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95030A - 联动制动系统 - Google Patents

联动制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95030A
CN106995030A CN201610920063.8A CN201610920063A CN106995030A CN 106995030 A CN106995030 A CN 106995030A CN 201610920063 A CN201610920063 A CN 201610920063A CN 106995030 A CN106995030 A CN 1069950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uble
brake
executor
gangbar
linked c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2006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95030B (zh
Inventor
北川勇志
值田顺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uki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zuki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uki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Suzuki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9950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950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950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950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3/00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2L3/08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raking more than one whe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 Transmission Of Braking Force In Braking Systems (AREA)
  • Braking Systems And Boosters (AREA)
  • Regulating Braking Force (AREA)

Abstract

一种联动制动系统,具有通过第一操纵传输构件将施加到第一操纵器的操纵力传输到对第一车轮进行制动的第一制动装置的第一制动系统、将施加到第二操纵器的操纵力传输到对第二车轮进行制动的第二制动装置的第二制动系统和通过施加到第二操纵器的操纵力与第二制动系统联动且使第一制动系统动作的联动机构。联动机构包括联动杆和联动凸轮。对应于第一操纵器的操纵该联动杆动作并且使第一制动装置动作。对应于第二操纵器的操纵联动凸轮旋转,并且使联动杆动作,从而操作第一制动装置。

Description

联动制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联动制动系统,该联动制动系统通过对单个操纵器的操纵使得用于对第一车轮进行制动的第一制动系统和用于对第二车轮进行制动的第二制动系统联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平开No.2011-143768)公开了一种联动制动装置,其通过包括平衡器的联动装置,借助于联动制动杆的操纵,通过后制动传输构件使后制动器动作,并且通过联动制动传输构件使前制动器动作。
在专利文献1描述的联动制动装置中,后制动传输构件和联动制动传输构件连接到平衡器(即,分配杆)的两端中的每一个,并且联动制动杆侧连接到大致纵向中心位置。为了增加前制动器和后制动器的制动力,平衡器的杠杆比需要设定得较大,并且因此平衡器的尺寸增加,从而联动机构不能以紧凑的方式构成。
此外,在JPA2011-143768描述的联动制动装置中,前制动器和后制动器的制动力根据联动制动杆的操纵力线性地改变,并且当要改变前后制动器的制动力的分布时,设计自由度较低。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情形,设计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联动制动系统,其中联动机构可以以紧凑的方式构成并且可以通过精细地、容易地实现制动力的设置变化而改善该系统的可操作性。
根据本发明,可以实现上述及其他目的,本发明在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联动制动系统,该联动制动系统具有:第一制动系统,第一制动系统通过第一操纵传输构件将施加到第一操纵器的操纵力传输到对第一车轮进行制动的第一制动装置;第二制动系统,第二制动系统通过第二操纵传输构件将施加到第二操纵器的操纵力传输到对第二车轮进行制动的第二制动装置;和联动机构,联动机构通过施加到第二操纵器的操纵力与第二制动系统联动,且使第一制动系统动作。联动机构包括联动杆和联动凸轮。联动杆连接到第一操纵传输构件,对应于第一操纵器的操纵该联动杆动作并且使第一制动装置动作。联动凸轮可操作地连接到第二操纵器,对应于第二操纵器的操纵该联动凸轮旋转,并且直接或间接地使联动杆动作,从而操作第一制动装置。
本发明上述方面可以采取下述优选实施例。
联动机构可以进一步包括臂机构。臂机构可以布置成接近联动凸轮,连接到联动杆。在第二操纵器的操纵导致联动凸轮旋转时,臂机构可以因联动凸轮的旋转而伸缩,并且使得联动杆摆动,从而使第一制动装置动作。
臂机构可以包括多个臂和将多个臂连接成彼此可相对摆动的臂连接件,并且在联动凸轮旋转导致臂摆动时臂机构可以伸缩。位于一端侧的臂连接件可以设置有支撑联动杆的支撑销,并且与支撑销相反的一侧的臂连接件可以设置有固定销,固定销固定到联动机构的基部分。
臂机构可以包括四个臂和将臂连接成彼此可相对摆动的四个臂连接件,四个臂布置成大致菱形形状,并且在联动凸轮旋转导致臂摆动时臂机构可以伸缩。位于联动杆侧的顶点的臂连接件可以设置有支撑销,并且位于与支撑销相反的一侧的顶点的臂连接件可以设置有固定销。
联动凸轮可以设置在具有大致菱形形状的臂机构的内侧。
联动机构可以构成为:联动杆可以布置成接近联动凸轮。在第二操纵器的操纵导致联动凸轮旋转时,可以通过联动杆直接摆动使第一制动装置动作。
联动机构可以进一步具有与联动凸轮同轴并且与联动凸轮一体旋转的驱动构件。驱动构件和第二操纵器可以通过第三操纵传输构件连接。第二操纵器的操纵通过第三操纵传输构件使驱动构件动作,从而驱动联动凸轮旋转。
联动机构可以进一步具有驱动联动凸轮旋转的马达。马达可以被构造成:当检测到第二操纵器的操纵时,马达被控制为驱动联动凸轮旋转。
联动机构可以进一步包括检测第二操纵器的操纵量的位移传感器、检测马达的旋转位置的马达位置传感器和控制马达的旋转的马达控制单元。马达控制单元可以根据位移传感器获得所述第二操纵器的操纵量计算与操纵量对应的马达的旋转位置,并且使马达旋转至计算出的马达的旋转位置,从而驱动联动凸轮旋转。
联动制动系统可以进一步包括检测第一操纵器的操纵量的位移传感器,其中,当第一操纵器的操纵量和第二操纵器的操纵量中的一个被各自的位移传感器检测到时,马达控制单元点亮制动灯。
根据本发明,通过改变联动机构中的联动凸轮的凸轮轮廓,可以调整联动杆的操纵量,并且可以调整第一制动装置的操纵量,因此在第二操纵器操纵时,可以精细并且容易地实现制动力的设置变化,因此可以改善联动制动系统的可操作性。
此外,在第二操纵器操纵时,第一制动装置的操纵量的调整不是通过改变杆的杠杆比进行的,而是通过改变联动机构中的联动凸轮的凸轮轮廓进行的,因此可以以紧凑的方式构成联动机构。
本发明的特性以及进一步特征将在下文中参考附图进行描述,并且下文也将阐明本发明的其他有益效果和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联动制动系统的第一实施例和摩托车的立体图;
图2是图示了图1中的联动制动系统的构造的框图;
图3是图示了图1和2中的联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4是图示了图3中的联动机构的背部表面侧的立体图;
图5是图示了图4中的凸轮杆的变化的立体图;
图6是图示了通过图2和3中的联动凸轮的凸轮轮廓的前制动装置的制动特征的图表;
图7示意地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联动制动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联动机构,其中图7A是图示了在前制动杆的操纵时联动机构的前视图,并且图7B是图示了在后制动杆的操纵时联动机构的前视图;
图8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联动制动系统的第三实施例的构造的框图;
图9是图示了图8中的联动机构等等的立体图;
图10是图示了存储在图8中的马达控制单元的数据库中的马达控制图表的说明性视图;并且
图11是图示了图8中的马达控制单元执行的操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联动制动系统。
[A]第一实施例(图1至图6)
图1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联动制动系统的第一实施例和摩托车的立体图。图2是图示了图1中的联动制动系统的构造的框图。在第一实施例中,例如前、后、右和左的术语基于骑乘车辆的骑乘者。
图1所示的摩托车10具有车体框架11,车体框架11在前端部分包括前管12。车体框架11包括前管12、主管道13、下管道14和一对左右座位导轨15。
转向机构16被前管12可枢转地支撑,位于车体框架11的前上部。前叉17和把手18等安装在转向机构16上,前叉17可枢转地支撑作为第一车轮的前轮19。通过使用把手18,前轮19左右转向。在前叉17上,前灯20固定在前轮19上方。
主管道13从前管12的上部后表面朝向车辆下部倾斜地延伸,并且被弯曲并延伸到车辆的下侧,其下端部分与枢架21连结。下管道14从前管12的下部后表面延伸至车辆的下侧,并且被弯曲并延伸至车辆的后部,其后端部分与枢架21连结。枢轴支撑部22横跨枢架21安装,并且摆臂23以在车辆的垂直方向上可摆动的方式被枢轴支撑部22可枢转地支撑。作为第二车轮的后轮24绕着摆臂23的后端可旋转地支撑。
一对左右座位导轨15与主管道13连结并且朝向车辆的后部延伸。左右座位导轨15通过顺序安置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的多个框架桥26而被连接。此外,这些座位导轨15经由一对左右座位柱25由枢架21支撑。图中未示出的燃料箱通过主管道13支撑在前管12的后方的位置。位示出的座位通过座位导轨15支撑,邻近燃料箱的后方。
引擎27安装在主管道13和下管道14之间。引擎27位于燃料箱下方并且通过其驱动力驱动后轮24。构成引擎进气系统的未示出的汽化器(节流体)、空气净化器等接连地连接至构成引擎27的气缸盖28的后部。构成引擎排气系统的排气管和排气消音器接连地连接至气缸盖28的前部。
通过具有图1和图2所示的第一制动系统31、第二制动系统32和联动机构33的联动制动系统30,对上述摩托车10中的前轮19和后轮24进行制动。联动机构33包括基部分34、联动杆35、联动凸轮36、臂机构37、作为驱动构件的凸轮杆38以及基座39。
通过作为第一操纵传输构件的第一前制动线缆41和第二前制动线缆42,第一制动系统31将施加到作为第一操纵器的前制动杆40的操纵力传输到能够对前轮19进行制动的作为第一制动装置的前制动装置43。前制动杆40在把手18的右端侧设置在手柄(图中未示)附近,并且由骑乘者的右手操纵。前制动装置43是设置在前轮19和前叉17之间的鼓式制动装置。
第一前制动线缆41连接前制动杆40和联动机构33的联动杆35的一个端部分(杆侧端部分35A),并且将施加于前制动杆40的操纵力Fa传输至联动杆35,以便摆动联动杆35,如下所述。第二前制动线缆42连接联动机构33的联动杆35的另一个端部分(制动侧端部分35B)和前制动装置43,并且将通过联动杆35的摆动产生的张力Fb传输至前制动装置43,使前制动装置43动作并且对前轮19进行制动。
通过作为第二操纵传输构件的后制动棒46,第二制动系统32将施加到作为第二操纵器的后制动杆45的操纵力传输到能够对后轮24进行制动的作为第二制动装置的后制动装置48。后制动杆45是由车体框架11的枢架21可枢转地支撑的踏板形状的杆,并且由骑乘者的右脚操纵。后制动杆45可以在把手18的左端侧设置在手柄(图中未示)附近,如图1中的双点划线所示,并且由骑乘者的左手操纵。
后制动装置48是设置在后轮24和摆臂23之间的鼓式制动装置。后制动棒46直接地连接后制动杆45和后制动装置48,并且直接地将后制动杆45的操纵力Pa传输至后制动装置48,使后制动装置48动作并且对后轮24进行制动。
第二制动系统32包括作为第三操纵传输构件的后制动线缆47,其连接联动机构33的后制动杆45和凸轮杆38。因此,后制动杆45的操纵力通过如上所述的后制动棒46被传输到后制动装置48,并且还通过后制动线缆47被传输到凸轮杆38,然后使凸轮杆38动作,即拉动并旋转。
联动机构33通过施加于后制动杆45的操纵力与第二制动系统32联动而使第一制动系统31动作,并且同时通过第二制动系统32的后制动装置48对后轮24进行制动以及通过第一制动系统31的前制动装置43对前轮19进行制动。
联动机构33的联动杆35由作为臂机构37的支撑销49的臂连接件52可摆动地支撑,如图3所示,并且第一前制动线缆41连接到杆侧端部分35A,第二前制动线缆42连接到制动侧端部分35B。因此,当施加到前制动杆40的操纵力Fa通过第一前制动线缆41被传输到联动杆35的杆侧端部分35A时,根据施加到前制动杆40的操纵力Fa使联动杆35动作,亦即围绕支撑销49摆动,并且在这时候产生的张力Fb通过第二前制动线缆42被传输到前制动装置43,使前制动装置43动作并且通过前制动装置43对前轮19进行制动。
如图2和3所示,联动凸轮36由具有平板形状的基部分34可旋转地支撑并且通过凸轮杆38和后制动线缆47可动作地连接到后制动杆45。亦即,如图4所示,凸轮杆38与联动凸轮36同轴地连接到联动凸轮36,并且可与联动凸轮36一体地旋转,并且如上所述连接到后制动杆45的后制动线缆47连接到凸轮杆38。因此,凸轮杆38通过后制动线缆47被施加到后制动杆45的操纵力Pa拉动并旋转,并且使得联动凸轮36旋转。推动构件(例如扭力弹簧)55的一端安装在凸轮杆38上,推动构件55的另一端安装在基部分34上,并且在与通过操纵力Pa的旋转运动相反的方向上推动凸轮杆38。除了凸轮杆38之外,例如滑轮可以用作驱动联动凸轮36旋转的驱动构件。
此处,如图5所示,在凸轮杆38的纵向方向上形成多个锁孔50,后制动线缆47可以选择性地连接到每个锁孔50,以便改变凸轮杆38通过后制动线缆47的拉紧位置,从而可以调整杠杆比。例如,通过将后制动线缆47连接到接近凸轮杆38转轴的位置以便设定小的杠杆比,需要增加施加到后制动杆45的操纵力Pa,同时可以增加凸轮的旋转角。通过将后制动线缆47连接至远离凸轮杆38的转轴的位置并且连接至凸轮杆38的尖端侧,增加杠杆比,并且减小凸轮的旋转角,同时后制动杆45的操纵力Pa可以变小。
此外,如图2和3所示,联动凸轮36通过接近联动凸轮36布置并且连接至联动杆35的臂机构37间接地连接到联动杆35。因此,通过旋转联动凸轮36,联动杆35通过臂机构37间接地动作,使前制动装置43动作。亦即,当操纵力Pa被操纵至后制动杆45并且当联动凸轮36通过后制动线缆37和凸轮杆38旋转时,臂机构37通过联动凸轮36的旋转而伸缩,并且联动杆35以基座39为支点摆动,并且因此张力Pb作用于第二前制动线缆42,通过第二前制动线缆42使前制动装置43动作。
此处,基座39放置在基部分34上接近联动杆35的杆侧端部分35A。当臂机构37伸缩时,基座39限制联动杆35的杆侧端部分35A的移动,并且使得联动杆35以基座39为支点摆动,如上所述。
臂机构37包括多个(在本实施例中,四个)臂和将多个臂51连接成彼此可相对摆动的多个(在本实施例中,四个)臂连接件52,并且形成为具有大致菱形形状(亦即钻石形或者缩放仪形状)。通过布置成在相对于臂连接件52的轴线方向的同一侧(上侧或者下侧)相互面对的臂51,臂连接件52在轴线方向上的尺寸在臂机构37中最小化。
在具有大致菱形形状的臂机构37中位于联动杆35侧的顶点的臂连接件52设置有支撑联动杆35的支撑销49,并且位于与支撑销49相反的一侧的顶点的臂连接件52设置有用于将臂机构37固定至基部分34的固定销53。图中未示的推动构件(例如扭力弹簧)插入到固定销53中,并且当推动构件的推动力作用在臂51上时,臂机构37保持为期望的大致菱形形状,并且因此支撑销49被保持在预定位置。
在臂机构37中的其他两个臂连接件52中,设置可旋转的辊子54。辊子54构成为能够与布置在具有大致菱形形状的臂机构37的内侧的联动凸轮36的凸轮表面36A接触。因此,由于凸轮表面36A通过联动凸轮36的旋转与至少一个辊子54接触,臂51围绕臂连接件52摆动,并且臂机构37沿着连接支撑销49和固定销53的直线伸缩。因此,臂机构37使得联动杆35以基座39为支点摆动,从而张力Pb作用于第二前制动线缆42。
因此,当以操纵力Pa操纵后制动杆45时,联动凸轮36通过后制动线缆47和凸轮杆38旋转,臂机构37伸缩使得联动杆35摆动,并且张力Pb作用于第二前制动线缆42使前制动装置43动作,通过改变形成在联动凸轮36的凸轮表面36A上的凸轮轮廓精细地(例如,非线性地)调整(改变设置)前制动装置43的制动力。
具体地,如图6所示,假定横轴表示后制动杆45的操纵力Pa并且纵轴表示通过联动杆35作用于第二前制动线缆42的张力Pb,通过改变联动凸轮36的凸轮轮廓,可以获得前制动装置43的非线性的制动特性,例如曲线X、Y、Z。例如,在直线区段X上,张力Pb随着操纵力Pa变小而变小,以便减小前制动装置43的制动力,而张力Pb随着操纵力Pa增大而增大,以便增加前制动装置43的制动力。在曲线Y上,当操纵力Pa达到预定位置附近时,前制动装置43的制动力迅速增加。此外,在曲线Z上,在操纵力Pa仍然小的的状态中,前制动装置43中产生的制动力基本上不变。
接下来,将描述联动制动系统30的动作。
如图2和图3所示,当以操纵力Fa操纵前制动杆40时,联动凸轮36不旋转并且臂机构37不伸缩,从而通过插入在固定销53中的推动构件的推动力,臂机构37保持期望的大致菱形形状,并且支撑销49被保持在预定位置。因此,当以操纵力Fa操纵前制动杆40时,联动杆35围绕支撑销49摆动并且张力Fb作用于第二前制动线缆42。因此,使前制动装置43动作,并且前轮19被制动。
当以操纵力Pa操纵后制动杆45时,通过后制动棒46使后制动装置48动作,并且后轮24被制动,此外,联动凸轮36通过后制动线缆47和凸轮杆38旋转。通过联动凸轮36的旋转,臂机构37伸缩,联动杆35以基座39为支点摆动,并且张力Pb作用于第二前制动线缆42。因此,使前制动装置43动作,并且前轮19被制动。
如上所述,通过当操纵后制动杆45时以与后制动装置48联动的方式使前制动装置43动作,前轮19和后轮24都被制动。此外,当后制动杆45被操纵时,联动杆35如上所述以基座39为支点摆动,但是因为基座39位于联动杆35的杆侧端部分35A附近,联动杆35的杆侧端部分35A几乎不移动,从而联动杆35的摆动对前制动杆40没有影响。
如上所述的构造,根据本实施例,可以实现以下效果(1)至(6)。
(1)如图2和图3所示,通过改变联动机构33中的联动凸轮36的凸轮轮廓,可以通过改变联动杆35的摆动量而调整前制动装置43的操纵量。因此,可以在后制动杆45操作时精细并且容易地实现前制动装置43的制动力的设置变化,并且因此精细并且容易地实现前制动装置43和后制动装置48的制动力的设置变化,结果,可以改善联动制动系统30的可操作性。
(2)因为在后制动杆45操纵时,前制动装置43的操纵量的调整是通过改变联动机构33中的联动凸轮36的凸轮轮廓而实现的,而不是改变联动机构的杆(例如作为平衡器的分配杆)的杠杆比而实现的,联动机构33可以以更紧凑的方式构成。
(3)在联动机构33中,包括四个臂51的臂机构37通过联动凸轮36的旋转伸缩,使得联动杆35摆动。因为在这时候臂机构37的伸缩操作所占据的区域也较小,联动机构33可以以紧凑的方式构成。
(4)在联动机构33中,臂机构37包括四个臂51,具有大致菱形形状(缩放仪形状),其通过联动凸轮36的旋转而伸缩并且可以线性地移动联动杆35的支撑销49。因此,平滑地实现联动杆35以支撑销49为支点的摆动,并且也可以平滑地执行前制动装置43的操纵。
(5)在联动机构33中,联动凸轮36布置在包括四个臂51并具有大致菱形形状的臂机构37的内侧。因此,联动机构33可以以紧凑的方式构成,并且通过使得臂机构37的多个辊子54根据需要同时与联动凸轮36接触,臂机构37可以通过联动凸轮36的旋转可靠地伸缩。
(6)在联动机构33中,因为用于驱动联动凸轮36旋转的凸轮杆38同轴地连接到联动凸轮36并且可与联动凸轮36一体地旋转,可以降低联动机构33的尺寸和成本。
[B]第二实施例(图7)
图7示意地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联动制动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联动机构,其中图7A是图示了在前制动杆的操纵时联动机构的前视图,并且图7B是图示了在后制动杆的操纵时联动机构的前视图。在第二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与第一实施例中类似的组件,并且可以简化或者省略其说明。
第二实施例中的联动制动系统60和第一实施例中的联动制动系统的差异在于,联动机构61构成为使得联动杆62接近联动凸轮36,并且在后制动杆45操纵时,联动杆62通过联动凸轮36的旋转直接地摆动,从而使前制动装置43动作。
亦即,在联动杆62中,支撑销63设置在纵向方向上的大致中心位置,并且支撑销63安装在设置在基部分34中的凹槽部分64中并且可滑动,通过推动构件(图中未示)的推动力W被按压至凹槽部分64的端部分,并且由基部分34支撑且可摆动。凹槽部分64形成为基本上垂直于在联动杆62的上述状态中(没有被联动凸轮36按压的状态,稍后将描述)的联动杆62的方向。连接到前制动杆40的第一前制动线缆41连接到联动杆62的一个端部分(杆侧端部分62A),而连接到前制动装置43的第二前制动线缆42连接到联动杆62的另一个端部分(制动侧端部分62B)。
如图7A和图2所示,当在后制动杆45未操纵并且联动凸轮36不旋转的状态下,以操纵力Fa操纵制动杆40时,支撑销63处于被推动构件的推动力W按压至凹槽部分64的端部分的状态中,并且联动杆62围绕支撑销63摆动以便使得张力Fb作用于第二前制动线缆42。因此,使前制动装置43动作,并且前轮19被制动。
如图7B和图2所示,当以操纵力Pa操纵后制动杆45时,通过后制动棒46使后制动装置48动作,后轮24被制动并且联动凸轮36通过后制动线缆47和凸轮杆38而旋转。因此,联动凸轮36被联动杆62直接按压,并且支撑销63抵抗推动构件的推动力W沿着凹槽部分64移动。然后,杆侧端部分62A与基座39接触,从而联动杆62以基座39为支点摆动并且使得张力Pb作用于第二前制动线缆42。因此,使前制动装置43动作,并且前轮19被制动。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第二实施例中,也实现了类似第一实施例的效果(1)、(2)和(6)的效果并且此外还具有下述效果(7)。
(7)联动机构61的联动杆62构成为在后制动杆45操纵时通过联动凸轮36的旋转直接地摆动,并且臂机构37被省略,因此联动机构61可以进一步变得紧凑,可以减少组件的数目和成本。
[C]第三实施例(图8至图11)
图8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联动制动系统的第三实施例的构造的框图。图9是图示了图8中的联动机构等等的立体图。在第三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与第一实施例中类似的组件,并且可以简化或者省略其说明。
第二实施例中的联动制动系统60和第一实施例中的联动制动系统的差异在于,代替第一实施例中的凸轮杆38和后制动线缆47,联动机构71包括用于驱动联动凸轮36旋转的马达72,并且构成为当检测到后制动杆45的操纵力时,驱动马达72并且驱动联动凸轮36旋转。
亦即,联动机构71构成为具有用于检测施加到前制动杆40的操纵力(亦即,前制动杆40的移动量)的前侧杆位移传感器73、用于检测施加到后制动杆45的操纵力(亦即,前制动杆45的移动量)的后侧杆位移传感器74、用于检测马达72的旋转位置的马达位置传感器75和用于控制驱动联动凸轮36旋转的马达72的旋转的马达控制单元76。
联动机构71安装在前管78上,前管78通过使用例如如图9所示的支架79可枢转地支撑前叉77。马达72安装在联动机构71中的基部分34的背面侧。联动凸轮36直接地连接到马达72的马达轴,或者联动凸轮36可以通过低速齿轮机构或者通过线缆等连接到马达轴。
马达控制单元76包括数据库,并且该数据库存储如图10所示的与移动量对应的、调节后制动杆45的移动量和马达72的旋转位置之间关系的多个制动杆-马达特性(图10中仅标示了制动杆-马达特性Q),作为用于马达控制的图表。前侧杆位移传感器73、后侧杆位移传感器74和马达位置传感器75例如通过电位计等等构成。
马达控制单元76根据后侧杆位移传感器74获得后制动杆45的操纵量(亦即后制动杆45的移动量A)(S1),并且根据马达位置传感器75获得马达72的旋转位置(当前旋转位置B)(S2),如图8、图10和图11所示。随后,通过使用例如用于马达控制的图表的制动杆-马达特性Q,马达控制单元76获取与后侧杆位移传感器74获得的后制动杆45的移动量A对应的马达72的旋转位置(期望旋转位置C),并且计算马达72的旋转方向和旋转量R,使马达72从当前旋转位置B行进至期望旋转位置C(S3)。然后,马达控制单元76仅仅通过计算出的旋转方向和旋转量R控制马达72的旋转,并且使其旋转至期望旋转位置C(S4),从而驱动联动凸轮36旋转。
此外,马达控制单元76执行控制以使得当获得了前侧杆位移传感器73检测到的前制动杆40的操纵量(前制动杆40的移动量)和后侧杆位移传感器74检测到的后制动杆45的操纵量(后制动杆45的移动量)中的至少一个时,所述马达控制单元点亮制动灯80。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第三实施例中,也实现类似第一实施例的效果(1)至(5)的效果并且此外还具有下述效果(8)和(9)。
(8)在后制动杆45操纵时,通过后制动棒46使后制动装置48动作,从而后轮24被制动,并且马达控制单元76根据后侧杆位移传感器74获得后制动杆45的操纵量(后制动杆45的移动量),并且因此基于制动杆-马达特性,马达72的旋转被控制至对应于后制动杆45的操纵量的期望旋转位置,并且使联动凸轮36旋转。因此,通过联动杆35和第二前制动线缆42使前制动装置43动作,并且前轮19被制动。
如上所述,基于制动杆-马达特性,马达控制单元76控制马达72旋转至对应于后制动杆45的操纵量的期望旋转位置,使联动凸轮36旋转,并且因此通过适当地选择制动杆-马达特性,可以改变联动凸轮36的旋转量(旋转角)。因此,可以容易地调整在后制动杆45操纵时通过前制动装置43对前轮19的制动力,并且因此容易地调整前制动装置43和后制动装置48的制动力。
(9)当马达控制单元76获得了前侧杆位移传感器73检测到的前制动杆40的操纵量和后侧杆位移传感器74检测到的后制动杆45的操纵量中的至少一个时,所述马达控制单元76执行控制以点亮制动灯80。因此,可以省略通过操纵前制动杆40和后制动杆45点亮制动灯80的制动开关,从而减少组件的的数目和成本。
上述实施例仅以示例的方式呈现,并不意味着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处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各种方式实施。进一步,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省略、替换和改变,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主旨。所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意味着覆盖这些变形例,它们都落入本发明的范围。
例如,在第一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中,描述了臂机构37具有大致菱形形状(缩放仪形状)的情形,但是还可以具有通过联动凸轮36的旋转而伸缩的另外的形状。亦即,在臂机构37中,臂机构可以具有半缩放仪形状,其中臂51、辊子54等等仅存在于连接支撑销49和固定销53的直线的一侧。
此外,在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中,描述了通过操纵前制动杆40的操纵使前制动装置43动作并且通过后制动杆45的操纵使后制动装置48动作的情形。然而,还可以构成为:通过适当地改变第一前制动线缆41、第二前制动线缆42、后制动棒46和后制动线缆47的连接位置,通过前制动杆40的操纵使前制动装置43和后制动装置48动作,并且通过后制动杆45的操纵仅使后制动装置48动作。

Claims (10)

1.一种联动制动系统,具有:
第一制动系统,所述第一制动系统通过第一操纵传输构件将施加到第一操纵器的操纵力传输到对第一车轮进行制动的第一制动装置;
第二制动系统,所述第二制动系统通过第二操纵传输构件将施加到第二操纵器的操纵力传输到对第二车轮进行制动的第二制动装置;和
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通过施加到所述第二操纵器的操纵力与所述第二制动系统联动,且使所述第一制动系统动作;所述联动制动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联动杆和联动凸轮;
所述联动杆连接到所述第一操纵传输构件,对应于所述第一操纵器的操纵该联动杆动作并且使所述第一制动装置动作;并且
所述联动凸轮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第二操纵器,对应于所述第二操纵器的操纵该联动凸轮旋转,并且直接或间接地使所述联动杆动作,从而操作所述第一制动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动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动机构进一步包括臂机构;
所述臂机构布置成接近所述联动凸轮,连接到所述联动杆;并且
在所述第二操纵器的操纵导致所述联动凸轮旋转时,所述臂机构因所述联动凸轮的旋转而伸缩,并且使得所述联动杆摆动,从而使所述第一制动装置动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动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臂机构包括多个臂和将多个所述臂连接成彼此可相对摆动的臂连接件,并且在所述联动凸轮旋转导致所述臂摆动时所述臂机构伸缩;并且
位于一侧的臂连接件设置有支撑联动杆的支撑销,并且与所述支撑销相反的另一侧的臂连接件设置有固定销,所述固定销固定到所述联动机构的基部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动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臂机构包括四个所述臂和将所述臂连接成彼此可相对摆动的四个臂连接件,所述四个臂布置成大致菱形形状,并且在所述联动凸轮旋转导致所述臂摆动时所述臂机构伸缩;并且
位于所述联动杆侧的顶点的所述臂连接件设置有所述支撑销,并且位于与所述支撑销相反的另一侧的顶点的所述臂连接件设置有所述固定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动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凸轮设置在具有大致菱形形状的所述臂机构的内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动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动机构构成为:所述联动杆布置成接近所述联动凸轮;并且
在所述第二操纵器的操纵导致所述联动凸轮旋转时,通过所述联动杆直接摆动使所述第一制动装置动作。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动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动机构具有与所述联动凸轮同轴并且与所述联动凸轮一体旋转的驱动构件;
所述联动机构构成为:所述驱动构件和所述第二操纵器通过第三操纵传输构件连接;并且
所述第二操纵器的操纵通过所述第三操纵传输构件使所述驱动构件动作,从而驱动所述联动凸轮旋转。
8.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动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动机构具有驱动所述联动凸轮旋转的马达;并且
所述马达被构造成:当检测到所述第二操纵器的操纵时,所述马达被控制为驱动所述联动凸轮旋转。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联动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动机构进一步包括检测所述第二操纵器的操纵量的位移传感器、检测所述马达的旋转位置的马达位置传感器和控制所述马达的旋转的马达控制单元;并且
所述马达控制单元根据所述位移传感器获得所述第二操纵器的所述操纵量计算与所述操纵量对应的所述马达的所述旋转位置,并且使所述马达旋转至计算出的所述马达的旋转位置,从而驱动所述联动凸轮旋转。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联动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检测所述第一操纵器的操纵量的位移传感器,其中,当所述第一操纵器的所述操纵量和所述第二操纵器的所述操纵量中的一个被各自的位移传感器检测到时,所述马达控制单元点亮制动灯。
CN201610920063.8A 2015-10-23 2016-10-21 联动制动系统 Active CN1069950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08659 2015-10-23
JP2015208659A JP6451590B2 (ja) 2015-10-23 2015-10-23 連動ブレーキ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95030A true CN106995030A (zh) 2017-08-01
CN106995030B CN106995030B (zh) 2019-11-26

Family

ID=58712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20063.8A Active CN106995030B (zh) 2015-10-23 2016-10-21 联动制动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451590B2 (zh)
CN (1) CN10699503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31431A (zh) * 2019-03-25 2020-10-02 明鸿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刹车连动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53224A1 (ja) * 2021-09-28 2023-04-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226833A (fr) * 1958-06-07 1960-08-16 Lindes Eismaschinen Ag Dispositif de mise en marche et d'arrêt des tracteurs
US4491209A (en) * 1982-08-30 1985-01-01 Deere & Company Brake and transmission interlock system
JPS60104446A (ja) * 1983-11-08 1985-06-08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の前,後輪ブレ−キ連動装置
JPH06255558A (ja) * 1993-03-09 1994-09-13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自転車用制動装置
CN101386330A (zh) * 2007-09-12 2009-03-1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自动两轮车的前后连动刹车装置
CN101519092A (zh) * 2008-04-11 2009-09-02 胡章地 杠杆凸轮联动的自行车
KR20110118237A (ko) * 2010-04-23 2011-10-31 홍완수 자전거 안전 브레이크 장치
JP2014061738A (ja) * 2012-09-20 2014-04-10 Nissin Kogyo Co Ltd バーハンドル車両用ブレーキ装置
CN104875840A (zh) * 2015-05-06 2015-09-02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前后联动制动装置及二轮车
CN105683010A (zh) * 2013-10-30 2016-06-15 博世株式会社 制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84833B2 (ja) * 2005-09-30 2011-05-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自動二輪車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226833A (fr) * 1958-06-07 1960-08-16 Lindes Eismaschinen Ag Dispositif de mise en marche et d'arrêt des tracteurs
US4491209A (en) * 1982-08-30 1985-01-01 Deere & Company Brake and transmission interlock system
JPS60104446A (ja) * 1983-11-08 1985-06-08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の前,後輪ブレ−キ連動装置
JPH06255558A (ja) * 1993-03-09 1994-09-13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自転車用制動装置
CN101386330A (zh) * 2007-09-12 2009-03-1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自动两轮车的前后连动刹车装置
CN101519092A (zh) * 2008-04-11 2009-09-02 胡章地 杠杆凸轮联动的自行车
KR20110118237A (ko) * 2010-04-23 2011-10-31 홍완수 자전거 안전 브레이크 장치
JP2014061738A (ja) * 2012-09-20 2014-04-10 Nissin Kogyo Co Ltd バーハンドル車両用ブレーキ装置
CN105683010A (zh) * 2013-10-30 2016-06-15 博世株式会社 制动装置
CN104875840A (zh) * 2015-05-06 2015-09-02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前后联动制动装置及二轮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31431A (zh) * 2019-03-25 2020-10-02 明鸿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刹车连动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95030B (zh) 2019-11-26
JP6451590B2 (ja) 2019-01-16
JP2017081221A (ja) 2017-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20316B (zh) 包括包含扶手的可枢转靠背的车辆座椅
CN103523143B (zh) 骑乘型车辆用制动装置及骑乘型车辆
JP3168259B2 (ja) 揺動支点型てこ装置を用いた自転車
JP6532579B2 (ja) 車両のための操舵制御システム
CN202039191U (zh) 缝纫机上辅助送布爪的摆动行程调整装置
CN104276253B (zh) 前拨链器
CN105620323B (zh) 座椅,特别是车辆座椅的扶手设备
TWI574879B (zh) bicycle
NO321580B1 (no) Motorsykkel for justerbare kjoreposisjoner.
CN107719542A (zh) 行驶装置
JP6112935B2 (ja) 前二輪式鞍乗り型揺動車両
CN106995030A (zh) 联动制动系统
EP3153392B1 (en) Parking brake mechanism
WO2004056647A1 (en) Vehicle in particular scooter
TW200826916A (en) Massaging method of massage chair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CN207072408U (zh) 载具的转向与倾斜系统
EP1431173B1 (en) Snow vehicle
CN203047484U (zh) 运动休闲车
CN201172734Y (zh) 仿手工珠边机送料进给量调节机构
KR20110000666U (ko) 재봉틀의 차동(差動) 직물이송장치
CN106314656A (zh) 一种杠杆式折叠自行车
CN109476359A (zh) 一种轮式车辆
KR20170083911A (ko) 작업차의 주행 조작 장치
CN204150197U (zh) 无极变速前转弯后驱动脚踏与手动式健身倒三轮自行车
US329755A (en) Peteb elyea mcintos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