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65123A - 银耳种植方法 - Google Patents

银耳种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65123A
CN106665123A CN201611252415.3A CN201611252415A CN106665123A CN 106665123 A CN106665123 A CN 106665123A CN 201611252415 A CN201611252415 A CN 201611252415A CN 106665123 A CN106665123 A CN 1066651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lar
white fungus
fruiting
polybag
l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5241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65123B (zh
Inventor
李剑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Vigor Foods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Vigor Foods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Vigor Foods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Vigor Foods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25241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65123B/zh
Publication of CN1066651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651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651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651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DIN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FERTILISERS PRODUCING CARBON DIOXIDE
    • C05D3/00Calcareous fertiliser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银耳种植方法,该银耳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塑料袋装培养料,袋口穿过套环并向袋底方向外翻,将盖体盖合套环上密封塑料袋。对装料的塑料袋进行灭菌,开盖,消毒,在套环内的料面上接种,盖回盖体。将接种后的塑料袋进行培育,培育10~11天松开盖体,至形成原基。将形成原基的塑料袋进行出菇处理,同时去除盖体,待银耳成熟后靠套环顶部切割采收银耳。菌种接种在套环内的料面上,可通过拧动盖体来调节满足菌种培育过程中对氧气的需求。同时由于接种面与盖体之间具有一定的高度,无需扩孔,菌种在该小环境中氧气充足,原基形成较快,小芽生长快,不会因生理水过多泡死,因此可无需倒置出菇口,将生理水流出。

Description

银耳种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银耳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银耳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银耳以其良好的口感和保健功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银耳大棚种植技术在我国有长久的历史,目前主要产地在四川通江和古田。现在银耳的生产模式大多以大棚种植长棒,主要以干品呈现于市场。长棒种植的方法包括:在塑料袋中装料扎紧形成长棒形,然后开口接种后用胶布密封开口,培育过程中需多次撕扯胶布调整开口大小和扩孔。并且出菇时还需倒置出菇口。而且培育的银耳品相不佳,具体表现为朵型不均匀、根部易散开、开片不规则、银耳带培养料、底部含培养料、采收时去底部培养料存凹陷,因此多采用干品出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银耳种植方法,以解决银耳培育过程操作复杂、品相不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银耳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塑料袋装培养料,袋口穿过套环并向袋底方向外翻,将盖体盖合套环上密封塑料袋。
对装料的塑料袋进行灭菌,消毒,开盖,在套环内的料面上接种,盖回盖体。
将接种后的塑料袋进行培育,培育10~11天松开盖体,至形成原基。
将形成原基的塑料袋进行出菇处理,同时去除盖体,待银耳成熟后靠套环顶部切割采收银耳。
进一步地,培育步骤中,包括以下步骤:
接种后的塑料袋的间距为0~10厘米,第1~6天保持环境温度24~26℃、环境湿度60~70%。第7天开始每天通风将CO2浓度控制在2500ppm以内,控制环境湿度为65~75%、环境温度为24~26℃。第10~11天松盖,控制环境湿度为70~80%、温度为22~24℃。第15~16天形成原基。
进一步地,出菇步骤中,包括以下步骤:
控制环境温度为21~24℃、环境湿度为75~85%,CO2浓度在1500ppm以内。当银耳长出套环后,调整各出菇塑料袋的间距为3~8厘米,并且控制环境温度为20~23℃,环境湿度为80~90%。出菇第17~18天,控制环境温度为19~22℃,环境湿度为75~85%,出菇第20~22 天成熟采收。
进一步地,出菇步骤开始时,在形成原基的塑料袋的袋肩设置3~4厘米长的开口。
进一步地,培养料以重量份计包括1220~1226份棉籽壳、264~268份麦麸、45~49份玉米粉和25~29份石膏。
棉籽壳加入水预处理30分钟,加入其它原料,搅拌40~60分钟,控制含水量为56.5~57.5%、pH为5.8~6.8,装袋灭菌。
进一步地,搅拌开始至灭菌开始的间隔时间不超2小时。
进一步地,塑料袋的规格为15×25厘米,塑料袋装料重量为520~560g,袋高9~10厘米。
进一步地,套环和盖体通过螺纹连接,套环的高度为4~6厘米,套环的直径从底部向顶部逐渐缩小,套环与盖体结合一端为顶部。套环底部的直径为3.6~4.2,套环顶部的直径为2.8~3.2。
进一步地,消毒的步骤采用的是75%的酒精。接种的料面与套环下平面齐平。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上述银耳种植方法,菌种接种在套环内的料面上,可通过拧动盖体来调节满足菌种培育过程中对氧气的需求。同时由于接种面与盖体之间具有一定的高度,无需扩孔,菌种在该小环境中氧气充足,原基形成较快,小芽生长快,不会因生理水过多泡死,因此可无需倒置出菇口,将生理水流出。此外,银耳朵型均匀且完整、不易散开、开片规格,平齐套环切割采收银耳,银耳底部平整不带培养料、银耳洁净,可直接售卖。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装料的塑料袋与套环、盖体配合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出菇步骤中出菇塑料袋的间距实物图;
图3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银耳种植方法采收的银耳的实物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套环;200、盖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银耳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塑料袋装培养料,袋口穿过套环并向袋底方向外翻,将盖体盖合套环上密封塑料袋。
对装料的塑料袋进行灭菌,开盖,在套环内的料面上接种,盖回盖体。
将接种后的塑料袋进行培育,培育10~11天松开盖体,至形成原基。
将形成原基的塑料袋进行出菇处理,同时去除盖体,待银耳成熟后靠套环顶部切割采收银耳。
如图1所示,培养料可采用常规的培养料,塑料袋可采用常规的塑料袋。塑料袋装培养料后,在袋口外穿设套环,将袋口将袋底方向外翻,通过盖体紧压在套环上密封。装料的塑料袋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方法进行灭菌。
在无菌操作环境内进行无菌接种,接种过程中可使用现有的消毒,开盖,接种过程中可使用现有技术的接种方法,如使用接种器将菌种圆整的接入袋内,具体接种在套环内的料面上,重新盖上盖。
本发明采用小袋立式出菇方法,其他技术采用的是长棒卧式出菇方法。本发明中培育和出菇步骤塑料袋设置套环的一端始终朝上,培育和出菇步骤中的参数调节均可按照现有技术中的参数进行。由于香灰菌丝生长快,耗氧量大,本发明中采用套环与盖体方式处理接种点,有利于透气,原基形成,出菇整齐。而传统工艺采用胶布贴住接种口,不利于透气,并且在培育后期接种点容易干燥。而浇水不容易控制,导致银耳坏死。此外,菌丝生长过程中,耗氧量增大需要对接种口扩口,培养料更容易凹陷。并且现有技术中,随着菌丝生理成熟,菌丝上出现黄水,需要把棒形带倒置,使得黄水流出穴外。而本发明接种面与盖体之间具有一定的高度,无需扩孔,菌种在该小环境中氧气充足,原基形成较快,小芽生长快,没开盖前原基形成,生理水减少,能很好地控制因生理水过多而泡死小芽。因此可无需倒置出菇口,将生理水流出。而传统工艺将出菇口倒置,待长出银耳后再返过来,本发明不需此项操作,减少人工操作成本。
银耳成熟后,可用刀靠套环切割,将银耳整朵采收,银耳底部平整不带培养料、银耳洁净,可出售鲜品也可以干品形式售卖。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上述银耳种植方法,菌种接种在套环内的料面上,可通过拧动盖体来调节满足菌种培育过程中对氧气的需求。同时由于接种面与盖体之间具有一定的高度,无需扩孔,菌种在该小环境中氧气充足,原基形成较快,小芽生长快,不会因生理水过多泡死,因此可无需倒置出菇口,将生理水流出。此外,参照图3,银耳朵型均匀且完整、不易散开、开片规格,平齐套环切割采收银耳,银耳底部平整不带培养料、银耳洁净,可直接售卖。
进一步地,培育步骤中,包括以下步骤:
接种后的塑料袋的间距为0-10厘米,第1~6天保持环境温度24~26℃、环境湿度60~70%。第7天开始每天通风将CO2浓度控制在2500ppm以内,控制环境湿度为65~75%、环境温度为24~26℃。第10~11天松盖,控制环境湿度为70~80%、温度为22~24℃。第15~16天形成原基。
该条件下,通过湿度和温度控制为银耳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使得银耳生长良好。具体的培育第10-11天,进行松盖增氧,促进原基形成,让原基在开盖前完成,让原基在相对洁净的环境下形成,降低污染。培育15-16天原基形成转移至出菇库房进行出菇管控。
进一步地,出菇步骤中,包括以下步骤:
控制环境温度为21~24℃、环境湿度为75~85%,CO2浓度在1500ppm以内。当银耳长出套环后,调整各出菇塑料袋的间距为3~8,并且控制环境温度为20~23℃,环境湿度为80~90%。出菇第17~18天,控制环境温度为19~22℃,环境湿度为75~85%,出菇第20~22天成熟采收。
参照图2,该条件下,通过湿度和温度控制为银耳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使得银耳更为鲜嫩,适合以鲜品形式出售。
进一步地,出菇步骤开始时,在形成原基的塑料袋的袋肩设置3~4厘米长的开口。
进一步地,培养料以重量份计包括1220~1226份棉籽壳、264~268份麦麸、45~49份玉米粉和25~29份石膏。
棉籽壳加入水预处理30分钟,加入其它原料,搅拌40~60分钟,控制含水量为56.5~57.5%、pH为5.8~6.8,装袋灭菌。
进一步地,搅拌开始至灭菌开始的间隔时间不超2小时。该操作保证培育基相对稳定,使出菇更加整齐稳定。传统工艺对搅拌装袋时间没有固定要求,导致生产不稳定。
进一步地,塑料袋的规格为15×25厘米,塑料袋装料重量为520~560g,袋高9~10厘米。该规格的塑料袋按照上述装料重量,可为每朵银耳提供适量的养分,既保证了银耳养分的生长,又避免了培养料剩余造成浪费。该规格的塑料袋按照上述规格的袋高,塑料袋的余量合适,方便装配套环。
进一步地,套环和盖体通过螺纹连接,套环的高度为4~6厘米,套环的直径从底部向顶部逐渐缩小,套环与盖体结合一端为顶部。套环底部的直径为3.6~4.2,套环顶部的直径为2.8~3.2。套环和盖体通过螺纹连接,可拧松盖体,方便调节进氧量。
进一步地,消毒的步骤采用的是75%的酒精。接种的料面上与套环下平面齐平。在无菌操作环境内进行无菌接种,过程中使用75%的酒精消毒,开盖,使用接种器将菌种圆整的接入袋内,在料面上,与套环下平面齐平,重新盖上盖。
实施例1
1.1配方配比
棉籽壳1220kg、麦麸264kg、玉米粉45kg、石膏25kg。
1.2搅拌装袋
将棉籽壳加水预处理30分钟,后将其他材料倒入搅拌机内,搅拌40分钟,含水量控制在56.5%之间,pH5.8,使用15*25的聚丙烯袋进行装袋,袋重520g,袋高9cm,套环,盖盖,从搅拌开始计时到灭菌开启时间为1小时。
1.3接种
在无菌操作环境内进行无菌接种,过程中使用75%的酒精消毒,开盖,使用接种器将菌种圆整的接入袋内,在料面上,与套环下平面齐平,重新盖上盖。
1.4培育
接种后放入培育库房进行培育管控,1~6天尽量较少人员进出,温度24℃,不给新风,湿度60%。第7天开始每天根据CO2浓度适量增加通风(CO2浓度控制在2500ppm以内,以人员感觉呼吸不难受为佳),湿度控制在65%,温度不变。第11天松盖操作,湿度控制在70%,温度22℃,第16天原基已成。上架至出菇库房进行出菇管控。
1.5出菇
出菇上架后,将盖去掉,袋肩两侧划口3cm,不去环进行出菇管控,温度21℃,湿度控制在75%,CO2浓度控制在1500ppm以内,以人员感觉呼吸舒适为佳,出菇第10天待银耳长出套环后进行分筐处理。由原来的拥挤的15个/筐分成9个/筐,温度控制在20℃,湿度控制在80%。出菇第18天,温度控制在22℃,湿度控制在85%。出菇第22天成熟采收,使用采收工具靠环将银耳整朵采收,回收套环。
实施例2
1.1配方配比
棉籽壳1223kg麦麸266kg玉米粉47kg石膏27kg
1.2搅拌装袋
将棉籽壳加水预处理30分钟,后将其他材料倒入搅拌机内,搅拌40分钟,含水量控制在57%之间,pH6,使用15*25的聚丙烯袋进行装袋,袋重540g,袋高9.5cm,套环,盖盖,从搅拌开始计时到灭菌开启时间为1.5小时。
1.3接种
在无菌操作环境内进行无菌接种,过程中使用75%的酒精消毒,开盖,使用接种器将菌种圆整的接入袋内,在料面上,与套环下平面齐平,重新盖上盖。
1.4培育
接种后放入培育库房进行培育管控,1~6天尽量较少人员进出,温度25℃,不给新风,湿度65%。第7天开始每天根据CO2浓度适量增加通风(CO2浓度控制在2500ppm以内,以人员感觉呼吸不难受为佳),湿度控制在70%,温度不变。第10天松盖操作,湿度控制在75%,温度23℃,第15天原基已成。上架至出菇库房进行出菇管控。
1.5出菇
出菇上架后,将盖去掉,袋肩两侧划口3.5cm,不去环进行出菇管控,温度23℃,湿度控制在80%,CO2浓度控制在1500ppm以内,以人员感觉呼吸舒适为佳,出菇第11天待银耳长出套环后进行分筐处理。由原来的拥挤的15个/筐分成9个/筐,温度控制在22℃,湿度控制在85%。出菇第18天,温度控制在21℃,湿度控制在20%。出菇第21天成熟采收,使用采收工具靠环将银耳整朵采收,回收套环。
实施例3
1.1配方配比
棉籽壳1226kg麦麸268kg玉米粉49kg石膏29kg
1.2搅拌装袋
将棉籽壳加水预处理30分钟,后将其他材料倒入搅拌机内,搅拌40分钟,含水量控制在57.5%之间,PH6.8,使用15*25的聚丙烯袋进行装袋,袋重560g,袋高10cm,套环,盖盖,从搅拌开始计时到灭菌开启时间为2小时。
1.3接种
在无菌操作环境内进行无菌接种,过程中使用75%的酒精消毒,开盖,使用接种器将菌种圆整的接入袋内,在料面上,与套环下平面齐平,重新盖上盖。
1.4培育
接种后放入培育库房进行培育管控,1~6天尽量较少人员进出,温度24℃,不给新风,湿度70%。第7天开始每天根据CO2浓度适量增加通风(CO2浓度控制在2500ppm以内,以人员感觉呼吸不难受为佳),湿度控制在75%,温度不变。第10天松盖操作,湿度控制在80%,温度24℃,第15天原基已成。上架至出菇库房进行出菇管控。
1.5出菇
出菇上架后,将盖去掉,袋肩两侧划口4cm,不去环进行出菇管控,温度24℃,湿度控制在85%,CO2浓度控制在1500ppm以内,以人员感觉呼吸舒适为佳,出菇第12天待银耳长出套环后进行分筐处理。由原来的拥挤的15个/筐分成9个/筐,温度控制在23℃,湿度控制在90%。出菇第18天,温度控制在22℃,湿度控制在85%。出菇第22天成熟采收,使用采收工具靠环将银耳整朵采收,回收套环。
实施例1~3的银耳种植方法种植的银耳朵型均匀且完整、不易散开、开片规格、底部平整不带培养料、银耳洁净。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银耳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塑料袋装培养料,袋口穿过套环并向袋底方向外翻,将盖体盖合所述套环上密封所述塑料袋;
对装料的塑料袋进行灭菌,消毒,开盖,在所述套环内的料面上接种,盖回所述盖体;
将接种后的塑料袋进行培育,培育10~11天松开所述盖体,至形成原基;
将形成原基的塑料袋进行出菇处理,同时去除所述盖体,待银耳成熟后靠套环顶部切割采收银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耳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步骤中,包括以下步骤:
接种后的塑料袋的间距为0~10厘米,第1~6天保持环境温度24~26℃、环境湿度60~70%;第7天开始每天通风将CO2浓度控制在2500ppm以内,控制环境湿度为65~75%、环境温度为24~26℃;第10~11天松盖,控制环境湿度为70~80%、温度为22~24℃;第15~16天形成原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耳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出菇步骤中,包括以下步骤:
控制环境温度为21~24℃、环境湿度为75~85%,CO2浓度在1500ppm以内;当银耳长出套环后,调整各出菇塑料袋的间距为3~8厘米,并且控制环境温度为20~23℃,环境湿度为80~90%;出菇第17~18天,控制环境温度为19~22℃,环境湿度为75~85%,出菇第20~22天成熟采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耳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出菇步骤开始时,在形成原基的塑料袋的袋肩设置3~4厘米长的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耳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料以重量份计包括1220~1226份棉籽壳、264~268份麦麸、45~49份玉米粉和25~29份石膏;
所述棉籽壳加入水预处理30分钟,加入其它原料,搅拌40~60分钟,控制含水量为56.5~57.5%、pH为5.8~6.8,装袋灭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银耳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搅拌开始至灭菌开始的间隔时间不超2小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银耳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袋的规格为15×25厘米,所述塑料袋装料重量为520~560g,袋高9~10厘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耳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环和所述盖体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套环的高度为4~6厘米,所述套环的直径从底部向顶部逐渐缩小,所述套环与所述盖体结合一端为顶部;所述套环底部的直径为3.6~4.2,所述套环顶部的直径为2.8~3.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耳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的步骤采用的是75%的酒精;接种的料面与套环下平面齐平。
CN201611252415.3A 2016-12-30 2016-12-30 银耳种植方法 Active CN1066651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52415.3A CN106665123B (zh) 2016-12-30 2016-12-30 银耳种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52415.3A CN106665123B (zh) 2016-12-30 2016-12-30 银耳种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65123A true CN106665123A (zh) 2017-05-17
CN106665123B CN106665123B (zh) 2020-12-11

Family

ID=588735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52415.3A Active CN106665123B (zh) 2016-12-30 2016-12-30 银耳种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65123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68779A (zh) * 2018-05-30 2018-10-19 道真自治县康民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 一种银耳种植方法
CN109937804A (zh) * 2019-04-30 2019-06-28 容益(海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缩口环的绣球菌袋栽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0622780A (zh) * 2019-10-28 2019-12-31 王贤易 一种菌菇栽培培养基菌袋成型制取机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557413U (zh) * 2009-11-11 2010-08-25 曹文伟 塑料袋栽培食用菌用袋套
WO2011032244A1 (pt) * 2009-09-17 2011-03-24 Blazei Brazil Ltda Farinhas produzidas com grãos miceliados com fungos
CN102511316A (zh) * 2012-01-06 2012-06-27 程名杨 带胶性封口的银耳栽培套袋及其使用方法
CN104106373A (zh) * 2014-06-30 2014-10-22 绿宝生态农业(漳州)有限公司 一种杏鲍菇的出菇方法
CN105900686A (zh) * 2016-05-10 2016-08-31 福建农林大学 一种银耳代料栽培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32244A1 (pt) * 2009-09-17 2011-03-24 Blazei Brazil Ltda Farinhas produzidas com grãos miceliados com fungos
CN201557413U (zh) * 2009-11-11 2010-08-25 曹文伟 塑料袋栽培食用菌用袋套
CN102511316A (zh) * 2012-01-06 2012-06-27 程名杨 带胶性封口的银耳栽培套袋及其使用方法
CN104106373A (zh) * 2014-06-30 2014-10-22 绿宝生态农业(漳州)有限公司 一种杏鲍菇的出菇方法
CN105900686A (zh) * 2016-05-10 2016-08-31 福建农林大学 一种银耳代料栽培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68779A (zh) * 2018-05-30 2018-10-19 道真自治县康民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 一种银耳种植方法
CN109937804A (zh) * 2019-04-30 2019-06-28 容益(海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缩口环的绣球菌袋栽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09937804B (zh) * 2019-04-30 2021-10-26 容益(海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缩口环的绣球菌袋栽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0622780A (zh) * 2019-10-28 2019-12-31 王贤易 一种菌菇栽培培养基菌袋成型制取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65123B (zh) 2020-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18505B (zh) 一种灵芝盆景的栽培方法
CN102197761B (zh) 一种杏鲍菇的栽培方法
CN103503696B (zh) 以整棒玉米芯生料为基质栽培草菇的方法
CN106818207B (zh) 一种金针菇的袋栽直生法
CN101715696A (zh) 灰树花工厂化栽培方法
CN105557310A (zh) 一种香菇的培育方法
CN104885786A (zh) 一种尖顶羊肚菌的人工栽培方法
CN106665123A (zh) 银耳种植方法
CN103583226B (zh) 一种茶薪菇优质高产栽培方法
CN104303825B (zh) 一种富硒茶树菇栽培的方法
CN104126415A (zh) 黄芪秸秆和芪头固体复合培养料及用其生产杏鲍菇的方法
CN110249912A (zh) 一种桑黄工厂化瓶栽的方法
CN109588209A (zh) 野生马桑菌的人工移栽方法
CN105145120B (zh) 一种银耳栽培方法
CN104206177A (zh) 一种草菇的栽培方法
CN101743846B (zh) 一种缩短袋栽荷叶离褶伞培养周期的方法
CN107047068A (zh) 设施温室香菇增产栽培方法
CN106518353A (zh) 一种灵芝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及灵芝的种植方法
CN106561266A (zh) 一种灵芝的种植方法、灵芝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848A (zh) 金耳代料栽培方法
CN104620860A (zh) 利用桑枝种植白灵菇的方法
CN110291922A (zh) 一种高蛋白银耳室内种植培育方法
CN102783360A (zh) 一种生料栽培姬菇的方法
CN103563643A (zh) 以玉米芯为主要原料袋栽云耳的方法
CN109769588A (zh) 一种利用香菇废料种植双孢菇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417000 Loudi City, Hunan province Louxing District Di Xing Road No. 38

Applicant after: Hunan mushroom square biological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Address before: 417000 Loudi City, Hunan province Louxing District Di Xing Road No. 38

Applicant before: HUNAN VIGOR FOODS BIO-TECHNOLOGY CO.,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 Jianwei

Inventor after: Zhu Yaqing

Inventor after: Tan Xiufang

Inventor after: Zeng Hongyan

Inventor before: Li Jianwei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