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79917A - 一种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的表征方法以及页岩气储层的评价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的表征方法以及页岩气储层的评价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79917A
CN106979917A CN201710231299.5A CN201710231299A CN106979917A CN 106979917 A CN106979917 A CN 106979917A CN 201710231299 A CN201710231299 A CN 201710231299A CN 106979917 A CN106979917 A CN 1069799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reservoir
shale gas
pore structure
pore
pore thro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3129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79917B (zh
Inventor
周文
徐浩
周秋媚
陈文玲
曹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Univeris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Univeris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Univeris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Chengdu Univeris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71023129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79917B/zh
Publication of CN1069799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799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799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799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8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 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88Investigating volume, surface area, size or distribution of pores; Porosimetry
    • G01N15/0886Mercury porosimetr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8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 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88Investigating volume, surface area, size or distribution of pores; Porosimetry
    • G01N15/0893Investigating volume, surface area, size or distribution of pores; Porosimetry by measuring weight or volume of sorbed fluid, e.g. B.E.T. metho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Solid-Sorbent Or Filter-Aiding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的表征方法以及页岩气储层的评价方法,涉及天然气勘探技术领域。一种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的表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吸附法和高压压汞法均能够表征的孔喉半径的孔径界线,将用吸附法测量得到的孔径界线以下的孔隙结构和高压压汞法测量得到的孔径界线以上的孔隙结构拼接,得到页岩气微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该方法能表征全孔径段的孔隙结构特征,表征结果更为准确。一种页岩气储层的评价方法,包括:利用上述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的表征方法得到的结果对页岩气储层进行评价。利用上述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的表征方法测试得到的全孔径段的孔隙结构特征,表征结果准确,对评价页岩气储层的气藏储能力有积极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的表征方法以及页岩气储层的评价 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然气勘探技术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的表征方法以及页岩气储层的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通常使用吸附法、高压压汞法测量页岩储层的微-纳米孔隙结构参数,但在测量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同方法测量的范围不同,吸附法和高压压汞法均不可能全面表征页岩储层微-纳米孔隙的孔隙结构特征。这是因为,页岩储油气孔隙中较小的有机孔隙孔径主要尺度在10-200nm;吸附法(目前常用的BET及BJH理论)测量的为微孔(<2nm)至中孔(2-50nm)范围,不能获得50nm以上的微孔信息,且对于中孔以上孔隙,该方法出现测量偏差;高压压汞法(最高注入压力达400Mpa)测量的页岩微-纳米孔隙孔径范围在中孔(2-50nm)至宏孔(>50nm)及超大孔。对于中孔,因在高压注入条件下存在“扩喉”作用,所测结果不能客观表征中孔以下的孔隙结构特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的表征方法,该方法能表征全孔径段的孔隙结构特征,表征结果更为准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页岩气储层的评价方法,利用上述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的表征方法测试得到的全孔径段的孔隙结构特征,表征结果准确,对评价页岩气储层的气藏储能力有积极作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提出一种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的表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吸附法和高压压汞法均能够表征的孔喉半径的孔径界线,将用吸附法测量得到的孔径界线以下的孔隙结构和高压压汞法测量得到的孔径界线以上的孔隙结构拼接,得到页岩气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页岩气储层的评价方法,包括:利用上述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的表征方法得到的结果对页岩气储层进行评价。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的表征方法以及页岩气储层的评价方法的有益效果是:一种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的表征方法,通过确定吸附法和高压压汞法均能够表征的孔喉半径的孔径界线,将用吸附法测量得到的孔径界线以下的孔隙结构和高压压汞法测量得到的孔径界线以上的孔隙结构拼接,能表征全孔径段的孔隙结构特征,表征结果更为准确。
一种页岩气储层的评价方法,利用上述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的表征方法测试得到的全孔径段的孔隙结构特征,表征结果准确,对评价页岩气储层的气藏储能力有积极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汞进入毛细管中的表面力分析;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泥页岩样品三轴条件下的应力-应变曲线;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吸附法和高压压汞法测量得到的孔径分布图;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泥页岩样品在高压压汞测试得到的第一毛细管压力与第一孔喉半径之间的关系;
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不同大小毛细管中毛细管凝聚差异;
图6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典型样品的吸附法和高压压汞法毛细管压力曲线对比;
图7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泥页岩样品利用吸附法得到的相对压力与第二孔喉半径的关系图;
图8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泥页岩储层的毛细管压力与孔喉半径的关系分布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的表征方法以及页岩气储层的评价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一种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的表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吸附法和高压压汞法均能够表征的孔喉半径的孔径界线,将用吸附法测量得到的孔径界线以下的孔隙结构和高压压汞法测量得到的孔径界线以上的孔隙结构拼接,得到页岩气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
进行高压压汞法测试时,采用四面注汞的方式,如图1,将汞加压注入页岩的柱状样品中,按照汞与孔隙表面做功原理,可以建立孔喉半径与孔隙表面张力、润湿接触角及注入压力之间的数学关系,即瓦什伯恩方程。对于砂岩、碳酸盐岩储层,岩石的屈服强度一般较高,其屈服轻度一般在180Mpa以上,而常规压汞测试的测试压力一般都在200Mpa以下,所以,一般情况下不可能产生施加压力高于岩石孔隙壁的屈服强度的情况,也就不存在汞进入孔喉时的“扩喉”作用。而对于富有机质的泥页岩储层来说,由于其屈服强度低,一般在100Mpa以下,加上泥页岩储层中有机孔的屈服强度更低,在低压状态下,汞被注入大孔径孔隙,由于泥页岩中孔隙壁强度大于注入压力,不可能产生“扩喉”。但当注入压力增高后,注入压力大于泥页岩孔隙壁的屈服强度,就可能产生“扩喉”作用,如图2中的泥页岩屈服强度为60Mpa,换算成对应的孔喉半径约20nm,即对于该样品,注入压力大于60Mpa时,20nm以下的孔喉产生“扩喉”后,汞分子会进入其中。
利用吸附法和高压压汞法对同一个样品进行孔径测试分析,其测试结果如图3所示。在高压压汞法与吸附法测试的孔径重叠段(80nm以下),明显存在高压压汞法测试的孔径大于吸附法测试的孔径,高压压汞法的“扩喉”作用明显。
对同一个地方采集到的一组泥页岩样品进行高压压汞测试,得到第一毛细管压力与第一孔喉半径之间的关系,其关系如图4所示。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当第一孔喉半径<R1时,R1为38nm-42nm之间,进汞压力剧增,说明汞分子进入R1以下的孔径困难,在此孔径以下,增压注入汞,可能会造成“扩喉”作用。而第一孔喉半径>R1时,存在“扩喉”的可能性较小,因而能够表征第一孔喉半径在R1以上的孔径特征。
利用吸附法测量毛细管孔径是建立在凯尔文的毛细管凝聚理论基础上的,吸附法测试得到的凯尔文半径是指毛细管中气液弯曲界面曲率半径。
由于吸附法是等温升压实验,而所加压力有限,毛细管的气体凝聚量也有限。如图5所示,对于小孔径毛细管,凝聚产生的液量可以充满毛细管,形成弯曲气液界面,从而可以计算得到第二孔喉半径=rk+t。其中,rk为Kelvin半径,t为吸附膜厚度。但是对于大孔径的毛细管,由于凝聚液量有限,液体可能并没有充满毛细管形成弯曲气液界面,而是在孔壁形成弯曲液滴。因此,对于大孔径的毛细管,计算得到的Kelvin半径加上吸附膜厚度,并不是实际的第二孔喉半径,其应该比第二孔喉半径小。也就是说,利用毛细管凝聚理论计算得到的第二孔喉半径主要能反应小孔径的毛细管,对于大孔径的毛细管是不能准确表征的。
对同一组样品进行高压压汞法和吸附法测试,高压压汞法测量得到的第一孔喉半径与吸附法测量得到的第二孔喉半径对比,如图6所示,在大于R2(R2为38nm-42nm)的孔喉区,高压压汞法测试得到的第一孔喉半径普遍大于吸附法测量得到的第二孔喉半径,这一结果也支持了上述毛细管凝聚的观点。得到系统相对压力与第二孔喉半径之间的关系,如图7所示。由两者关系可知,在第二孔喉半径>R2时,吸附等温曲线变陡,孔喉半径突增,且变化大。分析认为对于页岩储层中第二孔喉半径大于R2的孔喉,在系统相对压力为室压(等于1)以下时,其产生的毛细管凝聚不足以充满孔喉,按照吸附理论计算得到的第二孔喉半径小于实际值,这样的孔喉段,吸附法是不能表征的。
根据上述的描述,可以确定孔径界线=R1=R2,孔径界线为38-42nm。优选地,孔径界线为40nm。
进一步地,在表征泥页岩储层样品的孔隙结构中,以孔径界线作为分界线,对同一个地方采集到的一组泥页岩样品进行低温氮气吸附实验和高压压汞实验。具体步骤如下:
(1)测试低温氮气吸附曲线,按照BET方程计算比表面积及孔喉体积。
比表面积Sa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Sa为页岩比表面积;Vm为氮气单分子吸附体积;W为页岩重量。
孔喉体积的计算公式为V=Vp;
式中:V为氮气吸附量;Vp为孔喉体积。
(2)由凯尔文方程,按照BJH方法求取Kelvin半径。
Kelvin半径rk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Vm为氮气单分子饱和吸附量;P为氮气注入时系统压力;P0为测试压;σ为氮气凝聚时气液界面张力;T为测试温度;R为8.314J/(T·mol)。
(3)由吸附滞后环形态判断主要孔喉类型,选择计算吸附膜厚度t值的关系式。
对于孔喉类型为片状时,采用Halsey方程,得到t的计算式为:
当孔喉类型为圆柱型时,得到t的计算式为:
孔喉类型为圆柱型和片状型,得到t的计算式为:
采用Halsey方程:计算得到吸附膜厚度t1,采用公式:计算得到吸附膜厚度t2;按照孔喉类型的比例进行加权平均得到吸附膜厚度t。
(4)计算第二孔喉半径,第二孔喉半径rp2=rk+t。
(5)得到系统压力与第二孔喉半径之间的关系。
(6)根据气水两相条件,计算第二孔喉半径对应的第二毛细管压力。
第二毛细管压力与系统压力之间的关系式为:式中:Pc为第二毛细管压力。
(7)进而得到第二毛细管压力与第二孔喉半径rp2的关系。
(8)进行高压压汞测试,得到第一毛细管压力与第一孔喉半径rp1之间的关系。
(9)以孔径界线为分界,孔径界线以下用吸附法测量得到的孔隙结构特征,孔径界线以上用高压压汞法测量得到的孔隙结构特征,然后将其拼接,得到完整的页岩气储层的毛细管压力与孔喉半径的关系分布曲线,如图8所示,从而得到比较完整的孔隙结构特征。
一种页岩气储层的评价方法,包括:利用上述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的表征方法得到的结果对页岩气储层进行评价。
页岩是一种非均质多孔隙介质,它的孔隙类型与孔隙结构与页岩气的吸附性和流动性密切相关,是影响气储藏集能力和页岩开采的重要原因。因利用上述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的表征方法测试得到的全孔径段的孔隙结构特征,表征结果准确,因而对评价页岩气储层的气藏储集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
对同一个地方采集到的一组泥页岩样品进行高压压汞测试,得到第一毛细管压力与第一孔喉半径rp1之间的关系。确定高压压汞法能够表征的孔喉半径。对同一组样品进行吸附法测试,具体步骤如下:
(1)测试低温氮气吸附曲线,按照BET方程计算比表面积及孔喉体积。
比表面积Sa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Sa为页岩比表面积;Vm为氮气单分子吸附体积;W为页岩重量。
孔喉体积的计算公式为V=Vp;
式中:V为氮气吸附量;Vp为孔喉体积。
(2)由凯尔文方程,按照BJH方法求取Kelvin半径。
Kelvin半径rk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Vm为氮气单分子饱和吸附量;P为氮气注入时系统压力;P0为测试压;σ为氮气凝聚时气液界面张力;T为测试温度;R为8.314J/(T·mol)。
(3)由吸附滞后环形态判断主要孔喉类型,选择计算吸附膜厚度t值的关系式。
对于孔喉类型为片状时,采用Halsey方程,得到t的计算式为:
当孔喉类型为圆柱型时,得到t的计算式为:
孔喉类型为圆柱型和片状型,得到t的计算式为:
采用Halsey方程:计算得到吸附膜厚度t1,采用公式:计算得到吸附膜厚度t2;按照孔喉类型的比例进行加权平均得到吸附膜厚度t。
(4)计算第二孔喉半径,第二孔喉半径rp2=rk+t。
(5)得到系统压力与第二孔喉半径之间的关系。
(6)根据气水两相条件,计算第二孔喉半径对应的第二毛细管压力。
第二毛细管压力与系统压力之间的关系式为:式中:Pc为第二毛细管压力。
(7)通过换算能够得到第二毛细管压力与第二孔喉半径rp2的关系。确定吸附法能够表征的孔喉半径。
根据上述的高压压汞法和吸附法的测试结果,最终确定吸附法和高压压汞法均能够表征的孔喉半径的孔径界线。以孔径界线为分界,孔径界线以下用吸附法测量得到的孔隙结构特征,孔径界线以上用高压压汞法测量得到的孔隙结构特征,然后将其拼接,得到完整的页岩气储层的毛细管压力与孔喉半径的关系分布曲线,从而得到比较完整的孔隙结构特征。
一种页岩气储层的评价方法,包括:利用上述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的表征方法得到的结果对页岩气储层进行评价。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的表征方法以及页岩气储层的评价方法,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的表征方法通过确定吸附法和高压压汞法均能够表征的孔喉半径的孔径界线,将用吸附法测量得到的孔径界线以下的孔隙结构和高压压汞法测量得到的孔径界线以上的孔隙结构拼接,能表征全孔径段的孔隙结构特征,表征结果更为准确。页岩气储层的评价方法,利用上述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的表征方法测试得到的全孔径段的孔隙结构特征,表征结果准确,对评价页岩气储层的气藏储能力有积极作用。
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的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吸附法和高压压汞法均能够表征的孔喉半径的孔径界线,将用所述吸附法测量得到的所述孔径界线以下的孔隙结构特征和所述高压压汞法测量得到的所述孔径界线以上的孔隙结构特征拼接,得到所述页岩气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的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孔径界线的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页岩样品进行高压压汞测试,得到第一毛细管压力与第一孔喉半径之间的关系;对页岩样品进行吸附法测试,得到第二毛细管压力与第二孔喉半径之间的关系;
以及将所述高压压汞测试中第一毛细管压力剧增时对应的第一孔喉半径确定为R1;将所述吸附法测试中第二毛细管压力剧增时对应的第二孔喉半径确定为R2;R1=R2=所述孔径界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的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孔径界线为38-42n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的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吸附法测试包括:对页岩样品进行测试得到低温氮气吸附曲线,按照BET方程计算比表面积Sa及孔喉体积V;由凯尔文方程,按照BJH方法计算得到Kelvin半径rk;由吸附滞后环形态判断主要孔喉类型,选择评价计算吸附膜厚度t的关系式,由此得到系统压力与第一孔喉半径rp1之间的关系;根据气水两相的条件,得到第二孔喉半径rp2与第二毛细管压力的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的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法测试步骤中,所述比表面积Sa的计算公式为:所述孔喉体积的计算公式为V=Vp;
式中:Sa为页岩比表面积;Vm为氮气单分子吸附体积;W为页岩重量;V为氮气吸附量;Vp为孔喉体积;
所述Kelvin半径rk的计算公式为:第二孔喉半径rp2=rk+t;
式中:Vm为氮气单分子饱和吸附量;P为氮气注入时系统压力;P0为测试压;σ为氮气凝聚时气液界面张力;T为测试温度;R为8.314J/(T·mol);t为吸附膜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的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法测试步骤中,孔喉类型为片状,采用Halsey方程:计算吸附膜厚度t。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的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法测试步骤中,孔喉类型为圆柱型,采用公式:计算得到吸附膜厚度t。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的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法测试步骤中,孔喉类型为圆柱型和片状型,采用Halsey方程:计算得到吸附膜厚度t1,采用公式:计算得到吸附膜厚度t2;按照所述孔喉类型的比例进行加权平均得到吸附膜厚度t。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的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法测试步骤中,根据气水两相条件,所述第二毛细管压力的计算公式为:然后得到所述第二毛细管压力与所述第二孔喉半径;式中:Pc为第二毛细管压力。
10.一种页岩气储层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利用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的表征方法得到的结果对页岩气储层进行评价。
CN201710231299.5A 2017-05-17 2017-05-17 一种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的表征方法以及页岩气储层的评价方法 Active CN1069799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31299.5A CN106979917B (zh) 2017-05-17 2017-05-17 一种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的表征方法以及页岩气储层的评价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31299.5A CN106979917B (zh) 2017-05-17 2017-05-17 一种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的表征方法以及页岩气储层的评价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79917A true CN106979917A (zh) 2017-07-25
CN106979917B CN106979917B (zh) 2019-08-27

Family

ID=593445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31299.5A Active CN106979917B (zh) 2017-05-17 2017-05-17 一种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的表征方法以及页岩气储层的评价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79917B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27549A (zh) * 2017-09-27 2018-02-23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一种页岩微观孔隙测量方法及设备
CN108563615A (zh) * 2018-04-09 2018-09-21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支柱绝缘子聚氨酯孔泡的评估方法
CN108959723A (zh) * 2018-06-11 2018-12-07 东北石油大学 一种探讨致密砂岩储层渗透性主控因素的方法
CN109060623A (zh) * 2018-06-30 2018-12-21 西南石油大学 致密砂岩孔隙大小分布联合表征方法
CN110018293A (zh) * 2019-05-05 2019-07-16 西安石油大学 一种考虑水敏性的页岩黏土多相耦合甲烷含气量计算方法
CN110470584A (zh) * 2019-08-30 2019-11-19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评价渗吸和水锁综合效应的方法
CN111189758A (zh) * 2020-01-13 2020-05-22 闽江学院 一种致密砂岩或页岩油储层孔喉全尺度表征的方法
CN111337410A (zh) * 2020-04-14 2020-06-26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确定页岩孔径分布的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CN112014289A (zh) * 2020-07-22 2020-12-0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页岩储层自封闭能力的评价方法
CN112305000A (zh) * 2020-10-22 2021-02-02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基于页岩有机质孔形态表征页岩储集能力的方法
CN112304843A (zh) * 2020-10-12 2021-02-02 四川省科源工程技术测试中心 一种泥页岩中页岩气吸附量定量表征方法
CN114798029A (zh) * 2022-06-24 2022-07-29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测试孔喉结构两相界面稳定性的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24580A (zh) * 2016-01-14 2016-03-23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煤全孔径测定及其孔形半定量化方法
CN105974092A (zh) * 2016-07-08 2016-09-28 重庆科技学院 一种致密储层孔喉全尺度表征及分析方法
CN106525691A (zh) * 2016-12-09 2017-03-22 河南理工大学 一种煤全孔径孔隙结构多数据融合的测定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24580A (zh) * 2016-01-14 2016-03-23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煤全孔径测定及其孔形半定量化方法
CN105974092A (zh) * 2016-07-08 2016-09-28 重庆科技学院 一种致密储层孔喉全尺度表征及分析方法
CN106525691A (zh) * 2016-12-09 2017-03-22 河南理工大学 一种煤全孔径孔隙结构多数据融合的测定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水连 等: "压汞-吸附联合测定方法探讨",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
彭攀 等: "致密储层孔隙结构研究方法概述",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
房俊卓 等: "多孔材料表征方法的可靠性研究",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薛华庆 等: "页岩吸附性能及孔隙结构特征——以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为例", 《石油学报》 *
陈尚斌 等: "川南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纳米孔隙结构特征及其成藏意义", 《煤炭学报》 *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27549A (zh) * 2017-09-27 2018-02-23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一种页岩微观孔隙测量方法及设备
CN108563615A (zh) * 2018-04-09 2018-09-21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支柱绝缘子聚氨酯孔泡的评估方法
CN108563615B (zh) * 2018-04-09 2022-04-01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支柱绝缘子聚氨酯孔泡的评估方法
CN108959723A (zh) * 2018-06-11 2018-12-07 东北石油大学 一种探讨致密砂岩储层渗透性主控因素的方法
CN108959723B (zh) * 2018-06-11 2023-05-30 东北石油大学 一种探讨致密砂岩储层渗透性主控因素的方法
CN109060623A (zh) * 2018-06-30 2018-12-21 西南石油大学 致密砂岩孔隙大小分布联合表征方法
CN110018293B (zh) * 2019-05-05 2021-09-21 西安石油大学 一种考虑水敏性的页岩黏土多相耦合甲烷含气量计算方法
CN110018293A (zh) * 2019-05-05 2019-07-16 西安石油大学 一种考虑水敏性的页岩黏土多相耦合甲烷含气量计算方法
CN110470584B (zh) * 2019-08-30 2021-10-26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评价渗吸和水锁综合效应的方法
CN110470584A (zh) * 2019-08-30 2019-11-19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评价渗吸和水锁综合效应的方法
CN111189758A (zh) * 2020-01-13 2020-05-22 闽江学院 一种致密砂岩或页岩油储层孔喉全尺度表征的方法
CN111337410A (zh) * 2020-04-14 2020-06-26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确定页岩孔径分布的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CN111337410B (zh) * 2020-04-14 2021-02-0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确定页岩孔径分布的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CN112014289A (zh) * 2020-07-22 2020-12-0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页岩储层自封闭能力的评价方法
CN112304843A (zh) * 2020-10-12 2021-02-02 四川省科源工程技术测试中心 一种泥页岩中页岩气吸附量定量表征方法
CN112305000A (zh) * 2020-10-22 2021-02-02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基于页岩有机质孔形态表征页岩储集能力的方法
CN114798029A (zh) * 2022-06-24 2022-07-29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测试孔喉结构两相界面稳定性的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79917B (zh) 2019-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79917B (zh) 一种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的表征方法以及页岩气储层的评价方法
Wang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gas mass transport and diffusion coefficients in porous media with nanopores
CN105424580B (zh) 一种煤全孔径测定及其孔形半定量化方法
CN106442268B (zh) 一种页岩介孔孔径分布的检测方法
CN110296931B (zh) 一种致密砂岩油水相对渗透率信息的表征方法及系统
CN102944571B (zh) 一种测量煤中不同状态水分含量的方法
CN106525691A (zh) 一种煤全孔径孔隙结构多数据融合的测定方法
CN104634718A (zh) 应用核磁共振表征致密砂岩孔径分布的标定方法
CN104697915A (zh) 一种页岩微观孔隙大小及流体分布的分析方法
Jena et al. In-plane compression porometry of battery separators
CN110108616B (zh) 一种对核磁共振实验中煤样离心过程信号损失补偿方法
US10955329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easuring pore structure of tight sandstone
CN108827999B (zh) 低孔渗砂岩储层可动油比例以及可动油资源量的评价方法
CN103926267A (zh) 一种定量评价应力敏感过程中孔喉变化程度的方法
CN111189758A (zh) 一种致密砂岩或页岩油储层孔喉全尺度表征的方法
CN105445442A (zh) 刻画泥页岩孔隙特征及其与页岩油富集关系的方法
CN105445161A (zh) 页岩全孔径孔隙体积的表征方法
CN106547966A (zh) 一种页岩油吸附量与可动量评价模型及其建立、应用方法
CN109632594B (zh) 一种基于高压压汞多尺度表征致密储层孔喉特征的方法
CN106501151A (zh) 一种基于渗吸和离子扩散特性的页岩孔径测量装置及方法
Zhang et al. The effect of water vapor on methane adsorption in the nanopores of shale
CN108280288B (zh) 基于应力敏感性分析的储层渗透率模型建立方法
CN106483057A (zh) 一种定量评价超深储层可动流体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08268712B (zh) 核磁共振确定孔隙介质毛管压力的方法和装置
Li et al. Characterizing water vapor adsorption on coal by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nfluence of coal pore structure and surface properti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