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96037A - 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96037A
CN106796037A CN201580042872.7A CN201580042872A CN106796037A CN 106796037 A CN106796037 A CN 106796037A CN 201580042872 A CN201580042872 A CN 201580042872A CN 106796037 A CN106796037 A CN 1067960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ing
lid
outdoor unit
shutter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4287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96037B (zh
Inventor
浜口理
濑津道生
上野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riority to CN20191119972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06460B/zh
Publication of CN1067960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960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960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960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20Electric components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24Cooling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26Refrigerant piping
    • F24F1/34Protection means thereof, e.g. covers for refrigerant pip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40Vibration or noise prevention at outdoo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46Component arrangements in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48Component arrangements in separate outdoor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airflow, e.g. inlet or outlet airflo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56Casing or covers of 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fan guards
    • F24F1/58Separate protective covers for outdoor units, e.g. solar guards, snow shields or camoufl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其设置有:下方肋(第一遮挡部)(69),在吸气孔(64)的下方堵塞盖(60)和遮挡板(71)之间;遮挡部(第二遮挡部)(72),在通气孔(54)的下方堵塞遮挡板(61)和箱体(11)之间;以及遮挡部(第三遮挡部)(73),在遮挡板(71)上端的上方堵塞盖(60)和箱体(11)之间,从吸气孔(64)流入的气流在沿着遮挡板(61)上升之后,在遮挡板(61)的上端和第三遮挡部(73)之间向下方弯曲,沿着遮挡板(61)下降并被朝向通气孔(54)引导。

Description

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以往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上述室外机在箱体内设置有压缩机、热交换器、送风机和电气部。电气部具有电路基板并与压缩机和送风机电连接。在箱体的一个侧面上设置有连接空调用的制冷剂配管的配管连接部,包括配管连接部的箱体的侧面被树脂制的盖覆盖。在盖的背面侧下部开设有引出口,该引出口用于将与配管连接部连接的制冷剂配管向盖的外部引出。
此外,为了提高设置在箱体内的电气部的冷却效果,在箱体的侧面开设有通气孔,并且在盖上设置有吸气孔。在通气孔和吸气孔之间设置有遮挡板,从吸气孔流入的气流沿着遮挡板的外表面下降之后,沿着遮挡板的内表面上升并流入通气孔。此外,在盖的上部设置有把手用的凹部。另外,将设置在盖的内表面的卡合爪插入箱体的侧面上形成的狭缝状的卡合孔并进行滑动,将盖固定于箱体。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391368号
按照上述以往的室外机,存在如下问题:当强风压施加到引出口时,从引出口进入盖内的雨滴和尘埃随着气流通过通气孔进入箱体内,导致电气部的电气系统发生故障。
此外,还存在如下问题:将手指插入盖上部设置的把手用的凹部来搬运室外机时,因室外机的重量而导致盖变形,在盖和箱体之间产生间隙,雨滴和尘埃进入盖内。
此外,还存在如下问题:将卡合爪插入卡合孔后使盖滑动时,在卡合孔处产生间隙,箱体内部的噪声通过该间隙向外部泄漏。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能够使外部空气流入箱体内来提高电气部的冷却效果,并且能够防止雨滴和尘埃进入箱体内。
此外,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在搬运室外机时,固定在箱体的一个侧面上的盖的上部所设置的把手用的凹部不容易变形。
此外,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能够防止箱体内部的噪声通过卡合孔的间隙向外部泄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在箱体内配置有压缩机、热交换器、送风机和电气部,所述电气部具有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送风机连接的电路基板,所述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箱体的一个侧面上形成有连接制冷剂配管的配管连接部和在所述配管连接部的上方开口的通气孔,并且设置有:盖,覆盖所述通气孔和所述配管连接部,并且开设有吸气孔和所述制冷剂配管的引出口;遮挡板,直立设置在所述通气孔和所述吸气孔之间,上端配置成比所述通气孔和所述吸气孔更靠上方;第一遮挡部,在所述吸气孔的下方堵塞所述盖和所述遮挡板之间;第二遮挡部,在所述通气孔的下方堵塞所述遮挡板和所述箱体之间;以及第三遮挡部,在所述遮挡板的上端的上方堵塞所述盖和所述箱体之间,从所述吸气孔流入的气流在沿着所述遮挡板上升之后,在所述遮挡板的上端和第三遮挡部之间向下方弯曲,沿着所述遮挡板下降并被朝向所述通气孔引导。
按照上述结构,从引出口进入盖内的雨滴和尘埃被第一、第二、第三遮挡部遮挡,不会到达通气孔。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结构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的基础上,包括引导部,所述引导部由从所述盖的内表面以下方敞开的コ形突出的肋形成,将从所述吸气孔流入的气流向下方引导,从所述引导部流出后的气流沿着所述遮挡板上升。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结构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的基础上,由所述遮挡板形成面向所述箱体的侧面的所述引导部的壁面。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结构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的基础上,包括金属制的防火板,所述防火板配置在所述盖的内表面侧,覆盖所述配管连接部,由所述防火板一体形成所述遮挡板。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结构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的基础上,所述箱体内由分隔壁分隔为热交换器室和机械室,所述热交换器室配置有所述送风机和所述热交换器,所述机械室配置有所述电气部和所述压缩机,并且通过设置于所述电气部的连通孔连通所述热交换器室和所述机械室。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在箱体内设置有压缩机、热交换器和送风机,所述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箱体的一个侧面的上部设置有开口部,并且在下部配置有连接制冷剂配管的配管连接部,覆盖所述配管连接部的盖上设置的把手用的凹部插入所述开口部,并且所述开口部的上壁与所述凹部的外壁抵接。
按照上述结构,将手指插入凹部并抬起室外机时,由手指从凹部内部支撑箱体的开口部的上壁。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结构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的基础上,所述开口部的上壁形成有向所述箱体的内部弯曲的弯曲部,所述弯曲部和所述凹部的外壁呈面接触。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结构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的基础上,所述弯曲部朝向所述箱体的内侧向上方倾斜。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结构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的基础上,在将所述凹部插入所述开口部之后,将所述盖向上方滑动并固定于所述箱体。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结构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的基础上,所述箱体内部的布线通过所述开口部和所述凹部的间隙向所述箱体和所述盖之间引出。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在箱体内设置有压缩机、热交换器和送风机,所述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的特征在于,具有配管连接部和覆盖所述配管连接部的盖,所述配管连接部配置在所述箱体的一个侧面,连接制冷剂配管,将设置在所述盖的内表面上的卡合爪插入所述箱体的侧面上形成的狭缝状的卡合孔并进行滑动,将所述盖固定于所述箱体,在所述盖的内表面上形成有配置在周部且与所述箱体抵接的环状的外周肋、以及与所述外周肋以相同高度突出的遮挡肋,在所述盖被固定时,所述遮挡部包围所述卡合孔的周围。
按照上述结构,利用遮挡部遮挡通过卡合孔的间隙流入箱体的侧面与盖的内表面之间的气流,使气流不在箱体的侧面与盖的内表面之间流通,上述间隙在将卡合爪插入卡合孔并进行滑动时产生。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结构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的基础上,由所述外周肋形成所述遮挡部的一部分。
按照本发明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遮挡板的上端配置成比通气孔和吸气孔更靠上方,利用第一遮挡部堵塞盖和遮挡板之间,利用第二遮挡部堵塞遮挡板和箱体之间,利用第三遮挡部在遮挡板的上端的上方堵塞盖和箱体之间。并且,从吸气孔流入的气流沿着遮挡板上升之后,在遮挡板的上端和第三遮挡部之间向下方弯曲,沿着遮挡板下降并被朝向通气孔引导。由此,可以防止从引出口进入盖内的水滴和尘埃通过通气孔进入箱体内。
此外,按照本发明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将手指插入凹部并抬起室外机时,由手指从凹部内部支撑箱体的开口部的上壁。由此,可以降低向盖施加的室外机的重量,从而可以防止盖变形。
此外,按照本发明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可以利用遮挡部遮挡通过卡合孔的间隙流入箱体的侧面与盖的内表面之间的气流,使气流不会流入箱体的侧面与盖的内表面之间,上述间隙在将卡合爪插入卡合孔并进行滑动时产生。由此,可以防止产生噪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室外机的主视图。
图2是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室外机的背面侧表示右侧部的立体图。
图3是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室外机的背面侧表示左侧部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室外机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从右侧方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室外机的右侧部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从左侧方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室外机的右侧部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盖的内表面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盖的内表面的立体图。
图9是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室外机的气体流路的说明图。
图10是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室外机的气体流路的说明图。
图11是放大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卡合爪的立体图。
图12是放大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卡合爪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将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卡合爪插入卡合孔的状态的断面图。
图14是将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盖固定于箱体的状态下的把手用的凹部的主视断面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把手用的凹部的立体图。
图16是从背面侧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把手用的凹部的立体图。
图17是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室外机的气体流路的说明图。
图18是说明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室外机的气体流路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室外机
11 箱体
11R 右侧面板
12 排气口
12a 栅格
14 室外侧热交换器
16 室外侧送风机
20 分隔壁
21 热交换器室
22 机械室
24 热交换器
30 送风机
40 压缩机
41 排水口
50 电气部
51 翅片
52 配管连接部
52a 二通阀
52b 三通阀
53 开口部
53a 上壁
53b 弯曲部
54 通气孔
55 端子部
56 卡合孔
60 盖
63R 凹部
63RO 外壁
64 吸气孔
65 膨出部
65a 引出口
66 卡合爪
66a 外周肋
66b 遮挡部
66c 薄壁部
67 上方肋
68 侧方肋
69 下方肋(第一遮挡部)
70 防火板
71 遮挡板
72 遮挡部(第二遮挡部)
73 肋(第三遮挡部)
90 引导部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室外机10的主视图,图2、图3是从背面侧表示室外机10的右侧部、左侧部的立体图。室外机10包括长方体状的箱体11,箱体11在上部配置有上面板11U,在底部配置有底面板11D。此外,在箱体11的周面的前方配置有正面板11F,在后方配置有背面板11B。此外,在左侧方配置有左侧面板11L,在右侧方配置有右侧面板11R。左侧面板11L和右侧面板11R从上面观察形成为L形,一部分向背面侧弯曲。
在箱体11的正面板11F的中央部开设有排气口12,排气口12安装有圆形的栅格12a。在背面板11B开设有背面吸气口11BS,在左侧面板11L开设有左侧面吸气口11LS。此外,右侧面板11R在背面侧的一部分开设有右侧面吸气口11RS。左侧面吸气口11LS和右侧面吸气口11RS形成为格子状。此外,在右侧面板11R和左侧面板11L的上部分别设置有把手用的凹部63R、63L。
图4是室外机10的分解立体图,图5、图6是表示室外机10的右侧部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在图5、图6中未图示送风机30和压缩机40。在箱体11内部的背面侧配置有热交换器24。热交换器24的两端弯曲且热交换器24从上面观察形成为大体コ形(也可以是大体L形)。热交换器24与左侧面吸气口11LS、背面吸气口11BS和右侧面吸气口11RS相对配置,借助左侧面吸气口11LS、背面吸气口11BS和右侧面吸气口11RS向箱体11外部露出。
在箱体11内部,从底面板11D直立设置有分隔壁20,该分隔壁20将热交换器24分离隔开。分隔壁20从上面观察形成为L形,将送风机30和压缩机40之间隔开,并且通过绕回到压缩机40的背面侧而将热交换器24和压缩机40之间隔开。由此,借助分隔壁20将箱体11内分隔成热交换器室21和机械室22,热交换器室21在背面侧配置热交换器24,在前面侧配置送风机30。
如果驱动送风机30,则利用其吸引力使外部空气通过左侧面吸气口11LS、背面吸气口11BS和右侧面吸气口11RS流入热交换器室21内。流入的外部空气利用热交换器24进行热交换,并且使上述外部空气在热交换器室21内流通并从排气口12向外部吹出。
此外,机械室22上下隔开,在上部配置有电气部50,在下部配置有压缩机40。电气部50具有电路基板(未图示),并且与送风机30和压缩机40电连接。电气部50进行室外机10的运转控制。此外,在右侧面板11R的外表面配置有端子部55,该端子部55用于将电源线和/或控制线从室外机1的外部引入电气部50。
在电气部50的底面设置有散热器(未图示)。散热器在热交换器室21侧具有翅片51,翅片51向热交换器室21内露出。由此,利用在热交换器室21内流通的气流,对翅片51进行冷却。利用散热器和翅片51,对安装于电路基板的发热部件进行冷却。
在形成机械室22的侧壁的右侧面板11R上设置有通气孔54。此外,在电气部50设置有连通热交换器室21和机械室22的连通孔(未图示)。由此,如果驱动送风机30,则借助连通孔将机械室22的空气引入热交换器室21。可以利用上述吸引力通过通气孔54将外部空气吸引到机械室22内,从而可以提高电气部50的冷却效果。
在右侧面板11R的外表面上部开设有开口部53,在外表面下部配置有连接两根制冷剂配管(未图示)的配管连接部52。此外,在开口部53和配管连接部52之间配置有通气孔54。开口部53、配管连接部52和通气孔54被树脂制的盖60覆盖。此时,把手用的凹部63R的外壁63RO插入开口部53。
配管连接部52具有二通阀52a和三通阀52b,借助二通阀52a和三通阀52b连接制冷剂配管。在制冷运转时,与二通阀52a连接的制冷剂配管流动有液体制冷剂。另一方面,在制冷运转时,与三通阀52b连接的制冷剂配管流动有气体制冷剂。
图7、图8是表示盖60的内表面侧的立体图,图8表示将防火板70嵌合插入的状态。为了覆盖二通阀52a和三通阀52b,在盖60的下部形成有膨出的膨出部65,在膨出部65的背面侧开设有引出口65a。借助引出口65a将连接于配管连接部52的制冷剂配管和连接于端子部55的电源线和/或控制线向盖60的外侧引出。在盖60的上部设置有把手用的凹部63R,在凹部63R和膨出部65之间设置有与通气孔54连通的吸气孔64。
在右侧面板11R和盖60之间配置有金属制的防火板70。为了覆盖配管连接部52,在防火板70的下部形成有膨出的膨出部75。防火板70的膨出部75嵌合插入盖60的膨出部65的内侧。在室外机10的周边发生火灾时,防火板61防止火焰从配管连接部52进入箱体11内。
在防火板70的上部,与防火板70一体地形成有遮挡板71。遮挡板71直立设置在通气孔54和吸气孔64之间,遮挡板71的上端位于比通气孔54和吸气孔64更靠上方的位置。
在盖60的内表面侧、且在吸气孔64的上方设置有上方肋67。在上方肋67的两端设置有侧方肋68,该侧方肋68经过吸气孔64的侧方并向下方延伸,上方肋67和侧方肋68形成为下方敞开的コ形。此外,在侧方肋68的下方设置有下方肋(第一遮挡部)69。上方肋67、侧方肋68和下方肋69从盖60的内表面突出并与遮挡板71的外表面抵接。
由此,形成引导部90(参照图9),该引导部90将上方肋67作为上壁,将侧方肋68作为侧壁,并且将遮挡板71的外表面的一部分作为周壁。引导部90将从吸气孔64流入的气流向遮挡板71的下方引导。此时,由于利用遮挡板72形成引导部90的壁面,所以能够缩短遮挡板72和盖60的内表面的距离。因此,可以实现室外机10的小型化。另外,防火板70和遮挡板71一体形成,利用防火板70堵塞盖60和遮挡板61之间时,也可以省略下方肋69。
在通气孔54的下方设置有堵塞遮挡板71和右侧面板11R之间的遮挡部(第二遮挡部)72。遮挡部72防止从引出口65a流入盖60内的雨滴和尘埃进入通气孔54。此外,在盖60的内表面侧设置有肋(第三遮挡部)73,该肋73配置在遮挡板71上端的上方,堵塞盖60和右侧面板11R之间。肋73防止流入盖60内的雨滴和尘埃通过开口部53进入箱体11内。
图9、图10是说明连通通气孔54和吸气孔64的气体流路A的说明图,图9是从内表面侧表示吸气孔64的盖60的俯视图。此外,图10是将盖60固定于右侧面板11R的状态下的气体流路A的主视断面图。从吸气孔64进入气体流路A的气流沿着引导部90下降。沿着引导部90下降并从引导部90流出的气流被下方肋69遮挡而沿着下方肋69向侧方流动。向侧方流动的气流绕回到侧方肋68的下端,并在侧方肋68的外侧沿着遮挡板71的外表面上升。
在侧方肋68的外侧上升的气流在遮挡板71的上端和肋(第三遮挡部)73之间弯曲而沿着遮挡板71的内侧下降,并且通过通气孔54流入箱体11内。通过使气体流路A上下多次弯曲,可以进一步减少从吸气孔64进入通气孔54的水滴。
图11、图12是放大表示卡合爪66的立体图和俯视图,图13是表示将卡合爪66插入卡合孔56的状态的断面图。在盖60的内表面的周向边缘设置有卡合爪66,将卡合爪66插入右侧面板11R上设置的狭缝状的卡合孔56并使盖60向上方滑动后,利用螺钉固定,将盖60固定于右侧面板11R(参照图5、图6)。
此时,在盖60的内表面设置有沿周部配置且突出的环状的外周肋66a(参照图7、图8),外周肋66a与右侧面板11R抵接。此外,在卡合爪66的周围形成有与外周肋66a以同一高度突出的遮挡肋66b,遮挡肋66b的一部分由外周肋66a形成。
将盖60固定于右侧面板11R时,遮挡肋66b配置在卡合孔56的周围。由此,利用遮挡肋66b遮挡通过卡合孔56的间隙S1向外部泄漏的噪声(箭头N),在将卡合爪66从箱体11的内部插入卡合孔56后并滑动时产生上述间隙S1。因此,可以防止在箱体11内部产生的驱动压缩机40等时产生的噪声通过间隙S1向外部泄漏。
另外,在卡合爪66和遮挡肋66b之间设置有凹状的薄壁部66c,防止成型时产生缩孔(凹部)。
图14是将盖60固定于右侧面板11R的状态下的凹部63R的主视断面图。将盖60固定于右侧面板11R时,把手用的凹部63的外壁63RO插入右侧面板11R上形成的开口部53。此时,凹部63R的外壁63RO与开口部53的上壁53a抵接。由此,将手指插入凹部63R并抬起室外机10时,由手指支撑开口部53的上壁53a。因此,可以降低向盖60施加的室外机10的重量,从而可以防止盖60变形。
此外,开口部53的上壁53a形成有向箱体11的内部弯曲的弯曲部53b,弯曲部53a和凹部63R的外壁63RO呈面接触。由此,能够在抬起室外机10时稳定地支撑上壁53a,从而可以进一步防止盖60变形。此外,弯曲部53a朝向箱体11的内侧向上方倾斜。由此,将手指插入凹部63R时,手指容易抓住凹部63R内,提高了搬运时的便利性。
此外,开口部53相对于凹部63R的外壁63RO在上下方向大幅度开口,将盖60沿右侧面板11R向上方滑动并进行固定时,在开口部53的下壁53c和凹部63R的外壁63RO之间产生间隙S2。由此,可以将电源线和/或控制线从电气部50通过间隙S2向端子部55引出。
图15、图16是设置于左侧面板11L的把手用的凹部63L的立体图。凹部63L由树脂制成,插入并固定在形成于左侧面板11L上部的开口部(未图示)。在凹部63L的周壁上,平行且并列地设置有多个上下延伸的狭缝状的贯通孔63LH2。此外,在凹部63L的底壁上,平行且并列地设置有多个前后延伸的狭缝状的贯通孔63LH1。由此,通过贯通孔63LH1、63LH2向箱体11内部吸入外部空气。因此,可以提高热交换器24的热交换率。
贯通孔63LH1、63LH2连续形成,各贯通孔63LH1、63LH2的背面侧在周围设置有加强用肋,对凹部63L的周壁和底壁进行加强。由此,可以防止抬起室外机10时导致凹部63L变形。
按照本实施方式,遮挡板71的上端配置成比通气孔54和吸气孔64更靠上方,利用下方肋(第一遮挡部)堵塞盖60和遮挡板71之间,利用遮挡部72(第二遮挡部)堵塞遮挡板71和箱体11之间。并且,从吸气孔64流入的气流沿着遮挡板71上升之后,在遮挡板71的上端和肋(第三遮挡部)73之间向下方弯曲,沿着遮挡板71下降并被朝向通气孔54引导。由此,可以防止水滴和尘埃从引出口65a进入通气孔54。
此外,由于利用盖60的肋形成有将从吸气孔64流入的气流向下方引导的引导部,所以能够使气体流路A上下多次弯曲,进一步减少从吸气孔64进入通气孔54的水滴。
此外,由于利用遮挡板72形成面向箱体11侧面的引导部的壁面,所以能够缩短遮挡板72与盖60的内表面的距离。因此,可以实现室外机10的小型化。
此外,通过具有配置在盖60的内表面侧并覆盖配管连接部52的金属制的防火板70,并且由防火板70一体形成遮挡板61,能够减少遮挡板61的部件个数而实现成本降低。
此外,利用设置于电气部50的连通孔(未图示)来连通热交换器室21和机械室22,如果驱动送风机30,则通过连通孔将机械室22的空气引入热交换器室21。利用上述吸引力,可以通过吸气孔64和通气孔54将外部空气吸入机械室22内,从而提高电气部50内部的冷却效果。
此外,通过将设置于盖60的把手用的凹部63R插入开口部11RS,并且使开口部11RS的上壁53a与凹部63R的外壁63RO抵接,从而在将手指插入凹部63R并抬起室外机10时,由手指支撑开口部53的上壁53a。因此,可以降低向盖60施加的室外机10的重量,从而可以防止盖60变形。
此外,开口部53的上壁53a形成有向箱体11的内部弯曲的弯曲部53b,弯曲部53b和凹部63R的外壁63RO呈面接触。由此,在抬起室外机10时稳定地支撑上壁53a,可以进一步防止盖60变形。
此外,通过使弯曲部53b朝向箱体11的内侧向上方倾斜,从而将手指插入凹部63R时,手指容易抓住凹部63R内,提高了搬运时的便利性。
将设置于盖60的内表面的卡合爪66插入箱体11的侧面上形成的狭缝状的卡合孔56并进行滑动,将盖60固定于箱体11,在盖60的内表面形成有包围外周并突出的外周肋66a、以及与外周肋66a以大体同一高度突出的遮挡肋66b,在固定盖60时,遮挡肋66b配置在卡合孔56的周围。由此,利用遮挡肋66b遮挡通过卡合孔56的间隙S1向外部泄漏的噪声(箭头N)。因此,可以防止在箱体11内部产生的驱动压缩机40等时产生的噪声通过间隙S1向外部泄漏。
<第二实施方式>
图17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室外机10的气体流路A的说明图。另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了说明。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未使上方肋67与遮挡板71抵接,遮挡板71的外表面未形成引导部90。
具体地说,利用引导板91形成引导部90,该引导板91从上方肋67的顶端向下方延伸,并且下端比吸气孔64位于下方。由此,从吸气孔64流入的气流沿着引导板91的外表面下降,并且在比引导板91的下端更靠下方绕回到引导板91的内表面并沿着遮挡板71的外表面上升。
<第三实施方式>
图18是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室外机10的气体流路A的说明图。另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了说明。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使防火板70弯曲来形成遮挡部72。由此,可以减少遮挡部72的部件个数来实现成本降低。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分离式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

Claims (12)

1.一种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在箱体内配置有压缩机、热交换器、送风机和电气部,所述电气部具有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送风机连接的电路基板,
所述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箱体的一个侧面上形成有连接制冷剂配管的配管连接部和在所述配管连接部的上方开口的通气孔,
并且设置有:
盖,覆盖所述通气孔和所述配管连接部,并且开设有吸气孔和所述制冷剂配管的引出口;
遮挡板,直立设置在所述通气孔和所述吸气孔之间,上端配置成比所述通气孔和所述吸气孔更靠上方;
第一遮挡部,在所述吸气孔的下方堵塞所述盖和所述遮挡板之间;
第二遮挡部,在所述通气孔的下方堵塞所述遮挡板和所述箱体之间;以及
第三遮挡部,在所述遮挡板的上端的上方堵塞所述盖和所述箱体之间,
从所述吸气孔流入的气流在沿着所述遮挡板上升之后,在所述遮挡板的上端和第三遮挡部之间向下方弯曲,沿着所述遮挡板下降并被朝向所述通气孔引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包括引导部,所述引导部由从所述盖的内表面以下方敞开的コ形突出的肋形成,将从所述吸气孔流入的气流向下方引导,
从所述引导部流出后的气流沿着所述遮挡板上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由所述遮挡板形成面向所述箱体的侧面的所述引导部的壁面。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包括金属制的防火板,所述防火板配置在所述盖的内表面侧,覆盖所述配管连接部,
由所述防火板一体形成所述遮挡板。
5.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由分隔壁分隔为热交换器室和机械室,所述热交换器室配置有所述送风机和所述热交换器,所述机械室配置有所述电气部和所述压缩机,并且通过设置于所述电气部的连通孔连通所述热交换器室和所述机械室。
6.一种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在箱体内设置有压缩机、热交换器和送风机,
所述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箱体的一个侧面的上部设置有开口部,并且在下部配置有连接制冷剂配管的配管连接部,覆盖所述配管连接部的盖上设置的把手用的凹部插入所述开口部,并且所述开口部的上壁与所述凹部的外壁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部的上壁形成有向所述箱体的内部弯曲的弯曲部,所述弯曲部和所述凹部的外壁呈面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部朝向所述箱体的内侧向上方倾斜。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凹部插入所述开口部之后,将所述盖向上方滑动并固定于所述箱体。
10.根据权利要求6~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部的布线通过所述开口部和所述凹部的间隙向所述箱体和所述盖之间引出。
11.一种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在箱体内设置有压缩机、热交换器和送风机,
所述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的特征在于,
具有配管连接部和覆盖所述配管连接部的盖,所述配管连接部配置在所述箱体的一个侧面,连接制冷剂配管,
将设置在所述盖的内表面上的卡合爪插入所述箱体的侧面上形成的狭缝状的卡合孔并进行滑动,将所述盖固定于所述箱体,
在所述盖的内表面上形成有配置在周部且与所述箱体抵接的环状的外周肋、以及与所述外周肋以相同高度突出的遮挡肋,在所述盖被固定时,所述遮挡部包围所述卡合孔的周围。
12.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由所述外周肋形成所述遮挡部的一部分。
CN201580042872.7A 2014-10-15 2015-10-14 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 Active CN1067960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99725.7A CN110906460B (zh) 2014-10-15 2015-10-14 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11041A JP6426428B2 (ja) 2014-10-15 2014-10-15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2014-211041 2014-10-15
PCT/JP2015/079010 WO2016060157A1 (ja) 2014-10-15 2015-10-14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99725.7A Division CN110906460B (zh) 2014-10-15 2015-10-14 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96037A true CN106796037A (zh) 2017-05-31
CN106796037B CN106796037B (zh) 2019-12-27

Family

ID=5574670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42872.7A Active CN106796037B (zh) 2014-10-15 2015-10-14 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
CN201911199725.7A Active CN110906460B (zh) 2014-10-15 2015-10-14 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99725.7A Active CN110906460B (zh) 2014-10-15 2015-10-14 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2) EP3208548A4 (zh)
JP (1) JP6426428B2 (zh)
CN (2) CN106796037B (zh)
WO (1) WO201606015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73618A1 (zh) * 2018-10-12 2020-04-1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47591B (zh) * 2016-09-09 2018-04-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外机侧板、空调室外机及空调
US11708980B2 (en) 2019-04-02 2023-07-25 Brock Amundson Heat exchanger protective cover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57291A (ja) * 1991-12-06 1993-06-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2006084106A (ja) * 2004-09-15 2006-03-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室外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CN1940396A (zh) * 2005-09-26 2007-04-04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JP2007101025A (ja) * 2005-10-03 2007-04-19 Sharp Corp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2007247984A (ja) * 2006-03-16 2007-09-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JP2010144944A (ja) * 2008-12-16 2010-07-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JP2011208822A (ja) * 2010-03-29 2011-10-20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102620357A (zh) * 2011-01-31 2012-08-01 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
CN202581609U (zh) * 2009-11-06 2012-12-05 夏普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
JP6092566B2 (ja) * 2012-10-09 2017-03-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室外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37431B2 (ja) * 1998-11-11 2002-10-21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室外ユニット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JP2000193275A (ja) * 1998-12-24 2000-07-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分離型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電源カバ―装置
JP4510667B2 (ja) * 2005-02-24 2010-07-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通風路構造
JP3985836B2 (ja) * 2005-11-25 2007-10-0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57291A (ja) * 1991-12-06 1993-06-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2006084106A (ja) * 2004-09-15 2006-03-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室外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CN1940396A (zh) * 2005-09-26 2007-04-04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JP2007101025A (ja) * 2005-10-03 2007-04-19 Sharp Corp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2007247984A (ja) * 2006-03-16 2007-09-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JP2010144944A (ja) * 2008-12-16 2010-07-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CN202581609U (zh) * 2009-11-06 2012-12-05 夏普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
JP2011208822A (ja) * 2010-03-29 2011-10-20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102620357A (zh) * 2011-01-31 2012-08-01 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
EP2481995A1 (en) * 2011-01-31 2012-08-01 Fujitsu General Limited Out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JP6092566B2 (ja) * 2012-10-09 2017-03-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室外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73618A1 (zh) * 2018-10-12 2020-04-1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06460A (zh) 2020-03-24
CN110906460A8 (zh) 2020-12-04
CN106796037B (zh) 2019-12-27
EP3208548A1 (en) 2017-08-23
EP3208548A4 (en) 2018-10-17
EP3415829A2 (en) 2018-12-19
WO2016060157A1 (ja) 2016-04-21
JP6426428B2 (ja) 2018-11-21
CN110906460B (zh) 2021-05-11
JP2016080242A (ja) 2016-05-16
EP3415829A3 (en) 2018-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987400U (zh) 一种厨房空气调节系统
CN100425918C (zh) 空调机的室外机单元
CN104251523B (zh) 空调器室外机
EP2711641B1 (en) Outdoor unit for refrigeration device
CN107110555A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
CN106659053B (zh) 数据中心散热系统
CN104024759B (zh) 空气调节机
CN106796037A (zh) 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
CN105526613B (zh) 具有制冷功能的吸油烟机
CN207146655U (zh) 空调一体机
KR100826020B1 (ko) 공기조화기
CN106949557B (zh) 壁挂式空调一体机
JP2008292068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216976960U (zh) 空调器及其室内机
CN112219068A (zh) 室外机
CN105890101A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05842887U (zh) 空调室外机的电器盒散热结构及空调室外机
CN114183823B (zh) 空调器
CN205642103U (zh) 热交换器、带热交换器的控制装置以及散热器
CN217844185U (zh) 一种新风机构以及空调器
JP2016121864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110621938B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216143963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8495459U (zh) 冰箱
CN218763587U (zh) 烹饪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