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23082B - 一种活性肽微粒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活性肽微粒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23082B
CN106723082B CN201611249248.7A CN201611249248A CN106723082B CN 106723082 B CN106723082 B CN 106723082B CN 201611249248 A CN201611249248 A CN 201611249248A CN 106723082 B CN106723082 B CN 1067230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oss
linking agent
active peptide
sodium alginate
sol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4924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23082A (zh
Inventor
陈伟鸿
肖俊勇
马方励
盛剑勇
马忠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finitus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finitus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finitus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finitus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24924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23082B/zh
Publication of CN1067230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230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230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230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Cosmetics (AREA)
  • General Preparation And Processing Of Fo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胶囊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活性肽微粒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向海藻酸钠溶液中加入活性肽,得到活性肽与海藻酸钠的混合溶液,然后通过微胶囊造粒仪滴加到壳聚糖和交联剂的混合溶液或交联剂溶液中,获得活性肽微粒,冻干后获得所述活性肽微粒制剂;所述交联剂为氯化钙、氯化钡和氯化镁组合。本发明通过适宜的交联剂及其配比,使活性肽微胶囊冲剂在以较高温度水冲泡时具有较佳的分散性,同时对活性肽的气味掩盖较好,有效解决了活性肽异味对消费者长期服用的影响和口感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活性肽微粒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胶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活性肽微粒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许多提取自动植物的活性肽,如牡蛎多肽、鲣鱼多肽、海参多肽等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是理想的保健食品功能因子。但是,这些活性肽却带有消费者难以忍受的强烈异味,严重影响了顾客体验感和长期服用的意愿。因此,亟需通过掩味技术改善这些活性肽的口感。
添加辅料是通过干扰味蕾来减轻苦味,方法最简单,成本低,但作用有限,对极苦和易水解的药物效果不佳。而且,个体间由于味觉偏好的差异,对于矫味剂、芳香剂等辅料的掩味效果感受差异较大。
包合技术目前的应用很广泛,药物嵌入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分子内部,通过范德华力起作用,降低药物与味蕾接触的量而达掩味目的,进入体内后药物再从包合物中释放出来发挥疗效。该法制备方法简单,可产业化,但应用受限,如对药物的性质要求严格,药物分子的原子数要大于5,如果有稠环,稠环数应小于5,相对分子质量在100~400之间,水中溶解度要小于10g/L,熔点低于250℃等。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包合技术是药物与环糊精分子以1:1进行包载,因此载药量低,不适用于活性肽等单次服用剂量较大的保健食品的掩味。
离子交换树脂为含有可电离阳离子或阴离子基团的高分子聚合物,分为强酸性阳离子(Ⅰ)、弱酸性阳离子(II)、强碱性阴离子(Ⅲ)、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Ⅳ)四大类。Ⅰ能掩盖碱性药物的苦味(整个pH值范围),II仅适用于pH值在6.0以上环境,Ⅲ和Ⅳ则反之。药物与带相反电荷的树脂形成复合物,在唾液pH值条件不易解离,且由于唾液量较少、离子浓度很低、制剂在口腔中仅作短暂停留,能够大大减弱药物不良臭味。但是,活性肽是混合物,组成复杂,同时存在带正电、带负电和不带电的组分,因此难以通过离子树脂结合的方法实现掩味。
针对活性肽等保健食品单次服用量大的特点,微胶囊技术是改善活性肽口感的理想策略。微胶囊技术是将液体芯材通过壁材包裹起来形成微小颗粒的粉末化技术。将活性肽包载入微囊能够减少或者避免口服后活性肽中异味物质与味蕾的接触,从而达到改善活性肽口感的效果。
为了使活性肽的剂型更符合消费者的使用习惯,需要将活性肽制成冲剂,用热水或温水冲泡后服用。因此,所制备的载活性肽微粒制剂需要在较高温度的水中能分散均匀,并且具备较佳的掩盖气味的效果。但是,现有较大多数的微胶囊技术工艺均无法同时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一种活性肽微粒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使得所述制备方法制备的活性肽微粒制剂能够在较高温度的水中分散均匀,并且具备较佳的掩盖气味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活性肽微粒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向海藻酸钠溶液中加入活性肽,得到活性肽与海藻酸钠的混合溶液,然后通过微胶囊造粒仪滴加到壳聚糖和交联剂的混合溶液或交联剂溶液中,获得活性肽微粒,冻干后获得所述活性肽微粒制剂;
其中,所述交联剂为氯化钙、氯化钡和氯化镁组合。
现有以海藻酸钠、壳聚糖以及氯化钙为主要材料的微胶囊技术无法使活性肽冲剂在较高温度下呈现较好分散性和较好气味掩盖效果的缺陷,本发明以三种适宜的交联剂和优化的配比,解决了上述问题。
作为优选,所述海藻酸钠与活性肽的质量比为(1:5)-(5:1),在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海藻酸钠与活性肽的质量比为1:2、1:5或5:1;
作为优选,所述海藻酸钠溶液为海藻酸钠水溶液、海藻酸钠的磷酸盐缓冲液或海藻酸钠的醋酸盐缓冲液,海藻酸钠质量浓度为0.3-30%,优选自粘度范围为100~1000cp.s的海藻酸钠,如300cp.s;在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海藻酸钠质量浓度为0.3%、1.5%、15%或30%,所述磷酸盐缓冲液和醋酸盐缓冲液pH值均为2-9。
作为优选,所述壳聚糖和交联剂的混合溶液为壳聚糖和交联剂的醋酸水溶液、壳聚糖和交联剂的枸橼酸水溶液、壳聚糖和交联剂的水溶液、壳聚糖和交联剂的磷酸盐缓冲液或壳聚糖和交联剂的醋酸盐缓冲液,壳聚糖质量浓度不超过30%,交联剂质量浓度为0.3-30%;更优选地,所述醋酸水溶液或枸橼酸水溶液各自的质量浓度均为0.1-10%;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交联剂的质量浓度为1.5%;所述壳聚糖质量浓度为1%,优选自分子量10kD~1000kD的壳聚糖,如150kDa;所述磷酸盐缓冲液和醋酸盐缓冲液pH值均为2-9;所述醋酸水溶液或枸橼酸水溶液各自的质量浓度可选自1%。
作为优选,所述交联剂溶液为交联剂的醋酸水溶液、交联剂的枸橼酸水溶液、交联剂的水溶液、交联剂的磷酸盐缓冲液或交联剂的醋酸盐缓冲液,交联剂质量浓度为0.3-30%;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交联剂的质量浓度为1.5%;所述磷酸盐缓冲液和醋酸盐缓冲液pH值均为2-9;所述醋酸水溶液或枸橼酸水溶液各自的质量浓度可选自1%。
作为优选,所述活性肽与海藻酸钠的混合溶液与壳聚糖和交联剂的混合溶液或交联剂溶液的体积比为(1:10)-(5:1),更优选为(1:3)-(2:3),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为1:2、1:3或2:3。
作为优选,所述活性肽为牡蛎多肽、鲣鱼多肽、胶原蛋白肽或海参多肽。
作为优选,所述氯化钙、氯化钡和氯化镁在交联剂中的质量比是(1.0-1.2):(0.1-0.2):(0.1-0.3)。
作为优选,所述氯化钙、氯化钡和氯化镁的质量比为1.2:0.1:0.2。
在采用微胶囊造粒仪造粒时,其各项设置参数可参考如下:
频率设置为100~1000Hz,电压100~5000V,载气压力100~1000mbar,喷嘴孔径300μm。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可具体选择频率设置为800Hz,电压1000V,载气压力450mbar,喷嘴孔径300μm。
采用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制备的活性肽微粒制剂(冲剂),在用开水或较高温度的水冲泡后,呈现出较佳的分散性,并且对活性肽的异味掩盖较好,而采用其他形式交联剂的对照工艺在两方面呈现出较差的效果。由此,本发明还提供了由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制备的活性肽微粒制剂。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通过适宜的交联剂及其配比,使活性肽微胶囊冲剂在以较高温度水冲泡时具有较佳的分散性,同时对活性肽的气味掩盖较好,有效解决了活性肽异味对消费者长期服用的影响和口感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活性肽微粒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本发明所述活性肽微粒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已经通过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产品和制备方法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
以下就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活性肽微粒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制备本发明所述活性肽微粒制剂
将海藻酸钠(粘度300cp.s)加入纯水中,搅拌溶解,得到海藻酸钠的水溶液;其中所述海藻酸钠水溶液质量浓度为1.5%;
在海藻酸铵水溶液中加入鲣鱼肽粉末,搅拌,得到鲣鱼肽与海藻酸钠的混合溶液;其中,所述鲣鱼肽与海藻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海藻酸钠与鲣鱼肽的质量比为1:2;
在水中加入氯化钙、氯化钡和氯化镁作为交联剂,搅拌,获得交联剂溶液;其中,所述氯化钙、氯化钡和氯化镁的质量比为1.2:0.1:0.2;
调节上述交联剂溶液的pH至4.5;
将鲣鱼肽与海藻酸钠的混合溶液100mL通过微胶囊造粒仪滴加至300mL交联剂溶液中(两者体积比为1:3),交联10min,制得鲣鱼肽微粒;其中,设置微胶囊造粒仪的震动频率为800Hz,电压为1000V,载气压力为450mbar,喷嘴孔径为300μm;
将上述鲣鱼肽微粒冷冻干燥得到活性肽微粒粉末。
本实施例所得到的鲣鱼肽微粒的形状圆整,大小均一。使用四种不同来源的海藻酸钠(国药、青岛双成、青岛明月和布奇公司)制备所得载鲣鱼肽微粒的载药量在8~19%之间,其中使用青岛双成来源的海藻酸钠制备所得微粒的载药量最高,为18.9%。
实施例2:制备本发明所述活性肽微粒制剂
将海藻酸钠(粘度300cp.s)加入纯水中,搅拌溶解,得到海藻酸钠的水溶液;其中所述海藻酸钠水溶液质量浓度为1.5%;
在海藻酸铵水溶液中加入鲣鱼肽粉末,搅拌,得到鲣鱼肽与海藻酸钠的混合溶液;其中,所述鲣鱼肽与海藻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海藻酸钠与鲣鱼肽的质量比为1:1;
在水中加入氯化钙、氯化钡和氯化镁作为交联剂,搅拌,获得交联剂溶液;其中,所述氯化钙、氯化钡和氯化镁的质量比为1.0:0.2:0.3;
调节上述交联剂溶液的pH至4.5;
将鲣鱼肽与海藻酸钠的混合溶液100mL通过微胶囊造粒仪滴加至300mL交联剂溶液中(两者体积比为1:3),交联10min,制得鲣鱼肽微粒;其中,设置微胶囊造粒仪的震动频率为800Hz,电压为1000V,载气压力为450mbar,喷嘴孔径为300μm;
将上述鲣鱼肽微粒冷冻干燥得到活性肽微粒粉末。本实施例所得到的鲣鱼肽微粒的形状圆整,大小均一,载药量在20%左右。
实施例3:制备本发明所述活性肽微粒制剂
将海藻酸钠(粘度300cp.s)加入纯水中,搅拌溶解,得到海藻酸钠的水溶液;其中所述海藻酸钠水溶液质量浓度为1.5%;
在海藻酸铵水溶液中加入鲣鱼肽粉末,搅拌,得到鲣鱼肽与海藻酸钠的混合溶液;其中,所述鲣鱼肽与海藻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海藻酸钠与鲣鱼肽的质量比为1:2;
将壳聚糖(分子量150kDa)加入1%质量浓度的醋酸水溶液中,搅拌溶解,得到壳聚糖的醋酸水溶液;其中壳聚糖质量浓度为1%;
在上述壳聚糖的醋酸水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氯化钡和氯化镁,搅拌,得到交联剂与壳聚糖的混合溶液;其中,所述氯化钙、氯化钡和氯化镁的质量比为1.3:0.1:0.1;
调节上述壳聚糖与交联剂的混合溶液的pH至4.5;
将鲣鱼肽与海藻酸钠的混合溶液200mL通过微胶囊造粒仪滴加至400mL交联剂与壳聚糖的混合溶液中(两者体积比为1:2),交联10min,制得鲣鱼肽微粒;其中,设置微胶囊造粒仪的震动频率为800Hz,电压为1000V,载气压力为450mbar,喷嘴孔径为300μm;
将上述鲣鱼肽微粒冷冻干燥得到活性肽微粒粉末。本实施例所得到的鲣鱼肽微粒的形状圆整,大小均一,载药量在20%左右。
实施例4:制备本发明所述活性肽微粒制剂
将海藻酸钠(粘度300cp.s)加入pH=2.0磷酸盐缓冲液中,搅拌溶解,得到海藻酸钠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其中所述海藻酸钠磷酸盐缓冲溶液质量浓度为0.3%;
在海藻酸钠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加入鲣鱼肽粉末,搅拌,得到鲣鱼肽与海藻酸钠的混合溶液;其中,所述鲣鱼肽与海藻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海藻酸钠与鲣鱼肽的质量比为1:5;
将壳聚糖(分子量150kDa)加入1%质量浓度的醋酸水溶液中,搅拌溶解,得到壳聚糖的醋酸水溶液;其中壳聚糖质量浓度为1%;
在上述壳聚糖的醋酸水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氯化钡和氯化镁,搅拌,得到交联剂与壳聚糖的混合溶液;其中,所述氯化钙、氯化钡和氯化镁的质量比为1.1:0.2:0.2;
调节上述壳聚糖与交联剂的混合溶液的pH至4.5;
将鲣鱼肽与海藻酸钠的混合溶液200mL通过微胶囊造粒仪滴加至300mL交联剂与壳聚糖的混合溶液中(两者体积比为2:3),交联10min,制得鲣鱼肽微粒;其中,设置微胶囊造粒仪的震动频率为800Hz,电压为1000V,载气压力为450mbar,喷嘴孔径为300μm;
将上述鲣鱼肽微粒冷冻干燥得到活性肽微粒粉末。本实施例所得到的鲣鱼肽微粒的形状圆整,大小均一,载药量在20%左右。
实施例5:制备本发明所述活性肽微粒制剂
将海藻酸钠(粘度300cp.s)加入pH=9.0磷酸盐缓冲液中,搅拌溶解,得到海藻酸钠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其中所述海藻酸钠磷酸盐缓冲溶液质量浓度为30%;
在海藻酸钠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加入牡蛎多肽粉末,搅拌,得到牡蛎多肽与海藻酸钠的混合溶液;其中,所述牡蛎多肽与海藻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海藻酸钠与牡蛎多肽的质量比为5:1;
将壳聚糖(分子量150kDa)加入1%质量浓度的醋酸水溶液中,搅拌溶解,得到壳聚糖的醋酸水溶液;其中壳聚糖质量浓度为1%;
在上述壳聚糖的醋酸水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氯化钡和氯化镁,搅拌,得到交联剂与壳聚糖的混合溶液;其中,所述氯化钙、氯化钡和氯化镁的质量比为1.2:0.2:0.1;
调节上述壳聚糖与交联剂的混合溶液的pH至4.5;
将牡蛎多肽与海藻酸钠的混合溶液200mL通过微胶囊造粒仪滴加至300mL交联剂与壳聚糖的混合溶液中(两者体积比为2:3),交联10min,制得牡蛎多肽微粒;其中,设置微胶囊造粒仪的震动频率为800Hz,电压为1000V,载气压力为450mbar,喷嘴孔径为300μm;
将上述牡蛎多肽微粒冷冻干燥得到活性肽微粒粉末。本实施例所得到的牡蛎多肽微粒的形状圆整,大小均一,载药量在20%左右。
实施例6:制备本发明所述活性肽微粒制剂
将海藻酸钠(粘度300cp.s)加入pH=9.0醋酸盐缓冲液中,搅拌溶解,得到海藻酸钠的醋酸盐缓冲溶液;其中所述海藻酸钠醋酸盐缓冲溶液质量浓度为30%;
在海藻酸钠醋酸盐缓冲溶液中加入海参多肽粉末,搅拌,得到海参多肽与海藻酸钠的混合溶液;其中,所述海参多肽与海藻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海藻酸钠与海参多肽的质量比为5:1;
将壳聚糖(分子量150kDa)加入1%质量浓度的醋酸水溶液中,搅拌溶解,得到壳聚糖的醋酸水溶液;其中壳聚糖质量浓度为1%;
在上述壳聚糖的醋酸水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氯化钡和氯化镁,搅拌,得到交联剂与壳聚糖的混合溶液;其中,所述氯化钙、氯化钡和氯化镁的质量比为1.2:0.1:0.2;
调节上述壳聚糖与交联剂的混合溶液的pH至4.5;
将海参多肽与海藻酸钠的混合溶液200mL通过微胶囊造粒仪滴加至300mL交联剂与壳聚糖的混合溶液中(两者体积比为2:3),交联10min,制得海参多肽微粒;其中,设置微胶囊造粒仪的震动频率为800Hz,电压为1000V,载气压力为450mbar,喷嘴孔径为300μm;
将上述海参多肽微粒冷冻干燥得到活性肽微粒粉末。本实施例所得到的海参多肽微粒的形状圆整,大小均一,载药量在20%左右。
实施例7:制备本发明所述活性肽微粒制剂
将海藻酸钠(粘度300cp.s)加入pH=2.0醋酸盐缓冲液中,搅拌溶解,得到海藻酸钠的醋酸盐缓冲溶液;其中所述海藻酸钠醋酸盐缓冲溶液质量浓度为15%;
在海藻酸钠醋酸盐缓冲溶液中加入胶原蛋白肽粉末,搅拌,得到胶原蛋白肽与海藻酸钠的混合溶液;其中,所述胶原蛋白肽与海藻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海藻酸钠与胶原蛋白肽的质量比为5:1;
将壳聚糖(分子量150kDa)加入1%质量浓度的醋酸水溶液中,搅拌溶解,得到壳聚糖的醋酸水溶液;其中壳聚糖质量浓度为1%;
在上述壳聚糖的醋酸水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氯化钡和氯化镁,搅拌,得到交联剂与壳聚糖的混合溶液;其中,所述氯化钙、氯化钡和氯化镁的质量比为1.2:0.1:0.2;
调节上述壳聚糖与交联剂的混合溶液的pH至4.5;
将胶原蛋白肽与海藻酸钠的混合溶液200mL通过微胶囊造粒仪滴加至300mL交联剂与壳聚糖的混合溶液中(两者体积比为2:3),交联10min,制得胶原蛋白肽微粒;其中,设置微胶囊造粒仪的震动频率为800Hz,电压为1000V,载气压力为450mbar,喷嘴孔径为300μm;
将上述胶原蛋白肽微粒冷冻干燥得到活性肽微粒粉末。本实施例所得到的胶原蛋白肽微粒的形状圆整,大小均一,载药量在20%左右。
实施例8:分散性和掩味对比试验
1、分组
试验组1-7:在实施例1-7对应制备方案基础上,统一采用鲣鱼肽,制备成7组试验活性肽微粒;
对照组1-7:在实施例1-7对应制备方案基础上,统一采用鲣鱼肽,同时按照表1中的交联剂及其配比替换,制备成7组对照活性肽微粒;
表1
对照组1 1.5%氯化钙 对照组5 1.5%氯化钡
对照组2 1.2%氯化钙+0.3%氯化钡 对照组6 1.5%氯化镁
对照组3 0.5%氯化钡+1%氯化镁 对照组7 0.5%氯化钙+0.6%氯化钡+0.4%氯化镁
对照组4 1.2%氯化钙+0.3%氯化镁
2、分散性和掩味试验方法
选择能够明确分辨异味的20名健康志愿者,用水漱口后,取上述各组微粒粉末25g,加入温水(70℃)200ml冲泡成混悬液,将微粒混悬液适量含在口中并保持30s,然后吐出并漱口,立即记录口感。0分为无异味;1分为有轻微异味,口感可接受;2分为有明显异味,口感较差;3分为较大异味,口感很差;4分为有强烈异味,无法忍受。同时对各组混悬液进行分散性测定。
分散性测定实验:称取样品5g,溶于70℃,50mL去离子水中,在恒温磁力搅拌器上以一定的转速搅拌,记录从搅拌开始到微粒粉全部分散所需时间;重复试验3次,取其平均值,此值作为分散时间(s)。
DT=(t1+t2+t3)/3
式中,ST-分散时间,s;t1-第一次分散时间,s;t2-第二次分散时间,s;t3-第三次分散时间,s。
分散时间越短表明微粒粉在温水中不易结团,能够快速的在水中均匀扩散。
结果见表2。
表2
Figure BDA0001197722310000091
Figure BDA0001197722310000101
由表2结果可以明显看出,以特定交联剂和配比制备出的本发明微粒制剂,在掩味效果和温开水分散性方面明显优于其他交联剂形式和配比。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活性肽微粒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海藻酸钠溶液中加入活性肽,得到活性肽与海藻酸钠的混合溶液,然后通过微胶囊造粒仪滴加到壳聚糖和交联剂的混合溶液或交联剂溶液中,获得活性肽微粒,冻干后获得所述活性肽微粒制剂;
其中,所述交联剂为氯化钙、氯化钡和氯化镁组合;
所述壳聚糖和交联剂的混合溶液为壳聚糖和交联剂的醋酸水溶液、壳聚糖和交联剂的枸橼酸水溶液、壳聚糖和交联剂的水溶液、壳聚糖和交联剂的磷酸盐缓冲液或壳聚糖和交联剂的醋酸盐缓冲液,壳聚糖质量浓度不超过30%,交联剂质量浓度为0.3-30%;
所述交联剂溶液为交联剂的醋酸水溶液、交联剂的枸橼酸水溶液、交联剂的水溶液、交联剂的磷酸盐缓冲液或交联剂的醋酸盐缓冲液,交联剂质量浓度为0.3-30%;
所述氯化钙、氯化钡和氯化镁在交联剂中的质量比是(1.0-1.2):(0.1-0.2):(0.1-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海藻酸钠与活性肽的质量比为(1:5)-(5: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海藻酸钠溶液为海藻酸钠水溶液、海藻酸钠的磷酸盐缓冲液或海藻酸钠的醋酸盐缓冲液,海藻酸钠质量浓度为0.3-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肽与海藻酸钠的混合溶液与壳聚糖和交联剂的混合溶液或交联剂溶液的体积比为(1:10)-(5: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肽为牡蛎多肽、鲣鱼多肽、海参多肽或胶原蛋白肽。
6.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制备的活性肽微粒制剂。
CN201611249248.7A 2016-12-29 2016-12-29 一种活性肽微粒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67230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49248.7A CN106723082B (zh) 2016-12-29 2016-12-29 一种活性肽微粒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49248.7A CN106723082B (zh) 2016-12-29 2016-12-29 一种活性肽微粒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23082A CN106723082A (zh) 2017-05-31
CN106723082B true CN106723082B (zh) 2020-09-18

Family

ID=589283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49248.7A Active CN106723082B (zh) 2016-12-29 2016-12-29 一种活性肽微粒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230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40244A (zh) * 2018-05-11 2018-11-06 中玺(天津)枣业技术工程中心 卡通红枣糖及加工方法
CN110037103A (zh) * 2019-04-02 2019-07-23 安徽雁飞粮油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小麦种子的储藏方法
CN110301649A (zh) * 2019-08-09 2019-10-08 湖南康琪壹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抗衰老作用的胶原三肽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38320A (zh) * 2019-09-29 2019-12-06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 载有转移因子的微球制剂、制备方法及在水产养殖的应用
CN111955746A (zh) * 2020-09-02 2020-11-20 广东海洋大学 牡蛎肽-鱼油复合微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97175B (zh) * 2021-06-30 2022-12-23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一种刺参低聚肽交联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668074B (zh) * 2022-04-18 2024-01-26 成都蜀星饲料有限公司 一种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5159671B (zh) * 2022-06-30 2023-06-23 苏州博净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高盐废水好氧处理的调渗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0495A (zh) * 2004-01-18 2005-07-20 北京宏医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含眼科用抗增殖性药物的海藻酸钠微胶珠和凸膜及制备方法
CN101292731A (zh) * 2007-04-29 2008-10-29 集美大学 藻胆蛋白可控缓释微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01638A (zh) * 2008-10-17 2009-04-08 东北农业大学 一种食用菌合生元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CN102847134A (zh) * 2012-08-31 2013-01-02 华南理工大学 小球藻多肽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CN103039987A (zh) * 2013-01-06 2013-04-17 吉林大学 一种大豆抗氧化肽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58395A (zh) * 2015-03-09 2015-07-08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一种苹果多酚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87647A (zh) * 2014-03-08 2015-09-09 复旦大学 益生菌双层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14070A (zh) * 2015-12-29 2016-06-01 珠海市金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产壳聚糖缓释虾蛋白多肽微囊的开口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0495A (zh) * 2004-01-18 2005-07-20 北京宏医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含眼科用抗增殖性药物的海藻酸钠微胶珠和凸膜及制备方法
CN101292731A (zh) * 2007-04-29 2008-10-29 集美大学 藻胆蛋白可控缓释微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01638A (zh) * 2008-10-17 2009-04-08 东北农业大学 一种食用菌合生元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CN102847134A (zh) * 2012-08-31 2013-01-02 华南理工大学 小球藻多肽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CN103039987A (zh) * 2013-01-06 2013-04-17 吉林大学 一种大豆抗氧化肽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87647A (zh) * 2014-03-08 2015-09-09 复旦大学 益生菌双层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58395A (zh) * 2015-03-09 2015-07-08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一种苹果多酚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14070A (zh) * 2015-12-29 2016-06-01 珠海市金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产壳聚糖缓释虾蛋白多肽微囊的开口料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ffect of calcium and/or barium crosslinking on the physical and antimicrobial properties of natamycin-loaded alginate films;Andréa C.K. Bierhalz,et al;《LWT -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41231(第57期);第494页右栏最后1段,第495页左栏第1段 *
Formulation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Alginate Microspheres of Ibuprofen;Nagpal M,et al;《Journal of Young Pharmacists》;20121231;第4卷(第1期);第16页结论部分 *
鲎素肽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谢海伟等;《食品工业科技》;20160118;第37卷(第9期);第1.2.1小节,摘要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23082A (zh) 2017-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23082B (zh) 一种活性肽微粒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Yang et al. The improving effect of spray-drying encapsulation process on the bitter taste and stability of whey protein hydrolysate
Subtil et al. Effect of spray drying on the sensory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hydrolysed casein using gum arabic as the carrier
Fávaro-Trindade et al. The use of spray drying technology to reduce bitter taste of casein hydrolysate
US8124147B2 (en) Oral pouch products with immobilized flavorant particles
JP5526033B2 (ja) 微粒子製造装置および微粒子製造方法
Rajmohan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Spirulina-alginate beads formed using ionic gelation
Aquino et al. Design and production of gentamicin/dextrans microparticles by supercritical assisted atomis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wound bacterial infections
EP2216048A1 (en) Spherical particl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US9700519B2 (en) Spray dry method for encapsulation of biological moieties and chemicals in polymers cross-linked by multivalent ions for controlled release applications
de Azevedo Bittencourt et al. Pea protein provides a promising matrix for microencapsulating iron
TW403653B (en) Dry compositions
CN106420629B (zh) 支链氨基酸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Mar et al. Development of alginate/inulin carrier systems containing non-conventional Amazonian berry extracts
CN103415220A (zh) 由内包膳食补充剂的盖体和填充了膳食补充剂分散介质的瓶所形成的瓶装饮料
JPH01159048A (ja) 多糖類の顆粒組成物、その製法および用途
JP6762302B2 (ja) コラーゲンペプチド及びセラミドを含有する組成物とその製造方法
JP3249744B2 (ja) 芯物質含有カルシウム微粒子の製法
AU2019377241A1 (en) Water soluble silicon-containing granulate
CN109259246A (zh) 含钙的颗粒营养补充剂及其制备方法
Chranioti et al. Encapsulation of food ingredients
JP2003063951A (ja) 錠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078708A (ja) トウガラシの辛味成分(カプサイシン)の辛味を抑えた食品の製造法
CN111036156A (zh) 一种绿色功能因子精准控制材料的制备方法
KR102555664B1 (ko) 과립 제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