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60680B - 具有可分离的密封特征结构的包装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可分离的密封特征结构的包装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60680B
CN106660680B CN201580043224.3A CN201580043224A CN106660680B CN 106660680 B CN106660680 B CN 106660680B CN 201580043224 A CN201580043224 A CN 201580043224A CN 106660680 B CN106660680 B CN 1066606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uch
packaging
weakened line
inner panel
fl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4322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60680A (zh
Inventor
D·A·莱曾加
R·H·埃克斯纳
J·T·韦伯
L·S·斯卡罗拉
V·巴特纳格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tercontinental Great Brands LLC
Original Assignee
Intercontinental Great Brand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rcontinental Great Brands LLC filed Critical Intercontinental Great Brands LLC
Publication of CN1066606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606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606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6068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75/00Packages compris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partially or wholly enclosed in strips, sheets, blanks, tubes, or webs of flexible sheet material, e.g. in folded wrappers
    • B65D75/52Details
    • B65D75/58Opening or contents-removing devices added or incorporated during package manufacture
    • B65D75/5827Tear-lines provided in a wall portion
    • B65D75/585Tear-lines provided in a wall portion the tear-lines being broken by deformation or ben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75/00Packages compris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partially or wholly enclosed in strips, sheets, blanks, tubes, or webs of flexible sheet material, e.g. in folded wrappers
    • B65D75/52Details
    • B65D75/58Opening or contents-removing devices added or incorporated during package manufacture
    • B65D75/5827Tear-lines provided in a wall portion
    • B65D75/5833Tear-lines provided in a wall portion for tearing out a portion of the wal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1/00Wrapping, e.g. partially or wholly enclosing, articles or quantities of material, in strips, sheets or blanks, of flexible material
    • B65B11/48Enclosing articles, or quantities of material, by folding a wrapper, e.g. a pocketed wrapper, and securing its opposed free margins to enclose cont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51/00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sealing or securing package folds or closures; Devices for gathering or twisting wrappers, or necks of bags
    • B65B51/10Applying or generating heat or pressure or combinations thereof
    • B65B51/22Applying or generating heat or pressure or combinations thereof by friction or ultrasonic or high-frequency electrical means, i.e. by friction or ultrasonic or induction wel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75/00Packages compris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partially or wholly enclosed in strips, sheets, blanks, tubes, or webs of flexible sheet material, e.g. in folded wrappers
    • B65D75/04Articles or materials wholly enclosed in single sheets or wrapper blanks
    • B65D75/14Articles or materials wholly enclosed in single sheets or wrapper blanks in sheets or blanks folded-up around all sides of the contents from a portion on which the contents are plac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5/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 B65D85/6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for sweets or like confectionery produ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ackages (AREA)
  • Cartons (AREA)
  • Closing Of Containers (AREA)
  • Making Paper Articles (AREA)
  • Bag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描述了一种包装,所述包装包括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或覆盖件,其中所述小袋被配置以容纳产品,诸如食物产品,并且围绕铰接部相对于彼此附接。所述包装包括至少一个闭合折翼。所述第一小袋和所述第二小袋或者所述第一小袋和所述覆盖件能够围绕所述铰接部从闭合位置移动,其中在处于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闭合折翼至少部分地阻挡进入,并且其中在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闭合折翼被拆离,以允许更大程度的进入。本申请还提供了制造此类包装的方法。

Description

具有可分离的密封特征结构的包装及其制造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4年8月14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2/037,537的权利,该申请全文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另外,2013年2月15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1/765,633,2013年3月15日提交的临时申请No.61/791,719,2013年9月19日提交的临时申请No.61/880,097,2013年12月13日提交的临时申请No.61/915,966,以及2014年2月14日提交的国际申请No.PCT/US14/16366各自以引用方式全文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文描述了包装及其制造方法,具体地讲描述了具有可分离的密封特征结构的包装。
背景技术
包装,具体地讲柔性膜包装被用于多种食品产品(例如,咀嚼型胶基糖条、巧克力、糖果等)。此类包装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用于存储消费品的隔室,以及多个覆盖隔室的折翼和/或板。制造包括多个折翼的包装可能需要用到多片膜和多条切割线或刻划线,这增加了包装制造的复杂性和成本。
包装可通过联锁紧固条或相对的粘合条来密封。联锁紧固件和多个粘合条的制造可能需要另外的材料和制造步骤,这可能不期望地增加制造过程的复杂性和成本。另外,包装通常由外包裹物膜进行包裹,从而得到防动手脚特征结构。外包裹物的添加会增加制造步骤和成本。
发明内容
本文所述的包装可有利地从单个材料部分制得,诸如一卷柔性膜或一片纸板。可用一条或多条弱化线刻划该材料,以界定一个或多个闭合折翼。随后可将该材料的相对边缘折叠,并部分地密封到该材料的下方部分,以形成包装中具有面对面的开口的第一小袋(pouch)或第一隔室和第二小袋或第二隔室。附接到第一小袋的闭合折翼可围绕弱化线折叠且远离铰接部,并借由粘合剂或其他手段附接到第二小袋,以在两个小袋发生折叠从而围绕两小袋的开口之间的铰接部紧靠或朝向彼此时,将食物产品密封在包装中。一旦附接上了闭合折翼,包装就不能够在未拆离闭合折翼的情况下被打开。闭合折翼因此为包装提供了防动手脚特征结构。其中一个小袋可具有一个或多个粘合区域,该粘合区域允许所述小袋可以反复附接到另一个小袋,并且在初始打开之后为包装提供重新闭合功能。与需要外包裹物、多片膜或纸板和/或多条粘合带的包装相比,本文所述的包装可采用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制成。
在一种形式中,食物包装包括围绕铰接部彼此附接的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中的每个被配置以容纳食物产品。该包装还包括第一闭合折翼,该第一闭合折翼相对于第一小袋且相对于第二小袋附接在与铰接部间隔开的位置,使得第一闭合折翼的至少一部分与铰接部间隔开。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能够围绕铰接部从闭合位置移动,其中在处于闭合位置时,第一闭合折翼阻挡进入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并且其中在处于打开位置时,第一闭合折翼相对于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中的一者被拆离,以提供进入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中的至少一者的通路。
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中的每个可包括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的外壁,二者的外壁围绕铰接部彼此附接,以允许该包装可在打开位置与闭合位置之间移动。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中的每个可包括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的内板,该内板附接到外壁并且位于相邻外壁的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之上。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中的每个还可包括该包装的端密封部,该端密封部位于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中的每个的内板和外壁之间。
第一小袋的底端可位于第一小袋的外壁和内板的相交处,第二小袋的底端可位于第二小袋的外壁和内板的相交处。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各自可具有闭合底端,并且第一弱化线离铰接部可比离第一小袋的底端更近。
该包装还可包括用于在该包装从闭合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之后重新闭合该包装的装置。例如,该包装还可包括位于至少其中一个小袋上的至少一个粘合区域,该粘合区域用于在该包装从闭合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之后重新闭合该包装。
该包装可任选地包括第二闭合折翼,该第二闭合折翼沿着第二弱化线附接到第二小袋,并且围绕第二弱化线折叠以覆在第二小袋之上。第二弱化线可与铰接部间隔开,并且第二闭合折翼可附接到第一闭合折翼。在该包装从闭合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时,第一闭合折翼和第二闭合折翼中的一者沿着第一弱化线和第二弱化线中的相应一者分离,使得当该包装处于打开位置时,第一闭合折翼和第二闭合折翼彼此附接,并且第一闭合折翼和第二闭合折翼中的一者从相邻的一个小袋拆离。
第一闭合折翼和第二闭合折翼中的至少一者可包括用于将闭合折翼彼此附接的装置。
该包装可有利地由单片材料或部分材料形成,诸如一卷柔性膜或一段纸板或其他此类材料。然而,多个材料部分也可用于形成该包装。该包装可与每个小袋中的一排或多排胶基糖条组合。食物产品周围可存在气密密封。
制造上述包装的方法包括:提供材料,诸如一卷柔性膜或一段纸板或其他此类材料,该材料具有第一纵向边缘和第二纵向边缘、纵向延伸的中心折叠区以及与第一纵向边缘相邻的纵向延伸的第一弱化线;在中心折叠区的两个相对侧上将食物产品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放置在该膜上;折叠柔性膜的第一纵向边缘,以覆在食物产品的第一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之上;折叠柔性膜的第二纵向边缘,以覆在食物产品的第二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之上;在该膜的上覆部分之间形成端部密封,以形成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围绕第一弱化线折叠柔性膜的第一纵向边缘,以覆在第一小袋之上;将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围绕铰接部朝向彼此折叠;将第一闭合折翼附接到第二小袋;以及,在必要时,将该包装分割。
该方法可包括在该材料中提供与第二纵向边缘相邻的纵向延伸的第二弱化线。该方法可包括将第一闭合折翼附接到该材料的位于第二弱化线与第二纵向边缘之间的部分。该方法可包括将食物产品气密地密封在该包装中。
打开上述包装的方法可包括,将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从闭合位置朝向打开位置移动,以沿着弱化线拆离闭合折翼。
在另一种形式中,食物包装包括被配置以容纳食物产品的小袋。该包装包括闭合折翼,该闭合折翼借由铰接部附接到小袋,并且能够围绕铰接部从闭合位置朝向打开位置移动,在处于所述闭合位置时,闭合折翼阻挡进入小袋的通路,在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第一闭合折翼拆离自第一小袋的一部分,以提供进入小袋的内部的通路。
在又一种形式中,提供具有至少两个侧边以及具有顶端和底端的包装。底端可具有这样一部分,围绕所述部分,侧边可从闭合位置枢转到打开位置,在所述闭合位置中,侧边大体彼此平行,在所述打开位置中,侧边未大体彼此平行,并且可任选地大体共面。该包装可包括位于侧边之间的可分离构件,诸如以上讨论的折翼,该可分离构件最初防止获取内容物,但其被构造成在从闭合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之后破裂,以允许取用内容物。可分离构件可任选地比起顶端更靠近底端。
在又一种形式中,包装包括后板;前板,其连接到后板以形成包装的底端;外壁,其连接到后板;闭合折翼,其可拆离地附接到前板并且邻近外壁折叠。后板、前板以及外壁界定了小袋,该小袋具有被配置用于容纳产品的内部。闭合折翼可响应于外壁和闭合折翼移动远离前板,而拆离自前板以提供进入小袋的内部的通路。
在一种形式中,闭合折翼借由粘合剂而选择性地附接到前板的相邻表面。
在另一种形式中,闭合折翼沿着闭合折翼与前板之间相交处的弱化线可拆离自前板。
在又一种形式中,闭合折翼与前板形成第一U形折叠件并且与外壁形成第二U形折叠件,所述第一U形折叠件和所述第二U形折叠件以相反的方向取向。
在一种形式中,包装包括后板;前板,其连接到后板以形成包装的底端;外壁,其铰接地连接到后板;以及闭合折翼,其可拆离地附接到前板并且密封到外壁。后板、前板以及外壁界定了小袋,该小袋具有被配置用于容纳产品的内部。闭合折翼可响应于外壁和闭合折翼移动远离前板,而拆离自前板以提供进入小袋的内部的通路。
在一种形式中,弱化线具有一对端部,并且其中一个端部比另一个端部距离铰接部更远。
打开该包装的方法包括:将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从闭合位置朝向打开位置移动,以沿着弱化线拆离闭合折翼,其中所述拆离在离铰接部更远的那一个端部引起。
在一种形式中,闭合折翼沿着闭合折翼与前板之间相交处的弱化线可拆离自前板;并且弱化线具有一对端部,并且其中一个端部比另一个端部距离该包装的底端更远。
上述包装可与每个小袋中的一堆胶基糖条组合。
在又一种形式中,包装包括围绕外铰接部和至少一个内连接折翼两者相对于彼此附接的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其中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中的每个被配置以容纳产品。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能够围绕铰接部从闭合位置朝向打开位置移动,在处于所述闭合位置时,内连接折翼阻挡进入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在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内连接折翼可破裂,以至少部分地相对于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中的一者拆离,以提供进入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中的至少一者的通路。
在一个方案中,内连接折翼被折叠而位于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中的一者之上。内连接折翼可沿着弱化线附接到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中的一者,并且利用粘合剂附接到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中的另一者。
在一种形式中,弱化线具有一对端部,并且其中一个端部比另一个端部距离铰接部更远。
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可围绕一内连接折翼对相对于彼此附接。其中一个内连接折翼可附接到第一小袋,另一个内连接折翼可附接到第二小袋,并且第一内连接折翼和第二内连接折翼可彼此附接。
在一种形式中,其中一个内连接折翼沿着第一弱化线附接到第一小袋,并且另一个内连接折翼沿着第二弱化线附接到第二小袋。所述内连接折翼对可采用粘合剂彼此附接。
在一种形式中,该包装被构造成使得: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中的每个包括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的外壁,二者的外壁围绕铰接部彼此附接,使得该包装可在打开位置与闭合位置之间移动;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中的每个包括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的内板,该内板附接到外壁并且位于相邻外壁的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之上;并且该包装的端密封部被定位在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中的每个的内板与外壁之间。
每个小袋可具有朝向铰接部的开口以提供进入产品的通路。至少一个小袋可包括用于进入该开口的装置。
在一个方案中,该包装由单片柔性膜形成。该包装可与每个小袋中的一排或一堆胶基糖条组合使用。在一种形式中,可由气密密封部围绕产品来密封该包装。
在一种形式中,该包装可包括用于在该包装从闭合位置初始移动到打开位置之后重新闭合该包装的装置。
在一种形式中,包装包括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每个小袋具有内板和外板以及弱化线,所述内板和外板密封在一起以界定被配置用于容纳产品的内部,所述弱化线在内板中形成以界定内闭合折翼,所述内闭合折翼沿着弱化线与内板可分离,以形成进入该内部的开口。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围绕外铰接部和内闭合折翼两者相对于彼此进行附接,并且能够围绕铰接部从闭合位置朝向打开位置移动,当处于所述闭合位置时,附接到内闭合折翼相应的内板的内闭合折翼阻挡进入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的通路,在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至少一个内闭合折翼沿着其相应弱化线拆离,以提供进入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中的相应一个小袋的通路。
在一种形式中,每条弱化线具有中间段,与该弱化线的端部相比,该中间段与铰接部间隔得更远。
每条弱化线可以是拱形的。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的外板可在铰接部处接合。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的外板可各自接合到界定铰接部的共用外覆盖件。
在一个方案中,破坏其中一条弱化线所需要的力小于分离内闭合折翼所需要的力。
在一个方案中,该包装还包括第三小袋,其具有内板和外板和弱化线,所述内板和外板密封在一起以界定被配置用于容纳产品的内部,所述弱化线形成在内板中以界定内闭合折翼,所述内闭合折翼沿着弱化线与内板可分离以形成进入第三小袋的内部的开口。第三小袋可围绕第二外铰接部相对于第二小袋进行附接,并且借由第三小袋的内闭合折翼相对于第一小袋进行附接。
第三小袋可围绕第二外铰接部从闭合位置朝向打开位置移动,在所述闭合位置中,附接到第一小袋的外板的第三小袋的内闭合折翼阻挡进入第三小袋内部,在所述打开位置中,第三小袋的内闭合折翼沿着弱化线分离。
在一个方案中,第三小袋沿着邻近第二外铰接部定位的弱化线与第二小袋可分离。
打开该包装的方法包括:将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从闭合位置朝向打开位置移动,以将第一小袋的闭合折翼与第一小袋的内板的其余部分分离,以提供进入第一小袋的内部的通路。该方法可包括:操纵该包装以将第二小袋的闭合折翼与第二小袋的内板的其余部分分离,使得可以进入第二小袋的内部。
在一种形式中,打开上述包装的方法包括:围绕外铰接部将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从闭合位置朝向打开位置移动,并且沿着第一小袋的弱化线将第一小袋的内闭合折翼与第一小袋的内板分离,而不沿着第二小袋的弱化线将附接到第二小袋的内板的第二小袋的内闭合折翼分离,使得第一小袋打开以提供进入第一小袋中的产品的通路,而第二小袋保持密封以限制进入第二小袋中的产品的通路。
该方法还可包括:在第一小袋从闭合位置朝向打开位置移动期间,在第一小袋的外板中形成第二铰接部,其中当第二铰接部形成时,第一小袋打开以提供进入第一小袋中的产品的通路,而第二小袋保持密封以限制进入第二小袋中的产品的通路。
该方法还可包括:将第一小袋的外板定位成使得第二铰接部比外铰接部离第二小袋的底端更近。
该方法还可包括:通过在远离外铰接部的方向上移动第一小袋的底端来移动第一小袋,从而沿着第二小袋的弱化线将第二小袋的内闭合折翼与第二小袋的内板分离,以打开第二小袋并提供进入第二小袋中的产品的通路。
在一个方案中,移动第一小袋还包括,在远离第二小袋的底端的方向上移动第一小袋的底端以增加该包装的长度,其中该包装的长度被定义为第一小袋的底端与第二小袋的底端之间沿着垂直于外铰接部的线的距离。
在一个方案中,移动第一小袋的底端包括:在远离第二小袋的底端的方向上移动第二铰接部。
在一个方案中,在远离第二小袋的底端的方向上移动第二铰接部包括:在远离第二小袋的底端的方向上,将第二铰接部移动到使得第二铰接部比外铰接部离第二小袋的底端更远的位置。
该方法还可包括:在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围绕外铰接部从闭合位置朝向打开位置移动期间,使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的内闭合折翼维持彼此附接的状态。该方法还可包括:将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的内闭合折翼定位成至少部分地阻塞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中的至少一者的开口,以限制产品移动出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中的至少一者。
在一个方案中,打开该包装的方法可包括:围绕外铰接部将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从闭合位置朝向打开位置移动,并且基本上同时沿着第一小袋的弱化线将第一小袋的内闭合折翼与第一小袋的内板分离,并沿着第二小袋的弱化线将附接到第二小袋的内板的第二小袋的内闭合折翼分离,使得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基本上同时打开,以提供进入第一小袋中的产品和第二小袋中的产品的通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包装包括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每个小袋具有内板和外板以及弱化线,所述内板和外板密封在一起以界定被配置用于容纳产品的内部,所述弱化线形成在内板中以界定内闭合折翼,所述内闭合折翼相对于相邻外铰接部发生附接,并且沿着弱化线与内板可分离以形成进入该内部的开口,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围绕外铰接部和内闭合折翼两者相对于彼此发生附接。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能够围绕铰接部从闭合位置朝向打开位置移动,在所述闭合位置中,附接到内闭合折翼相应的内板的内闭合折翼阻挡进入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在所述打开位置中,至少一个内闭合折翼沿着其相应弱化线分离,以提供进入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中的相应一个小袋的通路。第一小袋的内板包括第二铰接部,该第二铰接部在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从闭合位置朝向打开位置移动期间,允许第一小袋的内板的一部分围绕第二铰接部折叠。第二小袋的内板包括第三铰接部,该第三铰接部在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从闭合位置朝向打开位置移动期间,允许第二小袋的内板的一部分围绕第三铰接部折叠。第一小袋的位于第二铰接部与外铰接部之间的部分、第二小袋的位于第三铰接部与外铰接部之间的部分以及内闭合折翼部分界定了延伸跨过该包装的至少一部分的间隙。
在一个实施例中,包装包括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这两个小袋各自具有内板和外板以及弱化线,所述内板和外板界定被配置用于容纳产品的内部,所述弱化线形成在内板中以界定闭合折翼,所述闭合折翼沿着弱化线与内板可分离以形成通向该内部的开口。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围绕铰接部相对于彼此发生附接,并且能够围绕铰接部从闭合位置朝向打开位置移动,在所述闭合位置中,附接到闭合折翼相应的内板的闭合折翼阻挡进入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在所述打开位置中,至少一个闭合折翼沿着其相应弱化线分离,以提供经由该开口进入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中的相应一个小袋的通路。在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从闭合位置到打开位置的移动期间,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的开口朝向铰接部且朝向彼此。第一个闭合折翼可相对于铰接部移动并且阻塞第一小袋的开口的至少一部分,以限制在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以至少180度的旋转角度远离彼此从闭合位置到打开位置的移动期间,产品从第一小袋移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隔室柔性包装包括:第一密封隔室,其具有一体化闭合折翼;第二密封隔室,其借由第一铰接部连接到第一密封隔室,并且具有一体化闭合折翼;以及第三密封隔室,其借由第二铰接部连接到第二密封隔室,并且具有一体化闭合折翼。第一密封隔室设置在第二密封隔室与第三密封隔室之间。第三密封隔室的闭合折翼粘附到第一密封隔室,使得第三密封隔室围绕第二铰接部的移动会致使第三密封隔室的一体化闭合折翼打开,使得可以进入第三密封隔室的内部。第一密封隔室和第二密封隔室的一体化闭合折翼彼此粘附,使得第一密封隔室或第二密封隔室围绕第一铰接部远离第一密封隔室或第二密封隔室中的另一个的移动,会致使第一密封隔室和第二密封隔室的闭合折翼中的至少一个闭合折翼打开,使得可以进入第一密封隔室和第二密封隔室中的至少一者的内部。
在一个方案中,第三小袋沿着邻近第二铰接部定位的弱化线与第二小袋分离。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可沿着邻近第一铰接部定位的弱化线彼此分离。
在一个方案中,第一密封隔室的一体化闭合折翼、第二密封隔室的一体化闭合折翼以及第三密封隔室的一体化闭合折翼,可各自通过至少部分地沿着弱化线与其相应密封隔室分离来打开。
在一个方案中,包装包括第一小袋,该第一小袋具有第一内板和第一外板以及第一弱化线,所述第一内板和第一外板密封在一起以界定被配置用于容纳产品的内部,所述第一弱化线形成在第一内板中以界定第一内闭合折翼,所述第一内闭合折翼沿着第一弱化线与第一内板可分离。该包装还包括第二小袋,该第二小袋具有第二内板和第二外板以及第二弱化线,所述第二内板和第二外板密封在一起以界定被配置用于容纳产品的内部,所述第二弱化线形成在第二内板中以界定第二内闭合折翼,所述第二内闭合折翼沿着第二弱化线与第二内板可分离以形成进入第二小袋的内部的开口,第二内闭合折翼被构造成与第一内闭合折翼相比优先地沿着第二弱化线拆离自第二内板。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围绕铰接部以及第一内闭合折翼和第二内闭合折翼相对于彼此发生附接,并且具有闭合位置,在所述闭合位置中,附接到第一内闭合折翼和第二内闭合折翼相应的第一内板和第二内板的第一内闭合折翼和第二内闭合折翼限制进入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具有初始打开位置,在所述初始打开位置中,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彼此间隔开,并且与第一内闭合折翼相比,第二内闭合折翼优先地沿着第二弱化线与第二内板分离以提供第二小袋的通路,而第一内闭合折翼保持附接到第一内板并且限制对进入小袋的通路。
打开该包装的方法可包括:围绕铰接部将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在远离彼此的方向上从闭合位置朝向初始打开位置移动,以优先地沿着第二弱化线将第二小袋的第二内闭合折翼与第二小袋的第二内板分离,已提供对第二小袋的内部的通路。
打开该包装的方法可包括:围绕铰接部将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在远离彼此的方向上从闭合位置朝向打开位置移动,并且优先地沿着第二小袋的第二弱化线将第二小袋的第二内闭合折翼与第二内板分离,而不沿着第一小袋的第一弱化线将附接到第一小袋的第一内板的第一小袋的第一内闭合折翼分离,使得第二小袋打开以提供进入第二小袋中的产品的通路,而第一小袋保持密封以限制进入第一小袋中的产品的通路。
在一种形式中,包装包括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所述第一小袋和所述第二小袋借由铰接部接合在一起,并且具有闭合位置和初始打开位置以及后续打开位置,在所述闭合位置中,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朝向彼此并闭合,在所述初始打开位置中,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借由铰接部间隔开,第一小袋打开以提供通向其中的内容物的通路,并且第二小袋闭合以限制通向其中的内容物的通路,在所述后续打开位置中,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借由铰接部间隔开,并且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均打开以提供通向其中的内容物的通路。该包装还可包括用于在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从闭合位置到初始打开位置的移动期间,相比于第二小袋优先地打开第一小袋的装置。
在一个方案中,第一小袋包括第一弱化线,所述第一弱化线允许第一小袋通过沿着第一弱化线分离第一小袋的一部分来打开,并且第二小袋包括第二弱化线,所述第二弱化线允许第二小袋通过沿着第二弱化线分离第二小袋的一部分来打开。与第一弱化线的与用于优先打开第一小袋的装置相邻的部分相比,第一弱化线的中间部分可至少部分地围绕用于优先打开第一小袋的装置,并且在远离铰接部的向外方向上延伸。与第二弱化线的与第二弱化线的中间部分相邻的部分相比,第二弱化线的中间部分可至少部分地在朝向铰接部的向内方向上延伸。
在一种形式中,第二小袋还包括第三弱化线,该第三弱化线允许第二小袋沿着第三弱化线拆离自第一小袋。
在一种形式中,第二小袋包括第一侧边缘和与第一侧边缘相对的第二侧边缘,并且第三弱化线与第二小袋的第一侧边缘和第二侧边缘相交,并且在平行于铰接部的方向上在第一侧边缘与第二侧边缘之间延伸。
在一种形式中,该包装还包括第四弱化线和第五弱化线,所述第四弱化线和第五弱化线形成在第二小袋中,使得在该包装闭合时,第四弱化线和第五弱化线可部分地位于第三弱化线之上。
第二小袋可包括第一端密封部和与第一端密封部相对的第二端密封部,第四弱化线可延伸跨过第一端密封部,第五弱化线可延伸跨过第二端密封部,并且第三弱化线可延伸跨过第一端密封部和第二端密封部两者。
打开该包装的方法可包括沿着第三弱化线在第二小袋中引起撕裂,并且使第二小袋中的撕裂沿着第三弱化线扩展,以将第二小袋从第一小袋拆离。
该包装可包括包装完整性特征结构,所述包装完整性特征结构包括附接到第一小袋的第一外板的部分和第二小袋的第二外板的部分的条带。该条带可包括至少一个完整性弱化线,所述完整性弱化线被构造成使条带的部分可以响应于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朝向初始打开位置移动而沿着该至少一个完整性弱化线彼此分离。
在一种形式中,该包装可包括包装完整性特征结构,所述包装完整性特征结构包括粘合剂,该粘合剂相应地附接到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的第一内板和第二内板中的至少一者的一部分。该粘合剂可被构造成响应于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朝向初始打开位置移动而明显地变形。
在一种形式中,至少一个小袋包括第一隔室和与第一隔室分离的第二隔室,并且第一隔室和第二隔室可在隔室弱化线处接合。第一隔室和第二隔室可各自沿着隔室弱化线彼此分离并与包装分离。
第一内闭合折翼和第二内闭合折翼中的一者可包括至少两个拉动凸舌,所述拉动凸舌可拆离自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的第一内部板和第二内部板中的相应一者,以打开第一隔室和第二隔室中的相应一个隔室。
第一内闭合折翼和第二内闭合折翼中的一者可包括至少两个拉动凸舌,所述拉动凸舌包括闭合折翼弱化线,该闭合折翼弱化线允许该至少两个拉动凸舌沿着闭合折翼弱化线彼此可分离。
该包装还可包括第二小袋、第三小袋和第四小袋,所述第一小袋、第二小袋、第三小袋、第四小袋和第五小袋各自沿着相应弱化线彼此可分离。第一小袋、第二小袋、第三小袋、第四小袋和第五小袋可相对于彼此折叠并附接,从而形成手风琴构造。
该包装可包括翅片密封部。翅片密封部可将第一小袋的第一外板和第二小袋的第二外板接合起来。翅片密封部可将第一小袋的第一内板和第二小袋的第二内板接合起来。
在一种形式中,包装包括第一小袋,该第一小袋具有第一内板和第一外板和第一弱化线,所述第一内板和第一外板密封在一起以界定被配置以容纳第一产品的内部,所述第一弱化线形成在第一内板中以界定第一内闭合折翼,所述第一内闭合折翼沿着第一弱化线与第一内板可分离。该包装还包括第二小袋,该第二小袋具有第二内板和第二外板和第二弱化线,所述第二内板和第二外板密封在一起以界定被配置以容纳与第一产品不同的第二产品的内部,所述第二弱化线形成在第二内板和第二外板中以限定可移除部分,所述可移除部分沿着第二弱化线与第二内板和第二外板可分离,以形成进入第二小袋的内部的通路。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围绕铰接部和第一内闭合折翼两者相对于彼此发生附接,并且可分离部分具有闭合位置,在所述闭合位置中,第一小袋的第一内闭合折翼和第二小袋的可移除部分分别限制进入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该包装具有第一打开位置,在所述第一打开位置中,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彼此间隔开,并且第一内闭合折翼沿着第一弱化线与第一内板分离以提供进入第一小袋的通路,而可分离部分保持附接到第二小袋的第二内板和第二内板,使得第二小袋的通路受到限制。该包装具有第二打开位置,在所述第二打开位置中,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彼此间隔开,并且可分离部分沿着第二弱化线与第二内板和第二外板分离,以提供进入第二小袋的通路。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第一示例性包装的前透视图,该包装处于闭合位置并具有围绕铰接部折叠的两个小袋;
图2示出了围绕铰接部折叠到部分打开位置的图1包装的前透视图,其中内闭合折翼沿着弱化线完全附接到相邻小袋;
图3示出了处于进一步部分打开位置的图1包装的前透视图,其中闭合折翼沿着弱化线部分地拆离;
图4示出了处于打开位置的图1包装的透视图,其中闭合折翼沿着弱化线完全拆离;
图5示出了沿着图1包装的线5-5截取的截面图;
图6示出了示例性的一片材料的俯视平面图,该片材料可以是可用于形成图1包装的较大的一卷材料的一部分;
图7是图6的材料片材的俯视平面图,该材料片材之上放置有食物产品,并且内板朝向覆盖食物产品的密封位置移动;
图8是图7的材料卷材的俯视平面图,该材料卷材之上放置有食物产品,并且内板被折叠到覆盖食物产品的密封位置;
图9是图8的材料片材的俯视平面图,该材料片材之上放置有食物产品,并且内板密封以形成该食物产品的小袋,同时闭合折翼在密封包装之前折叠过来;
图10示出了用于从一卷膜制造图1包装的示例性过程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第二示例性包装的前透视图,该包装处于部分打开位置并且围绕铰接部折叠,其中两个内闭合折翼(代替前述附图中的一个闭合折翼)沿着其相应弱化线完全彼此附接,并附接至其相邻小袋;
图12示出了处于进一步部分打开位置的图11包装的前透视图,其中两个闭合折翼中的一个沿着其相应弱化线部分地拆离;
图13示出了处于打开位置的图11包装的透视图,其中两个闭合折翼中的一个沿着其相应弱化线完全拆离;
图14示出了沿着图11包装的线14-14截取的截面图;
图15示出了示例性的一片材料的俯视平面图,该片材料可以是可用于形成图11包装的较大的一卷材料的一部分;
图16示出了第三示例性包装的前透视图,该包装处于闭合位置,且具有围绕铰接部折叠的、比图1所示小袋更小的两个小袋,其中内闭合折翼沿着弱化线完全附接到相邻小袋;
图17示出了处于打开位置的图16包装的透视图,其中闭合折翼沿着弱化线完全拆离;
图18示出了第四示例性包装的前透视图,该包装处于闭合位置,且具有围绕铰接部折叠的两个小袋,其中端密封部形成拉动凸舌,并且内闭合折翼沿着弱化线完全附接到相邻小袋;
图19示出了处于打开位置的图18包装的透视图,其中闭合折翼沿着弱化线完全拆离;
图20示出了类似于前述附图的包装但具有单个闭合折翼的第三示例性包装的截面图,所述单个闭合折翼缺少弱化线,并且借由被配置以在打开期间发生破裂的密封部而不是沿着弱化线附接到相邻小袋;
图21示出了类似于前述附图的包装但具有一对闭合折翼的第四示例性包装的截面图,所述一对闭合折翼在没有弱化线的情况下各自附接到其相应小袋、逆着其相应小袋折叠,并且借由被配置以在打开期间发生破裂的密封部而不是沿着弱化线接合起来;
图22示出了类似于前述附图的包装但具有一对闭合折翼的第五示例性包装的截面图,所述一对闭合折翼借由弱化线各自附接到其相应小袋,同时彼此附接并且不逆着其相应小袋折叠;
图23示出了第六示例性包装的截面图,该包装类似于图1至图5的包装,但其中一个小袋的内板朝向铰接部区域延伸,并且可移除地附接到该其中一个小袋的外板的内部,以在包装打开并且闭合折翼分离之后选择性地阻挡进入该其中一个小袋的开口;
图24示出了第七示例性包装的截面图,该包装在一些方面类似于图1至图5的包装,但仅具有一个小袋,该小袋包括铰接式覆盖件和闭合折翼,该闭合折翼未折叠过来,并且借由被配置以在打开期间发生破裂的密封部而不是沿着弱化线附接到覆盖件;
图25示出了第八示例性包装的截面图,该包装类似于图24的包装,但具有附接到覆盖件的加强构件;
图26示出了第九示例性包装的截面图,该包装类似于图1至图5的包装,但具有铰接覆盖件而不是第二小袋;
图27示出了第十示例性包装的截面图,该包装类似于图1至图5的包装,但具有附接到两个小袋中每个小袋的外部的刚性外覆盖件;
图28示出了示例性的一片材料的俯视平面图,该片材料包括放置在其上的食物产品,以及位于每排食物产品之上的加强构件,并且该片材料可以是可用于形成另一示例性包装的较大的一卷材料的一部分;
图29示出了另一示例性的一片材料的俯视平面图,该片材料具有加强构件并且包括放置在其上的食物产品,并且该片材料可以是可用于形成另一示例性包装的较大的一卷材料的一部分;
图30示出了在制造类似于图11至图14所示包装的替代包装的示例性过程中,一些部件的截面端视图;
图31示出了第十一示例性包装的分解图,该包装具有刚性外覆盖件、一对膜片,以及食物产品,其中该刚性外覆盖件形成由铰接部间隔开的一对小袋的一部分,该一对膜片用于附接到相应的小袋的凸缘;
图32示出了处于闭合构造的图31包装的透视图;
图33示出了将图31包装从图32的闭合构造向打开构造移动的透视图,该移动过程是通过沿着弱化线发生破裂而进行的,该弱化线将闭合折翼接合到其中一个膜片;
图34示出了在已沿着弱化线将闭合折翼撕破之后处于打开构造的图31包装的透视图;
图35示出了沿图32的线35-35截取的图31包装的剖面图;
图36示出了第十二示例性包装的前透视图,该包装处于闭合位置并具有一个小袋和具有起褶闭合折翼;
图37示出了围绕铰接部移动到部分打开位置的图36包装的前透视图,其中闭合折翼沿着弱化线完全附接到前板;
图38示出了处于进一步部分打开位置的图36包装的前透视图,其中闭合折翼沿着弱化线部分地拆离;
图39示出了处于打开位置的图36包装的透视图,其中闭合折翼沿着弱化线完全拆离;
图40示出了沿着图36包装的线40-40截取的截面图;
图41示出了示例性的一片材料的俯视平面图,该片材料可以是可用于形成图36包装的较大的一卷材料的一部分;
图42示出了第十三示例性包装的截面图,该包装类似于图36至图41的包装,但其闭合折翼和外部折翼的附接方式不同于图40所示附接方式;
图43示出了示例性的一片材料的俯视平面图,该片材料可为较大的一卷材料的一部分,该较大的一卷材料可用于形成包括如图47和图48所示倾斜弱化线的第十五示例性包装;
图44示出了处于部分打开位置的第十五示例性包装的前透视图,其中闭合折翼沿着弱化线部分地拆离;
图45示出了处于打开位置的图44包装的透视图,其中闭合折翼沿着弱化线完全拆离;
图46示出了第十六示例性包装的前透视图,该包装处于闭合位置并具有细长小袋,该小袋相对于图16所示小袋而言更窄,并且围绕铰接部折叠,其中内闭合折翼沿着弱化线完全附接到其中一个小袋;
图47示出了处于打开位置的图46包装的透视图,其中闭合折翼沿着弱化线从其中一个小袋完全拆离;
图48示出了第十七示例性包装沿图51的线48-48截取的截面图,该包装处于闭合位置,并具有围绕铰接部折叠的两个小袋;
图49示出了示例性的一片材料的俯视平面图,该片材料可以是可用于形成图48包装的较大的一卷材料的一部分;
图50是图49的材料卷材的俯视平面图,该材料卷材之上放置有食物产品,并且内板被折叠到覆盖食物产品的密封位置;
图51示出了图48包装的前透视图,该包装处于闭合位置并且包括任选的带子;
图52示出了处于部分打开位置的图51包装的前透视图,其中闭合折翼仍然沿着弱化线完全附接;
图53示出了处于打开位置的图52包装的前透视图,其中两个闭合折翼都沿着弱化线完全拆离,并且彼此部分地附接,使用者可完全获取两个小袋中的食物产品;
图54示出了处于打开位置的图53包装的侧透视图,其中闭合折翼沿着弱化线完全拆离并且彼此部分地附接;
图55示出了第十八示例性包装的顶视图,该包装处于打开位置且具有附接到覆盖件的两个小袋,该覆盖件包括带有粘合剂的中心区域;
图56示出了处于闭合位置的图55包装的前透视图,其中小袋的闭合折翼的部分附接到覆盖件中心区域的粘合剂;
图57示出了处于部分打开位置的图56包装的前透视图,其中闭合折翼沿着弱化线部分地拆离并且彼此部分地附接;
图58示出了处于打开位置的图57包装的侧透视图,其中闭合折翼沿着弱化线完全拆离并且彼此部分地附接;
图59示出了类似于图51包装的第十九示例性包装的前透视图,该包装处于部分打开位置,其中一个闭合折翼沿着其相应弱化线完全拆离,并且还不能完全获取正被打开的小袋中的产品;
图60示出了图59包装的透视图,该包装处于部分打开位置并且打开程度比图59包装更大,其中一个闭合折翼沿着其相应弱化线完全拆离,同时可完全获取正被打开的小袋中的产品;
图61示出了与图60相同的视图,该包装的其中一个小袋被拉动远离另一小袋,并且包装被示出为处于部分打开位置,在该位置中,两个闭合折翼沿着其相应弱化线完全拆离,并且可完全获取其中一个小袋中的产品,但还不能完全获取另一个小袋中的产品;
图62示出了第二十示例性包装沿与图51的线48-48类似的线截取的截面图,该包装处于闭合位置,并具有围绕铰接部折叠的两个小袋;
图63示出了处于打开位置的图62包装的透视图,其中小袋的内板沿着弱化线彼此拆离,并且可完全获取每个小袋中的产品;
图64示出了第二十一示例性包装的前透视图,该包装处于闭合位置,且具有围绕第一铰接部折叠的两个小袋以及围绕第二铰接部折叠的第三小袋;
图65示出了示例性的一片材料的俯视平面图,该片材料之上放置有食物产品,并且可以是可用于形成图64包装的较大的一卷材料的一部分;
图66是图65的那片材料的俯视平面图,该片材料折叠起来以覆盖食物产品;
图67是图65的那片材料的俯视平面图,其中第一小袋的材料先被折叠在第二小袋的材料上方,再折叠第三小袋以覆在第一小袋之上;
图68示出了沿图64的线68-68截取的图64包装的截面图;
图69示出了处于部分打开位置的图68包装的前透视图,其中第三小袋的闭合折翼从其内板完全拆离,并且第三小袋中的食物产品被暴露于使用者,而第二小袋和第三小袋仍然闭合;
图70示出了处于完全打开位置的图68包装的前透视图,其中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的闭合折翼从其相应内板完全拆离,并且使用者可完全获取全部三个小袋中的食物产品;
图71示出了第二十二示例性包装的前透视图,该包装处于闭合位置且具有围绕第一铰接部折叠的两个小袋;
图72示出了沿线72-72截取的处于闭合位置的图71包装的截面图;
图73示出了示例性的一片材料的俯视平面图,该片材料可以是可用于形成图71包装的较大的一卷材料的一部分;
图74是图73的那卷材料的俯视平面图,其中内板折叠到覆盖食物产品的密封位置;
图75示出了处于部分打开位置的图71包装的前透视图,其中拉动凸舌沿着弱化线拆离,并且闭合折翼沿着弱化线完全附接;
图76示出了处于部分打开位置的图75包装的前透视图,其中包括拉动凸舌的闭合折翼沿着弱化线从其中一个小袋完全拆离,并且借由粘合剂附接到该其中一个小袋的另一闭合折翼,同时还不能完全获取正被打开的其中一个小袋中的产品;
图77示出了处于进一步部分打开位置的图76包装的透视图,其中包括拉动凸舌的闭合折翼沿着弱化线从其中一个小袋完全拆离,并且借由粘合剂附接到另一个小袋,同时可完全获取正被打开的其中一个小袋中的产品;
图78示出了使用者以拇指和食指抓住拉动凸舌以移动拉动凸舌,从而打开另一个小袋的闭合折翼;
图79是一卷材料的俯视平面图,该卷材料可以是较大的一卷材料的一部分,该较大的一卷材料可用于形成如图80所示的第二十三示例性包装,其中内板折叠到覆盖食物产品的密封位置;
图80示出了由图79所示的膜形成的包装,该包装处于打开位置,其中两个闭合折翼都拆离,并且两个小袋都打开以使得可以获取各个小袋中的食物产品;
图81示出了示例性的一片材料的俯视平面图,该片材料片材可以是较大的一卷材料的一部分,该较大的一卷材料可用于形成如图83至图84所示的第二十四示例性包装;
图82是形成包装的图81那卷材料的俯视平面图,其中内板折叠到覆盖食物产品的密封位置;
图83示出了处于部分打开位置的图82包装的透视图,在该位置中,其中一个小袋是空的,而另一个小袋仍然是满的并且由包括拉动凸舌的闭合折翼闭合,使用者抓住两个小袋并沿着弱化线将空小袋与闭合小袋分离;
图84示出了使用者以拇指和食指抓住容纳食物产品的闭合小袋的拉动凸舌并且部分地移动拉动凸舌,以打开小袋的闭合折翼从而获取小袋中食物产品;
图85示出了图1包装的前透视图,该包装包括任选的包装完整性特征结构;
图86示出了处于部分打开位置的图75包装的前透视图,其中拉动凸舌沿着弱化线拆离,并且任选的包装完整性特征结构发生变形;
图87示出了示例性的一片材料的俯视平面图,该一片材料可以是较大的一卷材料的一部分,该较大的一卷材料可用于形成如图88至图89所示的第二十五示例性包装;
图88示出了处于部分打开位置的图87包装的透视图,在该位置中,其中一个小袋打开并且另一个小袋仍然由包括拉动凸舌的闭合折翼闭合;
图89示出了使用者以拇指和食指抓住容纳食物产品的闭合小袋的拉动凸舌并且部分地移动拉动凸舌,以打开小袋的闭合折翼从而获取小袋中食物产品;
图90是一卷材料的俯视平面图,该卷材料折叠起来形成如图91至图92所示的第二十六示例性包装;
图91示出了处于部分打开位置的图91包装的透视图,在该位置中,其中一个小袋打开并且另一个小袋仍然由闭合折翼闭合;
图92示出了使用者以拇指和食指抓住容纳食物产品的闭合小袋的可移除部分,并且部分地移动可移除部分,以将可移除部分与闭合小袋分离,从而打开小袋并获取小袋中食物产品;
图93是一卷材料的俯视平面图,该卷材料包括一串五个根据图82的示例性包装,这些包装在机器方向上沿组装流水线向下移动;
图94是一卷材料的俯视平面图,该卷材料形成如图95所示的第二十七示例性包装;
图95示出了由图94所示的那片柔性材料形成的包装的侧视图,该包装折叠成手风琴形构造;
图96是一卷材料的俯视平面图,该卷材料形成如图97所示的第二十八示例性包装;
图97示出了由图96的那卷材料组装而成、并且以闭合位置示出的包装的截面图;
图98是一卷材料的俯视平面图,该卷材料形成如图99所示的第二十九示例性包装;并且
图99示出了由图98的那卷材料组装而成、并且以闭合位置示出的包装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所述的包装至少包括第一小袋,并且在许多实例中,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围绕铰接部彼此附接。小袋被构造成用于容纳产品,诸如食物产品。每个小袋可任选地具有朝向铰接部的开口以提供进入消费品的通路。包装还包括沿着弱化线可分离的一个或多个闭合折翼,和/或与铰接部间隔开的可破裂或可剥离密封部或粘合区域,从而为包装提供防动手脚特征结构。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或在一些实例中称为覆盖件)可围绕铰接部在远离彼此的方向上从闭合位置朝向打开位置移动,在该闭合位置中,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或第一小袋和覆盖件)至少部分地位于彼此之上,在打开位置中,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或第一小袋和覆盖件)彼此间隔开,并且闭合折翼拆离或以其他方式分离,以提供通过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如果存在)的开口进入消费品的通路。其中一个小袋或两个小袋可具有用于反复附接到另一个小袋的粘合区域,以使包装在密封部初次破裂且包装初次打开之后可以多次打开并重新闭合。与需要外包裹物、多片膜或纸板、复杂的切割线或刻划线、多条粘合条并具有复杂防动手脚特征结构的包装相比,本文所述的包装可有利地以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制成。
图1至图5中示出了第一示例性包装10。包装10包括在铰接部16处彼此附接的第一小袋12和第二小袋14,如图4所示。当包装10处于闭合位置时,第一小袋12和第二小袋14彼此紧靠,如图1所示。铰接部16允许包装10的第一小袋12和第二小袋14围绕铰接部16在彼此远离的方向上(由图2和图3中的指向箭头所示)从闭合位置朝向打开位置移动,在打开位置中,第一小袋12和第二小袋14彼此隔开,如图4所示。类似地,当包装10处于图4所示打开位置时,允许第一小袋12和第二小袋14围绕铰接部16朝向闭合位置移动,在闭合位置,第一小袋12和第二小袋14彼此紧靠,如图1所示。当包装10在闭合位置(图1)与打开位置(图4)之间移动时,包装10的小袋12和14的移动类似于书本的开合,这可在视觉上吸引消费者。
如图4所示,包装10的第一小袋12和第二小袋14具有中空内部,该中空内部被配置以容纳食物产品90例如胶基糖条。应当理解,每个小袋12,14中的胶基糖条的数量(即,七个)仅以举例形式示出,并且每个小袋12,14可容纳少于七个或多于七个胶基糖条,所述胶基糖条可单独包裹或不具有单独的包裹物。还应当理解,所示胶基糖条为示例性消费品,而其他消费品例如巧克力、糖果或非食物产品也可容纳在小袋12,14中。虽然在本文所述的示例性包装中,所示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分别被示出容纳有食物产品90,但应当理解,代替两个小袋都容纳有食物产品90的情况,本文所述包装中的任何一个包装可包括容纳一个或多个食物产品(例如,胶基糖条)的第一小袋,以及容纳一个或多个非食物产品(例如抽奖券和刮刮票、贴纸、贴纸纹身或各种其他奖品)的第二小袋。作为另外一种选择,两个小袋中的一个可以是空的。
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小袋12具有开口18,并且第二小袋14具有开口20,以提供进入消费品的通路。如图4所示,小袋12,14的开口18,20朝向铰接部16。虽然所示开口18,20被示出为暴露的,以使得例如可经由开口取出产品,但开口18,20中的一者或两者可任选地选择性地受到阻挡,如下文针对图23的替代包装所详细论述的。
第一小袋12包括外壁22和内板24。类似地,第二小袋14包括外壁26和内板28。小袋12的外壁22在铰接部16处附接到小袋14的外壁26,使得第一小袋12和第二小袋14的外壁22,26围绕铰接部16相对于彼此在打开位置与闭合位置之间移动。
小袋12的外壁22具有外表面34和内表面36,并且小袋14的外壁26具有外表面38和内表面40,如图5所示。类似地,小袋12的内板24具有外表面42和内表面44,并且小袋14的内板28具有外表面46和内表面48,如图5所示。小袋12,14被构造成使得内板24,28的内表面44,48分别朝向外壁22,26的内表面36,40。当包装10处于图5所示的闭合位置时,食物产品90容纳在小袋12,14中,并位于内板24,28的内表面44,48与外壁22,26的内表面36,40之间。
参见图4,小袋12具有顶边缘50、底边缘52以及侧边缘54,而小袋14具有顶边缘56、底边缘58以及侧边缘60。小袋12的外壁22和内板24在侧边缘54处相交并接合以形成小袋12的闭合底端。小袋14的外壁26和内板28在侧边缘60处相交并接合以形成小袋14的闭合底端。小袋12的内板24在接近顶边缘50和底边缘52的第一端密封部62和第二端密封部64处分别密封式地附接到小袋12的外壁22。类似地,小袋14的内板28在邻近顶边缘56和底边缘58的端密封部66,68处分别密封式地附接到外壁26。端密封部62,64,66和68可包括金属化层以促进端密封部62,64,66和68的形成。
如图5所示,第一小袋12的内板24包括第一内部连接或闭合折翼70,其允许包装10被密封,优选地被气密式密封。第一闭合折翼70沿着第一弱化线72附接到小袋12的内板24,如图2和图6所示。弱化线72可以是刻划线,其可通过激光烧蚀、模切、微磨等手段形成。虽然所示出的弱化线72是笔直的且平行于小袋12,14的侧边缘54、60,但弱化线72也可以不平行于侧边缘54、60,如参见图43至图45更详细描述的,并且可以是非线性的(例如,波形的或弓形的),如参见图49至图54更详细论述的,或者是不连续的线。虽然图2中所示的弱化线72和闭合折翼70从包装10的第一小袋12的顶边缘50延伸到底边缘52,但闭合折翼70和弱化线72所延伸跨越的距离可小于从顶边缘50到底边缘52的距离。
在此包装实施例中,第一闭合折翼70是由弱化线72界定的小袋12的内板24的延伸部。然而,如本文将针对替代包装实施例所述,在闭合折翼可以是该板的一部分的情况下,闭合折翼可能无法与该板明显区分或界定开来。因此,一般来讲,闭合折翼可仅为包装的另一部分的一部分,其可通过其与包装的另一部分的附接情况来识别,这在本文中将更详细论述。
虽然图5中所示的胶基糖条90在包装10处于闭合位置时未彼此紧靠,但应当理解,包装10并未按比例绘制,胶基糖条90可紧靠或者比图5中所示更靠近彼此。另外,为了清楚起见,胶基糖条90在图5中并未以截面示出。此外,虽然在图1至图5中已将包装10示为具有可拆离地附接到小袋12的内板24的仅一个闭合折翼70,但包装10可包括可拆离地附接到小袋14的内板28的第二闭合折翼,如下文参见图11至图15更详细地论述的那样。
当包装10处于闭合位置时,小袋12和14彼此紧靠,如图1所示,并且闭合折翼70围绕弱化线72折叠以位于小袋12的内板24的外表面42之上,如图5所示。当包装10处于闭合位置时,闭合折翼70阻挡进入小袋12,14的开口18,20。虽然为了清楚起见,在图5中将闭合折翼70示为与小袋12的内板24的外表面42间隔开,但在包装10处于闭合位置时,闭合折翼70可紧靠内板24的外表面42。类似地,虽然为了清楚起见,在图5中将内板24,28的外表面42,46示为彼此间隔开,但在包装10处于闭合位置时,小袋12,14的内板24,28的外表面42,46彼此紧靠。
在包装10处于图5所示的闭合位置时,闭合折翼70借由粘合剂74附接到小袋14的内板28的外表面46。对粘合剂74进行选择,以使闭合折翼70不可拆离地附接到小袋14的内板28。为了本公开的目的,″不可拆离″是指不旨在被拆离的附接。虽然所示出的闭合折翼70借由粘合剂74附接到内板28,但闭合折翼70可借由其他合适手段例如热密封、焊接、紫外线固化、层压等附接到内板28的外表面46。
当包装10在由图2和图3中的指向箭头所示的方向上从图1的闭合位置朝向图4的打开位置移动时,小袋12和14围绕铰接部16彼此相离地移动,从而以类似书本打开的方式打开包装10,这可在视觉上吸引消费者。在打开包装10的过程中,小袋12,14彼此相离地移动到一处位置,在该位置处,消费者所施加的打开力和张力引起弱化线72的撕裂,并且致使闭合折翼70通过撕裂方式沿着弱化线72与小袋12的内板24分离,如图3所示。因此,闭合翼片70给消费者提供了包装10打开程度的视觉指示。另外,由于消费者在闭合折翼70沿着弱化线72拆离期间会感受到一些阻力,闭合折翼70可在初始打开包装10的过程中给消费者提供触觉和潜在的听觉响应。
在闭合折翼70沿着弱化线72从第一小袋12的内板24拆离之后,闭合折翼70不再将小袋12和14保持在一起,使得小袋12和14可以进一步彼此相离地移动到图4所示的打开位置。当包装10处于图4所示的打开位置时,闭合折翼70保持附接到小袋14的内板28,但不再密封包装10或阻挡进入小袋12,14的开口18,20。相反,如图4所示,这允许消费者将部分食物产品90经由开口18和20从小袋12和14中取出。因此,闭合折翼70为包装10提供了保鲜密封和/或防动手脚特征结构,使得闭合折翼70的缺失或部分拆离将在视觉上向消费者指示包装10先前已被打开或动过手脚。
图85示出了根据一种形式的任选的附加防动手脚或包装完整性特征结构,其可与包装10或本文所述的任何其他包装一起使用。如图85所示,包装完整性特征结构呈条带97的形式,该条带包括穿孔97a和97b。包装完整性条带97自身可以是有粘合性的,或者可借由粘合剂附接到包装10的第一小袋12和第二小袋14。穿孔97a,97b可以呈可由激光烧蚀、微磨等手段形成的弱化线(诸如刻划线等)的形式。包装完整性条带97可附接到第一小袋12和第二小袋14的一部分,如图85所示。
当条带97和穿孔97a,97b如图85所示是完整无损的时,消费者可在视觉上认识到包装10此前并未打开。当包装10最初由消费者打开时,响应于消费者施加的力而产生的如图2所示的第一小袋12和第二小袋14彼此相离地移动,在包装完整性带的弱化线97a和/或97b中引起一处或多处撕裂,并使这些撕裂扩展开来,从而使得包装完整性条带97的各部分彼此分离,并允许包装朝向图3和图4的打开位置移动。因此,包装完整性条带97为包装10提供了防动手脚特征结构,使得包装完整性条带97的缺失或部分拆离将在视觉上向消费者指示包装10先前已被打开或动过手脚。
图86示出了根据一种形式的另一任选的附加防动手脚或包装完整性特征结构,其可与包装3000或本文所述的任何其他包装一起使用。如图86所示,该包装完整性特征结构呈热密封材料3097的形式,其在包装3000打开之后可变形和/或可被破坏。更具体地讲,该包装完整性特征结构可包括(例如,通过热密封形成的)粘合剂材料3097,其沿着包装3000的端密封部3062,3064,3066和3068定位。
虽然在图86中将粘合剂材料3097示为沿着包装3000的端密封部3062,3064,3066和3068的整个区域定位,但应当理解,粘合剂材料3097可覆盖包装3000的端密封部3062,3064,3066和3068中的两者或更多者的仅一部分并沿其延伸。如图86所示,当包装被消费者打开时,第一小袋3012和第二小袋3014在由箭头所指示的方向上彼此相离地移动,致使相对部分3097a和3097b以及3097c和3097d彼此分离并变形,在视觉上向消费者指示包装3000先前已被打开或动过手脚。
为了使包装10可以在第一次打开之后重新闭合,小袋12的内板24的外表面42包括任选的粘合区域76,如图4和图5所示。期望将包装10从图4的打开位置重新闭合到图1的闭合位置的消费者,可将小袋12,14围绕铰接部16彼此相向移动,使得粘合区域76接触并粘合到内板28的外表面46。消费者可例如通过捏合外壁22和26来施加一些力,以确保粘合区域76牢固地附接到内板28的外表面46。当包装10重新闭合时,食物产品90容纳在小袋12,14中,并被限制为无法从包装10掉落。虽然已在图4中将粘合区域76示为单个圆形区域,但粘合区域76可具有任何其他形状或尺寸,并且可包括多个粘合区域,从而允许小袋12,14的内板24,28相互间可反复拆离地附接。粘合区域76可以是能让包装10进行多次打开和重新闭合的一个或多个胶点、压敏粘合剂、粘合带或条、尼龙搭扣、拉链等的形式。任选地,包装10可不具备粘合区域76或任何其他形式的重新闭合。
参见图6至图10描述了制造包装10的一个示例性方法。图10中通过示出用以制造包装10的柔性材料100的取向和操纵,而未示出伴随的装配线机械,来大致描绘了该制造方法。柔性材料100可从进料辊101展开,并作为卷材在由如图10所示的指向箭头所指示的机器方向上进给。应当理解,该膜和胶基糖可在固定板、移动传送机等的顶部上进给。
包装10可由单片或单卷柔性材料100制成。柔性材料100可以是由一种或多种聚合物、层合物、金属化聚合物、纸张等制成的膜。为了清楚地示出该方法,图6至图9中描绘了可用以制造单个包装10的图10柔性膜100的一部分。图6中描绘的示例性单片柔性膜100具有前边缘108、后边缘106、第一纵向侧边缘104、第二纵向侧边缘102以及朝上的表面110。应当理解,可制造单片实用材料以便接合多个部件。
随着柔性膜在由图10中指向箭头所示的机器方向上移动,该膜具有中心折叠区112,在该区域的柔性膜100中可形成折痕线或折叠线。第二折痕线或折叠线114可随后在中心折叠区112的一侧上形成,并且第三折痕线或折叠线116可随后在中心折叠区112的相对侧上形成,如图6所示。虽然已在图6中将中心折叠区112以及第二折痕线114和第三折痕线118示为直线,但应当理解,中心折叠区112、第二折痕线114以及第三折痕线116中的一者或多者可以是非线性的,或者是柔性膜100的一个区域而不是呈单根线条的形式。
可在柔性膜100在机器方向上从进料辊101展开之前或之后,在柔性膜100中制出折痕线112,114和116。在先在柔性膜100中形成折痕线112,114和116,再将柔性膜100折叠的方案中,此类折痕线可例如通过合适的辊、激光等手段制成。例如,任选地,可以不在柔性膜100中制出折痕线112,114和116,并且柔性膜100可在不具有折痕线112,114和116的情况下折叠。第一折痕线或中心折叠区112对应于包装10的铰接部16,第二折痕线114对应于包装10的侧边缘54,并且第三折痕线116对应于包装10的侧边缘60,如可在例如图4和图6中看到的那样。
在柔性膜100中制出第一折痕线112、第二折痕线114以及第三折痕线116之前或之后,在柔性膜100的第二折痕线114与第一纵向边缘104之间形成弱化线118,如图6所示。可使用例如激光烧蚀、模切、微磨或其他合适手段在柔性膜100中形成弱化线118。柔性膜100中的弱化线118对应于包装10的弱化线72。
在邻近后边缘106之处,柔性膜100包括密封边界119,而在邻近前边缘108之处,柔性膜100包括密封边界120,其中在密封边界119处将形成包装10的端密封部62和66,而在密封边界120处将形成包装10的端密封部64和68。在柔性膜100的下侧上、与朝上的表面110相对、并且在密封边界119,120下方,柔性膜100包括金属化区域122,124,如图8所示。金属化区域122,124可有利于密封边界119,120的热密封,从而形成包装10的端密封部62,64,66和68。因为金属化区域122和124位于柔性膜100中与朝上的表面110相对的下侧上,所以金属化区域122和124的边缘123,125与密封边界119,120的边缘重合,并且在图6中用虚线示出。金属化区域122,124可包括例如箔或另一反射材料。任选地,柔性膜100可不具备金属化区域122,124,在这种情况下,此类区域可对应于密封区。
参见图8,柔性膜100在位于第一弱化线118与第一纵向边缘104之间的区域126对应于包装10的闭合折翼70。位于柔性膜100中第一弱化线118与第二折痕线114之间的区域128对应于包装10的第一小袋12的内板24。位于柔性膜100的第二折痕线114与中心折叠区或第一折痕线112之间的区域130对应于包装10的第一小袋12的外壁22。位于柔性膜100的中心折叠区或第一折痕线112与第三折痕线116之间的区域132对应于包装10的第二小袋14的外壁26。最后,位于柔性膜100的第三折痕线116与第二纵向边缘102之间的区域134对应于包装10的第二小袋14的内板28。
随着柔性膜100在机器方向上移动,食物产品90被放置到柔性膜100的朝上的表面110上,如图7和图10所示。可在将食物产品90放置在柔性膜100上之前或之后,在柔性膜100中制出图7和10中所示的折痕线112,114,116和弱化线118。
虽然已在图7中将食物产品90以胶基糖条形式示出,但除了胶基糖条之外的食物产品例如糖果、巧克力等也可代替胶基糖条而与柔性膜100联合使用。在一种方案中,待包裹在包装10中的非食物产品可与柔性膜100联合使用。任选地,食物产品90可例如借由粘合剂材料、粘合带等可移除地附接到柔性膜100中朝上的表面110。将食物产品90可移除地附接到柔性膜100中朝上的表面110,可阻止食物产品90不期望地从包装10掉落或在包装10内移位。可包装的食物产品的其他实例包括粉末饮料、饼干(包括迷你曲奇饼)、巧克力棒或巧克力片、威化、未包装或散装胶基糖、锭剂、棒状食物产品等。可将不同但互补的物品置于同一包装的不同侧或不同隔室上,诸如包装火腿或其他肉制品的隔室与包装奶酪产品或酸奶和格兰诺拉麦片的隔室不同,这些物品可具有不同的水活度,因此将其在食用之前进行分开对其会有益处。内容物还包括一个隔室中的可食用物品,以及另一个隔室中的不可食用物品(诸如奖品、玩具或游戏物件)。内容物的又一个实例包括用于药物用途的那些内容物,诸如药物或维生素。其他物品可包括咖啡(包括咖啡豆)和咖啡添加剂,诸如奶油粉、糖或其他甜味剂。
在如图7所示的将食物产品90放置在柔性膜100的朝上的表面110上的情况下,将柔性膜100的相对纵向边缘102,104向内折叠,并朝向彼此且朝向中心折叠区112移动,以便覆盖在部分食物产品90和部分柔性膜100之上,如图8和10中所描绘的那样。如图8和图10所示,柔性膜100的第一纵向边缘104和第二纵向边缘102被定位成使得,第一纵向边缘104覆在中心折叠区112之上并且柔性膜100的部分覆盖食物产品90,而第二纵向边缘102与第一纵向边缘104和中心折叠区112间隔开,使得食物产品90的一部分暴露在外,如图8和图10所示。
在该方法的一个替代形式中,在如图8至图10所示折叠柔性膜100之前,可添加如图28所示的加强构件80,82,以给即将形成的包装提供额外结构支撑。具体地讲,在如图7所示的食物产品90放置在柔性膜100上的情况下,加强构件80和82可设置在食物产品90的顶部上而不附接到柔性膜100的朝上的表面110,或者加强构件80和82的端部83,85和87,89借由合适的粘合剂附接到柔性膜100的朝上的表面110。
随着具有加强构件80和82的柔性膜100大体如图8至图10所示那样折叠以形成最终包装,该最终包装类似于包装10,但不同之处在于其包括加强构件80和82,这可增强最终包装的结构完整性,并且可限制食物产品90在包装内移位。加强构件80和82可由多种材料例如纸板、塑料等形成。
在所述方法的另一个替代形式中,在如图8至图10所示折叠柔性膜100之前,可添加如图29所示的替代加强构件84,以给即将形成的包装提供额外结构支撑。具体地讲,不是如图7所示将食物产品90放置在区域130和132上,而是将食物产品90放置在柔性膜100的区域132中,并且将加强构件84简单地进行放置而不附接于柔性膜100的区域130中朝上的表面110上,或者借由合适的粘合剂附接到柔性膜100的朝上的表面110。
在具有加强构件84的柔性膜100大致如图8至图10所示那样折叠以形成最终包装时,该最终包装类似于包装10,但不同之处在于其中一个小袋包括加强构件84,这可增强最终包装的结构完整性。类似于加强构件80和82,加强构件84可由多种材料例如纸板、塑料等形成。
应当理解,在如图8所示的那样折叠柔性膜100时,柔性膜100的第一纵向边缘104不一定要位于第一折痕线112之上。另外,应当理解,图6至图9中的尺寸仅仅是示例性的且未必按比例绘制,并且柔性膜100可用于制造具有各种形状和尺寸的柔性包装。此类包装的实例在图16至图19中示出并且将在下文进行讨论。
在如图8和图10所示将柔性膜100的第一纵向边缘104和第二纵向边缘102向内折叠时,通过例如热密封将柔性膜100中位于金属化层122,124之下的密封边界119,120(见图6和7)密封在一起,从而形成第一小袋12和第二小袋14。可使用粘合剂材料、层压、粘结、焊接、紫外线固化或熔融这些手段代替热密封。随后,围绕弱化线118将柔性膜100中包括第一纵向边缘104的区域126朝向第二折痕线114折叠,以覆盖在柔性膜100的区域128的一部分之上,并且暴露出区域126的朝上的表面127,从而暴露更多食物产品90,如图9和图10所示。
为了给包装10提供可重新闭合的特征结构,可将粘合剂材料施加到柔性膜100的区域128,以便形成粘合区域136。虽然已在图9中将粘合区域136示为被施加在柔性膜100中将形成包装10的第一小袋12的一部分的区域128上,但除此之外或作为另一种选择,粘合区域136可被施加到将形成包装10的第二小袋14的一部分的区域134。应当理解,虽然已在图9和10中将粘合区域136示为一个圆形区域,但粘合区域136可以呈正方形条或矩形条的形式,或者可以呈若干间隔开的粘合区域的形式,这些粘合区域在柔性膜100的区域128和区域134彼此紧靠时,将区域128可拆离地附接到区域134。
在如图9和图10所示的那样折叠柔性膜100的区域126之后,将一种或多种粘合剂材料施加到柔性膜100的区域126的朝上的表面127的全部或一部分。选择该粘合剂材料,使得当柔性膜100的区域126的朝上的表面127附接到柔性膜100的相对部分(例如区域134的一部分)时,形成不可拆离的附接。在将柔性膜100折叠成图10中所示的其最终构造时,代替将粘合剂材料施加到朝上的表面127这一做法,可将粘合剂材料施加到区域134中面对着朝上的表面127的那部分。
在将粘合剂材料施加到柔性膜100的区域126的朝上的表面127之后,再折叠柔性膜100,使得第二折痕线114和第三折痕线116朝向第一折痕线112并朝向彼此移动,从而使得区域126的朝上的表面127上的粘合剂材料粘合到柔性膜100的区域134的相对部分,以将食物产品90密封在柔性膜100中。应当理解,代替将粘合剂施加到区域126的朝上的表面127,并随后将朝上的表面127附接到柔性膜100的区域134以形成基于粘合剂的密封这一做法,或代替将前述两个操作顺序对调的做法,可将朝上的表面127与柔性膜100的区域134的相对部分接触,并对其进行热密封、焊接、粘结、熔融、紫外线固化或层压,以将食物产品90密封在柔性膜100中。
最后,将包装10与柔性膜100的其余部分分割,如图10所示。例如,诸如切割钳的切割装置可切穿柔性膜100制造出一个或多个切口,以将将单个包装10分割,如图10所示。上述方法有利地使得可以容易地由单片柔性膜100形成上述包装10。
图11至图14中示出了根据另一形式的包装200。不同于包括一个闭合折翼70的包装10,包装200包括两个闭合折翼270和271。包装200的第一闭合折翼270沿着第一弱化线272附接到第一小袋212的内板224,并且包装200的第二闭合折翼270沿着第二弱化线273附接到第二小袋214的内板228,如图11和图14所示。当包装200处于闭合位置时,小袋212和214彼此紧靠,并且闭合折翼270和271围绕其相应弱化线272和273折叠,以分别位于在小袋212和214的内板224和228的外表面242和246之上,如图14所示。
当包装200处于图14所示的闭合位置时,闭合折翼270和271借由粘合剂274彼此附接,该粘合剂被选择来形成闭合折翼270和271彼此之间的不可拆附接。应当理解,闭合折翼270和271可通过其他合适手段例如热密封、焊接、紫外线固化、层压等彼此附接。当闭合折翼270和271在包装200处于闭合位置的情况下彼此附接时,闭合折翼270和271阻挡进入小袋212,214的开口218,220。
类似于包装10,当包装200在由图11和图12中的指向箭头所示的方向上从图14的闭合位置朝向图13的打开位置移动时,小袋212和214围绕铰接部216彼此相离地移动,从而以类似书本打开的方式打开包装10,这可在视觉上吸引消费者。在打开包装200的过程中,小袋212,214彼此相离地移动到一处位置,在该位置处,消费者施加的打开力引起弱化线272和273中的一者或两者的撕裂。在图12所示的形式中,已将包装200示为其闭合折翼270沿着弱化线272与第一小袋212的内板224分离。
应当理解,取决于包装200的取向和消费者施加的打开力,闭合折翼270可保持附接到内板224,而闭合折翼271可沿着弱化线273与第二小袋214的内板228分离。作为另外一种选择,闭合折翼270和271都可沿着其相应弱化线272和273与其相应的第一小袋212和第二小袋214的内板224和228分离。在闭合折翼270沿着弱化线272从第一小袋212的内板224完全拆离之后,闭合折翼270不再将小袋212和214保持在一起,从而使得小袋212和214可以进一步彼此相离地移动到图13所示的打开位置。
当包装200处于图13所示的打开位置时,第一闭合折翼270保持附接到第二闭合折翼271,但不再密封包装200或阻挡进入小袋212,214的开口218,220。相反,如图13所示,这允许消费者将部分食物产品90经由开口218和220从小袋212和214中取出。类似于包装10的闭合折翼70,包装200的闭合折翼270和271为包装200提供了保鲜密封和/或防动手脚特征结构,使得闭合折翼270,271中一者或两者的缺失或部分拆离将在视觉上向消费者指示包装2100先前已被打开或动了手脚。
包装200另外与图1至图9的包装10类似之处在于它是由具有闭合底端254和260的两个小袋212和214形成的。包装200的小袋212,214所具有的端密封部262,264,266和268类似于包装10的端密封部62,64,66和68,如图13所示。为了便于参考,在图11至图15中,已经用类似的参考数字来表示与包装10的各方面相类似的包装200的各方面,但以″2″开头。
包装200可通过基本上类似于图6至图10所示方法的方法形成。由于包装200包括两个闭合折翼270,271而不是像包装10那样包括一个闭合折翼70,因此制造包装200的方法与制造包装10的方法有所不同,不同之处至少在于,在用于制成包装200的柔性膜300中形成了第二闭合折翼。
具体地讲,除了在柔性膜300中在柔性膜300的第二折痕线314与第一纵向边缘304之间形成第一弱化线318之外,在柔性膜300中还在柔性膜300的第三折痕线316与第二纵向边缘302之间形成第一弱化线319,如图15所示。弱化线318,319的形成方式与弱化线118在柔性膜100中的形成方式基本上相同。柔性膜300中的弱化线318对应于包装200的弱化线272,而弱化线319对应于包装200的弱化线273。柔性膜300中位于第一弱化线318与第一纵向边缘304之间的区域326对应于包装200的闭合折翼270,而柔性膜300中位于第二弱化线319与第二纵向边缘302之间的区域329对应于包装200的闭合折翼271。
随着柔性膜300在机器方向上移动,以类似于图7和图10所示方式的方式将食物产品90放置到柔性膜300的朝上的表面310上。随后将柔性膜300的相对纵向边缘302,304向内折叠,并朝向彼此且朝向中心折叠区312移动,以覆盖在部分食物产品90和部分柔性膜300之上,基本如图8和图10所示。之后,以类似于针对包装10所描述的方式将柔性膜300的密封边界319,320密封在一起。随后,围绕第一弱化线318将柔性膜300中包括第一纵向边缘304的区域326朝向第二折痕线314折叠,以覆盖在柔性膜300的区域328的一部分之上,并且暴露出区域326的朝上的表面,如图9中大体示出的并且针对柔性膜100的区域126的折叠过程所描述的那样。类似地,围绕第二弱化线319将柔性膜300中包括纵向边缘302的区域329朝向第三折痕线316折叠,以覆盖在柔性膜300的区域332的一部分之上,并且暴露出区域329的朝上的表面。
在如以上所述将区域326和329围绕其相应弱化线318和319进行折叠之后,再将一种或多种粘合剂材料施加到区域326和329中的一者或两者的朝上的表面的全部或一部分。随后,折叠柔性膜300,使得第二折痕线314和第三折痕线316朝向第一折痕线312且朝向彼此移动,从而使得区域126和129的朝上的表面彼此粘合,以将食物产品90密封在柔性膜300中。最后,以类似于图10所示的方式将包装200与柔性膜300的其余部分分割。
图30示出了可用于制造包装200的一些示例性机械。此类机械可包括其上可放置食物产品90的传送机表面91和93。这两个传送机表面相对于彼此成角度并分开,使得柔性膜300包封住食物产品90,并且呈现如图30所示的大体三角形取向。随着柔性膜300在驱动轮93和95上进给,柔性膜300中将分别对应于包装200的闭合折翼270和271的部分326和329发生折叠并且彼此附接,在一个形式中,借由热密封部274以不可拆离的形式彼此附接,如图30中所示。
图16和图17中示出了根据另一形式的包装400。包装400具有与包装10不同的形状。具体地讲,包装10大致是矩形的,而包装400大致是正方形的。另外,与包装10相比,包装400具有更小的用于容纳食物产品90的尺寸和容量。具体地讲,由边缘450到边缘452的距离所度量的包装400的长度,是由边缘50到边缘52的距离所度量的包装10的长度的大约一半,或小于一半。至少因为该原因,包装400具有更小的用于容纳食物产品90的容量,如以下事实所证明:示例性包装10在小袋12,14中分别容纳七个胶基糖条,而示例性包装400在小袋412,414中分别容纳两个胶基糖条。
包装400另外与图1至图9的包装10类似之处在于它是由具有闭合底端454和460的两个小袋412和414形成的。为了便于参考,在图16至图17中,已经用类似的参考数字来表示与包装10的各方面相类似的包装400的各方面,但以″4″开头。包装400的小袋412,414所具有的端密封部462,464,466和468类似于端密封部62,64,66和68,如图17所示。包装400的密封方式与图1至图9的包装10类似之处在于,当包装400处于闭合位置时,闭合折翼470附接到两个小袋412和414。
包装400的打开方式与图1至图9的包装10类似之处在于闭合折翼470沿着弱化线从小袋412拆离并且保持附接到小袋414,如图17所示。包装400还具有重新闭合特征结构,这在于小袋412包括类似于包装10的粘合区域76的粘合区域476。包装400可通过基本上类似于图6至图10所示方法的方法形成。包装400可以被形成为具有不同于图16和17所示的尺寸和/或特征结构的尺寸和/或特征结构。例如,包装400可任选地具有大于或小于包装10的长度,并且可任选地具有类似于图11至图14的包装200的两个闭合折翼。
图18和图19中示出了根据另一形式的包装500。包装500具有端密封部562,564,566和568,这些端密封部的形状不同于包装10的端密封部62,64,66和68。具体地讲,包装10的端密封部62,64,66和68大体是直的,而包装500的端密封部562,564,566和568呈一个或多个波的形式,从而形成了波浪起伏的形状,如图18和图19所示。另外,相对端密封部562和566以及相对端密封部564和568具有不同形状,使得在包装闭合时,端密封部566和568的部分分别从端密封部562和564下方突伸出来,从而形成拉动凸舌563和565,如图18和图19所示。拉动凸舌563和565可便于消费者打开包装500。
包装500另外与图1至图5的包装10相似之处在于它是由具有闭合底端554和560的两个小袋512和514形成的。为了便于参考,在图18至图19中,已经用类似的参考数字来表示与包装10的各方面相类似的包装500的各方面,但以″5″开头。包装500的小袋512,514所具有的端密封部562,564,566和568类似于端密封部62,64,66和68,如图19所示。包装500的密封方式与图1至图5的包装10类似之处在于,当包装500处于闭合位置时,闭合折翼570附接到两个小袋512和514。包装500的打开方式与图1至图5的包装10类似之处在于闭合折翼570沿着弱化线从小袋512拆离并且保持附接到小袋514,如图19所示。包装500还具有重新闭合特征结构,这在于小袋512包括类似于包装10的粘合区域76的粘合区域576。
包装500可通过基本上类似于图6至图10所示方法的方法形成。应当理解,可将图18和图19的包装500制造成更大或更小的尺寸,使得每个小袋512,514可容纳1、2、3、4、5、6、7或8个或更多个胶基糖条。包装500可任选地具有与图11至图14的包装200的闭合折翼270,271相类似的两个闭合折翼。
图20中示出了根据另一形式的包装600。包装600类似于图1至图9的包装10,同时具有下文强调的某些不同之处。为了便于参考,已经用类似的参考数字来表示与包装10的各方面相类似的包装600的各方面,但以″6″开头。虽然以截面示出,但应当理解,包装600具有与上述包装相同的大体构造,同时具有下文强调的不同之处。
图20的包装600与图5的包装10不同之处在于包装600的闭合折翼670比包装10的闭合折翼70短,但闭合折翼670的长度也可以是除了所示长度以外的其他长度。另外,图5的包装10的闭合折翼70包括弱化线72,以使闭合折翼70可以与内板24分离,而图20的包装600的闭合折翼670不包括这种弱化线。此外,图5的闭合折翼70借由优选地呈热封胶形式的粘合剂74附接到板28的外表面46,而图20的闭合折翼670借由可剥离密封部674(诸如冷密封部或压敏粘合剂)附接到板628的外表面646。
在打开包装600的过程中,小袋612,614在围绕铰接部枢转时彼此相离地移动到一处位置,在该位置处,消费者所施加的打开力将可剥离密封部674剥离或破坏,从而将闭合折翼670与小袋612的内板624分离,使得闭合折翼670不再密封包装600或者阻挡进入小袋612,614的开口618,620。这允许消费者将部分食物产品90经由开口618和620从小袋612和614中取出。
图21中示出了根据另一形式的包装700。图21的包装700类似于图14的包装200,同时具有下述不同之处。为了便于参考,已经用类似的参考数字来表示与包装200的各方面相类似的包装700的各方面,但以″7″开头。虽然以截面示出,但应当理解,包装700具有与上述包装相同的大体构造,同时具有下文强调的不同之处。
图21的包装700与图14的包装200不同之处在于图21的闭合折翼770和771比图14的闭合折翼270和271更短,但其他长度也可以是适合的。仅以举例的方式,图21的闭合折翼770与图20的闭合折翼670的尺寸完全相同。另外,图21的包装700的闭合折翼770和771不包括与图14中允许包装200的闭合折翼270和271与内板224和228分离的弱化线272和273相类似的弱化线。此外,图14的闭合折翼270借由优选地呈热封胶形式的粘合剂274附接到板228的外表面246,而图21的闭合折翼770借由可剥离密封部774(诸如冷密封部或压敏粘合剂)附接到板728的外表面746。
随着消费者打开包装,小袋712和714彼此相离地移动到一处位置,在该位置处,消费者所施加的打开力将可剥离密封部774剥离或破坏,从而将闭合折翼770和771彼此分离,使得闭合折翼770和771不再密封包装700或者阻挡进入小袋712,714的开口718,720。可剥离密封部774的破坏可在打开期间给消费者提供听觉、视觉和/或触觉响应。在打开包装之后,消费者可将部分食物产品90经由开口718和720从小袋712和714取出,除非开口被进一步阻挡,如本文的替代实施例中所述。
图22中示出了根据另一形式的包装800。包装800类似于图14的包装200,同时具有下文详述的特定不同之处。为了便于参考,已经用类似的参考数字来表示与包装200的各方面相类似的包装800的各方面,但以″8″开头。虽然以截面示出,但应当理解,包装800具有与上述包装相同的大体构造,同时具有下文强调的不同之处。
包装800与包装200不同之处在于图22中的内板824和828不包括与图14中的闭合折翼270和271相类似的闭合折翼。具体地讲,图14的闭合折翼270和271被折叠以分别位于内板824和828的外表面842和846之上,而图22的内板824和828未被折叠,而是大体平行于彼此延伸,并且各自分别包括弱化线872和873。内板824和828的位于弱化线872和873上方的部分构成了可拆离的闭合折翼870和871,这两个闭合折翼借由粘合剂874(例如热封胶)不可拆离地彼此附接,从而密封包装800。
在打开包装800的过程中,小袋812,814彼此相离地移动到一处位置,在该位置处,消费者所施加的打开力沿着弱化线872和873中的一者或两者引起内板824和828中的一者或两者的撕裂,以将闭合折翼870和871中的一者或两者与内板824和828的其余部分分离。当包装800处于打开位置时,闭合折翼870和871借由热密封部874保持彼此附接,但闭合折翼870和871中的一者或两者不再附接到其相应内板824和828,并且不再密封包装800或阻挡进入小袋812,814的开口818,820。这允许消费者将部分食物产品90经由开口818,820从小袋812,814取出。
图23中示出了根据另一形式的包装900。为了便于参考,已经用类似的参考数字来表示与包装10,200,600,700和800的各方面相类似的包装900的各方面,但以″9″开头。虽然以截面示出,但应当理解,包装900具有与上述包装相同的大体构造,同时具有下文强调的不同之处。
图23的包装900的小袋912类似于图20的包装600的小袋612,其中不同之处仅在于,小袋912包括有利于将闭合折翼970与第一小袋912的内板924分离的弱化线972。另一不同之处是,与图20中优选地为冷封胶的可剥离密封部674不同,位于闭合折翼970与小袋914的内板928的外表面946之间的密封部974是提供不可拆附接的密封部,例如热封胶。换句话讲,密封部974具有选定的强度,该强度使得相对于沿着密封部974发生破裂而言,沿着弱化线972破裂的倾向更大。
图23的包装900的小袋914与图20的包装600的小袋614的不同之处在于,包装600的内板628沿着食物产品90的一部分高度延伸,而包装900的内板928沿着食物产品90的整个高度延伸,并且围绕食物产品90进行包裹,以形成密封到外壁926的内表面940的冷密封部975,从而将产品90密封在小袋914内。
随着消费者将包装900围绕铰接部枢转而打开该包装时,小袋912,914彼此相离地移动到一处位置,在该位置处,消费者所施加的打开力沿着弱化线972引起闭合折翼970的撕裂,从而将闭合折翼970与小袋912的内板924分离,使得闭合折翼970借由热密封部974保持附接到内板928,但不再密封小袋912或者阻挡进入小袋912的开口918,从而允许消费者将部分食物产品90从小袋912中取出。值得注意的是,包装900有别于本文所述的包装之处在于,即使是在包装900因闭合折翼970的分离而被打开之后,第二小袋914仍保持完全密封(在冷密封部975处)。为了允许消费者打开第二小袋914,小袋914的内板924具有呈拉动凸舌977形式的端部部分,该拉动凸舌可用于破坏冷密封部975而打开小袋914以取出食物产品90。
图24中示出了根据另一形式的包装1000。包装1000与前述包装(包括在铰接部处接合的两个小袋)不同之处在于,包装1000仅包括一个用于容纳食物产品90的小袋。为了便于参考,已经用类似的参考数字来表示与前述包装的各方面相类似的包装1000的各方面,但以″10″开头。虽然以截面示出,但应当理解,包装1000具有与上述包装相同的大体构造,同时具有下文强调的不同之处。
如图24所示,包装1000的外壁1026不是形成第二小袋,而是基本上线性地沿着食物产品90的高度延伸,从而起到覆盖件的作用。内板1024的内表面1042借由可剥离密封部1074(诸如冷密封部或压敏粘合剂)附接到包装1000的内板1024的外表面1042,从而密封包装1000。
在消费者打开包装1000的过程中,包装1000的外壁1026可移动离开内板1024到一处位置,在该位置处,消费者所施加的打开力使可剥离密封部1074被破坏,以使外壁1026从内板1024拆离,使得在此实施例中构成闭合折翼的外壁1026不再密封包装1000或阻挡进入小袋1012的开口1018,而是允许消费者进入小袋1012的开口1018,从而可将部分食物产品90经由开口1018从包装1000中取出。
图25中示出了根据另一形式的包装1100。包装1100类似于图24的包装1000。为了便于参考,已经用类似的参考数字来表示与包装1000的各方面相类似的包装1100的各方面,但以″11″开头。虽然以截面示出,但应当理解,包装1100具有与上述包装相同的大体构造,同时具有下文强调的不同之处。
图25的包装1100不同于图24的包装1000之处在于包装1000的外壁1026包括加强构件1180,该加强构件附接到外壁1126的内表面1140,以给外壁1126提供结构支撑。图24的包装1000的外壁1026是借由可剥离密封部1074附接到内板1024的外表面1042,而外壁1126在其内表面1140处附接到加强构件1180,该加强构件的内表面1181进而借由可剥离密封部1174(诸如冷封胶或压敏粘合剂)附接到内板1124的外表面1142,从而密封包装1100。加强构件1180可由多种材料例如纸板、塑料等形成。
包装1100可通过使外壁1126移动离开内板1124到一处位置来打开,在该位置处,打开力使可剥离密封部1174被破坏,使得在此实施例中构成闭合折翼的外壁1126不再密封包装1100或阻挡进入小袋1112的开口1118,而是允许消费者进入小袋1112的开口1118,从而可将部分食物产品90经由开口1118从包装1100中取出。
图26中示出了根据另一形式的包装1200。包装1200类似于图24的包装1000,同时具有下述某些不同之处。为了便于参考,已经用类似的参考数字来表示与包装1000的各方面相类似的包装1200的各方面,但以″12″开头。虽然以截面示出,但应当理解,包装1200具有与上述包装相同的大体构造,同时具有下文强调的不同之处。
图26的包装1200不同于图24的包装1000之处在于,包装1200的内板1224未直接附接到外壁1226的内表面1240,而是包括闭合折翼1270,该闭合折翼围绕弱化线1271折叠以位于在内板1224的部分内表面1242之上。闭合折翼1270借由粘合剂1274(例如热封粘合剂、冷封粘合剂、热熔粘合剂、压敏粘合剂等)不可拆分地附接到外壁1126的内表面1140,从而密封包装1200。
在打开包装1200的过程中,可使包装1200的外壁1226移动离开内板1224到一处位置,在该位置处,消费者所施加的打开力引起闭合折翼1270的撕裂,从而使闭合折翼1270沿着弱化线1271与内板1224分离,使得闭合折翼1270借由热密封部1274保持附接到外壁1226的内表面1140,但不再密封包装1200或阻挡进入小袋1212的开口1218,从而允许消费者将部分食物产品90经由开口1218从小袋1212中取出。
图27示出还包括外覆盖件1300的图5的包装10。覆盖件1300可由刚性材料诸如纸板、硬纸板、塑料或其组合形成。覆盖件1300可例如使用粘合剂、冷密封部等附接到包装10。在图27所示的形式中,覆盖件1300借由密封部1301和1302附接到外壁22的外表面34,并且借由密封部1303和1304附接到外壁26的外表面38。为了移除覆盖件1300并进入包装10,可例如通过滑动使覆盖件1300沿着包装10的外壁22和26移动,直到消费者所施加的打开力破坏密封部1301,1302,1303和1304,从而可以将包装10从覆盖件1300中取出。在将包装10从覆盖件1300取出之后,可如以上所述的那样打开该包装。
图20至图29中所示的每个包装可通过基本类似于图6至图10中示出的并且如上所述的方法以及其他合适方法来形成。
在又一实施例中,图31至图35的包装1400可包括刚性蛤壳式外部构件1410,该构件具有两个袋状贮槽1412,1414,以及二者之间的铰接部1416。第一袋状贮槽1412具有尺寸和形状被设计成容纳食物产品90的中空内部1411,以及围绕该中空内部1411的周边凸缘1431。类似地,第二袋状贮槽1414具有尺寸和形状被设计成容纳食物产品90的中空内部1413,以及围绕该中空内部1413的周边凸缘1433。第一膜片1424可附接到第一袋状贮槽1412的周边凸缘1431,并且第二膜片1428可附接到第二袋状贮槽1414的周边凸缘1433。片材1424和1428的尺寸被确定为使得它们分别覆盖第一袋状贮槽1412和第二袋状贮槽1414的中空内部1411和1413的一部分,由此允许消费者在包装1400处于如图34所示的打开位置时获取食物产品90,并且允许消费者将食物产品90从袋状贮槽1412和1414中取出。″刚性″是指材料的刚性优选地比膜更强。因此,形成蛤壳式外部构件1410的袋状贮槽1412,1414的材料比形成第一膜片1424和第二膜片材1428的材料的刚性更强。在一种方案中,刚性材料可以是可热成型的,以制造出袋状贮槽1412和1414。
第一膜片1424和第二膜片1428可通过一种或多种粘合剂、热密封、焊接等手段附接到其相应周边凸缘1431和1433。在一种方案中,第一膜片1424和第二膜片1428附接到周边凸缘1431,1433,使得每个膜1424,1428从第一袋状贮槽1412和第二袋状贮槽1414的相应顶边缘1450,1456延伸到相应底边缘1452,1458,覆盖其下方的相应周边凸缘1431,1433的一部分,如图34所示。应当理解,膜1424和1428可附接到周边凸缘1431和1433,使得膜1424和1428与顶边缘1450,1456和底边缘1452,1458间隔开。
第一膜片1424具有闭合折翼1470,该闭合折翼1470逆着膜1424且围绕弱化线1472折叠,并沿着弱化线1472与膜1424可分离。当包装1400闭合时,闭合折翼1470沿着弱化线1472附接到第一膜1424,并且通过粘合剂1474附接到第二膜1428,从而将食物产品90密封在包装1400中。对粘合剂1474进行选择,以使闭合折翼1470不可拆离地附接到第二膜1428。应当理解,闭合折翼1470可借由其他合适手段例如热密封、焊接、紫外线固化、层压等代替粘合剂,来附接到第二膜1428。
当包装1400在由图33中的指向箭头所示的方向上从图32的闭合位置朝向图34的打开位置移动时,袋状贮槽1412和1412围绕铰接部1416彼此相离地移动,从而以类似书本打开的方式打开包装1400,这可在视觉上吸引消费者。在打开包装1400的过程中,袋状贮槽1412,1414彼此相离地移动到一处位置,在该位置处,消费者所施加的打开力引起弱化线1472的撕裂,并且致使闭合折翼1470通过撕裂方式沿着弱化线1472与第一膜1424分离,如图33所示。因此,闭合翼片1470给消费者提供了包装1400打开程度的视觉指示。另外,由于消费者在闭合折翼1470沿着弱化线1472拆离期间会感受到一些阻力,闭合折翼1470可在初始打开包装1400的过程中给消费者提供触觉和潜在的听觉响应。
在闭合折翼1470沿着弱化线1472从第一膜1424拆离之后,闭合折翼1470不再将袋状贮槽1412和1414保持在一起,并且使得袋状贮槽1412和1414可以进一步彼此相离地移动到图34所示的打开位置。当包装1400处于图34所示的打开位置时,闭合折翼1470保持附接到第二袋状贮槽1414的第二膜1428,但不再密封包装1400或阻挡进入袋状贮槽1412,1414的中空内部1411,1413。相反,如图34所示,这允许消费者将部分食物产品90从袋状贮槽1412和1414取出。因此,闭合折翼1470为包装1400提供了保鲜密封和/或防动手脚特征结构,使得闭合折翼1470的缺失或部分拆离将在视觉上向消费者指示包装1400先前已被打开或动过手脚。
为了使包装1400可以在首次打开之后重新闭合,第二袋状贮槽1414的周边凸缘1433包括任选的钉状或销状突起部1478,并且第一袋状贮槽1412的周边凸缘1431包括任选的开口1479,该开口的尺寸被设定成以摩擦配合方式接纳突起部1478,如图34和图35所示。期望将包装1400从图34的打开位置重新闭合到图35的闭合位置的消费者,可使袋状贮槽1412,1414围绕铰接部1416朝向彼此移动,使得突起部1478与其对应开口1479配合,从而重新闭合包装1400。
当包装1400重新闭合时,食物产品90会容纳在袋状贮槽1412,1414中,并被限制而无法从包装1400掉落。虽然已将包装1400示为包括突起部和接纳开口1479,但包装1400可包括类似于粘合区域76的呈一个或多个胶点、压敏粘合剂、胶带或条、尼龙搭扣、拉链等形式的粘合区域,该粘合区域将使得包装1400可以多次打开和重新闭合。
图36至图40中示出了根据另一形式的包装1500。为了便于参考,已经用类似的参考数字来表示与上述包装的各方面相类似的包装1500的各方面,但以″15″开头。包装1500具有类似于上述包装的大体构造,这在于其由单片柔性膜1700形成,如图41中更详细地示出,同时具有下文强调的不同之处。
图40的包装1500包括与图26的包装1200相类似的一个小袋1512,并且包括后板1522、前板1524以及基本上充当覆盖件或外部折翼的外壁1526。不同于包装1200的小袋,并且不同于包装10的小袋12,14(其具有大体U形底端,该U形底端是通过将形成此类小袋的膜进行折叠而形成的),包装1500的小袋1512是通过使形成包装1500的膜(例如,膜400)的两个相对端1586和1588附接起来而形成的。相对端1586和1588通过粘合剂1574(热封粘合剂、冷封粘合剂、热熔粘合剂、压敏粘合剂等)彼此附接以密封包装1500。粘合剂1574优选地被选择用来使端部1586和1588彼此不可拆离地附接(在正常使用中),如图40所示。
图40的包装1500不同于图26的包装1200指出还在于,沿着弱化线1572可拆分地接合到前板1524的闭合折翼1570未直接附接到外壁1526的内表面1240,而是与外壁1526结成一体,并与之一起形成U形折叠或褶皱。另外,包装1200的闭合折翼1270借由粘合剂1274可拆分地附接到外壁1226的内表面1240,而包装1500的闭合折翼1570借由粘合区域1576(其可以是例如冷封胶或压敏粘合剂)可拆分地并任选可重新闭合地附接到前板1524的外表面1542。
在消费者打开包装1500的过程中,包装1500的外壁1526移动离开前板1524到一处位置,在该位置处,消费者所施加的打开力和张力引起弱化线1572的撕裂,并且致使闭合折翼1570通过撕裂方式沿着弱化线1572与前板1524分离(如图38所示),从而使包装1500移动到图39中所示的打开位置,在该打开位置中,闭合折翼1570不再密封包装1500或阻挡进入小袋1512的开口1518,从而使得消费者可以将部分食物产品90经由开口1518取出。
期望将包装1500从图39的打开位置重新闭合到图36的闭合位置的消费者,可将外壁1526围绕铰接部1516朝向前板1524往回移动,使得粘合区域1576接触并可拆离地附接到前板1524的外表面1542,以使包装1500可以多次重新闭合和打开。
图41示出了可制成包装1500的一卷柔性材料1700的示例性单片或单段。该卷材料的宽度被设定为,随着该卷材料在由图41中箭头所指示的机器方向上移动,制造出作为围绕中心线1704的镜像的两个小袋1512。柔性材料400可以是由一种或多种聚合物、层合物、金属化聚合物、纸张等制成的膜。参见图41,柔性膜1700中在膜1700的纵向边缘1702与折痕线1714之间的区域1706对应于经折叠的包装1500的后板1522。柔性膜1700中在折痕线1714与折痕线1716之间的区域1708对应于经折叠的包装1500的外部折翼或外壁1526。柔性膜1700中在折痕线1716与弱化线1718(其对应于弱化线1572)之间的区域1710对应于经折叠的包装1500的闭合折翼1570。最后,柔性膜1700中在折痕线1704(其同时也是膜1700的中心线)与弱化线1718之间的区域1712对应于折叠的包装1500的前板1524。柔性膜1700的区域1720是前述区域、边缘以及折痕线在中心线1704右侧上的镜像,并且可用于随着膜1700沿着由箭头所指示的机器方向移动形成与包装1500相同的第二包装。
随着柔性膜1700在机器方向上移动,食物产品90被放置在柔性膜1700中区域1706的朝上的表面上,并且膜1700的区域1706,1708和1710围绕折痕线1714和1716并围绕弱化线1718折叠,从而包封食物产品90,并且将柔性膜的边缘1702和1704朝向彼此移动,并且通过如图40中所述的粘合剂1574将边缘1702和1704不可拆分地彼此附接。在经折叠的包装1500中,闭合折翼1570被折叠成褶皱状构造,如图40所示。尽管文中以折痕线进行了描述,但这些线可表示最终的折叠线,而不是表示预形成的折痕线。
图42中示出了根据另一形式的包装1600。为了便于参考,已经用类似的参考数字来表示与上述包装的各方面相类似的包装1600的各方面,但以″16″开头。包装1600具有类似于上述包装的大体构造,这在于其由单片柔性膜形成,同时具有下文强调的不同之处。
图42的包装1600类似于图40的包装1500,这在于其包括一个小袋1612、后板1622、前板1624,以及基本上充当覆盖件或外部折翼的外壁1626。不同于包装1500的小袋1512(其通过使形成包装1500的膜的两个相对端1586和1588附接起来而形成),小袋1612具有通过使形成包装1600的膜折叠起来而形成的大体U形底端。
图42的包装1600也不同于图40的包装1500,这还在于,沿着弱化线1672可拆离地接合到前板1624的闭合折翼1670(其类似于图40的包装1500的闭合折翼1570)并未与外壁1626接合在一起并且不与之形成U形折叠,而是借由粘合区域1676直接附接到前板1624的外表面1642,该粘合区域在粘合剂材料以及为包装1600提供多次重新闭合和重新打开这两方面均类似于粘合区域1576。
图43至图45中示出了根据另一形式的包装1800。包装1800类似于图1至图9的包装10,同时具有下文强调的某些不同之处。为了便于参考,已经用类似的参考数字来表示与包装10的各方面相类似的包装1800的各方面,但以″18″开头。
包装1800不同于包装10之处在于包装10的弱化线72是直的,并且平行于小袋12,14的侧边缘54,60,但包装1800的弱化线1872不平行于小袋1812,1814的侧边缘1854,1860。具体地讲,包装1800的弱化线1872相对于侧边缘1854和1860是倾斜的,如图43所示。
由于包装1800包括如图43至图45所示取向的弱化线1872,当包装1800在由图44中的指向箭头所指示的方向上从闭合位置朝向图45的打开位置移动时,小袋1812,1814彼此相离地移动到一处位置,在该位置处,消费者所施加的打开力和张力在小袋1812的底边缘1852处引起弱化线1872的撕裂,并且致使闭合折翼70通过撕裂方式沿着弱化线1872与小袋1812的内板1824分离,如图44所示。因此,与包装10不同之处在于,在包装10的边缘50和52中的任一个边缘或同时两个边缘处同等可能地开始弱化线72的撕裂,而弱化线1872的倾斜取向使得在包装1800的预定边缘1852处优先发生包装的打开,从而通过相对于打开包装10所需的力减小打开包装1800所需要的力,而便于消费者打开包装1800。
应当理解,弱化线1872的取向可以与图43所述的取向相反,使得当包装1800从闭合位置朝向图45的打开位置移动时,消费者所施加的打开力将优先地在小袋1812的顶边缘1850处,而不是在小袋1812的底边缘1852处引起弱化线1872的撕裂。此外,虽然已将包装1800示为仅具有一个包括倾斜弱化线1872的小袋1812,但应理解,作为另一种选择,倾斜弱化线1872可形成在小袋1814中而不是形成在小袋1812中,或者形成在两个小袋1812和1814中,以适当地便于消费者优先打开包装1800,并减小打开包装1800所需的力。此实施例的弱化线1872(其中的一端比另一端更接近铰接部或包装的底部)可并入到本文所述的任一个具有弱化线的实施例中。
图46至图47中示出了根据另一形式的包装1900。包装1900类似于图16至图17的包装400,同时具有下文强调的某些不同之处。为了便于参考,已经用类似的参考数字来表示与包装400的各方面相类似的包装1900的各方面,但以″19″开头。
包装1900具有与包装400类似的构造和特征结构,但具有不同的形状。具体地讲,包装400大体是正方形的,而包装1900大体是矩形的,其中包装1900的长侧边任选地比包装400的侧边长,并且包装1900的短侧边比包装400的侧边短。另外,包装1900的尺寸被设定为具有不同的用于容纳食物产品90的容量,并且被成形为容纳一组食物产品90,该组食物产品的整体形状不同于相对于其他实施例所讨论的那组食物产品90。具体地讲,图16至图17的包装400包括并列放置在小袋412和414中的每个小袋中的两个胶基糖条,而图46至图47的包装1900包括位于小袋1912和1914中的每个小袋中的一堆三个胶基糖条。
包装1900在其他方面类似于图16至图17的包装400,并且其打开方式类似于图16至图17的包装400,这在于闭合折翼1970沿着弱化线从小袋1912拆离并且保持附接到另一小袋1914,如图47所示。包装1900还具有重新闭合特征结构,这在于小袋1912包括类似于包装400的粘合区域476的粘合区域1976。
包装1900可通过基本上类似于图6至图10所示方法的方法形成。包装1900可以被形成为具有不同于图46和47所示的尺寸和/或特征结构的尺寸和/或特征结构。例如,包装1900可任选地被设定尺寸成使得小袋1912和1914中的每个小袋包括具有四个、五个、六个或更多个的胶基糖条的堆,或者包括不止一堆胶基糖条。另外,类似于图11至图14的包装200,包装1900可任选地具有两个闭合折翼。
图48至图54中示出了根据另一形式的包装2000。包装2000类似于图11至图14的包装200,同时具有下文强调的某些不同之处。为了便于参考,已经用类似的参考数字来表示与包装200的各方面相类似的包装2000的各方面,但以″20″开头。包装2000具有类似于上述一些包装的大体构造,这在于其由单片柔性膜形成。
包装2000类似于图11至图14的包装200在于,该包装由具有闭合底端2054和2060的两个小袋2012和2014形成。包装2000的小袋2012和2014具有端密封部2062,2064,2066和2068,如图51至图53所示。类似于包装200,包装2000包括两个闭合翼片2070和2071。具体地讲,第一小袋2012包括第一闭合折翼2070。第一小袋2012的第一闭合折翼2070沿着第一弱化线2072附接到第一小袋2012的内板2024。类似地,第二小袋2014包括第二闭合折翼2071,该第二闭合折翼2071沿着第二弱化线2073附接到第二小袋2014的内板2028,如图48和图50所示。
当包装2000处于闭合位置时,折翼2070和2071以相对于彼此大体分开的取向定向,使得闭合折翼2070从小袋2012的内板2024朝向外壁2022延伸,并且借由粘合剂2074附接到外壁2022的内表面2036,而闭合折翼2071从另一小袋2014的内板2028朝向外壁2026延伸,并且借由粘合剂2074附接到外壁2026的内表面2040,如图48所示。由于闭合折翼2070,2071附接到其相应外壁2022,2026的内表面2036,2040,当包装2000处于闭合位置时,闭合折翼2070,2071阻挡进入第一小袋2012和第二小袋2014的开口2018,2020,如在图48中可见。
类似于包装200,包装2000的闭合折翼2070和2071借由粘合剂材料2096彼此附接,该粘合剂可与粘合剂材料2074相同或不同,并且被选择来使闭合折翼2070和2071彼此之间形成不可拆附接。应当理解,虽然已以单个细长条的形式示出了粘合剂材料2096,但粘合剂材料2096可以呈两个或更多个条或任何合适形状(例如,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的区域的形式。
由于在包装2000处于闭合位置时闭合折翼2070和2071彼此附接,闭合折翼2070和2071阻挡进入小袋2012,2014的开口2018,2020。应当理解,粘合剂材料2074和2096可以是热熔胶或任何其他粘合剂,并且闭合折翼2070和2071可通过其他合适手段例如热密封、焊接、紫外线固化、层压等附接到其相应的外壁2022和2026的内表面2036和2040并且彼此附接。
为了打开包装2000,使用者可抓住包装2000(图52中示出拇指的示例性位置)并且操纵它,使小袋2012,2014以图52中箭头所示方向从图51的闭合位置朝向图53至图54的打开位置移动。当从闭合位置朝向打开位置移动时,小袋2012,2014围绕外铰接部2016彼此相离地移动,从而以类似书本打开的方式打开包装2000,这可在视觉上吸引消费者。
在图52中,将包装2000示为处于未打开到足以(或者其中未施加足够的打开力)致使闭合折翼2070,2071沿着其相应弱化线2072,2073与其相应小袋2012,2014分离的位置。在使用者以图52中所示方向将包装2000打开的过程中,随着包装2000的小袋2012,2014彼此相离地移动,会到达一处位置,在该位置处,消费者所施加的打开力或张力在弱化线2072,2073中的一者或两者中引起一处或多处撕裂。这可通过随着包装2000被打开,在闭合折翼2070,2071中具有越来越大的张力来实现,这样部分地由闭合折翼2070,2071的部分(以及折翼2070,2071接合在一起)的长度小于具有完全打开的包装而不使闭合折翼2070,2071从其相应的小袋2012,2014分离所需要的长度来控制。
图59至图61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包装2200。包装2200与图48至图54的包装2000在两个方面存在不同:包装2200的弱化线2272,2273被成形为与包装2000的弱化线2072,2072不同;并且包装2200的闭合折翼2270,2271被成形为与包装2000的闭合折翼2070,2071不同。具体地讲,包装2000的弱化线2072,2073呈如图49至图50和图53至图54中示出的弓形,而包装2200的弱化线2272,2273部分是直的、部分是弯曲的并且大体形成V形,如图59至图61所示。类似地,包装2000的闭合折翼2070,2071具有弓形轮廓以匹配弱化线2072,2073的形状,如图49至图50和图53至图54所示,而包装2200的闭合折翼2270,2271具有部分直的、部分弯曲的轮廓并且大体形成V形,如图59至图61所示。
应当理解,弱化线2272,2273可以是完全线性的并且不含任何弯曲的部分。类似地,闭合折翼2270,2271的轮廓可相应地完全是线性的并且不含任何弯曲部分。虽然本文所述的一些包装(例如,10,200,400和500)具有矩形的闭合折翼并且其中一个闭合包装(1800)具有梯形闭合折翼,但应理解,闭合折翼以及与该闭合折翼相关联的弱化线可以呈任何期望的几何结构或不规则形状。以举例的方式,图50示出了大体椭圆形或长方形的闭合折翼2070,以及其相关联的弯曲弱化线2072。在另一实例中,图60示出了形状大体上像邮政信封折翼的不规则形闭合折翼2270,以及其相关联的不规则形弱化线2272。
虽然图59至图61的包装2200包括与包装2000不同形状的闭合折翼和弱化线,但图59至图61中所示包装2200的打开顺序同样适用于包装2000,如下文所示。具体地讲,如果包装2200的定位方式与图52中包装2000的定位方式相同,那么包装2200将类似地未打开到足够(或者受到足够的张力)致使闭合折翼2270,2271沿着其相应弱化线2272,2273与其相应小袋2212,2214分离的程度。在使用者以图52和图59中所示方向将包装2200打开的过程中,随着包装2200的小袋2212,2214彼此相离地移动,会到达一处位置,在该位置处,消费者所施加的打开力在弱化线2272,2273中的一者或两者中引起一处或多处撕裂。如上所述,这可以是响应于消费者所施加的打开力,弱化线2272,2273处的张力发生预定增加的结果。
消费者在朝向打开位置的方向(由图59中的箭头示出)上所施加的力致使弱化线2272,2273中的一处或多处撕裂在包装2200中扩展,使得闭合折翼2270,2271从其相应内板2224,2228完全拆离,从而完全打开小袋2212,2214,使消费者完全获取小袋2212,2214中的食物产品90(或非食物产品)。
在图60中,将示例性包装2200示为其中的闭合折翼2270沿着弱化线2272与第一小袋2212的内板2224完全分离,而闭合折翼2271仍然沿着弱化线2273完全附接到第二小袋2214的内板2228。在一种形式中,随着使用者通过在图59中的箭头所指示的方向上朝向图61的部分打开位置移动小袋2212,2214来操纵包装2200,闭合折翼2270可沿着整个弱化线2272从内板2224同时完全分离。在另一种形式中,随着使用者朝向打开位置移动包装2200的小袋2212,2214,在弱化线2272的一个或多个部分中可形成一处或多处较小撕裂,这些撕裂随后沿着整个弱化线2272扩展,直到闭合折翼2270与内板2224完全分离。
当包装2200处于图59中所示的位置时,第一小袋2212的端密封部2264、铰接部区域2216以及第二小袋2214的端密封部2268组合在一起大体形成V形。在打开包装2000的过程中,消费者所施加的打开力可致使第一小袋2212的一部分围绕第二铰接部2215折叠或弯曲,并且第二小袋2214的一部分围绕第三铰接部2217折叠或弯曲,如图59所示。在闭合折翼2270沿着整个弱化线2272与第一小袋2212的内板2224完全分离,使得消费者可完全获取第一小袋2212中的食物产品90(如图60所示)的情况下,第一小袋2212的端密封部2264、铰接区域2216以及第二小袋2214的端密封部2268组合在一起大体形成锯齿(Z)形。
更具体地讲,如图60所示,此锯齿形的一部分由第一铰接部2216的外部提供,此锯齿形的另一部分由第一小袋2212的折叠形成第二铰接部2215(该第二铰接部至少延伸跨越第一小袋2212的端密封部2262,2264)的那部分提供,并且此锯齿形的另一部分由第二小袋2214的折叠形成第三铰接部2217(该第三铰接部至少延伸跨越第二小袋2214的端密封部2266,2268)的那部分提供。小袋2212,2214在包装2200打开过程中的构造使得,当包装2200处于如图61所示的更完全打开位置时,以及当包装2200处于如图59所示的完全打开位置时,参考包装2000的铰接部2015,2016,2017而言,第一小袋2212包括第二铰接部2215,第二小袋2214包括第三铰接部2217,并且包装2200包括位于小袋2212,2214之间的第一铰接部2216。
如在图60中可见,将包装2200放置成使得,第一小袋2212的内板2224不与第二小袋2212的内板2228处于同一平面中,而是至少部分地置于第二小袋2212的内板2228上方。更具体地讲,由第一小袋2212的端密封部2264的一部分形成的第二铰接部2215位于第二小袋2212的端密封部2268的一部分之上,从而在第二铰接部2215与端密封部2268的所述部分之间形成间隙,如图60中的阴影线所示。在包装2200处于图60的部分打开位置的情况下,第一小袋2212的外板2222被定位成使得,第二铰接部2215比外铰接部2216更接近第二小袋2214的底端2260。
第一小袋2212相对于第二小袋2214的定位方式,即,在第一小袋2212打开并且可获取第一小袋2212中的食物产品90时第一小袋2212相对于第二小袋2214呈部分升高布置,可有利于将食物产品90保持在第一小袋2212中,并且限制食物产品90从第一小袋2212中无意滑出,特别是在两个小袋2212,2214已打开时,诸如在闭合折翼相对于小袋2212,2214大体垂直或成角度时。如下文所述,包装2000和2200可包括额外的特征结构,用于限制食物产品90从小袋中无意滑出。
具体地讲,如上所述,包装2000的闭合折翼2070,2071以及包装2200的闭合折翼2270,2271借由粘合剂材料而彼此附接,该粘合剂材料被选择成用于形成闭合折翼彼此之间的不可拆附接。包装2000的闭合折翼2070,2071彼此之间的附接,以及包装2200的闭合折翼2270,2271彼此之间的附接,在包装2000和2200从闭合位置移动到部分打开位置(例如,图60)或移动到完全打开位置(例如,图54)期间得以维持。闭合折翼2270,2271的附接部分的取向方式类似于闭合折翼2070,2071的附接部分,所述闭合折翼2070,2071与包装2000的铰接部2016间隔开,从而在包装2000的闭合折翼2070,2071的未附接部分与铰接部2016之间形成开放区域,如在例如图54中可见。如下所述,此开放区域可以大体是菱形的,如在下一段中所讨论,并且可如下所讨论并如例如图51所示,为带子提供通道。
进一步参见图54,第一闭合折翼2070的底脚部分2092不可拆离地附接到第一小袋2012的外壁2022的内表面2036,而第二闭合折翼2071的底脚部分2094不可拆离地附接到第二小袋2014的外壁2026的内表面2040。第一闭合折翼2070和第二闭合折翼2071中远离其相应底脚部分2092,2094延伸的那两部分未彼此附接,并且朝向彼此汇聚,直到它们在大体菱形的开口的顶点2069处相交,该菱形开口由以下各部分界定:第一闭合折翼2070和第二闭合折翼2071的前述未附接部分、第一小袋2012的外壁2022的位于第一铰接部2016与第二铰接部2015之间的那一部分,以及第二小袋2014的外壁2026的位于第一铰接部2016与第三铰接部2017之间的那一部分。第一闭合折翼2070和第二闭合折翼2071的位于顶点2069上方的部分不可拆离地彼此附接,如图54中示出并且如前所述。应当理解,顶点2069提供第四铰接部,在包装2000从闭合位置朝向打开位置移动期间,第一闭合折翼2070和第二闭合折翼2071(以及第一小袋2012和第二小袋2014)的一部分相对于该第四铰接部移动。在打开包装2000的过程中,第一闭合折翼2070和第二闭合折翼2071的附接部分还可相对于铰接部2069枢转。值得注意的是,包装2200的小袋2212,2214的一部分在从闭合位置朝向打开位置移动时,可形成类似的大体菱形的开口,该开口由小袋2212,2214的位于第一铰接部2216、第二铰接部2215、第三铰接部2217以及第四铰接部2269之间的部分界定,如图61所示。
闭合折翼2070,2071因彼此附接,从而提供了比小袋2212,2214的相邻部分更坚硬的支撑表面。这样,在包装2200被放置成使得闭合折翼2270(由附接的闭合折翼2271支撑)的一部分阻挡了第一小袋2212的进入开口2018的一部分(如图61所示)的情况下,胶基糖条90(或其他食物或非食物产品)自第一小袋2212的无意移位得到有利地限制。例如,在包装2200的第一小袋2212和第二小袋2214围绕铰接部2216从闭合位置(例如,图51示出的位置)朝向打开位置彼此相离地移动多达180度期间,闭合折翼2270,2271可形成相对于铰接部2216移动并限制产品90从小袋2212,2214移位的屏障,其中在所述闭合位置中,小袋2212,2214由其相应闭合折翼2270,2271闭合,在所述打开位置中,闭合折翼2270,2271中的一者或多者沿着弱化线2272,2273拆离,以提供进入小袋2212,2214中的一者或两者中的食物产品90的通路。
图59和图60示出了闭合折翼2270沿着弱化线2272与内板2224完全分离,而闭合折翼2271沿着弱化线2273保持完全附接到内板2228。取决于包装2200的取向和使用者所施加的打开力或张力,包装2200可由使用者朝向打开位置进行定位并操纵,使得闭合折翼2270保持沿着弱化线2272完全附接到内板2224,而闭合折翼2271沿着弱化线2273从内板2228完全拆离。这样,将包装2200从图52中参考包装2000示出的完全闭合位置移动到图59中示出的部分打开位置包括:沿着第一小袋2212的弱化线2272将第一小袋2212的内闭合折翼2270与第一小袋2212的内板2224分离,而不沿着第二小袋2214的弱化线2273将附接到第二小袋2214的内板2228的第二小袋2214的内闭合折翼2071分离。这致使第一小袋2212打开,从而可以获取第一小袋2212中的产品90,而第二小袋2214保持密封,以限制进入第二小袋2214中的产品90的通路。
作为另外一种选择,包装2200可由使用者朝向打开位置定位并移动,使得代替闭合折翼2270,2271中的仅一者先从其相应内板2224,2228完全拆离这一情况,使用者所施加的打开力可致使弱化线2272,2273处产生张力,该张力使得两个闭合折翼2270,2271基本上同时沿着其相应弱化线2272,2273与其相应内板2224,2228分离。″基本上同时″将被理解为意指在第一小袋2212和第二小袋2214从闭合位置(图51)移动到完全打开位置(图54)期间,两个闭合折翼都将沿着其相应弱化线2272,2273与其相应内板2224,2228分离,并且打开其相应小袋2212,2214,从而使消费者可以获取小袋2212,2214中的产品90。
虽然闭合折翼2270,2271可基于包装2200的定位方式以及使用者的每只手所施加的相对打开力而有顺序地或大体上同时地与其相应内板2124,2128分离,但包装2200可被构造成使得弱化线2272或2273中的一者先于弱化线2272,2273中的另一者发生撕裂,以提供进入先打开小袋2212,2214中的预先确定的那一个的通路。例如,由弱化线2273中的一者形成的V形可向下延伸,更接近小袋2012,2214的底端2054,2060中的相应一者,从而有助于优先地初始打开所选V形,该所选V形被定位成更接近被选择先打开的小袋的底端。作为另外一种选择,弱化线2272,2273中的一者可更易弱,使得该弱化线优先地打开,而弱化线2272,2273中的另一者后打开。在另一替代形式中,弱化线2272,2273中的一者可包括撕裂凹口,使得在操纵包装2200朝向打开位置移动时,包括该凹口的弱化线将优先地先穿孔。
在消费者操纵包装2200使得一处或多处撕裂蔓延穿过弱化线2272或2273中的一者从而可以进入小袋2212或2214中的一者之后,对包装2200的进一步操纵可随后撕穿弱化线2272或2273中的另一者,以提供进入小袋2212或2214中的另一者的通路。有利的是,例如在图60中所示,这可允许进入其中一个小袋,而另一小袋仍保持闭合或密封,诸如直到取出该其中一个小袋中的内容物。
在包装处于图60中所示的部分打开位置的情况下,期望打开第二小袋2214并伸入其内部的消费者,可抓住第一小袋2212并在图61中的箭头所示出的方向上朝向图53至图54中所示的完全打开位置移动第一小袋2212。具体地讲,由图61中的箭头所示的移动包括:在远离外铰接部2216的方向上移动第一小袋2212的底端2254,以及在远离第二小袋2214的底端2260的方向上移动第二铰接部2215。第一小袋2212的在图61中所示方向上远离第二小袋2214的移动包括:在远离第二小袋2214的底端2260的方向上将第二铰接部2215移动到一处位置,在该位置处,第二铰接部2215比外铰接部2216更加远离第二小袋2214的底端2260,如图61所示。换句话讲,图61中从第二铰接部2215到第二小袋2214的底端2260的距离,比外铰接部2216到第二小袋2214的底端2260的距离大。类似地,移动第一小袋2212包括:在远离第二小袋2214的底端2260的方向上移动第一小袋的底端2254,以增加包装2200的长度。应当理解,″包装的长度″将被理解为意指第一小袋2212的底端2254与第二小袋2214的底端2260之间的、沿着垂直于外铰接部2216并垂直于底端2054,2260的线的距离。
如图61所示的第一小袋2212远离第二小袋2214的移动,有利于闭合折翼2271借由弱化线2273的一处或多处撕裂而从内板2228拆离,以打开第二小袋2214,从而将存储在第二小袋2214内的食物产品90暴露给消费者进行获取,如图61所示。应当理解,闭合折翼2271借由弱化线2273处的一处或多处撕裂而从内板2228拆离以打开第二小袋2214这一过程,可发生在图61中示出的包装2200的位置之前或之后,具体是之前还是之后取决于例如打开期间使用的打开力和包装2200的取向。第一小袋2212可由消费者在图61的箭头的方向上移动,直到包装2200到达其如图53至图54示出并且参考包装2000所描述的完全打开位置。
包装2000的闭合折翼2070,2071在如图53至图54所示的其完全打开位置中的定位,有利于消费者经由小袋2012,2014的开口2018,2020取出部分食物产品90。具体地讲,不同于弱化线2072是线性弱化线的包装200,弱化线2072和2073进一步朝向包装2000中其相应的底端2054和2060弯曲,在包装2000呈如图53所示的打开状态时,致使暴露给消费者的食物产品90比由小袋200(见图13)暴露出的食物产品多,以便有利于可能更容易地将食物产品90从小袋2012和2014中的每个中取出。
在闭合折翼2070和2071处于如图53至图54所示的完全打开位置的情况下,这允许消费者将部分食物产品90经由开口2018和2020从小袋2012和2014取出。类似于包装200的闭合折翼270和271,包装2000的闭合折翼2070和2071为包装2000提供了保鲜密封和/或防动手脚特征结构,使得闭合折翼2070,2071中一者或两者的缺失或部分拆离将在视觉上向消费者指示包装2000先前已被打开或动过手脚。
在闭合折翼2070,2071处于如图54所示的其完全打开位置的情况下,闭合折翼2070,2071的未附接部分有利地被放置成使得它们提供了这样一种特征结构,该特征结构限制食物产品90从其相应小袋2012,2014中无意地滑出。
包装2000和2200可通过基本上类似于图6至图10所示方法的方法形成,一些不同之处在于:形成了第二闭合折翼2071和第二弱化线2073,弱化线2072和2073的位置和形状不同,施加粘合剂2074和2096的位置不同,以及闭合折翼2070和2071的部分没有折叠在小袋2012,2014中其相应的内板2024,2028上方。
包装2000,2200可各自包括任选的带子2099,如图51中所示。带子2099可穿过在例如图53至图54中示出的闭合折翼2070,2071与铰接部区域2016之间形成的开口,并环绕该开口。作为另外一种选择,带子2099的端部可附接到包装2000的每个端密封部2062,2064,使得带子2099不必穿过包装2000的内部。带子2099可用于手持包装2000,2200或者可用于将包装2000,2200悬挂在例如商店的陈列架的挂钩上。在一种形式中,带子2099可用于将第一小袋2012或2212和第二小袋2014或2214彼此分离,从而将包装2000,2200撕成两半。应当理解,包装2000的第一小袋2012和第二小袋2014、包装2200的第一小袋2212和第二小袋2214,以及本文所述的两个小袋和三个小袋实施例中任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可沿着弱化线彼此分离,以便例如在使用者食用掉其中一个小袋中的全部食物产品90之后并期望扔掉空袋时将小袋彼此撕开。
例如,期望将包装2000撕成两半的消费者,将在远离第一小袋2012和第二小袋2014的底端2054,2060的方向上拉动带子2099,使得消费者所施加的打开力将致使带子2099在形成包装2000的柔性材料中造成撕裂。这种撕裂可穿透铰接部区域2016,因为铰接部区域2016提供了带子2099可被初始定位的折痕和任选的用于使带子2099撕穿形成包装2000的柔性材料的弱化线。在一种形式中,可在铰接部区域2016处或附近形成易撕凹口,以便于得到一个或多个优先撕裂点,在该撕裂点处,第一小袋2012和第二小袋2014可响应于如上所述的由消费者施加到带子2099的力而彼此撕开。在一种形式中,形成有利于在小袋2012,2014之间发生撕裂的包装2000的那部分膜可以是单轴膜。
图55至图58中示出了根据另一形式的包装2100。包装2100类似于图48至图54的包装2000,同时具有下文强调的某些不同之处。为了便于参考,已经用类似的参考数字来表示与包装2000的各方面相类似的包装2100的各方面,但以″21″开头。与上述大多数包装不同的是,包装2100不由单片柔性膜形成。
包装2100类似于图48至图54的包装2000之处在于,该包装由具有闭合底端2154和2160的两个小袋2112和2114形成。包装2100的小袋2112和2114具有端密封部2162,2164,2166和2168,如图57至图58所示。类似于包装2000,包装2100包括两个闭合翼片2170和2171。第一闭合折翼2170沿着第一弱化线2172附接到第一小袋2112的内板2124,并且第二闭合折翼2171沿着第二弱化线2173附接到第二小袋2114的内板2128,如图55所示。
不同于包装2000,两个小袋2112和2114不是都由单片膜形成,而是各自由单独一片膜、箔、纸或其他材料形成。此外,不同于包装2000,包装2100包括外覆盖件2102,小袋2112和2114通过粘合剂或任何其他合适的方法分别附接到该外覆盖件,如图55所示。覆盖件2102可由刚性材料诸如纸板、硬纸板、塑料或其组合形成。在图55中示出的形式中,覆盖件2102包括位于小袋2112,2114之间的中心部分2104。覆盖件2012的中心部分2104包括粘合剂材料2198,折翼2170和2171的部分不可移除地附接到该粘合剂材料,如例如图58所示。覆盖件2102和小袋2112,2114可通过任何合适的粘合剂、冷封胶等附接。
类似于包装2000,包装2100的折翼2170和2171的部分通过粘合剂2074不可拆离地彼此附接,该粘合剂被选择来使闭合折翼2170和2171形成不可拆附接。不同于包装2000(其中在包装2000处于图56所示的闭合位置时,闭合折翼2070和2071通过一个粘合条2096彼此附接),闭合折翼2170和2171通过多个间隔开的粘合点2174彼此附接。应当理解,图55的粘合条2198和粘合点2174的数量和位置仅出于示例性目的示出,并且单个粘合条2198可用两个或更多个粘合条或者两个或更多个粘合点或者一个或更多个其他形状的粘合区域替换,而粘合点2174可用单个粘合条、两个或更多个粘合条或者形状不同于条或点的一个或更多个粘合区域替换。此外,粘合剂2174和2198可以是热熔胶形式、任何其他的粘合剂形式或者另一合适的手段例如热密封、焊接、紫外线固化、层压等形式。
当包装2000在由图57中的指向箭头示出的方向上从图56的闭合位置朝向图58的打开位置移动时,小袋2112,2114围绕铰接部2116彼此相离地移动,从而以类似书本打开的方式打开包装2100,这可在视觉上吸引消费者。在打开包装2100的过程中,小袋2112,2114彼此相离地移动到一位置,在该位置处,消费者所施加的打开力在弱化线2172和2173中的一者或两者中引起撕裂,如图57所示。
在图57中,包装2100被示出其中闭合折翼2170沿着弱化线2072与第一小袋2112的内板2124部分地分离,并且闭合折翼2071沿着弱化线2073与第二小袋2014的内板2028部分地分离。虽然闭合折翼2170和2171两者都可随着包装2100移动到其打开位置而大体同时地与其相应内板2124和2128分离,但包装2100可被构造成使得弱化线2172或2173中的一者将首先撕裂以进入小袋2112或2114中的一者。例如,弱化线2172,2173中的一者可更弱,使得其优先地先打开。作为另外一种选择,弱化线2172,2173中的一者可包括撕裂凹口,使得在操纵包装2100朝向打开位置移动时,包括该凹口的弱化线将优先地先穿孔。在撕裂扩展穿过弱化线2072,2073中的一者之后,对包装2100的进一步操纵可随后撕穿弱化线2172或2173中的另一者,以便稍后进入另一个小袋。有利的是,如以上参考包装2200所述,这可允许进入其中一个小袋,而另一小袋仍保持闭合或密封,诸如直到取出该其中一个小袋中的内容物。
类似于包装2000和2200的闭合折翼2070,2071和2270,2271,包装2100的闭合折翼2170,2171为包装2100提供保鲜密封和/或防动手脚特征结构,从而闭合折翼2170,2171中一者或两者的缺失或部分拆离将在视觉上向消费者指示包装2100先前已被打开或动过手脚。
不同于图54的没有覆盖件诸如覆盖件2102的包装2000,当包装2100处于图58中所示的打开位置时,第一闭合折翼2170的邻近铰接线2116的部分2192不附接到小袋2112的外壁2122的内表面2136,而保持附接到覆盖件2012的中心区域2104,并且第二闭合折翼2171的邻近铰接线2116的部分2194不附接到小袋2114的外壁2126的内表面2140,而保持附接到覆盖件2012的中心区域2104,如图58所示。
在包装2100处于打开位置的情况下,由于闭合折翼2170和2171因其与其相应内板2124和2128分离而打开,闭合折翼2170和2171的部分通过粘合点2174保持彼此附接,如图58所示。类似于弱化线2072和2073,弱化线2172和2173朝向其相应侧边缘2154和2160弯曲,并且,在包装2100如图58所示那样打开时,更多的食物产品90被暴露给消费者,以方便从小袋2112,2114中每个轻松取出食物产品。不同于图54的包装2000的闭合折翼2070,2071(其包括未彼此附接并且未基本垂直于底脚部分2092,2094的部分),处于图58中所示的其打开位置的闭合折翼2170,2171完全彼此附接并且以相对于底脚部分2192,2194基本垂直的位置定位,以方便消费者通过开口2118和2120从小袋2112和2114取出部分食物产品90。
包装2100可通过基本上类似于图6至图10所示方法的方法形成,一些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小袋2112和第二小袋2114彼此分开形成,覆盖件2102由单片合适材料形成,第一小袋2112和第二小袋2114附接到覆盖件2102,粘合剂2174和2198的位置和数量,以及闭合折翼2170和2171的部分没有折叠在其相应内板2124和2128上方。
图62至图63中示出了根据另一形式的包装2300。为了便于参考,已经用类似的参考数字来表示与上述包装的各方面相类似的包装2300的各方面,但以″23″开头。包装2300具有类似于上述包装的大体构造,这在于其由单片柔性膜形成,同时具有下文强调的不同之处。
包装2300包括两个小袋2312,2314。不同于例如包装2000,2100和2200,包装2300的小袋2312,2314不包括闭合折翼。而是,第一小袋2312的内板2324沿着第一弱化线2372附接到第二小袋2314的内板2328,如图62所示。由于包装2300由一片柔性膜形成,小袋2312和2314分别的外壁2322和2326被会到一起,以形成邻近包装2300的铰接部分2316的翅片密封部2321。外壁2322,2326的形成翅片密封部2321的端部通过粘合剂2374(例如,热封粘合剂、冷封粘合剂、热熔粘合剂、压敏粘合剂等)彼此附接以密封包装2300。优选地选择粘合剂2374来使端部彼此形成不可拆附接或永久附接(在正常使用中),如图62所示。当包装2300从图62的闭合位置朝向图63的打开位置移动时,小袋2312和2314围绕铰接部2316彼此相离地移动,从而以类似书本打开的方式打开包装2300,这可在视觉上吸引消费者。
在打开包装2300的过程中,小袋2312,2314围绕铰接部2316并相对于弱化线2372彼此相离地移动到一位置,在该位置处,消费者所施加的打开力或张力在弱化线2372中引起一处或更多处撕裂,以使内板2324和2328彼此分离。随着包装2300被消费者移动到完全打开位置,内板2324和2328沿着弱化线2372完全彼此分离,消费者可获取小袋2312,2314中的每个中的食物产品90。
作为上述并且图62中所示的弱化线2372的替代形式,包装2300可任选地在内板2324和2328中的每个上包括位于图62中所示位置处或附近的弱化线2373。在此任选的实施例中,在打开包装2300的过程中,小袋2312,2314围绕铰接部2316彼此相离地移动到一位置,在该位置处,消费者所施加的打开力或张力在弱化线2373中的一者或两者中引起一处或更多处撕裂,以使内板2324和2328中的一者或两者的一部分沿着弱化线2373中的一者或两者分离,从而可以获取小袋2312,2314中的一者或两者中的食物产品90。如果内板2324中的仅一者的一部分沿着其相应弱化线2373分离以允许获取仅第一小袋2312中的食物产品90,消费者可随后操纵包装2300来使内板2328的一部分沿着其相应弱化线2373分离,以提供进入第二小袋2314中的食物产品90的通路。
虽然包装2300的弱化线2372以及包装2300的替代实施例的弱化线2373中的每个可以是直的(并且基本平行于小袋2312,2314的底端2354,2360),如例如图63(其示出沿弱化线2372扩展的撕裂)所示,但应当理解,弱化线2372(和替代弱化线2373)可以如图43中所示是倾斜的(不平行于小袋2312,2314的底端2354,2360),或者可以如图49中所示是弓形的,或者如图61中所示是不规则形状的。
任选地,内板2324和2328的位于弱化线2373上方(例如,所在位置类似于图48中粘合剂材料2096的位置)的部分可通过粘合剂材料彼此附接。粘合剂材料可与粘合剂材料2096类似或相同,并且将被选择来使闭合折翼2370和2371的内板2324和2328彼此形成不可拆附接或永久附接。
在其中存在这种粘合剂材料并且使内板2324和2328的部分彼此附接的形式中,在打开该替代包装2300的过程中,小袋2312,2314围绕铰接部2316彼此相离地移动到一位置,在该位置处,消费者所施加的打开力或张力在弱化线2373中的一者或两者中引起一处或更多处撕裂,以使内板2324和2328中的一者或两者的一部分沿着弱化线2373中的一者或两者分离,从而可以获取小袋2312,2314中的一者或两者中的食物产品90。随着包装2300被消费者移动到完全打开位置,内板2324和2328的部分可沿着弱化线2373依次或同时与其相应板2324,2328完全分离,以便以大体类似于图59至图61所示方式的方式提供进入小袋2312,2314中的食物产品90的通路。
期望将包装2300从图63的打开位置重新闭合到图62的闭合位置的消费者,可围绕铰接部2316将小袋2312和2314朝向彼此往回移动,使得小袋2312的内板2324上的粘合区域2376接触并可拆离地附接到小袋2314的内板2328的外表面2346,以允许包装2300多次重新闭合和打开。
图64至图70中示出了根据另一形式的包装2400。包装2400类似于图48至图54的包装2000,同时具有下文强调的某些不同之处。为了便于参考,已经用类似的参考数字来表示与包装2000的各方面相类似的包装2400的各方面,但以″24″开头。包装2400具有类似于上述一些包装的大体构造,这在于其由单片柔性膜或一卷柔性膜的一部分形成。应当理解,为了清楚起见,夸大了包装2400的特征结构,并非意图按比例绘制。
包装2400与图48至图54的包装2000不同之处在于,不同于由两个小袋2012和2014形成的包装2000,包装2400除了具有类似于包装2000的小袋2012,2014的第一小袋2412和第二小袋2414之外,还包括可围绕铰接部2443相对于第二小袋2414可移动地附接的第三小袋2435。在图64至图70中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三小袋2435有利地为三袋式包装2400提供与具有类似宽度的两袋式包装2000相比对食物产品90的额外存储容量。第三小袋2435可任选地与第一小袋2412和第二小袋2414分离并且在使用后被处理,如以下更详细地描述的。
三袋式包装2400类似于图48至图54的两袋式包装2000,这在于其包括具有闭合底端2454和2460的两个小袋2412和2414。在图68中示出的形式中,三袋式包装2400与两袋式包装2000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小袋2412的底端2454不是由折叠件形成,而是通过经由粘合剂2474a将外壁2422的内表面2436的一部分密封到内板2424的内表面2444的一部分以形成气密密封来形成的。三袋式包装2400与两袋式包装2000不同之处还在于,不同于两袋式包装2000的小袋2014的底端2060,三袋式包装2400的第二小袋2414的底端2460不是由折叠件形成,而是通过经由粘合剂2474b将外壁2426的内表面2440的一部分密封到内板2428的内表面2448的一部分以任选地形成气密密封来形成的。三袋式包装2400的小袋2412和2414具有端密封部2462,2464,2466和2468,如图70所示。应当理解,端密封部2462,2464,2466和2468中的一个或更多个。
类似于包装2000,包装2400包括具有第一闭合折翼2470的第一小袋2412和具有第二闭合折翼2471的第二小袋2414。第一小袋2412的第一闭合折翼2470沿着第一弱化线2472与第一小袋2412的内板2424可分离。类似地,第二闭合折翼2471沿着第二弱化线2473可拆离地附接到第二小袋2414的内板2428,如图68和图70所示。
当包装2400处于图64和图68中所示的闭合位置时,第一小袋2412和第二小袋2414的第一闭合折翼2470和第二闭合折翼2471的部分分别被取向成使得闭合折翼2470的一部分从小袋2412的内板2424朝向第一小袋2412的外壁2422延伸,并且借由粘合剂2474c附接到第一小袋2412的外壁2422的内表面2436,如图68所示。类似地,闭合折翼2471从第二小袋2414的内板2428朝向第二小袋2414的外壁2426延伸,并且还借由粘合剂2474c附接到第二小袋2414的外壁2426的内表面2440,如图68所示。
在图68中所示的形式中,粘合剂材料2474c将闭合折翼2470和2471密封到其相应外壁2422和2426,并且沿着第一小袋2412与第二小袋2414之间的铰接区域2416从第一小袋2412的顶端2450延伸到第二小袋2414的顶端2452。因此,当包装2400处于闭合位置时,闭合折翼2470和2471借由粘合剂2474c附接到其相应外壁2422,2426的内表面2436,2440,此时闭合折翼2470,2471阻挡获取第一小袋2412和第二小袋2414中的食物产品90,如在图68中可见。
应当理解,虽然粘合剂材料2474c已在图68中被示出为从第一小袋2412的顶端2450连续地延伸到第二小袋2414的顶端2452的单个粘合剂层,但在一个替代方案中,可用两种分开的粘合剂将闭合折翼2470和2471密封到其相应外壁2422和2426。在此方案中,铰接区域2416将不包括如图68中通过粘合剂2474c彼此密封的两层膜,而是将包括类似于图48中沿着铰接区域2016示出的柔性膜折叠件。
类似于两袋式包装2000的闭合折翼2070和2071,三袋式包装2400的闭合折翼2470和2471借由粘合剂材料2496彼此附接。粘合剂材料2496可与粘合剂材料2474a,2474b,2474c相同或不同,并且被选择来使闭合折翼2470和2471彼此附接。粘合剂材料2474a,2474b,2474c被选择来附接第一小袋2412和第二小袋2414的外壁和内板,以形成小袋2412和2414的闭合顶端和底端。粘合剂材料2474a,2474b,2474c和2496可以是热熔胶、热封胶、焊接、紫外线固化、层压等形式。
三袋式包装2400的第三小袋2435具有基本上类似于第一小袋2412和第二小袋2414的结构。第三小袋2435包括:具有外表面2447和内表面2449的外壁2445,与外壁2445相对并且包括外表面2453和内表面2455的内板2451。类似于第二小袋2414的底端2460,第三小袋2435的底端2457通过以下方式形成:经由粘合剂2474d将外壁2445的内表面2449的一部分密封到内板2451的内表面2455的一部分,以形成气密密封,如图68所示。三袋式包装2400的第三小袋2435具有类似于第一小袋2412和第二小袋2414的端密封部2462,2464,2466和2468的端密封部2467和2469,如例如图70所示。
类似于第一小袋2412的闭合底端2454,第三小袋2435的闭合顶端2459通过以下方式形成:经由粘合剂2474d将小袋2435的外壁2445的内表面2449的一部分密封到小袋2435的内板2453的内表面2455的一部分,以形成任选地气密密封,如图68所示。在图68中示出的实施例中,单种粘合剂2474a用于密封第二小袋2414的闭合底端2460和第三小袋2435的闭合顶端2459。应当理解,代替从第一小袋2412的闭合底端2460连续延伸到第三小袋2435的闭合顶端2459的单种粘合剂2474,可使用两种分开的粘合剂来密封第二小袋2414的底端2460和第三小袋2435的闭合顶端。在此方案中,第三小袋2435围绕其打开的铰接区域2443将不包括如图68中通过粘合剂2474a彼此密封的两层膜,而是将包括类似于图48中沿着铰接区域2016示出的柔性膜折叠件。
第三小袋2435包括第三闭合折翼2437,该第三闭合折翼沿着第三弱化线2439与第三小袋2435的内板2451可分离。第三闭合折翼2437的一部分附接到第二小袋2414的外壁2422,如图68所示。具体地讲,第三小袋2435的内板2451的外表面2453的一部分借由粘合剂2496附接到第一小袋2412的外壁2422的外表面2434的相对部分。对粘合剂2496进行选择,以将第三小袋2435的闭合折翼2437附接到第一小袋2412的外板2422,使得沿着第三弱化线2439分离闭合折翼2437所需要的强度比破坏闭合折翼2437借由粘合剂2496与外板2422的附接所需要的强度小。闭合折翼2437的一部分还借由粘合剂2474a附接到外壁2445的内表面2449,以在第三小袋2435的顶端2459处密封第三小袋2435,如图68所示。因此,当三袋式包装2400处于闭合位置时,闭合折翼2437阻挡获取第三小袋2435中的食物产品90,如在图68中可见。
要打开三袋式包装2400,使用者可抓住包装2400(图69中示出拇指的示例性位置)并且操纵它,使第三小袋2435以图69中箭头所示方向从图64的闭合位置朝向图69至图70的打开位置移动。当从图64的闭合位置朝向图69的打开位置移动时,第三小袋2435枢转地围绕铰接部2443移动离开第一小袋2412,从而以类似书本打开的方式部分地打开三袋式包装2400并提供进入小袋2435中的食物产品90的通路,这可在视觉上吸引消费者。在三袋式包装2400如图69所示部分地打开的情况下,第一小袋2412和第二小袋2414可保持密封,有利地在使用者可取食三袋式包装2400的第三小袋2435中的食物产品90时,使第一小袋2412和第二小袋2414中的食物产品90保持新鲜。
在使用者以图69中所示方向将三袋式包装2400从图64的闭合位置打开的过程中,随着三袋式包装2400的第三小袋2435和第二小袋2012彼此相离地移动,会到达一位置,在该位置处,消费者所施加的打开力或张力在第三小袋2435的内板2451中的弱化线2439中引起一处或更多处撕裂。这可通过随着三袋式包装2400被打开,在闭合折翼2437中具有越来越大的张力来实现,这部分地由闭合折翼2437的长度小于具有如图69中的部分打开的三袋式包装2400而不使闭合折翼2437从第三小袋2435的内板2451分离所需要的长度来控制。
在图69中,三袋式包装2400被示出为处于部分打开位置,在该位置处,已施加足够的打开力以使得闭合折翼2437沿着弱化线2439与第三小袋2435的内板2451分离。在三袋式包装2400处于图69中所示的部分打开位置时,使用者可以在不必将三袋式包装2400打开到图70的完全打开位置的情况下获取第三小袋2435中的食物产品90。换句话讲,可在第一小袋2412和第二小袋2414保持密封的同时取食第三小袋2435的食物产品90,从而使第一小袋2412和第二小袋2414内的食物产品90保持新鲜。
为了使三袋式包装2400可以在第一次打开之后重新闭合到图69中所示的部分打开位置,小袋2435的内板2451的外表面2453包括任选的粘合区域2476a,如图68和图70所示。期望将三袋式包装2400从图69的打开位置重新闭合到图64的闭合位置的消费者,可将第一小袋2412和第三小袋2435围绕铰接部2443朝向彼此移动,使得粘合区域2476a接触并粘合到第一小袋2412的外壁2422的外表面2434。当包装2400这样重新闭合后,食物产品90容纳在第三小袋2435中,并被限制而不会从三袋式包装2400掉落。三袋式包装2400可包括位于第二小袋2414的底端2460与第三小袋2435的顶端2459之间的任选的弱化线2461(如图68所示),该弱化线将允许消费者在第三小袋2435不再剩有任何食物产品90后,在不打开第一小袋2412和第二小袋2414的情况下将第三小袋2435从第二小袋2414拆离并且处理第三小袋2435。
要将三袋式包装2400从图69的部分打开位置打开到图70的完全打开位置,使用者可抓住三袋式包装2400(图70示出拇指的示例性位置)并且操纵它,使第一小袋2412从其图69的位置朝向图70的打开位置移动。当从闭合位置朝向打开位置移动时,第一小袋2412围绕铰接部2416移动离开第二小袋2414直到到达一位置,在该位置处,消费者所施加的打开力或张力在弱化线2472,2473中的一者或两者中引起一处或更多处撕裂,以使第一闭合折翼2470和第二闭合折翼2471与其相应小袋2412和2414分离,并且以类似书本打开的方式完全打开包装2400而提供进入所有三个小袋2412,2414和2435中的食物产品的通路,这可在视觉上吸引消费者,如图70所示。
为了使三袋式包装2400的第一小袋2412和第二小袋2414可以在第一次打开之后重新闭合到图70中所示的完全打开位置,第二小袋2414的内板2428的外表面2446包括任选的粘合区域2476b,如图68和图70所示。期望将三袋式包装2400从图70的打开位置重新闭合到图69的部分打开位置的消费者,可将第一小袋2412和第二小袋2414围绕铰接部2416朝向彼此移动,使得粘合区域2476b接触并粘合到小袋2412的外壁2424的外表面2442。当三袋式包装2400这样重新闭合后,食物产品90容纳在第一小袋2412和第二小袋2414中,并被限制而不会从三袋式包装2400掉落。在一种方案中,三袋式包装2400可包括位于第一小袋2412的顶端2450与第二小袋2414的顶端2452之间的任选的弱化线2463(如图68所示),该弱化线将允许消费者在第一小袋2412或第二小袋2414中的一者不再剩有任何食物产品90后拆离并处理空的小袋2412或2414,同时保留其中仍容纳有食物产品90的另一袋2412或2414。
包装2400可由单片或单卷柔性材料2500制成。柔性材料2500可以是由一种或多种聚合物、层合物、金属化聚合物、纸张等制成的膜。为了清楚地示出该方法,图65至图67中描绘了可用以制造单个包装2400的柔性膜2500的一部分。图65中描绘的示例性单片柔性膜2500具有前边缘2508、后边缘2506、第一纵向侧边缘2502、第二纵向侧边缘2504以及朝上的表面2510。应当理解,前边缘2508和后边缘2506可根据制造方法中的机器方向的取向而颠倒,使得前边缘2508可变为后边缘,后边缘2506可变为前边缘,并且图65至图67中示出的片可为更长的一卷膜的一部分。
随着柔性膜2500在机器方向上移动,食物产品90被放置到柔性膜2500的朝上的表面2510上,如图65所示。具体地讲,食物产品90被放置在膜2522,2526和2545中的将相应地形成第一小袋2412、第二小袋2414和第三小袋2435的外壁2422,2426和2445的区域上。柔性膜2500具有中心折叠区,其中当膜2500围绕中心折叠线2512从图65中所示的打开的片构造折叠大约一半,变成图66中所示的折叠构造以包封食物产品90时,柔性膜2500中可形成第一折叠线2512。
具体地讲,柔性膜2500的前边缘2508围绕折叠区2512折叠并被移向后边缘2506,使得前边缘2508位于后边缘2506之上。如图65所示,前边缘2508可直接位于后边缘2506之上,使得两个边缘2506和2508共线。在一个替代方案中,前边缘2508可在任一方向上与后边缘2506偏移。
在柔性膜2500如图66所示折叠一次的情况下,膜2524,2528和2551中的将形成第一小袋2412、第二小袋2414和第三小袋2435的内板2424,2428和2451的区域分别地位于膜2522,2526和2545的区域之上以包封食物产品90。然后,膜2500可进一步折叠,以在中心折叠线2512的一侧上形成第二折叠区或折叠线2516,并且在中心折叠区2512的相对侧上形成第三折叠区或折叠线2543,如图66所示。虽然已在图65至图66中将中心折叠线2512以及第二折叠线2516和第三折叠线2543示为直线,但应当理解,第一折叠线2512、第二折叠线2516以及第三折叠线2543中的一者或更多者可以是非线性的,或者是柔性膜100的区域而不是单根线条的形式。
应当理解,折叠线2512,2516和2543可在如图66和图67所示折叠柔性膜2500的各部分时在柔性膜2500中制成,或者可在柔性膜2500在机器方向上从进料辊展开之前或之后在柔性膜2500中预先制成。在先在柔性膜2500中形成折叠线2512,2516和2543,再将柔性膜2500折叠的方案中,此类折叠线可例如通过合适的辊、激光等手段制成。例如,任选地,可以不在柔性膜2500中制出折叠线2512,2516和2543,并且柔性膜2500可在不具有折叠线2512,2516和2543的情况下折叠。在如图66中所示折叠柔性膜2500以形成第一折叠线2512的情况下,第二折叠线2516对应于形成的包装2400中第一小袋2412与第二小袋2414之间的铰接部2416,第三折叠线2543对应于形成的包装2400中第三小袋2435与第二小袋2414之间的铰接部2443。
在将食物产品90放置在柔性膜2500上之前或之后,并且在柔性膜2500中制成第一折叠线2512、第二折叠线2516以及第三折叠线2543之前或之后,在柔性膜2500中制成弱化线2537,2570和2571,如图65所示。可使用例如激光烧蚀、模切、微磨或其他合适手段在柔性膜2500中形成弱化线2537,2570和2571。柔性膜100中的弱化线2537,2570和2571分别对应于第一小袋2412、第二小袋2414和第三小袋2435的弱化线2437,2470和2471。
在如图66所示折叠膜2500的情况下,可例如使用如上所述的粘合剂或另一合适的密封技术(例如,热密封),邻近边缘2508形成端密封部2462,2466和2467。例如,图65中所示的密封边界2480a,2480b,2480c,2480d,2480e,2480f,2480g,2480h(其在图66中形成端密封部2462,2464,2466,2468,2467和2469)可包括金属化区域,以方便对密封边界进行热密封而形成包装2500的端密封部2462,2464,2466,2468,2467和2469。密封边界2480a,2480b,2480c,2480d,2480e,2480f,2480g,2480的金属化区域的边缘与端密封部2462,2464,2466,2468,2467和2469的密封边界的边缘重合,在图66中以虚线指示,因为金属化区域在柔性膜2500(图65中示出为朝上的表面2510)的底面上。金属化区域可包括例如箔或另外的反射材料。应当理解,金属化区域是任选的,并且柔性膜2500可没有金属化区域,在这种情况下此类区域可对应于密封区。
参见图66,柔性膜2500中的位于第一弱化线2572与折叠线2516和/或邻近折叠线2516的密封边界之间的区域2570对应于第一小袋2412的闭合折翼2470。柔性膜2500中的位于第二弱化线2573与折叠线2516和/或邻近折叠线2516的密封边界之间的区域2571对应于第二小袋2414的闭合折翼2471。柔性膜2500中的位于第三弱化线2539与折叠线2543和/或邻近折叠线2543的密封边界之间的区域2537对应于第三小袋2435的闭合折翼2437。
在如图66所示放置柔性膜2500的情况下,将粘合剂2596(例如,如图所示的单个细长条,或者间隔开的多个条或点)施加到区域2570,这将使区域2570和2571在柔性膜2500折叠成图67中所示构造时至少部分地不可拆离地彼此附接。另外,任选地,粘合剂2576b例如胶点可施加到柔性膜2500的区域2524。粘合剂2576b对应于包装2400的粘合区域2476b,其使得在第一次打开包装2400之后可以重新闭合第一小袋2412和第二小袋2414。
然后,柔性膜从图66中所示的构造折叠成图67中所示的构造。具体地讲,柔性膜2500的纵向边缘2502围绕折叠线2516折叠并被移向折叠线2543,使得折叠线2516位于折叠线2543之上。折痕线2516可如图67所示直接位于折叠线2543之上,使得两个折叠线2516和2543共线,或者折叠线2516可任选地在任一方向上与折叠线2543偏移。
在如图67所示放置柔性膜2500的情况下,将粘合剂2596(例如,如图所示的单个细长条,或者间隔开的多个条或点)施加到区域2522的一部分(其位于图66中的区域2524之下)。粘合剂2596使得在柔性膜2500折叠成图68中所示的最终形成的闭合构造时,柔性膜2500的区域2537至少部分地不可拆离地附接到区域2522的一部分。另外,任选地,粘合剂2576a例如胶点可施加到柔性膜2500的区域2551。粘合剂2576a对应于包装2400的粘合区域2476a,并且使得在第一次打开包装2400之后可以将第三小袋2435重新闭合到第一小袋2412。
应当理解,三袋式包装2400中可以可互换地并入上述其他包装的一个或更多个特征结构。例如,三袋式包装2400可与类似于图27中所示覆盖件1300的外覆盖件一起使用。弱化线2472,2473和2439(闭合折翼2470,2471和2437可沿着这些弱化线与其相应小袋2412,2414和2435分离)可以是如图50和图66所示的弓形的,弱化线2472,2473和2439中的一个或更多个可以是直的并且(例如,如图15中)平行于用于制成包装2400的柔性膜的纵向边缘,或者是直的但是(例如,如图43中)不平行于柔性膜的纵向边缘。此外,闭合折翼2470,2471和2437的形状可以是如图7和图10中的矩形,或者可具有形状大体上像如图59至图61所示的邮政信封折翼的不规则形状的闭合折翼2270。另外,代替如图68所示形成为其相应内板2424,2428和2451的一部分,闭合折翼2470,2471和2437可折叠在其相应内板2424,2428和2451的上方,并且如图5所示附接到小袋的相对壁,或者如图14所示附接到另一闭合折翼。还应当理解,虽然已示出三袋式包装2400,但小袋的数量仅以举例形式示出,并且可根据以上阐述的原理制造具有四个、五个、六个或更多个小袋的包装。
图71至图78中示出了根据另一形式的包装3000。包装3000类似于图48至图54的包装,但被构造成使两个小袋中的一个小袋优先地在两个小袋中的另一个小袋之前打开。这通过给两个闭合折翼中的一个闭合折翼提供可拆离地附接到另一小袋的相对内板的拉动凸舌来完成。当消费者施加打开力时,拉动凸舌有利地使其中一个闭合折翼及相关联部分优先打开。换句话讲,当消费者打开包装3000时,拉动凸舌在其中一个小袋的其中一个闭合折翼中上的存在使得此小袋更有可能先打开。另外,一旦包装3000中的包括该拉动凸舌的小袋被打开,拉动凸舌就会向消费者提供视觉指示,指示消费者随后可拉住该处来打开包装3000的第二小袋。
包装3000包括分别具有闭合底端3054和3060并且在铰接部3016处彼此附接的第一小袋3012和第二小袋3014,如图72所示。当包装3000处于闭合位置时,第一小袋3012和第二小袋3014彼此紧靠,如图71所示。铰接部3016使包装3000的第一小袋3012和第二小袋3014可以围绕铰接部3016在远离彼此的方向上(由图75和图76中的指向箭头所示)从图71和图72的闭合位置朝向部分打开位置移动,在部分打开位置中,第一小袋3012和第二小袋3014彼此间隔,如图77所示。
类似地,当包装3000处于图77所示部分打开位置时,第一小袋3012和第二小袋3014可以围绕铰接部3016朝向闭合位置移动,在闭合位置中,第一小袋3012和第二小袋3014彼此紧靠,如图71所示。当包装3000在闭合位置(图71)与部分打开位置(图77)之间移动时,包装10的第一小袋3012和第二小袋3014的移动类似于书本的开合。
如图76所示,包装3000的第一小袋3012和第二小袋3014具有被配置以容纳食物产品90(例如胶基糖条)的内部。第一小袋3012和第二小袋3014中的每个中的胶基糖条的数量(即,五个)仅以举例形式示出,并且第一小袋3012和第二小袋3014中的每个可容纳少于五个(例如,四个或更少)或多于五个(例如,六个或更多)胶基糖条,所述胶基糖条可单独包裹或没有单独的包裹物。
所示口香糖为示例性消费品,而其他消费品例如巧克力、糖果或非食物产品也可容纳在第一小袋3012和第二小袋3014中。另外,虽然所示第一小袋3012和第二小袋3014各自容纳有食物产品90,但应当理解,代替第一小袋3012和第二小袋3014两者都容纳有食物产品90的情况,包装3000可包括容纳一个或更多个食物产品(例如,胶基糖条)的第一小袋3012以及容纳一个或更多个非食物产品(例如抽奖券和刮刮票、贴纸、贴纸纹身或各种其他奖品)的第二小袋3014。作为另外一种选择,第一小袋3012和第二小袋3014中的一者可以是空的。
包装3000的第一小袋3012和第二小袋3014各自分别具有开口3018和3020,当拆离位于其上的相应闭合折翼3070和3071时,这些开口可暴露出来(如以下更详细论述的)以提供进入消费品的通路,如图72和76所示。当包装3000处于图78中所示的打开位置时,第一小袋3012和第二小袋3014的开口3018,3020面对铰接部3016。
第一小袋3012包括外壁3022和内板3024,如图72所示。类似地,第二小袋3014包括外壁3026和内板3028,如图72所示。第一小袋3012的外壁3022在铰接部3016处附接到小袋3014的外壁3026,使得第一小袋3012和第二小袋3014的外壁3022,3026可以围绕铰接部3016相对于彼此在打开位置(图77)与闭合位置(图71)之间移动。
第一小袋3012的外壁3022具有外表面3034和内表面3036,第二小袋3014的外壁3026具有外表面3038和内表面3040,如图72所示。类似地,第一小袋3012的内板3024具有外表面3042和内表面3044,第二小袋3014的内板3028具有外表面3046和内表面3048,如图72所示。第一小袋3012和第二小袋3014被构造成使得内板3024,3028的内表面3044,3048分别面对外壁3022,3026的内表面3036,3040。当包装3000处于图72所示的闭合位置时,食物产品90容纳在第一小袋3012和第二小袋3014中,并位于内板3024,3028的内表面3044,3048与外壁3022,3026的内表面3036,3040之间。
参见图77,第一小袋3012具有第一侧边缘3050、第二相对侧边缘3052以及底边缘3054,而第二小袋3014具有第一侧边缘3056、第二相对侧边缘3058以及底边缘3060。第一小袋3012的外壁3022和内板3024在第一小袋3012的底端3054处相交并接合。第二小袋3014的外壁3026和内板3028在第二小袋3014的底端3060处相交并接合。第一小袋3012的内板3024在邻近第一侧边缘3050和第二侧边缘3052的第一端密封部3062和第二端密封部3064处分别密封式地附接到第一小袋3012的外壁3022。类似地,第二小袋3014的内板3028在邻近第一侧边缘3056和第二侧边缘3058的端密封部3066,3068处分别密封式地附接到外壁3026。
应当理解,对包装3000的顶边缘、底边缘和侧边缘的提及可特定于如具体示例性图所示的包装3000的取向,而在其他取向中,顶边缘、底边缘或侧边缘可视情况被称为侧边缘、顶边缘或底边缘。仅举例来说,在包装3000如图77所示取向的情况下,附图标记3054和3060可称为包装3000的侧边缘,但是当包装3000如图72所示取向时,附图标记3054和3060分别取向在第一小袋3012和第二小袋3014的底部处,并可称为包装3000的第一小袋3012和第二小袋3014的底端。
在示出的形式中,包装3000包括两个闭合折翼3070和3071,所述闭合折翼方便其相应第一小袋3012和第二小袋3014的闭合和打开。具体地讲,第一小袋3012的内板3024包括第一内部连接壁部分或闭合折翼3070,其有助于包装3000的第一小袋3012密封,优选地气密地密封,如图72所示。第一闭合折翼3070沿着第一弱化线3072附接到第一小袋3012的内板3024,如图72和图76中所示。类似地,第二小袋3014的内板3028包括第二内部连接壁部分或闭合折翼3071,其有助于包装3000的第二小袋3014密封,优选地气密地密封,如图72所示。第二闭合折翼3071沿着第二弱化线3073附接到第二小袋3014的内板3028,如图72和图76中所示。
在图72所示的示例性形式中,第一闭合折翼3070是由第一弱化线3072界定的第一小袋3012的内板3024的延伸部和一体部分,而第二闭合折翼3071是由第二弱化线3073界定的第二小袋3014的内板3028的延伸部和一体部分。然而,闭合折翼3070,3071可以不与内板区分或界定开来,闭合折翼可以是所述内板的一部分。因此,一般来讲,闭合折翼3072,3073可仅为包装3000的一部分,该部分可通过其与包装3000的另一部分的附接来识别。
弱化线3072,3073可以是刻划线,其可通过激光烧蚀、模切、微磨等形成。虽然所示出的弱化线3072,3073为如图73和图74所示的大体弓形,但弱化线3072,3073可以是完全直的、部分直的、部分弯曲的并且可大体形成类似信封的V形。虽然图73和图76中所示的弱化线3072,3073和闭合折翼3070,3071从端密封部3062,3066延伸到端密封部3064,3068,即,小于从相应小袋3012,3014的顶边缘3050,3056到底边缘3052,3058的距离,但弱化线3072,3073和闭合折翼3070,3071可延伸通过端密封部3062,3064,3066,3068并跨过第一小袋3012和第二小袋3014的整个长度,即,从相应小袋3012,3014的顶边缘3050,3056到底边缘3052,3058。
虽然图72中所示的胶基糖条90在包装3000处于闭合位置时未彼此紧靠,但应当理解,包装3000未必在所有图中按比例绘制,并且比起图72所示的情况,胶基糖条90可更加紧靠或更靠近彼此。另外,为了清楚起见,胶基糖条90在图72中并未以截面示出。此外,虽然已在图72中将包装3000示为仅具有两个小袋3012,3014,但包装3000可包括枢转地附接到第二小袋3014的第三小袋,以及任选地以类似方式附接的其他小袋。
当包装3000处于闭合位置时,闭合折翼3070和3071至少部分地以相对于彼此大体分开的取向定向,使得闭合折翼3070从第一小袋3012的内板3024朝向外壁3022延伸,并且借由粘合剂3074附接到外壁3022的内表面3036,而闭合折翼3071从第二小袋3014的内板3028朝向外壁3026延伸,并且借由粘合剂3074附接到外壁3026的内表面3040,如图72所示。由于闭合折翼3070,3071附接到其相应外壁3022,3026的内表面3036,3040,当包装2000处于闭合位置时,闭合折翼3070,3071阻挡进入第一小袋3012和第二小袋3014的开口3018,3020,如在图72中可见。
对粘合剂3074进行选择,以使闭合折翼3070,3071与其相应小袋3012,3014的外壁3022,3026的内表面3036,3040形成不可拆附接。图73中示出了粘合剂3074在用于制成包装3000的柔性膜上的示例性位置,这在下文中有更详细的论述。为了本公开的目的,″不可拆″是指不旨在(诸如,在正常使用期间)被拆离的附接。虽然所示出的闭合折翼3070,3071借由粘合剂3074(诸如热熔胶或任何其他合适的粘合剂)附接到内板3022,3026,但应当理解,闭合折翼3070和3071可借由其他合适的手段例如热密封、焊接、紫外线固化、层压等附接到其相应外壁2022,2026的内表面3036,3040。
在包装3000处于如图72所示的闭合位置时,包装3000的闭合折翼3070和3071借由粘合剂材料3096彼此附接,该粘合剂可与粘合剂材料3074相同或不同,并且被选择来使闭合折翼3070和3071彼此之间形成不可拆附接。应当理解,虽然已以单个细长条的形式示出了粘合剂材料3096,但粘合剂材料3096可以呈两个或更多个条或任何合适形状(例如,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的区域的形式。类似于粘合剂3074,粘合剂材料3096可以是热熔胶或任何其他合适粘合剂的形式,或者通过热密封、焊接、紫外线固化、层压等形成。
虽然为了清楚起见,已在图72中将第一小袋3012的闭合折翼3070的外表面3042示为与第二小袋3014的闭合折翼3071的外表面3046间隔开,但应当理解,在包装3000处于闭合位置时,闭合折翼3070的外表面3042可紧靠闭合折翼3071的外表面3046。类似地,虽然为了清楚起见,在图72中将第一小袋3012和第二小袋3014的内板3024,3028的外表面3042,3046示为彼此间隔开,但在包装3000处于如例如图71所示的闭合位置时,第一小袋3012和第二小袋3014的内板3024,3028的外表面3042,3046将至少部分地彼此紧靠。换句话讲,图72示出第一小袋3012和第二小袋3014的内板3024,3028经由粘合剂3076a,3076b和3096呈面对关系和紧靠关系,但第一小袋3012和第二小袋3014的内板3024,3028的表面3042,3046还可彼此直接接触。
第二小袋3014的闭合折翼3071基本上类似于第一小袋3012的闭合折翼3070,但与闭合折翼3070的不同之处在于,闭合折翼3071包括如图73至图77所示的拉动凸舌3041。除了有助于优先打开第二小袋3014之外,拉动凸舌3041还有利于打开第一小袋3012以获取第一小袋3012的食物产品90,如以下将更详细描述的。拉动凸舌3041在离开铰接部3016的方向上从闭合折翼3071的邻近部分向外延伸,使得相比于沿着闭合折翼3071中的邻近拉动凸舌3041的部分延伸的弱化线3073的部分,沿着拉动凸舌3041的周边延伸的弱化线3073的位置更接近第二小袋3014的底端3060,如图73至图77所示。
类似于闭合折翼3071的其余部分,拉动凸舌3041沿着第二弱化线3073附接到第二小袋3014的内板3028,如图73和图74中所示。虽然已在图73和图74中将拉动凸舌3041示为由相同膜材料形成并且与第二闭合折翼3071整体形成,但拉动凸舌3041可任选地为与闭合折翼3071分离的结构,该结构借由粘合剂、热密封等附接到闭合折翼3071。应当理解,虽然已在图73和图74中将拉动凸舌3041示为大体圆顶形,但拉动凸舌3041可以是三角形、矩形或任何其他合适的形状。虽然在图73和图74中包装3000的一个小袋3014上仅示出一个大体居中的拉动凸舌3041,但应当理解,拉动凸舌3041可偏离中心,并且小袋3014可包括另一凸舌3041。
闭合折翼3071的拉动凸舌3041的外表面3046包括粘合区域3076a,该粘合区域使拉动凸舌3041可以可拆离地附接到第一小袋3012的内板3024的外表面3042,如图72和图76至图77所示并且以下更详细描述的。简而言之,拉动凸舌3041与第一小袋3012的内板3024的外表面3042的附接提供了至少两个优点:(1)当打开包装3000时,相对于第一小袋3012,具有拉动凸舌3041的第二小袋3014将更可能优先地先打开;以及(2)包装3000打开后,拉动凸舌3041提供使用者随后可拉住该处来打开第一小袋3012的视觉指示。
虽然已在图76和图77中将粘合区域3076a示为单个圆形区域,但粘合区域3076a可具有任何其他形状或尺寸,并且可包括多个粘合区域,所述多个粘合区域使得拉动凸舌3041可以反复可拆离地附接到第一小袋3012的内板3024的外表面3042。粘合区域3076a可以是将使包装3000可以多次打开和重新闭合的一个或多个胶点、压敏粘合剂、粘合带或条、尼龙搭扣、拉链等的形式。因此,拉动凸舌3041的粘合区域3076a使得打开了第一小袋3012来取出第一小袋3012中的一部分食物产品90的消费者可以随后将拉动凸舌3041重新附接到第一小袋3012的内板3024的外表面3042,以重新闭合第一小袋3012。
优选地对用于附接拉动凸舌3041的粘合剂和/或其他手段进行选择,使得拉动凸舌3041与第一小袋3012的内板3024的外表面3042之间的借由粘合区域3076a的密封强度大于破坏弱化线3073所需要的强度。换句话讲,撕裂弱化线3073以便将闭合折翼3071从第二小袋3014的内板3028分离所需要的强度,小于在粘合区域3076a处将拉动凸舌3041从第一小袋3012的内板3024的外表面3042拆离所需要的强度。如以下更详细描述的,拉动凸舌3041在闭合折翼3071上的位置,以及拉动凸舌3041在粘合区域3076a处对内板3024的附接与闭合折翼3071沿着弱化线3073对第二小袋3014的内板3028的附接的相对强度提供包装3000的优先打开机制,使得第二小袋3014在第一小袋3012之前打开。
当包装3000在由图75和图76中的指向箭头所示的方向上从图71的闭合位置朝向图77的部分打开位置移动时,第一小袋3012和第二小袋3014围绕铰接部3016彼此相离地移动,从而以类似书本打开的方式打开包装3000,这可在视觉上吸引消费者。在打开包装3000的过程中,消费者可如图75所示抓住第一小袋3012和第二小袋3014,并将第一小袋3012和第二小袋3014按指向箭头所示彼此相离地移动到一位置,在该位置处,消费者所施加的打开力和张力优先地在弱化线3073中引起撕裂,并且致使闭合折翼3071通过沿着弱化线3073撕裂而与第二小袋3014的内板3028分离,如图76所示。
如上所述,在第一小袋3012和第二小袋3014的底端3054,3060处将打开力施加给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如图75所示。由于第二小袋3014的弱化线3073的沿着拉动凸舌3041的部分与第二小袋3014的底端3060的距离小于第一小袋3012的弱化线3072的部分与第一小袋3012的底端3054的距离,随着第一小袋3012和第二小袋3014以朝向打开位置的方向彼此相离地移动,与弱化线3072的更加远离被施加打开力的其相应底端3054的部分相比,消费者的打开力所提供的张力很可能优先地致使弱化线3073的更靠近被施加打开力的底端3060的部分被撕穿。
另外,拉动凸舌3041与第一小袋3012的内板3024的外表面3042之间粘合区域3076a处的密封强度,大于保持闭合折翼3072附接到第二小袋3014的内板3028的弱化线3073的强度。特征结构还提供包装3000的开口,使得闭合折翼3071优先地沿着第二小袋3014的弱化线3073先与内板3028分离,从而先打开第二小袋3014,而闭合折翼3070沿着第一小袋3012的弱化线3072保持附接到内板3024,使得第一小袋3012保持闭合,如图76和图77所示。
这种用于在打开第一小袋3012之前优先打开第二小袋3014的构造,有利地对包装3000的哪个小袋先打开提供了可预测性和控制,而不是仅依赖于对包装的操纵和消费者所施加的打开力的量。在图75中,包装3000示出为处于未打开到足以(或其中未施加足够的打开力来)致使闭合折翼3071沿着弱化线3073与第二小袋3014的内板3028分离。相反,如图75所示,消费者所施加的打开力正好足以显示拉动凸舌3041优先地首先沿着弱化线3073的一些部分从第二小袋3014的内板3028的相邻部分拆离,而闭合折翼3071的其余部分仍然保持沿着弱化线3073的其他部分附接到第二小袋3014的内板3028。
因此,闭合折翼3070和3071给消费者提供了包装3000的打开程度的视觉指示。另外,由于消费者会在闭合折翼3070,3071沿着其相应弱化线3072,3073拆离期间感受到一些阻力,闭合折翼3070和3071可在初始打开包装3000的过程中提供触觉和/或听觉响应。包装3000的闭合折翼3070和3071还为包装3000提供保鲜密封和/或防动手脚特征结构,从而闭合折翼3070,3071中的一者或两者的缺失或部分拆离将在视觉上向消费者指示包装3000先前已被打开或动过手脚。
示例性包装3000在图76至图77中示出为其闭合折翼3071沿着弱化线3273从第二小袋3014的内板2228完全分离,以使消费者可以获取第二小袋3014内部中的食物产品90,而闭合折翼3070仍沿着弱化线3072完全附接到第一小袋3012的内板3224,从而限制获取第一小袋3012中的食物产品90。当包装3000处于图76中所示的部分打开位置时,第一小袋3012的端密封部3064、铰接部区域3016以及第二小袋3014的端密封部3068组合在一起大体形成V形。
在打开包装3000的过程中,使用者所施加的打开力可致使第一小袋3012的一部分围绕第二铰接部3015折叠或弯曲,并且第二小袋3014的一部分围绕第三铰接部3017折叠或弯曲,如图77所示。在闭合折翼3071沿着整个弱化线3072与第二小袋3014的内板3028完全分离,使得消费者可完全获取第二小袋3014中的食物产品90(如图77所示)的情况下,第一小袋3012的端密封部3064、铰接区域3016以及第二小袋3014的端密封部3068组合在一起大体形成锯齿(Z)形。
更具体地讲,如图77所示,此锯齿形的一部分由第一铰接部3016的外部提供,此锯齿形的另一部分由第一小袋3012的折叠形成第二铰接部3015(该第二铰接部至少延伸跨越第一小袋3012的端密封部3062,3064)的那部分提供,并且此锯齿形的另一部分由第二小袋3014的折叠形成第三铰接部3017(该第三铰接部至少延伸跨越第二小袋3014的端密封部3066,3068)的那部分提供。打开包装3000的过程中第一小袋3012和第二小袋3014的构造使得当包装3000处于如图76所示的部分打开位置时,以及当包装3000处于如图78所示的更加打开位置时,第一小袋3012包括第二铰接部3015,第二小袋3014包括第三铰接部3017,并且包装3000包括位于第一小袋3012和第二小袋3014之间的外部或第一铰接部3016。
如图77中可见,包装3000被定位成使得第二小袋3014的内板3028不与第一小袋3012的内板3024处于同一平面中,但至少部分地位于第一小袋3012的内板3024上方。更具体地讲,由第二小袋3014的端密封部3068的一部分形成的第三铰接部3017位于第一小袋3012的端密封部3064的一部分之上,从而在第二铰接部3015与端密封部3068的那部分之间形成间隙,如图77中的阴影线所示。在包装3000处于图77的部分打开位置时,第二小袋3014的外板3026被定位成使得第三铰接部3017比外铰接部3016更接近第一小袋3012的底端3054。
第二小袋3014相对于第一小袋3012的定位,即,在第二小袋3014打开并且第二小袋3014中的食物产品90可获取时第二小袋3014相对于第一小袋3012的部分升高,可有利于食物产品90保留在第二小袋3014中,并限制食物产品90从第二小袋3014无意滑出。包装3000可包括限制食物产品90从第一小袋3012和第二小袋3014无意滑出的额外结构特征。
在包装3000处于图77中所示的部分打开位置时,期望在例如食用第二小袋3014中的所有食物产品90之后打开并进入第一小袋3012内部的消费者可用一只手抓住第一小袋3012,用另一只手抓住拉动凸舌3041,然后以图78中箭头所示的方向朝向铰接部3016和第二小袋3014移动拉动凸舌3041。如例如图76和图77所示,拉动凸舌3041向消费者提供可轻易识别的视觉指示,消费者随后可拉动该处来打开包装3000的第一小袋3012。
当消费者抓住包装3000和拉动凸舌3041并以图78中箭头所示的方向拉动该凸舌3041时,消费者所施加的打开力足以克服将拉动凸舌3041附接到第一小袋3012的内板3024的外表面3042的粘合剂3076a的强度,以及闭合折翼3070沿其附接到第一小袋3012的内板3024的弱化线3071的强度。
具体地讲,消费者所施加的打开力既克服粘合剂3076a的强度,又将拉动凸舌3041从第一小袋3012的内板3024的外表面3042拆离,并沿着弱化线3072将闭合折翼3070从内板3024拆离。更具体地讲,拉动凸舌3041的移动以及任选地第一小袋3012的底端3054远离第二小袋3014的底端3060的移动(如图78所示),有利于闭合折翼3070借由弱化线3072的一处或更多处撕裂远离内板3024拆离,以打开第一小袋3012,从而将存储在第一小袋3012内的食物产品90暴露给消费者以供获取。
任选地,包装3000的第一小袋3012可在第一次打开之后单独地重新闭合。具体地讲,拉动凸舌3041可压向第一小袋3012的内板3024的外表面3042的一部分,使得拉动凸舌3041借由粘合区域3076a附接到第一小袋的内板3024的外表面3042,从而重新闭合第一小袋3012。包装3000作为整体也可借由粘合区域3076b重新闭合,如以下更详细描述的。
闭合折翼3070通过弱化线3072的一处或更多处撕裂远离内板3024拆离以打开第一小袋3012可发生在图78中所示的包装3000的放置之前或之后,这取决于例如打开期间使用的打开力和包装3000的取向。可由消费者以图78的箭头方向移动拉动凸舌3041以及任选地第一小袋3012的底端3054,直到包装3000到达其如例如图53至图54所示并且参考上文包装2000所述的完全打开位置,在该位置处,第一小袋3012完全打开。
第一小袋3012通过拉动凸舌3041以图78中所示方向移动而发生的打开,可包括在与拉动凸舌3041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移动第一小袋3012的底端3054。图78中从第三铰接部3017到第一小袋3012的底端3054的距离,可大于外铰接部3016到第一小袋3012的底端3054的距离。类似地,如图78中箭头所示的第一小袋3012的移动包括在远离第二小袋3014的底端3060的方向上移动第一小袋3012的底端3054,以增加包装3000的长度。″包装的长度″应被理解为意指第一小袋3012的底端3054与第二小袋3014的底端3060之间沿着垂直于外铰接部3016并垂直于第一小袋3012和第二小袋3014的底端3054,3060的线的距离。
包装3000的闭合折翼3070,3071在基本上如图53至图54中参考包装2000所示的其完全打开位置中的位置,有利于消费者通过第一小袋3012和第二小袋3014的开口3018,3020取出部分食物产品90。具体地讲,不同于其中弱化线272呈线性的包装200,弱化线3072和3073进一步朝向其相应小袋3012和3014的底端3054和3060弯曲,其中包装3000基本上如图73所示的那样打开。另外,闭合折翼3070,3071可在处于基本上如图73至图74所示的其打开位置时有利地被定位成使得闭合折翼3070,3071的部分可提供限制食物产品90从其相应小袋3012,3014无意滑出的结构特征。
为了允许包装3000在第一次打开之后重新闭合,第二小袋3014的内板3028的外表面3046包括任选的粘合区域3076b,如图72和图76至图78所示。期望将包装3000从图76至图78中任一个图所示的位置重新闭合到图71的闭合位置的消费者,可将第一小袋3012和第二小袋3014围绕铰接部3016朝向彼此移动,使得第二小袋3014的内板3028的外表面3046上的粘合区域3076b接触并粘合到第一小袋3012的内板3024的外表面3042。消费者可例如通过捏合外壁3022和3026来施加一些力,以确保粘合区域3076b牢固地附接到内板3024的外表面3042。
当包装3000重新闭合时,食物产品90被容纳在第一小袋3012和第二小袋3014中,并被限制而不会从包装3000掉落。虽然已在图76至图78中将粘合区域3076b示为单个圆形区域,但粘合区域3076b可具有任何其他形状或尺寸,并且可包括可以使第一小袋3012和第二小袋3014的内板3024,3028反复可拆离地彼此附接的多个粘合区域。类似于粘合区域3076a,粘合区域3076b可以是将使包装3000可以多次打开和重新闭合的一个或多个胶点、压敏粘合剂、粘合带或条、尼龙搭扣、拉链等的形式。任选地,包装3000可不具备粘合区域3076b或任何其他形式的重新闭合。
参考图73和图74描述了制造包装3000的一个示例性方法。图10中通过示出可用以制造包装3000的柔性材料的取向和操纵,但未示出伴随的装配线机械,来大致描绘了该制造方法。可用以制造包装3000的柔性材料可从进料辊101展开,并作为卷材在由如图10所示的指向箭头所指示的机器方向上进给。应当理解,柔性膜和胶可在固定板、移动输送机等的顶部上进给。
包装3000可由单片或单卷柔性材料制成。柔性材料可以是由一种或多种聚合物、层合物、金属化聚合物、纸张等制成的膜。为了清楚地示出所述方法,图73和图74中描绘了可用以制造单个包装3000的图10的柔性膜的一部分,并且用对应于成品包装3000的某些特征结构的附图标记来标示柔性膜的各部分。图73中描绘的示例性单片柔性膜具有前边缘3008、后边缘3006、第一纵向侧边缘3002、第二纵向侧边缘3004以及食物产品90可放置在其上的朝上的表面。
当柔性膜在由图10中的指向箭头所示的机器方向上移动时,柔性膜具有中心折叠区3016,在该区域的柔性膜3000中可形成折痕线或折叠线。第二折痕线或折叠线3054可随后在中心折叠区3016的一侧上形成,并且第三折痕线或折叠线3060可随后在中心折叠区3016的相对侧上形成,如图73所示。虽然已在图73中将中心折叠区3016以及第二折痕线3054和第三折痕线3060示为直线,但应当理解,中心折叠区3016、第二折痕线3054以及第三折痕线3060中的一者或多者可以是非线性的,或者是柔性膜的一个区域而不是单根线条的形式。
可在柔性膜3000在机器方向上从进料辊展开之前或之后,在柔性膜3000中制出折痕线3016,3054和3060。在先在柔性膜3000中形成折痕线3016,3054和3060,再将柔性膜3000折叠的方案中,此类折痕线可例如通过合适的辊、激光等手段制成。例如,任选地,可以不在柔性膜3000中制出折痕线3016,3054和3060,并且柔性膜3000可在不具有折痕线3016,3054和3060的情况下折叠。柔性膜3000的第一折痕线或中心折叠区3016对应于包装3000的铰接部3016,柔性膜3000的第二折痕线3054对应于包装3000的第一小袋3012的底端3054,并且柔性膜3000的第三折痕线3060对应于包装3000的第二小袋3014的底端3060,如例如在图72和图74中可见。
在柔性膜3000中制成第一折痕线3016、第二折痕线3054以及第三折痕线3060之前或之后,可在柔性膜3000中形成两条弱化线3072和3073,如图73所示。可使用例如激光烧蚀、模切、微磨或其他合适手段在柔性膜3000中形成弱化线3072,3073。柔性膜3000中的弱化线3072,3073对应于包装3000的弱化线3072,3073。
在邻近后边缘3006之处,柔性膜3000包括密封边界3019,在该密封边界处可形成包装3000的端密封部3062和3066,而在邻近前边缘3008之处,柔性膜3000包括密封边界3020,在该密封边界处可形成包装3000的端密封部3064和3068。密封边界3019可包括如图73所示的粘合剂材料3074,以便于柔性膜3000的部分在柔性膜3000围绕折痕线3054和3060折叠时彼此附接。在柔性膜3000的与柔性膜朝上的表面相对以及在密封边界3019,3020下方的下侧上,柔性膜3000可包括可有利于密封边界3019,3020的热密封的金属化区域,以便形成包装3000的端密封部3062,3064,3066和3068。因为金属化区域位于柔性膜3000的与食物产品90(诸如胶基糖条)放置在其上的朝上表面相对的下侧上,所以金属化区域的边缘3023,3025与密封边界3019,3020的边缘重合,并且在图73中用虚线示出。金属化区域可包括例如箔或另外的反射材料。任选地,柔性膜3000可不含金属化区域,在这种情况下,此类区域可对应于密封区。
参见图73,柔性膜3000的位于第一弱化线3072与第一纵向边缘3002之间的区域3070对应于包装3000的闭合折翼3070。位于柔性膜3000中第一弱化线3072与第二折痕线3054之间的区域3024对应于包装3000的第一小袋3012的内板3024。位于柔性膜3000的第二折痕线3054与中心折叠区或第一折痕线3016之间的区域3022对应于包装3000的第一小袋3012的外壁3022。
位于柔性膜3000的中心折叠区或第一折痕线3016与第三折痕线3060之间的区域3026对应于包装3000的第二小袋3014的外壁3026。位于第三折痕线3060与第二弱化线3073之间的区域3028对应于包装3000的第二小袋3014的内板3028。最后,柔性膜3000的位于第二弱化线3073与柔性膜3000的第二纵向边缘3004之间的区域3071对应于包装3000的第二闭合折翼3071。如图73中可见,弱化线3073包括大体圆顶形的突起部,该突起部使得在包装3000打开期间第二闭合折翼3071从第二小袋3014的内板3028拆离时形成拉动凸舌3041。
随着柔性膜3000在机器方向上移动,食物产品90被放置在柔性膜3000的朝上的表面上,类似于例如图7和图10中参考用于制造包装10的柔性膜100所示出的那样。可在将食物产品90放置在柔性膜3000上之前或之后,在柔性膜3000中制出图73中所示的折痕线3016,3054和3060以及弱化线3072和3073。
虽然食物产品90以胶基糖条的形式示出,但除了胶基糖条之外的食物产品例如糖果、巧克力等可代替胶基糖条与柔性膜3000联合使用。在一种方案中,待包裹在包装3000中的非食物产品可与柔性膜3000联合使用。任选地,食物产品90可例如借由粘合剂材料、粘合带等可移除地附接到柔性膜3000中朝上的表面。将食物产品90可移除地附接到柔性膜3000中朝上的表面,可阻止食物产品90不期望地从包装3000掉落或在包装3000内移位。
在将食物产品90放置在柔性膜3000的朝上的表面上的情况下,将柔性膜3000的相对纵向边缘3002,3004向内折叠,并朝向彼此且朝向中心折叠区3016移动,以覆在部分食物产品90和部分柔性膜3000之上,如图74以及更一般地如图10中所描绘。如图74所示,柔性膜3000的第一纵向边缘3002和第二纵向边缘3004被定位成使得第一纵向边缘3002和第二纵向边缘3004覆在中心折叠区3016之上,从而使得柔性膜3000的部分覆盖食物产品90。
在如图74所示的那样折叠柔性膜3000时,柔性膜3000的第一纵向边缘3002不一定要直接位于第一折痕线3016之上。另外,图73至图74中的尺寸仅仅是示例性的且未必按比例绘制,并且柔性膜3000可用于制造具有各种形状和尺寸的柔性包装。
在如图74所示将柔性膜3000的第一纵向边缘3002和第二纵向边缘3004向内折叠后,例如通过热密封将柔性膜3000的密封边界3019,3020密封在一起,从而形成第一小袋3012和第二小袋3014。可使用粘合剂材料、层压、粘结、焊接、紫外线固化或熔融这些手段代替热密封。
为了给包装3000提供可重新闭合特征结构,可将上述粘合剂材料施加到柔性膜3000的区域3028,以形成粘合区域3076b。虽然已在图74中将粘合区域3076b示为被施加在柔性膜3000的将形成包装3000的第二小袋3014的一部分的区域3028上,但除此之外或作为另一种选择,粘合区域3076b可被施加到将形成包装3000的第一小袋3012的一部分的区域3024。虽然已在图74中将粘合区域3076b示为一个圆形区域,但粘合区域3076b可以呈正方形条或矩形条的形式,或者可以呈若干间隔开的粘合区域的形式,这些粘合区域在柔性膜3000的区域3028和区域3024彼此紧靠时,将区域3028可拆离地附接到区域3024。
为了使包装3000的第二小袋3014的闭合折翼3071的拉动凸舌3041可拆离地附接到包装3000的第一小袋3012的内板3024,可将上述粘合剂材料施加到柔性膜3000的区域3041,以形成粘合区域3076a。虽然已在图74中将粘合区域3076a示为被施加在柔性膜3000的将形成包装3000的第二小袋3014的内板3028上的拉动凸舌3041的区域3041上,但除此之外或作为另一种选择,粘合区域3076a可被施加到区域3024的这样的部分上,该部分将形成包装3000的第一小袋3012的内板3024的一部分。应当理解,虽然已在图74中将粘合区域3076a示为一个圆形区域,但粘合区域3076a可以呈正方形条或矩形条的形式,或者可以呈若干间隔开的粘合区域的形式,这些粘合区域在柔性膜3000的区域3041和区域3024彼此紧靠时,将区域3041可拆离地附接到区域3024。
在膜3000如图74所示折叠的情况下,将一种或更多种粘合剂材料施加到柔性膜3000的区域3071的朝上表面的全部或一部分上,以形成粘合区域3096。选择粘合区域3096的粘合剂材料,使得当柔性膜3000的包括粘合区域3096的区域3071的朝上表面附接到柔性膜3000的区域3070的朝上表面的相对部分时,形成不可拆附接。代替如图74所示施加粘合剂材料以在区域3071的朝上表面上形成粘合区域3096的做法,可将粘合剂材料施加到区域3071的朝上部分,形成粘合区域3096,当柔性膜3000折叠到其最终构造以形成图71的包装3000时,该粘合区域将使区域3070和3071的部分发生不可拆附接。
在如图74所示以及上文所述施加粘合剂材料3096之后,折叠柔性膜100,使第二折痕线3054和第三折痕线3060被朝向第一折痕线3016并朝向彼此移动,使得:(1)区域3071的朝上表面上的粘合剂材料3096不可拆离地粘合到柔性膜3000的区域3070的相对部分,以便将食物产品90密封在柔性膜3000中;(2)区域3041的朝上表面上的粘合剂材料3076a不可拆离地粘合到柔性膜3000的区域3024的相对部分;并且(3)区域3028的朝上表面上的粘合剂材料3076b不可拆离地粘合到柔性膜3000的区域3024的相对部分。
应当理解,代替将粘合剂3096施加到区域3072的朝上表面并随后将包括粘合剂3096的区域3071附接到柔性膜3000的区域3070以形成基于粘合剂的密封的做法,或代替将前述两个操作顺序对调的做法,可使区域3071的朝上表面与柔性膜3000的区域3070的相对部分接触,并对其进行热密封、焊接、粘结、熔合、紫外线固化或层压,以将食物产品90密封在柔性膜3000中。
最后,基本上如图10所示,将包装3000与柔性膜3000的其余部分分割。例如,基本上如图10所示,诸如切割钳的切割装置可切穿柔性膜3000制造出一个或多个切口,从而将各个包装3000分割。上述方法有利地使得可以容易地由单片柔性膜3000形成上述包装3000。
图78至图79中示出了根据另一形式的包装4000。包装4000类似于图71至图78的包装3000,同时具有下文强调的某些不同之处。为了便于参考,已经用类似的参考数字来表示与包装3000的各方面相类似的包装4000的各方面,但以″40″开头。
包装4000具有类似于包装3000的构造和特征结构。例如,包装4000的第二小袋4014的闭合折翼4071包括拉动凸舌4041,该拉动凸舌类似于包装3000的拉动凸舌3041并以远离铰接部4016的方向向外延伸,使得相比于沿着闭合折翼4071的与拉动凸舌4041相邻的部分延伸的弱化线4073的部分,沿着拉动凸舌4041的周边延伸的弱化线4073的位置更接近第二小袋4014的底端4060,如图79所示。
包装4000的第一小袋4012的内板4024具有不同于包装3000的第一小袋3012的内板3024的形状,包装4000的第一小袋4012的弱化线4072具有不同于包装3000的第一小袋3012的弱化线3072的形状。
如图74所示,包装3000的第一小袋3012的内板3024的一部分沿着其相关联弱化线3072从密封边界3019到密封边界3020呈弓形,而如图79至图80所示,包装4000的第一小袋4012的内板4024包括以朝向铰接部4016的向内方向延伸的大体圆顶形延伸部分4039。图79的内板4024相对于图74的内板3024的这种形状变化,致使包装4000的第一小袋4012的弱化线4072具有不同于包装3000的第一小袋3012的弱化线3072的形状,并且包装4000的第一小袋4012的闭合折翼4070具有不同于包装3000的第一小袋3012的闭合折翼3070的形状。
具体地讲,包装3000的第一小袋3012的弱化线3072如图74所示从密封边界3019到密封边界3019呈大体弓形,而包装4000的第一小袋4012的弱化线4072包括以朝向铰接部4016的向内方向延伸并且形状上大体对应于圆顶状延伸部分4039的圆顶状凹陷,如图79所示。类似地,如图74所示,包装3000的第一小袋3012的闭合折翼3070的一部分沿着其相关联弱化线3072从密封边界3019到密封边界3020呈弓形,而包装4000的第一小袋4012的闭合折翼4070包括大体圆顶形凹陷,该大体圆顶形凹陷以朝向铰接部4016的向内方向延伸且沿着延伸部分4039的周边延伸,并且对应于内板4024的延伸部分4039的形状。
虽然已将第一小袋4012的内板4024的延伸部分4039示为圆顶形的一个部分,但延伸部分4039可具有任何其他形状,并且可被内板4024的两个或更多个延伸部分替换。另外,拉动凸舌2441和延伸部分4039并非意图按比例绘制,并且可相对于第一小袋4012和第二小袋4014的其他部件具有任何其他合适尺寸。
包装4000在其他方面类似于图71至图78的包装3000,并且其打开方式类似于包装3000,具体在于闭合折翼4071优先地先沿着弱化线4073从第二小袋4014拆离,并且拉动凸舌4041保持(借由粘合剂4076a)附接到第一小袋4012的内板4024的一部分,使得允许进入第二小袋4014中的食物产品90的通路,而由至少闭合折翼4070限制进入第一小袋4012中的食物产品90的通路。
类似于如图75所示的包装3000的打开方式,当打开包装4000时,消费者在第一小袋4012和第二小袋4014的底端4054,4060处将打开力施加给该第一小袋和该第二小袋。由于第二小袋4014的弱化线4073的沿着拉动凸舌4041的部分与第二小袋4014的底端4060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小袋4012的弱化线4072的部分与第一小袋4012的底端4054的距离,随着第一小袋4012和第二小袋4014以朝向打开位置的方向彼此相离地移动,与第一小袋4012的弱化线4072的更接近铰接部4016并且更加远离被施加打开力的其相应底端4054的部分相比,消费者的打开力所提供的张力优先地致使弱化线4073的沿着拉动凸舌4041延伸并且更接近被施加打开力的第二小袋4014的底端4060的部分被撕穿。
弱化线4072的沿着内板4024的延伸部分4039的周边延伸的部分的偏离,是在向内朝向铰接部4016并且远离第一小袋4012的底端4054的方向上,如图79所示。因此,弱化线4072的此偏离部分被定位成与弱化线4072的邻近延伸部分4039并位于其任一侧上的部分相比,更加远离第一小袋4012的底端4054。
由于消费者在第一小袋4012和第二小袋4014的相应底端4054,4060处将打开力施加给该第一小袋和该第二小袋,相比于对引起撕穿图71至图78的包装3000的第一小袋3012的弓形弱化线3072的阻力,弱化线4072的沿着内板4024的部分4039延伸的偏离部分在打开包装4000的过程中提供对引起撕穿第一小袋4012的弱化线4072的额外阻力。这样,第一小袋4012的弱化线4072向内朝向铰接部4016的偏离,使第二小袋4014的闭合折翼4071比包装3000的第一小袋3012的闭合折翼3072更优先打开。
此外,拉动凸舌4041与第一小袋4012的内板4024之间粘合区域4076a处的密封强度,大于保持闭合折翼4072附接到第二小袋4014的内板4028的弱化线4073的强度。此特征结构还提供包装4000的这样的打开方式:闭合折翼4071优先地沿着第二小袋4014的弱化线4073先与内板4028分离,从而先打开第二小袋4014,而闭合折翼4070沿着第一小袋4012的弱化线4072保持附接到内板4024,使得第一小袋4012保持闭合。\
同样,类似于包装3000,在包装4000处于其中仅第二小袋4014打开的部分打开位置时,期望在食用第二小袋4014中的所有食物产品90之后打开并进入第一小袋4012内部的消费者可用一只手抓住第一小袋4012,用另一只手抓住拉动凸舌4041,然后以朝向铰接部4016和第二小袋4014的向内方向移动拉动凸舌4041,从而促使闭合折翼4070借由弱化线4072处的一处或更多处撕裂远离第一小袋4012的内板4024拆离,以打开第一小袋4012,由此将存储在第一小袋4012内的食物产品90暴露给消费者以供获取,如图80所示。
另外,包装4000与包装3000之间任选的不同在于,第二小袋3014的闭合折翼3071上的粘合区域3096呈单个矩形条的形式,而第二小袋4014的闭合折翼4071包括呈两个胶点4096形式的粘合区域。包装4000可通过部分地在图79中示出的方法形成,该方法基本上类似于部分地在图73和图74中示出的用于制成包装3000的方法。
参考图81至图84描述了根据另一形式的包装5000。包装5000类似于图71至图80的包装3000和4000,同时具有下文强调的某些不同之处。为了便于参考,已经用类似的参考数字来表示与包装4000的各方面相类似的包装5000的各方面,但以″50″开头。
包装5000具有类似于包装4000的构造和特征结构。例如,包装5000的第二小袋5014的闭合折翼5071包括拉动凸舌5041,该拉动凸舌类似于包装4000的拉动凸舌4041并以远离铰接部5016的方向向外延伸,使得相比于沿着闭合折翼5071的与拉动凸舌5041相邻的部分延伸的弱化线5073的部分,沿着拉动凸舌5041的周边延伸的弱化线5073的位置更接近第二小袋5014的底端5060,如图82所示。另外类似于包装4000,包装5000的第一小袋5012的内板5024包括以朝向铰接部5016的向内方向延伸的大体圆顶形延伸部分5039,以及包括以朝向铰接部5016的向内方向延伸并且形状上大体对应于圆顶状延伸部分5039的圆顶状凹陷的弱化线5072,如图52所示。
包装5000在图82中示出为类似于包装4000,具体在于第二小袋5014的闭合折翼5071包括呈两个胶点5096的形式的粘合区域,所述胶点被选择来使闭合折翼5070和5071形成不可拆附接。包装5000可通过部分地在图81中示出的方法由单片膜形成,该方法基本上类似于部分地在图73和图74中示出的用于制成包装3000的方法。
在一个任选的实施例中,一串包装5000a-5000e可通过部分地在图93中示出的方法由单片柔性材料5500制造而成。当可用以制成包装5000a-5000e的示例性单片柔性材料5500以图93中箭头所示的机器方向取向时,柔性膜5500具有前边缘5511、后边缘5513、第一纵向侧边缘5515以及第二纵向侧边缘5517。如图93所示的部分组装的包装5000a-5000e被示出为处于基本上如图82所示的构造,但图93中粘合剂5576和5596在包装5000a-5000e上的位置例外,以表明图82的包装5000的粘合剂5076和5096的位置是可重排的。在柔性膜5500如图93所示取向时,柔性膜5500可折叠以将纵向侧边缘5515和5517移到一起,形成包装5000a-5000e的组装构造,并且可使用切割装置诸如切割钳将单个包装5500e与柔性膜5500的其余部分分割,所述切割装置可切穿垂直边缘5560d制造出一个或更多个切口。包装5000a-5000d可以类似的方式分割。图93的方法有利地使得可以由单片柔性膜5500轻易地形成包装5000a-5000e。
包装5000与包装4000的一个不同之处在于,如图81所示,包装5000包括使第一小袋5012和第二小袋5014可以彼此分离的弱化线5171,如以下将参考图83更详细描述的。类似于刻划线5072和5073,弱化线5171可以是刻划线,其可通过激光烧蚀、模切、微磨等形成。虽然所示出的弱化线5171是笔直的且平行于小袋5012,5014的侧边缘5054,5060,但弱化线5171也可以不平行于侧边缘5054,5060,并且可以是非线性的(例如,波形的或弓形的),或者是不连续的线。虽然图82中所示的弱化线5171从包装5000的第一小袋5012的顶边缘5050延伸到底边缘5052,但弱化线5171所延伸跨越的距离可小于从顶边缘5050到底边缘5052的距离。
包装5000与包装4000的另一不同之处在于,包装5000包括两条附加的弱化线5172和5173,这两条弱化线分别被定位在密封边界5019和5020中,邻近粘合剂部分4074的,如图81-82所示。如图81至图82所示,弱化线5172可跨密封边界5019的宽度延伸并与第二小袋5014的侧边缘5050和弱化线5073两者相交。类似地,弱化线5173可跨密封边界5020的宽度延伸并与第二小袋5014的侧边缘5052和弱化线5073两者相交。在包装5000处于基本上如图82所示的闭合位置时,弱化线5172和5173覆在弱化线5171上,并且有利于第二小袋5014沿着弱化线5171远离第一小袋5012分离,如以下参考图83更详细描述的。
包装5000在其他方面类似于图71至图80的包装3000和4000,并且其打开方式类似于包装3000和4000,具体在于闭合折翼5071优先地先沿着弱化线5073从第二小袋5014拆离,并且拉动凸舌5041保持(借由粘合剂5076a)附接到第一小袋5012的内板5024的一部分,使得允许进入第二小袋5014中的食物产品90的通路,而由至少闭合折翼5070限制进入第一小袋5012中的食物产品90的通路,如图83所示。
类似于包装3000和4000的打开方式,当打开包装5000时,消费者在第一小袋5012和第二小袋5014的底端5054,5060处将打开力施加给该第一小袋和该第二小袋。由于第二小袋5014的弱化线5073的沿着拉动凸舌5041的部分与第二小袋5014的底端5060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小袋5012的弱化线5072的部分与第一小袋5012的底端5054的距离,随着第一小袋5012和第二小袋5014以朝向打开位置的方向彼此相离地移动,与第一小袋5012的弱化线5072的更接近铰接部5016并且更加远离被施加打开力的其相应底端5054的部分相比,消费者的打开力所提供的张力优先地致使弱化线5073的沿着拉动凸舌5041延伸并且更接近被施加打开力的第二小袋5014的底端5060的部分被撕穿。此特征结构提供包装5000的这样的打开方式:闭合折翼5071优先地沿着第二小袋5014的弱化线5073先与内板5028分离,从而先打开第二小袋5014,而闭合折翼5070沿着第一小袋5012的弱化线5072保持附接到内板5024,使得第一小袋5012保持闭合。
在包装5000处于如图83所示的其中仅第二小袋5014打开的部分打开位置时,期望使第一小袋5012和第二小袋5014沿着弱化线5171彼此分离的消费者可例如如图83所示抓住第一小袋5012和第二小袋5014,然后以图83中所示的方向拉动第一小袋5012和第二小袋5014使彼此离开。
在小袋5012和5014以图83中所示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消费者所施加的打开力或张力在弱化线5171与包装5000的第二小袋5014的侧边缘5056的相交处或附近引起第二小袋5014的外壁5026的撕裂,并且基本上同时地,在弱化线5172与包装5000的第二小袋5014的侧边缘5056的相交处或附近引起第二小袋5014的内板5028的撕裂。应当理解,由于存在跨端密封部5066和5068以及部分内板5028的弱化线5172和5173,消费者需要用来撕穿端密封部5066和一部分内板5028的力比弱化线5172和5173不存在时将需要的力更小,这样有利于第一小袋5012与第二小袋5014分离。
消费者所施加的打开力或张力引起的小袋5012和5014在图83中所示方向上的继续移动,使撕裂沿着弱化线5172扩展跨过端密封部5066并跨过第二小袋5014的内板5028的一部分,直到撕裂到达弱化线5172与第二小袋5014的弱化线5073的相交处。消费者所施加的打开力或张力引起的小袋5012和5014在图83中所示方向上的继续移动,还使撕裂沿着弱化线5171扩展穿过第二小袋5014的外壁5026,如图83所示。
当外壁5026中沿着弱化线5171的撕裂到达端密封部5068并且开始跨端密封部5068在朝向包装5000的第二小袋5014的侧边缘5058的方向上扩展时,消费者所施加的力还在弱化线5173与弱化线5073的相交处或附近引起内板5024的撕裂,该撕裂可跨端密封部5068在朝向包装5000的第二小袋5014的侧边缘5058的方向上扩展。当沿着弱化线5171和5173扩展的撕裂跨端密封部5068扩展并与第二小袋5014的侧边缘5058相交时,第一小袋5012和第二小袋5014的彼此分离完成。
应当理解,虽然跨端密封部5066和5068以及部分内板5028提供的弱化线5172和5173有利于第一小袋5012与第二小袋5014分离,但应当理解,弱化线5172和5173是任选的,使用者可通过使用比包括弱化线5172和5173的包装所需要的力稍多的力,以类似的方式沿着弱化线5171使第一小袋5012和第二小袋5014彼此分离。另外,弱化线5172和5173仅以举例的方式示出为与包装的侧边缘5056,5058以及第二小袋5014的刻划线5073相交,它们不一定要与包装的侧边缘5056,5058或第二小袋5014的刻划线5073直接相交。另外,虽然图83示出在第二小袋5014中的食物产品90已被完全取食,使得第二小袋5014变空之后,第二小袋5014与第一小袋5012分离,但应当理解,第二小袋5014也可在所有食物产品90仍保留在第二小袋5014中时沿着弱化线5171与第一小袋5012分离。
期望在食用第二小袋5014中的所有食物产品90并且将第二小袋5014从第一小袋5012拆离(并且任选地丢弃第二小袋5014)之后打开并进入第一小袋5012内部的消费者,可用一只手抓住第一小袋5012,用另一只手抓住拉动凸舌5041,然后以朝向铰接部5016的向内方向移动拉动凸舌5041,从而促使闭合折翼5070借由弱化线5072的一处或更多处撕裂远离第一小袋5012的内板5024拆离,以打开第一小袋5012,由此将存储在第一小袋5012内的食物产品90暴露给消费者以供获取,如图84所示。
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描述的包括两个或三个小袋的包装中的任何一种包装可包括与弱化线5171类似的一条或更多条弱化线,以便两个小袋彼此分离。另外,应当理解,虽然以上已描述了通过带子2099所施加的力使包装2000的第一小袋2012和第二小袋2014分离,但应当理解,带子2099是任选的特征结构,第一小袋2012和/或第二小袋2014可包括弱化线,该弱化线使得可以因带子2099所施加的力或直接由消费者的手所施加的力而引起第一小袋2012和第二小袋2014彼此分离。
图87至图89中示出了根据另一形式的包装6000。包装6000类似于图71至图84的包装3000,4000和5000。例如,包装6000具有类似于包装5000的构造,具体在于其包括第一小袋6012和第二小袋6014,并且包装6000的第一小袋6012和第二小袋6014可分离,并可沿着隔室弱化线6117完全分离。以下强调包装5000与6000之间的某些不同之处。为了便于参考,已经用类似的参考数字来表示与包装5000的各方面相类似的包装6000的各方面,但以″6″开头。
参见图87,包装6000与包装5000的一个不同之处在于,不同于包装5000的第二小袋5014的闭合折翼5071(其包括一个拉动凸舌5041),包装6000的第二折翼6014的闭合折翼6071包括两个拉动凸舌6041a,6041b。两个拉动凸舌6041a,6041b沿着闭合折翼弱化线6119彼此可分离,如以下将描述的。
包装6000与包装5000的另一不同之处在于,包装5000的第一小袋5012是从包装5000的端密封部5062延伸到端密封部5064的单个隔室,而包装6000的第一小袋6012可被隔室弱化线6117和/或密封区域6121,6123分成两个单独密封的隔室6012a,6012b,如图87和图88所示。密封部6121和6123可以类似于上述密封部6062,6064,6066,6068的方式形成。包装6000与包装5000之间的另一不同之处在于,包装5000包括一个粘合区域5076b,该粘合区域提供使第一小袋5012和第二小袋5014在包装5000初始打开之后可以重新附接的可重新闭合特征结构,而包装6000包括两个粘合区域6076c和6076d,这两个粘合区域提供使第一隔室6012a和第二隔室6012b中的每个在包装6000初始打开之后可以重新附接到第二小袋6014的相应部分的可重新闭合特征结构。
包装6000在其他方面类似于包装5000,并且其打开方式类似于包装5000,具体在于,在消费者将打开力施加给包装6000时,包括拉动凸舌6041a,6041b的闭合折翼6071优先地先沿着弱化线6073从第二小袋6014的内板6028拆离,使得闭合折翼6071的部分6071a,6071b借由粘合区域6096a,6096b保持附接到闭合折翼6070的部分6070a,6070b,并且拉动凸舌6041a,6041b借由粘合区域6076a,6076b保持附接到第一小袋6012的内板6024a,6024b的部分6070a,6070b。在此构造中,可以获取第二小袋6014中的食物产品90,而限制获取第一小袋6012的第一隔室6012a和第二隔室6012b中的食物产品90,如图88所示。
类似于包装5000,在包装6000处于如图88所示的其中仅第二小袋6014打开的部分打开位置时,期望在食用第二小袋6014中的所有食物产品90之后打开并进入第一小袋6012的第一隔室6012a或第二隔室6012b内部的消费者可用一只手抓住第一小袋6012,用另一只手抓住拉动凸舌6041a,然后以朝向铰接部6016、弱化线6171和第二小袋6014的向内方向移动拉动凸舌6041a,从而促使闭合折翼6070的第一部分6070a借由弱化线6072的一处或更多处撕裂远离第一小袋6012的内板6024拆离,以打开第一小袋6012的第一隔室6012a,由此将存储在第一小袋6012的第一隔室6012a内的食物产品90暴露给消费者以供获取,如图89所示。
如果消费者期望在食用第一小袋6012的第一隔室6012a中的所有食物产品90之后打开并进入第一小袋6012的第二隔室6012b内部,那么消费者可通过基本上类似于图89中所示并且以上参考拉动凸舌6041a所述的方式抓住并拉在拉动凸舌6041b上,来打开第二隔室6012b,从而将存储在第一小袋6012的第二隔室6012b内的食物产品90暴露出来以供获取。
虽然图89示出在第一隔室6012a完全附接到第一小袋6012的第二隔室6012b和第二小袋6014时,消费者拉动拉动凸舌6041a以打开第一小袋6012的第一隔室6012a,但应当理解,第一小袋6012的第一隔室6012a和第二隔室6012b中的任一者可在仍然密封时先沿着弱化线6117,6119和6171从包装6000完全拆离,然后如图89所示的那样打开。虽然图88示出闭合折翼6071包括闭合折翼弱化线6119以便利第一小袋6012的第一隔室6012a和第二隔室6012b彼此分离,但应当理解,闭合折翼弱化线6119是任选的,并且第一小袋6012的第一隔室6012a和第二隔室6012b可在即使没有闭合折翼弱化线6119的情况下沿着隔室弱化线6117彼此分离。
图90至图92中示出了根据另一形式的包装7000。包装7000类似于图87至图89的包装6000。例如,包装7000具有类似于包装6000的构造,具体在于包装7000包括第一小袋7012和第二小袋7014,并且包装7000的第一小袋7012和第二小袋7014可分离,并可沿着隔室弱化线7117彼此完全分离。以下强调包装6000与7000之间的某些不同之处。为了便于参考,已经用类似的参考数字来表示与包装6000的各方面相类似的包装7000的各方面,但以″7″开头。
参见图90,包装7000与包装6000的一个不同之处在于,包装6000的第一小袋6012和第二小袋6014各自分别包括第一闭合折翼6070和第二闭合折翼6071,然而包装7000仅第二小袋7014包括闭合折翼7070,而包装7000的第一小袋7012不包括闭合折翼。虽然,如图90所示的闭合折翼7070不包括与包装5000的拉动凸舌5041以及包装6000的拉动凸舌6041a,6041b类似的拉动凸舌,但应当理解,闭合折翼7170可包括拉动凸舌,以便利闭合折翼7070与第二小袋7014的内板7028的相邻部分分离。
包装7000与包装6000的不同之处还在于,第一小袋7012的外壁7022和内板7024的部分形成沿着弱化线7171和7117与第一小袋7012和第二小袋7014的相邻部分可分离的可移除部分7170。虽然所示出的弱化线7171是笔直的且与弱化线7117相交,但应当理解,第一小袋7012的弱化线7171可弯曲(例如,凸出、凹陷、呈波形等),并且可与弱化线7117相交就中断。包装7000与包装5000不同之处还在于,包装5000的第一小袋5012和第二小袋5014具有相同的存储容量,而包装7000的第一小袋7012被示出为存储容量小于包装7000的第二小袋7014的存储容量。然而,应当理解,作为另一种选择,包装7000的第一小袋7012和第二小袋7014可在尺寸和存储容量方面相同。
可移除部分7170提供第一小袋7012中的进入开口,使消费者可以获取第一小袋7012内部中的食物产品,并且用于分配来自第一小袋7012的食物产品。可移除部分7170还可提供保鲜密封和/或防动手脚特征结构,使得可移除部分7170的缺失或部分拆离将在视觉上向消费者指示包装7000的第一小袋7012先前已被打开或动过手脚。第一小袋7012可容纳与存储在第二小袋7014中的食物产品相同的食物产品(例如,胶基糖),或者可容纳诸如糖食、奶酪、坚果等食品。
包装7000的打开方式类似于包装6000,具体在于,在消费者将打开力施加给包装7000时,闭合折翼7070沿着弱化线7072从第二小袋7014的内板7028拆离,同时借由粘合区域7096保持附接到第一小袋7012的内板7024的部分。在此构造中,可以获取第二小袋7014中的食物产品90,而限制获取第一小袋7012中的食物产品,如图91所示。
在包装7000处于其中仅第二小袋7014打开的图91的部分打开位置时,期望打开并进入第一小袋7012内部的消费者可用一只手抓住第一小袋7012,用另一只手抓住可移除部分7170,然后以朝向铰接部7016、弱化线7171以及第二小袋7014的向内方向移动可移除部分7170,以借由弱化线7171的一处或更多处撕裂使可移除部分7170与第一小袋7012的外壁7022和内板7024分离,从而如图92所示打开第一小袋7012并提供开口,消费者可通过该开口获取或分配存储在第一小袋7012内的食物产品。
图94示出柔性材料片材8500的实施例,其在箭头所示的机器方向上移动,并且包括弱化线8570和8571、粘合剂8576和8596以及密封区域,这些弱化线、粘合剂和密封区域被定位成使得柔性材料片材8500可密封并折叠成如图95所示的五袋式未打开构造。包装8000具有可被描述为手风琴形的取向,如图95所示,该取向使得包装8000紧凑,并为食物产品提供高存储容量。
包装8000类似于上述包装5000,6000和7000,具体在于包装8000包括多个密封小袋8012a-8012e,这些密封小袋彼此接合,可围绕其相应铰接部8016a-8016d相对于彼此移动,并且可借由弱化线8171a-8171d彼此分离。不同于包括两个小袋的包装5000,6000和7000,包装8000包括五个小袋8012a-8012e,如图95所示。类似于包装7000,包装8000的隔室或小袋8012a-8012e可通过一个或更多个闭合折翼8070a-8070h沿着其相应弱化线8072a-8072h的分离单独地打开,以取出保留在其中的食物产品90,并且可沿着相应弱化线8171a-8171d中的一者单独地与包装8000分离。
具体地讲,消费者可通过抓住外部小袋8012a的一部分并拉动外部小袋8012a远离其相邻小袋8012b来打开包装8000,使得弱化线8171a和铰接区域8016a提供铰接部,外部小袋8012a围绕该铰接部相对于其相邻小袋8012b移动。随着消费者移动小袋8012a远离其相邻小袋8012b,消费者所施加的打开力在弱化线8072a中引起一处或更多处撕裂,以使闭合折翼8070a可以从小袋8012a拆离,以提供进入存储在小袋8012a中的食物产品90a的通路。然后,消费者可将食物产品90a从打开的外部小袋8012a中取出,并且如果需要,可沿着弱化线8171a将外部小袋8012a立即或者在其变空后从包装8000的其余部分完全拆离,并处理空小袋8012a。随后,可以类似于上述小袋8012a的打开方式依次打开小袋8012b-8012e。食物产品90a-90e可全部相同或全部不同。
图96示出示例性的单片柔性膜材料9000,其可在以图96中的指向箭头所指示的机器方向移动的连续流动包裹包装过程中折叠,以形成图97中所示的包括两个小袋9112和9114的包装9100。在制造期间,可在柔性膜9000中制成包围可分离区域9070和9071的弱化线9072,并且可将一种或更多种粘合剂施加到膜9000以形成粘合区域9076和9096。
图96中的粘合区域9096对应于图97中的粘合区域9196,其使第一闭合折翼9170的部分不可拆离地附接到第二闭合折翼9171的对应部分。图96中的粘合区域9076对应于图97中的粘合区域9176,其使拉动凸舌9141不可拆离地附接到第二小袋9014的内板9128的相对部分。如图96所示,弱化线9072包括围绕区域9041的圆顶形偏离,该区域提供类似于上述拉动凸舌的拉动凸舌9141,有利于在第二小袋9114打开之前优先打开第一小袋9112。在连续流动包裹过程期间,柔性膜9000的部分被折叠,并且通过粘合剂材料9174(其可以是热封胶、冷封胶、粘合剂等)沿着密封区域9019和9020的部分彼此密封式地附接,形成翅片密封部9123,如图97所示。
图97的包装9100的打开方式可类似于图82至图84的包装5000,具体在于,在消费者将打开力施加到包装9100时,闭合折翼9170沿着弱化线9172从第一小袋9112的内板9124拆离,使得闭合折翼9170的部分借由不可拆粘合剂9196保持附接到第二闭合折翼9171的部分,并且拉动凸舌9141借由可拆粘合剂9176保持附接到第二小袋9114的内板9128的部分。在此构造中,可以获取第一小袋9112中的食物产品90a,而限制获取第二小袋9114中的食物产品90b。然后,可通过向拉动凸舌9141施加力以沿着弱化线9173将闭合折翼9171从内板9128拆离,来打开第二小袋9014,如以上参考例如包装5000和图84所述。
图98示出另一示例性的单片柔性膜材料9200,其可在以图98中的指向箭头所指示的机器方向移动的连续流动包裹包装过程中折叠,以形成图99中所示的包括两个小袋9312和9314的包装9300。在制造期间,可在柔性膜9200中作出分别包围可分离区域9270和9271的弱化线9272和9273,并且可将一种或更多种粘合剂施加到膜9200以形成粘合区域9276和9296。
图98中的粘合区域9296对应于图99中的粘合区域9396,其使第一闭合折翼9370的部分不可拆离地附接到第二闭合折翼9371的对应部分。应当理解,代替如图98所示的两个粘合区域9296,可仅用一个粘合区域9296来使区域9270和9271彼此附接。
图98中的粘合区域9276对应于图99中的粘合区域9376,其使拉动凸舌9341不可拆离地附接到第二小袋9314的内板9328的相对部分。如图98所示,弱化线9272包括围绕区域9241的圆顶形偏离,该区域提供类似于上述拉动凸舌的拉动凸舌9341(如图99所示),有利于在第二小袋9314打开之前优先打开第一小袋9312。在连续流动包裹过程期间,柔性膜9200的部分被折叠,并且通过粘合剂材料9374(其可以是热封胶、冷封胶、粘合剂等)沿着密封区域9219和9220的部分彼此密封式地附接,形成翅片密封部9323,如图99所示。
图99的包装9300和图97的包装9100之间的一个不同之处在于翅片密封部相对于弱化线和闭合折翼的位置。具体地讲,在图97的包装9100中,翅片密封部9123接合第一小袋9112和第二小袋9114的外壁9122和9126,而闭合折翼9170和9171以及弱化线9172和9173在第一小袋9112和第二小袋9114的内板9124和9128中作出。因此,当图97的包装9100打开时,翅片密封部9123仍保持在其位置处。相反地,在图99的包装9300中,翅片密封部9323接合第一小袋9312和第二小袋9314的内板9324和9328,并且闭合折翼9370和9371以及弱化线9372和9373在第一小袋9312和第二小袋9314的内板9324和9328中作出。因此,当图99的包装9300打开时,翅片密封部9323随同闭合折翼9070一起从包装9300拆离。
图99的包装9300的打开方式可类似于图96至图97的包装9100,具体在于,在消费者将打开力施加到包装9300时,闭合折翼9370沿着弱化线9372从第一小袋9312的内板9324拆离,使得闭合折翼9370的部分借由不可拆粘合剂9396保持附接到第二闭合折翼9371的部分,并且拉动凸舌9341借由可拆粘合剂9376保持附接到第二小袋9314的内板9328的一部分。在此构造中,可以获取第一小袋9312中的食物产品90a,而限制获取第二小袋9314中的食物产品90b。然后,可通过向拉动凸舌9341施加力以沿着弱化线9373将闭合折翼9371从内板9328拆离,来打开第二小袋9314,如以上参考例如包装5000和图84所述。
与需要多片膜、多个折翼和/或多个粘合条的包装相比,本文所述的包装可采用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制成。然而,可将多片膜根据需要接合在一起并使用。并且,这些包装所需要的材料较少,造成的浪费较少,因为它们不需要外包裹物。另外,包装具有简易且直观的打开机构,可像书一样打开,这可在视觉上吸引消费者。
在任一前述包装中,折翼与相邻小袋的密封或者折翼之间的密封不一定要在包装的宽度上连续。例如,并且参考图1至图5的实施例,折翼70与相邻小袋14的内板28的密封不一定要在小袋14的顶边缘56与底边缘58之间连续。尽管密封可连续,但密封部可沿着其长度不连续,可仅接近顶边缘56和底边缘58,可仅位于顶边缘56与底边缘之间的区域中,或者为其他合适变型。
任一前述包装可由多种材料制成,包括但不限于金属化或未金属化的聚合物、层合物、塑料、纸张、纸板、硬纸板等以及它们的组合。任一前述包装可任选地被气密地密封,以便在包装初始打开之前使容纳在包装中的食物或其他产品保持新鲜。任一前述包装能够任选地被构造成非矩形样式,诸如梯形、圆形、卵形、三角形等。本文所述的任一小袋可分成多个小袋,诸如添加密封部,或换句话讲,将小袋的中间部分粘合到相邻材料。
虽然图中描绘的铰接部由刚性材料或膜材料折叠形成,但铰接部也可采取其他形式,诸如通过搭接或其他密封部或接头接合在一起的两种材料,并且可具有穿孔或其他弱化线以用于预设铰接部的位置。尽管本文使用了术语″密封部″,但这种使用并不意味着完全的气密密封,还可包括不形成气密密封的其他形式的粘合,诸如胶和其他粘合剂(无论是冷活化粘合剂还是热活化粘合剂)、可剥离密封部、跳跃式密封部等。尽管某些结构被描述为彼此接合、密封或附接,但应当理解,这包括例如与中间结构的直接和间接或相对接合、密封或附接。
虽然已经详细描述了优选实施例,但可在本文描述的构造内进行变型和修改。应当理解,上述包装的许多所述特征结构可彼此互换以形成替代包装。例如,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互换各种封闭折翼构造(例如:弱化线,折叠、不折叠、可剥离或以其他方式可破裂的一个或多个密封部,多个闭合折翼,以及多个小袋)来形成替代实施例。类似地,在各种示例性实施例上,对三个小袋、两个小袋或一个小袋和覆盖件的使用是可互换的。

Claims (29)

1.一种包装,所述包装包括:
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所述第一小袋和所述第二小袋围绕外铰接部和至少一个内连接折翼两者相对于彼此附接,所述第一小袋和所述第二小袋中的每个小袋被配置以容纳产品;
围绕所述铰接部,始于闭合位置,所述第一小袋和所述第二小袋是可移动的,在这种情况下,当处于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至少一个内连接折翼阻挡进入所述第一小袋和所述第二小袋的通路,并且其中在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至少一个内连接折翼可破裂,以至少部分地相对于所述第一小袋和所述第二小袋中的一个小袋拆离,以提供进入所述第一小袋和所述第二小袋中的至少一个小袋的通路;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内连接折翼是一内连接折翼对,并且所述第一小袋和所述第二小袋围绕所述内连接折翼对相对于彼此附接;
其中所述内连接折翼中的一个内连接折翼沿着第一弱化线附接到所述第一小袋,所述内连接折翼中的另一个内连接折翼沿着第二弱化线附接到所述第二小袋,并且所述第一内连接折翼和所述第二内连接折翼彼此附接;
其中所述内连接折翼中的所述一个内连接折翼包括拉动凸舌,所述拉动凸舌沿着所述第一弱化线可拆离自所述内连接折翼中的所述一个内连接折翼并可拆离地附接到所述第二小袋的一部分,在所述第一小袋和所述第二小袋从所述闭合位置朝向所述打开位置移动期间,所述拉动凸舌优先地沿着所述第一弱化线可拆离自所述第一小袋,以提供通向所述第一小袋的入口,同时保持附接到所述第二小袋的所述部分,使得进入所述第二小袋的通路受到限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其中所述拉动凸舌被配置成可拆离自所述第二小袋的所述部分,以使所述内连接折翼中的所述另一个内连接折翼沿着所述第二弱化线拆离自所述第二小袋,以提供进入所述第二小袋的通路。
3.一种包装,所述包装包括:
第一小袋,所述第一小袋具有第一内板和第一外板以及第一弱化线,所述第一内板和所述第一外板密封在一起以界定被配置用于容纳产品的内部,所述第一弱化线形成在所述第一内板中以界定第一内闭合折翼,可沿着所述第一弱化线,所述第一内闭合折翼与所述第一内板是可分离的;
第二小袋,所述第二小袋具有第二内板和第二外板以及第二弱化线,所述第二内板和所述第二外板密封在一起以界定被配置用于容纳产品的内部,所述第二弱化线形成在所述第二内板中以界定第二内闭合折翼,沿着所述第二弱化线,所述第二内闭合折翼与所述第二内板是可分离的以形成进入所述第二小袋的所述内部的开口,所述第二内闭合折翼被配置成与所述第一内闭合折翼相比优先地沿着所述第二弱化线拆离自所述第二内板;
所述第一小袋和所述第二小袋围绕铰接部以及所述第一内闭合折翼和所述第二内闭合折翼两者相对于彼此附接,并且具有闭合位置,在所述闭合位置中,附接到所述第一内闭合折翼和所述第二内闭合折翼相应的第一内板和第二内板的所述第一内闭合折翼和所述第二内闭合折翼限制进入所述第一小袋和所述第二小袋的通路,所述第一小袋和所述第二小袋具有初始打开位置,在所述初始打开位置中,所述第一小袋和所述第二小袋彼此间隔开,并且,与所述第一内闭合折翼相比,所述第二内闭合折翼优先地沿着所述第二弱化线与所述第二内板分离以提供进入所述第二小袋的通路,而所述第一内闭合折翼保持附接到所述第一内板并且进入所述第一小袋的通路受到限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其中所述第二内闭合折翼包括拉动凸舌,所述拉动凸舌沿着所述第二弱化线可拆离自所述第二内板并可拆离地附接到所述第一小袋的所述内板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内闭合折翼相比,在所述第一小袋和所述第二小袋从所述闭合位置朝向所述初始打开位置移动期间,所述拉动凸舌优先地沿着所述第二弱化线可拆离自所述第二小袋的所述内板以提供进入所述第二小袋的通路,同时保持附接到所述第一小袋的所述内板的所述部分使得进入所述第一小袋的通路受到限制,并且其中所述拉动凸舌被配置成在所述第一小袋和所述第二小袋到最终打开位置的移动期间可拆离自所述第一小袋的所述内板的所述部分,以允许所述第一内闭合折翼沿着所述第一弱化线拆离自所述第一小袋的所述内板,以提供进入所述第一小袋的通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其中所述第一弱化线和所述第二弱化线中的每条弱化线具有中间段,与所述第二弱化线的端部相比,所述中间段与所述铰接部间隔得更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装,其中所述第二弱化线的所述中间段的一部分至少部分地围绕所述拉动凸舌,并且与所述第二弱化线的与所述拉动凸舌相邻的部分相比以及与所述第二弱化线的所述端部相比与所述铰接部间隔得更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包装,其中所述第二弱化线的沿着所述拉动凸舌的周边延伸的部分呈弓形并具有第一曲率半径,所述第二弱化线呈弓形并具有第一曲率半径,并且所述第二弱化线的与所述拉动凸舌相邻的所述部分呈弓形并具有与所述第一曲率半径不同的第二曲率半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包装,其中所述第一小袋和所述第二小袋的所述外板在所述铰接部处接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包装,其中破坏所述第一弱化线和所述第二弱化线所需要的力小于使所述第一内闭合折翼和所述第二内闭合折翼分离所需要的力。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包装,其中破坏所述第二弱化线所需要的力小于使所述拉动凸舌与所述第一内板分离所需要的力。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其中相比于所述第一弱化线的与所述第一弱化线的中间部分相邻的部分,所述第一弱化线的所述中间部分至少部分地以朝向所述铰接部的向内方向延伸,并且其中相比于所述第二弱化线的与所述拉动凸舌相邻的部分,所述第二弱化线的中间部分至少部分地围绕所述拉动凸舌并且以远离所述铰接部的向外方向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还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二小袋中的第三弱化线,以便利所述第二小袋沿着所述第三弱化线从所述第一小袋拆离。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包装,其中所述第三弱化线形成在所述第二小袋的所述第二外板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包装,其中所述第二小袋包括第一侧边缘和与所述第一侧边缘相对的第二侧边缘,并且其中所述第三弱化线与所述第二小袋的所述第一侧边缘和所述第二侧边缘相交,并且在平行于所述铰接部的方向上在所述第一侧边缘与所述第二侧边缘之间延伸。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包装,还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二小袋的所述第二内板中的第四弱化线和第五弱化线,在所述包装闭合时,所述第四弱化线和所述第五弱化线部分地位于所述第三弱化线之上,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小袋包括第一端密封部和与所述第一端密封部相对的第二端密封部,所述第四弱化线延伸跨过所述第一端密封部,所述第五弱化线延伸跨过所述第二端密封部,并且所述第三弱化线延伸跨过所述第一端密封部和所述第二端密封部两者。
1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其中所述小袋中的至少一个小袋包括第一隔室和与所述第一隔室分开的第二隔室,所述第一隔室和所述第二隔室在隔室弱化线处接合,所述第一隔室和所述第二隔室中的每个隔室沿着所述隔室弱化线彼此可分离并与所述包装可分离。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包装,其中所述第一内闭合折翼和所述第二内闭合折翼中的一个内闭合折翼包括至少两个拉动凸舌,所述拉动凸舌可拆离自所述第一小袋和所述第二小袋的所述第一内板和所述第二内板中的相应一个内板,以打开所述第一隔室和所述第二隔室中的相应一个隔室,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内闭合折翼和所述第二内闭合折翼中的包括所述至少两个拉动凸舌的所述内闭合折翼包括闭合折翼弱化线,所述闭合折翼弱化线允许所述至少两个拉动凸舌沿着所述闭合折翼弱化线彼此分离。
1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还包括第三小袋、第四小袋和第五小袋,所述第一小袋、所述第二小袋、所述第三小袋、所述第四小袋和所述第五小袋各自沿着相应弱化线彼此可分离,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小袋、所述第二小袋、所述第三小袋、所述第四小袋和所述第五小袋相对于彼此折叠并附接,从而形成手风琴构造。
19.一种包装,所述包装包括:
第一小袋和第二小袋,所述第一小袋包括第一弱化线,所述第一弱化线允许所述第一小袋通过沿着所述第一弱化线分离所述第一小袋的可拆离部分来打开,并且所述第二小袋包括第二弱化线,所述第二弱化线允许所述第二小袋通过沿着所述第二弱化线分离所述第二小袋的可拆离部分来打开,所述第一小袋和所述第二小袋通过铰接部接合,并且具有:
闭合位置,在所述闭合位置中,所述第一小袋和所述第二小袋朝向彼此并闭合;
初始打开位置,在所述初始打开位置中,所述第一小袋和所述第二小袋被所述铰接部间隔开,所述第二小袋打开以提供通向其中的内容物的通路,并且所述第一小袋闭合以限制通向其中的内容物的通路;和
后续打开位置,在所述后续打开位置中,所述第一小袋和所述第二小袋被所述铰接部间隔开,并且所述第一小袋的所述可拆离部分沿着所述第一弱化线被分离,并且所述第二小袋的所述可拆离部分沿着所述第二弱化线被分离,使得所述第一小袋和所述第二小袋各自打开以提供通向其中的内容物的通路;和
装置,所述装置用于在所述第一小袋和所述第二小袋从所述闭合位置到所述初始打开位置的移动期间,相比于所述第一小袋的所述可拆离部分,在打开所述第二小袋期间,优先地沿着所述第二弱化线分离所述第二小袋的所述可拆离部分。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包装,其中相比于所述第二弱化线的与所述用于相比于所述第一小袋优先打开所述第二小袋的装置相邻的部分,所述第二弱化线的中间部分至少部分地围绕所述用于相比于所述第一小袋优先打开所述第二小袋的装置并以远离所述铰接部的向外方向延伸,并且其中相比于所述第一弱化线的与所述第一弱化线的中间部分相邻的部分,所述第一弱化线的所述中间部分至少部分地以朝向所述铰接部的向内方向延伸。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包装,其中所述第二小袋还包括第三弱化线,所述第三弱化线允许所述第二小袋沿着所述第三弱化线从所述第一小袋拆离。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包装,其中所述第二小袋包括第一侧边缘和与所述第一侧边缘相对的第二侧边缘,并且其中所述第三弱化线与所述第二小袋的所述第一侧边缘和所述第二侧边缘相交,并且在平行于所述铰接部的方向上在所述第一侧边缘与所述第二侧边缘之间延伸。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包装,还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二小袋中的第四弱化线和第五弱化线,在所述包装闭合时,所述第四弱化线和所述第五弱化线部分地位于所述第三弱化线之上,其中所述第二小袋包括第一端密封部和与所述第一端密封部相对的第二端密封部,所述第四弱化线延伸跨过所述第一端密封部,所述第五弱化线延伸跨过所述第二端密封部,并且所述第三弱化线延伸跨过所述第一端密封部和所述第二端密封部两者。
2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包装,其中所述第一小袋和所述第二小袋中的至少一个小袋包括第一隔室和与所述第一隔室分开的第二隔室,所述第一隔室和所述第二隔室在隔室弱化线处接合,所述第一隔室和所述第二隔室中的每个隔室沿着所述隔室弱化线彼此可分离并与所述包装可分离。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包装,其中所述第一小袋和所述第二小袋中的一个小袋包括至少两个拉动凸舌,所述拉动凸舌可拆离自所述第一小袋和所述第二小袋中的所述一个小袋,以打开所述第一隔室和所述第二隔室中的相应一个隔室,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小袋和所述第二小袋中的包括所述至少两个拉动凸舌的所述一个小袋包括弱化线,所述弱化线允许所述至少两个拉动凸舌沿着所述弱化线彼此分离。
26.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包装,还包括第三小袋、第四小袋和第五小袋,所述第一小袋、所述第二小袋、所述第三小袋、所述第四小袋和所述第五小袋各自沿着相应弱化线彼此可分离,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小袋、所述第二小袋、所述第三小袋、所述第四小袋和所述第五小袋相对于彼此折叠并附接,从而形成手风琴构造。
27.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包装,其中所述第一小袋和所述第二小袋各自具有内板和外板以及弱化线,所述内板和所述外板密封在一起以界定被配置用于容纳产品的内部,所述弱化线形成在所述内板中以界定第一内闭合折翼和第二内闭合折翼,所述第一内闭合折翼沿着所述第一弱化线与所述第一小袋的所述内板可分离以形成进入所述第一小袋的所述内部的开口,并且所述第二内闭合折翼沿着所述第二弱化线与所述第二小袋的所述内板可分离以形成进入所述第二小袋的所述内部的开口,所述第一小袋和所述第二小袋围绕所述铰接部和所述内闭合折翼两者相对于彼此附接。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包装,其中所述第二内闭合折翼包括拉动凸舌,所述拉动凸舌沿着所述第二弱化线可拆离自所述第二内闭合折翼并可拆离地附接到所述第一小袋的一部分,在所述第一小袋和所述第二小袋从所述闭合位置朝向所述打开位置的移动期间,所述拉动凸舌优先地沿着所述第二弱化线可拆离自所述第二小袋以提供进入所述第二小袋的通路,同时保持附接到所述第一小袋的所述部分使得进入所述第一小袋的通路受到限制,并且其中所述拉动凸舌被配置成可拆离自所述第一小袋的所述部分,以允许所述第一内闭合折翼沿着所述第一弱化线从所述第一小袋拆离,以提供进入所述第一小袋的通路。
29.一种包装,所述包装包括:
第一小袋,所述第一小袋具有第一内板和第一外板以及第一弱化线,所述第一内板和所述第一外板密封在一起以界定被配置用于容纳第一产品的内部,所述第一弱化线形成在所述第一内板中以界定第一内闭合折翼,所述第一内闭合折翼沿着所述第一弱化线与所述第一内板可分离;
第二小袋,所述第二小袋具有第二内板和第二外板以及第二弱化线,所述第二内板和所述第二外板密封在一起以界定被配置用于容纳与所述第一产品不同的第二产品的内部,所述第二弱化线形成在所述第二内板和所述第二外板中以界定可移除部分,所述可移除部分沿着所述第二弱化线与所述第二内板和所述第二外板可分离以形成进入所述第二小袋的所述内部的通路;
所述第一小袋和所述第二小袋围绕铰接部和所述第一内闭合折翼两者相对于彼此附接,并且所述可分离部分具有闭合位置,在所述闭合位置中,所述第一小袋的所述第一内闭合折翼和所述第二小袋的所述可移除部分分别限制进入所述第一小袋和所述第二小袋的通路;
所述包装具有第一打开位置,在所述第一打开位置中,所述第一小袋和所述第二小袋彼此间隔开,并且所述第一内闭合折翼沿着所述第一弱化线与所述第一内板分离以提供进入所述第一小袋的通路,而所述可分离部分保持附接到所述第二小袋的所述第二内板和所述第二内板使得进入所述第二小袋的通路受到限制;
所述包装具有第二打开位置,在所述第二打开位置中,所述第一小袋和所述第二小袋彼此间隔开,并且所述可分离部分沿着所述第二弱化线与所述第二内板和所述第二外板分离,以提供进入所述第二小袋的通路。
CN201580043224.3A 2014-08-14 2015-08-13 具有可分离的密封特征结构的包装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6606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462037537P 2014-08-14 2014-08-14
US62/037,537 2014-08-14
PCT/US2015/045090 WO2016025737A1 (en) 2014-08-14 2015-08-13 Packages having separable sealing featur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60680A CN106660680A (zh) 2017-05-10
CN106660680B true CN106660680B (zh) 2018-12-21

Family

ID=53938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43224.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660680B (zh) 2014-08-14 2015-08-13 具有可分离的密封特征结构的包装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0017310B2 (zh)
EP (1) EP3180267B1 (zh)
JP (1) JP6404452B2 (zh)
CN (1) CN106660680B (zh)
ES (1) ES2716691T3 (zh)
MX (1) MX2017001761A (zh)
PL (1) PL3180267T3 (zh)
WO (1) WO201602573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24946B2 (en) 2013-02-15 2018-11-13 Intercontinental Great Brands Llc Packages having separable sealing featur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CN106660680B (zh) 2014-08-14 2018-12-21 洲际大品牌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可分离的密封特征结构的包装及其制造方法
CN107531358A (zh) * 2015-06-08 2018-01-02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容器、以及自粘体的制造方法和使用方法
DE102017005666A1 (de) * 2017-06-08 2018-12-13 Pmv Sales & Trading Gmbh Öffnungsbereich eines Verpackungsmaterials
CN110809552A (zh) * 2017-06-16 2020-02-18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包装袋
EP3652086A1 (en) * 2017-07-13 2020-05-20 Intercontinental Great Brands LLC Package for consumable products
CA3161604A1 (en) * 2019-12-23 2021-07-01 Graphic Packaging International, Llc Carton for articles
WO2023126841A1 (en) * 2021-12-27 2023-07-0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Sealing film with a separable support structure for tamper evident protection
JP7230261B1 (ja) 2022-04-28 2023-02-28 丸東産業株式会社 包装袋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367005A1 (en) * 2002-05-28 2003-12-03 BP Europack S.P.A. Flexible reclosable container with easy opening
EP1547936A1 (de) * 2003-12-23 2005-06-29 Alcan Technology & Management Ltd. Verpackungsbeutel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WO2008153953A1 (en) * 2007-06-07 2008-12-18 Cadbury Adams Usa Llc Comestible package with closure
US20100044263A1 (en) * 2006-12-21 2010-02-25 Zotter Holding Gmbh Packaging for two or more bars located one above the other
CN102300782A (zh) * 2009-02-02 2011-12-28 卡夫食品环球品牌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糖食产品的可打开和可再闭合的密封包装
CN102665625A (zh) * 2009-11-04 2012-09-12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第一独立包装体、第二独立包装体和固定部的独立包装制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8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6171A (en) 1883-04-24 Half to louis w
US1863190A (en) 1928-04-28 1932-06-14 Coulapides Anthony Cigarette and cigar box
NL30070C (zh) 1930-02-04
US2074451A (en) 1936-04-06 1937-03-23 Berberian Levon Martin Box
US2192472A (en) 1936-10-20 1940-03-05 Shelby P Langston Chewing gum package
US2158971A (en) 1938-01-19 1939-05-16 Arthur O Hurjs Cigarette package
US2197845A (en) 1938-07-18 1940-04-23 Wood Conversion Co Packaging strip material
US2791324A (en) * 1953-09-28 1957-05-07 Knoop Herbert Dow Compartmented package
US2873058A (en) 1957-08-28 1959-02-10 Janson Harry One piece hinged case
CA886954A (en) 1966-12-16 1971-11-30 H. Campbell Ernest Bag with weakened closure
US3478871A (en) * 1968-04-29 1969-11-18 Kleer Vu Ind Inc Burst package with fold seal
CA1072062A (en) 1976-09-02 1980-02-19 Scott Paper Company Disposable, compactable, moisture-impervious package for premoistened sheets
DE7836997U1 (de) * 1978-12-14 1979-06-21 Chocolat Tobler Gmbh Verpackung fuer tafelfoermiges zerbrechbares Stueckgut insbesondere Schokoladentafeln
SE450202B (sv) * 1980-04-23 1987-06-15 Cenova Ab Sett och kapsel for forvaring och blandning av utgangsmaterialen till dentalamalgam samt sett vid framstellning av kapseln
DE3032037C2 (de) 1980-08-26 1982-05-19 B. Braun Melsungen Ag, 3508 Melsungen Packung für chirurgisches Nahtmaterial
DE3313462A1 (de) 1983-04-14 1984-10-18 Focke & Co, 2810 Verden Verpackung fuer eine mehrzahl von zigaretten-packungen oder dergleichen (zigarettenstange)
EP0179624A3 (en) 1984-10-26 1987-10-28 Bernard Sanders A container of flexible material
US4762230A (en) 1986-10-08 1988-08-09 Warner-Lambert Company Tear oriented package
US4805767A (en) * 1987-06-18 1989-02-21 Newman Duncan A C Package system
US4785940A (en) 1987-07-02 1988-11-22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Flexible bag with a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closure strip
DE3927561A1 (de) 1989-08-21 1991-02-28 Jacobs Suchard Gmbh Verpackung sowie zuschnitt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rselben
US5141106A (en) 1991-10-08 1992-08-25 Philip Morris Inc. Two separate cartons combined as a single unit by adhesive/carrier means
US5178271A (en) 1991-10-08 1993-01-12 Philip Morris Incorporated Two cartons joined as a single unit separable into two single cartons
US5180056A (en) 1991-10-08 1993-01-19 Philip Morris Incorporated Dual carton
US5441345A (en) 1991-12-09 1995-08-15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Specialized pouches for containing and controllably dispensing product
JPH05193688A (ja) 1992-01-16 1993-08-03 Hokkaido Sekisui Kogyo Kk 魚の包装用袋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5287960A (en) 1992-10-20 1994-02-22 Kalb Irvin M Blood product disposal system and method
WO1998005567A1 (en) 1996-08-07 1998-02-12 Tenneco Packaging Inc. Reclosable package with tamper evident feature
JP3035855U (ja) 1996-09-17 1997-04-04 東邦樹脂工業株式会社 易開封袋
CA2334791A1 (en) 1998-06-16 1999-12-23 Takeda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Peelable package and peelably packaging method
AU1218400A (en) 1998-10-21 2000-05-08 Mead Corporation, The Carton and carton blank
US6196716B1 (en) 1999-04-26 2001-03-06 Amko Plastics Inc. Side seal tamper indicating bag
DE19932458A1 (de) 1999-07-12 2001-01-25 Rauscher & Co Packung zum Lagern von Sterilgut,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derartigen Packung
US6499878B1 (en) 1999-12-21 2002-12-31 Pactiv Corporation Reclosable packages with barrier properties
DE20018106U1 (de) 2000-10-23 2001-01-11 Saint Gobain Isover G & H Ag Transporteinheit aus Dämmstoffpaketen
EP1751018B1 (en) 2004-05-11 2010-08-18 Cadbury Adams USA LLC Gum slabs package with retention flap
US7971718B2 (en) 2005-05-09 2011-07-05 Kraft Foods Global Brands Llc Package for dispensing and retaining gum slabs with adhesive securement
BRPI0510992A (pt) 2004-05-11 2007-12-04 Cadbury Adams Usa Llc pacote para dispensar e reter placas de goma de mascar com fixação adesiva
US20070199849A1 (en) 2004-05-11 2007-08-30 Cadbury Adams Usa Llc. Package for accommodating an array of consumable products
US7159717B2 (en) 2004-05-11 2007-01-09 Cadbury Adams Usa, Llc Packaging design with separate compartments
ES2329062T3 (es) 2004-05-11 2009-11-20 Cadbury Adams Usa Llc Paquete con elemento de retencion de productos insertable.
US20050269233A1 (en) 2004-06-02 2005-12-08 Aldridge Allen S Confectionary packaging design
RU2339559C1 (ru) 2004-07-08 2008-11-27 КЭДБЕРИ АДАМС ЮЭсЭй ЭлЭлСи Повторно закрываемая упаковка потребляемых продуктов
DE202006007101U1 (de) 2006-06-09 2006-12-21 Jürdens, Kriemhild Behältnis für Kosmetiktücher
WO2008002394A1 (en) 2006-06-28 2008-01-03 Cadbury Adams Usa Llc Reclosable package having corrugated insert for center-filled gum slabs
JP2008050019A (ja) 2006-08-23 2008-03-06 Rengo Co Ltd 易開封包装袋
US7699166B2 (en) 2006-08-31 2010-04-20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Package for wipes
US20080054011A1 (en) 2006-08-31 2008-03-06 Grimard Denis R Package for wipes
DE102006050387A1 (de) * 2006-10-20 2008-04-24 Focke & Co.(Gmbh & Co. Kg) Beutelpackung für Tabak
US20080152264A1 (en) 2006-12-22 2008-06-26 Kenneth Charles Pokusa Flexible easy-open package with reclosable feature
ITBO20070187A1 (it) 2007-03-19 2008-09-20 Sergio Mezzini Confezione perfezionata
US20100294775A1 (en) 2007-06-07 2010-11-25 Cadbury Adams Usa Llc Flip open package with tiered compartments
ITBO20070430A1 (it) 2007-06-18 2008-12-19 Sergio Mezzini Confezione perfezionata con mezzi di ritenzione del prodotto a forza controllata.
EP2030913B1 (en) 2007-08-08 2009-07-22 Van Genechten Packaging Packaging for tablet like products
JP5401040B2 (ja) 2008-01-28 2014-01-29 株式会社ロッテ 包装体
ITBO20080085A1 (it) 2008-02-11 2009-08-12 Sergio Mezzini Confezione a portafoglio
ES2626404T3 (es) 2008-02-18 2017-07-25 Lotte Co., Ltd. Envase y procedimiento para su fabricación
CA2721226C (en) 2008-04-14 2014-02-11 Wm. Wrigley Jr. Company Reconfigurable package for confectionery products
CA2745653C (en) 2008-12-04 2017-01-17 Cadbury Enterprises Pte Limited A carton having first and second patterns of weakness
US8701974B2 (en) 2008-12-04 2014-04-22 Cadbury Enterprises Pte Limited Carton having first and second patterns of weakness
EP2445796A4 (en) 2009-06-23 2013-01-23 Kraft Foods Global Brands Llc RECIPROCATING PACKAGING FOR CONSUMABLES
MX2012000204A (es) 2009-06-23 2012-02-28 Kraft Foods Global Brands Llc Paquete dividido doble doblado.
CN102666313A (zh) 2009-10-26 2012-09-12 卡夫食品环球品牌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支撑一对可食产品袋形区的包装组件
CN102666312B (zh) 2009-11-10 2015-03-25 洲际大品牌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闭合折翼的多重可拆分包装
AU2011220783A1 (en) * 2010-02-26 2012-09-06 Intercontinental Great Brands Llc Package having an adhesive-based reclosable fastener and methods therefor
WO2012037473A2 (en) 2010-09-17 2012-03-22 Wm. Wrigley Jr. Company Flexible package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flexible package
IT1401949B1 (it) 2010-09-21 2013-08-28 Perfetti Van Melle Spa Confezione pieghevole a portafoglio per prodotti dolciari, in particolare barrette o lastre di gomma da masticare.
BR112013010024A2 (pt) 2010-10-27 2016-08-02 Kraft Foods Global Brands Llc embalagem para acomodar produto a qual pode ser fechada de forma magnética
USD645735S1 (en) 2010-10-29 2011-09-27 Kraft Foods Global Brands Llc Closable product package
EP2637950B1 (en) 2010-11-12 2020-03-11 Wm. Wrigley Jr. Company Multi-compartment package for consumable products, and method for configuring and using such a package
PL2686251T3 (pl) 2011-03-17 2015-10-30 Intercontinental Great Brands Llc Opakowania z elastycznej folii z możliwością wielokrotnego zamykania, laminat, metoda i przyrząd do ich produkcji
DE102011075641A1 (de) 2011-05-11 2012-11-15 Loesch Verpackungstechnik Gmbh Verfahren zum Verpacken streifenförmiger Gegenstände, insbesondere Kaugummistreifen, und damit hergestellte Verpackung
EP2548808A1 (en) 2011-07-18 2013-01-23 Philip Morris Products S.A. Container with integrally connected receptacles
GB2492997A (en) * 2011-07-20 2013-01-23 Kraft Foods Global Brands Llc Separable food packets joined together in a strip or roll
US20130182977A1 (en) 2012-01-18 2013-07-18 Sonoco Development, Inc. Flexible package
WO2013130085A1 (en) 2012-03-01 2013-09-06 Wm. Wrigley Jr. Company Package for consumable products
US10124946B2 (en) * 2013-02-15 2018-11-13 Intercontinental Great Brands Llc Packages having separable sealing featur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JP5503038B2 (ja) * 2013-02-25 2014-05-28 株式会社ロッテ 包装体
CN106660680B (zh) 2014-08-14 2018-12-21 洲际大品牌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可分离的密封特征结构的包装及其制造方法
GB2538267B (en) * 2015-05-13 2017-06-21 Parkside Flexibles (Europe) Ltd Packag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367005A1 (en) * 2002-05-28 2003-12-03 BP Europack S.P.A. Flexible reclosable container with easy opening
EP1547936A1 (de) * 2003-12-23 2005-06-29 Alcan Technology & Management Ltd. Verpackungsbeutel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US20100044263A1 (en) * 2006-12-21 2010-02-25 Zotter Holding Gmbh Packaging for two or more bars located one above the other
WO2008153953A1 (en) * 2007-06-07 2008-12-18 Cadbury Adams Usa Llc Comestible package with closure
CN102300782A (zh) * 2009-02-02 2011-12-28 卡夫食品环球品牌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糖食产品的可打开和可再闭合的密封包装
CN102665625A (zh) * 2009-11-04 2012-09-12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第一独立包装体、第二独立包装体和固定部的独立包装制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80267B1 (en) 2019-01-09
ES2716691T3 (es) 2019-06-14
US20170267428A1 (en) 2017-09-21
PL3180267T3 (pl) 2019-06-28
JP2017523096A (ja) 2017-08-17
US10017310B2 (en) 2018-07-10
CN106660680A (zh) 2017-05-10
EP3180267A1 (en) 2017-06-21
MX2017001761A (es) 2017-05-30
WO2016025737A1 (en) 2016-02-18
JP6404452B2 (ja) 2018-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60680B (zh) 具有可分离的密封特征结构的包装及其制造方法
US10611540B2 (en) Packages having separable sealing featur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US8141707B2 (en) Reconfigurable package for confectionery products
US8636147B2 (en) Soft blister tray with side dispenser
CZ20004480A3 (cs) Balíčková souprava na balení jídla
CN107428449A (zh) 具有手提柄部的可再闭合纸盒
CN106573715B (zh) 带独立密封的隔室的包装
JP3200325U (ja) 食品包装容器
JP2005138845A (ja) 包装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221

Termination date: 202108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