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89865A - 具有双壁的烹饪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双壁的烹饪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89865A
CN106889865A CN201610829003.5A CN201610829003A CN106889865A CN 106889865 A CN106889865 A CN 106889865A CN 201610829003 A CN201610829003 A CN 201610829003A CN 106889865 A CN106889865 A CN 1068898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inwall
cooker
double
wall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2900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斯特凡·蒂弗
西蒙·阿莱芒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B SA
Original Assignee
SEB S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B SA filed Critical SEB SA
Publication of CN1068898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898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2Cooking-vessels with enlarged heating surfa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02Construction of cooking-vessels; Method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02Selection of specific materials, e.g. heavy bottoms with copper inlay or with insulating inl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双壁的烹饪装置,该烹饪装置包括:用于盛装待烹饪食物的内壁(1),用于被加热的外壁(2),以及布置在内壁(1)和外壁(2)之间的气隙(3)。根据本发明,内壁(1)使用碳素钢制成并具有经过氮碳共渗和后氧化的烹饪内面(4)。

Description

具有双壁的烹饪装置
本申请是发明名称为“具有双壁的烹饪装置”、申请号为“201210099797.6”、申请日为“2012年04月06日”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形成烹饪容器的烹饪装置的技术领域。
本发明更具体地涉及形成具有双壁的烹饪容器的烹饪装置。
本发明尤其但非唯一地涉及具有双壁的长柄平底锅类型的烹饪装置。本发明对于炒锅类型的烹饪装置特别有利。传统类型的炒锅具有从中央向外围弯曲的凹烹饪表面,并具有喇叭口的上边缘。长柄平底锅类型的炒锅具有与弯曲侧壁连接的平底部,该弯曲侧壁形成烹饪装置的半径的至少三分之一。其上边缘可以更竖直。
背景技术
炒锅的烹炒在于用旺火迅速烹炒精细切割的食物,将食物从中央向边缘不停地翻炒。该翻炒对炒锅的烹饪表面提出要求。
文献FR2647003公开了一种具有双壁的炒锅类型的烹饪装置,该烹饪装置包括:用于盛装待烹饪食物且使用铝或不锈钢制成的内壁,以及用于被加热的且使用钢制成的外壁,在该烹饪装置中,在内壁和外壁之间布置有气隙。两个壁的外边缘的组装可以通过轧制、镶嵌或者环扎来实现。这种结构旨在避免内壁过热的危险,特别是用于允许覆盖具有PTFE涂层的内壁的烹饪内面。
上述实施的缺点在于PTFE涂层的耐磨损性有限,特别是当借助由使用者操作的用具进行翻炒时。
上述实施的另一缺点在于烹饪装置的成本,该烹饪装置的使用铝或不锈钢制成的烹饪表面覆盖有PTFE。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双壁的烹饪装置,该烹饪装置的烹饪表面适合于借助由使用者操作的用具实现翻炒。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双壁的烹饪装置,该烹饪装置适合于在烹炒或烘烤中遇到的烹任高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双壁的烹饪装置,该烹饪装置具有令人满意的耐腐蚀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双壁的烹饪装置,该烹饪装置的成本不高。
上述这些目的是通过一种具有双壁的烹饪装置来实现的,该烹饪装置包括:用于盛装待烹饪食物的内壁;用于被加热的外壁;以及布置在内壁和外壁之间的气隙,该烹饪装置的特征在于,内壁使用碳素钢制成并具有经过氮碳共渗和后氧化的烹饪内面。因此,使用由碳素钢制成的经过氮碳共渗和后氧化的烹饪表面允许获得机械抗性强的烹饪表面,该烹饪表面能够在烹饪高温时使用,特别是用于进行烘烤或煎炸,具有令人满意的耐腐蚀性,而且成本不高。所提供的烹饪表面完全适合于借助由使用者操作的用具实施翻炒。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外壁使用碳素钢制成并具有经过氮碳共渗和后氧化的加热外面,内壁和外壁以密封方式来组装。因此可以获得形成单一件的具有双壁的烹饪装置。对烹饪装置的外面的氮碳共渗和后氧化的处理允许获得良好的耐腐蚀性、耐冲击性和耐刮擦性。
另外优选地,至少一个握持部件通过铆钉与内壁组装,该铆钉穿过在外壁的上方的内壁的钻孔。该布置允许以经济方式组装握持部件。优选地,内壁具有两个对置的握持部件。
还优选地,内壁具有经过氮碳共渗和后氧化的外面,并且外壁具有经过氮碳共渗和后氧化的内面。对内壁和外壁的两个面进行的氮碳共渗允许使所述面在氮碳共渗处理后没有任何变形。氮碳共渗和后氧化可以在内壁和外壁的组装之前或之后进行。
另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内壁和外壁通过焊接来组装,并且外壁具有堵塞的孔。内壁和外壁可以在通过焊接组装之前被冲压。该实施方式良好适合于通过气体或离子方式的氮碳共渗,布置在外壁中的孔允许使外壁和内壁的内面与氮碳共渗介质连通。而且,气体或离子的氮碳共渗允许确保对给予硬度的所形成的组合层进行更好控制。
另外,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内壁和外壁通过用夹子来组装。夹子的操作优选地是在对还未组装的内壁和外壁的内面和外面进行氮碳共渗和后氧化处理之后进行。可以特别考虑在盐浴中的氮碳共渗和后氧化的处理,这些处理迅速且经济。
另外优选地,外壁的内环状冲压件被插入到内壁的内环状凹槽内。该布置允许使外壁相对于内壁定中心并更好地限定气隙的几何形状。
另外优选地,为了实现在外壁和内壁之间的更好密封性,环状密封垫被插设在已组装的外壁和内壁之间。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外壁独立于内壁,并且内壁具有经过氮碳共渗和后氧化的外面。内壁则放置在外壁上。这样获得的烹饪装置的两个壁可以分开用于清洗。
另外优选地,内壁具有外围定中心部件,该外围定中心部件抵靠在外壁的支承边缘上。该布置允许限定内壁在外壁内的高度位置。因此,气隙的几何形状可以在每次将内壁重新安置在外壁内之后保持相同。该布置也允许方便取出内壁,同时避免内壁卡在外壁内。如果需要,该布置还允许获得在内壁和外壁之间的气隙约束。然而,在内壁和外壁之间的支承区不必是环状。
另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外壁使用碳素钢制成并具有经过氮碳共渗和后氧化的加热外面和内面。该实施具有的优点是,特别经济,同时耐冲击、耐刮擦和耐腐蚀。
另外优选地,至少一个握持部件通过铆钉与外壁组装,该铆钉穿过外壁的钻孔。该布置允许以经济方式组装握持部件。优选地,外壁具有两个对置的握持部件。
另外,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外壁使用铝制成。该实施具有的优点是,有利于热的均匀分布,同时耐腐蚀。
另外优选地,至少一个握持部件安装在螺栓上,该螺栓焊接在外壁的加热外面上。优选地,外壁具有两个对置的握持部件。
优选地,外壁的高度大于内壁的高度的一半。因此,烹饪装置的外面的最大部分具有双壁。该布置允许当在火焰上加热(例如使用煤气加热)时限制温度峰值。
附图说明
通过研究附图所示的非限定性的四个实施例,将更好地了解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双壁的烹饪装置的第一实施例;
图2示出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组装细节图;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双壁的烹饪装置的第二实施例;
图4示出图3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组装细节图;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双壁的烹饪装置的第三实施例;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双壁的烹饪装置的第四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6所示的实施例涉及一种具有双壁的烹饪装置,该烹饪装置包括:用于盛装待烹饪食物的内壁1、1’,以及用于被加热的外壁2、2’,其中,气隙3、3’布置在内壁1、1’和外壁2、2’之间。
内壁1、1’具有烹饪内面4、4’以及至少部分地由外壁2、2’包覆的外面5、5’。内壁1、1’的厚度优选地小于1.6mm且优选地介于0.4mm和1.2mm之间。内壁1、1’的材料是从碳素钢(aciers ordinaires)中选择。内壁1、1’的材料优选地是从具有良好冲压特性的钢中选择。特别地,内壁1、1’的材料可以从碳素低碳钢中选择,例如DC04。内壁1、1’的材料可以从具有略微更高一点的耐腐蚀性的合金钢中选择,因此不会进入到不锈钢的范畴内,例如15CDV6。
在根据本发明的烹饪装置中,烹饪内面4、4’经过氮碳共渗和后氧化。
外壁2、2’具有内面6、6’和加热外面7、7’。内面6、6’至少部分地包覆内壁1、1’。外壁2、2’的材料在以下所述的实施例中进行说明。
内壁1、1’和外壁2、2’优选地具有圆形几何形状。内壁1、1’和外壁2、2’各自具有大致平坦的底部10、20,弯曲侧壁11、21与该底部10、20连接。弯曲侧壁11、21的曲率可以是均匀的,如图1至图4所示,或者是渐进的,如图5和图6所示。因此,烹饪内面4、4’形成具有凹形状的烹饪面,并且加热外面7、7’形成具有凸形状的加热面。
优选地,外壁2、2’的高度大于内壁1、1’的高度的一半。因此,烹饪装置的弯曲侧壁11、21的大部分具有通过气隙3、3’分开的双壁1、2;1’、2’。
在图1至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内壁1和外壁2以密封方式组装以便将气隙3布置在内壁1和外壁2之间。外壁2使用碳素钢制成。因此,内壁1和外壁2可以通过对碳素钢盘的冲压来各自获得。外壁2的厚度优选地小于1.6mm且优选地介于0.4mm和1.2mm之间。
内壁1的外径对于93mm的高度例如是300mm。外壁2的外径对于57mm的高度例如是294mm。底部10、20之间的气隙3的厚度优选地小于1.6mm并在侧壁11、21之间缩小直到内壁1和外壁2的组装区。
氮碳共渗和后氧化操作是在碳素钢盘的切割和冲压之后进行。因此,在涉及内壁1和外壁2的密封组装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至少加热外面7和烹饪内面4经过氮碳共渗和后氧化。
如图1和图3所示,内壁1在外壁2的上方具有至少一个钻孔。握持部件12通过铆钉13与内壁1组装,铆钉13穿过钻孔。优选地,内壁1具有两个安装在内壁1的外面5上的对置的握持部件12。因此,握持部件12安装在烹饪装置的凹外面上。
在图1和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内壁1和外壁2通过焊接来组装。氮碳共渗和后氧化的操作优选地在内壁1和外壁2的组装后进行。
为了允许处理形成气隙3的已组装的内壁1的外面5和外壁2的内面6的部分,对外壁2进行钻孔用于形成孔8。孔8的直径优选地小于或等于3mm。
然后借助焊缝9,优选地在外壁2的上边缘22处将内壁1和外壁2进行组装。尤其可以使用激光器,或者还可以使用TiG或MiG方法进行焊接。
由气体后氧化跟随的气体氮碳共渗是针对已组装的内壁1和外壁2来实施的。因此,内壁1的外面5和外壁2的内面6在组装后被氮碳共渗和后氧化。作为变型例,可以考虑离子氮碳共渗和/或离子后氧化。
对已组装的内壁1和外壁2实施由后氧化处理跟随的氮碳共渗处理,允许改善烹饪装置的耐腐蚀性。由烹饪内面4和加热外面7形成的烹饪装置的外面、以及由内壁1的外面5和外壁2的内面6形成的烹饪装置的内面具有包含氮化铁Fe2,3N的氮化中间层,该氮化中间层覆盖有包含氧化铁Fe3O4的氧化表面层。后氧化处理允许获得黑色着色用于烹饪内面4和加热外面7。
在氮碳共渗和后氧化处理之后,然后例如使用焊料堵塞孔8。获得的具有双壁的烹饪装置的外壁2具有堵塞的孔8。
气隙3在底部区10、20内的约1mm的厚度允许获得相当接近具有单壁的烹饪装置的加热特性,同时减少在烹饪内面上的热点。使用放置在直径10cm的3000W煤气炉上的含有200ml油的具有1.2mm单壁的烹任装置,在加热3分钟后观察到烟,而油温不超过160℃。使用具有各自1.2mm的双壁的、且在两个壁之间的底部区10、20内具有厚度约1mm的气隙3的烹任装置,在加热8分钟后观察到烟,而油温高于250℃。因此对于低于210℃的油温,可以在具有双壁的烹任装置中避免冒烟。可以在加热一升水时达到沸腾,这允许考虑不同类型的烹任,特别是蒸煮和烹炒或烘烤。
在底部区10、20内的厚度约2.5mm的气隙3也允许对于低于210℃的油温避免冒烟。然而,加热速度降低并且一升水的加热不允许沸腾。因此,在底部区10、20内的气隙3的平均厚度小于1.6mm且大于0.6mm是优选的。
图3和图4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与图1和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在于,内壁1和外壁2通过用夹子来组装。
为此,内环状凹槽14形成在内壁1上,并且内环状冲压件24形成在外壁2上。优选地,内环状冲压件24在外壁2的上边缘22处实现。外壁2的内环状冲压件24被插入到内壁1的内环状凹槽14内。
在第二实施例中,优选地在内壁1和外壁2的组装之前对内壁1和外壁2进行氮碳共渗和后氧化操作。因此,内壁1的外面5和外壁2的内面6在组装前经过氮碳共渗和后氧化。
由盐浴中的后氧化跟随的盐浴中的氮碳共渗可以优选地针对内壁1和外壁2来实施。氮碳共渗处理可以特别是在350℃和400℃之间的空气预热之后在包含碱性氰酸盐的盐浴中实施。氮碳共渗的浴温度是例如580℃。后氧化处理也可以在盐浴中实施,例如在具有介于350℃和400℃之间的温度的冷却浴中实施。根据氮碳共渗处理条件,可以在氮化中间层之下出现共析氮化铁层。
作为变型例,可以考虑气体氮碳共渗或离子氮碳共渗和/或气体后氧化或离子后氧化。
如果需要,环状密封垫(图2未示出)可以被插设在已组装的外壁2和内壁1之间。
在图5和图6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内壁1’相对于外壁2’可拆卸。因此,用于被加热的外壁2’独立于用于盛装食物的内壁1’。
对使用碳素钢制成的内壁1’进行氮碳共渗和后氧化操作。因此,内壁1’具有经过氮碳共渗和后氧化的外面5’。
优选地,内壁1’具有外围定中心部件19,该外围定中心部件19抵靠在外壁2’的支承边缘29上。因此,支承边缘29承载外围定中心部件19。当内壁1’由外壁2’承载时,内壁1’和外壁2’彼此定中心。可以获得内壁1’在外壁2’内的精确定位,该定位允许限定气隙3。
根据图5和图6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外围定中心部件19由内壁1’的卷曲上边缘形成,并且支承边缘29由外壁2’的大致竖直的上边缘形成。弯曲侧壁11、21的曲率从底部10、20起递减。气隙3’的厚度可以在弯曲侧壁11、21处以及在底部10、20处保持恒定。气隙3’的平均厚度小于1.6mm且大于0.6mm是优选的。
在图5所示的第三实施例中,外壁2’使用碳素钢制成。外壁2’的厚度优选地小于1.6mm且优选地介于0.4mm和1.2mm之间。也对外壁2’进行氮碳共渗和后氧化操作。因此,外壁2’的加热外面7’和内面经过氮碳共渗和后氧化。
如图5所示,至少一个握持部件15通过铆钉16与内壁1’组装,铆钉16穿过外壁2的钻孔。外壁2优选地具有两个安装在加热外面7’上的对置的握持部件15。
在图6所示的第四实施例中,外壁2’使用铝制成。外壁2’的厚度优选地小于5mm且优选地介于1mm和4mm之间。
如图6所示,至少一个握持部件17安装在螺栓18上,螺栓18焊接在外壁2’的加热外面7’上。外壁2’优选地具有两个安装在加热外面7’上的对置的握持部件17。
作为变型例,外壁2、2’和/或内壁1、1’不必具有大致平坦的底部。特别是,内壁1、1’可以形成从中央向外围弯曲的凹烹任表面和/或外壁2、2’可以形成从中央向外围弯曲的凸加热表面。
作为变型例,外壁2、2’和/或内壁1、1’可以具有喇叭口的上边缘。
作为变型例,不必装设一个或多个握持部件12、15、17。外壁2、2’和/或内壁1、1’可以具有例如通过冲压获得的集成的一个或多个握持部件。
作为用于第一实施例的变型例,堵塞的孔8可以布置在内壁1内或者还可以布置在外壁2和内壁1之间。如果需要,可以设置多个堵塞的孔8。
作为用于第一实施例的变型例,如果需要,握持部件12或握持部件12中的至少一个通过一铆钉13和至少一个另外的铆钉与内壁1组装在一起,该铆钉13穿过外壁2上方的内壁1的钻孔,并且该至少一个另外的铆钉穿过外壁2上方的内壁1的另一钻孔。优选地,一个或两个另外的铆钉可以对用于握持部件12或握持部件中的至少一个的铆钉13进行补充。
作为用于第三实施例的变型例,如果需要,握持部件15或握持部件15中的至少一个通过一铆钉16和至少一个另外的铆钉与外壁2’组装在一起,该铆钉16穿过外壁2’的钻孔,并且该至少一个另外的铆钉穿过外壁2’的另一钻孔。优选地,一个或两个另外的铆钉可以对用于握持部件15或握持部件15中的至少一个的铆钉16进行补充。
作为用于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型例,内壁1’的外围定中心部件19不必由内壁1’的卷曲上边缘形成,而可以例如由朝外围方向向下倾斜的内壁1’的外凸缘形成。
作为用于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型例,内壁1’的外围定中心部件19不必由内壁1’的上边缘形成。内壁1’的外围定中心部件19可以特别是形成在内壁1’的外面5’上,优选地在内壁1’的上半部内。
作为用于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型例,内壁1’的外围定中心部件19不必是环状的。内壁1’的外围定中心部件19可以特别是具有至少两个倾斜壁部,优选地至少三个,用于将内壁1’定中心在外壁2’内。
作为用于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型例,内壁1’的外围定中心部件19可以由外定中心结构形成,这些外定中心结构用于支承在外壁2’的支承边缘上。
作为用于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型例,外壁2’的支承边缘29不必由外壁2’的大致竖直的上边缘形成。外壁2’的支承边缘29可以特别是由外壁2’的喇叭口的上边缘形成。
作为用于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型例,外壁2’的支承边缘29不必由外壁2’的上边缘形成。外壁2’的支承边缘29可以特别是形成在外壁2’的内面6’上,优选地在外壁2’的上半部内。
作为用于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型例,外壁2’的支承边缘29不必是环状的。外壁2’的支承边缘29可以特别是具有至少两个支承区,优选地至少三个,用于各自承载内壁1’的外围定中心部件19。
作为用于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型例,外壁2’的支承边缘29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内定中心结构形成,该内定中心结构用于承载内壁1’的外围定中心部件19。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而是包括在权利要求范围内的诸多变更。

Claims (13)

1.一种具有双壁的烹饪装置,所述烹饪装置包括:用于盛装待烹饪食物的内壁(1’);用于被加热的外壁(2’);以及布置在所述内壁(1’)和所述外壁(2’)之间的气隙(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壁(2’)独立于所述内壁(1’),所述内壁(1’)使用碳素钢制成并具有经过氮碳共渗和后氧化的烹饪内面(4’),所述内壁(1’)具有经过氮碳共渗和后氧化的外面(5’),所述内壁(1’)具有外围定中心部件(19),所述外围定中心部件(19)抵靠在所述外壁(2’)的支承边缘(29)上,所述支承边缘(29)承载外围定中心部件(19),当内壁(1’)由外壁(2’)承载时,内壁(1’)和外壁(2’)彼此定中心,由此获得内壁(1’)在外壁(2’)内的精确定位,所述定位允许限定气隙(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壁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定中心部件(19)由内壁(1’)的卷曲上边缘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壁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壁(2’)使用碳素钢制成并具有经过氮碳共渗和后氧化的加热外面(7’)和内面(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双壁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定中心部件(19)由内壁(1’)的卷曲上边缘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双壁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握持部件(15)通过铆钉(16)与所述外壁(2’)组装,所述铆钉(16)穿过所述外壁(2’)的钻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双壁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定中心部件(19)由内壁(1’)的卷曲上边缘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壁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壁(2’)使用铝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双壁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定中心部件(19)由内壁(1’)的卷曲上边缘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双壁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握持部件(17)安装在螺栓(18)上,所述螺栓(18)焊接在所述外壁(2’)的所述加热外面(7’)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双壁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定中心部件(19)由内壁(1’)的卷曲上边缘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双壁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边缘(29)由外壁(2’)的大致竖直的上边缘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双壁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壁(2’)的高度大于所述内壁(1’)的高度的一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具有双壁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边缘(29)由外壁(2’)的大致竖直的上边缘形成。
CN201610829003.5A 2011-04-07 2012-04-06 具有双壁的烹饪装置 Pending CN10688986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1153026 2011-04-07
FR1153026A FR2973677B1 (fr) 2011-04-07 2011-04-07 Article culinaire a double paroi
CN201210099797.6A CN102727069B (zh) 2011-04-07 2012-04-06 具有双壁的烹饪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99797.6A Division CN102727069B (zh) 2011-04-07 2012-04-06 具有双壁的烹饪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89865A true CN106889865A (zh) 2017-06-27

Family

ID=45926595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29003.5A Pending CN106889865A (zh) 2011-04-07 2012-04-06 具有双壁的烹饪装置
CN201610828522.XA Pending CN107080451A (zh) 2011-04-07 2012-04-06 具有双壁的烹饪装置
CN201220143073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775784U (zh) 2011-04-07 2012-04-06 具有双壁的烹饪装置
CN201210099797.6A Active CN102727069B (zh) 2011-04-07 2012-04-06 具有双壁的烹饪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28522.XA Pending CN107080451A (zh) 2011-04-07 2012-04-06 具有双壁的烹饪装置
CN201220143073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775784U (zh) 2011-04-07 2012-04-06 具有双壁的烹饪装置
CN201210099797.6A Active CN102727069B (zh) 2011-04-07 2012-04-06 具有双壁的烹饪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693919B1 (zh)
CN (4) CN106889865A (zh)
FR (1) FR2973677B1 (zh)
WO (1) WO201213674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73677B1 (fr) * 2011-04-07 2013-04-05 Seb Sa Article culinaire a double paroi
CN111020466A (zh) * 2019-12-07 2020-04-17 重庆赛飞斯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节能锅具使用寿命的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34173A (en) * 1978-09-29 1980-06-04 Ardal Og Sunndal Verk Cooking utensils
CN2060319U (zh) * 1990-02-05 1990-08-15 董柏仁 多用锅
FR2647003A1 (fr) * 1989-05-17 1990-11-23 Seb Sa Recipient de cuisson, notamment poele ou casserole
CN2917486Y (zh) * 2006-06-13 2007-07-04 马利华 锅沿免烧伤的无油烟锅
CN200966563Y (zh) * 2006-07-18 2007-10-31 聂后昌 保温锅
US20080118763A1 (en) * 2006-11-20 2008-05-22 Balow Robert A Seasoned Ferrous Cookware
CN201299435Y (zh) * 2008-08-26 2009-09-02 聂后昌 罩外套的锅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78152Y (zh) * 2005-02-19 2006-05-10 胡志明 复合板阳极氧化炊具
CN200942010Y (zh) * 2006-07-21 2007-09-05 李胜才 复合型耐高温陶瓷内锅
CN201091515Y (zh) * 2007-09-10 2008-07-30 李运成 复合体不锈钢锅
FR2973677B1 (fr) * 2011-04-07 2013-04-05 Seb Sa Article culinaire a double paroi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34173A (en) * 1978-09-29 1980-06-04 Ardal Og Sunndal Verk Cooking utensils
FR2647003A1 (fr) * 1989-05-17 1990-11-23 Seb Sa Recipient de cuisson, notamment poele ou casserole
FR2647003B1 (fr) * 1989-05-17 1994-07-29 Seb Sa Recipient de cuisson, notamment poele ou casserole
CN2060319U (zh) * 1990-02-05 1990-08-15 董柏仁 多用锅
CN2917486Y (zh) * 2006-06-13 2007-07-04 马利华 锅沿免烧伤的无油烟锅
CN200966563Y (zh) * 2006-07-18 2007-10-31 聂后昌 保温锅
US20080118763A1 (en) * 2006-11-20 2008-05-22 Balow Robert A Seasoned Ferrous Cookware
CN201299435Y (zh) * 2008-08-26 2009-09-02 聂后昌 罩外套的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93919A1 (fr) 2014-02-12
CN102727069A (zh) 2012-10-17
CN107080451A (zh) 2017-08-22
FR2973677B1 (fr) 2013-04-05
WO2012136743A1 (fr) 2012-10-11
FR2973677A1 (fr) 2012-10-12
CN102727069B (zh) 2016-12-14
EP2693919B1 (fr) 2019-11-06
CN202775784U (zh) 2013-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33101B2 (en) Pan and method for making
US11192170B2 (en) Cookware formed of a single metal sheet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EP1595479A1 (en) Double heating-type pots
KR101709584B1 (ko) 조리용기 및 구이판 제조방법
JP4047878B2 (ja) 電子誘導加熱炊飯器用内釜
CN102727069B (zh) 具有双壁的烹饪装置
KR101667013B1 (ko) 인덕션 렌지용 조리용기
EP1245903A1 (en) Support for a cooking vessel
CN105747830B (zh) 可控制油烟的炒锅及其生产方法
KR101334557B1 (ko) 조리용기
US11877687B2 (en) Heater and cookware for flameless catalytic combustion
KR20210097970A (ko) 열효율이 강화된 냄비
KR101987652B1 (ko) 인덕션 렌지의 밥솥용 조리용기의 제조방법 및 그의 방법으로 제조된 조리용기
JP2005125061A (ja) 間接加熱式調理板
CN207734017U (zh) 一种抗加热变形的烹饪装置
US20160255995A1 (en) Stove-top barbecue
JP3104966U (ja) ガスコンロと電磁調理器両用の中華調理器
KR101867909B1 (ko) 인덕션 레인지용 불판(ih)
KR102512864B1 (ko) 인덕션용 실리콘 용기
CN210204485U (zh) 一种环保型烧烤盘
KR102285491B1 (ko) Ih 조리용기의 제조방법
JP3229962U (ja) 本体底部を凹ませ、その凹み部にニクロム線又はタングステン線を貼り付け、更にその凹み部外側の平らな底部分にゴトク上で安定する様に凹みを付けた調理器に関するものである。
CN208957804U (zh) 一种煎烤两用盘
KR100679537B1 (ko) 구이기
JP6890298B2 (ja) 炊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627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