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96410B - 图像形成装置、更换单元及更换单元判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更换单元及更换单元判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96410B
CN106796410B CN201480082675.3A CN201480082675A CN106796410B CN 106796410 B CN106796410 B CN 106796410B CN 201480082675 A CN201480082675 A CN 201480082675A CN 106796410 B CN106796410 B CN 1067964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fuse
power
unit
electric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8267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96410A (zh
Inventor
小川俊孝
蟻川浩雄
桑名勇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C Corp filed Critical SO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7964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964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964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9641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80Details relating to power supplies, circuits boards, electrical connec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75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provided with identifying means or means for storing process- or use parameters, e.g. lifetime of the cartrid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987Remanufacturing, i.e. reusing or recycling parts of th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6Developing structures, details
    • G03G2215/066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 G03G2215/0695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using identification means or means for storing process or use paramet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拆装部(70),可拆装地安装墨粉单元(30),该墨粉单元(30)具有能够在接受供电时熔断的保险丝(35);以及控制部(91),控制部(91)对保险丝(35)分别施加不熔断通电信号和可熔断通电信号,不熔断通电信号对应于不使保险丝(35)熔断的第1电流供给状态,可熔断通电信号对应于使保险丝(35)熔断的第2电流供给状态,控制部(91)分别检测保险丝(35)有无因施加不熔断通电信号而熔断、以及保险丝(35)有无因施加可熔断通电信号而熔断,控制部(91)基于所述有无熔断的检测结果,判定安装在拆装部(70)上的墨粉单元(30)是否为特定更换单元。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更换单元及更换单元判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更换单元及更换单元判定方法。
背景技术
在复印机、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用户能够对包含墨粉等耗材的更换单元进行更换。在该结构中,为了充分发挥图像形成装置的性能,优选安装正品更换单元。
另一方面,从资源的有效活用、环境保护等观点考虑,要求对更换单元进行再利用等,非正品更换单元也逐渐被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上。而且,提出了一种提案:在用户有意识地安装非正品时,使图像形成装置以与非正品对应的方式进行动作。
例如,下述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技术,该技术使图像形成装置在安装有正品更换单元情况下的动作模式与安装有非正品情况下的动作模式不同。这里,通过对照存储于更换单元的存储器中的单元信息和存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存储部中的对应单元信息对更换单元是正品还是非正品进行判定。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267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关于存储于更换单元的存储器中的单元信息,作为供应商,由于能够解析所存储的数据编码,因此,能够利用已解析的数据编码作成相同或类似的存储器并实装于非正品中。在将实装有这样的存储器的非正品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会将其误认作正品,导致执行与正品对应的动作模式。在该情况下,由于执行了不相适的动作模式,因此,可能导致印刷品质降低、装置发生故障等问题。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发明,其目的在于能够适当地判定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的更换单元是否为特定的更换单元。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第1方式中,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拆装部,可拆装地安装更换单元,该更换单元具有能够在接受供电时熔断的保险丝;及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对所述保险丝分别施加第1通电信号和第2通电信号,所述第1通电信号对应于不使所述保险丝熔断的第1电流供给状态,所述第2通电信号对应于使所述保险丝熔断的第2电流供给状态,所述控制部分别检测所述保险丝有无因施加所述第1通电信号而熔断、及所述保险丝有无因施加所述第2通电信号而熔断,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有无熔断的检测结果,判定安装在所述拆装部上的所述更换单元是否为特定更换单元。
所述控制部可以向所述保险丝施加通过组合所述第1通电信号和所述第2通电信号而成的信号列。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可以具有存储部,该存储部存储通电信号图案各不相同的多个所述信号列,所述控制部从所述多个信号列中选择一个或多个信号列并将其施加给所述保险丝。
所述控制部还可以从所述多个信号列中随机选择一个或多个信号列并将其施加给所述保险丝。
还可以构成为,所述控制部以基于熔断特性曲线的电流值及通电时间来分别设定所述第1电流供给状态及所述第2电流供给状态,其中,所述熔断特性曲线表示熔断所述保险丝的电流值及通电时间的关系,所述第1电流供给状态的通电时间与所述第2电流供给状态的通电时间相同,所述第1电流供给状态的电流值与所述第2电流供给状态的电流值不同。
还可以构成为,所述控制部,将所述第1电流供给状态及所述第2电流供给状态的通电时间设定为与对应于所述熔断特性曲线上的一个特性点的通电时间相同,将所述第1电流供给状态的电流值设定为比对应于所述特性点的电流值小,将所述第2电流供给状态的电流值设定为比对应于所述特性点的电流值大。
还可以构成为,所述控制部基于与所述熔断特性曲线上的第1特性点和第2特性点分别对应的电流值及通电时间设定所述第1电流供给状态及所述第2电流供给状态。
还可以构成为,与所述第1特性点对应的电流值比与所述第2特性点对应的电流值大,所述控制部将所述第1电流供给状态的电流值设定得比对应于所述第1特性点的电流值小,将所述第2电流供给状态的电流值设定得比对应于所述第2特性点的电流值大。
还可以构成为,所述第1电流供给状态及所述第2电流供给状态的电流值分别为多个,所述控制部逐级设定所述第1电流供给状态及所述第2电流供给状态的多个电流值。
还可以构成为,所述控制部在将至少一个所述第1通电信号施加在所述保险丝上后,向所述保险丝施加所述第2通电信号。
还可以构成为,所述控制部在检测出所述保险丝没有因为施加所述第1通电信号而熔断、且所述保险丝因施加所述第2通电信号而熔断的情况下,判定安装在所述拆装部上的所述更换单元为所述特定更换单元,所述控制部在检测出所述保险丝因施加所述第1通电信号而熔断的情况下,或检测出所述保险丝没有因施加所述第2通电信号而熔断的情况下,判定安装在所述拆装部上的所述更换单元为所述特定更换单元以外的更换单元。
还可以构成为,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具有存储部,该存储部存储与所述第1通电信号的施加和所述第2通电信号的施加分别对应的所述保险丝有无熔断的设定信息,所述控制部对所述保险丝有无熔断的检测结果和所述设定信息进行对照,从而判定安装在所述拆装部上的所述更换单元是否为特定更换单元。
还可以构成为,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拆装部上安装有所述更换单元时,检测所述更换单元的所述保险丝的端子间电压,从而判定所述保险丝有无熔断,在判定为所述保险丝没有熔断的情况下,将所述第1通电信号与所述第2通电信号施加于所述保险丝,并判定所述更换单元是否为所述特定更换单元。
在本发明的第2方式中,提供一种更换单元,是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上的更换单元,具有能够在接受供电时熔断的保险丝;和与所述保险丝连接的电压信号输出部,所述保险丝接收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输入的第1通电信号和第2通电信号,其中,所述第1通电信号对应于不使所述保险丝熔断的第1电流供给状态,所述第2通电信号对应于使所述保险丝熔断的第2电流供给状态,所述电压信号输出部将第1电压信号和第2电压信号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输出,其中,所述第1电压信号对应于因施加所述第1通电信号而在所述保险丝的端子间产生的电压,所述第2电压信号对应于因施加所述第2通电信号而在所述保险丝的端子间产生的电压。
在本发明第3方式中,提供一种更换单元判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向保险丝分别施加第1通电信号和第2通电信号的步骤,其中,所述保险丝设在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的更换单元上、且能够在接受供电时熔断,所述第1通电信号对应于不使所述保险丝熔断的第1电流供给状态,所述第2通电信号对应于使所述保险丝熔断的第2电流供给状态;分别对所述保险丝有无因所述第1通电信号的施加而熔断、及所述保险丝有无因所述第2通电信号的施加而熔断的情况进行检测的步骤;基于所述有无熔断的检测结果,判定安装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上的所述更换单元是否为特定更换单元。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可恰当地判定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的更换单元是否为特定的更换单元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概要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2是表示墨粉单元30的保险丝35的截面结构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保险丝35的熔断特性曲线的曲线图。
图4是用于说明可熔断通电信号及不熔断通电信号的一例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控制电路90和单元侧电路80的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图6是表示存储部92所存储的通电信号信息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单元侧电路80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8是表示施加在保险丝35上的信号列1的一例的图。
图9是表示判定信号转换部96的结构的一例的电路图。
图10是表示将墨粉单元30安装在拆装部70上时图像形成装置1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墨粉单元30的检测、判定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2是用于说明第1变形例的可熔断通电信号及不熔断通电信号的图。
图13是表示第1变形例的信号列的图。
图14是用于说明第2变形例的可熔断通电信号及不熔断通电信号的图。
图15是表示第2变形例的信号列的图。
图16是表示第3变形例的信号列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
参照图1,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结构例。图1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的概要结构的一例的图。图1中通过箭头表示上下方向,例如,送纸盒65配置在装置主体3的下部,排纸托盘67配置在装置主体3的上部。
图像形成装置1在这里为电子照相方式的激光打印机,从计算机等外部装置接收图像信号并在纸S上形成图像。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处理单元10K、10Y、10M、10C;转印单元40;清洁单元45;定影单元50;输送单元60;控制电路90。
处理单元10K、10Y、10M、10C具有以下功能:当在感光体14K、14Y、14M、14C上形成潜像后,通过作为显影剂的墨粉将潜像可视化为墨粉像。处理单元10K、10Y、10M、10C被设置成与黑(K)、黄(Y)、品红(M)、青(C)等各色对应。如图1所示,处理单元10K、10Y、10M、10C在水平方向配置成列状。
在四个处理单元10K、10Y、10M、10C中,处理单元10Y、10M、10C大小相同,而为了能够对应大量的单色打印使处理单元10K增大。而且,四个处理单元10K、10Y、10M、10C的基本结构相同,因此,这里仅说明处理单元10K的结构。
在感光体14K上形成潜像后,处理单元10K通过黑色墨粉将潜像作为黑墨粉像进行可视化。处理单元10K具有:感光体单元12K、曝光单元18K、显影单元20K、墨粉单元30K。
感光体单元12K具有感光体14K和带电器16K。感光体14K在鼓的外周具有感光层,在感光层的表面承载潜像。感光体14K能够旋转地被支承于装置主体3,图1中围绕顺时针方向旋转。带电器16K使感光体14K带电。
曝光单元18K通过对感光体14K照射激光而在带电的感光体14K上形成潜像。即,与印刷图像对应的静电潜像形成在感光体14K上。
显影单元20K收纳有黑墨粉,通过黑墨粉将形成在感光体14K上的潜像显影(可视化)成黑墨粉像。显影单元20K具有携带黑墨粉的显影辊21K,通过在显影辊21K上施加显影偏压,而将感光体14K上的潜像显影为墨粉像。
墨粉单元30K收纳向显影单元20K补给的黑墨粉。墨粉单元30K可拆装地安装于拆装部70K。虽未图示,但在墨粉单元30K与显影单元20K之间设有将墨粉单元30K的黑墨粉向显影单元20K供给的供给机构。另外,墨粉单元30K上安装有用于判别墨粉单元30K是正品还是非正品的保险丝35K,详细情况后述。
转印单元40将四个感光体14K、14Y、14M、14C所承载的各色的墨粉像向纸S转印。转印单元40具有:转印带41、驱动辊42、转印辊43、转印支承辊44。
转印带41架设于驱动辊42及转印辊43上,在驱动辊42的作用下沿图1所示箭头的方向旋转。转印带41与感光体14K、14Y、14M、14C抵接,在抵接部位向转印带41与该感光体之间施加一次转印偏压,由此,该感光体上的墨粉像被一次转印到转印带41上。转印带41在承载有被一次转印后的墨粉像的状态下旋转并使该墨粉像移动。
转印辊43与转印支承辊44对从送纸盒65输送来的纸S进行夹持。通过向转印辊43与转印支承辊44施加二次转印偏压,转印带41上的单色墨粉像或全彩色墨粉像被二次转印到纸S上。
清洁单元45对没有被二次转印到纸S上而残留于转印带41上的残留墨粉进行清除。清洁单元45具有清洁辊46和偏置辊47,以机械方式及电气方式对转印带41进行清扫。清洁辊46是边旋转边与转印带41抵接的刷辊。此外,对于清洁单元45,还可以代替刷辊而具有清洁刮板。
定影单元50通过加热加压使转印到纸S上的单色墨粉像或全彩色墨粉像熔着于纸S而成为永久图像。定影单元50具有加热辊51、定影支承辊53,并对纸S进行夹持。加热辊51边与转印到纸S上的墨粉像接触边进行加热加压。
输送单元60将层叠于送纸盒65中的纸S一张张陆续送出,并对陆续送出的纸S进行输送并向排纸托盘67进行排纸。输送单元60具有:输送纸S的输送通路61;设于输送通路61的多个输送辊62。在输送辊62对纸S进行输送时,进行上述由转印单元40进行的墨粉像的二次转印及由定影单元50进行的墨粉像的定影。
控制电路90对上述各单元进行控制。例如从与图像形成装置1连接的计算机向控制电路90输入图像信号、控制信号。控制电路90基于所输入的图像信号及控制信号控制各单元并形成图像。另外,控制电路90与各单元电连接,从传感器等接收信号,由此来检测各单元的状态,并对各单元进行控制。
<图像形成装置在图像形成时的动作>
上述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1能够在纸S上形成单色图像或彩色图像。以下,参照图1对图像形成装置1形成彩色图像时的动作例进行说明。
首先,若来自计算机的图像信号及控制信号被输入控制电路90,则通过控制电路90的控制,感光体14K、14Y、14M、14C和转印带41等进行旋转。
感光体14K、14Y、14M、14C边旋转边通过带电器16K、16Y、16M、16C在带电位置被均匀地带电。感光体14K、14Y、14M、14C被带电的带电区域伴随该感光体的旋转而来到曝光位置,通过曝光单元18K、18Y、18M、18C,在带电区域形成与黑(K)、黄(Y)、品红(M)、青(C)的图像信息相应的潜像。
形成在感光体14K、14Y、14M、14C上的潜像伴随该感光体的旋转而来到显影位置,通过显影单元20K、20Y、20M、20C而显影为墨粉像。若墨粉伴随显影单元20K、20Y、20M、20C进行的显影而被消耗,则从墨粉单元30K、30Y、30M、30C向该显影单元补充墨粉。
形成在感光体14K、14Y、14M、14C上的单色墨粉像(黑墨粉像等)伴随感光体14K、14Y、14M、14C的旋转而来到在该感光体和转印带41之间被施加有一次转印偏压的一次转印位置,从而被一次转印到转印带41上。然后,对四个感光体14K、14Y、14M、14C上的墨粉像进行一次转印,由此,在转印带41上形成全彩色墨粉像。
转印带41上形成的全彩色墨粉像伴随转印带41的旋转而来到在转印辊43与转印支承辊44之间被施加有二次转印偏压的二次转印位置,从而对从送纸盒65输送来的纸S进行二次转印。此外,没有被二次转印到纸S上而残留于转印带41的墨粉伴随转印带41的旋转而移动,并通过清洁辊46被除去。
被二次转印了全彩色墨粉像后的纸S,通过输送辊62向定影单元50输送。全彩色墨粉像通过加热辊51被加热加压,并被熔着在纸S上。由此,在纸S上形成图像。形成图像后的纸S被进一步输送并从排纸托盘67被排纸。
<关于更换单元的保险丝>
图像形成装置1中,构成为更换单元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被安装。更换单元类似于寿命比图像形成装置1的装置主体3的使用寿命短的耗材,是能够设想由用户或服务人员进行更换的单元。
本实施方式中,图1所示的感光体单元12K、12Y、12M、12C、显影单元20K、20Y、20M、20C、墨粉单元30K、30Y、30M、30C、清洁单元45及定影单元50等相当于更换单元。装置主体3中设有能够供更换单元自由拆装地安装的拆装部。例如,墨粉单元30K、30Y、30M、30C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分别安装在图1所示的拆装部70K、70Y、70M、70C上。
为了判定安装于拆装部的更换单元是否为特定更换单元,在该更换单元上设有保险丝,该保险丝能够在接受供电时熔断。保险丝是指,具有规定的熔断特性、且会因预定的通电电流和通电时间的组合而熔断的零件。
以下,作为更换单元,以墨粉单元30K、30Y、30M、30C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在墨粉单元30K、30Y、30M、30C中设有保险丝35K、35Y、35M、35C。保险丝35K、35Y、35M、35C的结构相同。另外,以下为了方便说明,将墨粉单元30K、30Y、30M、30C统称作墨粉单元30,并将保险丝35K、35Y、35M、35C统称作保险丝35进行说明。
图2是表示墨粉单元30的保险丝35的截面结构的一例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保险丝35具有:基板36、保险丝元件37、端子38、保护涂层39。
基板36是由例如陶瓷等构成的绝缘基板。保险丝元件37是接受供电而会发热并熔断的可熔体。保险丝元件37发热且当温度上升到熔点后熔断。端子38与保险丝元件37的两端部连接。端子38与墨粉单元30的单元侧电路80(参照图5)连接。保护涂层39由例如绝缘树脂材料构成,覆盖保险丝元件37的上部。
上述结构的保险丝35具有图3所示的特有的熔断特性。
图3是表示保险丝35的熔断特性曲线G的曲线图。熔断特性曲线G表示熔断保险丝35的通电电流及通电时间的关系。图3的曲线图的横轴表示通电时间T,纵轴表示通电电流I。横轴与纵轴分别成为对数刻度。通常,保险丝35在通电电流I较大时以较短的通电时间T熔断,在通电电流I较小时以较长的通电时间T熔断。
保险丝35的保险丝元件37的发热量Q0与保险丝元件37的电阻率、通电电流密度(通电电流I与保险丝元件37的通电截面积)、通电时间T等有关。另一方面,用于使保险丝35熔断所需的发热量Qx由用于使保险丝元件37的温度上升到熔点所需的热量、和被基板36、端子38及保护涂层39所吸收的热量等决定。在满足Q0>Qx的条件时,保险丝35熔断,但实际上保险丝35会熔断的通电电流I、通电时间T由与保险丝35的熔断机制有关的诸多因素决定。通过对各因素进行定量管理,能够得到图3所示的保险丝35的熔断特性曲线G。
如图3所示,保险丝35具有减少通电电流I的值则熔断所需的通电时间T变长的基本性质。若进一步减小通电电流I的值,则大多数情况下熔断特性曲线G会成为大致水平的直线。在典型的保险丝的熔断特性曲线G中,在通电时间T从约10msec到100sec的区域,熔断特性曲线G呈大致水平的直线。将该区域称作最小熔断电流区域,将代表最小熔断电流区域的通电电流I的电流值称作最小熔断电流值。
本实施方式中,有效活用上述的保险丝35的熔断特性,从而对安装在拆装部70上的墨粉单元30是否为特定的墨粉单元(具体为墨粉单元的正品)进行判定。具体而言,对墨粉单元30的保险丝35施加通电信号,检测对于所施加的通电信号保险丝35有无熔断,从而判定墨粉单元30是正品还是非正品。该判定通过装置主体3的控制电路90与包括墨粉单元30的保险丝35在内的单元侧电路80协动地实现。
施加在保险丝35上的通电信号为组合不熔断通电信号和可熔断通电信号并进行配列后的信号列。不熔断通电信号相当于第1通电信号,该第1通电信号与不使保险丝35熔断的第1电流供给状态对应,可熔断通电信号相当于第2通电信号,该第2通电信号与使保险丝35熔断的第2电流供给状态对应。不熔断通电信号与可熔断通电信号对应于熔断特性曲线上的特性点。
图4是用于说明可熔断通电信号及不熔断通电信号的一例的图。图4所示的特性点P1被设定在所述的熔断特性曲线的最小熔断电流区域。特性点P1的通电电流为最小熔断电流值I1,特性点P1的通电时间为T1。例如,通电电流I1为约200mA,通电时间T1为约0.5sec。
可熔断通电信号及不熔断通电信号根据基于保险丝35的熔断特性曲线G的通电电流的电流值及通电时间分别设定。例如,可熔断通电信号对应于曲线图上电流值大于特性点P1的点PB,由特性点P1的通电时间T1和比特性点P1的通电电流I1大的IB构成。不熔断通电信号对应于曲线图上电流值小于特性点P1的点PA,由特性点P1的通电时间T1和比特性点P1的通电电流I1小的IA构成。这样,可熔断通电信号的电流值与不熔断通电信号的电流值相异。
在将通电电流IB的可熔断通电信号向保险丝35施加的情况下,如曲线图可知,保险丝35会在比通电时间I1短的通电时间TB熔断。此外,可熔断通电信号的通电电流IB被设定为,使通电时间TB充分小于通电时间I1
因此,在最小熔断电流区域中,根据保险丝35的熔断特性曲线G的特性,电流值的变动较小。因此,在最小熔断电流区域设定特性点P1,并相对于特性点P1的电流值使不熔断通电信号及可熔断通电信号的电压不同,由此,能够适当地判别熔断特性曲线不同的保险丝。
<控制电路90与单元侧电路80的结构>
参照图5对判定更换单元是否为特定更换单元的控制电路90及单元侧电路8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5是用于说明控制电路90与单元侧电路80的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本实施方式中,连接有上述保险丝35的单元侧电路80安装于墨粉单元30。单元侧电路80通过连接器75与装置主体3的控制电路90电连接。如图4所示,控制电路90具有:控制部91、存储部92、D/A转换部93、波形生成部94、电压电流转换部95、判定信号转换部96。
控制部91将通过组合不熔断通电信号和可熔断通电信号而成的信号列施加于保险丝35,并分别检测保险丝35有无因施加了不熔断通电信号而熔断及保险丝35有无因施加了可熔断通电信号而熔断。然后,控制部91基于保险丝35有无熔断的检测结果,对安装于拆装部70的墨粉单元30是否为正品(特定更换单元)进行判定。
控制部91将数字电压信号向D/A转换部93输出。另外,控制部91向波形生成部94输出通电时间信号,该通电时间信号用于决定向保险丝35发送的通电信号的通电时间、通电时刻。数字电压信号、通电时间信号基于存储在存储部92中的通电信号信息而被设定。
存储部92存储有控制部91所执行的程序、控制部91进行控制时利用的数据。另外,存储部92存储与施加在更换单元即墨粉单元30的保险丝35上的通电信号有关的通电信号信息。具体而言,存储部92存储通电信号图案各不相同的多个信号列数据。
图6是表示存储部92所存储的通电信号信息的一例的图。通电信号信息是使信号列编号n与信号列数据相对应的信息。信号列编号n是对所存储的多个信号列中实际施加于保险丝35的通电信号进行特定的编号(1~N)。信号列数据是对各信号列编号n设定一个的数据。信号列数据由信号配列编号m、电压符号V(n,m)、通电时间符号T(n,m)、对照符号J(n,m)构成。此外,图6中,为了方便说明,省略了与信号列编号2~N-1对应的信号列数据。
信号配列编号m表示构成信号列的可熔断通电信号与不熔断通电信号在信号列中的配列位置。电压符号V(n,m)表示决定从控制部91向D/A转换部93输出的电压的值。基于电压符号V(n,m)的值,决定可熔断通电信号的通电电流值或不熔断通电信号的通电电流值。通电时间符号T(n,m)是用于决定从控制部91向波形生成部94输出的信号的数值。基于通电时间符号T(n,m)的数值,决定通电信号的通电时间等。
对照符号J(n,m)是表示保险丝35熔断或不熔断的符号。对照符号J(n,m)的符号在这里为0或1。对照符号J(n,m)=1表示熔断,对照符号J(n,m)=0表示不熔断。即,存储部92存储保险丝35有无熔断的设定信息,该保险丝35有无熔断的设定信息与向保险丝35施加可熔断通电信号和施加不熔断通电信号分别对应。
回到图5,D/A转换部93将从控制部91输入的数字电压信号转换成模拟电压信号。D/A转换部93将转换后的模拟电压信号向波形生成部94输出。
波形生成部94生成使从D/A转换部93输入的模拟电压信号和从控制部91输入的通电时间信号同步后的电压信号波形。波形生成部94将生成的电压信号波形向电压电流转换部95输出。此外,D/A转换部93及波形生成部94由例如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信号输出电路和平滑电路构成。
电压电流转换部95根据从波形生成部94输入的电压信号波形而将其转换成预定的电流信号波形。电压电流转换部95将转换后的电流信号波形作为通电信号,通过连接器75向单元侧电路80输出。
参照图7说明单元侧电路80的结构。图7是表示单元侧电路80的结构的电路图。单元侧电路80具有:输入端子A、输出端子B、电源端子C、和保险丝35。在输出端子B和保险丝35之间设有下拉电阻,该下拉电阻的一端通过端子F连接于装置主体3侧的地线。
输入端子A通过连接器75与控制电路90的电压电流转换部95连接。输入端子A输入有来自电压电流转换部95的通电信号。保险丝35串联地连接在输入端子A与电源端子C之间,其中,电源端子C连接于装置主体3的电源部97,保险丝35从输入端子A接收通电信号。
保险丝35接收从控制电路90输入的第1通电信号即不熔断通电信号和第2通电信号即可熔断通电信号,所述第1通电信号即不熔断通电信号对应于不使保险丝35熔断的第1电流供给状态,所述第2通电信号即可熔断通电信号对应于使保险丝35熔断的第2电流供给状态。而且,在通电信号为可熔断通电信号的情况下,保险丝35会熔断,在通电信号为不熔断通电信号的情况下,保险丝35不会熔断。保险丝35没熔断的状态下的端子38间电压比保险丝35熔断后状态下的端子38间电压大。
参照图8说明施加在保险丝35上的信号列。图8是表示施加在保险丝35上的信号列1的一例的图。信号列1基于与图4所示的特性点P1对应的通电时间T1及通电电流I1而被设定。信号列1由五个通电信号M1~M5构成,以通电信号M1、通电信号M2、···、通电信号M5的顺序施加在保险丝35上。通电信号M4为可熔断通电信号,具有通电电流IB、通电时间T1。通电信号M1、M2、M3、M5为不熔断通电信号,分别具有通电电流IA、通电时间T1
这里,信号列1基于图6的信号列编号n=1的信号列数据(信号配列编号m为1~5)构成。具体而言,通电信号M1基于图6的信号配列信号m=1的行所记载的数据构成,通电信号M2基于信号配列信号m=2的行所记载的数据构成。此时,在与信号列1对应的对照符号J中,对相当于可熔断通电信号即通电信号M4(m=4)的对照符号J(1,4)及相当于配列在可熔断通电信号M4以后的通电信号M5的J(1,5)分配1(熔断)。而对相当于其他三个通电信号M1~M3的对照符号J(1,1)、J(1,2)、J(1,3)分配0(不熔断)。
本实施方式中,信号列从存储部92中所存储的多个信号列数据中被选择并被施加于保险丝35。此时,控制部91从多个信号列中随机选择一个信号列,并施加于保险丝35。例如,控制部91活用与随机数相关的软件来决定信号列编号n,由此能够随机选择信号列。因此,对从多个信号列中选择的信号列进行解析比较困难。这里,虽然选择一个信号列,但还可以随机选择多个信号列。
另外,如图8可知,控制部91在将至少一个不熔断通电信号(这里为三个不熔断通电信号)施加在保险丝35上后,将可熔断通电信号施加于保险丝35。由此,能够可靠地检测保险丝35有无因不熔断通电信号而熔断、及保险丝35有无因可熔断通电信号而熔断的情况。
回到图7,输出端子B通过连接器75与控制电路90的判定信号转换部96(图5)连接。输出端子B通过连接器75向判定信号转换部96输出与保险丝35没熔断时的端子38间电压对应的第1电压信号、和与保险丝35熔断时的端子38间电压对应的第2电压信号。本实施方式中,第1电压信号具有与从电源部97施加在电源端子C上的电压大致相等的电压。另外,第2电压信号具有与地线电压大致相等的电压。
本实施方式中,图8中由虚线包围的区域成为与保险丝35连接的电压信号输出部82。电压信号输出部82具有在保险丝35没有熔断的状态下将第1电压信号向装置主体3的控制电路90输出、在保险丝35熔断的状态下将第2电压信号向装置主体3的控制电路90输出的功能。
回到图5,控制电路90的判定信号转换部96将从单元侧电路80(具体而言为输出端子B)输入的电压信号转换成控制部91可判定的电压信号(即判定信号)。判定信号转换部96将转换后的判定信号向控制部91输出。
图9是表示判定信号转换部96的结构的一例的电路图。判定信号转换部96具有输入端子D和输出端子E。从单元侧电路80向输入端子D输入与保险丝35没有熔断的状态对应的第1电压信号、和与保险丝35熔断的状态对应的第2电压信号。被输入的第1电压信号被转换为比控制部91能够判定ON/OFF的阈值电压充分大的第1转换信号,第2电压信号被转换为比阈值电压充分小的第2转换信号。输出端子E将第1转换信号和第2转换信号向控制部91输出。
控制部91基于所输入的第1转换信号和第2转换信号来检测保险丝35有无熔断,并判定墨粉单元30是否为正品。例如,控制部91在检测出保险丝35没有因施加不熔断通电信号而熔断、且保险丝35因施加可熔断通电信号而熔断的情况下,判定安装于拆装部70的墨粉单元30为特定更换单元(正品)。另一方面,控制部91在检测出保险丝35因施加不熔断通电信号而熔断的情况下,或在检测出保险丝35没有因施加可熔断通电信号而熔断的情况下,判定安装于拆装部70的墨粉单元30为特定更换单元以外的更换单元(非正品)。由此,能够根据对保险丝35相对于通电信号的施加有无熔断的情况进行的检测来判定墨粉单元30是正品还是非正品。
另外,控制部91将保险丝35有无熔断的检测结果与存储在存储部92中的对照符号J(n,m)进行对照,判定安装于拆装部70的墨粉单元30是否为正品。具体而言,在有无熔断的检测结果与对照符号J(n,m)一致的情况下,控制部91判定墨粉单元30为正品,在有无熔断的检测结果与对照符号J(n,m)不一致的情况下,控制部91判定墨粉单元30为非正品。由此,能够简单且适当地判定墨粉单元30是正品还是非正品。
本实施方式中,在墨粉单元30安装于拆装部70上时,控制部91基于从墨粉单元30输入的信号是第1电压信号还是第2电压信号,来检测墨粉单元30的保险丝35的端子38间电压,并判定保险丝35有无熔断。而且,控制部91在判定为保险丝35没有熔断的情况下,向保险丝35施加不熔断通电信号和可熔断通电信号,并判定墨粉单元30是否为正品。由此,没必要对保险丝35熔断的非正品墨粉单元30进行判定处理。
<安装更换单元时的判定处理>
参照图10及图11,对向拆装部安装更换单元时的判定处理进行说明。以下,作为更换单元,以墨粉单元30为例对所更换的墨粉单元30是正品还是非正品的判定处理进行说明。
图10是表示将墨粉单元30安装在拆装部70上时图像形成装置1的动作例的流程图。图10所示的流程图从墨粉单元30内的墨粉被消耗并成为预定量以下,通过未图示的传感器(该传感器安装于墨粉单元30的内部)检测出“墨粉已空”的时候开始(步骤S102)。若检测出“墨粉已空”,则控制电路90在未图示的操作面板上进行催促更换墨粉单元30的显示。
用户根据操作面板上显示的内容,拆下安装于拆装部70的墨粉单元30,并将新的墨粉单元30安装在拆装部70上(步骤S104)。若通过传感器等检测出在拆装部70上安装了墨粉单元30,在开始图像形成动作前,控制电路90检测墨粉单元30的保险丝35是否熔断(步骤S106)。控制电路90能够基于从单元侧电路80输出的、与保险丝35的端子38间电压相应的信号的电压的大小来判定保险丝35是否熔断。
在步骤S106中判定为保险丝35熔断的情况下(“是”),控制电路90判定安装在拆装部70上的墨粉单元30为非正品(步骤S110)。而且,控制电路90会在例如操作面板上进行所安装的墨粉单元30为非正品的显示。
另一方面,在步骤S106中判定为保险丝35没有熔断的情况下(“否”),控制电路90执行图11所示的墨粉单元30的检测、判定处理(步骤S108)。由此,能够判定安装在拆装部70上的墨粉单元30是正品还是非正品。
图11是表示墨粉单元30的检测、判定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首先,控制电路90开始通电信号的输出(步骤S202)。接下来,控制电路90决定信号列编号n(步骤S204)。这里,施加在保险丝35上的信号列是图8所示的信号列1。这样,信号列编号n为“1”,信号配列编号M为“5”。
接下来,控制电路90将信号配列编号m设置成“1”(步骤S206)。然后,控制电路90判定信号配列编号m的值是否为M(=5)以下(步骤S208)。这里,由于信号配列编号m为“1”,因此,控制电路90将与电压符号V(1,1)对应的数字电压信号通过D/A转换部93转换成模拟电压信号,并向波形生成部94输出(步骤S210)。另外,控制电路90将与通电时间符号T(1,1)对应的通电时间信号向波形生成部94输出(步骤S212)。波形生成部94生成使模拟电压信号与通电时间信号同步后的电压信号波形。
接下来,控制电路90将通过电压电流转换部95使电压信号波形转换成电流信号波形的通电信号M1通过单元侧电路80向保险丝35施加(步骤S214)。保险丝35接收通电信号M1,熔断或不熔断。
然后,控制电路90取得从单元侧电路80接收了通电信号M1后的保险丝35的端子38间的电压信号(步骤S216)。即,控制电路90取得与保险丝35没有熔断的电压对应的第1电压信号、或与保险丝35熔断后的电压对应的第2电压信号。控制电路90基于所取得的电压信号判定保险丝35有无熔断(步骤S218)。
由于通电信号M1为不熔断通电信号,因此,预先存储于存储部92的对照符号J(1,1)的值为“0”。在从单元侧电路80接收到第2电压信号的情况下,由于在步骤S218中检测结果与对照符号J(1,1)不一致,因此,控制电路90判定所更换的墨粉单元30为非正品(步骤S224)。在判定为非正品的情况下,控制电路90在例如操作面板上进行所安装的墨粉单元30为非正品的显示。另外,控制电路90还进行督促更换正品墨粉单元30的显示、执行进行变更的处理以使图像形成装置1的动作条件与非正品对应。
另一方面,在从单元侧电路80接收第1电压信号的情况下,控制电路90在步骤S218中判定检测结果与对照符号J(1,1)一致,并将m的值设为“2”(步骤S220)。然后,控制电路90返回步骤S208的处理,重复步骤S208~S218的处理。
在图8所示的信号列1中,被施加在第4个上的通电信号M4为可熔断通电信号。因此,在墨粉单元30为正品的情况下,当在保险丝35上施加通电信号M2、M3时保险丝35不会熔断,在m=2、m=3的例行程序中检测结果与对照符号一致。其后,当在保险丝35上施加通电信号M4时保险丝35熔断,在m=4的例行程序中检测结果与对照符号J(1,4)一致。即,控制电路90根据信号列1中所包含的最初的可熔断通电信号判断为已熔断。
信号列1中,施加在第5个上的通电信号M5为不熔断通电信号,但由于为通电信号M4以后的通电信号,因此,在存储部92中存储有对照符号J(1,5)为“1”(熔断)。因此,在m=5的例行程序中,检测结果与对照符号J(1,4)一致,控制电路90在判定m=M+1(=6)的时刻,判定墨粉单元30为正品(步骤S222)。
此外,上述说明中,在m=4的例行程序中判定了保险丝35已熔断后,进行m=5的例行程序,但不限于此,还可以不进行m=5的例行程序。即,在墨粉单元30为正品的情况下,在m=4的例行程序中若保险丝35熔断则能够确定墨粉单元30为正品,因此,也可以不进行m=5的例行程序。即,可以在将信号列所包含的全部通电信号施加于保险丝35之前,在能够确定墨粉单元是正品还是非正品的阶段,结束图11的处理。
上述说明中,可熔断通电信号构成为信号列的第4个,但不限于此,还可以构成为信号列的第2个或第3个。另外,上述中,信号列含有五个通电信号,但不限于此,信号列所含有的通电信号的数量可以为2个~4个中的任意数量。另外,信号列包含一个可熔断通电信号,但不限于此,还可以包含多个可熔断通电信号。
另外,上述说明中,将含有可熔断通电信号和不熔断通电信号的信号列施加于保险丝35,但不限于此。例如,可熔断通电信号与不熔断通电信号还可以不构成信号列,而被单独地施加于保险丝35。
<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将不熔断通电信号与可熔断通电信号施加于保险丝35,并分别检测保险丝35有无因不熔断通电信号而熔断及保险丝35有无因可熔断通电信号而熔断。而且,图像形成装置1基于有无熔断的检测结果,对安装在拆装部70上的更换单元即墨粉单元是否为特定更换单元(正品或非正品)进行判定。
根据该结构,即使对于供应商来说,不利用存储于以往的墨粉单元上所搭载的存储芯片中的存储器信息,而通过利用具有模拟特性的保险丝35的熔断特性,实际上对施加于搭载在墨粉单元30上的保险丝35的通电信号(即,电流值不同的不熔断通电信号及可熔断通电信号)进行解析也很困难。尤其因现实的制约而难以检测实际施加于保险丝35上的通电信号的电流值及通电时间。另外,通过变更保险丝35的熔断特性曲线上的特性点的位置、和对应于特性点的可熔断通电信号及不熔断通电信号,能够灵活地变更判定基准。其结果,能够适当地判断安装在拆装部70上的墨粉单元30是正品还是非正品。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通过组合可熔断通电信号和不熔断通电信号而成的信号列施加于保险丝35,所以,供应商难以解析通电信息。而且,由于将从存储于存储部92的多个信号列中随机选择的信号列施加于保险丝35,因此,供应商对通电信息的解析变得更加困难。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能够适当地判定安装在拆装部70上的墨粉单元30是正品还是非正品,因此,能够伴随墨粉单元30的更换而适当地对图像形成条件、图像形成装置1的动作条件进行管理。由此,即使在安装了非正品的墨粉单元30的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1也能够以与非正品对应的合适的动作条件进行图像形成。其结果,能够确保图像品质、维护图像形成装置1,能够减小用户等的损失。
<变形例>
上述说明中,控制部91相对于图4所示熔断特性曲线上的一个特性点P1设定可熔断通电信号及不熔断通电信号,但不限于此。例如,控制部91还可以基于分别对应于两个特性点的电流值及通电时间设定可熔断通电信号及不熔断通电信号。
(第1变形例)
图12是用于说明第1变形例的可熔断通电信号及不熔断通电信号的图。在第1变形例中,相对于最小熔断电流区域的特性点P2和电流值比特性点P2大的特性点P3设定可熔断通电信号及不熔断通电信号。
具体来说,如图12所示,对应于特性点P2的点P22的可熔断通电信号由特性点P2的通电时间T2和比特性点P2的通电电流I2大的I22构成。对应于特性点P2的点P21的不熔断通电信号由特性点P2的通电时间T2和比特性点P2的通电电流I2小的I21构成。同样,对应于特性点P3的点P32的可熔断通电信号由特性点P3的通电时间T3和比特性点P3的通电电流I3大的I32构成。对应于特性点P3的点P31的不熔断通电信号由特性点P3的通电时间T3和比特性点P3的通电电流I3小的I31构成。此外,在第1变形例中,特性点P3相当于第1特性点,特性点P2相当于第2特性点。
图13是表示第1变形例的信号列的图。图13(a)是表示通过组合对应于图12的特性点P2的可熔断通电信号及不熔断通电信号而成的信号列2的图。图13(b)是表示通过组合对应于图12的特性点P3的可熔断通电信号及不熔断通电信号而成的信号列3的图。信号列2中,通电信号M21、M22、M23、M25为不熔断通电信号,通电信号M24为可熔断通电信号。同样,信号列3中,通电信号M31、M32、M33、M35为不熔断通电信号,通电信号M34为可熔断通电信号。
控制部91将信号列2及信号列3施加于保险丝35。例如,控制部91交替地施加信号列2的通电信号和信号列3的通电信号(例如,以通电信号M21、M31、M22、M32、M23、···的顺序施加),从而来检测保险丝35有无熔断。这样,通过与多个特性点对应地施加通电信号,即使是最小熔断电流区域的电流值与正品相同的非正品,通过与特性点P3对应的信号列3,也能够适当地判定出为非正品。
此外,上述说明中,对于两个特性点P2、P3设定了可熔断通电信号及不熔断通电信号,但不限于此,还可以对三个以上的特性点设定可熔断通电信号及不熔断通电信号。
(第2变形例)
图14是用于说明第2变形例的可熔断通电信号及不熔断通电信号的图。第2变形例中,对于最小熔断电流区域的特性点P4设定可熔断通电信号,对于电流值比特性点P2大的特性点P5设定不熔断通电信号。
具体而言,如图14所示,点P42的可熔断通电信号由特性点P4的通电时间T4和比特性点P4的通电电流I4大的I42构成。点P51的不熔断通电信号由特性点P5的通电时间T5和比特性点P5的通电电流I5小的I51构成。
图15是表示第2变形例的信号列的图。如图15所示,控制部91将通过组合图14的可熔断通电信号和不熔断通电信号而成的信号列4施加于保险丝35。在信号列4中,通电信号M41、M42、M43、M45为不熔断通电信号,通电信号M44为可熔断通电信号。
在第2变形例的情况下,使可熔断通电信号的通电电流比特性点P4的通电电流大,且使不熔断通电信号的通电电流比特性点P5的通电电流小,由此,能够适当地对具有特性点P4与特性点P5之间的倾斜较大的熔断特性曲线的保险丝35与其他的保险丝进行辨别。
尤其在安装有具有陡峭的熔断特性曲线的保险丝35的墨粉单元30为正品的情况下,由于能够容易地判定墨粉单元30是正品还是非正品,因此更有效。
(第3变形例)
上述说明中,使信号列的可熔断通电信号的电流值和不熔断通电信号的电流值分别为一个,但不限于此。例如,如图16所示,不熔断通电信号及可熔断通电信号的电流值还可以为多个。
图16是表示第3变形例的信号列的图。图16所示的信号列5包含五个通电信号,通电信号M51、M52、M53为不熔断通电信号,通电信号M54、M55为可熔断通电信号。五个通电信号相对于例如熔断特性曲线的一个特性点设定。如图16可知,通电信号M51、M52、M53、M54、M55的电流值各不相同且逐级设定。此外,五个通电信号的通电时间相同。
控制部91将构成信号列5的通电信号依次施加于保险丝35,来检测保险丝35有无熔断,从而判定墨粉单元30是正品还是非正品。由此,由于能够对电流值进行细分化并检测保险丝35有无熔断,因此,能够高精度地判定墨粉单元30是正品还是非正品。
此外,上述说明中,作为判定更换单元是否为特定更换单元的一例,说明了判定墨粉单元30是正品或非正品的判定,但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对墨粉单元是高精度图像形成用墨粉单元(特定更换单元)还是标准图像形成用墨粉单元进行判定。
另外,上述说明中,作为图像形成装置,以电子照相方式的打印机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图像形成装置还可以为复印机、传真机、复合机等。另外,打印机还可以为所谓喷墨打印机。
另外,上述说明中,装置主体3的控制电路90通过连接器75与作为更换单元的墨粉单元30的单元侧电路80连接,但不限于此。例如,控制电路90还可以与单元侧电路80无线连接。
以上,利用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自然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追加各种变更或改良。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的记载可明确,追加了这样的变更或改良后的方式能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附图标记说明
1 图像形成装置
30K、30Y、30M、30C 墨粉单元
35K、35Y、35M、35C 保险丝
70K,70Y,70M,70C 拆装部
80 单元侧电路
82 电压信号输出部
90 控制电路
91 控制部
92 存储部

Claims (14)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有:
拆装部,其中可拆装地安装更换单元,该更换单元具有能够在接受供电时熔断的保险丝;以及
控制部,对所述保险丝分别施加第1通电信号和第2通电信号,所述第1通电信号对应于不使特定更换单元的所述保险丝熔断的第1电流供给状态,所述第2通电信号对应于使所述特定更换单元的所述保险丝熔断的第2电流供给状态,
所述控制部在检测出所述保险丝没有因为施加所述第1通电信号而熔断、且所述保险丝因施加所述第2通电信号而熔断的情况下,判定安装在所述拆装部上的所述更换单元为所述特定更换单元;所述控制部在检测出所述保险丝因施加所述第1通电信号而熔断的情况下,或检测出所述保险丝没有因施加所述第2通电信号而熔断的情况下,判定安装在所述拆装部上的所述更换单元为所述特定更换单元以外的更换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向所述保险丝施加通过组合所述第1通电信号和所述第2通电信号所得到的信号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存储部,该存储部存储通电信号图案各不相同的多个所述信号列,
所述控制部从所述多个信号列中选择一个或多个信号列并将其施加给所述保险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从所述多个信号列中随机选择一个或多个信号列并将其施加给所述保险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以基于熔断特性曲线的电流值及通电时间来分别设定所述第1电流供给状态及所述第2电流供给状态,其中,所述熔断特性曲线表示熔断所述保险丝的电流值与通电时间的关系,
所述第1电流供给状态的通电时间与所述第2电流供给状态的通电时间相同,
所述第1电流供给状态的电流值与所述第2电流供给状态的电流值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将所述第1电流供给状态及所述第2电流供给状态的通电时间设定为与所述熔断特性曲线上的一个特性点所对应的通电时间相同,
所述控制部将所述第1电流供给状态的电流值设定为比所述特性点所对应的电流值小,
所述控制部将所述第2电流供给状态的电流值设定为比所述特性点所对应的电流值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熔断特性曲线上的第1特性点和第2特性点各自所对应的电流值及通电时间设定所述第1电流供给状态及所述第2电流供给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特性点所对应的电流值大于所述第2特性点所对应的电流值,
所述控制部将所述第1电流供给状态的电流值设定得比所述第1特性点所对应的电流值小,
所述控制部将所述第2电流供给状态的电流值设定得比所述第2特性点所对应的电流值大。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电流供给状态及所述第2电流供给状态的电流值分别为多个,
所述控制部对所述第1电流供给状态及所述第2电流供给状态的多个电流值实施逐级设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在将至少一个所述第1通电信号施加给所述保险丝后,向所述保险丝施加所述第2通电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更换单元被安装于所述拆装部时,所述控制部通过检测所述更换单元的所述保险丝的端子间电压,从而判定所述保险丝有无熔断,
所述控制部在判定为所述保险丝没有熔断的情况下,通过向所述保险丝施加所述第1通电信号与所述第2通电信号来判定所述更换单元是否为所述特定更换单元。
12.一种更换单元,其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上,其特征在于,
具有:能够在接受供电时熔断的保险丝;以及
与所述保险丝连接的电压信号输出部,
所述保险丝接受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输入的通过组合第1通电信号和第2通电信号所得到的通电信号列,所述第1通电信号对应于不使特定更换单元的所述保险丝熔断的第1电流供给状态,所述第2通电信号对应于使所述特定更换单元的所述保险丝熔断的第2电流供给状态,
所述电压信号输出部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分别输出第1电压信号和第2电压信号,所述第1电压信号对应于因施加所述通电信号列中的所述第1通电信号而在所述保险丝的端子间产生的电压,所述第2电压信号对应于因施加所述通电信号列中的所述第2通电信号而在所述保险丝的端子间产生的电压,
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在借助于所述第1电压信号和所述第2电压信号检测出所述保险丝没有因为施加所述第1通电信号而熔断、且所述保险丝因施加所述第2通电信号而熔断的情况下,判定安装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上的更换单元为所述特定更换单元,在检测出所述保险丝因施加所述第1通电信号而熔断的情况下,或检测出所述保险丝没有因施加所述第2通电信号而熔断的情况下,判定安装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上的更换单元为所述特定更换单元以外的更换单元。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更换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电信号列是通过组合多个所述第1通电信号和一个所述第2通电信号所得到的信号列。
14.一种更换单元的判定方法,所述更换单元具有能够在接受供电时熔断的保险丝并且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判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分别向所述保险丝施加第1通电信号和第2通电信号,其中,所述第1通电信号对应于不使特定更换单元的所述保险丝熔断的第1电流供给状态,所述第2通电信号对应于使所述特定更换单元的所述保险丝熔断的第2电流供给状态;
在检测出所述保险丝没有因为施加所述第1通电信号而熔断、且所述保险丝因施加所述第2通电信号而熔断的情况下,判定安装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上的所述更换单元为所述特定更换单元;在检测出所述保险丝因施加所述第1通电信号而熔断的情况下,或检测出所述保险丝没有因施加所述第2通电信号而熔断的情况下,判定安装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上的所述更换单元为所述特定更换单元以外的更换单元。
CN201480082675.3A 2014-10-17 2014-10-17 图像形成装置、更换单元及更换单元判定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7964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4/077713 WO2016059726A1 (ja) 2014-10-17 2014-10-17 画像形成装置、交換ユニット及び交換ユニット判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96410A CN106796410A (zh) 2017-05-31
CN106796410B true CN106796410B (zh) 2018-10-02

Family

ID=55746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82675.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796410B (zh) 2014-10-17 2014-10-17 图像形成装置、更换单元及更换单元判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891575B2 (zh)
EP (1) EP3208661B1 (zh)
JP (1) JP6030761B2 (zh)
CN (1) CN106796410B (zh)
CA (1) CA2965219C (zh)
WO (1) WO201605972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75614B2 (en) * 2020-03-06 2021-11-16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controls a fixing temperature of a toner cartridg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1919A (zh) * 1998-09-15 2000-05-0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影仪的更换识别装置及其方法
CN201069517Y (zh) * 2007-08-07 2008-06-04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碳粉盒芯片
CN201859309U (zh) * 2010-10-28 2011-06-08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芯片复位装置、处理盒芯片及处理盒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54519B2 (ja) * 1991-08-06 2001-04-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のユニット交換検知手段
JPH06118736A (ja) * 1992-09-30 1994-04-28 Star Micronics Co Ltd 電子写真装置
JPH07152289A (ja) * 1993-11-30 1995-06-16 Casio Electron Mfg Co Ltd 新旧ユニット識別装置
JPH0883024A (ja) * 1994-09-13 1996-03-26 Tec Corp ドラム寿命管理装置
JP3721749B2 (ja) 1997-11-12 2005-11-30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の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のユニット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ユニット検出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ユニット検出方法
US6494562B1 (en) * 1998-09-03 2002-12-17 Hewlett-Packard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dentifying a sales channel
US7206524B2 (en) 2004-05-17 2007-04-17 Fuji Xerox Co., Ltd.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having a replacement unit mounted therein
JP4561966B2 (ja) 2004-05-17 2010-10-1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交換ユニットが装着され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4137088B2 (ja) * 2004-06-02 2008-08-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ヘッド基板、記録ヘッド、ヘッドカートリッジ、記録装置、及び情報入出力方法
KR20100082201A (ko) * 2009-01-08 2010-07-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및 화상형성장치의 제어방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1919A (zh) * 1998-09-15 2000-05-0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影仪的更换识别装置及其方法
CN201069517Y (zh) * 2007-08-07 2008-06-04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碳粉盒芯片
CN201859309U (zh) * 2010-10-28 2011-06-08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芯片复位装置、处理盒芯片及处理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08661A4 (en) 2018-05-23
CA2965219A1 (en) 2016-04-21
JPWO2016059726A1 (ja) 2017-04-27
WO2016059726A1 (ja) 2016-04-21
EP3208661B1 (en) 2019-05-29
US20170261911A1 (en) 2017-09-14
EP3208661A1 (en) 2017-08-23
CA2965219C (en) 2018-05-08
JP6030761B2 (ja) 2016-11-24
CN106796410A (zh) 2017-05-31
US9891575B2 (en) 2018-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50240B2 (ja) ディジタル印刷装置における交換可能モジュールの処理システム
EP1591841B1 (en)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oner age and a method for calculating carrier age for use in print engine diagnostics
US6047142A (en) Toner age calculation in print engine diagnostic
JP2017138501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感光体膜厚取得方法
US6871029B2 (en) Process for minimizing toner usage in minimum area coverage patches and minimizing toner churning
CN106796410B (zh) 图像形成装置、更换单元及更换单元判定方法
US8217974B2 (en) Customer replaceable unit with high voltage power supply
JP200828161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61887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image forming units for forming developer images
US900222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nomaly detection for charging members
US8446635B2 (en) Return label generation
US891390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9216784A (ja) 画像形成装置、清掃装置及び作像装置
JP501890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動作確認方法、画像形成装置の動作確認プログラム
JP6280238B1 (ja) 画像形成装置、交換ユニット及び交換ユニット判定方法
JP201611486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51418A (ja) 画像形成装置、交換ユニット、及び交換ユニットの判定方法
JP2018066929A (ja) 画像形成装置、交換ユニットセットの製造方法、及び交換ユニットの判定方法
CN106292228A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7865098B2 (en) Smart developer cycle up
JP2002116599A (ja) 画像形成方式
JP200825021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8178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7976883A (zh) 图像形成设备和方法
JP2018025607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002

Termination date: 2021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