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02341B - 洗衣机 - Google Patents

洗衣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02341B
CN107002341B CN201580067403.0A CN201580067403A CN107002341B CN 107002341 B CN107002341 B CN 107002341B CN 201580067403 A CN201580067403 A CN 201580067403A CN 107002341 B CN107002341 B CN 1070023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shing
washing tub
tub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6740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02341A (zh
Inventor
田中启之
竹中卓雄
川村保
间宫春夫
西浦直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Jiaonan Haier Washing Machine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Haier Asi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Washing Machine Co Ltd
Haier Asi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Washing Machine Co Ltd, Haier Asia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Washing Machin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0023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23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023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23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9/00Details of washing machine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type of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9/00 - D06F27/00 
    • D06F39/08Liquid supply or discharge arrangements
    • D06F39/083Liquid discharge or re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4/00Details of control systems for washing machines, washer-dryers or laundry dryers
    • D06F34/28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selection, e.g. control panels therefor; Arrangements for indicating program parameters, e.g. the selected program or its progres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7/00Details specific to washing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21/00 - D06F25/00
    • D06F37/02Rotary receptacles, e.g. drums
    • D06F37/12Rotary receptacles, e.g. drums adapted for rotation or oscillation about a vertical axi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7/00Details specific to washing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21/00 - D06F25/00
    • D06F37/26Casings; Tubs
    • D06F37/28Doors; Security means therefor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7/00Details specific to washing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21/00 - D06F25/00
    • D06F37/30Driving arrangements 
    • D06F37/304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electric motor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7/00Details specific to washing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21/00 - D06F25/00
    • D06F37/30Driving arrangements 
    • D06F37/36Driving arrangements  for rotating the receptacle at more than one speed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7/00Details specific to washing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21/00 - D06F25/00
    • D06F37/26Casings; Tubs
    • D06F37/267Tub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unting thereto components or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preceding subgrou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 Main Body Construction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Laundry Dry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洗衣机,其能将水无死角地撒到收容于洗涤槽的洗涤物上。洗衣机(1)包括:外槽(3),能够蓄水;圆筒状的洗涤槽(5),收容于外槽(3)内,收容洗涤物并且可旋转;以及水路(4),将存积于外槽(3)的水汲上来,从上方(Z1)排出到洗涤槽(5)内。洗涤槽(5)具有用于使水往来于洗涤槽(5)与外槽(3)之间的贯通孔(23)。遍布洗涤槽(5)的周向S的整个区域设有通过水路(4)从上方(Z1)将水排出到洗涤槽(5)内的排出口(43)。

Description

洗衣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洗衣机。
背景技术
下述的专利文献1的洗衣机具备设置于洗涤槽的底部的波轮和一个或多个设置于洗涤槽的侧壁的循环水路。在波轮的背面,设置有背叶片。
波轮的背叶片旋转的同时,波轮的背面的洗涤水穿过循环水路,从循环水路的上端的排出口排出到洗涤槽内,撒到洗涤槽内的衣服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33883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的洗衣机中,在只设置一个循环水路的情况下,排出口只存在于洗涤槽的周向的一个位置,在设置有多个循环水路的情况下,多个排出口在洗涤槽的周向上隔出间隔地配置。因此,从各个排出口排出的洗涤水在洗涤槽内只能到达周向上的有限的位置。这样,难以将洗涤水全部撒到洗涤槽内的衣服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这样的背景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洗衣机,其能将水无死角地撒向收容于洗涤槽的洗涤物。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为一种洗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槽,能够蓄水;圆筒状的洗涤槽,收容于所述外槽内,具有用于使水往来于所述洗涤槽与所述外槽之间的贯通孔,收容洗涤物并且可旋转;以及水路,将存积于所述外槽的水汲上来,从上方排出到所述洗涤槽内,通过所述水路从上方将水排出到所述洗涤槽内的排出口遍布所述洗涤槽的周向整个区域地设置。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将所述排出口的局部修边的修边件,所述修边件与所述水路分开设置。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构成所述外槽的盖,所述盖兼作所述水路的至少一部分。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分散单元,该分散单元将由所述水路汲上来的水从所述排出口分散排出到所述洗涤槽的中心侧和外周侧。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单元包括筋,所述筋设置于所述水路内,将来自所述排出口的水分流向所述洗涤槽的中心侧和外周侧。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单元包括变更所述洗涤槽的旋转速度的变更单元。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洗衣机的运转状态点亮的光源。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该洗衣机中,收容洗涤物的洗涤槽可旋转地收容于外槽内。外槽内的水随着洗涤槽的旋转产生离心力等,由此,水路将存积于外槽的水汲上来。水路的排出口从上方将汲上来的水排出到洗涤槽内。洗涤槽内的水通过穿过洗涤槽的贯通孔从而能在洗涤槽和外槽之间往来。因此,由于水一边循环一边用于洗涤,因而能节水。
由于排出口遍布圆筒状的洗涤槽的周向整个区域地设置,因此能将水从洗涤槽的周向整个区域排出到洗涤槽内。因此,能将水从洗涤槽的周向整个区域无死角地撒到收容于洗涤槽的洗涤物上。
此外,遍布洗涤槽的周向整个区域地设置的排出口能排出大量的水。由此,在清洗洗涤物时,由于从排出口排出的大量的水强劲地落到洗涤槽内,因而能利用水落下的水势使洗涤槽内的洗涤剂起泡。因此,能通过起泡的洗涤剂有效地将洗涤物清洗。此外,由于从排出口排出的大量的水强劲地落到洗涤槽内,因而能使作用于洗涤物的机械力增大,能够提高洗衣机的清洗力。此外,由于通过从上方排出到洗涤槽内的大量的水,能将洗涤物高效地漂洗,因而能实现漂洗运转时间的缩短。
此外,根据本发明,排出口的局部通过与水路分开设置的修边件修边。因此,在排出口因脏污等堵塞的情况下,即使不分拆水路,也能通过弯曲修边件扩宽排出口,从而容易地对排出口进行清理。
此外,根据本发明,因为构成外槽的盖兼作水路的一部份,所以能实现部件件数的减少。
此外,根据本发明,分散单元将由水路汲上来的水从排出口分散排出到洗涤槽的中心侧和外周侧。由此,能从排出口进一步地将水无死角地撒到洗涤槽内的洗涤物上。由此,能更加有效地将洗涤物清洗或漂洗。
此外,根据本发明,分散单元也可以是设置于水路内的筋。
此外,根据本发明,通过利用变更单元变更洗涤槽的旋转速度,能够调节外槽内的水产生的离心力,从而能调节由水路汲上来的水的水势。由此,能将水势强的水从排出口排出到洗涤槽的中心侧或将水势弱的水从排出口排出到外周侧。
此外,根据本发明,根据洗衣机的运转状态点亮光源。因此,能将洗衣机的运转状态从视觉上传递给使用者。
附图说明
图1是从上方观察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洗衣机1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
图2是洗衣机1的内部构造的纵剖视图。
图3是在图2中用III表示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从上方观察洗衣机1的图。
图5是在图4的洗衣机1中将盖从外槽取下的图。
图6是图5中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一变形例的图。
图7是图3中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二变形例的图。
图8是图3中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三变形例的图。
图9是图2中应用了本发明的第四变形例的图。
图10是图2中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五变形例的图。
图11是图5中应用了本发明的第六变形例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洗衣机;3:外槽;4:水路;5:洗涤槽;23:贯通孔;29:分散单元;33:控制部;40:盖;43:排出口;61:第一筋;62:第二筋;63:修边件;64:修边件;81:光源;82:光源;83:光源;S:周向;Z1:上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地说明。图1是从上方观察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洗衣机1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
需要说明的是,在言及关于洗衣机1的方向的情况下,以图1的洗衣机1的姿势为基准。图1的上下方向与洗衣机1的上下方向Z(纵向)相一致。上下方向Z当中,将上方称为上方Z1,将下方称为下方Z2。图1的左右方向与洗衣机1的左右方向X相一致。左右方向X当中,将左方称为左方X1,将右方称为右方X2。与上下方向Z和左右方向X两者正交的方向为洗衣机1的前后方向Y。前后方向Y当中,将前方称为前方Y1,将后方称为后方Y2。左右方向X和前后方向Y包括于水平方向H(横向)中。
参照图1,洗衣机1包括机壳2、外槽3、以及洗涤槽5。机壳2为大致长方体形状的中空体,外槽3和洗涤槽5收容于机壳2内。
外槽3经由具有弹簧和阻尼机构的多个吊棒(未图示),由机壳2支承。外槽3形成为具有沿着上下方向Z延伸的轴线的圆筒状,为树脂制。将圆筒状的外槽3的周向称为周向S。周向S当中,将从上方Z1观察时的顺时针侧称为顺时针侧S1,将从上方Z1观察时的逆时针侧称为逆时针侧S2。将外槽3的径向称为径向R。径向R当中,将接近外槽3的轴线的内侧称为径向内侧R1,将远离轴线的外侧称为径向外侧R2。
外槽3具有沿着上下方向Z延伸的圆筒状的侧壁6、沿着水平方向H平坦地延伸并且堵塞侧壁6的下端的圆盘状的底壁7、以及从侧壁6的上端部遍布周向S的整个区域地向径向内侧R1突出的中空的环状壁8。侧壁6的外周面6A为外槽3的外侧面。在外槽3内,从底壁7侧开始存积水。
在外槽3的上端,形成有由环状壁8的内周边划分出的圆形的开口9。开口9使外槽3的内部向上方Z1露出。环状壁8具有多个(此处为四个)突出部10。多个突出部10沿着周向S隔出间隔地配置,从上方Z1观察,形成为从环状壁8的外侧周边部向径向外侧R2突出成大致三角形。各个突出部10一一配置在俯视时形成为大致四角形的机壳2的四个角。各个突出部10为中空体。
洗涤槽5形成为具有沿着上下方向Z延伸的轴线的圆筒状,比外槽3小一圈。在洗涤槽5中,收容有洗涤物。洗涤槽5具有形成为沿着上下方向Z延伸的圆筒状的金属制的侧壁20、形成为沿着水平方向H平坦地延伸并堵塞侧壁20的下端的圆盘状的树脂制的底壁21、以及安装于洗涤槽5的上端的树脂制的平衡环22。在侧壁20和底壁21各形成有许多贯通孔23。
平衡环22为具有收容了液体的内部空间的环状的中空体,与侧壁20的上端部同轴安装。当洗涤槽5如后述那样进行旋转时,洗涤槽5的旋转的平衡由平衡环22内的液体的移动来维持。在洗涤槽5的上端,形成有由平衡环22的内周边划分出的圆形的开口24。开口24使洗涤槽5的内部向上方Z1露出。
洗涤槽5收容于外槽3内,与外槽3大致同轴配置。因此,洗涤槽5的周向为上述的周向S,洗涤槽5的径向为上述的径向R。径向内侧R1为朝向洗涤槽5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径向外侧R2为远离洗涤槽5的轴线并朝向外周侧的侧壁20的方向。洗涤槽5的开口24从下方Z2与外槽3的开口9连通。连通状态的开口9和24构成洗涤物的出入口25。洗衣机1的使用者经由出入口25从上方Z1将洗涤物投入取出洗涤槽5。在收容于外槽3内的洗涤槽5中,底壁21从上方Z1与外槽3的底壁7隔出间隙地对置。
存积于外槽3的水通过穿过洗涤槽5的侧壁20和底壁21各自的贯通孔23,从而在外槽3和洗涤槽5之间往来。因此,外槽3内的水位和洗涤槽5内的水位大致一致。
图2为洗衣机1的内部构造的纵剖视图。具体地说,图2为从右方X2观察将洗衣机1的左右方X的大致中央部沿着前后方向Y剖开时的剖面的图。
参照图2,洗衣机1包括电机30、传递轴31、由减速机构等构成的传递机构32、以及分散单元29。
电机30通过电驱动产生转矩。电机30在机壳2内,配置于外槽3的底壁7的下方Z2。电机30具有输出转矩的输出轴34。输出轴34从电机30向上方Z1延伸。
传递轴31贯通外槽3的底壁7的圆心部分向上方Z1延伸。传递轴31在输出轴34的上方Z1同轴配置。输出轴34和传递轴31经由传递机构32相互连结。
传递轴31的上端部与洗涤槽5的底壁21的圆心部分连结。电机30所产生的转矩经由输出轴34和传递机构32传递给传递轴31。由此,洗涤槽5以传递轴31为旋转中心,与传递轴31一起进行旋转。洗涤槽5的旋转方向与周向S一致。
分散单元29为用于将水分散到洗涤槽5的中心侧和外周侧的构件,包括作为变更单元的控制部33。控制部33构成为包括例如CPU、ROM、RAM等的微机,配置于机壳2(参照图1)内。控制部33由未图示的信号电路与电机30连接。控制部33通过控制电机30所产生的转矩,从而能变更洗涤槽5的旋转速度。
在洗涤剂溶于存积在外槽3的水中的状态下,通过洗涤槽5旋转,从而执行收容在洗涤槽5内的洗涤物的洗涤运转。在洗涤运转之后,在由外槽3给水的状态下,通过洗涤槽5旋转,从而执行收容在洗涤槽5内的洗涤物的漂洗运转。在进行了外槽3的排水的状态下,通过洗涤槽5高速旋转,从而执行收容在洗涤槽5内的洗涤物的脱水运转。
在洗涤槽5的底壁21的下表面21A,一体地设置有向下方Z2突出的多个叶片35。各个叶片35形成为沿着周向S上较薄的径向R直线状地延伸的板状,并以底壁21的圆心为基准放射状地配置。这些叶片35以与外槽3不接触的状态,配置在底壁21和外槽3的底壁7之间的上下方向Z的间隙36中。
洗衣机1包括收容在机壳2内的水路4。水路4包括树脂制的细长的管道37。多个管道37以与上述突出部10(参照图1)的数量相同(此处为四个)的方式设置于侧壁6的外周面6A。管道37具有从外槽3的侧壁6的下端部朝向径向外侧R2沿着水平方向H延伸出的下端部37A、从下端部37A折弯并沿着外周面6A向上方Z1延伸的中途部37B、以及从中途部37B向上方X延伸并从下方Z2与突出部10连接的上端部37C(参照图1)。中途部37B也可以不需要沿着上下方向Z直线状地延伸,而是根据需要在弯曲或者折曲的同时向上方Z1延伸。
各个管道37与突出部10相同,一一配置在机壳2的四个角(参照图1)。各个管道37在下端部37A和外槽3的侧壁6之间的连接部分处具有接纳口38,管道37的内部空间39通过接纳口38与外槽3的内部,具体地说,与上述间隙36相连通。
水路4除了管道37之外,作为水路4的构成元件还包括上述外槽3的环状壁8。环状壁8包括盖40和底部41。盖40和底部41分别形成为沿着周向S延伸的圆环状。盖40为在上下方向Z上较薄的板状,越往径向内侧R1越是朝向下方Z2相对于水平方向H倾斜。底部41为在上下方向Z上较薄的板状,沿着水平方向H配置。底部41与外槽3的侧壁6的上端部一体。这样,由于构成外槽3的环状壁8的盖40和底部41兼作水路4的一部分,因而能实现部件数的减少。
盖40从上方Z1以同轴状态覆盖底部41。在盖40和底部41之间,形成有内部空间42。内部空间42为环状壁8的中空部分,形成为沿着周向S延伸的环状。
图3是在图2中用III表示的部分的放大图。在图3中,纸面的右侧为径向内侧R1,纸面的左侧为径向外侧R2。
参照图3,盖40包括径向内侧R1的第一部分44和从第一部分44连续地向径向外侧R2延伸的第二部分45。盖40相对于水平方向H的倾斜以第一部分44和第二部分45的连结部40A为分界有所不同。第一部分44相对于水平方向H的倾斜比第二部分45相对于水平方向H的倾斜更陡。在盖40的径向外侧R2的端部,设置有向下方Z2突出的外侧筋40B。在底部41的径向外侧R2的端部,设置有形成为向上方Z1突出并沿着周向S延伸的圆弧状的外侧筋41A。
盖40的外侧筋40B从径向外侧R2与底部41的外侧筋41A相接触。在盖40中,第一部分44和第二部分45的连结部40A与底部41的径向内侧R1的端部41B以最接近且从上方Z1不接触的方式对置。第一部分44的径向内侧R1的端部44A位于底部41的端部41B的下方Z3并且更靠近径向内侧R1。
环状壁8的内部空间42包括在比底部41的外侧筋41A更靠近径向内侧R1处,由盖40的第二部分45和底部41从上下方向Z包夹而成的第一空间46。第一空间46为沿着周向S延伸的环状,随着盖40的第二部分45的倾斜,越往径向内侧R1越是在上下方向Z上变窄。
盖40的连结部40A和第一部分44与底部41的径向内侧R1的端部41B之间的间隙为排出口43。排出口43形成为沿着周向S延伸的环状的狭缝状。也就是说,排出口43在环状壁8的径向内侧R1的端部,遍布周向S的整个区域地设置。排出口43顺着盖40的第一部分44的倾斜,面向径向内侧R1并且面向下方Z2。排出口43使内部空间42的第一空间46遍布周向S的整个区域地向径向内侧R1露出(参照图2)。
图4是从上方Z1观察洗衣机1的图。图5是在图4中将盖40从外槽3取下的图。
参照图4,盖40具有向径向外侧R2突出成大致三角形的突出部48。底部41具有向径向外侧R2突出成大致三角形的突出部49(参照图5)。突出部48和突出部49分别为在上下方向Z上较薄的板状,与上述突出部10数目相同(此处为四个)地设置。四个突出部48在盖40的外周部沿着周向S大致等间隔地排列。四个突出部49在底部41的外周部沿着周向S大致等间隔地排列。
参照图5,在底部41,作为外侧筋41A的一部分设置有向径向外侧R2突出的筋49A。筋49A设置在各个突出部49,以从径向外侧R2将大致三角形的突出部49修边的方式,形成为从上方Z1观察呈大致V字状。
参照图4,在安装于底部41的盖40中,各个突出部48从上方Z1一一与底部41的突出部49重叠。重叠状态的突出部48和49借助安装于各个外边缘部的螺钉51一体化,构成上述突出部10。盖40和底部41借助在周向S上组件装在与突出部10错开的位置上的螺钉52,也相互连结。
环状壁8的内部空间42包括构成突出部10的中空部分的第二空间55。参照图5,突出部10的第二空间55是由突出部48和49从上下方向Z包夹所成并且由筋49A从径向外侧R2堵住的空间,从径向外侧R2与第一空间46连通。
各个管道37的内部空间39通过上端部37C和突出部10的连接部分56,与突出部10的第二空间55连通。管道37的内部空间39经由第二空间55与第一空间46连通。
参照图2,当洗涤槽5接受电机30的转矩进行旋转时,洗涤槽5的底壁21的叶片35与洗涤槽5一体地旋转。由此,叶片35将存积于外槽3的水,具体地说,将存在于洗涤槽5的底壁21和外槽3的底壁7之间的间隙36的水从各个管道37的接纳口38送入内部空间39。此外,存在于间隙36的水因叶片35的旋转而产生离心力,从而从管道37的接纳口38送入内部空间39。送入内部空间39的水通过被后续的水推压而在管道37内上升。
参照图5,上升到各个管道37的上端部37C的水流入环状壁8的内部空间42的对应的第二空间55中。流入各个第二空间55的水由筋49A进行导向,如实线箭头所示,从连接部分56向径向内侧R1放射状地扩散的同时流入第一空间46中。
如上所述,第一空间46越往径向内侧R1越是在上下方向Z上变窄(参照图3)。因此,流入第一空间46的水在第一空间46内以不会向周向S的哪个区域偏移的方式,沿着周向S扩散的同时朝向径向内侧R1。因此,从周向S整体来看,从各个管道37经由第二空间55流入到第一空间46的水在第一空间46中从周向S的整个区域朝向径向内侧R1。
在第一空间46中位于朝向径向内侧R1的水流末端的排出口43如上所述,遍布周向S的整个区域地设置。因此,在第一空间46中从周向S的整个区域朝向径向内侧R1的水如虚线箭头所示,从排出口43的周向S的整个区域排出。从排出口43排出的水如图2的虚线箭头所示,顺着盖40的第一部分44的倾斜,朝向洗涤槽5的中心向斜下方流入洗涤槽5内。
这样,水路4将存积于外槽3的水汲上来,水路4的排出口43将由水路4汲上来的水从上方Z1排出到洗涤槽5内。洗涤槽5内的水通过穿过洗涤槽5的贯通孔23从而在洗涤槽5和外槽3之间往来。
由此,由于水在循环的同时还能用于洗涤,因而可以节水。如上所述,由于排出口43遍布圆筒状的洗涤槽5的周向S的整个区域地设置,因而能将水从洗涤槽5的周向S的整个区域排出到洗涤槽5内。因此,能将水从洗涤槽5的周向S的整个区域无死角地撒到收容于洗涤槽5的洗涤物上。
此外,遍布洗涤槽5的周向S的整个区域地设置的排出口43能排出大量的水。由此,由于在清洗洗涤物时,从排出口43排出的大量的水强劲地落到洗涤槽5内,因而能借助水落下的水势使洗涤槽5内的洗涤剂起泡。因此,能借助起泡的洗涤剂将洗涤物有效地进行清洗。此外,由于从排出口43排出的大量的水强劲地落到洗涤槽5内,因而能使作用于洗涤物的机械力增大,能提高洗衣机的清洗力。此外,由于通过从上方Z1排出到洗涤槽5内的大量的水,能将洗涤物高效地进行漂洗,因而能实现缩短漂洗运转的时间。
并且,通过下述的结构,能将由水路4汲上来的水、来自排出口43的水分散排出到洗涤槽5的中心侧(径向内侧R1)和外周侧(径向外侧R2)。例如,控制部33(参照图2)通过控制电机30以变更洗涤槽5的旋转速度,从而能调节外槽3内的水产生的离心力,能调节由水路4汲上来的水的水势。具体地说,离心力越大,由水路4汲上来的水的水势越强,离心力越小,由水路4汲上来的水的水势越弱。由此,能将水势强的水从排出口43排出到洗涤槽5的中心侧,将水势弱的水排出到洗涤槽5的外周侧。即,分散单元29的控制部33将由水路4汲上来的水、来自排出口43的水分散排出到洗涤槽5的中心侧和外周侧。由此,能将水从排出口43遍布周向S和径向R双方的全范围地更无死角地撒到洗涤槽5内的洗涤物上。由此,能更加有效地将洗涤物清洗或漂洗。
接着,关于本发明的第一变形例进行说明。
图6是图5中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一变形例的图。图6中,对与上述已说明的构件相同的构件,赋予相同的参照标记,省略其说明。在后述的图7~图11中也与此相同。
参照图6,在第一变形例中,分散单元29包括在作为水路4的一部分的环状壁8的底部41形成的一对第一筋61和一对第二筋62。一对第一筋61和一对第二筋62设置在水路4内。对应各个突出部49,一一设置由一对第一筋61和一对第二筋62构成的组件组件(此处合计4组)。在各组件中,一对第二筋62位于比一对第一筋61更靠顺时针侧S1处。第一筋61和第二筋62分别从底部41的上表面向上方Z1突出,延伸成筋条状。
一对第一筋61在突出部49的径向内侧R1的端部49B和底部41的径向内侧R1的端部41B之间大致沿着径向R延伸。一对第二筋62从突出部49的径向内侧R1的端部49B开始越往底部41的径向内侧R1的端部41B越是朝向顺时针侧S1延伸。
一对第一筋61当中,逆时针侧S2的第一筋61的径向外侧R2的端部的突出部49与修边筋49A的逆时针侧S2的端部连结。一对第二筋62当中,顺时针侧S1的第二筋62的径向外侧R2的端部与筋49A的顺时针侧S1的端部连结。该第二筋62的顺时针侧S1的部分62A向径向外侧R2凸弯曲地形成。
一对第一筋61当中顺时针侧S1的第一筋61的径向外侧R2的端部和一对第二筋62当中逆时针侧S2的第二筋62的径向外侧R2的端部在比连接部分56更靠径向内侧R1处连结。
在第一变形例中,在周向S上分出多个(此处为四个)第一空间46,各个第一空间46包括由一对第一筋61从周向S包夹而成的空间46A和由一对第二筋62从周向S包夹而成的空间46B。
在各个第一空间46中,空间46A从第二空间55大致沿着径向R向径向内侧R1延伸,空间46B以从第二空间55开始越往径向内侧R1越是以朝向顺时针侧S1的方式延伸。因此,各个第一空间46和从径向外侧R2与第一空间46连通的第二空间55的整体呈从上方Z1观察,从第二空间55开始朝向径向内侧R1被分成两股的大致V字状。在空间46A中从第二空间55到排出口43的距离比在空间46B中从第二空间55到排出口43的距离短。
通过洗涤槽5的旋转送入水路4中并上升到各个管道37的上端部37C的水流入外槽3的环状壁8的突出部10的第二空间55中。流入各个第二空间55的水如实线箭头所示,由第一筋61和第二筋62分流从而分别流入第一空间46的空间46A和空间46B。
流入空间46A的水至到达排出口43的移动距离比较短。因此,如虚线箭头所示,在空间46A内移动的水几乎不损失水势地从排出口43排出并撒到洗涤槽5的中心侧的洗涤物上。
流入空间46B的水至到达排出口43的移动距离比较长。因此,如点划线箭头所示,由于在空间46B内移动的水一边失去水势一边从排出口43排出,因而不会到达洗涤槽5的中心侧,而是在沿着顺时针侧S1流动的同时,撒到洗涤槽5的外周侧的洗涤物上。
这样,借助设置于水路4内的多个第一筋61和多个第二筋62,从排出口43排出的水能分流到洗涤槽5的中心侧和外周侧。由此,能从排出口43将水更无死角地撒到洗涤槽5内的洗涤物上。由此,能更加有效地将洗涤物清洗或漂洗。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上的说明中,虽然一对第二筋62位于比一对第一筋61更靠顺时针侧S1处,但是反过来,一对第二筋62也可以位于比一对第一筋61更靠逆时针侧S2处。
此外,一对第一筋61和一对第二筋62通过调节延伸方向,从而能自由调节从排出口43排出的水的流向。
接着,关于本发明的第二变形例进行说明。图7是图3中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二变形例的图。
参照图7,第二变形例的盖40不具有第一部分44。在第二变形例中,盖40的第二部分45的径向内侧R1的端部45A位于比底部41的径向内侧R1的端部41B更靠径向外侧R2处。在第二变形例的盖40,设置有由橡胶等可弹性变形的构件构成的修边件63。修边件63与盖40,也就是说与水路4独立,从上方Z1观察呈圆环状。
修边件63越往径向内侧R1越是朝向下方Z2相对于水平方向H倾斜。在比盖40的底部41的径向内侧R1的端部41B更靠径向外侧R2处,修边件63相对于水平方向H的倾斜与第二部分45相对于水平方向H的倾斜相一致。在修边件63中,比底部41的端部41B更靠径向内侧R1的部分63A的相对于水平方向H的倾斜比第二部分45相对于水平方向H的倾斜陡。
修边件63从上方Z1安装到盖40的第二部分45。修边件63通过径向外侧R2的端部与第二部分45的端部45A接合。在第二变形例中,在修边件63的径向内侧R1的部分63A与底部41的径向内侧R1的端部41B之间的间隙为排出口43。修边件63从上方Z1对排出口43的一部分进行修边。修边件63的径向内侧R1的端部63B位于比底部41更靠下方Z2和径向内侧R1处。
如果是设置了修边件63的结构的话,在因脏污等堵塞了排出口43的情况下,即使不分拆水路4,如图7中双点划线所示,也能够通过将修边件63向上方Z1弯曲从而扩宽排出口43,由此容易地清理排出口43。
接着,关于本发明的第三变形例进行说明。
图8是图3中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三变形例的图。
参照图8,第三变形例与第二变形例的不同点在于,设置修边件64来代替第二变形例的修边件63。
修边件64与修边件63相同,与盖40分开设置,从上方Z1观察呈圆环状。修边件64越往径向内侧R1越是朝向下方Z2相对于水平方向H倾斜。径向R的修边件64的中途部分具有向下方Z2折曲的台阶65。台阶65从径向内侧R1与第二部分45的径向内侧R1的端部相接触。在修边件64中,将比台阶65更靠径向内侧R1的部分设为第一部分66,将比台阶65更靠径向外侧R2的部分设为第二部分67。
在第一部分66中,比底部41的径向内侧R1的端部41B更靠径向外侧R2的外侧部分66A相对于水平方向H的倾斜与第二部分45相对于水平方向H的倾斜一致。在第一部分66中,比底部41的径向内侧R1的端部41B更靠径向内侧R1的内侧部分66B相对于水平方向H的倾斜比第二部分45相对于水平方向H的倾斜陡。第二部分67的倾斜与第二部分45相对于水平方向H的倾斜相一致。
修边件64从上方Z1安装到盖40的第二部分45。修边件64通过台阶65和第二部分67与盖40接合。在第三变形例中,修边件64的第一部分66的内侧部分66B与底部41的径向内侧R1的端部41B之间的间隙为排出口43。修边件64从上方Z1将排出口43的一部分修边。第一部分66的内侧部分66B的径向内侧R1的端部66C位于底部41下方Z2并且更靠径向内侧R1处。
第三变形例也同样,在因脏污等堵塞了排出口43的情况下,即使不分拆水路4,如图8双点划线所示,也能通过将修边件64的第一部分66整体向上方Z1弯曲从而扩宽排出口43,由此容易地清理排出口43。
接着,关于本发明的第四变形例进行说明。
图9是图2中应用了本发明的第四变形例的图。
参照图9,机壳2在其上端部包括门71和上面板72。在机壳2的上表面,形成有开口74。出入口25位于开口74的下方Z2。门71从上方Z1将主体70的开口74堵住。上面板72在机壳2的上端部固定在开口74的后方Y2的部分,支承门71的后端。
洗衣机1的使用者能从洗衣机1的前方Y1将门71打开。洗衣机1的使用者在门71打开的状态下,能经由出入口25从上方Z1将洗涤物投入取出洗涤槽5。由于门71为透明或者半透明,因而使用者能透过关闭的门71,通过目测来确认洗涤槽5内的情况。
外槽3的侧壁6为半透明的树脂制。外槽3整体也可以为半透明。在外槽3的底壁7,形成有用于将外槽3内的水排出的未图示的排水口。在排水口,连接有将水排出洗衣机1外的排水路76。在排水路76,设置有检测排出到洗衣机1外的水的肮脏程度的脏污传感器77。作为脏污传感器77,能使用公知的结构。脏污传感器77与控制部33电连接。脏污传感器77的检测结果输入给控制部33。
洗衣机1包括光源81。光源81由例如一个或者多个LED构成,发出各种颜色的光。光源81与控制部33电连接。控制部33能控制光源81的发光模式。
光源81从后方Y2安装在例如外槽3的侧壁6的外周面6A。光源81发出的光从后方Y2照向洗涤槽5内的水。具体地说,光源81发出的光透过半透明的外槽3的侧壁6,穿过洗涤槽5的侧壁20的贯通孔23从后方Y2照向洗涤槽5内的水。
也可以设置其它的光源82来代替光源81。光源82由例如一个或多个LED构成,发出各种颜色的光。光源82与控制部33电连接。控制部33能控制光源82的发光模式。光源82从下方Z2安装在例如上面板72的下表面。光源82发出的光从上方Z1照射向洗涤槽5内的水或照射向从排出口43排出到洗涤槽5内的水。
也可以设置其它的光源83来代替光源81。光源83设有多个。各个光源83由例如一个或多个LED构成,发出各种颜色的光。光源83与控制部33电连接。控制部33能控制光源83的发光模式。
在设置有光源83的情况下,外槽3包括从上方Z1观察呈圆环状的支承构件73。支承构件73从上方Z1安装到环状壁8的盖40。多个光源83从上方Z1安装在例如支承构件73的上表面,沿着周向S并排配置。多个光源83也可以从下方Z2安装在支承构件73的下表面。光源83发出的光从上方Z1照射向洗涤槽5内的水或从排出口43排出到洗涤槽5内的水。
这些光源81、82和83既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组合设置。洗涤槽5内的水或从排出口43排出到洗涤槽5的水带有从以上的光源81、82、83照射出的光的颜色。
根据洗衣机1的运转状态,即洗涤物的洗涤和漂洗的状态、洗涤物的洗涤和漂洗结束所花的时间等,使光源81、82或83点亮,或者使光源81、82或83发出的光的颜色变化。由此,能将洗衣机1的运转状态以视觉方式传达给使用者。
也可以根据漂洗运转时脏污传感器77检测到的水的肮脏程度,使光源81、82或83发出的光的颜色变化。例如,在排水的肮脏程度比较高的情况下,各个光源81、82或83发出红色的光,当排水的肮脏程度减少时此光的颜色从红色变成黄色。当排水的肮脏程度进一步减少时此光的颜色从黄色变成蓝色。因此,能将洗涤物的漂洗状态以视觉方式传达给洗衣机1的使用者。
接着关于本发明的第五变形例进行说明。
图10是图2中应用本发明的第五变形例的图。
参照图10,洗衣机1包括与洗涤槽5分开设置的扬水翼84。扬水翼84能够相对于洗涤槽5沿着周向S进行相对旋转。在第五变形例中,与本实施方式不同,在洗涤槽5不形成多个叶片35。扬水翼84从上方Z1观察呈圆形,上述多个叶片35形成于扬水翼84的上表面。扬水翼84配置在间隙36中。
第五变形例的洗衣机1包括第一传递轴85和第二传递轴86以代替本实施方式的传递轴31。第一传递轴85向上方Z1延伸。第二传递轴86为向上方Z1延伸的筒状,并收容第一传递轴85。第一传递轴85和第二传递轴86以相互不接触的状态同轴配置。
第一传递轴85和第二传递轴86与输出轴34同轴配置在输出轴34的上方Z1。输出轴34和第一传递轴85经由传递机构32相互连结。输出轴34和第二传递轴86经由传递机构32相互连结。
第一传递轴85贯通外槽3的底壁7的圆心部分向上方Z1延伸。第一传递轴85的上端部与洗涤槽5的底壁21的圆心部分连结。第二传递轴86延伸到底壁21与外槽3的底壁7之间的上下方向Z的间隙36。第二传递轴86的上端部与扬水翼84的圆心部分连结。
电机30所产生的转矩经由输出轴34和传递机构32,分别传递给第一传递轴85和第二传递轴86。洗涤槽5以第一传递轴85为旋转中心,与第一传递轴85一起进行旋转。扬水翼84以第二传递轴86为旋转中心,与第二传递轴86一起进行旋转。因此,在第五变形例的洗衣机1中,能使扬水翼84的多个叶片35与洗涤槽5分别单独旋转。
在该结构中,通过仅使扬水翼84旋转,能减少电机30的负荷。由此,能防止电机30的温度上升。当然,洗涤槽5也可以与扬水翼84一起旋转。这样的话,因为洗涤槽5内的洗涤物的位置会改变,所以能将水无死角地撒到洗涤物上。在这种情况下,洗涤槽5的旋转方向和扬水翼84的旋转方向也可以颠倒。
接着关于本发明的第六变形例进行说明。
图11是在图5中应用了本发明的第六变形例的图。
参照图11,在第六变形例中,作为水路4的一部分的环状壁8的底部41包括筋87。筋87一一设置在各个突出部49。
筋87从底部41的径向外侧R2的端部开始越往径向内侧R1越是朝向顺时针侧S1直线延伸。筋87的径向外侧R2的端部在比连接部分56更靠逆时针侧S2处与突出部49的筋49A连结。
通过洗涤槽5的旋转送入水路4并上升到各个管道37的上端部37C的水经由外槽3的环状壁8的对应的突出部10的第二空间55流入第一空间46中。流入第一空间46的水的流动如实线箭头所示,借助筋87朝向顺时针侧S1。这样,能够通过筋87延伸的方向调节从排出口43排出的水的方向。因此,在洗涤槽5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侧S1的情况下,能使从排出口43排出的水的方向与洗涤槽5的旋转方向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与第六变形例不同,筋87也可以越往径向内侧R1越是朝向逆时针侧S2延伸。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的实施方式的内容,可以在权利要求记载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所述的第一变形例~第六变形例也可以任意组合应用于本实施方式中。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将水路4的数量设定为四个,但是也能进行任意变更。此外,各个水路4也可以存在形状差异。
上述各个构件的材质只是一个例子。例如,洗涤槽5的底壁21可以不全是树脂制,连结传递轴31的部分也可以是金属制。
虽然示出了洗涤槽5的旋转中心沿着上下方向Z延伸的立式洗衣机1,但是洗涤槽5也可以以其旋转中心相对于上下方向Z倾斜延伸的方式倾斜地配置。

Claims (4)

1.一种洗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槽,能够蓄水;
圆筒状的洗涤槽,收容于所述外槽内,具有用于使水往来于所述洗涤槽与所述外槽之间的贯通孔,收容洗涤物并且可旋转;以及
水路,将存积于所述外槽的水汲上来,从上方排出到所述洗涤槽内,
遍布所述洗涤槽的周向整个区域设有通过所述水路从上方将水排出到所述洗涤槽内的排出口;
包括将所述排出口的局部修边的修边件,所述修边件与所述水路分开设置,呈圆环状,能够向上弯曲从而扩宽排出口;
包括分散单元,该分散单元将由所述水路汲上来的水从所述排出口分散排出到所述洗涤槽的中心侧和外周侧;
所述分散单元包括筋,所述筋设置于所述水路内,将来自所述排出口的水分流向所述洗涤槽的中心侧和外周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包括构成所述外槽的盖,
所述盖兼作所述水路的至少一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单元包括变更所述洗涤槽的旋转速度的变更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洗衣机的运转状态点亮的光源。
CN201580067403.0A 2014-12-09 2015-11-26 洗衣机 Active CN1070023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49099 2014-12-09
JP2014249099A JP6591157B2 (ja) 2014-12-09 2014-12-09 洗濯機
PCT/CN2015/095670 WO2016091081A1 (zh) 2014-12-09 2015-11-26 洗衣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02341A CN107002341A (zh) 2017-08-01
CN107002341B true CN107002341B (zh) 2020-03-13

Family

ID=56106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67403.0A Active CN107002341B (zh) 2014-12-09 2015-11-26 洗衣机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327994A1 (zh)
EP (1) EP3231931A4 (zh)
JP (1) JP6591157B2 (zh)
KR (1) KR101964747B1 (zh)
CN (1) CN107002341B (zh)
WO (1) WO201609108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11809B (zh) * 2016-12-13 2021-06-01 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 洗衣机
JP7084106B2 (ja) * 2016-12-13 2022-06-14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洗濯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764A (zh) * 1993-04-16 1994-10-1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全自动洗衣机
CN1246552A (zh) * 1998-08-18 2000-03-08 Lg电子株式会社 渗透式洗衣机及其控制方法和桶盖
JP2002263396A (ja) * 2001-03-08 2002-09-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洗濯機
CN101619530A (zh) * 2008-07-04 2010-01-0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洗衣机
CN102560969A (zh) * 2010-10-20 2012-07-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洗衣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3789966A (zh) * 2012-10-29 2014-05-14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洗衣机
CN203683954U (zh) * 2013-12-30 2014-07-02 海信容声(广东)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洗衣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03897A (ja) * 1991-10-17 1993-04-27 Sanyo Electric Co Ltd 脱水兼用洗濯機
KR960034606U (ko) * 1995-04-29 1996-11-21 세탁기의 분사노즐
JP3508405B2 (ja) 1996-07-22 2004-03-2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洗濯機
KR100539506B1 (ko) * 1998-08-28 2006-02-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전자동 세탁기의 터브커버구조
KR100685981B1 (ko) * 1998-12-29 2007-05-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전자동 세탁기의 터브커버 구조
KR100315818B1 (ko) * 1999-08-18 2001-12-12 구자홍 원심투과세탁이 가능한 기울어진 세탁기
KR100360426B1 (ko) * 2000-05-04 2002-11-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기울어진 세탁기의 외조 덮개
US20040243255A1 (en) * 2003-05-27 2004-12-02 Gonzales Eric Vincent Controller for a multi-function appliance
BRPI0502662A (pt) * 2005-06-29 2007-02-13 Multibras Eletrodomesticos Sa sistema de recirculação de água em lavadoras de roupa
JP2008188460A (ja) * 2008-05-12 2008-08-21 Sanyo Electric Co Ltd 洗濯機、及び洗浄機
EP2719814A1 (en) * 2012-10-09 2014-04-16 Candy S.p.A. Laundry washing machine with enhanced detergent activation
JP2014097267A (ja) * 2012-11-16 2014-05-29 Tosei Corp 洗濯機、および乾燥機
CN203514051U (zh) * 2013-09-30 2014-04-02 韩电集团宁波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瀑布冲刷洗衣机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764A (zh) * 1993-04-16 1994-10-1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全自动洗衣机
CN1246552A (zh) * 1998-08-18 2000-03-08 Lg电子株式会社 渗透式洗衣机及其控制方法和桶盖
JP2002263396A (ja) * 2001-03-08 2002-09-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洗濯機
CN101619530A (zh) * 2008-07-04 2010-01-0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洗衣机
CN102560969A (zh) * 2010-10-20 2012-07-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洗衣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3789966A (zh) * 2012-10-29 2014-05-14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洗衣机
CN203683954U (zh) * 2013-12-30 2014-07-02 海信容声(广东)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洗衣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02341A (zh) 2017-08-01
US20170327994A1 (en) 2017-11-16
EP3231931A4 (en) 2018-07-25
KR101964747B1 (ko) 2019-04-02
WO2016091081A1 (zh) 2016-06-16
JP2016106943A (ja) 2016-06-20
EP3231931A1 (en) 2017-10-18
KR20170095940A (ko) 2017-08-23
JP6591157B2 (ja) 2019-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92318B1 (ko) 건조기
EP2589697B1 (en) Drum-type washing machine
KR102493966B1 (ko) 세탁기
CN107002341B (zh) 洗衣机
US5711170A (en) Integrated tub and cabinet structure
US6070439A (en) Pulsator assembly for use in a washing machine for forming water flow spouting upward
JP2017104500A (ja) 洗濯乾燥機
KR20180136141A (ko) 벽걸이형 드럼 세탁기
JP2014230554A (ja) 電気洗濯機
KR20170098864A (ko) 세탁기
US11479899B2 (en) Washing machine
KR102549126B1 (ko) 세탁기
JP2015062583A (ja) 洗濯機
JP2015043866A (ja) 洗濯乾燥機
JP6908397B2 (ja) 洗濯機
JPH09234295A (ja) ドラム式洗濯機
JP2017185134A (ja) 洗濯機
CN108699749B (zh) 清洗机
JP2019024526A (ja) 洗濯機
JPH10295975A (ja) 洗濯機用パルセータ
JP2017196269A (ja) 洗濯機
JP2017196030A (ja) 洗濯機
JP6825897B2 (ja) 洗濯機
US11293133B2 (en) Washing tub array and washing machin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9154124B (zh) 滚筒式洗衣机和滚筒式干燥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521

Address after: 266101 No. 558, Jiaozhouwan West Road, Huangdao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Province

Co-patentee after: HAIER ASIA Co.,Ltd.

Patentee after: QINGDAO JIAONAN HAIER WASHING MACHINE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Co-patentee before: QINGDAO HAIER WASHING MACHINE Co.,Ltd.

Patentee before: HAIER ASIA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09

Address after: No. 558, Jiaozhouwan West Road, Huangdao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QINGDAO JIAONAN HAIER WASHING MACHINE Co.,Ltd.

Patentee after: HAIER ASIA Co.,Ltd.

Patentee after: Haier Zhijia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101 No. 558, Jiaozhouwan West Road, Huangdao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JIAONAN HAIER WASHING MACHINE Co.,Ltd.

Patentee before: HAIER ASIA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