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74477A - 遮蔽装置 - Google Patents

遮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74477A
CN106574477A CN201580045587.0A CN201580045587A CN106574477A CN 106574477 A CN106574477 A CN 106574477A CN 201580045587 A CN201580045587 A CN 201580045587A CN 106574477 A CN106574477 A CN 1065744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tallation frame
light leak
masking
screen
wind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4558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立川光威
山岸万人
中村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chikawa Blind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chikawa Blind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chikawa Blind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chikawa Blind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5/073698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6031761A1/ja
Publication of CN1065744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744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Operating, Guiding And Securing Of Roll- Type Closing Members (AREA)
  • Glass Compositions (AREA)
  •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And Combined Machin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构成为可以使具有多用性的漏光防止部件容易装卸的遮蔽装置。本发明的卷轴遮帘(1)具备:供屏(4)的一端安装并可以卷取地吊下支承屏(4)的卷取筒管(9);支承卷取筒管(9)的安装框架(2);以及将从安装框架(2)与卷取筒管(9)之间射入的外来光遮蔽的漏光防止部件(6、31)。在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卷轴遮帘(1)中,漏光防止部件(6)固定于安装框架(2)的前表面或后表面。在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卷轴遮帘(1)中,漏光防止部件(31)具有基端部(31b)、与可以弹性变形地从基端部(31b)延伸的翅片(31a),基端部(31b)固定于卷取筒管(9)的周面上,或固定于以规定量卷取到卷取筒管(9)的屏(4)上。

Description

遮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以使遮蔽件开闭的遮蔽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可以使遮蔽件开闭的遮蔽装置,有卷轴遮帘(Roll Screen,或称为“卷轴屏”)、横型百叶窗、卷帘、百褶屏等。
例如,卷轴遮帘构成为:利用框体支承卷取轴,将屏的上边缘部安装于卷取轴使之垂下,在屏的下边缘部安装锤部件,从而利用卷取轴进行屏的卷取或退卷,由此来调节向室内的采光量。
因此,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法:为了防止卷取屏的卷取轴与支承该卷取轴的框体的下表面之间的间隙,而在框体的下表面设置将基端边缘支承为可以转动并在卷取轴的周面上垂下的间隙防止部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然而,在以多个板条作为遮蔽件的横型百叶窗中,公知有在顶盒设置槽并将利用了该板条的装饰板设置为可以装卸的技术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在将窗帘材料作为遮蔽件的卷帘中,公知有在顶盒设置槽并通过面搭扣(Surface fastener)等可以装卸地安装在该窗帘材料的一端的技术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平4-4831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公平3199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3098924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方法中,利用该间隙防止部件来堵塞卷取轴与框体(或安装框架)的下表面之间的间隙,所以在可以提高使屏下降成为遮蔽状态时的遮光性方面是有效的。
然而,需要将该间隙防止部件的基端边缘安装于框体的下表面,所以无法容易地安装该间隙防止部件,在组装性的观点上存在改善的余地。
然而,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技术方法中,在构成为将用于保持刚性体的不压曲的板条的槽设置于顶盒,将利用了该板条的装饰板设置为可以装卸的例子中,仅仅是为了改善其外观设计性,没有起到作为该间隙防止部件的功能。另外,若板条的形状变化则该顶盒也必须变更,不具有针对多种横型百叶窗的适应性。进而,遮蔽件也难以应用于布料等柔软的材料,也不具有针对多种遮蔽装置的适应性。
此外,在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技术方法中,利用面搭扣等可以装卸地安装在该窗帘材料的一端从而不需要具有作为该间隙防止部件的功能,反而言之无法使这种技术方法发挥其作为间隙防止部件的功能,其目的是仅仅在于能够适用于卷帘。并且,即使构成为在顶盒设置槽并通过面搭扣等可以装卸地安装在该窗帘材料的一端,长而柔软的材料的窗帘材料的安装也不容易,也难以应用于多种遮蔽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鉴于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遮蔽装置,其构成是使具有多用性的漏光防止部件可以容易地装卸。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遮蔽装置,是可以使屏升降来调节室内的采光量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卷取单元(在后述的实施方式的例子中,为卷取筒管),其安装在屏的一端可以卷取并吊下支承屏;安装框架,其对上述卷取单元进行支承;以及漏光防止部件,其遮蔽从上述安装框架与上述卷取单元之间射入的外来光;上述安装框架在该安装框架的前表面或后表面设置有用于固定上述漏光防止部件的被固定部。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遮蔽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漏光防止部件通过固定部件从正面固定于上述被固定部。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遮蔽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部件构成为通过弹性变形卡合于上述被固定部从而固定上述漏光防止部件。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遮蔽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漏光防止部件由软质布料构成,且将上述固定部件覆盖隐藏并使之垂下。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遮蔽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漏光防止部件以可以遮蔽从上述安装框架与上述卷取单元之间、以及从上述安装框架的安装面与上述安装框架之间射入的外来光的方式进行固定。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遮蔽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具备用于将上述安装框架固定于安装面的托架,上述托架构成为在安装有该安装框架的状态下可以从正面或背面安装上述漏光防止部件。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遮蔽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漏光防止部件由硬质布料构成,以可以遮蔽从上述安装框架与上述卷取单元之间、以及从上述安装框架的安装面与上述安装框架之间射入的外来光的方式,使上述漏光防止部件的上下两端为自由端被固定。
进而,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遮蔽装置,是可以使屏升降来调节朝向室内的采光量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卷取单元,其供屏屏的一端安装并可以卷取地吊下支承屏;安装框架,其对上述卷取单元进行支承;以及漏光防止部件,其遮蔽从上述安装框架与上述卷取单元之间射入的外来光;构成为:上述漏光防止部件具有基端部、与可以弹性变形地从上述基端部延伸的翅片(fin),上述基端部固定于上述卷取单元的周面上,或固定于被上述卷取单元卷取规定量的屏上,通过利用上述卷取单元卷取屏,而上述翅片沿着卷取筒管的外周挠曲。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遮蔽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基端部构成为将该屏的端部固定于上述卷取单元的布料按压件。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遮蔽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基端部在上述卷取单元卷取屏的卷取的初始位置处,以上述翅片可以遮蔽上述安装框架与上述卷取单元之间的漏光的方式,固定于上述卷取单元的周面上,或固定于被上述卷取单元卷取规定量的屏上。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遮蔽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翅片以可以遮蔽从上述安装框架与上述卷取单元之间、以及从上述安装框架的安装面与上述安装框架之间射入的外来光的方式,从上述基端部延伸。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遮蔽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翅片安装有遮蔽布料,上述遮蔽布料以可以遮蔽上述安装框架与上述卷取单元之间的硬质布料而构成。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遮蔽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遮蔽布料构成为可以遮蔽从上述安装框架与上述卷取单元之间、以及从上述安装框架的安装面与上述安装框架之间射入的外来光。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遮蔽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收容上述卷取单元的罩,上述翅片以可以遮蔽从上述罩与上述卷取单元之间绕入的漏光的方式,从上述基端部延伸。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遮蔽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安装框架具有安装单元,其安装从上述卷取单元垂下后折返的该屏的另一端并吊下支承该屏,利用该安装单元以及上述卷取单元吊下支承该屏来作为双重屏。
进而,作为本发明的第3方式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方式的遮蔽装置的基础上,上述漏光防止部件由如下部件构成:相对于上述安装框架直接或间接吊下的基板、与相对于上述基板所安装的辅助片。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3方式的遮蔽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辅助片是由与上述屏相同的装饰面材料而构成的。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3方式的遮蔽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基板被轴支承为可以相对于上述安装框架做相对转动。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3方式的遮蔽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基板具有用来决定安装上述辅助片的安装位置的部位。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3方式的遮蔽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构成为,在上述安装框架的前表面或后表面的壁部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设置有支承槽,可以将设置于上述基板的一端部的轴部插入支承于上述支承槽,在正面或背面观察时上述基板覆盖上述安装框架的上述支承槽的下方。
进行,本发明的第4方式的遮蔽装置,是可以使遮蔽件开闭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可以开闭地支承遮蔽件的开闭支承单元;支承上述开闭支承单元的安装框架;以及用来遮蔽从上述安装框架与上述开闭支承单元之间射入的外来光的漏光防止部件,上述安装框架,在该安装框架的前表面或后表面设置有用于固定上述漏光防止部件的被固定部,上述漏光防止部件具备基板,该基板在从正面观察时将上述安装框架与上述开闭单元之间闭塞,并且具有用于可以装卸地夹持规定的装饰面材料的可以弹性变形的突起部。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4方式的遮蔽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漏光防止部件构成为在与对上述遮蔽件的开闭进行操作的操作软线抵接时相对于上述安装框架相对转动。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4方式的遮蔽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基板具有:被轴支承为相对于上述安装框架可以相对转动的轴部、与安装上述装饰面材料的部位,并具有该部位与轴部之间的距离可以适应于多种该开闭支承单元的规定长度。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有效地遮蔽来自在卷取单元与安装框架之间产生的间隙的外来光,提高其组装性并提高其遮蔽时的遮光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一实施方式的卷轴遮帘的简要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对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一实施方式的卷轴遮帘的实施例1的漏光防止部件的简要结构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3(a)、(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一实施方式的卷轴遮帘的实施例1的漏光防止部件的作用的侧视图。
图4(a)、(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一实施方式的卷轴遮帘的实施例1的漏光防止部件的变形例的侧视图。
图5是对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一实施方式的卷轴遮帘的实施例2的漏光防止部件的简要结构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6(a)、(b)分别是对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一实施方式的卷轴遮帘的实施例2的漏光防止部件、与其变形例进行说明的侧视图。
图7(a)、(b)、(c)、(d)分别是表示对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一实施方式的卷轴遮帘的实施例2的漏光防止部件进行固定的固定部件的其它例子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一实施方式的卷轴遮帘的简要结构的主视图。
图9是对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一实施方式的卷轴遮帘的实施例1的漏光防止部件的简要结构进行说明的侧视图。
图10(a)、(b)分别是对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一实施方式的卷轴遮帘的实施例2的漏光防止部件、与其变形例进行说明的侧视图。
图11(a)、(b)是对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卷轴遮帘的漏光防止部件、与其比较例进行说明的侧视图。
图12是局部表示本发明的第3方式的一实施方式的卷轴遮帘的简要结构的主视图。
图13(a)、(b)分别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方式的一实施方式的卷轴遮帘的漏光防止部件的动作的侧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方式的一实施方式的卷轴遮帘的漏光防止部件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15(a)、(b)分别是简要表示本发明的第3方式的一实施方式的卷轴遮帘的漏光防止部件的变形例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16(a)、(b)分别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方式的一实施方式的卷轴遮帘的漏光防止部件的结构以及动作的侧视图。
图17是用于对本发明的第4方式的一实施方式的卷轴遮帘的漏光防止部件的布料(辅助片)的安装方法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18(a)、(b)分别是对本发明的第4方式的一实施方式的卷轴遮帘的漏光防止部件的布料(辅助片)的安装方法进行说明的放大图。
(符号说明)
1…遮蔽装置(卷轴遮帘),2…安装框架,2a、2b…支承部件,3…操作软线,4…屏,5…重量杆,6…漏光防止部件,61…基板,62…辅助片,7…固定部件,31…漏光防止部件,31a…翅片,31b…基端部,32…遮蔽布料,51…后罩,52…前罩,61d、61h、61j…突起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主要以卷轴遮帘1为例,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遮蔽装置进行说明。应当指出,在本申请说明书中,针对图1所示的卷轴遮帘1的主视图,以屏4的吊下方向为基准将图示上方以及图示下方分别定义为上方(或上侧)以及下方向(或下侧),将图示左方向定义为卷轴遮帘1的左侧,并且将图示右方向定义为卷轴遮帘1的右侧来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说明的例子中,针对图1的卷轴遮帘1的主视图,将所看到的一侧作为前侧(或室内侧),将其相反侧作为后侧(或室外侧),在称为卷轴遮帘1的前后方向时,指的是相对于图1的主视图的图示面垂直的方向。
〔第1方式的卷轴遮帘〕
(整体结构)
首先,参照图1~图7,对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一实施方式的卷轴遮帘1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一实施方式的卷轴遮帘1的简要结构的主视图。图2是对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一实施方式的卷轴遮帘1的实施例1的漏光防止部件6的简要结构进行说明的立体图。图3(a)、(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一实施方式的卷轴遮帘1的实施例1的漏光防止部件6的作用的侧视图。图4(a)、(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一实施方式的卷轴遮帘1的实施例1的漏光防止部件6的变形例的侧视图。另外,图5是对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一实施方式的卷轴遮帘1的实施例2的漏光防止部件6的简要结构进行说明的立体图。图6(a)、(b)是分别对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一实施方式的卷轴遮帘1的实施例2的漏光防止部件6、与其变形例进行说明的侧视图。图7(a)、(b)、(c)、(d)是分别表示对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一实施方式的卷轴遮帘1的实施例2的漏光防止部件6进行固定的固定部件7的其他例子的立体图。
图1所示的卷轴遮帘1在安装框架2的两端固定有支承部件2a、2b,通过从上述支承部件2a、2b延伸的固定轴11,在支承部件2a、2b之间将圆筒状的卷取筒管9支承为可以旋转的。安装框架2通过托架5被固定于安装面上。
在卷取筒管9的右端部设置有操作带轮1O,挂于该操作带轮10的环状的操作软线3垂下。并且,构成为通过操作软线3的操作使卷取筒管9可以旋转操作,操作软线3卷挂的操作带轮10的表面具有高摩擦性的表面形状。此外,该操作软线3由球链构成,也可以将球链卷挂的操作带轮10的表面构成为具有适合于该球链的球部的形状的凹凸。
卷取筒管9安装屏4的一端并可以卷取地吊下支承安装屏4。屏4的另一端安装于作为锤部件发挥功能的重量杆8。因此,屏4基于重量杆8的重量而架设。
并且,若对操作软线3进行操作使卷取筒管9朝屏卷取方向旋转则重量杆8上升,若使卷取筒管9朝屏退卷方向旋转则重量杆8下降。
另外,在卷取筒管9内,在其左端侧收容有为了减轻屏4在卷上时的操作力的发条马达,在右端侧收容有防止屏4因自重而降下的止动装置等(未图示)。
因此,在本发明的卷轴遮帘1中,设置漏光防止部件6,来有效地遮蔽来自从卷取筒管9与安装框架2之间所产生的间隙的外来光,提高其组装性并提高遮蔽时的遮光性,以下,对各实施例的漏光防止部件6进行说明。
(实施例1的漏光防止部件)
首先,参照图2对实施例1的漏光防止部件6、以及将该漏光防止部件6固定于安装框架2的前表面的被固定部21的固定部件7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在安装框架2的前表面,形成有延其长边方向延伸的大致呈C字剖面形状的被固定部21。实施例1的漏光防止部件6由遮光性的软质布料构成。固定部件7具有:可以夹住漏光防止部件6而与被固定部21卡合的大致呈圆剖面形状的卡合部7a;以及从卡合部7a大致呈フ字状突出,并对漏光防止部件6的垂下位置进行引导的引导棒7b。此处,“软质布料”是指具有因自身的自重而从布料的固定点折曲垂下的程度的硬度的布料。
即,漏光防止部件6的一边缘部附近被固定部件7的卡合部7a夹住而卡合于被固定部21,漏光防止部件6的另一边缘部将固定部件7覆盖隐藏并垂下。
如图3(a)所示,这样构成的实施例1的漏光防止部件6从安装框架2的前表面的被固定部21仿照固定部件7的引导棒7b垂下,从而可以将从安装框架2与卷取筒管9之间射入的外来光遮蔽。另外,可以从卷轴遮帘1的正面(室内侧)安装固定漏光防止部件6,所以组装性优越。
另外,可以将托架5固定于安装面,将安装框架2安装于托架5之后,再将固定部件7安装于安装框架2,所以施工时可以在目视确认托架5的状态下安装安装框架2,具有不损害在将安装框架5固定于托架6时的作业性这样的优点。
另外,实施例1的漏光防止部件6由遮光性的软质布料构成,固定部件7具有引导棒7b,所以如图3(b)所示,利用卷取筒管9卷取屏4,即使在如卷取半径R那样卷粗的情况下,漏光防止部件6挠曲,追随该卷粗,所以也与卷取筒管9卷取屏4的卷取状态无关,可以以高遮蔽性来遮蔽从安装框架2与卷取筒管9之间射入的外来光。
在上述的实施例1的漏光防止部件6中,对漏光防止部件6的一边缘部附近被固定部件7的卡合部7a夹住而固定于被固定部21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作为其变形例,例如如图4(a)所示,将漏光防止部件6的一边缘部附近通过订书机、缝合等的卡定单元7c卡定于固定部件7的的引导棒7b(参照图4(b)),可以构成为将该固定部件7的卡合部7a直接卡合于被固定部21。在该情况下,具有实施例1的漏光防止部件6的作用·效果。
例如,通过预先由遮光性的软质布料构成,从而如图3(b)所示,即使在如卷取半径R那样卷粗的情况下,因漏光防止部件6挠曲,追随该卷粗,所以也与利用卷取筒管9卷取屏4的卷取状态无关,可以高遮蔽性地遮蔽从安装框架2与卷取筒管9之间射入的外来光。并且,也不会损害将安装框架5固定于托架6时的作业性。
应当指出,在上述的例子中,对在安装框架2的前表面安装实施例1的漏光防止部件6或其变形例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在安装框架2的后表面安装实施例1的漏光防止部件6的情况下也可以获得相同的作用效果,在该情况下,可以从卷轴遮帘1的背面(室外侧)安装固定漏光防止部件6,所以组装性优越。
(实施例2的漏光防止部件)
接下来,参照图5,对实施例2的漏光防止部件6、以及将该漏光防止部件6固定于安装框架2的前表面的被固定部21的固定部件7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在安装框架2的前表面形成有沿其长边方向延伸的大致呈C字剖面形状的被固定部21。实施例2的漏光防止部件6由遮光性的硬质布料构成。固定部件7具有:可以夹住漏光防止部件6而与被固定部21卡合的大致呈反C字剖面形状的卡合部7a;以及从卡合部7a呈大致横卧T字状突出并对漏光防止部件6的垂下位置进行引导的引导棒7b。此处,“硬质布料”是指具有保持为不会因自身的自重而从布料的固定点折曲垂下的状态的程度的硬度的布料。
另外,实施例2的漏光防止部件6可以遮蔽从安装框架2与卷取筒管9之间、以及从安装框架2的安装面与安装框架2之间射入的外来光,使漏光防止部件6的上下两端以自由端的方式被固定部件7固定。
即,漏光防止部件6的中央部附近被固定部件7的卡合部7a夹住而卡合于被固定部21,漏光防止部件6从固定部件7朝下方垂下遮蔽从安装框架2与卷取筒管9之间射入的外来光,并且遮蔽从固定部件7朝上方延伸将从安装框架2与其安装面之间射入的外来光。
这样构成的实施例2的漏光防止部件6的下边缘部,如图6(a)所示那样从安装框架2的前表面的被固定部21仿照固定部件7的引导棒7b垂下,所以可以遮蔽从安装框架2与卷取筒管9之间射入的外来光。另外,实施例2的漏光防止部件6的上边缘部从固定部件7朝上方延伸,所以可以遮蔽从安装框架2与其安装面之间射入的外来光。并且,可以从卷轴遮帘1的正面(室内侧)安装固定漏光防止部件6,所以组装性优越。
另外,在实施例2的漏光防止部件6中,也可以将托架5固定于安装面,将安装框架2安装于托架5之后,将固定部件7安装于安装框架2,所以施工时可以在目视确认托架5的状态下安装安装框架2,具有不损害将安装框架5固定于托架6时的作业性这样的优点。
另外,实施例2的漏光防止部件6由遮光性的硬质布料构成,但固定部件7具有引导棒7b,所以即使在利用卷取筒管9对屏4进行卷取而卷粗的情况下,漏光防止部件6也会挠曲,可以追随该卷粗。因此,与利用卷取筒管9卷取屏4的卷取状态无关,可以以高遮蔽性遮蔽从安装框架2与卷取筒管9之间射入的外来光。
或者,实施例2的漏光防止部件6也由软质布料构成,与利用固定部件7进行固定不同,可以利用面搭扣等安装单元将漏光防止部件6的上端固定于托架5的后表面、安装框架2的上部后表面。在该情况下,可以进一步提高与利用卷取筒管9的卷粗相对的漏光防止部件6的垂下的追随性。
应当指出,在上述的例子中,对在安装框架2的前表面安装实施例2的漏光防止部件6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如图6(b)所示,在安装框架2的后表面安装实施例2的漏光防止部件6的情况也可以获得相同的作用效果,在该情况下,可以从卷轴遮帘1的背面(室外侧)安装固定漏光防止部件6,所以组装性优越。
此外,用于固定实施例2的漏光防止部件6的固定部件7的形状除了如图5以及图6所示的例子以外还可以形成为图7所示那样的其它形状。例如,可以将固定部件7的卡合部7a如图7(a)所示那样形成为可以卡合于被固定部21的大致呈C字剖面形状的卡合部7a,或如图7(b)所示那样形成为卡合于被固定部21的大致呈ㄑ字剖面形状的卡合部7a。或者,在基于漏光防止部件6的布料种类而获得上述的作用效果但无需引导棒7b的情况下,可以如图7(c)所示那样仅由可以卡合于被固定部21的大致呈C字剖面形状的卡合部7a构成固定部件7,或如图7(d)所示那样仅由卡合于被固定部21的大致圆筒状的卡合部7a构成固定部件7。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式,可以有效遮蔽来自在卷取筒管9与安装框架2之间产生的间隙的外来光,优选,可以有效遮蔽来自在安装框架2与其安装面之间产生的间隙的外来光,所以可以提高其组装性且提高遮蔽时的遮光性。
〔第2方式的卷轴遮帘〕
(整体结构)
接下来,参照图8-图11,对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卷轴遮帘1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一实施方式的卷轴遮帘1的简要结构的主视图。图9是对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一实施方式的卷轴遮帘1的实施例1的漏光防止部件31的简要结构进行说明的侧视图。图10(a)、(b)分别是对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一实施方式的卷轴遮帘的实施例2的漏光防止部件31、与其变形例进行说明的侧视图。图11(a)、(b)是对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卷轴遮帘1的漏光防止部件31、与其比较例进行说明的侧视图。此外,对与第1方式的卷轴遮帘1相同的结构要素赋予相同的参照番号。
图8所示的第2方式的卷轴遮帘1,在代替将漏光防止部件6固定于如第1方式的卷轴遮帘1那样的安装框架2而将漏光防止部件31固定于卷取筒管9的方面不同,其它的结构以及动作可以相同,省略赋予相同的参照番号的相同结构要素的进一步详情。
(实施例1的漏光防止部件)
首先,参照图9,对实施例1的漏光防止部件31进行说明。如图9所示,实施例1的漏光防止部件31具有沿着卷取筒管9的长边方向延伸的基端部31b、与可以弹性变形地从基端部31b延伸出的翅片31a,基端部31b固定于卷取筒管9的周面上的安装部9a。翅片31a构成为通过利用卷取筒管9对屏4卷取,而沿着卷取筒管9的外周挠曲。
基端部31b构成为将屏4的端部固定于卷取筒管9的布料按压件,屏4的端部利用订书机等卡定于基端部31b。并且,基端部31b卡合固定于卷取筒管9的周面上的安装部9a。
另外,翅片31a具有其前端部可以弹性变形地抵接于安装框架2的下表面而所需的足够的长度,且以不妨碍利用卷取筒管9卷取屏4的程度的挠曲的长度(例如,不足卷取筒管9的外周的长度),从基端部31b延伸。
应当指出,本例所示的漏光防止部件31以通过翅片31a与基端部31b具有大致呈V字的剖面形状的例子进行说明,但只要是可以固定于卷取筒管9的周面上的基端部31b、与遮蔽从安装框架2与卷取单元之间射入的外来光,且以上述长度可以弹性变形地从基端部31b延伸出的翅片31a,也可以为其它剖面形状(例如,大致呈倒T字状等)。
这样构成的实施例1的漏光防止部件31,以在利用卷取筒管9卷取屏4的初始位置(即,重量杆8处于下限位置)处遮蔽翅片31a可以遮蔽安装框架2与卷取筒管9之间的漏光的方式,使翅片31a的前端部弹性变形地抵接于安装框架2的下表面。
并且,若利用卷取筒管9卷取屏4,则翅片31a因屏4的卷取压而弹性变形沿着卷取筒管9的外周挠曲,所以不妨碍利用该卷取筒管9卷取屏4。
另外,若利用卷取筒管9对屏4进行退卷,卷取筒管9成为初始位置(即,重量杆8处于下限位置),则翅片31a可以遮蔽安装框架2与卷取筒管9之间的漏光,以翅片31a的前端部抵接于安装框架2的下表面的方式恢复。
因此,实施例1的漏光防止部件31可以在利用卷取筒管9卷取屏4的初始位置(即,重量杆8处于下限位置)遮蔽安装框架2与卷取筒管9之间的漏光。
另外,可以在卷取筒管9的周面上固定漏光防止部件31的基端部31b,所以组装性优越。
(实施例2的漏光防止部件)
接下来,参照图10,对实施例2的漏光防止部件31进行说明。如图10(a)所示,实施例2的漏光防止部件31具有沿着卷取筒管9的长边方向延伸的基端部31b、与可以弹性变形地从基端部31b延伸的翅片31a,基端部31b在与安装屏4的一端的卷取筒管9的安装部不同的位置,通过焊接并且粘贴、或缝合等安装单元而安装固定于卷取筒管9的周面上(或者,利用卷取筒管9卷取规定量的屏4上)。翅片31a构成为通过利用卷取筒管9卷取屏4而沿着卷取筒管9的外周挠曲。
另外,翅片31a具有其前端部的端面弹性变形地抵接于安装框架2的前表面而所需的足够的长度,且以不妨碍利用卷取筒管9卷取屏4的程度的挠曲的长度(例如,不足卷取筒管9的外周的长度),从基端部31b延伸。
应当指出,本例所示的漏光防止部件31也对通过翅片31a与基端部31b具有大致呈V字的剖面形状的例子进行说明,但只要是可以固定于卷取筒管9的周面上的基端部31b、与遮蔽从安装框架2与卷取单元之间射入的外来光并且以上述长度可以弹性变形地从基端部31b延伸的翅片31a,也可以为其它剖面形状(例如,大致呈倒T字状等)。
这样构成的实施例2的漏光防止部件31,以在利用卷取筒管9卷取屏4的初始位置(即,重量杆8处于下限位置)处遮蔽翅片31a可以遮蔽安装框架2与卷取筒管9之间的漏光的方式,使翅片31a的前端部的端面弹性变形地抵接于安装框架2的前表面。
并且,若利用卷取筒管9卷取屏4,则翅片31a因屏4的卷取压而弹性变形沿着卷取筒管9的外周挠曲,所以不妨碍利用该卷取筒管9卷取屏4。
另外,若利用卷取筒管9对屏4进行退卷,卷取筒管9成为初始位置(即,重量杆8处于下限位置),则翅片31a可以遮蔽安装框架2与卷取筒管9之间的漏光,以翅片31a的前端部的端面抵接于安装框架2的下表面的方式恢复。
因此,实施例2的漏光防止部件31可以在利用卷取筒管9卷取屏4的初始位置(即,重量杆8处于下限位置)处遮蔽安装框架2与卷取筒管9之间的漏光。
另外,可以在卷取筒管9的周面上固定漏光防止部件31的基端部31b,所以组装性优越。
另外,如图10(b)所示那样,将翅片31a的长度构成为比其前端部的端面弹性变形地抵接于安装框架2的前表面而所需的长度短的长度,且以不妨碍利用卷取筒管9卷取屏4的程度的挠曲的长度,从基端部31b延伸,构成为通过利用订书机等将由遮蔽性的硬质布料构成的遮蔽布料32卡定于该翅片31a,而形成卡定于翅片31a的遮蔽布料32的前端部的端面抵接于安装框架2的前表面而所需的足够的长度。
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形成卡定到翅片31a的遮蔽布料32的前端部的端面抵接于托架5的前表面(或遮蔽布料32的前端部抵接于安装面)而所需的足够的长度,由此,不仅可以遮蔽从安装框架2与卷取筒管9之间射入的外来光,还可以遮蔽从安装框架2的安装面与安装框架2之间射入的外来光。
(具有罩的形态的卷轴遮帘)
另外,如图11(a)所示,作为卷轴遮帘1的一实施方式,存在还具备安装于壁面的后罩51、与该后罩51嵌合并收容安装框架2以及卷取筒管9的前罩52的情况。该情况下的漏光防止部件31构成为将翅片31a以与前罩52的上面侧内壁52a、前表面侧内壁52b以及底面侧内壁52c中任一个弹性变形地抵接的长度,且以不妨碍利用卷取筒管9卷取屏4的程度的挠曲的长度(例如,不足卷取筒管9的外周的长度),从基端部31b延伸。
在该情况下,基端部31b与前述的各实施例相同,在与安装屏4的一端的卷取筒管9的安装部不同的位置,通过焊接另外粘贴、或缝合等安装单元而安装固定于卷取筒管9的周面上(或者,利用卷取筒管9卷取规定量的屏4上)。
通过这样构成,可以构成为可以遮蔽从前罩52与卷取筒管9之间绕入的漏光。
即,如图11(b)所示的比较例那样,在具有前罩52的形态的卷轴遮帘1中,有时由屏4反射的外来光在前罩52内反射而向室内侧漏光。在这样的具有前罩52的形态的卷轴遮帘1中,通过将如图11(a)所示那样的漏光防止部件31设置于卷取筒管9,从而可以有效遮蔽来自在卷取筒管9与安装框架2之间产生的间隙的外来光,提高其组装性并提高遮蔽时的遮光性。
〔第3方式的卷轴遮帘〕
(整体结构)
图12是局部表示本发明的第3方式的一实施方式的卷轴遮帘1的简要结构的主视图,图13是表示该卷轴遮帘1的漏光防止部件6的动作的侧视图。另外,在图14示出图13所示的漏光防止部件6的详细结构。此外,对于与前述的第1方式的卷轴遮帘1相同的结构要素赋予相同的参照番号。
在图1所示的第1方式的卷轴遮帘1的例子中,使用固定部件7将漏光防止部件6固定于安装框架2,但在图12所示的第3方式的卷轴遮帘1中,漏光防止部件6,在由具有规定的强度的合成树脂制的基板61、与安装于该基板61的辅助片62构成的方面不同。
尤其是,在图12所示的第3方式的卷轴遮帘1中,在如下方面不同,将漏光防止部件6设置为可以转动地轴支承于安装框架2的支承槽20,且覆盖操作带轮10的至少一部分,由此提高其外观设计性。其它的结构以及动作相同,所以省略赋予相同的参照番号的相同的结构要素的进一步详情。
即,在图12所示的卷轴遮帘1中,如图13以及图14所示那样漏光防止部件6具有整体呈大致呈L字状的剖面形状,该轴部61a可以转动地轴承于设置在安装框架2的正面侧(室内侧)的支承槽20。并且,如图13所示,屏4从卷取筒管9的背面侧(室外侧)垂下。
另外,当以覆盖操作带轮10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设置漏光防止部件6时,从例如图13(a)所示的非操作状态起,如图13(b)所示那样具有角度地将操作软线3朝正面侧(室内侧)拉动,从而在利用卷取筒管9卷起屏4时,操作软线3与漏光防止部件6的曲面状隆起部61b抵接,漏光防止部件6转动,不妨碍其拉动操作。
另外,漏光防止部件6的曲面状隆起部61b具有呈其曲面状地隆起的形状,所以即使操作软线3抵接,也可以减轻其摩擦阻力,由此拉动操作所需的负载不会大幅增大。此外,操作软线3除了绳带以外,还包含将多个球固定于绳的球链、连结有几个珠的金属链。
另外,若通过拉动操作由卷取筒管9卷取的屏4达到规定的卷取半径,则操作软线3不与漏光防止部件6抵接,漏光防止部件6基于该屏4的卷取而转动,所以不妨碍漏光防止部件6的功能以及其操作性。
这样,在图12以及图13所示的卷轴遮帘1中,可以利用漏光防止部件6提高外观设计性,并且拉动操作所需的负载也不会大幅增大,可以发挥遮光功能。
并且,图13所示的漏光防止部件6,使其轴部61a从左右方向滑动插入安装框架2的支承槽20且其被支承为可以转动。因此,安装框架2的支承槽20以朝安装框架2的长边方向延伸的大致呈C字剖面形状形成,若插入轴部61a,则以不会发生漏光防止部件6的轴部61a因其转动动作而从安装框架2的支承槽20拔出的方式夹持。
另外,可以构成为,在支承部件2a、2b,设置有与安装框架2的支承槽20的大致呈C字剖面形状大致一致的大小的切口(未图示),利用支承部件2a、2b固定安装框架2之后,使漏光防止部件6的轴部61a从左右方向滑动插入支承槽20并可以对其进行支承。此时,优选在支承部件2a、2b设置侧罩(未图示),由此,可以在朝安装框架2插入漏光防止部件6的轴部61a之后,利用该侧罩遮挡支承部件2a、2b的该切口,并且具有阻止漏光防止部件6的轴部61a朝左右方向移动的功能。
(漏光防止部件)
此处,参照图14,对图13所示的漏光防止部件6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图14所示的漏光防止部件6具有整体大致呈L字状的剖面形状,由具有规定的强度的合成树脂制的基板61、与安装于该基板61并以提高其外观设计性的方式装饰的布料等辅助片62构成。基板61主要由轴部61a、曲面状隆起部61b、以及遮蔽部61c构成,并直接(或者可以如后述那样间接地)相对于安装框架吊下。此外,在漏光防止功能中,可以通过具有基板61与辅助片62中的任意一方或双方而构成漏光防止部件6。另外,辅助片62可以具有对该基板61进行加强或保护的功能。
尤其是,通过由相同的装饰面材料构成屏4与辅助片62,而可以提高其外观设计性。
轴部61a是被支承槽20轴支承的部位。曲面状隆起部61b是与被卷取筒管9卷取或退卷的屏4抵接或近接的部位。遮蔽部61c是防止从安装框架2与卷取筒管9之间的间隙产生的漏光的部位。此外,从曲面状隆起部61b呈曲面状延伸的部位61f是在将屏4从室内侧垂下的情况(或者,相对于从室内侧垂下的屏4而将曲面状隆起部61b设置于室外侧的情况)下,缓和设置于其屏4的下端的重量杆8上升冲突时的干涉的部位,在如本例那样将漏光防止部件6设置于正面侧时无需一定设置部位61f。
并且,漏光防止部件6为了屏4的全闭时的漏光防止效果而以提高曲面状隆起部61b与屏4的近接量的方式获取重量平衡。
漏光防止部件6的轴部61a被支承槽20轴支承,以整体呈大致呈C字剖面形状形成。支承槽20在从安装框架2的底部朝上方延伸的转动限制片20a的前端形成有折曲轴20f,可以支承漏光防止部件6的轴部61a。轴部61a的前端以大致呈T字剖面形状形成,通过相对于支承槽20以在空间上具有余裕的状态卡合,而漏光防止部件6难以从支承槽20偏移,并且提高漏光防止部件6的转动自由度。此外,轴部61a与支承槽20的轴支承所涉及的形状无需限定于此,也可以由圆轴构成其任一方,将另一方形成为夹持该圆轴的形状。另外,除了将轴部61a相对于安装框架2直接吊下以外,也可以轴支承为可以相对于支承部件2a、2b、托架5转动,相对于安装框架2间接吊下。
曲面状隆起部61b是与利用卷取筒管9卷取或退卷的屏4抵接或近接的部位,若屏4卷取于卷取筒管9,则可以仿照屏4的卷粗而转动漏光防止部件6。并且,如图13(b)中前述的那样,曲面状隆起部61b也可以与操作软线3接触。
遮蔽部61c是轴部61a与曲面状隆起部61b之间的部位,以防止从安装框架2与卷取筒管9之间的间隙产生的漏光的长度形成。在该基板61的遮蔽部61c的室内侧面上,安装有以提高该基板61的外观设计性的方式装饰的布料等辅助片62。另外,优选,在遮蔽部61c的上端如图14所示那样在其室内侧面上设置有上侧突起部61d,由此使辅助片62相对于基板61的安装所涉及的定位容易。应当指出,这样的辅助片62可以通过粘贴·焊接而与基板61重合。由此,辅助片62确保沿着基板61的面的面形状,也可以对该基板61进行加强或保护。
相比如图14所示那样使辅助片62与具有规定的强度的合成树脂制的基板61紧贴进行安装而构成漏光防止部件6,由此参照图2以及图5等由上述的第1方式的漏光防止部件6那样的遮蔽布料吊下的结构,可以不影响辅助片62本身的弯曲·起伏等而确保面形状,也减轻随风摆动等。
另外,该上侧突起部61d可以具有限制漏光防止部件6向上方转动的功能,可以与安装框架2的转动限制片20b抵接限制漏光防止部件6的转动范围。另外,如图14所示,在遮蔽部61c的上端的室外侧面上设置有限制漏光防止部件6向下方转动的下侧突起部61e,并构成为可以与支承槽20的转动限制片20a抵接。可以不设置下侧突起部61e,但在缓和与屏4的接触压(或非抵接),在欲抑制屏4的升降时的摩擦所导致的屏4的损伤、其接触音时,是有效的。
这样构成的漏光防止部件6可以使其组装性容易,且有效遮蔽来自在卷取筒管9与安装框架2之间产生的间隙的漏光。并且,基于漏光防止部件6的转动功能,确保其转动动作的平滑性,并追随卷取筒管9的卷取半径的增减而转动,所以可以应对各种卷取半径使其紧凑化并减轻漏光。
并且,这样构成的漏光防止部件6也可以设置于室内侧与室外侧中的任一方,如图14所示构成为,在安装框架2的前表面或后表面的壁部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设置有支承槽20,可以将设置于基板61的一端部的轴部61a插入支承,在正面或背面观察时基板61覆盖安装框架2的支承槽20的下方,从而可以提高其外观设计性并防止漏光。
(漏光防止部件的变形例)
图15(a)、(b)分别是省略表示本发明的第3方式的一实施方式的卷轴遮帘1的漏光防止部件6的变形例的结构的侧视图。关于图15(a)所示的漏光防止部件6,由具有规定的强度的合成树脂制的基板61、与以提高其外观设计性的方式装饰的布料等辅助片62构成,但该基板61与图14所示的例子不同具有槽部61g,在辅助片62通过与该槽部61g卡合而进行安装方面不同。
即,在图15(a)所示的漏光防止部件6中,基板61主要由轴部61a、以及遮蔽部61c构成,遮蔽部61c由其室外侧面构成与利用卷取筒管9卷取或退卷的屏4抵接或近接的部位,并且以防止从安装框架2与卷取筒管9之间的间隙产生的漏光的长度形成。
并且,在遮蔽部61c的上端以及下端的室内侧面,利用分别以大致呈钩剖面形状突出的突起部61h、61j形成槽部61g。通过在该槽部61g卡合硬质布料等辅助片62而构成漏光防止部件6。可以获得这样构成的漏光防止部件6且获得与图14所示的漏光防止部件6相同的作用·效果。
应当指出,在图15(a)中,可以为代替设置突起部61h而通过粘贴等将辅助片62的上端粘贴于遮蔽部61c的上端的室内侧面,利用突起部61j仅卡合于辅助片62的下端进行安装的方式,也可以为代替设置突起部61j而通过粘贴等将辅助片62的下端粘贴于遮蔽部61c的下端的室内侧面,利用突起部61h仅卡合于辅助片62的上端进行安装的方式。
另外,如图15(b)所示,可以形成为如下方式:在遮蔽部61c的室内侧面上仅设置有辅助片62的粘贴所涉及的定位用的突起部61k,由具有漏光防止功能的包装片等胶带部件构成辅助片62,以从该遮蔽部61c的突起部61k包围遮蔽部61c的下端并延伸到室外侧面上的规定位置的方式,将辅助片62安装于基板61。可以获得与这样构成的漏光防止部件6且获得与图14所示的漏光防止部件6相同的作用·效果。
〔第4方式的卷轴遮帘〕
(整体结构)
本发明的第4方式的一实施方式的卷轴遮帘1的简要结构与前述的第3方式的简要结构(图12中局部所示的主视图)大致相同,但漏光防止部件6的形状不同。图16(a)、(b)分别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方式的一实施方式的卷轴遮帘1的漏光防止部件6的结构以及动作的侧视图。此外,对于与前述的第3方式的卷轴遮帘1相同的结构要素赋予相同的参照番号。
即,在图16所示的第4方式的卷轴遮帘1中,漏光防止部件6在如下方面与第3方式相同:由具有规定的强度的合成树脂制的基板61、与作为装饰面材料安装于该基板61的辅助片62构成的方面;以及将漏光防止部件6设置为相对于安装框架2的支承槽20轴支承为可以转动且覆盖操作带轮10的至少一部分,由此提高其外观设计性的方面,但详细如后述那样在基板61具有提高其功能性的形状的方面不同。可以使其它的结构以及动作相同,所以省略赋予相同的参照番号的相同的结构要素的进一步详情。
尤其是,在第4方式的卷轴遮帘1中,如图16所示那样漏光防止部件6具有整体呈大致呈倒L字状的剖面形状,成为在设置所需要的省空间化以及外观设计性方面优越且在针对任意直径的卷取筒管9的适应性方面优越的形状。并且,漏光防止部件6的轴部61a可以转动地轴支承于设置在安装框架2的正面侧(室内侧)的支承槽20,屏4从卷取筒管9的背面侧(室外侧)垂下。
因此,在第4方式的卷轴遮帘1中,也与第3方式相同,当以覆盖操作带轮10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设置漏光防止部件6时,从例如图16(a)所示的非操作状态起,如图16(b)所示那样具有角度地将操作软线3朝正面侧(室内侧)拉动,从而在利用卷取筒管9卷起屏4时,操作软线3与漏光防止部件6的曲面状隆起部61b抵接,漏光防止部件6转动,不妨碍其拉动操作。
另外,漏光防止部件6的曲面状隆起部61b具有呈其曲面状地隆起的形状,所以即使操作软线3抵接,也可以减轻其摩擦阻力,由此拉动操作所需的负载不会大幅增大。此外,操作软线3除了绳带以外,还包含将多个球固定于绳的球链、连结有几个珠的金属链。
另外,若通过拉动操作由卷取筒管9卷取的屏4达到规定的卷取半径,则屏4与漏光防止部件6的遮蔽部61c抵接,所以操作软线3不与漏光防止部件6抵接,漏光防止部件6基于该屏4的卷取而转动,所以不妨碍漏光防止部件6的功能以及其操作性。
这样,在图16所示的第4方式的卷轴遮帘1中,也与第3方式相同,利用漏光防止部件6提高外观设计性,并且拉动操作所需的负载也不会大幅增大,可以发挥遮光功能。
并且,图16所示的漏光防止部件6使其轴部61a从左右方向滑动插入安装框架2的支承槽20并被支承为可以转动。因此,安装框架2的支承槽20以朝安装框架2的长边方向延伸的大致呈C字剖面形状形成,若插入轴部61a,则以不会发生漏光防止部件6的轴部61a因其转动动作而从安装框架2的支承槽20拔出的方式夹持。
另外,可以构成为在支承部件2a、2b,设置有与安装框架2的支承槽20的大致呈C字剖面形状大致一致的大小的切口(未图示),利用支承部件2a、2b固定安装框架2之后,使漏光防止部件6的轴部61a从左右方向滑动插入支承槽20并可以对其支承。此时,优选在支承部件2a、2b设置侧罩(未图示),由此,可以在朝安装框架2插入漏光防止部件6的轴部61a之后,利用该侧罩遮挡支承部件2a、2b的该切口,具有阻止漏光防止部件6的轴部61a朝左右方向移动的功能。
(漏光防止部件)
此处,参照图17以及图18,对图16所以的漏光防止部件6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图17是用于对本发明的第4方式的一实施方式的卷轴遮帘的漏光防止部件的布料(辅助片)的安装方法进行说明的立体图。另外,图18(a)、(b)分别是对本发明的第4方式的一实施方式的卷轴遮帘的漏光防止部件的布料(辅助片)的安装方法进行说明的放大图。
在第4方式的卷轴遮帘1中,如图16所示那样漏光防止部件6具有整体呈大致倒L字状的剖面形状,进而,由具有规定的强度的合成树脂制的基板61、与安装于该基板61并以提高其外观设计性的方式装饰的布料等辅助片62构成。基板61主要由轴部61a、曲面状隆起部61b、以及遮蔽部61c构成,直接(或者可以如后述那样间接地)相对于安装框架吊下。此外,在漏光防止功能中,可以通过具有基板61与辅助片62中的任意一方或双方而构成漏光防止部件6。另外,辅助片62可以具有对该基板61进行加强或保护的功能。
尤其是,通过由相同的装饰面材料构成屏4与辅助片62,而可以提高其外观设计性。
轴部61a是被支承槽20轴支承的部位。曲面状隆起部61b是为了限制来自外部的漏光的入射角有效遮光而隆起的部位。遮蔽部61c是防止从安装框架2与卷取筒管9之间的间隙产生的漏光的部位。
并且,在漏光防止部件6的轴部61a的下方设置有下侧突起部61e,限制漏光防止部件6向室外侧转动而获取重量平衡。
漏光防止部件6的轴部61a被支承槽20轴支承,由整体呈大致C字剖面形状形成。轴部61a的前端由大致呈T字剖面形状形成,通过相对于支承槽20以在空间上具有余裕的状态卡合,而漏光防止部件6难以从支承槽20偏移,并且提高漏光防止部件6的转动自由度。此外,轴部61a与支承槽20的轴支承所涉及的形状无需限定于此,也可以由圆轴构成其任一方,将另一方形成为夹持该圆轴的形状。另外,除了将轴部61a相对于安装框架2直接吊下以外,也可以轴支承为可以相对于支承部件2a、2b、托架5转动,相对于安装框架2间接吊下。
曲面状隆起部61b是为了限制来自外部的漏光的入射角有效遮光而隆起的部位,如图16(b)中前述那样,曲面状隆起部61b也可以与操作软线3接触。
遮蔽部61c是轴部61a与曲面状隆起部61b之间的部位,以防止从安装框架2与卷取筒管9之间的间隙产生的漏光的长度形成。在该基板61的遮蔽部61c的室内侧面上,安装有以提高该基板61的外观设计性的方式装饰的布料等辅助片62。
关于该辅助片62的安装,在图16所示的漏光防止部件6中,在遮蔽部61c的上端以及下端的室内侧面,利用分别以大致钩剖面形状突出的突起部61h、61j形成槽部61g。如图17所示,将硬质布料等辅助片62从左右方向插入槽部61g使之卡合从而构成漏光防止部件6。尤其是,在图17所示的A向视图中,如图18(a)所示,突起部61h(突起部61j也相同)由比布料等辅助片62的布料厚窄的间隙形成,若将辅助片62相对于槽部61g从左右方向插入使之卡合,则可以夹入保持,即可以夹持固定。因此,辅助片62的更换也容易,可以将基板61应用于各种卷轴遮帘1,结果在利便性以及低廉化的观点上也优越。另外,形成为如下构造,突起部61h、61j作为辅助片62的安装所涉及的定位用的部位而发挥功能,所以其安装容易,并且除去有意地卸下的情况,即使漏光防止部件6进行转动动作辅助片62也难以落脱。
即,相比代替突起部61h、61j,通过面搭扣、粘贴等将辅助片62卡定或粘贴于遮蔽部61c的室内侧面的方式,辅助片62的更换也容易,对将基板61应用于各种卷轴遮帘1是有利的。
另外,相比如图16所示那样使辅助片62与具有规定的强度的合成树脂制的基板61紧贴进行安装而构成漏光防止部件6,由此参照图2以及图5等由上述的第1方式的漏光防止部件6那样的遮蔽布料吊下的结构,可以不影响辅助片62本身的弯曲·起伏等而确保面形状,也减轻随风摆动等。
另外,如图16所示,遮蔽部61c的上端的突起部61h与轴部61a之间形成为具有沿前后方向呈阶梯状延伸的规定长度,由此,在针对任意直径的卷取筒管9的适应性方面优越,且该阶梯状的上侧突起部61d可以具有限制漏光防止部件6向上方转动的功能,可以与安装框架2的转动限制片20b抵接而限制漏光防止部件6的转动范围。
另外,如图16所示,设置有下侧突起部61e,所以构成为可以与支承槽20的转动限制片20a抵接,从而在缓和与屏4的接触压(或非抵接),在欲抑制屏4的升降时的摩擦所导致的屏4的损伤、其接触音时,是有效的。另外,通过设置下侧突起部61e,不产生从非操作时(参照图16(a))的状态开始向室外侧的转动,所以可以抑制因风的影响而偏移,提高外观设计性。
这样构成的漏光防止部件6可以使其组装性容易,且有效遮蔽来自在卷取筒管9与安装框架2之间产生的间隙的漏光。并且,基于漏光防止部件6的转动功能,确保其转动动作的平滑性,并追随卷取筒管9的卷取半径的增减而转动,所以可以应对各种卷取半径使紧凑化并减轻漏光。
并且,这样构成的漏光防止部件6也可以设置于室内侧与室外侧中的任一方,如图16所示,在安装框架2的前表面或后表面的壁部的上下方向中间部设置有支承槽20,可以将设置于基板61的一端部的轴部61a插入支承,构成为在正面或背面观察下基板61覆盖安装框架2的支承槽20的下方,从而可以提高其外观设计性并防止漏光。
应当指出,在第4方式中,也如参照图15进行说明那样,可以形成为如下方式:以仅在基板61的上下一端侧夹住保持布料等辅助片62的方式夹持固定。因此,第4方式的漏光防止部件6除以使布料等辅助片62从左右方向滑动插入的方式构成以外,也可以构成为从上下方向滑动插入。
第4方式的漏光防止部件6除卷轴遮帘1以外,也构成容易应用于、横型百叶窗、卷帘等具有顶盒等框体的遮蔽装置的构造,在利便性以及低廉化的观点方面优越。例如,第4方式的漏光防止部件6可以用于将横型百叶窗的最上层板条与顶盒之间遮蔽的用途。
以上,列举特定的实施方式的例子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前述的实施方式的例子,在不脱离其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在各实施方式中,主要对由单个对屏4进行吊下支承的卷轴遮帘1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在对双重遮蔽件进行吊下支承的遮蔽装置中应用本发明的漏光防止部件。作为其一个例子,例如,针对上述的各方式的卷轴遮帘1,可以构成为,在构成为对双重屏进行吊下支承的结构中,在安装框架2,预先设置对从卷取筒管9垂下折返的该屏4的另一端进行安装并进行吊下支承的安装单元,利用该安装单元与卷取筒管9吊下支承该屏4来作为双重屏。
【工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可以有效地遮蔽来自在卷取单元与安装框架之间产生的间隙的外来光,可以提高其组装性且提高遮蔽时的遮光性,所以在任意形态的遮蔽装置的用途方面是有用的。

Claims (23)

1.一种遮蔽装置,可以使屏升降来调节室内的采光量,
所述遮蔽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卷取单元,其供屏的一端安装并可以卷取地吊下支承屏;
安装框架,其对所述卷取单元进行支承;以及
漏光防止部件,其遮蔽从所述安装框架与所述卷取单元之间射入的外来光;
所述安装框架在该安装框架的前表面或后表面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漏光防止部件的被固定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漏光防止部件通过固定部件从正面固定于所述被固定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件构成为通过弹性变形卡合于所述被固定部从而固定所述漏光防止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漏光防止部件由软质布料构成,且以覆盖隐藏所述固定部件的方式垂下。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漏光防止部件以如下方式固定:可遮蔽从所述安装框架与所述卷取单元之间、以及从所述安装框架的安装面与所述安装框架之间射入的外来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用于将所述安装框架固定于安装面的托架,所述托架构成为在安装有该安装框架的状态下可以从正面或背面安装所述漏光防止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漏光防止部件由硬质布料构成,以可以遮蔽从所述安装框架与所述卷取单元之间、以及从所述安装框架的安装面与所述安装框架之间射入的外来光的方式,使所述漏光防止部件的上下两端为自由端被固定。
8.一种遮蔽装置,可以使屏升降来调节室内的采光量,
所述遮蔽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卷取单元,其供屏的一端安装并可以卷取地吊下支承屏;
安装框架,其对所述卷取单元进行支承;以及
漏光防止部件,其遮蔽从所述安装框架与所述卷取单元之间射入的外来光;
所述漏光防止部件以如下方式构成:具有基端部、与可以弹性变形地从所述基端部延伸的翅片,所述基端部固定于所述卷取单元的周面上,或固定于以规定量卷取在所述卷取单元的屏上,通过利用所述卷取单元卷取屏,从而所述翅片沿着卷取筒管的外周挠曲。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端部构成为将该屏的端部固定于所述卷取单元的布料按压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端部在所述卷取单元卷取屏的初始位置处,以所述翅片可以遮蔽所述安装框架与所述卷取单元之间的漏光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卷取单元的周面上,或固定于以规定量卷取在所述卷取单元的屏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翅片以可以遮蔽从所述安装框架与所述卷取单元之间、以及从所述安装框架的安装面与所述安装框架之间射入的外来光的方式,从所述基端部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翅片安装有遮蔽布料,所述遮蔽布料以可以将所述安装框架与所述卷取单元之间进行遮蔽的方式由硬质布料构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蔽布料构成为可以遮蔽从所述安装框架与所述卷取单元之间、以及从所述安装框架的安装面与所述安装框架之间射入的外来光。
14.根据权利要求8或10所述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收容所述卷取单元的罩,
所述翅片以可遮蔽从所述罩与所述卷取单元之间绕入的漏光的方式从所述基端部延伸。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框架具有安装单元,该安装单元对从所述卷取单元垂下后折返的该屏的另一端进行安装并吊下支承该屏的另一端,利用该安装单元以及所述卷取单元吊下支承该屏来作为双重屏。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漏光防止部件由如下部件构成:相对于所述安装框架直接或间接吊下的基板、与相对于所述基板安装的辅助片。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片由与所述屏相同的装饰面材料构成。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被轴支承为可以相对于所述安装框架相对转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6~18中任一项所述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具有与所述辅助片的安装所涉及的定位用的部位。
20.根据权利要求16~19中任一项所述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
构成为,在所述安装框架的前表面或后表面的壁部的上下方向中间部设置有支承槽,可以将设置于所述基板的一端部的轴部插入支承于所述支承槽,在正面或背面观察时所述基板覆盖所述安装框架的所述支承槽的下方。
21.一种遮蔽装置,可以使遮蔽件开闭,
所述遮蔽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开闭支承单元,其可以开闭地支承遮蔽件;
安装框架,其支承所述开闭支承单元;以及
漏光防止部件,其遮蔽从所述安装框架与所述开闭支承单元之间射入的外来光,
所述安装框架在该安装框架的前表面或后表面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漏光防止部件的被固定部,
所述漏光防止部件具备基板,该基板在正面观察时将所述安装框架与所述开闭单元之间闭塞,并且具有用于可以装卸地夹持规定的装饰面材料的可以弹性变形的突起部。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漏光防止部件构成为在与对所述遮蔽件的开闭进行操作的操作软线抵接时相对于所述安装框架相对转动。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具有:被轴支承为可以相对于所述安装框架相对转动的轴部、与安装所述装饰面材料的部位,并具有该部位与轴部之间的距离可以适应于多种该开闭支承单元的规定长度。
CN201580045587.0A 2014-08-26 2015-08-24 遮蔽装置 Pending CN10657447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71304 2014-08-26
JP2014171304 2014-08-26
JP2015119794 2015-06-12
JP2015-119794 2015-06-12
JP2015145530A JP6802624B2 (ja) 2014-08-26 2015-07-23 遮蔽装置
JP2015-145530 2015-07-23
PCT/JP2015/073698 WO2016031761A1 (ja) 2014-08-26 2015-08-24 遮蔽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74477A true CN106574477A (zh) 2017-04-19

Family

ID=57578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45587.0A Pending CN106574477A (zh) 2014-08-26 2015-08-24 遮蔽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2) JP6802624B2 (zh)
CN (1) CN106574477A (zh)
IT (1) ITUB2015322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49735A (zh) * 2019-09-24 2020-01-03 浙江联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百叶窗电机安装的电机支架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71581B2 (ja) * 2017-02-15 2021-11-24 立川ブラインド工業株式会社 プリーツスクリーン
JP6997562B2 (ja) * 2017-08-30 2022-01-17 立川ブラインド工業株式会社 遮蔽装置
KR102014958B1 (ko) * 2017-12-28 2019-08-28 주식회사 브이엠 치매환자용 롤블라인드
JP7131993B2 (ja) 2018-07-02 2022-09-06 トーソー株式会社 ロールスクリーン及びその組付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53688A (en) * 1981-06-23 1984-06-12 Kabushiki Kaisha Nichibei Blind mounting device
BG63404B1 (bg) * 1997-01-24 2001-12-29 Velux Industri A/S Универсално приспособление за монтаж и паралелно водене на екраниращо устройство за прозорец
CN102379621B (zh) * 2010-09-02 2013-07-03 郑立铭 罗马帘装置
JP2013136900A (ja) * 2011-12-28 2013-07-11 Nichibei Co Ltd ロールスクリーン用隙間防止装置
JP2014105449A (ja) * 2012-11-26 2014-06-09 Toso Co Ltd 太陽電池付きロールスクリーン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75594U (ja) * 1983-10-31 1985-05-27 トーソー株式会社 ロ−ルブラインド取付装置
JPH048233Y2 (zh) * 1987-01-28 1992-03-02
JP2632663B2 (ja) * 1988-08-15 1997-07-23 株式会社川島織物 ロールスクリーン昇降装置
US5803144A (en) * 1995-07-25 1998-09-08 Newval, Inc. Multipurpose valance assembly
JPH11315675A (ja) * 1998-05-06 1999-11-16 Motoyuki Suzuki 意匠効果を有するスラット
JP6075594B2 (ja) 2012-05-30 2017-02-08 京セラ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53688A (en) * 1981-06-23 1984-06-12 Kabushiki Kaisha Nichibei Blind mounting device
BG63404B1 (bg) * 1997-01-24 2001-12-29 Velux Industri A/S Универсално приспособление за монтаж и паралелно водене на екраниращо устройство за прозорец
CN102379621B (zh) * 2010-09-02 2013-07-03 郑立铭 罗马帘装置
JP2013136900A (ja) * 2011-12-28 2013-07-11 Nichibei Co Ltd ロールスクリーン用隙間防止装置
JP2014105449A (ja) * 2012-11-26 2014-06-09 Toso Co Ltd 太陽電池付きロールスクリーン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49735A (zh) * 2019-09-24 2020-01-03 浙江联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百叶窗电机安装的电机支架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042893B2 (ja) 2022-03-28
ITUB20153227A1 (it) 2017-02-25
JP2021038659A (ja) 2021-03-11
JP2016217108A (ja) 2016-12-22
JP6802624B2 (ja) 2020-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74477A (zh) 遮蔽装置
JP3163685U (ja) ブラインドシステム
TWI592562B (zh) Window with shutter function
WO2016031761A1 (ja) 遮蔽装置
JP2021008816A (ja) ロールスクリーン
JP5394595B2 (ja) 日射遮蔽装置の操作装置
CN108884703A (zh) 遮蔽装置和卷帘
CN106089008A (zh) 卷帘
TWI698573B (zh) 遮擋裝置以及夾緊部件
JP6595249B2 (ja) ロールスクリーン中間支持ブラケット
CN107109893B (zh) 横型百叶窗
JP3181343U (ja) ロールブラインド
JP2015169027A (ja) 日射遮蔽装置
JP2016037766A (ja) ロールスクリーン
JP6960228B2 (ja) ロールスクリーン及びサイドカバー
JP6718719B2 (ja) 遮蔽装置
JP6468930B2 (ja) ガイドレール及びガイドレールの設置方法
JP7002250B2 (ja) ロールスクリーン
JP2017201115A (ja) 遮蔽装置
US20090236052A1 (en) Pliable shrouds for a horizontal side-rolling door
JP2015140631A (ja) スクリーン装置
JP2016199972A (ja) ガイドレール、ロールスクリーン、ロールスクリーンの設置方法、及び日射遮蔽システム。
JP2016199970A (ja) ガイドレール
JP2016118089A (ja) 遮蔽装置
JP2011132788A (ja) ロールブライン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9