中,更具体为定子可使用后述实施例的定子。尤其,双洗涤装置的频繁暴露于高温的使用环境中且尺寸相对较小的第二洗涤部中,用于驱动滚筒的定子可使用后述的实施例中的定子。
为解决所述的目的,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第二洗涤部的驱动单元具有定子和转子,在所述转子可设置有在所述转子旋转时,通过所述转子的旋转来流入大量的温度相对较低的外气的新颖形状的转子结构。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为了增加洗衣机的外气的流入量,第二洗涤部的驱动单元具有定子和转子,在所述转子的外部底面形成有外气供应通道,所述外气供应通道在圆周方向上形成且在所述转子旋转时用于使外气的流动聚集。
可以包括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外气供应通道相邻而形成,并且所述转子底面垂直形成并与所述转子的内部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第二洗涤部的驱动单元可具有定子和转子,所述转子可具有在相对于转子底面的垂直方向上形成的开口。
为了实现如上所述的目的,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可以提供双洗涤装置,所述双洗涤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洗涤部,其具有第一外桶、第一滚筒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滚筒的第一驱动单元;第二洗涤部,其具有第二外桶、第二滚筒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滚筒的第二驱动单元,
所述第二滚筒形成为其直径大于其高度,并且具有与所述第一滚筒的旋转轴交叉的旋转轴,
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包括:定子,其固定于所述第二外桶的底壁的外部面;滚筒轴,其贯通所述第二外桶且与所述第二滚筒相连接;以及转子,其与所述滚筒轴相结合并支撑为以包覆所述定子的方式进行旋转,
所述转子包括转子框架、磁体以及使所述转子框架和所述滚筒轴相结合的连接器,
所述转子框架包括:安装有所述磁体的侧壁;从所述侧壁的下部末端水平延伸的底壁;以及形成于所述底壁的空气流入部,
所述空气流入部包括:
第一壁,其朝向所述定子凸出,与所述转子的侧壁面向而形成,以固定间隔形成在圆周方向上;
第二壁,其在从所述转子侧壁比所述第一壁更靠近半径方向上的内侧的位置朝向所述定子凸出而形成,在圆周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壁互相交替形成;
第三壁,其在从所述转子侧壁比所述第一壁更靠近半径方向上的内侧的位置以与所述第一壁和第二壁相向的方式朝向圆周方向凸出而形成;以及
多个侧壁,用于使所述第一壁和第二壁连接,
所述侧壁包括:第一侧壁,其在所述第一壁的一端与相邻的第二壁的一端连接;以及第二侧壁,其在所述第一壁的另一端与相邻的第二壁的一端连接,
在所述第一侧壁形成有使空气流入至所述转子框架的内部的开口。
可以提供双洗涤装置,所述双洗涤装置的特征在于,结合成所述第二洗涤部能够从所述第一洗涤部分离。
可以提供双洗涤装置,所述双洗涤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洗涤部中,所述第二外桶和所述第二滚筒在垂直方向上配置。
可以提供双洗涤装置,所述双洗涤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洗涤部配置于所述第一洗涤部的上部。
可以提供双洗涤装置,所述双洗涤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包括集线器,所述集线器在所述底壁的中央部朝向所述滚筒的轴向凸出而形成,并且具有与所述定子相向的水平面和与所述滚筒轴相向的垂直面。
所述连接器由塑料材质形成且与所述滚筒轴相结合,并紧贴于所述集线器的水平面和垂直面而与所述转子框架相结合。
可以提供双洗涤装置,所述双洗涤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集线器设置成与所述空气流入部的第二壁相向,并包括朝向所述定子凸出的另一垂直面。
可以提供双洗涤装置,所述双洗涤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集线器的水平面为与所述空气流入部的第三壁相邻的转子的底壁。
可以提供双洗涤装置,所述双洗涤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流入部的第二侧壁相对于所述转子的旋转方向形成前方,形成有用于流入空气的所述开口的第一侧壁相对于所述转子的旋转方向形成后方。
可以提供双洗涤装置,所述双洗涤装置的特征在于,形成于所述空气流入部的第一侧壁的开口与所述转子底壁垂直。
可以提供双洗涤装置,所述双洗涤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流入部的第二侧壁的长度大于形成有所述开口的第一侧壁的长度。
可以提供双洗涤装置,所述双洗涤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流入部的第二壁的一侧与该第二壁的另一侧相比在半径方向上更靠近所述转子的侧壁。
可以提供双洗涤装置,所述双洗涤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流入部的第一侧壁与第二壁的一侧相连接,该第二壁形成为在半径方向上靠近所述转子的侧壁。
可以提供双洗涤装置,所述双洗涤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流入部的第二壁的、位于相对于所述转子旋转方向的前方的一侧与位于后方的另一侧相比,在半径方向上更靠近所述转子的侧壁而形成。
可以提供双洗涤装置,所述双洗涤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流入部的第二壁还包括能够使空气流入的开口。
为实现如上所述的目的,根据本实施例,可以提供双洗涤装置,所述双洗涤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洗涤部,其具有第一外桶、第一滚筒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滚筒的第一驱动单元;第二洗涤部,其具有第二外桶、第二滚筒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滚筒的第二驱动单元,
所述第二滚筒形成为其直径大于其高度,并且具有与所述第一滚筒的旋转轴交叉的旋转轴,
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包括:定子,其固定于所述第二外桶的底壁的外部面;滚筒轴,其贯通所述第二外桶并与所述第二滚筒相连接;以及转子,其与所述滚筒轴相结合并支撑为以包覆所述定子的方式进行旋转,
所述转子包括转子框架、磁体以及使所述转子框架和所述滚筒轴相结合的连接器,
所述转子框架包括用于安装所述磁体的侧壁、从所述侧壁的下部末端水平延伸的底壁以及形成于所述底壁的空气流入部,
所述空气流入部包括:
外气流入通道,其从所述底壁朝向定子方向凸出而形成,并具有半径方向上的内侧壁、半径方向上的外侧壁、使所述内侧壁和外侧壁的上部连接的上侧壁、以及使所述内侧壁和外侧壁的前端连接的前侧壁;以及
开口,其由所述内侧壁的后端、外侧壁的后端以及所述上侧壁形成,并且使空气从所述转子框架的外部流入至所述转子框架的内部。
可以提供双洗涤装置,所述双洗涤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相对于所述转子的底壁垂直而形成。
可以提供双洗涤装置,所述双洗涤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流入部沿着圆周方向以固定间隔形成多个。
可以提供双洗涤装置,所述双洗涤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壁的圆周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内侧壁的圆周方向上的长度。
可以提供双洗涤装置,所述双洗涤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流入部沿着圆周方向连续地形成多个。
可以提供双洗涤装置,所述双洗涤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流入部和空气流入部之间的圆周方向上的间隔小于或等于所述空气流入部的圆周方向上的长度。
可以提供双洗涤装置,所述双洗涤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流入部和空气流入部之间的圆周方向上的间隔大于所述空气流入部的圆周方向上的长度。
可以提供双洗涤装置,所述双洗涤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前侧壁和上侧壁形成为互相以锐角连接。
可以提供双洗涤装置,所述双洗涤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前侧壁和上侧壁形成一个倾斜壁。
可以提供双洗涤装置,所述双洗涤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前侧壁和上侧壁经由曲面壁互相连接而形成。
可以提供双洗涤装置,所述双洗涤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由所述内侧壁和外侧壁的后端以及相邻的空气流入部的上侧壁的后端形成。
可以提供双洗涤装置,所述双洗涤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流入部进一步包括:
外气供应通道,其形成于所述外气流入通道的半径方向上的内侧,从所述底壁朝向定子方向凸出,并沿着圆周方向形成。
可以提供双洗涤装置,所述双洗涤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外气供应通道和所述外气流入通道互相连通。
可以提供双洗涤装置,所述双洗涤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外气供应通道沿着圆周方向连续地形成。
可以提供双洗涤装置,所述双洗涤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外气供应通道包括:上侧壁;在半径方向上的内侧朝向圆周方向连续形成的内侧壁;以及在半径方向上的外侧向圆周方向断续地形成的外侧壁。
可以提供双洗涤装置,所述双洗涤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外气供应通道的外侧壁和所述外气流入通道的外侧壁形成为沿着圆周方向互相交替。
可以提供双洗涤装置,所述双洗涤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外气供应通道的内侧壁和所述外气流入通道的外侧壁之间的空间在半径方向上互相连通。
可以提供双洗涤装置,所述双洗涤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外气供应通道的上侧壁和所述外气流入通道的上侧壁互相连接。
可以提供双洗涤装置,所述双洗涤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外气供应通道的上侧壁和所述外气流入通道的上侧壁的高度互相相同。
在所述实施例中,双洗涤装置的第一洗涤部和第二洗涤部可由一个主体形成或通过壳体一体形成。
在所述实施例中,双洗涤装置的第一洗涤部和第二洗涤部分别单独具有壳体,所述壳体可以堆叠或相结合。因此,第一洗涤部和第二洗涤部可以以独立的洗涤装置提供。从而,在所述实施例中,第二洗涤部和第一洗涤部可以是与双洗涤装置不同的单一洗涤装置。
为实现如上所述的目的,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可以提供洗涤装置的驱动单元及包括其的洗涤装置,所述洗涤装置具有外桶、容纳于所述外桶内并对洗涤物进行洗涤的滚筒、以及与贯通所述外桶的滚筒轴相连接而驱动所述动滚筒的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的特征在于,包括:
定子,其固定于所述外桶的底壁的外部面;
转子,其与所述滚筒轴相结合并支撑为以包覆所述定子的方式进行旋转,
所述转子包括转子框架、磁体以及使所述转子框架和所述滚筒轴相结合的连接器,
所述转子框架包括用于安装所述磁体的侧壁、和从所述侧壁的下部末端水平延伸的底壁,
在所述底壁形成有外气供应通道,该外气供应通道在圆周方向上朝向定子凸出,并具有在所述底壁外侧连续凹陷的形状,
所述外气供应通道具有在半径方向上的内侧形成的内壁、以及与所述内壁相比在半径方向上的外侧形成的外壁,
并且包括:所述内壁和外壁的宽度相对较小的狭窄区域(a narrow region);以及与所述狭窄区域连通且所述内壁和外壁的宽度相对较大的宽广区域(a wide region),
在与所述狭窄区域的一端面向的所述宽广区域的内壁或外壁,形成有外气流入口。
所述外气供应通道可以朝向定子凸出,并且可以朝向圆周方向连续地延伸而形成。
所述外气供应通道的内壁可以在圆周方向上连续地形成,而所述外壁可以相对于圆周方向弯曲而形成。因此,所述外壁可以以锯齿状形成或可以以风车状形成。
相反,所述外气供应通道的外壁可以在圆周方向上连续地形成,而所述内壁可以相对于圆周方向弯曲而形成。在该情况下,所述内壁可以形成为锯齿状或风车状。
所述外壁可以包括:圆周方向壁部,其在所述狭窄区域与所述内壁相向;半径方向壁部,其在宽广区域朝向半径方向弯曲以与所述内壁交替。当然,半径方向壁部也可以在所述宽广区域形成。在该情况下,宽广区域的半径方向壁部的半径优选大于狭窄区域的半径方向壁部的半径。基于这种理由划分为狭窄区域和宽广区域。
所述外气流入口可形成在所述外壁的半径方向壁部中的任意一处。
所述外气流入口优选位于所述外壁的半径方向壁部中的相对于所述转子的旋转方向的后方。
所述狭窄区域或所述宽广区域中的圆周方向壁部可以相对于圆周方向倾斜而形成。这种倾斜可以以直线形状或曲线形状形成。即,圆周方向壁部可以以从切线方向倾斜的形状倾斜的直线或曲线形状形成。
所述狭窄区域中的圆周方向壁部可以倾斜形成,使得相对于所述转子旋转方向的前方侧与后方侧相比形成于半径方向上的外侧。
在所述狭窄区域的圆周方向壁部还可形成所述外气流入口。即,可以在圆周方向壁部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外气流入口。
所述宽广区域的半径方向壁部可以朝向相对于内壁的垂直方向弯曲。即,可以在半径方向上形成。
所述外气供应通道的外壁在圆周方向上连续地形成,而所述内壁可以相对于圆周方向弯曲而形成。
所述内壁可以包括:圆周方向壁部,其在所述狭窄区域与所述外壁相向;半径方向壁部,其在宽广区域朝向半径方向上的内侧弯曲以与所述外壁交替。
所述外气流入口可以形成于所述内壁的半径方向壁部中的任意一处。
所述外气流入口优选位于所述内壁的半径方向壁部中的、相对于所述转子旋转方向的后方。
所述狭窄区域或所述宽广区域中的圆周方向壁部可以相对于圆周方向倾斜而形成。
所述狭窄区域中的圆周方向壁部可以倾斜形成,使得相对于所述转子的旋转方向的前方侧与后方侧相比形成于半径方向上的内侧。这种倾斜可以以直线形状或曲线形状形成。
在所述狭窄区域的圆周方向壁部还可以形成有所述外气流入口。
所述宽广区域的半径方向壁部可以朝向相对于外壁的垂直方向弯曲。
所述内壁和外壁可以相对于圆周方向弯曲。
可以包括:在所述狭窄区域互相面向(facing)而形成的圆周方向壁部;在宽广区域互相朝向相反的方向弯曲的半径方向壁部。
在所述宽广区域的半径方向壁部中的任意一处可以形成有所述外气流入口。
所述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合并适用于互相不矛盾或不排斥的其他实施例中。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在具有互相独立进行洗涤的多个洗涤部的双洗涤装置中的多个洗涤部同时进行洗涤的情况下,以马达的动作互相不重叠的方式设定并进行控制的双洗涤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能够更有效地、更高效地冷却用于驱动滚筒的驱动单元的洗涤装置及双洗涤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能够更有效地、更高效地冷却双洗涤装置中尺寸较小的第二洗涤部的驱动单元的洗涤装置及双洗涤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冷却驱动单元、尤其是马达的定子的洗涤装置及双洗涤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为进行冷却无需追加安装或设置另行的结构,通过改变现有的转子结构来能够实现冷却的洗涤装置及双洗涤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通过将空气流入结构和凸起结构形成一体来更能提高冷却效率,同时更能够改善结构上的刚性的驱动单元及包括其的洗涤装置或双洗涤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洗涤装置的马达中的转子的概略性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转子中的空气流入部的圆周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双洗涤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双洗涤装置的形状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双洗涤装置的第一洗涤部和第二洗涤部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6是在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双洗涤装置的第一和第二洗涤部的马达动作中用于参考的例示图。
图7是在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双洗涤装置的马达的运动中用于参考的例示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双洗涤装置的第一和第二洗涤部的动作的控制方法的顺序图。
图9是示出图8的双洗涤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转子的概略性部分的立体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转子的概略性部分的立体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转子的概略性部分的立体剖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转子的概略性部分的立体剖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转子的概略性部分的立体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以及为实现这些的方法,通过随付的附图和详细后述的实施例来明确。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公开的实施例,可以以互不相同的多种多样的方式实现,本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发明的公开完整,并且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的范畴而提供的,本发明只被权利要求书的范畴定义。说明书中的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结构要素。
图3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双洗涤装置的立体图。
参考图3,双洗涤装置100包括第一洗涤部140和第二洗涤部150。
第一洗涤部140和第二洗涤部150上下配置。第一洗涤部140配置于第二洗涤部150的上部,第一洗涤部140和第二洗涤部150可以互相结合和分离。即,第一洗涤部140和第二洗涤部150具有各自的壳体,这种壳体可以设置成可以互相结合和分离。因此,可形成为在一个壳体具有两个洗涤部的形状。
而且,也可以在一个壳体的内部具有第一洗涤部140和第二洗涤部150。在该情况下,两者不能分离。
第一洗涤部140为前方投入(Front Load)式双洗涤装置的形状,第二洗涤部150为顶部投入(Top Load)式双洗涤装置的形状。此处,第一洗涤部140可以是前方投入式烘干机或兼备烘干的前方投入式洗衣机。
前方投入式,可称为处理洗涤物的滚筒实质上以水平轴为基准进行旋转的洗涤装置。这因为是具有将洗涤物从前面朝向后方投入到滚筒内部的形状的洗涤装置。
顶部投入式,可称为处理洗涤物的滚筒实质上以垂直轴为基准进行旋转的洗涤装置。这因为是,具有将洗涤物从上面朝向下方投入到滚筒内部的形状的洗涤装置。
第二洗涤部150可以为如抽屉那样朝向前后方向滑动而进行开闭的结构。若第二洗涤部150向前面拉拽,则第二洗涤部150的上端露出。在第二洗涤部150的上端配置第二输入部154、第二输出部152以及第二门157。
第一洗涤部140可包括第一输入部144、第一输出部142以及第一门147,第二洗涤部150可包括第二输入部154、第二输出部152以及第二门157。
第一洗涤部140和第二洗涤部150分别具有不同的输入部144、154和输出部142、152,由此可以互相独立地输入命令,从而进行与所输入的命令相对应的动作。
第一洗涤部140和第二洗涤部150可以分别包括:用于装水的外桶;容纳洗涤物且设置成在外桶内能够进行旋转的滚筒148、158;用于使滚筒进行旋转的马达;向外桶或滚筒内供应水的供水装置;以及用于排出外桶内的水的排水装置等,而且可以互相独立地进行洗涤。
虽然示出了第一洗涤部140的滚筒容量大于第二洗涤部150的滚筒容量,但是第一洗涤部140的外桶的滚筒容量也可以小于第二洗涤部150的外桶的滚筒容量。即,任一洗涤部的滚筒容量优选小于另一洗涤部的滚筒容量。
在图3中,示出了滚筒容量小且为顶部投入式的第二洗涤部位于滚筒容量大且为前方投入式的第一洗涤部的下部。但是相反地,第二洗涤部可以位于第一洗涤部的上部。在后者的情况下,第二洗涤部即使不是抽屉型也无碍。这是因为,用于投入洗涤物的上部与前者不同处于开放的状态。因此,与通常的顶部投入式一样,滚筒可以设置成无法向前后移动。当然,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具有第二门157。
第一洗涤部140和第二洗涤部150可以为同时提供洗涤功能和烘干功能的兼备烘干功能的双洗涤装置。
图4是用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双洗涤装置的形状的立体图。
如图4A所示,双洗涤装置可以是第一洗涤部140b和第二洗涤部150b均为前方投入式洗涤装置的双洗涤装置的形状。
而且,在该双洗涤装置中,第二洗涤部150b可配置于第一洗涤部140b的上部。即,具有小容量滚筒的第二洗涤部150b可位于具有大容量滚筒的第一洗涤部140b的上部。
如图4B所示,双洗涤装置可以是第一洗涤部140c和第二洗涤部150c均为顶部投入式洗涤装置的双洗涤装置的形状。
而且,在该双洗涤装置中,第一洗涤部140c和第二洗涤部150c可以左右配置,而不是上下配置。
以下,如图3所示,第一洗涤部140和第二洗涤部150上下配置的双洗涤装置作为一例进行说明。但是,其配置或形状并不限于此。
图5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双洗涤装置的第一洗涤部的结构和第二洗涤部的结构的方框图。
如图5A所示,第一洗涤部140包括第一输入部144、第一输出部142、第一外桶148、第一马达131、第一马达驱动部130、第一感测部160、第一通讯部180、第一数据部120以及用于控制第一洗涤部140的整体动作的第一控制部110。
如图5B所示,第二洗涤部150包括第二输入部154、第二输出部152、第二外桶158、第二马达231、第二马达驱动部230、第二感测部260、第二通讯部280、第二数据部220、以及用于控制第二洗涤部150的整体动作的第二控制部210。此时,第二洗涤部150的结构在进行洗涤的动作上与以下进行说明的第一洗涤部140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第一输入部144包括至少一个的按钮、开关、如触摸板的输入单元,由此输入电源并输出洗涤模式、水位、温度等的运转设定。
第一输入部144包括用于表示第一洗涤部140和第二洗涤部150同时进行动作的同时动作键(未图示),当操作同时动作键时,将有关同时动作的数据输入至第一控制部110。此时,第一输入部144在不具有其他的同时动作键的情况下,当所具有的多个按钮中至少两个按钮同时操作、或者至少两个按钮根据指定的顺序操作时,将有关同时动作的数据输入至第一控制部110。
第一输出部142用于显示由第一输入部144所输入的有关运转设定的信息,并包括用于输出双洗涤装置的动作状态的显示器部,而且包括用于输出规定的效果音或警报音的扬声器、蜂鸣器等。
在第一数据部120存储有用于进行双洗涤装置的动作控制的控制数据、输入的运转设定数据、有关洗涤模式的数据、用于判断双洗涤装置是否发生错误的数据。而且,第一数据部120存储有:双洗涤装置的动作中所感测或测量到的数据;通过第一通讯部180来发送和接收到的数据。
第一通讯部180经由有线或无线与第二洗涤部150连接并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第一通讯部180根据第一控制部110的控制命令,将有关洗涤设定的数据、或者有关马达动作的数据向第二通讯部传输并接收第二通讯部的数据。
第一感测部160包括多个传感器,由此测量双洗涤装置的电压或电流,并且测量温度、水压、门状态等数据并输入至第一控制部110。
例如,对于第一感测部160而言,多个传感器分别设置在不同的位置,并且感测洗涤水的水位并将水位数据输入至第一控制部110,而且测量洗涤水的水温、控制电路内部的温度,在具有用于进行洗涤水的加热或烘干的加热器的情况下,可以用于感测加热器的温度。
第一马达驱动部130根据第一控制部110的控制命令而供应动作电力,使得与第一外桶相连接的第一马达131进行旋转动作。第一马达驱动部130根据设定对第一马达131的旋转方向、旋转角以及旋转速度进行控制。第一马达驱动部130根据所设定的洗涤模式和所进行的洗涤、漂洗、脱水而控制成第一马达131进行不同的动作。
此时,第一马达驱动部130将第一马达的旋转方向、旋转角以及旋转速度控制成不同,由此使第一外桶148内的洗涤水形成特定形状的水流
在规定时间的期间,第一马达驱动部130组合第一马达131的旋转、停止、反向旋转、以高速或低速进行旋转的多个动作中的至少一个,并将第一马达131控制成形成特定的水流。据此,第一马达的动作向容纳在第一外桶148内的洗涤物赋予特定的洗涤效果。
如此地,通过组合多个动作而形成特定的水流,来将赋予衣物解缠、浸泡、洗剂溶解、搓洗中任意一个洗涤效果的动作设定为一个运动。第一马达驱动部130将进行洗涤、漂洗、脱水的各个动作划分为运动单位,由此控制马达131。
此时,第一马达驱动部130在规定动作区间的期间进行一个运动。而且,第一马达驱动部130根据各个运动类型将构成一个运动的多个动作设定成不同并进行控制。据此,根据进行一次一个运动所需的时间、即动作区间以及运动类型,设定成不同。
第一控制部110根据从第一输入部144输入的运转设定而向第一阀门控制部170和第一马达驱动部130发送控制命令,由此对第一外桶148进行供水和排水,第一外桶148根据第一马达131的动作而进行旋转从而进行洗涤。第一控制部110控制洗涤、漂洗、脱水的一系列的洗涤过程。第一控制部110将所输入的运转设定存储于第一数据部120,使运转设定或动作状态经由第一输出部142输出。而且,第一控制部110通过第一通讯部180控制成运转数据传输至第二洗涤部150。
第一控制部110将用于进行基于洗涤设定的洗涤、漂洗、脱水过程的第一马达的动作划分为运动单位,向第一马达驱动部130发送控制命令,并且将第一马达进行一次任一运动的时间、即动作区间作为基准,向第一马达驱动部130发送控制命令。
此时,第一控制部110经由第一通讯部180与第二洗涤部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从而控制成第二洗涤部的第二马达231的动作区间和第一马达的动作区间互相不重叠。
即使在第一洗涤部和第二洗涤部同时进行洗涤的情况下,当启动或停止马达时,第一控制部110和第二控制部210互相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并确认马达的动作区间和关闭区间,由此互相交替地运转使得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同时不进行动作,从而使动作区间不重叠。
即,第一控制部110和第二控制部210互相经由通讯部持续地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在第一马达131进行一个运动的情况下,第二马达231停止动作并待机,当第一马达结束运动时,则第一马达待机,而第二马达231进行设定了的运动。
此时,第一控制部110和第二控制部210在控制第一马达131和第二马达231的根据运动类别的动作区间和关闭区间的过程中,根据其他马达的动作区间的大小设定关闭区间。
例如,当第一马达单独进行动作时,在实施运动的过程中,在第一动作区间的期间进行动作后,在第二关闭区间的期间待机,然后在第三动作区间的期间进行第二运动;当同时进行动作时,第一马达在第一动作区间的期间进行第一运动后,在第二关闭区间的期间待机,但即使第二关闭区间结束也不会立即进行第二运动,在第二马达的第二动作区间结束时,第一马达进行第二运动。
因此,由于整个洗涤时间增加关闭区间的大小所增加的部分,因此第一控制部110和第二控制部210根据发送和接收到的洗涤设定,在初始阶段反应出洗涤时间的基于控制马达的增加部分,由此可以计算出洗涤时间,或者在洗涤过程中可以改变洗涤时间并显示。
图6是在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双洗涤装置的第一和第二洗涤部的马达动作中用于参考的例示图。图6A是示出第一马达131的动作的图,图6B是示出第二马达231的动作的图。
如图6A、图6B所示,第一马达驱动部130根据第一控制部110的控制命令而控制第一马达131,而第二马达驱动部230根据第二控制部210的控制命令而控制第二马达231。据此,第一外桶148和第二外桶158进行动作,从而向容纳于内部的洗涤物赋予规定的洗涤效果。
第一通讯部180和第二通讯部280分别根据第一控制部110和第二控制部210的控制命令,互相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第一马达驱动部130根据第一控制部110的控制命令而控制第一马达131。据此,第一马达131在从第0时间T0至第1时间T1为止的第一动作区间的期间开通(on),由此根据第一运动进行动作,从第1时间T1停止动作。
另一方面,第二马达驱动部230根据第二控制部210的控制命令而控制第二马达231。此时,第二控制部210将从第一洗涤部140接收到的数据作为基础,判断第一马达131在第0时间T0开始动作,并且设定关闭区间以使第二马达待机。据此,第二马达驱动部230控制成第二马达231从第0时间T0至第1时间T1为止停止动作并待机。
当第一马达131的动作区间在第1时间T1结束时,第二马达驱动部230根据第二控制部210的控制命令,控制成第二马达231在从第1时间T1至第2时间T2为止的第二动作区间的期间进行动作。
此时,当第一马达131单独进行动作时,由于在第一动作区间的第一运动的关闭区间为从第1时间T1至第1-1时间T1-1为止,从第1-1时间T1-1开始进行下一个动作,由于第1-1时间T1-1为第二马达231的动作区间,因此第一控制部110将第一马达131的关闭区间的从第1时间T1至第1-1时间T1-1为止设定成从第1时间T1至第2时间T2为止。
据此,第一马达驱动部130控制成:使第一马达131以停止动作的状态从第1时间T1至第2时间T2为止待机,在第2时间T2进行动作。
第一控制部110使第一马达的关闭区间增加从第1-1时间T1-1至第2时间T2为止的部分,并且使洗涤时间增加第一马达的动作区间延迟的时间的部分。
第一马达131的动作区间设定为从第2时间T2至第3时间T3为止,由此第一马达131通过第一马达驱动部130进行规定的动作。
此时,第二控制部210将第二马达231的关闭区间设定为从第2时间T2至第3时间T3为止,据此,第二马达驱动部230使第二马达231以停止动作的状态待机。
从而,第二马达231待机至第3时间T3为止后,从第3时间T3至第4时间T4为止进行动作,而第一马达131待机;第一马达131从第4时间T4至第5时间T5为止进行动作,而第二马达231待机。
如此地,第一控制部110和第二控制部210分别设定动作区间和关闭区间,由此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互相进行相反的动作,从而动作区间互相不重叠。第一控制部110和第二控制部210在开始和结束一个动作区间时,经由通讯部互相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从而重复着动作区间和关闭区间。
此时,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的各个动作区间可以连续地进行相同的运动或可以进行不同的运动,在运动不相同的情况下,其大小也可设定成不同。
图7是在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双洗涤装置的马达的运动中用于参考的例示图。
在先前的图6中进行说明的多个动作区间的期间,第一马达131和第二马达231分别进行指定的运动。此时,在一个运动的动作区间内,第一马达131和第二马达231分别进行由旋转、停止、反向旋转、高速旋转、低速旋转中至少一个组合而成的多个动作,由此形成规定形状的水流或者向洗涤物赋予洗涤效果
例如,运动赋予由衣物解缠、浸泡、洗剂溶解、搓洗中任一洗涤效果。
如图7所示,第一马达131从第2时间T2至第3时间T3为止进行由多个动作构成的运动。
例如,第一马达131被第一马达驱动部130控制,由此在第1时间的期间以第一旋转速度重复三次旋转和停止,并且在第2时间的期间以低于第一旋转速度的第二旋转速度进行旋转后停止,而且在第3时间的期间以第一旋转速度进行旋转。
如此地,在一个动作区间的期间,马达可以进行多个动作,而且在一个动作区间的期间也可以连续地进行一个动作。
这只是一个运动中所包括的多个动作的一例,并不限于附图,各个运动分别可以由不同的动作构成。
图8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双洗涤装置的第一和第二洗涤部的动作的控制方法的顺序图。
如图8所示,第一控制部110在第一洗涤部140和第二洗涤部150同时进行动作的情况下,随着第一洗涤部140进行洗涤、漂洗、脱水的洗涤过程,向第一马达驱动部130发送用于驱动马达的控制命令。此时,第一控制部110经由第一和第二通讯部180、280与第二洗涤部150的第二控制部210互相发送和接收有关马达动作的数据,由此相反地设定各个马达的动作区间使得其不重叠。而且,第一控制部110和第二控制部210分别根据其他马达的动作区间而设定关闭区间。
第一控制部110根据洗涤设定接收第一洗涤部的动作命令,由此控制第一洗涤部(S310)。
第一控制部110在驱动第一马达131之前判断第二马达是否处于动作中(S320)。
第一控制部110对应于经由第一通讯部180接收到的第二马达231的动作的数据,当第二马达在动作区间的期间进行规定动作时,使第一马达131待机(S330)。
另一方面,当第二马达231在关闭区间停止动作时,向第一马达驱动部130发送控制命令使得第一马达131进行基于规定运动的动作,并且向第二洗涤部传输第一马达131的动作区间和动作状态的数据(S340)。
第一马达驱动部130根据控制命令向第一马达131施加动作电源,由此使第一马达在第一动作区间的期间进行由旋转、停止、反向旋转、高速旋转、低速旋转中至少一个组合而成的运动。
此时,当第二控制部210经由第二通讯部280接收有关第一马达的动作区间的数据时,设定第二马达的关闭区间从而使其以停止动作的状态待机。此时,第二马达的关闭区间对应于第一马达的动作区间。
如果第一马达131在第一动作区间的期间进行由多个动作构成的运动后,结束基于规定运动的所有动作,则第一控制部110经由第一通讯部180向第二洗涤部传输第一马达131的停止动作状态和关闭区间的数据(S350)。
而且,第一控制部110控制第一马达驱动部130,使得第一马达在对应第二马达的动作区间而设定的第二关闭区间的期间待机。
如果第二关闭区间结束,则第一控制部110向第二洗涤部150传输数据,并且根据其响应判断第二马达231是否处于动作中(S360)。第一控制部110在第二马达231的动作区间未结束的情况下,使第一马达131待机(S370)。
在第二马达231未处于动作中的情况下,即动作区间结束或为关闭区间的情况下,第一控制部110向第一马达驱动部130发送控制命令,并且向第二洗涤部传输第一马达的动作区间的数据。
第一马达驱动部130控制第一马达使得其在第三动作区间的期间进行基于规定运动的动作(S380)。
指定的洗涤设定结束为止反复进行(S390)。
图9是示出图8的双洗涤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的流程图。
如图9所示,第一洗涤部140和第二洗涤部150经由第一通讯部180和第二通讯部280互相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由此判断马达的动作状态。
第一马达131在第一动作区间的期间进行基于规定运动的动作的情况下(S410),第一控制部110向第二洗涤部150传输第一马达的动作区间的动作通知(S420)。第二洗涤部150传输针对确认接收的响应。
第二洗涤部150根据动作通知而判断第一马达的第一动作区间,并对应第一动作区间而对第二马达设定第一关闭区间,使其待机(S430)。
如果第一马达131结束基于运动的动作,则第一马达驱动部130使第一马达停止。此时,第一控制部110向第二洗涤部传输针对第一马达的动作区间结束的停止通知(S450)。第二洗涤部150传输针对确认接收的响应。
当第一马达131的第一动作区间结束时,第二洗涤部150设定第二马达231的第二动作区间,并且使第二马达在第二动作区间的期间进行基于规定运动的动作(S460)。
此时,第二洗涤部150的第二控制部210向第一洗涤部140传输第二马达231的第二动作区间的动作通知(S470)。第一洗涤部140传输针对确认接收的响应。
据此,第一控制部110对应于第二马达231的第二动作区间而设定第一马达的第二关闭区间,使第一马达待机(S480)。
如果第二马达231结束动作并停止(S490),则第二控制部210向第一洗涤部140传输第二马达的停止通知(S500)。第一洗涤部140传输针对确认接收的响应。
据此,第一控制部110设定第一马达131的第三动作区间,从而使第一马达在第三动作区间的期间进行动作。
第一洗涤部140和第二洗涤部150将马达的进行洗涤、漂洗、脱水的所有动作划分为运动单位,并且互相通过通信来设定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的动作区间和关闭区间,由此控制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使得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不同时进行动作。
据此,本发明即使在多个洗涤部同时进行动作的情况下,也可以以运动单位相反地设定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的动作而使动作区间不重叠,由此防止振动的增加,并且防止瞬间耗电量的急剧增加,从而能够提高能量效率。
以上,说明了在具有第一洗涤部和第二洗涤部的双洗涤装置中,当两者同时驱动时可以提供更高可靠性的双洗涤装置和控制方法的实施例。
如上所述,双洗涤装置可以看做一个洗涤装置,并且可以看做在一个洗涤装置具有两个子洗涤装置的洗涤装置。因此,用户单独使用双洗涤装置中的各自的子洗涤装置,但在整体上作为一个产品使用。
因此,在任意一个子洗涤装置的工作并不如意的情况下,会想到是产品的整体问题而不是产品的一部分问题。例如,在第二洗涤部存在异常的情况下,用户判断双洗涤装置整体存在异常。对于这种双洗涤装置而言,第一洗涤部和第二洗涤部并不是单独供应的,而是由一个供应商提供的,因此可靠性对于用户是非常重要的。
这是因为,在第一洗涤部和第二洗涤部分开的情况下,可能不是高价的高档产品,但是第一洗涤部和第二洗涤部作为一体以双洗涤装置提供的情况下,双洗涤装置可能是高档产品。
所述的实施例可以是用于顺利地驱动双洗涤装置整体的实施例,后述的实施例是用于顺利地驱动滚筒容量小的第二洗涤部的实施例。即,通过后述的实施例,不仅可以顺利地驱动第二洗涤部,而且可以增加双洗衣装置整体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而且,在第二洗涤部为单独的、独立的洗涤装置的情况下,可以提供其本身也能够增加可靠性和耐久性的洗涤装置。
如上所述,第二洗涤部的滚筒158可以设置成以垂直轴作为基准进行旋转,并且可以设置成洗涤物从上部朝向下部投入到滚筒内部。由于与第二洗涤部相比尺寸小,因此在整体上第二洗涤部的高度优选小于第一洗涤部的高度。
因这种第二洗涤部的大小只能降低滚筒158的容量,但是为了防止滚筒容量过于变小,滚筒158的直径优选大于高度。当然,也可以对应这种滚筒的形状和尺寸而决定外桶的形状和尺寸。
因受到第二洗涤部高度的限制,增加用于驱动滚筒的驱动单元、尤其是马达的高度也会受到限制。这是因为,如果马达的高度变大,则第二洗涤部的高度也必然变大。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从用户的使用状况来看,可以确认第二洗涤部主要使用于少量的洗涤以及煮洗。
考虑到顶部投入式的特征以及第二洗涤部的高度特性,可以了解只有非常狭小的空间形成在外桶的最下部和第二洗涤部的最下部之间。
从煮洗的特性上可知,当通过设置于外桶内部的外桶加热器来加热洗涤水时,用于对所产生的热量进行自然散热的空间是非常狭小的。
而且,在外桶的外侧面、尤其是下部的外侧面安装有定子,由此可知非常多的外桶内部的热量可能会传递至定子。在该情况下,需要对定子本身所产生的热量以及通过外桶传递至定子的热量进行有效的散热。即,需要有效地冷却定子。在没有有效地冷却定子的情况下,马达会破损或者难以进行高效的驱动。
如上所述,第二洗涤部的不紧凑的结构不但被认为是第二洗涤部的问题,而且还可能被认为是洗涤装置整体的问题。这是因为,通常,用户通过一个生产商或产品的销售商来购买双洗涤装置的整体。而且,将双洗涤装置认为是一个高档的产品。
以下,通过图10至图14,对双洗涤装置中能够有效地冷却用于驱动滚筒的马达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尤其,对这种马达或马达的转子适用于双洗涤装置的第二洗涤部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省略通过图1和图2进行说明的与现有转子相同或类似的特征的详细说明。而且,包括马达在内的用于驱动滚筒的驱动单元本身是一般的项目,因此只要与本实施例相比没有特别之处,就省略其详细说明。具体而言,在外转子式马达(转子在相对于定子的半径方向上的外侧进行旋转的马达)中,用于连接定子、滚筒轴、转子以及滚筒轴的连接器、用于将定子安装于外桶的结构、用于使滚筒轴和滚筒相结合的三角支架(spider)等的驱动单元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畴,因此省略其具体说明。当然,进行说明的转子的实施例可以与普通的驱动单元一起适用。
首先,通过图10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转子300的转子框架320包括侧壁330、底壁340、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壁340的空气流入部341。在所述侧壁330可以设置有磁体(magnet)360。
所述空气流入部341可以在半径方向上延伸而形成,并且可设置有多个。而且,空气流入部341可沿圆周方向设置。而且,各个空气流入部在圆周方向上的间隔可以形成为固定。
所述空气流入部341可以包括开口343。所述开口343可以设置在转子框架320的内部。而且,所述开口343在转子的底壁340可以以垂直形状形成。因此,外部空气从转子300的外部不会朝向定子方向(以图10为基准,垂直朝向上部的方向)流入,而是从转子300外部朝向圆周方向流入。即,外气朝向不与转子的旋转轴方向垂直的转子旋转方向、或与旋转方向平行的方向流入至转子内部。因此,外气的流入方向不会扭曲或弯折,从而能够使外气更顺畅地流入至转子内部
所述空气流入部341包括多个侧壁,以形成这种开口343。这种侧壁可以与所述转子框架320的底壁340一体形成。
具体而言,在所述底壁340可形成有在半径方向上延伸的切口部349。对于所述转子框架320而言,侧壁330、底壁340以及集线器350可以一体形成,并且可以通过对如铁板的材质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
在所述冲压加工中,可以通过将与所述切口部349相邻的底壁340向上部挤压来形成凸出部342,由此可以形成开口343。从而,所述开口343的面积可以是所述切口部349的长度和凸出高度的乘积的值。
所述凸出部342在底壁340可以以规定高度朝向定子方向凸出。在将转子框架320倒过来的情况下,所述凸出部342也可以称为凹陷部。
此处,所述凸出部或凹陷部由多个侧壁形成,由此形成规定的空间。这种凸出部可以称为,使外部空气持续地流入且使空气的流动穿过所述开口343而引导至转子框架的内部的通道。由于外部空气穿过所述通道而流入至转子内部,因此为了与后述的通道区分,所述通道可称为外气流入通道342。
具体而言,外气流入通道342包括形成于半径方向上的内侧的内侧壁346和形成于半径方向上的外侧的外侧壁345。所述内侧壁346和外侧壁345可以沿圆周方向延伸。因此,所述内侧壁和外侧壁可以以直线或曲线形状形成。
所述内侧壁346和外侧壁345的上部可以经由上侧壁348而互相连接。所述上侧壁348可以相对于转子框架的底壁340朝向上部凸出而形成,上侧壁348可以设置成实质上与所述底壁340互相平行。因此,所述上侧壁348在所述内侧壁346的上部朝向外侧壁345的半径方向上的外侧延伸,由此在所述外侧壁345的上部与所述外侧壁345连接。
在圆周方向上与所述开口343面向的位置,可以形成有前侧壁347。所述前侧壁347与所述内侧壁346和外侧壁345一样,实质上从底壁340朝向垂直方向(定子方向)延伸而形成,并且使所述内侧壁346和外侧壁345相连接。
此处,前侧壁347可以是根据转子的旋转方向而命名的。可以形成与前侧壁面向的后侧壁,因此可以称为开口343形成于后侧壁。
因此,所述凸出部或凹陷部形成为上侧、左右两侧以及前侧被封闭的空间形状,在后方侧形成开口。当然,凸出部或凹陷部的下侧是开放的。即,外气流入通道的下侧是开放的。
此处,所述外气流入通道的体积概略性地定义成如下。为便于理解,假设内侧壁和外侧壁是具有相同长度的直线。并且,假设切口部349和前侧壁是具有相同长度的直线。此时,所述外气流入通道的体积可以是内侧壁(或外侧壁)的长度、切口部(或前侧壁)的长度以及凸出部的凸出高度的乘积的值。
即,在转子框架320的外侧、具体在转子框架的底壁340,形成有与所述凸出部的体积相当的空间,这种空间可以称为直接与开口343连通的空间。
因此,当转子300以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时,所述凸出部内部的空气可以经由所述开口343流入至转子框架320的内部。当然,在外气流入通道342中可以填满新的外气,并且重新流入至转子框架320的内部。即,随着转子框架内部的热空气被动地向转子框架的外部排出,冷空气不是流入至转子框架的内部,冷空气而是主动地流入到转子框架的内部,从而转子内部的热空气向转子框架的外部排出。因此,增加了空气的流动量,并且冷空气更加顺畅地流入至定子,从而能够冷却定子。
另一方面,所述开口343可以称为空气从一个外气流入通道342的内部流出的结构。换言之,由于是由底壁340、外侧壁345、内侧壁346以及上侧壁348定义的开口343,因此被这些壁引导的空气可以经由所述开口343顺畅地流入到转子框架320的内部。
而且,以外气流入通道在圆周方向上延伸作为前提,被所述转子框架的底壁340、外侧壁345以及内侧壁346引导的空气流入至转子框架320的内部。
因此,能够显著地降低空气的流动方向在开口343附近急剧发生变化而形成涡流的现象,并由此能够显著地提高经由开口343所流入的空气的流速和流量。提高空气的流速和流量是指提高定子的冷却效率。
所述外气流入通道342可以称为,在底壁凸出或凹陷而形成,并至少具有三个面且在圆周方向上延伸而与所述开口343相连接的结构。所述通道是外部空气聚集的空间,可以称为将外部空气向所述开口343引导的引导空间。
形成于所述转子框架320的底壁340的中心的集线器350,是用于与连接器相结合的部分。因此,为了与连接器牢固地相结合,包括从底壁340凸出的水平面351。而且,在所述水平面351的半径方向上的外侧和内侧,形成有外侧面353和内侧面352。
优选地,所述集线器的内侧面实质上形成为垂直面。而且,所述内侧面优选具有规定的半径。这是因为,滚筒轴穿过所述内侧面而插入。
而且,所述集线器的外侧面可以具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可以朝向中心向上倾斜而形成。
此处,所述集线器的水平面、内侧面以及外侧面可以是形成为与连接器的形状相结合的结构。如图10所示,形成为与这种面的形状相结合的连接器,是从转子框架320的下部朝向上部与所述转子框架320相结合的。因此,连接器和集线器可以在半径方向上牢固地固定。当然,通过螺栓等的附加连接单元来结合连接器和集线器,由此保障轴向和圆周方向上的结合力。
与所述的说明不同,集线器的水平面可以是转子框架的底壁的一部分。即,可以具有与底壁相同的平面。
比较图1和图10,可以确认在图10中可以省略掉凸起部44。即,可以确认通过形成空气流入部341的外气流入通道的本身来补强底壁340的刚性。因此,可以确认:以图1所示的转子和图10所示的转子的大小相同作为前提,通过本实施例可以形成多两倍的空气流入部341。即,可以确认:即使用于使空气流入至转子内部的开口343的半径方向上的长度相同,也能更加增加其数量。
但是,如上所述,增加开口343的高度将会受到限制。因此,通过增加开口343的高度来增加开口面积将会受到限制。并且,由于开口343形成于底壁340,因此增加开口的半径方向上的长度也会受到限制。尤其,开口优选形成在侧壁330和集线器350之间,因此增加开口的半径方向上的长度将会受到限制。
当然,开口343可以与侧壁330相连。但是,在该情况下,侧壁能够弯曲的空间和外侧壁345能够弯曲的空间可能会消失或变得非常狭小。因此,优选在侧壁330和外侧壁345之间形成某种程度的半径方向上的余量长度。
而且,开口343可以与集线器350相连。但是,在该情况下,内侧壁346能够弯曲的空间和集线器350能够弯曲的空间可能会消失或变得非常狭小。因此,优选在集线器350和内侧壁346之间形成某种程度的半径方向上的余量长度。
另一方面,可以查看开口的面积与空气的流量和流速的关系。此时,可以确认开口的面积随着开口在半径方向上的长度的增加而变大。
可以确认:当空气与开口的面积无关地以相同的流量经由开口流入时,开口的面积越小则流速越增加。所述开口的位置大致与定子绕组的位置相对应。因此,如果开口的长度增加,则开口的面积增加或流速降低,并且空气流向与定子的绕组不相干的方向。相反,在不顾开口面积的减小而对应于定子绕组的位置形成开口位置的情况下,空气可能会以增加的流速集中流向定子。因此,优选在以开口343为基准的半径方向上的外侧和内侧设置连续的底壁340。即,优选地,将开口从定子绕组的半径方向上的位置进一步延伸至半径方向上的外侧为止,或者将开口进一步延伸至半径方向上的内侧。
与增加开口343的数量的情况相比,增加与开口343连通的外气流入通道的体积可以具有更高效的冷却性能。这是因为,沿着圆周方向越密集地形成用于流入空气的开口,在整个圆周方向上越妨碍连续的空气流动。
与其增加这种开口343的数量,不如通过增加外气流入通道的体积来容纳更多的外部空气,并且经由该开口343流入至转子框架320的内部是更有效果。
图11可以是将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的通道342的长度或体积在圆周方向上进一步增加的实施例。在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空气流入部341和空气流入部341之间的圆周方向上的间隔大于空气流入部341的圆周方向上的长度。
具体而言,空气流入部341包括内侧壁346和外侧壁345,所述内侧壁346和外侧壁346的圆周方向上的长度优选互不相同。即,外侧壁的长度优选大于内侧壁346的长度。因此,空气流入部341可以形成为扇形。
在本实施例中,空气流入部341和空气流入部341之间的圆周方向上的间隔可以大于空气流入部341的圆周方向上的长度。但是,随着通道342的圆周方向上的长度的增加,两者大小互相变得不同。即,随着通道342的圆周方向上的长度的增加,空气流入部341和空气流入部341之间的圆周方向上的间隔小于空气流入部341的圆周方向上的长度。
此时,经由任一空气流入部341而流入的空气,直接与相邻的空气流入部341的前侧壁347发生碰撞。从而,可能会妨碍顺畅的空气流动。为解决该问题,与图示的情况不同,前侧壁347和上侧壁348互相可以形成锐角,而不是形成直角。而且,前侧壁347和上侧壁348互相可以以曲面相连接,这些在整体上也可以以一个曲面壁形成。在该情况下,根据所述后侧壁和上侧壁的角度或形状不同,外侧壁345和内侧壁346的形状也会不同。
为了实现存储外部空气的凸出部342的体积扩大和空气流入部不妨碍流入至相邻的空气流入部的空气流动的目的,可以提出如图12所示的实施例。
如图所示,可以形成为多个空气流入部沿着圆周方向互相连续的形状。此时,空气流入部341的后侧壁和上侧壁348可以形成为一个倾斜壁或曲面壁。因此,从任一空气流入部341流入的空气,可以沿着相邻的空气流入部的倾斜壁或曲面壁并朝向圆周方向上升的同时进行流动。因此,通过凸出部342的结构上的特征来引起顺畅的空气流动和空气的上升。
本实施例中,多个空气流入部341沿着圆周方向相连接,因此外侧壁345的圆周方向上的长度应该大于内侧壁346的圆周方向上的长度。
以下,参照图13,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在通过图10至图12来说明的实施例中复合地实现。
在本实施例中,与所述的实施例相同地,可以包括具有外气流入通道342,并且与所述外气流入通道342相连通的外气供应通道360。
如上所述,外气可以经由外气流入通道342而聚集并引导至转子框架320的内部。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形成外气供应通道360,使得大量的外气流入至外气流入通道342并最终可以流入至转子框架的内部。
外气供应通道360是在圆周方向上形成的通道,可以从底壁340凹陷或凸出而形成。即,底壁340的一部分可以朝向定子方向凸出而形成。
所述外气供应通道360可以以环状形成,可以形成于所述外气流入通道342的半径方向上的内侧。具体而言,外气供应通道360可以形成在外气流入通道342和集线器350之间。
所述外气供应通道342和外气流入通道360的凸出高度互相可以相同。由此,该两个通道的上侧壁互相可以在相同的高度相连接。
此处,所述外气供应通道360和外气流入通道342互相可以连通。
所述外气供应通道360可以包括内侧壁363和外侧壁361。内侧壁363可以沿着圆周方向以嵌入的方式连续形成。即,内侧壁363沿着圆周方向完全被封闭。外侧壁361和内侧壁363可以通过上侧壁362相连接。所述上侧壁362可以是底壁340向上部凸出的水平壁。
所述外侧壁361可以沿着圆周方向断续地形成,而非连续地形成。即,外气流入通道342和外气供应通道360通过未形成有所述外侧壁361的部分互相连通。
所述外侧壁361可以从任一空气流入部342的开口343延伸至相邻的空气流入部342的前侧壁347为止而形成。
这种外气供应通道360可以提供如下效果。
所述外气供应通道360起到从转子框架320的外部底面沿着圆周方向使外气的流动聚集的功能。即,随着转子框架320进行旋转,转子框架的外部底面周围的空气聚集在所述外气供应通道360。尤其,位于转子框架的中心部分的周围空气向半径方向上的外侧流动,由此聚集到所述外气供应通道360。
沿着所述外气供应通道360流动的空气被引导至所述外气流入通道342,并流入到转子内部。
为了使空气经由任一开口343流入,空气需流畅地流入到开口的半径方向上的内侧和半径方向上的外侧。因此,半径方向内侧的空气可以通过所述外气供应通道360聚集并供应至外气流入通道。
因此,大量的外气能够更顺畅地、更有效地流入至转子内部。
另一方面,所述外气供应通道360和外气流入通道342可以是一个通道。此时,可以将外气流入通道的外侧壁称为第一壁,可以将外气供应通道的外侧壁称为第二壁,以及可以将外气供应通道的内侧壁称为第三壁。这些壁在半径方向上互相可以隔开间隔而形成。
并且,在外气供应通道和外气流入通道为一个通道时,可以将形成有开口的侧壁称为第一侧壁,可以将外气流入通道的前侧壁称为第二侧壁,以及可以将外气流入通道和外气供应通道的上侧壁称为第三侧壁。
从而,单一的通道可以由第一壁、第二壁、第三壁、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第三侧壁形成。如上所述,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通过一个倾斜面或曲面能够形成单一的侧壁。
对所述外气供应通道360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在先前的说明中,单独对外气供应通道360和外气流入通道342进行了说明,组合这些可以形成一个通道。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转子框架320形成外气供应通道360,使得大量的外气能够流入至转子框架320的内部。
所述外气供应通道360在圆周方向上形成,并且可以从所述转子框架320的底壁340凹陷或凸出而形成,以使在转子300进行旋转时,使位于所述转子框架320外部的外气聚集并使其流动。即,使底壁340的一部分朝向定子方向凸出而形成,从而所述底壁的外侧能够以凹陷的环状形成。换言之,从转子框架320的内部看时,外气供应通道360能够以凸出的环状形成,从转子框架320的外部看时,外气供应通道360能够以凹陷的环状形成。
所述外气供应通道360可以包括内壁363和外壁361。所述内壁363可以沿着圆周方向以完全嵌入的方式形成。而且,外壁361可以形成为沿着圆周方向与所述外气供应通道360的内部连通。即,所述外壁361的部分区间封闭,而部分区间开放。因此,外气供应通道360内部的空气可以通过外壁361的开放区间流向外气供应通道360的外部。
所述外壁361的封闭区间和开放区间可以沿着圆周方向交替形成。
所述外壁361和内壁363优选通过上侧壁362互相连接。所述上侧壁362可以是底壁340朝向上部凸出的水平壁。
当所述上侧壁362冲压形成时,上侧壁362的一部分可以形成为朝向转子框架的外侧(与定子方向相反的方向)凸出。即,水平的上侧壁362的一部分可以朝向下方凸出。其可以作为叶片362a在外气供应通道360中起到促进外气流动的功能。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壁361可以沿着半径方向弯曲。因此,所述外气供应通道360可以包括:内壁363和外壁361之间的宽度为h的相对狭窄的区域(narrow region)381;内壁363和外壁361之间的宽度为H的相对宽广的区域(wide region)382。此处,宽度H大于宽度h。即,所述外壁361在狭窄区域381和宽广区域382沿着圆周方向延伸,而在狭窄区域和宽广区域相遇的部分沿着半径方向延伸。其结果,外气供应通道360的内壁363为具有相同半径的连续的壁,而外壁361形成为具有小半径和大半径的壁互相交替而成的连接的形状。简单来说,外气供应通道360的外壁可以形成为锯齿状。
具体而言,所述外壁361可以包括:在所述狭窄区域381与所述内壁363面对(facing)的圆周方向壁部(wall in a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361a;在所述宽广区域382与所述内壁363面对的圆周方向壁部361b。而且,所述外壁361可以包括在与所述内壁363交替的方向上弯曲的半径方向壁部(wall in a radial direction)361c。所述圆周方向壁部361a的半径小于所述圆周方向壁部361b的半径。
在与所述狭窄区域381的一端相反(opposite)的外壁361的半径方向壁361c,优选形成外气流入口373。从所述的外气流入通道342的观点,所述外气流入口373可以是与开口343相同的结构。此处,所述半径方向壁部361c可以包括相对于转子框架320的旋转方向的前方壁部和后方壁部。此时,所述外气流入口373优选形成在后方壁部。
穿过狭窄区域381的外气经由所述外气流入口373向宽广区域382扩散,同时可以较强地流入到所述外气流入口373。并且,与所述外气流入口373面向的半径方向壁部361c、即前方壁部在所述转子进行旋转时,起到在外气供应通道360中引起外气流动的功能。即,起到作为叶片的功能。
所述狭窄区域381的外壁361可以倾斜而形成。即,狭窄区域381的圆周方向壁部361a的一端与另一端相比形成于半径方向上的外侧或内侧。相对于转子的旋转方向的前方与后方相比,优选形成在半径方向上的外侧。在该情况下,半径方向壁部361c中的前方壁部的半径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后方壁部的半径方向上的长度。从而,可以形成如风车状的外气供应通道360。
在所述狭窄区域381的倾斜的外壁361a,可以追加形成所述外气流入口373。由此,除了所述宽广区域382以外,所述外气流入口373在与所述转子的旋转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也形成于狭窄区域381,从而外气不弯折而可以以流动速度直接流入到转子的内部。
作为另一个例子,虽在附图中并没有示出,但所述外壁361可以在圆周方向上连续地形成,而所述内壁363可以不连续地形成。即,所述内壁363可以断续地或弯曲而形成。此处,所述内壁可以是与所述的实施例中的外壁相同的结构。简单来说,可以是将图13所示的空气流入部341或外气流入通道360的半径方向上的内侧和外侧正相反地调换的形状。即,半径方向上的外侧不是锯齿状,而半径方向上的内侧的形状可以变更为锯齿状。
作为另一个例子,虽在附图并没有示出,但所述外壁361和内壁363分别可以在圆周方向上断续地或弯曲而形成。简单来说,如图13所示的空气流入部341或外气流入通道360的半径方向上的内侧和外侧均变更为锯齿状。
此时,所述内壁和外壁包括半径方向壁部,所述半径方向壁部在所述狭窄区域381在圆周方向上互相面向而形成,而在所述宽广区域382互相朝向相反方向弯曲的。在该情况下,所述半径方向内侧的锯齿和半径方向外侧的锯齿的圆周方向上的中心可以互相相同。
如上所述的外气供应通道360可以提供如下效果。
所述外气供应通道360起到从转子框架320的外部底面沿着圆周方向使外气的流动聚集的功能。即,随着转子框架320进行旋转,转子框架的外部底面周围的空气聚集在所述外气供应通道360。
尤其,位于转子框架的中心部分的周围空气朝向半径方向上的外侧流动,由此聚集到所述外气供应通道360。并且,沿着所述外气供应通道360流动的空气引导至所述外气流入口373,并流入到转子内部。
由此,外气能够非常有效地、顺畅地流入到转子内部。通过以上,转子内部的热量能够非常有效地、顺畅地向转子外部排出。
图14是从图13所示的实施例变形的实施例。
其特征可以是外气流入通道以螺旋形状形成。在外气供应通道中朝向圆周方向进行旋转的空气流动移动至半径方向上的外侧,由此移动至空气流入通道。因此,此时可能会产生空气流动阻力。因此,通过将外气流入通道以螺旋形状形成来能够降低空气流动阻力。
在该情况下,外气流入通道的外侧面和前方侧面互相连接,由此可以形成单一的曲面。据此,空气的流动方向不会急剧发生变化,由此能够顺利地引导并流入至转子内部。
同时,这种外侧面和前方侧面可以起到作为叶片的功能。因此,通过所述叶片能够活跃地进行转子框架外部的空气流动,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流入至转子框架的内部。
在所述的实施例中,转子框架是对铁板进行冲压而形成的。即,整个转子框架可以由单一的材质和单一的主体形成。即,通过冲压平坦的铁板而实施弯曲和弯折来将侧壁、集线器以及空气流入部形成为一体。
因此,空气流入部的结构与图示的情况不同,各个侧壁互相垂直弯曲且不连接。即,可以互相形成垂直,并且棱角部分具有圆形且互相连接。
与这种铁板的冲压不同,通过铝压铸可以形成转子框架。在该情况下,能够更精密地形成空气流入部的复杂形状。
构成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所有结构要素结合成一个而进行动作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是必须限定于这种实施例。只要是本发明的目的范畴,实施例的所有结构要素也可以选择性地结合一个以上而进行动作。
以上仅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只要是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实质性特点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多种多样的修改和变形。
以下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列表。
【实施例1】
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双洗涤装置,包括:
第一洗涤部,具有第一外桶、第一滚筒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滚筒的第一驱动单元;第二洗涤部,具有第二外桶、第二滚筒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滚筒的第二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滚筒的直径大于高度,具有与所述第一滚筒的旋转轴交叉的旋转轴,
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包括:定子,固定于所述第二外桶的底壁的外部面;滚筒轴,贯通所述第二外桶并与所述第二滚筒连接;以及转子,与所述滚筒轴相结合并支撑为以包覆所述定子的方式进行旋转,
所述转子包括转子框架、磁体以及使所述转子框架和所述滚筒轴相结合的连接器,
所述转子框架包括:安装有所述磁体的侧壁;从所述侧壁的下部末端水平延伸的底壁;以及形成于所述底壁的空气流入部,
所述空气流入部包括:
第一壁,朝向所述定子凸出且与所述转子的侧壁面向而形成,并且以固定间隔形成在圆周方向上;
第二壁,在从所述转子侧壁比所述第一壁更靠近半径方向上的内侧的位置朝向所述定子凸出而形成,在圆周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壁互相交替形成;
第三壁,在从所述转子侧壁比所述第一壁更靠近半径方向上的内侧的位置以与所述第一壁和第二壁面向的方式朝向圆周方向凸出形成;以及
多个侧壁,使所述第一壁和第二壁连接,
所述侧壁包括:第一侧壁,在所述第一壁的一端与相邻的第二壁的一端连接;以及第二侧壁,在所述第一壁的另一端与相邻的第二壁的一端连接,
在所述第一侧壁形成有空气流入至所述转子框架的内部的开口。
【实施例2】
根据第1实施例的双洗涤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
结合成所述第二洗涤部能够从所述第一洗涤部分离。
【实施例3】
根据第1实施例的双洗涤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洗涤部中,所述第二外桶和所述第二滚筒在垂直方向上配置。
【实施例4】
根据第3实施例的双洗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洗涤部配置于所述第一洗涤部的上部。
【实施例5】
根据第1实施例的双洗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包括集线器,所述集线器在所述底壁的中央部朝向所述滚筒的轴向凸出而形成,具有与所述定子相向的水平面、和与所述滚筒轴相向的垂直面。
【实施例6】
根据第5实施例的双洗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由塑料材质形成且与所述滚筒轴相结合,并紧贴于所述集线器的水平面和垂直面而与所述转子框架相结合。
【实施例7】
根据第6实施例的双洗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线器设置成与所述空气流入部的第二壁相向,包括朝向所述定子凸出的另一垂直面。
【实施例8】
根据第6实施例的双洗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线器的水平面为与所述空气流入部的第三壁相邻的转子的底壁。
【实施例9】
根据第1实施例的双洗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流入部的第二侧壁相对于所述转子旋转方向形成前方;形成有用于使空气流入的所述开口的第一侧壁相对于所述转子旋转方向形成后方。
【实施例10】
根据第1实施例的双洗涤装置,其特征在于,
形成于所述空气流入部的第一侧壁的开口形成为与所述转子底壁垂直。
【实施例11】
根据第1实施例的双洗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流入部的第二侧壁的长度大于形成有所述开口的第一侧壁的长度。
【实施例12】
根据第1实施例的双洗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流入部的第二壁的一侧与该第二壁的另一侧相比在半径方向上更靠近所述转子的侧壁。
【实施例13】
根据第12实施例的双洗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流入部的第一侧壁与第二壁的一侧相连接,该第二壁在半径方向上更靠近所述转子的侧壁而形成。
【实施例14】
根据第12实施例的双洗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流入部的第二壁的位于相对于所述转子旋转方向的前方的一侧与位于后方的另一侧相比,在半径方向上更靠近所述转子的侧壁。
【实施例15】
根据第1实施例的双洗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流入部的第二壁还包括能够使空气流入的开口。
【实施例16】
本发明的第16实施例的洗涤装置的驱动单元,所述洗涤装置包括外桶、容纳于所述外桶内并对洗涤物进行洗涤的滚筒、以及与贯通所述外桶的滚筒轴相连接而驱动所述动滚筒的驱动单元,该驱动单元的特征在于,包括:
定子,固定于所述外桶的底壁的外部面;
转子,与所述滚筒轴相结合并支撑为以包覆所述定子的方式进行旋转,
所述转子包括转子框架、磁体以及使所述转子框架和所述滚筒轴相结合的连接器,
所述转子框架包括用于安装所述磁体的侧壁、和从所述侧壁的下部末端水平延伸的底壁,
在所述底壁形成有外气供应通道,该外气供应通道在圆周方向上朝向定子凸出,并具有在所述底壁外侧连续凹陷的形状,
所述外气供应通道具有形成于半径方向上的内侧的内壁、以及与所述内壁相比形成于半径方向上的外侧的外壁,
并且包括:所述内壁和外壁的宽度相对较小的狭窄区域(a narrow region);以及与所述狭窄区域连通且所述内壁和外壁的宽度相对较大的宽广区域(a wide region),
与所述狭窄区域的一端面向的所述宽广区域的内壁或外壁,形成有外气流入口。
【实施例17】
根据第16实施例的洗涤装置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气供应通道的内壁在圆周方向上连续地形成,而所述外壁朝向圆周方向弯曲而形成。
【实施例18】
根据第17实施例的洗涤装置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壁包括:在所述狭窄区域与所述内壁相向的圆周方向壁部;在宽广区域朝向半径方向弯曲以与所述内壁交替的半径方向壁部。
【实施例19】
根据第18实施例的洗涤装置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气流入口形成于所述外壁的半径方向壁部中的任意一处。
【实施例20】
根据第19实施例的洗涤装置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气流入口位于所述外壁的半径方向壁部中的相对于所述转子的旋转方向的后方。
【实施例21】
根据第18实施例的洗涤装置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狭窄区域或所述宽广区域中的圆周方向壁部相对于圆周方向倾斜的形成。
【实施例22】
根据第21实施例的洗涤装置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狭窄区域中的圆周方向壁部倾斜形成,使得相对于所述转子旋转方向的前方侧与后方侧相比形成于半径方向上的外侧。
【实施例23】
根据第22实施例的洗涤装置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狭窄区域的圆周方向壁部还形成有所述外气流入口。
【实施例24】
根据第18实施例的洗涤装置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宽广区域的半径方向壁部朝向内壁的垂直方向弯曲。
【实施例25】
根据第16实施例的洗涤装置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气供应通道的外壁在圆周方向上连续地形成,而所述内壁朝向圆周方向弯曲而形成。
【实施例26】
根据第25实施例的洗涤装置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壁包括:
圆周方向壁部,在所述狭窄区域与所述外壁相向;半径方向壁部,在宽广区域朝向半径方向上的内侧弯曲以与所述外壁交替。
【实施例27】
根据第25实施例的洗涤装置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气流入口形成于所述内壁的半径方向壁部中的任意一处。
【实施例28】
根据第27实施例的洗涤装置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气流入口位于所述内壁的半径方向壁部中的相对于所述转子旋转方向的后方。
【实施例29】
根据第26实施例的洗涤装置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狭窄区域或所述宽广区域中的圆周方向壁部相对于圆周方向倾斜而形成。
【实施例30】
根据第29实施例的洗涤装置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狭窄区域中的圆周方向壁部倾斜形成,使得相对于所述转子旋转方向的前方侧与后方侧相比形成于半径方向上的内侧。
【实施例31】
根据第30实施例的洗涤装置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狭窄区域的圆周方向壁部还形成有所述外气流入口。
【实施例32】
根据第24实施例的洗涤装置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宽广区域的半径方向壁部朝向外壁的垂直方向弯曲。
【实施例33】
根据第16实施例的洗涤装置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壁和外壁相对于圆周方向弯曲而形成。
【实施例34】
根据第33实施例的洗涤装置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和外壁包括:
圆周方向壁部372a,在所述狭窄区域互相面向(facing)而形成;半径方向壁部372b,在宽广区域互相朝向相反的方向弯曲。
【实施例35】
根据第34实施例的洗涤装置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宽广区域的半径方向壁部中的任意一处形成有所述外气流入口。
【实施例36】
本发明的第36实施例的洗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洗涤部,具有第一外桶和使所述第一外桶进行动作的第一马达;
第二洗涤部,具有第二外桶和使所述第二外桶进行动作的第二马达,并且独立于所述第一洗涤部进行动作;
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洗涤部的第一控制部;
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洗涤部的第二控制部,
所述第一控制部将由于进行基于运转设定的洗涤、漂洗、脱水过程的所述第一马达的动作划分为运动单位,将所述第一马达进行一次任一运动的时间设定为一个动作区间,并控制成所述第一马达的动作区间和所述第二马达的动作区间不重叠。
【实施例37】
根据第36实施例的洗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控制部组合旋转、停止、反向旋转、高速旋转中的至少一个动作,使所述第一马达进行向容纳于所述第一外桶的洗涤物赋予洗涤效果的所述运动。
【实施例38】
根据第37实施例的洗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控制部将赋予衣物解缠、浸泡、洗剂溶解、搓洗中的任一洗涤效果的动作设定为所述运动而控制所述第一马达。
【实施例39】
根据第36实施例的洗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马达对应于所述运动,在动作区间的期间重复进行规定次数的开通和关闭。
【实施例40】
根据第36实施例的洗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马达对应于所述运动,在动作区间的期间连续进行动作。
【实施例41】
根据第36实施例的洗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控制部与所述第二控制部持续地通信,由此使所述第一马达的动作区间和所述第二马达的动作区间不重叠。
【实施例42】
根据第36实施例的洗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一马达在第一动作区间的期间进行第一运动,
所述第二控制部设定第一关闭区间,使得所述第二马达在所述第一动作区间的期间待机。
【实施例43】
根据第42实施例的洗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控制部强所述第一关闭区间的大小设定成与所述第一动作区间相同。
【实施例44】
根据第42实施例的洗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控制部在所述第一马达进行一次所述第一运动且所述第一动作区间结束时,设定第二关闭区间使得所述第一马达待机,
所述第二控制部在所述第一动作区间结束时,控制所述第二马达在第二动作区间的期间进行第二运动。
【实施例45】
根据第44实施例的洗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控制部对应于所述第二马达的所述第二动作区间的大小,设定所述第二关闭区间。
【实施例46】
根据第44实施例的洗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控制部在所述第一洗涤部单独进行动作的情况下,将设定的所述第一运动的关闭区间和所述第二关闭区间设定成不同。
【实施例47】
根据第44实施例的洗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控制部在所述第二动作区间结束时,控制所述第一马达在第三动作区间的期间进行第三运动,
所述第二控制部设定第三关闭区间,使得所述第二马达在所述第三动作区间的期间待机。
【实施例48】
根据第44实施例的洗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控制部在所述第二动作区间结束时,控制所述第一马达在第四动作区间的期间还进行一次第一运动,
所述第二控制部设定第四关闭区间,使得所述第二马达在所述第四动作区间的期间待机。
【实施例49】
根据第47实施例的洗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动作区间、所述第二动作区间以及所述第三动作区间的大小互不相同。
【实施例50】
本发明的第50实施例的洗涤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洗涤装置包括:
第一洗涤部,具有第一外桶和使第一外桶进行动作的第一马达;第二洗涤部,具有第二外桶和使所述第二外桶进行动作的第二马达,由此独立于所述第一洗涤部进行动作,所述洗涤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马达在第一动作区间的期间进行向容纳于所述第一外桶的洗涤物赋予洗涤效果的多个运动中的第一运动的步骤;
所述第二马达对应于所述第一动作区间,在第一关闭区间的期间待机的步骤;
在所述第一动作区间结束时,所述第二马达在第二动作区间的期间进行向容纳于所述第二外桶的洗涤物赋予洗涤效果的多个运动中的第二运动的步骤;
所述第一马达对应于所述第二动作区间,在第二关闭区间的期间待机的步骤;以及
所述第一马达和所述第二马达在设定成互相不重叠的动作区间的期间分别重复进行由多个动作构成的运动的步骤。
【实施例51】
根据第50实施例的洗涤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可以包括:
在所述第一马达和所述第二马达中的任一动作区间结束时,
所述第一洗涤部的第一控制部和所述第二洗涤部的第二控制部进行通信,设定下一个运动的各个动作区间和关闭区间,使得所述第一马达的动作区间和所述第二马达的动作区间不重叠的步骤。
【实施例52】
根据第51实施例的洗涤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马达进行所述第一运动之前,进一步包括:
所述第一控制部将进行一次所述第一运动的时间设定为所述第一动作区间的步骤;以及
所述第二控制部对应于所述第一动作区间,向所述第二马达设定所述第一关闭区间的步骤。
【实施例53】
根据第51实施例的洗涤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马达进行所述第二运动之前,进一步包括:
所述第二控制部将进行一次所述第二运动的时间设定为所述第二动作区间的步骤;以及
所述第一控制部对应于所述第二动作区间,设定所述第二关闭区间的步骤。
【实施例54】
根据第50实施例的洗涤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洗涤部单独进行动作的情况下,将设定的所述第一运动的关闭区间和所述第二关闭区间设定成不同。
【实施例55】
根据第50实施例的洗涤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应于所述第一马达的动作区间,设定所述第二马达不进行动作而待机的关闭区间的大小,
对应于所述第二马达的动作区间,设定所述第一马达不进行动作而待机的关闭区间的大小。
【实施例56】
根据第50实施例的洗涤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动作区间结束时,所述第一马达在第三动作区间的期间进行第三运动的步骤;以及
在对应所述第三动作区间而设定的第三关闭区间的期间,所述第二马达待机的步骤。
【实施例57】
根据第50实施例的洗涤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动作区间结束时,所述第一马达在第四动作区间的期间还进行一次所述第一运动的步骤;以及
在对应所述第四动作区间而向所述第二马达设定的第四关闭区间的期间,所述第二马达待机的步骤。
【实施例58】
根据第56实施例的洗涤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动作区间、所述第二动作区间以及所述第三动作区间的大小互不相同。
【实施例59】
根据第50实施例的洗涤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动设定成组合旋转、停止、反向旋转、高速旋转中的至少一个动作而向洗涤物赋予洗涤效果。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已记载于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中。

Claims (20)

1.一种洗涤装置的驱动单元,该洗涤装置包括外桶、容纳于所述外桶内并对洗涤物进行洗涤的滚筒以及与贯通所述外桶的滚筒轴相连接而驱动所述动滚筒的驱动单元,该驱动单元的特征在于,包括:
定子,固定于所述外桶的底壁的外部面;
转子,与所述滚筒轴相结合并且被支撑为以包覆所述定子的方式进行旋转,
所述转子包括转子框架、磁体以及使所述转子框架和所述滚筒轴相结合的连接器,
所述转子框架包括用于安装所述磁体的侧壁、从所述侧壁的下部末端水平延伸的底壁以及形成于所述底壁的空气流入部,
所述空气流入部包括:
外气流入通道,从所述底壁朝向定子方向凸出而形成,并且包括半径方向上的内侧壁、半径方向上的外侧壁、使所述内侧壁和外侧壁的上部相连接的上侧壁、以及使所述内侧壁和外侧壁的前端相连接的前侧壁;以及
开口,由所述内侧壁的后端、所述外侧壁的后端以及所述上侧壁形成,使空气从所述转子框架的外部流入至所述转子框架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涤装置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相对于所述转子的底壁垂直而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洗涤装置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流入部沿着圆周方向以固定间隔形成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涤装置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壁的圆周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内侧壁的圆周方向上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涤装置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流入部沿着圆周方向连续地形成多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洗涤装置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流入部和空气流入部之间的圆周方向上的间隔小于或等于所述空气流入部的圆周方向上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洗涤装置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流入部和所述空气流入部之间的圆周方向上的间隔大于所述空气流入部的圆周方向上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涤装置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侧壁和所述上侧壁互相以锐角连接而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涤装置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侧壁和所述上侧壁形成一个倾斜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涤装置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侧壁和所述上侧壁经由曲面壁互相连接而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涤装置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内侧壁的后端、所述外侧壁的后端以及相邻的空气流入部的上侧壁的后端形成所述开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涤装置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流入部进一步包括外气供应通道,所述外气供应通道形成于所述外气流入通道的半径方向上的内侧,从所述底壁朝向所述定子方向凸出并沿着圆周方向形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洗涤装置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气供应通道和所述外气流入通道互相连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洗涤装置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气供应通道沿着圆周方向连续地形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洗涤装置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气供应通道包括:上侧壁;在半径方向上的内侧沿着圆周方向连续形成的内侧壁;以及在半径方向上的外侧沿着圆周方向断续形成的外侧壁。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洗涤装置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气供应通道的外侧壁和所述外气流入通道的外侧壁沿着圆周方向互相交替而形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洗涤装置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气供应通道的内侧壁和所述外气流入通道的外侧壁之间的空间在半径方向上互相连通。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洗涤装置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气供应通道的上侧壁和所述外气流入通道的上侧壁互相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洗涤装置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气供应通道的上侧壁和所述外气流入通道的上侧壁的高度互相相同。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洗涤装置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洗涤装置的驱动单元为包括第一洗涤部和第二洗涤部的双洗涤装置中的第二洗涤部的驱动单元。
CN201710063604.4A 2016-01-27 2017-02-03 洗涤装置的驱动单元、包括其的双洗涤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70126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60010017 2016-01-27
KR10-2016-0010017 2016-01-27
KR10-2016-0175181 2016-12-20
KR1020160175181A KR20170089753A (ko) 2016-01-27 2016-12-20 트윈 세탁장치
KR10-2016-0181567 2016-12-28
KR1020160181567A KR20170089755A (ko) 2016-01-27 2016-12-28 세탁장치의 구동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세탁장치 또는 트윈 세탁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12648A true CN107012648A (zh) 2017-08-04
CN107012648B CN107012648B (zh) 2019-06-28

Family

ID=579065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63604.4A Active CN107012648B (zh) 2016-01-27 2017-02-03 洗涤装置的驱动单元、包括其的双洗涤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4) US10501883B2 (zh)
EP (1) EP3336235B1 (zh)
CN (1) CN107012648B (zh)
WO (1) WO201713144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44210A (zh) * 2018-04-03 2019-10-18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控制方法及洗衣机
CN113355841A (zh) * 2020-03-05 2021-09-07 Lg电子株式会社 堆叠式衣物处理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18952B1 (ko) * 2017-08-31 2022-07-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음성인식 기능을 갖는 가전제품
US20190112742A1 (en) * 2017-10-17 2019-04-18 Haier Us Appliance Solutions, Inc. Fan assembly for a washing machine appliance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54345A1 (en) * 2002-11-25 2004-08-12 Park Yong Suck Structure for cooling motor of washing machine
CN1231629C (zh) * 2001-02-19 2005-12-14 Lg电子株式会社 洗衣机
CN1309151C (zh) * 2003-02-20 2007-04-04 Lg电子株式会社 一种马达
CN101069335A (zh) * 2004-12-03 2007-11-07 株式会社大宇电子 用在滚筒式洗衣机外转子式电机中的转子
CN101427446A (zh) * 2004-11-16 2009-05-06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直接驱动式洗衣机的马达外转子
KR20110025571A (ko) * 2009-09-04 2011-03-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세탁장치
KR20110122306A (ko) * 2010-05-04 2011-11-10 주식회사 대우일렉트로닉스 드럼세탁기
CN102741471A (zh) * 2010-02-02 2012-10-17 Lg电子株式会社 洗涤装置
KR101217219B1 (ko) * 2010-10-29 2012-12-31 주식회사 아모텍 방열 구조를 구비한 슬림형 모터 및 직결식 구동 방식을 구비한 세탁기
KR101345327B1 (ko) * 2010-11-09 2013-12-30 주식회사 아모텍 더블 로터 타입 모터
US20140000097A1 (en) * 2011-10-26 2014-01-02 Whirlpool Corporatio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rotor for an electric motor for a washing machine
US20150211164A1 (en) * 2014-01-29 2015-07-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Washing machi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11807A (en) 1996-09-27 1999-06-15 Markem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cutting a continuously flowing material web
AU751721B2 (en) 1999-06-07 2002-08-22 Lg Electronics Inc. Brushless DC motor in washing machine
TR200300634T1 (tr) 2000-08-09 2004-02-23 Ar�El�K Anon�M ��Rket� Birden çok tambura sahip çamaşır yıkama makinası.
KR101467752B1 (ko) 2007-11-21 2014-12-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의류처리장치
DE112011106124B9 (de) 2010-04-30 2023-07-13 Lg Electronics Inc. Wäschevorrichtung
US20160215432A1 (en) 2015-01-27 2016-07-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Washing machin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KR102646735B1 (ko) * 2016-11-04 2024-03-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세탁기용 모터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세탁기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1629C (zh) * 2001-02-19 2005-12-14 Lg电子株式会社 洗衣机
US20040154345A1 (en) * 2002-11-25 2004-08-12 Park Yong Suck Structure for cooling motor of washing machine
CN1309151C (zh) * 2003-02-20 2007-04-04 Lg电子株式会社 一种马达
CN101427446A (zh) * 2004-11-16 2009-05-06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直接驱动式洗衣机的马达外转子
CN101069335A (zh) * 2004-12-03 2007-11-07 株式会社大宇电子 用在滚筒式洗衣机外转子式电机中的转子
KR20110025571A (ko) * 2009-09-04 2011-03-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세탁장치
CN102741471A (zh) * 2010-02-02 2012-10-17 Lg电子株式会社 洗涤装置
KR20110122306A (ko) * 2010-05-04 2011-11-10 주식회사 대우일렉트로닉스 드럼세탁기
KR101217219B1 (ko) * 2010-10-29 2012-12-31 주식회사 아모텍 방열 구조를 구비한 슬림형 모터 및 직결식 구동 방식을 구비한 세탁기
KR101345327B1 (ko) * 2010-11-09 2013-12-30 주식회사 아모텍 더블 로터 타입 모터
US20140000097A1 (en) * 2011-10-26 2014-01-02 Whirlpool Corporatio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rotor for an electric motor for a washing machine
US20150211164A1 (en) * 2014-01-29 2015-07-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Washing machine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44210A (zh) * 2018-04-03 2019-10-18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控制方法及洗衣机
CN113355841A (zh) * 2020-03-05 2021-09-07 Lg电子株式会社 堆叠式衣物处理装置
CN113355841B (zh) * 2020-03-05 2023-08-18 Lg电子株式会社 堆叠式衣物处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284008A1 (en) 2017-10-05
US11352727B2 (en) 2022-06-07
US20170211222A1 (en) 2017-07-27
US11118300B2 (en) 2021-09-14
US20180245262A1 (en) 2018-08-30
WO2017131444A1 (ko) 2017-08-03
US20190276972A1 (en) 2019-09-12
EP3336235A1 (en) 2018-06-20
US10501883B2 (en) 2019-12-10
CN107012648B (zh) 2019-06-28
US10053812B2 (en) 2018-08-21
EP3336235B1 (en) 2019-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12648B (zh) 洗涤装置的驱动单元、包括其的双洗涤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0381630C (zh) 洗涤-烘干洗衣机
EP1759049B1 (en) Tilted drum-type washing machine with pulsato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JP5266047B2 (ja) ドラム洗濯機及びこれに適用されるドラムの製造方法
CN107780120A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105133240B (zh) 一种洗衣机
CN103132278B (zh) 洗衣机
CN105316892A (zh) 衣物处理装置
JP2020530356A (ja) 衣類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EP0489605B1 (en) Washing machine with roller type agitator
CN106012437A (zh) 洗涤剂盒以及洗衣机
EP2327828B1 (en) Clothes drying machine having a heater, and related heater
CN1813091B (zh) 洗衣机及洗涤干燥机
KR20170089753A (ko) 트윈 세탁장치
CN212771598U (zh) 一种洗衣机
CN105603674A (zh) 一种节能防缠绕型洗衣机
CN105603673A (zh) 一种节能高洗净力防缠绕洗衣机
CN216998934U (zh) 一种洗衣机的烘干动力风系统
US9249537B2 (en) Combination washer/dryer with flow drum
CN105177909A (zh) 一种节能防缠绕波轮洗衣机
CN105177908A (zh) 一种节能防缠绕波轮式洗衣机
CN105256499A (zh) 一种节能高洗净力波轮洗衣机
CN105256498A (zh) 一种节能波轮洗衣机
CN105200707A (zh) 一种节能防缠绕型波轮式洗衣机
CN105256501A (zh) 一种节能波轮式洗衣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