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17499A - 一种自驱式全自动机器人爬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驱式全自动机器人爬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17499A
CN106917499A CN201710114207.5A CN201710114207A CN106917499A CN 106917499 A CN106917499 A CN 106917499A CN 201710114207 A CN201710114207 A CN 201710114207A CN 106917499 A CN106917499 A CN 1069174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imbing frame
main body
climbing
mechanical arm
frame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1420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17499B (zh
Inventor
沈海晏
张维贵
吕光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ech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ec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eche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ec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11420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17499B/zh
Publication of CN1069174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174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174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174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3/00Scaffolds essentially supported by building constructions, e.g. adjustable in height
    • E04G3/28Mobile scaffolds; Scaffolds with mobile platform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3/00Scaffolds essentially supported by building constructions, e.g. adjustable in height
    • E04G3/28Mobile scaffolds; Scaffolds with mobile platforms
    • E04G2003/286Mobile scaffolds; Scaffolds with mobile platforms mobile vertical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驱式全自动机器人爬架,用于电梯井筒中,所述电梯井筒四周由墙面或梁面围合而成且至少包括一侧梁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爬架包括相互连接的爬架主体和爬升主体,以及一端连接所述爬架主体、另一端连接所述爬升主体的动力装置,所述爬架主体和所述爬升主体上分别设有多个压于梁面横梁上且可回弹的机械臂,整个爬架可通过所述爬架主体上的机械臂或所述爬升主体上的机械臂支撑在电梯井筒内,使所述爬架主体和所述爬升主体可在所述动力装置的驱动下交替向上爬升。本发明中的爬架在上升过程中机械支撑臂可自动转动收缩和回弹,无需人工干预,能实现爬架的全自动爬升,加快施工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自驱式全自动机器人爬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驱式的全自动电梯井筒机器人爬架。
背景技术
目前,高层建筑施工中电梯井筒位置是老虎口,许多安全事故在此位置发生。电梯井筒施工的普遍做法一是采用架体施工,其利用钢管、扣件搭建井架型架体,架体随着在建楼层的升高而层层向上搭设,架体上面是工人的操作平台;二是采用爬架施工,在爬架施工的过程中,爬架的支撑点都需要在建筑物上进行预埋,然后通过使爬架和预埋件连接,进行逐层攀升。传统架体施工模式的缺点是架体搭建、拆除费时费力,井筒空间狭小、作业难度较大,架体搭设工作连续性不强、施工效率低,架体安全性难以控制;爬架施工模式虽然免除了脚手架的拆装工序,但是其每个提升动力点有较大的荷载作用在建筑物上,需要人为反复计算加强,且需要在墙体上设置预埋件,会对墙体表面造成破坏。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自驱式的、全自动的电梯井筒机器人爬架,爬架,无需在墙体上设置预埋件,能够搭载施工人员、材料以及机具,每升一层自动停止,能实现爬架在电梯井筒内的全自动爬升功能。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自驱式全自动机器人爬架,用于电梯井筒中,所述电梯井筒四周由墙面或梁面围合而成且至少包括一侧梁面,所述爬架包括相互连接的爬架主体和爬升主体,以及一端连接所述爬架主体、另一端连接所述爬升主体的动力装置,所述爬架主体和所述爬升主体上分别设有多个压于梁面横梁上且可回弹的机械臂,整个爬架可通过所述爬架主体上的机械臂或所述爬升主体上的机械臂支撑在电梯井筒内,使所述爬架主体和所述爬升主体可在所述动力装置的驱动下交替向上爬升。
在本发明所述的爬架中,所述机械臂包括基座、通过转轴与基座转动相连的机械支撑臂以及一端连接机械支撑臂、另一端连接基座的机械臂回弹机构,所述机械支撑臂在所述机械臂回弹机构的作用下支撑于所述梁面横梁上并可在外力作用下以转轴为轴心转动。
在本发明所述的爬架中,所述爬架主体包括多根竖直设置的第一立柱,所述爬升主体包括多根与所述第一立柱位置相对应的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上设有直线型凹腔,所述第二立柱为与所述凹腔相匹配的滑轨,所述第二立柱装配在所述凹腔内并可在所述凹腔内上下滑动。
在本发明所述的爬架中,所述电梯井筒四周至少包括一侧墙面,所述爬架还包括与所述爬架主体和/或所述爬升主体靠近墙面一侧相连的导向轮装置,所述导向轮装置包括与墙面相接触的导向轮以及两端分别连接导向轮和爬架主体的第二缓冲装置,所述导向轮可在第二缓冲装置的作用下紧压于墙面之上,并可在所述爬架主体的带动下在墙面上滚动。
在本发明所述的爬架中,所述导向轮还包括用于控制第二缓冲装置的第一控制器,所述导向轮与第二缓冲装置之间设有用于测量所述导向轮对电梯井筒内壁推力大小的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控制器。
在本发明所述的爬架中,所述爬架主体和/或所述爬升主体上分别设有用于工人施工操作和堆放物料的第一施工平台和第二施工平台。
在本发明所述的爬架中,所述爬架还包括用于导向的滑撬,所述滑撬竖直安装在所述爬架主体外侧。
在本发明所述的爬架中,所述滑撬通过第一缓冲装置与所述爬架主体相连,所述第一缓冲装置包括与爬架主体相连的滑套、安装在所述滑套内并与所述滑撬相连的滑动件以及与所述滑动件相连、用于推动滑动件的驱动装置,在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滑动件之间装设有用于测量所述滑撬对电梯井筒内壁推力大小的第一压力传感器。
在本发明所述的爬架中,所述滑撬上装有滚轮,在爬升时所述滚轮和电梯井筒内壁通过滚动摩擦相连。
在本发明所述的爬架中,所述滚轮内装有电机,所述电机对滚轮的驱动方向和爬架的爬升方向一致。
在本发明所述的爬架中,所述滑撬上装有滚轮,所述滚轮内装有电机,所述滚轮上装有履带,在爬升时所述履带和电梯井筒内壁通过滚动摩擦相连。
在本发明所述的爬架中,当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大于或小于设定值时,所述第一控制器发出指令控制第二缓冲装置顶出或内缩工作;当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恢复到设定值时,所述第一控制器发出指令控制第二缓冲装置停止工作。
在本发明所述的爬架中,所述机械臂回弹机构采用弹簧、弹片、自重、电动、电磁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回弹驱动力。
在本发明所述的爬架中,所述动力装置上设置有控制系统,通过在所述控制系统上设定爬升或下降指令使所述动力装置驱动所述爬架主体或所述爬升主体爬升或下降。
在本发明所述的爬架中,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动力装置的第二控制器,所述机械臂与电梯井筒梁面的接触面端设有第三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电连接于第二控制器,当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大于设定值时,第二控制器发出指令控制所述动力装置停止工作并发出警报。
本发明提供的全自动机器人爬架通过动力装置对爬架进行全自动爬升,免除了爬架主体搭建、拆除的步骤,同时不需设置预埋件和连接预埋件,保证了墙体的完整,加快了施工效率;同时设有导向轮和滑撬,可起到导向作用,使滑撬能在移动中保持稳定性,防止其晃动或偏离路线;通过机械支撑臂可有效防止爬架的坠落,大大增加了爬架的安全性,且在爬架的上升过程中,机械支撑臂可自动转动收缩和回弹,无需人工干预,能实现爬架的全自动爬升,能加快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某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爬升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爬升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导向轮设置在平台上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导向轮设置在平台下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某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某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三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第一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五中滑撬滚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五中滑撬履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全自动机器人爬架可用于单个的电梯井筒或多个单个的电梯井筒组成的并排电梯井筒中,单个电梯井筒四面由墙面或梁面(设有多根横梁的一面)围合而成,且要求单个电梯井筒的四面中至少包括一面梁面。具体的,本实施例选用双电梯井筒进行说明,其单个的电梯井筒由两相邻的墙面和两相邻的梁面围合而成。该全自动机器人爬架包括放置于电梯井筒内的爬架主体1、爬升主体2,以及一端连接爬架主体1、另一端连接爬升主体2的动力装置3,本实施例中动力装置3采用液压动力装置,在其他实施例中动力装置3还可采用链条动力装置或类似的垂直动力装置;爬架主体1和爬升主体2上分别设有多个与电梯井筒的梁面相连的第一机械臂4和第二机械臂5,全自动机器人爬架可在第一机械臂4或第二机械臂5的作用下支撑在电梯井筒内;当需要爬升时,爬架主体1和爬升主体2可在动力装置3的推拉运动下交替向上爬升。该爬架还包括用于控制动力装置3的第二控制器,机械臂与电梯井筒梁面的接触面端设有第三压力传感器,第三压力传感器电连接于第二控制器,当第三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大于设定值时,第二控制器发出指令控制动力装置停止工作并发出警报。在爬架主体1和爬升主体2上分别设有用于工人施工操作和堆放物料的第一施工平台和第二施工平台。爬架主体1整体为与电梯井筒相匹配的长方体形状,其由四根竖直放置的第一立柱和位于同一平面、连接两两相邻第一立柱的第一横杆组成,爬架主体1上的第一施工平台即搭设在第一横杆上。本实施例中的爬升主体2设于爬架主体1内部,同样由四根竖直放置的第二立柱和位于同一平面、连接两两相邻第二立柱的第二横杆组成,第二横杆上搭设有第二施工平台,第二施工平台位于第一施工平台的下方。第一立柱上设有直线型凹腔,第二立柱为与凹腔相匹配的滑轨,第二立柱安装于凹腔内并可在凹腔内上下滑动。动力装置3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施工平台和第二施工平台的中心部位,动力装置3的液压缸设置在第二施工平台上,液压推杆则与第一施工平台相连。动力装置上设置有控制系统,通过在控制系统上设定爬升或下降指令使动力装置3驱动爬架主体1或爬升主体2爬升或下降。
第一机械臂4和第二机械臂5分别安装在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下方,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机械臂4和第二机械臂5为相同的结构,包括与爬架主体1或爬升主体2相连的基座、通过转轴与基座转动连接的机械支撑臂以及一端连接机械支撑臂、另一端连接基座的机械臂回弹机构;机械支撑臂可依转轴为轴心来回转动,并可在机械臂回弹机构的支撑下压于梁面的横梁之上。在基座面向梁体的一侧还设有阻止机械支撑臂继续向上转动的挡片当机械支撑臂转动到挡片位置时,挡片将臂体卡住使其没有继续转动的空间从而阻止其继续向上转动;也可通过设置机械支撑臂与基座相连处的形状使其与基座形状配合来控制机械支撑臂的可转动角度。机械臂回弹机构采用弹簧、弹片、自重、电动、电磁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回弹驱动力,本实施例中,机械臂回弹机构包括通过支架与机械支撑臂相连的活塞杆以及滑动套设于活塞杆外侧的气缸体,活塞杆位于气缸体内的一端设有活塞,活塞与气缸体的封闭端形成一气腔,在气缸体的封闭端设有空气阻尼调节器,在活塞和气缸体的封闭端之间还设有时刻紧压在活塞上的弹簧。初始状态下的机械臂回弹机构为伸长状态,即活塞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被推压于气缸体靠近开口的一端,同时,机械支撑臂在活塞杆的支撑下转动到挡片的位置并停止,此时,机械支撑臂的自由端可恰好支撑于梁体上表面;当爬架整体向上移动时,机械支撑臂会在移动过程中碰到上一级横梁,并在横梁的推压之下往下转动直至整体绕过横梁向上移动,此时,活塞杆向气缸体封闭端移动,活塞推动弹簧使其被压缩,活塞与气缸体封闭端之间形成气腔,通过空气阻尼调节器可调节空气阻尼力的大小从而调节机械支撑臂的转动速度,当爬架上升一层后,机械支撑臂将脱离梁体的挤压,活塞及活塞杆在弹簧的推动和空气阻尼力的调节下向气缸体开口端缓慢移动,同时带动机械支撑臂向上转动到挡片位置,此时控制动力装置3使机械支撑臂向下移动一定距离使机械支撑臂的自由端支撑于横梁之上。通过空气阻尼调节器可有效阻止机械支撑臂回弹过快造成碰撞而损坏零件。通过将第一机械臂4和第二机械臂5支撑在横梁上表面,可保证爬架施工时的稳固性,同时由于第一机械臂4和第二机械臂5搭设在梁体上,与另一侧的爬架主体1之间能形成斜向支撑,可有效防止爬架的坠落,大大增加了爬架的安全性。在爬架的上升过程中,第一机械臂4和第二机械臂5可自动转动、回弹,无需人工干预,方便了工人施工,加快了施工效率。第一机械臂4和第二机械臂5在靠近梁面的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上分别设有多个,且同一横杆上的第一机械臂4和第二机械臂5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相互错开,以此避免第一机械臂4和第二机械臂5在横梁上的支撑点相同。由于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常常会有些非标楼层,为适应某些非标楼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上也分别设有多个不同高度的第一机械臂4和第二机械臂5,从而解决了由于非标楼层层高不同导致施工平台与楼层对应而第一机械臂4和第二机械臂5无法支撑在梁上的问题。
在施工状态下,爬架整体通过第一机械臂4和第二机械臂5稳固支撑在电梯井筒内;在移动状态下,通过使动力装置3的液压缸进油,促使液压推杆向上推动第一施工平台向上移动,同时带动整个爬架主体1向上移动,此时,整个爬架是以爬升主体2和第二机械臂5为支撑;当第一施工平台上升一层后,第一机械臂4压于墙体或横梁之上,通过使动力装置3的液压缸出油,在液压缸的收力作用下,液压缸带动第二施工平台和爬升主体2向上移动,直至第二机械臂5移动到指定位置压于墙体或横梁之上,此时整个爬架是由爬架主体1和第一机械臂4支撑;以此循环从而实现爬架的全自动爬升。第一施工平台和第二施工平台可分别在爬架主体1和爬升主体2上设有多层,为实现循环爬升的功能,相邻两层第一施工平台和/或第二施工平台之间可达到的最大距离应大于或等于楼层的标准层高。以爬架主体1和爬升主体2上分别设有两层第一施工平台和第二施工平台为例,为使搭设在第一施工平台和第二施工平台上的第一机械臂4和第二机械臂5能支撑在梁面的横梁之上,相邻第一施工平台和第二施工平台在动力装置3的推拉运动下可达到的最大距离应大于或等于两层相邻楼层之间的距离;相邻第一施工平台或第二施工平台之间的距离应为楼层高度的整数倍,以使上下两层第一施工平台和第二施工平台上的第一机械臂4和第二机械臂5能支撑在梁面的横梁之上。
为了使爬架主体1更易于移动以及在移动中保持稳定状态,全自动机器人爬架还包括与爬架主体1和爬升主体2靠近墙面一侧相连的导向轮装置9。具体的,如图5和图6所示,导向轮装置9安装在第一施工平台和第二施工平台的上侧或下侧,包括与墙面相接触的导向轮91以及两端分别连接导向轮91和爬架主体1的第二缓冲装置93,第二缓冲装置93的驱动方式为电动推杆或液压装置。由于电梯井筒内壁存在大小不一的平整度误差,为保持导向轮91对电梯井筒内壁始终保持稳定的压力以防止过大的压力损坏其他部件或过小的压力不能和内壁紧压,在导向轮91与第二缓冲装置93之间设有用于测量导向轮91对电梯井筒内壁推力大小的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在工作中将推力大小信号实时转换给第二缓冲装置93以调整第二缓冲装置93给予导向轮91的缓冲推力,从而使导向轮91在电梯井筒内壁的滑动过程中能始终保持要求的推力。导向轮91可在第二缓冲装置93的推压作用力下压于墙体墙面之上,并可在爬架主体1的带动下上下移动。导向轮还包括用于控制第二缓冲装置的第一控制器,第二压力传感器电连接于第一控制器,当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大于或小于设定值时,第一控制器发出指令控制第二缓冲装置93顶出或内缩工作;当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恢复到设定值时,第一控制器发出指令控制第二缓冲装置停止工作。第二缓冲装置93可在爬架施工状态给予导向轮91推力使其紧贴于墙面之上,以此保持爬架整体的稳定,防止倾斜。由于导向轮装置9的设置,可有效防止爬架主体1向导向轮装置9一侧倾斜后与墙面刮擦,大大提高了爬架的提升性,减小了爬升阻力,同时起到提高爬架爬升过程中稳定性的作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机器人爬架在施工状态时,导向轮91压于墙面之上以保持爬架及施工平台的稳定,第一机械臂4和第二机械臂5中的机械支撑臂在机械臂回弹机构的支撑下呈打开状态且自由端支撑于梁体之上。图3和图4示出了本实施例全自动爬架的爬升过程示意图。图3为液压动力装置为收缩状态时的示意图,此时,爬架主体1上最底层的第一施工平台通过第一机械臂4支撑于第二楼层的横梁上,爬升主体2上最底层的第二施工平台通过第二机械臂5支撑于第三楼层的横梁上;当爬架需要爬升时,液压缸体进油,液压推杆顶住第一施工平台上升,使整个爬架主体1上移,爬架主体1上的机械支撑臂脱离梁体同步上升,但是机械支撑臂与垂直方向的角度在机械臂回弹机构的作用下保持不变,当这一机械支撑臂碰到上一层横梁时,机械臂回弹机构受压,机械支撑臂以转轴为中心向下回转并以通过横梁,同时爬架整体仍继续上升,当机械支撑臂上升的高度超过这一横梁时,受压的机械支撑臂在机械臂回弹机构的作用下复位,继续操作动力装置使爬架主体1上的机械支撑臂压于横梁之上,即完成爬架主体1和其上的第一施工平台的自动爬升,图4即图3所示爬架主体爬升后的结构示意图,此时,爬架主体1上最底层的第一施工平台通过第一机械臂4支撑于第三楼层的横梁上,相比于图三上升了一层;此时,液压动力装置为伸展状态,由于此时液压推杆顶部和爬架主体1相连,爬架主体1的机械支撑臂已压在横梁上,通过使液压缸体出油,在液压缸体收力的作用下和爬架主体1支撑下,液压缸将带动与之相连的爬升主体2整体向上移动,爬升主体2上的机械支撑臂脱离梁体同步上升后,最后压于上一层横梁之上,以此完成爬升主体2整体的自动爬升。此时液压动力装置恢复为收缩状态,由于此时液压推杆顶部和爬架主体1相连,爬架主体1的机械支撑臂已压在横梁上,重复以上步骤即可完成本实施例爬架的全自动爬升。全过程无需人工搭建和拆卸配件,大大加快了爬架的爬升速度,能大幅度提高工程的施工速度。
实施例二
如图7和图8所示,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相比,不同之处在于:仅在爬架主体1上设置导向轮装置9,而在爬升主体2上未设置导向轮装置9,通过此设置既能保持整体爬架的稳定和导向,同时节省了部分材料,降低了成本。此外,还可通过在导向轮装置9上设置驱动机构来驱动导向轮9主动转动,以此辅助爬架主体1的爬升,从而降低了液压动力装置的提升阻力。实施例二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三
16.如图9和图10所示,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相比,不同之处在于:该全自动机器人爬架采用滑撬6代替导向轮9来保持爬架整体的稳定性和导向,滑撬6竖直安装在爬架主体1外侧。如图6所示,滑撬6通过第一缓冲装置61与爬架主体1相连,第一缓冲装置61的驱动方式可采用电动推杆或液压装置。由于电梯井筒内壁存在大小不一的平整度误差,为保持滑撬6对电梯井筒内壁始终保持稳定的压力以防止过大的压力损坏其他部件或过小的压力不能和内壁紧压,在滑撬6与第一缓冲装置61之间设有用于测量所述滑撬6对电梯井筒内壁推力大小的第一压力传感器。如图11所示,第一缓冲装置61包括与爬架主体1相连的滑套12、安装在滑套12内并与滑撬6相连的滑动件56以及与滑动件56相连、用于推动滑动件56的驱动装置54,第一压力传感器安装在驱动装置54和滑动件56之间,驱动装置54可以是电动推杆或液压装置。第一压力传感器在工作中将推力大小信号实时转换给第一缓冲装置61以调整第一缓冲装置61给予滑撬6的缓冲推力,从而使滑撬6在电梯井筒内壁的滑动过程中能始终保持要求的推力。在施工状态下,第一缓冲装置61对滑撬6施加推力,使四周的滑撬6紧贴于电梯井筒四面并通过墙面或梁面对滑撬产生反作用力使爬架整体更稳固的设置在井筒内,进一步加强了在爬架上施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当爬架主体1需要爬升时,第一缓冲装置61取消施加到滑撬6上的推力,使滑撬6与电梯井筒四周有0-30mm的活动间隙,从而减少了爬架主体1爬升时的阻力。本实施例中滑撬6与爬架主体1相连且安装在爬架主体1与电梯井筒之间,爬架主体1每一侧至少安装一根以上的撬体,撬体的长度稍大于第一立柱的长度且竖直焊接在爬架主体1之上,两端设有向内侧倾斜的斜面。由于滑撬6的设置,加强了爬架主体1的稳定性,同时,由于滑撬6自身的平整性和较小摩擦力的表面,使驱动轮41更易于带动爬架主体1移动,同时撬体两端的斜面也起到导向作用,使滑撬能在移动中保持稳定性,防止其晃动或偏离路线。实施例三其他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四
如图11所示,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一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液压动力装置采用倒装的方式设置,即液压动力装置的液压缸设置在第一施工平台上,液压推杆则与第二施工平台相连。在施工状态下,爬架整体通过第一机械臂4和第二机械臂5稳固支撑在电梯井筒内;在移动状态下,通过使液压动力装置的液压缸进油,促使液压推杆向下伸长,由于第二施工平台稳固支撑在电梯井筒内不可向下移动从而使第一施工平台在推杆的反作用力下向上移动,同时带动整个爬架主体1向上移动,此时,整个爬架是以第二机械臂5为支撑;当第一施工平台上升一层后,第一机械臂4压于墙体或横梁之上,通过使液压动力装置的液压缸出油,在液压缸的收力作用下,液压缸带动第二施工平台和爬升主体2向上移动,直至第二机械臂5移动到指定位置压于墙体或横梁之上,此时整个爬架是由第一机械臂4支撑,以此循环从而实现爬架的全自动爬升。实施例四其他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五
如图12所示,实施例五与实施例一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滑撬6上装有滚轮62,在爬升时滚轮62和电梯井筒内壁通过滚动摩擦相连。滚轮62内装有驱动滚轮62转动的电机,电机对滚轮62的驱动方向和爬架的爬升方向一致。通过此设置,使爬架的爬升动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动力合理分布在爬架四周,使爬架的爬升过程能更稳定。如图13所示,在滚轮62上还装设有履带63,在爬升时履带63和电梯井筒内壁通过滚动摩擦相连,通过履带63可使滑撬6更适应凹凸不平的墙面或梁面,提升整个爬架爬升的稳固性。实施例五其他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
在其他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机械臂4、第二机械臂5、滑撬6以及导向轮装置5的个数和安装位置可根据电梯井筒的不同设置多种形式,其具体原理和实现功能与上述实施例类似,在此将不再赘述。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15)

1.一种自驱式全自动机器人爬架,用于电梯井筒中,所述电梯井筒四周由墙面或梁面围合而成且至少包括一侧梁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爬架包括相互连接的爬架主体(1)和爬升主体(2),以及一端连接所述爬架主体(1)、另一端连接所述爬升主体(2)的动力装置(3),所述爬架主体(1)和所述爬升主体(2)上分别设有多个压于梁面横梁上且可回弹的机械臂,整个爬架可通过所述爬架主体(1)上的机械臂或所述爬升主体(2)上的机械臂支撑在电梯井筒内,使所述爬架主体(1)和所述爬升主体(2)可在所述动力装置(3)的驱动下交替向上爬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臂包括基座、通过转轴与基座转动相连的机械支撑臂以及一端连接机械支撑臂、另一端连接基座的机械臂回弹机构,所述机械支撑臂在所述机械臂回弹机构的作用下支撑于所述梁面横梁上并可在外力作用下以转轴为轴心转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爬架主体(1)包括多根竖直设置的第一立柱,所述爬升主体(2)包括多根与所述第一立柱位置相对应的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上设有直线型凹腔,所述第二立柱为与所述凹腔相匹配的滑轨,所述第二立柱装配在所述凹腔内并可在所述凹腔内上下滑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井筒四周至少包括一侧墙面,所述爬架还包括与所述爬架主体(1)和/或所述爬升主体(2)靠近墙面一侧相连的导向轮装置(9),所述导向轮装置(9)包括与墙面相接触的导向轮(91)以及两端分别连接导向轮(91)和爬架主体(1)的第二缓冲装置(93),所述导向轮(91)可在第二缓冲装置(93)的作用下紧压于墙面之上,并可在所述爬架主体(1)的带动下在墙面上滚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轮(91)还包括用于控制第二缓冲装置(93)的第一控制器,所述导向轮(91)与第二缓冲装置(93)之间设有用于测量所述导向轮(91)对电梯井筒内壁推力大小的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控制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爬架主体(1)和/或所述爬升主体(2)上分别设有用于工人施工操作和堆放物料的第一施工平台和第二施工平台。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爬架还包括用于导向的滑撬(6),所述滑撬(6)竖直安装在所述爬架主体(1)外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撬(6)通过第一缓冲装置(61)与所述爬架主体(1)相连,所述第一缓冲装置(61)包括与爬架主体(1)相连的滑套(12)、安装在所述滑套(12)内并与所述滑撬(6)相连的滑动件(56)以及与所述滑动件(56)相连、用于推动滑动件(56)的驱动装置(54),在所述驱动装置(54)和所述滑动件(56)之间装设有用于测量所述滑撬(6)对电梯井筒内壁推力大小的第一压力传感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撬(6)上装有滚轮(62),在爬升时所述滚轮(62)和电梯井筒内壁通过滚动摩擦相连。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62)内装有电机,所述电机对滚轮(62)的驱动方向和爬架的爬升方向一致。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撬(6)上装有滚轮(62),所述滚轮(62)内装有电机,所述滚轮(62)上装有履带(63),在爬升时所述履带(63)和电梯井筒内壁通过滚动摩擦相连。
12.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爬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大于或小于设定值时,所述第一控制器发出指令控制第二缓冲装置(93)顶出或内缩工作;当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恢复到设定值时,所述第一控制器发出指令控制第二缓冲装置(93)停止工作。
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臂回弹机构(33)采用弹簧、弹片、自重、电动、电磁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回弹驱动力。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3)上设置有控制系统,通过在所述控制系统上设定爬升或下降指令使所述动力装置(3)驱动所述爬架主体(1)或所述爬升主体(2)爬升或下降。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动力装置(3)的第二控制器,所述机械臂与电梯井筒梁面的接触面端设有第三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电连接于第二控制器,当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大于设定值时,第二控制器发出指令控制所述动力装置(3)停止工作并发出警报。
CN201710114207.5A 2017-02-28 2017-02-28 一种自驱式全自动机器人爬架 Active CN1069174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14207.5A CN106917499B (zh) 2017-02-28 2017-02-28 一种自驱式全自动机器人爬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14207.5A CN106917499B (zh) 2017-02-28 2017-02-28 一种自驱式全自动机器人爬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17499A true CN106917499A (zh) 2017-07-04
CN106917499B CN106917499B (zh) 2019-06-28

Family

ID=59454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14207.5A Active CN106917499B (zh) 2017-02-28 2017-02-28 一种自驱式全自动机器人爬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17499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21010A (zh) * 2019-01-23 2019-05-07 深圳市特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吊钩式联动机构
CN110593571A (zh) * 2019-09-18 2019-12-20 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布料找平一体化机器人及建筑施工设备
CN110670865A (zh) * 2019-09-16 2020-01-10 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爬架顶升系统、造楼机及爬架顶升控制方法
CN110685431A (zh) * 2019-11-01 2020-01-14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爬升式电梯井道施工操作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CN111501544A (zh) * 2020-04-30 2020-08-07 陈贞全 桥梁双柱式桥墩用维护升降平台
WO2021051805A1 (zh) * 2019-09-16 2021-03-25 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爬架顶升系统及控制方法、造楼机、爬架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216650A (zh) * 2021-05-19 2021-08-06 西南石油大学 整体提升式自动化建筑施工平台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714054U (zh) * 2010-06-28 2011-01-19 倪树华 高层建筑电梯井筒施工爬升平台系统
KR20110037155A (ko) * 2009-10-06 2011-04-13 이광로 탑다운 리프트의 마스트 파지장치
CN202117302U (zh) * 2011-06-07 2012-01-18 广州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平台架移动装置
CN102490804A (zh) * 2011-11-15 2012-06-13 西华大学 一种越障爬杆机器人
CN103669818A (zh) * 2012-09-07 2014-03-26 深圳市特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密封型一体化爬架及其使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037155A (ko) * 2009-10-06 2011-04-13 이광로 탑다운 리프트의 마스트 파지장치
CN201714054U (zh) * 2010-06-28 2011-01-19 倪树华 高层建筑电梯井筒施工爬升平台系统
CN202117302U (zh) * 2011-06-07 2012-01-18 广州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平台架移动装置
CN102490804A (zh) * 2011-11-15 2012-06-13 西华大学 一种越障爬杆机器人
CN103669818A (zh) * 2012-09-07 2014-03-26 深圳市特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密封型一体化爬架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21010A (zh) * 2019-01-23 2019-05-07 深圳市特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吊钩式联动机构
CN110670865A (zh) * 2019-09-16 2020-01-10 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爬架顶升系统、造楼机及爬架顶升控制方法
WO2021051805A1 (zh) * 2019-09-16 2021-03-25 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爬架顶升系统及控制方法、造楼机、爬架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0670865B (zh) * 2019-09-16 2021-11-09 广东博鼎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爬架顶升系统、造楼机及爬架顶升控制方法
CN113914601A (zh) * 2019-09-16 2022-01-11 广东博鼎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爬架顶升系统、造楼机及爬架顶升控制方法
CN110593571A (zh) * 2019-09-18 2019-12-20 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布料找平一体化机器人及建筑施工设备
CN110593571B (zh) * 2019-09-18 2021-05-04 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布料找平一体化机器人及建筑施工设备
CN110685431A (zh) * 2019-11-01 2020-01-14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爬升式电梯井道施工操作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CN111501544A (zh) * 2020-04-30 2020-08-07 陈贞全 桥梁双柱式桥墩用维护升降平台
CN113216650A (zh) * 2021-05-19 2021-08-06 西南石油大学 整体提升式自动化建筑施工平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17499B (zh) 2019-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17499A (zh) 一种自驱式全自动机器人爬架
CN108979114B (zh) 一种全自动剪叉式机器人爬架
CN106948593A (zh) 一种轮式机器人爬架
CN110655015B (zh) 一种用于地铁隧道维护的无轨自行式平台车
CN207259069U (zh) 一种用于保温砖生产的安全翻斗提升机
CN105857421B (zh) 无障碍运输车
CN107268969A (zh) 一种用于高空作业的施工架结构
CN104150353A (zh) 一种可升降可拆卸的桥式起重机
JP4474444B2 (ja) 送出し台車
KR100867238B1 (ko) 상하 분리가 가능한 전동 이동대차
KR101201878B1 (ko) 건설용 중량구조물 이송용 전동리프트
US8888432B1 (en) Tubular delivery apparatus and system
CN211368408U (zh) 一种道路桥梁施工用的架桥设备
JP4474445B2 (ja) 送出し工法
KR101016263B1 (ko) 철골 구조의 볼트 체결을 위한 더블시저타입 이동 메니퓰레이터 로봇
CN108086661B (zh) 运输平台系统及其应用施工方法
CN110902574A (zh) 可识别位置的夹持小车、翻身设备及薄板分段翻身系统
CN110902563A (zh) 一种薄板分段翻身系统及薄板分段的翻身方法
CN110902620A (zh) 一种翻身设备及薄板分段的翻身方法
WO2023070257A1 (zh) 一种智能吊装机器人
JPH06263369A (ja) 昇降機
CN210340263U (zh) 一种翻转速度可控的翻身设备
CN210063324U (zh) 夹持位置可调的夹持小车及翻身设备
CN109231036B (zh) 一种建筑提升板材用固定平稳的吊挂设备
CN207880310U (zh) 一种滚轮式的对重架和使用该对重架的电梯对重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214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628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