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81671B - 具有无线直接通信功能的打印装置及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无线直接通信功能的打印装置及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81671B
CN106681671B CN201610944412.XA CN201610944412A CN106681671B CN 106681671 B CN106681671 B CN 106681671B CN 201610944412 A CN201610944412 A CN 201610944412A CN 106681671 B CN106681671 B CN 1066816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 job
printing apparatus
direct communication
function
receiv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4441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81671A (zh
Inventor
井上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6816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816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816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816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03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 G06F3/1204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resulting in reduced user or operator actions, e.g. presetting, automatic actions, using hardware token storing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04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digital computer or a digital computer system, e.g. an internet serv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78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dopt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1292Mobile client, e.g. wireless print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11Improving printing performance
    • G06F3/1212Improving printing performance achieving reduced delay between job submission and print star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29Prin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or printer maintenance, e.g. device status, power levels
    • G06F3/1231Device related settings, e.g. IP address, Name, Identif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29Prin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or printer maintenance, e.g. device status, power levels
    • G06F3/1232Transmitting printer device capabilities, e.g. upon request or periodicall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53Configuration of print job parameters, e.g. using UI at the cli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67Job repository, e.g. non-scheduled jobs, delay print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68Job submission, e.g. submitting print job order or request not the print data itself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73Print job history, e.g. logging, accounting, track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78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dopt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1285Remote printer device, e.g. being remote from client or ser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81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e.g. a switched network of teleprinters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text-based information, a selective call terminal
    • H04N1/00315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e.g. a switched network of teleprinters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text-based information, a selective call terminal with a radio transmission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0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 H04N2201/0034Details of the connection, e.g. connector, interface
    • H04N2201/0037Topological details of the connection
    • H04N2201/0039Connection via a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0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 H04N2201/0034Details of the connection, e.g. connector, interface
    • H04N2201/0037Topological details of the connection
    • H04N2201/0041Point to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Recor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or Prin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无线直接通信功能的打印装置及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当用户在预留打印的设置有效的情况下经由无线直接通信输入打印作业时,所述打印装置能够提高用户友好性。所述打印装置具有无线直接通信功能和用于预留接收到的打印作业的预留功能。设置单元设置是否使用所述预留功能。确定单元确定由所述打印装置接收到的打印作业是否是通过所述无线直接通信功能接收到的打印作业。控制单元即使在所述设置单元设置了使用所述预留功能的情况下,仍根据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接收到的打印作业是通过所述无线直接通信功能接收到的打印作业,来打印接收到的打印作业而不预留。

Description

具有无线直接通信功能的打印装置及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无线直接通信(wireless direct communication)功能的打印装置以及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诸如多功能外围设备(MFP)或打印机等的打印装置,已经广泛使用具有无线LAN功能的打印装置。配备有无线LAN功能的打印装置经由接入点从诸如PC或移动终端等的外部装置接收打印数据,并且基于接收到的打印数据进行打印处理。
此外,一些打印装置具有诸如Wi-Fi直接通信等的无线直接通信的功能,用于无需经由诸如接入点等的中继设备而与外部装置直接进行无线LAN通信(在下文中被称为“进行无线直接通信”)。在日本特开2013-205982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通过无线直接通信的功能与移动终端进行通信的打印装置。
在日本特开2013-205982号公报中公开的打印装置中,为了进行无线直接通信,首先,用户从打印装置的控制台部选择用于Wi-Fi直接通信的开始按钮等,并开始Wi-Fi直接通信。接下来,用户从移动终端的控制台部选择连接按钮,从而从移动终端向打印装置发送连接请求。在打印装置响应连接请求的时间点,建立无线直接通信。
另一方面,存在许多打印装置(例如在日本特开2004-181763号公报中公开的打印装置),其配备有称为预留打印功能的功能,用于将接收到的打印作业存储在打印装置的存储区域中,直到给出用于进行打印处理的用户指令才进行打印处理。在这种预留打印的情况下,需要用户走到打印装置,从打印装置的控制台部选择用户的预留的打印作业,并给出进行打印作业的打印处理的指令。预留打印的功能旨在防止用户忘记取走基于打印作业形成的打印物,并且使得打印作业仅在确保用户在打印装置前面的情况下才能经受打印处理。
然而,存在如下的情况:打印装置具有有效的预留打印的设置,而且用户经由诸如Wi-Fi直接通信等的无线直接通信输入打印作业。在这种情况下,假设用户在打印装置的前面,以便开始无线直接通信。因此,虽然确保用户在打印装置的前面,但是经由无线直接通信输入的打印作业被预留在打印装置中,并且用户不得不麻烦地进行通过在控制台部上搜索用户的打印作业来使打印装置开始打印处理的操作,这导致用户友好性降低并且用户的操作负担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当用户在预留打印的设置有效的情况下经由无线直接通信输入打印作业时提高用户友好性的打印装置以及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打印装置,其具有无线直接通信功能和用于预留接收到的打印作业的预留功能,所述打印装置包括:设置单元,其被构造为设置是否使用所述预留功能;确定单元,其被构造为确定由所述打印装置接收到的打印作业是否是通过所述无线直接通信功能接收到的打印作业;以及控制单元,其被构造为即使在所述设置单元设置了使用所述预留功能的情况下,仍根据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接收到的打印作业是通过所述无线直接通信功能接收到的打印作业,来打印接收到的打印作业而不预留接收到的打印作业。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打印装置,其具有无线直接通信功能和用于预留接收到的打印作业的预留功能,所述打印装置包括:第一确定单元,其被构造为,当所述打印装置接收到打印作业时,确定是否通过所述预留功能预留接收到的打印作业;以及控制单元,其被构造为根据由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确定要预留接收到的打印作业,将接收到的打印作业预留在存储单元中,而根据由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确定不预留接收到的打印作业,打印接收到的打印作业而不预留接收到的打印作业,并且其中,在接收到的打印作业是通过所述无线直接通信功能接收到的打印作业,而且在所述打印装置中进行了表示不预留通过所述无线直接通信功能接收到的打印作业的设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确定不预留接收到的打印作业。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打印装置具有无线直接通信功能和用于预留接收到的打印作业的预留功能,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设置是否使用所述预留功能;确定由所述打印装置接收到的打印作业是否是通过所述无线直接通信功能接收到的打印作业;以及即使在设置了使用所述预留功能的情况下,仍根据确定接收到的打印作业是通过所述无线直接通信功能接收到的打印作业,来打印接收到的打印作业而不预留接收到的打印作业。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打印装置具有无线直接通信功能和用于预留接收到的打印作业的预留功能,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当所述打印装置接收到打印作业时,确定是否通过所述预留功能预留接收到的打印作业;以及根据确定要预留接收到的打印作业,将接收到的打印作业预留在存储单元中,而根据确定不预留接收到的打印作业,打印接收到的打印作业而不预留接收到的打印作业,并且其中,在接收到的打印作业是通过所述无线直接通信功能接收到的打印作业,而且在所述打印装置中进行了表示不预留通过所述无线直接通信功能接收到的打印作业的设置的情况下,确定不预留接收到的打印作业。
根据本发明,能够当用户在预留设置有效的情况下经由无线直接通信输入打印作业时提高用户友好性。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进一步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打印装置的网络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打印装置的硬件构造的框图。
图3是由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打印装置进行的、用于处理从外部接收到的打印作业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4是例示当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打印装置中进行预留设置时在控制台部上显示的画面的图。
图5是例示移动终端输入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打印装置的打印作业的包数据(packet data)的图。
图6是例示在图2中的打印装置的控制台部上显示的预留作业接收列表的画面的图。
图7A至图7C是例示在打印装置的控制台部上显示的、用于开始和停止无线直接通信的画面的图,其中,图7A例示了用于开始无线直接通信的画面,图7B和图7C例示了用于停止无线直接通信的画面。
图8是示出在无线直接通信期间在图1中所示的网络系统中进行强制通过打印(forced through printing)的情况的序列图。
图9是例示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打印装置中在控制台部上显示的、用于设置强制通过打印的画面的图。
图10是由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打印装置进行的、用于处理从外部接收到的打印作业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例示当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打印装置中基于逐个接口进行预留设置时在控制台部上显示的画面的图。
图12是由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打印装置进行的、用于处理从外部接收到的打印作业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3是例示移动终端输入到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打印装置的打印作业的包数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在下面参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根据权利要求的本发明不限于以下实施例,并且进一步地,在各个实施例中描述的所有特征的组合未必是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图1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打印装置100的网络系统1的示意图。
参照图1,网络系统1包括打印装置100、PC 110和PC 150、移动终端120、接入点130和路由器140。
打印装置100包括三个网络接口,并且配备有用于同时操作网络接口的多归属(multi-homing)功能。打印装置100通过有线LAN连接到PC 110,并且经由路由器140通过有线LAN连接到PC 150。打印装置100使用IP地址172.24.11.1用于有线LAN的有线LAN接口。此外,当打印装置100与移动终端120进行诸如Wi-Fi直接通信等的无线直接通信而不经由诸如接入点或网关等的中继设备时,打印装置100使用IP地址192.168.22.1用于无线直接通信的无线直接接口。此时,打印装置100作为用于无线直接通信的服务器进行操作以接收连接请求,并且移动终端120作为客户端进行操作以向打印装置100发送连接请求,由此在移动终端120与打印装置100之间建立无线直接通信。此外,当打印装置100经由接入点130与PC 150或移动终端120进行无线LAN通信时,打印装置100使用IP地址150.15.11.2用于无线LAN通信的无线基础构架接口。
注意,虽然在本实施例中,打印装置100被构造为具有三个网络接口,但这不是限制性的,而是打印装置100可以另外被构造为只要其配备有用于同时操作至少两个网络接口(包括无线直接接口和除无线直接接口以外的另一网络接口)的多归属功能即可。
图2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打印装置100的硬件构造的框图。注意,虽然在本实施例中,打印装置100是不仅具有打印机功能而且具有扫描器功能的多功能外围设备,但是打印装置100可以是不具有扫描器功能的打印机。
打印装置100包括CPU 201、RAM 202、ROM 203、HDD 204、打印机接口206、扫描器接口208、控制台部接口210、由附图标记212表示的无线直接接口、有线LAN接口213以及由附图标记214表示的无线基础构架接口。打印装置100的这些组件经由总线205彼此连接。
RAM 202用作用于CPU 201的主存储器和诸如工作区域等的临时存储区域。ROM203存储控制程序,并且HDD 204存储诸如打印数据和扫描图像数据等的各种数据。
打印装置100还包括连接到打印机接口206的打印机207(打印处理器)、连接到扫描器接口208的扫描器209、以及连接到控制台部接口210的控制台部211。
此外,打印装置100包括连接到无线直接接口212和无线基础构架接口214的无线LAN芯片215、以及连接到有线LAN接口213的有线LAN芯片216。
CPU 201读取在ROM 203存储的控制程序,并且进行用于控制打印装置100的操作的各种处理。注意,假设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装置100的情况下,单个CPU 201进行在下文中参照附图描述的处理,但这不是限制性的。例如,可以通过多个CPU的协作来进行处理。
打印机207基于从外部装置接收到的打印数据或由扫描器209生成的扫描图像对片材进行打印处理,并且排出片材(在下文中被称为“打印并排出处理”)。扫描器209读取原稿并生成扫描图像(读取图像数据)。由扫描器209生成的扫描图像被打印机207打印或被存储在HDD 204中。
控制台部211包括具有触摸屏功能的液晶显示部以及键盘,并且显示下文中所述的各种画面。用户能够经由控制台部211向打印装置100输入指令和信息。
无线LAN芯片215通过无线LAN通信实现与外部装置的通信。无线LAN连接被分类成包括无线基础构架连接和直接无线连接的连接类型。
无线直接接口212经由无线LAN芯片215与诸如移动终端120等的外部装置进行诸如Wi-Fi直接通信等的无线直接通信。
无线基础构架接口214经由无线LAN芯片215与诸如PC 150或移动终端120等的外部装置进行由接入点130中继的无线LAN通信。
有线LAN接口213经由有线LAN芯片216与诸如PC 110或PC 150等的外部装置进行有线LAN通信。
图3是由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打印装置进行的、用于处理从外部接收到的打印作业的处理的流程图。通过CPU 201将诸如ROM 203等的存储器中存储的控制程序加载到RAM202中并执行该程序,来进行图3中所示的处理中的各个步骤。
如果CPU 201在步骤S301中确定已经从外部装置接收到打印作业,则CPU 201进行到步骤S302。在步骤S302中,CPU 201确定用于使打印装置100进行预留处理的设置(在下文中被称为“预留设置”)是否是有效的。在此,预留处理是指如下的处理:在经由控制台部211接收到用于对打印数据进行打印的用户指令之前,使接收到的打印作业的打印数据存储在打印装置100的HDD 204中,而不使打印数据打印在片材上或使打印的片材排出。参照通过在图4中所示的画面1301上操作控制台部211而预先进行的预留设置的设置,来进行关于预留设置是否有效的确定。
如果预留设置是无效的(步骤S302为否),则CPU 201进行到步骤S305,在步骤S305中,CPU 201使打印机207进行打印并排出处理,而不是进行预留处理,随后终止本处理。如果预留设置是有效的(步骤S302为是),则CPU 201进行到步骤S303。在步骤S303中,CPU 201确定接收到的打印作业是否是从打印装置100的无线直接接口212接收到的打印作业。如果确定接收到的打印作业是从除无线直接接口212以外的网络接口接收到的打印作业(步骤S303为否),则CPU 201进行到步骤S304。在步骤S304中,CPU 201根据在打印装置100中有效的预留设置来进行预留处理,随后终止本处理。如果确定接收到的打印作业是从无线直接接口212接收到的打印作业(步骤S303为是),则CPU 201进行到步骤S305。在步骤S305中,CPU 201使打印机207进行打印并排出处理,而不是进行预留处理,随后终止本处理。
如上所述,在打印装置100中,即使在预留设置有效的情况下,如果接收到的打印作业是从无线直接接口212接收到的打印作业,则CPU 201仍使打印机207进行打印并排出处理,而不是进行预留处理。因此,在确保用户在打印装置100的前面的情况下,不进行无用的预留处理,从而能够实现减轻用户的操作负担并提高用户友好性。
图5是例示移动终端120输入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打印装置的打印作业的包数据401的图。
当打印装置100接收到图5中例示的打印作业的包数据401时,CPU 201基于接收到的包数据进行步骤S303。即,CPU 201确定打印作业是否是从无线直接接口212接收到的打印作业。CPU 201通过进行用于确定哪个网络接口接收到了打印作业的几种方法中的一种来进行该确定。例如,基于打印装置100的有线LAN接口213、无线基础构架接口214和无线直接接口212中的哪一个具有与以太头部(ether header)目的地的MAC地址匹配的MAC地址来进行确定。可选地,基于打印装置100的有线LAN接口213、无线基础构架接口214和无线直接接口212中的哪一个具有与IP头部目的地的IP地址匹配的IP地址来进行确定。进一步可选地,基于IP头部源的IP地址是否是由用作DHCP服务器的打印装置100分配的IP地址来进行确定。
在图5中例示的示例中,IP头部目的地的IP地址与打印装置100的无线直接接口212的IP地址匹配。因此,CPU 201在图3中的步骤S303中确定:打印作业是从无线直接接口212接收到的打印作业。
图6是例示在图2中所示的打印装置100的控制台部211上显示的预留作业的接收列表(预留作业接收列表)的画面的图。在此,预留作业是指经受由打印装置100进行的预留处理的打印作业。
如在图6中通过示例的方式所示的,预留作业接收列表501由各个预留作业的作业名称、拥有者名称及接收日期和时间构成。当用户在预留作业接收列表501中搜索拥有者名称是用户名的预留作业,并且基于预留作业的打印数据指示执行打印(按下打印按钮1001)时,预留作业的预留设置被清除。在清除之后,基于预留作业的打印数据进行对片材的打印处理,并且排出打印的片材。注意,构造未必是这样的:如在图6中例示的预留作业接收列表501的情况下,在控制台部211的画面上,预留作业接收列表不仅显示用户的预留作业,还显示除用户以外的其他拥有者的预留作业。例如,构造可以是这样的:在成功执行用户认证处理的条件下,响应于由用户进行的用于在打印装置100的控制台部211上显示预留作业接收列表的操作,在列表上仅显示用户的预留作业。
图7A至图7C是例示在图2中所示的打印装置100的控制台部211上显示的、用于开始和停止无线直接通信的画面的图,其中,图7A例示了用于开始无线直接通信的画面,图7B和图7C例示了用于停止无线直接通信的画面。
无线直接通信默认处于停止状态,并且CPU 201等待无线直接通信的开始,直到用户使图7A中的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的画面显示在控制台部211上并且按下画面上的开始按钮1002为止。当用户在图7A中的画面上按下开始按钮1002时,CPU 201开始无线直接通信。这使得无线直接通信处于待机,以接收来自移动终端120的连接请求,并且在控制台部211上显示的画面被切换到图7B中的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的画面。之后,在通过无线直接通信在移动终端120与打印装置100之间的连接完成时,无线直接通信进入连接状态,并且在控制台部211上显示的画面被切换到图7C中的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的画面。如果当正在显示图7B中的画面或图7C中的画面时用户按下停止按钮1003,或者如果从移动终端120接收到断开处理,则无线直接通信再次进入停止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在控制台部211上显示的画面被切换到图7A中所示的画面。
图8是示出在无线直接通信期间在图1中所示的网络系统1中进行强制通过打印的情况的序列图。注意,术语“强制通过打印”是指在图3中的步骤S305中进行的处理。
首先,当用户在无线直接通信的默认状态(停止状态)下使图7A画面显示在控制台部211上,并且按下画面上的开始按钮1002时,CPU 201检测到用于开始无线直接通信的操作(步骤S701)。接下来,在步骤S702中,CPU 201进行无线直接通信开始处理。此时,在控制台部211上显示图7B画面。
然后,当在步骤S703中完成打印装置100与移动终端120之间的无线直接通信的连接时,在控制台部211上显示图7C中例示的画面。
在控制台部211上显示图7C画面之后,当打印装置100经由无线直接通信接收到用户已经从移动终端120发送的打印作业时,CPU 201检测到打印作业的发送(步骤S704)。响应于该检测,CPU 201使打印机207对所发送的打印作业进行打印并排出处理,而不是进行预留处理(步骤S705)。在打印并排出处理终止之后,当用户在控制台部211上显示的图7C画面上按下停止按钮1003时,CPU 201检测到用于停止无线直接通信的操作(步骤S706)。响应于该检测,CPU 201断开打印装置100与移动终端120之间的无线直接通信(步骤S707)。
如上所述,在打印装置100中,当检测到通过移动终端120的用户操作经由无线直接通信发送了打印作业时,CPU 201使打印机207对打印作业进行打印并排出处理,而不是进行预留处理。结果,在确保用户在打印装置100的前面的情况下,不进行无用的预留处理,从而能够实现减轻用户的操作负担并提高用户友好性。
接下来,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打印装置100配设有用于选择经由无线直接通信接收到的打印作业是要预留还是要经受强制通过打印的开关。在下文中,将参照图9描述在控制台部211上显示的用作开关的画面的示例,并且将参照图10描述使用该画面的控制。
图9是例示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打印装置中在控制台部211上显示的、用于设置强制通过打印的画面801的图。
在本实施例中,即使在打印装置100中的预留设置有效的情况下,当经由无线直接通信接收到打印作业时,仍附加地设置打印作业是要预留还是要经受强制通过打印。更具体地,在图9画面上预先按下“进行(do)”按钮1004从而使强制通过打印有效的情况下,即使当预留设置有效时,仍使经由无线直接通信接收到的打印作业经受强制通过打印而不被预留。
图10是由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打印装置进行的、用于处理从外部接收到的打印作业的处理的流程图。通过CPU 201将诸如ROM 203等的存储器中存储的控制程序加载到RAM202中并执行该程序,来进行图10中所示的处理中的各个步骤。
步骤S901至步骤S904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图3中的步骤S301至步骤S304相同。如果对步骤S903的询问(对应于图3中的步骤S303)的回答是肯定的(是),则CPU 201进行到步骤S905,在步骤S905中,CPU 201参照在图9画面上进行的设置,并且确定强制通过打印的设置是否是有效的。在图9画面上预先按下了“进行”按钮1004从而使强制通过打印有效的情况下,CPU 201确定强制通过打印的设置是有效的(步骤S905为是),并且进行到步骤S906。CPU201使打印机207进行打印并排出处理,而不是进行预留处理(步骤S906),随后终止本处理。
另一方面,在图9画面上预先按下“不进行(don’t)”按钮1005以使强制通过打印无效的情况下,CPU 201确定强制通过打印的设置不是有效的(步骤S905为否),并且前进到步骤S904,在步骤S904中,CPU 201根据在打印装置100中有效的预留设置进行预留处理,随后终止本处理。
此外,代替图9中例示的画面,为了使得用户能够对设置进行配置,如图11中所示,可以显示用于与各个网络接口相关联地对预留设置进行配置的画面1101。当各个网络接口接收到打印作业时,CPU 201根据在基于逐个网络接口的图11画面上配置的预留设置,进行用于处理由打印装置100接收到的打印作业的操作。
如上所述,在为通过无线直接接口212接收到打印作业的情况而准备时,用户能够预先设置是否预留接收到的打印作业。这使得能够实现用户期望的操作。
接下来,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将参照图13和图12描述当移动终端120向打印装置100发出关于是否预留向打印装置100发送的打印作业的指令时进行的控制,图13示出了包括该指令的包数据的示例,图12示出了针对包数据的处理。
图13是例示由移动终端120输入到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打印装置的打印作业的包数据(由附图标记1201表示)的图。虽然图13中所示的包数据1201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包数据401(图5)基本相同,但是包数据1201与包数据401的不同之处在于:表示“期望或不期望强制通过打印”的属性的作业特定数据(设置信息)被作为作业属性嵌入。注意,移动终端120可以将作业特定数据预先嵌入在包数据中。可选地,移动终端120可以当确定要经由无线直接通信输入打印作业时,使作业特定数据嵌入在包数据中。
图12是由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打印装置进行的、用于处理从外部接收到的打印作业的处理的流程图。通过CPU 201将诸如ROM 203等的存储器中存储的控制程序加载到RAM202中并执行该程序,来进行图12中所示的处理中的各个步骤。
步骤S1101至步骤S1104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图3中的步骤S301至步骤S304相同。如果对步骤S1103的询问(对应于图3中的步骤S303)的回答是肯定的(是),则CPU 201在步骤S1105中基于图13中所示的作业特定数据的值是否是表示“期望强制通过打印”的“通过打印”,来确定强制通过打印的设置是否是有效的。如果作业特定数据具有值“通过打印”,则CPU 201确定强制通过打印的设置是有效的(步骤S1105为是),并且进行到步骤S1106。在这种情况下,CPU 201使打印机207进行打印并排出处理,而不是进行预留处理(步骤S1106),随后终止本处理。
另一方面,如果作业特定数据不具有值“通过打印”,则CPU 201确定强制通过打印的设置不是有效的(步骤S1105为否),并且前进到步骤S1104。在这种情况下,CPU 201根据在打印装置100中有效的预留设置进行预留处理(步骤S1104),随后终止本处理。
如上所述,包括从移动终端120输入的打印作业的包数据存储关于是否预留打印作业的指令。因此,能够实现用户期望的操作,而无需用于通过打印装置100确定是否预留打印作业的额外的操作画面和控制处理。
其他实施例
还可以通过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介质(也可更完整地称为“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例如,一个或更多个程序)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功能、并且/或者包括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功能的一个或更多个电路(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的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来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可以利用通过由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例如读出并执行来自存储介质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功能、并且/或者控制一个或更多个电路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功能的方法,来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计算机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并且可以包括分开的计算机或分开的处理器的网络,以读出并执行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以例如从网络或存储介质被提供给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例如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分布式计算系统的存储器、光盘(诸如压缩光盘(CD)、数字通用光盘(DVD)或蓝光光盘(BD)TM)、闪存装置以及存储卡等中的一者或更多。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如下的方法来实现,即,通过网络或者各种存储介质将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提供给系统或装置,该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是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读出并执行程序的方法。
虽然参照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应当对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给予最宽的解释,以便涵盖所有这些变型例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本申请要求2015年11月6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5-218407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Claims (11)

1.一种打印装置,其具有用于预留从外部装置接收到的打印作业而在从用户接收到打印指令之前不执行打印作业的预留功能,所述打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其被构造为通过使用无线直接通信功能或不同于所述无线直接通信功能的其他通信功能从外部装置接收打印作业的包数据;
第一确定单元,其被构造为确定所述预留功能是否有效;
第二确定单元,其被构造为基于接收的包数据中所包括的地址信息来确定打印作业的包数据是否是通过使用所述无线直接通信功能接收到的;以及
控制单元,其被构造为在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确定所述预留功能有效并且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确定打印作业的包数据是通过使用所述其他通信功能接收到的情况下,使用用于预留打印作业的所述预留功能,
其中,在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确定打印作业的包数据是通过使用所述无线直接通信功能接收到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还执行打印作业而不预留打印作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确定所述预留功能不是有效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还执行打印作业而不预留打印作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装置,所述打印装置还包括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被构造为显示供用户选择是否使所述预留功能有效的设置画面,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确定单元根据用户在所述设置画面上的选择来确定所述预留功能是否有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装置,其中,接收的包数据中所包括的地址信息是外部装置的IP地址、打印装置的IP地址以及打印装置的MAC地址中的至少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装置,其中,所述无线直接通信功能是Wi-Fi直接通信的功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装置,其中,所述其他通信功能是有线LAN功能或无线基础架构功能。
7.一种打印装置,其具有用于预留从外部装置接收到的打印作业而在从用户接收到打印指令之前不执行打印作业的预留功能,所述打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其被构造为通过使用无线直接通信功能或不同于所述无线直接通信功能的其他通信功能从外部装置接收打印作业的包数据,其中接收的打印作业的包数据包括第一地址信息;
控制单元,其被构造为在所包括的第一地址信息不同于与所述无线直接通信功能对应的第二地址信息的情况下,通过所述预留功能预留打印作业,
其中,在所包括的第一地址信息是与所述无线直接通信功能对应的第二地址信息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还执行打印作业而不预留打印作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打印装置,其中,所述无线直接通信功能是Wi-Fi直接通信的功能。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打印装置,其中,所述其他通信功能是有线LAN功能或无线基础构架功能。
10.一种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打印装置具有用于预留从外部装置接收到的打印作业而在从用户接收到打印指令之前不执行打印作业的预留功能,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通过使用无线直接通信功能或不同于所述无线直接通信功能的其他通信功能从外部装置接收打印作业的包数据;
确定所述预留功能是否有效;
基于接收的包数据中所包括的地址信息来确定打印作业的包数据是否是通过使用所述无线直接通信功能或所述其他通信功能接收到的;
在确定所述预留功能有效并且确定打印作业的包数据是通过使用所述其他通信功能接收到的情况下,使用用于预留打印作业的所述预留功能;以及
在确定打印作业的包数据是通过使用所述无线直接通信功能接收到的的情况下,还在确定所述预留功能有效的情况下,执行打印作业而不预留打印作业。
11.一种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打印装置具有用于预留从外部装置接收到的打印作业而在从用户接收到打印指令之前不执行打印作业的预留功能,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通过使用无线直接通信功能或不同于所述无线直接通信功能的其他通信功能从外部装置接收打印作业的包数据,其中接收的打印作业的包数据包括第一地址信息;
在所包括的第一地址信息不同于与所述无线直接通信功能对应的第二地址信息的情况下,通过所述预留功能预留打印作业,
在所包括的第一地址信息是与所述无线直接通信功能对应的第二地址信息的情况下,执行打印作业而不预留打印作业。
CN201610944412.XA 2015-11-06 2016-11-02 具有无线直接通信功能的打印装置及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066816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18407A JP6335863B2 (ja) 2015-11-06 2015-11-06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5-218407 2015-11-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81671A CN106681671A (zh) 2017-05-17
CN106681671B true CN106681671B (zh) 2020-06-16

Family

ID=57233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44412.XA Active CN106681671B (zh) 2015-11-06 2016-11-02 具有无线直接通信功能的打印装置及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0223041B2 (zh)
EP (1) EP3166295B1 (zh)
JP (1) JP6335863B2 (zh)
KR (1) KR102116687B1 (zh)
CN (1) CN1066816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018371A (ja) * 2017-07-12 2019-02-0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904826B2 (ja) * 2017-07-14 2021-07-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7027084B2 (ja) * 2017-09-14 2022-03-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7086771B2 (ja) * 2018-07-23 2022-06-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23087541A (ja) 2021-12-13 2023-06-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28709A (zh) * 2004-07-06 2006-02-0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基于无线局域网的无线打印系统和方法
CN103581138A (zh) * 2012-08-01 2014-02-12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81763A (ja) 2002-12-03 2004-07-02 Canon Inc マルチファンクションシステム
JP5821255B2 (ja) * 2011-04-15 2015-11-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装置、印刷制御方法、印刷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2013002059A (ja) 2011-06-13 2013-01-07 Nagoya Electric Works Co Ltd 車両誘導装置および車両誘導方法
EP2608625B1 (en) * 2011-12-12 2015-12-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supporting peer to peer connection and method of performing image forming operation thereof
JP2013205982A (ja) * 2012-03-27 2013-10-07 Canon Inc 携帯端末および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印刷システム
JP2014162050A (ja) 2013-02-22 2014-09-08 Canon Inc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044393B2 (ja) 2013-02-28 2016-12-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及び機能実行装置
EP2806614A3 (en) * 2013-05-23 2015-02-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wireless docking operation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universal plug and play protocol
JP6395374B2 (ja) * 2013-11-29 2018-09-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により読み取り可能なプログラム
JP6238711B2 (ja) * 2013-12-04 2017-11-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398345B2 (ja) 2014-06-10 2018-10-0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456247B2 (ja) * 2015-05-29 2019-01-23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装置設定方法及び装置設定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28709A (zh) * 2004-07-06 2006-02-0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基于无线局域网的无线打印系统和方法
CN103581138A (zh) * 2012-08-01 2014-02-12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70053580A (ko) 2017-05-16
JP6335863B2 (ja) 2018-05-30
CN106681671A (zh) 2017-05-17
KR102116687B1 (ko) 2020-05-29
US10223041B2 (en) 2019-03-05
US10691379B2 (en) 2020-06-23
US20170131953A1 (en) 2017-05-11
JP2017087506A (ja) 2017-05-25
US20190155552A1 (en) 2019-05-23
EP3166295A1 (en) 2017-05-10
EP3166295B1 (en) 2021-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81671B (zh) 具有无线直接通信功能的打印装置及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
US11770758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US20140104635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KR102093639B1 (ko) 다이렉트 무선통신 기능을 갖는 통신장치 및 통신장치의 제어방법
JP2015032057A (ja) 情報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JP2017175295A (ja) 情報処理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20160012924A (ko) 직접 무선통신기능을 갖는 인쇄장치, 인쇄장치의 제어 방법 및 기억매체
CN106708447B (zh) 打印装置及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8121516B (zh) 打印装置、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08632486B (zh) 信息处理装置、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JP6175995B2 (ja) 携帯端末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6208497A (ja) 画像形成装置、該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2001486B1 (ko) 복수의 외부 장치와 통신을 행하는 화상 형성장치, 이 장치의 제어방법, 및 기억매체
US10666833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storage medium, for controll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of a first communication function and a second communication function
US10747476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storage medium having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that performs an access point operation to cause the printing apparatus to operate as an access point, and an operation conforming to Wi-Fi® direct
JP6805659B2 (ja)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設定プログラム
US10608885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WO2019088247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terminal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US9804808B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rinting apparatus, storage medium, and printing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with a charge server to perform charging control related to printing
KR101908771B1 (ko) 예약 인쇄 처리를 실행할 수 있는 화상 처리 장치, 그 제어 방법, 및 그 제어 프로그램을 저장한 기억 매체
US9350891B2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a setup program
JP2015129820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とその制御方法、印刷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