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07732A - 一种智能化光学镜片冷加工固定盘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化光学镜片冷加工固定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07732A
CN106607732A CN201611258116.0A CN201611258116A CN106607732A CN 106607732 A CN106607732 A CN 106607732A CN 201611258116 A CN201611258116 A CN 201611258116A CN 106607732 A CN106607732 A CN 1066077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optical glass
liquid
cold working
air 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5811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07732B (zh
Inventor
朱小龙
孙志强
黄龙
刘常福
刘梦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yang Yingrui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yang Rui Rui Photoelectric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yang Rui Rui Photoelectric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Nanyang Rui Rui Photoelectric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61125811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07732B/zh
Publication of CN1066077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077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077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077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13/00Machines or devices designed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optical surfaces on lenses or surfaces of similar shape on other work;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4B13/005Blocking means, chucks or the like; Alignme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rinding And Polishing Of Tertiary Curved Surfaces And Surfaces With Complex Sha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化光学镜片冷加工固定盘,包括刚性材料制成的盘体,所述盘体的作业表面设置有用于嵌装光学镜片的加工槽,所述加工槽的槽底设置有避空槽,所述加工槽的槽底为环形平台,所述环形平台内侧设置一圈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槽内设置一圈第一气囊,所述加工槽的侧壁设置一圈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槽内设置一圈第二气囊,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通过进气管与加压气泵连接,所述进气管上设置电磁阀,所述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之间设置液态金属注入回收机构、加热机构和制冷机构。本发明通过液态金属状态的改变来固定光学镜片,对光学镜片的固定效果非常好,在打磨加工时能够保证镜片不会发生一点点移动,保证加工的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化光学镜片冷加工固定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镜片冷加工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化光学镜片冷加工固定盘。
背景技术
在国际光电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移趋势下,世界范围内的光学冷加工产能均大规模向中国转移,我国已逐渐成为全世界光学冷加工的制造中心,光学制造能力已超过了每年五亿件。光学镜片需要经过铣磨、精磨等几步冷加工工艺制成。光学镜片冷加工工艺需要精度较高的工装,使得光学镜片能够达到所需的精度。光学镜片冷加工工艺有如下几步:
第1道:铣磨,是去除镜片表面凹凸不平的气泡和杂质 (约0.05-0.08),起到成型作用;
第2道:精磨工序,是将铣磨出来的镜片,将其破坏层给消除掉,固定 R 值;
第3道:抛光工序,是将精磨镜片在一次抛光,这道工序主要是把外观做的更好;
第4道:清洗工序,是将抛光过后的镜片将起表面的抛光粉清洗干净,防止磨损镜片;
第5道:磨边,是将原有镜片外径将其磨削到指定外径;
第6道:镀膜 , 是将有需要镀膜镜片表面镀上一层或多层的有色膜或其他膜;
第7道:涂墨,是将有镜片需要防止反光在其外缘涂上一层黑墨;
第8道:胶合,是将有 2 个 R 值相反大小和外径材质一样的镜片用胶将其联合;
特殊工序:多片加工 ( 成盘加工 ) 和小球面加工线切割,根据不同的生产工艺,工序也会稍有出入,如涂墨和胶合的先后次序。
铣磨、精磨和抛光等工序需要加工盘等工装,为避免加工盘在加工时对镜片产生振动磨损,目前一直沿用采用弹性材质制成的弹性盘,但是,在加工光学镜片的过程中,由于弹性盘的弹性晃动,光学镜片的定位差,容易被加工损坏,报废率高。所以传统的弹性盘在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产品品质不稳定,镜片报废率过高问题,满足不了用户的技术要求。
申请号为201120121950.1的实用新型涉及光学加工模具,具体为一种光学冷加工多片夹具。光学冷加工多片夹具,由夹具基板、夹具缘、夹具定位面、泡棉组成,其特征在于夹具定位面与镜片定位面之间的间隙设置泡棉,泡棉厚度 0.75mm,泡棉距夹具定位面0.02mm,夹具缘设置在夹具基板缘。本实用新型可简化生产工艺,不用返修印子,降低生产成本。该专利就是采用弹性的固定盘,不利于镜片的打磨,产品质量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化光学镜片冷加工固定盘,通过液态金属状态的改变来固定光学镜片,对光学镜片的固定效果非常好,在打磨加工时能够保证镜片不会发生一点点移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智能化光学镜片冷加工固定盘,包括刚性材料制成的盘体,所述盘体的作业表面设置有用于嵌装光学镜片的加工槽,所述加工槽的槽底设置有避空槽,所述避空槽的槽口面积小于所述加工槽的槽底面积,所述加工槽的槽底为环形平台,所述环形平台内侧设置一圈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槽内设置一圈第一气囊,所述加工槽的侧壁设置一圈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槽内设置一圈第二气囊,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通过进气管与加压气泵连接,所述进气管上设置电磁阀,所述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之间设置液态金属注入回收机构、加热机构和制冷机构,所述加压气泵、电磁阀、液态金属注入回收机构、加热机构和制冷机构与控制器无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对应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设置两条,两条所述进气管各设置一个所述电磁阀。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的表面设置橡胶层。
进一步的,所述液态金属注入回收机构包括所述环形平台外侧设置半圆弧形的液体槽,所述液体槽一端的底部设置注液口,所述液体槽另一端的上沿设置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设置在所述环形平台上的出气槽连通,所述出气槽的另一端与设置在所述盘体内的出气管连通,所述出气管与外界连通的一端高于所述出气管与所述出气槽连接的一端,所述注液口通过注液管道与液态金属存储机构连通,所述液态金属存储机构设置在所述盘体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液态金属存储机构包括存储罐,所述存储罐内设置液态金属,所述存储罐通过离心泵与所述注液管道连通,所述存储罐内设置加热电阻丝。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机构包括所述环形平台内在所述液体槽左下方设置的加热管,所述加热管两端通过第一循环管道与加热腔体连接,所述加热腔体内设置液态的导热介质,所述第一循环管道与加热腔体的一个连接端设置加热水泵,所述加热腔体内设置加热器,所述加热腔体设置在所述盘体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制冷机构包括所述环形平台内在所述液体槽右下方设置的制冷管,所述制冷管两端通过第二循环管道与制冷腔体连接,所述制冷腔体内设置液态的制冷介质,所述第二循环管道与制冷腔体的一个连接端设置制冷水泵,所述制冷腔体内设置制冷器,所述制冷腔体设置在所述盘体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器和制冷器采用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设置在所述加热腔体内,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设置在所述制冷腔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进一步的,所述加工槽的深度小于待加工光学镜片的厚度。
进一步的,所述液态金属采用镓铟锡合金,材料制备简单,价格低廉,且挥发性较差对人体无毒,保持液态的温度可以通过不同配比来改变,较为适合在此使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化光学镜片冷加工固定盘,固定盘为刚性材料制成,因而加工时镜片不会因盘体的晃动而被加工坏,废品率低。同时避空槽由于避开了光学镜片的工作部分,光学镜片的工作部分不会被磨损,因此镜片的损坏率很低。因为设置有避空槽。加工槽的底部为环形平台,光学镜片放置在加工槽内后先对第二气囊注入气体,使其膨胀对光学镜片的边缘上方向内挤压,进行固定,在对第一气囊注入气体,与第二气囊相配合对光学镜片下方边缘区域进行密封,此时液态金属注入回收机构向两个气囊之间密封的区域注入液态金属,注入的同时加热机构对环形平台进行加热,使得液态金属可以流动布满整个密封区域,再关闭加热机构并开启制冷机构,从而将液态金属凝固,便将光学镜片固定在加工槽内,该固定方式通过液态金属状态的改变来固定,对光学镜片的固定效果非常好,在打磨加工时能够保证镜片不会发生一点点移动,保证加工的精度。在镜片加工完成后,加热机构启动将液态金属从固态变为液态,液态金属注入回收机构将液态金属收回,光学镜片取消固定,镜片边可以被取下,完成对光学镜片的加工。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的充放气依靠进气管、电磁阀和加压气泵实现,打开相应进气管的电磁阀,并打开加压气泵便可以对对应的气囊进行充气,充气之后关闭电磁阀便可将气体保留在气囊内,实现其膨胀。加压气泵、电磁阀、液态金属注入回收机构、加热机构和制冷机构与控制器无线连接,控制器对各个设备进行控制,实现镜片加工的自动化作业,且控制器与各个设备无线连接,避免了复杂的线路对镜片加工设备的运行造成影响。无线连接可以依靠无线收发模块或蓝牙来实现,结构小巧。
本发明通过液态金属状态的改变来固定光学镜片,对光学镜片的固定效果非常好,在打磨加工时能够保证镜片不会发生一点点移动,保证加工的精度,利于对高精度要求的光学镜片的加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发明智能化光学镜片冷加工固定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橡胶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液体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加热机构和制冷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4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一步展示,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化光学镜片冷加工固定盘,包括刚性材料制成的盘体23,所述盘体23的作业表面设置有用于嵌装光学镜片的加工槽12,所述加工槽12的槽底设置有避空槽11,所述避空槽11的槽口面积小于所述加工槽12的槽底面积,所述加工槽12的槽底为环形平台13,所述环形平台13内侧设置一圈第一固定槽10,所述第一固定槽10内设置一圈第一气囊9,所述加工槽12的侧壁设置一圈第二固定槽2,所述第二固定槽2内设置一圈第二气囊3,所述第一气囊9和第二气囊3通过进气管4与加压气泵19连接,所述进气管4上设置电磁阀18,所述第一固定槽10和第二固定槽2之间设置液态金属注入回收机构、加热机构和制冷机构,所述加压气泵、电磁阀、液态金属注入回收机构、加热机构和制冷机构与控制器无线连接。
固定盘为刚性材料制成,因而加工时镜片不会因盘体的晃动而被加工坏,废品率低。同时避空槽由于避开了光学镜片的工作部分,光学镜片的工作部分不会被磨损,因此镜片的损坏率很低。因为设置有避空槽。加工槽的底部为环形平台,光学镜片放置在加工槽内后先对第二气囊注入气体,使其膨胀对光学镜片的边缘上方向内挤压,进行固定,在对第一气囊注入气体,与第二气囊相配合对光学镜片下方边缘区域进行密封,此时液态金属注入回收机构向两个气囊之间密封的区域注入液态金属,注入的同时加热机构对环形平台进行加热,使得液态金属可以流动布满整个密封区域,再关闭加热机构并开启制冷机构,从而将液态金属凝固,便将光学镜片固定在加工槽内,该固定方式通过液态金属状态的改变来固定,对光学镜片的固定效果非常好,在打磨加工时能够保证镜片不会发生一点点移动,保证加工的精度。在镜片加工完成后,加热机构启动将液态金属从固态变为液态,液态金属注入回收机构将液态金属收回,光学镜片取消固定,镜片边可以被取下,完成对光学镜片的加工。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的充放气依靠进气管、电磁阀和加压气泵实现,打开相应进气管的电磁阀,并打开加压气泵便可以对对应的气囊进行充气,充气之后关闭电磁阀便可将气体保留在气囊内,实现其膨胀。加压气泵、电磁阀、液态金属注入回收机构、加热机构和制冷机构与控制器无线连接,控制器对各个设备进行控制,实现镜片加工的自动化作业,且控制器与各个设备无线连接,避免了复杂的线路对镜片加工设备的运行造成影响。无线连接可以依靠无线收发模块或蓝牙来实现,结构小巧。
所述进气管4对应所述第一气囊9和第二气囊3设置两条,两条所述进气管4各设置一个所述电磁阀18。两个电磁阀分开控制,可以控制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的充气顺序,保证镜片的平稳性。
所述第一气囊9和第二气囊3的表面设置橡胶层22。设置的橡胶层可以加大气囊与镜片间的摩擦力,保证气囊对镜片的固定效果,同时两个气囊间的密封更加严密,液态金属只能在该区域内活动,便于液态金属的回收,也不会使得液态金属对镜片中心使用部位造成影响。
所述液态金属注入回收机构包括所述环形平台13外侧设置半圆弧形的液体槽7,所述液体槽7一端的底部设置注液口15,所述液体槽7另一端的上沿设置出气口6,所述出气口6与设置在所述环形平台13上的出气槽5连通,所述出气槽5的另一端与设置在所述盘体23内的出气管1连通,所述出气管1与外界连通的一端高于所述出气管1与所述出气槽5连接的一端,所述注液口15通过注液管道17与液态金属存储机构连通,所述液态金属存储机构设置在所述盘体23下方。注液口与注液管道连通,接收来自液态金属存储机构的液态金属,在注入的过程中,液态金属在液体槽内的液位逐渐上升,直至液态金属通过出气口进入出气槽再进入出气管,最后液态金属的上表面与镜片的边缘接触,待液态金属冷凝后便可将环形平台和镜片连为一体,实现固定。
所述液态金属存储机构包括存储罐21,所述存储罐21内设置液态金属,所述存储罐21通过离心泵20与所述注液管道17连通,所述存储罐21内设置加热电阻丝35。存储罐内存储有液态金属,并通过加热电阻丝持续加热使其保持液态,存储罐的外壳使用绝缘材料,防止漏电。当需要注入液态金属时通过离心泵将液态金属打入注液管道最后进入液体槽内。
所述加热机构包括所述环形平台13内在所述液体槽7左下方设置的加热管14,所述加热管14两端通过第一循环管道24与加热腔体27连接,所述加热腔体27内设置液态的导热介质,所述第一循环管道24与加热腔体27的一个连接端设置加热水泵28,所述加热腔体27内设置加热器32,所述加热腔体27设置在所述盘体23下方。加热机构是保证液态金属在进入液体槽时可以保持液态能够流通以及最终收回液态金属时保证其状态为液态利于回收,因此在液体槽的下方环形平台的内部设置加热管,加热管的形状为与液体槽相同半圆弧形,负责对上方的液体槽加热,加热管通过第一循环管道与加热腔体连接,加热腔体内的加热器对导热介质进行加热,并通过加热水泵驱动其流通,进而在加热管内实现对液体槽的加热。
所述制冷机构包括所述环形平台13内在所述液体槽7右下方设置的制冷管16,所述制冷管16两端通过第二循环管道34与制冷腔体30连接,所述制冷腔体30内设置液态的制冷介质,所述第二循环管34道与制冷腔体30的一个连接端设置制冷水泵31,所述制冷腔体30内设置制冷器33,所述制冷腔体30设置在所述盘体23下方。制冷机构是保证液态金属在进入液体槽时可以迅速凝固使得镜片与固定盘连为一体,因此在液体槽的下方环形平台的内部设置制冷管,制冷管的形状为与液体槽相同半圆弧形,负责对上方的液体槽制冷,制冷管通过第二循环管道与制冷腔体连接,制冷腔体内的制冷器对制冷介质进行降温,并通过制冷水泵驱动其流通,进而在制冷管内实现对液体槽的降温。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所述加热器32和制冷器33采用半导体制冷片29,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9的热端设置在所述加热腔体27内,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9的冷端设置在所述制冷腔体30内。半导体制冷片没有复杂的机械机构,体积较小,一端产热一端吸热,该发明需要降温以及升温,可以对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和冷端同时利用,利用效率很高。
实施例三
如图1所示: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所述控制器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便于对本发明盘体上的各个设备进行自动化控制。
所述加工槽12的深度小于待加工光学镜片的厚度。可以方便讲镜片的待加工区域露出盘体的作业表面,使得镜片更容易被加工。
所述液态金属采用镓铟锡合金,材料制备简单,价格低廉,且挥发性较差对人体无毒,保持液态的温度可以通过不同配比来改变,较为适合在此使用。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智能化光学镜片冷加工固定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刚性材料制成的盘体,所述盘体的作业表面设置有用于嵌装光学镜片的加工槽,所述加工槽的槽底设置有避空槽,所述避空槽的槽口面积小于所述加工槽的槽底面积,所述加工槽的槽底为环形平台,所述环形平台内侧设置一圈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槽内设置一圈第一气囊,所述加工槽的侧壁设置一圈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槽内设置一圈第二气囊,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通过进气管与加压气泵连接,所述进气管上设置电磁阀,所述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之间设置液态金属注入回收机构、加热机构和制冷机构,所述加压气泵、电磁阀、液态金属注入回收机构、加热机构和制冷机构与控制器无线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光学镜片冷加工固定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对应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设置两条,两条所述进气管各设置一个所述电磁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化光学镜片冷加工固定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的表面设置橡胶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化光学镜片冷加工固定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态金属注入回收机构包括所述环形平台外侧设置半圆弧形的液体槽,所述液体槽一端的底部设置注液口,所述液体槽另一端的上沿设置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设置在所述环形平台上的出气槽连通,所述出气槽的另一端与设置在所述盘体内的出气管连通,所述出气管与外界连通的一端高于所述出气管与所述出气槽连接的一端,所述注液口通过注液管道与液态金属存储机构连通,所述液态金属存储机构设置在所述盘体下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化光学镜片冷加工固定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态金属存储机构包括存储罐,所述存储罐内设置液态金属,所述存储罐通过离心泵与所述注液管道连通,所述存储罐内设置加热电阻丝。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化光学镜片冷加工固定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机构包括所述环形平台内在所述液体槽左下方设置的加热管,所述加热管两端通过第一循环管道与加热腔体连接,所述加热腔体内设置液态的导热介质,所述第一循环管道与加热腔体的一个连接端设置加热水泵,所述加热腔体内设置加热器,所述加热腔体设置在所述盘体下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化光学镜片冷加工固定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机构包括所述环形平台内在所述液体槽右下方设置的制冷管,所述制冷管两端通过第二循环管道与制冷腔体连接,所述制冷腔体内设置液态的制冷介质,所述第二循环管道与制冷腔体的一个连接端设置制冷水泵,所述制冷腔体内设置制冷器,所述制冷腔体设置在所述盘体下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化光学镜片冷加工固定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和制冷器采用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设置在所述加热腔体内,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设置在所述制冷腔体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光学镜片冷加工固定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光学镜片冷加工固定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槽的深度小于待加工光学镜片的厚度。
CN201611258116.0A 2016-12-30 2016-12-30 一种智能化光学镜片冷加工固定盘 Active CN1066077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58116.0A CN106607732B (zh) 2016-12-30 2016-12-30 一种智能化光学镜片冷加工固定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58116.0A CN106607732B (zh) 2016-12-30 2016-12-30 一种智能化光学镜片冷加工固定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07732A true CN106607732A (zh) 2017-05-03
CN106607732B CN106607732B (zh) 2018-09-28

Family

ID=58636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58116.0A Active CN106607732B (zh) 2016-12-30 2016-12-30 一种智能化光学镜片冷加工固定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07732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84238A (zh) * 2016-12-30 2017-04-26 南阳英锐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镜片冷加工固定盘以及固定方法
CN108406451A (zh) * 2018-05-21 2018-08-17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球形面抛光精磨装置及方法
CN111673930A (zh) * 2020-05-15 2020-09-18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电子材料切割冷加工固定冷凝液及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815A (zh) * 1996-03-12 1997-11-05 佳能株式会社 透镜的夹持方法和夹持装置以及透镜的加工方法
DE19812186C2 (de) * 1998-03-19 2000-12-21 Optotech Optikmasch Gmbh Linsenhalter
US20050269022A1 (en) * 2004-06-08 2005-12-08 Denso Corporation Fusion/coagulation work fixing agent and machin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JP2010188438A (ja) * 2009-02-16 2010-09-02 Olympus Corp ワークホルダおよび研磨装置
CN202088057U (zh) * 2011-04-23 2011-12-28 成都晶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光学冷加工多片夹具
CN202088058U (zh) * 2011-04-23 2011-12-28 成都晶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大间隙边缘定位光学冷加工刚性盘
US20130260654A1 (en) * 2012-04-02 2013-10-03 Joon Mo Kang Carrier head for 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 system
CN204183355U (zh) * 2014-11-05 2015-03-04 信阳市宏远光学仪器有限公司 光学镜片冷加工刚性盘
CN104476436A (zh) * 2014-11-28 2015-04-01 重庆市合川区均恒金属加工厂 气囊式压紧装置
CN106584238A (zh) * 2016-12-30 2017-04-26 南阳英锐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镜片冷加工固定盘以及固定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815A (zh) * 1996-03-12 1997-11-05 佳能株式会社 透镜的夹持方法和夹持装置以及透镜的加工方法
DE19812186C2 (de) * 1998-03-19 2000-12-21 Optotech Optikmasch Gmbh Linsenhalter
US20050269022A1 (en) * 2004-06-08 2005-12-08 Denso Corporation Fusion/coagulation work fixing agent and machin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JP2010188438A (ja) * 2009-02-16 2010-09-02 Olympus Corp ワークホルダおよび研磨装置
CN202088057U (zh) * 2011-04-23 2011-12-28 成都晶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光学冷加工多片夹具
CN202088058U (zh) * 2011-04-23 2011-12-28 成都晶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大间隙边缘定位光学冷加工刚性盘
US20130260654A1 (en) * 2012-04-02 2013-10-03 Joon Mo Kang Carrier head for 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 system
CN204183355U (zh) * 2014-11-05 2015-03-04 信阳市宏远光学仪器有限公司 光学镜片冷加工刚性盘
CN104476436A (zh) * 2014-11-28 2015-04-01 重庆市合川区均恒金属加工厂 气囊式压紧装置
CN106584238A (zh) * 2016-12-30 2017-04-26 南阳英锐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镜片冷加工固定盘以及固定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84238A (zh) * 2016-12-30 2017-04-26 南阳英锐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镜片冷加工固定盘以及固定方法
CN106584238B (zh) * 2016-12-30 2018-09-28 南阳英锐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镜片冷加工固定盘以及固定方法
CN108406451A (zh) * 2018-05-21 2018-08-17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球形面抛光精磨装置及方法
CN108406451B (zh) * 2018-05-21 2024-05-14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球形面抛光精磨装置及方法
CN111673930A (zh) * 2020-05-15 2020-09-18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电子材料切割冷加工固定冷凝液及装置
CN111673930B (zh) * 2020-05-15 2022-03-15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电子材料切割冷加工固定冷凝液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07732B (zh) 2018-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07732B (zh) 一种智能化光学镜片冷加工固定盘
US6099763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illing a lens-forming device with a curable fluid
CN103753735B (zh) 一种发泡产品成型的制作系统
CN100439033C (zh) 大功率柴油机薄壁冷却水套铸造方法
CN106584238A (zh) 一种光学镜片冷加工固定盘以及固定方法
CN205734404U (zh) 一种晶片抛光系统
CN113634923A (zh) 半包围降温型柔性夹持式激光切割划线一体机
CN100447585C (zh) 一种新型透镜及加工模具
CN200988296Y (zh) 压缩注射光学镜片模具
KR830001512B1 (ko) 써모 플라스틱 파이프의 제조
JPH0142900B2 (zh)
CN220338760U (zh) 一种透明冰制冰机
CN211946787U (zh) 一种快速冷却3d曲面热弯玻璃的冷却系统
CN107309743B (zh) 一种光学镜片加工固定装置
CN116575113A (zh) 一种宝石炉上炉室及其加工工艺
CN206405002U (zh) 一种供胶装置的水套恒温系统
JP4550907B2 (ja) レンズ保持方法および眼鏡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JP2003334748A (ja) レンズ保持具およびヤトイ
CN205767235U (zh) 具有冷却管道的注塑模具
US2990574A (en) Lens molding apparatus
JP2006001286A (ja) コンタクトレンズ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樹脂型
CN207159417U (zh) 一种新型带有冷却水套的单晶炉
CN100391713C (zh) 一种冰箱绝热腔体的制造方法及使用该腔体的冰箱
JPS59120425A (ja) レンズの形成方法
CN217728400U (zh) 一种内部型腔抛光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473000 block g, photoelectric Incubation Park, high tech Zone, Nan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anyang Yingrui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73000 photoelectric incubation garden, hi tech Zone, Henan, Nanyang

Patentee before: NANYANG YINGRUI PHOTOELECTRIC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