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82856A - 天然杀菌剂及其制法 - Google Patents

天然杀菌剂及其制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82856A
CN106982856A CN201610041172.2A CN201610041172A CN106982856A CN 106982856 A CN106982856 A CN 106982856A CN 201610041172 A CN201610041172 A CN 201610041172A CN 106982856 A CN106982856 A CN 1069828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tericidal agent
ternip
preparation
extraction step
wate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4117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柏园
黄圣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004117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82856A/zh
Publication of CN1069828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828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7/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not being member of a ring and having no bond to a carbon or hydrogen atom, e.g. derivatives of carbonic acid
    • A01N47/4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not being member of a ring and having no bond to a carbon or hydrogen atom, e.g. derivatives of carbonic acid the carbon atom having a double or triple bond to nitrogen, e.g. cyanates, cyanamides
    • A01N47/46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not being member of a ring and having no bond to a carbon or hydrogen atom, e.g. derivatives of carbonic acid the carbon atom having a double or triple bond to nitrogen, e.g. cyanates, cyanamides containing —N=C=S group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nt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Food Preservation Except Freezing, Refrigeration, And Dr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能应于食材杀菌作业上,纯天然且无化学添加物,能安心健康应用的天然杀菌剂及其制法。其技术手段为:产品方面,所述天然杀菌剂包含有一具有异硫氰酸酯类体的反应剂体,其是由白萝卜所提取出的白萝卜汁液体,配合水体,依重量配比所混合反应而成;关于制法方面,包括备料步骤、提取步骤、萃取步骤、及填装步骤等四步骤,重点在于提取步骤须以提取机,以物理性的方式,将白萝卜的细胞壁破坏,释放出硫化葡萄糖苷和芥子酶,配合水体产生水解反应,并逐渐大量生成异硫氰酸酯类体。

Description

天然杀菌剂及其制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然杀菌剂及其制法,尤其指一种能应用食材初期杀菌作业上的杀菌剂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食品安全卫生中常以卫生指标菌的数量来作为食品安全及质量卫生的指针。
导致食物中毒的病原菌很多,目前科技虽可检测出食材中的致病菌,但分离计数的方法很复杂且费时,加上各国菌株的检验标准也不同,基于实用、经济与方便三原则,因此产生以检验“指标菌”来取代病因菌的此方法,这样就可以有效降低筛检及检验菌株所秏费的人力与物力。
当无法监测食材中每一种有害微生物时,仅针对某些特定指标菌作为是否合乎卫生要求的指标,如:生菌数、大肠杆菌群、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所以现在各国多以指标菌,来作为一种指标,用以指示食品在制造过程中,是否合乎卫生要求,是否遭受污染,有无卫生缺失。
指标菌如超过检验标准,虽不至于影响身体健康直接致病,却足以显示该产品卫生状态不良,即表示在制作过程当中的卫生状况、食材、器具、包装过程可能遭受污染,工作人员的个人卫生状况不佳,或于常温保存提供微生物繁殖最佳环境而造成,食材与食品可能会产生腐败,造成食物中毒的机率也会提高。
因此,在加工过程中,杀菌,例如以适当的加热法或是化学法杀菌,将有助于降低食品腐败或食品中毒的风险。
但是,当前的杀菌方法中,加热法不是所有的食材都适用,尤其是有生鲜需求的食材,而化学法有残留的问题,虽然化学物残留量一般不致于对人体立即产生危害,但长期食用下,仍旧有一定的危害风险,同时还会影响到食材的味道,甚至是食品的营养成份。
有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能以纯天然、且无化学成份方式,能安全、安心地应用,将微生物杀死的天然杀菌剂及其制法,便成为本发明欲改进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应用于食材杀菌上,纯天然且无化学添加物,能安心应用的天然杀菌剂及其制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及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手段,是这样实现的,关于产品方面,为一种天然杀菌剂,所述天然杀菌剂,其包含有一具有异硫氰酸酯类体的反应剂体,该反应剂体是由白萝卜所提取出的白萝卜汁液体,配合水体,依重量配比所混合反应而成。
更具体的,所述水体,其混合重量比例是为该白萝卜汁液体的0.1至100倍。
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关于制法方面,为一种天然杀菌剂的制法,包括下列步骤:备料步骤:依重量配比,准备白萝卜和水体;提取步骤:将上述白萝卜和上述水体,放入提取机中,以输出初料,该初料具有白萝卜汁液体、水体、以及白萝卜纤维体,而该白萝卜汁液体内,含有被该提取机以物理性的方式,将该白萝卜的细胞壁破坏后,而所释出的硫化葡萄糖苷和芥子酶,且两者能配合该水体产生水解反应,并逐渐大量生成异硫氰酸酯类体;萃取步骤:将反应后的上述初料,以过滤装置进行过滤的动作,再放入第一容器中,让该白萝卜纤维体被分离出该初料外,过滤所得即为反应剂体;以及填装步骤:将上述反应剂体,分装至第二容器中后密封,最终成为天然杀菌剂。
更具体的,所述提取步骤中,该水体的混合重量比例,是为该白萝卜汁液体的0.1至100倍。
更具体的,所述提取步骤中,该提取机是为以下列之一或其混合方式提取:切断、磨碎、搅碎、压碎;所述萃取步骤,该过滤装置是为10至500目的滤布。
更具体的,所述提取步骤中,更包含一将该初料静置至少0.5小时的步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作用及效果如下:
第一点:本发明中,通过具有异硫氰酸酯类体的反应剂体的应用,能以纯天然、且无化学添加物的方式,确保食材的安全,将有害微生物去除,在不破坏食材本身味道、营养成份的大前提下,让消费者安心健康地应用,而且最重要的是,本发明天然杀菌剂使用方式,非常简单,只要将食材浸泡于本发明天然杀菌剂中,又或者是接触本发明天然杀菌剂即可,能便于应用。
第二点:本发明中,反应剂体不但能将有害微生物去除,还能将缺氧微生物和腐化细菌除去,避免腐败,增加食用及保存上的安全性。
第三点:本发明中,制法不会过于复杂,降低了反应剂体的生产难度,同时也不影响反应剂体的产量,更具产业应用性,让本发明天然杀菌剂能被大量安全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中产品的立体示意图。
图2:本发明中产品应用于第一种食材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3:本发明中产品应用于第一种食材后生菌数变化的直方图。
图4:本发明中产品应用于第二种食材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5:本发明中产品应用于第二种食材后生菌数变化的直方图。
图6:本发明中产品应用于第三种食材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7:本发明中产品应用于第三种食材后生菌数变化的直方图。
图8:本发明中产品应用于第四种食材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9:本发明中产品应用于第四种食材后生菌数变化的直方图。
图10:本发明中制法的方块示意图。
图11:本发明中制法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反应剂体 50 硫化葡萄糖苷
11 异硫氰酸酯类体 A 提取机
10 白萝卜汁液体 B 过滤装置
20 水体 C 第一容器
30 初料 D 第二容器
100 天然杀菌剂 Ⅰ 备料步骤
200 白萝卜 Ⅱ 提取步骤
300 食材 Ⅲ 萃取步骤
40 白萝卜纤维体 Ⅳ 填装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依据图面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
如图1所示,图中揭示出,关于产品方面,为一种天然杀菌剂,所述天然杀菌剂100,其包含有一具有异硫氰酸酯类体11的反应剂体1,该反应剂体1是由白萝卜200所提取出的白萝卜汁液体10,配合水体20,依重量配比所混合反应而成。
其中,通过具有异硫氰酸酯类体11的反应剂体1的应用,能如图2所示一般,直接应用在食材300上,因为反应剂体1是纯天然的,无化学添加物,能让消费者安全、安心的食用,在不破坏食材300本身味道的前提下,能将食材300内部及表面上的有害微生物除去,如嗜氧菌、大肠杆菌群、大肠杆菌、低温细菌等,让消费者能安全食用,更能有利于低温保存,延长保存期限。
其次,反应剂体1还能将缺氧微生物和腐化细菌除去,避免腐败,在常温下更能将食材300中造成腥味的成份带离食材300,达到将食材300腥味去除的效果,在安全食用的同时,让消费者能享受到真正的食材300原味。
请再参阅图2、图4、图6、及图8所示,本发明天然杀菌剂100的应用方式,也非常的简单,只要直接将食材300,完全浸泡在反应剂体1中,又或者是接触本发明天然杀菌剂100即可,反应剂体1便会将食材300表面、甚至于食材300血管内部的微生物杀死,让食材300能更安全地被食用。
请再参阅图3所示,食材300为牛肉,由SGS进行生菌数的检验测试,处理前生菌含量为(1.5X104CFU/g)、使用本发明天然杀菌剂100处理后生菌含量为(1.0X104CFU/g),约33%的杀菌率,确实能产生一定的杀菌效果,让食材300能符合各国卫生标准。
请再参阅图5所示,食材300为鸡肉,由SGS进行生菌数的检验测试,处理前生菌含量为(2.6X105CFU/g)、使用本发明天然杀菌剂100处理后生菌含量为(5.8X104CFU/g),约77%的杀菌率,确实能产生一定的杀菌效果,让食材300能符合各国卫生标准。
请再参阅图7所示,食材300为鲑鱼,由SGS进行生菌数的检验测试,处理前生菌含量为(2.8X105CFU/g)、使用本发明天然杀菌剂100处理后生菌含量为(8.2X104CFU/g),约71%的杀菌率,确实能产生一定的杀菌效果,让食材300能符合各国卫生标准。
请再参阅图9所示,食材300为虾子,由SGS进行生菌数的检验测试,处理前生菌含量为(1.6X105CFU/g)、使用本发明天然杀菌剂100处理后生菌含量为(7.2X104CFU/g),约55%的杀菌率,确实能产生一定的杀菌效果,让食材300能符合各国卫生标准。
由上述能看出,不论是何种食材300,经过本发明天然杀菌剂100处理后,都能有效地将生菌数降低,让消费者能安心的食用食材300。
另外,应说明的是,上述的食材300,为了检验测试,食材300被浸泡、接触本发明天然杀菌剂100的时间较短,若将浸泡、接触的时间拉长,重复施作,生菌数势必还能降低。
上述中,所述水体20,其混合重量比例是为该白萝卜汁液体10的0.1至100倍。其中,白萝卜汁液体10与水体20的比例,为降低应用上的困难,能让业者能自由的调配,调配出最适用的浓度,以便于应用。
请再参阅图10和图11所示,图中揭示出,关于制法方面,为一种天然杀菌剂的制法,包括下列步骤:备料步骤Ⅰ:依重量配比,准备白萝卜200和水体20;提取步骤Ⅱ:将上述白萝卜200和上述水体20,放入提取机A中,以输出初料30,该初料30具有白萝卜汁液体10、水体20、以及白萝卜纤维体40,而该白萝卜汁液体10内,含有被该提取机A以物理性的方式,将该白萝卜200的细胞壁破坏后,而所释出的硫化葡萄糖苷50和芥子酶60,且两者能配合该水体20产生水解反应,并逐渐大量生成异硫氰酸酯类体11;萃取步骤Ⅲ:将反应后的上述初料30,以过滤装置B进行过滤的动作,再放入第一容器C中,让该白萝卜纤维体40被分离出该初料30外,过滤所得即为反应剂体1;以及填装步骤Ⅳ:将上述反应剂体1,分装至第二容器D中后密封,最终成为天然杀菌剂100。
其中,通过此种方式,达到提供一安全、卫生、无添加物的天然杀菌剂100的目标,并能将其应用于食材300上,让消费者能吃的安心,用的安全。
其次,以此方式提取出反应剂体1,能便于大量生产,有别于小量应用,能更符合业者需求,让天然杀菌剂100能发挥出功效,能更适用于有食材杀菌需求的场合之中,如一般家庭、餐饮业、食品加工业、冷冻食品业等处。
上述中,所述提取步骤中,该提取机A是为以下列之一或其混合方式提取:切断、磨碎、搅碎、压碎;所述萃取步骤,该过滤装置B是为10至500目的滤布。
其中,根据白萝卜200的多寡,选择恰当的提取机A,来将白萝卜200的细胞壁破坏,以获得最大的效率,更佳的提取效果,降低无效提取率。
其次,过滤装置B应用滤布来过滤,能降低成本,以便于实施,而滤布的孔洞大小,为根据白萝卜200的细胞壁破坏度而定,以提升过滤效率。
上述中,所述提取步骤中,更包含一将该初料30静置至少0.5小时的步骤。
其中,通过静置的步骤,让反应剂体1的刺鼻味消失,以便于直接应用于食材300上,而不会影响到食材300的原味,静置时间的长短,为视反应剂体1的质量多寡而定。
上述中,所述提取步骤中,该水体20的混合重量比例,是为该白萝卜汁液体10的0.1至100倍。
其中,通过此一步骤的增设,让业者能自由的调配,调配出最适用的浓度,以便于应用,降低应用上的困难。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因此凡与本发明意旨相符的修饰性变化,只要在均等范围内都应涵属于本发明专利范畴。

Claims (6)

1.一种天然杀菌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天然杀菌剂(100),其包含有一具有异硫氰酸酯类体(11)的反应剂体(1),该反应剂体(1)是由白萝卜(200)所提取出的白萝卜汁液体(10),配合水体(20),依重量配比所混合反应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然杀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体(20),其混合重量比例是为该白萝卜汁液体(10)的0.1至100倍。
3.一种天然杀菌剂的制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备料步骤(Ⅰ):依重量配比,准备白萝卜(200)和水体(20);
提取步骤(Ⅱ):将上述白萝卜(200)和上述水体(20),放入提取机(A)中,以输出初料(30),该初料(30)具有白萝卜汁液体(10)、水体(20)、以及白萝卜纤维体(40),而该白萝卜汁液体(10)内,含有被该提取机(A)以物理性的方式,将该白萝卜(200)的细胞壁破坏后,而所释出的硫化葡萄糖苷(50)和芥子酶(60),且两者能配合该水体(20)产生水解反应,并逐渐大量生成异硫氰酸酯类体(11);以及
萃取步骤(Ⅲ):将反应后的上述初料(30),以过滤装置(B)进行过滤的动作,再放入第一容器(C)中,让该白萝卜纤维体(40)被分离出该初料(30)外,过滤所得即为反应剂体(1);以及
填装步骤(Ⅳ):将上述反应剂体(1),分装至第二容器(D)中后密封,最终成为天然杀菌剂(10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然杀菌剂的制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步骤中,该水体(20)的混合重量比例,是为该白萝卜汁液体(10)的0.1至100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然杀菌剂的制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步骤中,该提取机(A)是为以下列之一或其混合方式提取:切断、磨碎、搅碎、压碎;
所述萃取步骤,该过滤装置(B)是为10至500目的滤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然杀菌剂的制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步骤中,更包含一将该初料(30)静置至少0.5小时的步骤。
CN201610041172.2A 2016-01-21 2016-01-21 天然杀菌剂及其制法 Pending CN10698285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41172.2A CN106982856A (zh) 2016-01-21 2016-01-21 天然杀菌剂及其制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41172.2A CN106982856A (zh) 2016-01-21 2016-01-21 天然杀菌剂及其制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82856A true CN106982856A (zh) 2017-07-28

Family

ID=59413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41172.2A Pending CN106982856A (zh) 2016-01-21 2016-01-21 天然杀菌剂及其制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82856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1446A (zh) * 1999-11-18 2003-01-15 宝洁公司 含有异硫氰酸酯防腐体系的产品及其使用方法
CN1405316A (zh) * 2001-09-10 2003-03-26 新功能食品创作技术研究组合 由十字花科植物制备异硫氰酸酯类的方法
CN1814671A (zh) * 2006-03-06 2006-08-09 重庆大学 萝卜红色素及萝卜异硫氰酸酯的制备方法
CN102102113A (zh) * 2009-12-18 2011-06-22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从花椰菜叶片中提取萝卜硫素的方法
CN103458921A (zh) * 2011-02-22 2013-12-18 考迪尔种子公司 喷雾干燥的黑芥子酶和用于生产异硫氰酸酯的用途
CN104372045A (zh) * 2014-11-10 2015-02-25 安徽大学 一种高纯度萝卜硫素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1446A (zh) * 1999-11-18 2003-01-15 宝洁公司 含有异硫氰酸酯防腐体系的产品及其使用方法
CN1405316A (zh) * 2001-09-10 2003-03-26 新功能食品创作技术研究组合 由十字花科植物制备异硫氰酸酯类的方法
CN1814671A (zh) * 2006-03-06 2006-08-09 重庆大学 萝卜红色素及萝卜异硫氰酸酯的制备方法
CN102102113A (zh) * 2009-12-18 2011-06-22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从花椰菜叶片中提取萝卜硫素的方法
CN103458921A (zh) * 2011-02-22 2013-12-18 考迪尔种子公司 喷雾干燥的黑芥子酶和用于生产异硫氰酸酯的用途
CN104372045A (zh) * 2014-11-10 2015-02-25 安徽大学 一种高纯度萝卜硫素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80214B1 (ko) 사과산 및 구연산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항균제 조성물
CN106721871A (zh) 一种适用于鲜驴奶加工的复合杀菌方法
CN102106378B (zh) 一种脱水蔬菜的加工方法
JP2020080854A (ja) 包装された調理済魚介製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680737B1 (ko) 클로렐라 배양액을 포함하는 굴통조림의 제조방법
CN106616460A (zh) 一种即食泡椒乌鸡腿的制备方法
CN106982856A (zh) 天然杀菌剂及其制法
JP6661207B1 (ja) 全卵液および全卵液の製造方法
JP2006204298A (ja) 保存およびその後のスチーム調理のための呼吸能力のある生鮮食品の下準備と包装の方法
Sohrabpour et al. Effect of cinnamon ultrasound‐assisted extract on chemical and microbial properties of hamburger meat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time conditions during storage
JP2818458B2 (ja) バナバ飲用物の製造方法
KR101845537B1 (ko) 건 해삼 조미 통조림 및 건 해삼 기름담금 통조림 제조방법
TW201625146A (zh) 天然殺菌劑及其製法
CN109625599B (zh) 一种具有识别货架寿命指示标签的即食海苔抗菌包装材料
KR101936875B1 (ko) 저장성이 향상된 레토르트 반찬의 제조방법
CN100427363C (zh) 宠物食品的辐照杀菌方法
JP2008086291A (ja) 香辛料の殺菌方法
Lu et al. Model of microbial growth on fresh‐cut lettuce treated with chlorinated water during storage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s
CN101081071A (zh) 酸菜保鲜除臭装置
KR100511660B1 (ko) 살균 소독용 천연항균추출액 조성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0843975B1 (ko) 깐마늘 포장방법
Batubara et al. 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of jeruju leaf tea with ginger and lemongrass variant packaging in storage period
TWI663922B (zh) Natural plant fungicid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Gong et al. Ultra High Pressure Preservation Technology and Parameter Optimization of Scallop.
Yoon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quality of canned seafood with added spice-oil extrac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728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