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16580B - 输入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输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16580B
CN106716580B CN201580049167.XA CN201580049167A CN106716580B CN 106716580 B CN106716580 B CN 106716580B CN 201580049167 A CN201580049167 A CN 201580049167A CN 106716580 B CN106716580 B CN 1067165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electrodes
input device
contact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4916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16580A (zh
Inventor
泽田昌树
高桥英树
星野浩之
青木贵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7165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165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165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165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7Touch pads, in which fingers can move on a surfa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62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1D translations or rotations of an operating part of the device, e.g. scroll wheels, sliders, knobs, rollers or bel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5/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actuation in opposite directions, e.g. slide switch
    • H01H15/02Details
    • H01H15/06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9/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which is rotatable about a longitudinal axis thereof and which is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xternal to the switch, e.g. by a hand
    • H01H19/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9/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which is rotatable about a longitudinal axis thereof and which is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xternal to the switch, e.g. by a hand
    • H01H19/02Details
    • H01H19/08Bases; Stationary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9/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which is rotatable about a longitudinal axis thereof and which is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xternal to the switch, e.g. by a hand
    • H01H19/02Details
    • H01H19/10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9/14Operating parts, e.g. turn kno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89/00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different basic types of 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and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not covered by any single one of the other main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5/00Switches with compound movement of handle or other operating part

Abstract

输入装置具有:第1电极、第2电极和第3电极。第2电极与第1电极分离对置。第3电极与第1电极分离,并且被设置为相对于第2电极能够旋转或能够滑动。通过第3电极与第2电极接触或分离,第1电极与第2电极之间的电状态发生变化。根据该电变化,能够检测旋转操作或滑动操作。

Description

输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各种电子设备的输入操作部中使用的输入装置。
背景技术
在各种电子设备的输入操作部中,为了进行各种功能的设定和调整,较多使用旋转操作型的输入装置。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现有的旋转操作型输入装置。该输入装置具有:旋转操作钮、被设置于旋转操作钮的可动电极、和与可动电极对置配置的固定电极。若操作者对旋转操作钮进行旋转,则通过该旋转,可动电极旋转移动。由于该旋转移动,固定电极中出现电变化。通过检测该电变化,能够非接触地检测旋转操作钮的旋转操作。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公开了另一个旋转操作型输入装置。该输入装置具有:被配置在触摸面板上的旋转操作钮(旋转式操作部件)、和被设置于旋转操作钮的可动电极(端子)。若操作者对旋转操作钮进行旋转,则通过该旋转,可动电极在触摸面板的上表面滑动。通过该滑动,触摸面板被操作。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8077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357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公开提供一种能够稳定地检测旋转操作、滑动操作的输入装置。
本公开的输入装置具有:第1电极、第2电极和第3电极。第2电极与第1电极分离对置。第3电极与第1电极分离,并且被设置为相对于第2电极能够旋转或能够滑动。通过第3电极与第2电极接触或分离,第1电极与第2电极之间的电状态发生变化。根据该电变化,能够检测旋转操作或滑动操作。
在该构成中,由于随着旋转操作或滑动操作,第3电极与第2电极接触或分离,因此第1电极与第2电极之间的电状态发生变化。例如,这些电极间产生的静电电容根据一定的旋转操作或滑动操作而始终同样地变化。因此,该输入装置能够稳定地检测规定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输入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输入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的输入装置的旋转操作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1所示的输入装置的下壳体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图1所示的输入装置的触摸面板的传感器电极的配置图案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图1所示的输入装置的下壳体与触头的关系的主要部位放大图。
图7A是对图1所示的输入装置的可动电极与固定电极的接触/分离进行说明的图。
图7B是对图1所示的输入装置的可动电极与固定电极的接触/分离进行说明的图。
图7C是对图1所示的输入装置的可动电极与固定电极的接触/分离进行说明的图。
图8A是对图7A中的点击式弹簧的突起部与旋转体的凹凸部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的图。
图8B是对图7B中的点击式弹簧的突起部与旋转体的凹凸部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的图。
图8C是对图7C中的点击式弹簧的突起部与旋转体的凹凸部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的图。
图9是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输入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输入装置的旋转操作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图9所示的输入装置的布线基板的触点图案与触头的关系的图。
图12是表示图9所示的输入装置的触摸面板的传感器电极的配置图案的俯视图。
图13是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输入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图13所示的输入装置的旋转操作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图13所示的输入装置的下壳体的立体图。
图16是图15所示的下壳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17是图15所示的下壳体的仰视图。
图18是表示图13所示的输入装置的布线基板的触点图案与触头的关系的图。
图19是表示图13所示的输入装置的触摸面板的传感器电极的配置图案的俯视图。
图20是图19的20-20线处的剖视图。
图21是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输入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之前,对现有的旋转操作型输入装置中的问题点简单进行说明。专利文献1所示的旋转操作型输入装置在可动电极与固定电极之间设置有缝隙,通过对可动电极与固定电极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进行检测来检测旋转操作。
但是,在该构成中,由于可动电极与固定电极之间的缝隙的变动,静电电容可能产生偏差。因此,难以稳定地检测旋转操作。
以下,参照附图来对基于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旋转操作型的输入装置3000的剖视图,图2是输入装置3000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输入装置3000的旋转操作部1000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图2所示,输入装置3000具有:旋转操作部1000、和安装有旋转操作部1000的触摸面板部2000。触摸面板部2000包含:触摸面板31、和在触摸面板31的上表面层叠的透明树脂制的盖板41。旋转操作部1000包含下壳体11,下壳体11的下表面被嵌入到盖板41。
在旋转操作部1000中,随着旋转操作钮23的旋转操作,可动电极18旋转,与固定电极13接触或分离。通过可动电极18与固定电极13的接触或分离,固定电极13与触摸面板部2000的传感器电极32之间的电状态变化。在输入装置3000中,通过对固定电极13与传感器电极32之间产生的静电电容的变化进行检测,能够检测旋转操作部1000的旋转操作。
这样,输入装置3000具有:作为第1电极的传感器电极32、作为第2电极的固定电极13、和作为第3电极的可动电极18。固定电极13与传感器电极32分离对置。可动电极18与传感器电极32分离,并且被设置为相对于固定电极13能够旋转。通过可动电极18与固定电极13接触或分离,传感器电极32与固定电极13之间的电状态变化。根据该电变化,能够检测旋转操作。
以下,对各部的构成详细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1、图3、图4,来对旋转操作部1000进行说明。图4是下壳体11的俯视图。旋转操作部1000具有:下壳体11、支架19、点击式弹簧120、弹性体21、连接电极22、旋转体16、可动电极18、旋转操作钮23、第1连接端子24和按压体25。
如图3所示,在绝缘树脂制的下壳体11,形成向上方开口的凹部。如图4所示,下壳体11俯视下为圆形,在凹部的上表面设置俯视为圆环状的槽部12。此外,在比槽部12更靠内侧的位置,设置向上方延伸配置的4根柱部11A和2个凹陷部11B。
槽部12的内底面平坦地形成,在槽部12的内底面,嵌入成型于下壳体11的金属薄板制的多个固定电极13露出。多个固定电极13在槽部12的内底面被配置为放射状,相邻的固定电极13通过隔着树脂面14而相互电绝缘。另外,在固定电极13中,在位于槽部12的外周侧的部分的两端设置切口。因此,在树脂面14,位于槽部12的外周侧的部分的宽度比位于槽部12的内周侧的部分的宽度宽。
如图3所示,绝缘树脂制的支架19俯视下形成为圆形。支架19具有:具有底面的圆筒部19A、和从圆筒部19A的上部向外径方向突出为圆环状的凸缘部19B。在凸缘部19B的下表面,弹性金属制并且俯视为圆环状的点击式弹簧120被铆接固定。在点击式弹簧120设置向下突出为圆弧状的突出部120。
在支架19的底面设置铆接孔19D。下壳体11的柱部11A被插入到铆接孔19D,通过柱部11A的前端部被铆接,支架19被固定于下壳体11。
在支架19的底面形成贯通为十字状的按钮安装部19C。橡胶制的弹性体21是截锥形状,下方开口。连接电极22弯曲形成为U字状。连接电极22的下表面与弹性体21的下表面被收容于下壳体11的凹陷部11B。弹性体21与连接电极22在按钮安装部19C内形成按压式按钮部。
绝缘树脂制的旋转体16设置有中央孔16A,俯视下形成为圆环状。支架19的圆筒部19A被插入到中央孔16A内。因此,旋转体16相对于支架19,被可旋转地固定。
在旋转体16的内周侧,在上方形成为凹凸状的凹凸部17被设置于整周上。在凹凸部17中,向上方突出的凸部17A和向下方凹陷的凹部17B交替形成。通过凹凸部17的上表面与点击式弹簧120的突起部120A弹性接触,在使旋转体16旋转时能够根据规定的旋转角度得到棘爪(click)节制。换句话说,通过凹凸部17和点击式弹簧120,构成在对旋转操作钮23进行旋转操作时,根据规定的旋转角度来得到棘爪节制的棘爪机构。
可动电极18是将薄板弹性金属弯曲形成为L字状。在L字状的一侧形成触头18A,另一侧构成以规定的宽度向上方突出的固定部18B。通过固定部18B被压入到设置于旋转体16的插入部16B内,从而可动电极18被固定于旋转体16的外周部的下表面。另一方面,可动电极18的触头18A与下壳体11的槽部12的内底面的规定的位置弹性接触。
另外,图4所示的◎标记示意性地表示可动电极18的触头18A的配置位置。在该◎标记的位置,触头18A与槽部12的内底面接触。触头18A根据旋转体16的旋转动作,在同心圆状的轨道T1上滑动。
换句话说,可动电极18通过旋转体16的旋转动作,与位于轨道T1上的固定电极13接触/分离。因此,可动电极18根据旋转体16的旋转角度位置,成为与任意固定电极13均不接触的状态、或者与固定电极13的任意一个接触的状态的某个状态。
如上所述,在旋转体16形成凹凸部17,点击式弹簧120的突起部120A与凹凸部17的上表面弹性接触。在可动电极18与任意的固定电极13均不接触的状态下,点击式弹簧120的突起部120A构成为位于凹凸部17的凹部17B。
另一方面,在可动电极18与固定电极13的任意一个接触的状态下,突起部120A构成为位于凹凸部17的凸部17A。
换句话说,在旋转操作部1000中,在对旋转体16未施加规定的旋转转矩的非操作状态下,突起部120A成为位于凹部17B的状态,旋转体16的旋转角度位置稳定。并且,与旋转体16的旋转动作中的棘爪节制同步地,进行触头18A与固定电极13的接触/分离。
俯视圆环状的旋转操作钮23覆盖旋转体16的外周并嵌入到旋转体16,被固定为与旋转体16共同旋转。旋转操作钮23是金属制,在内周侧的侧壁设置插入槽23A。薄板金属性的第1连接端子24弯曲形成为U字状,具有弹性。第1连接端子24被压入固定于插入槽23A。第1连接端子24与可动电极18的固定部18B弹性接触,将可动电极18和旋转操作钮23电连接。
旋转操作钮23例如由铝等金属形成。另外,也可以对后述的操作者的手指所接触的位置、换句话说旋转操作钮23的外周部实施防蚀铝处理等外观装饰。此外,也可以在旋转操作钮23的外周部将绝缘树脂等绝缘体形成为薄膜状。也就是说,旋转操作钮23的外周部也可以被厚度5~50μm左右的绝缘体覆盖。
金属制的按压体25俯视下为圆形。按压体25的下方部在支架19内被固定为能够上下动。按压体25的上表面是稍微弯曲为凹状的研钵状,形成未图示的外观。并且,按压体25具有向下方突出的按压部25A,按压部25A的下表面与弹性体21的上表面抵接。
按压体25例如由铝等金属形成。另外,也可以对后述的操作者的手指接触的位置、换句话说按压体25的上表面实施防蚀铝处理等外观装饰。此外,也可以在按压体25的上表面将绝缘树脂等绝缘体形成为薄膜状。也就是说,按压体25的上表面也可以被厚度5~50μm左右的绝缘体覆盖。
旋转操作部1000由上述那样构成,旋转操作部1000的固定电极13与触摸面板部2000的触摸面板31的上表面对置。
接下来,参照图1、图5来对触摸面板部2000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触摸面板31的传感器电极32的配置图案的俯视图。如上所述,触摸面板部2000包含:触摸面板31、和在触摸面板31的上表面层叠的透明树脂制的盖板41。
如图1、图5所示,触摸面板31具有:具有透光性的绝缘树脂制的薄片状的第1基材31A;和在第1基材31A的上表面,由氧化钛铟锡(ITO)等形成为透明的多个传感器电极32、33。传感器电极32、33分别由规定的图案形成。触摸面板31对接触或者接近于其上表面的导电体与传感器电极32、33之间形成的静电电容的变化进行检测,来检测导电体的平面位置。也就是说,触摸面板31是静电电容方式。另外,传感器电极32、33不是必须为透明,例如也可以通过蒸镀等由金属薄膜等形成。
如图5所示,在触摸面板31上安装有旋转操作部1000的位置,形成多个传感器电极32、33。传感器电极32分别在俯视下为与固定电极13大致相同的形状。传感器电极32分别形成于与固定电极13的一个对置的位置。传感器电极33分别为俯视下与连接电极22的下表面大致相同的形状。传感器电极33分别形成于与连接电极22的一个的下表面对置的位置。另外,在传感器电极32、33,分别连接未图示的引出线,并连接未图示的规定的电子电路。传感器电极32、33也可以由至少一个发送电极和至少一个接收电极构成。
另外,虽省略图示,但在触摸面板31,在旋转操作部1000所被安装的平面位置以外也配置有形成为格子状的传感器电极(透明电极)。由此,触摸面板31接受基于操作者的手指等的触摸操作。
此外,在输入装置3000中优选使用传感器电极32、33构成为上述的配置图案的触摸面板31,但也可以使用被配置为格子状的传感器电极(透明电极)形成于触摸面板整面的一般的配置图案的触摸面板。
另外,只要能够对与触摸面板31的上表面接触或者接近的导电体和传感器电极之间形成的静电电容的变化进行检测即可。也就是说,触摸面板31只要是静电电容方式,则也可以是表面型,还可以是投影型。进一步地,也可以是自电容方式、互电容方式的任意方式。
另外,在互电容方式的情况下,将发送电极与接收电极作为一对来构成一个传感器电极,通过该传感器电极来检测静电电容的变化。换句话说,传感器电极32、33也可以分别由至少一个发送电极和至少一个接收电极构成。
接下来,参照图6~图8C来对基于旋转操作的输入装置3000的动作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下壳体11与可动电极18的触头18A的关系的主要部位放大图。图7A~图7C是对可动电极18与固定电极13的接触/分离进行说明的图。图8A~图8C分别是对图7A~图7C中的点击式弹簧120的突起部120A与旋转体16的凹凸部17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的图。
另外,为了对输入装置3000的动作进行说明,图6的固定电极13的一部分表示为固定电极13A、13B,树脂面14的一部分表示为树脂面14A、14B。同样地,图7A~图7C的固定电极13的一部分表示为固定电极13A、13B,与固定电极13A、13B分别对置的传感器电极32表示为传感器电极32A、32B。
另外,图6所示的◎标记与图4同样地,示意性地表示可动电极18的触头18A的配置位置。在该◎标记的位置,触头18A与槽部12的内底面接触。并且,触头18A根据旋转体16的旋转动作,在同心圆状的轨道T1上滑动。
如图8A所示,在非操作状态下,点击式弹簧120的突起部120A位于旋转体16的凹部17B,因此旋转操作钮23的旋转角度位置稳定。在该状态下,如图6、图7A所示,触头18A与树脂面14(树脂面14A)接触。换句话说,可动电极18与任意的固定电极13均未接触。
接下来,若操作者通过手指等来与旋转操作钮23接触,则操作者的手指经由旋转操作钮23和第1连接端子24来电连接于可动电极18。并且,若从该状态起操作者对旋转操作钮23进行旋转操作,则连结于旋转操作钮23的旋转体16共同旋转。并且,触头18A在槽部12上沿着轨道T1移动,如图7B所示,触头18A与固定电极13(固定电极13A)接触。该移动中也保持操作者的手指与可动电极18的电连接。
其结果,固定电极13A成为经由可动电极18来电连接于操作者的手指的状态,固定电极13A与传感器电极32A之间产生的静电电容变化。并且,通过未图示的电子电路检测该静电电容的变化,从而可动电极18的位置被检测。
在可动电极18与固定电极13A接触的状态下,如图8B所示,点击式弹簧120的突起部120A位于旋转体16的凹凸部17的凸部17A。换句话说,旋转操作钮23的旋转角度位置未被限制。
并且,若从图7B所示的状态起,操作者进一步对旋转操作钮23进行旋转操作,则伴随着点击感触,触头18A在槽部12上沿着轨道T1进一步移动,如图7C所示,成为可动电极18与树脂面14(树脂面14B)接触的状态。换句话说,再次移至可动电极18与任意的固定电极13均未接触的状态。
另外,如图7C所示,在可动电极18与任意的固定电极13均未接触的状态下,如图8C所示,点击式弹簧120的突起部120A位于旋转体16的凹部17B而稳定。
并且,若从图7C所示的状态起,操作者进一步对旋转操作钮23进行旋转操作,则可动电极18与图6所示的固定电极13B接触。这样,固定电极13B与传感器电极32B之间产生的静电电容变化,通过未图示的电子电路检测该变化,从而可动电极18的位置被检测。
通过上述的一系列的动作,能够对可动电极18的位置从固定电极13A的上表面移动到固定电极13B的上表面进行检测。
综上所述,通过对旋转操作钮23进行旋转操作,可动电极18的触头18A在轨道T1上滑动,根据其旋转角度位置,触头18A与固定电极13(固定电极13A、13B)接触。并且,触头18A所连接的固定电极13与传感器电极32之间的静电电容产生变化,通过未图示的电子电路检测该静电电容的变化,从而可动电极18的位置被检测。
换句话说,触摸面板31对基于旋转操作的可动电极18的移动进行检测,进行与其旋转方向、旋转移动量相应的旋转操作。
在该构成中,由于固定电极13相对于传感器电极32未移动,因此传感器电极32与固定电极13的缝隙的变动被抑制,这些电极间产生的静电电容根据一定的旋转操作而始终同样地变化。
另外,虽然在图7A~图7C所示的例子中,一个固定电极13(13A)与一个传感器电极32(32A)1对1地对置,但这不是必须的。例如,也可以一个固定电极13(13A)横跨相邻的2个传感器电极32(32A、32B)而对置。在该情况下,未图示的电子电路分别对固定电极13(13A)与一个传感器电极32(32A)之间产生的静电电容的变化、固定电极13(13A)与另一个传感器电极32(32B)之间产生的静电电容的变化进行检测。并且,电子电路能够进行比较两个静电电容的变化的处理、即信号的加权处理等,对触头18A所连接的固定电极13的位置进行检测。
另外,上述的操作者的手指和可动电极18除了电连接为直流分量能够导通以外,也可以在交流分量上电连接。换句话说,即使旋转操作钮23的外周部被防蚀铝、绝缘树脂等薄膜状的绝缘体覆盖,操作者的手指和旋转操作钮23也经由绝缘体而通过充分的电容耦合来电连接,从而能够进行上述的旋转操作的检测。
此外,由于只要操作者的手指与可动电极18经由旋转操作钮23来电连接即可,因此例如也可以将旋转操作钮23由树脂成形体、在其规定的表面位置通过导电镀敷加工而形成的导电部构成。此外,也可以将加工为规定的形状的金属薄板嵌入成型来形成旋转操作钮23。在该情况下,将旋转操作钮23构成为操作者的手指与可动电极18能够经由金属薄板来电连接即可。
进一步地,在输入装置3000中,在未进行旋转操作的非操作状态时,可动电极18不与固定电极13接触。因此,触摸面板31容易检测可动电极18的位置。换句话说,旋转操作被稳定地检测。以下对其理由等详细进行说明。
一般地,在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中,由于温度变化等因素,即使是非操作状态,静电电容的绝对值也随时间变动。因此,在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装置中,设定随着静电电容的时间变动而变化的基准值。通过这样实施校准来判定与规定的基准值相比的静电电容的变化量,从而由静电电容的时间变动所引起的影响被抑制。
上述的基准值根据被安装于触摸面板装置的电子电路等而被设定,优选为了抑制由温度变动引起的影响而被经常更新。
这样的基准值例如是基于将触摸面板装置的电源设为接通(ON)状态时被测定的静电电容的绝对值而被设定的。在将电源设为ON状态后,基准值是基于每隔规定时间在手指等操作体或导电体等接触或者接近于触摸面板的上表面的状态下被测定的静电电容的绝对值而被设定的。并且,基准值被保存于电子电路内的存储器,从旧的基准值更新为新的基准值。
另外,在被测定的静电电容的绝对值超出了规定的设定范围的情况下,将该测定结果判定为异常值,进行不认定为基准值等的错误对策。
在将电源设为ON状态后手指等操作体或导电体等异物接触或者接近于触摸面板的上表面的状态下,为了校准而测定静电电容的情况下,由于该接近或者接触的异物等的影响,存在静电电容的值从正常值较大偏离的情况。在该情况下,被测定的静电电容的值脱离规定的设定范围。因此,被测定的静电电容的值不被设定为基准值,进行控制以使得通过再测定等来正常地进行校准。
但是,对于一般的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装置,在非操作状态下,手指等导电性的操作体或其他的异物不接近于触摸面板的上表面被设计为前提。因此,在一般的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装置中,在手指等操作体或导电体等异物接触或者接近于触摸面板的上表面的状态下,将电源从OFF状态设为ON状态的情况下,包含手指等操作体或导电体等异物的静电电容的绝对值被设定为基准值。
与此相对地,在输入装置3000中,旋转操作部1000被一直放置于触摸面板部2000的上表面。因此,需要设为即使在旋转操作部1000一直接近于触摸面板31的上表面的状态下,进行上述的基准值的设定,也抑制基于旋转操作部1000的电气影响,正确地进行触摸面板31的校准。
对于这样的课题,在输入装置3000中,设为在非操作状态下可动电极18与任意的固定电极13均未接触的构成。以下详细进行说明。
为了说明,假定在非操作状态下可动电极18与固定电极13A接触。在该情况下,固定电极13A与传感器电极32A之间的静电电容受到可动电极18或旋转操作钮23等的影响,比可动电极18未接触的其他固定电极13和与其对置的传感器电极32之间的静电电容大。
若在该状态下进行校准,则被设定的基准值中仅传感器电极32A的基准值比其他传感器电极32的基准值高。换句话说,传感器电极32A的灵敏度比其他传感器电极32的灵敏度低,灵敏度变得不均匀,难以稳定地检测旋转操作。
但是,输入装置3000被构成为在非操作状态下可动电极18与任意的固定电极13均未接触。因此,在任何固定电极13均不与可动电极18接触的相同条件下,能够对与固定电极13对置的全部传感器电极32进行校准。换句话说,能够在可动电极18、旋转操作钮23难以对传感器电极32带来电气上的影响的状态下,来进行校准。因此,能够在不降低传感器电极32的灵敏度的情况下,抑制灵敏度的偏差,来稳定地检测旋转操作。
接下来,对基于按压操作的输入装置3000的动作进行说明。若操作者通过手指等来将按压体25的上表面向下方按压,则弹性体21随着节度而屈曲变形,按压体25的按压部25A与连接电极22的上部的上表面接触。此时,操作者的手指与连接电极22经由按压体25而电连接。由此,连接电极22与传感器电极33之间的静电电容变大,通过未图示的电子电路检测该静电电容的变化,按压操作被检测。另外,若将该按压操作解除,则按压部25A与连接电极22的接触被解除,弹性体21自己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另外,在上述的按压操作中,操作者的手指与连接电极22除了被电连接为能够导通直流分量以外,也可以在交流分量中被电连接。换句话说,即使按压体25的上表面被防蚀铝或绝缘树脂等薄膜状的绝缘体覆盖,操作者的手指与按压体25也经由绝缘体,通过充分的电容耦合而电连接,从而能够进行上述的按压操作的检测。
此外,由于只要经由按压体25,操作者的手指与连接电极22能够电连接即可,因此例如也可以通过树脂成形体、在其规定的表面位置通过导电镀敷加工而形成的导电部来构成按压体25。此外,也可以将加工为规定的形状的金属薄板嵌入成型来形成按压体25。在该情况下,将按压体25构成为操作者的手指与连接电极22能够经由金属薄板来电连接即可。
另外,也可以将下壳体11由聚碳酸酯等具有透光性的树脂材料形成,将固定电极13由ITO等透明电极形成。在该情况下,下壳体11是保持固定电极13的具有透光性的第2基材。并且,若将支架19、旋转体16、旋转操作钮23、按压体25由聚碳酸酯等具有透光性的树脂材料形成,则通过从下壳体11的下方照射的光,能够对旋转操作部1000整体进行照明。
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使用固定电极13与传感器电极32之间产生的静电电容来检测旋转操作。但是,也可以通过除此以外的构成来检测电变化。例如,也可以对由于操作者的手指接触旋转操作钮23而产生的电感等阻抗的变化进行检测来检测旋转操作。此外,按压操作的检测也是同样的,对连接电极22与传感器电极33之间产生的电变化进行检测即可,其方法并不限定于静电电容的变化的检测。对于这方面,在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2~4中也是同样的。
另外,输入装置3000具有:被配置在触摸面板31上的旋转操作部1000、与固定电极13成对的传感器电极32、和与连接电极22成对的传感器电极33。但是,不是必须将旋转操作部1000配置在触摸面板31上来构成输入装置。进一步地,传感器电极也不是必须设为透明。
换句话说,也可以在环氧树脂等板状的基材上具有以规定的图案露出的多个固定电极的印刷电路基板等布线基板上,配置旋转操作部1000来构成输入装置。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中,对通过传感器电极33来检测可动电极18的旋转角度位置的绝对方式的输入装置3000进行了说明。以下,对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增量方式的输入装置3001、和用于该输入装置3001的旋转操作部1001的电极的构成等进行说明。
图9是输入装置3001的分解立体图。输入装置3001具有:旋转操作部1001、和安装有旋转操作部1001的触摸面板部2001。另外,对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成,付与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以与实施方式1的差异为中心来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10、图11来对旋转操作部1001进行说明。图10是旋转操作部1001的分解立体图,图11是表示旋转操作部1001的布线基板51的触点图案51A与固定电极53、54各自的触头53A、54A的关系的图。
如图10所示,旋转操作部1001与实施方式1中的旋转操作部1000同样地,具有:下壳体11、旋转体16、点击式弹簧120、支架19、连接电极22、弹性体21、第1连接端子24、旋转操作钮23、按压体25。这些构成部件在未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与旋转操作部1000相同。取代旋转操作部1000中的可动电极18和固定电极13,旋转操作部1001具有第2连接端子58、固定电极53、54以及布线基板51。
在旋转操作部1001中,随着旋转操作钮23的旋转操作,布线基板51进行旋转移动,布线基板51的下表面的触点图案51A与固定电极53、54接触/分离。
如上所述,在旋转体16的外周部的下表面,取代可动电极18,第2连接端子58被固定。进一步地,在旋转体16的外周部的下表面,形成为圆环板状的布线基板51被固定。因此,布线基板51与旋转体16共同旋转。
第2连接端子58是将薄板弹性金属弯曲形成为L字状。在L字状的一侧的前端形成触头58A,另一侧构成以规定的宽度向上方突出的固定部58B。通过固定部58B被压入到设置于旋转体16的插入部16B内,第2连接端子58被固定于旋转体16的外周部的下表面。通过第2连接端子58的固定部58B与第1连接端子24弹性接触,从而第2连接端子58与旋转操作钮23被电连接。
如图11所示,形成为规定的图案的触点图案51A形成于布线基板51的下表面。另一方面,如图10所示,在布线基板51的上表面设置连接盘51B。连接盘51B与触点图案51A被电导通。通过连接盘51B与第2连接端子58的触头58A弹性接触,从而触点图案51A经由第2连接端子58、第1连接端子24来电连接于旋转操作钮23。另外,如图11所示,在布线基板51的下表面,在触点图案51A以外的区域构成绝缘面51C。
如上所述,在下壳体11,取代固定电极13,配置2个固定电极53、54。固定电极53、54是金属薄板制,在俯视下形成为扇状,俯视下的面积比各个固定电极13大。在固定电极53、54分别设置向上方延伸配置的触头53A、54A。随着旋转操作钮23的旋转操作,触头53A、54A构成为与布线基板51的触点图案51A接触/分离。
图11所示的◎标记示意性地表示触头53A的配置位置,在该◎标记的位置,触头53A与布线基板51的下表面接触。并且,触头53A随着旋转体16的旋转动作,在同心圆状的轨道T11上滑动。同样地,×标记示意性地表示触头54A的配置位置,在该×标记的位置,触头54A与布线基板51的下表面接触。并且,触头54A随着旋转体16的旋转动作,在同心圆状的轨道T12上滑动。
接下来,还参照图12,来对触摸面板部2001的触摸面板61进行说明。图12是表示触摸面板61的传感器电极33、62A、62B的配置图案的俯视图。
在触摸面板61中,在第1基材31A的上表面,取代传感器电极32,配置传感器电极62A、62B。传感器电极62A在俯视下是与固定电极53大致相同的形状,被配置于与固定电极53对置的位置。传感器电极62B俯视下是与固定电极54大致相同的形状,被配置于与固定电极54对置的位置。另外,在传感器电极62A、62B分别连接未图示的引出线,并连接未图示的规定的电子电路。此外,传感器电极62A、62B由ITO等形成为透明。另外,传感器电极62A、62B不是必须为透明,例如也可以由通过蒸镀等而形成的金属薄膜等形成。进一步地,传感器电极62A、62B也可以分别由至少一个发送电极和至少一个接收电极构成。
在以上那样构成的输入装置3001中,通过对旋转操作钮23进行旋转操作,从而触头53A与布线基板51的触点图案51A接触/分离。通过该接触/分离,固定电极53与传感器电极62A之间的静电电容变化。未图示的电子电路将该静电电容的变化检测为A信号。同样地,通过旋转操作钮23的旋转操作,触头54A与触点图案51A接触/分离。通过该接触/分离,固定电极54与传感器电极62B之间的静电电容变化。上述的电子电路将该静电电容的变化检测为B信号。
也就是说,在输入装置3001中,通过对旋转操作部1001的固定电极53、54与触摸面板部2001的传感器电极62A、62B之间产生的静电电容的变化进行检测,来检测旋转操作部1001的旋转操作。这样,输入装置3001具有:作为第1电极的传感器电极62A、62B、作为第2电极的固定电极53、54、和作为第3电极的触点图案51A。固定电极53、54与传感器电极62A、62B分离对置。触点图案51A与传感器电极62A、62B分离,并且被设置为相对于固定电极53、54能够旋转。由于触点图案51A与固定电极53、54电接触或分离,导致传感器电极62A、62B与固定电极53、54之间的电状态发生变化。通过该电变化,能够检测旋转操作。
形成于布线基板51的下表面的触点图案51A是增量方式的编码器用的触点图案。由于触点图案51A具有这样的形状,因此在基于旋转操作钮23的旋转操作的触头53A与触点图案51A的接触/分离、触头54A与触点图案51A的接触/分离产生规定的相位差。
换句话说,上述的A信号和B信号是增量方式的输出信号,通过电子电路对A信号和B信号进行处理,从而能够检测与旋转操作钮23的旋转方向、旋转移动量相应的旋转操作。
此外,在该构成中,由于固定电极53、54相对于传感器电极62A、62B不移动,因此两者的缝隙的变动被抑制,固定电极53与传感器电极62A之间、固定电极54与传感器电极62B之间产生的静电电容根据一定的旋转操作而始终同样地变化。
此外,由于传感器电极62A、62B的面积比各个传感器电极32的面积大,因此检测灵敏度变高。
另外,旋转操作部1001也与旋转操作部1000同样地,在非操作状态下,触头53A、54A与绝缘面51C接触。换句话说,在非操作状态下,触点图案51A与固定电极53、54不接触。
因此,能够在固定电极53、54这两者不与触点图案51A接触这一相同的条件下,对与固定电极53、54对置的传感器电极62A、62B进行校准。换句话说,能够在布线基板51的触点图案51A、旋转操作钮23难以对传感器电极62A、62B带来电气上的影响的状态下进行校准。
由此,在不降低传感器电极62A、62B的灵敏度的情况下,灵敏度的偏差被抑制,能够稳定地检测旋转操作。
(实施方式3)
接下来,对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增量方式的输入装置3002进行说明。图13是输入装置3002的分解立体图。输入装置3002具有:旋转操作部1002、和安装有旋转操作部1002的触摸面板部2002。触摸面板部2002具有:触摸面板160、和在触摸面板160的上表面层叠的透明树脂制的盖板170。
首先,参照图14~图18来对旋转操作部1002进行说明。图14是旋转操作部1002的分解立体图,图15是旋转操作部1002的下壳体111的立体图,图16是下壳体111的分解立体图,图17是下壳体111的仰视图,图18是表示旋转操作部1002的布线基板115的触点图案115A与触头141A~143A的关系的图。
如图14所示,旋转操作部1002具有:下壳体111、第1开关电极112、第2开关电极113、弹性体114、布线基板115、旋转体116、旋转操作钮118、支架119、点击式弹簧120和按压体121。如图16所示,下壳体111包含:树脂部130、固定电极141、固定电极142、固定电极143和固定电极144。
如图14~图17所示,在绝缘树脂制的树脂部130,形成向上方开口的凹部。树脂部130俯视下为圆形,在树脂部130的下表面,固定电极141~144被固定。在树脂部130的凹部的中央,设置向上方延伸配置的4根柱部111A和2个凹陷部111B。进一步地,在树脂部130,在比柱部111A更靠外侧的凹部的上表面,设置4个孔部131~134。
如图16、图17所示,固定电极141~144为俯视下扇状的薄板金属性,在俯视下几乎为相同形状。固定电极141~144分别具有向上方突出的U字状的卡止部141B~144B。此外,固定电极141~144分别设置有以规定的宽度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145。并且,固定电极141~144通过卡止部141B~144B和突出部145,被固定于树脂部130的下表面。具体而言,卡止部141B~144B分别与被设置于树脂部130的外周的卡合部146卡合,突出部145分别与设置于树脂部130的下表面的卡合孔(未图示)卡合。由此,固定电极141~144从下壳体111的下表面露出。
此外,在固定电极141~143分别设置向上方突出的触头141A~143A。触头141A~143A经由树脂部130的孔部131~133,比树脂部130的凹部更向上方突出。并且,触头141A~143A与图14、图18所示的布线基板115的下表面接触。固定电极144的一部分从树脂部130的孔部134露出。
如图14所示,第1开关电极112是形成为规定的形状的薄板金属。第1开关电极112具有:向下方折弯形成的触头112A、俯视下为圆形且稍向上方突出的2个触点部112B。第1开关电极112被安装于下壳体111的凹部的上表面。并且,触头112A与从孔部133露出的固定电极143的触头143A接触。2个触点部112分别被收容于2个凹陷部111B内。
同样地,第2开关电极113是形成为规定的形状的薄板金属。第2开关电极113具有:向下方折弯形成的触头113A、和俯视下为圆形且稍向下方突出的2个触点部113B。第2开关电极113也被安装于下壳体111的凹部的上表面。并且,触头113A与从孔部134露出的固定电极144接触。2个触点部113B分别被收容于2个凹陷部111B内。另外,第1开关电极112的触点部112B与第2开关电极113的触点部113B相互隔开规定的间隔而对峙。换句话说,第1开关电极112与第2开关电极113不接触。
如图14所示,橡胶制的弹性体114形成为下方开口的截锥形状。弹性体114的底部被收容于下壳体111的凹陷部111B内。弹性体114、第1开关电极112和第2开关电极113形成按压式按钮部。换句话说,若操作者对按压体121进行按压,则按压部121A按压弹性体114,弹性体114随着节制而向下方压曲变形。由此,第1开关电极112的触点部112B与第2开关电极113的触点部113B接触。换言之,固定电极143和固定电极144经由第1开关电极112和第2开关电极113而电连接。
绝缘树脂制的支架119俯视为圆形,具有:具有底面的圆筒部119A、和从圆筒部119A的上部向外径方向突出为圆环状的凸缘部119B。在凸缘部119B的下表面,弹性金属制并且俯视为圆环状的点击式弹簧120被铆接固定。
在支架119的底面设置铆接孔119D。下壳体111的柱部111A被插入到铆接孔119D,柱部111A的前端部被铆接,从而支架119被固定于下壳体111。
在支架119的底面,形成贯通为比弹性体114的底部稍小的圆形的按钮安装部119C。弹性体114被插入到按钮安装部119C从而被保持于支架119。
绝缘树脂制的旋转体116设置有中央孔116A,俯视下形成为圆环状。旋转体116在中央孔116A插入支架119的圆筒部119A。因此,旋转体116被固定为相对于支架119能够旋转。在旋转体116的内周侧,向上方形成为凹凸状的凹凸部117被设置在整周上。在凹凸部117中,向上方突出的凸部117A和向下方凹陷的凹部117B交替形成。点击式弹簧120的突起部120A与旋转体116的凹凸部117的上表面弹性接触。由此,操作者在使旋转体116旋转时能够得到与规定的旋转角度相应的棘爪节制。综上所述,支架119、点击式弹簧120和旋转体116的关系与实施方式1中的支架19、点击式弹簧120和旋转体16的关系相同。
如图14、图18所示,布线基板115俯视为圆环状,在下表面形成具有规定的图案的导电区域即触点图案115A。另外,触点图案115A以外的区域构成绝缘区域即绝缘面115C。布线基板115被固定于旋转体116的外周部的下表面,与旋转体116共同旋转。布线基板115的下表面与触头141A~143A弹性接触。
图18所示的◎标记示意性地表示触头141A~143A的配置位置,在这些◎标记的位置,触头141A~143A与布线基板115的下表面接触。并且,固定电极141的触头141A和固定电极142的触头142A随着旋转体116的旋转动作,在同心圆状的轨道T22上滑动。如图17、图18所示,触头141A被配置于相对于触头142A具有规定的相位差(θ)的角度位置。由此,旋转体116的旋转中触点图案115A与触头141A的接触/分离、和触点图案115A与触头142A的接触/分离产生规定的相位差。另一方面,固定电极143的触头143A随着旋转体116的旋转动作,在同心圆状的轨道T21上滑动。在轨道T21上,触点图案115A形成在整周上,因此与旋转体116的旋转动作无关地,触点图案115A与触头143A始终接触。
如图14所示,树脂制的旋转操作钮118俯视为圆环状,被固定于旋转体116并与旋转体116共同旋转。
树脂制的按压体121俯视为圆形,具有向下方突出为凸状的按压部121A。按压体121在支架119内被固定为能够上下移动。并且,按压体121的按压部121A的下表面与弹性体114的上表面抵接。
旋转操作部1002由以上那样构成,旋转操作部1002的固定电极141~144与触摸面板部2002的触摸面板160的上表面对置。
接下来,参照图13、图19、图20来对触摸面板部2002进行说明。图19是表示触摸面板部2002中的触摸面板160的传感器电极161、162、164的配置图案的俯视图,图20是图19的20-20线处的剖视图。
如图19所示,触摸面板160具有:第1基材31A、传感器电极161、162、164和接地电极163。传感器电极161、162、164分别形成于与固定电极141、142、144的下表面对置的位置。接地电极163形成于与固定电极143的下表面对置的位置。另外,传感器电极161、162、164分别与未图示的引出线连接,并与未图示的规定的电子电路连接。进一步地,接地电极163与未图示的引出线连接,并连接于电子电路的接地电位。
触摸面板160是对接触或者接近于其上表面的导电体(固定电极141、142、144)与传感器电极161、162、164之间形成的静电电容的变化分别进行检测的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换句话说,触摸面板160只要能够检测静电电容的变化即可,因此也可以是自电容方式、互电容方式的任意方式。此外,可以是表面型,也可以是投影型。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以互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160为例来进行说明。
如图19所示,在触摸面板160中,传感器电极161由一对发送电极161A和接收电极161B构成。同样地,传感器电极162由一对发送电极162A和接收电极162B构成,传感器电极164由一对发送电极164A和接收电极164B构成。另外,在图19中,对接收电极161B、162B、164B付与阴影来进行表示。
如图20所示,接收电极161B被配置于第1基材31A的上表面(与固定电极141对置的面),发送电极161A被配置于第1基材31A的下表面。另外,虽省略图示,但在传感器电极162、164中也是同样地,在第1基材31A的上表面配置接收电极162B、164B,在第1基材31A的下表面配置发送电极162A、164B。另外,虽省略图示,但接地电极163被配置于第1基材31A的上表面(与固定电极143对置的面)。
接下来,对传感器电极161、162、164和接地电极163的形状进行说明。
发送电极161A、162A、164A俯视为扇状,与固定电极141~144的俯视形状为大致相同的形状。接收电极161B、162B、164B的外缘俯视下形成为扇状。接收电极161B、162B、164B为环状。另外,接收电极161B、162B、164B的外缘形成为比发送电极161A、162A、164A的外缘更靠内侧。通过设为这样的构成,能够减少从触摸面板160的下表面侧产生的电噪声对传感器电极161、162、164的影响。
若简单进行说明,例如在将触摸面板160安装于液晶面板等的情况下,在触摸面板160中,从液晶面板等产生的电磁波噪声从触摸面板160的下表面向上表面放射。此外,接收电极161B、162B、164B与发送电极161A、162A、164A相比,容易受到电磁波噪声的影响。在本实施方式中,接收电极161B、162B、164B比发送电极161A、162A、164A小。因此,在触摸面板160中,该电磁波噪声被发送电极161A、162A、164A遮挡。因此,电磁波噪声难以进入到接收电极161B、162B、164B。换言之,发送电极161A、162A、164A能够保护容易受到电磁波噪声的影响的接收电极161B、162B、164B。由此,能够防止由于电磁波噪声引起的传感器电极161、162、164的检测灵敏度的降低。
另外,固定电极141、142、144的俯视形状也可以比传感器电极161、162、164小。例如,也可以比接收电极161B、162B、164B的内缘小,固定电极141、142、144仅与发送电极161A、162A、164A对置。在该情况下,由于固定电极141、142、144与传感器电极161、162、164(接收电极161B、162B、164B)对置,因此能够检测旋转操作。此外,固定电极141、142、144的俯视形状也可以比传感器电极161、162、164大。
接地电极163俯视为扇状,与固定电极143的俯视形状为大致相同的形状。
传感器电极161、162、164和接地电极163由ITO等构成为透明。此外,传感器电极161、162、164和接地电极163也可以由通过蒸镀等而形成的金属薄膜等构成。此外,虽然在以上的说明中,将发送电极161A、162A、164A与接收电极161B、162B、164B形成在不同的平面上,但也可以形成在相同平面上。各个发送电极161A、162A、164A与各个接收电极161B、162B、164B分别电性独立即可,例如,也可以俯视下为梳齿状的发送电极与俯视下为梳齿状的接收电极形成在同一面上。
输入装置3002如以上那样构成。接下来,对旋转操作中的输入装置3002的动作进行说明。
由于固定电极143与触摸面板160的接地电极163接近对置,因此固定电极143与接地电极163较大地电容耦合。换言之,固定电极143与接地电极163在交流分量中被电连接。
若操作者对旋转操作钮118进行旋转操作,则触头141A、142A与布线基板115的触点图案115A接触/分离。由于触头143A始终与触点图案115A接触,因此,例如若触头141A与触点图案115A接触,则固定电极141与固定电极143电连接。其结果,固定电极141成为与接地电极163电连接的状态,固定电极141的电状态变化。由此,固定电极141与传感器电极161之间的静电电容变化。这样,由于被配置于传感器电极161的附近的固定电极141的电状态变化,因此发送电极161A与接收电极161B之间形成的静电电容(电容耦合)变化。未图示的电子电路将该静电电容的变化检测为A信号。
同样地,由于通过旋转操作而触头142A相对于触点图案115A的接触/分离,固定电极142与传感器电极162之间的静电电容变化。也就是说,被配置于传感器电极162的附近的固定电极142的电状态变化。因此,发送电极162A与接收电极162B之间形成的静电电容(电容耦合)变化。并且,上述电子电路将该静电电容的变化检测为B信号。
如图18所示,形成在布线基板115的轨道T22上的多个绝缘面115C以相等的角度间隔而被配置。也就是说,在轨道T22上,触点图案115A以相等的角度间隔而被配置使得与绝缘面115C交替。并且,触头141A、142A在轨道T22上滑动。如图17、图18所示,触头141A被配置于相对于触头142A具有规定的相位差(θ)的角度位置。由此,基于旋转操作钮118的旋转操作的触点图案115A与触头141A的接触/分离、和触点图案115A与触头142A的接触/分离产生规定的相位差。由此,A信号和B信号成为具有规定的相位差的增量方式的输出信号。并且,通过电子电路对A信号和B信号进行处理,从而与旋转操作钮118的旋转方向、旋转移动量相应的旋转操作被检测。
也就是说,在输入装置3002中,使布线基板115根据旋转操作部1002的旋转操作来旋转移动。根据该旋转操作,固定电极141的触头141A与固定电极142的触头142A接触/分离于图18所示的布线基板115的下表面的触点图案115A。并且,在输入装置3002中,通过对图16、图17所示的旋转操作部1002的固定电极141、142与图19、图20所示的触摸面板160的传感器电极161、162之间产生的静电电容的变化进行检测,从而检测旋转操作部1002的旋转操作。这样,输入装置3002具有:作为第1电极的传感器电极161、162、作为第2电极的固定电极141、142、和作为第3电极的触点图案115A。固定电极141、142与传感器电极161、162分离而对置。触点图案115A与传感器电极161、162分离,并且被设置为能相对于固定电极141、142旋转。通过触点图案115A与固定电极141、142接触或分离,从而传感器电极161、162与固定电极141、142之间的电状态变化。通过该电变化,能够检测旋转操作。
在该构成中,固定电极141、142也相对于传感器电极161、162不移动,因此两者的缝隙的变动被抑制,固定电极141与传感器电极161之间、固定电极142与传感器电极162之间产生的静电电容根据一定的旋转操作而一直同样地变化。
此外,如图19所示,优选传感器电极161和传感器电极162线对称地形成为镜像关系。由此,能够抑制传感器电极161与传感器电极162的灵敏度偏差。换句话说,由于能够抑制A信号与B信号的输出强度的偏差,因此能够稳定地检测旋转操作。此外,由于传感器电极161与传感器电极162的距离变大,因此能够减少相互的电气上的影响。由此,也能够抑制A信号与B信号的输出强度的偏差。
另外,旋转操作部1002也与旋转操作部1001同样地,在非操作状态下,触头141A、142A与绝缘面115C接触。换句话说,在非操作状态下,固定电极141、142两者均不与触点图案115A接触。
因此,能够在固定电极141、142这两者不与触点图案51A接触这一相同的条件下,对传感器电极161、162进行校准。换句话说,能够在布线基板115的触点图案115A、固定电极143难以对传感器电极161、162带来电气上的影响的状态下进行校准。由此,能够不降低传感器电极161、162的灵敏度,并且灵敏度的偏差得以抑制,来稳定地检测旋转操作。
接下来,对基于按压操作的输入装置3002的动作简单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由于固定电极143与接地电极163较大地电容耦合,因此在交流分量中被电连接。若操作者通过手指等向下方按压按压体121的上表面,则弹性体114伴随着节制向下方压曲变形。由此,第1开关电极112的触点部112B与第2开关电极113的触点部113B接触,固定电极143与固定电极144电连接。因此,固定电极144成为经由第2开关电极113、第1开关电极112和固定电极143来电连接于接地电极163的状态,固定电极144的电状态变化。由此,固定电极144与传感器电极164之间产生的静电电容变化。换言之,被配置于传感器电极164的附近的固定电极144的电状态变化,发送电极164A与接收电极164B之间形成的静电电容(电容耦合)变化。并且,通过未图示的电子电路检测该静电电容的变化,从而按压操作被检测。另外,若解除上述按压操作,则弹性体114自己恢复为原来的形状,第1开关电极112与第2开关电极113的接触被解除。
如以上那样,输入装置3002具有与触点图案115A电连接的第4电极即接地电极163。若输入装置3002被旋转操作,则取代操作者的手指,接地电极163电连接于固定电极141,固定电极141与传感器电极161之间的静电电容变化。同样地,取代操作者的手指,接地电极163电连接于固定电极142,固定电极142与传感器电极162之间的静电电容变化。由此,即使旋转操作钮118是树脂制并且操作者的手指不电连接于固定电极,也能够检测旋转操作。此外,若输入装置3002被进行按压操作,则取代操作者的手指,接地电极163电连接于固定电极144,固定电极144与传感器电极164之间的静电电容变化。由此,即使按压体121是树脂制,并且操作者的手指不电连接于固定电极,也能够检测按压操作。
这样,输入装置3002为了产生静电电容的变化,不需要如实施方式1、2中所示那样操作者的手指与固定电极的电连接。因此,即使在例如戴着较厚的手套等的操作者操作输入装置3002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检测旋转操作或按压操作。换句话说,输入装置3002针对有无手套等起因于操作者的操作状况的不同,能够稳定地检测旋转操作或按压操作。另外,旋转操作钮118和按压体121不是必须是树脂制。例如,也可以与旋转操作钮23或按压体25同样地为金属制。
另外,在输入装置3002中,旋转操作钮118与固定电极141、142未电连接。因此,例如,即使操作者的手指或其他导电体无意中与旋转操作钮118接触,也难以产生静电电容的变动。由此,在输入装置3002中,能够从传感器电极161、162得到噪声较少的稳定的输出。
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接地电极163与接地连接。但是,接地电极163的电位不是必须设为接地电位。例如,若接地电极163与传感器电极161、162、164(发送电极161A、162A、164A)之间存在电位差,也可以将接地电极163与任意的基准电位连接。此外,上述的基准电位可以恒定也可以变动。也就是说,也可以对接地电极163施加相对于施加于传感器电极161、162、164(发送电极161A、162A、164A)的规定的电压不同的电压。
另外,在旋转操作部1002中,固定电极141~144从下壳体111的下表面露出。由此,传感器电极161、162、164与固定电极141、142、144的距离变小,相互的电耦合变大。同样地,接地电极163与固定电极143的距离也变小,相互的电耦合变大。由此,静电电容的变化变大,能够稳定地检测旋转操作或按压操作。
如上所述,基于实施方式2、3的输入装置3001、3002具有多个传感器电极和固定电极。并且,与固定电极接触/分离的第3电极即环状的触点图案使各个传感器电极与对置的各个固定电极之间的电状态变化,以使得相互产生相位差。通过这样得到增量方式的输出信号,能够检测与旋转操作钮的旋转方向、旋转移动量相应的旋转操作。
(实施方式4)
在实施方式1~3中,叙述了旋转操作型的输入装置,但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对滑动操作型的输入装置3003进行说明。
图21是输入装置3003的剖视图,输入装置3003具有:滑动操作部1003、和安装有滑动操作部1003的触摸面板部2003。
滑动操作部1003具有:下壳体73、多个固定电极73A、可动电极74、上壳体75和滑动操作钮76。进一步地,滑动操作部1003具有未图示的棘爪机构。另外,棘爪机构与旋转操作部1000的同样地,构成为使点击式弹簧的突起部与凹凸部的上表面弹性接触,在滑动操作时随着规定的移动量而得到棘爪节制即可。
更具体而言,滑动操作部1003的棘爪机构由相对于固定电极73A被位置固定的凹凸部、和相对于滑动操作钮76被位置固定的点击式弹簧构成。该凹凸部在滑动操作方向上被配置为直线状,构成为点击式弹簧的突起部与凹凸部的上表面弹性接触。由此,在滑动操作时根据规定的移动量得到棘爪节制。
触摸面板部2003具有触摸面板71和盖板72。
触摸面板71具有:第1基材71A、和在第1基材71A的上表面被配设为直线状的多个传感器电极71B。传感器电极71B由ITO等形成为透明。另外,传感器电极71B不是必须为透明,例如也可以通过蒸镀等来由金属薄膜等形成。进一步地,传感器电极71B也可以由至少一个发送电极和至少一个接收电极构成。
被配置于下壳体73的上表面的固定电极73A分别隔着下壳体73和盖板72,而与传感器电极71B的一个对置。
在该构成中,若操作者在图21的箭头所示的方向对滑动操作部1003的滑动操作钮76进行滑动操作,则被固定于滑动操作钮76的下部的可动电极74在直线方向上移动。由此,可动电极74的触头74A根据滑动操作钮76的移动位置,与固定电极73A接触/分离。
可动电极74与滑动操作钮76电连接,若操作者的手指与滑动操作钮76接触,则操作者的手指与可动电极74电连接。
因此,若操作者通过手指等对滑动操作钮76进行滑动操作,则接触于可动电极74的固定电极73A与传感器电极71B之间的静电电容变化。通过未图示的电子电路检测该静电电容的变化,输入装置3003能够对可动电极74的位置进行检测。基于该检测,根据滑动操作钮76的移动方向、移动量,安装有输入装置3003的设备被操作。
在该构成中,由于固定电极73A相对于传感器电极71B不移动,因此两者的缝隙的变动被抑制,这些电极间产生的静电电容根据一定的滑动操作而一直同样地变化。
如以上那样,输入装置3003通过对滑动操作部1003的固定电极73A与触摸面板部2003的传感器电极71B之间产生的静电电容的变化进行检测,来检测滑动操作。也就是说,输入装置3003具有:作为第1电极的传感器电极71B、作为第2电极的固定电极73A、和作为第3电极的可动电极74。固定电极73A与传感器电极71B分离对置。可动电极74与传感器电极71B分离,并且被设置为相对于固定电极73A能够滑动。通过可动电极74与固定电极73A接触或分离,传感器电极71B与固定电极73A之间的电状态变化。根据该电变化,能够检测滑动操作。
另外,滑动操作部1003也与旋转操作部1000、1001同样地,通过上述的棘爪机构,构成为在非操作状态下,可动电极74与固定电极73A不接触。因此,能够在可动电极74与任意的固定电极73A均不接触这一相同的条件下,对全部传感器电极71B进行校准。换句话说,能够在可动电极74、滑动操作钮76难以对传感器电极71B带来电气上的影响的状态下进行校准。由此,不会降低传感器电极71B的灵敏度,并且灵敏度的偏差被抑制,从而能够稳定地检测滑动操作。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由于在基于本发明的输入装置中,能够稳定地检测规定操作,因此作为各种电子设备的输入操作部有用。
-符号说明-
11、73、111 下壳体
11A、111A 柱部
11B、111B 凹陷部
12 槽部
13、13A、13B、53、54、73A、141、142、143、144 固定电极
14、14A、14B 树脂面
16、116 旋转体
16A、116A 中央孔
16B 插入部
17、117 凹凸部
17A、117A 凸部
17B、1 17B 凹部
18、74 可动电极
18A、53A、54A、58A、74A、112A、113A、141A、142A、143A 触头
18B、58B 固定部
19、119 支架
19A、119A 圆筒部
19B、119B 凸缘部
19C、119C 按钮安装部
19D、119D 铆接孔
21、114 弹性体
22 连接电极
23、118 旋转操作钮
23A 插入槽
24 第1连接端子
25、121 按压体
25A、121A 按压部
31、61、71、160 触摸面板
31A、71A 第1基材
32、32A、32B、33、62A、62B、71B、161、162、164 传感器电极
41、72、170 盖板
51、115 布线基板
51A、115A 触点图案
51B 连接盘
51C、115C 绝缘面
58 第2连接端子
75 上壳体
76 滑动操作钮
112 第1开关电极
112B、113B 触点部
113 第2开关电极
120 点击式弹簧
120A 突起部
130 树脂部
131、132、133、134 孔部
141B、142B、143B、144B 卡止部
145 突出部
146 卡合部
161A、162A、164A 发送电极
161B、162B、164B 接收电极
163 接地电极
1000、1001、1002 旋转操作部
1003 滑动操作部
2000、2001、2002、2003 触摸面板部
3000、3001、3002、3003 输入装置

Claims (9)

1.一种输入装置,具备:
第1电极;
第2电极,与所述第1电极分离对置;和
第3电极,与所述第1电极分离,并且被设置为相对于所述第2电极能够旋转,通过与所述第2电极接触或分离,来使所述第1电极与所述第2电极之间的电状态发生变化,
还具备:
点击式弹簧,设置有向下突出的突起部;和
凹凸部,在旋转体的内周侧,在上方形成为凹凸状,并且被设置于整周上,
在所述凹凸部中,向上方突出的凸部和向下方凹陷的凹部交替形成,
在所述第3电极与所述第2电极未接触的状态下,所述突起部位于所述凹部,在所述第3电极与所述第2电极接触的状态下,所述突起部位于所述凸部,
所述输入装置还具备:
第4电极,其电位与所述第1电极不同;和
第5电极,被配置于与所述第4电极对置的位置,
所述第4电极与所述第5电极进行电容耦合,
所述第3电极通过与所述第2电极接触或分离,来使所述第2电极与所述第5电极之间的电状态发生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
所述输入装置具备多个所述第1电极,
所述多个所述第1电极分别包含发送电极、和与所述发送电极电性独立的接收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
所述第4电极与接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
所述输入装置分别具备多个所述第1电极和多个所述第2电极,
所述第3电极与所述多个所述第1电极分离,并且被设置为相对于所述多个所述第2电极能够旋转,
所述第3电极具有形成为环状的图案,通过与所述多个所述第2电极分别接触或分离,使各个所述多个所述第1电极与所对置的各个所述多个所述第2电极之间的电状态发生变化,以使得相互产生相位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
所述输入装置还具备第1基材,该第1基材保持所述第1电极并具有透光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
所述第1基材保持所述第4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
所述输入装置还具备第2基材,该第2基材保持所述第2电极并具有透光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
所述输入装置还具备操作钮,该操作钮与所述第3电极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
所述第1电极包含发送电极、和与所述发送电极电性独立的接收电极,
所述发送电极与所述接收电极对置。
CN201580049167.XA 2014-11-10 2015-11-05 输入装置 Active CN1067165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28083 2014-11-10
JP2014228083 2014-11-10
JP2015168415 2015-08-28
JP2015-168415 2015-08-28
PCT/JP2015/005548 WO2016075907A1 (ja) 2014-11-10 2015-11-05 入力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16580A CN106716580A (zh) 2017-05-24
CN106716580B true CN106716580B (zh) 2020-07-28

Family

ID=55954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49167.XA Active CN106716580B (zh) 2014-11-10 2015-11-05 输入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20170316901A1 (zh)
EP (1) EP3220402B1 (zh)
JP (1) JP6627085B2 (zh)
CN (1) CN106716580B (zh)
WO (1) WO201607590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814428S1 (en) 2016-06-30 2018-04-03 Lutron Electronics Co., Ltd. Control device
USD808912S1 (en) * 2016-06-03 2018-01-30 Lutron Electronics Co., Inc. Control device
CN106775120B (zh) * 2017-01-16 2021-01-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KR102401278B1 (ko) * 2017-01-25 2022-05-24 베르-헬라 테르모콘트롤 게엠베하 자동차용 작동장치
USD837168S1 (en) 2017-02-16 2019-01-01 Lutron Electronics Co., Inc. Control device
CN111164551B (zh) * 2017-10-11 2023-08-2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钮以及输入装置
JP6632787B2 (ja) * 2017-10-11 2020-01-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ノブおよび入力装置
USD865685S1 (en) * 2017-11-07 2019-11-05 Ma Lighting Technology Gmbh Dual encoder button
JPWO2019098055A1 (ja) * 2017-11-20 2020-12-1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
CN111433716B (zh) * 2017-12-14 2023-05-3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操作辅助装置、触摸面板装置和触摸面板输入系统
KR102379602B1 (ko) 2017-12-28 2022-03-2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터치 입력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차량
DE102018116833A1 (de) 2018-07-11 2020-01-16 Bcs Automotive Interface Solutions Gmbh Kapazitives Kraftfahrzeugbediensystem
JP7286655B2 (ja) * 2018-08-08 2023-06-05 アルプス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操作装置
US10747367B2 (en) * 2018-09-28 2020-08-18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OBDII failure diagnostics techniques for knobs and buttons
JP6532631B1 (ja) * 2018-10-15 2019-06-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入力装置、タッチパネル入力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1372398B (zh) * 2018-12-25 2021-08-3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用于滑盖结构的接地弹片及终端
KR102123575B1 (ko) * 2019-02-01 2020-06-16 주식회사 무인트 다이얼 노브
JP6610813B1 (ja) * 2019-02-04 2019-11-27 Smk株式会社 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の補助入力具
CN113661553A (zh) 2019-04-10 2021-11-16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按键开关和照明开关装置
WO2020246076A1 (ja) * 2019-06-04 2020-12-1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入力システム、操作検出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非一時的記録媒体
JP7370019B2 (ja) * 2019-06-07 2023-10-2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及び入力システム
JP7450188B2 (ja) 2019-06-28 2024-03-1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
JP7417959B2 (ja) * 2019-06-28 2024-01-1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
JPWO2020262390A1 (zh) * 2019-06-28 2020-12-30
CN114258519A (zh) 2019-08-15 2022-03-29 爱特美尔公司 显示器上旋钮设备以及相关系统、方法和设备
US11188161B2 (en) * 2019-08-20 2021-11-30 Synaptics Incorporated Automative knob sensing device
US11551892B2 (en) * 2019-10-11 2023-01-10 Continental Automotive Systems, Inc. Dual rotation switches
KR102277114B1 (ko) * 2020-01-03 2021-07-14 주식회사 토비스 버튼 복합 구조물
KR20220130738A (ko) * 2020-01-19 2022-09-27 포샨 순더 메이디 일렉트리컬 히팅 어플라이언시스 메뉴팩쳐링 코., 리미티드 회전 버튼, 가전 제품 및 관련 방법
KR102288129B1 (ko) * 2020-02-06 2021-08-10 주식회사 토비스 버튼 복합 구조물
JPWO2021193249A1 (zh) * 2020-03-26 2021-09-30
CN115398584A (zh) * 2020-04-16 2022-11-25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输入设备和输入系统
US11416089B2 (en) 2020-07-20 2022-08-16 Himax Technologies Limited Knob device applicable to touch panel
DE102020210052A1 (de) * 2020-08-07 2022-02-10 Faurecia Innenraum Systeme Gmbh Steuerelement und System zum Steuern einer Funktion auf einer kapazitiven Oberfläche
JP2022036618A (ja) * 2020-08-24 2022-03-08 アルプス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操作装置
JP2022072287A (ja) * 2020-10-29 2022-05-17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入力検出システム
EP4044006A1 (en) * 2021-02-16 2022-08-17 Himax Technologies Limited Knob device applicable to touch panel
JP2023048260A (ja) * 2021-09-28 2023-04-07 信越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静電容量型入力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50327A2 (en) * 1995-06-22 1996-12-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Rotatively-operated electronic component with push switc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57520A (en) * 1976-10-05 1977-11-08 Rite Autotronics Corporation Slide switch assembly having flexible housing with movable contacts mounted on printed circuit board
JPS57113517A (en) * 1981-01-06 1982-07-15 Tokai Rika Co Ltd Switch for vehicle
JPS60117512A (ja) * 1983-11-28 1985-06-2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静電容量型キ−ボ−ドスイッチ
US5936613A (en) * 1993-11-05 1999-08-10 Intertactile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Rotary circuit control devices with changeable graphics
JPH08329777A (ja) * 1995-05-30 1996-12-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ロータリースイッチ
JP3269803B2 (ja) * 1998-05-29 2002-04-02 ツバメ無線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付回転可変抵抗器
JP3848901B2 (ja) * 2002-07-12 2006-11-22 ニッタ株式会社 静電容量式センサ
US20060012944A1 (en) * 2002-10-31 2006-01-19 Mamigonians Hrand M Mechanically operable electrical device
DE112004002785B4 (de) * 2004-05-31 2014-03-13 Fujitsu Ltd. Variabler Kondensator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davon
JP4652186B2 (ja) * 2005-09-16 2011-03-16 株式会社ユーシン ロータリーエンコーダー及びタッチセンサー付き回転操作ノブ
CN101641571B (zh) * 2007-04-19 2012-10-24 星电株式会社 旋转输入装置及使用该旋转输入装置的旋转检测装置
US20090026051A1 (en) * 2007-07-23 2009-01-29 Zippy Technology Corp. Input device for rapid triggering of rolling signals
JP4553945B2 (ja) * 2008-01-21 2010-09-29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多方向スイッチ
US8503169B2 (en) * 2009-02-18 2013-08-06 American Trim, L.L.C. Appliance control panel
JP5310571B2 (ja) * 2010-01-13 2013-10-0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回転操作装置
US20110298721A1 (en) * 2010-06-02 2011-12-08 Martin Eldridge Touchscreen Interfacing Input Accessory System and Method
JP2012035782A (ja) 2010-08-09 2012-02-23 Clarion Co Ltd 車載装置
JP5653686B2 (ja) * 2010-08-24 2015-01-14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タッチ検出機能付き表示装置
JP5713733B2 (ja) * 2011-03-10 2015-05-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13041320A (ja) * 2011-08-11 2013-02-28 Panasonic Corp タッチパネル用入力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タッチパネルシステム
JP5705767B2 (ja) * 2012-02-28 2015-04-22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操作情報入力システム及び操作情報入力システムによって実行されるコンテンツ検索方法
US9158422B2 (en) * 2012-12-14 2015-10-13 Panasonic Automotive Systems Company Of America, Division Of Panasonic Corporation Of North America Capacitive rotary encoder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50327A2 (en) * 1995-06-22 1996-12-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Rotatively-operated electronic component with push switc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080864A1 (en) 2019-03-14
JPWO2016075907A1 (ja) 2017-08-17
EP3220402A4 (en) 2017-11-22
US10483057B2 (en) 2019-11-19
CN106716580A (zh) 2017-05-24
EP3220402A1 (en) 2017-09-20
WO2016075907A1 (ja) 2016-05-19
JP6627085B2 (ja) 2020-01-08
EP3220402B1 (en) 2020-03-11
US20170316901A1 (en) 2017-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16580B (zh) 输入装置
US11159161B2 (en) Button structure for touch panel, button for touch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068084B2 (en) Input device
CN111164551B (zh) 旋钮以及输入装置
US9488460B2 (en) Capacitive sensing node integration to a surface of a mechanical part
JP4554651B2 (ja) タッチパネル入力装置
EP2860744B1 (en) Input device
JP6344852B2 (ja) 回転操作型電気部品
US10113885B2 (en) Method and rotational angle sensor for measuring an angular position of a rotatable signal-inducing unit
CN110874155A (zh) 触控装置
JP6246111B2 (ja) 静電容量型入力装置
US10680610B2 (en) Capacitive switch
JP2009026151A (ja) 入力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20220253155A1 (en) Input device and input system
JP2007170994A (ja) 電子機器
CN111226300B (zh) 输入操作装置
US20230305648A1 (en) Input device and input system
EP3882747A1 (en) Rotation operation device
WO2018207486A1 (ja) シフト装置
CN113885737A (zh) 触控面板装置
CN114442839A (zh) 触摸面板装置
JP2002324463A (ja) 静電容量方式x−y入力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