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75993B - 用户设备及其执行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户设备及其执行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575993B CN106575993B CN201580042150.1A CN201580042150A CN106575993B CN 106575993 B CN106575993 B CN 106575993B CN 201580042150 A CN201580042150 A CN 201580042150A CN 106575993 B CN106575993 B CN 10657599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ynchronization signal
- sequences
- sidelink
- wireless terminal
- sequen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60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5000008694 Humulus lupulu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4
- TVZRAEYQIKYCPH-UHFFFAOYSA-N 3-(trimethylsilyl)propane-1-sulfon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C[Si](C)(C)CCCS(O)(=O)=O TVZRAEYQIKYCP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101100339496 Caenorhabditis elegans hop-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101100339504 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 (strain 972 / ATCC 24843) meu13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291 magne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429 gener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550 mark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0854291 Dianthus carthusianor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50029115 HOPX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267 cellular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595 spec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8010076504 Protein Sorting Signal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50069124 RAN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355633 Salmo salar ran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ODCKICSDIPVTRM-UHFFFAOYSA-N [4-[2-hydroxy-3-(propan-2-ylazaniumyl)propoxy]naphthalen-1-yl] sulfate Chemical compound C1=CC=C2C(OCC(O)CNC(C)C)=CC=C(OS(O)(=O)=O)C2=C1 ODCKICSDIPVTR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5 deri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88 electromagne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GVVPGTZRZFNKDS-JXMROGBWSA-N geranyl diphosphate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C)=C\CO[P@](O)(=O)OP(O)(O)=O GVVPGTZRZFNKDS-JXMROGBW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04 phys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747 poly(lactic acid)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690 polydopami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52 re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52 review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0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synchronizing of arrival of multiple uplin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04W56/002—Mutual synchroniz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用户设备(UE)可以包括被配置为检测第一侧向链路同步信号的检测器。UE可以包括被配置为接收物理侧向链路信道的接收器。物理侧向链路信道可以携带指定第一侧向链路同步信号的源是否在覆盖范围内的信息。可以通过使用至少第一标识来生成第一侧向链路同步信号。
Description
本申请要求于2014年8月6日提交的题为“SYNCHRONIZATION SIGNALS FORDEVICE-TO-DEVICE COMMUNCATIONS”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62/034,125的优先权和权益,其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无线通信,并且特别涉及用于无线设备到设备(D2D)通信的同步信号的生成/发送和接收/解码。
背景技术
当蜂窝网络或其它电信系统的两个用户设备终端(例如,移动通信设备)彼此通信时,它们的数据路径通常通过运营商网络。通过网络的数据路径可以包括基站和/或网关。如果设备彼此非常接近,则它们的数据路径可以通过本地基站进行本地路由。通常,诸如基站之类的网络节点和无线终端之间的通信被称为“广域网”(“WAN”)或“蜂窝通信”。
彼此非常接近的两个用户设备终端还可能建立直接链路,而不需要经过基站。电信系统可以使用或支持设备到设备(“D2D”)通信,其中,两个或更多用户设备终端彼此直接通信。在D2D通信中,从一个用户设备终端到一个或多个其他用户设备终端的语音和/或数据业务(在本文中称为“通信信号”)可能不通过基站或电信系统的其他网络控制设备进行通信。设备到设备(D2D)通信最近还被称为“侧向链路直接通信”或甚至“侧向链路”通信,且因此有时缩写为“SLD”或“SL”。因此,设备到设备(D2D)、侧向链路直接、和侧向链路在本文中可互换地使用,但是都具有相同的含义。
在以下一项或多项中描述了侧向链路直接通信的各个方面,所有这些通过全文引用并入本文:
于2015年3月17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14/660,528;
于2015年3月17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14/660,491;
于2015年3月17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14/660,559;
于2015年3月17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14/660,587;
于2015年3月17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14/660,622;
于2015年6月25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14/749,898;
于2014年9月25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62/055,114;
于2015年1月16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62/104,365;
因此所需要的和本文公开的技术的目的是用于使用D2D同步信号来携带用于D2D通信的足够的同步信息的装置、方法和技术。
发明内容
用户设备(UE)可以包括被配置为检测第一侧向链路同步信号的检测器。用户设备(UE)可以包括被配置为接收物理侧向链路信道的接收器。物理侧向链路信道可以携带指定第一侧向链路同步信号的源是否在覆盖范围内的信息。可以通过使用至少第一标识来生成第一侧向链路同步信号。
附图说明
根据以下对附图中示出的优选实施例更具体的描述,本文公开的技术的以上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在附图中,附图标记在各图中指代相同部分。附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相反重点在于示出本文公开的技术的原理。
图1A是无线电通信网络的示例通用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无线电接入节点借助于处于网络覆盖范围中的设备到设备(D2D)无线终端用作设备到设备(D2D)通信的定时参考源。
图1B是无线电通信网络的示例通用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覆盖范围外的设备到设备(D2D)无线终端用作设备到设备(D2D)通信的定时参考源。
图2A是描绘在设备(D2D)同步信号D2DSS接收模式下操作设备到设备(D2D)无线终端的通用方法中涉及的基本示例动作或步骤的流程图。
图2B是描绘在设备到设备(D2D)同步信号D2DSS发送模式下操作设备到设备(D2D)无线终端的通用方法中涉及的基本示例动作或步骤的流程图。
图3A是描绘被配置为表达在两个设备之间发送的多种类型的信息的示例代表性设备到设备(D2D)同步信号的图解视图。
图3B是描绘被配置为表达涉及三个设备的多种类型的信息的示例代表性设备到设备(D2D)同步信号的图解视图。
图4A~4C是描绘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从其中选择或构造设备到设备(D2D)同步信号D2DSS的序列的细分集合(一个或多个)的不同示例模式的图解视图。
图5是描绘不同的示例设备到设备(D2D)同步信号D2DSS周期的图解视图。
图6是描绘包括从具有不同根的序列集合中选择的序列在内的设备到设备(D2D)同步信号D2DSS的图解视图。
图7A~7C是描绘从多个序列构造设备到设备同步的各种方式的图解视图,包括其中每个不同序列用于表达不同信息的示例实施例。
图8A和图8B是描绘了帧内的序列间隔的各种方式以指示由设备到设备(D2D)同步信号D2DSS表达的信息的图解视图。
图9A是描绘第一设备到设备(D2D)同步信号D2DSS序列定义备选的图解视图。图9B是描绘图9A的定义备选的变型的图解视图。
图10A是描绘第二设备到设备(D2D)同步信号D2DSS序列定义备选的图解视图。图10B是描绘图10A的定义备选的变型的图解视图。
图11是示出了可以包括设备到设备(D2D)无线终端在内的电子电路的示例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2A和图12B是示出了用于设备到设备(D2D)同步信令的滞后技术的图。
图13A和图13B是示出了包括操作无线终端的方法在内的步骤的基本代表性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D2D通信(还称为侧向链路直接通信)可以用在根据任何合适的电信标准来实现的网络中。这种标准的非限制性示例是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长期演进(“LTE”)。3GPPLTE是给予改进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移动电话或设备标准以应对未来需求的计划的名称。3GPP标准是旨在定义第三和第四代无线通信系统的全球适用的技术规范和技术报告的协作协议。3GPP可以定义用于下一代移动网络、系统和设备的规范。在一个方面中,UMTS已经被修改以提供对于演进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E-UTRA”)和演进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网络(“E-UTRAN”)的支持和规范。E-UTRAN是可以与D2D通信一起使用的电信标准的另一个非限制性示例。
再次提到:设备到设备(D2D)、侧向链路直接、和侧向链路在本文中可互换地使用,但是都具有相同的含义。设备到设备(D2D)通信提供例如代表了正在出现的社会技术趋势的基于接近的应用和服务。在LTE中引入接近服务(ProSe)能力使得3GPP行业能够服务于这个发展中的市场,并且同时满足若干共同致力于LTE的公共安全社区的迫切需求。与D2D通信相关的当前假设是网络覆盖范围内的无线终端使用由控制节点分配的用于D2D发现和通信的资源。如果无线终端不在网络覆盖范围内,则其可以将预先分配的资源用于通信。如果无线终端不正确地确定其在网络覆盖范围内/外的情况,例如,如果无线终端在网络覆盖范围内试图使用预先分配的资源,则其可能以强干扰来影响当前LTE网络,并且从而是非常危险的。
在传统LTE网络中,在物理层上,UE需要确定解调下行链路所必需的时间和频率参数,并且通过一系列同步过程以正确的定时来发送上行链路信号。下面描述传统LTE同步信号。传统LTE同步信号包括主同步信号(PSS)和辅同步信号(SSS),主同步信号(PSS)是根据频域Zadoff-Chu序列生成的序列,辅同步信号(SSS)是两个序列的交织串接(interleavedconcatenation),然后用加扰序列对其进行加扰。PSS和SSS的组合用于表示作为同步信号的源(例如,基站)的标识符的物理层小区标识。
对于同步信号,可以存在504个唯一的物理层小区标识。物理层小区标识可以分组成168个唯一的物理层小区标识组,每个组包含三个唯一标识。分组可以使得每个物理层小区标识是一个且仅一个物理层小区标识组的一部分。因此,物理层小区标识可以由表示物理层小区标识组的0到167范围内的数字和表示物理层小区标识组内的物理层标识的0到2范围内的数字来唯一地定义。
对于主同步信号的序列生成,用于主同步信号的序列d(n)可以根据下面的公式根据频域Zadoff-Chu序列来生成:
其中,Zadoff-Chu根序列索引u可以由表1给出。
表1
对于主同步信号到资源元素的映射,序列到资源元素的映射可以取决于帧结构。UE可以不假设主同步信号与任何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在相同的天线端口上发送。UE可以不假设主同步信号的任何发送实例在用于主同步信号的任何其它发送实例的相同的一个或多个天线端口上发送。根据以下公式,序列d(n)可以映射到资源元素:
其中,NRB sc表示频域中的资源块大小,表达为子载波数目,并且NDL RB表示下行链路带宽配置,以NRB sc的倍数来表达。对于帧结构类型1,主同步信号可以映射到时隙0和10中的最后一个OFDM符号。对于帧结构类型2,主同步信号可以映射到子帧1和6中的第三个OFDM符号。用于主同步信号的发送的OFDM符号中的资源元素(k,l),其中
n=-5,-4,...,-1,62,63,...66
可以保留并且可以不用于主同步信号的发送。
对于辅同步信号的序列生成,用于第二同步信号的序列d(0),...,d(61)可以是两个长度为31的二进制序列的交织串接。可以使用由主同步信号给出的加扰序列对串接序列进行加扰。根据以下公式,定义辅同步信号的两个长度为31的序列的组合在子帧0和子帧5之间可以不同,
m0=m′mod 31
其中,上述表达式的输出可以列在表2中。
其中,初始条件为:x(0)=0,x(1)=0,x(2)=0,x(3)=0,x(4)=1。
其中,初始条件为:x(0)=0,x(1)=0,x(2)=0,x(3)=0,x(4)=1。
其中,初始条件为:x(0)=0,x(1)=0,x(2)=0,x(3)=0,x(4)=1。
表2
对于辅同步信号到资源元素的映射,序列到资源元素的映射可以取决于帧结构。在帧结构类型1的子帧和帧结构类型2的半帧中,用于主同步信号的相同的天线端口可以用于辅同步信号。根据以下公式,序列d(n)可以映射到资源元素:
其中,NDL symb表示下行链路时隙中的OFDM符号的数量。资源元素(k,l),其中
可以保留并且可以不用于辅同步信号的发送。
对于D2D方案,由于现有的覆盖范围之外的通信,同步源可能不一定是eNodeB。实际上,同步源可以替代地是无线终端(UE)。此外,来自不同源(例如,eNodeB或UE)的同步信号可以例如通过一系列跳跃(hop)或层级中继到其他UE。不同数量的中继(跳跃)可以导致不同的定时准确度。例如,随着跳数的增加,同步信号的准确度可能变得越来越不可靠。
参与D2D通信的无线终端(UE)可以接收多个同步信号,并且需要选择适当和准确的同步信号以用于其自身的定时。也就是说,无线终端在接收到多个同步信号时需要区分这些信息,以便获得正确的通信定时(特别是对于覆盖范围之外的场景)。
目前正在讨论的是:关于什么类型的信息应当由D2D同步信号(D2DSS(还称为侧向链路同步信号(SLSS)))来携带,例如是否需要特定物理D2D同步信道(PD2DSCH);并且如果需要,则什么类型的信息应当由PD2DSCH携带。由于同步信号(SS)本身不能携带任何信息比特并且具有有限的指示信息的能力,因此采用PD2DSCH作为一种物理侧向链路信道是貌似合理的(特别是对于覆盖范围之外的场景)。然而,将优选的是:将PD2DSCH信息比特保存用于发送和接收这二者,并且从而还节省能量。
在以下描述中,为说明而非限制目的,阐述了具体细节,如具体架构、接口、技术等,从而提供对本文公开的技术的全面理解。
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明显的是:本文公开的技术可以在脱离这些具体细节的其他实施例中实践。也即是说,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能够设想各种布置,这些布置虽然未在本文中明确描述或示出,但是体现了本文公开的技术的原理并且被包括在其精神和范围内。在一些实例中,省略了对公知设备、电路和方法的详细描述,以免不必要的细节使对本文公开技术的描述变得模糊。在本文中记载本文公开的技术的原理、方面和实施例及其具体示例的所有陈述旨在涵盖其结构和功能等同物这二者。附加地,这种等同物旨在包括当前已知的等同物以及将来研发的等同物这二者,即,为执行相同功能研发的任何元件,而无论其结构如何。
因而,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本文的框图可以表示体现了技术原理的示意性电路或其他功能单元的概念视图。类似地,将认识到:任意流程图、状态转换图、伪代码等表示可以实质上在计算机可读介质内表示并因此由计算机或处理器执行的各种过程,而不论这种计算机或处理器是否被明确地示出。
在其方面之一中,本文公开的技术涉及用户设备(UE)。在示例实施例中,UE可以包括:接收器,被配置为检测第一侧向链路同步信号;以及控制器,被配置为从物理侧向链路信道获取指定所述第一侧向链路同步信号的源是否在覆盖范围内的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侧向链路同步信号是通过使用至少第一标识来生成的。
在示例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进一步使用第二标识来生成第一侧向链路同步信号。第一标识的范围可以是[0,1],并且第二标识的范围可以是[0-167]。
在示例实施例中,第一标识的值“0”可以与覆盖范围内相对应,并且第一标识的值“1”可以与覆盖范围外相对应。
在示例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使用至少第一标识来确定第一侧向链路同步信号的序列的根索引。
在示例实施例中,用户设备(UE)还可以包括:生成器,被配置为生成第二侧向链路同步信号;以及发送器,被配置为发送物理侧向链路信道,该物理侧向链路信道携带指定用户设备(UE)是否在覆盖范围内的信息;其中,第二侧向链路同步信号是通过使用至少第一标识来生成的。
在示例实施例中,用户设备(UE)可以包括:生成器,被配置为生成侧向链路同步信号;以及发送器,被配置为发送物理侧向链路信道,该物理侧向链路信道携带指定用户设备(UE)是否在覆盖范围内的信息;其中,侧向链路同步信号是通过使用至少第一标识来生成的。
在示例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进一步使用第二标识来生成侧向链路同步信号。第一标识的范围可以是[0,1],并且第二标识的范围可以是[0-167]。
在示例实施例中,第一标识的值“0”可以与覆盖范围内相对应,并且第一标识的值“1”可以与覆盖范围外相对应。
在示例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使用至少第一标识来确定侧向链路同步信号的序列的根索引。
在示例实施例中,一种在用户设备(UE)中的方法,其可以包括:接收第一侧向链路同步信号;以及从物理侧向链路信道获取指定第一侧向链路同步信号的源是否在覆盖范围内的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侧向链路同步信号是通过使用至少第一标识来生成的。
在示例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生成第二侧向链路同步信号;以及发送物理侧向链路信道,其携带指定UE是否在覆盖范围内的信息;其中,第二侧向链路同步信号是通过使用至少第一标识来生成的。
在示例实施例中,一种在用户设备(UE)中的方法可以包括:生成侧向链路同步信号;以及发送物理侧向链路信道,其携带指定用户设备(UE)是否在覆盖范围内的信息;其中,侧向链路同步信号是通过使用至少第一标识来生成的。
在示例实施例中,UE可以包括:接收器,被配置为测量侧向链路接收功率;以及发送器,被配置为如果侧向链路接收功率低于阈值,则发送同步信号。
在示例实施例中,UE中的方法可以包括:测量侧向链路接收功率;以及如果侧向链路接收功率低于阈值,则发送同步信号
在其各方面中的另一方面中,本文所公开的技术涉及无线终端设备,其能够在该无线终端设备处于或不处于无线电接入网络的基站的覆盖范围内时向接收无线终端设备发送设备到设备通信。在示例实施例中,该无线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电路和发送器。处理器电路可以被配置为生成设备到设备同步信号,该设备到设备同步信号被配置为表达:(1)基于发送定时参考的定时信息;(2)无线终端设备的设备到设备同步源信息;以及(3)无线终端设备的层级。层级可以指示无线终端设备在连续设备链中距离定时参考源的相对设备位置。发送器可以被配置为向接收无线终端发送设备到设备同步信号。
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设备到设备同步信号可以包括从具有多个序列的集合中选择的序列。
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可以基于层级对具有多个序列的集合进行细分。
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可以基于定时参考是否最初来自无线电接入网络的基站设备来细分具有多个序列的集合。
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可以基于(1)定时参考是否最初来自无线电接入网络的基站设备,以及(2)定时参考是否最初不是来自无线电接入网络的基站设备来细分具有多个序列的集合。
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设备到设备同步信号可以包括从具有多个序列的集合中选择的序列,并且集合的多个序列中的每一个序列具有不同的根。
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具有多个序列的集合可以包括从其选择主同步信号(PSS)以供无线电接入网络的基站设备使用的序列集合。
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处理器电路可以被配置为在帧内生成设备到设备同步信号在时域中的多个实例,并且多个实例之间的间隔指示了层级。
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设备到设备同步信号可以包括分别从具有多个序列的第一集合和具有多个序列的第二集合中选择的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该第一集合和该第二集合是从具有多个序列的集合中选择的。在示例实现中,可以选择第一序列以指示层级。在示例实现中,第一集合的多个序列中的每一个序列可以具有不同的根。在示例实现中,具有多个序列的第一集合可以包括可以从其选择主同步信号(PSS)以供无线电接入网络的基站设备使用的序列集合。在示例实现中,具有多个序列的第二集合可以包括从中选择辅同步信号(SSS)以供无线电接入网络的基站设备使用的序列集合。
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可以用指示层级的方式从序列的第二集合中选择第二序列。
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具有多个序列的第二集合可以被划分成多个范围,并且多个范围中的每一个范围指示不同的层级。
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具有多个序列的第二集合可以包括从中选择辅同步信号(SSS)以供无线电接入网络的基站设备使用的序列集合。
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帧内的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的间隔可以指示层级。
在其各方面中的另一方面中,本文所公开的技术涉及无线终端设备中的方法,该无线终端设备能够在无线终端设备处于或不处于无线电接入网络的基站的覆盖范围内时向接收无线终端设备发送设备到设备通信。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该方法可以包括生成设备到设备同步信号;以及向所述接收无线终端发送设备到设备同步信号。设备到设备同步信号可以被配置为表达:(1)基于发送定时参考的定时信息;(2)无线终端设备的设备到设备同步源信息;以及(3)无线终端设备的层级,该层级指示无线终端设备在连续设备链中距离定时参考源的相对设备位置。
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设备到设备同步信号可以包括从具有多个序列的集合中选择的序列。
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可以基于层级对具有多个序列的集合进行细分。
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可以基于定时参考是否最初来自无线电接入网络的基站设备来细分具有多个序列的集合。
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可以基于(1)定时参考是否最初来自无线电接入网络的基站设备,以及(2)定时参考是否最初来自无线电接入网络的基站设备来细分具有多个序列的集合。
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集合的多个序列中的每一个序列可以具有不同的根。
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具有多个序列的集合可以包括从其选择主同步信号(PSS)以供无线电接入网络的基站设备使用的序列集合。
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在帧内生成设备到设备同步信号在时域中的多个实例,并且多个实例之间的间隔指示层级。
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设备到设备同步信号可以包括分别从具有多个序列的第一集合和具有多个序列的第二集合中选择的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该第一集合和该第二集合是从具有多个序列的集合中选择的。
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可以选择第一序列以指示层级。
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第一集合的多个序列中的每一个序列可以具有不同的根。
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具有多个序列的第二集合可以包括从中选择辅同步信号(SSS)以供无线电接入网络的基站设备使用的序列集合。
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可以用指示层级的方式从序列的第二集合中选择第二序列。
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具有多个序列的第二集合可以被划分成多个范围,并且多个范围中的每一个范围指示不同的层级。
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具有多个序列的第二集合可以包括从中选择辅同步信号(SSS)以供无线电接入网络的基站设备使用的序列集合。
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帧内的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的间隔可以指示层级。
在其各方面中的另一方面中,本文公开的技术涉及无线终端设备,该无线终端设备能够当无线终端设备处于或不处于无线电接入网络的基站的覆盖范围内时从发送设备接收设备到设备通信。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无线终端设备可以包括被配置为从发送设备接收设备到设备同步信号的接收器;以及处理器电路,被配置为检测设备到设备同步信号并从中获得:(1)基于发送定时参考的定时信息;(2)发送设备的设备到设备同步源信息;以及(3)发送设备的层级。层级可以指示发送设备在连续设备链中距离定时参考源的相对设备位置。
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设备到设备同步信号可以包括从具有多个序列的集合中选择的序列。
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具有多个序列的集合可以基于层级进行细分。
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可以基于定时参考是否最初来自无线电接入网络的基站设备来细分具有多个序列的集合。
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可以基于(1)定时参考是否最初来自无线电接入网络的基站设备,以及(2)定时参考是否最初不是来自无线电接入网络的基站设备来细分具有多个序列的集合。
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集合的多个序列中的每一个序列可以具有不同的根。
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具有多个序列的集合可以包括从其选择主同步信号(PSS)以供无线电接入网络的基站设备使用的序列集合。
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处理器电路可以被配置为在帧内检测设备到设备同步信号在时域中的多个实例,并且多个实例之间的间隔指示层级。
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设备到设备同步信号可以包括分别从具有多个序列的第一集合和具有多个序列的第二集合中选择的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该第一集合和该第二集合是从具有多个序列的集合中选择的。
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可以选择第一序列以指示层级。
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第一集合的多个序列中的每一个序列可以具有不同的根。
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多个序列的第一集合可以包括从其选择主同步信号(PSS)以供无线电接入网络的基站设备使用的序列的集合。
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具有多个序列的第二集合可以包括从中选择辅同步信号(SSS)以供无线电接入网络的基站设备使用的序列集合。
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可以用指示层级的方式从序列的第二集合中选择第二序列。
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具有多个序列的第二集合可以被划分成多个范围,并且多个范围中的每一个范围指示不同的层级。
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具有多个序列的第二集合可以包括从中选择辅同步信号(SSS)以供无线电接入网络的基站设备使用的序列集合。
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帧内的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的间隔可以指示层级。
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处理器电路还可以被配置为确定是否使用设备到设备同步信号作为用于无线终端的定时信号。
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处理器电路还可以配置为基于设备到设备同步信号的接收信号质量和层级来确定是否将设备到设备同步信号用作无线终端的定时信号。
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处理器电路还可以被配置为生成另外的设备到设备同步信号,该另外的设备到设备同步信号被配置为表达:(1)定时信息;(2)无线终端设备的设备到设备同步源信息;以及(3)无线终端的层级;以及还包括发送器,被配置为向另外的无线终端设备发送另外的设备到设备同步信号。
在其各方面中的另一方面中,本文公开的技术涉及无线终端设备,该无线终端设备能够当无线终端设备处于或不处于无线电接入网络的基站的覆盖范围内时从发送设备接收设备到设备通信。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该方法可以包括从发送设备接收设备到设备同步信号,该设备到设备同步信号被配置为表达:(1)基于发送定时参考的定时信息;(2)无线终端设备的设备到设备同步源信息;以及(3)无线终端设备的层级,该层级指示无线终端设备在连续设备链中距离定时参考源的相对设备位置;以及检测设备到设备同步信号以获得:(1)基于发送定时参考的定时信息;(2)发送设备的设备到设备同步源信息;以及(3)发送设备的层级,层级。
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设备到设备同步信号可以包括从具有多个序列的集合中选择的序列。
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可以基于层级对具有多个序列的集合进行细分。
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可以基于定时参考是否最初来自无线电接入网络的基站设备来细分具有多个序列的集合。
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可以基于(1)定时参考是否最初来自无线电接入网络的基站设备,以及(2)定时参考是否最初不是来自无线电接入网络的基站设备来细分具有多个序列的集合。
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集合的多个序列中的每一个序列可以具有不同的根。
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具有多个序列的集合可以包括从其选择主同步信号(PSS)以供无线电接入网络的基站设备使用的序列集合。
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获得在帧内设备到设备同步信号在时域中的多个实例,并且多个实例之间的间隔指示层级。
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设备到设备同步信号可以包括分别从具有多个序列的第一集合和具有多个序列的第二集合中选择的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该第一集合和该第二集合是从具有多个序列的集合中选择的。
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可以选择第一序列以指示层级。
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第一集合的多个序列中的每一个序列可以具有不同的根。
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多个序列的第一集合可以包括从其选择主同步信号(PSS)以供无线电接入网络的基站设备使用的序列的集合。
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具有多个序列的第二集合可以包括从中选择辅同步信号(SSS)以供无线电接入网络的基站设备使用的序列集合。
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可以用指示层级的方式从序列的第二集合中选择第二序列。
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具有多个序列的第二集合可以被划分成多个范围,并且多个范围中的每一个范围指示不同的层级。
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具有多个序列的第二集合可以包括从中选择辅同步信号(SSS)以供无线电接入网络的基站设备使用的序列集合。
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帧内的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的间隔可以指示层级。
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处理器电路还可以包括确定是否将设备到设备同步信号用作无线终端的定时信号。
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方法还可以包括基于设备到设备同步信号的接收信号质量和层级来确定是否将设备到设备同步信号用作无线终端的定时信号。
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生成另外的设备到设备同步信号,另外的设备到设备同步信号被配置为表达:(1)定时信息;(2)无线终端设备的设备到设备同步源信息;以及(3)无线终端的层级;以及向另外的无线终端设备发送另外的设备到设备同步信号。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设备到设备(“D2D”)通信”或“侧向链路直接通信”可以指在蜂窝网络或其他电信系统上操作的无线终端之间或之中的通信模式,其中,从一个无线终端到另一无线终端的通信数据业务不通过蜂窝网络或其它电信系统中的集中式基站或其它设备。
通信数据使用通信信号来发送,并且可以包括旨在由无线终端的用户使用的语音通信或数据通信。通信信号可以经由D2D通信从第一无线终端向第二无线终端直接发送。在各种方面中,可以由下层核心网络或基站来管理或生成与D2D分组发送相关的控制信令的全部或一些,或可以不由下层核心网络或基站来管理或生成与D2D分组发送相关的控制信令。在附加或备选方面中,接收方用户设备终端可以在发送方用户设备终端和一个或多个附加接收方用户设备终端之间中继通信数据业务。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核心网络”可以指电信网络中向电信网络的用户提供服务的设备、设备组或子系统。由核心网络提供的服务的示例包括:聚合、认证、呼叫交换、服务调用、到其他网络的网关等。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无线终端”和/或“无线终端设备”可以指用于经由诸如(但不限于)蜂窝网络之类的电信系统来传送语音和/或数据的任何电子设备。用于指代无线终端和这样的设备的非限制性示例的其他术语可以包括:用户设备终端、UE、移动台、移动设备、接入终端、订户台、移动终端、远程站、用户终端、终端、订户单元、蜂窝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膝上型计算机、上网本、电子阅读器,无线调制解调器等。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接入节点”、“节点”或“基站”可以指促进无线通信或以其它方式在无线终端和电信系统之间提供接口的任何设备或设备组。在3GPP规范中,基站的非限制性示例可以包括:节点B(“NB”)、增强节点B(“eNB”)、家庭eNB(“HeNB”)或某个其它类似术语。基站的另一非限制性示例是接入点。接入点可以是为无线终端提供对诸如(但不限于)局域网(“LAN”)、广域网(“WAN”)、互联网等等的数据网络的接入的电子设备。虽然可以关于给定标准(例如,3GPP版本8、9、10、11和/或12)来描述本文公开的系统和方法的一些示例,但是本公开的范围不应限于此方面。本文公开的系统和方法的至少一些方面可以用于其它类型的无线通信系统。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电信系统”或“通信系统”可以指用于发送信息的设备的任何网络。电信系统的非限制性示例是蜂窝网络或其他无线通信系统。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蜂窝网络”可以指分布在小区上的网络,每个小区由至少一个固定位置收发器(例如基站)服务。“小区”可以是由要用于国际移动电信高级(“IMT高级”)的标准化或监管机构指定的任何通信信道。
3GPP中可以采用小区的全部或子集作为要用于诸如节点B之类的基站与UE终端之间的通信的授权频带(例如,频带)。使用授权频带的蜂窝网络可以包括经配置的小区。经配置的小区可以包括UE终端意识到的并且其中基站允许其发送或接收信息的小区。
图1A示出了示例通信系统20,其中可以是基站节点(也称为基站设备22)的无线电接入节点为无线电接入网络的小区24提供服务。图1A还示出了也被称为第一UE的第一无线终端261。本文公开的技术覆盖其中无线终端261可以在包括小区24在内的无线电接入网络的覆盖范围内(例如,“在网络覆盖范围内”)的情况以及其中无线终端261在包括小区24在内的无线电接入网络的覆盖范围之外(例如,“网络覆盖范围的外[侧]”)的情况这二者。图1A示出了在网络覆盖范围内的场景;图1B示出了在网络覆盖范围之外。
对于无线终端261在网络覆盖范围内的情况,无线终端261通过空中或无线电接口与基站设备22通信,并且可以从基站设备22接收覆盖范围内的发送定时参考(TTRI)。在示例实施例中,覆盖范围内的发送定时参考(TTRI)可以是由基站设备22发送的主同步信号(PSS)和/或辅同步信号(SSS)。无线终端261可以发起并参与和另一个或第二无线终端262的设备到设备(D2D)通信。在图1A的情况下,无线终端261检测从基站设备22接收的覆盖范围内发送定时参考(TTRI),并根据其导出被包括在从无线终端261到无线终端262的设备到设备(D2D)发送中的第一设备到设备(D2D)同步信号(D2DSS1)。对于其自己的设备到设备(D2D),无线终端262必须确定其定时参考,并且为了这样做必须从接收自无线终端261的第一设备到设备(D2D)同步信号(D2DSS1)或接收自其它设备的任何其它同步信号中进行选择。
在示例实施例中,图1A的无线终端262可以用作用于进一步向第三无线终端263发送由无线终端262发起的设备到设备(D2D)通信的中继器。备选地,可以由无线终端262向无线终端263发起设备到设备(D2D)通信。基于其对定时参考的选择,无线终端262生成被包括在从无线终端262到无线终端263的设备到设备(D2D)发送中的第二设备到设备(D2D)同步信号(D2DSS2)。
图1A因此示出了在同步信号的接收和生成中可能涉及的三个“跳跃”或“层级”。如本文所使用的,层级指示无线终端设备在连续设备链中距离定时参考源的相对设备位置。在图1A的情况下,该设备链包括基站设备22、无线终端261、无线终端262和无线终端263。在图1A中,定时参考源是基站设备22,并且定时参考可以是由基站设备22发送的主同步信号(PSS)和/或辅同步信号(SSS)。在这种情况下,无线终端261定位在从基站设备22到无线终端261的第一跳跃之后的第一层级;无线终端262定位在从无线终端261到无线终端262的第二跳跃之后的第二层级;以及无线终端263定位在第三层级。在一些实现中,第一跳跃可以被编号为跳跃1,第二跳跃可以被编号为跳跃2,第三跳跃可以被编号为跳跃3,以此类推。在另外的其他实现中,第一跳跃可以被编号为跳跃0,第二跳跃可以被编号为跳跃1,第三跳跃可以被编号为跳跃2,以此类推。
图1B示出了无线终端261在网络覆盖范围之外。因此,无线终端261不从基站设备22接收定时参考。相反,无线终端261生成其自己的定时参考(D2DSS1′),其用作锚定时参考,例如,覆盖范围之外发送定时参考(TTRo)。无线终端261′因此成为图1B中所示的设备链的定时参考源。图1B中的设备链包括无线终端261′、无线终端262′、和无线终端263′。在这种情况下,无线终端262′定位在从无线终端261′到无线终端262′的第一跳跃之后的第一层级,并且无线终端263′定位在从无线终端262′到无线终端263′的第二跳跃之后的第二层级。
如图1A中的情况,图1B的无线终端261′可以发起与另一个或第二无线终端262′的设备到设备(D2D)通信。在图1B中的情况下,无线终端262′检测从无线终端261′接收到的覆盖范围之外发送定时参考(TTRI),例如D2DSS1′。对于其自己的设备到设备(D2D),无线终端262′必须确定其定时参考,并且为了这样做必须从接收自无线终端261′的第一设备到设备(D2D)同步信号(D2DSS1′)或接收自其它设备的任何其它同步信号中进行选择。在示例实施例中,图1B的无线终端262′可以用作用于进一步向第三无线终端263′发送由无线终端262′发起的设备到设备(D2D)通信的中继器。备选地,可以由无线终端262′向无线终端263′发起设备到设备(D2D)通信。基于其对定时参考的选择,无线终端262′生成被包括在从无线终端262′到无线终端263′的设备到设备(D2D)发送中的第二设备到设备(D2D)同步信号(D2DSS2′)。
图1A和图1B这二者都示出了各种无线终端(统称为且通称为无线终端设备26)的示例组成元件和/或功能。每个无线终端26包括无线电接口电路30,该无线电接口电路30包括无线电接收器(RX)或电路32和无线电发送器(TX)电路34。每个无线终端26还包括设备到设备(D2D)控制器40,其进而包括设备到设备(D2D)同步信号(D2DSS)检测器42和设备到设备(D2D)同步信号(D2DSS)生成器44。包括D2DSS检测器42和D2DSS生成器44在内的设备到设备(D2D)控制器40优选地由电子电路50来实现,电子电路50可以包括计算机处理器,如图11中所示。还将理解:每个无线终端26包括与无线终端26的操作相关的其他未示出的功能和单元,并且那些未示出的功能和单元中的一个或多个功能和单元还可以由电子电路50来实现。
对于每个无线终端26i,无线电接收器电路32i被配置为从发送设备接收设备到设备同步信号。在图1A的无线终端261的情况下,发送设备可以是基站设备22,或在任何其他无线终端26i的情况下,发送设备可以是另一个无线终端设备26i-1。
无线终端26j的D2DSS检测器42i被配置为对从所述发送设备接收的设备到设备同步信号(D2DSSi)进行解码,并且从中获得以下项:(1)基于发送定时参考的定时信息;(2)发送设备的设备到设备同步源信息(D2DSSII);以及(3)发送设备的层级。
无线终端26i的D2DSS生成器44i被配置为生成设备到设备同步信号,其被配置为表达:(1)基于发送定时参考的定时信息;(2)无线终端设备26i的设备到设备同步源信息;以及(3)无线终端设备26i的层级。
对于每个无线终端26i,无线电发送器电路34i被配置为向接收无线终端(例如无线终端26i+1)发送设备到设备同步信号。
从上述可以理解,层级指示发送设备在连续设备链中距离定时参考源的相对设备位置。
图2A描绘了在设备(D2D)同步信号D2DSS接收模式下操作设备到设备(D2D)无线终端的通用方法中涉及的基本示例动作或步骤。动作2A-1包括从发送设备接收设备到设备同步信号,其被配置为表达:(1)基于发送定时参考的定时信息;(2)发送设备的设备到设备同步源信息;以及(3)发送无线终端设备的层级,层级指示发送设备在连续设备链中距离定时参考源的相对设备位置。动作2A-2可以由无线电接收器电路32执行。
动作2A-2包括对设备到设备同步信号进行解码以获得:(1)基于发送定时参考的定时信息;(2)发送设备的设备到设备同步源信息;以及(3)发送设备的层级。动作2A-2可以由D2DSS检测器42执行。
动作2A-3至动作2A-5(并包括动作2A-5在内)是可选步骤。动作2A-3包括确定是否使用设备到设备同步信号作为用于无线终端的定时信号。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这样的确定可以基于设备到设备同步信号的接收的信号质量和层级。动作2A-4包括生成另外的设备到设备同步信号。动作2A-4可以由D2DSS生成器44执行。另外的设备到设备同步信号被配置为表达:(1)定时信息;(2)无线终端设备的设备到设备同步源信息;以及(3)无线终端的层级。动作2A-5包括向另外的无线终端设备发送另外的设备到设备同步信号。动作2A-5可以由无线电发送器电路34来执行。
图2B描绘了在设备到设备(D2D)同步信号D2DSS发送模式下操作设备到设备(D2D)无线终端的通用方法中涉及的基本示例动作或步骤。动作2B-1包括生成设备到设备同步信号,其被配置为表达:(1)基于发送定时参考的定时信息;(2)无线终端设备的设备到设备同步源信息;以及(3)无线终端设备的层级。动作2B-1可以由D2DSS生成器44执行。动作2B-2包括向接收无线终端发送设备到设备同步信号。动作2B-2可以由无线电发送器电路34来执行。
因此,本文公开的技术的设备到设备同步信号被配置为表达:(1)基于发送定时参考的定时信息;(2)设备到设备同步源信息;以及(3)层级。图3A在图1A的示例情况的背景下但是以对于其他情况也是代表性的方式示出了从无线终端261向无线终端262发送的示例性的代表性设备到设备(D2D)同步信号D2DSS1。图3A示出了表达全部三种类型的信息的设备到设备(D2D)同步信号D2DSS。然而,设备到设备(D2D)同步信号D2DSS不包含针对相应三种类型信息的单独可识别字段,而是通过其在时域中的整体内容和/或表现形式(manifestation)(例如,重复性)表达全部三种类型信息。
图3B也在图1A的示例情况的背景下但是以对于其他情况也是代表性的方式示出从无线终端261向无线终端262发送的代表性设备到设备(D2D)同步信号D2DSS1以及从无线终端262向无线终端263发送的代表性设备到设备(D2D)同步信号D2DSS2。在这点上,图3B还示出了本文描述的无线终端26中的任一个还可以包括D2D同步信号选择器46(尽管在图3B中仅如此示出了第一无线终端262和第一无线终端263,而不是第一无线终端261)。D2D同步信号选择器46被配置为确定是否使用设备到设备同步信号(例如,D2DSS1或任何其他接收到的设备到设备(D2D)同步信号)作为无线终端的定时信号。如上所述,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这样的确定可以基于设备到设备同步信号的接收信号质量和层级。图3B还示出了(如上述动作2A-4)无线终端262的D2DSS生成器44生成另外的设备到设备同步信号(例如D2DSS2)。另外的设备到设备同步信号D2DSS2也被配置为表达三种类型的信息:(1)定时信息;(2)无线终端设备262的设备到设备同步源信息;以及(3)无线终端262的层级。作为动作2B-5,第二无线终端262的发送器34向另外的无线终端设备(例如无线终端263)发送另外的设备到设备同步信号D2DSS2。
图3A和图3B这二者都示出了表达全部三种类型的信息的设备到设备(D2D)同步信号D2DSS。然而,在示例实现中,设备到设备(D2D)同步信号D2DSS不包含针对相应三种类型信息的单独可识别字段,而是通过其在时域中的整体内容和/或表现形式(例如,重复性)来表达全部三种类型信息。
就上述而言,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设备到设备(D2D)同步信号D2DSS包括一个或多个序列。例如,在一些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设备到设备(D2D)同步信号D2DSS可以包括从具有多个序列的集合中选择的序列。在这样的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选择序列以表达全部三种类型信息:(1)基于发送定时参考的定时信息;(2)设备到设备同步源信息;以及(3)层级。在其它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设备到设备(D2D)同步信号D2DSS包括分别从具有多个序列的第一集合和具有多个序列的第二集合中选择的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具有多个序列的第一集合和具有多个序列的第二集合是从具有多个序列的集合中选择的。在这样的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的组合(例如,串接)表达全部三种类型信息:(1)基于发送定时参考的定时信息;(2)设备到设备同步源信息;以及(3)层级。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从其中选择或构造设备到设备(D2D)同步信号D2DSS的序列的集合划分或分类为一个或多个组,如图4A~图4C中示出的。
图4A示出了可以基于定时参考是否最初来自无线电接入网络的基站设备来对序列集合进行细分。图4A示出了当定时参考最初来自基站设备时可以选择或用于构造设备到设备(D2D)同步信号D2DSS的序列子集(D2DSSue_net)(例如,如参考图1A中的基站设备22所发生的)以及当定时参考不是最初来自基站设备时可以被选择或用于构造设备到设备(D2D)同步信号D2DSS的序列子集(D2DSSue_oon)(例如,如图1B中发生的)这二者。
图4B示出了可以基于与序列相关联的层级来细分序列集合。例如,当设备到设备(D2D)同步信号D2DSS需要表达第一层级时,可以使用序列集合的一个细分,当设备到设备(D2D)同步信号D2DSS需要表达第二层级时,可以使用序列集合的第二细分,以此类推。
图4C示出了可以基于(1)定时参考是否最初来自无线电接入网络的基站设备,以及(2)定时参考是否最初来自无线电接入网络的基站设备来细分序列集合。
在一般操作中,设备到设备(D2D)设备通过无线电接口使用通常由发送设备的调度器所格式化和准备好的信息的“帧”来彼此通信。在长期演进(LTE)中,帧可以具有下行链路部分和上行链路部分这二者。每个LTE帧可以具有10毫秒的持续时间,并且包括多个子帧。在时域中,每个LTE子帧被划分为两个时隙。每个时隙中发送的信号由包括资源元素(RE)在内的资源网格来描述。
D2D同步源可以在预定时段中发送设备到设备(D2D)同步信号D2DSS。在一些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D2DSS周期是40ms,例如四个无线电帧,如图5中所示。尽管为了与传统LTE设备的兼容性和以及为了对其重复使用,应当优选地观察本文描述的周期长度考虑,但可以利用具有其他持续时间的D2DSS周期。图5还示出了在该周期的所选帧中可以如何利用同步信号的三个备选示例。
如图6中所示并在本文进一步解释,对于一些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从其选择或构造设备到设备(D2D)同步信号D2DSS的序列集合中的多个序列可以各自具有不同的根。图6示出了基于根表示什么来选择所选择的序列。还如本文进一步解释的,在一些示例实现中,具有多个序列的集合包括从其选择主同步信号(PSS)以供无线电接入网络的基站设备使用的序列集合。
在由图7A~图7C示出的其它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设备到设备同步信号包括分别从具有多个序列的第一集合和具有多个序列的第二集合中选择的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具有多个序列的第一集合和具有多个序列的第二集合是从具有多个序列的集合中选择的。第一序列可以称为主D2D同步信号(PD2DSS),并且第二序列可以称为辅D2D同步信号(SD2DSS)。
在由图7A表示的示例实现中,选择第一序列以指示层级。在一些示例非限制性实现中,从其选择第一序列的第一集合中的多个序列中的每一个序列可以具有不同的根。例如,具有多个序列的第一集合可以包括从其选择主同步信号(PSS)以供无线电接入网络的基站设备使用的序列集合。此外,对于图7B的情况,具有多个序列的第二集合可以包括从中选择辅同步信号(SSS)以供无线电接入网络的基站设备使用的序列集合。
在由图7B表示的示例实现中,第二序列可以用指示层级的方式从序列的第二集合中进行选择。例如,如图7C中所示,具有多个序列的第二集合可以被划分成多个范围,且多个范围中的每一个范围指示不同的层级。在示例实现中,具有多个序列的第二集合可以包括从中选择辅同步信号(SSS)以供无线电接入网络的基站设备使用的序列集合。
上面已经解释的是:本文公开的技术的设备到设备同步信号被配置为表达:(1)基于发送定时参考的定时信息;(2)设备到设备同步源信息;以及(3)层级。如本文所使用的,“设备到设备同步源信息”可以包括设备到设备同步源识别信息和设备到设备同步源类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存在定义设备到设备同步源信息(例如,D2D同步源标识符)的几种可能的方式。当存在eNB源和非eNB源(需要2个ID)时,出现第一定义(用于区分多个候选)。当存在eNB源、覆盖范围内源、和覆盖范围外源(需要3个或具有跳数的2个ID)时,出现第二定义。当存在eNB源和具有其相关联的ID(可能需要多于100个ID)的所有其他源(独立同步簇头(cluster heads))时,出现第三定义。当存在eNB源,所有其它源发送具有其相关联的ID(第三定义的ID的二倍或三倍)的D2DSS(独立的同步簇头并且UE从eNB或独立源导出定时)时,出现第四定义。因此,对于第一定义和第二定义,仅分别要求两个或三个同步源ID。在这种情况下,SD2DSS不一定携带同步源信息;PD2DSS可以是足够的(参见例如下面描述的备选1.2[如果允许PD2DSS重复,则其将两个PD2DSS之间的时域间隔用于更好的检测能量累积]以及备选1.3和2)。然而,上面的定义3和4将传统LTE SS的方法加以重新使用,该传统LTESS必须使用SD2DSS来携带同步源信息,因为对于覆盖范围之外的情况可以存在数以百计的独立SCH,并且它们全都需要ID。
应当提及的是:主D2D同步信号(PD2DSS)和辅D2D同步信号(SD2DSS)是两个信号,而不是两个物理信道。它们可以处于帧中的相对固定的位置(它们的位置可以是已知的或可以导出)。例如,PD2DSS可以在LTE帧的第一子帧的第7符号中,并且相关联的SD2DSS可以在该子帧的第6符号中。因此,当D2DSS检测器42检测到PD2DSS时,D2DSS检测器42可以去往前一个符号以实现获得SD2DSS。此外,不同的D2DSS序列经由TDM映射到LTE帧结构;同步周期可以由多个帧组成,因此不同的D2DSS将映射到不同的帧,只是去往不同的帧来检索PD2DSS和相关联SD2DSS的信息。
在由图8A和图8B表示的其他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帧内序列的间隔(例如,时域内的间隔)可以指示由设备到设备(D2D)同步信号D2DSS表达的信息,例如层级。
例如,参考图8A,当仅使用一个序列时,在帧中重复序列的间隔可以指示所表达的值。例如,如果在具有十字交叉阴影的符号所示的两个连续子帧(SF)中(在图8A的第一和第二子帧中)重复该序列,则可以指示第一值。另一方面,如果在具有点划线的符号所示的第三和第五子帧(例如,由子帧分离的两个子帧)中重复该序列,则可以指示第二值。可以备选地使用其他重复模式,前述仅仅为了代表性示例而示出。
图8B示出了其中将两个序列用于设备到设备(D2D)同步信号D2DSS的情况。图8B示出了帧内的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的间隔可以指示由设备到设备(D2D)同步信号D2DSS表达的信息,例如层级。例如,在第一子帧中,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在相邻符号中的事实指示第一值。另一方面,如果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由预定数量的符号分离,则可以指示第二值。例如,图8B描绘了其中出现在第三子帧中的两个序列由两个符号分离的第二值。可以备选地使用其他子帧中的其他分离量或子帧的组合来表示各种其他值。
现在更详细地和/或利用说明性和非限制性示例来描述包括(但不限于)以上概括的实施例和模式在内的实施例和模式。在许多情况下,术语“UE”(其代表用户设备)可以与无线终端可互换地使用。类似地,“eNB”或“eNodeB”等可以与基站或基站设备可互换地使用。
如上所述,D2D同步源可以在每个周期(例如,40ms)中发送设备到设备(D2D)同步信号D2DSS。如图5中所示,D2DSS可以包括两个序列,例如,主D2D同步序列(PD2DSS)和辅D2D同步序列(SD2DSS)。如果最大允许层级为3,则PD2DSS序列可以从LTE下行链路PSS序列的集合中进行选择,LTE下行链路PSS序列是围绕D.C.频率中心对称映射的62长度的Zadoff-Chu(ZC)序列。如果包括SD2DSS,则可以从作为M序列的LTE下行链路SSS序列的集合中选择SD2DSS序列。如果允许最大多于三个跳跃,则可以引入具有良好的周期自相关和互相关性质的其他ZC序列(不同于由LTE下行链路PSS使用的PSS根索引(u=25、29和34)的其他ZC根序列索引)以及相关联的M序列。
备选定义
在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可以由无线终端26(UE)发送的D2DSS序列的集合可以被划分为两个组及其相关联的信息以进一步描述它们。本文描述了若干备选定义,其可取决于以下因素:(1)D2DSSue_net中的序列是否可在两个UE之间中继;以及(2)当UE在D2DSSue_net中接收PSS/SSS并发送D2DSS时,UE是否被视为该D2DSSue_net定时的原始同步源,或者eNB是否被视为该D2DSSue_net定时的原始同步源。
在备选A中,D2DSSue_net是或包括当发送定时参考是PSS/SSS时由UE发送的D2DSS序列的集合。换句话说,D2DSSue_net的发送定时是直接从UE接收到的PSS/SSS导出的(即,D2D同步源是eNB)。此外,D2DSSue_oon是或者包括当发送定时参考不是eNB时由UE发送的D2DSS序列的集合。可以支持多跳跃(在这种情况下,D2DSSue_oon的发送定时不是直接从传统eNB PSS/SSS导出的)。D2DSSue_oon的发送定时可以直接从D2DSSue_oon或D2DSSue_net导出;无论原始定时源是PSS/SSS还是不是(即,D2D同步源是eNB或UE))。
例如在图9A中示出了备选A。在图9A中,
D2DSSue_oon_hop1_1意味着UE(例如,UE4)向UE5发送的D2DSS是从UE4发起但未被接收到的同步信号D2DSSue_oon导出的。D2DSSue_oon_hop2_1意味着UE(例如,UE5)向UE6发送的D2DSS是由UE5从UE5接收到的同步信号D2DSSue_oon_hopl_1中导出的。D2DSSue_oon_hop3_1意味着UE(例如,UE6)向UE7发送的D2DSS是由UE6从UE6接收到的同步信号D2DSSue_oon_hop2_1中导出的。
D2DSSue_oon_hop3_0意味着UE(例如,UE 2)向UE3发送的D2DSS是从UE1接收到的同步信号D2DSSue_net导出的。(注意:这意味着UE2在D2DSSue_net中接收D2DSS,并选择此eNB定时作为其定时,并在D2DSSue_oon_hop3_0中通过D2DSS发送此定时)。在这种结构中,只有hop3(跳跃3)需要基于原始定时源进行分类。
图9A中示出的备选A′基本上与图9A的备选A相同,除了在备选方案A′中层级值X可以是0到3并且PSS/SSS被认为是hop0(跳跃0)的事实之外。
在图10A中示出了备选B。在备选B中,D2DSSue_net是或包括当发送定时参考是PSS/SSS时由UE发送的D2DSS序列的集合。可以支持多跳跃(例如,D2DSSue_net的发送定时最初来自PSS/SSS)(即,D2D同步源是eNB))。D2DSSue_net的发送定时基于UE接收的PSS/SSS或UE接收的D2DSSue_net。
在备选B中,D2DSSue_net_hopX是以下项的类型的定义:
D2DSSue_net。X可以是1至3。X基于跳数来定义,其中PSS/SSS被认为是hop1。例如,在图10A中,D2DSSue_net_hop2意味着UE1基于接收到的PSS/SSS导出的D2DSS。D2DSSue_net_hop3意味着UE2基于接收到的D2DSSue_net_hop2导出的D2DSS。
在备选B中,D2DSSue_oon是或者包括当发送定时参考不是eNB时由UE发送的D2DSS序列的集合。可以支持多跳跃(例如,D2DSSue_oon的发送定时不是最初来自PSS/SSS)(即,D2D同步源是UE))。基于由UE接收到的D2DSSue_oon导出D2DSSue_oon的发送定时,或者UE在不参考D2DSS的情况下就决定发送定时。在备选B中,D2DSSue_oon_hopX是D2DSSue_oon的类型的定义。X可以是1至3。X基于跳数来定义,其中D2D同步源的D2DSSue_oon发送被认为是hop1。例如,在图10A中,D2DSSue_oon_hop1意味着UE4基于其自己的定时导出的D2DSS。D2DSSue_oon_hop2意味着UE5导出的D2DSS基于接收到的D2DSSue_net_hop1。
图10B中示出的备选B′类似于图10B的备选B,除了在图10B的备选B′中X可以是0至3并且PSS/SSS被认为是hop0之外。
D2D序列分组备选
如上所述,本文公开的技术包括各种D2D序列分组备选。参考以上简要论述的图4A-4C示出了这些备选中的一些。
序列分组备选W:定义D2DSS序列组的两个集合。一个是D2DSSue_net,并且另一个是D2DSSue_oon。参见图4A。
序列分组备选X:定义D2DSS序列组的两个集合。一个是D2DSSue_net,并且另一个是D2DSSue_oon。D2DSS_序列的每个集合基于层级X划分成子组。参见图4C。
序列分组备选Y:定义了D2DSS序列组的两个集合。一个是D2DSSue_net,并且另一个是D2DSSue_oon。D2DSS_序列的每个集合基于同步源S划分成子组。同步源代表定时,使得来自相同源的D2DSS具有相同的定时。如前所述,同步源信息可以指同步源ID或同步源类型。根据备选1,如果同步源信息是同步源ID,则序列分组备选Y类似于图4A。另一方面,根据备选2,如果同步源信息是同步源类型,则D2DSSue_oon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许多小子组,每个子组表示出自覆盖范围同步簇头UE的一个。
序列分组备选Z:定义D2DSS序列组的两个集合。一个是D2DSSue_net,并且另一个是D2DSSue_oon。基于X和S将D2DSS_序列的每个集合划分成子组,以图4中表示的方式进行理解。
D2DSS到现有LTE序列的映射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上面定义的D2DSS序列组可以映射到现有的LTE下行链路同步信号序列。下面讨论映射备选0(及其子备选0-1和0-2);映射备选1(及其子备选1.1、1.2和1.3);以及映射备选2。
映射备选0:基于集合来选择D2DSS ID。D2DSS ID表示序列集合。例如,与PSS和SSS类似,物理层D2D标识因此由0至167的范围中的数字(表示物理层D2D标识组)和在0至2的范围中的数字(表示物理层D2D标识组内的物理层标识)来唯一地定义。基于物理层D2D标识,生成PD2DSS序列和SD2DSS序列中的任一者或两者。PD2DSS的根索引被映射为如表1中所示。
映射备选0-1:可以基于该源是D2DSSue_net(例如0)还是D2DSSue_oon(例如,1)来选择,使得PD2DSS序列指示该源(例如eNB或UE)。换句话说,当跳跃时,UE可以选择与在接收到的PD2DSS中使用的相同的 0至41可以表示X=1,42至83可以表示X=2,84至125可以表示X=3。备选地,0至41可表示X=0,42至83可表示X=1,84至125可表示X=2,126至167可表示X=3。
映射备选0-2:可以基于源是D2DSSue_net(例如)、D2DSSue_oon S=0(例如,)还是D2DSSue_oon S=1(例如, )来选择,使得PD2DSS序列指示源(例如eNB、UE1或UE2)。换句话说,当跳跃时,UE可以选择与在接收到的PD2DSS中使用的相同的 0至41可以表示X=1,42至83可以表示X=2,84至125可以表示X=3。备选地,0至41可表示X=0,42至83可表示X=1,84至125可表示X=2,126至167可表示X=3。
映射备选1:PSS序列和SSS序列的组合用于表示不同的D2DSS序列组(这意味着当两个不同的D2DSS序列组选择相同的LTE下行链路PSS序列时,它们选择不同的SSS序列)。具有LTE下行链路PSS序列根索引(u=25、29和34)的ZC序列可以仅表示当前层级,假设最大允许层级为3。
将映射备选1应用于D2DSS序列组定义备选A:D2DSSue_oon_hop3_1和D2DSSue_oon_hop3_0这二者都使用相同的LTE下行链路PSS序列(来自u=25、29和34的三个ZC序列中的一个),其表示当前层级=3。D2DSSue_oon_hop2_1和D2DSSue_net这二者都使用相同的LTE下行链路PSS序列(来自u=25、29和34的剩余两个ZC序列之一),其表示当前层级=2。D2DSSue_oon_hop1_1使用来自u=25、29和34的剩余的一个LTE下行链路PSS序列,其表示当前层级=1。在另一个示例实施例和模式中,D2DSSue_net和D2DSSue_oon中的D2DSS序列可以由PD2DSS和SD2DSS组成,例如PD2DSS1指示eNB源,PD2DSS2指示UE源,SD2DSS1指示1跳跃,则包含PD2DSS1和SD2DSS1的D2DSS1在D2DSSue_net中,而包含PD2DSS2和SD2DSS1的D2DSS2位于D2DSSue_oon中,因此D2DSS1和D2DSS2来自不同的集合,但具有相同的SD2DSS。
将映射备选1应用于D2DSS序列组定义备选A′:D2DSSue_oon_hop3_1和D2DSSue_oon_hop3_0这二者都使用相同的LTE下行链路PSS序列(来自u=25、29和34的三个ZC序列中的一个),其表示当前层级=3。D2DSSue_oon_hop2_1和D2DSSue_oon_hop2_0这二者都使用来自具有u=25、29和34的剩余序列之一的一个LTE下行链路PSS序列,其表示当前层级=2。D2DSSue_oon_hop1_1和D2DSSue_net这二者都使用来自u=25、29和34的剩余的一个LTE下行链路PSS序列,其表示当前层级=1。
将映射备选1应用于D2DSS序列组定义备选B:D2DSSue_net_hop3和D2DSSue_oon_hop3这二者都使用相同的LTE下行链路PSS序列(来自u=25、29和34的三个ZC序列中的一个)),其表示当前层级=3。D2DSSue_net_hop2和D2DSSue_oon_hop2这二者都使用相同的LTE下行链路PSS序列(来自u=25、29和34的剩余两个ZC序列之一),其表示当前层级=2。D2DSSue_oon_hop1使用来自u=25、29和34的剩余的一个LTE下行链路PSS序列),其表示当前层级=1。
将映射备选1应用于D2DSS序列组定义备选B′:D2DSSue_net_hop3和D2DSSue_oon_hop3这二者都使用相同的LTE下行链路PSS序列(来自u=25、29和34的三个ZC序列中的一个)),其表示当前层级=3。D2DSSue_net_hop2和D2DSSue_oon_hop2这二者都使用相同的LTE下行链路PSS序列(来自u=25、29和34的剩余两个ZC序列之一),其表示当前层级=2。D2DSSue_net_hop1和D2DSSue_oon_hop1这二者都使用来自u=25、29和34的剩余的一个LTE下行链路PSS序列),其表示当前层级=1。
对于映射备选1,同步源信息可以由SD2DSS来携带,或者由在时域中的序列间隔来携带、或者甚至由PD2DSCH来携带。
映射备选1.1:168*3=504个SSS序列中的一个SSS序列由SD2DSS选择并指定为表示eNB同步源。剩余的503个SD2DSS序列表示UE同步源ID。
映射备选1.2:PD2DSS和SD2DSS之间的时域间隔或者不同PD2DSS之间的时域间隔(如果允许重复PD2DSS序列)或不同SD2DSS之间的时域间隔(如果允许重复SD2DSS序列)用于区分eNodeB同步源和UE同步源。例如,如果PD2DSS和SD2DSS处于连续的时间位置,则其表示同步源为eNodeB;如果在它们之间存在固定数目的间隔(例如2个符号),则其表示同步源是UE。
映射备选1.3:PD2DSCH信息比特用于表示设备到设备同步源信息。该备选可以应用于上述备选之上。
在映射备选1中,如果允许多于3个跳跃并且3个LTE下行链路PSS序列根索引不足以表示所有层级,则可以使用具有其他序列根索引的ZC序列。相应地,定义了更多的D2DSS组。它们可以遵循与ZC序列和M序列相同的方法映射。
映射备选2.0:如映射备选1中所时论的,如果需要携带总共5或6种类型的D2DSS信息,则它们可以直接映射到具有4至6个不同的序列根索引(u=25、29和34加上1至2个额外索引)的ZC序列。在这种情况下,D2DSS不需要包括用于携带这样的信息的SD2DSS。
如本文所讨论的,子帧中的PD2DSS序列/符号的数量取决于D2D同步周期性和码片(chip)或符号级检测方法。在一个备选(备选a)中,在子帧中允许一个PD2DSS符号(例如,对于具有类似于LTE PSS信号的检测搜索窗口的场景)。在另一备选(备选b)中,在子帧中允许两个或多于两个PD2DSS符号(例如,对于具有比LTE传统检测搜索窗口大得多的检测搜索窗口的场景)。在该备选b情况下,所有PD2DSS符号使用相同的根索引。
在每个同步周期中,具有不同层级和相同同步源的PD2DSS的资源分配方法可以是时分复用(TDM)。
在每个帧中,PD2DSS可以处于用于帧定时获得的任何已知的固定符号位置。
图5描绘了如何在具有TDM资源分配的LTE帧上映射D2D信号的一个示例。图5的示例是对于一般情况:FDD模式,允许最多3个跳跃,40ms周期和子帧中的1个PD2DSS符号。在每个同步周期内的每个帧中,一个特定的D2DSS映射和放置在某一位置。图5提供了关于映射关系的一些备选示例。
一般来说,本文描述的解决方案试图尽可能多地重复使用LTE传统同步设计,以便最小化规范工作和实现复杂性,但携带用于D2DSS选择的足够的D2D信息。另一方面,LTE传统同步设计和D2D同步设计之间的一个区别是能耗问题,因为传统LTE同步信号来自eNodeB,而D2DSS通常来自UE。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多个D2DSS TDM资源分配和同步周期控制来解决。
同步和本文公开的技术的另一方面涉及无线终端(例如,UE)一旦处于网络外就变成同步源的情况。虽然如果最大接收D2D功率(或其一些范数)下降到阈值以下可能是公知的(参见RAN1 Reflector L1 D2D参数),但是这本身不足以保持UE的同步源免于在时间上来回“颠簸(thrashing)”的能力。相反,有必要在系统中建立一些滞后。实现这一点的两种备选方式由图12A和图12B示出。图12A示出了使用两个阈值。阈值Thresh_synch_low基于现有技术。在UE放弃其作为同步源的角色之前,新的阈值Thresh_synch_high必须被最大接收D2DSS功率超过。换句话说,如果最大接收D2DSS功率低于新阈值Thresh_synch_high,则UE保持其作为同步源的角色。备选地,图12B示出了时域方法,其中,在UE放弃其作为同步源的角色之前,一旦最大接收D2DSS功率超过阈值,则必须经过至少T_Thresh_exceeded秒。值Thresh_synch_low、Thresh_synch_high和T_Thresh_exceeded可以由无线电资源控制(RRC)消息用信号通知。
由D2DSS表达的“定时信息”包括当无线终端接收信号时无线终端知道在哪里是帧的开始、子帧的开始等等的方面。例如,使用定时信息使得无线终端能够知道例如PD2DSS位于每个帧的第一个符号中,然后当在同步期间检测到PD2DSS时(当无线终端使用适当的PD2DSS序列来检测并匹配接收到的PD2DSS序列时,将存在指示检测到信号的能量峰值),无线终端知道帧的开始符号的位置。
上文提到,无线终端的某些单元和功能可以由电子电路50实现。图11示出了这种电子电路50的示例,其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90、程序指令存储器92;其它存储器94(例如,RAM,高速缓存等);输入/输出接口96;外围接口98;支持电路99;以及用于上述单元之间的通信的总线100。
存储器94或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便利可用存储器(比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软盘、硬盘、闪存或任何其他形式的数字储存器(本地或远程))中的一个或多个,并且优选地具有非易失性性质。支持电路99以传统方式耦接到处理器90以用于支持处理器。这些电路可以包括高速缓存、电源、时钟电路、输入/输出电路和子系统等。
因此,如本文所解释的,D2DSS应当自己携带至少同步源信息和当前层级信息,以便使其本身可区分,而不管是否存在提供信息的PD2DSCH。与PD2DSCH(其可以以更高复杂性的信道前向纠错编码和调制为代价来携带信息比特)不同,D2D同步信号本身具有有限的携带信息的能力。
在频域中,已经作为3GPP工作假设:在中央的六个资源块(RB)中发送D2DSS(PD2DSS和SD2DSS),使得同步信号的频率映射能够相对于系统带宽不变。
如本文所述,存在D2DSS可以采用以携带信息的若干方法:(1)来自不同ZC根序列索引的PD2DSS;(2)来自不同循环移位索引和ZC根序列索引的SD2DSS;(3)预定义的固定序列位置(时域);(4)序列之间(两个PD2DSS序列之间,或两个SD2DSS序列之间,或PD2DSS序列和SD2DSS序列之间)的预定义固定序列间隙/距离(时域)。
在D2D同步信号的设计中,提供灵活性以选择上述方法中的一个或组合来携带必要的D2DSS信息。然而,考虑到D2DSS信息(2个同步源类型(eNodeB和UE)和最大3个跳跃)的典型范围,可以使用具有特定同步信号结构的某种方法,以便尽可能多地重复使用传统LTE同步信号设计并且最小化规范和实现工作。
与传统LTE PSS相同,PD2DSS可以根据长度为63的频域Zadoff-Chu(ZC)序列来构造,其中中间元素被打孔以避免在d.c(直流)子载波上发送。在传统LTE中使用的ZC根序列索引的集合是u=25、29和34,并且被选择用于它们良好的周期自相关和互相关性质,其足以携带同步源类型信息或当前层级信息。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的PSS,三个传统PSS序列可以分别用于表示1个、2个和3个跳跃。同时,与传统LTE SSS相同,SD2DSS来自基于5比特移位寄存器的最大长度序列(M序列)。每个SD2DSS序列通过在频域中交织两个长度25-1=31的M序列来构造。这两个序列是单个长度31的M序列的两个不同的循环移位。M序列的循环移位索引是根据物理层小区标识(PCI)组的函数导出的。在传统LTE中,存在与三个传统PSS中的每一个传统PSS相关联的168个不同的SSS序列,其是携带大信息的良好候选。
与蜂窝通信中的物理小区标识(PCID)类似,PSSID(物理同步源标识)可以用于使信号和干扰随机化(例如加扰)。此外,它可以用于为D2DSS选择提供同步源信息。现有的传统SSS序列足以用于对PSSID进行编码。根据R1-135316、Multi-hop D2D synchronizationperformance[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的评估,观察到D2D UE能够找到的同步源的最大数目对于3跳跃为大约135并且对于4跳跃为大约60。
D2D无线终端需要监视同步信号的集合。这可以通过用于更好频谱效率的与不同跳数相关联的D2DSS和不同的同步源类型之间的TDM来实现。在以前的3GPP会议中达成一个共识,即对于D2DSS允许单频网络(SFN)发送,这意味着如果来自不同同步源的发送是严格同步的,则接收器UE将看到经组合的同步信号,就好像它仅从一个同步源发送。在D2D通信中,在每个SS跳跃期间,由于发送器和接收器本地振荡器中的频率失配,存在可能导致定时不准确的潜在同步频率偏移。因此,具有从相同同步源导出的定时并且具有相同层级的D2DSS可以在时域中占据相同的位置(具有用于SFN发送的相同序列)。
此外,D2DSS的周期性可以与空闲UE功耗和实现复杂性相关。已经作出了工作假设:即D2DSS周期不小于40ms,而传统LTE同步信号在每个无线电帧(5ms周期性)中发送两次。由于传统LTE采用关于同步序列的码片级假设搜索,如果同步周期太长,例如1秒,且相对较少数量的TDM序列占用时域位置,如在R1-133598,Techniques for Synchronization[通过引用以其整体并入本文]中提到的,则接收器复杂性变得不可接受,因此在连续时域位置中重复PD2DSS导致较少复杂性的符号级搜索。相反,如果序列搜索窗口(在两个连续的PD2DSS之间)接近传统LTE同步信号之一,则对基于传统LTE码片的接收器结构加以重复使用是更有效的,且具有较少的实现复杂性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发送每个周期中的多个PD2DSS同步序列(重复序列或TDM多用户序列)以累积来自匹配滤波器的相关值,以提高同步信号检测性能。
通过回顾,当前3GPP协议定义了D2DSS(D2DSSue_net和D2DSSue_oon)的两个集合,其用于区分覆盖范围内和覆盖范围外同步源。然而,当前的3GPP协议实际上并不定义什么是同步源。如本文所解释的,可以存在四种类型的同步源定义。
基于本文所定义的D2DSS集合,本文中所公开的技术基于(例如)同步源和跳数来进一步定义D2DSS子集。如果D2DSS中包括PD2DSS和SD2DSS这二者,则每个单独的D2DSS序列实际上意味着PD2DSS和SD2DSS的组合。因此,属于两个不同子集的两个D2DSS序列可以具有相同的PD2DSS或SD2DSS,但可以不具有完全相同的PD2DSS和SD2DSS。
如果同步源采用定义(1)或(2),则仅存在5至6种类型的D2DSS,从而可以使用备选1.2、备选1.3、或备选2。如果同步源定义采用定义(1),则可以存在上百个同步源ID,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备选0和备选01.1(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在属于每个D2DSS子集的定义的D2DSS和现有的传统LTE PSS/SSS序列之间建立关系)。
在各选1.1中,第一件事是将传统LTE PSS序列映射到每个D2DSS组的PD2DSS序列,指示该组中D2DSS的层级;然后将168*3=504个传统LTE SSS序列映射到每个D2DSS组的SD2DSS序列,经由不同的ID来指示同步源。如何映射SD2DSS是灵活的。
在备选0中,取决于X和S,明确指定了映射方法,但是层级不再由PD2DSS ZC序列表示。例如,在备选0-2中,D2DSSue_oon_S=0_X=1(其中X是跳数)由PD2DSS(使用其中ZCu=29的PSS)和SD2DSS(使用其中并且从0到41的SSS)组成;作为比较,D2DSSue_oon_S=0_X=2由PD2DSS(使用其中ZCu=29的PSS)和SD2DSS(使用其中并且从42至83的SSS)组成。因此,层级实际上不同于SD2DSS,而不是备选1.1中的PD2DSS。
简单地说,同步的基本目的是无线终端可以具有正确的公共定时以彼此通信。如本文所描述的,本文公开的技术的同步信号本身可以携带其他信息。诸如无线终端26的D2DSS检测器42的接收器周期性地检查寻找同步信号(序列)的搜索窗口。这种搜索窗口的示例可以如图5中所示。例如,在一个窗口期间(在一个40ms同步周期中),UE可以检测一个1跳跃、一个2跳跃和一个3跳跃D2DSS及其相应的同步源(UE可以知道这些,因为它们不占用相同的时间位置(TDM)。此外,检测在物理层中,其在某些方面类似于匹配的滤波器。UE使用不同的ZC序列来检测ZC序列。由于良好的自相关和互相关性质,当UE使用具有特定根索引的某个特定ZC序列检测到高能量峰值时,UE知道在该序列中携带什么信息。然后,UE比较测量到的同步信号强度、层级和同步源,并且决定它将使用哪个D2DSS。有若干种备选选择方法。例如,如果UE应当遵循其应该总是与eNB定时同步的规则,则无论当前层级是什么(在最大允许的层级内),其将选择具有eNB定时的D2DSS作为其定时。然后,根据该D2DSS,例如,在UE的存储器中,PD2DSS总是在帧的第三子帧的第二符号中,UE可以导出该帧的边界,然后UE可以与发送方通信。
从上述内容可以理解,本文公开的技术包括如图13A的代表性基本动作或步骤所示的无线终端中的方法。动作13A-1包括无线终端接收第一侧向链路同步信号(在本文中也称为第一D2D同步信号)。动作13A-2包括无线终端从物理侧向链路信道获得指定第一侧向链路同步信号的源是否在覆盖范围内的信息。如先前所解释的,通过使用至少第一标识来生成第一侧向链路同步信号。
从上述内容还可以理解,本文公开的技术包括如图13B的代表性基本动作或步骤所示的无线终端中的方法。动作13B-1包括无线终端生成侧向链路同步信号(在本文中也称为D2D同步信号)。动作13B-2包括无线终端发送物理侧向链路信道,其携带指定无线终端(UE)是否处于覆盖范围内的信息。再次,通过使用至少第一标识来生成侧向链路同步信号。
在诸如例如3GPP技术标准的更近期的行业文档中已经更新或改变了如本文所述的概念所采用的一些术语。如上所述,“设备到设备(D2D)”现在也称为“侧向链路直接”。还改变了一些其他术语,部分列表出现在下文的表3中。
表3:术语
先前的术语 | 新的术语 |
调度分配(SA) | PSCCH物理侧向链路控制信道 |
PD2DSCH(物理D2D同步信道) | PSBCH(物理侧向链路广播信道) |
D2DSS(D2D同步信号) | SLSS(侧向链路同步信号) |
D2D通信或数据信道 | PSSCH(物理侧向链路共享信道) |
D2D发现信道 | 物理侧向链路发现信道(PSDCH) |
本文公开的技术提供了许多益处。例如,本文公开的技术提出在D2DSS中携带同步源信息和当前层级信息。本文公开的技术定义了可以由D2DSS使用的新类型的序列组,以便在组的定义中包括同步源信息和当前层级信息。本文公开的技术将新序列组映射到现有LTE序列以获得D2DSS。根据本文公开的技术的实施例,在每个D2D同步周期中对具有不同层级的D2DSS进行TDM化以获得更好的频谱效率。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所描述的功能可以使用光学组件、电子组件、硬件电路(例如,互连以执行专用功能的模拟和/或分立逻辑门、ASIC、PLA等)和/或结合一个或多个数字微处理器或通用计算机使用软件程序和数据在一个或多个节点中实现。此外,本技术的某些方面可以另外被认为是完全体现在包含可由处理器执行以实施本文中所描述的技术的计算机指令的适当的集合的任何形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诸如例如,固态存储器,磁盘,光盘等)内。
术语“电信号”在本文中用于涵盖以电、电子、电磁、光学或磁形式将信息从一个位置或区域传送到另一个位置或区域的任何信号。电信号可以通过包括经由波导的电、光学或磁导体从一个位置或区域传导到另一个位置或区域,但是电信号的宽广的范围还包括光和其他电磁形式的信号(例如,红外,无线电等)以及由于电、电子、电磁或磁效应而通过非导电区域(例如无线地)传送的其它信号。通常,宽范围的电信号包括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两者以及有线介质和无线介质两者。模拟电信号包括以连续可变物理量(例如电压)的形式的信息;相比之下,数字电信号包括以物理特性(其也可以是例如电压)的离散值形式的信息。
除非上下文另外指示,否则术语“电路(circuitry)”和“电路(circuit)”是指其中一个或多个电子组件具有足够的电连接以一起操作或以相关方式操作的结构。在一些情况下,电路项可以包括多于一个电路。“处理器”是可以称为处理电路或处理电路的电路的集合,并且有时可以包括硬件和软件组件。在本上下文中,软件是指控制处理器的操作或者在操作时由处理器访问的存储或发送的数据,并且硬件是指存储、发送和操作数据的组件。然而,软件和硬件之间的区别并不总是明确的,因为一些组件具有两者的特性。给定的处理器实现的软件组件通常可以由等效的硬件组件代替,而不显著改变电路的操作,并且给定的硬件组件可以类似地被由软件控制的等效处理器操作代替。
某些方面的硬件实施可以包括或包含而不限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硬件、精简指令集处理器、硬件(例如数字或模拟)电路(包括但不限于专用集成电路(ASIC)和/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以及(在适当的情况下)能够执行这些功能的状态机。
此外,在上述每个实施例中使用的基站设备和终端设备(视频解码器和视频编码器)的每个功能块或各种特征可以由电路来实现或执行,该电路通常是一个集成电路或多个集成电路。设计为执行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功能的电路可以包括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或通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信号(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晶体管逻辑或分立硬件组件或其组合。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备选地,处理器可以是常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上述通用处理器或每个电路可以由数字电路配置或者可以由模拟电路配置。此外,当由于半导体技术的进步而出现制成取代当前集成电路的集成电路的技术时,还能够使用通过该技术的集成电路。
电路可以在结构上基于其配置的操作或其它特性来描述。例如,配置为执行控制操作的电路在本文有时被称为控制电路,并且配置为执行处理操作的电路在本文中有时被称为处理电路。
就计算机实施而言,计算机一般被理解为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或一个或多个控制器,并且术语计算机、处理器和控制器可以互换使用。当由计算机、处理器或控制器提供时,可以由单个专用计算机或处理器或控制器、由单个共享计算机或处理器或控制器、或者由多个单独的计算机或处理器或控制器(其中的一些可以被共享或分布)来提供功能。
使用空中接口通信的节点还有合适的无线电通信电路。此外,该技术还可以视为完全在包含将引起处理器实施本文描述的技术的计算机指令的适当集合的任何形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例如固态存储器,磁盘或光盘)中实现。
尽管上文的描述包括很多特征,但是这些特征不应解释为对本文公开的技术范围的限制,而仅仅是提供对本文公开的技术的一些当前优选实施例的说明。因此,本文公开的技术的范围应当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法律等同物来确定。因此,应当理解,本文公开的技术的范围完全涵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能变得明显的其它实施例,并且本文公开的技术的范围因此仅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制,其中以单数形式提及的元素不旨在表示“一个且仅一个”,除非明确地如此陈述,而是“一个或多个”。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元素的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所有结构、化学制品、和功能等同物明确通过引用并入本文,并旨在由本权利要求所涵盖。此外,设备或方法不必须解决本文公开的技术所要解决的每一个和每个问题,因为其由本权利要求所涵盖。此外,本公开中的元素、组件或方法步骤不旨在专用于公众,而不管元素、组件或方法步骤是否在权利要求中明确地陈述。除非使用短语“用于...的装置”来明确陈述元素,否则不应按照35U.S.C.112第六款的规定来解释本文权利要求中的元素。
Claims (8)
1.一种用户设备“UE”,包括:
接收器,被配置为接收第一侧向链路同步信号;以及
控制器,被配置为从物理侧向链路信道获取指定所述第一侧向链路同步信号的源是否在覆盖范围内的信息;其中
所述第一侧向链路同步信号是通过使用至少物理层侧向链路标识来生成的;
所述物理层侧向链路标识是由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来确定的;
所述第一标识是0或1;
所述第二标识是范围0至167中的整数;
所述第一标识的值“0”与覆盖范围内相对应;
所述第一标识的值“1”与覆盖范围外相对应;以及
所述UE至少使用指定所述第一侧向链路同步信号的源是否在覆盖范围内的所述信息来执行侧向链路直接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设备“UE”,其中
所述第一侧向链路同步信号的序列的根索引是通过使用至少所述第一标识来确定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设备“UE”,还包括:
生成器,被配置为生成第二侧向链路同步信号;以及
发送器,被配置为发送携带指定所述UE是否在覆盖范围内的信息的物理侧向链路信道;其中
所述第二侧向链路同步信号是通过使用至少所述物理层侧向链路标识来生成的。
4.一种用户设备“UE”,包括:
控制器,被配置为生成侧向链路同步信号;以及
发送器,被配置为发送携带指定所述UE是否在覆盖范围内的信息的物理侧向链路信道;其中
所述侧向链路同步信号是通过使用至少物理层侧向链路标识来生成的;
所述物理层侧向链路标识是由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来确定的;
所述第一标识是0或1;
所述第二标识是范围0至167中的整数;
所述第一标识的值“0”与覆盖范围内相对应;
所述第一标识的值“1”与覆盖范围外相对应;以及
所述UE至少使用指定所述UE是否在覆盖范围内的所述信息来执行侧向链路直接通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户设备“UE”,其中,所述侧向链路同步信号的序列的根索引是通过使用至少所述第一标识来确定的。
6.一种由用户设备“UE”执行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侧向链路同步信号;以及
从物理侧向链路信道获取指定所述第一侧向链路同步信号的源是否在覆盖范围内的信息;其中,
所述第一侧向链路同步信号是通过使用至少物理层侧向链路标识来生成的;
所述物理层侧向链路标识是由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来确定的;
所述第一标识是0或1;
所述第二标识是范围0至167中的整数;
所述第一标识的值“0”与覆盖范围内相对应;
所述第一标识的值“1”与覆盖范围外相对应;以及
所述UE至少使用指定所述第一侧向链路同步信号的源是否在覆盖范围内的所述信息来执行侧向链路直接通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生成第二侧向链路同步;以及
发送携带指定所述UE是否在覆盖范围内的信息的物理侧向链路信道;其中,
所述第二侧向链路同步信号是通过使用至少所述物理层侧向链路标识来生成的。
8.一种由用户设备“UE”执行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生成侧向链路同步信号;以及
发送携带指定所述UE是否在覆盖范围内的信息的物理侧向链路信道;其中
所述侧向链路同步信号是通过使用至少物理层侧向链路标识来生成的;
所述物理层侧向链路标识是由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来确定的;
所述第一标识是0或1;
所述第二标识是范围0至167中的整数;
所述第一标识的值“0”与覆盖范围内相对应;
所述第一标识的值“1”与覆盖范围外相对应;以及
所述UE至少使用指定所述UE是否在覆盖范围内的所述信息来执行侧向链路直接通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462034125P | 2014-08-06 | 2014-08-06 | |
US62/034,125 | 2014-08-06 | ||
PCT/US2015/043784 WO2016022666A1 (en) | 2014-08-06 | 2015-08-05 | Synchronization signals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575993A CN106575993A (zh) | 2017-04-19 |
CN106575993B true CN106575993B (zh) | 2020-04-28 |
Family
ID=55264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80042150.1A Active CN106575993B (zh) | 2014-08-06 | 2015-08-05 | 用户设备及其执行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860860B2 (zh) |
EP (1) | EP3178172B1 (zh) |
CN (1) | CN106575993B (zh) |
AU (1) | AU2015301066B2 (zh) |
IL (1) | IL250420B (zh) |
WO (1) | WO201602266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02712B (zh) * | 2014-01-24 | 2019-07-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设备到设备同步信号的发送方法及装置、用户设备 |
CN106233668B (zh) | 2014-03-18 | 2019-11-05 | 夏普株式会社 | 设备到设备通信装置和方法 |
JP6755181B2 (ja) | 2014-03-18 | 2020-09-1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ワイヤレス端末装置間通信のスケジューリング |
EP3138335B1 (en) | 2014-05-01 | 2023-12-20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 |
US10506604B2 (en) | 2014-05-08 | 2019-12-10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Device to-device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
EP3182622B1 (en) * | 2014-08-11 | 2020-02-19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ynchronization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6490797B2 (ja) * | 2014-08-13 | 2019-03-27 |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d2d通信のための同期信号送信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
WO2016036182A1 (ko) * | 2014-09-05 | 2016-03-1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디바이스들 간의 통신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장치 |
WO2016052909A1 (ko) * | 2014-09-29 | 2016-04-0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셀룰러 통신과 d2d 통신을 동시 수행할 수 있는 단말기 |
US10182410B2 (en) * | 2014-10-09 | 2019-01-15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2D synchronization signal and terminal therefor |
US10285142B2 (en) | 2014-11-05 | 2019-05-07 | Innovative Technology Lab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figuring synchronization signal for D2D communication |
US9843992B2 (en) * | 2015-02-02 | 2017-12-12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Cell search for D2D enabled UEs in out of network coverage |
US10057868B2 (en) * | 2015-03-09 | 2018-08-2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Narrowband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ell search |
CN107534946B (zh) * | 2015-04-30 | 2020-09-04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无线电节点中使用的方法及关联的无线电节点 |
US20160381652A1 (en) * | 2015-06-24 | 2016-12-29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on of synchronization signals in wireless networks |
US11153837B2 (en) * | 2015-07-02 | 2021-10-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nchroniz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US9591685B2 (en) * | 2015-07-21 | 2017-03-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Efficient application synchronization using out-of-band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
CN111867044B (zh) * | 2015-09-24 | 2021-11-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同步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
WO2017069531A1 (ko) | 2015-10-21 | 2017-04-2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긴 시퀀스를 이용한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US20170280406A1 (en) * | 2016-03-25 | 2017-09-28 |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 Synchroniz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2x communications |
WO2017172927A1 (en) * | 2016-03-30 | 2017-10-05 |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 Synchronization for vehicle (v2x) communications |
CN107295626B (zh) * | 2016-04-01 | 2022-02-08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v2x同步信号和psbch的发送方法和设备 |
CN107371233B (zh) * | 2016-05-12 | 2020-10-09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同步信号收发方法及无线通信装置 |
AU2017308812B2 (en) | 2016-08-08 | 2021-09-30 | FG Innovation Company Limited | Power efficient resource utilization for V2X communications |
WO2018030791A1 (ko) * | 2016-08-09 | 2018-02-1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d2d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US10039102B2 (en) * | 2016-08-24 | 2018-07-31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performing a transmission on a sidelink subframe and wireless device thereof |
CN109792702B (zh) * | 2016-09-30 | 2021-07-09 |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配置不可知无线电同步的方法和装置 |
CN109804679A (zh) * | 2016-10-13 | 2019-05-24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终端执行的侧链路同步信号发送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终端 |
CN108616840A (zh) * | 2017-01-20 | 2018-10-02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车对外界v2x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
CN109479251B (zh) * | 2017-01-20 | 2020-08-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同步方法及设备 |
US10038979B1 (en) * | 2017-01-31 | 2018-07-3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anging-assisted positioning of vehicles in vehicle-to-vehicle communications |
US11337172B2 (en) * | 2017-03-22 | 2022-05-17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sidelink synchronization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WO2018174691A1 (ko) | 2017-03-24 | 2018-09-2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이드링크 동기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단말 |
JP6900502B2 (ja) * | 2017-03-24 | 2021-07-07 |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サイドリンク同期信号送信方法及び前記方法を利用する端末 |
RU2768276C2 (ru) * | 2017-03-24 | 2022-03-23 | Шарп Кабусики Кайся | Обнаружение и передача сигнала синхронизации для радиосистемы |
WO2018184688A1 (en) * | 2017-04-07 | 2018-10-11 | Huawei Technologies Duesseldorf Gmbh |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CN112601287A (zh) * | 2017-05-04 | 2021-04-02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
EP3627915B1 (en) * | 2017-05-14 | 2022-11-02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side link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7105479B (zh) * | 2017-06-01 | 2019-12-27 | 重庆邮电大学 | 一种丢失覆盖场景中的d2d终端搜索服务小区搜索方法 |
US10212677B1 (en) * | 2017-08-09 | 2019-02-19 | Hong Kong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ynchronization target selec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
CN109392078B (zh) | 2017-08-11 | 2021-11-0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信号检测、发送方法及装置、远端用户设备 |
CN110149642B (zh) | 2018-02-12 | 2021-12-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中继节点同步信号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
CN110381000B (zh) * | 2018-04-12 | 2020-07-2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通信系统参数的确定、指示方法及设备 |
WO2019226026A1 (ko) * | 2018-05-25 | 2019-11-2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사이드 링크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CN110636455B (zh) * | 2018-06-25 | 2021-02-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设备和系统 |
WO2020027572A1 (ko) * | 2018-07-31 | 2020-02-0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사이드 링크 단말이 동기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KR102492403B1 (ko) | 2018-08-10 | 2023-01-27 | 주식회사 아이티엘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이드링크 동기화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CN116209073A (zh) | 2018-09-27 | 2023-06-0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配置边链路信道资源单元的方法和设备 |
CN111200867A (zh) * | 2018-11-20 | 2020-05-26 |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d2d的下行信道的发送方法及终端 |
EP3909319A1 (en) * | 2019-01-11 | 2021-11-17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Sidelink synchronization update |
US10833812B2 (en) * | 2019-02-15 | 2020-11-10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Configurable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eedback types for sidelink communication for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
WO2020204498A1 (ko) * | 2019-03-29 | 2020-10-0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사이드링크 동기 신호 id |
EP3716701A1 (en) * | 2019-03-29 | 2020-09-30 | Mitsubishi Electric R&D Centre Europe B.V. | Signaling method for d2d synchronization |
US11895651B2 (en) * | 2019-05-02 | 2024-02-06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for a sidelink |
US11632728B2 (en) * | 2019-07-18 | 2023-04-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irectional measurements for sidelink synchronization signal transmission |
US20220330188A1 (en) * | 2019-10-02 | 2022-10-13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ssb in nr v2x |
WO2022056909A1 (zh) * | 2020-09-21 | 2022-03-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WO2022081054A1 (en) * | 2020-10-16 | 2022-04-2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transceiver node for synchroniz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69585A (zh) * | 2013-04-24 | 2013-10-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快速建立d2d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CN106465312A (zh) * | 2014-03-14 | 2017-02-22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设备到设备通信网络中的同步的方法和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A2357932A1 (en) * | 2001-09-27 | 2003-03-27 | Alcatel Canada Inc. | Method of synchronizing parallel optical links between communications components |
CN1622677A (zh) | 2003-11-27 | 2005-06-01 |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通信网络中支持点到点通信切换的方法 |
JP4460616B2 (ja) | 2007-11-16 | 2010-05-12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セル選択方法及び移動局 |
EP2340681B1 (en) * | 2008-09-25 | 2014-11-12 | Nokia Corporation | Synchronization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
CN101772110B (zh) | 2009-01-06 | 2015-01-2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家庭基站小区间的重选方法 |
WO2011109027A1 (en) | 2010-03-05 | 2011-09-09 | Nokia Corporation | Handover of direct peer to peer communication |
US9084195B2 (en) | 2010-04-01 | 2015-07-14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Multiple timing advance and carrier aggregation |
EP2572536B1 (en) | 2010-05-21 | 2016-04-2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EP2641353B1 (en) | 2010-11-16 | 2015-01-0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Control channel configu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
US8401562B2 (en) | 2010-11-17 | 2013-03-19 | Nokia Corporation | Apparatus and method employing scheduler behavior aware predictive resource selec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8744458B2 (en) | 2010-11-19 | 2014-06-03 | Nokia Corporation | Signaling mixed resource allocations for D2D communications |
WO2012108621A1 (ko) | 2011-02-11 | 2012-08-1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단말 간 협력적 통신을 수행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EP2739099B1 (en) | 2011-07-29 | 2019-09-25 | NEC Corporation | Wireless station, wireless terminal, and time alignment timer control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20130051277A1 (en) | 2011-08-30 | 2013-02-28 |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for device-to-device discovery |
CN103037450B (zh) | 2011-09-29 | 2017-01-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模式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
EP2767119B1 (en) | 2011-10-14 | 2017-08-09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A user equipment and a radio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therein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
GB2496153B (en) | 2011-11-02 | 2014-07-02 | Broadcom Corp |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
US20140314057A1 (en) | 2011-12-08 | 2014-10-23 | Vinh Van Phan | Network Synchronisation of Devices in a D2D Cluster |
KR20130065002A (ko) | 2011-12-09 | 2013-06-19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단말간 직접 통신 제어 방법 |
GB2497589A (en) | 2011-12-16 | 2013-06-19 | Renesas Mobile Corp |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4054282B (zh) | 2012-01-18 | 2018-02-09 | Lg电子株式会社 | 装置对装置通信方法及其装置 |
GB2498575A (en) | 2012-01-20 | 2013-07-24 | Renesas Mobile Corp | Device-to-device discovery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multiple cells in a device-to-device discovery area |
WO2013110331A1 (en) | 2012-01-25 | 2013-08-01 | Fujitsu Limited | Uplink channel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KR101999094B1 (ko) | 2012-01-25 | 2019-07-11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 대 단말 통신 방법 |
US8953478B2 (en) | 2012-01-27 | 2015-02-10 | Intel Corporation | Evolved node B and method for coherent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with per CSI-RS feedback |
US9503914B2 (en) | 2012-01-31 | 2016-11-22 | Apple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ed scrambling sequences |
KR20130093953A (ko) | 2012-02-15 | 2013-08-2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단말간 통신을 지원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US9185690B2 (en) * | 2012-02-29 | 2015-11-10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Allocating and determining resources for a device-to-device link |
CN104247300B (zh) | 2012-04-19 | 2018-04-10 | Lg 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用于直接d2d通信的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 |
EP2866366B1 (en) | 2012-04-26 | 2021-11-17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using partial device control |
WO2013162345A1 (ko) | 2012-04-27 | 2013-10-3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장치-대-장치 통신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EP2842296A2 (en) | 2012-04-27 | 2015-03-04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es for supporting proximity discovery procedures |
EP2665298B1 (en) | 2012-05-15 | 2014-07-09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Beacon management for network assisted device-to-device (D2D) communication |
TWI620459B (zh) | 2012-05-31 | 2018-04-01 | 內數位專利控股公司 | 在蜂巢式通訊系統中賦能直鏈通訊排程及控制方法 |
US9345039B2 (en) | 2012-05-31 | 2016-05-17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Device-to-device (D2D) link adaptation |
EP2856836B1 (en) | 2012-05-31 | 2019-02-27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to-device, d2d, mobility in wireless systems |
US9125122B2 (en) | 2012-06-09 | 2015-09-01 | Apple Inc. | Paging for circuit switched fallback (CSFB) in long term evolution (LTE) connected mode |
KR20150035590A (ko) | 2012-06-28 | 2015-04-0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장치 대 장치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
US9445446B2 (en) | 2012-07-09 | 2016-09-13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
US9642172B2 (en) | 2012-07-27 | 2017-05-02 | Kyocera Corporation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user terminal, and processor |
WO2014017498A1 (ja) | 2012-07-27 | 2014-01-30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
EP2880927A1 (en) | 2012-08-06 | 2015-06-10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Timing advance timer start for uplink transmissions |
KR102461556B1 (ko) | 2012-08-23 | 2022-10-31 |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 디바이스간 탐색을 수행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US9826382B2 (en) | 2012-09-11 | 2017-11-21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Proximity service in communications |
WO2014052639A2 (en) | 2012-09-26 | 2014-04-03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andom access in heterogeneou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
EP2903393A4 (en) | 2012-09-26 | 2016-05-25 | Kyocera Corp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IC STATION AND USER DEVICE |
EP3474579B1 (en) | 2012-10-05 | 2020-12-09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ing coverage of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devices |
GB2506913B (en) | 2012-10-12 | 2015-06-17 | Broadcom Corp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se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
WO2014069223A1 (ja) | 2012-10-29 | 2014-05-08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ユーザ端末、基地局、プロセッサ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
WO2014069893A1 (ko) | 2012-10-30 | 2014-05-0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 지원 특성 기반 주파수 우선순위 핸들링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
US9622170B2 (en) | 2012-11-02 | 2017-04-11 | Blackberry Limited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
US20140148177A1 (en) | 2012-11-28 | 2014-05-29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Method for Network-Coordinated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
US9179409B2 (en) | 2012-12-03 | 2015-11-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ultiple access scheme for narrowband channels |
US9516659B2 (en) | 2012-12-06 | 2016-12-06 | Intel Corporation | Carrier type (NCT) information embedded in synchronization signal |
CN103874205B (zh) | 2012-12-12 | 2019-01-0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的传输、接收方法及装置 |
US9185697B2 (en) | 2012-12-27 | 2015-11-10 |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
US9042938B2 (en) | 2012-12-27 | 2015-05-26 |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
CN104919871B (zh) | 2013-01-25 | 2019-08-30 | 寰发股份有限公司 | eNB之间CA的UL时间对齐维持增强机制 |
WO2014134831A1 (en) | 2013-03-08 | 2014-09-12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over of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
RU2748647C2 (ru) | 2013-04-10 | 2021-05-28 | Телефонактиеболагет Л М Эрикссон (Пабл) | Оборудование пользователя и способ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и обеспечения связи типа "устройство-устройство" (d2d) в сети радиосвязи |
HUE044270T2 (hu) | 2013-05-08 | 2019-10-28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A hálózati kommunikációs kapcsolatok és a D2D kommunikációs kapcsolatok ütemezési politikájának jobb kiválasztása |
ES2651153T3 (es) | 2013-05-16 | 2018-01-2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Un dispositivo inalámbrico, nodos de red y métodos en el mismo para manejar una comunicación de dispositivo a dispositivo (D2D) durante el traspaso en una red de telecomunicaciones inalámbrica |
WO2014209035A1 (ko) | 2013-06-26 | 2014-12-3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정보 획득 방법 및 장치 |
US9814037B2 (en) | 2013-06-28 | 2017-11-07 | Intel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efficient channel estimation and beamforming in FDD system by exploiting uplink-downlink correspondence |
KR102130296B1 (ko) | 2013-07-31 | 2020-07-0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단말 대 단말 통신을 지원하는 단말 및 그 동작 방법 |
KR102249733B1 (ko) | 2013-08-08 | 2021-05-10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 간 디스커버리 방법 |
US9326122B2 (en) | 2013-08-08 | 2016-04-26 | Intel IP Corporation |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packet based device-to-device (D2D) discovery in an LTE network |
US10149221B2 (en) | 2013-08-08 | 2018-12-0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operation related to radio link failure in a heterogeneous network |
US20160219574A1 (en) | 2013-08-08 | 2016-07-28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
GB2518168A (en) | 2013-09-11 | 2015-03-18 | Nec Corp |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15046973A1 (ko) | 2013-09-26 | 2015-04-0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에 의해 수행되는 d2d 통신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
EP3057368B1 (en) | 2013-10-11 | 2019-07-17 | Kyocera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user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
JP6245270B2 (ja) | 2013-10-28 | 2017-12-13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局および無線端末 |
EP3065463A4 (en) | 2013-10-31 | 2017-05-2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reselecting cell performed by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using the method |
WO2015063186A1 (en) * | 2013-10-31 | 2015-05-07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device for d2d communication within a cellular radio network |
JP6085039B2 (ja) | 2013-11-26 | 2017-02-22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ユーザ端末、基地局、及び装置 |
US10652725B2 (en) | 2014-01-24 | 2020-05-12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Obtaining and using D2D related information to perform mobility operation(s) |
CN104812025B (zh) | 2014-01-28 | 2019-12-3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设备间发现及通信方法和系统 |
US9848454B2 (en) | 2014-01-28 | 2017-12-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witching mode of operation in D2D communications |
KR101918830B1 (ko) | 2014-01-29 | 2018-11-14 |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 디바이스 대 디바이스 검색 또는 통신을 위한 리소스 선택 |
EP3100586B1 (en) | 2014-01-30 | 2018-11-2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Redundant scheduling information for direct communication |
US9661585B2 (en) | 2014-02-10 | 2017-05-23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Inter-network assisted power control for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f D2D communications |
US20150245307A1 (en) | 2014-02-21 | 2015-08-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l out-of-synchronization for a secondary cell carrying pucch |
US9609502B2 (en) | 2014-02-24 | 2017-03-28 | Intel IP Corporation | Adaptive silencing mechanism for device-to-device (D2D) discovery |
US9655163B2 (en) | 2014-03-11 | 2017-05-16 | Innovative Sonic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a device-to-device (D2D) servi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6464553A (zh) | 2014-03-18 | 2017-02-22 | 夏普株式会社 | 设备到设备通信装置和方法 |
CN106233668B (zh) | 2014-03-18 | 2019-11-05 | 夏普株式会社 | 设备到设备通信装置和方法 |
JP6755181B2 (ja) | 2014-03-18 | 2020-09-1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ワイヤレス端末装置間通信のスケジューリング |
US9883513B2 (en) | 2014-03-19 | 2018-01-3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cheduling of device-to-device scheduling assignment for mode1 |
EP3138335B1 (en) | 2014-05-01 | 2023-12-20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 |
US10506604B2 (en) | 2014-05-08 | 2019-12-10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Device to-device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
US9781585B2 (en) | 2014-09-25 | 2017-10-03 |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 Latency reduction for mode switching in sidelink communications |
US9655022B2 (en) | 2014-10-30 | 2017-05-16 | Acer Incorporated | Method of cell reselection |
US20160212721A1 (en) | 2015-01-16 | 2016-07-21 |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a synchronization signal source for sidelink communcations |
US9655039B2 (en) | 2015-06-26 | 2017-05-1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ynamic cell reselection to improve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
-
2015
- 2015-08-05 AU AU2015301066A patent/AU2015301066B2/en active Active
- 2015-08-05 EP EP15829148.4A patent/EP3178172B1/en active Active
- 2015-08-05 WO PCT/US2015/043784 patent/WO2016022666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08-05 US US14/818,855 patent/US9860860B2/en active Active
- 2015-08-05 CN CN201580042150.1A patent/CN106575993B/zh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2-02 IL IL250420A patent/IL250420B/en active IP Right Grant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69585A (zh) * | 2013-04-24 | 2013-10-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快速建立d2d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CN106465312A (zh) * | 2014-03-14 | 2017-02-22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设备到设备通信网络中的同步的方法和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Discussion on D2DSS Physical Structure;Intel Corporation;《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76bis R1-141166》;20140404;第1-6页 * |
Ericsson.Synchronization Signals and Channel Design for D2D Discovery and Communication.《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76bis R1-141380》.2014, * |
Synchronization Signals and Channel Design for D2D Discovery and Communication;Ericsson;《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76bis R1-141380》;20140404;第1-9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60044618A1 (en) | 2016-02-11 |
IL250420B (en) | 2019-03-31 |
WO2016022666A1 (en) | 2016-02-11 |
EP3178172A1 (en) | 2017-06-14 |
AU2015301066B2 (en) | 2019-02-07 |
IL250420A0 (en) | 2017-03-30 |
US9860860B2 (en) | 2018-01-02 |
AU2015301066A1 (en) | 2017-02-23 |
EP3178172A4 (en) | 2018-04-04 |
CN106575993A (zh) | 2017-04-19 |
EP3178172B1 (en) | 2022-11-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575993B (zh) | 用户设备及其执行的方法 | |
TWI788996B (zh) | 在共享通訊媒體上傳呼使用者設備 | |
CN109804683B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终端向另一终端发送数据的方法 | |
JP6511048B2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装置対装置端末の信号送受信方法及び装置 | |
KR102252510B1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D2D(Device-to-Device) 통신을 위한 동기 참조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
EP3579633A1 (en) | Method for performing sidelink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 |
CN106716909B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邻近小区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 |
US10314036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by device-to-device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JP6450831B2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信号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 |
CN105282846B (zh) | 设备到设备通信方法及装置、设备到设备通信控制装置 | |
CN110583038A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v2x终端执行的v2x通信执行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终端 | |
WO2015069000A1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d2d(device-to-device) 통신을 위한 동기화 신호 검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
KR101905372B1 (ko) | D2d 동기화 신호들을 송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
WO2016119502A1 (zh) | 通信处理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 |
KR102680287B1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간 직접 통신을 위한 동기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5101429A (zh) | 设备到设备的资源配置方法、网络设备及用户设备 | |
KR101652929B1 (ko)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의 동기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
KR20110112273A (ko) | 펨토셀 식별을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 |
US10097407B2 (en) | Method, equipment, device and system for sending device detection signal | |
JP6490797B2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d2d通信のための同期信号送信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 |
EP3163948A1 (en) | Method, equipment, device and system for sending device detection signal | |
GB2624031A (en) | Communication system | |
KR20160113662A (ko) | D2d 동기화 신호들을 송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