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87842B - 光纤单元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纤单元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687842B CN106687842B CN201680000790.0A CN201680000790A CN106687842B CN 106687842 B CN106687842 B CN 106687842B CN 201680000790 A CN201680000790 A CN 201680000790A CN 106687842 B CN106687842 B CN 10668784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tary part
- binding piece
- fiber
- transport direction
- optic bund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79—Manufacturing methods of optical cables
- G02B6/449—Twisting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01—Optical cables
- G02B6/4403—Optical cables with ribbon structur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01—Optical cables
- G02B6/441—Optical cables built up from sub-bundl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01—Optical cables
- G02B6/441—Optical cables built up from sub-bundles
- G02B6/4413—Helical structur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ptical Fibers, Optical Fiber Cores, And Optical Fiber Bundles (AREA)
Abstract
即使提高线速也能够实现捆扎件的缠绕方向在反转部位的接合。本发明是在集聚多个光纤而得到的光纤束的外周上缠绕至少2条捆扎件来制造光纤单元的方法。进行以下步骤,即:将所述光纤束从光纤穿过部件沿送出方向送出;从在所述光纤穿过部件的外周配置的旋转部件的捆扎件穿过部送出至少1条所述捆扎件,并且使所述旋转部件以所述送出方向为轴摆动,从而一边在所述光纤束的外周形成2条所述捆扎件的交点一边送出所述捆扎件;以及,使所述光纤束以及所述捆扎件从相对于所述光纤穿过部件以及所述旋转部件而言配置于所述送出方向下游侧的加热部通过,将所述捆扎件彼此在所述交点熔接,从而形成在熔接点至少有1条所述捆扎件对于所述光纤束的缠绕方向发生反转的光纤单元。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单元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把集聚多条光纤而得到的光纤的集合体作为光纤单元而构成光纤线缆的技术。这种情况下一般采用以下方法,即:在光纤束缠绕疏缠绕丝(捆扎件),从而抑制光纤束松散,并且通过捆扎件的颜色来识别光纤单元。
关于这样的捆扎件,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下技术,即:对光纤束以螺旋状缠绕多个捆扎件并且将捆扎件彼此相互接合,从而将光纤束捆束。另外,在专利文献2(特别是专利文献2的图7)中公开了以下技术,即:将多条光纤束的周围用2条捆扎件集聚,并且,将2条捆扎件以SZ状缠绕,在缠绕方向的反转部位将2条捆扎件粘合固定。
专利文献1:特开2011-169939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12-88454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中,在光纤束的外周上以螺旋状缠绕多个捆扎件,并且在捆扎件彼此的交叉点相互接合,因此,在取出特定的光纤的中间分支作业中,需要解开捆扎件彼此的接合部位。这种情况下,需要将捆扎件沿螺旋状捯开,因此,取出光纤的作业费时费力,并且,在捯开的作业中,存在手指勾挂光纤等而导致光纤断线的担忧。
与此相对,在如专利文献2那样将2条捆扎件在多个光纤束的周围以SZ状缠绕的情况下,具有取出光纤时的作业性提高的优点。但是,虽然光纤或捆扎件的送出速度(线速)提高,但是在捆扎件的缠绕方向的反转部位对捆扎件彼此进行接合的作业难以进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易于实现捆扎件在缠绕方向的反转部位的接合。
主要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是光纤单元制造方法,在集聚多个光纤而得到的光纤束的外周上缠绕至少2条捆扎件来制造光纤单元,其中,进行以下步骤,即:将所述光纤束从光纤穿过部件沿送出方向送出;从在所述光纤穿过部件的外周配置的旋转部件的捆扎件穿过部送出至少1条所述捆扎件,并且使所述旋转部件以所述送出方向为轴摆动,从而一边在所述光纤束的外周形成2条所述捆扎件的交点一边送出所述捆扎件;以及,使所述光纤束以及所述捆扎件从相对于所述光纤穿过部件以及所述旋转部件而言配置于所述送出方向下游侧的加热部通过,将所述捆扎件彼此在所述交点熔接,从而形成在熔接点至少有1条所述捆扎件对于所述光纤束的缠绕方向发生反转的光纤单元。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通过后述的说明书以及附图的记载而变得清楚。
根据本发明,能够容易地实现捆扎件在缠绕方向的反转部位的接合。
附图说明
图1中,图1A是具有光纤单元2的光纤线缆1的剖视图,图1B是第1实施方式的光纤单元2的立体图。
图2是间歇固定型的光纤带7的说明图。
图3是对捆扎件10的剖面构造进行说明的图。
图4是用于对捆扎件10的缠绕方法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5是光纤单元2的制造装置20的概要说明图。
图6中,图6A以及图6B是第1旋转部件40A以及第2旋转部件40B的立体图。
图7中,图7A~图7E是第1旋转部件40A以及第2旋转部件40B的移动范围的说明图。
图8是加热部50的单元穿过部51(贯通孔)的剖面积对熔接的影响的说明图。
图9是加热部50的剖视图。
图10是平直部512的长度对熔接的影响的说明图。
图11是旋转部件40的驱动装置70的概要说明图。
图12是旋转部件40的夹具以及驱动装置70的立体图。
图13中,图13A是第2实施方式的光纤单元2的立体图,图13B是第2实施方式的旋转部件40的说明图。
图14中,图14A是第3实施方式的光纤单元2的立体图,图14B是第3实施方式的旋转部件40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后述的说明书以及附图的记载至少能够清楚以下的事项。
明确了一种光纤单元制造方法,在集聚多个光纤而得到的光纤束的外周上缠绕至少2条捆扎件来制造光纤单元,其中,进行以下步骤,即:将所述光纤束从光纤穿过部件沿送出方向送出;从在所述光纤穿过部件的外周配置的旋转部件的捆扎件穿过部送出至少1条所述捆扎件,使所述旋转部件以所述送出方向为轴摆动,从而一边在所述光纤束的外周形成2条所述捆扎件的交点一边送出所述捆扎件;以及,使所述光纤束以及所述捆扎件在相对于所述光纤穿过部件以及所述旋转部件而言配置于所述送出方向下游侧的加热部通过,将所述捆扎件彼此在所述交点熔接,从而形成在熔接点至少有1条所述捆扎件对于所述光纤束的缠绕方向发生反转的光纤单元。根据这样的光纤单元制造方法,能够容易地实现捆扎件在缠绕方向的反转部位的接合。
优选,所述旋转部件具备在所述光纤穿过部件的外周配置的第1旋转部件、和在所述第1旋转部件的外周配置的第2旋转部件,所述第1旋转部件与所述第2旋转部件一边相互向相反方向旋转一边摆动。由此,能够减少旋转部件的移动范围。
优选,所述第1旋转部件以及所述第2旋转部件由圆筒形状的部件构成,所述第1旋转部件相对于所述第2旋转部件而言向所述送出方向上游侧突出,对所述第1旋转部件的相对于所述第2旋转部件向所述送出方向上游侧突出的部位进行驱动使所述第1旋转部件旋转。由此,能够对位于第2旋转部件的内侧的第1旋转部件进行驱动。
优选,所述加热部具有越朝向所述送出方向下游侧内径越细的锥形部、和相对于所述锥形部设于所述送出方向下游侧的平直部。由此,易于充分地对捆扎件进行加热,易于使2条捆扎件的交点熔接。
优选,在所述平直部的送出方向下游侧设置冷却部。由此,能够使熔接了的交点不易脱开。
优选,以比所述捆扎件相对于所制造的所述光纤单元中的所述光纤束的缠绕角度大的角度,使所述旋转部件以所述送出方向为轴摆动。由此,能够抑制捆扎件的交点在熔接前消失。
明确了一种光纤单元制造装置,在集聚多个光纤而得到的光纤束的外周上缠绕至少2条捆扎件来制造光纤单元,具备:光纤穿过部件,其将所述光纤束沿送出方向送出;旋转部件,其配置于所述光纤穿过部件的外周,具有送出所述捆扎件的捆扎件穿过部,并且以所述送出方向为轴摆动;加热部,其相对于所述光纤穿过部件以及所述旋转部件而言配置于所述送出方向下游侧,所述光纤束以及所述捆扎件从该加热部通过,在所述光纤单元制造装置中,从所述旋转部件的所述捆扎件穿过部送出至少1条所述捆扎件,并且使所述旋转部件以所述送出方向为轴摆动,从而一边在所述光纤束的外周形成2条所述捆扎件的交点一边送出所述捆扎件,通过所述加热部将所述捆扎件彼此在所述交点熔接,从而形成在熔接点至少有1条所述捆扎件对于所述光纤束的缠绕方向发生反转的光纤单元。根据这样的光纤单元制造装置,能够容易地实现捆扎件在缠绕方向的反转部位的接合。
===第1实施方式===
<光纤单元2等的构成>
图1A是具有光纤单元2的光纤线缆1的剖视图。光纤线缆1具有多个光纤单元2和外皮3。光纤单元2是集聚多个光纤8用捆扎件10而得的构造。光纤单元2的详细构造将在后面进行说明。这里,光纤线缆1具有3条光纤单元2。3条光纤单元2被压紧缠绕带5覆盖,其外侧被外皮3包覆。在外皮3埋设有张力构件4A和唇形软线(リップコード)4B。
图1B是第1实施方式的光纤单元2的立体图。光纤单元2是将多个光纤8的束(光纤束6)用捆扎件10集聚而得到的构造。捆扎件10缠绕在光纤束6的外周上,由此多个光纤8被集聚而不会变的松散。这里,光纤束6通过集聚多张间歇固定型的光纤带7而构成。
图2是间歇固定型的光纤带7的说明图。
间歇固定型光纤带7是将多条(这里为12条)光纤8并列并间歇地连结而得到的光纤带7。邻接的2芯光纤8被连结部9A连结。在邻接的2芯光纤8之间,多个连结部9A沿长度方向间歇地配置。另外,间歇固定型光纤带7的多个连结部9A沿长度方向以及带宽度方向二维间歇地配置。邻接的2芯光纤8之间的连结部9A以外的区域成为非连结部9B。在非连结部9B,邻接的2芯光纤8彼此未被束缚。由此,能够将间歇固定型光纤带7卷成圆形筒状(束状)或者折叠,能够将多条光纤8以高密度集聚。
此外,构成光纤束6之间歇固定型光纤带7并不局限于图示的结构。例如,可以改变连结部9A的配置。另外,可以改变构成间歇固定型光纤带7的光纤8的数量。另外,光纤束6可以不是由间歇固定型的光纤带7构成,例如可以集聚多个单芯光纤8而构成。
捆扎件10是将多个光纤8集聚的部件。捆扎件10是能够将多个光纤8捆束的线状、绳状或者带状的部件。捆扎件10缠绕在光纤束6的外周上。图中的光纤单元2由2条捆扎件10将光纤束6集聚,但是光纤单元2的捆扎件10只要至少是2条即可,如后所述也可以是2条以上。
捆扎件10被以规定的颜色着色,还能够作为识别部件发挥功能。各光纤单元2的捆扎件10分别被以不同颜色着色,能够识别。如图所示,在各光纤单元2具有2条捆扎件10的情况下,还能够通过捆扎件10的颜色的组合来识别各光纤单元2。另外,代替对捆扎件10着色,也可以在捆扎件10的表面打印识别标记。
图3是对捆扎件10的剖面构造进行说明的图。捆扎件10具有芯部11和包覆部12。芯部11是沿着光纤单元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部件,捆扎件10具有多条芯部11。包覆部12包覆芯部11的外周,是具有比芯部11的熔点低的熔点的部件。利用由于包覆部12被加热至熔点以上而显现的粘合性,将光纤单元2集聚的2条捆扎件10在两者的交点热熔接。优选,芯部11的熔点和包覆部12的熔点之差在20℃以上。优选,芯部11的熔点在200℃~230℃,优选,包覆部12的熔点在150℃~180℃。另外,对于包覆部12而言,优选,即使加热而融化也不与光纤8粘合或者即使粘合其粘合力也低,而且不导致光纤8的包覆层劣化。
芯部11以及包覆部12各自能够使用例如聚丙烯(PP)、聚酰胺(PA)、聚对苯二甲酸(PET)等高熔点树脂、或者聚丙烯纤维、聚酰胺纤维(登录商标的尼龙等)、聚酯纤维(PET纤维等)等高熔点纤维、或者通过对PET、PP等高熔点带或薄膜加热/冷却而可逆地反复软化/固化的热塑性树脂、例如聚乙烯(PE),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EEA)这样的低熔点物质、或者以热塑性树脂或橡胶为基材能够通过加热/冷却而可逆地反复软化/固化的、被所谓的加热融解型(热熔胶)的粘合剂覆盖的物质等。
此外,捆扎件10可以不是如图3所示那样的高熔点材料(芯部11)与低熔点材料(包覆部12)的复合件,而是由单一材料构成。例如,可以由高熔点材料或低熔点材料的任一方构成,2条捆扎件10的材质也可以不同。
优选,捆扎件10的宽度为1mm以上2mm以下。在捆扎件10的宽度小于1mm的情况下,熔接时可能会破断。另外,在捆扎件10的宽度大于2mm的情况下,热未被充分传递,难以进行熔接。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1.8mm~1.9mm的宽度(厚度0.1mm)的捆扎件10。
图4是用于对捆扎件10的缠绕方法进行说明的说明图。以下,参照图1B对捆扎件10相对于光纤束6的缠绕方法进行说明。
捆扎件10以缠绕于光纤束6的外周上的方式,配置成沿着光纤单元2的长度方向描绘半周量(180度量)的圆弧。而且,2条捆扎件10在接合点15被接合(熔接)。另外,2条捆扎件10在接合点15(熔接点)使相对于光纤束6的缠绕方向反转。换言之,捆扎件10相对于光纤束6以SZ状缠绕。
从长度方向的一方侧观察光纤单元2时,以隔着光纤束6的方式配置有2个接合点15。这里,为了便于说明,将图4中各图的右侧的接合点15称为第1接合点15A(参照图4的上图),将左侧的接合点15称为第2接合点15B(参照图4的中央图)。另外,将图4中各图的上侧的捆扎件10称为第1捆扎件10A,将下侧的捆扎件10称为第2捆扎件10B。第1捆扎件10A在光纤束6的外周上以顺时针缠绕(参照图4的上图),在第1接合点15A与第2捆扎件10B接合(参照图4的上图),然后缠绕方向反转而在光纤束6的外周上以逆时针缠绕(参照图4的中央图),在第2接合点15B与第2捆扎件10B接合(参照图4的中央图),然后再次在光纤束6的外周上以顺时针缠绕(参照图4下图(或者图4上图)),反复进行以上缠绕。另外,第2捆扎件10B在光纤束6的外周上以逆时针缠绕(参照图4的上图),在第1接合点15A与第1捆扎件10A接合(参照图4的上图),然后缠绕方向反转而在光纤束6的外周上以顺时针缠绕(参照图4的中央图),在第2接合点15B与第1捆扎件10A接合(参照图4的中央图),然后再次在光纤束6的外周上以逆时针缠绕(参照图4下图(或者图4上图)),反复进行以上缠绕。这样,如图1B所示,2条捆扎件10以SZ状缠绕于光纤束6。
优选,2条捆扎件10具有接合点15不会被无意破坏但能够通过作业者的手容易地分离的程度的接合强度。由此,例如在中间分支作业时,仅将接合点15分离便能够取出光纤8,因此作业容易。此外,假设在捆扎件10以单向螺旋状缠绕在光纤束6的外周上的情况下,需要将捆扎件10以螺旋状捯开或者切断捆扎件10,取出光纤8的作业费时费力。即,假设捆扎件10单向螺旋状地缠绕,那么为了将缠绕成螺旋状的捆扎件10解开而花费作业时间。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在中间分支作业时,仅将接合点15分离便能够取出光纤8,因此作业容易。即,在捆扎件10以SZ状缠绕的光纤单元2中,若作业者在末端拉动各捆扎件10则能够容易地进行分离,因此与捆扎件10以单向螺旋状缠绕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作业时间。由于优选捆扎件10的接合点15分离所需的力小于捆扎件10的切断所需的力,因此捆扎件10的接合强度优选为捆扎件10的破断强度以下。
对于2条捆扎件10,优选,在通过中间分支作业而取出光纤8之后,通过由加热器加热或者涂覆粘合剂而能够再度接合。
<光纤单元2的制造方法>
图5是光纤单元2的制造装置20的概要说明图。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送出光纤8的方向称为“送出方向”。图中的从左向右的方向为送出方向。
制造装置20是在集聚多个光纤8而得到的光纤束6的外周上缠绕捆扎件10(这里为2条捆扎件10)来制造光纤单元2的制造装置。制造装置20具有光纤穿过管30、旋转部件40(第1旋转部件40A以及第2旋转部件40B)和加热部50。
光纤穿过管30是用于沿送出方向送出光纤束6的光纤穿过部件。光纤穿过管30是圆筒状(管状)的部件,光纤束6从送出方向上游侧的开口(入口)进入光纤穿过管30,穿过光纤穿过管30后从送出方向下游侧的开口(出口)沿送出方向送出。在光纤穿过管30的下游侧配置有加热部50,穿过光纤穿过管30之后光纤束6立即被送入加热部50。
光纤穿过管30相对于旋转部件40更向送出方向上游侧伸出。通过将该伸出的部位固定能够将光纤穿过管30固定。
旋转部件40配置于光纤穿过部件的外周,是一边以送出方向为轴摆动一边送出捆扎件10的旋转体。在旋转部件40设有捆扎件穿过部41(在图5未图示,图6A以及图6B的第1捆扎件穿过部41A以及第2捆扎件穿过部41B),捆扎件10穿过捆扎件穿过部41而被送出到加热部50。若旋转部件40以送出方向为轴旋转,则捆扎件穿过部41以送出方向为轴而在光纤束6的外周以描绘圆弧的方式移动。
这里,旋转部件40具有第1旋转部件40A和第2旋转部件40B。第1旋转部件40A是配置于光纤穿过管30(光纤穿过部件)的外周的圆筒状部件。第2旋转部件40B是配置于第1旋转部件40A的外周的圆筒状部件。第1旋转部件40A和第2旋转部件40B一边相互向相反方向旋转一边摆动。
图6A以及图6B是第1旋转部件40A以及第2旋转部件40B的立体图。图6A是设于旋转部件40的捆扎件穿过部41(第1捆扎件穿过部41A以及第2捆扎件穿过部41B)的入口附近的立体图。图6B是捆扎件穿过部41的出口附近的立体图。
第1旋转部件40A设置为相对于光纤穿过管30(光纤穿过部件)能够旋转。第1旋转部件40A具有第1捆扎件穿过部41A。若第1旋转部件40A以送出方向为轴旋转,则第1捆扎件穿过部41A以送出方向为轴在光纤束6(穿过光纤穿过管30的光纤束6)的外周以描绘圆弧的方式移动。第1旋转部件40A具有第1引导管42A和第1按压管43A。
第1引导管42A是圆筒状的部件,在内侧配置有光纤穿过管30。在第1引导管42A的外周面形成有第1引导槽421A。第1引导槽421A是沿着长度方向的槽,具有作为用于沿长度方向引导捆扎件10的引导件的功能。第1引导槽421A形成至第1引导管42A的下游端为止(参照图6B)。
第1按压管43A是配置于第1引导管42A的外周的圆筒状的部件。第1按压管43A的内径与第1引导管42A的外径几乎相同,第1引导管42A的第1引导槽421A被第1按压管43A的内圆周面覆盖。第1引导管42A以及第1按压管43A构成为一体,通过第1引导槽421A而形成将圆筒状的第1旋转部件40A的内部沿长度方向贯穿的捆扎件穿过部41(捆扎件穿过孔)。由于第1按压管43A将第1引导槽421A覆盖,从而即使第1旋转部件40A旋转(摆动),捆扎件10也不从第1引导槽421A脱离而进行捆束。
第1引导管42A相对于第1按压管43A更向送出方向上游侧伸出(参照图6A)。而且,第1引导槽421A的上游侧的端部相对于第1按压管43A配置于上游侧。由此,容易将捆扎件10送入第1引导管42A与第1按压管43A之间的第1引导槽421A。
另外,第1引导管42A相对于第2旋转部件40B而言更向送出方向上游侧伸出。通过对其伸出的部位进行驱动而能够使第1旋转部件40A摆动。
第2旋转部件40B设置为相对于第1旋转部件40A能够旋转。第2旋转部件40B具有第2捆扎件穿过部41B。若第2旋转部件40B以送出方向为轴旋转,则第2捆扎件穿过部41B以送出方向为轴而在光纤束6的外周以描绘圆弧的方式移动。具有第2引导管42B和第2按压管43B。
第2引导管42B是圆筒状的部件,在内侧配置有第1旋转部件40A(第1按压管43A)。此外,第2引导管42B与第1按压管43A之间未被束缚,相互能够旋转。在第1引导管42A的外周面形成有第2引导槽421B。第2引导槽421B是沿着长度方向的槽,具有作为用于沿着长度方向引导捆扎件10的引导件的功能。第2引导槽421B以从第2引导管42B的上游端遍及至下游端的方式形成(参照图6A以及图6B)。
第2按压管43B是配置于第2引导管42B的外周的圆筒状的部件。第2按压管43B的内径与第2引导管42B的外径几乎相同,第2引导管42B的第2引导槽421B被第2按压管43B的内圆周面覆盖。第2引导管42B以及第2按压管43B构成为一体,通过第2引导槽421B而形成将圆筒状的第2旋转部件40B的内部沿长度方向贯穿的捆扎件穿过部41(捆扎件穿过孔)。由于第2按压管43B将第2引导槽421B覆盖,从而即使第2旋转部件40B旋转(摆动),捆扎件10也不从第1引导槽421A脱离而进行捆束。
图7A~图7E是第1旋转部件40A以及第2旋转部件40B的移动范围的说明图。此外,在图7A~图7E中,未图示配置于旋转部件40的内侧的光纤穿过管30和穿过光纤穿过管30的光纤束6。在图7A中示出了第1旋转部件40A以及第2旋转部件40B的中间位置。所谓中间位置是指旋转部件40的移动范围的中间的位置。在该中间位置,第1捆扎件穿过部41A以及第2捆扎件穿过部41B以旋转轴为中心而位于相反侧。第1旋转部件40A以及第2旋转部件40B以该中间位置为中心而在顺时针120度、逆时针120度的范围(即,正负120度的范围)中摆动。所谓“摆动”是指以送出方向为轴的往复旋转运动。
如图7B以及图7C所示,在从长度方向的一方侧观察时,第1旋转部件40A从中间位置顺时针旋转120度,第2旋转部件40B从中间位置逆时针旋转120度。在从图7B的状态至图7C的状态之间,第1捆扎件穿过部41A以及第2捆扎件穿过部41B发生交错。由此,在旋转部件40的送出方向下游端,在光纤束6的外周形成2条捆扎件10的交点,并且捆扎件10被沿送出方向送出。
若第1旋转部件40A以及第2旋转部件40B到达移动范围的一端,则第1旋转部件40A以及第2旋转部件40B使旋转方向反转,旋转至移动范围的另一端。例如,如图7B以及图7C所示,在第1旋转部件40A顺时针旋转,第2旋转部件40B逆时针旋转之后,接下来,如图7D以及图7E所示,第1旋转部件40A逆时针旋转,第2旋转部件40B顺时针旋转。在图7D的状态至图7E的状态之间,第1捆扎件穿过部41A以及第2捆扎件穿过部41B也发生交错。由此,在旋转部件40的送出方向下游端,在光纤束6的外周形成2条捆扎件10的交点。
在图7B的状态至图7C的状态之间形成的捆扎件10的交点与在图7D的状态至图7E的状态之间形成的捆扎件10的交点隔着光纤束6而位于相反侧。隔着光纤束6而形成于相反侧的交点分别通过加热部50而熔接。由此,如图4所示,以隔着光纤束6的方式形成2个接合点15(第1接合点15A以及第2接合点15B)。
捆扎件10最终以光纤束6的外周的半周量(180度量)缠绕,与此相对,送出捆扎件10的旋转部件40(第1旋转部件40A以及第2旋转部件40B)以比该最终的捆扎件10的缠绕角度(180度)大的角度(240度)旋转。其原因在于:从旋转部件40送出捆扎件10之后,到捆扎件10通过加热部50而接合为止的期间,即使捆扎件10解开而导致捆扎件10的缠绕角度减小,也能够避免2条捆扎件10的交点消失。
此外,如图6B所示,光纤穿过管30、第1旋转部件40A以及第2旋转部件40B的送出方向下游端处于几乎相同的位置。光纤束6从光纤穿过管30的送出方向下游端被送出,从第1旋转部件40A以及第2旋转部件40B的送出方向下游端分别送出捆扎件10。若旋转部件40以送出方向为轴而摆动,则捆扎件穿过部41以送出方向为轴在光纤束6的外周以描绘圆弧的方式往复移动。由此,在旋转部件40的送出方向下游端,在光纤束6的外周形成2条捆扎件10的交点,并且,捆扎件10被送入至送出方向下游侧的加热部50。
加热部50是对捆扎件10的交点进行加热而将捆扎件10彼此在交点熔接的部件(加热器)。加热部50相对于光纤穿过管30以及旋转部件40而言更靠送出方向下游侧配置。加热部50具有用于使光纤单元2(光纤束6以及捆扎件10)穿过的单元穿过部51(贯通孔)。在构成光纤单元2的光纤束6以及捆扎件10通过加热部50时,在光纤束6的外周已形成有2条捆扎件10的交点。该交点由于被加热部50加热而熔接,从而2条捆扎件10被接合。
图8是加热部50的单元穿过部51(贯通孔)的剖面积对熔接的影响的说明图。这里,光纤束6以72芯构成,将单元穿过部51(后述的平直部512)的长度设为20mm,改变单元穿过部51的剖面积并对使加热部50的加热温度为240℃的情况下的熔接的优劣进行了评价。图中的所谓的“比率”是指单元穿过部51(贯通孔)的剖面积S2相对于光纤单元2的剖面积S1之比例(=S2/S1)。此外,光纤单元2的剖面积S1为根据光纤单元2(这里为72芯)的层心径计算的面积。在光纤束6的外周上,2条捆扎件10的交点被熔接的情况下评价为“良”,未熔接的情况下评价为“不良”。
在比率为100%以下的情况下,2条捆扎件10的交点未熔接。关于这种情况,认为是:在比率为100%以下的情况下,相比单元穿过部51(贯通孔)的直径而言光纤单元2较粗而光纤单元2与单元穿过部51之间的缝隙过小,因此捆扎件10勾挂单元穿过部51的内壁而导致捆扎件10的交点解开(2条捆扎件10成为非接触),导致2条捆扎件10的交点未熔接。另外,在比率为150%以上的情况下,由于光纤单元2与单元穿过部51之间的缝隙大,因此加热部50的热难以传递至捆扎件10,导致2条捆扎件10的交点未熔接。与此相对,在比率为110%以上140%以下的情况下,在光纤束6的外周上2条捆扎件10的交点被熔接。
图9是加热部50的剖视图。加热部50具有作为单元穿过部51的锥形部511和平直部512。锥形部511是越朝向送出方向下游侧内径越细的空洞部。平直部512是相对于锥形部511而言设于送出方向下游侧的内径一定的空洞部。
送入至加热部50的光纤束6以及捆扎件10首先进入锥形部511。由于锥形部511的入口较宽,因此成为光纤束6以及捆扎件10容易进入加热部50的形状。当光纤束6以及捆扎件10在锥形部511通过时,加热部50的内壁与光纤束6之间的缝隙缓缓变狭,光纤束6的外周上的捆扎件10与加热部50的内壁缓缓接近。当光纤束6以及捆扎件10到达平直部512时,捆扎件10与加热部50的内壁接近或者接触,被充分加热。由此,当光纤束6以及捆扎件10在平直部512通过时,2条捆扎件10的交点被熔接。
图10是平直部512的长度对熔接的影响的说明图。这里,在将单元穿过部51(贯通孔)的直径设为3.0mm,将单元穿过部51(贯通孔)的剖面积S2相对于光纤单元2的剖面积S1之比率S2/S1设为120%,使平直部512的长度在1mm~30mm的范围中变化,并且使加热部50的加热温度为240℃的情况下,评价熔接的优劣。
在平直部512的长度为3mm以下的情况下,捆扎件10未被传递充分的热量,因此,2条捆扎件10的交点未熔接。在平直部512的长度为25mm以上的情况下,捆扎件10从单元穿过部51的内壁受到的阻力增大,导致2条捆扎件10重叠而得的交点被解开,2条捆扎件10的交点未熔接。与此相对,在平直部512的长度为5mm以上20mm以下的情况下,在光纤束6的外周上2条捆扎件10的交点被熔接。
此外,可以使加热部50的平直部512向送出方向下游侧延长,并在该延长部使光纤单元2冷却。即,可以在平直部512的送出方向下游侧设置内径与平直部512的内径相同的冷却部。通过设置这样的冷却部,已熔接的交点不易脱离。
图11是旋转部件40的驱动装置70的概要说明图。驱动装置70是使旋转部件40摆动运动的装置。驱动装置70具有驱动马达71、驱动轴72、摆动转换机构73。驱动马达71是使驱动轴72向一定方向旋转的驱动源。摆动转换机构73是使驱动轴72的一方向旋转转换为摆动旋转的机构。摆动转换机构73具有曲柄74、连杆75、摆动板76。曲柄74设于驱动轴72,与驱动轴72一同向一个方向旋转。在曲柄74与摆动板76之间设有连杆75。曲柄74与连杆75之间能够旋转地连接,连杆75与摆动板76之间也能够旋转地连接。曲柄74的长度(从驱动轴72到与连杆75的连接点的长度)比从摆动板76的轴到摆动板76与连杆75的连接点的长度短。由此,若驱动轴72向一个方向旋转,则摆动板76摆动运动。通过将该摆动板76的摆动运动传递到旋转部件40,旋转部件40进行摆动。
图12是旋转部件40的夹具以及驱动装置70的立体图。此外,在图12中未图示加热部50。
夹具具有固定部61、第1轴承部62A、第2轴承部62B。
固定部61是用于固定光纤穿过管30的部件。光纤穿过管30相对于旋转部件40而言更向送出方向上游侧伸出,固定部61将其伸出的部位固定。第1轴承部62A是将第1旋转部件40A支承为能够旋转的部件。第1旋转部件40A相对于第2旋转部件40B更向送出方向上游侧伸出,第1轴承部62A将其伸出的部位固定。第2轴承部62B是将第2旋转部件40B支承为能够旋转的部件。第2轴承部62B将第2旋转部件40B的外周(第2按压管43B)支承为能够旋转。此外,优选,在第2旋转部件40的内侧,在第1旋转部件40A与第2旋转部件40B之间有轴承,在光纤穿过管30与第1旋转部件40A之间也有轴承。
驱动装置70具有第1摆动转换机构73A和第2摆动转换机构73B。第1摆动转换机构73A和第2摆动转换机构73B将共用的驱动轴72的旋转运动分别转换为摆动运动。
第1摆动转换机构73A将驱动轴72的一方向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摆动运动,使第1旋转部件40A摆动。第1摆动转换机构73A具有第1曲柄74A、第1连杆75A、第1摆动板76A。在第1摆动板76A形成有用于向第1旋转部件40A传递力的齿轮。第1旋转部件40A的第1引导管42A相对于第2旋转部件40B而言更向送出方向上游侧伸出,在其伸出的部位设有第1传递齿轮77A,该第1传递齿轮77A从第1摆动板76A接受力而使第1旋转部件40A摆动。
第2摆动转换机构73B将驱动轴72的一方向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摆动运动,使第2旋转部件40B摆动。第2摆动转换机构73B具有第2曲柄74、第2连杆75B、第2摆动板76B。在第2摆动板76B形成有用于向第2旋转部件40B传递力的齿轮。在第2旋转部件40B的外周(第2按压管43B)设有第2传递齿轮77B,该第2传递齿轮77B从第2摆动转换机构73B受到力而使第2旋转部件40B摆动。
第2曲柄74形成为相对于第1曲柄74A使相位反转。由此,即使将共用的驱动轴72的一方向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摆动运动,由第1摆动转换机构73A转换的摆动运动与由第2摆动转换机构73B转换的摆动运动也相互朝向相反方向。因此,即使将共用的驱动轴72的一方向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摆动运动,也使第1旋转部件40A以及第2旋转部件40B一边向相互相反方向旋转一边摆动。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旋转部件40摆动,而能够一边在光纤束6的外周形成2条捆扎件10的交点一边送出捆扎件10,并通过加热部50使捆扎件10彼此在交点熔接。由此,如图1B所示,能够形成在捆扎件10的熔接点使相对于光纤束6的缠绕方向反转的光纤单元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部件40和加热部50沿送出方向分别分开配置,因此,能够分别进行2条捆扎件的交点的形成与交点的熔接,因此能够提高线速。假设在形成2条捆扎件的交点的位置进行交点接合的情况下,制造装置变得复杂,并且,交点的形成动作与接合动作相互干扰,因此难以提高线速。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第1旋转部件40A与第2旋转部件40B一边相互向相反方向旋转一边摆动(参照图7A)。由此,能够使第1旋转部件40A与第2旋转部件40B的移动范围(旋转角度)减少至大约一半。其结果,能够减少旋转部件40旋转时施加于捆扎件10的张力,因此,在从旋转部件40将捆扎件10送出后,到通过加热部50将捆扎件10接合为止的期间,捆扎件10不易解开,2条捆扎件10的交点不易消失。
===第2实施方式===
图13A是第2实施方式的光纤单元2的立体图。在所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2条捆扎件10以SZ状缠绕(参照图1B),与此相对,在第2实施方式中,2条中的一方的捆扎件10以SZ状缠绕,但是另一方的捆扎件10未以SZ状缠绕而是沿着光纤束6的长度方向纵包(縦添え)。此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以SZ状缠绕的捆扎件10在与另一方的捆扎件10的熔接点使相对于光纤束6的缠绕方向反转。
图13B是第2实施方式的旋转部件40的说明图。第2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20具备光纤穿过管30(在图13B中未图示)、旋转部件40、加热部50(在图13B中未图示)。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未图示的光纤穿过管30配置于旋转部件40的内侧。另外,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未图示的加热部50相对于光纤穿过管30以及旋转部件40而言配置于送出方向下游侧。
如图13B所示,在旋转部件40设有捆扎件穿过部41,一方的捆扎件10(在光纤束6以SZ状缠绕的捆扎件10)穿过捆扎件穿过部41而向加热部50送出。若旋转部件40以送出方向为轴旋转,则捆扎件穿过部41以送出方向为轴而在光纤束6的外周以描绘圆弧的方式移动,与此同时,捆扎件10也以送出方向为轴在光纤束6的外周以描绘圆弧的方式移动。
在第2实施方式,另一方的捆扎件10(在光纤束6纵包的捆扎件10)不经由旋转部件40而直接被送入加热部50。因此,另一方的捆扎件10不受旋转部件40的旋转的影响。
在中间位置,捆扎件穿过部41(一方的捆扎件10)与另一方的捆扎件10以旋转轴为中心而位于相反侧。旋转部件40以该中间位置为中心在顺时针210度、逆时针210度的范围(即,正负210度的范围)中摆动。此外,为了避免2条捆扎件10的交点在熔接前消失,在第2实施方式中送出捆扎件10的旋转部件40以比最终的捆扎件10的缠绕角度(360度)大的角度(420度)旋转。
在第2实施方式中,若旋转部件40摆动,则2条捆扎件10发生交错。由此,在旋转部件40的送出方向下游端,在光纤束6的外周形成2条捆扎件10的交点。而且,在旋转部件40的送出方向下游端,一边在光纤束6的外周形成2条捆扎件10的交点一边向送出方向下游侧的加热部50送入捆扎件10,并且该交点被加热部50熔接,从而2条捆扎件10接合。
如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所述,即使从旋转部件40的捆扎件穿过部41送出的捆扎件10为1条,通过使旋转部件40摆动,也能够一边在光纤束6的外周形成2条捆扎件10的交点一边送出捆扎件10,通过加热部50使捆扎件10彼此在交点熔接。由此,如图13A所示,能够形成在捆扎件10的熔接点使相对于光纤束6的缠绕方向反转的光纤单元2。其中,若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则旋转部件40的移动范围增大,因此,从旋转部件40送出捆扎件10后,到捆扎件10被加热部50接合为止的期间,捆扎件10的缠绕角度容易减小。
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光纤束6纵包的捆扎件10从旋转部件40的外侧送出。由此,当2条捆扎件10被送入加热部50时,纵包的捆扎件10从上方按压以SZ状缠绕的捆扎件10,因此,捆扎件10难以解开,2条捆扎件10的交点不易消失。其中,纵包的捆扎件10可以从旋转部件40的内侧送出。
===第3实施方式===
图14A是第3实施方式的光纤单元2的立体图。在所述的第1实施方式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光纤单元2具备2条捆扎件10(参照图1B,图13A),与此相对,在第3实施方式中,光纤单元2具有4条捆扎件10。此外,在第3实施方式中,以SZ状缠绕的捆扎件10在与其它捆扎件10的熔接点使相对于光纤束6的缠绕方向反转。
图14B是第3实施方式的旋转部件40的说明图。第3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20也具备光纤穿过管30(在图14B未图示)、旋转部件40、加热部50(在图14B未图示)。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未图示的光纤穿过管30配置于旋转部件40的内侧。另外,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未图示的加热部50相对于光纤穿过管30以及旋转部件40而言配置于送出方向下游侧。另外,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旋转部件40具有第1旋转部件40A和第2旋转部件40B。第1旋转部件40A和第2旋转部件40B一边相互向相反方向旋转一边摆动。
在第3实施方式中,第1旋转部件40A具有2个第1捆扎件穿过部41A。2个第1捆扎件穿过部41A以旋转轴为中心配置于相反侧。第2旋转部件40B也具有2个第2捆扎件穿过部41B。2个第2捆扎件穿过部41B以旋转轴为中心位于相反侧。
在中间位置,4个捆扎件穿过部41(2个第1捆扎件穿过部41A以及2个第2捆扎件穿过部41B)以旋转轴为中心均衡配置。第1旋转部件40A以及第2旋转部件40B以该中间位置为中心在顺时针60度、逆时针60度的范围(即,正负60度的范围)中摆动。此外,为了避免2条捆扎件10的交点在熔接前消失,第3实施方式中也为了避免捆扎件10彼此的交点在熔接前消失,使送出捆扎件10的旋转部件40(第1旋转部件40A以及第2旋转部件40B)以比最终的捆扎件10的缠绕角度(90度)大的角度(120度)旋转。
着眼于第1捆扎件穿过部41A的情况下,第1旋转部件40A在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时与第2旋转部件40B的一方的第2捆扎件穿过部41B交错,第1旋转部件40A在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时与第2旋转部件40B的另一方的第2捆扎件穿过部41B交错。着眼于第2捆扎件穿过部41B的情况下,第2旋转部件40B在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时与第1旋转部件40A的一方的第1捆扎件穿过部41A交错,第2旋转部件40B在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时与第1旋转部件40A的另一方的第1捆扎件穿过部41A交错。由此,在旋转部件40的送出方向下游端中,在光纤束6的外周形成通过第1捆扎件穿过部41A以及第2捆扎件穿过部41B的2条捆扎件10的交点。而且,在旋转部件40的送出方向下游端中,在光纤束6的外周形成捆扎件10彼此的交点,并且,捆扎件10送入至送出方向下游侧的加热部50,该交点被加热部50熔接,从而捆扎件10彼此接合。
如上述的第3实施方式所示,即使从旋转部件40的捆扎件穿过部41送出的捆扎件10为4条以上,通过使旋转部件40摆动,也能够在光纤束6的外周形成2条捆扎件10的交点并送出捆扎件10,通过加热部50将捆扎件10彼此在交点熔接。由此,如图14A所示,能够形成在捆扎件10的熔接点使相对于光纤束6的缠绕方向反转的光纤单元2。在第3实施方式中,与其他实施方式相比,旋转部件40的移动范围变小,因此,捆扎件10彼此的交点不易在熔接前消失。
在第3实施方式中,在第1旋转部件40A以及第2旋转部件40B分别形成有2个捆扎件穿过部41,因此,能够由2个旋转部件40(第1旋转部件40A以及第2旋转部件40B)送出4条捆扎件10,能够减少摆动的旋转部件40的数量。其中,也可以在一个旋转部件40设置一个捆扎件穿过部41,通过4个旋转部件40送出4条捆扎件10。
===其他实施方式===
上述的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发明容易理解而记载的,并不用于对本发明进行限定解释。本发明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变更或改进,并且在本发明中包含其等同物。
<捆扎件10的数量>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缠绕于光纤束6的捆扎件10的数量为2条或者4条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在一个光纤单元2设置的捆扎件10的数量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是3条,也可以是5条以上。
<旋转部件40>
所述的第1旋转部件40A由第1引导管42A以及第1按压管43A构成。但是,第1旋转部件40A的构成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其他构成。例如可以是以下构成,即:第1旋转部件40A仅由第1引导管42A构成,利用第2旋转部件40B的内圆周面将第1引导管42A的第1引导槽421A覆盖,从而构成第1旋转部件40A的捆扎件穿过部。第2旋转部件40B也同样不限于所述的构成。
另外,所述的旋转部件由圆筒状的部件(管)构成,但是例如也可以由圆环状的部件构成。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光纤线缆,2…光纤单元,3…外皮;
4A…张力构件,4B…唇形软线,5…压紧缠绕带;
6…光纤束,7…间歇固定型光纤带;
8…光纤,9A…连结部,9B…非连结部;
10…捆扎件(10A…第1捆扎件,10B…第2捆扎件);
11…芯部,12…包覆部,
15…接合点(15A…第1接合点,15B…第2接合点);
20…制造装置,30…光纤穿过管;
40…旋转部件(40A…第1旋转部件,40B…第2旋转部件);
41…捆扎件穿过部(41A…第1捆扎件穿过部,41B…第2捆扎件穿过部);
42A…第1引导管,421A…第1引导槽;
42B…第2引导管,421B…第2引导槽;
43A…第1按压管,43B…第2按压管;
50…加热部,51…单元通过部;
511…锥形部,512…平直部;
61…固定部,62A…第1轴承部,62B…第2轴承部;
70…驱动装置,71…驱动马达,72…驱动轴;
73…摆动转换机构(73A…第1摆动转换机构,73B…第2摆动转换机构);
74…曲柄(74A…第1曲柄,74B…第2曲柄);
75…连杆(75A…第1连杆,75B…第2连杆);
76…摆动板(76A…第1摆动板,76B…第2摆动板);
77A…第1传递齿轮,77B…第2传递齿轮。
Claims (10)
1.一种光纤单元制造方法,在集聚多个光纤而得到的光纤束的外周上缠绕至少2条捆扎件来制造光纤单元,
该光纤单元制造方法进行以下步骤,即:
将所述光纤束从光纤穿过部件沿送出方向送出;
从在所述光纤穿过部件的外周配置的旋转部件的捆扎件穿过部送出至少1条所述捆扎件,并且使所述旋转部件以所述送出方向为轴摆动,从而一边在所述光纤束的外周形成2条所述捆扎件的交点一边送出所述捆扎件;以及,
使所述光纤束以及所述捆扎件从相对于所述光纤穿过部件以及所述旋转部件而言配置于所述送出方向下游侧的加热部通过,将所述捆扎件彼此在所述交点熔接,从而形成在熔接点至少有1条所述捆扎件对于所述光纤束的缠绕方向发生反转的光纤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单元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旋转部件具备在所述光纤穿过部件的外周配置的第1旋转部件和在所述第1旋转部件的外周配置的第2旋转部件,
所述第1旋转部件与所述第2旋转部件一边相互向相反方向旋转一边摆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单元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第1旋转部件以及所述第2旋转部件由圆筒形状的部件构成,
所述第1旋转部件相对于所述第2旋转部件而言向所述送出方向上游侧突出,
对所述第1旋转部件的相对于所述第2旋转部件向所述送出方向上游侧突出的部位进行驱动使所述第1旋转部件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单元制造方法,
所述加热部具有越朝向所述送出方向下游侧内径越细的锥形部、和相对于所述锥形部而言设于所述送出方向下游侧的平直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单元制造方法,
所述加热部具有越朝向所述送出方向下游侧内径越细的锥形部、和相对于所述锥形部而言设于所述送出方向下游侧的平直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单元制造方法,
所述加热部具有越朝向所述送出方向下游侧内径越细的锥形部、和相对于所述锥形部而言设于所述送出方向下游侧的平直部。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纤单元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平直部的送出方向下游侧设置冷却部。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纤单元制造方法,其中,
以所述捆扎件相对于所制造的所述光纤单元中的所述光纤束的缠绕角度大的角度,使所述旋转部件以所述送出方向为轴摆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纤单元制造方法,其中,
以所述捆扎件相对于所制造的所述光纤单元中的所述光纤束的缠绕角度大的角度,使所述旋转部件以所述送出方向为轴摆动。
10.一种光纤单元制造装置,其在集聚多个光纤而得到的光纤束的外周上缠绕至少2条捆扎件来制造光纤单元,
该光纤单元制造装置具备:
光纤穿过部件,其将所述光纤束沿送出方向送出;
旋转部件,其配置于所述光纤穿过部件的外周,具有送出所述捆扎件的捆扎件穿过部,并且以所述送出方向为轴摆动;
加热部,相对于所述光纤穿过部件以及所述旋转部件而言配置于所述送出方向下游侧,所述光纤束以及所述捆扎件在该加热部通过,
在所述光纤单元制造装置中,
从所述旋转部件的所述捆扎件穿过部送出至少1条所述捆扎件,并且使所述旋转部件以所述送出方向为轴摆动,从而一边在所述光纤束的外周形成2条所述捆扎件的交点一边送出所述捆扎件,
通过所述加热部将所述捆扎件彼此在所述交点熔接,从而形成在熔接点至少有1条所述捆扎件对于所述光纤束的缠绕方向发生反转的光纤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103426 | 2015-05-21 | ||
JP2015103426A JP6027186B1 (ja) | 2015-05-21 | 2015-05-21 | 光ファイバ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
PCT/JP2016/057327 WO2016185767A1 (ja) | 2015-05-21 | 2016-03-09 | 光ファイバ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687842A CN106687842A (zh) | 2017-05-17 |
CN106687842B true CN106687842B (zh) | 2019-05-31 |
Family
ID=57319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00790.0A Active CN106687842B (zh) | 2015-05-21 | 2016-03-09 | 光纤单元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 |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409022B2 (zh) |
EP (1) | EP3168665B1 (zh) |
JP (1) | JP6027186B1 (zh) |
CN (1) | CN106687842B (zh) |
AU (1) | AU2016231659B2 (zh) |
CA (1) | CA2941962C (zh) |
ES (1) | ES2732204T3 (zh) |
TR (1) | TR201910590T4 (zh) |
TW (1) | TWI591393B (zh) |
WO (1) | WO201618576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7009925A (ja) * | 2015-06-25 | 2017-01-12 |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光ファイバユニット、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および光ファイバ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
JPWO2018116420A1 (ja) * | 2016-12-21 | 2019-10-24 |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光ファイバユニット、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および光ファイバ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
JP6340110B1 (ja) * | 2017-04-27 | 2018-06-06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の製造方法 |
US10871621B2 (en) * | 2018-03-27 | 2020-12-22 | Ofs Fitel, Llc | Rollable ribbon fibers with water-swellable coatings |
FR3080192B1 (fr) * | 2018-04-12 | 2020-03-27 | Acome Societe Cooperative Et Participative Societe Anonyme Cooperative De Production A Capital Variable | Faisceau de fibres optiques liees entre elles avec de l'adhesif, procede et dispositif d'obtention d'un tel faisceau |
JP2020106734A (ja) * | 2018-12-28 | 2020-07-09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光ファイバ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及び光ファイバユニット製造装置 |
FR3101965B1 (fr) * | 2019-10-14 | 2021-11-05 | Acome | Faisceau de fibres optiques |
JP7510287B2 (ja) | 2020-07-01 | 2024-07-03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光ファイバユニット製造方法、光ケーブル製造方法、光ファイバユニット製造装置及び光ケーブル製造装置 |
FR3121761A1 (fr) | 2021-04-13 | 2022-10-14 | Acome | Faisceau de communication optique et câble optique associé |
TWI796154B (zh) * | 2022-03-04 | 2023-03-11 | 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光纜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337792A (ja) * | 1998-05-29 | 1999-12-10 | Yazaki Corp | 光ファイバ心線落とし込み装置 |
JP2012088454A (ja) * | 2010-10-18 | 2012-05-10 |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 光ファイバ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
JP2012212097A (ja) * | 2011-03-23 | 2012-11-01 | Fujikura Ltd | 光ファイバユニット、光ファイバ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光ファイバユニットを用いた光ファイバーケーブル |
JP2013190641A (ja) * | 2012-03-14 | 2013-09-26 | Fujikura Ltd | 光ファイバ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820366A (en) * | 1987-03-06 | 1989-04-11 | Phillips Petroleum Company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ultruding reinforced plastic articles |
JPH08180744A (ja) * | 1994-12-26 | 1996-07-12 | Showa Electric Wire & Cable Co Ltd | 線状体 |
JP5224403B2 (ja) | 2010-02-16 | 2013-07-03 |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光ファイバユニット及び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
JP2011196639A (ja) | 2010-03-23 | 2011-10-06 | Sumitomo Mitsui Construction Co Ltd | 空気調和装置 |
WO2012070378A1 (ja) | 2010-11-26 | 2012-05-31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携帯端末 |
WO2015052951A1 (ja) | 2013-10-07 | 2015-04-16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光ファイバユニット、光ファイバ分岐方法、及び、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
-
2015
- 2015-05-21 JP JP2015103426A patent/JP6027186B1/ja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3-09 WO PCT/JP2016/057327 patent/WO201618576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03-09 TR TR2019/10590T patent/TR201910590T4/tr unknown
- 2016-03-09 ES ES16791295T patent/ES2732204T3/es active Active
- 2016-03-09 EP EP16791295.5A patent/EP3168665B1/en active Active
- 2016-03-09 CA CA2941962A patent/CA2941962C/en active Active
- 2016-03-09 US US15/305,247 patent/US10409022B2/en active Active
- 2016-03-09 CN CN201680000790.0A patent/CN106687842B/zh active Active
- 2016-03-09 AU AU2016231659A patent/AU2016231659B2/en active Active
- 2016-03-18 TW TW105108542A patent/TWI591393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337792A (ja) * | 1998-05-29 | 1999-12-10 | Yazaki Corp | 光ファイバ心線落とし込み装置 |
JP2012088454A (ja) * | 2010-10-18 | 2012-05-10 |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 光ファイバ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
JP2012212097A (ja) * | 2011-03-23 | 2012-11-01 | Fujikura Ltd | 光ファイバユニット、光ファイバ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光ファイバユニットを用いた光ファイバーケーブル |
JP2013190641A (ja) * | 2012-03-14 | 2013-09-26 | Fujikura Ltd | 光ファイバ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027186B1 (ja) | 2016-11-16 |
CA2941962A1 (en) | 2016-11-21 |
AU2016231659A1 (en) | 2016-12-08 |
EP3168665B1 (en) | 2019-05-01 |
US20170139168A1 (en) | 2017-05-18 |
TWI591393B (zh) | 2017-07-11 |
TW201704790A (zh) | 2017-02-01 |
EP3168665A4 (en) | 2018-04-25 |
ES2732204T3 (es) | 2019-11-21 |
WO2016185767A1 (ja) | 2016-11-24 |
EP3168665A1 (en) | 2017-05-17 |
AU2016231659B2 (en) | 2018-02-22 |
CA2941962C (en) | 2018-05-15 |
US10409022B2 (en) | 2019-09-10 |
JP2016218267A (ja) | 2016-12-22 |
CN106687842A (zh) | 2017-05-17 |
TR201910590T4 (tr) | 2019-08-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687842B (zh) | 光纤单元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 | |
CN107209336B (zh) | 光纤单元和光缆 | |
CA2922660C (en) | Optical fibre unit, optical fibre branching method, and optical fibre cable | |
WO2015170633A1 (ja) |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 |
JP2016533526A (ja) | 補強材付き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 |
JP2012254632A (ja) | 熱可塑性樹脂補強シート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熱可塑性樹脂多層補強シート材 | |
JP2020106734A (ja) | 光ファイバ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及び光ファイバユニット製造装置 | |
JP2013097320A (ja) | 光ファイバユニット、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光ファイバ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及び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の製造方法 | |
JP6163516B2 (ja) | 光ファイバ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 |
JP4829865B2 (ja) | 長繊維強化熱可塑性樹脂ペレットの製造方法 | |
JP2018049081A (ja) | 光ファイバユニット | |
JP6415303B2 (ja) | 周面融着紐の製造方法 | |
JP2018066074A (ja) | 一方向性強化繊維シート | |
CN209555907U (zh) | 具有夹层的无纺土工布装置 | |
CN117452572A (zh) | 一种间歇式阻水的全干式光缆及制造方法 | |
JP2014006472A (ja) |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