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62278A - 带接头软管 - Google Patents

带接头软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62278A
CN106662278A CN201580034772.XA CN201580034772A CN106662278A CN 106662278 A CN106662278 A CN 106662278A CN 201580034772 A CN201580034772 A CN 201580034772A CN 106662278 A CN106662278 A CN 1066622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oint
pipe
hose
flexible pipe
shrinkage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3477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62278B (zh
Inventor
栉笥隆数
中市伸郎
中市伸一郎
近藤雅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dgest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6622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622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622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6227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3/0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hoses to rigid members; Rigid hose connectors, i.e. single members engaging both hoses
    • F16L33/20Undivided rings, sleeves or like members contracted on the hose or expanded in the hose by means of tools; Arrangements using such me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Joints That Cut Off Fluids, And Hose Joints (AREA)
  • Rigid Pipes And Flexible Pipes (AREA)

Abstract

软管(12)被夹持在管接头(18)的插入部(26)与套管(20)的第二收束部(56)和第三收束部(58)之间。在插入部(26)形成有第一恒定直径部(38)、第二恒定直径部(42)、第一环状槽部(44)、第三恒定直径部(46)、第二环状槽部(48)、第四恒定直径部(50)以及第三环状槽部(52)。作用于管接头(18)的表面压力为100MPa以下。

Description

带接头软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软管与接头连接的带接头软管,特别涉及接头的管接头由树脂形成的带接头软管。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2013-139839号公报中示出的带接头软管是如下的带接头软管的示例:其中通过套管使插入管接头的软管收束。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这种类型的接头中,管接头和套管通常由金属形成。
然而,当管接头材料从金属变成树脂,并且利用与管接头为金属时相同的载荷对套管进行收束时,管接头可能会因作用于管接头的表面压力而被损坏,因此就管接头的耐久性而言存在改进的空间。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目的是确保如下带接头软管中的管接头的耐久性:在该带接头软管中,设置有树脂制的管接头的接头与软管连接。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第一方面的带接头软管包括:软管;树脂制的管接头,所述管接头在一端侧包括插入所述软管内的插入部、在另一端侧包括与连接对象连接的连接部;套管,所述套管设置在所述插入部的外周侧,所述软管被夹持在所述套管与所述插入部之间;不同直径的多个环状部,所述多个环状部设置在所述插入部的外周部;以及收束部,所述收束部形成于所述套管并压接所述管接头,从所述软管接收到的作用于所述插入部的表面压力在与所述收束部相对的位置处具有最大值,并且作用于所述插入部的表面压力的最大值被设定为100MPa以下。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带接头软管中,管接头的插入部插入软管内,并且软管配置在插入部与套管之间。配置在管接头与套管之间的软管以被套管的收束部压抵插入部的环状部的状态被夹持,从而确保了软管与管接头之间的水密性。
软管被夹持在环状部与收束部之间,因此软管被收束部加压并且表面压力作用于管接头。虽然作用于管接头的插入部的表面压力在与收束部相对的位置处具有最大值,但是因为作用于管接头的插入部的表面压力被抑制为100MPa以下,所以能够确保由树脂形成的管接头的耐久性,
根据第二方面的带接头软管是根据第一方面的带接头软管,其中,所述表面压力的最大值的部位是指所述凸曲面状部分与所述环状部之间的距离最短的部位。
由于将表面压力的最大值的部位设定在凸曲面状部分与环状部之间的距离最短的部位,所以能够可靠地确保由树脂形成的管接头的耐久性。
根据第三方面的带接头软管是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带接头软管,其中,所述收束部具有朝向所述环状部突出的凸状,以形成凸曲面状部分,该凸曲面状部分的当在沿轴向的截面中观察时的形状形成朝向所述环状部的凸曲面状。
虽然表面压力在收束部的最小内径部分与环状部之间较大,但是在根据第三方面的带接头软管中,收束部的最小内径部分被形成为凸曲面状轮廓,介于收束部的最小内径部分与环状部之间的软管的构成材料容易朝向轴向两侧移动。因此,当形成收束部时,介于环状部与收束部的最小内径部分之间的软管的构成材料朝向轴向两侧适度移动,从而抑制了作用于管接头的表面压力的局部增大。
根据第四方面的带接头软管是根据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带接头软管,其中,所述管接头由聚苯硫醚、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甲醛或者聚醚醚酮中的任一者形成。
通过形成聚苯硫醚、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甲醛或者聚醚醚酮中的任一者的管接头,能够提高管接头的耐久性。
根据第五方面的带接头软管是根据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带接头软管,其中,所述软管设置有由聚烯烃系树脂形成的内层。
在根据第五方面的带接头软管中,构成内层的聚烯烃系树脂具有柔软性,使得当形成收束部时聚烯烃系树脂朝向轴向两侧适度移动,由此抑制了作用于管接头的插入部的表面压力的增大。
根据第六方面的带接头软管是根据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带接头软管,其中,当在沿轴向的截面中观察时,所述套管的内表面在所述收束部包括位于所述软管的顶端侧的相反侧的第一倾斜部和位于所述软管的顶端侧的第二倾斜部,并且所述第二倾斜部相对于轴向的倾斜角度被设定为比所述第一倾斜部相对于轴向的倾斜角度大。
根据第六方面的带接头软管的收束部在软管的顶端侧设置有倾斜角度被设定为较大的第二倾斜部,使得当力沿拉出软管的方向作用时,软管容易被收束部钩住,从而使软管不容易脱落。注意,这能够减小使软管不容易脱落的表面压力,由此能够改善管接头的耐久性。
根据第七方面的带接头软管是根据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带接头软管,其中,所述收束部形成在所述套管的与所述软管的端部的配置侧相反的那一侧。
在根据第七方面的带接头软管中,收束部形成在套管的与软管的端部被配置侧相反的那一侧。即,软管的被强地夹持在套管与管接头之间的部分形成在远离软管的端部的位置。因此,即使在大的张力作用于软管并且软管在远离接头的方向上相对移位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直至软管脱离的移动距离、即从软管的端部至收束部的轴向尺寸变长,使得与收束部配置软管的端部侧的情况相比,软管不容易脱落。
根据第八方面的带接头软管是根据第一方面至第七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带接头软管,所述带接头软管包括多个所述收束部,所述收束部与所述环状部之间的距离最短的部位处的收束部的收束宽度比其它收束部的收束宽度窄。
在根据第八方面的带接头软管中,收束部中的位于收束部与环状部之间的距离最短的部位处的收束部具有最窄宽度,由此能够使软管可靠地保持在最窄宽度收束部与管接头之间,从而能够确保树脂制的管接头的耐久性。
当对套管进行收束时,由套管与管接头夹持的软管被压缩,因此形成软管的软管材料朝向收束部的两侧移动。然而,当使在表面压力高的部位处的收束宽度宽时,套管的宽收束部与管接头之间的软管材料不容易朝向收束部的两侧移动,表面压力较高的区域的宽度增大,从而管接头更容易被损坏。
与之相比,当使收束宽度窄时,套管的宽收束部与管接头之间的软管材料容易朝向收束部的两侧移动,因为表面压力较高的区域的宽度不宽,所以抑制了管接头的损坏。
根据第九方面的带接头软管的制造方法是如下的带接头软管的制造方法。该带接头软管包括:软管;树脂制的管接头,所述管接头在一端侧包括插入所述软管内的插入部、在另一端侧包括与连接对象连接的连接部;套管,所述套管设置在所述插入部的外周侧,所述软管被夹持在所述套管与所述插入部之间;不同直径的多个环状部,所述多个环状部设置在所述插入部的外周部;以及多个收束部,所述多个收束部形成于所述套管,所述带接头软管的制造方法包括:对所述套管进行收束,使得宽度最窄的收束部位于所述收束部与所述环状部之间的距离最短的部位。
在根据第九方面的带接头软管的制造方法中,对套管进行收束,使得收束部中的收束部与环状部之间的距离最短的部位为宽度最窄的收束部,由此获得能够在软管被可靠地保持在管接头与套管之间的同时确保树脂制的管接头的耐久性的带接头软管。
当对套管进行收束时,由套管与管接头夹持的软管被压缩,因此形成软管的软管材料朝向收束部的两侧移动。然而,当使表面压力高的部位处的收束宽度宽时,套管的宽收束部与管接头之间的软管材料不容易朝向该收束部的两侧移动,表面压力较高的区域的宽度增大,从而管接头更容易被损坏。
与之相比,当使收束宽度窄时,套管的宽收束部与管接头之间的软管材料容易朝向该收束部的两侧移动,因为表面压力较高的区域的宽度不宽,所以抑制了管接头的损坏。
根据第十方面的带接头软管的制造方法是根据第九方面的带接头软管的制造方法,其中,将对每个部位处的所述收束部进行的收束分成以多次的方式执行该收束。
在根据第十方面的带接头软管的制造方法中,将对每个部位处的收束部进行的收束分成以多次的方式执行该收束。因而,作用于管接头的表面压力逐步增大,因为表面压力不像一次进行整个收束时那样突然增大,所以能够抑制因表面压力的突然增大对管接头造成的损坏。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方面的带接头软管具有如下优异的有益效果:能够确保树脂制的管接头的耐久性,并且能够在即使在低表面压力下也不漏水等的情况下确保性能。
根据第九方面的带接头软管的制造方法能够获得如下带接头软管:能够确保树脂制的管接头的耐久性,并且能够在即使在低表面压力下也不漏水等的情况下确保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软管与接头连接的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带接头软管的沿轴线的截面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带接头软管的沿轴线的截面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带接头软管的沿轴线的截面图。
图4是示出了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带接头软管的沿轴线的截面图。
图5是示出了根据第五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带接头软管的沿轴线的截面图。
图6是示出示出了根据第六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带接头软管的沿轴线的截面图。
图7A是示出了第二收束部(second crimping portion)的沿轴线的放大截面图。
图7B是示出了第三收束部的沿轴线的放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带接头软管8。带接头软管8用于向诸如清洗坐便器单元、厨房水龙头以及餐具清洗机(供给冷水和热水)等的水机器供水,并且包括用于使软管12与作为连接对象的示例的供水管14连接的接头10。注意,在图1中,箭头A方向表示接头10的轴向上的一个方向,箭头B方向表示接头10的轴向上的另一方向。
软管12是例如由丝网(mesh)16增强的树脂软管或者内表面设置有树脂层的树脂和橡胶的复合软管。例如可以采用交联聚乙烯、聚乙烯、聚异丁烯或者氯乙烯作为软管12用的树脂。还可以采用其它树脂。另外,可以采用由弹性材料形成的公知的软管作为软管12。
(接头的整体构造)
接头10被构造成包括管接头(nipple)18、套管20、O形环22、盖螺母24以及密封环60。
(盖螺母)
盖螺母24是用于紧固到作为连接对象的供水管14的外螺纹14A的部件。盖螺母24在其箭头A方向侧具有开口部24A。在盖螺母24中形成有从开口部24A沿箭头B方向到预定深度的内螺纹24B。在盖螺母24的开口部24A所在侧的相反侧(箭头B方向侧)的端部形成有直径比内螺纹24B的内径小的小径部24C。
(管接头)
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管接头18由树脂形成。例如可以采用聚苯硫醚(PPS)、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甲醛(POM)或者聚醚醚酮(PEEK)作为该树脂。还可以采用其它树脂。另外,可以将诸如玻璃纤维等的众所周知的增强材料混入该树脂。
管接头18是插穿盖螺母24且与盖螺母24联接的构件,并且管接头18被形成为整体圆筒状。在管接头18的箭头B方向侧形成有插入软管12内的插入部26。在插入部26的箭头A方向侧顺次形成有第一大径部28、套管固定环状槽部30、第二大径部32以及凸缘部34。
插入部26的外径被形成为比软管12的内径略大。第一大径部28的外径被形成为比插入部26的外径大且比盖螺母24的小径部24C的直径小。
第二大径部32的外径被形成为比第一大径部28的外径大且比盖螺母24的小径部24C的直径小。
凸缘部34的外径被形成为比第二大径部32的外径大,并且凸缘部34的外径被形成为比盖螺母24的小径部24C的直径大且比盖螺母24的内螺纹24B的内径小。
插入部26包括直径朝向箭头B方向上的顶端逐渐减小的渐缩部36。在渐缩部36的箭头A方向侧顺次形成有第一恒定直径部38、供O形环22嵌入的O形环槽40、第二恒定直径部42、第一环状槽部44、第三恒定直径部46、第二环状槽部48、第四恒定直径部50以及第三环状槽部52。
第一恒定直径部38、第二恒定直径部42、第三恒定直径部46、第四恒定直径部50以相同外径沿轴向延伸。在这四个恒定直径部中,第二恒定直径部42被设定为轴向上的长度最长。第三恒定直径部46和第四恒定直径部50的轴向上的长度彼此相等,并且在这四个恒定直径部中,第三恒定直径部46和第四恒定直径部50被形成为具有最短的轴向长度。
第一环状槽部44、第二环状槽部48以及第三环状槽部52被形成为具有相同的外径。第一环状槽部44和第三环状槽部52均具有相对窄的槽宽,第二环状槽部48的槽宽被形成为比第一环状槽部44的槽宽和第三环状槽部52的槽宽宽。
注意,第一恒定直径部38、第二恒定直径部42、第一环状槽部44、第三恒定直径部46、第二环状槽部48、第四恒定直径部50、第三环状槽部52、第一环状槽部55A、第二环状槽部55B、第三环状槽部55C、第四环状槽部55D、第一恒定直径部57A、第二恒定直径部57B以及第三恒定直径部57C均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环状部。
(套管)
套管20由不锈钢、钢材、被镀覆处理的钢材(plated steel)或者诸如铝或铜等的非铁金属材料形成,并且套管20具有因收束而使直径减小的多个部位。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套管20的位于箭头A方向侧的端部形成有第一收束部54。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套管20还形成有朝向箭头B方向侧与第一收束部54间隔开的第二收束部56和朝向箭头B方向侧与第二收束部56间隔开的第三收束部58。第一收束部54的端部插入管接头18的套管固定环状槽部30内,由此将套管20固定到管接头18。
第二收束部56形成在与管接头18的第二环状槽部48相对的位置。在第二收束部56的内表面、在最小内径部分形成有以恒定直径沿轴向延伸的内表面恒定直径部56A。另外,第二收束部56的内表面在内表面恒定直径部56A的与插入套管20内的软管12的顶端侧相反的那一侧(箭头B方向侧)形成第一圆弧状倾斜部56B,并且第二收束部56的内表面在内表面恒定直径部56A的与第一圆弧状倾斜部56B所在侧相反的那一侧(箭头A方向侧)形成有第二圆弧状倾斜部56C。
第一圆弧状倾斜部56B相对于套管20的轴向的倾斜角度θ1和第二圆弧状倾斜部56C相对于套管20的轴向的倾斜角度θ2被设定为相同的角度。因而,第二收束部56的位于内表面恒定直径部56A的两侧的箭头A方向侧与箭头B方向侧为对称形状。注意,第一圆弧状倾斜部56B的倾斜角度θ1是形成在第一圆弧状倾斜部56B的位于内表面恒定直径部56A侧的端部的切线与套管20的轴线之间的角度。另外,第二圆弧状倾斜部56C的倾斜角度θ2是形成在第二圆弧状倾斜部56C的位于内表面恒定直径部56A侧的端部的切线与套管20的轴线之间的角度。
第三收束部58形成在与管接头18的第二恒定直径部42相对的位置(即,形成在第二恒定直径部42的径向外侧)。在第三收束部58的内表面的径向内侧、即在第三收束部58的最小内径部分形成有凸曲面状部分58A,该凸曲面状部分58A形成朝向第二恒定直径部42侧的凸曲面状轮廓。第三收束部58的内表面在凸曲面状部分58A的与插入套管20内的软管12的顶端侧相反的那一侧(箭头B方向侧)设置有第一圆弧状倾斜部58B,并且第三收束部58的内表面在凸曲面状部分58A的与第一圆弧状倾斜部58B所在侧相反的那一侧(箭头A方向侧)设置有第二圆弧状倾斜部58C。
第二圆弧状倾斜部58C相对于套管20的轴向的倾斜角度θ4被设定为与第二收束部56的第一圆弧状倾斜部56B的倾斜角度θ1和第二圆弧状倾斜部56C的倾斜角度θ2相等的角度。然而,第三收束部58的第一圆弧状倾斜部58B相对于套管20的轴向的倾斜角度θ3被设定为比第二圆弧状倾斜部58C的倾斜角度θ4小。因而,当在沿轴向的截面中观察时,第三收束部58的内表面形状的箭头A方向侧与箭头B方向侧为非对称形状。
第二收束部56和第三收束部58咬入介于套管20与管接头18的插入部26之间的软管12的外周面以使软管12的直径局部(in places)减小,插入部26的第一环状槽部44、第二环状槽部48以及第三环状槽部52咬入软管12的内周面,从而使软管12的内周面紧密地附接于插入部26的O形环22。由此软管12与插入部26之间的空间被密封,并且软管12被夹持固定在套管20与管接头18的插入部26之间。
注意,第二收束部56的内径和第三收束部58的内径彼此相同。
带接头软管8的环状密封环60配置在供水管14的端面与凸缘部34的端面之间,并且盖螺母24紧固于供水管14以便固定于供水管14。
(组装过程)
接着,以下说明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带接头软管8的组装过程。
(1)将O形环22嵌入管接头18的O形环槽40内。
(2)将管接头18的插入部26插入套管20内,在套管20的端部形成第一收束部54,并且将第一收束部54的端部插入管接头18的套管固定环状槽部30内。由此套管20与管接头18形成为一体。
(3)将管接头18插穿盖螺母24的开口侧,并且将管接头18和盖螺母24联接在一起。
(4)将软管12的端部插在管接头18的插入部26与套管20之间。
(5)在两个部位处对套管20进行收束以形成第二收束部56和第三收束部58。由此使第二收束部56和第三收束部58咬入软管12的外周面,从而使软管12的内周面紧密地附接于插入部26的外周面和O形环22的外周面。这里,当形成第二收束部56和第三收束部58时的载荷被设定成使得作用于管接头18的插入部26的表面压力为100MPa以下。
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插入部26上的表面压力最大的位置是套管20与插入部26之间的径向距离最小的位置、即与第三收束部58的最小内径部分(凸曲面状部分58A)相对的位置P(穿过凸曲面状部分58A的和轴向成直角的假想面与插入部26交叉的位置)。执行收束使得位置P处的表面压力为100MPa以下。
注意,虽然在上述组装过程中是顺次执行步骤(1)至(5)来组装带接头的软管8,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而是能够使用(1)、(3)、(4)、(2)、(5)的顺序来组装带接头软管8。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夹持软管12的第二收束部56和第三收束部58中,套管收束以使得在与收束宽度最窄的第三收束部58相对的位置处套管20与插入部26之间的径向距离最短的方式对套管20进行收束。
注意,收束宽度是按如下方法测量的尺寸。
如图7A的沿轴线的截面所示,当第二收束部56的轴向一侧的套管内表面的延长线20La与穿过第二收束部56的最内端的与轴线平行的假想线FL1的交点之间为A,第二收束部56的轴向另一侧的套管内表面的延长线20Lb与假想线FL1之间的交点为B时,第二收束部56的收束宽度W56是交点A与交点B之间的沿轴向测量的间隔尺寸。
另外,如图7B的沿轴线的截面所示,当第三收束部58的轴向一侧的套管内表面的延长线20Lc与穿过第三收束部58的最内端的与轴线平行的假想线FL2之间的交点为C,第三收束部58的轴向另一侧的套管内表面的延长线20Ld与假想线FL2之间的交点为D时,第三收束部58的收束宽度W58是交点C与交点D之间的沿轴向测量的间隔尺寸。
如图7A和图7B所示,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三收束部58的收束宽度W58比第二收束部56的收束宽度W56窄。
注意,能够通过例如如下方式测量作用于插入部26的表面压力:将因压力而改变颜色的压力测量用膜配置在软管12与插入部26之间,在收束之后拆下接头10并取出压力测量用膜,测量变色(color change)的浓度。能够通过非破坏检查例如通过利用X射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精确地测量各部分的尺寸、考虑各构件的材料的强度等并测量与收束部分相对的位置处的管接头18的变形量(径向变化量)来间接地获知表面压力。
在已对套管20执行收束且软管12已被以该方式固定之后,将密封环60配置在盖螺母24内,从而完成了带接头软管8。
通过将盖螺母24紧固至作为连接对象的示例的供水管14的外螺纹14A,能够使带接头软管8与供水管14连接。
(作用和有益效果)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带接头软管8中,通过对套管20形成第二收束部56和第三收束部58,使得软管12的收束部分处的直径减小、软管12的内周面紧密地附接于管接头18的除了插入部26的渐缩部36的一部分以外的整个外周面(第一恒定直径部38、第二恒定直径部42、第一环状槽部44、第三恒定直径部46、第二环状槽部48、第四恒定直径部50以及第三环状槽部52)、并且软管12的内周面紧密地附接于O形环22的外周部,能够在管接头18与软管12之间获得高气密性和水密性。
通过对套管20形成第二收束部56和第三收束部58,使得第二收束部56和第三收束部58咬入软管12的外周面并且软管12的内周面进入第一环状槽部44、第二环状槽部48以及第三环状槽部52使作用于软管12的表面压力在第三收束部58和第二恒定直径部42之间最大,能够有效地抑制软管12的脱落。
当软管12被夹持在第二恒定直径部42与第三收束部58之间时,表面压力作用于第二恒定直径部42与第三收束部58之间的软管12。虽然表面压力在第二恒定直径部42与第三收束部58之间较高,但是因为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三收束部58的最小内径部分是被形成为凸曲面状轮廓的凸曲面状部分58A,所以与软管12的构成材料被设置在最小内径部分处的、具有以恒定直径沿轴向延伸的内表面恒定直径部的收束部夹持的情况相比,介于第二恒定直径部42与第三收束部58之间的软管12的构成材料容易朝向第三收束部58的轴向两侧移动。
因此,当形成第三收束部58时,介于第二恒定直径部42与第三收束部58的最小直径部分之间的软管12的构成材料朝向轴向两侧适度移动,从而抑制了由管接头18承受的表面压力的局部增大。
注意,因为第一环状槽部44被设置成与第二恒定直径部42在第二恒定直径部42的箭头A方向侧邻接,所以软管12的构成材料容易朝向第一环状槽部44侧行进。还要注意,虽然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恒定直径部42的箭头A方向侧形成有第一环状槽部44,但是第二恒定直径部42的箭头B方向侧(而且在O形环40的箭头A方向侧)能够形成有与第一环状槽部44同样的环状槽。通过在第二恒定直径部42的箭头B方向侧形成环状槽,软管12的构成材料容易向第三收束部58的两侧行进。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带接头软管8中,作用于配置在套管20与插入部26之间的软管12的表面压力在第二恒定直径部42与第三收束部58的凸曲面状部分58A之间具有最大值,由于将由管接头18承受的表面压力抑制为100MPa以下,所以确保了由树脂形成的管接头18的耐久性。
注意,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带接头软管8中,用聚苯硫醚、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甲醛或者聚醚醚酮中的任意树脂形成管接头18能够使管接头18获得高耐久性。此外,通过使这些树脂中包含玻璃纤维,能够获得更高的耐久性。
在套管20的第三收束部58的内表面、在软管12的顶端侧设置有第二圆弧状倾斜部58C,第二圆弧状倾斜部58C的倾斜角度比配置在套管20的第三收束部58的内表面的与插入套管20内的软管12的顶端侧相反的那一侧的第一圆弧状倾斜部58B的倾斜角度大。因此,当软管12接收到远离套管20的方向(箭头B方向)上的张力时,第三收束部58的内周面容易钩住软管12的外周面,从而使软管12不容易脱落。注意,第二圆弧状倾斜部58C的倾斜角度θ4优选地设定在30°至80°的范围内。
对管接头18产生最高表面压力的第三收束部58形成在套管20的与软管12的端部的被配置侧相反的那一侧。即,套管20的将软管12最强地夹持在套管20与管接头18之间的部分形成在与软管12的端部间隔开位置。
因此,即使在大的张力作用于软管12并且软管12在远离接头10的方向(箭头B方向)上相对移位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直至软管12脱离的移动距离(从软管12的端部至第三收束部58的轴向尺寸)变长,使得软管12不容易从接头10脱落。
具有耐水性和适度的柔软性的诸如聚丁烯或者交联聚乙烯等的聚烯烃系树脂对于软管12的内层所采用的树脂是理想的。因此,在采用内周设置有由聚烯烃系树脂形成的内层的软管12的情况下,聚烯烃系树脂能够因形成第三收束部58时的压力而朝向第三收束部58的轴向两侧适度移动,从而能够可靠地抑制表面压力的局部增大。
虽然已给出了本发明的示例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说明,显而易见地,可以在不背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实施各种其它变型。
(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
形成于套管20的收束部的数量不限于上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数量。形成于管接头18的恒定直径部和环状槽部的数量也不限于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数量。作为示例,在根据图2所示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带接头软管8中,在第一大径部28与第二恒定直径部42之间形成有截面为矩形形状的第三恒定直径部46、第四恒定直径部50、第五恒定直径部62以及第六恒定直径部64。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当在沿轴向的截面中观察时,虽然设置于第三收束部58的最小内径部分的凸曲面状部分58A的截面轮廓具有凸曲面状轮廓,但是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即使当凸曲面状部分58A包括与轴向平行行进、具有0.7mm以下的长度的直线状部分时,也认为凸曲面状部分58A是凸曲面状。即使当第三收束部58包括与第三收束部58平行的直线状部分时,只要直线部分的长度为0.7mm以下,就能够因软管12的构成材料在收束时能够朝向轴向两侧适度移动而能够抑制表面压力的局部增大。
(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
在图1和图2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虽然软管12被夹持在第三收束部58与具有较长的轴向长度的第二恒定直径部42之间,但是软管12可以被夹持在第三收束部58与环状槽部之间。
图3示出了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在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插入部26顺次形成有第一环状槽部55A、第一恒定直径部57A、第二环状槽部55B、第二恒定直径部57B、第三环状槽部55C、第三恒定直径部57C以及第四环状槽部55D,并且软管12通过收束而被夹持在第二收束部56与第三环状槽部55C之间以及第三收束部58与第二环状槽部55B之间。在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同样地,抑制了表面压力的局部增大并且作用于管接头18的表面压力为100MPa以下。
(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4示出了作为图3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变型例的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在图4的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将套管20被收束的量设定为比图3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小。在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同样地,抑制了表面压力的局部增大并且作用于管接头18的表面压力为100MPa以下。
(第五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5示出了作为图3所示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变型例的第五示例性实施方式。在图5的第五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恒定直径部57B被形成为具有比第一恒定直径部57A和第三恒定直径部57C的直径大的直径。在第五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同样地,抑制了表面压力的局部增大并且作用于管接头18的表面压力为100MPa以下。
(第六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6示出了作为图1所示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变型例的第六示例性实施方式。在图6的第六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不在套管20形成第三收束部58,并且第二收束部56的内表面恒定直径部56A被形成为比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长。在第六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内表面恒定直径部56A在从管接头18的第一恒定直径部38跨至第四恒定直径部50的范围与管接头18相对。在第六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同样地,抑制了表面压力的局部增大并且作用于管接头18的表面压力为100MPa以下。
(试验例)
为了确认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制备设置有金属制的管接头的多个接头以及设置有树脂制的管接头的多个接头,将软管联接至这些接头,制造具有不同套管收束率的带接头软管。调查各带接头软管的收束率、表面压力、管接头状态以及软管拉伸强度。注意,试验中采用的接头的形状与图1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接头的形状相同。
注意,软管被构造成具有下述表1记载的结构。管接头和套管的材料以及管接头的插入部的尺寸也为如下述表1所记载的。
表1
下述表2中示出了带接头软管的收束率、作用于管接头的表面压力、管接头状态、软管拉伸强度以及劣化处理后的管接头状态。
注意,收束率按如下公式计算:
·收束率=(收束部的外径-(软管厚度×2+管接头的插入部的外径+套管厚度×2))/软管厚度×2
表1所示的收束率是第三收束部的收束率。
表面压力是与管接头的第三收束部相对的部分处的表面压力,并且通过将压力测量用膜配置在软管与插入部之间、在执行收束之后拆下接头、取出压力测量用膜并且在视觉上检查变色的浓度来获得表面压力。
注意,收束率是在假设管接头和套管的厚度不因收束而改变的情况下计算的。
对于管接头状态:在收束之后,拆下接头,并且通过视觉检查调查有无龟裂。
对于拉伸强度:将接头固定,并且对软管施加拉伸载荷,逐渐增大拉伸载荷,测量软管脱落时的拉伸载荷。用指数对评价进行表达,将当软管从收束率为55%的带接头软管中脱落时的拉伸强度(载荷)设定为100。指数值越大表示软管越不容易从接头脱落。
对于劣化处理后的管接头状态:在执行下述劣化处理之后,拆下接头,并且通过视觉检查调查有无龟裂。
劣化处理意味着假设接头是树脂制的且包括玻璃纤维,将树脂制的样品接头放置在高温、高压、高湿环境下216小时以从树脂制的接头内去除玻璃纤维。结果,能够获得具有玻璃纤维被去除所在处的空腔的样品。
表2
从这些试验结果中显而易见的是,如果作用于管接头的表面压力为100MPa以下,则能够长期确保树脂制的管接头的耐久性。还显而易见的是,如果收束率为60%以下,则能够长期确保树脂制的管接头的耐久性。
关于软管的拉伸强度,根据穿过软管的流体的压力适当地设定。作为示例,优选的是,在家庭用的水管采用带接头软管的情况下,表面压力为10MPa以上,收束率为30%以上。
注意,当收束第二收束部56和第三收束部58时,特别是当收束施加最大表面压力的第三收束部58时,优选的是,进行多次收束使得套管20的直径逐步减小。因而,作用于管接头18的表面压力逐步增大,并且因为表面压力不像一次进行整个收束时那样突然增大,所以能够抑制因表面压力的突然增大对管接头18造成的损坏。
通过引用将2014年6月30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4-135209号公开的全部内容并入本说明书。
通过引用并入本说明书的在本说明书中提及的所有文献、专利申请和技术标准与具体且分别表示通过引用而并入的单个文献、专利申请或技术标准程度相同。

Claims (10)

1.一种带接头软管,所述带接头软管包括:
软管;
树脂制的管接头,所述管接头在一端侧包括插入所述软管内的插入部、在另一端侧包括与连接对象连接的连接部;
套管,所述套管设置在所述插入部的外周侧,所述软管被夹持在所述套管与所述插入部之间;
不同直径的多个环状部,所述多个环状部设置在所述插入部的外周部;以及
收束部,所述收束部形成于所述套管并压接所述管接头,
从所述软管接收到的作用于所述插入部的表面压力在与所述收束部相对的位置处具有最大值,并且作用于所述插入部的表面压力的最大值被设定为100MPa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接头软管,其中,所述表面压力的最大值的部位是指所述收束部与所述环状部之间的距离最短的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接头软管,其中,所述收束部具有朝向所述环状部突出的凸状,以形成凸曲面状部分,该凸曲面状部分的当在沿轴向的截面中观察时的形状形成朝向所述环状部的凸曲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接头软管,其中,所述管接头由聚苯硫醚、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甲醛或者聚醚醚酮中的任一者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接头软管,其中,所述软管设置有由聚烯烃系树脂形成的内层。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接头软管,其中,
当在沿轴向的截面中观察时,所述套管的内表面在所述收束部包括位于所述软管的顶端侧的相反侧的第一倾斜部和位于所述软管的顶端侧的第二倾斜部,并且
所述第二倾斜部相对于轴向的倾斜角度被设定为比所述第一倾斜部相对于轴向的倾斜角度大。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接头软管,其中,所述收束部形成在所述套管的与所述软管的端部的配置侧相反的那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接头软管,其中,所述带接头软管包括多个所述收束部,所述收束部与所述环状部之间的距离最短的部位处的收束部的收束宽度比其它收束部的收束宽度窄。
9.一种带接头软管的制造方法,所述带接头软管包括:
软管;
树脂制的管接头,所述管接头在一端侧包括插入所述软管内的插入部、在另一端侧包括与连接对象连接的连接部;
套管,所述套管设置在所述插入部的外周侧,所述软管被夹持在所述套管与所述插入部之间;
不同直径的多个环状部,所述多个环状部设置在所述插入部的外周部;以及
多个收束部,所述多个收束部形成于所述套管,
所述带接头软管的制造方法包括:对所述套管进行收束,使得宽度最窄的收束部位于所述收束部与所述环状部之间的距离最短的部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接头软管的制造方法,其中,将对每个部位处的所述收束部进行的收束分成以多次的方式执行该收束。
CN201580034772.XA 2014-06-30 2015-06-30 带接头软管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6622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35209 2014-06-30
JP2014135209 2014-06-30
PCT/JP2015/068894 WO2016002809A1 (ja) 2014-06-30 2015-06-30 継手付きホー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62278A true CN106662278A (zh) 2017-05-10
CN106662278B CN106662278B (zh) 2019-03-29

Family

ID=55019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34772.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662278B (zh) 2014-06-30 2015-06-30 带接头软管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16002809A1 (zh)
CN (1) CN106662278B (zh)
WO (1) WO201600280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73647A1 (zh) * 2018-10-11 2020-04-16 南京利德东方橡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调软管组合件及其制作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89741B2 (ja) * 2018-05-18 2022-06-23 株式会社ニチリン カシメ内部のホース挙動確認方法
KR102552659B1 (ko) * 2021-07-21 2023-07-07 주식회사 화승알앤에이 차량용 호스 및 차량용 호스 변형 검출 시스템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31587A (ja) * 1990-09-21 1992-05-06 Kinugawa Rubber Ind Co Ltd ホース継手構造
US6085817A (en) * 1997-08-15 2000-07-11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neumatic tires with carcass anchored by bead wire reinforcing layer
JP2001041377A (ja) * 1999-07-26 2001-02-13 Denso Corp ホース用継手金具
CN1965191A (zh) * 2004-06-02 2007-05-16 伊顿流体动力有限公司 连接装置
CN201496698U (zh) * 2009-07-29 2010-06-02 常州市盛士达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汽车空调管路用扣压结构
JP2012159136A (ja) * 2011-01-31 2012-08-23 Toyox Co Ltd 管継手及び管継手構造
JP2014095461A (ja) * 2012-11-12 2014-05-22 Bridgestone Corp ホース用継手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49180A (en) * 1968-05-16 1970-12-22 Scovill Manufacturing Co Hose and hose coupling assembly
JPS63152086U (zh) * 1986-12-23 1988-10-05
JPH0320789U (zh) * 1989-07-07 1991-02-28
JPH0989176A (ja) * 1995-09-21 1997-03-31 Nichias Corp 高温耐圧ホース用口金構造体
JP2783784B2 (ja) * 1996-05-28 1998-08-06 ヨツギ株式会社 耐圧ホース用接続金具の製造方法
JP3100581B2 (ja) * 1999-02-05 2000-10-16 株式会社トヨックス ホース連結装置
JP2002310361A (ja) * 2001-04-11 2002-10-23 Toyox Co Ltd ホース接続継手
JP3594242B2 (ja) * 2001-07-10 2004-11-24 株式会社トヨックス ホースかしめ接続構造
JP2007051774A (ja) * 2005-07-22 2007-03-01 Bridgestone Corp 給水・給湯用ホース口金具構造
JP2007255667A (ja) * 2006-03-24 2007-10-04 Tokai Rubber Ind Ltd 継手付ホース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に用いるかしめ具
JP2009197919A (ja) * 2008-02-21 2009-09-03 Denso Corp 配管継手の製造方法
JP5556624B2 (ja) * 2010-11-29 2014-07-2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配管継手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31587A (ja) * 1990-09-21 1992-05-06 Kinugawa Rubber Ind Co Ltd ホース継手構造
US6085817A (en) * 1997-08-15 2000-07-11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neumatic tires with carcass anchored by bead wire reinforcing layer
JP2001041377A (ja) * 1999-07-26 2001-02-13 Denso Corp ホース用継手金具
CN1965191A (zh) * 2004-06-02 2007-05-16 伊顿流体动力有限公司 连接装置
CN201496698U (zh) * 2009-07-29 2010-06-02 常州市盛士达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汽车空调管路用扣压结构
JP2012159136A (ja) * 2011-01-31 2012-08-23 Toyox Co Ltd 管継手及び管継手構造
JP2014095461A (ja) * 2012-11-12 2014-05-22 Bridgestone Corp ホース用継手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73647A1 (zh) * 2018-10-11 2020-04-16 南京利德东方橡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调软管组合件及其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002809A1 (ja) 2016-01-07
JPWO2016002809A1 (ja) 2017-04-27
CN106662278B (zh) 2019-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62278A (zh) 带接头软管
US20060028020A1 (en) Fitting for a sanitary hose
US6923477B2 (en) End-fitting for flexible pipe
CN105378361B (zh) 软管与间隔部件的连接套接管、相关的软管和方法
AU2011253549A1 (en) Pipe connector
EP3412952B1 (en) Marine hose status monitoring system
JP2022095721A (ja) 二重封じ込め継手及び二重封じ込め継手アセンブリ
CN110366655A (zh) 混合软管组件
JP5977650B2 (ja) ホース用継手
CN106764177A (zh) 直插式管道快速连接接头
CN210398001U (zh) 一种便于装卸的管道连接结构
GB2279126A (en) Flexible hose products
US20230145449A1 (en) Garden hose with metal sheath and fabric cover
CN208693236U (zh) 一种内窥镜先端头与蛇骨的连接结构
US20210262597A1 (en) Telescopic tube and method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KR20090010124U (ko) 관 연결구
JP2003287177A (ja) ホース接続金具
CN208886170U (zh) 一种钢丝绳增强蒸汽橡胶软管
US9611963B2 (en) Device for connecting a pipe or a tube
JP5782648B2 (ja) 管継手及び管継手構造
RU2535420C1 (ru) Концевое соединение гибкой полимерно-армированной трубы и способ присоединения штуцера к ней
CN211118078U (zh) 一种带有过滤网的多层软管
CN208886168U (zh) 一种抗静电耐负压的输油胶管
JP6377457B2 (ja) ホース用継手
JP6617323B1 (ja) 医療用チューブ保護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