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95667B - 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 Google Patents

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95667B
CN106795667B CN201580055861.2A CN201580055861A CN106795667B CN 106795667 B CN106795667 B CN 106795667B CN 201580055861 A CN201580055861 A CN 201580055861A CN 106795667 B CN106795667 B CN 1067956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oil
base weave
needle bed
weav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5586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95667A (zh
Inventor
寺井健太
岛崎宜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 Seiki Mfg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ma Seiki Mf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 Seiki Mfg Ltd filed Critical Shima Seiki Mfg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7956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956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956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956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7/0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7/24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for producing patterned fabrics
    • D04B7/28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for producing patterned fabrics with stitch patter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04B1/12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read material
    • D04B1/126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read material with colour pattern, e.g. intarsia fabric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7/0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7/04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with two sets of needl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7/0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7/3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7/32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tubular good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1/00Wearing apparel
    • D10B2501/04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 D10B2501/043Footwe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Braiding, Manufacturing Of Bobbin-Net Or Lace, And Manufacturing Of Nets By Knott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其是使用横编机的能形成新的形状的装饰单元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将由在基底编织物部(1)的编织宽度方向延伸的下边(2D)、从下边(2D)的左端部向与编织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左边(2L)、从下边(2D)的右端部向与编织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右边(2R)构成的装饰单元(2)形成在基底编织物部(1)的表面上。下边(2D)由在基底编织物部(1)的编织宽度方向延伸的过渡纱线构成。另外,左边(2L)及右边(2R)由在与编织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拉长了的线圈构成。过渡纱线及线圈一次编织。

Description

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实施在构成编织物的基底编织物部通过缝制形成的那样的新的形状的装饰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背景技术
使用横编机编织具有各种各样的编织组织的编织物已被进行。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在作为编织物的主体的基底编织物部编入与编织基底编织物部的基底编织纱线不同的编织纱线(装饰编织纱线)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由该编织方法编织的编织物。装饰编织纱线,被挂跨在基底编织物部中的表侧的面上的两点之间,装饰编织物的表面。
另一方面,通过缝制在编织物的表面上实施装饰从以往就已进行。只要是缝制,就能在编织物上形成所有的形状的装饰花样,例如连接了箱形状的装饰单元的装饰花样等。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30348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通过缝制进行的装饰花样的形成,因为在进行了基底编织物部的编织之后,与编织独立地进行,所以非常花费劳力。为了生产性良好地提供编织物,可以使用上述专利文献1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等在横编机上编织装饰花样,但由专利文献1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能编织的装饰花样的形状是限定性的。因此,希望开发使用横编机的在基底编织物部形成新的形状的装饰花样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如果得到能形成新的形状的装饰花样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则能生产性良好地向消费者提供多样的设计的编织物。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做出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横编机的能形成新的形状的装饰花样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使用横编机编织基底编织物部,并且将与编织上述基底编织物部的基底编织纱线不同的装饰编织纱线编入上述基底编织物部,该横编机具备在前后相向的一方的针床及另一方的针床和向那些针床的编织针供给编织纱线的多个供纱口,该编织物的编织方法的特征在于,
由下述工序α~下述工序ε在上述基底编织物部的表面上形成装饰单元,该装饰单元由在上述基底编织物部的编织宽度方向延伸的下边、从上述下边的左端部向与上述编织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左边、从上述下边的右端部向与上述编织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右边构成,
工序α:作为形成上述下边的准备,使被卡定在上述一方的针床上的上述基底编织物部的一部分的线圈向上述另一方的针床移圈,至少将成为形成上述左边的起点的左侧起点线圈和成为形成上述右边的起点的右侧起点线圈留在上述一方的针床上;
工序β:使用上述装饰编织纱线编织在上述左侧起点线圈的线圈纵行方向连续的左边线圈及在上述右侧起点线圈的线圈纵行方向连续的右边线圈,并且在处于上述左边线圈和上述右边线圈之间的空针上形成未封闭线圈;
工序γ:将上述未封闭线圈从编织针取下,在上述左边线圈和上述右边线圈之间形成由上述装饰编织纱线构成的上述下边,上述装饰编织纱线在上述工序α中横穿向上述另一方的针床进行了移圈的线圈的表侧;
工序δ:使上述左边线圈及上述右边线圈卡定在上述一方的针床上不变,增加上述基底编织物部的编织线圈横列数量;
工序ε:使上述左边线圈及上述右边线圈与上述基底编织物部的线圈重叠地固定,形成由上述左边线圈构成的上述左边和由上述右边线圈构成的上述右边。
作为本发明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的一个方式,可以举出如下的方式:在上述工序α中,在上述一方的针床上留下多个上述左侧起点线圈和多个上述右侧起点线圈。在编织宽度方向邻接地编织多个装饰单元的情况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1所示,用于形成处于左侧的装饰单元的右侧起点线圈也可以兼作用于形成处于右侧的装饰单元的左侧起点线圈。当然,即使在编织宽度方向邻接地编织多个装饰单元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全部的起点线圈作为各自的线圈。
作为本发明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的一个方式,可以举出如下的方式:
在上述工序δ之后且在上述工序ε之前,由下述工序ζ、η形成连接上述左边的上端和上述右边的上端的上边,
工序ζ:作为形成上述上边的准备,使被卡定在上述一方的针床上的上述基底编织物部的一部分的线圈向上述另一方的针床移圈,至少将用于固定上述上边的左端的左固定线圈和用于固定上述上边的右端的右固定线圈留在上述一方的针床上;
工序η:使用上述装饰编织纱线在上述左固定线圈和上述右固定线圈上进行集圈,并且在两固定线圈之间进行不编结,在两固定线圈之间形成横穿在上述工序ζ中向上述另一方的针床进行了移圈的线圈的表侧的上述上边。
作为本发明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的一个方式,可以举出如下的方式:
在上述工序δ中,通过进行工序δ1、工序δ2和工序δ3将上述基底编织物部形成为软管状,
工序δ1:使上述基底编织物部分支成由上述一方的针床编织的基底前部和由上述另一方的针床编织的基底后部;
工序δ2:至少增加上述基底前部的线圈横列数量;
工序δ3:通过编织连接上述基底前部和上述基底后部。
作为本发明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的一个方式,可以举出如下的方式:
当上述基底编织物部被卡定在上述一方的针床和上述另一方的针床上而且从在上述基底编织物部的编织宽度内没有空针的状态编织上述装饰单元时,
在上述工序α之前,通过移圈在上述基底编织物部的编织宽度内形成空针。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能形成由在基底编织物部的编织宽度方向并列的下边、从其两端部向与下边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左边及右边构成的新的形状的装饰单元。如果将此基本形状的装饰单元组合,则如后述的实施方式所示,能在基底编织物部以无缝制方式形成多样的设计的装饰花样。
根据在工序α中形成多个起点线圈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能编织在基底编织物部的编织宽度方向具有多个装饰单元并列的组织花纹的编织物。
根据在工序ε之后进行工序ζ、η的本发明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能形成具备将右边的上端和左边的上端连接的上边的箱形状的装饰单元。
根据在工序δ中进行工序δ1~δ3的本发明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能将基底编织物部中的形成装饰单元的部分形成为以编织宽度方向为轴的软管状。被形成为软管状的部分,因为与其它部分相比成为鼓起的状态,所以能强调在被形成为软管状的部分上形成的装饰单元。
根据在工序α之前通过移圈在基底编织物部的编织宽度内形成空针的本发明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即使基底编织物部在总针的状态下被卡定在前后的针床上,也能进行装饰单元的形成。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鞋帮的概要立体图。
图2是模式地表示实施方式1的鞋帮的编织步骤的编织图像图。
图3是配备在实施方式1的鞋帮上的装饰单元的编织工序图。
图4是与图3连续的装饰单元的编织工序图。
图5是与图4连续的装饰单元的编织工序图。
图6(A)~(D)是表示应用实施方式1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编织的装饰单元的一例的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实施发明的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的实施方式。说明使用了具有2张针床的横编机的编织例,该2张针床横编机具有在左右方向延伸而且在前后方向彼此相向的前针床(以下称为FB)和后针床(以下称为BB)以及供给编织纱线的供纱口,BB可左右地横移,而且能进行线圈的移圈。当然,使用的横编机并不限定于2张针床横编机,例如也可以是4张针床横编机。
<实施方式1>
[整体结构]
在实施方式1中,以图1所示的鞋帮(编织物)100为例说明本发明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此鞋帮100由覆盖脚的脚背侧的部分的脚背罩110和覆盖脚底的鞋底罩120构成,由横编机以无缝制方式编织。在脚背罩110上,形成了箱形状的装饰单元2连接成锁状的装饰花样111。装饰花样111可以以通过缝制形成的方式见到,但是是通过编织形成。在此,为了方便,在脚背罩110之中,将与装饰花样111相比为上侧的部分称为脚背部112,将与装饰花样111相比为下侧的部分称为侧部113。
箱形状的装饰单元2,由下边2D、左边2L、右边2R及上边2U构成。上述下边2D及上边2U由在基底编织物部1(脚背罩110)的编织宽度方向延伸的过渡纱线构成。另一方面,左边2L及右边2R由在基底编织物部1的线圈纵行方向(与编织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被拉长了的线圈构成。构成左边2L的线圈与构成下边2D的过渡纱线的左端部连接。另一方面,构成右边2R的线圈以没有与下边2D的右端部连接的方式可见。这是为了将装饰单元2做成缝制状的外表而特意将下边2D的右端部的一部分配置在基底编织物部1的里侧,实际上构成右边2R的线圈在基底编织物部1的里侧与构成下边2D的过渡纱线连接。另外,在本例中,左侧的装饰单元2的右边2R兼作右侧的装饰单元2的左边2L。具备这些边2D、2L、2R、2U的装饰单元2是使用横编机以无缝制方式编织。下面,说明编织装饰单元2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鞋帮的编织方法]
在进行装饰单元2的编织步骤的说明前,首先说明鞋帮100的整体的编织步骤。鞋帮100,例如,能由图2所示的步骤编织。在图2所示的步骤中,在针床上横向地编织了鞋帮100。在此图2中,对于形成装饰花样111的部分、侧部113及鞋底罩120仅图示了右侧部分,它们的左侧部分处于右侧部分的内部侧。
在图2中,首先在FB和BB上形成起口部100s。与该起口部100s连续地使用FB(或BB)编织脚背罩110的脚背部112。接着,在使用FB和BB编织形成装饰花样111的部分之后,通过使用FB和BB的筒状编织、往复编织来编织脚背罩110的侧部113。然后,由FB和BB分别单独地进行往复编织,编织鞋底罩120的右侧部分和左侧部分,最后通过编织将那些右侧部分和左侧部分进行接合。
[如缝制的那样的装饰花样的编织]
形成图2所示的装饰花样111的部分,能根据图3~5所示的编织工序图进行编织。图3~5的左栏的“S+数字”表示编织工序的编号,在右栏中表示FB和BB中的线圈的形成状态。在各工序中实际上进行了编织的部分由粗线表示。另外,图中的大写英文字母表示编织针的位置。基底编织物部1F的线圈由四方形标记表示,基底编织物部1B的线圈由五角形标记表示,由与编织基底编织物部1F、1B的基底编织纱线Y7不同的装饰编织纱线Y8编织的线圈由圆标记表示。二重标记表示重叠线圈。
在S0中,表示基底编织物部1F的线圈被卡定在FB的编织针B~P上、基底编织物部1B的线圈被卡定在BB的编织针B~P上的状态。这些基底编织物部1F、1B由基底编织纱线Y7编织。作为基底编织纱线Y7,能利用羊毛纱线、弹性线或热熔接线等。在鞋帮上形成装饰花样111的情况下,基底编织纱线Y7最好是热熔接线。在基底编织物部1F、1B的编织宽度内没有形成空针,成为由紧密的线圈构成的基底编织物部1F、1B。从此状态进行装饰单元111(参照图1、2)的编织。
在S1中,使基底编织物部1F、1B的一部分在编织宽度方向移动,在基底编织物部1F、1B的编织宽度内形成空针。在BB(FB)上形成的空针,是为了当在基底编织物部1F(1B)形成装饰单元2时,暂时地预先存放基底编织物部1F(1B)的线圈(至于存放基底编织物部1F的操作参照接下来的S2)。另外,空针的形成位置,可以在将基底编织物部1F(1B)存放在BB(FB)上时,以线圈的移动距离变小的方式选择。在本例中,通过将被卡定在FB的编织针E、G、K、M及BB的编织针E、G、K、M上的线圈与在纸面上左侧相邻的线圈重叠,使上述编织针E、G、K、M成为了空针。另外,在S1中形成了的重叠线圈,在S2以后,不由二重标记而由一重标记表示。
在S2中,将被卡定在FB的编织针B、F、H、L、N上的基底编织物部1F的线圈向BB的编织针A、E、G、K、M移圈。通过此移圈,基底编织物部1F的线圈留在FB的编织针C、D、I、J、O、P上(相当于工序α)。留在FB上的线圈的一部分,是图1的圆圈包围放大图所示的成为形成装饰单元2的左边2L的起点的左侧起点线圈11和成为形成装饰单元2的右边2R的起点的右侧起点线圈19。具体地讲是如下面的那样。
·FB的编织针D的线圈是用于形成左侧的装饰单元2的左边2L的左侧起点线圈11。
·FB的编织针J的线圈是用于形成左侧的装饰单元2的右边2R的右侧起点线圈19,而且是用于形成右侧的装饰单元2的左边2L的左侧起点线圈11。
·FB的编织针P的线圈是用于形成右侧的装饰单元2的右边2R的右侧起点线圈19。
在S3中,从供纱口8供给作为与基底编织纱线Y7不同的编织纱线的装饰编织纱线Y8,在FB的编织针B、F、H、L、N上形成未封闭线圈25,并且形成与FB的编织针D、J、P的起点线圈11、19连续的线圈(相当于工序β)。在FB的编织针D上形成的线圈,是成为左侧的装饰单元2的左边2L的左边线圈21。在FB的编织针J上形成的线圈,是成为左侧的装饰单元2的右边2R的右边线圈29,也是成为右侧的装饰单元2的左边2L的左边线圈21。在FB的编织针P上形成的线圈,是成为右侧的装饰单元2的右边2R的右边线圈29。上述装饰编织纱线Y8,做成坯料、质感、粗度、或者颜色与基底编织纱线Y7不同的编织纱线。特别是,如果将装饰编织纱线Y8的颜色做成与基底编织纱线Y7不同的颜色,则能使装饰单元2醒目。
在此,左边线圈21和右边线圈29,先形成哪边都可以。先形成哪边的线圈21、29取决于供纱口8的移动方向。另外,未封闭线圈25的形成位置不被特别地限定。在本例的情况下,因为在BB上没有空针,所以在FB上形成了未封闭线圈25,但例如在使用4张针床横编机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上部后针床上形成未封闭线圈25。未封闭线圈25,因为在接下来的S4中从针床取下了,所以无论在哪个针床的编织针上制作都可以。
在S4中,将在S3中形成了的未封闭线圈25从FB取下(相当于工序γ)。其结果,形成由装饰编织纱线Y8构成的下边2D,该装饰编织纱线Y8在S2中横穿预先向BB进行了移圈的基底编织物部1F的线圈(BB的编织针A、E、G、K、M的线圈)的表侧。因为左边线圈21和右边线圈29之间的纱线长度与从FB取下了的未封闭线圈25的量相应地变长,所以能使两线圈21、29变大。在S4中,除了从FB取下未封闭线圈25以外,也可以使卡定了左边线圈11及右边线圈19的FB的编织针D、J、P从齿口后退,使左边线圈21及右边线圈29变大。
在S5中,将在S2中预先存放在BB的编织针A、E、G、K、M上的基底编织物部1F的线圈返回到FB的编织针B、F、H、L、N上。在S5之后,对于基底编织物部1B也进行与S2~S5同样的编织。S6表示相对于基底编织物部1B的编织结束了时的线圈的卡定状态及装饰编织纱线Y8的配置状态。
在图4的S7中,变更FB中的线圈的配置。具体地讲,将被卡定在FB的编织针C、I、O上的基底编织物部1F的线圈向FB的编织针D、J、P移圈,并且将被卡定在FB的编织针D、J、P上的左边线圈21及右边线圈29向FB的编织针E、K、Q移圈。此线圈的配置的变更,是为了通过将基底编织物部1F的各线圈的间隔做成均等,在接下来的S8中当编织基底编织物部1F时使基底编织物部1F的各线圈的大小一致而进行的。
在S8中,使供纱口7向一方向移动,在卡定在FB的编织针B、D、F、H、J、L、N、P上的线圈上形成新的线圈,并且在BB的编织针E、G、K、M上形成未封闭线圈(相当于工序δ1)。由此S8,基底编织物部1F被分支成由FB编织的基底前部10F和由BB编织的基底后部10B。
在S9中,在被卡定在BB上的基底后部10B的线圈上编织新的线圈,在S10中,在被卡定在FB上的基底前部10F的线圈上编织新的线圈。S9、S10,与需要相应地反复进行(相当于工序δ2)。装饰单元2的左边2L及右边2R的长度由此反复进行的次数决定。如果使S9、S10反复进行相同的次数,则基底编织物部1F中的形成了装饰单元2的部分的截面成为大致圆形的软管状。另外,通过与进行S9的次数相比增多进行S10的次数或者不进行S9仅反复进行S10,该截面成为大致D字形的软管状。在此情况下,在基底编织物部1之中,能使与穿用者接触的一侧成为平坦的形状。
与基底编织物部1F同样,在将基底编织物部1B形成为软管状的情况下,也可以连接基底编织物部1F的端部的孔和基底编织物部1B的端部的孔。在连接孔的情况下,在增加基底编织物部1F的编织线圈横列时,在基底编织物部1F的编织宽度的外侧预先形成未封闭线圈,在编织基底编织物部1B时,可以将该未封闭线圈编入基底编织物部1B。
在S11中,使被卡定在BB的编织针E、G、K、M上的基底后部10B与被卡定在FB的编织针D、F、J、L上的基底前部10F相互重叠。此S11,是为了连接基底前部10F和基底后部10B而进行的工序,但在此时刻两部10F、10B还未被连接。
在S11之后,对基底编织物部1B也进行与S8~S11同样的编织。S12表示相对于基底编织物部1B的编织结束了时的线圈的卡定状态。
在图5的S13中,将基底编织物部1F、1B编织一线圈横列量(相当于工序δ3)。由此S13,将基底编织物部1F(1B)的基底前部10F和基底后部10B连接。
在S14中,使被卡定在FB的编织针B、D、H、J、N、P上的基底编织物部1F的线圈向BB的编织针C、E、I、K、O、Q移圈。由此移圈,基底编织物部1F的线圈留在FB的编织针F、L上(工序ζ)。FB的编织针F的线圈,是用于将图1的圆圈包围放大图所示的左侧的装饰单元2中的上边2U的左端固定的左固定线圈13。FB的编织针L的线圈,是用于将左侧的装饰单元2中的上边2U的右端固定的右固定线圈17,也是用于将右侧的装饰单元2中的上边2U的左端固定的左固定线圈13。另外,从纸面的方便上考虑,用于右侧的装饰单元2的右固定线圈17在S15中没有被表示。
在S15中,使供纱口8向一方向移动,在FB的编织针F、L的线圈13、17上进行集圈,并且在其他的部分中进行不编结(相当于工序η)。其结果,形成了由装饰编织纱线Y8构成的上边2U,该装饰编织纱线Y8横穿在S14中预先向BB进行了移圈的基底编织物部1F的线圈(BB的编织针C、E、I、K、O、Q的线圈)的表侧。
在S16中,在S14中使预先存放在BB的编织针C、E、I、K、O、Q上的基底编织物部1F的线圈返回到FB的编织针B、D、H、J、N、P上。在S16之后,对于基底编织物部1B也进行与S14~S16同样的编织。S17表示相对于基底编织物部1B的编织结束了时的线圈的卡定状态及装饰编织纱线Y8的配置状态。
在S18中,编织在基底编织物部1F、1B的线圈、左边线圈21及右边线圈29的线圈纵行方向连续的新的线圈,并且编织在空针上由空白箭头表示的扭转线圈(相当于工序ε)。由此S18,左边线圈21及右边线圈29与基底编织物部1F、1B连接,形成装饰单元2的左边2L及右边2R。在此,在S18中形成的扭转线圈是为了使在图3的S1中减少了的在编织宽度方向并列的线圈的数量返回到原来的数量。
按照以上说明的编织工序,能将图1所示的装饰花样111以无缝制方式形成在鞋帮100上。具有这样的装饰花样111的编织物是至今为止没有的新的编织物。
<实施方式2>
通过应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能编织多种多样的装饰单元2。在图6(A)~(D)中例示这样的装饰单元的一例。在此,在图6中,为了说明的方便,由粗线表示由线圈构成的左边2L及右边2R。
在图6(A)中,表示由下边2D、左边2L及右边2R构成的装饰单元2。在编织这样的装饰单元2的情况下,在进行图3的S1~图5的S13的编织之后,对于基底编织物部1F、1B不进行与S14~S16相当的编织,进行与S18相当的编织即可。
在图6(B)中,表示左边2L和右边2R倾斜的装饰单元2。在编织这样的装饰单元2的情况下,在图5的S17之后,在使左边线圈21及右边线圈29向编织宽度方向的不同的位置移动后,进行与S18相当的编织即可。在此,在图6(B)中,下边2D和右边2R连接,但这在图3的S2中通过在FB上仅留下起点线圈11、19就能实现。
在图6(C)中,表示形成为虚线状的装饰单元2。在编织这样的装饰单元2的情况下,首先编织虚线状的下边2D和短的左边2L及右边2R。下边2D,在图3的S2中,如果预先向FB和BB分配,则能编织处于左侧起点线圈11和右侧起点线圈19之间的多个线圈。
如果将左边2L及右边2R固定在基底编织物部,则编织基底编织物部和与左边2L(右边2R)连续的辅助边2Lh(辅助边2Rh)。辅助边2Lh、2Rh,能通过由装饰编织纱线在基底编织物部编织线圈形成。上边2U,在图5的S14中,如果预先向FB和BB分配,则能编织处于左固定线圈13和右固定线圈17之间的多个线圈。
在图6(D)中,表示在基底编织物部的线圈纵行方向连续的装饰单元2。在此例子中,上段的装饰单元2的下边2D兼作下段的装饰单元2的上边2U。在这样的情况下,在编织下段的装饰单元2的下边2D、左边2L及右边2R之后,只要编织上段的装饰单元2的下边2D、左边2L及右边2R即可。上段的装饰单元2的上边2U,通过与图5的S14~S16的编织同样的编织得到。也可以将下段的装饰单元2和上段的装饰单元2错开地编织。这样,能形成由砖块状结构做成的壁的那样的装饰。
另外,虽未图示,但也能形成下边、左边和右边成为三角形的装饰单元。在该情况下,当进行图5的S18时,可以预先使左边线圈21和右边线圈29相互重叠。
也可以将多个装饰单元形成在编织宽度方向的离开了的位置。左侧的装饰单元和右侧的装饰单元,能一次连续地编织。例如,在使供给装饰编织纱线的供纱口向右侧移动的情况下,在形成了左侧的装饰单元的左边线圈、下边的过渡纱线、右边线圈之后,只要使装饰编织纱线穿至基底编织物部的里侧,形成右侧的装饰单元的左边线圈、下边的过渡纱线、右边线圈即可。
<其他>
在上述实施方式1、2中说明的装饰单元2,也能适用于除了鞋帮100以外的编织物。例如,能将装饰单元2适用于针织品、针织内裤或手绢等针织制的小物件,进而适用于针织制的罩等,能使它们的设计性提高。另外,在实施方式1、2中将形成装饰单元2的基底编织物部1做成了平针组织,但也可以是罗纹组织等其它的编织组织。
符号的说明:
FB:前针床
BB:后针床
100:鞋帮(编织物)
100s:起口部
110:脚背罩
111:装饰花样
112:脚背部
113:侧部
120:鞋底罩
1、1F、1B:基底编织物部
10F:基底前部
10B:基底后部
11:左侧起点线圈
19:右侧起点线圈
13:左固定线圈
17:右固定线圈
2:装饰单元
2D:下边
2U:上边
2L:左边
2R:右边
21:左边线圈
29:右边线圈
25:未封闭线圈
2Lh、2Rh:辅助边
7、8:供纱口
Y7:基底编织纱线
Y8:装饰编织纱线。

Claims (9)

1.一种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其使用横编机编织基底编织物部,并且将与编织上述基底编织物部的基底编织纱线不同的装饰编织纱线编入上述基底编织物部,该横编机具备在前后相向的一方的针床及另一方的针床和向那些针床的编织针供给编织纱线的多个供纱口,该编织物的编织方法的特征在于,
由下述工序α~下述工序ε在上述基底编织物部的表面上形成装饰单元,该装饰单元由在上述基底编织物部的编织宽度方向延伸的下边、从上述下边的左端部向与上述编织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左边、从上述下边的右端部向与上述编织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右边构成,
工序α:作为形成上述下边的准备,使被卡定在上述一方的针床上的上述基底编织物部的一部分的线圈向上述另一方的针床移圈,至少将成为形成上述左边的起点的左侧起点线圈和成为形成上述右边的起点的右侧起点线圈留在上述一方的针床上;
工序β:使用上述装饰编织纱线编织在上述左侧起点线圈的线圈纵行方向连续的左边线圈及在上述右侧起点线圈的线圈纵行方向连续的右边线圈,并且在处于上述左边线圈和上述右边线圈之间的空针上形成未封闭线圈;
工序γ:将上述未封闭线圈从编织针取下,在上述左边线圈和上述右边线圈之间形成由上述装饰编织纱线构成的上述下边,上述装饰编织纱线在上述工序α中横穿向上述另一方的针床进行了移圈的线圈的表侧;
工序δ:使上述左边线圈及上述右边线圈卡定在上述一方的针床上不变,增加上述基底编织物部的编织线圈横列数量;
工序ε:使上述左边线圈及上述右边线圈与上述基底编织物部的线圈重叠地固定,形成由上述左边线圈构成的上述左边和由上述右边线圈构成的上述右边。
2.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工序α中,在上述一方的针床上留下多个上述左侧起点线圈和多个上述右侧起点线圈。
3.如权利要求1或者权利要求2记载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工序δ之后且在上述工序ε之前,由下述工序ζ、η形成连接上述左边的上端和上述右边的上端的上边,
工序ζ:作为形成上述上边的准备,使被卡定在上述一方的针床上的上述基底编织物部的一部分的线圈向上述另一方的针床移圈,至少将用于固定上述上边的左端的左固定线圈和用于固定上述上边的右端的右固定线圈留在上述一方的针床上;
工序η:使用上述装饰编织纱线在上述左固定线圈和上述右固定线圈上进行集圈,并且在两固定线圈之间进行不编结,在两固定线圈之间形成横穿在上述工序ζ中向上述另一方的针床进行了移圈的线圈的表侧的上述上边。
4.如权利要求1或者权利要求2记载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工序δ中,通过进行工序δ1、工序δ2和工序δ3将上述基底编织物部形成为软管状,
工序δ1:使上述基底编织物部分支成由上述一方的针床编织的基底前部和由上述另一方的针床编织的基底后部;
工序δ2:至少增加上述基底前部的线圈横列数量;
工序δ3:通过编织连接上述基底前部和上述基底后部。
5.如权利要求3记载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工序δ中,通过进行工序δ1、工序δ2和工序δ3将上述基底编织物部形成为软管状,
工序δ1:使上述基底编织物部分支成由上述一方的针床编织的基底前部和由上述另一方的针床编织的基底后部;
工序δ2:至少增加上述基底前部的线圈横列数量;
工序δ3:通过编织连接上述基底前部和上述基底后部。
6.如权利要求1或者权利要求2记载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上述基底编织物部被卡定在上述一方的针床和上述另一方的针床上而且从在上述基底编织物部的编织宽度内没有空针的状态编织上述装饰单元时,
在上述工序α之前,通过移圈在上述基底编织物部的编织宽度内形成空针。
7.如权利要求3记载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上述基底编织物部被卡定在上述一方的针床和上述另一方的针床上而且从在上述基底编织物部的编织宽度内没有空针的状态编织上述装饰单元时,
在上述工序α之前,通过移圈在上述基底编织物部的编织宽度内形成空针。
8.如权利要求4记载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上述基底编织物部被卡定在上述一方的针床和上述另一方的针床上而且从在上述基底编织物部的编织宽度内没有空针的状态编织上述装饰单元时,
在上述工序α之前,通过移圈在上述基底编织物部的编织宽度内形成空针。
9.如权利要求5记载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上述基底编织物部被卡定在上述一方的针床和上述另一方的针床上而且从在上述基底编织物部的编织宽度内没有空针的状态编织上述装饰单元时,
在上述工序α之前,通过移圈在上述基底编织物部的编织宽度内形成空针。
CN201580055861.2A 2014-10-17 2015-08-25 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Active CN1067956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13029 2014-10-17
JP2014-213029 2014-10-17
PCT/JP2015/073838 WO2016059879A1 (ja) 2014-10-17 2015-08-25 編地の編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95667A CN106795667A (zh) 2017-05-31
CN106795667B true CN106795667B (zh) 2018-09-04

Family

ID=55746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55861.2A Active CN106795667B (zh) 2014-10-17 2015-08-25 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0184196B2 (zh)
EP (1) EP3208373B1 (zh)
JP (1) JP6280991B2 (zh)
KR (1) KR101934257B1 (zh)
CN (1) CN106795667B (zh)
BR (1) BR112017007048A2 (zh)
TW (1) TWI671448B (zh)
WO (1) WO201605987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72778A (zh) * 2019-06-17 2019-08-27 鹤山精丰织造有限公司 一种形成有加厚结构的鞋面的生产工艺
US11186946B2 (en) * 2019-08-26 2021-11-30 Personal Habitat, LLC Reflective knit arti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303489A (ja) * 2007-06-06 2008-12-18 Shima Seiki Mfg Ltd 編地の編成方法および編地
EP2186933B1 (en) * 2007-07-30 2015-05-13 Shima Seiki Mfg., Ltd Fabric knitting method and weft knitting machine
WO2009072617A1 (ja) * 2007-12-06 2009-06-11 Shima Seiki Mfg., Ltd. 振り柄を有する筒状編地及びその編成方法
ATE503876T1 (de) * 2008-06-20 2011-04-15 Hugo Boss Trade Mark Man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FÜßLINGS
JP2012251262A (ja) * 2011-06-03 2012-12-20 Shima Seiki Mfg Ltd 編地の編成方法、および編地
JP2013019069A (ja) * 2011-07-09 2013-01-31 Tb Kawashima Co Ltd 自動車内装用織編布帛
JP5844578B2 (ja) * 2011-09-01 2016-01-20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引き返し編成方法、および編地
WO2013108506A1 (ja) * 2012-01-20 2013-07-25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フットウェア、および編地の編成方法
JP5865730B2 (ja) * 2012-02-28 2016-02-17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フリンジ付編地の編成方法
JP5984455B2 (ja) * 2012-03-30 2016-09-06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の編成方法、および編地
JP5995535B2 (ja) * 2012-06-01 2016-09-21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の編成方法
KR101648753B1 (ko) * 2012-09-25 2016-08-17 가부시키가이샤 시마세이키 세이사쿠쇼 풋웨어 및 풋웨어의 편성방법
JP5955197B2 (ja) * 2012-10-31 2016-07-20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の編成方法
BR112015019680A2 (pt) * 2013-02-25 2017-07-18 Shima Seiki Mfg método para tricotar gáspea de sapato
TWI596249B (zh) * 2013-04-04 2017-08-21 島精機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鞋襪類之編織方法
EP3011854B1 (en) * 2013-06-17 2018-05-30 Shima Seiki Mfg., Ltd Shoe upper and production method for shoe upper
US9439475B2 (en) * 2013-06-21 2016-09-13 Shima Seiki Mfg., Ltd. Method for producing shoe upper and shoe upper
JP2015074836A (ja) 2013-10-04 2015-04-20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の編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934257B1 (ko) 2019-01-02
CN106795667A (zh) 2017-05-31
EP3208373B1 (en) 2019-04-24
WO2016059879A1 (ja) 2016-04-21
EP3208373A4 (en) 2018-04-04
JPWO2016059879A1 (ja) 2017-04-27
BR112017007048A2 (pt) 2017-12-12
EP3208373A1 (en) 2017-08-23
JP6280991B2 (ja) 2018-02-14
KR20170072262A (ko) 2017-06-26
US20170283996A1 (en) 2017-10-05
TW201623716A (zh) 2016-07-01
US10184196B2 (en) 2019-01-22
TWI671448B (zh) 2019-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33912B (zh) 筒状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CN105324050B (zh) 鞋帮及鞋帮的制造方法
CN105636470B (zh) 鞋面和鞋面的编织方法
EP2982786B1 (en) Method for forming knitted fabric, and knitted fabric
CN108350629B (zh) 编织物及编织物的接合方法
CN105074070B (zh) 脚穿戴用品的编织方法
CN101263251B (zh) 具有衣领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
CN102086560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和针织物
CN106455753A (zh) 鞋帮及鞋帮的编织方法
CN106929990A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2733059A (zh) 筒状编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CN106795667B (zh) 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2965802A (zh) 折回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03866481B (zh) 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筒状针织物
CN107105820B (zh) 鞋帮的编织方法及鞋帮
CN106987989A (zh) 针织纱的固定方法
CN109837649A (zh) 针织品的编织方法
CN100436679C (zh) 具有不对称接合的衣服的编织方法和具有不对称接合的衣服以及针织设计装置
CN108978010A (zh) 具舌片的一体成形立体鞋胚及其制造方法
CN102758302A (zh) 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筒状针织物
ER Developments in apparel knitting technology
CN108950845A (zh) 一种具网孔结构的袜机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CN108978009A (zh) 横编机编织的立体鞋胚及其织造方法
CN109793305A (zh) 一体编织健康鞋的编织工艺
US1491755A (en) Seamless stocking and method oe making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