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63894A - 连接器单元、带框部的辅助连接器以及带盖的辅助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单元、带框部的辅助连接器以及带盖的辅助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63894A
CN106663894A CN201580039660.3A CN201580039660A CN106663894A CN 106663894 A CN106663894 A CN 106663894A CN 201580039660 A CN201580039660 A CN 201580039660A CN 106663894 A CN106663894 A CN 1066638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frame portion
subconnector
connector shell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3966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63894B (zh
Inventor
加藤重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6638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638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638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638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4Bases; Cases composed as a modular blocks or assembly, i.e. composed of co-operating parts provided with contact member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between th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04Pins or blades for co-operation with sock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6Mean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insulating body, e.g. casing, hoods
    • H01R13/518Mean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insulating body, e.g. casing, hood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several coupling parts, e.g.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6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snap action of the part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连接器单元(30)构成为能与对方侧连接器(10)连接。连接器单元(30)具备多个辅助连接器(40、50、60)和框部(32)。辅助连接器(40、50、60)分别包括连接器壳体(42、52、62)和阳端子(46、56、66),阳端子(46、56、66)在使阳端子部(47、57、67)向连接器壳体的外方突出的状态下被连接器壳体保持。框部(32)包括合体用框部(34)和围框部(36),合体用框部(34)以使多个辅助连接器的阳端子部朝向相同方向的状态将多个辅助连接器维持在合体状态,围框部(36)将多个辅助连接器的阳端子部包围。

Description

连接器单元、带框部的辅助连接器以及带盖的辅助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多个辅助连接器一并连接到其他连接器的技术。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分割连接器,具备相互成对的外框架和内框架,在与各框架对应地形成的多个收纳孔分别收纳装配有阳型端子零件的阳辅助连接器和装配有阴型端子零件的阴辅助连接器,使所述两个框架通过设于阳辅助连接器和阴辅助连接器之间的结合部件而在相互接近的方向上移位,从而将对应的阴阳辅助连接器彼此嵌合连接。
上述阳辅助连接器的外形呈大致长方体状,在其上表面形成有嵌合凹部,在嵌合凹部嵌合对方的阴辅助连接器的嵌合突部。在各阳辅助连接器内分别排列形成有未予图示的腔,阳型端子零件以使其极片向嵌合凹部内突出的状态装配到各腔内。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8-1069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中,在多个阳辅助连接器上分别形成有嵌合凹部。嵌合凹部实现如下功能:保护阳型端子零件的极片以及引导阴辅助连接器的嵌合突部。
另外,作为对方侧的连接器,使用将多个具有能与上述嵌合凹部嵌合的嵌合突部的阴辅助连接器合体而成的连接器。因此,对于对方侧连接器的制约较大。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在将多个具有阳端子的辅助连接器组合而构成连接器单元的情况下,能降低对于对方侧连接器的制约。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第1方式为与对方侧连接器连接的连接器单元,具备:多个辅助连接器,其分别包括连接器壳体和阳端子,该阳端子在使阳端子部向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外方突出的状态下被所述连接器壳体保持;以及框部,其包括合体用框部和围框部,所述合体用框部在使所述多个辅助连接器的阳端子部朝向相同方向的状态下将所述多个辅助连接器维持在合体状态,所述围框部将所述多个辅助连接器的阳端子部包围。
第2方式是第1所涉及的连接器单元,所述框部与所述多个辅助连接器中的某一个一体形成。
第3方式是第2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单元,所述多个辅助连接器中与所述框部一体形成的辅助连接器构成为能安装于安装基板。
第4方式所涉及的带框部的辅助连接器,具备:连接器壳体;阳端子,其在使阳端子部向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外方突出的状态下被所述连接器壳体保持;以及框部,其包括合体用框部和围框部,所述合体用框部用于将所述连接器壳体和其他连接器壳体维持在合体状态,所述围框部用于包围比所述连接器壳体突出的所述阳端子部和比所述其他连接器壳体突出的阳端子部,所述框部与所述连接器壳体一体形成。
第5方式所涉及的具有盖的辅助连接器具备:连接器壳体;阳端子,其在使阳端子部向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外方突出的状态下被所述连接器壳体保持;以及盖,其覆盖比所述连接器壳体突出的所述阳端子部,在所述盖形成有用于能使外部端子与所述阳端子部接触的孔。
发明效果
根据第1-第5方式,能用框部的合体用框部将具有阳端子的多个辅助连接器组合而构成连接器单元。此时,框部的围框部包围所述多个辅助连接器的阳端子部。该围框部能实现保护阳端子部的功能和引导对方侧连接器的功能。因此,也可以不必将对方侧连接器形成为与多个辅助连接器相对应的分割结构等,因此能降低对于对方侧连接器的制约。
根据第2方式,能将其他辅助连接器组装到与辅助连接器一体形成的框部。
根据第3方式,可以将能安装于安装基板的辅助连接器和其他辅助连接器组合。
根据第4方式,能将其他辅助连接器组装到与辅助连接器一体形成的框部。
根据第5方式,在将辅助连接器组装到框部之前的状态下能保护阳端子部。另外,能通过形成于盖的孔实施借由阳端子所进行的导通检查等。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单元的概要立体图。
图2是连接器单元的概要分解立体图。
图3是沿图2的III-III线的概要剖视图。
图4是表示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带盖的辅助连接器的概要立体图。
图5是表示上述带盖的辅助连接器的概要剖视图。
图6是表示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带盖的辅助连接器的概要立体图。
图7是表示第3变形例所涉及的连接器单元的分解概要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单元以及带框部的辅助连接器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连接器单元30的概要立体图,图2是连接器单元30的概要分解立体图,图3是沿图2的III-III线的概要剖视图。
连接器单元30是与对方侧连接器10连接的连接器单元,具备多个(在此为3个)辅助连接器40、50、60和框部32。
在此,对方侧连接器10是具有阴端子16的连接器。即,对方侧连接器10具备连接器壳体12和多个阴端子16。
连接器壳体12由树脂等形成为长方体形状(在此为在横向细长的长方体形状)。在连接器壳体12形成有多个在其前后贯通的腔14。在此,在连接器壳体12形成有上下2段的腔14,并且在上段形成有9个腔14,在下段形成有7个腔14。在连接器壳体12的下段,7个腔14划分为3个腔14和4个腔14,在它们之间设有与2个腔14相对应的间隔。连接器壳体12的下部中的这些3个腔14与4个腔14之间的部分形成有凹部。
阴端子16是通过将金属板等适当地冲压成形而形成的部件,具备电线连接部18和阴端子部17,构成为将电线连接部18和阴端子部17直线状地相连。
电线W的端部通过压接等而连接到电线连接部18。通常,电线连接部18具有能压接于电线W的端部的芯线部上的压接片,该压接片与芯线部铆接,从而电线W的端部和电线连接部18相连接。
阴端子部17形成为筒形状(角筒形状或者圆筒形状),并且后述的阳端子部47、57、67由该阴端子部17的顶端侧开口插入连接到该阴端子部17内。
阴端子部17被收纳保持于连接器壳体12的多个腔14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在此为在图1中除了从右数第3列以及从左数第4列的腔14以外的腔14)的腔。多个腔14中没有收纳保持阴端子部17的纵列与辅助连接器40和辅助连接器50之间、以及辅助连接器50与辅助连接器60之间相对应。通常,通过以突出到腔14内的方式形成的卡止片(还称为矛状件的部分)与阴端子16卡止,将装配于连接器壳体12的称为止动件的部件按压到阴端子15等方式,从而阴端子16被定位支承在腔14内的规定位置。
并且,与多个电线W的端部连接的阴端子16收纳保持于连接器壳体12的腔14。即,对方侧连接器10是设于多个电线W的端部的连接器。
多个辅助连接器40、50、60中的1个辅助连接器40与框部32一体形成,其他辅助连接器50、60相对于框部32独立地形成。也就是说,辅助连接器40和框部32构成为带框部的辅助连接器38。在此,以带框部的辅助连接器38为能安装固定于安装基板20的类型的辅助连接器为例进行说明。
即,带框部的辅助连接器38具备辅助连接器40和框部32。
辅助连接器40具备连接器壳体42和阳端子46。该辅助连接器40构成为能安装于安装基板20。
连接器壳体42由树脂等形成为长方体形状的部分,其中一主面形成为与上述连接器壳体12相对的相对面42f。
阳端子46是将金属板等适当地冲压成形而形成的部件,具备阳端子部47、基板连接部48、以及中继部49。
阳端子部47是形成为细长板状或者销状(在此为细长板状)的长条形状部分,形成为能插入连接到上述阴端子部17。
中继部49形成为从阳端子部47的基端部相对于该阳端子部47直线状地相连的细长形状部分。
另外,基板连接部48形成为从中继部49的两个端部中位于阳端子部47相反侧的端部以与该中继部49正交的姿势延伸的细长形状。因此,在整体观察阳端子46时呈L字形。阳端子也可以呈直线状。
阳端子46以使阳端子部47从连接器壳体42的相对面42f突出,并使基板连接部48在连接器壳体42的背面侧突出的姿势被连接器壳体42保持。在此,连接器壳体42通过将中继部49的一部分作为嵌件部分的嵌件成形而构成。
在此,在连接器壳体42的相对面42f中,多个(在此为6个)阳端子46的阳端子部47分为上下2段突出,并且各段都有多个(在此为3个)阳端子部47。在连接器壳体42自身(除了后述的由框部32形成的部分以外)没有形成将相对面42f包围的部分,因此在将连接器壳体42自身当成整体的情况下,阳端子部47可以当成从该连接器壳体42突出。
基板连接部48以在连接器壳体42的背面侧向连接器壳体42的底面侧突出的方式延伸。另外,中继部49以及基板连接部48的长度不同,使得在被组装到连接器壳体42的上段的阳端子46与被组装到下段的阳端子46之间基板连接部48彼此不相互接触,上段的阳端子46的中继部49以及基板连接部48通过下段的阳端子46的中继部49以及基板连接部48的周围。
并且,在该辅助连接器40配设于安装基板20上的状态下,基板连接部48的顶端部插入到形成于安装基板20的通孔20h。由此,阳端子46的基板连接部48与形成于安装基板20上的布线图案电连接。基板连接部48与布线图案的电气连接可以通过焊接而形成,也可以是通过基板连接部48的顶端部被压入通孔而按压在形成于该通孔内周面的布线上的构成(也称为压接端子等)。
如上所述,作为嵌件部件而与连接器壳体42一体化的端子为了加工方便,优选形成为简单的形状。因此,即使在本实施方式中,不是将比较复杂的形状的阴端子,而是将比较简单的形状的阳端子46组装到连接器壳体42。
另外,在上述安装基板20安装有半导体部件等各种电气部件,布线图案与安装于安装基板20的电气部件连接。因此,阳端子46作为用于将形成于安装基板20的电气电路与外部电气设备连接的端子而使用。
优选地,在上述阳端子46的基板连接部48与安装基板20连接的状态下,连接器壳体42固定到安装基板20。连接器壳体42和安装基板20的固定能通过螺栓拧紧固定、将突设于连接器壳体42的突部压入安装基板20等方式进行。
另外,安装基板20收纳于设备框体22内。设备框体22由树脂或者金属等形成为箱状。设备框体也可以通过将一方开口的框体主体部和盖部组合而构成。
在该设备框体22形成有开口22h,开口22h用于使上述辅助连接器40向外部突出。并且,在将上述安装基板20通过螺栓紧固而固定到设备框体22内的状态下,辅助连接器40穿过上述开口22h而突出到设备框体22外。
辅助连接器50、60分别具备连接器壳体52、62和阳端子56、66。
连接器壳体52、62由树脂等形成为长方体形状。在连接器壳体52、62形成有多个在其前后贯通的腔54、64。在此,在连接器壳体52中,在1段形成有2个腔54。在连接器壳体62形成有上下2段的腔64,在各段形成有2个腔64。
阳端子56、66是将金属板等通过适当地冲压成形而形成的部件,具备电线连接部(针对阳端子66的电线连接部68,参照图5)和阳端子部57、67,形成为电线连接部和阳端子部直线状地相连的构成(参照图5)。
在电线连接部68通过压接等而连接有电线W的端部。通常,电线连接部68具有能压接于电线W的端部的芯线部的压接片,该压接片与芯线部铆接,从而电线W的端部和电线连接部68相连。
阳端子部57、67是形成为细长板状或者销状(在此为细长板状)的长条形状部分,形成为能插入连接到上述阴端子部17。
阳端子56、66收纳保持于连接器壳体52、62的多个腔54、64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在阳端子56、66被连接器壳体52、62保持的状态下,阳端子部57、67突出到连接器壳体52、62的外方。即,当将连接器壳体52、62的一主面当成与上述对方侧连接器10相对的相对面52f、62f时,阳端子部57、67成为从该相对面52f、62f突出的姿势。在连接器壳体52、62自身没有形成将相对面52f、62f包围的部分,因此在将连接器壳体52、62当成整体的情况下,阳端子部57、67可以当成从该连接器壳体52、62突出。
另外,通常,通过以突出到腔54、64内的方式形成的卡止片(还称为矛状件的部分)与阳端子56、66卡止等,从而阳端子56、66被定位支承在腔54、64内的规定位置。
另外,在连接器壳体52、62形成有对框部32的组装保持用凸部52a、62a。在此,在连接器壳体52、62的上表面形成有突起状的凸部52a、62a。凸部52a、62a优选为高度尺寸随着朝向连接器壳体52、62的相对面52f、62f逐渐降低的突起形状。
上述辅助连接器50、60是分别设于电线W束的顶端部的连接器。
框部32具备合体用框部34和围框部36。如上所述,在此,框部32是由树脂等与上述连接器壳体42一体形成的树脂成形品。
合体用框部34构成为,在将多个辅助连接器40、50、60的阳端子部47、57、67朝向相同方向的状态下,能将多个辅助连接器40、50、60维持在合体状态。
在此,合体用框部34是以向连接器壳体42的一侧方(从设备框体22突出的方向)突出的方式形成为方形框状的部分。合体用框部34被隔板33隔开,被隔板33隔开的各空间形成与连接器壳体52、62对应的方形筒状的空间。各空间以在上述连接器壳体42的旁边排列的方式形成。在隔板33的一侧面以及合体用框部34中的与该一侧面相对的部分形成有能嵌合连接器壳体52的凹部33g。并且,能从合体用框部34的后方(阳端子46的突出方向相反侧)将连接器壳体52嵌入到合体用框部34内的空间中的隔板33的一侧面侧的空间内。此时,通过将连接器壳体52的两侧部嵌入到两个凹部33g,从而能在规定位置收纳支承连接器壳体52。能从合体用框部34的后方(阳端子46的突出方向相反侧)将连接器壳体62嵌入到合体用框部34内的空间中的隔板33的另一侧面侧的空间内。另外,隔板33也可以省略。在该情况下,合体用框部只要设定为能将1个或者多个连接器紧密地嵌合的程度的大小即可。
在合体用框部34形成有作为能将各连接器壳体52、62的凸部52a、62a嵌入的凹部的卡止用孔部34h。并且,如上所述,在将各连接器壳体52、62嵌入到合体用框部34内,使各相对面42f、52f、62f在同一平面对齐的方式配设的状态下,各凸部52a、62a嵌入到各卡止用孔部34h并卡止。由此,将各相对面42f、52f、62f配设在同一平面上,并且多个连接器壳体42、52、62以使各阳端子部47、57、67分别从各相对面42f、52f、62f向同一方向突出的姿势被维持在合体状态。在该状态下,各阳端子部47、57、67以能插入到对方侧连接器10的各阴端子16的位置以及排列被支承。
围框部36以将多个辅助连接器40、50、60的各阳端子部47、57、67包围的方式构成。
更具体地讲,围框部36构成为通过1个方形状的围框将各相对面42f、52f、62f的前方空间覆盖,而不会将各相对面42f、52f、62f的前方空间在各相对面之间隔开。也就是说,围框部36将多个连接器壳体42、52、62中两端的连接器壳体42、62的外缘侧3个方向和位于中间的连接器壳体52的外侧2个方向覆盖,并且没有将各连接器壳体42、52、62之间隔开。因此,在围框部36内形成没有被隔开的共用的1个空间,在该空间内阳端子部47、57、67突出。
围框部36包围从相对面42f、52f、62f突出的阳端子部47、57、67。由此,在连接器单元30与对方侧连接器10连接前的状态下,发挥保护阳端子部47的功能,尤其是抑制阳端子部47与其他端子部接触而弯曲等的功能。并且,在将连接器单元30和对方侧连接器10连接时,围框部36发挥引导对方侧连接器10的功能,使得阳端子部47、57、67和阴端子部17连接。因此,围框部36相对于相对面42f、52f、62f的突出尺寸优选为阳端子部47、57、67相对于相对面42f、52f、62f的突出尺寸以上。
在如上所述的连接器单元30被组装到车辆等之前的状态下,构成连接器单元30的各部件作为用于组装到安装基板20等的或者已被组装到安装基板20等的带框部的辅助连接器38、或者是用于组装到电线W的或者已被组装到电线W的辅助连接器50、60而使用。然后,在作为布线部件而被组装到车辆等的状态下,作为辅助连接器50、60已组装到带框部的辅助连接器38的部件而使用,用于与对方侧连接器10的连接。
根据如上构成的连接器单元30以及带框部的辅助连接器38,能通过框部32的合体用框部34来组合具有阳端子46、56、66的多个辅助连接器40、50、60,从而构成连接器单元30。此时,围框部36将多个辅助连接器40、50、60的阳端子部47、57、67包围而不会将它们之间隔开。该围框部36能发挥保护阳端子部47、57、67的功能以及引导对方侧连接器10的功能。因此,也可以不将对方侧连接器10形成为与多个辅助连接器40相对应的分割结构,并且不需要用于收纳各辅助连接器之间的隔板的专用设计。由此,能减少对于对方侧连接器10的制约,例如能使用通用的阴端子16用连接器壳体12。
另外,由于框部32与辅助连接器40、50、60中的某一个辅助连接器40一体形成,所以能将其他辅助连接器50、60组装到与该辅助连接器40一体形成的框部32。由此,能实现部件数量的削减、组装工时的削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使其他辅助连接器50、60与安装固定到安装基板20的辅助连接器40合体。因此,能使通过辅助连接器40的阳端子46的电气连接信赖性提高。例如,在安装基板20为安装了气囊的动作控制用ECU的基板的情况下,能将安装基板20的电路通过1个阳端子46而与对方侧连接器10的阴端子16电连接,能在安装基板20上的电路与对方侧连接器10之间减少连接部分,能提高该布线的信赖性。
{变形例}
图4是表示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带盖的辅助连接器的概要立体图,图5示出上述带盖的辅助连接器的概要剖视图。
即,上述辅助连接器50、60在组合到带框部的辅助连接器38之前的状态下,阳端子部57、67从连接器壳体52、62突出。因此,在该辅助连接器50、60的使用过程中,阳端子部57、67有可能与其他部分接触。
在此,在该第1变形例中,在辅助连接器50、60装配有将比连接器壳体52、62突出的阳端子部57、67包覆的盖150、160。
盖150、160是由树脂等形成的长方体状的部件,在与各阳端子部57、67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孔152、162。孔152、162形成为能插入到阳端子部57、67的大小。优选地,孔152、162设定为能压入阳端子部57、67的程度的大小,通过将阳端子部57、67压入到孔152、162,从而抑制盖150、160的脱落。
另外,孔152、162形成为能与外部的检查用端子200(还称为探针)接触的形状。在此,孔152、162形成为贯通盖150、160的孔,通过从其顶端的开口插入端子200,从而能使该端子200与阳端子部57、67接触。
由此,在将盖150、160装配于辅助连接器50、60的状态下,能实施辅助连接器50、60的阳端子56、66的导通检查等。并且,在将辅助连接器50、60安装到框部32之前的状态下,能通过盖150、160保护阳端子部57、67。
另外,当将辅助连接器50、60组装到框部32时,阳端子部57、67被围框部36保护,所以不需要盖150、160。
于是,如图6所示的第2变形例那样,优选构成为,当将与辅助连接器50对应的辅助连接器350组装到与框部32对应的框部332时,能卸下与盖150对应的盖450。
在第2变形例中,在盖450突设有锁定用延伸片452。在辅助连接器350侧设有锁定用卡止片360。并且,当将辅助连接器350嵌入到框部332时,框部332的推动突部333以解除锁定用延伸片452与锁定用卡止片360的卡止的方式推动锁定用卡止片360,由此,盖450对辅助连接器350的锁定状态被解除,容易卸下盖450。
更具体地讲,以相对于盖450向辅助连接器350侧突出的方式突设有锁定用延伸片452。在锁定用延伸片452形成有承受凹部453。
在辅助连接器350的上部的宽度方向上的一部分设有锁定用卡止片360。锁定用卡止片360形成为沿辅助连接器350的前后方向(阳端子部57的延伸方向)延伸的长条状,能通过其延伸方向中间部的支承部360a揺动的方式被支承。在锁定用卡止片360的顶端部的朝向内侧的部分形成有能嵌入到上述承受凹部453的锁定突部360b,在锁定用卡止片360的基端部的朝向外侧的部分突设有推动承受部360c。
另外,在框部332的内周面中与上述推动承受部360c对应的位置突设有能推动该推动承受部360c的推动突部333。
并且,在将盖450装配到辅助连接器350时,将上述锁定用延伸片452插入到锁定用卡止片360的顶端部朝内部分,将锁定突部360b嵌入到承受凹部453。由此,盖450被保持为抑制从辅助连接器350脱落的状态。另外,在此,阳端子部57、67以使其相对于盖450的孔存在间隙的状态插入。
并且,当将上述辅助连接器350嵌入到框部332内时,推动突部333将推动承受部360c朝向辅助连接器350的内侧压入。于是,锁定用卡止片360以支承部360a的支承部分为支点揺动,并使锁定用卡止片360的顶端部向外侧移位。由此,锁定突部360b从承受凹部453卸下,成为能容易将盖450从辅助连接器350卸下的状态。优选为,在该状态下,只要使盖450朝向下方,该盖450就脱落。
图7是表示第3变形例所涉及的连接器单元630的分解概要立体图。
即,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辅助连接器40与框部32一体形成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如该第3变形例那样,所有的辅助连接器640、50、60也可以相对于框部632独立地形成。
即,辅助连接器640与辅助连接器60同样地,相对于框部632独立形成,并具备与电线W的端部连接的阳端子部647。
另外,与框部32对应的框部632包括合体用框部634和围框部36。
合体用框部634与上述合体用框部34的不同点在于,将辅助连接器640、50、60维持在合体状态。即,合体用框部634形成为方形状框,内部被隔板633隔开为多个(在此为3个)。并且,在被隔开的各收纳空间内收纳有辅助连接器640、50、60。在该状态下,辅助连接器640、50、60的各阳端子部647、57、67成为朝向同一方向的状态。并且,比合体用框部634延伸的围框部36将辅助连接器640、50、60的各阳端子部647、57、67包围,而不会将它们隔开。
该第3变形例所涉及的连接器单元630对将与多个线束的顶端连接的辅助连接器640、50、60一并连接到其他线束的连接器是有效的。例如,在车辆的座椅上有时组装有电动座椅驱动用电线束、检测乘员体重的传感器用电线束、气囊用电线束、音频用电线束等,当将这些经由个别的连接器而与车辆的地板电线束连接时,这些连接作业变得繁琐。因此,如果适用上述连接器单元630的话,能将各辅助连接器一并连接到地板电线束的连接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各变形例中说明的各构成只要不相互矛盾就能适当地组合。
如上所述,对本发明详细地进行了说明,但上述说明仅是所有方面中的例示,本发明不限于此。没有例示的无数的变形例可以解释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能够想到。
附图标记说明
W:电线
10:对方侧连接器
42、52、62:连接器壳体
54、64:腔
16:阴端子
17:阴端子部
20:安装基板
30、630:连接器单元
32、332、632:框部
34、634:合体用框部
36:围框部
38:带框部的辅助连接器
40、50、60、350、640:辅助连接器
42f、52f、62f:相对面
46、56、66:阳端子
47、57、67、647:阳端子部
150、160、450:盖
152、162:孔

Claims (5)

1.一种连接器单元,其与对方侧连接器连接,具备:
多个辅助连接器,其分别包括连接器壳体和阳端子,该阳端子在使阳端子部向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外方突出的状态下被所述连接器壳体保持;以及
框部,其包括合体用框部和围框部,所述合体用框部在使所述多个辅助连接器的阳端子部朝向相同方向的状态下将所述多个辅助连接器维持在合体状态,所述围框部将所述多个辅助连接器的阳端子部包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单元,其中,
所述框部与所述多个辅助连接器中的某一个一体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单元,其中,
所述多个辅助连接器中与所述框部一体形成的辅助连接器能安装于安装基板。
4.一种带框部的辅助连接器,具备:
连接器壳体;
阳端子,其在使阳端子部向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外方突出的状态下被所述连接器壳体保持;以及
框部,其包括合体用框部和围框部,所述合体用框部用于将所述连接器壳体和其他连接器壳体维持在合体状态,所述围框部用于包围比所述连接器壳体突出的所述阳端子部和比所述其他连接器壳体突出的阳端子部,所述框部与所述连接器壳体一体形成。
5.一种带盖的辅助连接器,具备:
连接器壳体;
阳端子,其在使阳端子部向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外方突出的状态下被所述连接器壳体保持;以及
盖,其覆盖比所述连接器壳体突出的所述阳端子部,
在所述盖形成有用于能使外部端子与所述阳端子部接触的孔。
CN201580039660.3A 2014-07-30 2015-07-09 连接器单元 Active CN1066638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54534 2014-07-30
JP2014154534A JP6179475B2 (ja) 2014-07-30 2014-07-30 コネクタユニット
PCT/JP2015/069714 WO2016017392A1 (ja) 2014-07-30 2015-07-09 コネクタユニット、枠部付サブコネクタ及びキャップ付サブ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63894A true CN106663894A (zh) 2017-05-10
CN106663894B CN106663894B (zh) 2019-05-03

Family

ID=55217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39660.3A Active CN106663894B (zh) 2014-07-30 2015-07-09 连接器单元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186796B2 (zh)
JP (1) JP6179475B2 (zh)
CN (1) CN106663894B (zh)
WO (1) WO20160173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01894B2 (ja) * 2016-04-01 2020-05-27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76628A (en) * 1989-11-01 1990-12-11 Amp Incorporated Modules for cable assemblies
US5460533A (en) * 1992-05-11 1995-10-24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Cable backpanel interconnection
EP1560298A1 (en) * 2004-02-02 2005-08-03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 divided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CN1901290A (zh) * 2005-07-19 2007-01-24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分体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N201503964U (zh) * 2009-08-31 2010-06-09 东莞骅国电子有限公司 改良之电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79978B2 (ja) 1987-08-25 1995-08-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塗装装置
JPS6456160U (zh) * 1987-10-01 1989-04-07
US5170326A (en) * 1990-02-05 1992-12-08 Motorola, Inc. Electronic module assembly
US5443403A (en) * 1993-03-10 1995-08-22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Composite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snap-in housing
GB2293053B (en) 1994-09-06 1998-10-21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Divisional connector
JPH08106949A (ja) 1994-09-30 1996-04-23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分割コネクタ
US5913703A (en) * 1996-04-24 1999-06-22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sequentially engageable housings
US6022247A (en) * 1996-12-10 2000-02-08 Yazaki Corporation Electric wiring block
US6969279B1 (en) * 2004-05-04 2005-11-29 Scientific-Atlanta, Inc. Exterior connection weather seal
JP2008071704A (ja) * 2006-09-15 2008-03-27 Yazaki Corp 雄端子保護機能付コネクタ
EP2248230B1 (en) * 2008-02-29 2014-04-1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odular system and retractable assembly for electronic devices
CN201230039Y (zh) * 2008-04-28 2009-04-29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件
DE102008051547A1 (de) * 2008-10-14 2010-04-15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Elektronisches Gerät mit Bechergehäus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sselben
CN101752759A (zh) * 2008-11-28 2010-06-2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连接器装置
CN201708367U (zh) * 2009-11-12 2011-01-1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组件
JP5397338B2 (ja) * 2010-07-21 2014-01-2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JP5621582B2 (ja) * 2010-12-27 2014-11-12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付きケーブル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12142221A (ja) * 2011-01-05 2012-07-26 Fujitsu Component Ltd コネクタ
JP5673320B2 (ja) 2011-04-18 2015-02-18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US8758055B2 (en) * 2012-03-20 2014-06-24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RF module
DE112012006722B4 (de) * 2012-07-20 2021-11-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Verbinderabdeckung und Verbinder-Verbindungsvorrichtung
JP6027928B2 (ja) * 2013-03-27 2016-11-16 スリオ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WO2015100062A1 (en) * 2013-12-23 2015-07-02 Fci Asia Pte.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76628A (en) * 1989-11-01 1990-12-11 Amp Incorporated Modules for cable assemblies
US5460533A (en) * 1992-05-11 1995-10-24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Cable backpanel interconnection
EP1560298A1 (en) * 2004-02-02 2005-08-03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 divided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CN1901290A (zh) * 2005-07-19 2007-01-24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分体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N201503964U (zh) * 2009-08-31 2010-06-09 东莞骅国电子有限公司 改良之电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222352A1 (en) 2017-08-03
US10186796B2 (en) 2019-01-22
JP2016031873A (ja) 2016-03-07
JP6179475B2 (ja) 2017-08-16
CN106663894B (zh) 2019-05-03
WO2016017392A1 (ja) 2016-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40771B (zh) 用于安全约束系统的电插头连接器
EP2688156A1 (en) Connector
US8137116B2 (en) Ground joint connector and wire harness including the same
CN106170896B (zh) 连接器
CN106099789B (zh) 电接线箱以及线束
US9960573B2 (en) Electronic part module
JP4920745B2 (ja) コネクタ端子及び該コネクタ端子を備えたコネクタ
US9039463B2 (en) Connector and wire harness
US8974244B2 (en) Connector
CN105144502B (zh) 车辆侧连接器
US9407027B2 (en) Device connector
CN105165132B (zh) 电子元件的装配构造及电气接线箱
US9509075B2 (en) Connector connection structure
US9385480B2 (en) Connector
JP2009280103A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とオプション電気部品との接続構造
US20140051270A1 (en) Electric junction box having divisible block
US9099820B2 (en) Electronics module with a side entry connection
CN106852180A (zh) 通信用连接器
US9054508B2 (en)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US9525237B2 (en) Connector
CN106663894A (zh) 连接器单元、带框部的辅助连接器以及带盖的辅助连接器
US20100163302A1 (en) Electric connection box
US20200136313A1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US20010039147A1 (en) Assembling structure of electronic unit to electrical connecting box
CN108174621A (zh) 连接器单元、装入电气部件的连接器以及带连接器的电气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