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38100A - 阻尼力控制减震器 - Google Patents

阻尼力控制减震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38100A
CN106838100A CN201610921832.6A CN201610921832A CN106838100A CN 106838100 A CN106838100 A CN 106838100A CN 201610921832 A CN201610921832 A CN 201610921832A CN 106838100 A CN106838100 A CN 1068381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channel
chamber
notch
damping fo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2183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38100B (zh
Inventor
金恩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L Mand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nd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ndo Corp filed Critical Mand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8381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381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381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381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207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16F9/321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pist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4Special valve constructions; Shape or construction of throttling passages
    • F16F9/348Throttling passages in the form of annular discs or other plate-like elements which may or may not have a spring action, operating in opposite directions or singly, e.g. annular discs positioned on top of the valve or piston bod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1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using liquid only; using a fluid of which the nature is immaterial
    • F16F9/14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 F16F9/16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involving only straight-line movement of the effective parts
    • F16F9/18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involving only straight-line movement of the effective parts with a closed cylinder and a piston separating two or more working spaces therein
    • F16F9/19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involving only straight-line movement of the effective parts with a closed cylinder and a piston separating two or more working spaces therein with a single cylinder and of single-tube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4Special valve constructions; Shape or construction of throttling passages
    • F16F9/348Throttling passages in the form of annular discs or other plate-like elements which may or may not have a spring action, operating in opposite directions or singly, e.g. annular discs positioned on top of the valve or piston body
    • F16F9/3485Throttling passages in the form of annular discs or other plate-like elements which may or may not have a spring action, operating in opposite directions or singly, e.g. annular discs positioned on top of the valve or piston body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supporting elements intended to guide or limit the movement of the annular disc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44Means on or in the damper for manual or non-automatic adjustment; such means combined with temperature corr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44Means on or in the damper for manual or non-automatic adjustment; such means combined with temperature correction
    • F16F9/46Means on or in the damper for manual or non-automatic adjustment; such means combined with temperature correction allowing control from a distance, i.e. location of means for control input being remote from site of valves, e.g. on damper external wal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28/00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e.g. variability, frequency-dependence
    • F16F2228/06Stiffness
    • F16F2228/066Variable stiffnes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32/00Nature of movement
    • F16F2232/08Line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在阻尼力控制减震器中,导向通道和旁路通道被共用在形成在导向盘的中空部中的切口部以及滑阀引导部的分支槽之间,因此简化通道结构、简化滑阀的通道调节结构并提高产品的生产率和分散性。

Description

阻尼力控制减震器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5年10月22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申请号为10-2015-0147494的韩国专利申请的权益,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阻尼力控制减震器,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其中导向通道和旁路通道被共用在形成在导向盘的中空部中的切口部和滑阀(spool)引导部的分支槽之间从而简化通道结构、简化滑阀的通道调节结构以及提高产品的生产率和分散性的阻尼力控制减震器。
背景技术
通常,减震器被安装在运输装置诸如汽车等中并通过吸收和抑制在驾驶期间从路面传递的震动或振动提高乘车舒适度。
这种减震器包括缸体以及被安装成在缸体内部可压缩和可伸展的活塞杆。缸体和活塞杆被联接至车身、车轮或车轴。
其阻尼力被设置成低的减震器可通过吸收在驾驶期间由路面的不平坦引起的振动而提高乘车舒适度。相反,其阻尼力被设置成高的减震器可通过抑制车体姿势的变化而提高转向稳定性。
因此,已经开发了一种其中能够适当地调节阻尼力特性的阻尼力控制阀被安装在其一侧上使得阻尼力特性被适当地调节以根据路面和驾驶状况提高乘车舒适度或转向稳定性的阻尼力控制减震器。
通常,这种常规的阻尼力控制减震器具有通过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形成在滑阀引导部中的多个通道同时改变滑阀的位置来选择硬通道和软通道的结构。
即,硬阻尼力或软阻尼力可通过选择性地调节形成在滑阀引导部中的硬通道和软通道的打开/关闭状态被选择性地产生。
为此,常规的阻尼力控制减震器单独地形成用于形成硬阻尼力的导向通道和用于形成软阻尼力的软通道。
然而,在常规的阻尼力控制减震器中,由于硬通道和软通道被单独地形成,所以设备的结构变得复杂,并且在大规模生产期间可能发生分散。由于结构复杂,设备的组装困难,导致制造成本的增加。
作为与本发明相关的现有技术文献,公开号为10-2009-0003019的韩国专利申请(2009年1月9日)公开一种阻尼力控制减震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方面是提供一种其中导向通道和旁路通道被共用在形成在导向盘的中空部中的切口部和滑阀引导部的分支槽之间从而简化通道结构、简化滑阀的通道调节结构并且提高产品的生产率和分散性的阻尼力控制减震器。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提供一种其中导向通道形成在滑阀引导部的外周表面以便容易地应用于产品且导向室和旁路通道被平行配置使得导向室的流体被容易地排出从而高速阻尼力可在软模式下被稳定地维持的阻尼力控制减震器。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提供一种其中通道形成在导向盘和滑阀引导部的联接部中而无需在导向盘的表面上形成通道从而通过简化的组装结构提高提高阀的耐久性和可组装性的阻尼力控制减震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阻尼力控制减震器,其包括:活塞,其在连接至在缸体内执行压缩冲程和回弹冲程的活塞杆的状态下将缸体分成压缩室和回弹室,活塞具有穿透其的主通道以及安装在活塞杆中以移动滑阀的电磁部,阻尼力控制减震器包括:保持部,其分别设置在活塞的顶表面和底表面上,其中连接通道形成在保持部中;壳体,其分别设置在保持部的相对表面上以在邻近保持部的一个表面上形成导向室,其中导向通道被形成为使得导向室与外部连通;导向阀,其设置在保持部和壳体之间以形成主通道使得导向阀在冲程期间打开连接通道以使流体运动至导向室,并且通过连接通道的流体运动至压缩室或回弹室;止回阀,其在冲程期间阻挡在壳体的相对表面上的导向通道并打开导向室以形成导向通道使得导向室的流体运动至压缩室或回弹室;以及滑阀引导部,其穿透并连接至保持部、壳体和导向阀以形成旁路通道,其中分支槽凹入地形成在滑阀引导部的外周表面上以当冲程在硬模式或软模式下被执行时分支到导向室或在其内部的引导孔。
导向阀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导向盘,其被设置为与保持部的相对表面接触的状态,其中沿滑阀引导部穿透和连接的第一中空部的内周表面形成第一切口部使得流体运动至导向室;一个或多个第二导向盘,其支撑导向盘的相对表面,其中沿滑阀引导部穿透和连接的第二中空部的内周表面形成第二切口部使得流体运动至导向室;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三导向盘,其支撑第一导向盘的相对表面,其中第三中空部被形成为使得滑阀引导部在被间隔开的状态下穿透并连接至第三导向盘,第三切口部沿第三中空部的内周表面形成,第三切口部的侧面被安装成在紧密接触导向室的内壁的状态下可运动。
第一中空部和第二中空部的内周表面可局部地紧密接触滑阀引导部的外周表面,以及第一切口部和第二切口部可在与滑阀引导部相对的方向上凹入地形成并与滑阀引导部的外周表面间隔开。
第一切口部和第二切口部可被形成以具有沿第一中空部和第二中空部的内周表面的波浪状。
第一切口部和第二切口部可被设置在分支槽的上端和下端之间。
分支槽可在纵向方向上对应于滑阀引导部的两侧形成。
其直径在向上方向上逐渐增加的第一渐缩部可形成在分支槽的上部中,其中保持部的内周表面以对应形状被联接至第一渐缩部,以及其直径在向下方向上逐渐减小的第二渐缩部可形成在分支槽的下部中,其中壳体的内周表面以对应形状被联接至第二渐缩部。
在滑阀引导部的外周表面上,第一通道可相对于活塞朝向压缩室形成以连接引导孔和压缩室,并且当滑阀运动至开口位置时被打开,第二通道可在分支槽的位置处相对于第一通道朝向压缩室形成以连接引导孔和连接通道并且当滑阀运动至开口位置时被打开,第三通道可相对于活塞朝向回弹室形成以连接引导孔和回弹室并且当滑阀运动至开口位置时被打开,以及第四通道可在分支槽的位置处相对于第三通道朝向回弹室形成以连接引导孔和连接通道并且当滑阀运动至开口位置时被打开。
在冲程期间流体沿主通道和连接通道运动之后,可通过导向阀的开口朝向压缩室或回弹室形成主通道;在冲程期间流体沿主通道和连接通道运动之后,可通过导向阀的开口朝向压缩室或回弹室形成导向通道;在冲程期间流体沿主通道和连接通道运动之后,可通过导向阀的开口朝向压缩室或回弹室形成旁路通道。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阻尼力控制减震器在硬模式下的压缩冲程状态的正视截面图。
图2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阻尼力控制减震器在硬模式下的回弹冲程状态的正视截面图。
图3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阻尼力控制减震器在软模式下的压缩冲程状态的正视截面图。
图4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阻尼力控制减震器在软模式下的回弹冲程状态的正视截面图。
图5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阻尼力控制减震器的第一导向盘、第二导向盘以及第三导向盘的透视图。
图6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阻尼力控制减震器的滑阀引导部的分解透视图。
附图标记
10:缸体 11:压缩室
12:回弹室 20:活塞
21:主通道 30:电磁阀
31:滑阀 100:保持部
110:连接通道 200:壳体
210:导向室 220:导向通道
300:止回阀 400:导向阀
410:第一导向盘 411:第一中空部
412:第一切口部 420:第二导向盘
421:第二中空部 422:第二切口部
430:第三导向盘 431:第三中空部
432:第三切口部 500:滑阀引导部
501:引导孔 510:第一通道
520:第二通道 530:第三通道
540:第四通道 550:分支槽
551:第一渐缩部 552:第二渐缩部
P1:主通道 P2:导向通道
P3:旁路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本发明及实现本发明的方法的优点和特征将从结合附图详细地描述的以下实施例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以下实施例,并且可以各种形式实现。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彻底和完整,并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另外,将省略对公知技术等的详细说明,由于它们会没有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主题。
图1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阻尼力控制减震器在硬模式下的压缩冲程状态的正视截面图,图2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阻尼力控制减震器在硬模式下的回弹冲程状态的正视截面图。
图3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阻尼力控制减震器在软模式下的压缩冲程状态的正视截面图,图4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阻尼力控制减震器在软模式下的回弹冲程状态的正视截面图。
图5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阻尼力控制减震器的第一导向盘、第二导向盘以及第三导向盘的透视图,图6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阻尼力控制减震器的滑阀引导部的分解透视图。
参照图1至图6,根据本发明的阻尼力控制减震器包括缸体10、活塞杆(未示出),活塞20以及电磁部30。
特别地,阻尼力控制减震器包括一对保持部100、一对壳体200、一对引导阀300、止回阀400以及滑阀引导部500。
缸体10被制成具有圆柱形状以形成内部空间,缸体10填充有工作流体(油等)。
用于连接至车身侧或车轮侧的单独连接部(未示出)可被安装在缸体10的下端。
缸体10的一端和活塞杆的一端可在分别连接至车辆的车身侧或车轮侧的状态下执行压缩冲程和回弹冲程。
活塞杆(未示出)的一端被连接至活塞20,活塞杆的另一端从缸体10向外延伸并被连接至车辆的车身侧或车轮侧。
活塞20将缸体10的内部分成分别是缸体10的上部和下部的压缩室11和回弹室12。主通道21在竖直方向上穿过活塞20。
主通道21被分成用于在压缩冲程期间使压缩室11的流体运动至回弹室12的压缩通道和用于在回弹冲程期间使回弹室12的流体运动至压缩室11的回弹通道。
电磁阀(solenoid valve)30被连接至设置在缸体10内部的活塞杆并在驾驶期间通过升降滑阀31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硬通道。
为此,电磁阀30可包括可升降地安装滑阀31在其中的操作室以及缠绕在操作室外部的线圈。
一对保持部100被分别连接至活塞20的顶表面和底表面,连接至主通道21的连接通道110在竖直方向上穿过保持部100。
主通道110被分成用于在压缩冲程期间使压缩室11的流体运动至回弹室12的压缩通道和用于在回弹冲程期间使回弹室12的流体运动至压缩室11的回弹通道。
一对壳体200被分别设置在保持部100的相对表面上,导向室210形成在邻近保持部100的一个表面上。
导向通道220在竖直方向上穿过壳体200使得导向室210与压缩室11或回弹室12连通。
导向室210朝向保持部100被打开,将在下面描述的橡胶430被安装成在导向室210内部可竖直地运动。
导向通道220在竖直方向上穿过壳体200,以使导向室210的流体运动至压缩室11或回弹室12。
止回阀300被分别设置在壳体200的相对表面上以阻挡导向通道220。止回阀300在压缩冲程和回弹冲程期间被打开以与导向通道220一起形成用于压缩室11或回弹室12的导向通道。
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止回阀300通过从导向室210传递的力在硬模式下被打开,因此,穿过导向通道210和导向通道220的流体可被排出至压缩室11或回弹室12。
止回阀300可在将在下面描述的滑阀引导部500穿过其的状态下安装,止回阀300可设有连接在一起的多个盘。
导向阀300可被设置在保持部100和壳体200之间,可在冲程期间打开连接通道110以使流体运动至导向室210并可形成主通道P1使得穿过连接通道110的流体运动至压缩室11或回弹室12。
在压缩冲程和回弹冲程期间沿主通道21和连接通道110运动流体之后,通过导向阀400的开口朝向压缩室11或回弹室12形成主通道P1。
为此,导向阀400可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一导向盘410、一个或多个第二导向盘420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三导向盘430。
第一导向盘410在接触保持部100的相对表面的状态下被安装。
第一导向盘410可具有在其中心处带有第一中空410的盘状使得将在下面描述的滑阀引导部500穿过并连接至第一导向盘410的中央。
一个或多个第一切口部412凹入地形成在第一中空部411的内周表面中使得流体运动至导向室210。
并且,第一中空部411的内周表面可被局部地设置成紧密地接触将在下面描述的滑阀引导部500的外周表面。
第一切口部412沿第一中空部411的内周表面凹入地形成以具有波浪状并且被设置为与滑阀引导部500的外周表面间隔开。
第二导向盘420在接触第一导向盘410的相对表面的状态下被安装。
第二导向盘420可具有在其中心处带有第二中空部421的盘状使得将在下面描述的滑阀引导部500穿过并连接至第二导向盘410的中心。
一个或多个第二切口部422凹入地形成在第二中空部421的内周表面中使得流体运动至导向室210。
第二切口部422和第一切口部412形成导向通道使得硬阻尼力与将在下面描述的分支槽550一起形成,并且还形成旁路通道使得流体被排出至将在下面描述的第二通道520。
即,由于第二切口部422、第一切口部412以及将在下面描述的分支槽550彼此共用导向通道和旁路通道的部分区段,所以通道结构可被简化并且通道调节结构可被简化,从而提高产品的生产率和分散性。
并且,第二中空部421的内周表面被局部地设置成紧密地接触将描述的滑阀引导部500的外周表面,并且第二切口部422沿第二中空部421的内周表面凹入地形成为波浪状并且与被设置为与滑阀引导部500的外周表面间隔开。
第三导向盘430在接触第二导向盘420的相对表面的状态下被安装。
第三导向盘430可具有在其中心处带有第三中空部431的盘状使得将在下面描述的滑阀引导部500穿过并连接至第三导向盘430的中央。
第三导向盘430的侧表面被可移动地安装同时紧密地接触上述的导向室210的内壁。
并且,中心带有中空部的橡胶被进一步设置在第三导向盘430下方,橡胶的中空部可在与第三中空部431相同的中心轴上形成。
在这种情况下,橡胶的侧面可以安装成可移动同时紧密地接触导向室210的内壁。
另外,一个或多个第三切口部433沿第三中空部431的内周形成。第三切口部432可在与第一切口部412以及第二切口部422的相同位置处形成且第三切口部432的数量可与第一切口部412以及第二切口部422的数量相同。
第三切口部432沿第三中空部431的内周表面凹入地形成为波浪状并且被设置为与滑阀引导部500的外周表面间隔开。
这样,第三切口部432、第一切口部412和第二切口部422彼此接触以形成一个竖直通道并且被设置在分支槽550的上端和下端之间以形成允许流体运动的通道。
当在硬模式下执行压缩冲程和回弹冲程时,第三导向盘430的边缘部通过运动通过连接通道110的流体的压力而打开,因此,连接通道110与压缩室11或回弹室12连通。
例如,当压缩冲程和回弹冲程如图1和图2中所示的被执行时,第三导向盘430的边缘部可通过运动通过连接通道110的流体的压力向下弯曲并打开。
此时,形成主通道P1以允许流体通过连接通道110而运动至压缩室11或回弹室12。
然后,在导向室210内形成高于设定压力范围的压力。在这个过程中,打开止回阀300以形成将导向通道220与压缩室11或回弹室12连通的导向通道P2。
在压缩冲程和回弹冲程期间流体沿主通道21和连接通道110运动之后,导向通道P2通过导向阀400的开口朝向压缩室11或回弹室12形成。
滑阀引导部500可穿透保持部100和导向阀400并通过保持部100和导向阀400连接至壳体200并且可具有在竖直方向上具有长度的引导孔501。
滑阀31被安装在引导孔501中以上下可移动,引导孔501可根据滑阀31的打开/关闭位置而被打开或关闭。
例如,当冲程在设置在滑阀引导部500的引导孔501内的滑阀31运动至开口位置的状态下执行时,形成旁路通道P3使得在被引入至将在下面描述的导向室210中之前分支的流体通过引导孔501运动至压缩室11或回弹室12。
以这种方式,当引导孔501被打开时,模式可被切换至如图3和图4所示的软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可形成与导向通道P2共用特定通道的旁路通道P3。
在压缩冲程和回弹冲程期间流体沿主通道21和连接通道110运动之后,旁路通道P3通过导向阀400的开口朝向压缩室11或回弹室12形成。
为此,第一通道510、第二通道520、第三通道530和第四通道540可水平地穿透在滑阀引导部500的外周表面上。
第一通道510相对于活塞20朝向压缩室11形成以连接引导孔501和压缩室11,并且当滑阀31运动至开口位置时被打开。
第二通道520相对于第一通道510朝向压缩室11形成,第二通道520可在下面将描述的分支槽550的位置处被水平穿透。
这样,当压缩冲程和回弹冲程在滑阀31运动至开口位置的状态下被执行时,第二通道520连接引导孔501和连接通道110。
第三通道530相对于活塞20朝向回弹室12被水平穿透以连接引导孔501和回弹室12,并且当滑阀31运动至开口位置时被打开。
第四通道540相对于第三通道530朝向回弹室12形成,第四通道540可在下面描述的分支槽550的位置处被水平穿透。
特别地,当冲程在硬模式或软模式下执行时,分支槽550凹入地形成在滑阀引导部500的外周表面上以分支到引导室210或滑阀引导部500内部的引导孔501。
在纵向上分支槽550可在滑阀引导部500的两侧的每一侧处形成,并且在滑阀引导部500的横向方向上可形成多个分支槽550。
其直径在向上方向上逐渐增加的第一渐缩部551可形成在分支槽550的上部。
在这种情况下,保持部100的内周表面可以对应的形状被联接至第一渐缩部551。
另外,其直径在向下方向上逐渐减小的第二渐缩部552可形成在分支槽550的下部中。
在这种情况下,壳体200的内周表面以对应形状被联接至第二渐缩部552。
这样,第一切口部412和第二切口部422被设置在分支槽550的上端和下端之间以形成允许流体运动的通道。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发明的阻尼力控制减震器的操作。
首先,当压缩冲程和回弹冲程在滑阀31处于硬模式的状态下被执行时,压缩室11或回弹室12的流体通过如图1和图2所示的活塞20的主通道21被引入。
然后,引入至主通道21的流体通过连接通道110被排出至压缩室11或回弹室12。在这个过程中,在连接通道110的排出方向上紧密地接触的第一导向盘420被打开以产生主阻尼力(主通道P1)。
同时,引入至主通道21中的流体通过连接通道110、第一导向盘410的第一中空部411、第二导向盘420的第二中空部421和第三导向盘430的第三中空部431流入至导向室210中。
在这个过程中,流体通过第一切口部412、第二切口部422和滑阀引导部500的分支槽550流入至导向室210中。
即,流入导向室210中的流体的流速可通过调节第一切口部412、第二切口部422和分支槽550的尺寸和凹陷程度来控制。
然后,流入至导向室210中的流体通过导向通道220被排出至压缩室11或回弹室12。在这个过程中,紧密接触导向通道220的辅助阀230被打开以产生附加阻尼力(导向通道P2)。
另一方面,当压缩冲程和回弹冲程在滑阀31处于软模式的状态下被执行时,压缩室11或回弹室12的流体通过如图3和图4所示的活塞20的主通道21被引入。
然后,引入至主通道21的流体通过连接通道110被排出至压缩室11或回弹室12。在这个过程中,在连接通道110的排出方向上紧密地接触的第一导向盘420被打开以产生主阻尼力(主通道P1)。
同时,引入至主通道21中的流体通过连接通道110、第一导向盘410的第一中空部411、第二导向盘420的第二中空部421和第三导向盘430的第三中空部431被流入至导向室210中。
在这个过程中,流体通过第一切口部412、第二切口部422和滑阀引导部500的分支槽550流入至导向室210中。
此时,由于第一导向盘410和第二导向盘420的内周表面通过流体的压力而部分地变形,所以流体可运动至导向室210。
即,流入导向室210的流体的流速可通过调节第一切口部412、第二切口部422和分支槽550的尺寸和凹陷程度来控制。
然后,流入导向室210的流体通过导向通道220被排出至压缩室11或回弹室12。在这个过程中,紧密地接触导向通道220的辅助阀230被打开以产生附加阻尼力(导向通道P2)。
同时,在穿过第一切口部412、第二切口部422和分支槽550的流体通过在分支槽550的位置处形成的第二通道520、引导孔501和第一通道510被排出至压缩室11或回弹室12时,形成软阻尼力(旁路通道P3)。
因此,导向通道P2和旁路通道P3被共用在形成在第一导向盘410和第二导向盘420的第一中空部411和第二中空部421内的第一和第二切口部412和422以及滑阀引导部500的分支槽550之间。
因此,有可能简化通道结构,简化滑阀31的通道调节结构并提高产品的生产率和分散性。
并且,导向通道P2形成在滑阀引导部500的外周表面上以容易地应用至产品,导向室210和旁路通道可被平行配置使得导向室210的流体容易排出,从而在软模式下可稳定地维持高速阻尼力。
此外,通道在第一导向盘410和第二导向盘420与滑阀引导部500的联接部中形成而无需在第一导向盘410和第二导向盘420的表面上形成通道,从而通过简化的组装结构提高阀的耐久性和可组装性。
而且,旁路通道的横截面积可通过在第一导向盘410和第二导向盘420的第一中空部和第二中空部内形成波浪状的第一切口部412和第二切口部422而增大,从而增加软模式下的低速阻尼力减小的自由度。
已经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阻尼力控制减震器,但是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变型。
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应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并将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物来确定。
虽然已经参照具体实施例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如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和变型。

Claims (9)

1.一种阻尼力控制减震器,其包括:
活塞,其在连接至在缸体内执行压缩冲程和回弹冲程的活塞杆的状态下将缸体分成压缩室和回弹室,所述活塞具有穿透其的主通道以及安装在所述活塞杆中以移动滑阀的电磁部,所述阻尼力控制减震器包括:
保持部,其分别设置在所述活塞的顶表面和底表面上,其中连接通道形成在所述保持部中;
壳体,其分别设置在所述保持部的相对表面上以在邻近所述保持部的一个表面上形成导向室,其中导向通道被形成为使得所述导向室与外部连通;
导向阀,其设置在所述保持部和所述壳体之间以形成主通道使得所述导向阀在冲程期间打开所述连接通道以使流体运动至所述导向室,并且穿过所述连接通道的流体运动至所述压缩室或所述回弹室;
止回阀,其在冲程期间阻挡在所述壳体的相对表面上的导向通道并打开所述导向室以形成导向通道使得所述导向室的流体运动至所述压缩室或所述回弹室;以及
滑阀引导部,其穿透并连接至所述保持部、所述壳体和所述导向阀以形成旁路通道,其中分支槽凹入地形成在所述滑阀引导部的外周表面上以当所述冲程在硬模式或软模式下被执行时分支到所述导向室或在其内部的引导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力控制减震器,其中所述导向阀包括:
一个或多个第一导向盘,其被设置为与所述保持部的相对表面接触的状态,其中沿所述滑阀引导部穿透和连接的第一中空部的内周表面形成第一切口部使得所述流体运动至所述导向室;
一个或多个第二导向盘,其支撑所述导向盘的相对表面,其中沿所述滑阀引导部穿透和连接的第二中空部的内周表面形成第二切口部使得所述流体运动至所述导向室;以及
一个或多个第三导向盘,其支撑所述第一导向盘的相对表面,其中第三中空部被形成为使得所述滑阀引导部在被间隔开的状态下穿透并连接至所述第三导向盘,第三切口部沿所述第三中空部的内周表面形成,所述第三切口部的侧面被安装成在紧密接触导向室的内壁的状态下可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尼力控制减震器,其中
所述第一中空部和所述第二中空部的内周表面局部地紧密接触所述滑阀引导部的外周表面;以及
所述第一切口部和所述第二切口部在与所述滑阀引导部相对的方向上凹入地形成并与所述滑阀引导部的外周表面间隔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阻尼力控制减震器,其中所述第一切口部和所述第二切口部被形成以具有沿所述第一中空部和所述第二中空部的内周表面的波浪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阻尼力控制减震器,其中所述第一切口部和所述第二切口部被设置在分支槽的上端和下端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力控制减震器,其中所述分支槽在纵向方向上对应于所述滑阀引导部的两侧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力控制减震器,其中
其直径在向上方向上逐渐增加的第一渐缩部形成在所述分支槽的上部中,其中所述保持部的内周表面以对应形状被联接至所述第一渐缩部,以及
其直径在向下方向上逐渐减小的第二渐缩部形成在所述分支槽的下部中,其中所述壳体的内周表面以对应形状被联接至所述第二渐缩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力控制减震器,其中在所述滑阀引导部的外周表面上,
第一通道相对于所述活塞朝向所述压缩室形成以连接所述引导孔和所述压缩室,并且当所述滑阀运动至开口位置时被打开,
第二通道在所述分支槽的位置处相对于所述第一通道朝向所述压缩室形成以连接所述引导孔和所述连接通道并且当所述滑阀运动至所述开口位置时被打开,
第三通道相对于所述活塞朝向所述回弹室形成以连接所述引导孔和所述回弹室并且当所述滑阀运动至开口位置时被打开,以及
第四通道在所述分支槽的位置处相对于所述第三通道朝向所述回弹室形成以连接所述引导孔和所述连接通道并且当所述滑阀运动至所述开口位置时被打开。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力控制减震器,其中
在所述冲程期间所述流体沿所述主通道和所述连接通道运动之后,通过所述导向阀的开口朝向所述压缩室或所述回弹室形成所述主通道;
在所述冲程期间所述流体沿所述主通道和所述连接通道运动之后,通过所述导向阀的开口朝向所述压缩室或所述回弹室形成所述导向通道;以及
在所述冲程期间所述流体沿所述主通道和所述连接通道运动之后,通过所述导向阀的开口朝向所述压缩室或所述回弹室形成所述旁路通道。
CN201610921832.6A 2015-10-22 2016-10-21 阻尼力控制减震器 Active CN1068381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5-0147494 2015-10-22
KR1020150147494A KR102471853B1 (ko) 2015-10-22 2015-10-22 감쇠력 가변식 쇽업소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38100A true CN106838100A (zh) 2017-06-13
CN106838100B CN106838100B (zh) 2019-08-23

Family

ID=58490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21832.6A Active CN106838100B (zh) 2015-10-22 2016-10-21 阻尼力控制减震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976622B2 (zh)
KR (1) KR102471853B1 (zh)
CN (1) CN106838100B (zh)
DE (1) DE10201601272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13492A (zh) * 2018-07-27 2021-03-16 马瑞利悬挂系统意大利公司 用于车辆悬架的可变阻尼液压减震器
CN114909422A (zh) * 2022-06-10 2022-08-16 北京京西重工有限公司 阻尼器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1023718B1 (nl) * 2016-01-01 2017-06-26 Shi Yan Schokdemper met frequentie afhankelijk zuigersamenstel
CN110214239B (zh) * 2017-03-10 2020-12-01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缓冲器
KR102570650B1 (ko) * 2018-11-08 2023-08-25 에이치엘만도 주식회사 쇽업소버
JP7069353B2 (ja) * 2019-01-18 2022-05-17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緩衝器
KR20200134529A (ko) * 2019-05-22 2020-12-02 주식회사 만도 주파수 감응형 쇽업소버
DE102020209288A1 (de) * 2020-07-23 2022-01-27 Thyssenkrupp Ag Schwingungsdämpfer-Ventilanordnung mit schaltbarem Bypass
KR20230135723A (ko) * 2022-03-16 2023-09-26 에이치엘만도 주식회사 감쇠력 가변식 쇽업소버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10279A1 (en) * 1999-11-30 2001-08-02 Takuya Matsumoto Damping force control type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US6332622B1 (en) * 1999-02-26 2001-12-25 Tokico, Ltd. Suspension apparatus having two interconnected shock absorbers
US20020000352A1 (en) * 2000-05-31 2002-01-03 Takuya Matsumoto Damping force control type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US20030098209A1 (en) * 2001-11-29 2003-05-29 Takao Nakadate Controllable damping force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CN1918399A (zh) * 2004-02-10 2007-02-21 坦尼科汽车操作有限公司 用于减震器的正比于气压的阻尼器
CN101555924A (zh) * 2008-03-20 2009-10-14 株式会社万都 减震器的阀装置
CN101639108A (zh) * 2008-07-03 2010-02-03 株式会社万都 减震器的阻尼力可变阀
CN104903611A (zh) * 2012-12-21 2015-09-09 科尼私人有限公司 减震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83863B2 (ja) * 1993-03-08 2003-03-10 トキコ株式会社 減衰力調整式油圧緩衝器
DE10020778B4 (de) * 1999-04-28 2005-01-13 Tokico Ltd., Kawasaki Hydraulischer Stossdämpfer mit Dämpfungskraftregelung
JP5034074B2 (ja) * 2007-03-30 2012-09-26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減衰力調整式流体圧緩衝器
KR101162307B1 (ko) 2007-07-05 2012-07-04 주식회사 만도 감쇠력 가변식 쇽업소버
JP5584110B2 (ja) * 2010-12-28 2014-09-03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減衰力調整式緩衝器
JP5859813B2 (ja) * 2010-12-28 2016-02-16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緩衝器
KR101563963B1 (ko) * 2014-06-12 2015-10-28 주식회사 만도 감쇠력 가변식 쇽업소버
KR102349894B1 (ko) * 2015-01-29 2022-01-11 주식회사 만도 내장형 전자 제어 댐퍼
KR102370708B1 (ko) * 2015-05-11 2022-03-07 주식회사 만도 감쇠력 가변식 쇽업소버
KR102482569B1 (ko) * 2015-09-17 2022-12-29 에이치엘만도 주식회사 쇽업소버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32622B1 (en) * 1999-02-26 2001-12-25 Tokico, Ltd. Suspension apparatus having two interconnected shock absorbers
US20010010279A1 (en) * 1999-11-30 2001-08-02 Takuya Matsumoto Damping force control type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US20020000352A1 (en) * 2000-05-31 2002-01-03 Takuya Matsumoto Damping force control type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US20030098209A1 (en) * 2001-11-29 2003-05-29 Takao Nakadate Controllable damping force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CN1918399A (zh) * 2004-02-10 2007-02-21 坦尼科汽车操作有限公司 用于减震器的正比于气压的阻尼器
CN101555924A (zh) * 2008-03-20 2009-10-14 株式会社万都 减震器的阀装置
CN101639108A (zh) * 2008-07-03 2010-02-03 株式会社万都 减震器的阻尼力可变阀
CN104903611A (zh) * 2012-12-21 2015-09-09 科尼私人有限公司 减震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13492A (zh) * 2018-07-27 2021-03-16 马瑞利悬挂系统意大利公司 用于车辆悬架的可变阻尼液压减震器
CN112513492B (zh) * 2018-07-27 2022-10-11 马瑞利悬挂系统意大利公司 用于车辆悬架的可变阻尼液压减震器
CN114909422A (zh) * 2022-06-10 2022-08-16 北京京西重工有限公司 阻尼器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70047071A (ko) 2017-05-04
US9976622B2 (en) 2018-05-22
KR102471853B1 (ko) 2022-11-30
DE102016012728A1 (de) 2017-04-27
US20170114857A1 (en) 2017-04-27
CN106838100B (zh) 2019-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38100A (zh) 阻尼力控制减震器
US9797466B2 (en) Damping force variable type shock absorber
US9447835B2 (en) Damping force variable valve assembly and damping force variable shock absorber having the same
CN104696420B (zh) 频率敏感的减震器
CN100402882C (zh) 阻尼力可变的阀以及利用该阻尼力可变的阀的减震器
US7770983B2 (en) Damping force control valve and shock absorber using the same
EP1820997B1 (en) Damping force control valve and shock absorber using the same
CN104565176B (zh) 减震器用活塞阀组件
US20100006383A1 (en) Damping force variable valve and shock absorber including the same
CN106151353A (zh) 阻尼力控制减震器
CN101555924B (zh) 减震器的阀装置
CN106460992B (zh) 用于车辆减振器的可变半径弹簧盘
KR20090052531A (ko) 쇽업소버
US20100326781A1 (en) Piston valve assembly of shock absorber
WO2020200278A1 (zh) 一种阻尼可调的液压减振活塞及液压减振器
KR101847599B1 (ko) 감쇠력 가변식 쇽업소버
CN110185734A (zh) 一种基于导向轴的阻尼可调液压减震活塞及液压减震器
US9657802B2 (en)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internal damper
CN207961383U (zh) 一种多阀片双向节流式减震活塞
CN207454644U (zh) 一种内端调节式双向阻尼机构以及汽车液压减震器活塞
KR20150142907A (ko) 감쇠력 가변식 쇽업소버
CN207961385U (zh) 一种单阀片双向节流式减震活塞
CN219840972U (zh) 减振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KR102488118B1 (ko) 감쇠력 가변식 쇽업소버
CN213808615U (zh) 一种压缩阻尼可调的液压减振活塞及液压减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after: Hanna Wandu Co.,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before: MANDO Corp.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