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29947B - 一种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29947B
CN106829947B CN201710214662.2A CN201710214662A CN106829947B CN 106829947 B CN106829947 B CN 106829947B CN 201710214662 A CN201710214662 A CN 201710214662A CN 106829947 B CN106829947 B CN 1068299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anocomposite
preparation
graphene oxide
solution
silver ni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1466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29947A (zh
Inventor
孔粉英
范大和
王伟
罗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zhou Keshi Packaging New Materials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g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Yang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71021466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29947B/zh
Publication of CN1068299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299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299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299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30/00Nanotechnology for materials or surface science, e.g. nanocomposi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2204/00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graphene
    • C01B2204/20Graphene characterized by its properties
    • C01B2204/22Electronic proper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2/0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C01P2002/8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measured data other than those specified in group C01P2002/70
    • C01P2002/85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measured data other than those specified in group C01P2002/70 by XPS, EDX or EDAX dat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01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 C01P2004/04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obtained by TEM, STEM, STM or AFM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一种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主要涉及石墨烯领域。该方法通过利用银离子与氧化石墨烯中含氧官能团的相互作用,在不使用任何还原剂的条件下,将银纳米粒子负载到氧化石墨烯上,制备了氧化石墨烯‑银纳米复合材料,进而在氧化石墨烯‑银纳米复合材料的基础上,通过与氯金酸溶液和碳酸氨混合并进行水热反应制得了具有优良电化学性能的掺氮还原石墨烯‑银金双金属纳米复合材料;另外,制备该纳米复合材料所采用的制备方法表现出了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的优点,这有利于其在工业中的推广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墨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石墨烯虽然只有单原子层厚度,但作为保留了良好晶体结构的碳材料,具有独特的2维(2D)结构、优异的机械性能、卓越的电化学性能和大的比表面积,其在光、电、磁等方面均有广泛的应用。
用化学元素掺杂石墨烯可以调节石墨烯的能带结构、改变其电化学性质、调整其表面化学性质和改变石墨烯的带隙宽度。在众多的掺杂原子中,氮原子具有理想的原子大小并含有5个共价键可以和碳形成强共价键,是非常优秀的化学掺杂元素,然而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掺氮石墨烯制备方法中,如氮等离子体处理法、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电焦耳热法、和热退火法等现有的制备方法均有过于复杂,成本高,难以大规模生产应用的缺点,而且所制备出的纳米复合材料在电化学性能方面表现也十分的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纳米复合材料,其具有优良的电化学性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有利于其在工业中的推广应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提出一种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将硝酸银溶液和氧化石墨烯水溶液混合后,再与氯金酸溶液和碳酸氨混合并反应。
本发明提出一种纳米复合材料,其是通过上述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得。
本发明实施例的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利用银离子与氧化石墨烯中含氧官能团的相互作用,在不使用任何还原剂的条件下,将硝酸银负载到氧化石墨烯上,制备了氧化石墨烯-银纳米复合材料,进而在氧化石墨烯-银纳米复合材料的基础上,通过与氯金酸溶液和碳酸氨混合并反应制得了具有优良电化学性能的掺氮还原石墨烯-银金双金属纳米复合材料;另外,制备该纳米复合材料所采用的制备方法表现出了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的优点,这有利于其在工业中的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试验例中NG-AgAu纳米复合材料的XPS图;
图2为本发明试验例中GO(A)、GO-Ag(B)、NG-AgAu(C)纳米复合材料的TEM图和NG-AgAu(D)纳米复合材料的HRTEM图;
图3为本发明试验例中不同材料作为修饰电极在0.1mol/L,pH为7.4的Tris-HCl中的CV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硝酸银溶液和氧化石墨烯水溶液混合后,再与氯金酸溶液和碳酸氨混合并反应。
进一步地,在进行硝酸银溶液和氧化石墨烯水溶液进行混合的过程中,需要对硝酸银溶液和氧化石墨烯水溶液的浓度进行控制,以期能够让硝酸银溶液中的银离子很好的负载在氧化石墨烯的表面,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氧化石墨烯水溶液的质量浓度控制在0.8-1.2g/L,优选地为1.0g/L;硝酸银溶液的摩尔质量浓度控制在0.08-0.12mol/L,优选地为0.1mol/L。需要说明的是,硝酸银溶液和氧化石墨烯水溶液的质量浓度直接决定了反应所得的氧化石墨烯-银纳米复合材料的质量,质量浓度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其反应的进行,硝酸银溶液的质量浓度太小会影响银离子在氧化石墨烯表面的负载量,质量浓度太大又会影响后续氧化石墨烯-银纳米复合材料与氯金酸溶液和碳酸氨的反应;氧化石墨烯溶液的质量浓度太小,就不能给银离子提供足够量的负载载体,质量浓度太大又会使银离子的负载比例降低,也不利于其两者之间的反应。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氧化石墨烯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8-1.2g/L,优选地为1.0g/L,硝酸银溶液的摩尔质量浓度为0.08-0.12mol/L,优选地为0.1mol/L,可以使得反应所得的氧化石墨烯-银纳米复合材料的银离子负载量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不影响反应进行的基础上,为后续的反应提供了一个质量稳定的氧化石墨烯-银纳米复合材料。
进一步地,在进行硝酸银溶液和氧化石墨烯水溶液进行混合的过程中,银离子与氧化石墨烯中含氧官能团的相互作用,没有使用任何的还原剂,而仅仅使用超声加热的方法使其混合反应,便可将银离子负载在了氧化石墨烯的表面,从而制备了氧化石墨烯-银纳米复合材料。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得银离子与氧化石墨烯中含氧官能团充分的反应,本发明实施例对超声加热的各项参数进行了限制,其中,超声加热温度控制在49-51℃,超声加热时间控制在1-1.5h,优选地,超声加热温度为50℃,超声加热时间为1h,需要强调的是,采用优选地超声加热参数不但可以使硝酸银溶液和氧化石墨烯水溶液得混合反应更加充分,而且还可以降低超声加热时间,故这不但保证了实验质量,也提高了实验效率。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最终所得纳米复合材料的质量,本发明实施例对整个实验过程中的四种物质的质量比进行一定比例的限制,具体地,硝酸银溶液中的硝酸银、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中的氧化石墨烯、氯金酸溶液中的氯金酸和碳酸氨的质量比为1.6-1.8:0.8-1.2:4.8-5.2:490-510,优选地质量比为1.78:1.0:5.0:500。需要说明的是,硝酸银、氧化石墨烯、氯金酸和碳素氨这四种物质是整个反应过程中重要的原料,其比例关系对所得纳米复合材料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必须进行严格的控制,才能保证实验的成功。
进一步地,为了使硝酸银溶液和氧化石墨烯水溶液混合后,依然有一个良好的溶液空间供氯金酸溶液和碳酸氨混合反应,本发明实施例优选地,先添加氯金酸溶液,后添加碳酸氨,另外,进一步优选地,氯金酸溶液中的氯金酸质量百分比只控制在0.8%-1.2%,这样可以更加充分的为反应的进行提供一个稳定的溶液反应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加入氯金酸溶液和碳酸氨后所进行的反应是在水热反应条件下发生的,水热反应的温度为128-132℃,水热反应的时间为10-10.5h,优选地,水热反应的温度为130℃,水热反应的时间为10h。需要强调的是,水热反应过程中水热反应条件必须对空气隔绝,并严格控制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因此,可以使用高压反应釜作为水热反应的实验设备。
进一步地,水热反应结束后,还需要对水热反应所得产物依次进行洗涤、沉淀和干燥,即可得到纳米复合材料粉体。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洗涤最佳效果,洗涤过程采用超纯水进行多次离心洗涤,直至上层清液的pH为7左右为止;另外,进行干燥时采用真空干燥,其真空干燥温度为58-62℃,干燥时间为11-13h,优选地,真空干燥温度为60℃,干燥时间为12h,需要强调的是,采用真空干燥方式,并控制器真空干燥的参数主要是为了纳米复合材料粉体不被氧化污染,从而维持纳米复合材料的质量稳定性。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纳米复合材料,其是通过上述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得,具体地该纳米复合材料为掺氮还原石墨烯-银金双金属纳米复合材料,该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制备过程如下:
首先,将5mg的氧化石墨烯分散到5mL超纯水中,得到氧化石墨烯水溶液。然后,向得到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中加入0.1mol/L的硝酸银溶液100μL,并进行50℃的超声加热1h。之后,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氯金酸溶液500μL,再之后,加入500mg碳素氨搅拌使其溶解,继而将混合液移入高压反应釜中130℃反应10h。最后用超纯水离心洗涤多次,直至上层清夜的pH为7左右后,将得到的沉淀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并在60℃下真空干燥12h。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纳米复合材料,其是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所得。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制备过程如下:
首先,将4mg的氧化石墨烯分散到5mL超纯水中,得到氧化石墨烯水溶液。然后,向得到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中加入0.08mol/L的硝酸银溶液100μL,并进行50℃的超声加热1h。之后,加入质量分数为0.8%的氯金酸溶液500μL,再之后,加入490mg碳素氨搅拌使其溶解,继而将混合液移入高压反应釜中130℃反应10h。最后用超纯水离心洗涤多次,直至上层清夜的pH为7左右后,将得到的沉淀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并在60℃下真空干燥12h。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纳米复合材料,其是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所得。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制备过程如下:
首先,将6mg的氧化石墨烯分散到5mL超纯水中,得到氧化石墨烯水溶液。然后,向得到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中加入0.12mol/L的硝酸银溶液100μL,并进行50℃的超声加热1h。之后,加入质量分数为1.2%的氯金酸溶液500μL,再之后,加入510mg碳素氨搅拌使其溶解,继而将混合液移入高压反应釜中130℃反应10h。最后用超纯水离心洗涤多次,直至上层清夜的pH为7左右后,将得到的沉淀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并在60℃下真空干燥12h。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纳米复合材料,其是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所得。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制备过程如下:
首先,将5mg的氧化石墨烯分散到5mL超纯水中,得到氧化石墨烯水溶液。然后,向得到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中加入0.1mol/L的硝酸银溶液100μL,并进行51℃的超声加热1.5h。之后,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氯金酸溶液500μL,再之后,加入500mg碳素氨搅拌使其溶解,继而将混合液移入高压反应釜中128℃反应10.5h。最后用超纯水离心洗涤多次,直至上层清夜的pH为7左右后,将得到的沉淀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并在58℃下真空干燥13h。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纳米复合材料,其是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所得。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制备过程如下:
首先,将5mg的氧化石墨烯分散到5mL超纯水中,得到氧化石墨烯水溶液。然后,向得到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中加入0.1mol/L的硝酸银溶液100μL,并进行49℃的超声加热1.5h。之后,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氯金酸溶液500μL,再之后,加入500mg碳素氨搅拌使其溶解,继而将混合液移入高压反应釜中132℃反应10h。最后用超纯水离心洗涤多次,直至上层清夜的pH为7左右后,将得到的沉淀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并在62℃下真空干燥12.5h。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纳米复合材料,其是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所得。
试验例
为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得到的纳米复合材料的组成物质进行鉴定分析以及纳米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进行分析,本发明选取了实施例1中的纳米复合材料作为试验例的样品,进行XPS分析测试和TEM测试,其结果请分别参照图1和图2。需要说明的是,以下为了方便表达,试验例中所涉及到的材料元素及各种物质均采用化学符合或化学式简写的方式表示,如GO代表的是氧化石墨烯,AuNPs代表的是金纳米颗粒,NG-AgAu双金属纳米复合材料代表的是掺氮石墨烯-银金双金属纳米复合材料等。
进一步地,XPS是分析样品的元素组成和官能团种类的重要表征方法。参照图1(A)可以看出,纳米复合材料在84.27(Au 4f)、285.14(C 1s)、368.04(Ag 3d)、399.35(N 1s)、531.98(O 1s)处有5个明显的吸收峰,这表明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中既含有AuNPs又含有AgNPs,还掺杂了N原子;图1(B)是GO的C 1s能谱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有4种和C官能团相关的峰,分别是C-C、C-O、C=O和O-C=O官能团;图1(C)是NG-AgAu的C 1s能谱图,经过(NH4)2CO3的水热还原后,复合材料的C-O峰明显比GO中的C-O峰低,表明大多数的含氧官能团都被还原了,而且在285.46eV处出现了一个新的C-N峰,表面N成功掺杂到石墨烯上;图1(D)是NG-AgAu的N1s能谱图,在398.63eV、399.93eV和401.89eV处分别出现了吡啶型氮峰、吡咯型氮峰和石墨氮峰,说明C和N的成键方式有三种。图1(E)是复合材料中Au 4f的能谱图,从图中可以看到Au(4f7)和Au(4f5)的两个明显的特征峰,分别在84.27eV和87.75eV处,说明成功合成了AuNPs。图1(F)是复合材料中Ag 3d的能谱图,从图中可以看到Ag(3d5)和Au(3d3)的两个明显的特征峰,分别在368.17eV和374.17eV处,说明成功合成了AgNPs。从图1(F)中还可以看出在367.3eV和373.47eV处还有两个小峰,说明材料中还含有Ag+,这可能是因为AuCl4 -/Au的还原电势为(1.002V vs.SHE),该值大于Ag/Ag+的还原电势(0.8V vs.SHE),所以氯金酸离子与被还原之后的Ag原子之间存在置换反应,具体的反应式如下:3Ag(s)+AuCl4 -→Au(s)+3Ag++4Cl-,被置换出来的Ag+离子与氯离子生成AgCl沉淀,因此材料中会有Ag+
进一步地,参照图2(A)可以看出,制备的GO呈现出褶皱的薄片状结构。图2(B)表明,AgNPs均匀的分散在GO的表面。从图2(C)可以看出,掺氮还原石墨烯上的纳米颗粒明显比单独的AgNPs颗粒尺寸大,说明成功合成了AuNPs,掺氮石墨烯上的纳米颗粒为AgAuNPs双金属纳米颗粒。图2(D)上未见很明显的阴影结构,表明掺氮石墨烯上的纳米颗粒是双金属纳米颗粒,但并非是核壳结构。
另外,本试验例还对实施例1中不同制备阶段的纳米复合材料进行了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如图3所示,图3为不同材料作为修饰电极在0.1mol/L,pH为7.4的Tris-HCl中的CV图。从图3可以看出,裸电极和NG/GCE没有峰电流,而且掺氮石墨烯修饰电极明显比裸电极的背景电流大,说明掺氮可以增加石墨烯的电化学性能。比较曲线c、d可知,NG-AgAu/GCE的峰电流明显比NG-Ag/GCE的峰电流大,进一步体现了石墨烯与双金属纳米颗粒AgAu之间的协同作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利用银离子与氧化石墨烯中含氧官能团的相互作用,在不使用任何还原剂的条件下,将银纳米粒子负载到氧化石墨烯上,制备了氧化石墨烯-银纳米复合材料,进而在氧化石墨烯-银纳米复合材料的基础上,通过与氯金酸溶液和碳酸氨混合并进行水热反应制得了具有优良电化学性能的掺氮还原石墨烯-银金双金属纳米复合材料;另外,制备该纳米复合材料所采用的制备方法表现出了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的优点,这有利于其在工业中的推广应用。
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将硝酸银溶液和氧化石墨烯水溶液混合后,再与氯金酸溶液和碳酸氨混合并反应;所述氧化石墨烯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8-1.2g/L;所述氯金酸溶液中氯金酸的质量百分比为0.8%-1.2%;所述硝酸银溶液的浓度为0.08-0.12mol/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硝酸银溶液中的硝酸银、所述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中的氧化石墨烯、所述氯金酸溶液中的氯金酸和所述碳酸氨的质量比为1.6-1.8:0.8-1.2:4.8-5.2:490-5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硝酸银溶液和所述氧化石墨烯水溶液进行混合时,采用超声加热的方式进行,超声加热温度为49-51℃,超声加热时间为1-1.5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的过程在水热反应的条件下进行,所述水热反应的温度为128-132℃,所述水热反应的时间为10-10.5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反应结束后得到的产物依次进行洗涤、沉淀和干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干燥时采用真空干燥的方式进行,干燥温度为58-62℃,干燥时间为11-13h。
7.一种纳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复合材料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得。
CN201710214662.2A 2017-04-01 2017-04-01 一种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68299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14662.2A CN106829947B (zh) 2017-04-01 2017-04-01 一种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14662.2A CN106829947B (zh) 2017-04-01 2017-04-01 一种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29947A CN106829947A (zh) 2017-06-13
CN106829947B true CN106829947B (zh) 2019-04-19

Family

ID=59142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14662.2A Active CN106829947B (zh) 2017-04-01 2017-04-01 一种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2994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58429B (zh) * 2021-03-18 2023-01-17 上海健康医学院 用于检测氯离子的电化学传感器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595143A (zh) * 2022-10-27 2023-01-1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Cn) 一种红外低发射率碳基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57021A (zh) * 2012-02-06 2012-07-11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氧化石墨烯自催化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606676A (zh) * 2016-03-24 2016-05-25 安徽理工大学 掺氮还原石墨烯-AuAg双金属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在电化学检测盐酸柔红霉素中的应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57021A (zh) * 2012-02-06 2012-07-11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氧化石墨烯自催化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606676A (zh) * 2016-03-24 2016-05-25 安徽理工大学 掺氮还原石墨烯-AuAg双金属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在电化学检测盐酸柔红霉素中的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Fabrication of graphene oxide decorated with Au-Ag alloy nanoparticles and its superior catalytic performance for the reduction of 4-nitrophenol;Tao Wu et al;《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20130405;第1卷(第25期);2.3-2.4节 *
Graphene oxide supported Au-Ag alloy nanoparticles with different shapes and their high catalytic activities;Tao Wu et al;《Nanotechnology》;20130304;第24卷;全文 *
Rutin detection using highly electrochemical sensing amplified by an Au-Ag nanoring decorated N-doped graphene nanosheet;Cui"e Zou et al;《RSC Advances》;20161026;第6卷;全文 *
新型贵金属(Pd/Au/Ag)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王其钰;《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I辑》;20150815;全文 *
石墨烯金钯核壳&金银合金双金属复合物的制备及催化作用;陈泓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I辑》;20130515;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29947A (zh) 2017-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79895B (zh) 氮掺杂多孔碳纳米片负载非贵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84372B (zh) 在介孔二氧化硅孔道内负载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的纳米颗粒的方法
Chen et al. Catalytic activities of two different morphological nano-MnO2 on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ammonium perchlorate
CN102664275B (zh) 一种燃料电池用碳载核壳型铜钯-铂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14238B (zh) 一种钯银双金属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34873B (zh) 一种利用单端氨基聚乙二醇调控zif-8纳米粒子尺寸的方法
CN104070177B (zh) 一种银、金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CN107498068A (zh) 一种花状纳米铜的制备方法
CN102847533B (zh) 微波法合成凹土/钯纳米复合材料催化剂的方法
CN101451270A (zh) 一种大批量制备贵金属纳米线的方法
CN108031475B (zh) 一种金负载氧化铁纳米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7383384B (zh) 锌卟啉金属-有机骨架纳米圆盘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1254541A (zh) 导电胶用纳米银粉的制备、贮存方法
CN106829947B (zh) 一种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34446B (zh) 一种超薄层状NiO‑CoOx纳米片负载NiCo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合成方法
CN109530718B (zh) 一种花状金纳米线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CN102847951B (zh) 一种过氧化氢酶还原四氯金酸制备金纳米粒子的方法
CN107694566A (zh) 银纳米线/水滑石复合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39276A (zh) 一种快速制备中空多孔二氧化硅/银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及产品
CN110755383A (zh) 一种自驱动二氧化锰纳米马达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451465A (zh) 一种海胆状氮化硼纳米球-纳米管分级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KR101734300B1 (ko) 금속/세라믹 복합 나노구조체의 제조방법, 이의 방법으로 제조된 금속/세라믹 복합 나노구조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촉매
CN108890170A (zh) 一种石墨烯-纳米银焊膏导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86480B (zh) 双金属/碳层状复合球的一步微波制备方法
CN107389773A (zh) 石墨烯复合中空溴氧化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122

Address after: 215500 No.18, Zengfu Road, Baimao, Guli Town, Changshu,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zhou Zhigao Jiahua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24000 Yancheng City hope road, Jiangsu, No. 1

Patentee before: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026

Address after: 225000 West Side of Limin Road, Pangu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Zone, Liuji Town, Yizheng City, Y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Yangzhou Keshi Packaging New Materials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500 No.18, Baimao Zengfu Road, Guli Town, Changshu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zhou Zhigao Jiahua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