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54644U - 一种内端调节式双向阻尼机构以及汽车液压减震器活塞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端调节式双向阻尼机构以及汽车液压减震器活塞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54644U
CN207454644U CN201721609655.4U CN201721609655U CN207454644U CN 207454644 U CN207454644 U CN 207454644U CN 201721609655 U CN201721609655 U CN 201721609655U CN 207454644 U CN207454644 U CN 2074546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block
adjustable type
inner end
type bidirectional
damper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60965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怀宝
陈群燕
韩道刚
王卫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160965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546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546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5464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内端调节式双向阻尼机构以及汽车液压减震器活塞,属于减震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在阻尼机构本体(5)的中心处设置内腔,内腔两端设置端盖(3),在内腔的内壁上开设有至少一条节流槽(7),在阻尼机构本体(5)的中部设置有受不同方向液压而相背移动的两组阀片(8),两组阀片(8)分别与相应节流槽(7)配合形成液压油的流通通道,流通通道的流通面积沿阀片(8)受液压移动的方向而依次减小,在内腔中还设置有弹性件。在内端调节式双向阻尼机构以及汽车液压减震器活塞中,当阀片受压移动后可以实现流通通道的流通面积逐渐减小,因此避免了阻尼机构本体瞬时大幅度移动,对减震效果起到限制。

Description

一种内端调节式双向阻尼机构以及汽车液压减震器活塞
技术领域
一种内端调节式双向阻尼机构以及汽车液压减震器活塞,属于减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液压减震是汽车领域一种常见的减震方式。液压减震机构一般包括油管以及设置在油管中的阻尼机构,在阻尼机构上设置有过流孔,当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出现上下震动时,液压油通过阻尼机构上的过流孔往复经过阻尼机构,从而起到减震作用。
在现有技术中,汽车减震器中液压油的移动速度与汽车的震动幅度程度成正比,即汽车的震动幅度越大,液压油往复运动的速度越快,液压油流经阻尼机构的速度也越快。然而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出现震动突变的情况,如车轮触碰到较大的障碍物或车轮突然陷入坑中,在发生上述情况时,车身与车轮总成之间的间距短时间内迅速变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减震器依然按照车身的震动情况进行减震调节,则很容易会出现车轮总成与车身之间的间距突然变化而使汽车发生损坏,在现有技术中,通过电控系统可以实现压力短时间变化非常大时对液压油的流量进行控制的效果,但是电控系统价格较为昂贵且控制过程较为复杂。因此设计一种在压力增大到一定值后流量要缓慢增大或者流量保持不变,甚至是减小的汽车液压减震器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设置阀片和节流槽,可以对双向流向的液体进行感应,当阀片受压移动后可以实现流通通道的流通面积逐渐减小,因此避免了阻尼机构本体瞬时大幅度移动,对减震效果起到限制的内端调节式双向阻尼机构以及汽车液压减震器活塞。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内端调节式双向阻尼机构,包括液压油流经的阻尼机构本体,其特征在于:在阻尼机构本体的中心处设置有轴向贯穿的内腔,内腔两端口处分别设置有与内腔连通的端盖,在内腔的内壁上沿阻尼机构本体的轴向由内向外分别开设有至少一条节流槽,在阻尼机构本体的中部设置有受不同方向液压而相背移动的两组阀片,两组阀片分别与相应节流槽配合形成液压油的流通通道,流通通道的流通面积沿阀片受液压移动的方向而依次减小,在内腔中还设置有驱动阀片受液压移动后复位的弹性件。
优选的,所述的阀片设置有两组,两组阀片受不同方向液压而相背移动;在所述阻尼机构本体的内腔的中部设置有隔断,两组阀片分别位于隔断两侧,两组阀片紧贴隔断设置且存在间隙。
优选的,所述的阀片设置有一片,在阀片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弹性件。
优选的,在所述的端盖上均匀开设有过流孔。
优选的,在所述阻尼机构本体的内腔中设置有轴向贯穿的导向轴,所述的阀片以及弹性件套装在导向轴的外圈。
优选的,所述的弹性件与阀片一一对应,弹性件位于相应侧的阀片与端盖之间。
优选的,所述的弹性件为外径均匀变化的塔簧;
或为弹性系数相异且首尾连接的多个弹簧,相邻弹簧之间由隔板进行间隔;
或为弹性系数相异且高度相异的多个弹簧,多个弹簧依次套设。
优选的,所述的节流槽为内深外浅的坡形沟槽;或为内外等深的沟槽。
优选的,所述的节流槽为连通阻尼机构本体内外侧壁的一体式通透槽。
一种汽车液压减震器活塞,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活塞杆,活塞杆连接在任意一侧的端盖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在本内端调节式双向阻尼机构以及汽车液压减震器活塞中通过设置阀片和节流槽,可以对双向流向的液体进行感应,当阀片受压移动后可以实现流通通道的流通面积逐渐减小,因此避免了阻尼机构本体瞬时大幅度移动,对减震效果起到限制。
2、在本内端调节式双向阻尼机构以及汽车液压减震器活塞中,通过设置阀片以及节流槽,当汽车行驶过程中震动突变时可以对液压油进行节流,降低了液压油的流速,避免对汽车造成损伤。
3、通过设置隔断对两个阻尼腔中的阀片实现了定位,可以有效避免两个阀片紧贴并移动至另一侧。
4、隔断采用多段式,均匀设置在任意相邻两条节流槽之间,两个阻尼腔中的两组节流槽左右对称设置时在轴向上不会出现错位,因此有利于形成公共区域,以便于隔断设置在该公共区域内且保证了隔断设置之后不会遮挡任意一侧的节流槽,保证了液压油流通的顺畅。
5、通过设置弹性件,可以在液压降低之后促使阀片迅速回位。
6、阀片与节流槽配合,阀片受到液压移动之后立刻开始对液体进行节流,反应迅速。
附图说明
图1为内端调节式双向阻尼机构以及汽车液压减震器活塞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剖视图。
图3为图1左视图。
图4为内端调节式双向阻尼机构以及汽车液压减震器活塞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5为内端调节式双向阻尼机构以及汽车液压减震器活塞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图6为内端调节式双向阻尼机构以及汽车液压减震器活塞实施例4结构示意图。
图7为内端调节式双向阻尼机构以及汽车液压减震器活塞实施例5结构示意图。
图8为内端调节式双向阻尼机构以及汽车液压减震器活塞实施例6结构示意图。
图9为内端调节式双向阻尼机构以及汽车液压减震器活塞实施例7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内端调节式双向阻尼机构以及汽车液压减震器活塞实施例8结构示意图。
其中:1、过流孔 2、弹簧限位件 3、端盖 4、塔簧 5、阻尼机构本体 6、隔断7、节流槽 8、阀片 9、导向轴 10、活塞杆 11、隔板 12、第一弹簧 13、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10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内端调节式双向阻尼机构以及汽车液压减震器活塞,包括圆管状的阻尼机构本体5,在阻尼机构本体5的两端开口出分别设置有一个端盖3,在任意一侧的端盖3中部连接活塞杆10。在端盖3上开设有若干过流孔 1,在本内端调节式双向阻尼机构以及汽车液压减震器活塞中,过流孔1均匀开设在端盖3与阻尼机构本体5的结合处。在阻尼机构本体5的内部中心处设置有隔断6,通过隔断6将阻尼机构本体5的内腔间隔形成左右连通的两个阻尼腔,隔断6为环状,其外周圈与阻尼机构本体5的内壁密封设置,内周圈形成连通两个阻尼腔的通道。
在两个阻尼腔中分别包括一支塔簧4和一片阀片8,两片阀片8分别位于隔断6的两侧,在隔断6的两侧面上分别设置有若干凸起,使得两片阀片8与隔断6之间出现间隙。两支塔簧4分别位于相应阻尼腔中阀片8与相应侧的端盖3之间,两片阀片8在相应侧塔簧4的作用下紧贴隔断6。在阻尼机构本体5的内腔中还设置有轴向贯穿的导向轴9,两个阻尼腔中的塔簧4和阀片8均套设在导向轴9的外圈,方便阀片8在各自的阻尼腔中轴向滑动。在两端端盖3的内表面上还分别设置有弹簧限位件2,防止塔簧4在收缩或释放的过程中出现偏移。
在两个阻尼腔中分别设置有一组节流槽7,节流槽7沿阻尼机构本体5的轴向均匀开设在阻尼机构本体5的内壁上,两个阻尼腔中的节流槽7均为内深外浅的坡形沟槽,两个阻尼腔中的两组节流槽7优选左右对称设置,上述的隔断6采用多段式,均匀设置在任意相邻两条节流槽7之间,两个阻尼腔中的两组节流槽7左右对称设置时在轴向上不会出现错位,因此有利于形成公共区域,以便于隔断6设置在该公共区域内且保证了隔断6设置之后不会遮挡任意一侧的节流槽7,保证了液压油流通的顺畅。隔断6可以与阻尼机构本体5采用一体结构也可以采用分体结构。
具体工作过程及工作原理如下:
将本内端调节式双向阻尼机构以及汽车液压减震器活塞置于液压管路中,且在阻尼机构本体5的外圈设置如胶套、密封胶带等密封件,保证阻尼机构本体5外壁与液压管路内壁之间的密封。当液压油自左向右在液压管路中流动时,首先通过左侧端盖3上的过流孔1进入阻尼机构本体5,液压油进一步通过阀片8与隔断6之间的间隙作用在右侧阻尼腔的阀片8上。
当液压油的冲击力较大时,右侧阻尼腔中的阀片8会在液压油的推动下克服相应塔簧4的弹力向右移动,由于节流槽7为内深外浅的坡形沟槽,且塔簧4粗细均匀变化,因此塔簧4的弹力逐渐变化,因此塔簧4的收缩状态可以随液压油压力的变化而逐渐收缩,因此阀片8在向右(外侧)移动的过程中会逐渐由节流槽7的深槽区移动至其浅槽区,因此液压油的可流经面积逐渐减小直至关闭,因此实现了液压油的节流,当液压油的冲击力下降之后,阀片8会在塔簧4的弹力作用下逐渐向左(内侧)移动,使液压油的可流经面积逐渐增大,如此往复。当液压油自右向左在液压管路中流动时,其原理与上述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取消了导向轴9,其余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省略塔簧4而通过弹性系数不同的第一弹簧12和第二弹簧13进行代替。在导向轴9上套装有隔板11,第一弹簧12和第二弹簧13分别位于隔板11的两侧并同时套装在导向轴9的外圈。当阀片8受压移动时,首先压缩弹性系数小的弹簧,当液压油的压力逐渐增大时继续压缩弹性系数大的弹簧,实现了阀片8受随液压油压力的变化而逐渐收缩的效果。
本实施例在实施时也可以采用更多弹性系数相异的弹簧进行首尾连接依次安装。
实施例4: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省略塔簧4而通过弹性系数不同的第一弹簧12和第二弹簧13进行代替。第一弹簧12和第二弹簧13弹性系数相异、直径相异且高度相异,将直径小的弹簧安装在直径大的弹簧的内圈,第一弹簧12和第二弹簧13同时套装在导向轴9的外圈。当阀片8受压移动时,首先压缩其中一只弹簧,当液压油的压力逐渐增大时阀片8继续移动之后与另外的弹簧接触继续压缩另外的弹簧,实现了阀片8受随液压油压力的变化而逐渐收缩的效果。第一弹簧12和第二弹簧13也可以直径相同,交叉套装。
本实施例在实施时也可以采用更多弹性系数相异、直径相同或相异且高度相异的弹簧进行套装。
实施例5: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位于阻尼机构本体5任意一端的节流槽7沿阻尼机构本体5的轴向分为多段,且每一段由内向外深度依次减小且导通的数量依次减小,例如:自中心处开始向外,第一段的所有节流槽7全部导通,第二段的节流槽7中有一路被堵死……以此类推。因此阀片8在移动过程中,从导通数量和单个节流槽7的导通面积两个方面同时实现了节流。
实施例6: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节流槽7为内外等粗的开设方式,位于阻尼机构本体5任意一端的节流槽7同样沿阻尼机构本体5的轴向分为多段,且每一段由内向外深度导通的数量依次减小,因此阀片8在移动过程中,只从导通数量上对液压油实现了节流。
实施例7:
如图9所示,本实施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节流槽7同样开设在阻尼机构本体5的内壁上,但是采用将阻尼机构本体5的内壁和外壁同时连通的通透槽。同时隔断6为封闭式,将阻尼机构本体5的两个阻尼腔完全隔离,同时在隔断6的中部两侧形成凸起,使其两侧的阀片8出现间隙。油液经过流孔1进入阻尼机构本体5后可沿通透的节流槽7通过隔断6流向其另一侧,同时一部分油液会进入阀片8之间的间隙中,当液压油的油压突然变化时,可以推动相应的阀片8向外侧移动,使得液压油进入阻尼机构本体5内部的流通面积逐渐减小,从而起到了节流的作用。
实施例8: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一个阀片8,阀片8套装在导向轴9的外部,在阀片8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只塔簧4,当油液从任意一侧进入阻尼机构本体5之后,当油液的液压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均会推动阀片8沿导向轴9轴向移动,使得液压油进入阻尼机构本体5内部的流通面积逐渐减小,从而起到了节流的作用。当油液的流动方向相反时,阀片8会向另一侧移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内端调节式双向阻尼机构,包括液压油流经的阻尼机构本体(5),其特征在于:在阻尼机构本体(5)的中心处设置有轴向贯穿的内腔,内腔两端口处分别设置有端盖(3),在内腔的内壁上沿阻尼机构本体(5)的轴向由内向外分别开设有至少一条节流槽(7),在阻尼机构本体(5)的中部设置有受不同方向液压而移动的阀片(8),阀片(8)分别与相应节流槽(7)配合形成液压油的流通通道,流通通道的流通面积沿阀片(8)受液压移动的方向而依次减小,在内腔中还设置有驱动阀片(8)受液压移动后复位的弹性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端调节式双向阻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片(8)设置有两组,两组阀片(8)受不同方向液压而相背移动;在所述阻尼机构本体(5)的内腔的中部设置有隔断(6),两组阀片(8)分别位于隔断(6)两侧,两组阀片(8)紧贴隔断(6)设置且存在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端调节式双向阻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片(8)设置有一片,在阀片(8)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弹性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端调节式双向阻尼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端盖(3)上均匀开设有过流孔(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端调节式双向阻尼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阻尼机构本体(5)的内腔中设置有轴向贯穿的导向轴(9),所述的阀片(8)以及弹性件套装在导向轴(9)的外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端调节式双向阻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件与阀片(8)一一对应,弹性件位于相应侧的阀片(8)与端盖(3)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端调节式双向阻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件为外径均匀变化的塔簧(4);
或为弹性系数相异且首尾连接的多个弹簧,相邻弹簧之间由隔板(11)进行间隔;
或为弹性系数相异且高度相异的多个弹簧,多个弹簧依次套设。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端调节式双向阻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节流槽(7)为内深外浅的坡形沟槽;或为内外等深的沟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端调节式双向阻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节流槽(7)为连通阻尼机构本体(5)内外侧壁的一体式通透槽。
10.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内端调节式双向阻尼机构制成的汽车液压减震器活塞,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活塞杆(10),活塞杆(10)连接在任意一侧的端盖(3)上。
CN201721609655.4U 2017-11-28 2017-11-28 一种内端调节式双向阻尼机构以及汽车液压减震器活塞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4546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09655.4U CN207454644U (zh) 2017-11-28 2017-11-28 一种内端调节式双向阻尼机构以及汽车液压减震器活塞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09655.4U CN207454644U (zh) 2017-11-28 2017-11-28 一种内端调节式双向阻尼机构以及汽车液压减震器活塞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54644U true CN207454644U (zh) 2018-06-05

Family

ID=62278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609655.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454644U (zh) 2017-11-28 2017-11-28 一种内端调节式双向阻尼机构以及汽车液压减震器活塞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5464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70661A (zh) * 2020-02-19 2020-06-12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钢结构连接节点的减震油压阻尼器
CN113586653A (zh) * 2021-08-02 2021-11-02 山东天元建设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阻尼结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70661A (zh) * 2020-02-19 2020-06-12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钢结构连接节点的减震油压阻尼器
CN111270661B (zh) * 2020-02-19 2021-12-03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钢结构连接节点的减震油压阻尼器
CN113586653A (zh) * 2021-08-02 2021-11-02 山东天元建设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阻尼结构
CN113586653B (zh) * 2021-08-02 2023-03-14 山东天元建设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阻尼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97466B2 (en) Damping force variable type shock absorber
CN105452708B (zh) 带有依赖频率的被动阀的减震器
CN104696420B (zh) 频率敏感的减震器
JP6628146B2 (ja) 緩衝器
JP6654955B2 (ja) 緩衝器
CN204610668U (zh) 一种汽车的自调节减振器
CN207454644U (zh) 一种内端调节式双向阻尼机构以及汽车液压减震器活塞
CN106763441A (zh) 一种阻力自动可调的汽车减震器
CN208221450U (zh) 一种带有节流阀片的液压减震活塞及液压减震器
CN108488288A (zh) 一种惯质系数可调的二级结构惯容器
CN108980258B (zh) 一种磁流变阻尼调节阀
CN104214264B (zh) 一种多维减振平台的阻尼刚度可调的液力减振器
KR20180050359A (ko) 완충기
KR102627182B1 (ko) 주파수 감응형 쇽업소버
CN204372028U (zh) 振幅相关阻尼特性减振器
CN207961378U (zh) 一种多阀片双向节流式阻尼机构及液压减震活塞
CN208885852U (zh) 一种单阀片内壁节流式双向调节阻尼机构及液压减震活塞
JP6642207B2 (ja) 緩衝器、及び減衰力発生装置
CN110088499A (zh) 阻尼阀
CN207961383U (zh) 一种多阀片双向节流式减震活塞
CN207470669U (zh) 带散热功能的减振器缸筒结构
CN109854664A (zh) 可变阻尼的筒式减振器
CN207961385U (zh) 一种单阀片双向节流式减震活塞
KR101325743B1 (ko) 쇽업소버의 밸브 구조
CN207961384U (zh) 一种单阀片双向节流式阻尼机构及液压减震活塞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05

Termination date: 20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