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26763A - 打印设备和打印方法 - Google Patents

打印设备和打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26763A
CN106626763A CN201610921271.XA CN201610921271A CN106626763A CN 106626763 A CN106626763 A CN 106626763A CN 201610921271 A CN201610921271 A CN 201610921271A CN 106626763 A CN106626763 A CN 1066267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printing
ink
printhead
printing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2127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26763B (zh
Inventor
吉川宏和
滨崎雄司
松井闻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6267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267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267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267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2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 B41J2/16523Waste ink transport from caps or spittoons, e.g. by su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41J29/393Devices for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the entire machine ;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mechanical parameters involving printing of test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2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 B41J2/16532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by applying vacuum on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6Electrical contacts to the cartridge
    • B41J2/1753Details of contacts on the cartridge, e.g. protection of conta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41J2/2132Print quality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dot disposition, e.g. for reducing white stripes or ban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54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with two or more sets of type or printing elements
    • B41J3/546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e.g. using a thermal transfer head and an inkjet print hea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002/16573Cleaning process logic, e.g. for determining type or order of cleaning proce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打印设备和打印方法。在从进行吸墨操作时起的时间段较长的情况下,在每单位时间段的墨流量较高的打印模式下进行打印,在从进行吸墨操作时起的时间段较短的情况下,在每单位时间段的墨流量较低的打印模式下进行打印。

Description

打印设备和打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印设备和打印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有通过重复进行记录扫描和子扫描来打印图像的打印设备,其中该记录扫描用于通过使具有包括多个排出口的排出口阵列的打印头相对于打印介质上的单位区域在扫描方向上相对移动来排墨,以及该子扫描用于在与扫描方向交叉的输送方向上输送打印介质。
在这种打印设备中,已知如下:在每个预定时间点在打印头中向排出口附近执行吸墨操作以将墨填充在打印头内并且防止排出口的阻塞。在该情形中执行这种吸墨操作的情况下,在通道内可能产生气泡。这些气泡可能会在打印中引起墨的不良排出。
另一方面,日本特开平11-78068公开了如下内容:判断从吸墨操作的执行起是否经过了预定时间,并且进行控制以在不开始排墨的情况下保持待机状态、直到经过了预定时间段为止。根据日本特开平11-78068,由于在排墨开始之前待机状态保持了预定时间段之后通道内所产生的气泡(如果存在)可能消失,因此可以在不引起墨不良排出的情况下执行打印。
然而,已经发现日本特开平11-78068中所公开的方法可能由于在吸引操作的执行后经过预定时间段之前不开始打印因而不必要地增加打印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现了如下的打印,其中在该打印中,可以在无需不必要地增加打印时间的情况下,防止由于吸墨操作而发生墨不良排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打印设备,用于通过从打印头喷墨来将图像打印在打印介质的多个单位区域上,所述打印头具有排出口阵列,在所述排出口阵列中,用于排墨的多个排出口沿预定方向排列,而所述打印头和所述打印介质在与所述预定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上进行相对扫描,所述打印设备包括:吸引单元,用于将墨吸引至所述打印头内的所述排出口;以及控制单元,用于控制针对所述多个单位区域中的各单位区域的打印操作,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从而使得:(i)在从所述吸引单元进行吸墨操作时起的时间段高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在第一打印模式下进行打印,以及(ii)在从所述吸引单元进行吸墨操作时起的时间段低于所述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在第二打印模式下进行打印,其中所述第二打印模式下的每单位时间段的排墨量低于所述第一打印模式下的每单位时间段的排墨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打印设备,用于通过从打印头喷墨来将图像打印在打印介质的多个单位区域上,所述打印头具有排出口阵列,在所述排出口阵列中,用于排墨的多个排出口沿预定方向排列,而所述打印头和所述打印介质在与所述预定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上进行相对扫描,所述打印设备包括:吸引单元,用于将墨吸引至所述打印头内的所述排出口;以及控制单元,用于控制针对所述多个单位区域中的各单位区域的打印操作,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从而使得:(i)在从所述吸引单元进行吸墨操作时起的时间段高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在所述打印头针对所述单位区域进行第一次数的扫描的第一打印模式下进行打印,以及(ii)在从所述吸引单元进行吸墨操作时起的时间段低于所述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在所述打印头针对所述单位区域进行比所述第一次数高的第二次数的扫描并且限制所述打印头的每次扫描操作的排出数量的第二打印模式下进行打印。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打印方法,用于通过从打印头喷墨来将图像打印在打印介质的多个单位区域上,所述打印头具有排出口阵列,在所述排出口阵列中,用于排墨的多个排出口沿预定方向排列,而所述打印头和所述打印介质在与所述预定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上进行相对扫描,所述打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吸引步骤,用于将墨吸引至所述打印头内的所述排出口;以及控制步骤,用于控制针对所述多个单位区域中的各单位区域的打印操作,其中,所述控制步骤进行控制,从而使得:(i)在从所述吸引步骤进行吸墨操作时起的时间段高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在第一打印模式下进行打印,以及(ii)在从所述吸引步骤进行吸墨操作时起的时间段低于所述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在第二打印模式下进行打印,其中所述第二打印模式下的每单位时间段的排墨量低于所述第一打印模式下的每单位时间段的排墨量。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打印方法,用于通过从打印头喷墨来将图像打印在打印介质的多个单位区域上,所述打印头具有排出口阵列,在所述排出口阵列中,用于排墨的多个排出口沿预定方向排列,而所述打印头和所述打印介质在与所述预定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上进行相对扫描,所述打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吸引步骤,用于将墨吸引至所述打印头内的所述排出口;以及控制步骤,用于控制针对所述多个单位区域中的各单位区域的打印操作,其中,所述控制步骤进行控制,从而使得:(i)在从所述吸引步骤进行吸墨操作时起的时间段高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在所述打印头针对所述单位区域进行第一次数的扫描的第一打印模式下进行打印,以及(ii)在从所述吸引步骤进行吸墨操作时起的时间段低于所述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在所述打印头针对所述单位区域进行比所述第一次数高的第二次数的扫描并且限制所述打印头的每次扫描操作的排出数量的第二打印模式下进行打印。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所应用的图像打印设备的立体图。
图2A和2B是实施例中所应用的打印头的立体图。
图3A和3B是实施例中所应用的打印头的透视图。
图4A和4B是实施例中所应用的排出口形成面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中所应用的恢复单元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打印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7A~7C示出与吸引操作相伴的不良排出的发生的机制。
图8示出用于抑制与吸引操作相伴的不良排出的机制。
图9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打印操作。
图10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打印控制的流程图。
图11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第一打印模式。
图12A和12B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第二打印模式。
图13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打印控制的流程图。
图14是根据实施例的打印头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图1是部分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打印设备1000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打印设备1000包括进纸单元101、输送单元102、打印单元103和恢复单元104。进纸单元101向设备的主体内部供给打印介质。输送单元102在Y方向(输送方向)上输送进纸单元101供给的打印介质。打印单元103基于图像信息将图像打印在打印介质上。恢复单元104为了保持打印的图像质量而进行用以维持打印头的排墨性能的恢复操作。
进纸单元101将打印介质输送至设备的主体内部。通过未示出的进纸马达所驱动的未示出的进纸辊将加载到进纸单元101上的打印介质单独地逐一送出,并且输送至输送单元102。
输送单元102输送进纸单元101供给的记录材料。输送单元102所输送的打印介质被未示出的夹持辊以及由未示出的输送马达所驱动的输送辊121所夹持,并且输送通过打印单元103。
打印单元103基于图像数据将墨从打印头排出到打印介质上以打印图像。打印单元103包括能够在与Y方向正交的X方向(交叉方向)上往返移动的滑架6以及滑架6上所安装的打印头3a和3b。
滑架6受到支持以使得能够沿着打印设备中所安装的导轨在X方向上往返移动。滑架6经由未示出的滑架马达所驱动的滑架带124在打印区域中往返移动以在打印介质上进行打印。通过滑架6中所设置的未示出的编码器传感器以及打印设备中所张紧的编码器标尺125来检测滑架6的位置和速度,并且基于位置和速度来控制滑架6的移动。在滑架6移动的情况下,从打印头3a和3b排墨以在打印介质上进行打印。经历了打印单元103的打印操作的打印介质由输送单元102与输送辊121同步所驱动的未示出的排纸辊以及排纸辊所按压的未示出的从动辊所夹持,然后排出到打印设备外部。
恢复单元104包括用于在进行以下将说明的打印之后对排出口形成面进行密封并且通过从未示出的吸引泵施加负压(吸引压)将墨从以下将说明的储墨室吸引到排出口附近的覆盖机构以及用于擦拭排出口的表面的擦拭机构。恢复单元104还包括可以在滑架6向恢复单元104移动的情况下跟随滑架6的移动而在预定区域内滑动的未示出的滑动件。
容纳不同颜色的墨的储墨器105与用于储存打印头内的墨的储墨室经由管道(未示出)连通。以下将说明的吸引操作将墨从储墨器105吸引至打印头内的储墨室,由此可以将墨储存在储墨室中。用户可以执行用于将各颜色的墨从瓶中例如直接填充至储墨器105的操作。
图2A详细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头3a和3b。
打印头3a包括储存作为彩色墨的青色墨、品红色墨和黄色墨的三个储墨室(未示出)以及与储墨室一体化的用于排出从储墨室供给的墨的打印单元5a。以下将说明这些储墨室。
打印头3b包括用于储存黑色墨的未示出的储墨室以及与该储墨室一体化的用于排出从该储墨室供给的墨的打印单元5b。
储墨室设置在打印头3a和3b外部并且经由管道连通至容纳不同颜色的墨的储墨器。
打印单元5a具有用于排出青色墨的排出口阵列512、用于排出品红色墨的排出口阵列513和用于排出黄色墨的排出口阵列514,并且打印头5b具有用于排出黑色墨的排出口阵列522。
根据本实施例,如图2A所示,针对彩色墨和黑色墨设置不同的打印头。然而,本发明还可以适用于任何其它结构。例如,如图2B所示,可以应用具有打印单元5的打印头3,其中打印单元5一体化地具有青色墨所用的排出口阵列512、品红色墨所用的排出口阵列513、黄色墨所用的排出口阵列514和黑色墨所用的排出口阵列522。在打印头3中,累积不同颜色的墨的储墨器4可拆卸地安装于打印单元5并且可以替换。
图3A和3B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头3a的内部结构的透视图。图3A示出从X方向的上游侧观看的打印头3a的透视图,并且图3B示出从Z方向的上游侧观看的打印头3a的透视图。
参考图3B,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头3a具有在X方向上对准的青色墨储墨室512a和黄色墨储墨室514a。青色墨储墨室512a用于储存青色墨,并且黄色墨储墨室514a用于储存黄色墨。用于储存品红色墨的品红色墨储墨室513a被配置为在Y方向上与青色墨储墨室512a和黄色墨储墨室514a邻接。青色墨储墨室512a、品红色墨储墨室513a和黄色墨储墨室514a各自具有能够吸收并保持墨的相应颜色墨所用的吸收体。
参考图3A,青色墨储墨室512a经由通道过滤器512b连接至通道512c。通道512c的另一端部连接至青色墨所用的排出口阵列512内的多个排出口。这意味着青色墨所用的排出口阵列512内的多个排出口与青色墨储墨室512a经由通道512c连通。
此外,参考图3A,品红色墨所用的排出口阵列513内的多个排出口与品红色墨储墨室513a经由通道过滤器513b通过通道513c连通。尽管图3A中未示出,但是黄色墨所用的排出口阵列514内的多个排出口与黄色墨储墨室514a同样经由通道过滤器514b通过通道514c连通。
如图3A和3B所示,青色墨储墨室512a和黄色墨储墨室514a设置在相对于青色墨所用的排出口阵列512和黄色墨所用的排出口阵列514分别在Y方向上有所偏移的位置处。为此,青色墨所用的通道512c和黄色墨所用的通道514c具有相对弯曲的形状。
另一方面,品红色墨储墨室513a设置在与品红色墨所用的排出口阵列513在Y方向上重叠的位置处。为此,品红色墨所用的通道513c具有与青色墨所用的通道512c和黄色墨所用的通道514c相比不弯曲的大致直线形状。
图4A和4B详细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排出口阵列。图4A示出其上具有彩色墨所用的打印单元5a内的排出口阵列的表面,并且图4B示出其上具有黑色墨所用的打印单元5b内的排出口阵列的表面。
青色墨所用的排出口阵列512、品红色墨所用的排出口阵列513和黄色墨所用的排出口阵列514各自在排出口形成构件530的表面上以1/600英寸的密度(600dpi)在Y方向(或预定方向)上包括排出口N0~排出口N63这64个排出口。用于排出黑色墨的排出口阵列522在排出口形成构件530的表面上以600dpi在Y方向上具有排出口N0~排出口N79这80个排出口。
图5详细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恢复单元104。
用作擦拭器保持件的滑动件7具有用于覆盖排出口阵列512、排出口阵列513和排出口阵列514中的排出口的盖部1A以及用于覆盖排出口阵列522中的排出口的盖部1B。滑动件7还具有用于擦拭具有排出口阵列512、排出口阵列513和排出口阵列514中的排出口的表面的擦拭器8以及用于擦拭具有排出口阵列522中的排出口的表面的擦拭器9。
滑动件7被配置为可以跟随滑架6向恢复单元104的移动而在预定区域中移动。滑动件7沿着滑动件基座单元13中所设置的滑动件凸轮13a和13b的凸轮面移动。因而,可以将滑动件7控制为相对于沿滑架6的移动方向的各位置处具有排出口的表面在Z方向上具有预定高度。
在滑动件7将盖部1A移动至盖部1A可以密封具有排出口阵列512、排出口阵列513和排出口阵列514的排出口形成面的覆盖位置的情况下,盖部1B同时密封具有排出口阵列522的排出口形成面。
为了进行吸引操作,在盖部1A和1B密封排出口形成面的状态下从未示出的吸引泵施加负压(吸引压)。因而,可以将各颜色的墨从储墨器105吸引至相应的储墨室并且将各颜色的墨从储墨室吸引至排出口附近。
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设备能够进行两种吸引操作。这两种吸引操作其中之一是在发生了排出口由于墨的粘度的增加、墨凝固或灰尘的附着而被堵塞的现象(即,发生了阻塞)的情况下所要进行的负压(吸引压)较低的第一吸引操作。进行第一吸引操作可以去除引起阻塞的堵塞物以恢复排出性能。
另一种吸引操作是为了将墨从储墨器填充至相应的储墨室而要进行的负压(吸引压)较高的第二吸引操作。进行第二吸引操作,以在将打印头安装在打印设备中之后第一次使用打印设备时将墨填充至储墨室、或者在储墨器内的墨的余量低于预定量之后将墨填充至储墨器并且再次将墨填充至储墨室。
在滑动件7将擦拭器8和9移动至擦拭器8和9可以对排出口的表面进行擦拭的擦拭位置的情况下,打印单元103和恢复单元104在X方向上相对移动,以使得擦拭器8和9可以与排出口的表面相接触,从而擦拭排出口的表面。滑动件7被配置为能够在Z方向上移动至擦拭位置以及擦拭器8和9可以与打印头分离的擦拭器可退避位置。
图6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CPU 600经由主总线605执行以下将说明的组件的控制和数据处理。换句话说,CPU600根据ROM 602中所存储的程序经由以下将说明的组件来执行头部驱动控制、滑架驱动控制和数据处理控制。
RAM 601用作CPU 600要进行的数据处理所用的工作区域,并且作为代替,有时例如可以使用硬盘。图像输入单元603具有与主计算机(未示出)的接口并且临时保持来自主设备的图像输入。图像信号处理单元604进行诸如将作为输入图像数据的RGB数据转换成CMYK数据的颜色转换处理以及对多值CMYK数据进行二值化的二值化处理等的数据处理。
负责诸如扫描器等的扫描单元的控制的CPU 630具有输入图像处理单元631,并且连接至CCD传感器632、CCD传感器驱动单元633、图像输出单元634和主总线605。CCD传感器驱动单元633控制CCD传感器的输入驱动。输入图像处理单元631可以对来自CCD传感器632的信号进行诸如A/D转换和阴影校正等的处理。将输入图像处理单元631处理后的图像经由输出单元634发送至图像输入单元603。
操作单元606具有用户可以进行控制的开始键等。恢复相关控制电路607根据ROM602中所存储的恢复处理程序来控制诸如吸引和辅助排出等的恢复操作。换句话说,恢复相关控制电路607驱动打印头5、擦拭器8和9以及盖部1A和1B。
头部驱动控制电路615控制打印头5的排墨所用的电热转换构件的驱动,以使得打印头5进行辅助排出和打印用的排墨。滑架驱动控制电路616和输送控制电路617同样根据程序来分别控制滑架6的移动和打印介质的输送。
具有打印头5的排墨所用的电热转换构件的基板还具有用于将打印头5内的墨的温度增加至目标温度的加温加热器。热敏电阻612设置在该基板上并且用于测量打印头内的墨的大致温度。热敏电阻612可以不设置在该基板上,而可以设置在打印头5外部或附近。
由于吸引操作而引起不良排出的机制
图7A~7C示出在进行吸引操作的情况下使通道内产生气泡并且由于气泡而引起墨不良排出的机制。作为示例,以下说明关注青色墨、黄色墨、品红色墨和黑色墨中的品红色墨。
图7A是示出紧挨在进行吸引操作之后的打印头的内部状态的透视图。图7B是紧挨在进行了吸引操作并且形成气泡之后以较高的排墨量进行排出操作的情况下的打印头的内部状态的透视图。图7C是示出从进行吸引操作时起经过了特定时间段之后以较高的排墨量进行排出操作的情况下的打印头的内部状态的透视图。
紧挨在进行了吸引操作之后,如图7A所示,在通道513内可能形成微小气泡。这可能是由于将空气与通过吸引操作引入通道513c的墨一起引入储墨室513a内所引起的。
两种吸引操作中的第二吸引操作可能大量形成这种气泡。这可能是由于如上所述以更高的负压(吸引压)来吸墨的第二吸引操作可以引入更大量的空气。
在紧挨作为吸引操作的结果而形成了微小气泡之后进行排墨量较大的排墨操作的情况下,如图7B所示,在通道513c内可以产生相对较强的墨流Q1。结果,墨流Q1将吸引操作所引起的微小气泡携带至排出口阵列513附近,这可能会使得排出口或排出口附近发生堵塞(以下还表达为“阻塞排出口”)。气泡对排出口的堵塞可能妨碍墨从排出口阵列513内的排出口排出。
另一方面,在从进行吸引操作时起经过了特定时间段之后,如图7C所示,吸引操作所引起的微小气泡可能融合以形成大气泡。大气泡与微小气泡相比具有更高的浮力F,其中该浮力随着气泡的体积的增大而增大。因而,即使在进行排出量较高的排墨操作的情况下,大气泡也由于浮力F而抵抗墨流Q1,因此停留在过滤器513b附近。结果,在从进行吸引操作时起经过了特定时间段之后,即使在进行排出量较高的排墨操作的情况下,也不会发生气泡对排出口的堵塞。
用于抑制紧挨进行吸引操作之后的不良排出的发生的控制
如参考图7B所述,在紧挨进行了吸引操作之后进行排墨操作以进行打印的情况下,微小气泡可以到达排出口阵列附近并且可能会引起不良排出。根据本实施例,在紧挨进行吸引操作之后每单位时间段的墨流量降低的条件下进行打印。
图8是示出如图7A所示的紧挨在通过吸引操作形成了气泡之后进行排出量较低的排墨操作的情况下的打印头的内部状态的截面图。
如图8所示,在紧挨作为吸引操作的结果而形成了微小气泡之后进行排墨量较低的排出操作的情况下,通道513c内所引起的墨流Q2低于如图7B所示进行排出量较高的排出操作的情况下的墨流Q1。因而,与图7B所示的情况不同,即使是微小气泡也由于它们的浮力而抵抗较低的墨流Q2,并且可以停留在过滤器513b附近。因而,气泡并未到达排出口阵列,以使得可以在不引起气泡对排出口堵塞的情况下进行打印。
打印控制
有鉴于这些情况,根据本实施例,为了在打印介质的单位区域上进行打印,测量从进行吸引操作时起的时间段,并且在与所测量到的时间段相对应的打印模式下进行打印。
更具体地,在所测量到的时间段高于阈值时间T_Th的情况下,形成较大的气泡并且不易堵塞排出口。因而,在每单位时间段的墨流量更高的打印模式下进行打印。因此,可以进行高速打印。
另一方面,在所测量到的时间低于阈值时间T_Th的情况下,所形成的气泡可能会堵塞排出口。为此,在每单位时间的墨流量较低的打印模式下进行打印。通过应用这些打印模式,即使在形成了微小气泡时,也可以在不停止打印的情况下,以使得能够防止气泡对排出口的堵塞的方式来进行打印。
以下将详细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控制。
首先,根据本实施例,使用计时器来测量负压较低的第一吸引操作和负压较高的第二吸引操作之间从进行第二吸引操作和完成第二吸引操作的时间点起所经过的时间段。根据计时器所测量到的时间来选择打印模式以在打印介质的多个单位区域中的各单位区域上进行打印。
图9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控制的示意图。
根据本实施例,如图9所示,沿Y方向分割打印介质P以使得打印介质P具有与排出口阵列512、513和514各自的Y方向的长度相对应的宽度,并且针对各分割单位区域选择打印模式以在这些分割单位区域上顺次进行打印。图9示出打印介质上的四个单位区域K、K+1、K+2和K+3。
首先,在排出口阵列512、513和514以及打印介质P具有排出口阵列512、513和514与单位区域K在Y方向上彼此相对(60)的位置关系的情况下,测量从进行第二吸引操作时起所经过的时间段,并且根据所测量到的时间段来选择针对单位区域K的打印模式。根据所选择的打印模式,打印单元103进行打印操作。
在单位区域K上的打印完成之后,将打印介质P向Y方向的下游侧输送了与排出口阵列512、513和514在Y方向上的长度(即,一个单位区域的Y方向的长度)相对应的距离。因而,在输送完成之后,排出口阵列512、513和514以及打印介质P具有(61)所示的排出口阵列512、513和514与单位区域K+1在Y方向上彼此相对的位置关系。对从排出口阵列512、513和514以及打印介质P在Y方向上具有(61)所示的位置关系的定时中进行第二吸引操作时起所经过的时间段进行测量,并且选择针对单位区域K+1的打印模式。根据所选择的打印模式,打印单元103进行打印。
同样在此之后,顺次重复以下处理以完成打印介质的整个区域上的图像的打印:打印介质向Y方向的下游侧输送与一个单位区域的Y方向的长度相对应的距离、选择与从第二吸引操作起所经过的时间段相对应的单位区域、以及根据所选择的打印模式在单位区域上执行打印。
图10是CPU基于根据本实施例的控制程序所执行的打印模式选择控制和打印控制的流程图。
首先,在步骤S101中,对打印数据进行解压缩。在这种情况下,对基于与要打印在打印介质上的图像相对应的图像数据所生成的与青色墨、品红色墨、黄色墨和黑色墨相对应的二值打印数据进行解压缩。
接着,在步骤S102中,获得从进行第二吸引操作时起的时间段T,其中该时间段T是开始在一个单位区域上进行打印的情况下由计时器所测量到的。作为示例,在图9所示的单位区域K上进行打印,并且在单位区域K上的打印开始的时间点获得时间段T。
接着,在步骤S103中,将步骤S102中所获得的从进行第二吸引操作时起所经过的时间段T与ROM 602中预存储的阈值时间T_Th进行比较。如果判断为时间段T高于阈值时间T_Th,则处理移动至步骤S104,在步骤S104中,选择以下将说明的每单位时间段的墨流量较高的第一打印模式作为要应用于单位区域K的打印模式。另一方面,如果判断为时间段T低于阈值时间T_Th,则处理移动至步骤S105,在步骤S105中,选择以下将说明的每单位时间段的墨流量较低的第二打印模式作为要应用于单位区域K的打印模式。
在步骤S106中,根据步骤S104或步骤S105中所选择的打印模式在单位区域K上进行打印操作。
此后,在步骤107中,判断是否已完成打印介质的所有单位区域上的打印。
如果判断为尚未完成打印,则向Y方向的下游侧输送打印介质,以得到下一单位区域和排出口阵列彼此相对的位置关系,从而接下来在步骤S108中执行进行打印的下一单位区域上的打印。由于已经首先在单位区域K上进行了打印,因此接着在图9所示的单位区域K+1上进行打印。再返回至步骤S102,进而在单位区域K+1上的打印开始的情况下获得从进行第二吸引操作时起所经过的时间段T。重复同样的处理,直到在步骤S107中判断为已经完成了所有单位区域上的打印为止。
如果在步骤S107中判断为已经完成了所有单位区域上的打印,则打印介质上的打印结束。
以下将详细说明根据本实施例所适用的第一打印模式和第二打印模式。
根据本实施例,为了控制每单位时间段的墨流量,在第一打印模式和第二打印模式之间对单位区域进行不同次数的扫描。更具体地,第二打印模式下对单位区域的扫描次数高于第一打印模式下对单位区域的扫描次数。因而,在第二打印模式下,由于即使在输入了相同的打印数据的情况下每一次扫描的排墨量也可以比第一打印模式下低,因此可以降低每单位时间段的墨流量。
图11是用于详细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一打印模式的示意图。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一打印模式下,进行针对打印介质上的一个单位区域的一次扫描操作以打印图像。图11示出一次扫描操作之后将墨排出至的黑色部分以及一次扫描操作之后没有将墨排出至的白色部分。
根据本实施例,由于从第二吸引操作起经过特定时间段之后微小气泡融合成更大的气泡,因此选择第一打印模式作为要应用的打印模式。因而,即使在每单位时间段的墨流量更高的情况下,气泡也不会堵塞排出口。
有鉴于这种情况,通过在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一打印模式下如图11所示在一个单位区域上进行一次扫描操作来完成图像,以使得可以在短时间段内完成该单位区域上的打印。
图12A和12B是用于详细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二打印模式的示意图。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二打印模式下,对打印介质上的一个单位区域进行两次扫描。图12A示出第一次扫描操作所打印的图像,并且图12B示出第二次扫描操作所打印的图像。图12A和12B示出进行了这些扫描操作之后将墨排出至的黑色部分以及进行了这些扫描操作之后没有将墨排出至的白色部分。
根据本实施例,由于从进行第二吸引操作时起尚未经过足够的时间段,并且可能会由于排墨而发生微小气泡对排出口的堵塞,因此选择第二打印模式作为要应用的打印模式。
有鉴于这种情况,图像信号处理单元604在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二打印模式下针对两次扫描操作对打印数据进行间隔剔除处理,以进行控制从而减少一次扫描操作的排出量。由此,在进行了第一次扫描操作之后,如图12A所示仅打印图像的一部分。通过进行第二次扫描操作,完全打印如图12B所示的图像。在第二打印模式下,如上所述在两次扫描操作中对打印数据进行间隔剔除。因而,可以降低每单位时间段的墨流量,由此气泡(如果形成)不会到达排出口附近并且不会堵塞打印排出口以进行打印。
利用该结构,在由于吸引操作所引起的微小气泡融合而形成大气泡的情况下,在短时间段内进行打印。因而,即使在由于吸引操作而形成了微小气泡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不停止打印的情况下通过防止不良排出来进行打印。
第二实施例
根据第一实施例,在打印介质上的单位区域上进行打印的时间点来测量从进行吸引操作时起所经过的时间段,并且根据所测量到的时间段针对该单位区域来选择打印模式。
另一方面,根据第二实施例,为了进行单位区域上的打印,根据从进行吸引操作时起所经过的时间段以及针对该单位区域的排墨量来选择针对要进行打印的单位区域的打印模式。
将省略针对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分的任何重复说明。
如参考图7A~7C所述,在由于从第二吸引操作起尚未经过足够的时间段而形成了微小气泡的情况下,进行排出量较高的排墨操作可能会在流Q1中造成微小气泡对排出口的堵塞。然而,在每单位区域的排墨量较低的情况下,流同样会减弱。结果,微小气泡(如果存在)不容易到达排出口附近。换句话说,即使在进行针对单位区域的打印时、从进行吸引操作时起所经过的时间段较短的情况下,如果针对单位区域的排墨量较低,则也不容易发生微小气泡对排出口的堵塞。
有鉴于以上情况,在进行针对单位区域的打印时、从进行吸引操作时起所经过的时间段较长的情况下,由于如图7C所示可能形成较大气泡,因此根据本实施例在第一打印模式下在单位区域上进行打印。在从进行吸引操作时起所经过的时间段较短并且针对单位区域的排墨量较高的情况下,由于如图7B所示因较强的流Q1所引起的微小气泡可能会堵塞排出口,因此在第二打印模式下进行打印。在从进行吸引操作时起所经过的时间段较短并且针对单位区域的排墨量较低的情况下,由于可能会引起较弱的流并且微小气泡由此不会到达排出口附近,因此可以进行第一打印模式下的打印。
图13是CPU要基于根据本实施例的控制程序而执行的打印模式选择控制和打印控制的流程图。
由于步骤S201、S202和S208~S210中的处理与图10的步骤S101、S102和S106~S108中的处理相同,因此将省略任何重复说明。
在步骤S203中,如第一实施例那样,将从进行第二吸引操作时起到要进行单位区域K上的打印时为止所经过的时间段T与阈值时间T_Th进行比较。更具体地,如果判断为时间段T高于阈值时间T_Th,则处理移动至步骤S206,在步骤S206中,选择第一打印模式作为针对该单位区域的打印模式。另一方面,如果判断为时间段T低于阈值时间T_Th,则处理移动至步骤S204。
在步骤S204中,获得针对单位区域K的包括青色墨、品红色墨和黄色墨的各颜色墨的打印占空比D作为与各颜色墨的排出量有关的信息。
这里,术语各颜色墨的“打印占空比D”是指表示向单位区域排墨的实际次数与向单位区域排墨的可能次数之比的值。例如,针对与X方向上包括64个像素且Y方向上包括64个像素的总共4096个像素相对应的单位区域,在将打印数据定义为使得1024个像素排出青色墨的情况下,青色墨的打印占空比D等于25(=1024/4096×100)%。
然后,在步骤S205中,将步骤S204中所获得的各颜色墨的打印占空比D与ROM 602中预存储的阈值排出量D_Th进行比较。根据本实施例,针对所有颜色墨使用相等的阈值排出量D_Th。更具体地,针对各颜色墨所应用的阈值排出量D_Th均等于50%。
更具体地,如果判断为所有颜色墨的针对单位区域K的打印占空比D低于阈值排出量D_Th,则处理移动至步骤S206,在步骤S206中,选择第一打印模式作为针对单位区域K的打印模式。这是由于:尽管微小气泡可能会在所有颜色墨中形成,但即使在选择了扫描操作次数较低的第一打印模式的情况下,由于通道内的所有颜色墨的流较弱,因此微小气泡也不会到达排出口附近。
另一方面,如果判断为各颜色墨其中之一的针对单位区域K的打印占空比高于阈值排出量D_Th的情况下,处理移动至步骤S207,在步骤S207中,选择第二打印模式作为针对单位区域K的打印模式。这是由于:微小气泡可能会在所有颜色墨中形成,并且在选择要进行扫描操作次数较低的第一打印模式的情况下,由于部分通道内的墨的流较强,因此这些微小气泡可能到达排出口附近,这可能会引起不良排出。
然后,在步骤S208中,根据步骤S206或步骤S207中所选择的打印模式来进行单位区域K上的打印。后续处理与第一实施例的后续处理相同。
利用该结构,在由于吸引操作所引起的微小气泡融合而形成大气泡的情况下,可以在短时间段内进行打印。此外,即使在由于吸引操作而形成了微小气泡的情况下,如果排墨量较小并且微小气泡不易到达排出口附近,则也在短时间内进行打印。在排墨量较大并且微小气泡可能会到达排出口附近的情况下,可以在不停止打印的情况下通过防止不良排出来进行打印。
第三实施例
根据第二实施例,与墨的类型无关,与墨相对应的阈值排出量D_Th相等。
根据第三实施例,阈值排出量D_Th根据墨的类型来改变。
将省略针对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相同的部分的说明。
根据本实施例,与青色墨相对应的阈值排出量D_ThC、与品红色墨相对应的阈值排出量D_ThM以及与黄色墨相对应的阈值排出量D_ThY根据各颜色墨中所包含的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以及打印头3a内的与各颜色墨相对应的通道512c、513c和514c的形状而有所不同。
墨中所包含的表面活性剂的浓度
根据本实施例,青色墨、品红色墨和黄色墨包含作为染料的C.I.直接蓝199、C.I.酸性红249和C.I.直接黄132作为着色材料并且包含Acetylenol E100作为表面活性剂。
表1示出根据本实施例所应用的青色墨、品红色墨和黄色墨的成分的详细化合物配比。表1示出以这些成分的质量为基准的配比。
表1
青色墨 品红色墨 黄色墨
C.I.直接蓝199 3 0 0
C.I.酸性红249 0 3 0
C.I.直接黄132 0 0 3
甘油 10 7 10
三甘醇 0 0 5
亚乙基脲 5 5 5
二(羟乙基)砜 5 5 5
3-甲基-1.5-戊二醇 10 10 5
Acetylenol E100 1 15 10
去离子水 余量 余量 余量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青色墨、品红色墨和黄色墨均包含相同的AcetylenolE100作为表面活性剂,并且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以品红色墨、黄色墨和青色墨的顺序增加。
这里,根据发明人的研究,可以发现,随着表面活性剂的含量的增加,进行吸引操作之后微小气泡的数量增加。因此,在墨向一个单位区域的排出量大致相等并且墨流的强度大致相等的情况下,由于所形成的微小气泡的数量随着表面活性剂的含量或者表面活性剂在墨中的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墨流所携带并到达排出口附近的气泡的数量增加。基于该机制,可以认为,随着表面活性剂在墨中的浓度的增加,通过墨吸引操作可能容易引起不良排出。
通道的形状
如图3A和3B、图7A~7C和图8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头3a内的通道包括大致直线形状的品红色墨所用的通道513c以及均相对弯曲的青色墨所用的通道512c和黄色墨所用的通道514c。
根据发明人的研究,发现在通道内形成弯曲部分的情况下,即使产生墨流,微小气泡也可能残留在弯曲部分中。另一方面,在通道形成为直线形状的情况下,墨流可以容易地携带微小气泡,这使得微小气泡容易到达排出口附近。
图14是示出紧挨在进行吸引操作并且如此形成气泡之后进行排出量较高的用于排出青色墨的操作的情况下的打印头的内部状态的透视图。通过进行如下的操作来获得所示的状态:以与如图7B所示的针对用于排出品红色墨的操作的排出量大致相等的排出量来排出青色墨。因而,产生具有与图7B所示的墨流Q1的强度大致相等的强度的墨流Q3。
然而,在通道512c如图14所示那样弯曲的情况下,微小气泡可以停留在通道512c内的弯曲部分并且不容易到达排出口附近。因而,即使在墨流的强度与如图7B所示的具有直线形状的通道513c中的墨流的强度大致相等的情况下,也不会由于经由弯曲通道的吸引操作而发生不良排出。
有鉴于这种情况,根据本实施例,将与品红色墨相对应的阈值排出量D_ThM定义为低于与青色墨相对应的阈值排出量D_ThC和与黄色墨相对应的阈值排出量D_ThY。这是由于,与青色墨所用的通道512c和黄色墨所用的通道514c不同,微小气泡(如果形成)可以经由品红色墨所用的直线形通道513c容易地到达排出口附近。
根据本实施例,将与黄色墨相对应的阈值排出量D_ThY定义为略低于与青色墨相对应的阈值排出量D_ThC。这是由于,尽管黄色墨通道514c和青色墨通道512c的形状具有大致相同的形状,但黄色墨中的表面活性剂的浓度高于青色墨中的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并且可能会产生略多的微小气泡。
更具体地,本实施例将品红色墨的阈值排出量D_ThM定义为50%,将黄色墨的阈值排出量D_ThY定义为80%,并且将青色墨的阈值排出量D_ThC定义为90%。
显而易见,品红色墨的阈值排出量D_ThM(50%)低于黄色墨的阈值排出量D_ThY(80%)和青色墨的阈值排出量D_ThC(90%)。黄色墨的阈值排出量D_ThY(80%)和青色墨的阈值排出量D_ThC(90%)之间的差(10%)小于品红色墨的阈值排出量D_ThM(50%)和黄色墨的阈值排出量D_ThY(80%)之间的差(30%)。据此,发现黄色墨的阈值排出量D_ThY(80%)略低于青色墨的阈值排出量D_ThC(90%)。
通过如上所述定义各颜色墨的阈值排出量D_Th,可以良好地抑制在根据墨的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和通道的形状而改变的程度上所发生的吸引操作而引起的不良排出。
第四实施例
根据第一实施例~第三实施例,要对单位区域进行的扫描操作的次数在第一打印模式和第二打印模式之间有所不同。
另一方面,根据第四实施例,打印头的扫描速度在第一打印模式和第二打印模式之间有所不同。
将省略针对与第一实施例~第三实施例相同的部分的重复说明。
根据第一实施例~第三实施例,可以对每单位时间段的墨流量进行控制以抑制由于所形成的微小气泡而引起的墨不良排出。更具体地,在预期不容易发生由于微小气泡而引起的不良排出的情况下,进行每单位时间段的墨流量较高的打印模式以减少打印时间。在担忧可能会发生由于微小气泡而引起的不良排出的情况下,进行每单位时间段的墨流量较低的打印模式以抑制不良排出的发生。
这里,根据第一实施例~第三实施例,增加要对打印介质上的单位区域进行的扫描操作的次数以降低每单位时间段的墨流量,而减少要对单位区域进行的扫描操作的次数以提高每单位时间段的墨流量。
然而,可以应用其它方法来控制每单位时间段的墨流量。例如,可以通过改变用于使打印单元103进行扫描的速度(扫描速度)来改变每单位时间段的墨流量。
更具体地,打印单元103以较低的扫描速度扫描的每单位时间段的区域与以较高的扫描速度扫描的每单位时间段的区域相比更窄,这使得即使在打印数据中定义了相等的排墨量的情况下每单位时间段的排墨量也较低。换句话说,可以降低每单位时间段的墨流量。
有鉴于这种情况,根据本实施例,将第一打印模式定义为打印单元103的扫描速度较高的打印模式,并且将第二打印模式定义为打印单元103的扫描速度较低的打印模式。
根据本实施例,在微小气泡不容易引起墨不良排出的情况下,选择第一打印模式来以较高的扫描速度进行打印。因而,可以提高每单位时间段的墨流量,由此可以在有所缩短的打印时间内进行打印。
在担忧微小气泡可能会引起墨不良排出的情况下,选择第二打印模式来以较低的扫描速度进行打印。因此,在每单位时间段的墨流量有所降低的情况下,可以在防止由于微小气泡而引起的墨不良排出的发生的同时进行打印。
其它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如下的方法来实现,即,通过网络或者各种存储介质将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提供给系统或装置,该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是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读出并执行程序的方法。
已经说明了,根据上述的实施例,在负压较低的第一吸引操作和负压较高的第二吸引操作之间根据从第二吸引操作起所经过的时间来改变打印模式;还可以实现其它实施例。例如,还可以根据从进行第一吸引操作时起所经过的时间段来改变打印模式。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进行了负压较高的吸引之后更容易产生微小气泡,因此在进行第二吸引操作时,在应用根据本发明的控制的情况下,由此得到的效果可以更大。
已经说明了,根据上述的实施例,使用一体化地具有储墨室和打印单元的打印头,其中在该打印头中,储墨器设置在打印头外部并且储墨室经由管道相连通;还可以实现其它实施例。例如,本发明可以适用于如下的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没有设置储墨器并且在打印头内的储墨室中预存储的墨用尽之后替换打印头自身。在这种情况下,在使用打印头内的储墨室和打印头外部所设置的储墨器的情况下,必须经由更长的管道来连通储墨室和储墨器。为此,为了将墨储存至储墨室,需要以更高的负压来进行吸引。因此,由于在进行了吸引操作之后更容易产生微小气泡,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控制的效果可以更大。
已经说明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第三实施例,将通过一次扫描操作在单位区域上完成图像的打印模式定义为第一打印模式,并且将通过两次扫描操作在单位区域上完成图像的打印模式定义为第二打印模式;还可以实现其它实施例。在第二打印模式下,可以以防止微小气泡所引起的不良排出的墨流量来进行多次扫描操作。在第一打印模式下,不必要求要在单位区域上进行一次扫描操作,而可以进行多次扫描操作以进行打印。第一打印模式和第二打印模式下的扫描操作的次数可以根据墨的类型、期望图像质量和打印速度而适当改变。然而,至少要求第二打印模式下对单位区域的扫描操作的次数高于第一打印模式下对单位区域的扫描操作的次数。例如,对单位区域进行两次扫描操作以完成图像的打印模式可以被定义为第一打印模式,并且对单位区域进行八次扫描操作以完成图像的打印模式可以被定义为第二打印模式。
已经说明了,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第三实施例的第二打印模式下,使用与单位区域相对应的所有排出口,但可以通过间隔剔除打印数据来限制每一个排出口的排出数量;还可以实现其它实施例。例如,排出口阵列可以被划分成排出口组,这些排出口组各自包括Y方向上连续的多个排出口,并且在一次扫描操作中仅一个排出口组可以排墨。在完成多次扫描操作的情况下,排出口组中的每一个进行一次排墨。同样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可以限制每次扫描操作的排出数量,因此可以获得第一实施例~第三实施例的效果。第二打印模式可以是在扫描操作之间进行打印介质的输送的打印模式。
已经说明了,根据上述实施例,使用计时器来测量从吸引操作完成的时间点起所经过的时间段以获得从进行吸墨操作起的时间段;但其它实施例同样适用于本发明。例如,由于计时器所测量到的从吸引操作开始的时间点起所经过的时间段等于从吸引操作完成的时间点起所经过的时间段,因此可以充分获得根据实施例的效果。阈值时间T_Th可以根据获得所经过的时间的起始时间点而有所不同。另外,不需要使用用于测量时间段的计时器。例如,吸引操作完成的时间点(或时间)可以预存储在ROM 602中,并且可以通过计算在单位区域上进行打印的当前时间点(时间)与ROM 602中所存储的时间点(时间)之间的差来获得从吸引操作完成的时间点起所经过的时间段。
还可以在以下实施例中获得通过实现第四实施例所获得的本发明的效果,其中在该实施例中,使用与墨相对应的、并且具有与打印介质的宽度方向的整个区域相对应的长度的多个打印头以通过利用这些打印头和打印介质进行一次相对扫描操作来打印图像。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输送打印介质而固定打印头来进行相对扫描操作。因而,改变打印介质的输送速度对应于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改变打印头的扫描速度。
已经说明了根据上述实施例的使用打印设备的打印方法,图像处理设备、图像处理方法或者用于生成实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打印方法所用的数据的程序可以与打印设备分开设置。可选地,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广泛适用于如下结构,其中这些结构被部分地包括在打印设备中。
根据本发明的打印设备可以在没有不必要地增加打印时间的情况下防止由吸墨操作所引起的墨不良排出的同时进行打印。
尽管已经参考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类修改、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19)

1.一种打印设备,用于通过从打印头喷墨来将图像打印在打印介质的多个单位区域上,所述打印头具有排出口阵列,在所述排出口阵列中,用于排墨的多个排出口沿预定方向排列,而所述打印头和所述打印介质在与所述预定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上进行相对扫描,所述打印设备包括:
吸引单元,用于将墨吸引至所述打印头内的所述排出口;以及
控制单元,用于控制针对所述多个单位区域中的各单位区域的打印操作,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从而使得:
(i)在从所述吸引单元进行吸墨操作时起的时间段高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在第一打印模式下进行打印,以及
(ii)在从所述吸引单元进行吸墨操作时起的时间段低于所述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在第二打印模式下进行打印,其中所述第二打印模式下的每单位时间段的排墨量低于所述第一打印模式下的每单位时间段的排墨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打印模式是所述打印头针对所述单位区域进行第一次数的扫描的打印模式;以及
所述第二打印模式是所述打印头针对所述单位区域进行比所述第一次数高的第二次数的扫描以进行打印的打印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打印模式是所述打印头针对所述单位区域进行一次扫描的打印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还包括输送单元,所述输送单元用于在以多个打印模式中的一个打印模式针对所述单位区域进行打印之后,在与所述交叉方向交叉的输送方向上对所述打印头和所述打印介质进行相对输送,
其中,所述第二打印模式是在不进行所述输送单元的输送的情况下所述打印头针对所述单位区域进行所述第二次数的扫描的打印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打印模式是所述打印头针对所述单位区域以第一速度进行扫描的打印模式;以及
所述第二打印模式是所述打印头针对所述单位区域以比所述第一速度低的第二速度进行扫描以进行打印的打印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从而使得:
(i)在从所述吸引单元进行吸墨操作时起的时间段高于所述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打印模式下进行打印,
(ii)在从所述吸引单元进行吸墨操作时起的时间段低于所述第一阈值、并且针对所述单位区域的排墨量低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打印模式下进行打印,以及
(iii)在从所述吸引单元进行吸墨操作时起的时间段低于所述第一阈值、并且针对所述单位区域的排墨量高于所述第二阈值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二打印模式下进行打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
所述打印头具有第一排出口阵列和第二排出口阵列,所述第一排出口阵列用于排出第一类型的墨,所述第二排出口阵列用于排出与所述第一类型不同的第二类型的墨;以及
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从而使得:
(i)在从所述吸引单元进行吸墨操作时起的时间段高于所述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打印模式下进行打印,
(ii)在从所述吸引单元进行吸墨操作时起的时间段低于所述第一阈值、针对所述单位区域的所述第一类型的墨的排出量低于第二阈值、并且针对所述单位区域的所述第二类型的墨的排出量低于第三阈值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打印模式下进行打印,
(iii)在从所述吸引单元进行吸墨操作时起的时间段低于所述第一阈值、针对所述单位区域的所述第一类型的墨的排出量高于所述第二阈值、并且针对所述单位区域的所述第二类型的墨的排出量高于所述第三阈值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二打印模式下进行打印,
(iv)在从所述吸引单元进行吸墨操作时起的时间段低于所述第一阈值、针对所述单位区域的所述第一类型的墨的排出量低于所述第二阈值、并且针对所述单位区域的所述第二类型的墨的排出量高于所述第三阈值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二打印模式下进行打印,以及
(v)在从所述吸引单元进行吸墨操作时起的时间段低于所述第一阈值、针对所述单位区域的所述第一类型的墨的排出量高于所述第二阈值、并且针对所述单位区域的所述第二类型的墨的排出量低于所述第三阈值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二打印模式下进行打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所述第三阈值低于所述第二阈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类型的墨包含第一浓度的预定表面活性剂,并且所述第二类型的墨包含比所述第一浓度高的第二浓度的预定表面活性剂。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
所述打印头还具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用于使所述第一排出口阵列内的多个排出口与用以储存所述第一类型的墨的第一储存室相连通,所述第二通道用于使所述第二排出口阵列内的多个排出口与用以储存所述第二类型的墨的第二储存室相连通;以及
所述第一通道比所述第二通道更加弯曲。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所述打印头还具有所述第一储存室和所述第二储存室。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还包括:
获得单元,用于获得与从所述吸引单元进行吸墨操作时起的时间段有关的信息;以及
选择单元,用于从至少包括所述第一打印模式和所述第二打印模式的多个打印模式中,针对各单位区域选择一个打印模式,
其中,(i)在所述获得单元所获得的所述信息中所描述的时间段高于所述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所述选择单元选择所述第一打印模式,以及(ii)在所述获得单元所获得的所述信息中所描述的时间段低于所述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所述选择单元选择所述第二打印模式,以及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选择单元针对所述多个单位区域中的各单位区域所选择的打印模式,来控制针对该单位区域的打印操作。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
所述吸引单元至少进行用于以第一吸引压来吸墨的第一吸引操作以及用于以比所述第一吸引压高的第二吸引压来吸墨的第二吸引操作;以及
所述获得单元获得与从进行所述第一吸引操作和所述第二吸引操作中的所述第二吸引操作时起的时间段有关的信息,作为与从所述吸引单元进行吸墨操作时起的时间段有关的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在所述打印头安装于所述打印设备之后第一次使用所述打印设备的情况下,所述吸引单元进行所述第二吸引操作。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还包括用于储存墨并且与所述打印头相连通的储墨器,
其中,在所述储墨器内的墨的剩余量小于预定量、并且墨被填充至所述储墨器之后第一次使用所述打印设备的情况下,所述吸引单元进行所述第二吸引操作。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用于将墨填充至所述储墨器的操作能够由用户来执行。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所述多个单位区域中的各单位区域在所述预定方向上的长度大致等于所述排出口阵列在所述预定方向上的长度。
18.一种打印设备,用于通过从打印头喷墨来将图像打印在打印介质的多个单位区域上,所述打印头具有排出口阵列,在所述排出口阵列中,用于排墨的多个排出口沿预定方向排列,而所述打印头和所述打印介质在与所述预定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上进行相对扫描,所述打印设备包括:
吸引单元,用于将墨吸引至所述打印头内的所述排出口;以及
控制单元,用于控制针对所述多个单位区域中的各单位区域的打印操作,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从而使得:
(i)在从所述吸引单元进行吸墨操作时起的时间段高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在所述打印头针对所述单位区域进行第一次数的扫描的第一打印模式下进行打印,以及
(ii)在从所述吸引单元进行吸墨操作时起的时间段低于所述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在所述打印头针对所述单位区域进行比所述第一次数高的第二次数的扫描并且限制所述打印头的每次扫描操作的排出数量的第二打印模式下进行打印。
19.一种打印方法,用于通过从打印头喷墨来将图像打印在打印介质的多个单位区域上,所述打印头具有排出口阵列,在所述排出口阵列中,用于排墨的多个排出口沿预定方向排列,而所述打印头和所述打印介质在与所述预定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上进行相对扫描,所述打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吸引步骤,用于将墨吸引至所述打印头内的所述排出口;以及
控制步骤,用于控制针对所述多个单位区域中的各单位区域的打印操作,
其中,所述控制步骤进行控制,从而使得:
(i)在从所述吸引步骤进行吸墨操作时起的时间段高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在第一打印模式下进行打印,以及
(ii)在从所述吸引步骤进行吸墨操作时起的时间段低于所述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在第二打印模式下进行打印,其中所述第二打印模式下的每单位时间段的排墨量低于所述第一打印模式下的每单位时间段的排墨量。
CN201610921271.XA 2015-10-30 2016-10-20 打印设备和打印方法 Active CN1066267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JP2015-214963 2015-10-30
JP2015214963A JP6570421B2 (ja) 2015-10-30 2015-10-30 記録装置、記録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26763A true CN106626763A (zh) 2017-05-10
CN106626763B CN106626763B (zh) 2018-09-11

Family

ID=586371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21271.XA Active CN106626763B (zh) 2015-10-30 2016-10-20 打印设备和打印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0118393B2 (zh)
JP (1) JP6570421B2 (zh)
KR (1) KR102067410B1 (zh)
CN (1) CN106626763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73208A (zh) * 2018-06-27 2018-11-09 阜阳市易邦办公设备销售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打印机的控制方法
CN108773210A (zh) * 2018-06-27 2018-11-09 阜阳市易邦办公设备销售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打印机的控制方法
CN108790437A (zh) * 2018-06-27 2018-11-13 阜阳市易邦办公设备销售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打印机的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82073B (zh) * 2018-02-05 2019-06-21 杭州旗捷科技有限公司 可变阈值的反馈电路、耗材芯片、耗材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78068A (ja) * 1997-04-03 1999-03-23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229031A (zh) * 1998-03-17 1999-09-22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机
JP2004058398A (ja) * 2002-07-26 2004-02-26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CN1747838A (zh) * 2003-02-04 2006-03-1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机中的气泡去除
US20070257956A1 (en) * 2006-03-23 2007-11-0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maintenance method thereof
CN102381025A (zh) * 2010-08-31 2012-03-21 佳能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机和用于喷墨打印机的气泡减少方法
US20120188304A1 (en) * 2011-01-26 2012-07-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print apparatus and inkjet control method
CN104290451A (zh) * 2013-07-18 2015-01-21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设备和打印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0132809B1 (ko) * 1995-03-14 1998-04-14 김광호 잉크 제트 프린터에서의 잉크흡입량 조절방법
JP4045723B2 (ja) * 2000-07-19 2008-02-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01353A (ja) * 2003-06-16 2005-01-06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記録システム、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記録データ生成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プリンタドライバ
JP2006167929A (ja) * 2004-12-13 2006-06-29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そ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0052417A (ja) * 2008-07-29 2010-03-1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37103A (ja) * 2009-08-10 2011-02-24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その記録方法
JP5764601B2 (ja) * 2013-03-27 2015-08-1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JP2015112761A (ja) * 2013-12-10 2015-06-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記録装置および画像記録方法
US20160067989A1 (en) * 2014-09-10 2016-03-10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ation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78068A (ja) * 1997-04-03 1999-03-23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229031A (zh) * 1998-03-17 1999-09-22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机
JP2004058398A (ja) * 2002-07-26 2004-02-26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CN1747838A (zh) * 2003-02-04 2006-03-1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机中的气泡去除
US20070257956A1 (en) * 2006-03-23 2007-11-0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maintenance method thereof
CN102381025A (zh) * 2010-08-31 2012-03-21 佳能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机和用于喷墨打印机的气泡减少方法
US20120188304A1 (en) * 2011-01-26 2012-07-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print apparatus and inkjet control method
CN104290451A (zh) * 2013-07-18 2015-01-21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设备和打印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73208A (zh) * 2018-06-27 2018-11-09 阜阳市易邦办公设备销售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打印机的控制方法
CN108773210A (zh) * 2018-06-27 2018-11-09 阜阳市易邦办公设备销售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打印机的控制方法
CN108790437A (zh) * 2018-06-27 2018-11-13 阜阳市易邦办公设备销售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打印机的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120598A1 (en) 2017-05-04
US10118393B2 (en) 2018-11-06
KR102067410B1 (ko) 2020-01-17
JP2017081118A (ja) 2017-05-18
US10611154B2 (en) 2020-04-07
CN106626763B (zh) 2018-09-11
US20190030896A1 (en) 2019-01-31
JP6570421B2 (ja) 2019-09-04
KR20170051280A (ko) 2017-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26763A (zh) 打印设备和打印方法
US6557984B2 (en) Ink-jet printing head and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JP5483834B2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H0768766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265502B2 (ja) 透明液吐出量決定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方法
JP2006175744A (ja)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JP401001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6068284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TWI435809B (zh)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JP2004098298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CN104290451B (zh) 打印设备和打印方法
JP2006192673A (ja) 記録方法
JPWO2019012759A1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画像記録装置
JP6673438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CN1626345A (zh) 喷墨记录装置和喷墨记录方法
CN107116903B (zh) 图像形成装置、形成图像的方法及存储介质
JP200615954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印字機能回復機構
JP200711830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512946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ヘッドの吐出状態検査方法
CN111619223B (zh) 记录装置以及记录方法
EP2602113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1101968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5138494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08000959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4280502B2 (ja)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