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59723A - 一种探讨致密砂岩储层渗透性主控因素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探讨致密砂岩储层渗透性主控因素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59723A
CN108959723A CN201810594711.4A CN201810594711A CN108959723A CN 108959723 A CN108959723 A CN 108959723A CN 201810594711 A CN201810594711 A CN 201810594711A CN 108959723 A CN108959723 A CN 1089597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meability
dominated factors
mercury
pore throat
saturation degre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9471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59723B (zh
Inventor
张云峰
严强
李易霖
王军
李志鹏
李忠新
高劲松
臧起彪
姜美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nopec Henan Oilfield Branch Co
Original Assignee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nopec Henan Oilfield Branch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nopec Henan Oilfield Branch Co filed Critical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059471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59723B/zh
Publication of CN1089597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597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597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597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9/00Testing the nature of borehole walls; Formation testing;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samples of soil or well fluids, specially adapted to earth drilling or w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4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e.g. of flood or hurricane; Forecasting, e.g. risk assessment or mapp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探讨致密砂岩储层渗透性主控因素的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构建新的孔喉连接模型,将岩心中实际的有效孔喉体系理想化为由无数半径为ri、长度为ΔL的圆柱连续连接的模型;(2)根据所述新的孔喉连接模型导出渗透率公式;(3)对样品进行高压压汞实验得到高压压汞数据,制作毛细管压力平方的倒数与进汞饱和度的关系曲线图;(4)确定渗透率的主控因素、次一级主控因素、辅控因素。本发明的方法不仅能够准确的确定渗透率的主控因素,而且还能确定次一级主控因素、辅控因素等。

Description

一种探讨致密砂岩储层渗透性主控因素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气田勘探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探讨致密砂岩储层渗透性主控因素的方法。
背景技术
综观全球,从传统油气资源迈向新能源的第三次能源重大变革中,非常规油气资源无疑将会成为最现实的资源类型,而致密油便是继页岩气之后当下非常规油气的研究热点。渗透性表示在一定压差下允许流体通过的性能,故储层渗透性的大小直接影响油气井的产量,其大小可用渗透率表示,由储层中的全部微观孔喉体系控制。当下,喉道是渗透率的主控因素已被学术界所认可,但喉道有大小之分,在这方面的探讨上相对较少,且在致密储层中孔隙较小,对渗透率的影响不容忽视。
在现有的对储层渗透率的研究中,常用的毛束管模型是将孔喉网络看成若干直径不同、长度不同、连接方式不同的毛束管。这种孔喉模型过于简单,与实际相差较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探讨致密砂岩储层渗透性主控因素的方法,能更直观的揭示致密砂岩储层渗透性的主控因素。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探讨致密砂岩储层渗透性主控因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构建新的孔喉连接模型,将岩心中实际的有效孔喉体系理想化为由无数半径为ri、长度为ΔL的圆柱连续连接的模型;
(2)根据所述新的孔喉连接模型导出渗透率公式;
(3)对样品进行高压压汞实验得到高压压汞数据,制作毛细管压力平方的倒数与进汞饱和度的关系曲线图;
(4)确定渗透率的主控因素、次一级主控因素、辅控因素。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所述渗透率公式的推导过程为:
1)计算每个长ΔL的标准圆柱毛细管的流量q;
2)设岩心中的彼此相连的标准圆柱毛细管数量为n,vi为第i根标准圆柱毛细管的体积,pci为对应的毛细管压力,计算通过岩石的总流量Q;
3)计算渗透率k。
进一步的,所述渗透率k为:
式中,θ—水对管壁的润湿角;σ—水的表面张力;φ—孔隙度;n—岩心中的彼此相连的标准圆柱毛细管数量;Si—每个毛细管在总的毛细管中的饱和度;Pci—第i根标准圆柱毛细管压力。
进一步的,步骤(3)中所述根据高压压汞数据做出毛细管压力平方的
倒数与进汞饱和度的关系曲线图具体为:
所述高压压汞数据包括毛细管压力、孔喉半径、进汞饱和度以及汞饱和度增量;
在利用高压压汞数据制作毛细管压力平方的倒数与进汞饱和度的关系曲线图时对纵坐标轴取对数。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具体包括:
1)对所述汞饱和度增量Δsi进行预设数据处理,并将得到的数据与所述孔喉半径制成孔喉分布图;
2)根据所述孔喉分布图划分孔喉体系级别;
3)根据所述各级孔喉的临界半径计算各级孔喉的临界毛细管压力平方的倒数,并将各级孔喉的临界值投影到毛细管压力平方的倒数与进汞饱和度的关系曲线图上;
4)比较各级孔喉的面积,确定渗透率的主控因素、次一级主控因素、辅控因素。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对所述汞饱和度增量Δsi进行预设数据处
理具体包括:
汞饱和度增量Δsi,对其进行算法的处理,
式中,dv—汞饱和度增量;d—对应的孔喉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划分孔喉体系级别具体包括:
结合孔喉的相对大小将孔喉划分为纳米级(<10nm)、微纳米级(10-100nm)、亚微米级(100-1000nm)、微米级(1-10um)及常规孔喉(>10um)。
进一步的,在步骤(4)之后还包括:
对所述样品进行覆压孔渗实验,得到对应的覆压渗透率,结合步骤(4)中确定的渗透率的主控因素、次一级主控因素、辅控因素,总结出渗透率主控因素的控制规律。
本发明的效果在于: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在对致密砂岩储层中全体孔喉体系中渗透性主控因素的探讨时,能根据各级孔喉所围成的面积定量—半定量的计算出各级别孔喉对的渗透率贡献的大小,对现阶段致密储层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新的孔喉连接模型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毛细管压力平方的倒数的对数与进汞饱和度的关系曲线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孔喉分布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各级孔喉对渗透率贡献大小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图1是本发明所述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构建新的孔喉连接模型,将岩心中实际的有效孔喉体系理想化为由无数半径为ri、长度为ΔL的圆柱连续连接的模型。
参阅图2,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新的孔喉连接模型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针对致密砂岩储层中全体孔喉体系对渗透性主控因素的探讨,本发明将实际有效孔喉理想化为无数直径不同、长度为ΔL(非常小,达到纳米级)彼此相连的圆柱体,利用数学上极限的思维,当ΔL足够小时,所构成的小圆柱体(直径不同,长度为ΔL)为标准的圆柱体,从而构造出全新的孔喉连接模型。
步骤102:根据所述新的孔喉连接模型导出渗透率公式。
具体的,根据所述新的孔喉连接模型导出渗透率公式的推导过程为:
1)计算每个长ΔL的标准圆柱毛细管的流量q。
根据泊肃叶定律可知通过每个长ΔL的标准圆柱毛细管的流量q:
式中,r—毛细管半径;Δp—毛细管两端的压强差;μ—液体的粘度系数;ΔL—标准圆柱毛细管的长度(非常小,达到纳米级)。
根据理想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得知每个标准圆柱毛细管孔隙体积ν:
v=πr2ΔL→πr2=v/ΔL ②
式中,ΔL—标准圆柱毛细管的长度;r—毛细管半径。
根据毛细管压力公式得知孔喉中的毛细管压力Pc:
式中,r—毛细管半径;θ—水对管壁的润湿角;σ—水的表面张力。
将②式和③式带入①式中得:
式中,θ—水对管壁的润湿角;σ—水的表面张力;μ—液体的粘度系数;Δp—毛细管两端的压强差;ν—每个标准圆柱毛细管孔隙体积;Pc—毛细管压力;ΔL—标准圆柱毛细管的长度。
2)设岩心中的彼此相连的标准圆柱毛细管数量为n,vi为第i根标准圆柱毛细管的体积,pci为对应的毛细管压力,计算通过岩石的总流量Q。
3)计算渗透率k。
对于流体在实际孔喉中的渗流情况,由达西公式可得:
式中,Q—总的流量;k—渗透率;A—岩心的截面积(取决于高压压汞仪样品槽的截面积);μ—流体粘度;L—岩心长度(相对较大,为厘米级,取决于高压压汞仪样品槽的长度,为义定值,故可设L=λ*ΔL,λ为常数)。
将⑥式带入⑤式中,可得到渗透率k:
进一步的,设岩心中毛细管的总体积为vp,则vi与vp的比值可视为每个毛细管在总的毛细管中的饱和度si,即:
而岩心的体积为AL,故孔隙度:
将⑧式代入⑨式中得:vi=φALsi=φAλΔLsi
将⑩式代入⑦式中得:
通过以上推导可得到定量计算渗透率的公式,但无法实际应用到压汞曲线当中。本发明结合实际毛细管压力曲线,引入数学上积分的定义:
式代入式中得到了渗透率k的计算公式:
式中,θ—水对管壁的润湿角;σ—水的表面张力;φ—孔隙度;λ—常数;Pc—毛细管压力;S—毛细管饱和度。
步骤103:对样品进行高压压汞实验得到高压压汞数据,制作毛细管压力平方的倒数与进汞饱和度的关系曲线图。
分析步骤102中所得到的渗透率计算公式可知,公式中的变量为结合数学中积分的几何定义—积分值为被积函数与变量之间所围成面积的大小。故,可以根据公式利用高压压汞数据制作出毛细管压力平方的倒数与进汞饱和度的关系曲线图。
需要指出的是,致密储层非常致密,渗透率相当低,故其所围成的面积非常小。为进一步高精加的比较各级孔喉所围成面积的相对大小,对所述关系曲线图中的纵坐标轴取对数。其实际数据并未变化,只是将其置于一个新的坐标体系(取对数后的直角坐标系中),可以准确的根据各级孔喉所围成面积的相对大小得到各级孔喉对渗透率贡献的相对大小。
下面以胜利油田某地区三千多米深度的致密砂岩储层样品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根据全自动孔径分析仪—PoreMaster系列高压压汞仪的标准测试方法,对样品进行压汞实验并得到高压压汞数据。其中,高压压汞数据包括:毛细管压力、孔喉半径、进汞饱和度以及汞饱和度增量。下面以Pi代表毛细管压力曲线,ri代表对应的孔喉半径,si为对应的进汞饱和度,Δsi为汞饱和度增量。
对压汞数据进行处理,将毛细管压力先取平方,然后取倒数得到如下表(部分)相关数据。
然后利用该表数据做出毛细管压力平方的倒数1/pi2(纵坐标)与进汞饱和度si(横坐标)的关系曲线图。然后对纵坐标取对数,得到毛细管压力平方的倒数的对数与进汞饱和度的关系曲线图,如图3所示。
步骤104:确定渗透率的主控因素、次一级主控因素、辅控因素。
确定渗透率的主控因素、次一级主控因素、辅控因素具体的过程如下:
1)对所述汞饱和度增量Δsi进行预设数据处理,并将得到的数据与所述孔喉半径制成孔喉分布图。
具体的,对高压压汞数据中的汞饱和度增量Δsi进行算法的处理。式中,dv为汞饱和度增量;d为对应的孔喉直径。处理后得到下表(部分)相关数据。
然后,参阅图4,以的值为纵坐标、孔喉半径为横坐标制作出孔喉分布图。
2)根据所述孔喉分布图划分孔喉体系级别。
依据孔喉分布图划分孔喉体系级别。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孔喉的相对大小将孔喉划分为纳米级(<10nm)、微纳米级(10-100nm)、亚微米级(100-1000nm)、微米级(1-10um)及常规孔喉(>10um)。
3)根据所述各级孔喉的临界半径计算各级孔喉的临界毛细管压力平方的倒数,并将各级孔喉的临界值投影到毛细管压力平方的倒数与进汞饱和度的关系曲线图上。
具体的,先依据步骤2)中划分的各级别孔喉得到各级孔喉的临界半径。然后利用毛细管压力公式计算各级孔喉的临界毛细管压力。最后计算各级孔喉的临界毛细管压力平方的倒数。参阅图5,将各级孔喉的临界值投影到毛细管压力平方的倒数与进汞饱和度的关系曲线图上,对其中纵坐标取对数得到各级孔喉所对应的面积。
4)比较各级孔喉的面积,确定渗透率的主控因素、次一级主控因素、辅控因素。
比较各级孔喉的面积,能直观的得到微米级和亚微米级为渗透率的主控因素,微纳米级为次一级控制因素,紧接着是纳米级孔喉,常规孔喉对渗透率基本没有影响。
在确定渗透率的主控因素、次一级主控因素、辅控因素之后,还可以对所述样品进行覆压孔渗实验,得到对应的覆压渗透率,总结渗透率主控因素的控制规律。
区别于现有技术特征,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探讨致密砂岩储层渗透性主控因素的方法,基于毛束管模型理论,应用极限的思维构建新的孔喉连接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分层次、分级别的求出各级孔喉对渗透率贡献的大小,最终确定研究区渗透率的主控因素、辅控因素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和系统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实施例,上面的具体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目的,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得出其他的实施方式,同样属于本发明的技术创新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探讨致密砂岩储层渗透性主控因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构建新的孔喉连接模型,将岩心中实际的有效孔喉体系理想化为由无数半径为ri、长度为ΔL的圆柱连续连接的模型;
(2)根据所述新的孔喉连接模型导出渗透率公式;
(3)对样品进行高压压汞实验得到高压压汞数据,制作毛细管压力平方的倒数与进汞饱和度的关系曲线图;
(4)确定渗透率的主控因素、次一级主控因素、辅控因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探讨致密砂岩储层渗透性主控因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渗透率公式的推导过程为:
1)计算每个长ΔL的标准圆柱毛细管的流量q;
2)设岩心中的彼此相连的标准圆柱毛细管数量为n,vi为第i根标准圆柱毛细管的体积,pci为对应的毛细管压力,计算通过岩石的总流量Q;
3)计算渗透率k。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探讨致密砂岩储层渗透性主控因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率k为:
式中,θ—水对管壁的润湿角;σ—水的表面张力;φ—孔隙度;n—岩心中的彼此相连的标准圆柱毛细管数量;Si—每个毛细管在总的毛细管中的饱和度;Pci—第i根标准圆柱毛细管压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探讨致密砂岩储层渗透性主控因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根据高压压汞数据做出毛细管压力平方的倒数与进汞饱和度的关系曲线图具体为:
所述高压压汞数据包括毛细管压力、孔喉半径、进汞饱和度以及汞饱和度增量;
在利用高压压汞数据制作毛细管压力平方的倒数与进汞饱和度的关系曲线图时对纵坐标轴取对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探讨致密砂岩储层渗透性主控因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具体包括:
1)对所述汞饱和度增量Δsi进行预设数据处理,并将得到的数据与所述孔喉半径制成孔喉分布图;
2)根据所述孔喉分布图划分孔喉体系级别;
3)根据所述各级孔喉的临界半径计算各级孔喉的临界毛细管压力平方的倒数,并将各级孔喉的临界值投影到毛细管压力平方的倒数与进汞饱和度的关系曲线图上;
4)比较各级孔喉的面积,确定渗透率的主控因素、次一级主控因素、辅控因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探讨致密砂岩储层渗透性主控因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对所述汞饱和度增量Δsi进行预设数据处理具体包括:
汞饱和度增量Δsi,对其进行算法的处理,
式中,dv—汞饱和度增量;d—对应的孔喉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探讨致密砂岩储层渗透性主控因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划分孔喉体系级别具体包括:
结合孔喉的相对大小将孔喉划分为纳米级(<10nm)、微纳米级(10-100nm)、亚微米级(100-1000nm)、微米级(1-10um)及常规孔喉(>10u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探讨致密砂岩储层渗透性主控因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之后还包括:
对所述样品进行覆压孔渗实验,得到对应的覆压渗透率,结合步骤(4)中确定的渗透率的主控因素、次一级主控因素、辅控因素,总结出渗透率主控因素的控制规律。
CN201810594711.4A 2018-06-11 2018-06-11 一种探讨致密砂岩储层渗透性主控因素的方法 Active CN1089597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94711.4A CN108959723B (zh) 2018-06-11 2018-06-11 一种探讨致密砂岩储层渗透性主控因素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94711.4A CN108959723B (zh) 2018-06-11 2018-06-11 一种探讨致密砂岩储层渗透性主控因素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59723A true CN108959723A (zh) 2018-12-07
CN108959723B CN108959723B (zh) 2023-05-30

Family

ID=644883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94711.4A Active CN108959723B (zh) 2018-06-11 2018-06-11 一种探讨致密砂岩储层渗透性主控因素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5972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27996A (zh) * 2020-08-05 2020-10-2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力学性质的多参数综合定性致密砂岩储层分类方法
CN114577677A (zh) * 2020-12-01 2022-06-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储层非均质性的致密油藏非线性渗流表征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74320A (zh) * 2014-11-07 2016-05-1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低渗砂岩储层有效渗流能力的评价方法
CN106404632A (zh) * 2016-11-03 2017-02-15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花岗岩储层的微观裂缝‑孔隙结构分类图版构建方法
CN106979917A (zh) * 2017-05-17 2017-07-25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的表征方法以及页岩气储层的评价方法
CN107290259A (zh) * 2016-03-30 2017-10-2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低渗砂岩储层有效渗流孔喉半径的计算方法
CN107817199A (zh) * 2016-09-14 2018-03-2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致密砂岩多尺度孔隙模型的构建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74320A (zh) * 2014-11-07 2016-05-1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低渗砂岩储层有效渗流能力的评价方法
CN107290259A (zh) * 2016-03-30 2017-10-2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低渗砂岩储层有效渗流孔喉半径的计算方法
CN107817199A (zh) * 2016-09-14 2018-03-2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致密砂岩多尺度孔隙模型的构建方法和应用
CN106404632A (zh) * 2016-11-03 2017-02-15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花岗岩储层的微观裂缝‑孔隙结构分类图版构建方法
CN106979917A (zh) * 2017-05-17 2017-07-25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的表征方法以及页岩气储层的评价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周明顺 等: "基于核磁共振测井孔喉的低渗透率储层有效性评价方法", 《测井技术》 *
操应长 等: "松辽盆地南部泉四段扶余油层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喉结构特征",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27996A (zh) * 2020-08-05 2020-10-2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力学性质的多参数综合定性致密砂岩储层分类方法
CN114577677A (zh) * 2020-12-01 2022-06-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储层非均质性的致密油藏非线性渗流表征方法
CN114577677B (zh) * 2020-12-01 2024-03-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储层非均质性的致密油藏非线性渗流表征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59723B (zh) 2023-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84635A (zh) 一种低、特低渗透油藏co2驱最小混相压力的测定方法
CN112081583B (zh) 非常规储层缝网压裂多尺度支撑产量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07130960B (zh) 一种考虑致密砂岩油藏非线性渗流特征的数值模拟方法
CN104330409B (zh) 化学驱油用起泡剂体系的泡沫性能测量装置及其定量评价方法
CN108959723A (zh) 一种探讨致密砂岩储层渗透性主控因素的方法
CN109632594A (zh) 一种基于高压压汞多尺度表征致密储层孔喉特征的方法
Adenutsi et al. Pore pressure variation at constant confining stress on water–oil and silica nanofluid–oil relative permeability
Shi et al. A novel method for formation evaluation of undersaturated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s using dewatering data
CN106501146B (zh) 一种致密油藏物性上限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5334293B (zh) 多重介质中致密气的流态识别方法及其装置
Shen et al. Spontaneous imbibition in asymmetric branch-like throat structures in unconventional reservoirs
Zhang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an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simulation of the wettability of tight gas sandstone formation
Liu et al.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offshore unconsolidated sandstone reservoir at ultrahigh water-cut stage
CN112031719A (zh) 一种基于流动系数下启动压力的油藏开发方式优选方法
CN114577677A (zh) 基于储层非均质性的致密油藏非线性渗流表征方法
Han et al. Relative permeability prediction considering complex pore geometry and wetting characteristics in carbonate reservoirs
CN109556996B (zh) 油水两相干扰压力梯度的测量方法
CN116256295A (zh) 一种疏松砂岩储层速敏伤害定量评价方法
Ma et al. Change of water saturation in tight sandstone gas reservoirs near wellbores
Yuan et al. Study on skin factor and productivity of horizontal well after acidizing with nonuniform damage
Liang et al.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injection/production type and well pattern and spacing on producing degree of thin and poor layers
Yan et al. Grading evaluation of pore throats in a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 a case study of the Gao 3 section reservoir in the Qijia area of the Songliao Basin
CN105627965A (zh) 基于真实岩心流动试验的储层液膜厚度的计算方法
Bai et al. Discussion on Factors Affecting Threshold Pressure Gradient in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s
Xiang et al. The lower limit of the flowing pore throat radius in the extra-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