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27925A - 治疗皮肤病的中药膏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治疗皮肤病的中药膏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27925A
CN106727925A CN201710054418.4A CN201710054418A CN106727925A CN 106727925 A CN106727925 A CN 106727925A CN 201710054418 A CN201710054418 A CN 201710054418A CN 106727925 A CN106727925 A CN 1067279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cinal ointment
great
chinese medicinal
delicate fragrance
chine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5441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27925B (zh
Inventor
王志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005441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27925B/zh
Publication of CN1067279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27925A/zh
Priority to PCT/CN2017/092668 priority patent/WO2018137319A1/zh
Priority to US16/479,742 priority patent/US11357814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279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279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53Lamiaceae or Labiatae (Mint family), e.g. thyme, rosemary or lavender
    • A61K36/534Mentha (mi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0012Galenical for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ite of application
    • A61K9/0014Skin, i.e. galenical aspects of topical composi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06Organic compounds, e.g. natural or synthetic hydrocarbons, polyolefins, mineral oil, petrolatum or ozokerit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06Organic compounds, e.g. natural or synthetic hydrocarbons, polyolefins, mineral oil, petrolatum or ozokerite
    • A61K47/08Organic compounds, e.g. natural or synthetic hydrocarbons, polyolefins, mineral oil, petrolatum or ozokerite containing oxygen, e.g. ethers, acetals, ketones, quinones, aldehydes, peroxides
    • A61K47/10Alcohols; Phenols; Salts thereof, e.g. glycerol; Polyethylene glycols [PEG]; Poloxamers; PEG/POE alkyl eth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06Ointments; Bases therefor; Other semi-solid forms, e.g. creams, sticks, g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236/00Isolation or extraction methods of 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
    • A61K2236/10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starting material
    • A61K2236/15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starting material involving mechanical treatment, e.g. chopping up, cutting or grind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236/00Isolation or extraction methods of 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
    • A61K2236/30Extraction of the material
    • A61K2236/33Extraction of the material involving extraction with hydrophilic solvents, e.g. lower alcohols, esters or ketones
    • A61K2236/331Extraction of the material involving extraction with hydrophilic solvents, e.g. lower alcohols, esters or ketones using water, e.g. cold water, infusion, tea, steam distillation, deco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236/00Isolation or extraction methods of 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
    • A61K2236/50Methods involving additional extraction steps
    • A61K2236/51Concentration or drying of the extract, e.g. Lyophilisation, freeze-drying or spray-drying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中草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皮肤病的中药膏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治疗皮肤病的中药膏剂通过大叶清香桂和薄荷的科学配伍,标本兼治,原料简单,具有抗炎消肿、清热除湿的功效,能够有效地治疗皮肤病,且具有治疗周期短、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不易复发及适用范围广的优点。

Description

治疗皮肤病的中药膏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草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皮肤病的中药膏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皮肤作为人体的第一道生理防线和最大的器官,时刻参与着机体的功能活动,维护机体的健康,具有屏障作用、感觉作用、调节体温、吸收作用、分泌和排泄作用等。具体来说,皮肤覆盖全身,使体内各种组织和器官免受物理性、机械性、化学性和病原微生物性的侵袭;皮肤是人体的感觉器官,它不断地感受体外发生的各种变化;皮肤又是人体的恒温装置,一方面,温度过高时,皮肤通过增加排汗来散发热量,另一方面,外界温度过低时,皮肤血管收缩,排汗减少,维持体温的稳定;皮肤还有滋润毛发、排泄废物及吸收的功能。此外,机体的异常情况也可以在皮肤表面反映出来。
皮肤病是发生在皮肤和皮肤附属器官疾病的总称。皮肤病是皮肤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后,其形态、结构和功能均发生变化,产生病理过程,并相应的产生各种临床先后表现。皮肤病的发病率很高,十分常见,且不易根治,易反复,给患者造成巨大身心痛苦并影响生活质量。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加重及生活节奏加快导致压力加大等因素的影响,皮肤病的发病率不断提高。
皮肤病用药的给药途径有外用、口服、注射等方式。由于外用药物可直接接触到皮肤上发生损害的部位从而能更好的发挥效果,治疗效果好,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目前,皮肤病患者的常用皮肤类外用药,如肤轻松、恩肤霜、皮康王等,都含有激素,长期使用会导致血糖升高、血钾降低、感染和肥胖等,同时,突然停药,还会出现旧病复发。
大叶清香桂,也称海南野扇花,属于黄杨科野扇花属植物。大叶清香桂在药物方面的研究还未见报道。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治愈率高、无副作用、不易复发的治疗皮肤病的中药膏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皮肤病的中药膏剂,该中药膏剂通过大叶清香桂和薄荷的科学配伍,标本兼治,原料简单,具有抗炎消肿、清热除湿的功效,能够有效地治疗皮肤病,且具有治疗周期短、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及不易复发的优点。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中药膏剂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设备即可最大程度地保留各个药材的药用功效。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中药膏剂的应用,可适用于病毒性皮肤病、过敏性皮肤病、真菌性皮肤病和物理性皮肤病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治疗皮肤病的中药膏剂,所述中药膏剂由中药提取物和膏剂基质组成,其中,所述中药提取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大叶清香桂10-30份和薄荷1-5份。
进一步地,所述中药提取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大叶清香桂15-25份和薄荷2-4份。
更进一步地,所述中药提取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大叶清香桂20份和薄荷叶3份。
进一步地,所述大叶清香桂取自晒干的大叶清香桂的根。
进一步地,所述膏剂基质为凡士林或者聚乙二醇。
更进一步地,所述中药提取物和膏剂基质的重量之比为1:1-5。
进一步地,上述中药膏剂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中药提取物:按重量份称取大叶清香桂和薄荷,加水煎煮,静置后,取上层清夜,浓缩,得到中药提取物;
(2)制备膏剂:将步骤(1)得到的中药提取物,和膏剂基质混合,搅拌均匀,制成膏剂。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加入水的量为原料药重量的12-18倍。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煎煮时间为30-60分钟。
上述治疗皮肤病的中药膏剂的应用,所述皮肤病包括病毒性皮肤病、过敏性皮肤病、真菌性皮肤病和物理性皮肤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提供的中药膏剂选取了大叶清香桂和薄荷作为原料药,尤其是,本发明发现大叶清香桂具有抗炎消肿作用,通过这两味药配伍,具有抗炎消肿、清热除湿的功效,能够有效地治疗皮肤病,且具有治疗周期短、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及不易复发的优点。
2、本发明提供的中药膏剂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设备即可最大程度地保留各个药材的药用功效,可以进行大规模生产。
3、本发明提供的中药膏剂适用范围广,可治疗各种皮肤病,如病毒性皮肤病、过敏性皮肤病、真菌性皮肤病和物理性皮肤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治疗皮肤病的中药膏剂,所述中药膏剂由中药提取物和膏剂基质组成,其中,所述中药提取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大叶清香桂10-30份和薄荷1-5份。
本发明中,大叶清香桂取自晒干的大叶清香桂的根。大叶清香桂,也称海南野扇花,属于黄杨科野扇花属植物。大叶清香桂在药物方面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发明中大叶清香桂的抗炎消肿性在下面有进一步解释。
本发明中,大叶清香桂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含量为:10份、11份、12份、13份、14份、15份、16份、17份、18份、19份、20份、21份、22份、23份、24份、25份、26份、27份、28份、29份或30份。
薄荷,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全草或叶,其味辛,性凉,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的功效,适用于外感风热、头痛、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瘾疹、温病初起、风疹瘙痒、肝郁气滞、胸闷胁痛等症。《药性论》中记载:“去愤气,发毒汗,破血止痢,通利关节。”《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记载:“薄荷味辛,气清郁香窜,性平。其力能内透筋骨,外达肌表,宣通脏腑,贯串经络,服之能透发凉汗,为温病宜汗解者之要药。”
本发明中,薄荷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含量为:1份、2份、3份、4份或5份。
通过以上两味药配伍,具有抗炎消肿、清热除湿的功效。
本发明中,所述中药提取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大叶清香桂15-25份和薄荷2-4份。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中药提取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大叶清香桂20份和薄荷3份。
通过更进一步地优化各原料药的配比关系,可以进一步地提高治疗效果。
膏剂基质用于将各原料药粘结在一起。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膏剂基质为凡士林或者聚乙二醇。
本发明中,中药提取物和膏剂基质的重量之比为1:1-5,不同中药提取物和膏剂基质重量比所制得的中药膏剂具有不同的粘度及流动度。
本发明中,膏剂基质的重量为中药提取物重量的典型但非限制性为:1倍、2倍、3倍、4倍或5倍。
本发明所述的“包括”,意指其除所述组分外,还可以包括其他组分,这些其他组分赋予所述中药膏剂不同的特性。除此之外,本发明所述的“包括”,还可以替换为封闭式的“为”或“由……组成”。
上述治疗皮肤病的中药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中药提取物:按重量份称取大叶清香桂和薄荷,加水煎煮,静置后,取上层清夜,浓缩,得到中药提取物;
本发明中,所述步骤(1)中的大叶清香桂和薄荷在加水煎煮之前先切片,以便最大程度地将药物中有效物质进入水中。
本发明中,所述步骤(1)中加入水的量为原料药重量的12-18倍。
本发明中,加入水的量为原料药重量的典型但非限制性为:12倍、13倍、14倍、15倍、16倍、17倍或18倍。
本发明中,所述步骤(1)中煎煮时间为30-60分钟。
本发明中,煎煮时间典型但非限制性为:30分钟、35分钟、40分钟、45分钟、50分钟、55分钟或60分钟。
本发明中,所述步骤(1)在原料药加水后先在水中浸泡2-4小时之后再进行煎煮。
本发明中,浸泡时间典型但非限制性为:2小时、2.5小时、3小时、3.5小时或4小时。
(2)制备膏剂:将步骤(1)得到的中药提取物,和膏剂基质混合,搅拌均匀,制成膏剂。
上述治疗皮肤病的中药膏剂的应用,所述皮肤病皮肤病包括病毒性皮肤病、过敏性皮肤病、真菌性皮肤病和物理性皮肤病。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1-5和对比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1-5是按照本发明提供的大叶清香桂和薄荷重量份配比制备的中药膏剂。对比例是采用不同于本发明提供的大叶清香桂和薄荷配比的中药膏剂。
实施例1
实施例1提供的治疗皮肤病的中药膏剂,制备方法如下:
(1)制备中药提取物:称取20重量份大叶清香桂和3重量份薄荷,切片,加入原料药重量15倍的水,煎煮45分钟,静置6小时后,取上层清夜,浓缩,得到中药提取物;
(2)制备膏剂:将步骤(1)得到的中药提取物与凡士林按照重量比为1:3混合,搅拌均匀,制成膏剂。
实施例2
实施例2提供的治疗皮肤病的中药膏剂,制备方法如下:
(1)制备中药提取物:称取25重量份大叶清香桂和4重量份薄荷,切片,加入原料药重量17倍的水,煎煮50分钟,静置7小时后,取上层清夜,浓缩,得到中药提取物;
(2)制备膏剂:将步骤(1)得到的中药提取物与凡士林按照重量比为1:4混合,搅拌均匀,制成膏剂。
实施例3
实施例3提供的治疗皮肤病的中药膏剂,制备方法如下:
(1)制备中药提取物:称取15重量份大叶清香桂和2重量份薄荷,切片,加入原料药重量16倍的水,煎煮40分钟,静置4小时后,取上层清夜,浓缩,得到中药提取物;
(2)制备膏剂:将步骤(1)得到的中药提取物与凡士林按照重量比为1:2混合,搅拌均匀,制成膏剂。
实施例4
实施例4提供的治疗皮肤病的中药膏剂,制备方法如下:
(1)制备中药提取物:称取30重量份大叶清香桂和5重量份薄荷,切片,加入原料药重量18倍的水,煎煮60分钟,静置8小时后,取上层清夜,浓缩,得到中药提取物;
(2)制备膏剂:将步骤(1)得到的中药提取物与聚乙二醇按照重量比为1:5混合,搅拌均匀,制成膏剂。
实施例5
实施例5提供的治疗皮肤病的中药膏剂,制备方法如下:
(1)制备中药提取物:称取20重量份大叶清香桂和3重量份薄荷,切片,加入原料药重量15倍的水,煎煮45分钟,静置6小时后,取上层清夜,浓缩,得到中药提取物;
(2)制备膏剂:将步骤(1)得到的中药提取物与聚乙二醇按照重量比为1:1混合,搅拌均匀,制成膏剂。
对比例
对比例提供的治疗皮肤病的中药膏剂,制备方法如下:
(1)制备中药提取物:称取8重量份大叶清香桂和8重量份薄荷,切片,加入原料药重量15倍的水,煎煮45分钟,静置6小时后,取上层清夜,浓缩,得到中药提取物;
(2)制备膏剂:将步骤(1)得到的中药提取物与凡士林按照重量比为1:3混合,搅拌均匀,制成膏剂。
效果例1
为了说明本发明提供的中药膏剂在治疗病毒性皮肤病的应用,如治疗单纯疱疹和带状疱疹。
1.试验人群:临床收集150例患者,男性82例,女性68例,最小16岁,最大65岁,均患有单纯疱疹或带状疱疹。
2.试验分组:随机分组,分为3组,每组50人。试验组使用实施例1-5中制备的中药膏剂,对照组1为使用对比例中制备的中药膏剂,对照组2使用其他市售的治疗疱疹的药膏,如皮炎王。每位患者,每天2次,涂抹于患处,连续用药15天。
3.疗效标准:
治愈:疱疹全部结痂或消退,疼痛消失;
显效:疱疹基本结痂或消退,疼痛明显缓解,且无新增疱疹;
无效:疱疹未结痂或消退,疼痛未缓解,有新增疱疹。
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病例数
4.临床效果:各组对病毒性皮肤病的治疗效果见表1。
表1 各组对病毒性皮肤病的治疗效果
组别 总病例数 痊愈 显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试验组 50 48 2 0 100%
对照组1 50 10 26 14 72%
对照组2 50 17 22 11 78%
从表1中可以看出,本发明的中药膏剂对病毒性皮肤病,如带状疱疹有良好的治愈效果,有效率达100%,远远高于对照组2提供的市售治疗皮肤病的药膏,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同时,对照组1的有效率远低于试验组,这说明中药组合物的原料配伍对药效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配伍达不到要求,则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影响病人的恢复。
效果例2
为了说明本发明提供的中药膏剂在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应用,如治疗皮炎和湿疹。
1.试验人群:临床收集300例患者,男性159例,女性131例,最小19岁,最大68岁,均患有过敏性皮炎。
2.试验分组:随机分组,分为3组,每组100人。试验组使用实施例1-5中制备的中药膏剂,对照组1为使用对比例中制备的中药膏剂,对照组2使用其他市售的治疗皮炎的药膏,如肤轻松。每位患者,每天2次,涂抹于患处,连续用药1个月。
3.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
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或加重。
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病例数
4.临床效果:各组对过敏性皮肤病的治疗效果见表2
表2 各组对过敏性皮肤病的治疗效果
组别 总病例数 痊愈 显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试验组 100 89 10 1 99%
对照组1 100 16 39 45 55%
对照组2 100 40 37 23 77%
从表2中可以看出,本发明的中药膏剂对过敏性皮肤病,如过敏性皮炎有良好的治愈效果,有效率达99%,远远高于对照组2提供的市售治疗皮肤病的药膏,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同时,对照组1的有效率远低于试验组,这说明中药组合物的原料配伍对药效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配伍达不到要求,则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影响病人的恢复。
效果例3
为了说明本发明提供的中药膏剂在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应用,如治疗头癣、体癣、股癣和手足癣。
1.试验人群:临床收集150例患者,男性101例,女性49例,最小16岁,最大65岁,均患有头癣、体癣、股癣或手足癣。
2.试验分组:随机分组,分为3组,每组50人。试验组使用实施例1-5中制备的中药膏剂,对照组1为使用对比例中制备的中药膏剂,对照组2使用其他市售的治疗体癣的药膏,如皮康王。每位患者,每天2次,涂抹于患处,连续用药2个月。
3.疗效标准:
治愈:真菌镜检为阴性,癣和瘙痒完全消失;
显效:真菌镜检为阴性,癣基本消失,瘙痒明显减轻;
无效:真菌镜检为阳性,癣和瘙痒未缓解。
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病例数
4.临床效果:对真菌性皮肤病的治疗效果见表3
表3 对真菌性皮肤病的治疗效果
组别 总病例数 痊愈 显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试验组 50 45 5 0 100%
对照组1 50 12 20 18 64%
对照组2 50 16 21 13 74%
从表3中可以看出,本发明的中药膏剂对真菌性皮肤病,如头癣、体癣、股癣和手足癣,有良好的治愈效果,有效率达100%,远远高于对照组2提供的市售治疗皮肤病的药膏,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同时,对照组1的有效率远低于试验组,这说明中药组合物的原料配伍对药效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配伍达不到要求,则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影响病人的恢复。
效果例4
为了说明本发明提供的中药膏剂在治疗物理性皮肤病的应用,如治疗冻伤。
1.试验人群:临床收集150例患者,男性57例,女性93例,最小15岁,最大65岁,均患有冻伤。
2.试验分组:随机分组,分为3组,每组50人。试验组使用实施例1-5中制备的中药膏剂,对照组1为使用对比例中制备的中药膏剂,对照组2使用其他市售的治疗冻伤的药膏,如止裂防冻蛇油膏。每位患者,每天2次,涂抹于患处,连续用药5天。
3.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肿块消散,创面愈合;
显效:症状明显改善,创面基本愈合;
无效:症状未明显改善。
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病例数
4.临床效果:各组对冻伤的治疗效果见表4
表4 各组对冻伤的治疗效果
组别 总病例数 痊愈 显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试验组 50 47 3 0 100%
对照组1 50 14 17 19 62%
对照组2 50 19 16 15 70%
从表4中可以看出,本发明的中药膏剂对冻伤有良好的治愈效果,有效率达100%,远远高于对照组2提供的市售治疗冻伤的药膏,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同时,对照组1的有效率远低于试验组,这说明中药组合物的原料配伍对药效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配伍达不到要求,则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影响病人的恢复。
效果例5
为了说明本发明提供的中药膏剂在治疗物理性皮肤病的应用,如治疗烧烫伤。
1.试验人群:临床收集150例患者,男性84例,女性66例,最小15岁,最大60岁,均患有烧烫伤,其中浅Ⅱ度96例、深Ⅱ度54例。。
2.试验分组:随机分组,分为3组,每组50人。试验组使用实施例1-5中制备的中药膏剂,对照组1为使用对比例中制备的中药膏剂,对照组2使用其他市售的治疗烧烫伤的药膏,如华佗烧烫伤软膏。浅Ⅱ度,每日涂抹一次,连续用药7天;深Ⅱ度,每日涂抹两次,连续用药15天。
3.疗效标准:
治愈:为疼痛和红肿消失,并且无明显疤痕;
显效:为疼痛和红肿减轻,有轻微疤痕;
无效:疼痛和红肿未消减,有明显疤痕。
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病例数
4.临床效果:各组对烧烫伤的治疗效果见表5
表5 各组对烧烫伤的治疗效果
组别 总病例数 痊愈 显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试验组 50 45 5 0 100%
对照组1 50 10 17 23 54%
对照组2 50 14 16 20 60%
从表5中可以看出,本发明的中药膏剂对烧烫伤有良好的治愈效果,有效率达100%,远远高于对照组2提供的市售治疗烧烫伤的药膏,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同时,对照组1的有效率远低于试验组,这说明中药组合物的原料配伍对药效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配伍达不到要求,则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影响病人的恢复。
下面对本发明的大叶清香桂的功效的试验研究
效果例6
大叶清香桂对小鼠二甲苯耳肿胀的影响
将大叶清香桂的根晒干,研磨成粉,备用。
1.试验动物:健康合格清洁级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体重18-22g。由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医动字第14301041。
2.试验试剂:大叶清香桂粉末,醋酸地塞米松片(浙江仙据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20347),冰醋酸,二甲苯均为分析纯。
3.试验方法:取试验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地塞米松组,大叶清香桂粉高、中、低剂量组。
将大叶清香桂粉末经120目过筛后,称取适量溶于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中,配成高剂量(0.30g/ml)、中剂量(0.15g/ml)、低剂量(0.075g/ml)的大叶清香桂粉混悬液。醋酸地塞米松片用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研磨,配成19.8ug/ml的混悬液。
正常组灌服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地塞米松组按9.9ug/kg(相当于人体用量的20倍)灌服地塞米松溶液;高(15g/kg)、中(7.5g/kg)、低(3.75g/kg)组分别按照相应剂量灌服大叶清香桂粉末混悬液。
每组前两天每天各灌服两次,第三天灌服一次,30min后,将0.05ml二甲苯涂与各组小鼠右耳前后两面,左耳不涂药作为对照。涂药40min后,将小鼠颈椎脱臼处死,剪下左右耳,用打孔器取双耳同等部位耳片,称重。左右耳重量之差为肿胀度,分组统计,组间进行t检验,按下列公式计算受试药肿胀抑制率:肿胀抑制率=(正常组平均肿胀度—给药组平均肿胀度)/正常组平均肿胀度×100%。
大叶清香桂对小鼠二甲苯耳肿胀的影响见表6。
表6 大叶清香桂对小鼠二甲苯耳肿胀的影响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
从表6中可以看出,大叶清香桂在所试剂量范围内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效果也优于地塞米松组,表明大叶清香桂有一定抗炎消肿作用。
效果例7
大叶清香桂的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作用试验
将大叶清香桂的根晒干,研磨成粉,备用。
1.试验动物:健康合格清洁级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体重18-22g。由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医动字第14301041。
2.试验试剂:大叶清香桂粉末,醋酸地塞米松片(浙江仙据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20347),冰醋酸,二甲苯均为分析纯。
3.试验方法:取试验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地塞米松组,大叶清香桂粉高、中、低剂量组。
将大叶清香桂粉末经120目过筛后,称取适量溶于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中,配成高剂量(0.30g/ml)、中剂量(0.15g/ml)、低剂量(0.075g/ml)的大叶清香桂粉混悬液。醋酸地塞米松片用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研磨,配成19.8ug/ml的混悬液。
正常组灌服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地塞米松组按9.9ug/kg(相当于人体用量的20倍)灌服地塞米松溶液;高(15g/kg)、中(7.5g/kg)、低(3.75g/kg)组分别按照相应剂量灌服大叶清香桂粉末混悬液。
每组前两天每天各灌服两次,第三天灌服一次,30min后,每组动物均按0.1ml/10g经尾静脉注射伊文思兰生理盐水,然后腹腔注射0.9%的冰醋酸,注射后40min将各动物颈椎脱臼处死,用生理盐水洗涤腹腔,并收集洗涤液,调整体积至7ml,3000r/min离心5min,在58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大叶清香桂粉抑制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作用见表7。
表7 大叶清香桂粉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作用
组别 吸光度(A)
高剂量组 0.294±0.029
中剂量组 0.415±0.224
低剂量组 0.509±0.104
地塞米松组 0.569±0.238
正常组 0.832±0.387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
从表7中可以看出,使用大叶清香桂粉的吸光度远低于正常组,也低于地塞米松组,可见大叶清香桂能对抗抗炎症引起的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通过效果例5和效果例6可以看出,大叶清香桂具有抗炎消肿的功效。
以下列举几个典型病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典型病例1
陈某,男,45岁,患有带状疱疹3年,背部和腰部有如黄豆大小密集分布的带状疱疹,疼痛难忍,浑身无力,寝食难安。使用过一些药膏但疗效不佳,后使用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中药膏剂,一日涂抹三次,当天疼痛减轻,3天后疼痛消失,疱疹开始结痂或者消退,10天后基本痊愈,随访半年,无复发。
典型病例2
张某,男,36岁,患湿疹5年,起初是由肩膀上有一块疹,渐渐发展到成块、成片,两个月后,覆盖整个肩部和后背,红色的湿疹遍布上半身,并伴着钻心的瘙痒,令其寝食难安。多处寻医无果,后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中药膏剂,一日涂抹三次,治疗1个月后,湿疹局部面积逐渐减少,症状减轻,后继续治疗5个月后,基本康复,一年后随访无复发现象。
典型病例3
季某,女,52岁,患有癣多年,刚开始左手皮肤局部出现红斑、水疱,水泡破裂后患处出现脱屑现象,伴有瘙痒感,并逐渐向四周扩散,然后右手也发生同样症状,慢慢全身也有癣。使用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中药膏剂,一日涂抹三次,治疗1个月后,体癣局部面积逐渐减少,瘙痒感等症状明显减轻,后继续治疗2个月后痊愈,真菌镜检为阴性,一年后随访无复发现象。
典型病例4
李某,女,47岁,年冬季手部、脸部均发生冻伤,皮肤水肿,有红斑,伴有疼痛。使用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中药膏剂,一日涂抹四次,使用5天后症状明显减轻,10天后痊愈,第二年冬季,继续使用本中药膏剂,未再发生冻伤,随访2年无复发现象。
典型病例5
张某,男,60岁,由于身体疾病,长期卧床,导致臀部缺血性坏死,溃疡糜烂,有脓性分泌物。使用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中药膏剂,一日涂抹三次,使用10天后,脓血分泌物逐渐减少,后逐渐长出新肉,一个月后,创面痊愈,无明显疤痕形成。
典型病例6
魏某,女,39岁,由于煤气着火,双手及胳膊严重烧伤,深Ⅱ度烧伤,在医院治疗数天后,静脉输抗生素,但疗效不佳,双手及胳膊肿胀,创面呈黑色,有干硬的结痂,痂下已感染化脓,疼痛难忍。使用实施例2提供的中药膏剂,一日涂抹两次,当天疼痛减有所轻,结痂软化并开始脱落,3天后痂脱落,露出大量化脓的创面,清理后,继续涂抹本发明的中药膏剂,逐渐长出新肉,2周后痊愈,皮肤红润,无疤痕形成。
典型病例7
陈某,男,30岁,患有过敏性皮炎,头部有潮红斑片,上面有灰白色糠状鳞屑,伴有瘙痒,尤其是影响夜间睡眠。使用实施例3提供的中药膏剂,一日涂抹一次,3天后瘙痒明显减轻,连续用药15天后症状完全消失,随访5个月无复发。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治疗皮肤病的中药膏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膏剂由中药提取物和膏剂基质组成,其中,所述中药提取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大叶清香桂10-30份和薄荷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膏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提取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大叶清香桂15-25份和薄荷2-4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药膏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提取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大叶清香桂20份和薄荷3份。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中药膏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叶清香桂取自晒干的大叶清香桂的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膏剂基质为凡士林或者聚乙二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提取物和膏剂基质的重量之比为1:1-5。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中药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中药提取物:按重量份称取大叶清香桂和薄荷,加水煎煮,静置后,取上层清夜,浓缩,得到中药提取物;
(2)制备膏剂:将步骤(1)得到的中药提取物,和膏剂基质混合,搅拌均匀,制成膏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加入水的重量为原料药重量的12-18倍。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煎煮时间为30-60分钟。
10.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治疗皮肤病的中药膏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皮肤病包括病毒性皮肤病、过敏性皮肤病、真菌性皮肤病和物理性皮肤病。
CN201710054418.4A 2017-01-24 2017-01-24 治疗皮肤病的中药膏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Active CN1067279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54418.4A CN106727925B (zh) 2017-01-24 2017-01-24 治疗皮肤病的中药膏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PCT/CN2017/092668 WO2018137319A1 (zh) 2017-01-24 2017-07-12 大叶清香桂的应用,治疗皮肤病的中药膏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US16/479,742 US11357814B2 (en) 2017-01-24 2017-07-12 Application of Sarcococca vagans, Chinese medicinal ointment for treating skin disease,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54418.4A CN106727925B (zh) 2017-01-24 2017-01-24 治疗皮肤病的中药膏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27925A true CN106727925A (zh) 2017-05-31
CN106727925B CN106727925B (zh) 2021-01-01

Family

ID=58942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54418.4A Active CN106727925B (zh) 2017-01-24 2017-01-24 治疗皮肤病的中药膏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357814B2 (zh)
CN (1) CN106727925B (zh)
WO (1) WO2018137319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51930A (zh) * 2017-11-30 2018-04-24 海南金香远药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喷剂及其制备方法
WO2018137319A1 (zh) * 2017-01-24 2018-08-02 王志勇 大叶清香桂的应用,治疗皮肤病的中药膏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8785374A (zh) * 2018-08-24 2018-11-13 海南金香远药业科技有限公司 清香桂皮肤抑菌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04588A (zh) * 2018-08-24 2018-11-30 海南金香远药业科技有限公司 清香桂皮肤抑菌喷雾剂及其生产工艺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577C (zh) * 1996-07-12 2000-12-20 王庆新 皮疾胶囊、皮疾软膏
CN105727227A (zh) * 2016-03-14 2016-07-06 李庆九 一种治手足癣的保健品
CN106727925B (zh) * 2017-01-24 2021-01-01 王志勇 治疗皮肤病的中药膏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何康等: "野扇花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
袁春强等: "野扇花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 《安徽农业科学》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37319A1 (zh) * 2017-01-24 2018-08-02 王志勇 大叶清香桂的应用,治疗皮肤病的中药膏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US11357814B2 (en) 2017-01-24 2022-06-14 Zhiyong Wang Application of Sarcococca vagans, Chinese medicinal ointment for treating skin disease,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CN107951930A (zh) * 2017-11-30 2018-04-24 海南金香远药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喷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85374A (zh) * 2018-08-24 2018-11-13 海南金香远药业科技有限公司 清香桂皮肤抑菌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04588A (zh) * 2018-08-24 2018-11-30 海南金香远药业科技有限公司 清香桂皮肤抑菌喷雾剂及其生产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353702A1 (en) 2021-11-18
US11357814B2 (en) 2022-06-14
WO2018137319A1 (zh) 2018-08-02
CN106727925B (zh) 2021-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27925A (zh) 治疗皮肤病的中药膏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3768283A (zh) 一种治疗多种眼疾的中药
CN101601782A (zh) 一种治疗脚癣的复方酊剂
CN107812084A (zh) 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CN104173905B (zh) 一种治疗便秘的中西药复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TWI693939B (zh) 補腎壯陽的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與應用
CN105617322A (zh) 一种治疗牛皮癣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71614A (zh) 一种治疗心胆气虚型神经衰弱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01447B (zh) 一种治疗癫痫的中药组合物
CN104096018A (zh) 一种治疗面部神经麻痹症的中药组合物
CN103735725B (zh) 用于治疗猪风湿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85182B (zh) 一种治疗皮肤病的外用药膏及制备方法
CN108126079A (zh) 用于治疗便秘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06590A (zh) 一种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药物
CN107007731A (zh) 一种治疗结膜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6138628A (zh) 一种壮药痔疮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74439A (zh) 一种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功能的中药膏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41317A (zh) 一种用于特禀体质过敏性鼻炎治疗的中药方剂
CN105726789A (zh) 一种用于治疗褥疮的护理药物制剂及其用途
CN105031499A (zh) 一种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中药组合物
CN104257797A (zh) 一种治疗皮肤过敏的中药口服汤剂
CN104491013A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过敏性结膜炎药物中的用途
CN104547342A (zh) 临床护理用快速止血的外敷散剂及制备方法
CN104940710A (zh) 天竺黄痫康宁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06542A (zh) 一种含玛咖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