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33059A - 筒状编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 Google Patents

筒状编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33059A
CN102733059A CN2012101080678A CN201210108067A CN102733059A CN 102733059 A CN102733059 A CN 102733059A CN 2012101080678 A CN2012101080678 A CN 2012101080678A CN 201210108067 A CN201210108067 A CN 201210108067A CN 102733059 A CN102733059 A CN 1027330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d
row
woven extent
coil column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0806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33059B (zh
Inventor
弓场功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 Seiki Mfg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ma Seiki Mf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 Seiki Mfg Ltd filed Critical Shima Seiki Mfg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330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330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330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3305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1/24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 D04B1/26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stocking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04B1/102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with stitch pattern
    • D04B1/108Gussets, e.g. pouches or heel or toe por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7/0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7/3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7/32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tubular goo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Socks And Pantyhos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表现新颖的形状、花样等的筒状编织物及其编织方法。将先行筒状编织区域(1)作为脚脖子部,将一方侧C字编织区域(2)作为脚面部,将另一方侧C字编织区域(4)作为脚底部及脚后跟部,将筒状编织区域(3)夹设在脚面部和脚底部之间,形成作为筒状编织物(5)的袜子。一方侧C字编织区域,一边反复进行使卡定线圈列的编织针的位置向左侧靠近而在右端设置空针,一边在接下来的线圈横列的线圈列的编织中在空针上形成与筒状编织区域接合用的线圈来进行编织。另一方侧C字编织区域,反复进行使在每个线圈横列上编织的线圈列向左侧靠近而与筒状编织区域接合来进行编织。最终开口区间(4c),通过隐藏线圈处理而闭合,形成了作为袜子的脚指尖。

Description

筒状编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在前后具备针床的横编机通过无缝制方式形成的筒状编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在前后具备针床的横编机中,在前针床的编织针上向一方向供给纱线,在后针床的编织针上向另一方向供给纱线,将由前后的针床分别编织的编织物在两端连结而形成了无缝制的筒状编织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这样的筒状编织物中,在线圈横列方向环形移动的线圈列在线圈纵行方向连接。在专利文献1中,将由筒状编织形成的第一筒状部和第二筒状部作为覆盖脚尖和脚脖子的部分,在整体上通过无缝制方式编织袜子。在第一筒状部和第二筒状部之间,使供给纱线的方向在前针床和后针床中交替地反转而以编织纱线折回成C字状的C字编织来编织脚后跟部。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08/078623号小册子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袜子中,由同样的筒状编织形成了脚尖部和脚脖子部。可是,人的脚,脚尖与脚脖子相比较,形状和动作都变得复杂。例如,就脚尖而言,在脚面和脚底上形状、弯曲方向明确地不同,与此相对,脚脖子大致是柱状,前侧和后侧类似。作为编织这样的袜子的脚尖部的筒状编织物,不是仅由简单的筒状编织编成的筒状 编织物,而是希望适合于脚面、脚底的那样的筒状编织物。另外,仅由单一的筒状编织形成,由于只能得到线圈纵行方向及线圈横列方向成为一定的筒状编织物,所以希望能使形状、花样多样化的筒状编织物。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表现新颖的形状、花样等的筒状编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是一种筒状编织物,是无缝制的筒状编织物,在具备至少前后一对针床的横编机中由前后的针床编织线圈横列方向的线圈列,并包含以从线圈纵行方向的一方侧及另一方侧由如下的C字编织区域夹着将线圈列的两端在前后的针床之间分别连结而形成的筒状编织区域的方式形成的部分,该C字编织区域是线圈列在线圈横列方向折回地反复进行往复的C字编织区域,其特征在于, 
在一方侧的C字编织区域的线圈纵行方向另一方侧端部线圈横列的线圈列和筒状编织区域的线圈纵行方向一方侧端部线圈横列的线圈列中,线圈纵行方向彼此连续, 
在由如下的线圈列的端部的线圈形成的开口部的线圈列和筒状编织区域的一方侧端部线圈横列的线圈列中,一方侧的C字编织区域的线圈横列方向和筒状编织区域的线圈纵行方向连续,该线圈列是在一方侧的C字编织区域中由除了线圈纵行方向另一方侧端部线圈横列以外的其它的线圈横列折回的线圈列, 
在另一方侧的C字编织区域的线圈纵行方向一方侧端部线圈横列的线圈列和筒状编织区域的线圈纵行方向另一方侧端部线圈横列的线圈列中,线圈纵行方向彼此连续, 
在由如下的线圈列的端部的线圈形成的开口部的线圈列和筒状编织区域的另一方侧端部线圈横列的线圈列中,另一方侧的C字编织区域的线圈横列方向和筒状编织区域的线圈纵行方向连续,该线圈列是在另一方侧的C字编织区域中由除了线圈纵行方向一方侧端部线圈横列以外的其它的线圈横列折回的线圈列, 
一方侧的C字编织区域及另一方侧的C字编织区域的开口部,以成为夹着筒状编织区域地相互相向的位置关系的方式被分别接合。 
另外在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上述一方侧的C字编织区域成为脚面部, 
上述另一方侧的C字编织区域成为脚底部, 
上述筒状编织区域连接在脚面部和脚底部之间, 
在一方侧的C字编织区域中,上述线圈纵行方向另一方侧的端部线圈横列的成为脚指尖侧的编织区域、线圈纵行方向一方侧的端部线圈横列的成为脚脖子部侧的编织区域被分别接合, 
形成袜子。 
进而本发明是一种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是无缝制的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在具备至少前后一对针床的横编机中由前后的针床编织线圈横列方向的线圈列,并包含以由如下的C字编织区域从线圈纵行方向的一方侧及另一方侧夹着将线圈列的两端在前后的针床之间分别连结而形成的筒状编织区域的方式形成的部分,该C字编织区域是线圈列在线圈横列方向折回地反复进行往复的、开口部成为编织宽度的内方的C字编织区域,其特征在于, 
通过在筒状编织区域的编织中先行地反复进行线圈横列方向的线圈列的形成和使用通过线圈列向编织宽度的外方的靠近设置的空针的接合用的线圈的形成,进行一方侧的C字编织区域的编织, 
在成为线圈纵行方向的一方侧的最初的线圈横列中,向包含将一方侧的C字编织区域的最终线圈横列的线圈列和接合用的线圈列卡定的编织针在内的编织针供给纱线,在形成线圈列之后,反复进行线圈横列方向的线圈列的形成,编织到成为线圈纵行方向的另一方侧的最后的线圈横列的线圈列来进行筒状编织区域的编织, 
通过如下的动作进行另一方侧的C字编织区域的编织: 
在成为筒状编织区域的线圈纵行方向的另一方侧的最后的线圈横列的线圈列中,对从编织宽度的另一端侧向编织宽度的内方预先设定的区间形成最初的线圈横列的线圈列,反复进行如下的动作:使将新 的线圈横列的线圈列的形成先行的线圈横列的线圈列向编织宽度的内方靠近,将编织宽度的内方侧端部的线圈与筒状编织区域的最终线圈横列的线圈重叠,折回供给纱线方向,在重叠的线圈和靠近的线圈列上形成新的线圈横列的线圈列。 
另外,本发明,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一方侧的C字编织区域的编织中先行,将与在上述最初的线圈横列的线圈列的形成中使用的编织针的区间相比宽的区间作为编织宽度,编织以线圈列在线圈横列方向进行环形移动的方式形成的先行筒状编织区域。 
另外,在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上述一方侧的C字编织区域,在将折回的区间的编织宽度变化的C字编织区域附加在上述先行筒状编织区域上之后,进行编织。 
另外,本发明,其特征在于,在附加了上述折回的区间的编织宽度变化的C字编织区域之后,再在编织调整用的筒状编织区域以后,编织上述一方侧的C字编织区域。 
另外,在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上述一方侧或者上述另一方侧的C字编织区域之中的至少一方,对每个线圈横列都是一线圈量一线圈量地进行上述靠近。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夹着环形移动编织区域地将由接合用的线圈列形成的开口部作为相互相向的位置关系的一方侧的C字编织区域和另一方侧的C字编织区域,其作为组合状态的筒状编织物的圆周方向成为线圈横列方向。由于在作为筒状编织物的圆周方向的中途,插入与C字编织区域不同的线圈横列方向的筒状编织区域,所以能够在各编织区域中使组织、花样、编织纱线等不同地表现作为组合状态的筒状编织物的新颖的形状、花样等。 
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在另外的C字编织区域中形成脚面部、脚底部,所以能够做成符合脚面、脚底的形状、运动状态的筒状编织物而获得新颖的袜子。 
进而,根据本发明,能够从一方侧的C字编织区域经筒状编织区 域连续地编织另一方侧的C字编织区域,得到在一方侧的C字编织区域和另一方侧的C字编织区域中将由接合用的线圈列形成的开口部作为相互相向的位置关系的筒状编织物。能够在线圈的方向不同的各编织区域中改变花样,或者改变在编织中使用的编织纱线,表现新颖的形状、花样。 
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够组合作为先行筒状编织区域形成的筒状编织物和由一方侧的C字编织区域和另一方侧的C字编织区域夹着筒状编织区域而形成的筒状编织物来表现作为筒状编织物的新颖的形状、花样。 
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够将折回的区间的编织宽度变化的C字编织区域附加在先行筒状编织区域的筒状编织物上,在容易弯曲的状态下连结一方侧的C字编织区域。 
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够在以折弯的形状连结先行筒状编织区域的筒状编织物和一方侧的C字编织区域的部分上,设置调整用的筒状编织区域来顺利地进行编织区域之间的接合。 
另外,根据本发明,一方侧的C字编织区域或者另一方侧的C字编织区域和中间的筒状编织区域,具有线圈的方向正交的边界,能够使作为编织区域容易延伸的方向、花样等不同,作为整体编织多样的筒状编织物。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编织方法的概略的顺序的简化的编织图及表示编织的筒状编织物5的概略的结构的简化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编织方法的概略的顺序的简化的编织图及表示编织的筒状编织物10的概略的结构的简化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图2的筒状编织物10的一例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编织方法的概略的顺序的简化的编织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实施发明的优选方式 
下面以图1说明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筒状编织物5的编织方法及结构。在图2及图3中,说明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筒状编织物10的编织方法及结构。在图4中,说明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编织方法。在各图的说明中,有时即使在该附图中不存在,也使用在先前进行了说明的图中存在的符号进行说明。另外,也存在在与先前进行说明的图所示的部分对应的部分上赋予相同的参照符,省略重复的说明的情况。对多个实施例适用的事项,即使仅对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说明,只要参照符一致则对其它的实施例也适用。另外,编织区域中的箭头,在参照符的末尾赋予C或者W,分别表示以在供给的编织纱线的方向连接的方式形成线圈列的线圈横列方向,或者以与线圈横列方向正交的方式连接线圈列的线圈纵行方向。另外,关于线圈横列方向,由实线及虚线分别表示由前针床及后针床编织的部分,在对赋予了相同的参照符的编织区域先前进行了图示的情况下,在后面的图中省略图示。 
[实施例1] 
图1,在(a)中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筒状编织物5的编织方法中的概略的编织顺序,在(b)中表示编织的筒状编织物5的概略的结构。筒状编织物5,是在根据线圈纵行方向1W、2W、3W、4W顺序组合的状态下编织先行筒状编织区域1、一方侧C字编织区域2、筒状编织区域3及另一方侧C字编织区域4。在筒状编织物5之中,筒状编织区域3,在作为线圈纵行方向3W的一方侧的最初的线圈横列的线圈列和作为线圈纵行方向的另一方侧的最后的线圈横列的线圈列上,分别接合了一方侧C字编织区域2及另一方侧C字编织区域4。 
图1(a)所示的编织顺序,使用具备夹着齿口而相向的至少一对针床的横编机来实现。各编织区域中的线圈形成时的线圈纵行方向, 成为从下向上的方向。但是,在一方侧C字编织区域2及另一方侧C字编织区域4中,由于使编织的线圈横列方向2C、4C的线圈列分别在图的横方向靠近,所以附图上,各个区域的线圈纵行方向2W,4W是倾斜地看到的,成为图1(b)所示的那样。 
首先,先行筒状编织区域1是在环形移动的线圈横列方向1C形成线圈列的同时进行编织的。这样的筒状编织,在前后的针床的编织针上,使供给纱线方向交替地反转,同时,例如以在前针床中成为右方、在后针床中成为左方的方式供给纱线。接下来的一方侧C字编织区域2是,在预先设定的编织宽度的一端侧,在前后的针床中在从编织宽度的端部向内方预先设定的区间内,作为最初连续区间2a形成最初的线圈横列的线圈列。最初连续区间2a,例如是向将设置在先行筒状编织区域1的最终线圈横列的线圈列的左端侧的最终连续区间1a的线圈列卡定的编织针连续地供给编织纱线而形成的。最终连续区间1a的线圈列和最初连续区间2a的线圈列,在线圈纵行方向1W、2W上连续。供给纱线,在前针床或者后针床的编织宽度的内方进行到最初连续区间2a的一方的端部。如果使形成的线圈列向成为编织宽度的外方的左方靠近,则编织宽度的内方的端部的编织针成为空针。接下来的线圈横列,折回供给纱线方向,在空针上形成未封闭线圈或通过加减线圈形成接合用的线圈,来形成与先前形成的线圈列连续的线圈列,在另一方的端部的空针上形成接合用的线圈。以下,一边折回供给纱线方向,一边反复进行靠近和接合用的线圈形成来编织一方侧C字编织区域2的各线圈横列的线圈列,在编织宽度的内方,由接合用的线圈列形成开口部2b。 
接着,向将一方侧C字编织区域2的最终的线圈横列的线圈列卡定的最终连续区间2c的编织针和包括将作为开口部2b形成的接合用的线圈列卡定的编织针在内的区间的编织针供给编织纱线,在环形移动的线圈横列方向3C上形成筒状编织区域3的最初的线圈横列的线圈列。在筒状编织区域3中在成为线圈纵行方向的一方侧的最初的线圈横列的线圈列上,包含与一方侧C字编织区域2的最终连续区间2c 的线圈列接合的最初连续区间3a的线圈列和最初接合区间3b的线圈列。在最初接合区间3b中,在作为一方侧C字编织区域2的开口部2b形成的接合用的线圈列和作为先行筒状编织区域1的最终接合区间1b剩下的线圈列上,进行由在线圈纵行方向3W连续的那样的线圈列的形成产生的接合。以下,反复进行向卡定由最初的线圈横列形成的线圈列的编织针供给纱线而在环形移动的线圈横列方向3C上形成接下来的线圈横列的线圈列来编织筒状编织区域3。 
接着,在作为筒状编织区域3的最终的线圈横列的另一方侧端线圈横列的成为编织宽度的另一端侧的右端侧,作为另一方侧C字编织区域4的最初的线圈横列,形成最初连续区间4a的线圈列。最初连续区间4a是在前后的针床中从编织宽度的右端预先设定到编织宽度的内方,此区间的编织针,卡定了在筒状编织区域3的最终的线圈横列的线圈列之中的最终连续区间3c的线圈列。在接下来的线圈横列中,使形成的线圈列向作为编织宽度的内方的左方靠近,使成为编织宽度的内方的端部的线圈的左端侧的线圈与筒状编织区域3的最终线圈横列的线圈列之中的最终接合区间3d的线圈列的右端侧的线圈重叠。以下,作为另一方侧C字编织区域4的各线圈横列的线圈列,反复进行在不同的线圈横列中折回供给纱线方向,包含重叠的左端侧的线圈在内,相对于向作为编织宽度的一端侧的左方靠近的线圈列形成新的线圈列。如果编织到最终的线圈横列,则作为另一方侧C字编织区域4,在最终开口区间4c内剩余最终线圈横列的线圈列,中途的开口部4b的线圈列成为与筒状编织区域3的最终接合区间3d的线圈列接合的状态。 
图1(b)表示将先行筒状编织区域1作为脚脖子部、将一方侧C字编织区域2作为脚面部、将另一方侧C字编织区域4作为脚底部及脚后跟部、将筒状编织区域3作为夹设在脚面部和脚底部之间的部分,形成了袜子的状态的筒状编织物5。如图1(a)所示,成为脚面部的一方侧C字编织区域2,一边使卡定线圈列的编织针的位置向左侧靠近,一边从最初连续区间2a到最终连续区间2c以相同的编织宽度编 织。与此相对,成为脚底的另一方侧C字编织区域4,由于一边使成为最初的线圈横列的线圈列的最初连续区间4a的编织宽度在中途的线圈横列中增大,一边编织最终开口区间4c,所以能够适合于作为脚后跟部的膨胀的形状。最终开口区间4c,在隐藏线圈处理中闭合,形成了覆盖成为脚尖的前端的脚指尖的部分。在编织后的后工序中,也可以进行闭合开口的处理。如果在开口状态下剩余最终开口区间4c的一部分,则也能够使覆盖脚指尖的部分开口。 
另外,作为编织的方向,也能够做成从图的上到下的相反方向。但是,是在另一方侧C字编织区域4中反复进行线圈横列方向的线圈列的形成和使用通过线圈列向编织宽度的外方的靠近设置的空针的接合用的线圈的形成。接着编织筒状编织区域3,在一方侧C字编织区域2中,通过线圈横列方向的线圈列的形成和线圈列向编织宽度的内方的靠近,将线圈列的编织宽度内方的端部的线圈与筒状编织区域3的端部的线圈横列的线圈接合。先行筒状编织区域1在最后编织,在最初的线圈横列中,使相当于最终连续区间1a和最终接合区间1b的线圈列分别与相当于一方侧C字编织区域2的最初连续区间2a和筒状编织区域3的最初接合区间3b的线圈列接合。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在编织覆盖脚脖子的先行筒状编织区域1以后,编织一方侧C字编织区域2,但是,也可以在没有先行筒状编织区域1的状态下编织一方侧C字编织区域2。与一方侧C字编织区域2连续地编织筒状编织区域3及另一方侧C字编织区域4,作为组合状态的筒状编织物,能够形成外鞋、布袜子等。另外,各编织区域内的线圈的方向,虽然仅表示线圈纵行方向,但是,在各编织区域内不一定一样,可以与编织区域相互间的连接状态等相应地变动。进而,筒状编织区域3、先行筒状编织区域1,虽然线圈横列方向的线圈列由环形移动的环形移动编织形成,但是,也能够在线圈列编织一周后通过由折缝连结的折回编织形成。 
[实施例2] 
图2,在(a)中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筒状编织物10 的编织方法中的概略的编织顺序,在(b)中表示编织的筒状编织物10的概略的结构。筒状编织物10,根据编织顺序在组合的状态下形成先行筒状编织区域11、倾斜C字编织区域12、调整筒状编织区域13、一方侧C字编织区域2、筒状编织区域3及另一方侧C字编织区域4。先行筒状编织区域11,虽然分成由罗纹编织织成的罗纹编织部11a和由平针编织织成的平针编织部11b,但是,线圈横列方向11C及线圈纵行方向11W是共同的。与平针编织部11b接续地附加由使编织宽度减少的C字编织进行编织、开口部12a的线圈列倾斜的倾斜C字编织区域12。在倾斜C字编织区域12中交替地折回线圈横列方向12C的端部开口,在开口部12a上,形成用于消除线圈的台阶的接合用的折缝线圈。倾斜C字编织区域12,如(b)所示,为了平滑地弯曲连接而编织由一方侧C字编织区域2形成的脚面部,以便不产生皱纹。如果使一方侧C字编织区域2与倾斜C字编织区域12直接连接,则在编织一方侧C字编织区域2时用于靠近的移动变得困难。如果将调整筒状编织区域13附加在倾斜C字编织区域12上,则不需要使形成在倾斜C字编织区域12的开口部12a上的折缝线圈移动,在一方侧C字编织区域2的编织时,可以进行稳定的靠近。 
筒状编织物10,与图1的筒状编织物5同样是袜子,能够由一方侧C字编织区域2和另一方侧C字编织区域4形成覆盖脚尖的脚面部和脚底部,在中间夹设筒状编织区域3。此袜子,由于在先行筒状编织区域11上附加了倾斜C字编织区域12,所以能够在不会产生皱纹地容易弯曲的状态下连接成为脚脖子侧的先行筒状编织区域11的筒状编织物和由一方侧C字编织区域2和另一方侧C字编织区域4夹着筒状编织区域3而形成的脚尖侧的筒状编织物。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在编织覆盖脚脖子的先行筒状编织区域11以后,编织倾斜C字编织区域12,但是,也可以与图1的筒状编织物5同样地进行相反方向的编织。在相反方向的编织中,顺序进行另一方侧C字编织区域4、筒状编织区域3、一方侧C字编织区域2、倾斜C字编织区域12的编织。 
图3表示作为袜子编织了的筒状编织物10的一例的结构。作为袜子的脚后跟部,是将附加在先行筒状编织区域11上的倾斜C字编织区域12的下部、调整筒状编织区域13的后部、筒状编织区域3的后部、另一方侧C字编织区域4的后部组合而形成的。 
筒状编织区域3的线圈纵行方向3W,在最初接合区间3b和一方侧C字编织区域2的开口部2b的接合部及最后接合区间3d和另一方侧C字编织区域4的开口部4b的接合部中,与线圈纵行方向2W、4W大致正交。在这些接合部的边界中,筒状编织区域3的线圈纵行方向的线圈列和一方侧C字编织区域2及另一方侧C字编织区域4的线圈横列方向的线圈列连续。这样,为了线圈正交,线圈横列方向和线圈纵行方向的线圈连续,只要使一方侧C字编织区域2或者另一方侧C字编织区域4的靠近的移动量在每个形成线圈列的线圈横列上都是1线圈量1线圈量地进行即可。如果改变线圈列的形成和靠近的移动量的关系,则能够改变线圈横列方向的线圈列和线圈纵行方向的线圈列和的应对关系,也使线圈横列方向的线圈列倾斜。另外,在筒状编织区域3的最初连续区间3a及最后连续区间3c和一方侧C字编织区域2的最终连续区间2c及另一方侧C字编织区域4的最初连续区间4a的接合部分中,线圈纵行方向3W和线圈纵行方向2W、4W连续。 
筒状编织区域3,如果编织在线圈横列方向延伸的条纹花样等,则在将脚尖整体做成一个筒状编织区域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形成编织困难的横条纹。在筒状编织区域3中,如果以线圈横列单位改变编织纱线,则形成条纹花样。在将脚尖整体做成一个筒状编织区域的情况下,线圈横列方向成为纵方向,为了形成横条纹,与嵌花花样等同样,需要在线圈横列的中途改变在编织中使用的编织纱线。另外,由于划分了编织区域,所以例如能够在成为脚面部的一方侧C字编织区域2上或者形成装饰用的花样,或者提高保温性,成为脚底部的另一方侧C字编织区域4,也可以使用考虑了缓冲性、吸湿性、防臭性的编织纱线进行编织而具备新颖的花样、形状、功能等,提高作为袜子的附加价值。 
[实施例3] 
图4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中的概略的编织顺序。(a)表示替换图2的调整筒状编织区域13而编织调整筒状编织区域14的状态。在调整筒状编织区域14中,扩大编织宽度使脚后跟部的编织物增大。(b)表示在调整筒状编织区域14上进一步附加向下方扩大脚后跟部的脚后跟部C字编织区域15的状态。通过调整筒状编织区域14中的编织宽度的扩大、脚后跟部C字编织区域15的附加,能够调整脚后跟部的形状。 
在以上的各实施例中,虽然将本发明的筒状编织物适用于袜子,但是,筒状编织物由于改变线圈纵行方向地夹设在一方侧C字编织区域2及另一方侧C字编织区域4之间,所以也能够在一部分的编织区域中使用弹性纱线等原材料不同的编织纱线。例如,如果作为运动护身带等覆盖人体的关节的筒状编织物适用本发明,则可以使用在编织区域单位中伸缩性不同的编织纱线或者使用吸湿性、强度、颜色等不同的编织纱线,获得具有新颖的花样、形状、功能的筒状编织物。 
符号说明: 
1、11:先行筒状编织区域 
2:一方侧C字编织区域 
2b、4b、12a:开口部 
3:筒状编织区域 
4:另一方侧C字编织区域 
5、10:筒状编织物 
12:倾斜C字编织区域 
13、14:调整筒状编织区域 
15:脚后跟部C字编织区域。 

Claims (7)

1.一种筒状编织物,是无缝制的筒状编织物,在具备至少前后一对针床的横编机中由前后的针床编织线圈横列方向的线圈列,并包含以从线圈纵行方向的一方侧及另一方侧由如下的C字编织区域夹着将线圈列的两端在前后的针床之间分别连结而形成的筒状编织区域的方式形成的部分,该C字编织区域是线圈列在线圈横列方向折回地反复进行往复的C字编织区域,其特征在于,
在一方侧的C字编织区域的线圈纵行方向另一方侧端部线圈横列的线圈列和筒状编织区域的线圈纵行方向一方侧端部线圈横列的线圈列中,线圈纵行方向彼此连续,
在由如下的线圈列的端部的线圈形成的开口部的线圈列和筒状编织区域的一方侧端部线圈横列的线圈列中,一方侧的C字编织区域的线圈横列方向和筒状编织区域的线圈纵行方向连续,该线圈列是在一方侧的C字编织区域中由除了线圈纵行方向另一方侧端部线圈横列以外的其它的线圈横列折回的线圈列,
在另一方侧的C字编织区域的线圈纵行方向一方侧端部线圈横列的线圈列和筒状编织区域的线圈纵行方向另一方侧端部线圈横列的线圈列中,线圈纵行方向彼此连续,
在由如下的线圈列的端部的线圈形成的开口部的线圈列和筒状编织区域的另一方侧端部线圈横列的线圈列中,另一方侧的C字编织区域的线圈横列方向和筒状编织区域的线圈纵行方向连续,该线圈列是在另一方侧的C字编织区域中由除了线圈纵行方向一方侧端部线圈横列以外的其它的线圈横列折回的线圈列,
一方侧的C字编织区域及另一方侧的C字编织区域的开口部,以成为夹着筒状编织区域地相互相向的位置关系的方式被分别接合。
2.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筒状编织物,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方侧的C字编织区域成为脚面部,
上述另一方侧的C字编织区域成为脚底部,
上述筒状编织区域连接在脚面部和脚底部之间,
在一方侧的C字编织区域中,上述线圈纵行方向另一方侧的端部线圈横列的成为脚指尖侧的编织区域、线圈纵行方向一方侧的端部线圈横列的成为脚脖子部侧的编织区域被分别接合,
形成袜子。
3.一种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是无缝制的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在具备至少前后一对针床的横编机中由前后的针床编织线圈横列方向的线圈列,并包含以由如下的C字编织区域从线圈纵行方向的一方侧及另一方侧夹着将线圈列的两端在前后的针床之间分别连结而形成的筒状编织区域的方式形成的部分,该C字编织区域是线圈列在线圈横列方向折回地反复进行往复的、开口部成为编织宽度的内方的C字编织区域,其特征在于,
通过在筒状编织区域的编织中先行地反复进行线圈横列方向的线圈列的形成和使用通过线圈列向编织宽度的外方的靠近设置的空针的接合用的线圈的形成,进行一方侧的C字编织区域的编织,
在成为线圈纵行方向的一方侧的最初的线圈横列中,向包含将一方侧的C字编织区域的最终线圈横列的线圈列和接合用的线圈列卡定的编织针在内的编织针供给纱线,在形成线圈列之后,反复进行线圈横列方向的线圈列的形成,编织到成为线圈纵行方向的另一方侧的最后的线圈横列的线圈列来进行筒状编织区域的编织,
通过如下的动作进行另一方侧的C字编织区域的编织:
在成为筒状编织区域的线圈纵行方向的另一方侧的最后的线圈横列的线圈列中,对从编织宽度的另一端侧向编织宽度的内方预先设定的区间形成最初的线圈横列的线圈列,反复进行如下的动作:使将新的线圈横列的线圈列的形成先行的线圈横列的线圈列向编织宽度的内方靠近,将编织宽度的内方侧端部的线圈与筒状编织区域的最终线圈横列的线圈重叠,折回供给纱线方向,在重叠的线圈和靠近的线圈列上形成新的线圈横列的线圈列。
4.如权利要求3记载的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一方侧的C字编织区域的编织中先行,将与在上述最初的线圈横列的线圈列的形成中使用的编织针的区间相比宽的区间作为编织宽度,编织以线圈列在线圈横列方向进行环形移动的方式形成的先行筒状编织区域。
5.如权利要求4记载的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一方侧的C字编织区域,在将折回的区间的编织宽度变化的C字编织区域附加在上述先行筒状编织区域上之后,进行编织。
6.如权利要求5记载的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附加了上述折回的区间的编织宽度变化的C字编织区域之后,再在编织调整用的筒状编织区域以后,编织上述一方侧的C字编织区域。
7.如权利要求3~6的任一项记载的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一方侧或者上述另一方侧的C字编织区域之中的至少一方,对每个线圈横列都是一线圈量一线圈量地进行上述靠近。
CN201210108067.8A 2011-04-13 2012-04-13 筒状编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330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89600A JP5774354B2 (ja) 2011-04-13 2011-04-13 筒状編地およびその編成方法
JP2011-089600 2011-04-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33059A true CN102733059A (zh) 2012-10-17
CN102733059B CN102733059B (zh) 2014-05-21

Family

ID=459995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08067.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33059B (zh) 2011-04-13 2012-04-13 筒状编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511404B1 (zh)
JP (1) JP5774354B2 (zh)
KR (1) KR101296782B1 (zh)
CN (1) CN10273305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66752A (zh) * 2013-01-24 2014-08-06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设计方法和针织设计装置
CN105369458A (zh) * 2014-08-08 2016-03-02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袜品的编织方法
CN106149185A (zh) * 2015-05-15 2016-11-23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带指套的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80098B2 (ja) * 2012-11-07 2016-08-31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筒状編地の編成方法、および筒状編地
TWI596249B (zh) * 2013-04-04 2017-08-21 島精機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鞋襪類之編織方法
JP6150836B2 (ja) * 2015-03-31 2017-06-21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サポーター、およびサポーターの編成方法
JP6516563B2 (ja) * 2015-05-26 2019-05-22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シューズアッパーの編成方法
JP2020109223A (ja) * 2018-12-28 2020-07-16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ニット製品の生産管理方法及び生産管理システム
US20220125128A1 (en) * 2020-10-28 2022-04-28 Lululemon Athletica Canada Inc. Socks having integrated gripping systems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21078A (en) * 1982-04-05 1983-12-14 Elitex Zavody Textilniho Tubular sock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US5103656A (en) * 1990-03-27 1992-04-14 Nk Mills, Inc. Split-heel sock
JP2004218131A (ja) * 2003-01-14 2004-08-05 Naigai Co Ltd ソックス
CN1572161A (zh) * 2003-06-14 2005-02-02 鹰客股份有限公司 袜子
US20060144097A1 (en) * 2004-12-08 2006-07-06 Falke Kg Knitted stocking
CN1953673A (zh) * 2004-03-16 2007-04-25 库马株式会社 袜子及其制造方法
JP2007113150A (ja) * 2005-10-21 2007-05-10 Shima Seiki Mfg Ltd 仕切りを有する筒状編地およびその編成方法
CN101155953A (zh) * 2005-04-12 2008-04-02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1568676A (zh) * 2006-12-22 2009-10-28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袜子后跟部的编织方法
CN101680139A (zh) * 2007-05-01 2010-03-24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和筒状针织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80689B2 (ja) * 1996-04-25 1999-04-12 ニットグローブ株式会社 無縫製二重靴下の編成方法
US8434331B2 (en) * 2009-02-25 2013-05-07 Shima Seiki Mfg., Ltd. Tubular knitted fabric and knitting method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21078A (en) * 1982-04-05 1983-12-14 Elitex Zavody Textilniho Tubular sock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US5103656A (en) * 1990-03-27 1992-04-14 Nk Mills, Inc. Split-heel sock
JP2004218131A (ja) * 2003-01-14 2004-08-05 Naigai Co Ltd ソックス
CN1572161A (zh) * 2003-06-14 2005-02-02 鹰客股份有限公司 袜子
CN1953673A (zh) * 2004-03-16 2007-04-25 库马株式会社 袜子及其制造方法
US20060144097A1 (en) * 2004-12-08 2006-07-06 Falke Kg Knitted stocking
CN101155953A (zh) * 2005-04-12 2008-04-02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JP2007113150A (ja) * 2005-10-21 2007-05-10 Shima Seiki Mfg Ltd 仕切りを有する筒状編地およびその編成方法
CN101568676A (zh) * 2006-12-22 2009-10-28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袜子后跟部的编织方法
CN101680139A (zh) * 2007-05-01 2010-03-24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和筒状针织物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66752A (zh) * 2013-01-24 2014-08-06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设计方法和针织设计装置
CN103966752B (zh) * 2013-01-24 2016-02-24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设计方法和针织设计装置
CN105369458A (zh) * 2014-08-08 2016-03-02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袜品的编织方法
CN105369458B (zh) * 2014-08-08 2017-04-12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袜品的编织方法
CN106149185A (zh) * 2015-05-15 2016-11-23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带指套的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33059B (zh) 2014-05-21
KR101296782B1 (ko) 2013-08-14
EP2511404A2 (en) 2012-10-17
KR20120116853A (ko) 2012-10-23
EP2511404A3 (en) 2015-01-07
JP2012219421A (ja) 2012-11-12
EP2511404B1 (en) 2018-12-26
JP5774354B2 (ja) 2015-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33059B (zh) 筒状编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CN102333912B (zh) 筒状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EP3011854B1 (en) Shoe upper and production method for shoe upper
EP3045067B1 (en) Instep cover and method for knitting instep cover
CN101646817B (zh) 用于生产与短袜相似的穿着制品的方法
CN105636471B (zh) 脚背覆盖部及鞋帮
EP2982786B1 (en) Method for forming knitted fabric, and knitted fabric
EP3138431B1 (en) Shoe upper and method for knitting shoe upper
JP6516563B2 (ja) シューズアッパーの編成方法
KR101954654B1 (ko) 슈즈 어퍼 및 슈즈 어퍼의 편성방법
CN105307530A (zh) 鞋帮的制造方法及鞋帮
CN108350629A (zh) 编织物及编织物的接合方法
CN107920630A (zh) 鞋类
KR20170098907A (ko) 풋웨어의 편성방법, 풋웨어의 제조방법 및 풋웨어
EP3412815B1 (en) Three-dimensional knitted shoe blank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ing a double bed flat knitting machine
CN109068785B (zh) 鞋的制造方法和鞋
CN108978010B (zh) 具舌片的一体成形立体鞋胚及其制造方法
JP2009144292A (ja) 指袋付き編地およびその編成方法
CN108978009B (zh) 横编机编织的立体鞋胚及其织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21

Termination date: 202104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