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00619A - 一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00619A
CN106800619A CN201710036495.7A CN201710036495A CN106800619A CN 106800619 A CN106800619 A CN 106800619A CN 201710036495 A CN201710036495 A CN 201710036495A CN 106800619 A CN106800619 A CN 1068006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hacrylate
mass parts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methyl
mono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3649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00619B (zh
Inventor
刘波
刘铭
李春
黄岐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nhua Chemic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anhua Chem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nhua Chemic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Wanhua Chem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3649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00619B/zh
Publication of CN1068006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006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006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006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10Esters
    • C08F220/12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 C08F220/14Methyl esters, e.g. methyl (meth)acryl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12Polymerisation in non-solvents
    • C08F2/16Aqueous medium
    • C08F2/18Suspension polymerisat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及其制备方法。主要由以下原料制得:60‑95质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5‑40质量份环状单体;0‑10质量份共聚单体;其中,环状单体优选为具有两环状结构的甲基丙烯酸酯和多环结构的甲基丙烯酸酯,如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双环戊基酯。通过环状单体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可以同时改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耐热性和熔体流动性。

Description

一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通过含有环状结构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来同时提高耐热性和流动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是一种(甲基)丙烯酸酯类聚合物,它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诸如透光率高、耐候性好、表面硬度、尺寸稳定性、电绝缘性良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汽车、显示器、电子电器、照明、广告牌等领域。
对于汽车前灯、光学薄膜、塑料光纤、特种照明等应用领域,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耐热性具有较高的要求。目前通用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产品维卡软化温度一般低于110℃,难以满足要求。
如果想进一步提高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耐热性,可以通过特种单体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CN104650286A通过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丙烯酰胺类单体共聚,使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玻璃化温度提高到170℃以上。CN102477200 A通过多官能度单体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提高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耐热性及耐溶剂性。该类产品主要用于车辆部件。CN1082553A通过胺(如甲胺、环己胺)对聚合物所含有的酯基官能团进行酰亚胺化,极大地提高了聚合物的耐热性。CN 201010221342.8通过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引入N-烷基马来酰亚胺结构提高了聚合物的耐热性和热稳定性。
以上专利通过极性单体(如丙烯酰胺类、甲基丙烯酸)、多官能度单体(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或者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引入酰亚胺结构,可以实现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耐热性的改善。但是采用此类技术往往会降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流动性。这会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注塑加工带来不利影响。
从以上可以看出,对于高耐热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产品,它的耐热性和流动性一般难以兼顾,改善耐热性的同时往往会损失流动性。
本发明通过甲基丙烯酸甲酯与具有特殊环状结构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共聚,解决了以上问题,实现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耐热性和流动性的同时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甲基丙烯酸甲酯与具有特殊环状结构的单体共聚来同时改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耐热性和流动性。本发明中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是指含甲基丙烯酸甲酯质量在50%以上的聚合物。
在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其特征在于,其是通过以下质量份的组分进行聚合反应而制备的:各组分含量如下:
(1)60-95质量份,优选65-90质量份,更优选70-85质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
(2)5-40质量份,优选10-35质量份,更优选15-30质量份环状单体,
(3)0-10质量份,优选0-5质量份,更优选0-2质量份第三单体;
基于100质量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环状单体的结构式如下:
其中,
R1为氢或者甲基;
R2为苯基、苄基、四氢呋喃基、环戊基、环戊基甲基、环己基、4-叔丁基环己基、3,3,5-三甲基环己基、双环戊基、双环戊烯基、双环戊烯基氧乙基、双环庚基、三环癸基、冰片基、异冰片基、异冰片氧乙基、金刚烷基、甲基金刚烷基、乙基金刚烷基中的一种或多种。
为了实现本发明效果,环状单体的结构式优选如下:
其中,
R2为苯基、苄基、四氢呋喃基、环戊基、环戊基甲基、环己基、4-叔丁基环己基、3,3,5-三甲基环己基、双环戊基、双环戊烯基、双环戊烯基氧乙基、双环庚基、三环癸基、冰片基、异冰片基、异冰片氧乙基、金刚烷基、甲基金刚烷基、乙基金刚烷基中的一种或多种。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效果,环状单体优选具有两个以上环状结构的甲基丙烯酸酯,包括甲基丙烯酸双环戊基酯、甲基丙烯酸双环戊烯酯、甲基丙烯酸双环戊烯基氧乙基酯、甲基丙烯酸双环庚酯、甲基丙烯酸三环癸酯、甲基丙烯酸冰片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氧乙基酯、甲基丙烯酸金刚烷酯、甲基丙烯酸甲基金刚烷酯、甲基丙烯酸乙基金刚烷酯。
更优选地,所述环状单体优选为两环结构甲基丙烯酸酯和多环结构(三个及以上的环)甲基丙烯酸酯的组合。两环结构甲基丙烯酸酯优选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和/或甲基丙烯酸异蒎崁基酯。多环结构甲基丙烯酸酯优选为甲基丙烯酸双环戊基酯和/或甲基丙烯酸金刚烷基酯。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环状单体中两环结构甲基丙烯酸酯和多环结构甲基丙烯酸酯摩尔比优选为2:1-1:3,进一步优选为1:1-1:2。
具有两环或多环结构(三环和三环以上)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在分子链上容易被固定成刚性体,大都具有很高的玻璃化温度,能有效提高聚合物的耐热性。同时,环状结构的单体所占空间较小,分子链更容易发生滑动,赋予聚合物较好的熔体流动性。多环结构单体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反应时反应活性较低,自由基聚合时容易在反应后期形成多环单体均聚物,影响聚合物的流动性。两环单体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反应活性相比多环单体要高。本发明人出乎意料地发现,通过选择两环结构的甲基丙烯酸酯与多环结构的甲基丙烯酸酯按一定的比例组合后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时可以更好地实现本发明效果。
本发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所述环状单体添加量优选为10-35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15-30质量份。当添加量过低时本发明效果不明显,当添加量过高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光学性能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本发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还可以根据需要添加或者不添加除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环状单体外的第三单体。
第三单体选自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优选甲基丙烯酸C2-C8烷基酯)、丙烯酸烷基酯(优选丙烯酸C1-C8烷基酯)或芳香族乙烯基单体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选自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中的一种或多种;丙烯酸烷基酯选自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叔丁酯、丙烯酸异辛酯中的一种或多种;芳香族乙烯基单体选自苯乙烯或α-甲基苯乙烯。
制备本发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方法,可以是本体聚合工艺、溶液聚合工艺或者悬浮聚合工艺。由于本专利所选用的环状单体大都沸点较高,如采用本体聚合工艺或溶液聚合工艺,在脱挥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优选悬浮聚合工艺。
通过悬浮聚合工艺制备本发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包括以下步骤:
(1)配料:在配料罐中加入60-95质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5-40质量份环状单体、0-10质量份第三单体、0.1-2质量份引发剂、0.1-0.5质量份链转移剂,搅拌均匀制备油相;往反应釜内加入0.1-0.5份分散稳定剂,150-300份,优选200份去离子水,搅拌、溶解均匀制备水相;将配料罐内油相物料加入反应釜水相中,用氮气充分置换,同时开启搅拌制备悬浮液;
(2)聚合:加热升温至40-90℃,优选50-80℃开始聚合,待聚合放热高峰结束后,在80-130℃,优选90-120℃下继续反应0.5-10小时,优选1-5h。
所述方法可进一步包括:
(3)后处理:对所得到的珠状聚合物进行过滤,水洗,干燥(例如在70-80℃下)。
所述分散稳定剂可以是阴离子系水溶性高分子、非离子系水溶性高分子或无机类分散剂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阴离子系水溶性高分子包括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酸钾、聚甲基丙烯酸钠、聚甲基丙烯酸钾、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等。非离子系水溶性高分子包括聚乙烯醇、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聚氧乙烯、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聚氧乙烯烷基醚等。无机类分散剂包括硫酸钡、叔磷酸钙、羟基磷酸钙、磷酸三钙、碱式碳酸镁等。
本专利分散剂优选为非离子系水溶性高分子,进一步优选为聚乙烯醇。聚乙烯醇在悬浮聚合中主要起分散单体和稳定珠粒的作用,它会吸附在PMMA珠粒的表面,经过水洗后仍会有较多的残留。聚乙烯醇的存在会影响最终产品的透光率和雾度,必须控制它的加入量。聚乙烯醇加入量优选为0.15-0.35质量份。
链转移剂主要起调节PMMA的分子量。链转移剂包括正丁硫醇、叔丁硫醇、正辛硫醇、异辛硫醇、正十二硫醇和叔十二硫醇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正十二硫醇。添加量优选为为0.25-0.4质量份。
第三单体是如上所述的第三单体。
悬浮聚合反应温度一般为40-130℃。可以根据实际反应温度来选择合适的引发剂。引发剂可以是有机过氧化物和偶氮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有机过氧化物选自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二月桂酰、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过氧化异丁酸叔丁酯、过氧化乙酸叔丁酯、1,1-双-(叔丁基过氧化)-3,3,5-三甲基环己烷、过氧化-3,5,5-三甲基己酸叔丁酯。偶氮化合物选自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
为了控制反应放热及提高最终转化率,可以采取分段控温的方式。在反应初期控制较低的温度,使反应平稳可控。到反应进行到一定转化率(一般为80%以上)后,需要升高反应温度至80-130℃,进一步提高转化率降低残存。
通过本发明得到的最终产品为透明或半透明珠状粒子,粒径1mm左右。
所述任选的(可添加或不添加)其他添加剂选自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着色剂、抗静电剂等助剂中的一种或多种。用上述方法生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时,可以根据需要添加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着色剂、抗静电剂等助剂,这些添加剂的用量均为本领域的常规用量。
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上述有机硅改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用于光学、汽车、显示器、广告牌、电子电器、照明领域材料的用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所列出的实施例,还应包括在本发明所要求的权利范围内其它任何公知的改变。在本申请中,“份”、“%”按质量计,除非另有规定。
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原料如表1所示。聚合物相关性能测试方法如表2所示。
表1实施例中所涉及原料信息
原料名称 简写 级别 供应商
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 工业级 璐彩特
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 IBOMA 工业级 三菱化学
甲基丙烯酸双环戊基酯 HDCPMA 试剂级 阿拉丁
丙烯酸甲酯 MA 工业级 万华化学
偶氮二异丁腈 AIBN 工业级 阿克苏诺贝尔
正十二烷基硫醇 / 试剂级 阿拉丁
聚乙烯醇1788 / 试剂级 阿拉丁
表2聚合物性能测试标准及条件
测试项目 测试标准 实验条件
透光率 ISO 13486 3mm
雾度 ISO 14782 3mm
熔体流动性(MFR) ISO 1133 230℃,3.8KG
维卡软化温度(VST) ISO 306 B50
载荷热变形温度(HDT) ISO 75 1.8MPa
分子量测试
分子量采用液相凝胶色谱(GPC)测试,仪器型号Water 996,流动相四氢呋喃(THF),检测器采用视差折光检测仪。五根色谱柱,尺寸均为7.8*300mm Column;采用单分散PMMA为标准。
玻璃化温度测试
梅特勒DSC 1热分析仪,程序升温:(1)25℃-200℃,10K/min;(2)200℃,3min;(3)200℃-0℃,-10K/min;(4)0℃,3min;(5)0℃-200℃,10K/min。
实施例1
在配料罐中加入95质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2质量份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3质量份甲基丙烯酸双环戊基酯,0.5份偶氮二异丁腈,0.35份正十二硫醇,搅拌均匀制备油相。另外,往反应釜内加入0.3份聚乙烯醇1788,200份去离子水,搅拌、溶解均匀制备水相。将配料罐内油相物料加入反应釜水相中,用氮气充分置换,同时开启搅拌制备悬浮液。
通过油浴对反应釜加热,逐渐升温至70℃开始聚合。在70℃反应3h后升温至90-100℃进一步反应2h。结束反应。
对所得到的反应产物进行过滤,水洗,在80℃下干燥24h得到透明的珠状粒子产品,平均粒径1mm左右。样品物性及测试性能如表2所示。
实施例2
在配料罐中加入80质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0质量份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10质量份甲基丙烯酸双环戊基酯,0.5份偶氮二异丁腈,0.35份正十二硫醇,搅拌均匀制备油相。另外,往反应釜内加入0.3份聚乙烯醇1788,200份去离子水,搅拌、溶解均匀制备水相。将配料罐内油相物料加入反应釜水相中,用氮气充分置换,同时开启搅拌制备悬浮液。
通过油浴对反应釜加热,逐渐升温至70℃开始聚合。在70℃反应3h后升温至90-100℃进一步反应2h。结束反应。
对所得到的反应产物进行过滤,水洗,在80℃下干燥24h得到透明的珠状粒子产品,平均粒径1mm左右。样品物性及测试性能如表2所示。
实施例3
在配料罐中加入70质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0质量份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20质量份甲基丙烯酸双环戊基酯,0.5份偶氮二异丁腈,0.35份正十二硫醇,搅拌均匀制备油相。另外,往反应釜内加入0.3份聚乙烯醇1788,200份去离子水,搅拌、溶解均匀制备水相。将配料罐内油相物料加入反应釜水相中,用氮气充分置换,同时开启搅拌制备悬浮液。
通过油浴对反应釜加热,逐渐升温至70℃开始聚合。在70℃反应3h后升温至90-100℃进一步反应2h。结束反应。
对所得到的反应产物进行过滤,水洗,在80℃下干燥24h得到透明的珠状粒子产品,平均粒径1mm左右。样品物性及测试性能如表2所示。
实施例4
在配料罐中加入60质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5质量份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25质量份甲基丙烯酸双环戊基酯,0.5份偶氮二异丁腈,0.35份正十二硫醇,搅拌均匀制备油相。另外,往反应釜内加入0.3份聚乙烯醇1788,200份去离子水,搅拌、溶解均匀制备水相。将配料罐内油相物料加入反应釜水相中,用氮气充分置换,同时开启搅拌制备悬浮液。
通过油浴对反应釜加热,逐渐升温至70℃开始聚合。在70℃反应3h后升温至90-100℃进一步反应2h。结束反应。
对所得到的反应产物进行过滤,水洗,在80℃下干燥24h得到透明的珠状粒子产品,平均粒径1mm左右。样品物性及测试性能如表2所示。
实施例5
在配料罐中加入75质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5质量份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8质量份甲基丙烯酸双环戊基酯,2质量份丙烯酸甲酯,0.5份偶氮二异丁腈,0.35份正十二硫醇,搅拌均匀制备油相。另外,往反应釜内加入0.3份聚乙烯醇1788,200份去离子水,搅拌、溶解均匀制备水相。将配料罐内油相物料加入反应釜水相中,用氮气充分置换,同时开启搅拌制备悬浮液。
通过油浴对反应釜加热,逐渐升温至70℃开始聚合。在70℃反应3h后升温至90-100℃进一步反应2h。结束反应。
对所得到的反应产物进行过滤,水洗,在80℃下干燥24h得到透明的珠状粒子产品,平均粒径1mm左右。样品物性及测试性能如表2所示。
实施例6
在配料罐中加入80质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20质量份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0.5份偶氮二异丁腈,0.35份正十二硫醇,搅拌均匀制备油相。另外,往反应釜内加入0.3份聚乙烯醇1788,200份去离子水,搅拌、溶解均匀制备水相。将配料罐内油相物料加入反应釜水相中,用氮气充分置换,同时开启搅拌制备悬浮液。
通过油浴对反应釜加热,逐渐升温至70℃开始聚合。在70℃反应3h后升温至90-100℃进一步反应2h。结束反应。
对所得到的反应产物进行过滤,水洗,在80℃下干燥24h得到透明的珠状粒子产品,平均粒径1mm左右。样品物性及测试性能如表2所示。
实施例7
在配料罐中加入80质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20质量份甲基丙烯酸双环戊基酯,0.5份偶氮二异丁腈,0.35份正十二硫醇,搅拌均匀制备油相。另外,往反应釜内加入0.3份聚乙烯醇1788,200份去离子水,搅拌、溶解均匀制备水相。将配料罐内油相物料加入反应釜水相中,用氮气充分置换,同时开启搅拌。
通过油浴对反应釜加热,逐渐升温至70℃开始聚合。在70℃反应3h后升温至90-100℃进一步反应2h。结束反应。
对所得到的反应产物进行过滤,水洗,在80℃下干燥24h得到透明的珠状粒子产品,平均粒径1mm左右。样品物性及测试性能如表2所示。
对比例1
在配料罐中加入100质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0.5份偶氮二异丁腈,0.35份正十二硫醇,搅拌均匀制备油相。另外,往反应釜内加入0.3份聚乙烯醇1788,200份去离子水,搅拌、溶解均匀制备水相。将配料罐内油相物料加入反应釜水相中,用氮气充分置换,同时开启搅拌制备悬浮液。
通过油浴对反应釜加热,逐渐升温至70℃开始聚合。在70℃反应3h后升温至90-100℃进一步反应2h。结束反应。
对所得到的反应产物进行过滤,水洗,在80℃下干燥24h得到透明的珠状粒子产品,平均粒径1mm左右。样品物性及测试性能如表2所示。
对比例2
在配料罐中加入80质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20质量份甲基丙烯酰胺,0.5份偶氮二异丁腈,0.35份正十二硫醇,搅拌均匀制备油相。另外,往反应釜内加入0.3份聚乙烯醇1788,200份去离子水,搅拌、溶解均匀制备水相。将配料罐内油相物料加入反应釜水相中,用氮气充分置换,同时开启搅拌制备悬浮液。
通过油浴对反应釜加热,逐渐升温至70℃开始聚合。在70℃反应3h后升温至90-100℃进一步反应2h。结束反应。
对所得到的反应产物进行过滤,水洗,在80℃下干燥24h得到透明的珠状粒子产品,平均粒径1mm左右。样品物性及测试性能如表2所示。
对比例3
在配料罐中加入80质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20质量份丙烯酸甲酯,0.5份偶氮二异丁腈,0.35份正十二硫醇,搅拌均匀制备油相。另外,往反应釜内加入0.3份聚乙烯醇1788,200份去离子水,搅拌、溶解均匀制备水相。将配料罐内油相物料加入反应釜水相中,用氮气充分置换,同时开启搅拌制备悬浮液。
通过油浴对反应釜加热,逐渐升温至70℃开始聚合。在70℃反应3h后升温至90-100℃进一步反应2h。结束反应。
对所得到的反应产物进行过滤,水洗,在80℃下干燥24h得到透明的珠状粒子产品,平均粒径1mm左右。样品物性及测试性能如表2所示。
实施例1-7及对比例1-3的配方条件及测试性能如表2所示。
表2实施例和对比例配方及测试性能
从实施例1-7与对比例1-3的对比可以看出,通过环状单体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耐热性和流动性可以同时得到明显提高。实施例2与实施例6-7的对比可以说明,相同环状单体添加量时,采用二环结构单体和多环结构单体组合,可以更好地实现本发明效果。

Claims (11)

1.一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其特征在于其是包含以下原料进行聚合反应而制备的:
(1)60-95质量份,优选65-90质量份,更优选70-85质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
(2)5-40质量份,优选10-35质量份,更优选15-30质量份环状单体,
(3)0-10质量份,优选0-5质量份,更优选0-2质量份第三单体;
所述环状单体的结构式如下:
其中,
R1为氢或者甲基;
R2为苯基、苄基、四氢呋喃基、环戊基、环戊基甲基、环己基、4-叔丁基环己基、3,3,5-三甲基环己基、双环戊基、双环戊烯基、双环戊烯基氧乙基、双环庚基、三环癸基、冰片基、异冰片基、异冰片氧乙基、金刚烷基、甲基金刚烷基、乙基金刚烷基中的一种或多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单体的结构式如下:
其中,R2为苯基、苄基、四氢呋喃基、环戊基、环戊基甲基、环己基、4-叔丁基环己基、3,3,5-三甲基环己基、双环戊基、双环戊烯基、双环戊烯基氧乙基、双环庚基、三环癸基、冰片基、异冰片基、异冰片氧乙基、金刚烷基、甲基金刚烷基、乙基金刚烷基中的一种或多种。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单体为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环结构的甲基丙烯酸酯。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单体为两环结构甲基丙烯酸酯和具有三个及三个以上的环的多环结构甲基丙烯酸酯的组合;优选地,两环结构甲基丙烯酸酯为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和/或甲基丙烯酸异蒎崁基酯,多环结构甲基丙烯酸酯为甲基丙烯酸双环戊基酯和/或甲基丙烯酸金刚烷基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单体中两环结构甲基丙烯酸酯和多环结构甲基丙烯酸酯摩尔比为2:1-1:3,进一步优选为1:1-1: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单体选自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优选甲基丙烯酸C2-C8烷基酯)、丙烯酸烷基酯(优选丙烯酸C1-C8烷基酯)或芳香族乙烯基单体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选自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中的一种或多种;丙烯酸烷基酯选自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叔丁酯、丙烯酸异辛酯中的一种或多种;芳香族乙烯基单体选自苯乙烯或α-甲基苯乙烯。
7.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其特征在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重均分子量在5-20万的范围内,优选在7-15万的范围内,更优选在8-11万的范围。
8.制备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配料:在配料罐中加入60-95质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5-40质量份环状单体、0-10质量份第三单体、0.1-2质量份引发剂、0.1-0.5质量份链转移剂,搅拌均匀制备油相;往反应釜内加入0.1-0.5份分散稳定剂,150-300份去离子水,搅拌、溶解均匀制备水相;将配料罐内油相物料加入反应釜水相中,用氮气充分置换,同时开启搅拌制备悬浮液;
(2)聚合:加热升温至40-90℃,优选50-80℃开始聚合,待聚合放热高峰结束后,在80-130℃,优选90-120℃下继续反应0.5-10小时,优选1-5h。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3)后处理:对所得到的珠状聚合物进行过滤,水洗,干燥。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为有机过氧化物和偶氮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优先选自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二月桂酰、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过氧化异丁酸叔丁酯、过氧化乙酸叔丁酯、1,1-双-(叔丁基过氧化)-3,3,5-三甲基环己烷、过氧化-3,5,5-三甲基己酸叔丁酯;所述偶氮化合物选自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和/或
链转移剂为正丁硫醇、叔丁硫醇、正辛硫醇、异辛硫醇、正十二硫醇和叔十二硫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11.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通过权利要求9-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用于光学、汽车、显示器、广告牌、电子电器、照明领域材料的用途。
CN201710036495.7A 2017-01-18 2017-01-18 一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68006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36495.7A CN106800619B (zh) 2017-01-18 2017-01-18 一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36495.7A CN106800619B (zh) 2017-01-18 2017-01-18 一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00619A true CN106800619A (zh) 2017-06-06
CN106800619B CN106800619B (zh) 2019-03-01

Family

ID=589844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36495.7A Active CN106800619B (zh) 2017-01-18 2017-01-18 一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00619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10220A (zh) * 2017-11-21 2019-05-28 万华化学(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羟基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方法
CN110551180A (zh) * 2019-08-21 2019-12-10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具有响应效应的多功能植入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3943469A (zh) * 2020-07-17 2022-01-1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改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制备用组合物
CN114014985A (zh) * 2021-09-23 2022-02-08 万华化学(四川)有限公司 一种α-甲基苯乙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4874360A (zh) * 2022-04-14 2022-08-09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无芳环硫醇引发剂及其应用
US11649347B2 (en) 2019-10-08 2023-05-16 Trinseo Europe Gmbh Impact modified copolymers of (meth)acrylate esters and/or free radically polymerizable monomers containing nucleophilic group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241900A2 (en) * 1986-04-14 1987-10-21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Optical disk substrate
JPH01163703A (ja) * 1987-09-30 1989-06-28 Hoya Corp 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
JPH04247342A (ja) * 1991-02-01 1992-09-03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光学式情報記録体用メタクリル樹脂
JP2000264929A (ja) * 1999-03-17 2000-09-26 Hitachi Chem Co Ltd 光学用共重合体、光学用共重合体の製造方法、及び光学用部品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241900A2 (en) * 1986-04-14 1987-10-21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Optical disk substrate
JPH01163703A (ja) * 1987-09-30 1989-06-28 Hoya Corp 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
JPH04247342A (ja) * 1991-02-01 1992-09-03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光学式情報記録体用メタクリル樹脂
JP2000264929A (ja) * 1999-03-17 2000-09-26 Hitachi Chem Co Ltd 光学用共重合体、光学用共重合体の製造方法、及び光学用部品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马之庚 等: "《工程塑料手册 材料卷》", 31 October 2004, 机械工业出版社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10220A (zh) * 2017-11-21 2019-05-28 万华化学(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羟基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方法
CN109810220B (zh) * 2017-11-21 2021-09-07 万华化学(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羟基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方法
CN110551180A (zh) * 2019-08-21 2019-12-10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具有响应效应的多功能植入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US11649347B2 (en) 2019-10-08 2023-05-16 Trinseo Europe Gmbh Impact modified copolymers of (meth)acrylate esters and/or free radically polymerizable monomers containing nucleophilic groups
CN113943469A (zh) * 2020-07-17 2022-01-1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改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制备用组合物
CN114014985A (zh) * 2021-09-23 2022-02-08 万华化学(四川)有限公司 一种α-甲基苯乙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4014985B (zh) * 2021-09-23 2023-09-19 万华化学(四川)有限公司 一种α-甲基苯乙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4874360A (zh) * 2022-04-14 2022-08-09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无芳环硫醇引发剂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00619B (zh) 2019-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00619B (zh) 一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15568B (zh) 具有改善的冲击强度和熔流指数的透明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JP5022444B2 (ja) 組成が均一で、かつ分子量分布が狭い熱可塑性樹脂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231148A (zh) 羟基丙烯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37675A (zh) 一种具有核壳双交联结构的聚丙烯酸木器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89215A (zh) 一种有机硅改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及其制备方法
KR20180085946A (ko) 알칼리 수용성 수지,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알칼리 수용성 수지를 포함하는 에멀젼 중합체
CN107936170A (zh) 一种耐热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19116A (zh) 一种热塑性含氟丙烯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TWI448476B (zh) Production method of methyl methacrylate polymer
WO2012029304A1 (ja) 重合体組成物および成形品
CN105884962B (zh) 一种真石漆用乳液及以该乳液为成膜物质的真石漆
JP5131956B2 (ja) 増粘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2104692A1 (en) Methacrylate resin with excellent discoloration-resistance and transparency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JP6481426B2 (ja) 高透明で高耐熱な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フィルム
JPWO2004108778A1 (ja) 架橋性メタクリル樹脂組成物および透明部材
JP6361107B2 (ja) 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フィルム
JP6913668B2 (ja) グラフト共重合体、および、それを含有するアクリル系樹脂組成物
CN110028745A (zh) 聚甲基丙烯酸酯组成物及其所形成的光学元件与显示设备
TWI568753B (zh) 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
JP6231980B2 (ja) 高分子化合物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成形品
JP4384904B2 (ja) アクリル系シラップ組成物およびアクリル系樹脂板の製造方法
CN104245753A (zh) 热塑性树脂
JP5485095B2 (ja) メタクリル系重合体組成物および成形品
KR20220132999A (ko) 현탁중합을 이용한 알칼리 수용성 수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